福建省平和县行政服务中心有没有赖氏昆字辈

百姓通谱网欢迎您!
古赖国后裔发展与宁都客家赖氏
| 阅读:210次
| 关键词:
&一、古赖国及赖氏探源
赖氏系出何处,曾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一说是出自黄帝世系,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前者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古代的厉国与赖国为同一诸候国。厉国楚国结盟国,在今湖北随县北厉乡。而《通典》、《通考》、通鉴地理通释》、《春秋地名考》等书,皆说赖与厉为两国。 清人张澍更加明确地说:&汝南褒信&之赖国,非炎帝后之赖。春秋灭赖,古本作厉,世以为即厉,非也。《晋志》云:厉、赖二国。何光岳《炎黄源流史》说&赖又作厉、列、烈&;赖国源于烈山氏,&居于山西介休之烈山,商周时立国于今河南鹿邑之赖乡,后被周所伐,遂南迁到商城赖乡。春秋时赖国服属于楚,后被楚强迁到湖北随州之厉乡&。
另一种说法见于《中国文化大博览》。该书称:&因武王弟叔颖,受封于赖(在今河南省),鲁昭公四年,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为氏。&此足以说明赖国开国君主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颖,其余与《通志》所说相同。该书还说&赖国旧址,即秦时颍川郡,亦即今原许州、陈州、汝宁、汝州诸府州之地。赖氏始发于此,族人以&颖川'为郡号。&清康熙年间的《御制百家姓》载:&以周文王迁于岐山,即西歧,叔颖为文王之子,追本溯源&将赖列为西川郡,称其堂号为&西川堂&。将赖国旧址说成&颍川郡&是错误的。&颍川&是赖氏的郡望,而不是赖氏的发祥地。今河南息县褒信古赖国王城遗迹出土,从而完全可以确定赖地之所在息县褒信无疑。西晋司马彪《后汉晋郡国志》载:&赖,子爵,蔡之褒信有赖亭,故赖国&。又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载:&褒信东息县东北七十里,&&后废为集,古赖国,今赖亭是&。寻根探源,赖自分国得氏,历二千数百余载,郡望可考有颍川、松阳、南康、西川,凡以上四大堂号之赖氏,乃同宗同源一脉相承。
《百家姓氏词典》载:&赖,这个著名姓氏,根据考证是来自春秋时代周天子名下众诸候之一的赖国。他们的古老源流,在《姓氏考略》一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赖氏真是我国一个最为幸运的古老家族,自得姓以来的两千多年来,整个家族脉络分明,所有的子孙都可以源源本本地找到自己的来龙去脉。&赖国是个诸候小国传十五王,历五百余载,鲁昭公四年被楚国兼并后,迁赖于鄢,鄢在河南西境,即后来颍川郡境,赖国子民历尽磨难,心怀故国,遂以国为氏,遵叔颖为赖氏始祖,以颍川为号,称&颍川堂&,自此有赖氏之谓。赖氏祚失三百余载,直至西汉,赖先出任交趾太守,赖氏方兴。
二、客家赖氏的形成与发展
何谓&客家&,何谓&客家人&,在过去的书籍中包括《辞源》、《辞海》、《民族辞典》等工具书无法找到较为统一的界定。而赣南师范学院谢万陆教授在《客家学概论》专著中,对客家概念作如下表述:&客家系汉民族中一支稳定的民系,他们本为中原汉人,其中不少是衣冠士族,从晋起,因战乱、灾荒或王朝更替等原因,经今之豫、鄂、皖等地辗转南迁,渐次定居赣、闽、粤边三角地带, 在与当地土著居民交往中,相互融汇,到宋时,他们又在保持汉族基本族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基于共同文化,共同心理凝聚而成的民系个性,从而结成牢固的共同体。后世,人们为使他们及他们的后人区别于原居地的汉人与新居地的土著,遂取其最初是客居者的本义,概称为客家。&通过上面一段话的阐述,人们对什么是客家有个大致了解。谢教授还明确服&客家人&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客家是汉族中的一支民系,并非少数民族;第二、其历史就是自晋以后,由中原南迁的汉人,经过不断融合当地土著民族而发展壮大起来的;第三、区域中心范围是赣南、闽西、粤东这块三角地带。因赖氏迁入宁都 甚早,故被世人误为&土著人&。从《宁都莲湖松阳赖氏族谱》中描述:蒙山,县北25里,与群峰相望,山间常云气蒙蒙故名,有悬崖飞瀑注石池中,山顶有岩方丈,前为户牖、石床、石梯,石假斧凿中虚一窦河可容百余人,建浮屠祠山鹿有岩十余,或大或小多极其妙,东晋时土人赖箕(也许是赖光弟赖通或赖道的后裔?)庐于此。
客家客家,就是客家人自己认为在新居地只不过是做客,终久还是要回自己的祖居地的。由于这个深入骨髓的信念,不少客家人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回到了自己魂萦梦绕的祖地。一生一世都回不了祖地的客家人,也是时时刻刻惦记着自己的祖居地,向往着自己的祖居地。这就是我们汉族人典型的叶落归根!我们每一个人的简历上都有一栏籍贯,籍贯就是祖居地。大多数客家人流落它乡,甚至漂洋过海,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便落地生根,开创基业,然后又分出一批人,继续往前走,当歇下来的时候他们又想起了祖居地,于是便寻根问祖,有的也就干脆回到祖居地安居乐业。& &
据客家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认证:宁都赖氏不但具备客家人的基本特征,而且是距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客家姓氏,誉为&客家第一姓&。
(一)、客家赖氏的形成
中原汉人的南迁形成客家,而南迁原因无非以下一些情况:或战乱,或官职迁调,或不仕贰朝,或人口流散,或南下逃荒,或作工卖艺,或朝庭奖贬等。而赖氏南迁之由有以下两种说法:一说赖忠诚三国时人,于东晋兴宁间官任虔州知府时见桴源山清水秀,遂家于此。一说赖忠诚之父赖功行公,在晋室之乱中,&乘祖宗荫不仕,徒入赣州,选有高山大岭作屏障的桴源(即今宁都县肖田美佳山村)为生息养育之地,子赖忠诚曾以士族身份出任浙江处州(今丽水)知府,终因世乱,复移桴源。&根据《宁都赖氏族谱》记载:&赖忠诚,生于三国后汉(蜀汉)建兴十四年丙辰八月十二日戌时,自活州丰宁县平宁里徒揭阳之桴源,殁于永熙戍午二月十八日,葬三都热水,火龙吐珠形,丑山未兼癸丁三分。&而台湾国立师范大学文学系赖贵三教授,以及台湾苗栗赖松森先生多年研究赖氏源流,他们认为:单从进行老谱中所提到的&松阳&、&揭阳&、&虔州&、&處州&世人容易混淆生讹,甚至将宁都古揭阳说为现今广东揭阳等等。详查宁都历史上的古揭阳县名存在198年48年(即公元280&477年236-284)。
详考赖氏各谱,均提到&揭阳桴源&,也有不少仕迁说法。信丰《赖氏永城第六修族谱》&仕宦记&中载:&忠诚&&宦虔州知府,遂家此。&安远思公之孙辅公(荪公长子)周显德二年乙卯冬月念日撰文《赖氏源流序》中称:&活州丰宁有忠诚讳尚宓,官至虔州守。&安远县儒学训导褚汝文,在宣统元年五修序中说&忠诚公任虔州太守,见山水之秀,遂卜居焉,今宁都州也,复徒桴源。&寻赖氏族谱(得公派)在赖氏世系中载:&忠诚公&&任南康太守。&《瑞金赖氏族谱》定南历市《赖氏源流志》(龙信公派)均载:&忠诚公见桴源山表水秀,遂卜居焉。&
综合上述史证、物证,其说法虽然不完全相符,但其中相互联系,相互印正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赖忠诚确属三国末西晋初人;二是赖忠诚与刘备创建的蜀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西晋永兴元年甲子(公元304年),赖忠诚子赖光,字列宝,号定风直士,因文选有功,出任浙江观察使,复任南海提刑观察使,督理学校副使;继后次子赖达又赴广西任柳州点兵元帅,赖通、赖达暂留居桴源,据守家业。西晋短暂的稳定繁荣,紧接而来的是&八王之乱&,皇室离散,骨肉相残。赖列宝忠义刚直,于永兴二年乙卯(公元304年),上章奏劾成都王司马颖,言其&骄奢诈刻,破坏国体,使国中元气离散、民心扰动,羌胡必侵&等侃侃数千言,&至今读其章,仍令人毛竖&(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南昌人张元桢东白先生在明成化庚子年赖氏五修谱序中),后被晋室诏加为太尉。同年秋七月,赖列宝跟随东海王司马越,出征讨伐成都王司马颖,中途卒于军营,时值壮年,赉受天府治丧,返葬浙东城(据说是绍兴)西半舍许(15华里)太宁乡。桴源三世祖赖元(玄),字远大,奔父丧而往浙,因&哀毁过礼&,而留居浙。四世祖赖庄,字士端,世居桴源,东晋孝武帝宁康年间(公元373&375年)任南康郡太守,加崇政班御史,荐升司马。&后见世事日非&而离赣,因祖父光公葬于浙东,故迁居浙江松阳县。赖庄谢仕后,该地适逢水旱两灾,公罄其所有,赈恤灾民,乡称仁人。从上可以知道,赖忠诚开辟桴源后,其二、三、四世三代子孙都是从江西宁都桴源迁往浙江的。五世祖赖遇,字臣庆,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任郎中,后迁任江东太守,加升副史兼管屯田事。东晋安帝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十一月十六日上表奏请松阳为郡,次年十一月十三日诏下,并加职赖遇为屯粮道监察御史。由此,赖氏在浙江松阳称盛。赖遇年老谢仕后,著有《忠告集》五卷。赖遇之子赖匡,字廷辅,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任大学博士,官武英殿大学士,升相国,位太师,爵茹公,因见水旱盗起,刘裕擅权,晋室凌夷,慨然曰,&无人食西山薇久矣!&遂弃爵归隐松阳。忧时愤俗,于元熙元年(公元419年),次年刘裕建立宋,
贲志以殁。赖匡著有《食禄散官集》五卷、《山林逸史》七卷。
松阳赖氏源于宁都赖氏,虽忠诚公于宁都桴源开辟繁衍短暂,但其奠定了客家赖氏的基石,在赖氏中尊忠诚为客家赖氏&始祖&、&实宗&应毫无异议。
(二)客家赖氏的发展
东晋末年,赖匡之赖硕,字仲方,东晋安帝时(公元397&418年)官任太常寺,时政归刘裕,晋室无救,继承父志,亦弃官归隐松阳。于刘裕即位后十三年(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因避变乱,与弟赖毅(字仲坚),&追寻先祖忠诚公芳踪,避居古地揭阳之桴源&。这是赖氏有文字记载的第二迁入桴源。桴源地处山谷之中,地势低洼,暴雨时往往洪水为患。赖仲方定居桴源后遭洪水,家物荡然无存,因焚香告于天,置金花鼓于江流(今宁都县梅江河),愿视鼓所止而居,后鼓止于金精堑口(今宁都县梅江镇迳口村境内),看地势平坦,暂住于此,但虎豹逼人,伤及家畜,不便久居。遂于刘宋元嘉末年(公元453年),迁至赤竹坪(又称雪竹坪,今宁都县城梅江镇),不辞辛劳,拓荒筑室,兴建厅堂亭庑,自号&筑室翁&。赤竹坪在梅江河西畔平川地,地平土肥。虽属洪荒,且竹木茂密,经逐年开发,勤劳恳种,终成赖氏乐土。当时赖氏在赤竹坪开发的范围,东至猪冈山,西至覆船冈(今梅江镇刘坑村枫树垅小组后)、鹅鸭塘(县烈士陵园附近),南至螺石寨(今竹笮乡大富村石板桥后老鹰山),北至当口岭,方圆数十华里。所建厅堂屋舍,气派非凡。东畔开&爱莲池&,西畔立&复松亭&,南畔白竹巷凿&玉泉井&,北畔建&小溪书屋。&赖仲方诗礼传家,洁身自好,传承耕读治家的中原士族传统和典型的客家门风。后来,教谕游宽曾题其榜,有&草堂春暖乾坤润,不沾王门半点尘&之句。
赖仲方领赖氏在赤竹坪(即雪竹坪)立足定居后的140余年间,丁口大发, 是客家赖氏鼎盛发展的时期,赖仲方生三子,长子赖徽,字文献,生子辰;次子赖郁,字文华,号东谷,生子定,字大用,官潭州(湖南长沙)转运使,其后裔家潭州;三子赖灿,字文辉,号枕流遗老,生子七,赖昭,字宣著,号东轩,生子四,埙(字声和)、篪(声叶)、琴(字声清)、瑟;赖得,字宣仁,号云谷,生三子,标、极、枢;赖度,字宣仪,号象庵,生子五,诚、忠、佑、奉、瑞;赖明,字宣光,号健翁,生子二,杞、松;赖思,字宣绎,号容易老,生五子,兰、蕙、芷、荪、萃;赖求,字宣行,号将相老,生子三,播、抑、扬;赖彦,字宣杰,号,生子一,栋。以上总称&七宣八派&,各派子孙繁盛。
经一百四十余年几代人的开发,到隋初雪竹坪已&人烟日繁,俨然胜地&,谱载:&有人畜地脉所致(即好风水)&。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地方官因见赤竹坪赖氏,人财鼎盛,便奏请朝庭迁县治于雪竹坪。朝庭准奏,改宁都县为虔化县,迁县治于雪竹坪。并准备给赖氏族人以爵秩,赖氏固辞,曰&先公食邑颍川,本系世禄之后,尝言一身之贵,不足为荣,奚以食邑为哉,愿乐田园足矣!&遂以金银各百两,及官竹园、钓州坝、绕塔岭周围二十五里田地贸易,置换雪竹坪作虔化县官署衙门。
从雪竹坪设县治以来,宁都古城延续到现在,一直都是县衙或是州署所在地,已有1400多年历史。为念赖氏开拓之功,当时朝庭在县城敕建&神司&、&华表&、&灵山&三庙,合州永祀。封赖文辉&神司神&,建&神司庙&,在州治仪门外左,州宪朔望行香。封赖文华为&华表神&,在州治东大街石桥头,即削筋街,建&华表庙&,每值神诞,合关迎神像于大街,孕惠庙连日演戏庆祝。《宁都直隶州志》载:&《辛酉志》曰:上三庙,传为祀赖氏祖文辉、文华、文献,州治旧名雪竹坪,系赖姓地基,故设祠祀。&后人为纪念赖仲方开发县城奠基雪竹坪所创立的历史功绩,在宁都州衙后面(现称老衙背)建&仲方公祠&。举人陶庄作联云:&为布衣子孙虽簪缨不离本色,掌秘书门户有经籍仍见光华。&在仲方公祠西面建&文辉公祠&。为发展教育,清乾隆三十三年, 在州城衙背仲方公祠之西,文辉公祠之东建 &松阳试馆&;嘉庆二十五年,在仲方公祠后蔡屋巷内高棚下又建&赖溪试馆&,均为童生考试上进之用。经历代修葺与保护,赖仲方公墓(今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尚存于县城南郊,梅江镇高坑村麦畲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三、客家赖氏的播迁
因雪竹笮坪改为虔化县治,&七宣&公子孙各徒一方。长房赖昭公后裔依俗留守祖业,居原处。与夫人邹氏合葬归仁里麦畲埏。子四埙篪琴瑟,长子埙公,字声和,支分虔化县城(今宁都县城)和县内湖田、上下七里、罗家排、志坑、会同大斜、陂头、腰田、竹笮九塘、新街、田头长塘、田埠大兴(大盆)、对坊潮山、固村岚溪(上磜)、固厚禾溪、角付坝、石城小别(小弼)和广东增城、东莞、云南、四川、香港、台湾及美国等地。三子琴公,字声清,于唐贞观丁亥(公元627年)徒本县石上莲湖,为莲湖始祖。裔传广昌头陂、赣州、云南、四川、广东等地。
赖得公官至太尉,与夫人黄氏合葬归仁里高屋上麦畲埏,子三标极枢,长标,仕唐,直殿将军,由虔化移居福建上杭古田,派下十一代皆世袭将军。次极,由虔化迁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开基。三枢,由虔化迁福建清流县黄家地开基。裔孙分迁汀州、武平、平和、沼安、莆田、永定等地,后迁广东饶平、平远、普宁、潮阳、潮州、汕头、深圳、长乐、揭阳、惠阳、惠来、和平、连平、河源、兴宁、、梅州、澄海、紫金、韶关、潮安、蕉岭、五华等广东的诸多县市。又传广西云南等地,明清时期有返徒江西定南、广昌、南康、会昌、瑞金、于都、宁都、石城、兴国、泰和、上犹、崇义、赣县等地。现福建、广东及台湾、香港乃至东南亚各国的客家赖氏大多为其派,人数最多,繁衍最广。
赖度公配邱氏,&深痛先人之坟墓庐舍无人看守,因而思归故里,复转桴源&,此赖氏第三次迁入桴源,夫妇合葬热水岭,子五诚吉佑奉瑞,世居清泰乡桴源(今宁都县肖田乡),后分徒吉安、永丰、万安、抚州、宜黄、建昌(南城)、南丰、乐安、丰城、龙南、安远、瑞金、南昌、奉新等处。度玄孙赖靖,字慕董,号雪溪夫子,十二岁能文,唐嗣圣年间(公元648年)在桴源立尊孔堂,撰《五经讲易》十卷,《说春秋》十二集(载《雪溪集》)等著作。武后即位后韬光晦迹,晚年倡立修谱,赖氏一修谱主修。
赖明公配徐氏,子二,杞松,分徒水西(抚州)、宜黄、乐安、等处。其它资料不详。
赖思公配方氏,合葬归仁里高屋上麦畲埏,子五兰蕙芷荪萃。长兰,徒江西石城县秋溪(今横江镇);次蕙,徒石城县长溪(今屏山镇);芷荪萃三公居官竹园、信丰小江、于都禾丰等地。
赖求公配符氏,与兄思公曾游帝都,见高孝基,基大奇,为赞其行,赠券以归。子三,播抑扬,分徒赤坎、湖田桥,后分会昌、瑞金、上犹水垅孜等地,其中扬、播裔曾居雩都羊岭脑(今宁都赖村墟镇),又叫赖溪,有赖棐,七岁通九经唐肃宗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登进士,赠秘书坊,世居秘书里(赖水里),称秘书里神童(中华一统志有载)。今赖村镇新民村枫树排村(与于都县葛坳镇交界处)尚有一支近百人属求公后裔。
赖彦公配王氏,隋开皇十七年丁巳(公元597年)出任扬州州判,遂家扬州,子一,栋,后裔又迁河南、江西会昌等地。
自赖仲方雪竹坪开基以来,不仅宁都地方昌盛,而且客家赖氏得到极大的繁衍发展,迄今后裔不但遍播江南各省及港澳台,而且远徒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南亚各国以及欧美,后裔逾百万。史书上有称&赖氏望出颍川、南康&,而南康赖氏尽出于宁都。
综上所述,赖仲方公于南朝宋元嘉年间,为避战乱重返祖居故地桴源,元嘉末双定居雪竹坪,拓荒筑室&理乱而不闻、明哲保身&、&洁身自好,诗礼传家&,使赖氏由弱到强得到发展,逐渐兴旺发达,所以说,宁都是由颍川发展的大流,是百万客家赖氏的源和根!
& & & & & & & & & & & & & 二00三年八月于宁都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无声世界的惊天罪恶――福建建瓯赖氏“聋哑帮”犯罪团伙剿灭实录
国内统一刊号:CN35-0052 邮发代号:33-35
无声世界的惊天罪恶――福建建瓯赖氏“聋哑帮”犯罪团伙剿灭实录
  日凌晨,中国新疆自治区库尔勒机场,一架波音747飞机徐徐降落。机上走下四名青年警官,他们是建瓯市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队副大队长林斌、范贤明和重案组探长肖建平和王磊,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追捕纵横全国三分之一省市的聋哑帮盗窃团伙的“大帮主”赖建伟及其贴身金牌保镖吴如斌。
  经过一天的缜密策划,当晚,抓捕行动迅速展开,在当地警方的支持下,数十名特警队员包围了赖建伟和吴如斌住所,“哐当”一声,林斌和范贤明一脚踹开房间门,从建瓯逃到新疆的赖建伟和吴如斌束手就擒。
  与此同时,福建省大田县也展开另一场围捕行动,由刑警大队王建强副大队长带队的另一组专案民警在大田县公安机关的配合下,抓获了逃窜到大田的“哑巴帮”二帮主黄春福和其情人叶美玉及翻译、保镖。新疆和福建两地组织的“零点”行动大获全胜。
  在此后的几天内,由南平、建瓯两地公安机关组成的专案组四处撒网,又抓获“哑巴帮”骨干成员5人及数十名团伙成员,日,检察机关宣布对赖建伟等11名“领导人物”执行逮捕,余下成员如鸟兽散,四处逃命。
  抓获的团伙成员除了翻译和保镖是正常人外,包括“大帮主”赖建伟、“二帮主”黄春福在内的团伙成员全部都是聋哑人。
  拥有200多人的聋哑人犯罪组织是如何调配,又是如何在短短两年内敛聚200多万元不义之财呢?
  “哑巴帮”大帮主赖建伟(绰号“阿九”),男,建瓯市人,1967年1月出生,聋哑人,1982年毕业于福建某聋哑学校,2000年前后拉拢一些哑巴以卖画为幌子,成立盗窃团伙。2001年春节后和二帮主黄春福成立“哑巴帮”,成员由2001年80多人到2003年“哑巴帮”覆灭前200多人,共敛聚不义之财200多万元。
  “哑巴帮”二帮主黄春福(绰号“阿福”),男,顺昌县人,1974年出生,聋哑人,毕业于福建某聋哑学校,因黄春福年纪更小,所以成为“二帮主”。
  “哑巴帮”成立之后,赖建伟和黄春福召开帮员会议,选举产生帮组和各组组长,实行“五层分工”制,即:第一层是领导层,成员为赖建伟和黄春福;第二层是组长层,有王智礼、董慧铭、郑传金三人,直接管理分长层成员,负责上传下达;第三层是分长,直接管理“炒事”(炊事员)和“工人”,负责派工、收集处理赃款、赃物;第四层是“炒事”(炊事员),负责买菜煮饭等后勤工作;第五层是“工人”(即小偷),专门到现场作案,并将赃款赃物如数上交,“工人”又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专门负责人来管理指挥。
  在每年举行的帮会上,该团伙都会对每年盗得的赃款赃物进行分配,部署第二年的盗窃目标城市和需达到的盗窃金额,并如何分工协作。
  赖建伟等“高层人物”对下属特别是“工人”要求极为严格,不仅制定严格的帮规,实行奖惩制度,而且有明确的经济制度。首先加入帮会必须经赖建伟同意,采取集中管理、集中培训、现场观摩,以老带新的方法培训新哑巴,使他们掌握犯罪技巧并粗具反侦查意识。每年每个“工人”要完成3-5万元的盗窃任务,每天盗得的赃款、赃物要如数上交给分长,分长每月汇总上交组长,分长和组长要详细记账,定期上交赖建伟和黄春福,年终由帮内“高层人物”开会研究分配方案,并由赖同意后进行分红。
  在如此严密的帮规之下,加上以聋哑人卖画为掩护,这个团伙疯狂作案,先后到过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作案。
  在作案过程中,组长、分长不用亲自上阵,只安排“工人”盗窃,通常采用到公交车扒窃,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扒窃以及到单位和店铺,趁人不注意时扒窃拎包,如果被人抓住,就掏出“残疾人证件”和屏南聋哑人书画社的证件蒙骗过关,即使被公安机关抓获,他们凭着聋哑人的特殊身份,也使公安机关深感头痛,关押一段时间只能放人。在这种情况下,哑巴帮作案数额极速攀升,从2001年的70多万元上升到2002年的110多万元,2003年初还有上升趋势。2003年2月,赖建伟派王智礼带领50多人到湖南长沙疯狂作案,但好景不长,10多名团伙成员相继落网,并被长沙警方分别报送1-3年的劳动教养。在同一个月内,另一批近30名“工人”在厦门准备作案,被厦门警方事先察觉,全部落入法网。
  遭受这两次重创后,赖建伟、黄春福紧急发出指令,要求已分散到其它城市的带队分长立即要求手下“工人”原地待命。
  然而一切都太迟了,任何不法行为都逃避不了广大群众雪亮的眼睛和公安机关敏锐的侦查视线。2003年4月福建省省长卢展工和副省长黄小晶接到了群众的举报信,他们立即作出重要的批示,要求公安机关迅速介入侦查,查清此案。与此同时,省公安厅和南平市各级政府领导在接到省领导的批件后,高度重视,指示南平市公安局徐呈虎局长立即成立专案组,对该团伙罪行进行周密侦查,一网打尽。
  据此,以建瓯市公安局局长李春生为组长、副局长兼刑警大队长魏安顺为副组长的专案组迅速成立,根据举报信的内容和经过广泛的外查内调,查清了有关事实,并密捕了该帮会一名知情外围人员黄某。
  由于这是一群特殊犯罪群体,在调查过程中,公安机关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在聋哑学校老师的大力配合下,以情动人,终于“撬”开了许多底层“工人”的嘴巴,他们用手语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揭开了“哑巴帮”的内部秘密。
  此时的赖建伟和黄春福等“高层人物”迅速带着手下人员分头逃窜,企图躲避公安机关的追捕,在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和技侦总队以及南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和技侦支队的大力支持下,专案组立即锁定了“高层人物”的逃窜方向,并循迹追踪。
  日,经过周密部署,专案组在新疆库尔勒市和福建三明大田县两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联手在同一时间抓获了这两批分头逃窜的“哑巴帮”高层人物。
  至此,轰动一时的“哑巴帮”彻底土崩瓦解。
  (本文中“聋哑帮”成员均为化名)(林张辉)
本报社址:福建省南平市八一路350号
新闻采访中心: 0102
网络信息有限公司设计 制作
Designed by Fujian Window Internet Information Company, Ltd.平和心田赖氏宗族的发展及向台湾移民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平和心田赖氏宗族的发展及向台湾移民
上传于||文档简介
&&关​于​台​湾​的​一​些​宗​族​移​民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赖氏永字辈是第几世孙_百度知道
赖氏永字辈是第几世孙
赖氏永字辈是第几世孙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平和心田赖氏宗族的发展及向台湾移民.pdf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和县行政服务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