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宁春4号高产玉米新品种技术

&&来源:宁夏农业信息网&&作者:-&&编辑:-&分享到:相关信息今年以来,自治区种子管理站进一步加大了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组织种子执法人员分东西两个检查组,分别对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等6个盟市的种子市场进行了督查,有效遏制了制售假劣种子、拆包销售和无证经营行为,查处了一批品种侵权和超范围经营现象,进一步规范了全区种子市场秩序。截至目前,全区共检查种子经营网点3052家,查扣各类种子76.6万公斤,下达处罚决定书38份,责令116家经销网点对经营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进行限期整改。为进一步提高全区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比重,自治区种子管理站不断强化我区品种试验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共落实了国家和自治区小麦、水稻、玉米、鲜食玉米、青贮玉米、新华网北京7月3日电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李正东3日在此间表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坚持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坚持做到“手中有粮”。李正东是在介绍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出席八国集团同有关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有关背景情况时作出上述表示的。李正东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2003年以来,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增产。去年粮食总产超过5亿吨,今年夏季粮油再获丰收,实现连续第五年增产。近十年来,我国谷物除2004年为净进口,其余年份都是净出口,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中国人民靠自身力量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我们将继续高度重视中国大豆对外开放的历史,就是中国大豆被进口大豆打败、定价权旁落的历史。一般认为,1996年是中国大豆市场的转折之年,之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这一年,国家为了弥补国产大豆的不足,调整了大豆贸易政策。调整后的政策规定,我国对大豆进口实行配额管理。普通关税税率为180%,优惠税率为40%,配额内税率是3%。但是,由于国内一些合资企业拥有独立进出口专营权,以至于一直执行的是3%的税率。这被认为是中国大豆放开的开始,中国大豆从而成为最早和世界联通的农产品。因为配额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1997年中国进口大豆数量达到279万吨,而豆粕的进口数量更是增加到347万吨。之后,这个数据一直呈飞速增长局面――2没有卫生许可证不得营业、从业人员都得有健康证等证件、执照上只允许做米粉的店子不能卖煲仔饭……为了老百姓的健康,长沙正在对中小餐饮业进行集中的整治。今天上午,长沙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长沙市卫生局副局长胡敏泉对媒体通报了长沙市当前的中小餐饮业整治情况。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要求,长沙市卫生局以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工作相结合,全力推进中小型餐饮业的清理和整治。长沙市各级卫生部门以进一步提升城市食品卫生水平为目标,通过实施食品采购索证制度、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餐饮单位卫生管理员制度、强化行业自律开展专项整治、动员社会监督等措施,切实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中小型餐饮业卫生状况得到好转。今年“3记者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获悉,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日前已在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省启动。根据今年的粮食收购最低价政策,农发行全力支持夏粮收购,积极发放小麦最低收购价贷款,收购资金全部到位。截至6月底,预案区6省农发行已累计发放小麦最低收购价贷款超过420亿元,支持收购主体收购小麦463亿斤。在今年的夏粮收购中,农发行提供资金及时到位,对夏粮收购实行计划和资金双保证,确保农民售粮款及时足额兑付。据统计,预案区6省今年小麦总产量均比上年增加,预计收购量930亿斤,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量640亿斤,需贷款490亿元。&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春4号”创造大地丰收的奇迹。欢迎访问银川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第4版:银川要闻
银川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
“宁春4号”创造大地丰收的奇迹
&&&&“宁春4号”——一个在西北、华北地区广为种植的优良春小麦品种,以其突出的丰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创下了种植20年不衰的奇迹。截至2007年,“宁春4号”累计推广面积达1.1亿亩,新增产值55亿元。奇迹创造者,就是宁夏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原所长、小麦育种专家裘志新。&&&&1965年,西子湖畔的裘志新高中毕业,踏上了支宁的征程。裘志新最终落脚在宁夏永宁县胜利公社胜利十一队(原址),从大城市的学生到西北农村的农民,身份的转换并未让裘志新懈怠,为了勉励自己,他将自己的原名“迪森”改为“志新”,并且很快适应了农村生活。7年的农民生涯让裘志新认准一个理:农民不稀罕出劳力的人,最需要懂技术、引进农业新品种的人。所以,带头学习推广水稻薄膜育秧、小苗带土移栽等技术的裘志新很快成为技术能手,并逐渐走上了良种研究的道路。&&&&1977年,裘志新与同伴首先育成中熟高产的春小麦品种永良1号、2号;1981年,他又育成了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广泛的良种“宁春4号”,比原推广良种亩增小麦50公斤,丰产栽培条件下亩产超千斤。“宁春4号”陆续被多个省(市)区引种推广,甚至还流入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随后,“宁春5号”等10多个小麦高产新品种相继问世。此外,裘志新还发明创造了“小麦父本寄穗板”等新方法,提高了杂交工作效率。&&&&“宁春4号”的培育成功,是小麦育种史上的重大突破,促进了农业种植模式的变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多年来荣誉一直与裘志新相伴。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全国优秀科技专家……面对荣誉,裘志新只淡淡一句话:“只要能为农民做好事情,就行了。”   本报记者张宜裘志新:深情藏沃土 岁月照丹心(组图)
中国网 .cn  时间:
“宁春4号”——一个在西北、华北地区广为种植的优良春小麦品种,以其突出的丰产性、广泛的适应性创下了种植20余年不衰的奇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在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春小麦品种,竟出自西北宁夏永宁县一个小小的良种繁殖场。它的发明人就是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所长、小麦育种专家裘志新。
“无论干啥都要干好”
裘志新1947年8月出生在浙江杭州。高中毕业后,因家庭出身问题而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他抱着“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信念,怀着一颗热爱祖国,热爱党,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积极报名参加大西北农村建设,扎根宁夏永宁,投身小麦育种与良种繁育领域,凭着“无论干啥都要干好”的人生信条,走出了一条艰辛而光辉的道路。
工余间隙与节假日,求知若渴的裘志新刻苦自学小麦育种、作物栽培、植物生理、病理昆虫、土壤肥料、生物统计等相关专业理论,结合实际,边学边干,不断总结经验,先后记下近百万字专业笔记。长期的生产实践,使裘志新对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情有独钟。
育种刚起步时由于缺乏专项经费,处境十分艰难。为了确保一年三代北育南繁能按期进行,裘志新处处节俭。他用废水泥袋改扎种子袋,用报纸代替高级硫酸纸做杂交袋,甚至一个小小的纸标签、回形针也不轻易丢弃。从宁夏到云南,由云南再奔海南,一年种三茬麦,行万里路,他与同伴没坐过一段卧铺。到了驻地,不住宾馆、招待所,随便在生产队库房或农户的闲屋扫开一角就安营扎寨,自炊而食。为了节约开支,田间管理、收获脱粒,他不雇小工;为了赶时间,常常加班到深更半夜;没有测试仪器,他以“借窝下蛋”的方式将材料送至科研单位求熟人帮忙化验……他从不放过向各省专家学习的机会,虚心到有关育种单位登门取经,广集百家之长,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小麦育种的基本知识与技巧,建立起一套适合本场实际、摊子小、花钱少、效率高的育种方法。
缺少基础材料,他通过书函求援、访友联谊、相互交流等各种形式多渠道进行搜集。每当从专业书刊上发现某地有珍贵品种资源或新育成特色品种时,裘志新就去信索取。他那“求种若渴”的精神打动了不少老先生的心。中国农科院,云南、浙江、四川等省的小麦育种机构和农业院校的专家都曾从千里之外给他邮寄过宝贵的种子和资料。南繁期间,为征集品种资源,只要是他知道的单位,不管山多高,路多远,他总是想方设法前去观摩学习,为了获得一份重要材料,常常不惜爬山涉水往返几十里。就这样,他先后收集到国内外各种小麦品种资源八千多份,并用它们完成杂交组合两万多个,为育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异地育种,困难可想而知。1974年在海南冬播后,由于墒情不足,小麦不出苗。时逢旱季,水库停水,他与助手从百米外的水井担水浇田。由于气温太高,蒸发极快,1.5亩麦田,浇了中间前面的干,浇了后面中间的干。为了使刚萌动的种子接上墒,他们两头不见太阳,起早摸黑地在地里抗旱,饿了啃几口馒头,渴了喝口井水,肩膀压得又红又肿,实在不行就改用手提。就这样连续奋战了21天,终于使原来光秃秃的黄沙地披上了绿装。
为了快出品种,裘志新与他的同伴们像候鸟一样常年奔波在祖国的南北方。在他从事育种工作的34年中,除了一年因无钱南繁,5年因承担领导工作或住院手术不能脱身外,有28年的元旦都是在南繁工作中度过的。
南繁时一走就是近5个月,搞三繁长达8个来月。出门在外,家庭自然就照顾不上了。育种初期,他爱人尚在农村,一个妇道人家带着3个年幼的女儿,既要参加集体劳动,还得操持家务,她多么希望丈夫能留在身边帮一把呀!
那时裘志新的月工资仅36.5元,5口人要生活,家境困难可想而知。年幼的二女儿因爱人上工无人照看,从土炕上掉下来右臂骨折。大女儿住院做手术,他正在地里忙着做小麦杂交,结果由于病症检查不细,开刀后发现情况异常,险些造成终身残疾。
1968年、1996年父母先后病逝时,他均因工作繁忙而未能赶回杭州老家送终尽孝。每当想起这些,裘志新都眼含热泪,深感愧对家人。
“有志者事竟成”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裘志新以自己辛勤劳动的汗水浇开了丛丛芬芳的麦花。
1977年,他与徐培培等同志一起育成了早熟高产的春小麦新品种“永良一号”、“永良二号”,在生产中发挥了较好的增产作用,受到农民的欢迎,荣获宁夏第一次科学大会“育成春小麦新品种奖”。
1981年,裘志新又育成半矮秆良种“宁春4号”。“宁春4号”突出的丰产性与广泛的适应性有力地推进了适种区麦套玉米、甜菜、油料、蔬菜耕作改制,缓解了粮饲、粮油、粮糖、粮菜争地的矛盾,提高了单位面积耕地的产出,被国际小麦玉米中心首席小麦育种专家马丁·金格尔博士誉为“穿梭育种的典范”。
作为宁夏农业绿色革命的代表性品种,“宁春4号”因综合性状优良、遗传背景广阔、配合力强,被国家作为优秀种质资源入选国家种质库。中科院院士、中国小麦育种的泰斗庄巧生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一书中,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了“宁春4号”选育的重大意义。
裘志新与他的课题组先后获得自治区重要科研成果三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银川市委政府重奖有突出贡献科技成果特等奖,并于199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业界,裘志新被誉为“宁春4号之父”。
然而,裘志新并未止步不前,在育成“宁春4号”之后,他依然固守着自己的育种试验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忙于北育南繁工作中,先后培育出“宁春5号”,“宁春13号”,宁春26,永良15,宁春33、38、39、41号等优质高产的春小麦新品种,在宁夏、内蒙、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推广,累计种植面积100余万亩,先后荣获银川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第五届新发明展览会铜奖等诸多奖项。
结合育种实践,裘志新先后撰写并在杂志和专业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宁春4号的选育与推广》《春小麦超高产育种》等4篇论文分别获得区农学会、西北种子协会、银川市科协评选的优秀论文一、二等奖。
他发明的“小麦剪颖直接授粉法”、“小麦父本寄穗板”、“宁夏-云南一年三代南繁加代新技术”与“五圃提纯复壮、优中选优”的新方法,受到育种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因为在农业科技战线的重大贡献,裘志新先后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获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裘志新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被评为宁夏十大科技明星,1999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专家称号,记一等功。2001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在接踵而来的奖励与荣誉面前,裘志新没有陶醉。他深知,没有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及同志们的支持与协作,就没有自己今天的成功。为了大地的丰收,年届花甲的他,强忍多年来的身体病痛,像年轻人一样拼搏在育种第一线,力图为祖国的“三农”建设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 秋天的童话文章来源: 《中华儿女》杂志
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
富硒小麦栽培技术
核心提示:小麦富硒技术关键在于富硒增产素的施用。施用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富硒增产素拌种技术。取富硒增产素250g,用水稀释拌1亩地种子,拌匀放一小时播种(如进行喷施可不拌种)。二是富硒增产素喷施技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头水后、二水前结合喷施除草剂,喷施富硒增产素
&&& 小麦富硒技术关键在于&富硒增产素&的施用。施用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富硒增产素&拌种技术。取富硒增产素250g,用水稀释拌1亩地种子,拌匀放一小时播种(如进行喷施可不拌种)。二是&富硒增产素&喷施技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头水后、二水前结合喷施除草剂,喷施富硒增产素,每亩用250g富硒增产素对水30kg均匀喷施;第二次在小麦抽穗期喷施,每亩用250g富硒增产素兑水45kg均匀喷施。   &&&& 富硒小麦栽培技术     &&&& 1、选地、整地与基肥和种肥   &&&& 1.1选择肥力中上等、轮作三年以上的砂壤质土地,要求秋深耕20&24cm,每三年深耕一次,突破犁底板结层。适时适量储水灌溉,及时磙耙,做到地平、块小、土碎、墒好。   &&&& 1.2结合秋翻亩施有机肥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种肥磷二铵15&20kg,由分层播种机随机播入。   &&&& 2、选种   &&&& 2.1种子处理 每公斤种子用75%的卫福可温性粉剂(含福美双37.5%)2.2&2.8克拌种或选用20%的粉锈宁32m1兑水50公斤。2.2品种选择一般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目前主要用宁春4号和巴彦淖尔市农研所选育的高产品种巴丰1号、巴优1号、蒙麦26号等。   &&&& 3、适时播种   &&&& 在整好地的前提下,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一2℃左右,表土层解冻3&4cm为播种适期,小麦行距10cm,做到深浅适宜,下籽均匀,覆土一致,小麦顶凌早播,在3月底前播完,最佳时期是3月12&28日。种植密度45万株/亩。   &&&& 4、田间管理   &&&& 4.1苗期耙青麦苗出齐后及时耙青,墒干时磙青保墒壮苗。   &&&& 4.2浇水5月上旬小麦三叶到四叶浇头水,结合浇头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六叶展开、七叶露尖浇二水,抽穗期浇三水,喷施&富硒增产素&时,要避开阴天。喷施时间为:上午9&10点,下午4点以后。喷施后24小时内如遇雨天,需补喷。灌浆期浇四水,第四水看地干湿,根据土壤墒情确定浇水量,在无风天进行,防止倒伏。   &&&& 4.3施肥小麦扬花末期和灌浆期,分两次喷施磷酸二氢钾,亩用量1500克,加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   &&&& 4.4防虫和除草对于蚜虫发生严重的麦田喷施敌杀死、灭杀毕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田卫士喷可杀&植物农药。及时拔除大草和去杂去劣,促进小麦生长。若未进行第二次喷施,结合灭蚜喷施富硒增产素。   &&&& 5、收获    &&& 植株变黄,茎节处微带淡黄色,麦粒呈现本品种原有特色时抢收;应选择无污染的晒场,晒干扬净,颗粒归仓。&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种业商务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