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 那些事那些事第四辑情书故事中男主比女主大几岁

第四辑 一封情书的重量 情書_那些人,那些事_吴念真 小说在线阅读
&&-&-&正文
第四辑 一封情书的重量 情書
  那張臉孔和笑容依然如此熟悉,歲月好像沒有在他臉上留下多少痕跡。他的生日即便沒有寫上,直到現在她也還記得清清楚楚,何況是那麼特別的日子:四月一日,再怎麼樣要遺忘也難。
  「……甜美而纏綿的言語或許更容易打動妳的心,但,請原諒一個在這樣的日子裡出生的呆子,他想用最簡單而且愚眛的書寫方式來呈現心裡已然無法壓抑的悸動和持續的、無聲的吶喊,可是卻又想不出其他的合適的詞句,因此只好寫下這貧乏的三個字——我愛妳。」
  這是他寫給她的一百多封情書的第一封。
  幾十年後的現在當然看得出當時他是那麼聰明地裝笨,但接到信的那個當下,光最後那三個字已讓她毫無防備地淚流不止,一如此刻。
  此刻擺在她面前的是他的訃聞,以及那一百多封收藏多年,有些甚至已經可以倒背如流的情書。
  他大她兩歲,一九六○年出生的,今年不過才滿五十歲,卻就這樣永遠離開了,永遠不會知道她有多少次曾經想像著某一天和他在異國黃昏的街頭重逢時的情境了:夕陽下驚喜的對視、長久而無聲的擁抱,之後是在微醺下徹夜平靜而且毫無掩飾的長談,有歡笑也有淚水,直到黎明。
  她要跟他說長久以來的思念和遺憾,而最後他或許也會跟她說:妳也許不相信,但這輩子……除了妳,我不曾愛過別人!
  她常用這樣的想像下酒,讓自己在寂寞且自覺已然蒼老、愛情不再的夜裡,還可以有一點生命的餘溫可以擋寒入夢。
  為什麼是異國重逢?有時候連她都會對自己所「設計」出來的想像覺得蒼涼……,因為幾十年來他由知名作家轉變成一個經常出現在媒體上的官員,所以除了國外,好像沒有可以滿足她的想像的場景,而世界各地來去奔波卻正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只是這樣的生涯轉變,卻都不是愛情萌芽的階段兩個人想像得到的事。
  第一次彼此認識的時候他大三,是大學文學社的社長,而她是商學院的新鮮人;註冊那天她從他的手上接過一份好像特別為商學院學生所設計的社員招募的傳單,因為上頭的文案寫著:你或許不知道,邱永漢不僅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也是得過直木獎的作家!
  她問:「什麼是直木獎?」他說:「來參加文學社妳就會知道!」
  兩人熟識之後講起那天的情形,她曾經跟他招認,其實會加入文學社根本不是為了知道直木獎是什麼,而是「你的笑容像孩子,而且你有一雙好看的手,那雙手給人的感覺好像就像一個作家。」
  後來她才知道自己的直覺挺準的,因為那時候他已經是一個頗有知名度的大學生作家,在偶像明星還不像現在這麼氾濫的年代裡,文學社有許多女生其實是衝著他的名氣而加入的,她甚至還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暗地裡她們彼此勾心鬥角「爭寵」的氛圍。
  而這也是她意外地接到他示愛的情書時那麼驚喜、激動而淚流不止的主要原因——怎麼是我?竟然是我!
  一星期至少一封的情書在第三十幾封之後頻率略減,因為他說:「我喜歡直接把愛寫在妳的脣上、耳邊、髮梢以及妳細緻而敏感的身體上……。」
  畢業後他在澎湖服役,那是情書頻率最高的時光,每一封幾乎都流露著熾熱的愛意和深濃的思念,這樣的愛意和思念都得在經過漫長的等待之後的返台假期裡得到補償。
  她畢業那年的夏天,只要想念的時候,倒是她飛機票一買就去,為的只是部隊晚餐後到晚點名前那幾個小時激情的相處。
  至今她都還記得他連澡都沒洗便猴急地撲過來時,身上濃烈的體味以及在脣齒之間流竄的汗水的鹹澀。
  就在他退伍前夕,她接到英國一間她嚮往已久的大學的入學許可;當她迫不及待地飛到澎湖告訴他這個讓她雀躍不已的訊息時,他卻只沉默地看著她,好久好久之後才說:「對不起,說實在……我無法分享妳的喜悅,因為對我來說,妳好像正在慢慢遠離,而我卻無力跟上妳的腳步。」
  那個傍晚她只記得在止不住的淚水裡,第一次聽他提到兩個人家境的差異、志趣的選擇、思念與距離之間的考驗,還有未來可能如何又如何……,最後他認真地說:「我沒有權利干涉妳任何決定和選擇,更不願意自私地阻擾妳未來的追求,除了祝福,我只有等待,請記得……妳是我這輩子的最愛!」
  他一直信守著「等待」的承諾,不定期的航空郵簡密密麻麻地訴說他的思念、工作和生活,提到他被網羅進「逐漸解構,並看得見正快速轉變中」的執政黨的宣傳單位。
  但這些信始終無法匯聚成足夠的能量,讓在溼冷、陰霾的異國裡活在課業壓力下的她得到支撐,反而是她父親公司派駐在倫敦的經理蓄意的殷勤,讓她可以不時支領一些必要的溫暖。
  最後她不得不承認,思念與距離真的是一種嚴苛的考驗。雖然她記得少女時代只要看到香港連續劇裡的人用廣東話談戀愛總覺得好笑,沒想到一年多之後她就和那個來自香港的經理走進教堂。
  他給她寫了最後的一封情書,只有幾個字:等待的盡頭祝福依舊,只因為妳是我這輩子的最愛。
  兩年後她從報紙上看到他結婚的消息,新娘她認識,也是當年文學社的社員之一。
  三年後她離婚,先生劈腿,對象是一個客戶的祕書,香港女孩,當時她第一個感覺是:他們真的比較適合用廣東話談戀愛。
  之後,她全力投入父親公司在歐洲的所有業務,男人不缺,愛情卻始終空白。
  最後一次看到他,是在政權二度移轉之後一個政商雲集的宴席上,他好像一眼就認出她來,雖然和別人握手寒暄,視線卻老是瞥向她這邊。後來他慢慢走過來,依然是那麼好看的笑容,伸出來的依然是長得像作家的手。
  她不知道從何說起,反而是他先開口,他說:「我知道……有關妳的……我都知道。」
  她把名片遞給他,而在眼淚即將潰堤之前,她低頭轉身,緩緩離開。
  葬禮上公祭的單位落落長,她坐在角落的位子遠遠看著那張熟悉的臉孔,安靜地等候著跟他道別的時刻到來。
  她打開入口處服務人員遞給她的禮袋,裡頭裝著毛巾以及一本書,書名有點俗,叫:《字字句句都是愛》。
  遺孀寫了卷頭語,說裡頭是當年夫君寫給她的情書,「他把大愛留給台灣,其餘的就在這裡,只留給我這個幸運的女子。」
  然後她看到第一封:「……甜美而纏綿的言語或許更容易打動妳的心,但,請原諒一個在這樣的日子裡出生的呆子,他想用……書寫方式來呈現心裡已然無法壓抑的悸動和持續的、無聲的吶喊,可是想不出合適的詞句,因此只好寫下這貧乏的三個字——我愛妳。」
  日期比寫給她的稍稍晚了一點,隔了一個月又九天。
  by吳念真2O1O.O7.16
  ◎注:每周連載于「時報周刊」的吳念真(導演)專欄—人間吳條件,從今而后我將以日記方式轉載發布。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宁波上书坊
这些人那些事(附《记忆吴念真》别册1本)(台湾最会说故事的人吴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这些人那些事(附《记忆吴念真》别册1本)(台湾最会说故事的人吴(图1)
基本信息书名:这些人那些事(附《记忆吴念真》别册1本)(台湾最会说故事的人吴念真感动万千两岸读者,荣膺权威媒体2011年度十大好书!)原价: 28.00元作者:吴念真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出版日期:日ISBN:1字数:页码:版次: 第1版 装帧:开本: 32商品标识:B005HTR2Y6编辑推荐
《这些人,那些事》:《悲情城市》《恋恋风尘》《海滩的一天》《搭错车》他获金马奖最佳剧本奖,两获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意大利部灵影展最佳影片奖“台湾最会说故事的人”为你说他的故事,台湾的故事。“你要了解台湾的小说手电影,竟然不识吴念真?”物别收录:吴念真近年唯一小说创作《遗书》写下对胞弟离开人间的真情告白与不舍。物别邀请:作家雷骧绘制插画,看两位大师以图文激荡出精彩火花。特别制作:随书附赠别册《记忆,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荣获:第十二届(2011)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2011年度十大好书;《新周刊》2011年度十大好书;《长江商报》2011年度锐书榜十大好书;“新浪中国”2011年度十大好书;“搜狐网”2011年度十大好书“最温暖的书”;“凤凰网”2011年度十大好书;“蓝狮子新浪财经”2011商业人士爱读的十大好书;“2012阅读分享沟通——晒书单话读书”活动“大众读者奖我最喜爱的图书奖”;“亚马逊中国”2011年度读者选择奖“最感人图书奖”第二名;入围:第10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终提名名单(日颁奖)
《这些人,那些事》内容简介:台湾最会说故事的人、知名导演吴念真暌违12年感人之作,是吴念真导演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和最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那些再普通不过的人,再平常不过的日子,那些静静流淌的命运却唤醒了我们沉睡的记忆。母亲在念真的婚礼上,穿着一辈子没穿过几次的旗袍和高跟鞋坚持跪拜一百下,以谢神明保佑“像我这样的妈妈,也可以养出一个大学毕业的孩子”;那个神算子一样的相命师缓缓道出一切皆属必然;跑片小弟领着一群孩子在海边,把影片拉得长长的,一边跑一边对着阳光看;暗生情愫的技工和中学女生在公车上面对面,各自沉默地吃着面包;更有给念真带来屈辱又为他做面子的弟弟,写遗书说“你要照顾家里,辛苦你了,不过,当你的弟弟妹妹,也很辛苦”。《这些人,那些事》还特别收录吴念真近年唯一小说创作《遗书》,写下对胞弟离开人间的真情告白与不舍,并特别邀请作家雷骧绘制插画,看两位大师以图文激荡出的精彩火花。
自序 你们还记得我吗前言 四个相命师第一辑 心底最挂念的人母难月只想和你接近心意遗书第二辑 日夜惦记的地方可爱的冤仇人老山高丽足五两母亲们头家返乡年糕琵琶鼠秘密小小起义魔幻记忆告别第三辑 搏真情的朋友们春天未遂犯茄子爱他不重,他是我兄弟人狗之间兄弟跑片告别式第四辑 一封情书的重量邂逅长梦情书重逢美满第五辑 这些人,那些事思念真实感圆满八点档寂寞仪式遗照陈设一个家沦陷笑容
吴念真,全方位的创意人、电影人、广告人、剧场人。本名吴文钦。1952年出于台北县。1973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曾连续三年获得联合报小说奖。1981年起,陆续写了《恋恋风尘》《老莫的第二个春天》《悲情城市》等75部电影剧本,曾获五次会马奖最佳剧本奖、两次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主持TvBs“台湾念真情”节目三年,舞台剧代表作有《人间条件》等。
版权页:插图: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继续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最后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短短半分钟不到的来自父亲的拥抱。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验,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或许亲近的机会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有一年父亲的腿被矿坑的落磐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一家私人的外科医院治疗。由于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期六中午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断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趾甲又长又脏。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趾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翼翼地帮父亲剪趾甲。当我剪完所有的趾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马鹿野郎①。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再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晚上就睡这边吧!”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地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
媒体推荐暂无
店主昵称:
电&&&&&&话:0
售&&&&&&价:21.00元
全部图片(1张)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些人 那些事 豆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