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在开直播的女生是不是都没有好的间。评论说一个女演员的坏话,就不是黑粉?

在一家刷着牛油果绿墙漆的装修考究的甜品店门前,董洁换好服装,一遍一遍地从门口的墨绿色楼梯走下来,滚圆滚圆的大胖橙子,随着董洁轻快的脚步也从阶梯上滚落,摄影师扛着机器,捕捉着这个奇妙的时刻。她正赶着拍第四场直播的物料。在北京见到董洁的4月这天,她正式迈进了43岁。她几乎忙到快忽略这个生日了。过去一年,她说,最开心的事就是接受挑战,做起了直播。从1月到4月,每月一场的直播频次,不紧不慢,数据打着滚地往上翻。乘着小红书布局电商的东风,凭借自身清新的氛围感直播,她在直播领域弯道超车。有人说,董洁直播的爆红,是平台野心和个人特质的耦合。直播也让董洁重回大众视野。 在此之前,大众对她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冷清的时刻。她也承认:冷清秋就是那个时候的董洁,青涩,不冷不淡,骨子里有点小傲娇,固执。之后二十年的人生,是董洁的修罗场。年纪越大,人生中也会出现很多状况,孩子、父母、婚姻、事业……作为40+的女演员,拍戏的机会越来越少,妈妈的角色却越演越多。她渐渐习得失败是人生的常态,“你会经常受到阻碍,所以你要慢慢接受很多事情,它并不是理想的状态。”直播间销售额带来的直接反馈,对谁都是个巨大的诱惑。经历过生活“打磨”的董洁,保持着别被“卖得更好”这件事过度驱动的警惕。比起短时间的亢奋感,她更在乎满足感和把时间拉长的那种长久生命力。她想按自己的节奏去掌控,她会时不时问自己,“你是要业绩,还是要成就感?”直播大火让她的事业又迎来一个小高潮,就连疲惫都透着快乐。不过在拍戏上,她仍要向制作方表达对一个机会的向往,“依然还要靠自己努力,慢慢积累。”比起年轻时“突然间得到了一个机会”的幸运,她更信仰的是,没有什么是轻轻松松和无心插柳,“其实人生越往后走,你会越来越发现,这真的是靠你不断的努力和机遇。”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个量变,给你带来一个新机会。她说。这里是「Hear Her/听见她」栏目,听她们讲述,在那些决定性的瞬间里,她们如何抉择,如何突破,如何认识自己。以下是董洁口述:你不做演员了吗?你是没有戏拍了吗?去年10月份,小红书的团队和我的团队接触了一下,团队问我愿不愿意去做直播。我当时的心情是“我自己行吗?”因为固有的印象就觉得直播就是卖货。这个OK吗?会不会影响我演戏?我最大的担忧就是会不会影响我演员的职业,会不会你一旦变成一个销售的话,大家不认可你再去演其他的角色了,这个是我最担心的。是谁都会这样想的。其实只要是做直播,包括现在也还是有很多声音说,唉,你不做演员了吗?你是没有戏拍了吗?还是有人会这样去说。其实没有人说服我,我只是觉得,我自己要不要去接受这样的一个工作方式。没有人强迫我做任何的事情,也没有人跟我讲做直播会怎么样,会好或不好,选择的权利其实在我手上。我只是想到除了演员之外,做直播是我一个很好的分享方式,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在小红书经常分享我的一些日常休闲,比如说骑车,我就觉得这些东西其实也是可以变成一种直播的模式,在这里跟大家聊聊。之前没有想好我要去做什么样的直播的时候,我是最担忧的。我去看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博主,有明星、有素人,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平台。我怕好像一上去了就要给大家介绍商品,这个东西是什么,它多少钱,这种是我不想要的。我后来慢慢消化这件事情,就把直播当成跟你喜欢的朋友的一次聊天。也没有人要求我今天晚上一定要卖多少钱,那可以去试一试啊。我觉得是这个理由,说服我自己去接受直播这样的模式。小红书的直播也没有那么商业化,今天要销售多少,有什么任务我要完成,我们从一开始就还是想把“什么东西适合我,我用什么样的方式给大家做推荐”放在第一位。其实生活里我有很多我自己喜欢的国内的设计师品牌,在第一场的时候我还可以挖一挖。但是当时很多品牌其实对直播这个形式还是很谨慎的。所以我们第一场一共才 30 个品牌,就是非常少,我当时就还挺紧张的。包包的款只有一个品牌,还不是我们平常背的时髦的包,是一个功能性很强的电脑包,我在想第一场是怎么撑下来的,哈哈,品牌的支持是很低的。准备直播的心情,那肯定是紧张的。唯一(担心)就是对货品的担心。因为你对大家的接受能力是未知的。直播前,我就像我小时候参加春晚的时候是一个心情。开着车,到公司的直播间,那个路上就在想今天晚上要开始了,真的要开始了,怎么办?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因为你第一次一个人坐在那儿,没有人跟你交流,只是你在不断去输出自己的一些内容和信息量的时候,你当然会怕,这个场子你自己是不是能撑得起来?我一直是一个演员,平时连一些偶尔的直播都非常少,很难想象突然间你上来就要做 4 个小时、6 个小时的直播。我们第一场直播预定是4小时,但其实我播了6个小时。反正我一上来就跟大家说,你们都别着急,我今天慢慢说,哈哈,有耐心就会一直听,没有耐心的话你也容忍我一下,毕竟第一场,就是大家陪着我们走走看这样一个状态。最后超时蛮厉害,因为我们才 30 个品牌,其实就是每个品牌讲的过程有点长了。控场经验很差,我每个品种讲的很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还有认知,就是所有的就输出去了,导致那个品类它已经被很多人买光了,我还忍不住,我说没关系,虽然被卖光了,但是我还是要给你们讲讲这个品牌。那一场还带了一款小布自行车,算是我那一场比较大件的一个东西。讲到小布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已经错过了那个黄金时间,在9点半、10点钟是最好的,但是讲到那的时候应该10点半,11点了,也还是在仔细地讲它原原本本的品牌来历和故事,包括它的折叠方法,还有当时我们卖了一个标准款和一个23版新款,把这些区别都仔仔细细给大家讲完了。我在现场会说错,比如名称或者形容错了,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最后的一个环节,想要给大家煎香肠、煎松饼,我从我家里带了自己的锅和小炉子,但是同时忘了放那个架子了。我那天就很纳闷,我的锅放在那上面为什么不稳,火离锅子很近,当天晚上把我的松饼全部都煎糊了。我想说,天呢,在家没翻车,为什么来这翻车了?就是很多这种滑稽的事情发生,但就是很自然,因为我们确实没有一个准备那么充分的团队。而且我们是一个影视团队,对直播是零经验。为了我直播的事情,调动了公司的10个小伙伴,第一场直播前后忙了一个月。大家真的很辛苦,第三场直播时有个小伙伴被灯架砸骨折了,去医院简单处理了一下,当天晚上就又回到直播间撑了一晚上,所以如果我没有给他们一个最基本的交代,我心里会不舒服。我在想,我只要卖50万,就完成我的心理预期了。最起码就是没有低到让大家觉得会失望,当时就 30 个品牌,你说能有多少惊喜和选择的余地给看直播的那些观众?结果第一场我们卖了360万。第一场直播完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我跟我的助播聊到五六点才睡。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直播,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很多。就还都挺开心的。反正就是说一些很打趣儿的事。其实快乐很简单。直播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我要冷静想想这条路能走多久第二场直播(销售额)比第一场翻了10倍,就太可怕了,我肯定是一个震惊。可能在我们第一场之后,得到了品牌的一些支持,我们的备货量、品类更加丰富后,得到了大家这么多的认同和喜爱,确实是超乎我们所有人的预期。其实我们对直播这个领域还不够专业,等于说要重新开始认知。我们之前哪懂什么叫库存?比如说,可能也许50件衣服我就觉得是OK的。但是等到第二场的时候,你突然知道,噢,原来一个款式,你需要品牌给你预留很多的库存,因为我们没有经验,我们在第二场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让品牌在我直播前帮我锁住这些库存。那可能到我这儿的时候,本来就不多的库存已经所剩无几了。这些都是慢慢才发现的事情。包括第二场的时候,突然间大家对我们直播间的关注度一下子增高了,我们要不断地开预售,会加到很长时间的预售,这也是在第二场的时候才发现的问题。在售后上,我们第三场就突然发现很多问题需要售后来解决,但有时候客户的客服没有及时答复他们,他们也很着急,第三场我们就加了自己的人工小客服。这些都是小伙伴跟着我一起在这几场的直播里面慢慢得到的经验,让我们可以慢慢成长。我尽量把很多事情想得越来越细。 比如我们希望客户寄给我们产品的时候,能不能用他们平时寄给客户的包装盒,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原本的包装是什么?在选品上,服装是我最轻松的一个板块,它的质感是肉眼可见的,无非就是剪裁和面料,我基本上拎起来就能直观感受到;食品很多是我平常吃的,我也经常会把自己喜欢的品牌丢到我们工作群让大家联系,这块也基本不会有非常陌生的品牌。需要花费时间最长的就是个护和美妆类。我平时护肤品挺简单,就那几个牌子,但直播的时候你肯定不能只读客户给你的那些台词,你有责任跟大家分享上脸后自己的体会。除了自用品牌之外,至少我要用一两个月自己上脸试,包括洗发水、沐浴露、磨砂膏。我现在试的护肤品很少,确实需要时间,也越来越谨慎。我基本在家天天就是各种产品体验,有朋友到我家我也会给他们用,包括我妈妈,基本全部给他们用。第二场我多多少少有一点压力。就是我开始有目标了,因为品牌越来越多了,你的选择性越来越大 ,品牌寄望你,说白了就是可以卖得更好,其实我是有压力的,这种责任会转化在我身上。我好像一直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得比较好。我觉得作为主播,心态很重要。就是你的目标不能偏离。每次在我直播前,当我紧张的时候,当我对自己有预期的时候,我就会提醒我自己,我直播的目的是什么?你是要业绩,还是要一种成就?大家都说董洁的直播间氛围感很强,我没有刻意营造这个氛围感。大家喜欢我可能是这种交流方式,比如对一些产品我并没有那么强调它的功效和属性,而是用聊天的方式跟大家交流,这可能代表我的一种氛围感。你把自己的审美带给大家,这是我第一个目的。其次就是,我不希望在这个过程里,会让我觉得有些东西变得我无法掌控了。就是我不希望在我拍戏的时候,我要花巨大的精力去一个月搞两场甚至三场的直播。我觉得这就背离我的初心了。我们的直播目前是一个月一次。这样的节奏是舒缓的,至少未来一年内,我都会维持这样的节奏。其实,换成任何一个人,直播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你当下就有成绩,直播完你就知道你今天的销售额,第二天你就有战报,它会让人的兴奋感和获得感更快。这种感觉对于每个人来讲它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冷静,就是一定别让目前能感知到的东西,一下子把自己的计划打乱。但演戏是需要时间去培育的。你要先了解一个角色,你要去演,这个角色也许半年或一年后才能出来,它需要你等待,就像你种一颗种子,你要等它发芽,然而变成一棵树。大家越关注我,我可能越要冷静下来想一想,直播这条路我能走多久。 我其实不是警惕,我只是觉得,有一些事业它给你的满足感和给你的生命线更长久。像直播来讲,比如你放弃了直播的初衷,把它变得更商业化的话,你最初的想法改变了,那是不是你的直播间,你的气质其实也改变了?失落解决不了任何事情,接受失败是一个常态你要说什么直播无心插柳成荫,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努力的话,怎么会柳成荫呢?直播这个工作我们也付出很多。我一个不看直播的人,跑去抖音,淘宝,还有小红书,大大小小的主播我都在看,然后才找了一个我认为适合我自己的直播风格。所以这根本不是“噢,那么轻松,我好幸运啊”,真的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也许很幸运的事情可以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发生:突然间得到了一个机会。但是其实人生越往后走,你会越来越发现,这真的是靠你不断的努力和机遇,这两个是分不开的。我不是个完全相信命运的人。我觉得很多事情会有一些契机,所谓的一些安排,但是这些事跟你自己的努力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我有事业心,但事业心不能挂在嘴上,要靠(努力)。我会跟我朋友分享说,不要去等那个你命运中或许会发生的事情,你一定要先于你的命运安排,要先去努力,或许那个契机才会找到你。你说直播的事情对我的改变,对我的改变好像是能让我的工作还有各个方面变得更加积极,生活更加充实和忙碌。最近忙到不行,然后又拍戏,一下子节奏快了。当然了也是因为前几年疫情的原因,大部分人工作的节奏都挺缓慢的。突然今年一上来,整个工作节奏就加快了。生活本来就是劳逸结合的事情,我工作的那一部分,就是演戏,我生活的那一部分,我可以在直播间给大家分享。所以直播这件事并不会改变我想拍戏的初衷,演员身份还是我最首要的一个位置,那可能是我更大、更自由、更宽阔的舞台。直播对我演戏的推动力比之前好一些,但不可能因为这一件事我就突然在拍戏上有特别好的机会,依然还要靠自己努力,慢慢积累。你还是要告诉导演制片人你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和你对这个机会的向往。 作为演员来讲,大家不会看你直播上的成绩,还是要看你有没有这样的能力,适不适合这个角色。最近播的《薄冰》,还有《与凤行》,《不完美受害人》,去年比较小的角色接得还挺多的。《不完美受害人》的角色还相对完整,其他都是一些片段式的人物。现在拍戏给予我们的机会和空间真的越来越小。我觉得你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像40+的女演员,慢慢地你一定是没有那么多机会一部戏以你为主。你可能拿不到主角,这个时候如果是B角,你愿不愿意尝试?我是想通了这件事的。其实在这个阶段你更要打开自己,去跟很好的团队和导演一起工作,让他们重新认识你。去年我调整了很多对工作的心理预期。我觉得无论是配角也好,客串也好,不怕角色小,只要这个角色戏好,我自己是愿意尝试的。在《您好!母亲大人》这部戏之前,我被很多角色定型,其实都还是一个35岁左右的女性,比较乖巧,比较甜美,但是《您好!母亲大人》之后,我是打开了的,我可以接受年龄跨度这么大的角色,这给了我很大信心。《您好!母亲大人》是我自己非常非常努力想要争取的角色。后来导演也是很信任我,把这个角色交到我手里。这部戏对我最大的挑战一个是年龄跨度,还有就是首次跟在生活里和你年龄相差并不大的演员去搭档做母子。像我们平常演母子,都是带着一个小朋友,其实就跟我们自己的孩子差不多,那种感受还是比较容易能抓到的。突然间你让我去面对一个跟我差不多高的男孩,他是我儿子,这种感觉还是要去找一找的,要彼此去建立信任感。那部戏来讲,我觉得其实作为一个母亲完整的一生对我挑战很大,尤其是老年的状态,我能不能演得很逼真?这个是我非常担心的。虽然这部戏反响不大,作为主创们都会有点失落,但那也是短暂片刻的情绪,因为失落解决不了任何事情,就现在这个阶段,我觉得要接受失败是一个常态了。年轻的时候,你接每一部戏都会觉得它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你可以按照你的理想,这部戏你不喜欢,你就不接,因为你知道后面有很多戏在等着你。但是现在,如果有一部戏你很想上,可能他恰恰不会选择你。你要接受这样的事情,要认为这些事情是合理的,不能拿以前的事情作比较。在我们的人生经历里,年纪越大,人生中也会出现很多状况,孩子、父母、事业……你会经常受到阻碍,所以你要慢慢接受很多事情,它并不是理想的状态。如果我的心态还是在以前“这个不合适我,我拒绝了,那个不合适我,我也拒绝了”,然后你还一味在说,为什么我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我没有那么多机会了?其实问题是出在我自己身上,你真的是要调解,人不能被自己困住。这不是自我说服,“说服”不管用,“说服”只能安慰自己,但是你怎么前进呢?就是问题想通了,然后去解决问题,一次失败,不怕,再来一次,慢慢累积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它会有结果的。如果你不把自己限定为某一个阶段的女演员,比如说你不把自己限定为“我一定是一个特别漂亮的女演员”,哈哈哈,你就不会有焦虑,因为谁都会老。你先演一个适合你的角色,她可能不是一个那么美貌的女性角色,你接受这种角色,你就不会焦虑。我觉得这种角色上的多变和观众对于你工作上的认可,其实作为演员这是最重要的。你把自己的事业线拉长,不要因为一年两年的不顺利你就认为你的人生不过如此。因为我是演员,我会觉得我60岁还可以演奶奶呢,哈哈,我会把这件事情想得很长远,所以我不会放弃。不断地否定自我,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就想要冲破它如果再让我演一次冷清秋,我觉得不会超越以前那个阶段。虽然她的表演并不完美,但最真挚。那个年龄演的角色,有那个年龄段最特别的气息,比如很青涩的东西。《金粉世家》冷清秋这个角色,我没有很刻意地去塑造,她非常本我,冷清秋就是那个阶段的董洁:说话不冷不淡,有一点点小傲气,骨子里就是那样的,也不善于与人接触,还挺固执,有自己的一个认知,既是冷清秋,也是我。还记得当时拍戏的时候,我们住在一个疗养中心那样的地方,下面有一个特别大的鱼池,每天开工收工。当时我妈妈陪着我,晚上我看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说,“妈妈这戏什么时候能杀青啊?”那个时候还没完完全全特别享受工作,盼望着工作完了早点回家。其实拍完《金粉世家》之后,我的生活并没有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年代一个演员火不火并没有影响到他本身的生活,就还挺安静的。不拍戏的时候我就在家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该逛街逛街,该买菜买菜。拍完《金粉世家》即便有很多人认识我,无非就是在街上看到了说,“哎?那不是董洁吗?”那个时候的你还是父母的孩子,你没有变成妻子,没有变成母亲,这些角色你都没尝试过。我演冷清秋和燕西结婚那段完全是虚构的,因为我自己也没有结婚,没有生孩子,我是凭想象去理解婚后两个人的关系,为什么矛盾,吵架?你浅层次地理解婚姻这件事。但是你有这个经历的时候,我们从原生家庭走入婚姻,你会接触对方的家庭,你生活里的人物关系更多了。这个时候你会感受跟以前不同的经历,你对婚姻,对人与人的关系,会有更深层的理解。演员这个身份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它会随着你的年龄和经历不断地变化 ,我 20 岁开始拍戏到现在,可以一直用很好的心态面对生活,所有的经历都可以放在角色上。我希望年纪大的时候碰到的角色,大家会把你当成一个教科书。两年前参加了《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节目,有一些收获。它会让大家在一起工作,录真人秀。就是这么说,你会有一些跟人相处的经验,比如说在一个小团队里,像我们的话,一般在团队里你是核心,但是在参加像《姐姐》这样的节目里,你其实一直不知道,在这个地方你会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一直不太自我,所以说在姐姐眼里我也非常不自我,就是跟着大家一起练舞,也没有想着说一定要突出,或者说一定要在一个核心位置,这些都没有想。朋友们说我有韧性,的确是这样。今年你可能没碰到一个好角色,但你没放弃,通过一些小角色大家也能看到你,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个量变,给你带来一个新机会。如果你在小角色上都不愿意去耕耘,那你永远等不到最好的角色出现。我的韧性是人生经历造就的。我小时候不是个有韧性的人,小时候没有那么多事情要我一定要抗住,没有这种责任感。是你的人生经历,不断地否定自我或崩溃,然后有时候重新燃起希望,希望又一次次被浇灭。当你不断受到挫折,在你非常沮丧,这种压力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人就想要冲破它。一次两次它会让你难过,那仅仅是难过,但是十次二十次的时候,就会萌发一种斗志,觉得那么难的事情你都扛过来了,你还怕什么呢?被大家评论是我们的职业特性。我的困扰在于他可能不了解你就可以很轻松地评价你,这是挺难过的。但这种难过你只能自己消化。只要不被这些声音干扰,你才可以特别大胆特别自信地努力。最后真正能证明自己的就是不断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我经纪人昨天还问我,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说,就是这一年,我希望成为快快乐乐的人。我发现今年很多人送给我的祝福就是“轻松自在”,大家好像挺聚焦这件事的,就是如何让自己松弛下来。其实无论是20岁、30岁或者是当下的40岁,我认为每一段体验都是不同的,都很精彩。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地在学习,不断地汲取营养,有些失望或挫折也是你人生特别重要的一个部分,各种部分组合在一起才是你面前的一条路。因为最近工作稍稍有点忙,我昨天还回顾了一下离家的时间,也就短短10天,但是我怎么突然觉得好久啊,好久没跟顶顶好好吃顿饭,说句话了。之前跟顶顶在一起我们的沟通是很密切的,我习惯了在生活里陪伴他。要是我在北京的话,顶顶平常的一些网球课我也会陪他去。我会在家给他做顿饭,最主要的一顿饭就是晚餐,我有很多时间准备晚餐,而且晚餐时大家可以聊聊天。顶顶现在已经到青春期了。他不会像小时候,很直白地需要妈妈陪伴。现在我如果还是指导他,命令他的时候,他会不喜欢跟你分享。他可能更喜欢跟朋友在一起,但他也希望得到你的支持。生活本身我的责任还挺大的,我自己带孩子,又要工作,我还是家里的独生女。无论对我的父母还是我的孩子,我都认为自己不能趴下。你趴下了他们怎么办?其实不是物质上的,而是我是他们的希望啊。我就觉得,哎,你要努力让他们看到你还挺好的,你还不错,哪怕一丁点的成绩,你都希望跟他们分享。那天顶顶给我看他同学发的(直播)记录,说“你妈妈领先第二名多少多少”,然后就发了一个:“你妈妈真牛!”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张晶、薇薇子,36氪经授权发布。}
在直播间骂主播不一定属于犯法。如果情节较轻,没有导致什么严重后果,那么就不涉嫌犯罪,而属于治安违法,会予以罚款或者拘留的处罚;但是如果情节严重,给别人造成了严重影响,那么涉嫌构成侮辱诽谤罪,则会处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辱骂行为,被害人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网红主播辛巴怒吼现场记者,声称:“明星没有一个好人”,针对这件事情做出了解释。仅仅只是一句话,就越描越黑,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凌晨6点在酒店门口守株待兔,辛巴替记者们打抱不平,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大明星,没必要为了这样的小事情,不择手段将本意曲解。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辛巴也给予了多次劝说,每个人给予了一万块钱,但是依然没有原则。  “网红文化”伤害了谁  随着网络时代的推进,网红这个字眼慢慢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这样的效应不仅仅出现在各大平台,早就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像一些经典、美食、文学、音乐等,这个词语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味道。很多网红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慢慢的成为了一种讽刺,其实它本身并无褒贬。  粉黛花田因为网络的传播,被众人熟知慢慢的成为了网红景点的打卡地。仅仅就是那么几个月的时间,很多人只是为了拍摄一个简短的视频,驱车赶往这个可以在朋友圈炫耀的圣地,肆无忌惮的践踏。对于众人来说,不知道是该喜还是悲?而纵身一跃成为网红后,直播中更是无下限。  不知道九年义务教育都学了什么,戏唱国歌这样的事情,是真的膨胀了还是飘了。虽然事后一直道歉,但是底线不知道放在了什么地方。如果这样的事情被国外圈子知道,会遭受一波什么样的耻笑。这个看脸的时代,不仅仅是对彼此的审美改变了,网红打卡地唯美,而且真正包含文化传承的地方人气明显少很多。  有多少人是被某段视频中的唯美意境深深的吸引,而真正的文化传承,犹豫了很久都没有行动。但是心动的一瞬间,为了所谓的“打卡”就签到了。像博物馆、文人故居等,如此光鲜亮丽的蒙尘的传承,却被很多人遗忘了,现在看起来,似乎只要“漂亮”就可以“招蜂引蝶”。  似乎有点风吹草动,就可以成为人人关注的焦点,抓住一个点就开始了肆无忌惮的风评。这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模式,也是一种成名的手段。造型如产物的时代,不管是美女还是可爱稚嫩的小鲜肉,文字控、声音控、颜值控成为了一种潮流。一段暖心的文字和心灵鸡汤,冲击着每个人的内心。  这些看起来含金量不高的东西,却备受市场的欢迎,就像小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如何“打赏”自己心动的主播。经典的语录朋友圈和日常交谈中随处可见,一场直播下来每个人看的心情激动,而主播也是非常开心。悦己不惜一切代价,只为了达到了一场直播的“商机”,虽然仅仅只是一面之缘,但是架不住心动的跟风。  像某网红的包包和口红,很多人都会争相效仿,更是出现了不少的网红美食。像脏脏包、泡面食堂等这些非常唯美的食物,真正的美食就被这样取而代之,成为了店铺中的配角。熟不知食物之间阴阳调和,地域间菜系纷繁,他们不知道真正的美食是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匠人的传承,一次又一次的推陈出新。  这样的王洪文化是对工匠精神最大的打击,一方面众人追风种草,另外一个方面是主流文化的退让。这是最大的一个对比,比如火了很多年的综艺,抛开抄袭的嫌疑不说,内容如出一辙。形形色色的包装和人设,明星的吸金能力和粉丝经济,成为了巨大的反差,随随便便一首歌、一句话就可以火的一塌糊涂。辛巴因为太张扬,太张牙舞爪,所以许多人都看不惯他,而他出事也是预料中的事情。辛巴因为带货「假燕窝」被调查上了热搜。他被立案调查,原因是他的团队在直播间售卖一款燕窝,被质疑虚假宣传,根本不是「燕窝」,而是「糖水」。随后,广州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此事进行立案调查。其实一开始,事情并没闹这么大,只是有人说他卖的燕窝不行,要一个解释。一般人遇到这样的问题,都是会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比如说李佳琪,他也因为「不粘锅」事件翻车,但是他立马道歉和说明情况,态度很好。做错了事情,立正挨打,承认错误就行,可是这个风格,不是辛巴一贯做事的「风格」。他直接在直播间大骂,说这是黑粉在搞事,对方是敲诈勒索,很硬气地说:「倾家荡产也要告到底」。有一句粗话,屎不臭,挑起来臭,对辛巴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可是他偏偏要把事情闹大。于是这个事情就继续发酵,职业打假人王海下场手撕辛巴。王海发布多条微博抨击辛巴售假,并且对该产品进行了检测报告。辛巴一开始还是硬抗,但还有许多媒体纷纷跟进报道这个事情,扛不住之后辛巴开始道歉他终于承认确实存在夸大宣传的事实,要召回全部产品,并退一赔三。可是事情不是他想结束就可以结束的,还有许多官媒开始质疑他的赔偿进度和方案。《人民日报》也发文跟进。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说,这次被立案调查的,不仅仅是假燕窝,甚至还包括辛巴团队售卖的其他产品,都在调查范围之内。这一次,辛巴真的摊上事了,现在,可以说是他的至暗时刻。国青年报报道说,根据我国刑法,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涉案200万元以上,可能会处以15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最终的结果,我们等待官方的定论。如何评价这件事情?我只能说是性格决定命运,辛巴如今遭遇的这一切,和他的性格和做事风格有很大的关系。他带货实力确实牛逼,但他太年轻,太狂妄自大,四面树敌,这就在无形中给自己挖了无数坑。这些年,辛巴混得很好,事业大红大紫,赚钱赚到手软,2019年快手全年电商直播GMV是400-500亿元,而辛巴一个人就贡献了133亿,而今年只会更多。有了这些业绩,他就有点「飘」了,曾公然向平台喊话:「总有一天,我要和快手成为平起平坐的兄弟公司,快手你最好利用好我辛有志身上的资源。」他太自信于自己的能力,沉浸在自己创建的「辛选王国」而沾沾自喜,可是他根本没想到,击溃他,一瓶假燕窝就够了。辛巴的狂,不仅仅是一次两次,而是伴随着他的成名,一直不断。有一次,他和另一名主播开始了口水大战,快手作为平台来说,一般是希望以和为贵,于是进行了干预,这让辛巴更加不爽。辛巴的粉丝和名气,都是平台给的,要是平台把他的号一封,他什么都不是,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让人惊讶。辛巴的狂,对粉丝来说是个性,对平台和不相干的人来说,就是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哪天就出了事。还记得之前他和酒店保安发生冲突的事吗?因为辛巴举办演唱会,各路粉丝聚集造成拥堵,保安看到路堵住了,一下子急了,疏导交通的时候嗓门大了点,辛巴当场就发火,拽着保安的衣领要求道歉,气焰很张,场面一度十分混乱。这件事情,又让很多路人粉对他的做事风格反感。有人说他身上很多江湖气,像黑社会大哥,出场就是各种人围着他,像是要打群架一样。他结婚的时候,在北京奥体中心,花5000万请了42位明星,其中包括海泉、成龙、王力宏、张柏芝等等,场面极其浩大,引来许多非议。网红主播辛巴怒吼现场记者,声称:“明星没有一个好人”,针对这件事情做出了解释。仅仅只是一句话,就越描越黑,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凌晨6点在酒店门口守株待兔,辛巴替记者们打抱不平,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大明星,没必要为了这样的小事情,不择手段将本意曲解。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辛巴也给予了多次劝说,每个人给予了一万块钱,但是依然没有原则。“网红文化”伤害了谁随着网络时代的推进,网红这个字眼慢慢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这样的效应不仅仅出现在各大平台,早就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像一些经典、美食、文学、音乐等,这个词语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味道。很多网红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慢慢的成为了一种讽刺,其实它本身并无褒贬。粉黛花田因为网络的传播,被众人熟知慢慢的成为了网红景点的打卡地。仅仅就是那么几个月的时间,很多人只是为了拍摄一个简短的视频,驱车赶往这个可以在朋友圈炫耀的圣地,肆无忌惮的践踏。对于众人来说,不知道是该喜还是悲?而纵身一跃成为网红后,直播中更是无下限。不知道九年义务教育都学了什么,戏唱国歌这样的事情,是真的膨胀了还是飘了。虽然事后一直道歉,但是底线不知道放在了什么地方。如果这样的事情被国外圈子知道,会遭受一波什么样的耻笑。这个看脸的时代,不仅仅是对彼此的审美改变了,网红打卡地唯美,而且真正包含文化传承的地方人气明显少很多。有多少人是被某段视频中的唯美意境深深的吸引,而真正的文化传承,犹豫了很久都没有行动。但是心动的一瞬间,为了所谓的“打卡”就签到了。像博物馆、文人故居等,如此光鲜亮丽的蒙尘的传承,却被很多人遗忘了,现在看起来,似乎只要“漂亮”就可以“招蜂引蝶”。似乎有点风吹草动,就可以成为人人关注的焦点,抓住一个点就开始了肆无忌惮的风评。这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模式,也是一种成名的手段。造型如产物的时代,不管是美女还是可爱稚嫩的小鲜肉,文字控、声音控、颜值控成为了一种潮流。一段暖心的文字和心灵鸡汤,冲击着每个人的内心。这些看起来含金量不高的东西,却备受市场的欢迎,就像小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如何“打赏”自己心动的主播。经典的语录朋友圈和日常交谈中随处可见,一场直播下来每个人看的心情激动,而主播也是非常开心。悦己不惜一切代价,只为了达到了一场直播的“商机”,虽然仅仅只是一面之缘,但是架不住心动的跟风。像某网红的包包和口红,很多人都会争相效仿,更是出现了不少的网红美食。像脏脏包、泡面食堂等这些非常唯美的食物,真正的美食就被这样取而代之,成为了店铺中的配角。熟不知食物之间阴阳调和,地域间菜系纷繁,他们不知道真正的美食是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匠人的传承,一次又一次的推陈出新。这样的王洪文化是对工匠精神最大的打击,一方面众人追风种草,另外一个方面是主流文化的退让。这是最大的一个对比,比如火了很多年的综艺,抛开抄袭的嫌疑不说,内容如出一辙。形形色色的包装和人设,明星的吸金能力和粉丝经济,成为了巨大的反差,随随便便一首歌、一句话就可以火的一塌糊涂。追风交着昂贵“智商税”试想市场的需求已经开始发生了转变,是否还会有人认真的去拍电影,还有没有人好好的去做音乐。经典和作品下凝聚的是众人的心血,但是仅仅只是别人随口的一唱,原唱所有的心血付之东流,“嫁衣”完美的无缝衔接,孤独的坚守是否还有意义?到底是谁的可悲谁的可笑。长久品位和耐心思考的艺术和文化,已经在这个浮躁多元化的社会中失去了市场。“网红文化”引导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放低姿态迎合大众心中的“口味”,短时间凝结的网红更像是泡沫。无数人追捧和迷恋,到头来多数人赞美它惊艳了时光,但是却不知道它背后的幻景和鲜为人知的诟病。历数曾经的传承,我们的诗词可以“言有尽而意无穷”,我们的音乐可以“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看到这些我们甚至能够穿梭时空面与无数先贤哲人对话。感受传承和曾经的美好,让多少晚辈和后代感受到了含金量的文化底蕴。时代不停的在催生新的事物,同时也在湮灭旧事物。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离不开催生它的土壤。网红经济首先一点是红,急功急利容易导致哗众取宠、不择手段吸引眼球,甚至自虐等行为,导致不良社会风气,尤其是判断力欠缺的青少年学习模仿。过气很快,大多蹭热度尽快变现,消费者以后维权很难保障。多元化以及泛化的特征,任何人都有机会把网络平台作为其成名的原始渠道,上至自带光环的企业家和明星,下至带有标签的普通人,网红的边界逐步被打破。一些网红专注于自身包装宣传,而忽视背后产品真正的品质与价值,久而久之在用户体验至上的互联网商业环境中将难以为继。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通信、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红产生的速度会更快,传播的范围将更广,口碑效应将会加速网红的分化,更多缺乏竞争力的网红将会被淘汰。结语如今像辛巴一样的网红越来越少了,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圈内的大佬。很多人只是看到了他人前的风光,但是背后的心酸鲜少有人知道。盲目的追星种草,是很多人都追过的风。未来还有更多的新人层出不穷,作为一位前辈,他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疫情捐款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到他的格局有多大,相比较圈内明星大腕,他倾尽所有。事情上面见人心,一个人的行为并不代表什么,一个人言论也证明不了什么。要留给时间考证,慢慢的每个人都会见证这个过程,毕竟藏也藏不住的。对人对事都是这个样子,不要通过耳朵去了解一个人,毕竟眼见为实不是吗?盲目的跟风抨击,也是不理智的行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直播的女生是不是都没有好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