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直播软件小说,显示实时文稿?

应朋友们之要求,现在贴出直播内容文字稿,以兹证明我吹牛是打了草稿的(划掉),以弥补直播时音效太差,朋友们听不清之损失。文字稿如下,有点长,我也不分批次了,一次发完。文字有点长,打开需谨慎。内家功法的要领、要求是如何在练习者身体上起效的——《内家拳的正确打开方式》一书的主旨和内容简介首先,很感谢有这次直播的机会,借着这个直播平台,跟各位朋友聊一聊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内家拳。谢谢。大家都是内家拳的爱好者,因为内家拳,才会有今天这个机缘相聚于此。大家为什么会对我的这本书有兴趣呢?我想,还是因为它对朋友们日常学习内家拳、练习内家拳会有些帮助、有点参考价值。那么,这本书具体在哪些方面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呢?这个问题,在本书成稿的过程中,其实有不少同好,通过各种方式,向我提出过意见和建议。有些人是从中多学些新功法,有些人是想多了解几种不同流派的拳法,还有人是好奇能否披露一些不见于典籍的秘诀心法……今天呢,我要告诉大家两个消息,一个好,一个坏。好消息是这些内容在本书中都有所提及。坏消息是这些都不是本书的主打。本书的主旨呢,很独特,既不是为一门一派立传,也不是披露什么师传秘诀,更不是靠一些独门功法来搏眼球。当初写这本书的出发点,主要是为内家拳爱好者,特别是那些暂时找不到明师,靠自己摸索练习的朋友,提供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内家拳的思维框架,和一个相对完整的、修习内家拳的功法体系。学内家拳,光靠愿意学,下苦功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会学,知道学什么,怎么去学。正如前人所说:“苦练三年,不如明师一点。”怎么理解这个意思呢?其实咱们在上学的时候,常常会听到老师强调:要想学习好,得有个好的学习方法。其实本书想实现的,就是这个目的——给大家介绍一套好的内家拳的学习方法。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仅是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勤奋努力。更重要的是,要梳理清楚学科的整体逻辑脉络;掌握每一个概念、定义的具体含义;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安排每一步的学习。同时,每一阶段还要有具体目标,有具体考核标准。通俗点说就是,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明白自己练的是什么,能说清楚为什么要这么练;最后所练的各种功法都能转化为身上真实的功夫,看得到,摸得着。能做到这些,就是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很多人学拳练拳,崇尚各种秘诀,秘传,崇尚各种神奇的、或是神效的功法,甚至只认同这些东西。目前有不少宣传武术的网络文章、网络资料,也都用这种方式博眼球。说实话,在现如今的网络时代,各种心法、各种理论、各种秘诀,以及各种各样的功法资料,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夸张的说,只有你练不过来的,没有你找不到的。有条件的,可以正式拜师学艺,请老师传授、老师指导。没有条件的,网上的各种视频和文字资料,也是很丰富的,而且里面不乏过去密不外传的真东西、干货。然而,资料虽多,所欠缺的就是能帮助学者梳理一个明白的学习思路,类似索引、指南的东西。这是学习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是能帮助学者学懂、弄通,把东西练到身上的关键。这就是学习方法的价值,也是本书的立意所在。本书的内容,针对的是内家拳入门阶段,首先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学者在思想上,就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内家拳的拳理,也就能比较稳妥地迈进内家拳之门。故而,本书名为《内家拳的正确打开方式》,这定名确有三分玩笑,有七分,却可说是真实不虚的。那么,内家拳入门的关键问题是哪几个呢?第一,是厘清关于内家拳的概念。什么是内家拳?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把握住内家拳的本质、把握住内家拳修炼的核心思想。即不会落入到对内家拳的空泛的、艺术化、神秘化的想象中去,毫无意义的将内家拳拔高;也不会将内家拳一般化、甚至庸俗化,丢失了内家拳的特质。这两个错误认识,也是一般学者最容易出现的。往往就会导致后面学习路线的偏离。内家拳,作为一门具体的技艺,有其自己的定义和定位。一方面,它不是看不见、摸不到的,难以揣摩的玄理、神通,而是人人都能练上身的,很实际的拳术技法。另一方面,它也不是随随便便,轻易就能学会的,普遍常见的打斗技术。是需要按照它独特的功法逻辑、功法体系,经过刻苦练习才能上身的。第二,是厘清内家拳功法体系的一些重点概念和理论。其中,重点是内家拳功法和人体的对应关系。大家需要注意:内家拳跟其它的武术、或其它的体育运动一样,也是要先设计某些锻炼方法,作用于人体,然后经过一个过程,取得一定效果,最后通过人体,实践一种新的运动形式。这个道理好像人人都懂。但是,现实中,很多人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一点。他们把内家拳当成一种外挂装备,好像一练内家拳,就像身上戴了件宝贝,自然就具备了某种功能。事实是:内家拳的功法起效,也是要通过对人体的刻苦锻炼来实现的。所以我们的身体本身,才是我们在练习内家拳中,需要大家紧紧抓住的关键的关键。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内家拳功法与人体之间的关系,搞清楚每一项功法锻炼的是人体的哪些地方?是怎么锻炼的?这些功法的理论又是如何有别于其它运动的(内家拳之外)的训练方法的?在练习之初,我们要先把这些基本概念搞清楚,然后才能投入实践。再往深处推导一步。我们都知道,从事现代体育运动,都要有一定的关于人体的生理学知识,知道自己从事的这项运动要锻炼人体的哪些部位,开发哪些方面的功能。同时,对于运动中的各种定义概念,都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内家拳也是如此,并不是漫无目的,懵懵懂懂得练就行了。我们也得遵循类似“运动生理学”的原则和理论。尤其是要研究功法与人体的关系方面,那我们就必须先把“人体”构成弄清楚才好加以锻炼。这一部分知识是内家拳理论的重中之重。学者把这方面的概念和原理梳理清楚,练习起来才有针对性,才事半功倍。只不过这种生理学,有内家拳自己特色的一方面。第三,内家拳功法特有的“内部”通用法则。即内家拳有别于其它中外武术和健身功法的地方。内家拳功法,必然有其独特性,才能与其它武术和健身功法区分开来;其次,内家拳法的种类、门派众多,其功法又必然有某种共通性,才能使这诸多拳种尽归为内家拳范畴。这种独特的通用功法体系,或者说是功法原则,是构成内家拳体系的基石。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走上的是内家正途,不至于跑偏,甚至南辕北辙。第四,构成内家拳体系的几大“类型功法”。搞明白了人体构造,那么具体怎么锻炼呢?我们总结了传武训练中,针对人体的筋骨、气血、内动的专项功法,又在每种类型中抽取了几个典型功架,作为例题,供大家参考。对内家拳感兴趣,但是不知道如何入手的朋友,可以通过尝试这几种功法,对内家拳的实际训练有一个初步体认。练过内家拳,但是进展不明显的朋友,可以将所学功法与这个体系相互比对、印证,在技术逻辑方面查漏补缺。第五,两种著名的内家拳典型功法简介:易筋经和桩功。这两项功法可以说是内家拳功法的学术殿堂的通天柱,属于根本性的功法。所以每一项我们都单列了一章。即使如此,也只能算是浅尝辄止。因为这两项功法贯穿了内家拳训练体系的始终,它们对人体的锻炼效果是生长性的、是长久起效的,具体功效是随着修炼境界的深入不断提升的。所以语言文字很难完全表述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经年累月的实际练习中去真实体认。这里我们借直播的机会,给大家讲一下无极桩的入门方法。无极桩首先是要让身体习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松静态,也是内家拳的基本态。一切内家拳的东西,都是建立在这种状态上的。进一步谈谈。我所学的无极桩以“四要调形”为核心,以构建人体上的“双十字”结构为达标验收的标准。这是一个可以视为是“人体二次生长过程”,是以月和年为计时单位的。现在我和我的学生简单地给大家演示一下这个人体发展演变的过程。大家先建立一个概念。1、最初的调身、定站姿。摆正骨架、放松肌肉、自然呼吸即可。2、通过呼吸带动的肩部的起落,体认呼气时身体肩背部分自然放松的感觉。把握住“松”是与“紧”相反相成的另一种肌体运动形式。3、表层肌肉的放松、下坠,产生“沉”,拉伸关节,牵引骨节的内部支撑结构发生改变。4、新骨架结构的建立:(1)戳腰坐胯,建立躯干部位的第一个十字结构。这是内家拳整体桩架结构的第一基石。(2)挑顶竖项,疏通脊柱,建立躯干的实轴。(3)圆背空胸,建立躯干部位的第二个十字结构。这是内劲转换的枢纽。(4)肩松肘沉,躯干内劲向空间延伸的第一步。5、给肌体一段发育实践,小腹会充实,撑开两胯,两腿内侧的经筋会膨起,两腿必须向两侧打开,才能感觉两腿内侧的经络舒畅。无极桩的终极形态,可以称之为“太极”桩。6、气血滋养全身的筋骨,“四要”自然拓展放大,逐步生出浑圆桩。后背十字扩张,左右两半身前裹抱,如抱参天巨树,周身合住如卵形,成初级的浑圆架。给大家解读一下这四要:1、戳腰坐胯两胯左右横开,两臀瓣的筋肉随之横向舒展开,会给尾闾和小腹让出一点位置。身体阴面(正面),腹腔内膜就多了一点膨胀的空间。小腹会有一种松圆、饱满的感觉。身体阳面(背面),尾闾不再被臀肉夹裹,因此可以自然下沉一点,带动骨盆后缘向下沉坐,练习者感觉身体坐在了两腿组成的凳子上。如果是敏感的人,还可以感觉到腰椎五节松开,而自然出现的同时向上、向下、向后的膨胀舒张感,腰弯向后填满,整条脊椎像戳在骨盆上的一根旗杆,此之谓“戳腰坐胯”。“戳腰坐胯”到位之后,就建立起了躯干部位的第一个十字结构。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内家拳桩架结构的第一基石。2、挑顶树(竖)项“戳腰坐胯”形成躯干下半截的十字支撑结构之后,随着尾闾的自然松沉下坠,会产生一股力量顺着脊椎同步上升。这股劲儿由腰而背,直到头顶,把头颅像帽子一样顶起来,这就是“挑顶树项”。此时,人会感觉精神一振,头顶心“百会穴”处产生向上顶的力量。这个顶劲,不需要刻意强做,站在那里,自然就有。注意,挑顶竖项和戳腰坐胯是一对上下对称的力,会引导脊椎纵向舒展,时间久了,督脉自然会贯通。在气血的滋养下,脊椎将会从下往上重新“生长”一遍,像大树的树干一样,变得很粗壮、很充实,而且生机勃勃。从“易筋”的角度讲,整条脊椎可以视作一条大筋。这条大筋如果锻炼出来,也就形成了内家拳所谓的“大龙”。3、圆背空(涵)胸脊椎从下往上的“生长”的过程中,当向上的力量经过胸椎十二节的时候,胸椎会有一种向上挺拔之力,这称之为“拔背”。这也是一种自然出现的劲感,不必强做。拔背之力会使胸腔——肋骨和背椎、胸骨扎成的那个“笼子”,端正、膨胀。这时练习者的体态,虽然没有明显的挺胸动作,但是身姿会显得很挺拔。同时,拔背劲儿会在两肩胛骨之间分化成左右横撑之力,将肩胛骨向左右撑开,肩胛骨横拉,则会把背阔肌、斜方肌牵引开。背部肌肉、筋膜会自然出现拓展膨胀,圆实后靠的感觉。待背部筋骨结构定型之后,会形成一面圆似锅盖的“小肉盾”——真是肉长成的小盾牌。有的内家拳派保留着老的说法,叫“龟背”,指的就是这种形态。拔背劲儿生成“圆背”效果的同时,还会带动胸腔整体向后吸吞。胸腔整体后撤了,练习者的两膀的筋膜就产生相对的向前运动,在两肩、两肋处形成包裹之势,从而形成“空胸”的形态。这个人体结构变化的顺序,是拔背为因,圆背为果,空胸随之自然生成。不能颠倒。太极拳谱上多写作“含胸拔背”。有人,就真的试图通过“含胸”来做出“拔背”,结果往往落了一个“窝胸驼背”的不良结果。大家要注意这点。普通人身体一般是上实下虚,胸部肌肉最易紧张,胸部紧张就会引起呼吸紧张。在做动作,尤其将要用大力气时表现最明显,就是胸部一挺,气一憋。强调“空胸”这个要领就是要改变这个状态。将胸放松下来,只是放松下来还不够,将胸部可能产生的紧张,都解脱掉,一丝不留,搬“空”它。无论什么动作都不要引起胸部的紧张,就跟胸肌不存在一样,是为“空胸”。这样任何时候,气息都是通畅的,气息通畅,劲力也就通畅。4、肩松肘沉“圆背空胸”建立的,是躯干部位的第二个十字结构。这个结构,是人体内劲转换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两膀横开后,大臂骨会像脱臼般自然向下松沉。这份沉重感初步可以传递到两肘,此之谓“沉肩坠肘”。再传递到两小臂,两小臂顺着这份沉重感一内旋,将手心转到后面,两肘出现略横撑之形,此之谓“肩撑肘横”。此时两腋下自然空出一拳左右的距离,整个人躯干部位的筋骨结构,像一把将要撑开的伞。 至此,身体已经具备了“浑圆”的雏形,浑圆状态,在身体状态上的表现就是上文所述这四个重要变化,这四个重要变化是身体开始进入内家拳状态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最初的基础。以此立下基础,才可以在身体上构建内家拳的身体结构。这个,就是一个桩功自然生长变化,自然演化的过程。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到,桩是可以成长的。无极桩,可以自然生“长”成下一个桩:浑圆桩。宋氏形意拳的桩功体系,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成长过程的基础上的。浑圆桩起势法身体先处于无极四要桩态。然后沉身,双手随之升起,手起身落。双手先左右横开平伸,然后变手背向内形向前合抱,到位以后,两手一翻,变为手心向内。这样整个上盘架子会比较饱满,这样做主要是可以调动背、膀、肩,比直接起手抱球要更均整。然后左右两个半身以脊柱为轴往中间裹,头顶带动上半截脊椎向前下卷,尾闾带动下半截脊椎向前上卷,各方向向前微微一合,然后浑圆桩架定型。这里最主要的是先站脊椎,小腹要向上翻一点,把尾闾真正沉下去,脊如悬蛇,腿上不要有支撑力,也松下去。脊椎把上下劲定住,身体自然就整了。桩架一抱,两背向前一裹,脊椎两头一拉伸(头顶胯卷),这个桩就定型了。这是无极变浑圆的过程。浑圆桩摆成之后,还要注意浑圆桩各部的细节。浑圆桩桩型各部细节如下: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指向正前方。体重在前脚掌、脚外缘、脚跟均匀分布。脚内缘空出,保持足弓的弹性,承载体重。两膝微屈,膝盖正对脚尖。两膝之间像夹着一个大气球。内有夹意,外有撑力。臀部略下坐,如坐高凳。髋关节保持一个曲折角度,好像立定跳远的蓄势动作一样。腹股沟处应出现“胯窝”。两臂在胸前抱一个椭圆。十指相对,两中指如夹一张薄纸,指尖似挨非挨。两肘外撑下沉,肘尖略有指地之意(两肘斜45度指向地面)。两大臂、两小臂形成一个菱形。两肘为长对角线。两指尖到背后的大椎穴为短对角线。两肩胛左右横向打开,空胸圆背。背阔肌舒展开,形成一个大菱形。胸椎应向后弸起,将后背撑圆,躯干阳面形成一个圆柱形。头顶有丝线吊系之意,躯干正直。尾闾下垂,与头部形成上下对挣的劲儿,将脊椎拉直。如此,浑圆桩桩姿基本就算摆对了。第六,简介形意拳功法,起势开三才。这里其实讲的是,如何从功法过渡到拳法的问题。从功法角度讲,是把本书前八章所讲的原理、功法融为一体。从拳法角度来讲,是为内家拳特有的桩法体系如何应用于实战,起了一个头。因为本书的主旨是解决内家拳“练法”方面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没打算讲“打法”,所以这一章只讲了一点思路和原理。感兴趣的朋友看看就好。实际摆姿势:1、川字步(横步扣膝)在地面上确定一条直线(可选择铺设大块地砖的地面)。后脚脚跟外切于这条直线,前脚脚尖斜交于这条直线。两脚尖均是斜45度。两脚间距约一脚半,总以能自由移动不费力为度。前膝有前顶(同时微内扣)之意,后膝有内扣之意,两膝略有弯曲(皆有跪意),逐渐增大下蹲程度,以不低于135度为宜。避免伤害膝盖。裆里是左右横开外撑劲,重心五五分配,整个下盘呈斜马步的感觉。这样才能使两腿内外的大筋能够均匀挑起。均用意一引即可,切不可用力去做。待两腿大筋初步挑起后,髋、膝、踝关节松开且有一定活动量之后,自然会形成真实的两大腿内裹之合劲。2、正三角间架(身正胯斜)身体随着下盘的斜马步,形成一个略小于45度的斜面。这就是所谓的“看正似斜,看斜似正”。这个身位既可以彻底变为正面,发动冲撞之力,又可以瞬间变为侧面,发挥撇闪之功,非常灵活。坐胯戳腰:身体如同坐在一个凳子上,要有“坐”的真实感觉。有前辈曾云:“站桩站到感觉是坐着才对”。有了“坐”的感觉,则松腰敛臀,命门后撑等要领自然到位。腰椎要有像旗杆或船桅一样插在骨盆里的感觉。平时我们的腰椎是吊在胸椎下面的。站桩时,要先一节一节松开,然后逐节下沉,尾椎在骨盆上形成一个支撑点,然后各节椎盘像累积木一样,一块托着一块,从下往上竖起来,然后重新合成一个弓状体,挺拔有力,这样身体才沉实稳健。3、松肩、垂肘(沉肩横肘)、吊腕肩部关节要深度放松,相关筋腱放长以后,微向前合扣,不能用拙力;两肩胛骨要真有下落并与背骨合槽归位之感。肩松下来之后,自然肘部产生下沉之劲,而不是自己向下压肘。同时肘部还有保持肩撑肘横的内在支撑劲力。腕骨要松开,手在保持“钢钎手”手型不变的前提下,整体从腕骨上松下来,只有食指保持挑劲,这样会使腕部的“阳池穴”产生向上的“承力”,好像空中有线吊系着一样。慢慢食指经小臂阳面到肘部之间会有一根大筋挑起。这根大筋对内劲从手臂向外传导极为重要两手如持大枪,前手食指就是枪尖。食指尖前顶,中指、无名指、小指回钩,虎口撑圆,大拇指也略回钩,与中指相呼应,掌心空涵;前后手的争力其实是前手定位,后手向后抽枪的劲,整个劲势是劈枪之劲。后手开始在前肘下,后抽到脐前为止。以上是对本书内容的简介。下面再简要回答一些网友提出的问题。本次直播除了介绍一些书的内容特点之外,还承若要回答一些同好所关心的,关于内家拳练习的问题。我们在网上征集了一下大家关心的问题,除了一些不适合现在介绍的问题,和已有安排的问题外。大家的关注点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合内家的饮食起居习惯?日常行走坐卧应该如何去做?2、传统武术在健身方面如何走出一条不失传统传承方式又能大众接受的路来?3、对于练功生活化有什么建议,比如说太极拳?4、怎么恢复元气?我归纳总结了一下,上述问题其实都是围绕着“如何将内家拳生活化”这个关键问题展开的。我理解这些朋友的意思:首先,如何脱离内家拳各种固有功法的束缚(如需要专门的大块的时间),将练功生活化;随时随地就能练功,随时都能享受内家拳功法带来的好处。要达成这点,则需要将内家拳的某些通用法则由浩若烟海的功法中提炼出来,转而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次,将内家拳中一些不那么为人容易接受的功法(如难度太大,或者是难以理解,或者是不那么美观,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潮流等等),转变为能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功法,更能符合现代人的锻炼需求。如强身健体,健身塑形。而不是强化内家拳格斗所需的功力。最后,最为大众所需求的,要能够解决亚健康问题,固本培元。这些,应该是最为大家所看重的内家拳的功用。是最符合多数人的需要。那么,内家拳能做到这些么,满足大家的这种需求?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倒也不是太难。难,是难在对理论的提炼,对功法的筛检整理。简单呢,是达到大家的这种需求,并不需要太高的标准,反而需要将很多锻炼标准降低。就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因时间所限,这个话题又有些大,这里就不详细具体展开说了。后面我们可以整理一些理论、方法和功法给大家,逐步公布出来。或者专门写本书介绍给大家也并无不可。这里先就一些基本原则和思路,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该怎么将内家拳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去。说简单,因为我们知道内家拳修炼的主旨,无非就是“松静自然”几个字。内家拳对人体的主要要求,也不过是身形中正,放松自然而已。这二者听起来都很浅显,很简单。那么,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这些——我们知道,内家拳要做到这些,都是依靠特定的功法的,修炼这些功法,也需要特定的时间,并且是专门修炼的。将这样的专门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中,能做到么?如果能做到这些,不就是将内家拳生活化了吗?确实,每个人其实都能做到这点,但并不见得会很容易。但万事开头难,只要大家努力迈出第一步,日后习惯成自然,自然就会达成。因为本来,内家拳也讲究练功生活化。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和体认掌握,我们不妨借鉴下佛家修行所谈的“行止坐卧四威仪”来给大家讲讲怎么做到这些。内家拳则是说行止坐卧不离拳意。有的人一谈内家拳生活化,或者是练功生活化,总是想说,我干活时怎么怎么融入练功,或者是工作时怎么结合练功。你要是一开始就这样想,那就错了。因为无论工作还是练功,都讲究个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只有专心,才能取得效果。更别说内家拳还要求心静。所以,你想马上就把功法跟工作生活联系起来,那是不可能的,肯定是会互相影响的。所以,内家拳生活化第一步,绝非是在工作、干活时练功。从心态角度讲,本身这个出发点就有点功利浮躁了。这不符合内家拳要旨。我们练功的生活化,是要从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入手。是用内家拳的要求,去规范最基本的生活活动。人们的日常生活,基本可以概括为行、止、坐、卧四种活动。或者说是四种状态。将自身这四种状态,与内家拳的要求相合,就是内家拳练功的生活化。也就是说,在这四种状态时,做到内家拳的要求,就是内家拳练功的生活化。因为内家拳的效果,本质上就是营造出一种正确合理的身体状态,就能收到有益身心的作用。所谓“形正则气顺,势正则力顺”。从这点来说,只要行走坐卧符合内家拳的要求,即能收到生活化练功的效果。那么内家拳的要求是什么?刚才我们说了,无非就是“松静自然”几个字。这几个字可以拆解为:松、静、自然。松,即是身松,静就是心静。自然,就是各种动作行动,要自然而然,不要努力努气,劳心费力。内家拳对人体要求,是身形中正,放松自然。也就是要做到身体姿势端正。身体要放松。不要僵硬、紧张。这些要求是要体现在行止坐卧四个方面的。我们一一道来:行步态安详,放松。首先身姿要端正(这是定身),目光平视(此是安神),动作不急不缓(此是安心,不急躁,也不松懈)。毛主席的诗说得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就是这个状态。可以注意下,走路时脚掌擦地平移,后不揭蹄,前不亮掌。就又有一番锻炼效果。另外,需要注意心思安定,不要胡思乱想,尽量做到心无杂念。止,即是站定,站立。站立之时,头颈不偏不倚,身躯挺直,安稳而立,不可歪斜或抖动;这个不必非要摆出个桩姿来。但基本上,身体中正,脊椎正直,骨盆放平,身体自然放松就好。关键是这个态。自然态。行有余力的,还可以注意下一些桩功的要求,涵胸拔背,松腰沉胯,松肩沉肘,挑顶竖项。这些,有这个形出来,就能有益身体。基本原则就是放松身体,然后让身体骨骼肌肉,内脏各安其位,脉络通畅,就是对身体的保养。坐现代社会,大家坐的情况很多,这点值得重点说说。不正确的坐姿,是对人体非常有害的。尤其诸多上班族,留心一下,经常看到他们弯腰驼背地坐着工作。时间久了,各种现代病也就出来了,这多是不正确的坐姿引起的。所以,因为大家坐着的时候,在工作的情况多,时间又长,坐的练功方法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保健式的方法,也就是尽量不会引起疾病的坐法。另一种,才是可以用来练功的做法。在保健式的练功方法语境下,我们需要注意三个要点:1. 注意姿态端正,身体躯干挺拔,这样才不会造成内脏受到挤压。内脏是悬挂在体腔内部的,身子猥琐(弓腰驼背),就会造成内脏挤压。2. 骨盆需要端正,这样身姿首先不会歪曲,另外不会造成腰背痛。腰背疼痛大多是在坐姿时,腰背的肌肉为了维持姿势过度运用的结果。正确坐姿首先要注意是骨盆承重。3. 坐姿状态下,下半身肌肉大多处于不工作状态,或者说是闭塞状态更确切,这也是为何久坐后腿部会有不适的感觉得原因。这点也是要注意调整的。所以为了避免这三个弊端,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身姿端正,这是必须的。脊椎要正直,骨盆要放平。骨盆这点不容易做到,得专门注意一下。有个调整的方法。首先要在站姿下调整身体,因为站姿身体调整相对比较好把握住身姿的端正。身姿端正可以用自己头顶的百会穴,和下身的会阴穴连成一条直线,重心则均匀的放在整个脚掌上,身姿正直。全身放松下。这时身体状态是比较好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以骨关节为轴,身体向前俯身,类似鞠躬的姿态,这时就能突出自己的坐骨,自己用手摸下臀部下部,感觉到凸起的就是。然后以这个姿势慢慢的坐下,让体重大多落在坐骨上。然后身体直立起来,坐好就是。这时身体再放松一下,两腿自然松垂就好了。姿势正确后,会感觉到腿和身体是贯通的,而不是隔绝了腿部的感觉的。另外注意,最好选比较硬的椅子,而不是用柔软的椅子。或者是比较厚的椅子垫。另外一个,就是练功的坐法。这个,大家基本都听说过一些,就是单盘,双盘,散盘的坐法。这个就是正规练功了。如果没有杂事的时候,可以以这个姿势坐一会。就是通常所说的静坐。最佳坐姿一般就是单盘、双盘和散盘这些,因为这种坐姿能给身体提供比较好的支撑,能满足身体端正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支持身体放松。以下引南怀瑾先生谈的一些打坐要求:“背脊自然直立,两肩保持平稳(不可歪斜,也不要故意用压力)。头正颚收。两眼半敛(即两眼半开半闭,如开眼容易定就开眼,但不可全开,要带收敛的意味,如闭眼容易定的话,可以闭眼,但不可昏睡。人体内的腑脏器官,都是挂附于脊椎的,如果在打坐时,背脊弯曲不正,五脏不能保持自然舒畅,就容易造成病痛,所以一定要竖直脊梁,使腑脏的气脉舒泰。如果肋骨压垂,也会影响肺部收缩.所以要保持肩平和胸部舒展,使肺活量可以充分自由扩张。打坐时松解衣物的束缚,可以使身体安适;常常面带笑容,可使精神愉快,这些条件对于打坐修定是很重要的。”佛家打坐要求引文:“跏趺宴坐时,应摄心专注,身心安稳不动。「身要放松,不得随便;心要专注,不得紧张。」切勿前倾、后仰或左右歪斜;当端肃威仪,息缘绝虑,观照自心,谛观实相,如法而坐。”卧卧,一般都是休息态。休息的方法姿势有两种。一种是修行人用的,称为吉祥卧。这个大家有心可以搜索下。有不少资料可查。佛家卧姿要求引文:“修道之人,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若睡眠时,当右胁而卧,以右手曲肱为枕,左手平舒于腿,双腿微弓,两足相叠,名为吉祥卧,亦名狮子卧法。右胁而卧,于诸卧姿中,最为有益,能令身得安稳,心不动乱。”还有一种,就是我们推荐过的,知乎专栏里有的,丹田呼吸法的方法。这个也可以在仰卧时练习,也是有益身心的。还有就是卧桩。卧桩就是桩功里最简单的方法了。基本原则就是身体平摊,身心中正,心无杂念,澄心静虑,全身放松就可以。只要把握住这个原则就好。尤其是身正心静。这个练时睡着了也无妨。 (其实道家或者传统养生术里也有很多行止坐卧态下的养生和练功心法和功法,限于条件,就不一一谈了。有机会大家再一起研究讨论。)总之,行止坐卧生活化练功,重点就是保持身心中正,身心放松。做到这两点,就可达到目的。如能时时注意此四种状态下,自己能符合内家拳要求,就能逐步的将生活练功化了。也就能做到时时在练功。最少,有益身心健康的效果是必然会有的。原稿内容如上。直播时还有很多临时提出来的问题,那个就没法出现在原稿里了。有朋友们当时没听清,还像再听一遍的,可以在本文下面留言,我可以再回答一遍。P.S。:题图来自网络,侵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播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