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髙明昌?

关心奉贤大小事,关注“上海奉贤”一手掌握!日前,奉贤区散文作家、市作家协会会员高明昌获市作协会员年度创作奖,其个人散文集《轮》一书,也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上海作协年度作品奖是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市级文学奖,旨在鼓励、推动全市作家努力创作出精品,努力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奖项。根据市作家网,华语文学网《2019上海作协会员年度作品奖励名单》公告,高明昌散文集《轮》获得2019年会员年度作品(散文)奖励。高明昌散文集《轮》,作者从2016-2019年发表的作品中遴选出来的80多篇散文,组成了四个章节。从自然的季节时令,凡人的衣食住行、稻粮蔬果,到歌哭悲欢、生老病死、人情来往,都成了作者抒写的物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追问,对生活的考量。部分作品是对母题的反复陈说,是对人性的基础解读。作品富有明显的生命意识,也有鲜活的哲思与诗性蕴涵。近年来,高明昌在《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作家天地》《华夏散文》《意林》《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刊发作品100多万字。出版《最近的村庄,最远的姑娘》等五部散文集。今年,其作品四次被推送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散文《母亲的相信》《城里的月光》《回家,回家》各50多次入选全国各地中考,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和各种散文选本。融媒体中心记者:潘玉明原标题:《奉贤作家高明昌获市作协会员年度创作奖!个人散文集《轮》出版》阅读原文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高玉宝及其《半夜鸡叫》 - 罗登廉的作品集 - 中国作家网
罗登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201912/07分享文/罗登廉记得初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半夜鸡叫》的课文,当时听到老师讲到“周扒皮”的“恶毒”时,不禁心生憎恨,同时也为穷苦的“无产阶级”感到无限的怜悯与同情。就在2019年12月5日,该文作者高玉宝老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2岁。虽然他的人生画上了句号,但其作品将与世“长存”。高玉宝为大连瓦房店市(大连原复县)阎店乡人,早年入伍当兵,历任战士、通讯员、文艺干事、师职创作员等职。高老是在部队开始练习写作的,但因他原本不识字,文化水平比较低,故“学”起来非常吃力。《半夜鸡叫》选自先生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中的一个章节,据说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是“连写带画”的,因为他有很多字不会写只好用“图画”来代替,可谓是“图文并茂”。由此可见,先生创作该作品时的艰辛程度。如“半”字不会写,他就画半个窝窝头来代替;“夜”字不会写,就画一颗星星,一看就是夜晚;“鸡”的繁体字最难写,他便画了一只鸡代替;“叫”字不会写,便画了一张大嘴,张着口大叫的样子。就是这么一位“奇人”完成了从一个“文盲”到一位知名“作家”的跨越,而且被众多“光环”包围着。在当时的部队里,经常搞一些搞“忆苦思甜”的活动,有一次轮到他讲,他的口才较好,又比一般战士有文化,讲起来绘声绘色,当时讲的就是旧社会吃不饱饭,后来逃荒进城学手艺的事,其实没有什么“半夜鸡叫”的故事。但正好赶上军区宣传部的一干事在连队里蹲点,就把高玉宝讲的这些事添油加醋一番,写了一篇稿子,发到军区报纸,因高玉宝也是通讯员,也署了他的名字。稿子见报后,就被军区宣传部的头头看中了,让那个宣传干事再找高玉宝,按当时的政治形势定调,深挖一下,看看能不能整理出一个更有份量的东西。那个干事就找到高玉宝,又捣鼓了几个月,写了一篇较长的“忆苦思甜”文章。但递上去后,上边觉得还是不够份量,就安排当时正在部队体验生活的中国作协正牌作家荒草(郭永江)到大连,帮助一块整理。荒草在大连一住就是几个月,按照上边的精神,同高玉宝一起聊,先后三易其稿,都被打回来重写,把荒草搞得快要崩溃了,后来总算通过了。但由于政治的需要不能署荒草的名字,只能署高玉宝的名字,因为这样既能体现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的威力,又能以“当事人”的身份“言传身教”。就这样,高玉宝一个字也没有写,一夜之间成了部队作家,也从一名普通战士一路升迁。这就是《高玉宝》这部小说的诞生记,可谓是作家之幸,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当时的政治社会生态。当文学沦为政治工具的时候,它必然失去其应有的“光环”。一位从事新闻工作的老记着曾记叙了这样一件事,说文革后期,他所在的新闻单位曾请高玉宝先生做了一场报告,讲他如何写《高玉宝》的经历。当时就有人现场问了几个问题,请高老解答:一是书中写的“周扒皮”是否确有其人?二是如果真有其人,“周扒皮”是否真的那么坏?三是为什么作者在写了《高玉宝》之后,二三十年的时间,再没有任何作品问世。当时,高老说:《高玉宝》出版的时候,写明了是小说,而小说是允许虚构的。作品中的“周扒皮”是按他家乡的一位ⅹ姓地主(周春富)来刻画的。有他家乡那个地主的原形,但很多事是经过加工,创作出来的。另外,他也很坦白地讲:“其实我的荣誉都是党和部队给我的。《高玉宝》这篇小说,讲起来是集体创作的结果,因为需要,只署了我个人的名子,在这一点上,我要非常感谢作家荒草同志。”后来,那位老记者有机会到高玉宝所在的家乡采访,当时高玉宝所写的那个“周扒皮”原型的地主已经死去多年了。但他的后代在农村境遇非常凄惨,整天被人叫做“地主崽子”。当时,该记者还采访了村里几位年纪大的老人,结果大出他的预料,《高玉宝》中的“周扒皮”根本就是杜撰的(当然,站在文学艺术这个角度来说是无可厚非,也是大有必要的),“半夜鸡叫”根本就是连影都没有的事。当时,一位姓阎的老人对该记者说:“半夜鸡叫?我这一辈都没离开过阎店,我怎么就没听说过?从古到今,谁听说过农民深更半夜去种庄稼的?人有长猫眼睛的吗?那不是去祸害庄稼去了吗?”一位老大娘则说:“本来Ⅹ姓人家(周扒皮原型)在村里还呆得住,他那个书一出,Ⅹ姓人家算是出了名,每次搞运动,上面都安排人斗他一回,人硬是窝囊死的。现在他家的儿子孙子还动不动给人打、给人骂。”这就是政治的夸张,半夜鸡叫穿透时空的不是所谓的文学艺术,而是其政治目的。当我们了解到这些真相的时候,心里五味杂陈。现在旧事重提,深感那年代的荒唐与无奈。对此,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只能以惶惑来表示慨叹!我也说几句共0条评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姓高的作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