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些比较口碑最好的阅读软件件?

本文是关于电纸书的选购和推荐指南,但看了本文,你很可能会放弃购买电纸书。我的消费观念是:不创造需求,杜绝消费主义。而在电纸书这个品类里,不少人恰恰是因为媒体宣传和一些不存在的需求幻想而购买的,Kindle 用来盖泡面,也成为一个热梗。同样作为阅读爱好者,真诚地希望看到此文对你有所帮助,帮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更新版本:2024年1月中旬。一、你真的需要电纸书吗?以下 6 项需求里,如果你满足 3 项,那你基本就适合买电纸书:喜欢看书,但没法随时携带纸质书,又不喜欢在液晶屏幕上看书。强烈且必要的护眼需求。想要阅读的时候更加专注,不被打扰。有大量需要阅读 PDF 文档的需求。有一定预算。有一定轻办公的需求,如果还喜欢写写画画最好。不论如何,“喜欢看书”绝对是第一位的,如果不喜欢看书,那真别买。以下是我搜集到的关于电纸书的常见问题,在此一一做个解答:1. 买 Kindle 还是国内其他品牌?Kindle 最大的优势是资源多,曾经在配置上也不错,但退出国内后,既没法下载书城资源,也没法享受保修(需要邮寄,速度很慢),哪怕是老版 Kindle 用户,我也很难建议你继续买 Kindle。国内现在的电纸书做得已经相当不错,在书籍格式支持、本地化、开放性上都比 Kindle做得更好。正常用户我都建议你买国产电纸书,真要买 Kindle,咸鱼二手,相当便宜。2. 买什么品牌比较好?市面上品牌很多,除了掌阅、文石、汉王这些做得时间比较久,产品力优秀的品牌外,像小米多看、墨案、印象笔记、京东等也有出过类似的产品。这里面掌阅、文石、汉王这 3 个品牌,不论是品控还是质感上都相当优秀,而且他们出货量大,在软件适配和更新上更及时,其他牌子不少都是这几个牌子的代工产品。除了极少数产品,别的品牌有明显优势,基本上,本文主要推荐的就是这 3 个品牌(其他品牌也会涉及)。3. 什么价位的电纸书比较合适?最低价位建议选择 1000 元的产品,过分便宜的电纸书阅读体验差,长得丑,不如用手机看。你真要买千元以下的产品,我建议你把这个钱拿来买纸质二手书,买完再卖出去,能看好多书了,或者你去买个二手 Kindle,250 块就能买到成色尚可的 Kindle Paperwhite 3。1000-2000 价位,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选择,这个价位的产品无论是质感、硬件都相当优秀了。2000 元以上的产品,一般屏幕更大,会配手感不错的笔,还有诸如录音、音频播放、彩色墨水屏等功能,适合有一定轻办公和预算充足的小伙伴。4. 买电纸书最需要看哪些参数?这个问题比买手机简单多了,基本上,你只需要关注 4 个参数:颜值、屏幕大小、ppi(可以理解为清晰度)、系统。进阶一点,根据不同人的需求,你可能需要关注:是否带背光?是否对 PDF、外文等优化?是否支持音频播放?调光模式、墨水种类、是否支持全局深色模式等。颜值肯定是最重要的!除了部分低价产品确实颜值不高外,大部分电纸书产品现在长得都不丑,但要做到好看,基本价格都得过千。屏幕大小非常非常重要,我个人推荐购买屏幕不低于 7 英寸的产品,6英寸还是偏小了,具体可以看下面 Kindle Paperwhite3 的展示:https://www.zhihu.com/video/1699118692930113536以前的电纸书刷新率非常低,每次翻页都会闪一下,体验感很不好,现在的新款电纸书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未完全解决,这是电纸书的特性决定的)。ppi 当然是越高越好,最好是 300 ppi 的产品,不过 ppi 高一般价格也更高,或者屏幕会比较小,这里面需要大家有一定的权衡,ppi 越大,屏幕越大,需要的预算越高。系统部分,有品牌是安卓系统,比如文石,这意味着你可以比较随意的下载软件,知乎、小红书、微信读书都能下载,这是一个有利有弊的选择,可以方便你下载同步文档,但也可能打扰你正常阅读。也有品牌是半封闭系统,比如掌阅,它内置提供了 WPS、微信读书、印象笔记等软件,但不支持用户自己下载软件。Kindle 是全封闭的系统,不支持下载软件。其他功能和相关的知识科普,我在提到产品的时候,会具体注明。还是那句话,咱们买电纸书是为了能好好读书,若非如此,那不如不买。6-7-8英寸的电纸书尺寸对比二、产品推荐产品推荐主要以价格(电商最终售价)来区分,每个价格会推荐 3-5 个产品,这里面,我自己深度用过的主要是掌阅、文石、汉王,其他品牌主要还是看纸面参数和网上评价来推荐的。1000-1500 元前面说了,6 英寸的产品我不推荐,所以想买 6 英寸产品的各位可以直接退出此文了。7 英寸在 1000-1500 价位是各家争霸的热门区间,主要推荐这几款:掌阅 iReader Ocean3几乎是这个价位最好的系列,京东常年霸榜第一,当然,为了维持这个销量,掌阅在这款产品上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标准版的价格是 1298 元,64G 存储的版本 1398 元,新出的 Turbo 版本也只要 1598元。这个配置,掌阅给到了什么呢?7英寸的 Ocean3,单手可握7 英寸的尺寸,300ppi ,优秀的外观和质感,28 级 DC 调光,Carta1200 墨水(去年最好的墨水,今年最新款已经升级到 Carta1300,不过 1200 已经很好了),72.44% 的屏占比,256 级灰阶展示、录音、音频播放……你希望它有的旗舰配置,它几乎都给到了。这里简单科普一下电子墨水:电子墨水本身由许多的“”胶囊”组成,胶囊里是液体,里面有许多带电的白色+黑色小颗粒,通电后,通过电泳的方式进行移动,形成黑色和白色的字体。另外再说一下灰阶,学过 PS 的应该不用我科普,用人话来说,灰阶就是“灰的程度”,灰到深处就是黑,灰得极浅就是白,灰阶程度越高,灰色更有层次感,主要是看漫画效果比较好,看书其实意义不大。对于这款产品,可能大家更在意的是,它和顶级的旗舰款,到底少了些什么?首先是屏幕,7 英寸相较于 10.3 英寸或者更大的屏幕,成本相差较大,其次是这款不带笔,自然也没有与之搭配的软件支持,在一些细节之处也比顶级的款式差一点,如墨水、内存规格、芯片等。总之,在同价位,这款首推,各方面素质都相当优秀:汉王(Hanvon) Clear 汉王这款,参数上几乎和 Ocean3 一模一样,不开玩笑,是真的,几乎一模一样。同样类似的外观,72.7% 的屏占比,30 级 DC 调光,Carta1200 墨水,2400mAh 电池……绝大多数参数都非常接近。这两款的不同之处主要还是使用体验上:掌阅是半封闭系统,不能随便下载 APP(自带微信读书、WPS、印象笔记等),汉王可以随意下载 APP,是开放的安卓系统;汉王电池更大,但开放式系统耗电更高,实测明显耗电比掌阅快,续航弱于掌阅;在音频格式支持这方面,汉王仅支持 MP3 和 AMR,掌阅支持 WAV/FLAC/AAC/M4A/MP3;系统层面两者各有千秋,也都各自有些 BUG 和体验不便的地方。几乎是面对面贴身肉搏的两款产品,体验上都很优秀,价格也一模一样,1298 元,看你喜欢哪种系统吧:在这个价位还有两款值得一说,一款是:小米多看电纸书 Pro II这款最大的特点是用 1099 的价格给到了 7.8 英寸的大屏,这方面确实性价比爆棚。代价是无 256 级灰阶,阅读体验上真的比不上汉王和掌阅。系统更新和维护上缓慢,这个系列出产品的速度也很慢,小米这种爆款思路我是觉得不适合电纸书产品,此外,重量 250g,质感和外观也一般,在其他硬件和软件层面上也比不上汉王和掌阅。我本人买过很多小米产品,但仍然不是很推荐小米这种过于小众的产品,除非你愿意折腾,有一定耐受力,喜欢追求性价比,那可以考虑:文石 BOOX Leaf2/3这是两款产品,放在一起说,因为新品文石BOOX Leaf3 的更新其实不大。先给个总评:文石这个系列,有自己的特点,但性价比上的确稍差一些。文石 Leaf2 这款,做工没有开头两款好,正面玻璃有明显缝隙,当然啦,抛开细节不说,这个机器外观还是蛮漂亮的。此外,Leaf2 的背面是全平的,没有做手持优化设计,按键的反馈感也一般,虽然 3 家都是卧龙凤雏的水平,但文石的反馈真的弱。也有优点,最大的优点是:它支持 TF 卡扩展。我知道有些朋友是囤书爱好者,像仓鼠一样收集了 N 多电子书,如果你是这种用户,那文石就很适合你。目前 64G 的版本,价格是 1199 元:Leaf 3 有所升级,首先是做工进行了提升,前面说的玻璃缝隙以及按压边框有异响的问题解决了。在处理器上,也从 4 核升级到了 8 核,响应速度更快,处理器是同价位里数一数二的水平。电池也有所提升,当然啦,开放式系统耗电较快还是很难避免的,代价是,它变重了, Leaf 3 现在是 190g。前面说的 TF 卡扩展当然还是有的。Leaf 3 标准版价格是 1498 元,可以看到比前面两款是要贵了一点:1500-2000 元这个价位的产品也很多,有 7 英寸的升级版(升级 CPU 或者送支架、外壳之类的来提高售价),有 8 英寸的产品,也有10.3 英寸的产品。掌阅 iReader Ocean3 Plus/Turbo /Smart Air先简单说一下这两款,都是 Ocean3 改款和升级款,Plus 款顾名思义,屏幕尺寸升级到了 8 英寸,其他参数基本没变,价格也到了 1598 元,如果觉得 7 英寸小,10.3 英寸大,那就选这款:而 Turbo 款,和 Leaf 3 类似,7英寸,属于升级 CPU 的款式,主打一个性能,不过对于这种小尺寸屏幕主打高性能的款式,我不是特别推荐(提升有限),基本是毫秒级的提升。至于 Smart Air 这款,也是 8 英寸的款式,和 Plus 款不同,主打的功能是手写,用的是柔性屏,成本更高,所以它的价格也来到了 1909 元,也不咋做优惠活动,目前销量一般。但如果你有一定的手写需求,这个 Smart Air 其实还不错,质感、外观上都相当优秀。不过我得说一下,Smart Air 的手写体验一般,也就一个入门的水平,不太跟手,笔触会断,具体可以看上图。简单来说,大屏+省钱买 Plus、性能买 Turbo、手写+大屏买 Air:汉王(Hanvon)N10这个价位我最推荐的一款,喜欢的很喜欢,不喜欢的完全接受不了……这款是10.3 英寸,屏幕较大,是最好的电纸书屏幕大小。先说优点:它的正面真的好看,全贴合设计,就像是一张纸,颜值满中满。带笔,这支笔手写感受还行,不过他们家的笔是圆珠笔的形式,说实话我觉得配不上这块屏幕。对写字做了各种层面的软件优化,比如分屏、OCR、笔迹优化等等,具体细节很多,对于我这种爱写字的人来说,这款很有吸引力。参数上就不多说了,该价位的正常水平。再说缺点:这个机器有 9 个实体按键,可以实现很多功能,但它不支持触屏,没错,不支持用手指点按,放大,它只支持用笔来点按等操作(现在也有 Touch 版本,但价格 2279元)。和这个机器的设计理念一样,这是一个做减法的选择,相当于更让机器接近于纸张,如果你接受不了,那千万别买……而喜欢的朋友,估计看到这种设计就蠢蠢欲动了。此外,这个机器的 ppi 是 227,没有达到 300,达到 300ppi 的10.3 英寸的电纸书,价格都会比较高。如果你觉得屏幕偏大,或者就是想要 300ppi 的产品,还有一款汉王 mini,7.8 英寸的小屏,其他参数基本一样,就是 ppi 达到了 300。总之,这款机器真的相当不错,手写体验也比 Smart Air 好一些,喜欢手写的可以关注:掌阅 Smart 4顶着2000价位的掌阅 Smart 4,标准版就是 64GB,也配有掌阅的 X-Pen 3 Se 手写笔,诚意是足够的,而且这款续航是非常长的。Smart 4 算是掌阅高端产品的入门款式,像日程管理、智能笔记之类的功能都搭载了。缺点就是 ppi 只有 227,简单来说,放大了屏幕,没升级屏幕,就这么简单。相较于竞品来说,这款更贵,但手写笔的手写感受更好,外观和质感更好,和汉王 N10 各有千秋,还是看系统和外观吧,手写体验 Smart 就好多了:基本上,1500-2000 价位只有上面几款能看。可能有小伙伴会问,这个价位里文石 Tab8、墨案 inkPad X、墨案 W8 这 3款为何不推荐?文石 Tab8 比不上汉王 mini 和 Smart Air,祖传 Kindle 类似的大黑边,真的不好看(反正我不太喜欢)。至于墨案这两款,其实 W8 的性价比还不错,但 200ppi 也太低了,落后同行一大截,无法推荐,加上也不好看,我只能说:等下一代一定支持。当然,这些款式确实做到了比较低的价格+比较大的屏幕,如果你预算捉襟见肘,那买来也未尝不可。2000元+这个价位的产品,部分是前面几款的升级版或者加配件的价格,其他产品那是神仙打架,各有千秋。汉王基本不做这个价位以上的产品,可以直接不看,我个人比较推荐这么几款:掌阅 Smart X3这款是掌阅的最新品,也是我目前在用的产品,相当不错。10.65 英寸,给到了 300ppi,其他家都没有这样的机器,墨水也用了 2023 年最新的 Carta1300,尺寸更大了,电池大小不变,但重量更低(相较于 X2),而且续航还更好,显示素质更是超绝。CPU,独显芯片都用了最新款,全局深色模式给了,自带的 X-pen 3代,手感也相当好,预算到位了,真的很难找到明显的缺点。这也是掌阅目前最秀肌肉的一款,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试试,虽然它贵,但真的牛X:文石 Tab Color 系列/掌阅 Color7顾名思义,Color 是色彩,这个系列用的都是彩色墨水屏。目前彩色电子墨水在电纸书上已经适用得不错,但做的品牌不多,文石的这个系列还是相当有特点的,实际观感也很不错。从供应链的信息来看,今年应该会有更好的彩色墨水屏电纸书产品问世,这个节点其实并非购买此类产品的最佳时机。掌阅Color7产品推荐上,目前文石的产品和掌阅的新品 Color7 观感类似,饱和度和鲜艳度都还欠缺。而且这两家的产品,在黑白上的表现都要落后于正常的黑白电纸书产品,通透感要差不少。如果你想尝鲜试试,那还是值得入手的,但也真的别有太高的期待~可以看看文石BOOX Tab10C。10.3 英寸,300ppi 黑白/150 ppi彩色,支持 TF 扩展,其他硬件也不错,如果预算充足,可以直接上顶配 Pro 版本,CPU 和存储硬件更好,还带摄像头。这个系列的彩色实际观感确实惊艳,但诚如数据/图片所见,有明显的“模糊感”,ppi 还是偏低,加上饱和度、鲜艳度、通透度都一般的情况下,我个人其实不是很满意:文石 Tab 10/科大讯飞MAX/汉王(Hanvon)N10 Max这 3 款是比较少见的 13.3 英寸的电纸书大屏产品,这应该是全文我接触得最少的电纸书产品,只拿朋友的科大讯飞玩过。13.3 英寸,几乎唯一的好处是:它看 PDF 不用压缩。各家在 PDF 阅读体验上做了各种优化,但最好的优化就是无优化,直接给你直接的物理层面 1:1 展示,如果你有大量看 PDF 内容的需求(比如论文),且是桌面办公,不拿着设备到处跑的工作性质,那你可以考虑这类设备,除此之外,我都不建议。因为,它真的太重了!!!文石和科大讯飞都是 560g,汉王也有 540g,都超过 1 斤,这你长期拿手上……真就是锻炼手指力量了。而且 13.3 英寸(这只是屏幕哦,还没包括边框),真的属于巨大,iPad Pro 都只有 12.9 英寸。这三款产品,汉王最便宜,只要 5600,文石对标科大讯飞,都是 6100 块的价格:选择上,如果你侧重于语音转文字等功能,那肯定首选科大讯飞,但如果你侧重于阅读,文石和汉王在这方面的优化,肯定是比科大讯飞好不少的。文石的处理器是高通的,更好,反馈速度也更快,就是价格略高,汉王的也不差,价格要便宜不少,这两个算是各有千秋:三、总结行文至此,已是结尾。想想我当年初中的时候还在 MP3 上下载 TXT 格式的小说看书,已经是 10 几年前的事了。科技的发展飞速,但人类阅读的习惯一直存在,大家都有手机,不少人也有平板,但我们仍希望在电子屏幕上得到无限接近于纸质书的那种质感,我想这也是许多人购买电纸书这种产品的最大原因。关于产品的内容,前面已经聊了许多,还是那句话,不创造需求,也不要步入消费主义陷阱。在预算充足的前提下,购买适合自己的产品,让科技带给你快乐~而不是困扰。希望本文对你选购电纸书阅读器产品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留言~一般看到都会回复。此外,我也还有一些其他内容供参考阅读:电纸书合集
迷你主机
NAS合集|iPad键盘|iPad类纸膜|iPad笔尖|iPad保护壳|iPad配件集合|iPad电容笔|}
对于硕士生和博士生来说,很多时候看的所谓“电子书”其实就是SCI的论文,SCI论文跟小说、畅销书、期刊杂志等形式的电子书有很大区别的: ● 首先,SCI论文大多是全英文的,对于大多数人是有实时快速翻译的需求的,一般的阅读软件要想实现实时翻译还需要搭配其他翻译软件一起使用,经常需要跳转页面,沉浸式的氛围老是被打破! ● 其次,SCI论文有大量的图和公式,并且因为排版的关系,它们有的时候并不能在一个页面上显示,使用一般的阅读软件,你就需要回翻翻页,严重影响阅读效率,甚至会搞得你心烦意乱! ● 再次,阅读SCI的过程中是需要做大量的笔记,当要输入一些公式和特殊符号的时候,一般的阅读软件就彻底趴窝了,更别说有时候还要插入一些图片辅助说明! ● 最后,我们要对已经读过的SCI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比如说按发表时间进行排序,按期刊的影响因子或者分区排序,按作者的单位和机构排序等,而这对于一般的阅读软件来说他没有办法自动识别这篇SCI论文的关键信息,从而自动生成文献列表!因此如果你也正在为找不到一款完美匹配你SCI阅读各项需求的PC端阅读软件而发愁的时候,我这里给推荐的是一款全部免费的SCI论文阅读软件——ReadPaper!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ReadPaper背后的开发公司——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研究院),它是深圳市福田区科创局下属研究机构,具有强大的官方背景背书,聚集了大量优秀的人才!比如主管ReadPaper这个阅读软件开发的幕后大佬就是前微软(中国)操作系统工程院院长谢育涛!如此优秀的一款软件,完全免费,可以说确实是诚意满满,所以理应分享给更多的师弟师妹!针对我上面提到的SCI文献阅读过程中的4个痛点,ReadPaper做了全方位的优化,竭尽全力为各位科研人员打造一款沉浸式的阅读软件。下面详细带各位感受一下ReadPaper软件中的各个小细节,如果你现在正处于大量阅读文献的关键时期,不如亲在上手试一试! 1.
精准翻译在翻译这方面,ReadPaper提供了经典的划词翻译,收纳了有道、腾讯和Google的翻译引擎,尤其是针对普通阅读软件,一旦选择跨行或跨页的一段话,中间就会出现一些乱码的情况,ReadPaper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语句上的连贯让你再也不会遇到不说人话的翻译,大大提高了阅读感受!除此之外,ReadPaper还提供全文PDF直接翻译,在做到翻译准确的同时,还能兼顾文章的原有排版,尤其对于一些图和表比较多的文章,这一点非常的重要!2.
智能PDF解析针对SCI论文中经常遇到的图和表的解释文字与图表本身并不在一页的排版问题,ReadPaper的智能PDF解析功能就是直击这个阅读的痛点!它会自动提取这篇论文中的所有图表以及参考文献,你只要一点,它会以小窗口方式保持悬停,从而免去了来回翻页的痛苦,提高阅读效率!我自己亲自试过,感觉非常舒爽,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其他软件上看过类似的功能,可以说真的是直击痛点!3.
高效笔记ReadPaper记笔记的强大之处,就是它支持高亮、划线、做记号、批注等初级笔记功能外,还支持Markdown功能,也就是你可以在笔记中插入图片以及公式,这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简直不要太方便!ReadPaper还支持iPad端的手写笔记,并且可以直接同步到PC端进行阅览!除此之外,ReadPaper还未那些没有掌握如何做好阅读笔记的同学打造了一个“学习任务”模块,它为你准备了以下十个问题,从文章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主要结论等方面提出了相关问题,你可以像做阅读理解一样,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起到精炼全文的作用,从而提高你的阅读效率!Q1论文试图解决什么问题? Q2这是否是一个新的问题? Q3这篇文章要验证一个什么科学假设?Q4有哪些相关研究?如何归类?谁是这一课题在领域内值得关注的研究员?Q5论文中提到的解决方案之关键是什么?Q6论文中的实验是如何设计的?Q7用于定量评估的数据集是什么?代码有没有开源?Q8论文中的实验及结果有没有很好地支持需要验证的科学假设?Q9这篇论文到底有什么贡献?Q10下一步呢?有什么工作可以继续深入?同时这十个回答也是你后续回顾这篇SCI论文的主要抓手,你只需要看这十个问题的回答,就完全可以快速回想这篇文章的亮点,而不用从头到尾在读一遍,白白浪费时间!4.
强大的AI辅读功能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AI对当今科研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文献阅读方面,就出现了Chat Doc和Chat PDF这样的网页版工具。这些工具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限制了很多同学们的使用,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这就导致了有的人享受到了这份便利,极大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效率,而更多的人享受不到,还在低效的读文献,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有的人能用,有的人用不了,这就有点儿让人难受!而ReadPaper没有掖着藏着,而是打造了一个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AI辅读功能!目前还在内测阶段,每人每日限制提问50次,大家还不快点儿下载来试试吗?ReadPaper的AI辅读功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你直接勾选原文后,AI自动为你解读,比如下面这种情况,我勾选了一篇SCI后,AI会自动总结这篇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并且针对我可能感兴趣的话题给出了三个问题,你可以选择进一步的追问!另外一种形式是:可以直接在下方输入框输入你想问的问题,之前提高的“阅读十问”就派上用处了,你可以直接向AI逐一提出对应的问题,比如:论文试图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否是一个新的问题?论文中的实验是如何设计的?我们不妨试一下:整体回答我觉得是比较准确的,也能抓住要点,有一种配了一位私人秘书的的感觉!特别对于那种不擅长于总结提炼的科研萌新们,这个功能简直不要太给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是建议大家下载ReadPaper,亲自试一试!5.
文献管理接下来我们说一下ReadPaper的文献管理功能!对于每一篇导入的论文,ReadPaper都会自动添加名称、作者、期刊、发表日期等关键信息,我们也可以自己添加一些专属标签,比如我自己阅读文献的时候习惯给论文评分1-5星,就可以作为专属标签!另外一些阅读时候的idea也可以写在备注栏里!还有一个挺牛的功能,就是同一篇文献可以存在于不同的文件夹内,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但两者的笔记是共通的!同时ReadPaper也提供word小插件,支持批量添加引文和参考文献,并支持多种格式!6.
多人协作学习最后,我们提一个ReadPaper中比较前瞻性的功能——多人协作学习!现在科研更多讲的是团队合作,所以出现了很多共享协作的软件,大家都可以同时对一篇文章、一个表格或者一个PPT进行同时修改及批注,从而提高协作的效率!ReadPaper把这种功能也集成在了这款软件之中,支持创建私密课题组、笔记分享,组内成员可以同时针对一篇文献提出标注!如果可以的话大家其实都可以分工协作,每个人固定读一部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文献的阅读效率!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一款专属SCI论文阅读软件——ReadPaper,俗话说“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建议你可以下载下亲自适用一下!下载地址我放在下面:我是正男@工藤正男,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每周五晚8:00视频号直播,敬请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碑最好的阅读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