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刘梓华二十二勇士是什么意思

2019-11-04 08:41
来源:
发掘历史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之一。今天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都感觉苍白无力。红军战士的勇敢精神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一)毛泽东这样形容泸定桥红军“飞夺泸定桥”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整整4个月后的9月29日,中央红军到达甘肃省通渭县城后,在城东文庙街小学召开了红军副排长以上干部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做了长篇演讲。最后他风趣地说:“我写了首诗读给你们听听, 不知行不行!”这首诗就是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个“暖”字,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一个“寒”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13根铁索,使人感到凉凉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二)一日一夜行军240里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据说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红军占领了安顺场,强渡大渡河,虽然占领了渡口,但危机并没有解除。由于安顺场水深流急,无法架设浮桥,而红军仅找到4只小船。几万红军靠4只小船过河,至少一个月,而国民党军正围拢过来。5月26日,毛泽东同周恩来、朱德到达安顺场,听取刘伯承、聂荣臻的汇报后,决定中央红军主力火速抢占距离安顺场320里的泸定桥。
红军沿着大渡河两岸向上游进发。林彪率红一军团第二师和红五军团为左纵队,沿大渡河右岸前进;刘伯承、聂荣臻率红一军团第一师为右纵队,沿大渡河左岸前进,互相策应。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情势危急,能否夺取大渡河唯一的这座桥梁——泸定桥,成为红军是否能够脱离险境的关键。作为左纵队前锋的红一军团第一师红四团27日早上从安顺场出发,一面行军,一面打仗,头一天行程仅80余里。28日凌晨,朱德命令左、右两纵队之先头部队,要在29日赶到泸定桥。这样余下的240里要在一天时间走完,当时下着大雨,其困难程度可想有多大。红四团硬是创造了一天一夜急行军240里的奇迹,于29日晨突然出现在泸定桥西岸,抢占了泸定桥西桥头。蒋介石曾令四川军阀刘文辉炸桥,刘文辉之所以未炸,可能是因为泸定桥是连接川藏的唯一通道,把桥炸了会激起民愤,而且自己的部队也没有了退路,何况炸桥之后重修代价太大。为应付蒋介石,他采取了另一办法:将桥上100米多长的木板撤去了大约80米,如守不住就用煤油烧桥。
红军战士看到的,是桥上光溜溜的13根铁锁链,以及拆的七零八落的木板,木板下面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水。(三)22勇士“飞夺泸定桥”面对困难,红军战士无所畏惧。22位临时从各连队抽调的勇士组成突击队,廖大珠为队长。其实,勇士们相互之间,未必来得及知道姓名。他们只知道,这是一场关乎红军命运的激战。眼前这座100米长、被抽去桥板的铁索桥,要志在必夺。22勇士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其他部队跟在后面,边冲锋边铺木板。勇士们刚冲到桥头,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顿时被熊熊大火包围。勇士们奋不顾身冲进大火,穿过滚滚浓烟,展开生死搏斗,守桥敌人被红军大无畏的精神震慑了,最终丢桥溃逃。
这场载入史册的战斗,持续了2个多小时。22勇士有4人牺牲,18人被授予“飞夺泸定桥勇士”。战斗结束后,勇士们就各归各队,泸定桥头,甚至没有来得及留下他们的名字。(四)勇士何在多年后,22勇士中有12人找到了他们的名字。廖大珠,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连长,突击队长,1935年陕北牺牲。王海云,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指导员,1935年陕北牺牲。李友林,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党支部书记,1997年北京去世。刘金山,红一军团2师4团1营3连党支部书记,突击队指导员,1999年苏州去世。刘梓华,红一军团2师4团1营3连副班长,1951年天津病逝。赵长发,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特等机枪手,去世时间不详。杨田铭,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战士,党员,1963年上海去世。云贵川,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战士,苗族,去世时间不详。魏小三,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战士,夺桥牺牲。刘大贵,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战士,夺桥牺牲。王洪山,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战士,夺桥牺牲。李富仁,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战士,夺桥牺牲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红军勇闯安顺场红1团1营2连抢占安顺场渡口1935年5月初,长征红军巧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境内,但仍处于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包围之中,悍将薛岳指挥的10余万中央军始终在后方尾随,川军第20军杨森部、第24军刘文辉部则泰山压顶一般从北面猛扑过来。要想摆脱这一险境,长征红军必须继续北上,渡过天险大渡河,进入地广人稀的川康边地区。5月24日夜,红军先遣部队即红1军团1师1团1营急行军到达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渡口,并找到了1艘十分宝贵的渡船。为了连夜消灭对岸的敌人,确保渡口安全,1营长孙继先亲自指挥,从2连挑选了17名官兵,由2连长熊尚林亲自带领,乘坐渡船向南岸发起强渡,并成功击溃北岸守军,占领了桃子坪敌守军阵地,并又找到了2艘小船。▲红军渡过大渡河追兵尚远,有时间进行总结此时,薛岳的中央军刚刚渡过金沙江,距离安顺场渡口还有几天路程,因此红军有时间在安顺场稍事休息,加上17勇士都来自同一个连队,因此红军的《战士报》很方便的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撰写专题报道,赞扬他们“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勇敢精神,扫平一切当前敌人”。同时,还详细记录了17勇士当时的职务和姓名:连长熊上林,2排排长罗会明,3班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表克,4班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士张桂成、肖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肖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红四团战绩彪炳红4团奉命远途奔袭泸定桥尽管安顺场渡口被夺占,但这里水流实在太急,渡船往返一次需要1个多小时,加上3条小船载重有限,因此一昼夜仅能渡过五六百人,要想将红军主力全部渡过去,需要1个多月时间,必须另想办法。工兵连用8根铁丝拉着竹排,准备搭建浮桥,但刚放下水就被激流冲断;下游的富林渡口又被杨森第20军的两个精锐旅抢占,要迅速渡江,唯一的选择就仅有上游的泸定桥,距离320里。5月27日,已经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红1军团1师和军委干部团紧急出动,沿大渡河北岸急进,不过沿途的瓦坝、龙八布各驻扎着1个团的川军正规部队,因此途中可能耽搁时间。为了确保胜利,红1军团2师放弃渡河,沿着南岸也向泸定桥头前进,冲在最前面的就是该师4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的“红4团”,其前身就是北伐战争时期的叶挺独立团,一向以行动迅速、攻击猛烈著称。▲飞夺泸定桥形势依然紧张,无暇总结整训5月29日清晨6点,红4团击破层层阻击,赶到泸定桥头。赶到才发现,桥虽然还在,但桥板已经被敌人尽数拆除,仅剩13根冰凉的铁索横亘在河面上。为了防止敌人更大的破坏,红4团团长王开湘迅速组织突击队,从全团范围内选拔了22名勇士,由1营2连连长廖大珠率领,上演了“飞夺泸定桥”的精彩一幕,也为上万红军打开了北上的通道。9个小时后,红1师和军委干部团也赶到了泸定城,进一步稳固了战线。但泸定毕竟与安顺场不同,这里距离西康省会雅安仅100公里,那里不仅是西康省政府所在,还驻扎着刘文辉第24军军部,因此红4团一刻不敢耽搁,立即投入了紧张的下步作战。▲飞夺泸定桥的勇士22勇士系从全团抽调,采访不便22勇士系从各连紧急抽调,事前顾不上统计姓名,事后虽然针对此战编写了战报,但由于战事紧张又遗失了,因此这些勇士最初仅留下了3人姓名,即带队连长廖大珠、3连支部书记刘金山和战士刘梓华。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经过近些年的查找,已经又确定了9位英雄的姓名:李友林,王海云,赵长发,杨田铭,云贵川,魏小三,刘大贵,王洪山,李富仁。其中,魏小三,刘大贵,李富仁和王洪山4人在夺桥战斗中就已牺牲。▲红军长征路线图笑谈风云,闲说历史,另眼看世界活力创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夺泸定桥刘梓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