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参加节目,需要一段带背景音效大全 音效库的某电影或电视剧片段,但需删去演员对话的声音,到哪里下载或剪辑操作?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编辑:日斤
一、引言
电影是一个音像共存的艺术形式,声音设计在电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典好莱坞电影在声音设计方面的独特表现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而《艺术家》作为一部致敬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影片,更是在声音设计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实验。
因此,本文将从《艺术家》入手,探讨古典好莱坞电影与现代电影声音设计的碰撞和转化。
通过对古典好莱坞电影和《艺术家》的声音设计分析,探索声音对电影艺术表现力的影响,揭示古典和现代声音设计在电影中的差异,分析现代电影声音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展望。
二、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声音设计
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声音设计是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电影的视觉和故事表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古典好莱坞电影中,声音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配乐、音效和对白。
早期的古典好莱坞电影往往使用管弦乐队演奏原创的音乐,这些音乐常常带有浓重的戏剧效果,既美妙又引人入胜。
音效在古典好莱坞电影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效设计师使用各种技术和工具来创造出逼真而又有创造性的声音效果,从而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例如,汽车追逐场景中的轮胎摩擦声、枪战场景中的枪声和爆炸声等等,都是通过音效设计的手段来实现的。
在古典好莱坞电影中,对白也是声音设计的重要一环。好的对白可以帮助角色更加生动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对白通常情况下是由演员表演出来的,但在后期制作中需要一定的技术处理来强化声音的质量和听感。
总体来说,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声音设计是注重细节的,它以自然真实的效果来加强电影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好的声音设计可以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电影的氛围和情绪,从而提升电影的质量和观赏性。
三、《艺术家》中的声音设计分析
电影《艺术家》是一部靠声音来表现情感的作品,声音设计在电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剪辑处理,声音元素对电影的贡献以及声音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艺术家》中的声音设计进行分析。
首先,剪辑处理是电影《艺术家》中声音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以默片的形式展现,在影片中没有对白,只有一些场景声和主题音乐。
这样的剪辑处理使得电影中的声音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观众可以更好地聚焦于主人公的表演上,而非语言的交流。
其次,电影《艺术家》中的声音元素对于电影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主题曲《Peppy and George》是影片中的重头戏之一,旋律优美,赋有浓郁的爱情和浪漫气息。
同时,影片中的钢琴演奏和音乐盒的声音也是影片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因为它们帮助表现了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情感。
在片中一些特别的场景中,比如梦境、遥远的回忆等等,影片通过处理声音的回响和音效来增强氛围,从而让这些场景更加生动和令人印象深刻。
最后,电影《艺术家》中的声音设计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四、古典好莱坞电影与《艺术家》的声之碰撞
电影《艺术家》是一部致敬古典好莱坞默片时代的电影,它在声音的设计和处理上有着与传统古典好莱坞电影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将从产生背景、声音元素之间的异同以及声音碰撞的作用三个方面探讨古典好莱坞电影与《艺术家》的声之碰撞。
首先,产生背景是古典好莱坞电影与《艺术家》共同的因素。古典好莱坞电影默片时代是一段亘古不变的历史,也是现代电影发展的重要篇章。
默片时代中,由于技术上的局限和影片制作成本的限制,电影中很难表现对白和音乐,而只能通过图像,表情以及动作等手段来表达情感和剧情。
类似的,电影《艺术家》作为对此的致敬,也让我们再次回到了默片时代的那个充满情感的年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电影制作的精粹和特色。
其次,古典好莱坞电影与《艺术家》之间的声音元素之间也有所区别。在古典好莱坞电影中,配乐、音效和对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作为电影中的核心元素,不仅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电影情节,还可以增加情感和情绪的表达。
近代古典好莱坞电影的音效设计常常通过各种技术和工具来创造出逼真而又有创造性的声音效果,从而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然而,在《艺术家》中,由于电影尝试重回默片时代,所以对话、背景音乐和音效的使用都被大幅度削减,只有少量的元素,如音乐盒、轻微的哀伤和情感变化,成为了电影的配合。
最后,声音碰撞的作用是古典好莱坞电影与《艺术家》中共同存在的现象。
在古典好莱坞电影中,配合各种视觉元素的声音就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会加深观众对于电影本身的感受和认知。
而在《艺术家》中,虽然声音元素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正是因为有保持极简的特色和出色的处理技巧,总能够在不同场景下,用正确的声音表达出恰当情感,让观众沉浸在音乐、戏剧和动画中。
此外,声音的使用不仅仅表现在各方面元素的交融,更是体现了电影的故事和氛围。
总之,古典好莱坞电影和《艺术家》在声音设计方面各有特色,但都是为了表现电影故事的情感和主题。
又声音的过渡、转折、深度和韵律等方面都会在影视中被处理和使用,这些价值观不仅限于20世纪和21世纪,而是贯穿整个电影史,是每个电影制作者必须面对和探寻的问题。
正因为声音的重要性和作用,古典好莱坞电影和《艺术家》的声之碰撞也变得异常重要,这种碰撞延续了电影的动态史,并在美学上为观众创造出新的可能性。
例如许多现代电影使用了更加先进的声音技术和工具,来营造逼真而又让人印象深刻的音效,这些音效从而更好的支撑和感受到影片的深层情感,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总而言之,古典好莱坞电影和《艺术家》在声音设计方面的碰撞反映出电影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声音的作用在电影中日趋重要。
无论是古典好莱坞电影还是现代电影,声音设计都是电影制作和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声音和音效来创造电影的情感、气氛和情节,进而使观众更好地沉浸其中,享受电影的视听盛宴。
五、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影《艺术家》在声音设计方面达到了非常出色的水平,并且成功地致敬了古典好莱坞默片时代。
首先,电影《艺术家》的声音设计在剪辑处理方面通过模拟古典默片的特点而显得非常出色,尤其是将一些回音和音效运用到电影情节的处理上,从而营造出非常浓郁的默片氛围。
其次,在声音元素方面,《艺术家》不同于传统的古典好莱坞电影,只用少量的音乐、背景音效和音效来表现情感和故事情节。
这种保持极简和回归默片的哲学,更强调剧情和情感表达。
最后,电影《艺术家》的声音设计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表现电影故事的情感和主题,电影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盛宴和珍贵的情感体验。
同时,电影中采用的大量对古典默片时代的致敬,也使观众能够再次重温电影的历史和发展。
总之,电影《艺术家》的声音设计充分掌握了声音在电影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深深的情感和音效为基础,通过简单的声音元素表达了极其丰富和精细的情感和主题,制造了让观众难以忘怀的电影印象。
其实,电影制作的重心不仅在于技术的先进性,还在于作品真正的价值。
良好的声音设计反映了作者对于意大利电影史和默片时代的深刻认识和掌握,为电影的艺术性注入了更为可信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好莱坞电影史中的价值观输出研究[J]. 刘恩东.国际传播,2020(03)
[2] 香港“东方好莱坞”重镇地位今何在[J]. 钱林霞.新经济,2017(12)
[3] 好莱坞电影中中国人形象的嬗变[J]. 高兴梅.电影文学,2015(08)
[4] 好莱坞电影艺术总设计师[J]. 周传基.文艺研究,1980(05)
[5] 好莱坞电影传播“美国价值”的启示[J]. 刘志刚.对外传播,2019(09)
[6] 战后好莱坞电影的“跨地”景观与中国想象[J]. 王玉良.电影新作,2017(05)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精选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 篇1  摘要: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应从大众传播向新媒体和人际传播拓展,积极开拓口语传播疆域。西方口语传播学成熟的理论体系将为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实践提供支撑。  关键词:  口语传播;播音主持;人际沟通;言语思维  西方口语传播学所强调的个体的语言传播与综合沟通能力应该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的核心能力,这正是当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所忽视的,更是现有教育模式下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短板。由此,口语传播学为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提高言语沟通能力、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探索实践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鲁景超在新近发文《关于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要从大众传播向新媒体和人际传播拓展,开拓口语传播疆域。进一步明确了口语传播学对播音主持艺术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在“自我沟通”中明确播音风格  “自我沟通”是口语传播学中所有传播类型的层次基础,也是各种口语传播行为的基础。播音主持业务所呈现的传播样态则完全被包含在口语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之中。所以,“自我沟通”是播音员主持人口语形态的层次基础和行为基础。  播音主持是一项与人交流的工作,是否能够完成高质高效的沟通是检验主持人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准。要想和他人沟通得好,首先要学会与自己沟通。通过自我沟通,不断地认清自我,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得到更明确的指引。自我沟通训练可以帮助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纠正和补充对自我的认识,准确发现自己的人格魅力、能力所在以及话语风格。  自我沟通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具有自我说服的作用。自我说服经历了自我论证、自我矛盾,最后产生结论,衍生行动。这一反思的过程是个人成长和变化的必要条件。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自我坦露,自我暗示,社会比较,获得平和理智,充满自信地自我认知,在明确了自己的个性化优势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自我交谈使个性化自我和社会化自我相互碰撞和协商。  例如,学生的个人意志是要在专业领域发挥自身思维和语言能力强的优势,而社会化的自我则进一步要求自己通过应聘或参加比赛的方式,展示个人优势,一步步成为一个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再比如这个学生的个性是温和善解人意型,那么社会化的自我则进一步明确了他需要通过自己的一步步学习和积累,成为一个话语风格温暖平和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特点及优势,在其有潜力或是擅长的领域着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越发地认识到自己在何种领域可以得到赞赏,在哪个领域努力钻研更易获得成功。此外,进一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优势,使他们对自身言语风格有逐渐清晰的认识。  二、在“聆听”中完善人际沟通  大众传播能力是播音员主持人必备的基本能力。主持人节目的出现又将人际传播的手段融入大众传播,他们以亲切的姿态和平等的态度以及丰富的情感拉近了广播电视和受众间的距离。换言之,主持活动本是通过大众传媒放大了的人际交流中的行为。所以,主持人在具备高超的大众传播能力的同时,也应拥有丰富细腻的人际沟通的技巧。人际沟通是一种双向交流。现有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怎么说”上,而对“说什么”“为什么说”缺乏思考。这种做法显然会对达到人际沟通高质高效的目标形成阻碍。  “聆听”在沟通中十分重要。有效地倾听,给对方提供“心理空气”,满足对方的精神需要,这时候你才能集中精力和心力,去解决问题,或发挥影响力。只有理解倾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应答和交流,才能推进话题的深入和提高沟通的效果。只有会“听”,才知道“说什么”“为什么说”。  聆听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升。这对主持人尤为重要。口语传播学中关于“聆听与沟通”的内容为播音专业学生提高聆听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教师可以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聆听的过程,化解有效聆听中的基本障碍,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例如,开展词汇层面的听记听辨训练、话语层面的概括听辨训练和语义层面的隐意听辨训练等。  三、在“小组沟通”中协调各方  播音主持的工作是与人交流的工作。不仅要与受众交流,还要与嘉宾交流,与编导、摄像、后期工作者等交流。播音主持工作也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它是由团队共同完成的。所以,播音主持教学中如果融入“小组沟通”相关内容,对培养学生团队协调能力有积极影响。小组沟通的理论来源于西方口语传播学,小组沟通的目的是小组成员的才智、能动性在组内得以发挥,以利于小组共同目标的圆满完成。  目前的播音主持教学是以小组教学结合大班授课的模式开展。小组教学是一位专业教师带领一组同学(10~20名学生人数不等)进行实训,在大班授课中的理论知识的引领下,展开实践,组织训练,以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这种小组教学的方式被称为小课训练,是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  小课训练本身就可以被视为小组沟通的过程,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其间需要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为小组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并以项目展示的形式检验学习成果。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角色和行为,因材施教。同时,制定小组规范督促学习目标的达成。  还要通过小组权利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创新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也培养了学生的小组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小组沟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传媒行业虽分工细致但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一专多能。主持人需要深入策划甚至是节目制作的团队中去,这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更有益于整个节目的成长。在节目进行中,主持人的中心地位体现在其对整个节目的把控和协调上,无论是流程的演进、时间的掌握、气氛的调节以及对于突发情况的应变,都需要主持人借助小组的沟通能力协调整个节目的运作,与各方沟通,使节目顺利达到预期效果。  四、在言语思维中流畅即兴语流  即兴口语是现有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下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短板。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体系在建立之初到后来一直沿用的即兴口语培养模式是从广播电视语体的角度展开,即结合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实践当中的语言样态,从复述、描述、评述等方面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方法确实起到直接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学生一旦进入开放的、不断变化的生活中的语境,自然的交流仍然受到自身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的限制,出现语流失畅、词不达意的状况。显然,在教学方面,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除了从广播电视语体语态入手,还应该向口语运用的更广阔的疆域拓展和深入。  口语传播学中研究口语的沟通能力不能局限在某一语境下,其研究对象有更丰富的语言环境,也有更为本质和核心的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的生成等概念和规律,这些都为专业的教学和提高即兴口语能力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口语传播的研究领域已有学者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他们认为言语的外在表现与思维的内部感知存在模式化的连接关系。  即兴口语是在语法约束力和语义生成力的辩证运动下生成的。所以,在即兴说话时,流畅的语流和精准的用词要靠语法约束力和语义生成力的双向提高来实现。根据这一模式的启示,我们在播音教学中可以衍生出多种训练方法。而这种打破现有的广播电视语体规定下的教学内容,依托口语传播学找寻更广阔天地和更深层理论依据的教学思路显然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更能打破专业人才市场供销不对路的尴尬局面。  五、结语  基于对西方口语传播学现有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即将口语传播学中的“自我沟通”“人际沟通”“小组沟通”等研究范围下的知识内容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实务相结合,作为新的指导播音主持实践的理论利器,这是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创新思路。教学实践也初步印证了这一思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口语传播学研究的不断推进,将为播音与主持专业理论与实践提供更广阔的理论视野。而播音主持实务的实践发展也将为口语传播学理论的研究提供更加丰沃的现实土壤。  参考文献:  [1]吕行.言语沟通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2-28.  [2]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310-313.  [3]李亚铭.口语传播视野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2.  [4]张颂.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95-298.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 篇2  1、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特征分析  1.1口语化特征  在播音主持过程中,需要利用文本内容与独特嗓音,向受众传递丰富的信息,在发音与声音方面具备较强吸引力。播音主持人在活动现场时,也需要全面把握相关流程,在观众面前客观呈现各类节目特点与形式。这要求播音主持人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专业素养高,并具备较强的现场掌控能力,在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后也能妥善处理。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有着口语化特征,进行信息传递时播音主持人要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方式,既要体现出较强的亲和力,也要深入观众内心,让其身心获得愉悦。播音主持人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应从实际语言环境入手,准确把握力度、语速,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让每个观众的个性化需求都得到满足。播音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和文化水平要高,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避免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从活动现场实际情况出发,随机应变,以口语化的语言形式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以《非常静距离》《鲁豫有约》《爱要大声唱出来》等节目为例,播音主持人不仅对语言进行了合理化加工,也采取“说”的形式,让活动现场氛围得到了渲染,将观众的目光都吸引到节目上。在播音主持过程中也要避免使用方言,或者是过于粗俗的语言,应该以普通话为主,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调,加强对情绪的有效控制。这样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才更具感染力,才能将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客观呈现出来,这样口语化特征才能得到真正展现。  1.2时尚化特征  在时代发展与变化过程中,人们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看法都有了很大改变,开始追求时尚,对广播电视节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电视电影界来说,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播音主持在语言艺术方面也有了新的特征,如时尚化特征等[1]。节目形式不一样,将呈现出不一样的价值,这样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时尚客观需求。播音主持人只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风格,让节目充满情趣,才能有效增强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为让观众的目光集中在节目中,播音主持内容应该具备较强的时效性特征,对此应该注重对新词语的应用。而时尚播音主持语言一般来源于网络,播音主持人也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流行网络用语。因为网络用语有好有坏,所以播音主持在使用时应该谨慎选择,考虑到各方面影响因素,为节目增添更多幽默感。播音主持语言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尚感,这样才能减少对观众、嘉宾的困扰,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播音主持人应从节目类型与内容出发,充分利用时尚网络用语,确保其具备多样化神韵,将自身个性、生活品味等都呈现出来,这样电视节目才能赢得人们的支持与喜爱。例如:在《金星秀》中,金星通过使用犀利、时尚的语言,让节目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不仅进入了微博热搜,收视率也较高。在时尚化特征作用下,播音主持语言也充满了特色,让社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有了更多新元素,使其日常生活更加丰富,促使各层次群体客观需求得到满足,电视节目收视率才能提升。  1.3个性化特征  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有了新的变化,融入了很多创新元素,体现了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对当前比较受欢迎的播音主持人在个性化特征上都很明显,能够从广播电视节目特点与性质出发,合理运用语言,营造良好的节目环境氛围。这样观众能够全身心融入其中,满足多样化客观需求。例如:在《中国好声音》开场时,华少会使用较快的语言语速将播音主持语言个性化特征表现出来。湖南卫视主持人何炅在颁奖晚会中会使用幽默调侃的语言,让自身主持风格更加幽默与风趣,也将播音主持语言个性化特征充分展示了出来。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特征,有利于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率不断提升,播音主持需要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后可以有效处理,借助多样化语言展现语言的独特魅力,为节目增添更多新的生命力。又如:在《我是歌手》总决赛直播现场中,孙楠因为特殊原因退出比赛,工作人员没有一点办法,此时主持人汪涵作出了应对,巧妙化解了尴尬。这些都体现了播音主持人的随机应变能力,需要具备较强的现场掌控能力,才能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也充分体现了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特征。  2、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提升策略  2.1准确把握播音主持语言特色  为提高新媒体语境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播音主持人应该注重播音特色,做到语言的规范性。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人的数量逐渐增加,这样会导致播音主持人的激烈竞争,如果播音主持人想要鹤立鸡群,就需要自身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规范地用语言进行播音,还需要突出自身主持特色。需要注意的是,在突出自身特色时,不能只追求特色,还应该重视专业性,不要适得其反。  2.2增加播音语言感情色彩  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想提升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需要将自身感情色彩融入到播音语言内容中。播音主持内容也要做到专业性,这是对所有播音主持人最基础的要求,同时以专业性内容为前提,播音主持人要融入更多真实情感,这样才能在语言上体现出艺术性特征,打造的播音主持节目才更受观众喜爱。若是播音主持人在新闻讯息播报过程中,采取朗读课文的方式,就无法将新闻讯息内容的感情色彩体现出来,也不利于听众作出有效判断,这样播音主持内容的吸引力也难以实现增强。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体现,要求以基本播音专业素质为基础,将更多感情色彩融入其中。  2.3运用声音表达文化丰富内涵  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想实现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提升,播音主持人要利用声音充分体现播音主持内容的文化内涵,对此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播音主持人要注重对语言的正确把握,向观众传递最真实的新闻讯息内容。只有播音主持语言和观众获得新闻讯息后心理活动相同,这样才能让观众在内心产生共鸣。第二,播音主持人在播报新闻讯息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融入有丰富内涵的语言,在此环节要避免对新闻讯息作出改变,保证新闻讯息的真实性。这样才能在新媒体语境下体现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确保播音语言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竞争力提升,吸引更多人关注。  2.4提高播音主持人专业素养  播音主持人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语境,在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上实现提升。播音主持人代表着整个节目的形象,其风格特征对播音主持节目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播音主持人要想实现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时刻关注自身外在形象,播音主持要在自身涵养、外在形象上均做到合格,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想实现播音主持人专业素养的提升,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播音主持人在播报新闻讯息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自身的仪态和着装,在形象上做到得体,仪容上保持庄重。第二,播音主持人要关注自己的内在修养,利用工作业务时间加强对知识的学习,要在新闻讯息播报过程中,将自身专业文化气息体现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提升播音主持节目知名度,在新媒体语境下更好地实现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提升。  3结语  总之,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应体现出艺术性特征,这关系着播音主持的竞争力。播音主持人应从信息传播出发,注重在语言表达上创新,不断转变自己的思维与工作模式,充分考虑到广大受众的实际需求,在播音主持语言上加大研究力度。只有播音主持人主动适应新媒体语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提升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这样的播音主持节目才更吸引人。  参考文献:  [1]佟鸽.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11):163,165.  [2]谭曦旭.基于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16):135.  [3]雷鸣,彭涵俊.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3):107.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 篇3  一、播音主持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语言  播音语言是一种面向大众化的传媒语言,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是一种对语言美的表达。能够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兴趣从而提高播音创作的地位,更好的和大众进行沟通交流,使听众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从听众的观点出发,站在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语言艺术,从多个角度来展示语言的魅力。播音员所进行的播音节目越来越生动形象,接地气的口语表达更容易被人所接受。要注意这里的口语指的并非是像我们平时说话那样一字不落的说出一句话或者是流利的将一段话进行表达,而是说要字正腔圆,注重每个字的发音和吐字清晰的表达每一个字。这是播音员在播音中必须要做到的基本功。在这里所说的口语化是指运用手势富有感情抑扬顿挫的进行表达,这与只是呆板的去告知观众一段新闻所表达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更能够让群众产生亲切感从而贴近了群众的生活。虽然播音员和主持人都掌握着一定的播音知识。但是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播音员更依赖于对文本的使用,要求他们准确无误的进行播音工作。而主持人则更加重视对于节目的参与。不是很依赖文本,而是借助于播音将自己融入于节目之中。这两者之间播音员更专业一点,其他的专业都无法替代播音员。播音员将播音口语化是一种对于世俗美的诠释,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享受播音逐渐成为被很多人接受的生活方式。播音语言口语化的重要基础是进行语言表达所必需的基本功。无论是对于主持人还是播音员来讲,都要遵照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注重对口腔状态和气体运动的掌控。合理的运用内外部的发音技巧进行翻译。内部技巧包括重复语气节奏和停顿等,外部技巧则包括情感、情景再现。播音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力,主要注重一个人对于语言情感的掌握能力,通过自身规范化具有感染力来让群众产生心理认同感。播音人员的这些技能都可以通过训练来进行实现。  二、播音语言要融合时尚元素  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的风格出现了变化。越来越与时俱进,多元化的发展。不仅有标准化的官方腔调,还有欧美腔等等。很多主持人都把这些语言当做一种时尚应用于播音主持的工作之中。一些专家认为这样工作是不专业的,但是主持人之所以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就是因为他们的语言是有兼容性的,可以不断的融合发展,虽然在这方面有着很多的限制,但是仍然阻碍不了向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中国世界化的背景下,很多的外来语言开始进入中国。比如一些地方方言、网络语言、粤语等等。各种语言进行夹杂,主持人运用自己规范化的语言进行节目主持,但是仍偶然会对这些语言进行运用,以此来表达主持人自己鲜明的个性风格。观众认为对这些语言进行运用,可以让人耳目一新,充满新鲜感,不会让人感觉到节目是枯燥乏味的,让很多人喜欢上这个节目,记住这个主持人。  三、多元化的进行节目的配音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发的高涨。给影视业进行配音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对于电视剧和动漫进行配音能够展示出一个更好的视听效果。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电视剧和动漫所展现出的魅力。所以说,配音也是一种艺术,使语言具有可塑性。例如说《动物世界》是由赵忠祥进行解说的,时至今日仍然被很多人所喜爱。已经让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节目的一种独特标志。配音语言分工更加的精细化。播音专业由台前转变为幕后人员来进行配音。在这个背景下。大众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人们对于审美有了新的标准。有些节目将原本记者的发言转变成为播音员去进行配音。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美学风格,能够让语言进行本体的回归。而我个人认为作为纪实性的新闻而言应该让记者去配音。这样能够让事情更加的.真实,表现出节目的及时性来增加节目的真情实感,增强观众的心理认同感。这是任何播音人员都无法去替代的。所以说现在的很多节目例如消息类新闻等,都开始运用记者来进行配音。对广告的配音也更加的多元化,通过广告所有的特殊性来对产品进行宣传,诱导人们花钱去购买,所以在配音中是有着不同的重点的。但是他们也是有共同点的,在总体上给人一种生动活泼、感染力十足的感觉。所以在对于广告进行的配音之中,要跟随时代的脚步,注意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喜好。有的人喜欢比较活泼的,有人喜欢比较沉稳的,而有的人则喜欢动漫化的。在进行广告设计中要注意产品所面向的群体,有针对性的去设计。  四、播音主持要给人以亲切感  在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播放时,主持人和观众之间是存在着距离的,观众主要是通过影像来观看节目。如果播音员或者是主持人,没有在节目中给人一种亲和的感觉。这个节目就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不会让观众有长期观看节目的打算。所以这就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要运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来对观众进行吸引。让观众有观看节目的兴趣。亲和力,不仅仅在人际交往是很重要的,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也需要足够的亲和力,只有播音员和主持人有着足够的亲和力,才能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从心理上喜欢节目接受节目,以此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在当前的背景中,播音主持要对大众的审美和需求进行满足。将口语化的语言运用在播音主持之中,既表达出语言的魅力,又贴近了群众的生活状态。让观众感觉到播音员、主持人和自己是平等的。意识到公众人物接地气的一面,让人明白公众人物也只是一个平凡人,增加了观众对于公众人物的信任感。为播音人员和主持人向观众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提升了对信息进行传播的效率。播音员和主持人想要进行对于亲和氛围的营造,可以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语言之中,也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和诚恳真切的态度去表达。但是,对于播音人员和主持人而言,他们的亲和要能够符合语言所要求的规范准确和艺术性。播音主持进行亲和性的语言表达是为了更好的去进行消息传递。播音人员和主持人要具有亲和力,但是也不能够丢失他们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所必须符合的职业要求。运用艺术性的语言,来减少口语所造成的随意拖沓。例如,说董卿,她是一位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主持人,一反传统央视主持人给人传统、严肃的印象,她以言语来打开人的心门,给人一种认同感,这是她亲和性的语言的功劳。她让观众感觉到了真情实意,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再比如说,在快乐大本营中的主持人何灵,他的主持风格多变,总是很温和的对待观众,让观众感受到他对于自己的重视,不由自主的就爱上了带给人活泼快乐的快乐大本营。并且,他和其他的快乐大本营主持人相处的就和家人一样,给整个节目带来了亲和温暖的氛围,也吸引了一部分观众的喜爱,让观众观看节目感觉到放松。  五、总结  结合上文中所记载的内容来看,播音人员和主持人所具有的语言艺术特征就是将播音变得口语化,带给观众亲和力并在播音的过程中融入时尚元素,多元化的进行发展。这些就是播音人员和主持人想要更好的运用语言艺术所必须拥有的能力。同时这些特点影响了观众的喜好,但是这些的发展也是被观众的审美所影响的。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想要获得观众对于自己的喜爱,所以波音人员和主持人会努力的发展自己。而播音人员和主持人对于自己的能力进行提高,吸引了观众的关注,就能够增加收视率,将节目的质量进行提升,推动我国电影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兰.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15):129-130.  [2]赵佳园.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01):157.  [3]孟佳玮.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科技传播,2018,10(09):20-21.  [4]金钲凯.试论消费文化语境视角下的广播电视播音语言主持技巧[J].新闻传播,2018(06):34-35.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 篇4  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体事业也正蓬勃地发展,同时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得到划时代的培养。现阶段,播音主持院校的专业教育普遍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招生报名都很火热,人气逐渐上涨。高职类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招生也是热火朝天,但是报名数量的日益增多并不代表该学科已走在各学科的前列,扩招的同时也增加了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创新,努力探究开设自己的特色实践课,加大专业竞争力。  1.高职院校播音主持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在校时间为期三年,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计划,但又不能把课程量压缩,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教学时段内,开设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突出人才培养的计划,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其次,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普遍重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部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无声语言能力,如形体、化妆、表演等课程形同虚设。这样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缺乏实践学习,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更无法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艺考热的不断升温,各大高职院校在不断进行扩招,学生的专业素养成为现阶段社会最担忧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难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是既有文化素养,又有才艺的高素质人才。针对学期制三年的学习时间紧、学生文化知识欠缺以及缺乏特色课程等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在教学上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要不断创新,开设特色课程,将舞台实践作为高职院校专业实践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三年制分为两年专业课程学习,一年进行专业实习。期末的考试将通过毕业晚会的考核形式把自己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然后在晚会的舞台上展示学习成果。同时,设置才艺环节,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之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展示自我,从侧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通过时间教学,学生不可能通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就能学好本专业的技能。如若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缺少场景下的真实模拟,根本无法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场所,能让播音主持专业课程发挥实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将不同课程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于是,舞台实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舞台的实践学习,不仅能充分利用学院办学的特色资源,还能在实战学习中检验自身掌握的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踏进社会、适应社会需求做好充足的准备。  3.舞台实践教学的意义  3.1从生源角度来看  从生源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略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另外,高职院校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上会迎接很大的挑战。专业化的舞台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专业舞台形象,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3.2从专业技能角度看  从专业技能的角度看,舞台实践教学可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性。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有实战的场所,能帮助他们挖掘问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在舞台上的综合实力,促进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获得必备的专业技能,做到轻松就业。  3.3从个性化培养角度看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自身优势,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在舞台实践中进行角色分配,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定位。在个性化的舞台实践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征明显,教学上十分复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注重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策略。比如,擅长唱歌学生应当鼓励多参加音乐类型的歌唱比赛,擅长英语口语的学生应当向双语主持人的方向发迈进。通过针对性的培养和教学,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才能达到充分的发挥。  4.结束语  舞台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出专业素养优秀的学生,还能展现出与社会市场相结合,让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接轨,并能迅速融入社会的就业环境,学生能很快地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舞台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学生通过时间学习,在毕业后进入企业也能很快地融入集体,并成为各个活动的策划参与者。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 篇5  摘要:  明确播音主持专业文学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及意义,并围绕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定位,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  关键词:  播音主持专业;文学课;教学改革  一、播音主持专业文学课程的概况  (一)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基础平台课的开设概况  及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播音主持专业的文学课属于必修课中的学科基础平台课,包括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开设文学类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播音员主持人在有声语言传播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有稿播音能深刻理解,有效表达;无稿主持能现场发挥,出口成章。根据项目申请者的调查和访问,了解到各类新闻媒体对于主持人口语传播能力愈发重视,他们最需要的是采编播一体,综合素养高,反应敏捷有实力的人才。编导型的主持人才更具有竞争力。目前每年有2万~3万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媒体提供的岗位有限,另外还会有一些非科班出身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加入竞争队伍,所以学院就要根据就业市场确定培养目标。字正腔圆却是播音机器,形象好却是绣花枕头的毕业生是不好就业和发展的,但很多学生是专业好形象好缺乏内涵。在众多的人才中让自己的学生脱颖而出,成为就业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学课的开设符合当前就业和课程的基本要求。文学课在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中属于文化基础课,目的是在提高语言文学欣赏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言语表达、写作、审美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它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开阔学生眼界,将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修养,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文学课教学面临的艰巨任务及凸现出来的问题  申请者就民生学院2012级和2013级在校生、部分毕业生和授课老师进行调查发现,播音主持专业的文学课教学中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迄今为止基本没有专门针对新闻专业文学课制定的正式的教学大纲。播音主持专业开设的文学课程均沿用中文专业文学史教学大纲,其课程名称命名也是套用中文专业文学史课程的名称,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这些课程教学大纲的对象一般是中文专业学生,由于中文专业与播音主持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对中文专业文学课教学大纲的套用是否适合播音主持专业的文学课教学,是存有很大疑问的。二是学生方面的原因:思想上对于传统价值观和人生观淡漠,不重视文学课,做不到如专业课一样认真对待;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读书积累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故上课到课率较低,听课效率低。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急需提高。三是文学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原因:首先,教学目标方面,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授课和新闻学、广告学甚至文学院学生一样;其次,教学方法方面,教师没有专门针对学生进行思考,教学方法仍以单纯的讲授法为主,有些运用文学院教学方法,老师满堂灌,使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也没有兴趣。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文化素养提高面临很大困难,这么多的基础平台课流于形式,并没有理想的效果,起不到开设此类课程的目的。如果要该课程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人才核心素质的培养,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播音主持专业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教学研究、实践,探索出适合艺术传媒学院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文学课的教学方式,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一)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教材建设  文学课的教学应当是作品教学,因此,教学计划的修订中,将可以文学史命名的原中文课程代之以作品选讲。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应适合本课程、体现专业特点,不应与中文学专业文学课混淆。对于作品的遴选和确定是关键所在。要将学界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纳入大纲。所选作品在不同版本的作品选教材中也要基本被选录,要具有权威性。教材突出作品赏析、提高人文素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用性。另外,教材设计应有配套的网络或电子资源,便于辅助现代化教学。例如:教学光盘、PPT电子教案以及网络资源等。  (二)因材施教,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上以赏析作品为主,引导多开展经典的深度阅读和理解,教师课堂上情感的投入,引导学生心理、情绪投入,让经典美好的文学思想、艺术渗透进学生心灵深处。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情感,为成为国家喉舌做好思想准备。在教学形式上,积极拓展新思路:采用与学生互动的良性教学方式,而不是老师单维度讲解和灌输;根据学生特长,有效开展教学,比如朗诵(古代文学中许多名篇佳作)、配音(外国文学中许多经典小说,比如《哈姆雷特》)、还有上台表演经典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揣摩作品内容和情感,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还要注意专业融渗性,就是做好与其他专业科目之间的轮换与衔接。比如朗诵、配音、现场采访、节目主持就与《即兴口语表达》《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新闻采访与写作》《语音与发声基础》和专业小课等结合起来了。这样既能让学生愿意乐意上文学课,又达到了锻炼学生的写作、分析、表达能力的目的。考核方式上不是临考学生背诵几个文学题目,应付化形式化,而是让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占成绩大的份额,注重文学理解、表达、写作能力的考核。  (三)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创新学习机制  放眼提高人文素养,构建书香课堂。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文学课学习,深刻了解我们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提高修养。在学习机制创新方面强调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动手能力,“读”“评”结合,学以致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建立文学社团,也可举行小型书评大赛,实现作品与学生接触零距离,实现良性互动。也可以利用母校河南大学的资源,让学生去听一些精彩的讲座,参加河南大学每年举办的学生书评大赛,参加图书馆定期举办的读书分享活动。另外也可以邀请名师来文学课堂开讲座,师生深度互动。  三、文学课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开展文学课教学改革是提升学生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独立学院学生聪明、见识广、情商高,尤其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专业素养甚至超越一本二本的学生,但他们在文化课上比较薄弱,通过文学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在互动高效的课堂上让学生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华,丰富阅读积累,能够领悟欣赏,分析解读作品,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语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学识丰富、语言得体、气质优雅的口语传播人才,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展文学课教学改革是我院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目标中指出培养“具备宽广的社会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宣传、传媒运营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采访、编辑、营销、发行等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新闻传播学专门人才”。通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各个行业都需要的口语传播人才,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开展文学课教学改革有利于为社会输送优质的专业人才  目前各级电视台主持人不少,但极其优秀的不多,对文学课进行教改也是为了培养具有融合人文和艺术的大学精神,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明辨是非和批判能力的采编播一体的优秀新闻人才,他们能发挥语言文化承载力和精神塑造力,用语言传播民族文化,用语言塑造民族精神,让端庄大气的华夏之声响遍中国,传向世界。综合素质高采编播一体的优秀人才是高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一种贡献。  参考文献:  [1]陶磊.论传媒职业教育中的古代文学课教学[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  [2]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 篇6  摘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专业,学生要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专业实验类课程来练习并掌握专业技能,因此以该专业实验中心为平台的实验课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学院实验中心的发展应当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注重课程内容从新知识的补充到技术应用的完善与同步。本文阐述了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验类课程《音频制作》的课改建议与方案。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音频制作;实验类课程  一、绪 论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高度的专业实践性,要求该专业学生必须在专业理论学习之外,掌握一定的技术软件、专业设备的操作方法,并鉴赏和分析大量的有声语言作品,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在当前开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中,大多数设立的专业实践类课程里都涉及到数字音频制作,而在这类课程里学生通过系统学习音频节目的数字化制作方法与流程,掌握软件(如Adobe Audition)来实现录制、编辑和输出数字音频节目。  此类实验课程一般都被作为专业方向或选修课,相较于普通理论课而言,实验课的理论较为抽象,且必须有动手操作的环节才能完成,这就对高校的实验教学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与建立专业化实验室已成为必要条件。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院校实验课程的开设现状  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相关专业课程以外的实验课程主要包括《电视摄像》《音频制作》《录音工程》《非线性编辑》《演播室导播》等。这类课程需要在多媒体实验室中进行,一般都采用学生上机操作相关软件或使用设备按要求操作来完成,所以课堂一般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上课方式。这就首先从硬件上要求学校或学院建立专业化实验室,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单纯地教师示范性教学或少量设备让学生轮流操作使用等,都会使教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专业实验室的利用程度不高。播音专业的教学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的实践性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录音、录像等进行练习并制作完成成品。但就当前高校的播音专业实验室而言,实验中心的开放程度不够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设施设备虽然到位但是实用率不高。  此外,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类实验课程《音频制作》而言,上课地点在实验室的专业机房内,实验教师在课程时间内讲解介绍一款或多款音频处理和运用的专业软件,并以学生熟练操作和应用为主要课程目标。此类课程一般分为理论性课程与上机操作课程两部分内容,纯理论性概念的输出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效果差,而上机操作的部分学生往往对软件操作不感兴趣,或跟不上老师要求的练习节奏而难以完成全部的课堂练习,收效不大。因此,此类实验课程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和突破口,并加强课堂互动。  三、数字音频课程教学的创新思考  (一)播音专业理论学习与软件操作运用相结合  《音频制作》课程作为播音系学生专业课的重要补充课程,学习时应着重强调训练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动手制作节目的能力,因此从学习软件,动手熟练操作软件对示例音频进行剪辑操作;学习录音、对录制完音频添加其余素材(如配乐等)进行编辑、合成节目成品。这样的过程要反复练习才能实现熟练操作。  除过软件操作的部分,如何在正确的情感支配下用语气、语调完成高质量的录音,这属于播音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因此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提出在录音练习的课时内请专业课教师参与现场指导,或教授实验课的教师也是播音系的专业课教师之一,这样就更容易补充实验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差异,相当于专业课内容更添加了实验课学生动手的部分,更容易与学生之间形成配合,创造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实验课应加强学生对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  1.增加教师的示范性操作内容。  理论部分缩减或者直接与实践操作课相结合,教师课堂示范操作占教学课程的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且理论教学部分要求学生一定先听先看教师示范性操作然后再自己动手上机操作,在示范过程中及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问问题、请学生上台尝试操作或大家根据不同问题讨论回答等,都比直接上手更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  2.加入对不同类型音乐、音响或有声作品的鉴赏训练  音频是多媒体应用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增强多媒体信息呈现效果的作用。有时,一段音乐或效果声,远胜似一大段文本的含义。音乐给人的想象和思维空间非常豐富,因此深受多媒体制作人员的喜爱。一个好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在音频制作与处理方面总是很讲究的。  听、看、动手操作掌握实验技术部分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人声处理、音响效果的鉴赏能力,如何在大量的素材中快速找到符合作品主题的关键性有声元素,这一项需要大量的听、看和内心感受。比如电视诗歌散文、纪录片、诗歌朗诵该如何依据作品风格和主题选取配乐、音效等,都是需要反复对比、仔细斟酌的。  (三)建立实验课程共享素材库  《音频制作》课程应有自己的素材库,这其中包括上课讲解软件操作时用到的示例音乐,也应该包括其他大量的有声素材。  1.声音效果。街头音效、天气音效、日常生活、交通工具音效等,源于生活的各种背景声在音频制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营造现场感,使作品更加具体生动。  2.纯音乐。可以按照音乐风格来进行分类,古风曲(适合古典诗词朗诵配乐的)、舒缓钢琴(适合散文、情感类广播节目的)、大提琴(低沉、压抑等文学作品的)等等,多为音频节目片头或背景音乐的使用。  3.人物的配音。心跳声、抽泣声、欢呼声、吹口哨声、笑声等,这类音乐用于配合创造节目即时效果,在生活类广播节目中较为常见。  建立一个不断完备的音乐素材库可以设立为专业共享资源,所有作品可以在实验室音频工作站内设立,方便学生随时进行资源查找或补充资源。此外,学生们完成的成品音频也可以设置为不同风格的归类,实现互听、互享,也可以为播音系学生的专业课堂提供素材,并可以由专业课教师进行作品点评等。endprint  (四)按阶段分层次进行课程内容设计  《音频制作》课程涉及到软件操作的各个细节,是一件需要细心和耐心的事情,所以从实验课堂一开始就应该向学生强调实验课的整体要求。  另外,课程设计应有阶段性循序渐进的内容,难度可以逐渐加大。例如一个学期的实验课程是18周,每周2学时,那么理论部分除外的实验课程设计可以围绕广播节目片头的录制与制作、配乐诗歌的录音与制作、广告配音与制作、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录音与制作、儿童广播剧的成品创作等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一类节目专业性训练,一方面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制作的环节与步骤,另一方面在实践时要求学生们分组合作完成,比如两个人作为主播搭档来录制节目或分角色对作品进行配音,形成成品。  (五)实验课程需创新考核办法  《音频制作》的课程打分办法可以与其余课程有别。实验课程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为不同的节目制作小组,按照课程前提出的节目要求来进行现场操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例如广播文艺节目片头的录音制作。  “微风穿越山林,玻璃窗挂着雨滴,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想和你,一起感受这个世界。”以这句文字为节目片头文稿,要求男女主持配合完成录音,并搭配合适的背景音乐合成片头音频,这样的课堂练习除文字部分和节目风格固定外,其他都可以自由发挥。这也就实现了让学生认真体验和感受选材、策划、录音、剪辑合成等每一个步骤。做成的成品可以拿来展示播放,让不同小组进行互评和打分,并由大家提出建议和改进。这样的训练办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按想法自由发挥,并在课堂上完成互助协作。  (六)考试形式与内容突出实验课特色  实验课程由于一直被列为方向课,所以在学时短、纪律性不强、考试方式较为简单等方面相较于专业课更容易被学生们“忽视”。但是从传媒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上来讲,学生有没有动手操作能力、对软件的熟悉程度、有无个人满意的专业作品等都已成为能否顺利“过关”的参考指标,所以应在教学大纲总体规划上强调并重视此类课程,也可以在成绩打分等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引起学生们对实验课的重视。  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音频制作》课程作为专业考察课,一学期有36个学时,期末成绩计算方法是由平时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和理论成绩三部分构成。期末考试分为两场:第一场为现场抽题,按题目要求完成软件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现场操作进行打分;第二场为开放性理论内容考试,由教师提前公布试题内容让学生课后作答,教师根据学生的试卷答题情况进行打分。  虽然考试和打分步骤繁琐,但从收获的课程效果来看,学生重视课程的程度和对软件的掌握程度都相较于从前有了大大的提高。因此,实验课程可以在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内容并不断创新上课形式,也可以设定学期末的学生作品展映,邀请多个教师集中打分,体现实验课的特点特色。  四、结 语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设计一定要从内容上强调专业的实践性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形式上运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来测试分析、编辑制作大量的录音、录像作品,而较高的专业实践技能也只能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实现。[3]此外,学院师生开设《录音工程》《电视摄像》《音频编辑与制作》《拉片实验》《新闻摄影》等课程都需要在专业实验室内进行,因此加快实验中心的建设步伐、加大实验中心的开放力度、做好实验室的资源共享等也成为了满足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更好地辅助专业理论教学的重要步骤。  实验课程的训练不单以满足课程需要为目标,而应在教学中强调互动、引发学生兴趣,设计阶梯式逐渐加大难度的课程内容,注重学生作品完成情况的后期讨论与改进,为课程建立网络展示平台,更好地推广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程锐.数字音频制作课改研究[J].学周刊,2013(5).  [2]戴一平.多媒體音频制作与处理技术[J].电声技术,1998(12).  [3]何艳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验中心建设及开放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9).【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精选6篇)】相关文章:高校双语播音主持教学模式探讨的论文08-01美学视域下声乐艺术的探讨论文10-06播音主持专业论文提纲08-30播音主持专业的论文提纲09-27播音主持专业论文提纲模板09-02互文性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论文09-30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02-12声乐教学模式创新应用探讨论文08-01通识教育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09-20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研究论文10-07}
剪辑的语法(插图第二版) ISBN 9787510069604前言无论是虚构影像、写实拍摄还是虚实结合,几乎所有的移动影像都经过剪切、重新排列、拼接、修饰、润色和增删等一系列的剪辑过程,才能导出最终完成版。最终版可能与创作者的初衷不谋而合,也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感觉、节奏、信息和情感冲击力。编剧构思故事情节,导演指导演员,摄影师负责镜头视觉风格,而剪辑师则是要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他的职责就是对现有的拍摄素材进行巧妙处理,形成效果最好的完成版,实现制片人的目标和愿望。本书旨在通过讲解相关规则、方法和实例指导初涉电影剪辑界的各位新手,使其在剪辑技巧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启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剪辑行业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一章 剪辑基础写作的时候,你会从自己的词汇库中选择一些词,以特定的形式把它们串起来,构成能传达、娱乐或是能唤起读者情感反应的句子。电影的剪辑过程与之类似,剪辑是对电影拍摄中所捕获的影像和镜头进行整理、回看、筛选和顺片的过程。剪辑的结果就是一个连贯自然而充满意义的故事或是一种视觉呈现,并会尽量忠于影片的原意——娱乐、传达、启发等。1.1 剪辑简史早期感光胶带卷和手摇移动胶片摄影机相结合的技术仅能拍摄一分多钟的事件,因而当时的绝大多数电影都是对事件的一分钟实时录影。随后随着技术的改进,电影开始用来呈现更为复杂的、叙事性的虚构故事,从而取得了更佳的娱乐效果。胶片的长度增加,记录时间因此更长,更多的镜头变化被发明和引进,为了剪掉过于庞杂的影像,给观众呈现一个结构完好的故事,必然需要对大量影像素材进行剪辑。实践证明,剪辑师剪切电影的时间以及不同镜头的衔接方式对观众所产生的影响往往会超越故事,而剪辑也不再仅仅是一种对一系列镜头中冗余镜头的物理精简方法,它也成为电影工作者的强大创意工具。不同的剪辑风格时起时落,但至今不变的是它的核心方法和实践背后的意义。1.2 影响剪辑选择的元素一处剪辑就是在单个镜头间的组合过程中,从一个镜头到另一个镜头的转换位置。简而言之,一处剪辑就是一个剪辑点,即一个镜头结束以及另一个镜头开始之处。如何选择镜头之间的转换取决于许多因素。首先要考虑到的因素就是剪辑的媒介——胶片、录像带视频或者计算机辅助数字视频。每种媒介以及剪辑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往往会对体力、时间或经济方面有所限制。本书讨论的是剪辑语法的普遍性,从而使这种通用的准则和实际操作能适用于所有媒介和剪辑设备或软件。另一因素是正在剪辑的作品的类型。每种项目或节目类型可能需要特定的一种剪辑风格以及使用特殊的转场。本书讨论的主要是虚构的叙事带你应相应的语法和实际操作。其他能影响到剪辑和镜头转换选择的因素还包括创造力、导演眼光、制片人建议以及将要剪辑合成的原始素材的拍摄质量。重点在于,剪辑师并不能始终掌控剪辑过程的所有因素。1.3 基本的剪辑转换*切——一个镜头与下一镜头之间的瞬时转换,即一个镜头的最后一个画幅迅速转换为下一镜头的第一个画幅。*叠化——从一个镜头的结束画面逐渐转换到下一镜头的开始画面。叠化一般是通过在特殊时间段里用一个瞬时的、向下和向上模糊斜面叠加到两个镜头上来实现的。随着第一个镜头结尾的渐隐,下一镜头的开始渐显。*划变——是指以特定角度行进的一条线或图形穿过屏幕,消除刚才结束的镜头图像。同时在结束处,从改线或图形的背后显现出下一镜头的图像。划变的镜头取代了之前在该屏幕上的镜头。*淡入淡出——逐渐从全黑屏幕转化为全部可见影像(黑色消退或淡入);全部的可见影像逐渐变成全黑屏幕(褪至黑色或淡出)。1.4 剪辑的步骤*后期制作后期制作包括拍摄完成后所有的工作,在后期制作期间,将影像和声音剪辑合成以展现和讲述故事,同时添加视觉特效的生成、字幕/绘图/演职员表,以及在后期中制作声效、配乐等。对于大制作项目,后期制作流程的每个阶段和元素都需要由来自不同部门的各个工作小组共同完成。以下是后期工作流程的最基本环节,主要强调一个项目中视觉元素的剪辑过程。*获取所有视听素材——所选素材媒介取决于剪辑方法和剪辑所用的设备。*整理——图片和声音元素必须以一个清晰的标识、分组或归类机制进行组织整理,这决定了后期制作流程是顺利流畅还是缓慢艰难。*回看和筛选——看和听所有材料,并将素材的最佳元素做好标记或单独放置在一起。*顺片——将项目所有主要镜头的影像和声音元素按逻辑顺序进行组合以剪辑出故事的框架。不管项目是什么类型,作品的最长版、最粗糙的剪辑版在这个阶段应该已初具规模了。*粗剪——调整所组合的剪辑,直到整个故事更为清楚。作品大部分臃肿之处都会被剪掉,所剩下的是一个叙事完整但还有很多粗糙之处的故事。但已经确定了主要元素的时间节奏,还得到了可接受的故事展开方式,但在后续制作中仍然可能会重新调整场景的结构。*精剪——节奏紧凑;图像或声音之间没有失调之处,进行最后的调整。*图像锁定——所有视觉元素已经固定,不需要进一步更改。开始进行主要的音频创作和调整。*生成母版和交付——成品已经授权并以电影、影带、DVD或计算机视频文件的形式交付给观众。1.6 章末回顾*电影剪辑过程必须遵循视觉语法中的一些基本和公认的准则。*随着制片业的发展,剪辑语法的也在不停演变,但本书中讨论的基本规则仍未改变。*影响电影剪辑的因素很多,而对于其中许多因素剪辑师并不总能一一掌控。*剪辑的镜头转换的四种基本类型为:切、叠化、划变和淡入淡出。*基本的后期制作流程包括:获取、整理、回看和筛选、顺片、粗剪、精剪、图像锁定以及生成母版和交付。第二章 认识镜头剪辑师要对镜头类型了如指掌,将每个镜头类型视为词汇(即视觉短语)用于剪辑电影中完整的场景。理解词语及其含义有助于剪辑师构建出更有意义的视觉语句。电影摄影机从多个不同的有利视角拍摄人物、地点和动作,细节程度不断变化,使得观众较之于观赏话剧等能看到更多的景象和信息。制作团队选取他们认为最有利而且必不可少的视角全方位拍摄重要的动作,剪辑师回顾所有材料并从中选择最佳的视角,把这些镜头进行组合,然后向观众呈现最佳的故事情节。2.1 基本镜头类型熟悉基本镜头类型以及在剪辑阶段如何以最好的形式排列镜头是剪辑师的一项重要职责。由于本部分在《镜头的语法》一书中已作了详细的说明,本大纲不再列出。超特写、大特写、特写、中特写、中景、中远景、远景、大远景、超大远景、双人镜头、过肩镜头。2.2 镜头拍摄四要素上述镜头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属于一种主要的镜头类别,称之为简单镜头。它们能够演变为另外两个类别——复杂镜头或者运动镜头。镜头拍摄的四个基本要素有助于决定一个镜头属于哪类镜头。*变焦——拍摄过程中摄影机镜头移动吗?会改变聚光特性吗?当摄影机静止时,可通过伸缩镜头或多点变焦镜头实现摄影机镜头的移动。*摄影机移动——拍摄过程中摄影机机身移动吗?是横摇还是纵摇?摄影机三角架云台必须要实现摄影机的水平和垂直轴向变化,但同时摄影机三脚架不会移动。*座架/支架——拍摄过程中摄影机座架能否支持摄影机围着拍摄场地拍摄?在摄影棚中,摄影机安装在基座顶部,而基座能够抬升或者放低并在光滑的地面上移动。在片场,摄影机可以安装在移动轨道摄影车上,可以连接到大摇臂或小摇臂上,或者吊在钢缆或斯坦尼康等工具上。*拍摄对象——在拍摄过程中,拍摄对象移动了吗?2.3 镜头类别剪辑师必须有意识地按照上述四要素分析每个镜头,他必须明白当四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出现时,这些镜头属于简单镜头、复杂镜头和运动镜头中的哪个类别。定义这些主要镜头类别可以帮助分析如何将镜头剪辑在一起。*简单镜头——镜头未移动;摄影机未移动;座架未移动;简单的拍摄对象移动。具体说来就是,无焦距变化,无横摇纵摇,摄影机机身没有借助移动轨道或者摇臂进行移动,展现的被摄对象的运动以简单的方式穿过屏幕、站立、坐下等。上文介绍的基本镜头类别均从特定角度拍摄,焦距和座架都是固定的。*复杂镜头——镜头移动;摄影机移动;无座架移动;简单的被摄对象移动。复杂镜头可能包括:横摇;纵摇;横摇与纵摇(摄影机镜头斜上或斜下移动);镜头移动(伸缩镜头或者变焦点);镜头移动和横摇(横摇摄影机以隐藏伸缩镜头);镜头移动和纵摇(纵摇以隐藏伸缩镜头);被摄对象移动和横摇;被摄对象移动和纵摇。因此,如果一个镜头包含任何三个有效要素(镜头移动、摄影机移动、简单的被摄对象移动)中的任何一种组合,那么这个镜头可以视为一个复杂镜头。制作团队要确保横摇纵摇镜头的起始画面和结束画面均为静止画面。*运动镜头——镜头运动;摄影机运动;座架运动;更复杂的被摄对象运动。运动镜头包括全部四个要素,当被摄对象以复杂受限的动作方式在场景中移动时,安装在座架上的摄影机随之运动,镜头重新聚焦,也可能伸缩镜头,同时摄影机在某一点要横摇或纵摇,以跟上被摄对象的动作。通常这些运动镜头的起始和结束都是静止画面,但中间部分可以是各种动作的混合,要注意恰当的焦点、漂亮的取景和流畅的运动。这些精致的运动镜头一般是由导演特别设计,通常不需要剪辑,只需找到一个恰当的点把它切入场景中。2.4 一个镜头成败的关键*回顾片段:挑选出最好的镜头组织好素材有助于在回顾每个镜头时保证技术质量和美学质量。某种标准适用于某种电影类型,但不是所有类型都用一张清单来衡量质量好坏,剪辑师必须根据正在剪辑的项目的类型以及项目的最终目标做出自己的判断。下文提供了一些标准,你可以据此分析要剪辑的片段。*焦点——焦点不准是最影响镜头效果的。与曝光、校色、甚至取景不同,软焦点镜头在后期制作中无法补救。*音质——同期声必须拥有良好的音质才可以用于最终的混音。通过操作音频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音质,也可以选择完全改用清楚录制的新音频(对白配音),使其与画面完全匹配。因此如果画质良好但音质很差,考虑到项目要求、事件和资金后,这样的镜头或许还是可使用的。*曝光和色温——首先选择曝光良好的镜头,其次也可以通过视屏编辑软件修正曝光和色温。反复从过暗的镜头剪切到过亮的镜头会使观众的大脑忙于在极亮和极暗间调节眼睛而错过重要的屏幕影像和音频信息,同时在播放时还会导致影像质量问题。*取景和构图——镜头的取景介于技术问题和美学问题之间。剪辑师或许需要改变视频画面模式或进行画面截取以适应不同的播放平台要求。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至少会提供一个好镜头供剪辑师剪辑,但如果没有,就是剪辑师发挥剪辑创造性的时刻了。取景和构图的美学标准没有多少补救措施,美学方面的镜头质量很少能由剪辑师修正,所以最好改为使用其他质量更好的镜头。*银幕方向——不再赘述*180°规则/轴线运动——作为对银幕方向的后续探讨,剪辑师还必须分析镜头片段以确保拍摄团队按照动作轴线拍摄各种场景。180°规则由拍摄一个场景动作的第一个摄影机确定,此镜头通常是一个展示演员和环境的远景。假想线沿着演员的视线方向,穿过场景或地点,定义画面左侧和画面右侧。接下来的拍摄场景中演员的每个中景或者特写镜头都必须在这条动作线的同一侧或另一侧。*30°规则——如果在拍摄过程中,摄影机机位沿着180°圆弧的物理距离不足30°,那么两个镜头在剪辑到一起时会看起来过于相似,影像会在空间上瞬间发生跳跃,而且在时间上也可能发生跳跃,导致产生跳切。所以,拍摄的角度和镜头类型必须存在明显的差别,使影像在剪切前后出现令观众信服的变化。*匹配角度——在拍摄每个人物时每个镜头类型中该人物的角度、在画面中的大小、面部的焦点要一致。一个人物的特写要与另一个人物的特写相似,从一个人的镜头(无论哪类)剪切到另一个人的匹配镜头中。如此反复切换的影像容易被观众接受。*匹配视线——视线是一条假想线,连接人物的双眼与世界中吸引人物注意力的任何物体。当剪辑师将人物的镜头与感兴趣的对象的镜头剪切在一起时,视线必须匹配,观众必须能够沿着从双眼到感兴趣的物体的假想线,越过剪辑点,进入新的镜头。剪辑师无法修正视线错误,只能采取其他补救方法。*动作连贯——一个镜头中演员的动作或者演员周围的动作必须与同一场景中以另一角度完成的相同动作近似于完全匹配。*对话连贯——演员在一个镜头的多次拍摄中或几个镜头中所说的台词是否不同?音色是否不同,说台词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大多数音频问题总有解决办法。*表演——表演完全不在剪辑师的控制范围内,他只能决定哪个表演最适合剪辑的故事。2.5 熟悉所有的镜头片段回顾并评估所有镜头的质量问题,并在剪辑开始时就判断其可用性,有两个目的。其一,有助于去粗取精,保留较好的镜头以便顺片时使用。其二,迫使剪辑师熟悉项目所有的镜头,因为他的工作是知道自己有哪些镜头可供选择。对于有剧本参考的叙事性故事,可以完全按照剧本选取最好的镜头来进行剪辑。剪辑师也有权力重新安排整个场景的顺序,按照与剧本原意略微不同的方式重新组织故事。在一边剪辑一边设计故事的同时,镜头本身就已经提供了故事的形式、方向、影响等。2.6 所有这些因素如何帮助你工作?剪辑师是创作联众的最后一环,是讲故事的人,同时他也必须掌握技术知识。本章讲述了简单的镜头类型、各镜头类型的特点和以及众如何理解这些镜头类型。根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判断镜头的好与不好。了解在剪辑中不应该使用的镜头与了解应该使用的镜头同样重要,一名出色的剪辑师必须了解电影语言以及具备快速找出不好镜头的能力。2.7 章末回顾*取景的范围为剪辑师提供相同动作的不同角度,为展现场景提供更多选择。*基本镜头类型包括超特写、大特写、特写、中特写、中景、中远景、远景、大远景、超大远景、双人镜头以及过肩镜头。*当有伸缩镜头,或者横摇和纵摇镜头后,被摄对象轻微移动的简单镜头就变成了复杂镜头。加入摄影机座架移动以及被摄对象复杂移动后,复杂镜头就变成了运动镜头。*回顾所有镜头中技术和美学都上乘的镜头有助于为顺片挑选镜头。第三章 剪辑的时机和原因电影剪辑不仅仅是一堆镜头一个挨一个的排列组合,它更需要创造性地排列各种影像和声音元素,以达到向观众传递信息、吸引观众兴趣和启迪观众的效果。这里的观众并非随便什么观众,而是项目所针对的特定观众。了解观众的期待和他们对节目的参与度,遇见观众的需求是一种亟待提高的剪辑技巧。不同的电影类型需要不同的剪辑方法,不同的内容和目标受众是选择剪辑风格、剪辑技术、剪辑效果等的前提。剪辑师应该首先看一些成品,看它们是如何被剪辑在一起的,运用的共同方法是什么,使用了哪些元素,哪些元素又缺失了等。大多数剪辑类型都存在一些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就是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寻求的一些元素。人们极少意识到这些元素,但随着越来越丰富的观影经验,人们的潜意识会明白如何解读某些剪辑,并能够轻而易举的解析屏幕上不断变幻的画面所表达的含义。3.1 好剪辑的六要素什么因素迫使剪辑师将剪辑工作放在首位?为什么要在那一时刻及时的从一个镜头切到另一个镜头?以下几个标准是在处理大多数素材时考虑剪切的一些主要原因。*信息新的镜头应该给观众呈现新的信息。在电影中,这种信息主要体现为视觉信息,但也可以表现为听觉信息。剪辑师应该自问:接下来观众希望看到什么?接下来观众应该看到什么?接下来观众不能看到什么?接下来我希望观众看到什么?剪辑师承担的诸多任务之一就是调动观众的情绪(欢乐、悲伤、恐惧)和思维(思考、猜测和期待)。通过提问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同样的故事情节以一种巧妙地、较为隐晦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不管提供什么信息,目的无非就是调动观众,是他们积极参与到故事中来,令他们不断思考从而对整个影片兴致盎然。当观众完全沉浸在故事中,而忽略了剪辑本身,说明影片具有良好的表现力和流畅性。新的信息是所有剪辑选择的基础。不管一个镜头什么时候转换到另一个镜头,我们都必须清楚,被剪切的这个镜头中是否还存在新的信息?这个镜头为什么被剪切?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同一个场景还有没有另外一个镜头可以提供新的信息并能满足剧情需要?*动机为什么要切出那个镜头?何时是切出那个镜头的最佳时机?从一个镜头转换到另一个镜头总有动机,这种动机可以是视觉动机,也可以是听觉动机。就电影而言,动机因素通常是当前镜头中由主题或客体发出的一种动作。剪辑的逻辑就是切出之前的特写,并迅速切入角色感兴趣的客体。如果想把声音作为一个动机因素,就需要在靠近转场的地方更加精确地处理画面和声道的剪辑。可视物体的大小可以影响该物体制造声音的音量。观众没有注意到从一个镜头到下一个镜头的转换是因为他们正在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并且信息在他们的认知领域显得合情合理。利用声音作为转场动机时会打造一个声桥,一种由观众看不到、不为观众所知的东西产生的声音出现在地一个镜头中,这种声音推动该镜头切入第二个镜头,在这里揭开了这种声音的神秘面纱。*镜头构图尽管剪辑师无法选择控制镜头中视觉元素的构图,但他能选择在转场时将哪两个镜头放在一起剪切。如果正确的镜头构图存在于视觉素材中,那么剪辑师可以使这些画面更加生动。剪辑师可以以最简单的形式从一个构图、声音完美的镜头开始展开剪辑所有的镜头。也可以挑出两个基本但却构图合理的镜头后将其逐步切入。观众的目光在屏幕上来回穿梭,随着一个镜头到另一个镜头,不断从每个出场人物身上寻找新的信息。剪辑师要抓住观众的视线追踪,同时不会让他们太费力地寻找下一个信息。微妙的寻找有助于保持观影的趣味性,费力的寻找会让观众感到困惑。精美多层次的镜头构图在屏幕上效果极佳,但同时要考虑到如何切入、切出镜头,以及观众如何在更复杂的视觉环境中捕捉到重要的新信息。*摄影机角度摄影机角度有助于决定该镜头是否要紧接着另一个镜头,对恰到好处剪辑在一起的两个镜头而言,拍摄时的摄影机角度必定存在合理地差异。剪辑师在回顾所有镜头之前不会知道摄影机放在啊180°弧线附近的哪个位置来拍摄场景中的动作,他只能尽量在剪辑时将水平角度不同的镜头顺次排列。*连贯使转场保持平稳流畅、天衣无缝的连贯,有助于避免让观众注意到剪辑。在剪辑过程中,有四种不同形式的连贯需要处理。1、内容的连贯要么镜头中已经包含了符合内容连贯性的所有素材,要么,剪辑师必须使用一些方法来隐藏、掩盖或解释视觉的不协调。使用切出镜头就是一种可以恰到好处地分散注意力并填补时间空白的段小镜头,以调整事物的连贯性逻辑,让观众弥补了这一空缺。2、动作连贯如果你使用的用来延续人物动作的镜头和已经建立的银幕方向不符,这时就要插入一个逻辑镜头用来继续影片叙事并打破演员动作在视觉上的不连贯。这个符合叙事流程的插入镜头使得演员有时间在第三个镜头中改变方向以继续之前未完成的动作。3、位置的连贯影片不仅具有方向性,还具有空间感。剪辑师需要将演员或物体位置连贯的多个镜头组合在一起。4、声音的连贯如果场景动作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那么声音将从一个镜头延续到下一个镜头。在同一剪辑的场景中,语音和物体的声音级别应该保持一致。在电影空间内,物体和摄影机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应注意镜头中混音音量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表现出来。视角发生了变化,声音也应随之发生改变。此外任何空间都有一个无时不在的背景声音或称为环境声音、氛围声音、自然声,他用来打造一种持续的配合人物对话以及其他更重要音效的音频。当从同一个场景的一个镜头切入另一个镜头时,环境声音有助于促进音频的剪切。*声音声音除了可以作为剪辑动机,还可以为电影说明或者传达信息,此外还可以与展现在观众眼前的画面格格不入。声音先于画面或者画面先于声音的剪辑实践被称为拆分剪辑。画面和声音在同一时间点开始和结束的剪辑称为对接剪切。顺片和粗剪都有可能全都是对接剪切,而在精剪中可以巧妙地进行镜头设计,创造性地补偿画面或者声音的剪辑点,完成拆分剪辑。3.2 剪切有对错之分吗?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无论在哪个行业,做事情都要讲技术讲方法,但还有从审美或创造的角度来做事情的。如何剪辑以及为什么剪辑是不同的两件事,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剪辑师以某种他自认为合适的方法完成的剪辑,最后要由观众来判断他的选择是否正确。每次剪辑只要有充分的理由,你的选择就是正确的。3.4 章末回顾*了解观众,明确自己的剪辑工作是针对他们以及他们的观影体验。*转场的每个镜头都能为观众提供新的信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每次转场都由即将切出的镜头中的某些视觉或听觉要素作为推动。*从一个镜头切入另一个镜头时,使用不同的或有趣的构图引导观众的视线,观众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在一个设定的场景或片段中将镜头以不同摄影机角度呈现给观众,从而避免跳切。*最大限度地保证转场符合内容、动作、位置和声音连贯的原则。*无论声音与画面是否匹配,它都是提升故事内涵的利器,甚至会让观众置身不同的感官层面。第四章 转场和剪辑分类为故事情节服务并时刻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剪辑最为理想。在确定了剪辑点后,我们将对四种转场方式进行详细讲解,并分析说明它们如何在信息、动机、镜头构图、摄影机角度、连贯和声音六要素中发挥作用。4.1 切如果时机正确,同时伴随尽可能多的好剪辑元素,观众就不会下意识地注意到“切”,切是透明的,观众逐渐将这种转场方式视为一种视觉存在。*切的场合——动作连贯;需要一个冲击变化;信息或地点的变化。*好切的六要素切的工作应该选择在开始顺片时进行。直切是一种广为接受的剪辑方式。信息——当前放映的镜头,即镜头一,已经为观众提供了所有可以提供的视听信息。剪辑师切入镜头二,从而为好奇心愈发强烈的观众提供新的信息。动机——镜头一中的某些东西需要镜头二的出现来加以说明。时间的流逝也能成为切的动机。逝去的时间通常不会用秒或帧标记下来,但却呈现为一种被称为节奏的、以直觉衡量的时间单位。切的时机既可以根据这种未知或已知的节拍,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镜头构图——好的剪辑会让镜头二既有趣又在构图上有别于镜头一。如果瞬时剪切的这两个镜头在构图上过于相似,即便是讲述完全不同的话题,在观众看来也不过是一次跳切。在剪辑点利用镜头构图的不同会立刻让观众的眼镜和大脑搜索新镜头中出现的新信息。摄影机角度——每个切入的连续镜头,摄影机角度都应和上一个镜头不同。同一场景中新切入的镜头也要考虑焦距变化(远景、中景、近景镜头),摄影机的角度变化是最出效果的。连贯——由于切是在瞬间完成的,观众很容易察觉并排斥剪切前后动作的不连贯,因此在剪辑点交叉时必须保持画面的流动性。声音——理想状态下,在剪辑点交叉时镜头应存在某种声音连贯或声音推进。如果镜头从同一场景和地点开始剪切,那么上一镜头中的环境声也应该如影随形。音量应和画面透视关系的视角保持一致。4.2 叠化叠化有意聚焦观众的视线。*叠化的场合——时间变化;地点变化;时间需要延缓或者加速;故事中出现情绪感染;切出和切入画面之间存在强烈的视觉关联。*好叠化的六要素信息动机构图——叠化在一起的两个镜头在容易重叠的中点处都应有各自的构图,以避免视觉冲突。你可以叠化对立的画面,从而将不同的影像组合成一个统一、瞬时且平衡良好的叠化画面。还可以叠化匹配的帧,在这些画面中,两个镜头的构图非常相似,但画面主体不同。摄影机角度声音——通常人们会混合叠化的两个镜头的声道,随着镜头一画面逐渐淡出以及镜头二画面的淡入,镜头一的声音逐渐淡出(声音变小),而同时镜头二的声音逐渐淡入(声音变大)。时间——体现叠化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时间的延续,或者说叠化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叠化的作用在剪辑涉及闪回的故事中可以使用叠化。通常叠化用来打造一种浓缩事件时间的蒙太奇效果。叠化配合慢动作画面可以延缓时间的流逝。一个浪漫悲伤感人的镜头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叠化放缓事件发生的脚步,从而为观众提供足够的时间欣赏并消化画面传达的意旨。叠化给人们事件去思考和感受,它们和一种较为颓废、阴郁或发人深省的情感反应密不可分。4.3 划变划变是指新镜头蜿蜒前进、螺旋上升,沿着对角线、水平或垂直移动划过屏幕。划变被看作介于剪切和叠化之间的一种剪辑方法。和叠化一样,划变具有一定的时长,但往往很快。划变在屏幕上一次可同时出现两个镜头,但通常镜头之间无叠印。划变通常形状独特、色彩鲜艳或者和其他图形元素同时出现,其设计初衷就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划变的场合——时间变化;地点变化;切入和切出的画面之间没有过多的视觉联系;项目在转场处需要更多画面处理。*好划变的六要素划变起到一种填充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连接两个分开的不容易连接在一起的镜头片段的方式。信息动机——想离开某个场景或某个片段都可能成为剪辑师使用花边的动机。镜头构图——由于划变元素的风格或形状通常都有比较有趣的构图,因此划变前后衔接的镜头画面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视觉关联。导演也许能想象出镜头构图中有大幅度的垂直或者水平移动,剪辑师则可以将这些元素转变为所谓的自然划变,切出画面中的物体看起来是被推拉或在一定程度上划过屏幕,从而顺理成章地切入或划入下一个镜头。摄影机角度——无关声音——根据选择使用划变的类型和风格,声音可以当作转场的一次直切或叠化处理。时间——正如叠化是穿越时间的,划变也要有自身持续的时间。速度快和趣味性强通常是划变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4.4 淡入淡出淡入和淡出可以选择使用任何颜色,但通常是黑色,偶尔是白色。*淡入淡出的场合——节目开头或结尾;章、场景、片段或幕的开头或结尾;时间地点变化之处。*淡入淡出四要素动机——镜头的开始可以使用淡入,一个片段的结束可以使用淡出。镜头构图——如果用低反差的影像作为一个镜头的开始或结束,对完成一次干净的淡入淡出是非常有帮助的。就构图而言,如果画面上出现大面积的深色或浅色,随着画面逐渐变得不透明或者变黑,画面上深色区域和浅色区域之间的差别将会导致明亮度的不平衡,从而使得淡入淡出看起来不均匀或时间把握不佳。声音——通常随着淡入时画面亮度增加,音量也随之升高。随着结束时画面变黑,音量也会逐渐降低。一个镜头的淡出持续为黑屏,那么在下一个镜头淡入之前就应该提高镜头的音量,这样的转场称为声音导前。时间——淡入淡出和叠化/划变一样需要适当的时间。这时应当相信直觉并感受适当的节奏。4.5 剪辑的五种主要类型虽然特定的类型需要特定的剪辑方式来处理,但大部分的影片可以通过其中一种或多种剪辑顺利完成。*连续动作剪辑又称移动剪辑或连贯剪辑,该类型涵盖了显示连续动作或被摄主体移动的镜头之间的剪辑,一组连续画面中的第一个镜头显示一个人进行着某种动作——剪切——接着第二个镜头继续这个动作,但取景不同。没有打破时间,动作连贯完整。*画面位置剪辑又称定向剪辑或定位剪辑。定向是指观众可以将参照物锁定为画框,定位是指剪辑对切在一起的两个镜头中被摄物体的位置做了有规律的安排。典型的例子是,一个强烈的视觉元素占据画面的一侧并将其注意力或动作引向另一侧。切入新的镜头后,被关注物通常显示在相反的一侧,满足了观众的视觉空间需求。*匀称剪辑从一个具有明显形状、大小、颜色或声音的镜头切入另一个具有匹配形状、大小、声音的镜头。由于匹配的视觉元素需要正确处理构图,有时还涉及银幕方向。大多数情况下,匀称剪辑所使用的转场是叠化。*概念剪辑又称动态剪辑或意念剪辑。概念剪辑可作为一种心理暗示单独存在,它可以处理两个表达内容不同的独立镜头,并可以通过画面中特定时间里多个视觉元素的并列表达故事中暗含的意思。大多数情况下,导演在影片拍摄前期就已经对概念剪辑进行了设想,剪辑师很少会从原本并非用于概念剪辑的镜头来打造概念剪辑。*综合剪辑综合剪辑融合了另外四种剪辑类型中的两个或更多,需要导演进行大量前期筹备,难度较大。4.6 我需要通过这些技巧测试吗?剪辑师的工作不是牢记本书讨论的剪辑六要素或五类型,而是在剪辑制作时通过这些概念背后的原理做出自己的选择。切、叠化、划变、淡入淡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含义以及能够向观众传达不同信息,在适当的事件、用正确的方式并以适当的理由将多个镜头剪在一起才是剪辑师的真正目标。4.7 章末回顾*当需要改变效果,以及情节或地点发生变化时,处理连续动作适合使用直切。*叠化用来改变时间或地点,突出情感,或用于切入和切出画面之间存在较大的视觉关联之处。*划变用于事件、地点的跳切,连接两个完全无关的镜头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仅仅因为故事情节本身需要突出画面的视觉效果。*一个故事、一个情景或一段连续镜头可以以淡入开场,而结尾可以用淡出结束。*连续动作剪辑是将连续的、不中断动作的两个或多个镜头连接在一起。*画面位置剪辑通过安排巧妙地镜头构图故意在剪辑点处将观众的注意力从画面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匀称剪辑是将两个构图(形状或动作)相似的镜头放在一起,通常和叠化同时使用,以便观众对被拍摄对象有更好的认识。*概念剪辑在某个点将故事中看似无关的两个镜头剪在一起,从而在观众脑海中形成一种想法、一个概念或一条信息。*综合剪辑虽然在一个转场中仍属切、叠化或划变,但却融合了几种剪辑类型的要素,使故事更具说服力。第五章 剪辑师的基本练习本章简单介绍了一些适用于任何剪辑界段的主要指导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可以作为起点,以此开始考虑在剪辑过程中会用到的方法。5.1 声音和视觉是搭档而不是对手剪辑师必须给予处理影像一样的注意力和耐心来处理声音细节,耳朵和眼睛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为对方提供信息。声音比视觉能更快的制造真实性,眼睛趋向于把看到的事物真实化,而声音则更直接的激发想象力。声音信息应该延伸和扩展影像所传达的信息和故事,同时让镜头更具感染力。5.2 新的镜头应包含新的信息5.3 每一次剪辑都要有理由尽量不要对那些独立完整的镜头进行剪切,有时最佳选择并不是剪切镜头而是找好切入切出的时刻。确定镜头的长度,让眼睛有足够的时间来解读和吸收视觉信息,如果不确定一个镜头的合适持续时间,可以在脑海中描述一下你在镜头中看到的东西。5.4 观察动作线动作线指引着导演和剪辑师的思维,这条假想的轴线沿着演员视线或跟随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切过动作区域,人们用它在被摄物体周围建立180°弧线,它能决定从被摄物体的哪一侧来拍摄,一边保持该场景已确立的银幕方向一致。5.5 挑选合适的剪辑形式如果某个切并没有让两个镜头的转场很成功,那么叠化或淡入淡出也不可能成功。5.6 越好的剪辑越不容易被注意普通的观众看到不好的剪辑,其可能的反应会更细微,也许他们并没有明确意识到,但在视听上的暂时失调会让他们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继续观看影片时,他们的大脑仍然在想着之前所看到的效果不好的剪辑,从而影响到他们对后续新信息的吸收。5.7 剪辑是一种创作每个人一开始就应该明白为什么存在这些基本的指导原则,然后再开始进入这些剪辑风格的使用、实验和创新领域。5.8 章末回顾*创造性地使用声音会突出和强化视觉信息,而某些聪明的声音使用甚至会颠覆视觉信息,从而为观众提供多感官体验。*在每个剪辑的镜头中添加新的视觉或声音信息,引起观众的兴趣。*寻求每个剪辑的动机,在特定时间离开某个镜头以及在另一时间转入新镜头的开头都是有理由的。*观察动作线,忠实于所建立的银幕方向、注意线和运动线来剪辑材料。*选择恰当的剪辑类型。了解切、叠化或划变的最佳使用时机,也明白有时这些手法都不会达到你想要的效果。*好的剪辑通常都不会被注意到。*学习和了解剪辑语法以及电影语言的基本规则和指导原则,当充分掌握这些规则后应进行创新和突破。第六章 实践准则实践准则作为通用的指导原则或有用的建议,在日常剪辑工作中可供参考。每次剪辑都应以创新思维来看待,自主判断这些准则是否使用当前剪辑。剪辑师应当掌握的一项技能是分析并找出出现不完善剪辑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无法从实践准则中找到原因,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在不断地尝试和犯错中找到答案。6.1 天头留白避免从不正确构图的天头留白镜头切换到一个正确的天头留白镜头。6.2 虚假物体距离避免镜头中虚假物体离人物头部过近。镜头背景中多余的线条图形物体会误导或分散观众的注意力。6.3 画幅边缘遮挡避免画幅边缘切掉人脸或身体。6.4 匹配镜头剪接匹配镜头而不采用不匹配镜头。在构图和内容相同的前提下,如果焦距相同,与被摄对象距离相同且照明条件相同,不同的镜头会拥有相同的景深。6.5 剪辑对白时,绝不能裁剪掉演员的停顿,除非特殊要求。演员认为话语中的间歇与话语本身同样重要,如果把独白或对话中的这些间歇剪切掉,最坏的结果是情节的全部意思将会改变。6.6 反应镜头位置反应镜头出现在话语中间比出现在话语结束更自然。在对话场景中,人物说话并不总是能提供新的视觉信息,要让观众保持兴趣,就需要切换到其他的新场景,如另一个人物的反应镜头,这样可以赋予场景节奏感。6.7 不受对话拘束寻找剪辑点时无需受对话约束。双人对话场景中,动作和反应都会存在,如果一直等到其中一个人物说完再剪切,那么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或变得了然无趣。6.8 三人对话准则在三人对话中,绝不能从双人镜头切换到另一个双人镜头。否则位于中间的人物很有可能从银幕的一侧跳到另一侧。6.9 单人特写选择原则在剪辑单个人物的特写镜头时,脸部越大效果越好。通过正面角度,观众可以更容易看到人物的面部和表情特征,脸部正对摄影机可以传递更多的情感或反应。6.10 单人镜头禁忌对于单个人物而言,尽量避免切换到拍摄角度相同的镜头。把两个拍摄角度相同或极其相近的镜头剪在一起时很可能导致跳切。6.11 剪接起身镜头时,尽量使被摄对象的眼睛长时间保留在画面内。起身是指被摄对象在画面内跨越剪辑点从低位移到高位。6.12 动作剪辑镜头选择剪切动作特写镜头时,应选择动作较慢的镜头。如果特写的动作速度与远景的动作相同,那么特写时的动作速度会看起来更快,这是因为特写画面中被摄对象的尺寸相对更大,这导致被摄对象在特写画面中可移动的空间小,任何快速甚至正常的移动速度都显得很快。6.13 推拉镜头优势推拉镜头优于变焦镜头。变焦镜头放大远处被摄对象时,效果不够自然,因为变焦镜头在透视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因此当被摄体处于前景时,地平线(或远距离)和中等距离物体以相同的速度朝观众移动。6.14 拉远镜头注意事项谨慎处理无目的的拉远镜头。如果并非因人物或物体向摄影机方向移动而引发镜头向后拉远,那么摄影机就像有了自由意识,干扰观众的视觉体验。6.15 横摇、推拉镜头选择当剪辑横摇或推拉镜头时,应使用画面流畅、计时精确且引发被摄对象移动的版本。6.16 静止画面准则应从静止画面开始或结束横摇、纵摇或推拉镜头。6.17 从动态切换到静止镜头的注意事项如果横摇、平移或推拉镜头内物体或主体正在移动而接下来又变为静止的话,那么绝不能切换到同一物体或主体的静止镜头。6.18 动作轴线原则6.19 双人镜头禁忌一旦镜头中有两个演员在运动,剪辑师就很难实现两个人物运动的匹配。从双人镜头中切出时,应切换到其中一人的特写镜头,或某个反应镜头或远景镜头。如果切换到不同角度的另一个双人镜头,就很难视线所有人物的运动匹配。6.20 电话会话镜头拍摄剪辑电话会话场景时,应多角度拍摄人物头部。对话人物应该越过画面空白空间相互对望,这样从单人镜头切换到另一个单人镜头再切回,可以让观众认为他们正在越过屏幕彼此交谈。6.21 连续动作剪辑注意事项连续动作剪辑中,如果人物从画面左侧走出,同一人物进入下一镜头时应在右侧。6.22 兴趣点位置注意镜头中兴趣点在银幕上的位置。即使人物在镜头中处于银幕的正确位置,但观众还有其他的视觉参照,有时成为兴趣点。兴趣点的跳切也会造成视觉干扰。6.23 特写镜头后的远景镜头一系列特写镜头后应尽快呈现一个远景镜头。观众很容易忘记场景中的精确位置,所以你需要不断重新确定场景位置。6.24 新人物特写镜头对新出场的人物或被摄对象应用特写镜头。观众不了解新出场的人物或主体,需要吸收新面孔和新特征。6.25 定场镜头准则在剪辑新场景新背景时,应第一时间采用顶场镜头。观众不仅想知道新场景内发生的事情还想知道事情发生的地点,地理环境应该让观众看到被摄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6.26 人物远景镜头禁忌运动剪辑时,避免从一个人物的远景切换到同一个人物的特写。这样是为了避免跳切。6.27 黑屏位置注意切换到远景后再切到黑屏。从可视画面突然切到黑屏的剪辑效果分量很重,需要一种非常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它。6.28 声轨优先原则节目开始时,声轨优先于视觉轨道。6.29 结尾音乐使用节目结束时,使用结尾音乐。无论何种类型的音乐,通常都会分为不同的节、组和段,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架构,都会有结局和高潮,高潮应用于匹配结束画面。音乐应逆向计时,直到找到与镜头视觉相对应的正确起点。6.30 延时审视原则将剪辑好的影片先搁置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审视。剪辑师经常一遍又一遍地听同一个片段,甚至可以预测人物语言和画面,这时就与它融为一体了。这种情况下剪辑师很容易被蒙蔽,无法判断不合理的剪辑,无法发现将整个片段放到另一个场景中效果会更好。从烂熟于心的影片中抽身一两天,可以让你忘掉精确的节奏、剪辑点、对话等,让你的预测性降低,暂时的缓解可以让你以全新的眼光去观看和请听故事。6.31 特写镜头选择采用人物特写镜头应达到最佳效果。演员面部特写是非常隐秘的镜头,承载着大量视觉信息,凭借面都表情和当时故事情景可以影响观众的情绪。如果在场景中过早使用这种强有力的镜头,会淡化后续制造情感点的特写镜头的效果,或损害故事线中某个反转情节。保留人物的特写镜头,当观众能从演员放大或虚幻的面部获得最多信息时再使用。6.32 视线停留注意事项只要人物的视线停留在兴趣物上,就应立即切出到兴趣物上。6.33 剪掉口头禅在纪录片剪辑中应去掉受访者言语中的口头禅如嗯,啊。6.34 音乐小声原则在声轨层面,确保音乐不要压过话语。6.35 录制声音准则录制好画面外或过肩镜头演员干净清晰的对话声,使得场景内两个人物的音频同样清晰。6.36 字幕时间注意事项注意片内字幕和下沿字幕图像的持续时间应合理,这取决于字的数量和视觉呈现的复杂性。字幕在银幕上停留时间长度应与一行字幕重复读三遍的时间相等。6.37 声道音量剪辑准则当声音音量大时,很多观众会眨眼睛,在这一点剪接可以隐藏剪辑。6.38 自然划变选择原则充分利用片段中的自然划变作为转场点。当物体经过摄影机镜头短暂遮挡画面构图,且尚未离开画面前的时候,都会出现自然划变。6.39 快速横摇镜头准则利用镜头中的快速横摇作为转场点。随着摄影机快速横摇会在镜头结尾处产生动作模糊的影像,可以与下一个镜头的起始动作模糊影像匹配。6.40 横摇和纵摇选择避免在剪辑点剪切改变方向的横摇和纵摇。6.41 寻求他人反馈将剪辑后的影片拿给其他人看并寻求反馈。6.42 第二镜头剪辑选择剪辑连贯动作镜头时,通过第二个镜头的起始画面推进动作进展,动作画面可以在第二个镜头的起始部分停止。6.43 粗剪时间延长粗剪时间,不要试图在剪辑初就尽善尽美。如果不了解整体节奏/计时要素或场景顺序,你很难最终决定镜头、场景和段落长度。6.44 明喻镜头剪辑原则带有明喻关系的镜头之间使用叠化。6.45 插入镜头使用使用插入镜头可以弥补连贯动作或压缩/延长时间中的间隙。当动作连贯性、银幕方向或对话无法正确跨越多个镜头时,插入镜头和切出镜头可以调整场景节奏,转移观众对上一个镜头的注意,而不需要打断场景内容。6.46 空镜头禁忌当被摄人物离开画面时,应避免出现空镜头。当人物从右侧或左侧边缘离开画面时,最好在他完全离开之前切出。第七章 终剪:你会遇到的其他问题现在的剪辑师需要做许多工作,根据工作的规模、预算和目的,他不仅要负责单纯的剪辑,还要承担绘图创作、动作效果、音乐选择、混音等工作。7.1 其他剪辑术语*平行剪辑——要求剪辑师使用特殊结构将两条故事线交织剪切,表示两个剧情在同时发生。*蒙太奇——蒙太奇在电影剪辑中具有多重含义。其一表示组接胶片的行为。其二是指苏联蒙太奇理论,该理论认为把两个无关影像剪辑在一起可以让观众产生一种新思维、想法或情绪。如今蒙太奇更广泛的表现为伴随音乐的一系列快速剪切,或一段时间内紧凑的动作。使用蒙太奇的目的是剪辑师将可能在一天、数周甚至数年内发生的剧情点浓缩成一段更短且更容易控制的事件。*多机位剪辑在实际拍摄中,片场会安排多个摄影机对同一表演进行多角度拍摄。它能使得所有的镜头素材都能匹配起来。*同期声和计算时间在同步视频和其声音时需要对准帧率和时间。许多剪辑软件用时间码来保持帧率播放的时间或保持音画同步。7.2 努力进入剪辑的世界*工具与技巧不管在实操剪辑中最终选用了什么软件,最终都是剪辑师的创造力造就了故事本身。*数字工作流程*剪辑助理的角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效大全 音效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