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那误杀开头片段是哪部电影的片段?


本周的最佳,我给了《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
马上年底的派对季就要来了,看到这个片名,是不是有点心花怒放有点躁?
难道等了这么久的把妹指南就这么应景的来了?
慢着,可别被这个骚气的片名给骗了。
看上去,这很像是部青春性喜剧对不对?但实际上,
这,是部科幻片。
WTF?
没错,是科幻片,讲外星人的。
但不用担心,这部电影依然很骚,只不过,是另一种骚。
这种骚,来自音乐,来自摇滚,来自朋克,
准确地说,
来自上世纪70年代流行的那一波亚文化。
《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精准地还原了上世纪70年代的伦敦,片中的主角——
三个在Live演出上把妹失败的小男生——纯属偶然的乱入了一个古怪的派对。
后来才发现,这个古怪的派对原来是外星人办的.......
接下来,就是一连串脑洞大开的外星文化奇观展示,有些很重口,有些很欢脱,大多很鬼马。
这里就不一一剧透了,希望大家回头自己去看。包你嗨。
说回片名。上周三的电影通缉榜,我应许多朋友的要求,留了榜单上五部片子的资源,获得的方式是——去后台回复片名即可。
但是,有一多半的人,连片名都打错字啊.......
《啊,荒野》,都给打成了“啊,荒原”。
这,叫人情何以堪?
那这次在这里,再次提醒下各位,想找片的可别打错字了。
这个锅,烂总不背。
重要的事再强调一遍,提取资源的方式是:
去后台回复片名
拿走不谢。
第 005 期
01
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
How to Talk to Girls at Parties
评分:★★★★
导演: 约翰·卡梅隆·米切尔
主演: 妮可·基德曼 / 艾丽·范宁 / 斯蒂芬·坎贝尔·莫尔 / 露丝·威尔森 / Elarica Gallacher / 马特·卢卡斯 / 艾利克斯·夏普 / 汤姆·布鲁克
类型: 喜剧 / 爱情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评语
千万别被片名欺骗,《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绝对会是一次你想象不到的神奇体验。
电影根据尼尔·盖曼(Neil Gaiman)的小说集《脆弱的事物》中的一篇同名短篇小说改编。
当人类“勾搭”上异类,当异类有了感情,其实真实人生也很浪漫。朋克少年与外星少女的交汇,原著本身的意味加上导演的跳跃思维,呈现一出意想不到的怪异奇幻故事。
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无止境的迷幻派对,而是打开了另一个维度的新奇世界。
影片气氛一直很燃,Zan和Enn合唱的那首摇滚又非常炸裂。
这绝对是本年度最具朋克气质的独特作品,不容错过。
可惜这部片目前只能在欧盟影展上看到,资源还需再等待一段时间。
02
布里斯比熊
Brigsby Bear
评分:★★★★
导演: 戴夫·麦卡里
主演: 凯尔·穆尼 / 格雷戈·金尼尔 / 马特·沃尔什 / 麦可拉·沃金丝 / 芮安·辛普金斯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评语
《布里斯比熊》首映于圣丹斯电影节,当时就被很多人誉为童话版的《房间》。
电影讲述的是从小就被绑架的詹姆斯被解救出来之后无法适应新生活,但最终凭借着心里的某个执念,成功完成人生蜕变的故事。
而这个执念,便来源于一部陪伴他从小成长的动画片《布里斯比熊》。
在难以适应人生新变化的时候,他决定把这部还没完结的动画拍成电影。
其实,这种执着的信念就等同于一股让他坚强活下去的动力,而通过拍摄的过程,他也收获了从前不曾有过的关怀与支持。
最重要的是他真正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自此不再悔恨过去,全身心地重回了家庭的怀抱。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迷影情结浓厚,笑料颇多,既温情又感人的片子,十分讨人喜欢。
03
哈利·波特:一段魔法史
Harry Potter: A History of Magic
评分:★★★☆
导演: 裘德·何
主演: J·K·罗琳 / 大卫·休里斯 / 马克·威廉姆斯 / 伊文娜·林奇 / 米瑞安·玛格莱斯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评语
正值《哈利波特》原著小说出版20年之际,英国BBC电视台为其制作了一部纪录片。
由它的原著作者J·K·罗琳和参演过《哈利波特》的一众演员现身说法,解读这个经典系列的密语,带领观众重回神奇的魔法世界。
在这部纪录片里,罗琳向粉丝们展示了大量从未曝光的作品原稿以及场景设计图纸,还诉说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让人们再一次迷醉于作者那丰富的想象力之中。
缺点是它只有57分钟,有点浅尝辄止,为我们提供的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那么多哈利波特粉丝的胃口。
在英国本土,BBC推出这部纪录片的当晚,收视量就相当高,而现在我们国内的影迷也终于可以一尝它的滋味了。
喜欢《哈利波特》的影迷可就别错过啦!
04
神偷联盟
Logan Lucky
评分:★★★☆
导演: 史蒂文·索德伯格
主演: 查宁·塔图姆 / 丹尼尔·克雷格 / 亚当·德赖弗 / 塞巴斯蒂安·斯坦
类型: 喜剧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评语
史蒂文·索德伯格在电影界沉寂了差不多有三四年,新作《神偷联盟》是在2013年的《烛台背后》的第一部大银幕作品。
许多人应该都是他的“罗汉系列”的粉丝,这部《神偷联盟》,看上去就像是与“罗汉系列”风格类似的典型好莱坞商业电影。
《神偷联盟》讲述的是一群社会失败者聚集在一起盗窃金库,并成功逃脱FBI追查的故事。
拍摄手法用的是同类犯罪题材常见的套路,谈不上太多惊喜,但也没什么大的毛病。
本片的卖点,是豪华的卡司。
几位主演全都是近年来深入人心的硬汉派代表,而其中最出彩的,则偏偏是相对而言没那么“硬”的亚当·德赖弗。
让本片能够比同类大路货稍高一筹的,是索德伯格那独特的冷幽默。
05
杀人者的记忆法
Memoir of Murderer
评分:★★☆
导演: 元新渊
主演: 薛耿求 / 金南佶 / 金雪炫 / 吴达洙 / 蔡国熙
类型: 剧情 / 悬疑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评语
《杀人者的记忆法》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为观众回溯了一个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连续杀人犯的故事。
整部片子由真实与幻想的片段交替而成,预告片刚出来的时候有那么一点《记忆碎片》的感觉。
可是看完之后却发现它更像去年罗泓轸导演的那部《哭声》。
看得出来,导演想要探讨“薛定谔的猫”这样的命题,可是剧情却错漏百出,看到一半发现情节有太多逻辑不通之处。
悬念可以无限次地连续抛出,可是导演您最后也得能填坑才行呀,看到结尾我们仍旧是一头雾水,这种故弄玄虚只会让观众消化不良。
豆瓣上的7.2分有点虚高,并不太推荐各位去看。
「END」

【电影通缉榜】是我们每周三和周日推送的一档固定评分栏目。每周三推送的榜单,推荐的是全球一周最受好评与关注的佳作。每周日推送的榜单,评比的是最近一周的国内院线片。每周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你都能在这个榜单里找到。欢迎关注和转发。
GN
转发和点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杜可风,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香港第一摄影人的地位无可撼动。最近,他玩了一回导演,执导的《香港三部曲》刚在香港上映。还跑到上海震旦博物馆,跟艺术家张恩利合作一场“画影之间:张恩利×杜可风”艺术展。来听听杜可风谈他的名字涵义,他与杨德昌、王家卫、张国荣、陈凯歌、崔健等大腕合作的故事。他是纯种老外,但是一开口蹦出来的是流利的中文,有点小分裂。艺术上也是这样。看上去有点大条随便,但是一拍起电影,那样幻美流艳的画面,也只有杜可风掌镜可以拍出来。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香港第一摄影人的地位无可撼动。这一回,他到上海震旦博物馆办艺术展。刚到震旦博物馆,他也有点抓瞎,这么大的空间,他能做什么?他习惯的空间是小小的,可以做拼贴作品的空间,要不然就是一个很大的银幕。银幕,那是另外一个空间。他说他不太愿意被称为一个艺术家,他认为自己是电影工作者。现在,他又多了一个头衔:当代艺术工作者。“画影之间:张恩利×杜可风”艺术展正在震旦博物馆展出,在画和影之间的杜可风,会有怎样的差别?我要成为“杜可风”南都周刊:您是悉尼人,后来怎么跑到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读书?杜可风:因为我之前环游世界,语言是很重要的桥梁。我只知道全世界有几个语言,英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和中文,我选择中文,是因为我完全不懂中文,从头开始是学习最好的方式。我决定从头开始学中文,然后去香港。我的中文名字也是一位诗人起的。南都周刊:起“杜可风”这个名字的就是您的老师吗?杜可风:是我在英国的中文老师起的,他是一位诗人,所以起的名字很有诗意,也给我后来做事提供很多方便。他们一看这名字,以为我是中国人,不是外国人。这个名字其实也给我很大的鼓励,因为我要成为杜可风,我现在还不是杜可风,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要求的名字,有一点负担,要成为杜可风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就要努力。南都周刊:这三字有什么寓意?杜可风:君子如风。风,有时候往这个方向吹,有时候向相反的方向,有时候不存在;有时候暴风雨,有时候很温柔。风很多变,有很多种可能性,所以我说我还没有找到它的寓意所要求和标榜的。南都周刊:您觉得您更看重君子还是风呢?杜可风:当然是风,因为我是水手,也来自海边,喜欢飘来飘去,所以我当然是风。南都周刊:在香港中文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杜可风:就是中文系,当然有一些关于中国的美术的课程,但基本上学的都是语言和文学。我那个班,很多同学都是外交官的子女。当时“文革”刚刚结束,外国人不太容易和中国人来往,所以很多国家的外交官把他们的子女送到香港中文大学,完成两年的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学习,因为是政府的钱,所以学费很贵。我没有政府支持,我出的是自己的钱,差不多三个月我就把钱花完了,没法子,只好搬到台湾去。香港中文大学是两年的课程,我没有毕业。混入电影圈南都周刊:1978年,你是怎么参与创立兰陵剧坊,开始与云门舞集、香港进念·二十四面体合作摄影工作的?杜可风:我认识我最好的朋友—崔健—是在酒吧弹钢琴,和云门舞集、香港进念·二十面体的朋友认识也一样。香港是小地方。就是因为大家有理想,开始做一些东西,就这样大家都认识了,成了好朋友。那时候我也是学生,没有什么职业,有时间参与其中,拍一些自己喜欢的纪录片和电影。我有时间,朋友有部摄影机,反正人家给我一个摄影机我就拿起来了,我也不懂。就这样开始了。南都周刊:在1981年的时候,杨德昌先生请你拍《海滩的一天》,跟他是怎么认识的?杜可风:也是在酒吧,那时候台湾,有很多香港的年轻人,他们有很多理想,会一起喝酒、喝茶,一起生活。其实像1980年代中国的摇滚一样,我跟老崔也是常常混在一起,我们就在谁的家里想出一些比较理想主义的东西,然后我拍出来。杨德昌的个性也是这样,他喜欢比较刺激的东西。所以他后来找到我,那时我自己还没有拍过电影,没有拿过大的摄影机,我又没打过灯,所以一切都很生疏,不过他支持了我。张艾嘉那个时候也是明星,也是老板之一,她也支持我。南都周刊:从那次开始你就下定决心从事电影和摄影了?杜可风:对啊,因为人家信任我,我也很好奇,他为什么会信任我?然后果然,杨德昌的这部片子(《海滩的一天》)得了金马奖,我很奇怪我到底做对了什么东西,人家会觉得是好的。南都周刊:你第一次拿香港金像奖最佳摄影奖的电影是舒琪导演的《老娘够骚》。杜可风:对啊,这部片子你都知道。南都周刊:在《老娘够骚》里面,侯孝贤和张学友都有演出,你还记得他们表演的情况吗?杜可风:他们爱唱歌嘛,爱卡拉OK,都是朋友,那个时候我们来往比较多一点。那时候没有那么商业,都是为了一些理想,或者是支持一下朋友。南都周刊:第一次得奖什么感受?杜可风:我也不懂为什么我会获奖,他们说我是最佳摄影我都不信,没有什么东西是最佳的,可能人家感觉到我有新的想法,感觉到这些人在认真做一些事情。这些人在做的事情中有他们对社会独特的看法,所以会得到评委会的赏识。得奖不是终点。我也听不懂王家卫南都周刊:王家卫,也是在酒吧里认识的?杜可风:认识王家卫是因为张叔平。我已经拍了七八部电影,巧了,都是张叔平做美术,当时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张叔平做美术。他在电影美术方面是最好的,会好几种语言,是广东人,还会说上海话。他推荐我认识了王家卫。南都周刊:那你跟王家卫合作,在摄影方面王家卫是让你比较自由地发挥,还是一定要按照他的想法来做?杜可风:不只是王家卫,摄影跟导演、美术和演员,都是一种调整来往的关系。我知道的就是这样子,也有其他的导演是另外的要求,但我何必跟这一类的人合作?王家卫的那种方式是比较抽象化的,比如说我们在阿根廷,他放一段音乐,他说:“你不觉得我们(应该)就这样子拍吗?”我说:“啊,什么意思?”他的意思是你去寻找一个感觉,我喜欢这个感觉,不过那是很抽象的东西。南都周刊:一开始王家卫给你一段音乐,让你捕捉一种画面的感觉,你会不会尝试几种,一次次给他看?杜可风:可能第一次不能十全十美,所以他会说:“你能做得更好吗?”不只是他,我想有时候自己也会感觉到还差一点,我能不能再试试看,我想大部分的演员也是这样。一个好的演员会说:我觉得我可以做得更好,让我试试看另外一种表演方式。南都周刊:跟王家卫就这样一路拍下来了?杜可风:对,还有张叔平,没有张叔平就没有我。所以我就说整体的创作环境才能让电影达到一个水准,你必须有各方面的支持跟来往才会走得更远。南都周刊:一开始合作就有默契的吗?一条镜头会反复来吗?杜可风:我怕过五六十条,其实到最后你会发现还是第一条最好,所以有时候是导演比较固执,没有得到他想要得到的东西。像举杯、放下杯子这样一个动作,演员还能演得怎么好?但导演一定要达到他心中理想的情景,拍电影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你可以马上认识一个人,他的脾气和他的能力。南都周刊:王家卫没有剧本,拍着会不会摸不着头脑?杜可风:他有很多想法,每天都有一些新的东西要做,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有时候觉得是电影自己在创作它自己,而不是我们在推动。他对我影响很大。我记得有一次,王家卫有一段戏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拍出来就是不对,但演员已经杀青走了。我能想到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将原来的彩色胶片变成黑白,并洗印出特别多的反差,结果效果还不错。有一场戏改成这样子就有点奇怪,所以我们就想,所有这一类型都用一样的方法,人家就会说:啊,这是一种风格!其实不是,因为有了错误,我们才弥补了。我觉得很多东西也是这样子出来的。很多有趣的结果,是因为有一个错误的开始。南都周刊:因为一个小错误,把全部都改了?杜可风:没有,只有几段,这样比较统一一点。比方说,比较写实的东西是这种风格,比较幻想的就是另一种风格,就是这样子,过去和现在,做一个对比。所以我觉得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克服挑战的过程。因为一部电影,尤其是我拍的电影是所谓的小成本,你没有钱去改很多东西,你必须借助它本身,然后用你自己的方法来,让错误或者挑战变成优点而不是缺点。我不知道张国荣患抑郁症南都周刊:9月12日是张国荣先生的生日,你私下里和张国荣是很好的朋友吗?杜可风:是好朋友,我很少跟电影圈的人来往,不过跟Leslie的交往比较多。其实现在想想,见面也不是很多,也就在外面吃吃饭而已。在电影圈里,除了Leslie,我和许冠杰、张曼玉来往比较多一点。南都周刊:他和电影里面的表现有差别?杜可风:他在生活里面也是他嘛,我觉得他是一个比较多面的人,有很多不同的情绪,所以说演员做艺术家是对的,这样子可以有很多的方向去表现。南都周刊:后来他患抑郁症,你知道吗?杜可风:我不知道,我不是医生。南都周刊:在拍《春光乍泄》的时候,梁朝伟有一次说,一开始是把他骗到那里去的,他不知道要拍同性恋。杜可风:都是给骗过去的!那个故事我们也是不知道,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这也是很多导演的方法,他把你丢到一个环境里面,你的状态会更真,很多导演用这种方法来刺激演员。陈凯歌爱特写,张艺谋很大胆南都周刊:你和陈凯歌导演也合作过,拍《风月》的时候,张国荣说拍了太多特写,就像一篇文章里有太多惊叹号。杜可风:对,凯歌的要求会很细腻,所以他有一些细节会特别地强调。但如果太多特写的话,观看者看了会容易累,但我们只能到做到这样的程度。南都周刊:和内地导演合作,与港台导演的合作有什么不同?杜可风:整个都不一样,制作过程、资金的处理方法、空间、风俗习惯都不一样,跟国外也不一样。每个地方都有电影的制作传统,影响很多东西。不过我与之合作的人,大部分都是一种要求—做一部好电影!我做过最艺术化的电影叫《英雄》,因为张艺谋敢用颜色讲故事。这是很大胆的事情。颜色是一个推动力,它是一个结构,是一个精神,所以我想与你分享这么一种荣誉。因为电影敢这么艺术化是很难的,这是一部商业电影,其实也不是那么商业,不过还是赚了一点点。所以在电影制作环境中能那样做,走进艺术的心态和精神是一个很伟大的事情。南都周刊:崔健的电影《蓝色骨头》请你来担任摄影,你说你特别喜欢他的《南泥湾》,你是喜欢摇滚还是喜欢《南泥湾》这种红色歌曲?杜可风:当然是摇滚。因为老崔是特别要好的老朋友,所以跟他合作电影,之前还帮他拍过一些MV,都是以朋友的心态。认识这么多年,做事比较顺利,我也知道他的脾气,比较容易沟通一些新的想法和工作方式。我适合做摄影,而不是导演南都周刊:会不会到好莱坞的时候反而更加不适应?杜可风:慢慢习惯。我觉得美国那种手法,技术方面的要求我也还是不那么习惯。当然我也拍了一些很好的导演的作品,不过美国人的风格,他们对电影的期待,大部分和我是不同的,跟文化有关,因为不同的文化会催生不同的电影类型。南都周刊:但问题是你本身就是一个外国人啊?杜可风:我是一个外国人,不过我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做外国人,已经做了四十多年的外国人啦。南都周刊:1999年的时候您自己导演了一部电影《三条人》,开始做导演了。杜可风:我至今一共拍了四部,最新的那部《香港三部曲》刚在香港上映。南都周刊:《香港三部曲》实际上是一部,还是三部短片?杜可风:三个段落,一部电影,就是反映香港的三代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过程、不同的生活环境。南都周刊:那么你以后以摄影为主,还是会转型做导演?杜可风:我觉得我很适合做摄影,人家说为什么不做导演?不是我特别去要求去做导演,也不是我幻想去做导演,我觉得没有差别,我是这部戏的导演还是编剧或摄影,我觉得对我是相同的,有时候责任有一点不一样而已。每一样应该做什么,每一个人物有什么样的责任,你应该很清楚。南都周刊:接下来你准备做什么?杜可风:还是电影啊,还是继续做。有很多事情要做,也因为《香港三部曲》这部电影,有很多电影节要去参加。南都周刊:拍电影会有很多限制,包括经费,有时候也会妥协吗?杜可风:是的,难道你跟你老婆或者女朋友在一起,你不会妥协?所以我必须判断一下,我觉得没办法更好,可能是电影最常出现的问题,比方说一个年轻的导演,他对整体的控制不够,所以他可能纠缠于一个细节。比如他可能很想改变这个桌子,不过他没有想到这其实得不偿失,找这个桌子要两个小时,拍整场戏你才多少时间?很多导演都是为了一个细节花两三个钟头,这样另外一场戏都没法拍了。所以这个时候我必须要提醒他,如果这个桌子不是最好的话,那就不拍这个桌子。跟一个陌生的艺术家拼贴南都周刊:你这次办艺术展,和张恩利合作,怎么想到以这样一种当代艺术更像装置的方式?杜可风:因为普通的摄影展比较闷,这种空间和过程比较有活力,有点像拍电影,慢慢演变出来,比作为一个完全平面的东西更有可能性。这次展览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对我也是一次挑战。做这个展览可能比我做任何一个电影还有压力。电影我天天做,是我的生活,我觉得很自然,当中人的来往我都习惯了,我对观众也都有认识。对做展览,对艺术,对展览的观众,我不太认识。南都周刊:作品中也用到了你以前的电影片段。杜可风:对,我会用自己的小作品,包括其他一些经过我处理、你们可能认识的电影的片段,来分享我的心得,我的过程,我的疑问,我经历的up and down。南都周刊:这次跟你合作的张恩利,以前就是你的朋友?杜可风:不是,之前不认识。很多人问我和他合作感觉怎么样?我说我也不知道,你去问他吧。南都周刊:和张恩利第一次见面后感觉如何?杜可风:策展人乐大豆和博物馆找到我,希望我和张恩利合作。我不太认识他,他也不一定认识我,把两个不同的人放在一起,这就是一种拼贴的精神,唯一的方法就是先见面。所以我去见他,我去看他的作品。到了他的工作室,我发现好干净。他每一次做展览,都有一个模型,看怎么样去摆他的画,于是我就想把他放在模型里面试试看。我想来观察一下,他到底在干什么。这个艺术家,我都不了解他在干什么。我怎么接触他的模型,怎么接触他的空间呢?我一直在思考,虽然我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因为出发点很有意义,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误杀开头片段是哪部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