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是什么类型的剧怎么样 一部让人深思的科幻电视剧?

Vanilla总体还是好于第五季,中档水平。借用第一集女主形容未婚夫的话,"Vanilla"。在我心中算是个中性词,说不上多出彩,但也基本合格。个人最爱第1、2集。第1集足够meta、搞笑又不乏鸡汤点缀,故事也恰好映照最近好莱坞编剧罢工、传闻有工作室启用AI编剧的背景。第2集虽然放在黑镜里好像不够科幻,反而挺复古的,但整体氛围+反转都还是不错,尤其是结尾拍出了不一样的悲凉感。第3集的结尾比预想的要黑暗得多。第4集的故事构思有隐喻,但效果不佳。第5集则是全新的魔幻题材,下图海报中还特地标红,但个人实在不太感冒。另外本季的“彩蛋”,即对经典前作的呼应也非常多,饶有趣味地把原本独立的故事交织在了一起,有点黑镜宇宙那味儿了。下文分为【剧情篇】和【彩蛋篇】两部分。剧透预警剧情篇一、流莓世界所谓“流莓”,就是“致敬”金主网飞的虚构流媒体 StreamBerry,直译恰好对应中文“流-莓/媒“,是个有趣的巧合。logo动画、首页设计与现实几乎一致,meta感十足。剧集 vs 现实这一集其实包含内外两层。外面一层是切合时事的AI创作、隐私堪忧的大背景,恰好最近几个月好莱坞编剧大罢工,核心议题就是流媒体时代下的薪资问题以及AI写作的隐患。类似于第四季的机械狗,在现实中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况且这一集的设定时间,在女主被抓后拍照时有暗示,手举的牌子上日期显示12112X,代表2X年12月11日,也就是不久的将来。而里面一层的实体故事,则是女主琼“美梦“成真,就像对心理治疗师说的那样,真的 literally 成为了自己故事的“主角”,但是被篡改后,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发言权。在现实中被夹在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她、面对未婚夫用善意的谎言去应付的她,何尝不早就是“失语”的那一位主角。而直到她的故事被推到了大银幕上,直到对她的生活带来毁灭性打击时,她才真正意识到了“失语”的危害。尽管在起点处,她是被时运不济裹挟着推出了生活的舒适圈,但好在最后就像一代女主所说,“她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最终找回了,荧幕内外,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内外这两层其实融合的很好:将原本看似与寻常人关系不大的AI创作、deepfake拉近到弹指间就被“公开处刑”、隐私全无的现实,让人后背发凉;同时也用这些科技将一个抽象的概念,“成为自己故事的主角”,具象化为可以反复观看的剧集现实,成为主人公落难并作出改变的契机。本集整体的氛围也十分诙谐风趣,不仅是让人忍俊不禁的台词,更多亏于两位喜剧演员萨尔玛和安妮的扎实表演,让本集化身成为本剧中别具一格的幽默小品。至于结局,个人认为并不是无限往前套娃,而就是剧中直白展示的,原版即现实。首先是画幅变化。第一层和第二层虚构并无画幅区别,但是在结尾原版女主摧毁计算机后,画面的画幅就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下图左侧的2:1变成了右侧的全屏16:9。西部世界里也有类似的处理手法,用不同画幅区别现实与虚拟世界。其次,不同层layer里,不仅人物面孔不同,台词对话也并不相同,而是像是条款里说的那样,为了增加戏剧效果,“创造对话甚至角色“。增加戏剧效果,可以简单理解为夸张化。比如第一层虚构中助理告别时只是挥了挥手,而第二层虚构中助理就直接妖娆地大喊“再见我的女王!”(原版的助理拿平板的手势其实也有点基达报警hh),那么最后程序员解释的桥段,也大可以是因为戏剧效果,增加了这个角色或者改动了台词,其主要意义还是提供门禁卡。助理No Way Home(狗头)同样,第二层的女主显然比第一层更awful,因为机器为了增加这个特质,篡改台词、桥段。比如女主解雇女职员,第一层中离开办公室是因为助理在招呼她,走之前还摸了下女职员以示安慰,而第二层中离开则是因为自己感到不舒服而径直走出去;第一层女主谈及前男友是喜忧参半,而第二层女主就直接变成全身心地渴望了。所以倒推,上一层要更nice。如果说原版不是真source而是第N层,那么往前就要一层更比一层nice。我们所看到的前半段,第一层女主安慰解雇职员和见前男友产生愧疚,其实就无功无过,比这nice的话就是主动去安慰职员、以及纠结见前男友,更别说要比这nice N倍,难以想象。也正是因为有虚构杜撰这层面纱在,所以也会给观众对原版女主真实情况留下想象的空间 —— 这才是最后片尾彩蛋的意义:虽然存在虚构,但是通过喷射召唤女演员,这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现实中女主确实也做了……最后从角色塑造来看,也应是回到现实。第一层女主对于未婚夫厨艺的反馈是假装“hmm"、轻微地愁眉头,以及“这是盐的味道吗?”这样轻微passive-agressive的行为,那么倒退原版女主多半面对未婚夫是完全掩藏自己真实想法。她虽然感觉随波逐流,“不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但也不愿和心理治疗师以外的人表达。直到被AI写进剧集中,将自己的不安感、“Awful“不断放大。特别触动于关于独处的三段有细微差别的台词:第一层的“不要留下我一个人”的害怕,到第二层的“我无法一个人生活”的彻底放弃,扎扎实实地正面了埋藏在自己心底的恐惧。最终学会了独处,也能够自信地说出那句“It feels good to be okay on my own“,实现了“on my own/by myself“的前后呼应、收束。至于最后,说的是现实女主和女演员患难与共成为了朋友。而两位脚上带的,当然就是house arrest软禁的追踪器。两个人非法入侵别人公司总部,肯定被处罚了,只不过这个可以自由行动的house arrest有点形同虚设的感觉(捂脸)二、湖畔凶案第二集前80%的进度条其实就是比较工整、质量上佳的罪案故事。二刷时线索铺垫、台词呼应的震撼力更强,比如刚进屋时看照片时给了正中央红色面具镜头,后续发现真相才恍然大悟;男女主夜晚doi发出声响被母亲听见,而她看了眼床边亡夫的相片,后续才明白是她怀念起了曾经的“美好时光”;以及母亲在镜头前看似无心的话语,实则暗指着罪案的过往,属于是细思极恐类。但和同样是破获罪案题材的S4E3《鳄鱼》一比,本集用古早的录像带发现真相,就显示很复古,主体部分也几乎是去科幻化的。直到最后20%从母亲自杀到纪录片后续宣传、获奖,才有了“黑镜”那味儿,以meta的形式讽刺当下火热却病态的罪案生态圈,呼应了第一集流莓老总给记者介绍能带来更大流量的“mesmerized horror“令人着迷的恐惧。本集最后更是展现了“三重面具“,交相呼应。第一重,母亲的红色面具,是她黑暗欲望的象征,亦是她最后的遮羞布,不让儿子看见自己上吊后惨死的面孔。第二重,BAFTA面具奖杯,名利、成功的象征,但这背后却是男主曾经生活的彻底崩塌毁灭。第三重,熙熙攘攘游客的面具。杀人魔的标志成了炙手可热的流行单品,不理会背后隐藏的黑暗,而是以娱乐至上,满足着自己内心对黑暗的窥探欲,沉溺在那令人着迷的恐惧之中。白天面对众多镜头佯装正定的男主,回到酒店房间后、夜深人静时,也卸下了面具。本在职业巅峰的他,却一脸忧郁。不关心祝贺和喧闹,挂掉了酒吧老哥的电话,并再次打开了母亲留下的便条。不是我爱你、对不起,而是“为了你的电影/给你的电影用”。写下这句话,也许是母亲实在羞愧难当,想留下些帮助男主事业的东西。当然羞愧的不是做过的那些事,而是龌蹉肮脏的秘密被他人知晓,就像当年Iain一样,“蠢货似的糟蹋了这一切”。而男主把这张便条带在身边,看似有点病态的自我激励/怀念,实则是自我安慰的一道药方。“为了这部电影”,排除万难,让失去的爱人亲人、被摧毁的这一切并不白费一场。所以看到便条后,男主先像是有点欣慰地抿了抿嘴。但是转眼间眼神又变得悲凉起来,泪水在眼眶边打转。呼应着理查德摔下楼梯后对男主一行的训斥:“做这部电影为了什么?你就是想要一个奖杯?他人的表扬与赞赏?“,男主虽然此刻获得了他提及的这一切,却可能在回想/质疑着这一切的意义。这部电影已经达到了它所能抵达的巅峰,名誉双收、给小镇也带去了游客。但是再多的荣誉鲜花与掌声,却弥补不了男主支离破碎的生活。所有人似乎都赚得盆满钵满,而只有当事人的男主,需要一直背负着创伤继续前行。更别提从此以后,他就成为了如同女明星口中的“The Loch Henry Guy“,永远和自己这辈子最创伤的经历完全挂钩,无法挣脱掉。自己的母亲甚至家族将永远背负着这个耻辱,而自己也无法忘记自己的爱人的死亡 die for nothing。于是悲从中来。(男主母亲以为去告密的女主,在小溪中滑倒溺亡了,呼应了最开始男主在酒吧里给女主介绍Iain故事时,所提及的“其实也有危险潜伏于此,有的人也许只是走错了道就消失不见了“。画面对应山谷里的溪流,恰好类似于女主最后失足的地点。另外也增加了阴差阳错的荒诞感)在这令人着迷的恐惧盛宴之下,本集最后揭开了这欢愉背后当事人的悲凉与创伤。用母亲的面具,换来了属于自己的BAFTA面具,而在这面具背后会隐藏多少秘密不得而知。只是结合片尾空灵且略带惊悚感的配乐,以及男主抽搐的脸颊,不禁让人后怕,是否黑暗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三、太空夺舍太惨了,实在太惨了,都不忍得再细看一遍。结尾比预想的要黑暗得多,进度条过一半时还以为会是狗血的鸠占鹊巢,没想到却是“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凝视着你”。黑暗侵蚀下让对方经历和自己一样的痛苦,而且笃定对方不会拿自己没办法,只因双人太空舱缺一不可,复仇之后也就相当于将自己处死。灭门大仇不能报,真可谓诛心的终极惩罚。要我是小粉,直接跟这个大栽种一起毁灭得了。片尾的法语歌曲Charles Trenet的《La Mer》,唱的就是美丽的大海,其中一段英译歌词如下,对应最后太空舱驶向远处的镜头,就像是大海中的航船一般。只不过跟他们打招呼的,不是歌词中的天使,而是人性深处的恶魔……The sea, reflects the summer skyN' confounds those ivory sheepShepherd of blue, you watch the viewRevealing the angels as they greet.四、偶像漩涡这一集角色作死、逻辑全无,单看只是狼人B级片(Supermassive Black Hole一响起就想到了暮光之城第一部的名场面,狗头),唯一还能说说的是狗仔队-明星-娱乐圈的隐喻关系。首先女演员大概率不是天生狼人,而是在酒驾创伤狼人后被唾液-血液传播,从而后天患上了狼人病症。线索在于女主开车时手指还流着血,而第二天车上却缠上了创口贴并且还一直揉搓,可能就是感染的征兆。再加上狼人本身的特质,嗜血、满月时每月一次,还发生在年轻的女演员/明星身上,其实就是暗示娱乐圈狗仔队对成年后女明星的妖魔化。例子之一便是促使女主离开狗仔行业的“开场杀”,就是有恶臭狗仔羞辱女明星、大骂其为荡妇,为的只是换来她失态的照片以换取流量金钱。而后来女主行为失常,狗仔队都想拿到她“疯掉”的照片;甚至最后发现她看似被囚禁时也毫无怜悯,只是想着怎么拍性感怎么拍赚钱。对应现实中,尤其是对于在00年代(本集大概在07年,因为开场广播中说汤姆克鲁斯给女儿起名)的一些童星,最出名的莫属狗仔队/娱乐圈对布兰妮 Britney Spears 的妖魔化、摧残。而恰好本集女主等咖啡时看到了一份杂志,上面就写着 ——“Mazey Day,从童星成为荧幕海妖”,Siren这一词简直就是sexualize + demonize的双重结合,对应关系呼之欲出。而最后,女主将手枪递给了奄奄一息的女演员,除了是在剧集中为了制造噱头赚大钱的本义外,更是借最后远景中,难以区别的开枪火光与摄像机曝光,暗示对于女明星而言,开枪与被曝光都是死路一条,一种是肉体死亡另一种是职业死亡的悲惨结局。批判娱乐圈糟粕文化、刻画明星挣扎成长的故事并不少见,同类的就有最近被骂烂了的《偶像漩涡》。和本集一样,有些片段能够看出最初的立意,甚至有所触动,但在试图批判的过程中变成了被批判的样子,变成让人不适的revenge porn。本集其实也类似地剑走偏锋了,不仅多了层狼人的隐喻不一定看得破,对狗仔的刻画也像是编剧跟他们结了仇,各个脑残作死,味同嚼蜡。《偶像漩涡》五、恶魔血祭其实架构类似于S4E6的《黑色博物馆》三个物件,这集也是用恶魔血祭的三杀,展现炼铜、杀妻、民zu主义的丑恶,伴随着女主逐渐地释放天性,最后还被塞了波狗粮。被捕后接近零点时的小反转,对恶魔是否真的存在的摆动,其实设计得还不错。Smart算是最出彩的角色,短短几句台词就把其道貌岸然以及让人胆寒的邪气展现无遗,更别说其现实意义浓重,也难怪在本季前两集也作为彩蛋预先出场。全集复古服饰装潢+迪斯科配乐赏心悦目,二刷也更感受到其中的喜剧camp元素。但是整体故事还是有点走马观花,punchline也有点无厘头,心软后世界毁灭,就和我的恶魔搭档双宿双飞?还是有点欣赏不来……彩蛋篇一、塞满彩蛋的 4x4 剧集首页在晚饭过后,女主打开流梅、浏览剧集预览时,扫过了4行x4列的剧集预览图,大部分都是黑镜中的故事,“黑镜宇宙”实锤,彩蛋满满。台词中特别点名提及的《亨利湖》《宁静之海》则分别呼应本季的第二集、第四集。一行一行来看,1.1)(第一行第一列,下同)狂人纪录片《狂人:Jerome F. Davies 的故事》,此人来自第4.5季的《潘达斯奈基 Bandersnatch》,男主创作的游戏就是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在电影中多次被提及甚至露面,有文学成就但最终失心疯杀死妻子的“狂人”。讽刺的是类似的事情也再次发生在了男主身上……1.2)政客纪录片呼应本季第5集中,巧言令色的nationalism领袖Michael Smart。纪录片名字《Smart?》巧用了他的姓,打上问号,似乎暗示他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般精明。事实上他还出现在了第2集的旧报纸中(90年代末,黛安娜王妃逝世之后),其中讲述了他因为激进演讲导致选民流失、最终惨被保守党踢出去(上述的纪录片应该就是对应他的这段经历),也在第五集女主的未来幻影中出现。而他也“发誓”一定会回来的。而事实上他也确实东山再起:在最新的新闻快报中(大约10-20年),“Smart揭晓警察局的机械狗“,说明他活着且身居高位;介于第5集的结局,这应该是另外一个时间线上的Smart了。最后在第1集,202X年时,女主前男友的手机新闻说其当上了首相,并到访美国。第5集的预言成真,当然也是在隐喻时下。1.3)《太空舰队》来自第四季第一集《卡利斯特号 USS Callister》男主最爱的电视剧,也是他囚禁其他人克隆体的游戏的灵感来源。2.1)《亨利湖:真相大白》对应本季第二集。CEO办公室墙壁上也挂着海报,据第二集可知是因为它不仅人气爆棚,还获得了英奥BAFTA桂冠,名利双收。2.2)《宁静之海》第四集被爆出gui后自杀的演员的代表作,更有趣的是剧集简介:HBO具有开创性的西部科幻片回归恰好也呼应了第1季第1集,最开始找来帮忙的特效师,他的代表作也是《宁静之海》,当时的介绍也是“HBO的月球西部剧集“(要的就是个混搭)细看一下,《宁静之海》预览图上还标记着原创的logo。例如下图,和现实中的网飞首页对比下,可以看到原创剧集左上角会打个官方图标,非原创的《闪电侠》《善地》就没有。那为啥HBO的剧集在StreamBerry播放?恰好有个现成的例子,《命运航班》,原本是NBC制作,但第三季被砍,第四季被网飞“复活”制作,因此也成了续了命的“原创”。《宁静之海》估计也是被HBO砍了之后,被流梅复活的吧。而《宁静之海》在黑镜中还有个日漫版本的替身,在第3季第1集中以日漫形式摇身一变,成为女主搭便车的借口;也在第5集第3集中的新闻中出现,官宣重启。难得贯穿好几季的一个梗了。继续下一个预览图:2.3)《寻找里特曼》再次呼应第4.5季的《潘达斯奈基》的金发游戏设计师科林,该演员也在前不久的《银河护卫队3》中饰演亚当一角,应该也算眼熟。因为《潘》的互动性质,他其实有多个结局,被杀或者被抓,而这里是《寻找》应该是指失踪案,估计凉凉。2.4)《热点》选秀节目第1季第2集的选秀节目,直接挪用了剧照哈哈,不过按时间线来说S1E2应该还在未来。而在本季第2集的新闻快报中,也再次出现 ——《热点》选秀在悉尼举行。3.2)《The Callow Years》:第1季第1集的首相 Michael Callow的纪录片,最搞扯的是简介里写的“从未面世的档案视频“,真的是娱乐至死,持续公开处刑。简介中的"Never-before-seen" footage,恰好也呼应了第二集制作人让男女主去找“新资料”,才能创造爆点。她的办公室刚好也挂着这个纪录片的海报。在快速掠过的报纸剪影中,出现了对麦克的“地狱笑话”——他在管理动物园吗?Zoo还大写的,暗讽他在S1E1的故事。4.1)又是罪案,右侧女士上半张脸有点像第2季第2集《白熊》的女主,但不确定。4.2)《Botherguts》,在第1季第2集出场的搞笑低俗节目4.3)《On A Roll》,第5季第3集女明星Ashley的同名歌曲MV或者纪录片。4.4)《Junipero Dreaming》,呼应第3季第4集《朱尼佩洛》“梦乡”的故事。在本季第2集,和《亨利湖》一同提名的纪录片《朱尼佩洛计划》中再次出现。二、第一集的手机与报纸第一集中除了信息量巨大的网页,前男友麦克的手机和女主读的报纸中也有彩蛋,包括第5集后来当上了首相的Smart访问美国,遭遇持久的protest抗议第3季第1集的Lacie秀蛋糕,呼应那一集开场的日常发妹妹的票圈日常第3季第6集中被cancel的说唱歌手,这会儿还蹦哒在社交媒体上,说你们cancel不了我……另外前男友手机上不仅显示7G,还现实了服务商Tckr,也是第3季第4集《朱尼佩洛》负责最终数据存储的公司。另外女主读的报纸上,左边一栏写到名叫Grains的记忆存储播放技术宣布退市,也就是第1季第3集男主用的那款。三、亨利湖谋杀案的新闻播报第二集最后真相揭露后新闻播报混剪中,也塞入了不少呼应前作的彩蛋,包括上文提到过第4季第5集的夺命机械狗:第3季第2集失控的游戏测试:其中扮演测试员的Wunmi Mosaku在第一集中客串了第二层虚拟世界的律师一角第2季第3集的沃尔多在意大利获胜:以及第2集原本想要采访的egg man,也因为纪录片中被提及,也蹭了一波流量。四、贯穿全剧的一首歌曲本剧其实每一季都使用了一首歌曲,Irma Thomas的《Anyone Who Knows What Love Is》,本季也不例外。第1季中,第2集女主选秀时唱的歌曲:第2季圣诞季特辑《白色圣诞节》中,因为这首歌曲让犯人男主意识到了生父真相:第3季第5集恐吓村民时,女士兵唱的歌曲:第4季第3集保险员调取车祸记忆时收听到的配乐,后续也多次出现:第5季第3集昏迷的女明星“梦到”的歌曲:也是本季第6季第1集女主会面前男友时,酒吧的BGM:五、其他大魔王惊喜客串?只是PS了下已有的照片第3集Ross右手臂上的徽章写的是“Arkangel“,呼应S4E2同名单集,讽刺的这里没有守护天使,只有在无尽宇宙中遁入深渊的失足者。第2集结尾与《亨利湖》纪录片一同提名的,除了前面说到呼应《朱尼佩洛》的纪录片,还有一部叫《蒂普利XX团伙》恰好呼应第5集女主吃饭时看的剪报全部都是发生在蒂普利 Tipley 这个地方(下图黄框),也就是第5集故事发生地……邪气很重。最后一集的白熊标志,出现在S2E2,后续在S4.5潘达斯奈基中成为重要符号之一,the White Bear symbol means pain, torment, revenge, and sadistic spectacle本季在第五集多次出现,既是恶魔血祭的符号,也是Michael Smart被保守党踢出家门后、自创新党的标志(斜体)整理不易,欢迎点赞支持点个关注,追美剧不迷路相关阅读}
《黑镜》S6开启红镜剧场,网友直呼味道不对啊!12年前,英剧《黑镜》凭借惊天地泣鬼神的“首相尻猪”刷爆全球,从此成为网友口耳相传的神作。4年前,《黑镜》第五季跌落神坛,6.9的评分不仅辱没了神剧的名头,更没有获得续订,死的悄无声息,相当憋屈。前天,沉寂4年的《黑镜》第六季正式复活,无数剧迷第一时间通刷5集,就目前的反馈来看,肯定要比第五季强,但争议同样很大,很多剧迷在肯定故事质量的同时,也发出了味道不对的疑惑,这……还是黑镜吗?《黑镜》S6的味道为什么会这样?《黑镜》的未来还会有怎样的异化?今天,咱们就一起回顾《黑镜》往事,解析《黑镜》变革,畅谈《黑镜》未来。一:《黑镜》演化史-从原味黑镜到变味红镜谈到《黑镜》的演化,就必然从黑镜的最初印象谈起,即:《黑镜》的原味是什么味?这得从《黑镜》前两季来总结。前两季共六集,通过首相尻猪讲公共舆论的力量,通过自杀小哥的演说讲娱乐时代的至极,通过男人无限追查妻子的记忆讲私密的意义,通过复制去世男友讲情感投射,通过白熊剧场讲好人的集体猎巫,通过虚拟蓝熊讲竞选活动背后的真相。这六个故事讲得都是媒介与人性的互动,人类发明科技,科技改变生活,人性在生活中异化。《黑镜》的主创曾谈到:黑镜就是黑色的屏幕,屏幕熄灭的瞬间倒映出观者的头像,象征着人们透过媒介来观察外界并折射自身,那道裂纹就是媒介对人性的异化。简单来说,《黑镜》的原味大致由三部分构成:1屏幕媒介,通过某种直视来达成自我审察。2人性异化,所有的矛盾、挣扎都源自人性的进化与技术的迭代不同频。3黑科技,前两季的技术色彩和未来感很浓,以至于大家默认《黑镜》是科幻剧。《黑镜》第二季播出后,网飞买下这个IP,开始了扩容和革新,黑镜的味道慢慢不一样了:《黑镜》第三季在延续“黑科技风”的同时开启多元化,不再是单纯的冷硬黑狠,多了一丝美感和温度:像讲安乐死的那集,通过意识上传构建了一个无比梦幻的世界,朦胧唯美的画面,细腻隽永的深情,将生与死的抉择,爱与自由的意义诠释的淋漓尽致,堪称黑镜系列最美好、最难忘的一集。而纳米杀人蜂的那集,将舆论杀人的惊悚感推到极致,论故事情节的复杂性、冲击力和完整度,已经不亚于大电影了,结尾彩蛋里女记者的坚持求索也给人带来很大的力量感。这些人性中的光明面,是原味黑镜里没有的,或者极少展示的。《黑镜》第四季,网飞通过博物馆那集串联了黑镜宇宙,从那些收藏品里我们能发现了一条隐藏在全系列背后的技术进化线,而人性的异变尽在其中。第四季之后,《黑镜》IP陷入瓶颈期,8.4的评分尚能勉强维持神剧的体面,可创意的匮乏和题材固化越来越成问题,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了。《黑镜》第五季放手一搏,然后就跳水式扑街,由此陷入沉寂,直到《黑镜》第六季推出“红镜”,主创们似乎找到了新思路,黑镜宇宙发生了异化,开始裂变出新的专属领域,一个七彩的未来正式降临……二:《黑镜》S6的变革-裂变的镜像宇宙与对应的七彩人性《黑镜》第六季的5集故事,呈现出一种很好的过渡节奏。01集《琼糟透了》,最符合大众对黑镜的刻板印象。网飞公司拿自己开涮,讲述了流媒体巨头利用霸王条款窃取用户信息并以此谋利的故事,里面的BOSS公司就叫“流莓体”,打开界面的“duang”声和网飞一模一样。网飞首先自黑流媒体创意匮乏,只能窃取普通白领的生活作为连载剧的素材。其次自黑流媒体巨头的霸道鸡贼,资本公司不仅压榨普通白领,同样也压榨女明星(萨尔玛.海耶克,凯特布兰切特),女明星即使有专业的法律团队,依然免不了掉进资本隐藏的坑。最后还黑了观众,流媒体负责人说大数据分析,观众就喜欢看别人负面的内容,所以越狗血、越劲爆的内容数据越好。言外之意:有垃圾观众才有垃圾剧集,你们就爱看这种垃圾,管我屁事。这集没啥新意,无非是告诉黑镜老粉:这里有量子黑科技,有人性异化,有明星抓马,有多重翻转,有教堂滋屎的噱头,反正你们想要的“黑镜”我都满足了哈!02集《亨利湖》画风突变,教科书般展现了一部经典凶案纪录片诞生的全过程。首先,交代背景,个性女生跟随男友回苏格兰老家,准备拍摄有关守护鸟蛋的纪录片。其次,提出疑问,女生作为外来者,在郊游时疑惑风景绝美的小镇为何如此萧条?接着,挖掘往事,借发小之口讲出小镇曾经的连环凶杀案,而男主的父亲就是处理凶案的警察。至此,拍摄凶案纪录片的契机已经成型,剩下的就是拉投资,闯凶宅,然后发生意外……这部剧看起来很不黑镜,不是科幻,也没有黑科技,却把媒介扭曲人性的过程诠释的极为深刻:女主作为媒体人有着灵敏的嗅觉,男友事业不顺需要开拓新领域;小镇百业萧条,需要开发新热度;自己的职业前景也需要成功作品做背书,而男友作为案件当事人家属,这种人血馒头千载难逢啊!为了吃下这个馒头,女主先贡献出男友的家庭隐私,拉来电视台投资,然后自己在探案过程中也献祭出去,为这部凶案纪录片增添新的噱头,最后男主的母亲贡献出真相,为了儿子的纪录片做了最后助力。最终,死了女友,死了母亲,世界观都崩塌的男主获得了流莓体巨头颁发的最佳纪律片奖,含泪咽下了这颗人血馒头。保留黑镜的核,却没用黑镜的皮,第二集打破了观众对黑镜的固有印象,却没有跑题。03集《海的彼岸》堪称最具“黑镜”味道的一集,整个故事围绕着一项黑科技展开,剧本扎实严谨,对人性的反思也很有深度。需要在太空封闭工作6年的大卫和克里夫,每天都能通过连线装置“魂穿”到地球的仿制体身上,这样就能通过仿制体和家人在一起生活,对于家人和自己来说都是一种安慰。然而,克里夫的全家(包括仿制体)遭遇邪教的灭门后,太空船里的平衡就被打破了,人性的幽微开始发作,最终酿成无法避免的惨案。最初,太空舱里的两个人是平衡的,都有家人,都有仿制体,但一个人的家人和仿制体毁灭后,平衡就打破了,这个人的心理一定会失衡,而另一个人不得不和一个随时可能发疯的同伴共同生活在封闭空间里,而这个同伴还掌控着自己的生死,因为出舱作业需要配合。为了不让同伴发疯,大卫不得不贡献出自己的仿制体,让同伴有机会“魂传”地球,缓解心理压力,可同伴却迷恋上了自己的妻子,企图通过某种“共有”的方式弥补心理上的失衡,等这份企图失败之后,同伴用血洗的方式找会了平衡。整个故事围绕着“仿生体”技术,营造了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仿生体技术太逼真了,引发了人类原教旨主义的仇视,造成克里夫家的惨案,进而引发克里夫的心理失衡,造成第二起惨案,假设没有这项技术,惨案反而可以避免,可这项技术确实能帮助到人,所以技术与人性到底该如何平衡?故事结尾,杀完人的凶手给失去家人的同事让了下椅子,两个孤独的人在封闭的太空船里达成新的平衡。04集《梅齐·黛》不仅不科幻,反而加入狼人元素,开黑镜的奇幻先河,为第五集打下基础。这集将视角放在狗仔身上,通过狗仔队的职业特点和狼人的属性,来诠释“媒介”的嗜血。金盘洗手的女钩子因陷入经济危机被迫重操旧业,调查因深陷丑闻的失踪女明星。几个狗仔同事一番勾心斗角后,共同潜入女明星藏匿的深山疗养院,当时正值月圆之夜,嗜血的狗仔撞上了更加嗜血的狼人。这集属于《黑镜》S6最差的一集,倒不是因为奇幻元素的引入,主要是故事主题不清晰,变狼的女明星和良心未泯的女狗仔貌似没啥对应关系,就是强行凑到一块的,最终不想嗜血的女明星被媒体逼迫嗜血,良心未泯的女狗仔也放下良心,将吃人血馒头的行为坚持到底。05集《恶魔79》这集是黑镜出品的首部红镜电影,讲述凡人与恶魔在冷战时代发生的故事。有了第四集的铺垫,第五集终于讲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奇幻故事:一个到凡间实习的菜鸟恶魔,必须诱导一个好人自愿完成3杀的献祭,否则世界将被毁灭,自己也会被流放到“无间地狱”,享受永恒的痛苦与孤寂。本集里凡人和恶魔的互动充满黑色幽默,完成献祭的各种规则让整个故事变得非常有趣,比如只能献祭没杀过人的人,杀过人就算恶魔了,自己人不杀自己人等等,越想越觉得讽刺,最终凡人和恶魔相互感染,各自找到规则的漏洞,而复古的冷战背景让故事和人物自带深意。这集是最不黑镜的故事,所以片头标明这是剧场里播放的“红镜电影”。红镜剧场的诞生标志着黑镜宇宙的首次裂变正式成型。既然无法舍弃黑镜的名头另辟蹊径,索性就参照“黑镜”的概念推出“红镜”,红镜剧场可以打造成带有“奇幻惊悚元素”的专属领域,这样故事题材就不受限制了,还能抱有原来的风格。红镜剧场成功之后,以后还可以推出“绿镜”和“蓝镜”,每种颜色对应着一个专属领域,七彩的镜像宇宙统一在“黑镜IP”之下,只有最复杂的镜像才能折射出最光怪陆离的人性。从01集被大数据操控的多重人生,到05集冷战时代的复古剧场,主创一边将网飞自黑的流莓体设定成串联黑镜宇宙的背景板,一边又推出红镜剧场试水更多元的镜像宇宙,这种过渡能否获得剧迷认可,还有待市场验证。《黑镜》S6完结了,在观众的注视下黑镜也发生了异化,作为黑镜迷,你希望的黑镜未来是什么样子?}
科幻不足骂人不狠《黑镜》第六季终于来了,似乎没人会再加上「神剧」的前缀。距上一次上新已过去四年之久,等待新《黑镜》的几年里,我们的世界经历了什么?全球新冠肆虐,大家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时间。以至于黑镜系列创始人兼编剧 Charlie Brooler 曾以「社会气氛沉重」为由,担忧观众不能承受更多的关于社会黑暗面的故事,提出推迟《黑镜》系列的更新。人们开始热衷于和 ChatGPT 对话,AI 成为科技话题的漩涡中心。剧本创作早已能够由 AI「代劳」。网飞接手后,致力于揭露、渲染、批判科技黑暗面的《黑镜》,也终会被科技驾驭吗?好莱坞编剧们纷纷发起罢工,与网飞、迪士尼等大型影视公司谈判,而 Charlie Brooler 则尝试了一把 ChatGPT 写作,用它写了一集《黑镜》第六季剧本,但,结果并没有惊喜。图片来自:tonight’s tvAI 追完《黑镜》全系列后,也只能提供一集「融老梗」剧本,最大价值是让制作团队反思一下,人类要是继续旧套路,真的要失业了。低沉的社会氛围,超过科幻预言的技术与 AI 替代危机,编剧一再卖关子的拖更之词,都把大家的期待值拉满,《黑镜》到底还能有多黑?周末、网飞、西瓜,五集《黑镜》后,很遗憾和大家分享,第六季虽比评分其低的第五季要好一点,但远没达到早前预告片画的大饼,甚至可以说是平淡无奇的一季。从第一季的豆瓣 9.4 分,到第六季的 7.3 分(估计还会下滑),这个分差恐怕还不足以体现《黑镜》系列与巅峰的差距。科幻含量太低,是第六季最令人失望的一点。本季一共五集,只有第一集与第三集勉强称得上是科幻内容。第二集《Loch Henry》是一个惊悚悬疑故事,与幻想元素完全不搭边。第四集《Mazey Day》女明星遭遇媒体围猎后狼变,第五集《Demon 79》恶魔与杀人献祭,也并非未来科幻内容,比较倾向美式奇幻。还期待看到近未来科技和讽刺现实黑话的朋友,大概率要差评了。网飞讽刺网飞窃取用户的人生做电视剧第一集《Joan IS Awful》(琼糟糕透了),可能是本季《黑镜》唯一时新的故事。流媒体窃取用户信息,明星电子换脸,以及创作者们极力反对的「AI 生成内容」,开篇第一集便将现实世界正发生的争议摆到台面上。在观众的键盘骂网飞之前,网飞先对自己开骂。故事主人公琼度过了生活中艰难的一天,这本该是生命里普通的一天,要是没有点开「流霉体」的最新电视剧《琼糟糕透了》,发现知名女演员萨尔玛·海耶克 Salma Hayek 正在出演她的生活。生活故事正在发生,电视剧立马上映,因为女演员根本不用演,量子电脑会搞定。流媒体窃取、改编琼的个人生活,*生成类 AI *让「女演员」在教堂表演当众排泄,而她们无处提告,因为她的生活和她的脸,都被她们所不清楚的协议「授权」出去了。萨尔玛·海耶克和安妮·墨菲两位女演员「你演我,我演她」的套娃式表演很精彩,但故事本身的叙事质量,只能算矮个子里挑高个。选材贴近当下,媒介半新不旧,仍很难令人感觉眼前一亮。在今日的信息环境下,这个故事完全有实际发生的条件,比起科幻预言,更像是一部写实之作。现实世界的科技发展与相应的道德矛盾,早已走得更远更深,跑在科幻预言前面了。比起科幻前置的惊悚,更多感觉实实在在的无奈。个体在庞大完整、环环相扣的信息窃取陷阱前,毫无还手之力。观众对本集评分相对宽容,多少也是乐于看到网飞的大方自嘲。本就站在大数据收集、AI 生成争议舆论漩涡中心地带的网飞,都不需要打破第四面墙,完全本色出演「流霉体」(streamberry)本流媒。与现实世界的喧嚣争议交互,让电视剧的讽刺级别指数递增。你看,不是我们要侮辱编剧,而是现实发展太快,科幻剧跟不上进度,不得不用 AI 生成内容。剧中畅谈量子电脑制作有多厉害的「流霉体」高管,简直是个负责 highlight 本集重点的报幕员——你的个人生活是最好的「个性化」内容素材,盗取数据制作「定制化」内容,再卖给你和等着看笑话的其他用户,这是什么无本万利的生意。难说,这是《黑镜》编剧本人作出的控诉,还是流媒体平台的辩白——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过分,但还没有。科幻越来越少反乌托邦几乎没有第三集《Beyound The Sea》(海的另一边)是本季目前评分最高的故事。从本季的制作班底,可以看出网飞想向曾经的英剧《黑镜》靠拢。五集有三集选择了英国导演,演员、取景也以英国本土为主。《Beyound The Sea》的导演 John Crowley,代表作《男孩A》《布鲁克林》,演员更是超豪华配置——小粉 Aaron Paul(《绝命毒师》)、Josh Hartnett(《珍珠港》)、Kate Mara(《纸牌屋》)。可惜本集的剧本质量实在浪费配置。故事发生在平行世界的 1969,时间上并非《黑镜》一贯设定的「近未来」。两个宇航员正在执行一项长达六年的任务,为了让他们平衡工作与个人家庭生活,制造了在地球上的「复制人」。大卫(Josh Hartnet饰)乐于现状,享受优越工作、美好家庭,被青年人追捧,完全没有感觉以复制人生活有何不妥。小粉饰演的克里夫则相反,始终对复制人身份保留担忧,宁愿带着妻儿搬到僻静的乡村,并且无法以复制人的身体与妻子过性生活。大卫的招摇作风终招惹了灾祸。嬉皮士中的异教分子因不满复制人这种非自然存在,闯入大卫家中,在「他的意识」前杀害他的妻儿,焚烧他的复制人。同在一条船上的克里夫,因此倒了霉。为了预防横遭悲剧的同事作出危险操作,克里夫慷慨借出自己的复制人链接,让大卫回到地球透透气。剧情发展到这里,几乎可以推测出两种结局,下一场凶杀不是发生在宇宙飞船里,就是发生在地球上。克里夫本人和他的复制人,必有一个要被「夺舍」。果不其然,顺着叙事文本,编剧给出了最简单粗浅的答案。大卫爱上同事妻子,夺妻不成,嫉妒之下摧毁克里夫的一切。观众能轻易猜到《黑镜》的剧情发展,这是多么离谱的事,是故事文本和叙事最大的瑕疵。大卫这个人物被赋予了最浅薄的人性和套路化的行为模式,单一化的叙事让结局反转毫无惊喜。本质上是一个有毒的男性气质故事,复制人作为科幻元素,存在感弱到成了故事镶边。一个头脑简单、沾沾自喜的中产阶级白人男性,因自己的鲁莽害死妻儿,转头就觊觎同伴的妻子,窃取别人的人生不成,恼羞成怒,恩将仇报。两个家庭的女性和孩子,在这个故事里,被安排被忽视被物化被牺牲。复制人,本质上是两个航天员非人工作的一种补偿。真正该为悲剧负责的幕后机构完全隐形,仅仅将故事推进和反转,放在人性的自私和嫉妒上。感受过《黑镜》第一季第一集冲击的观众,很难接受它在讽刺现实上的轻拿轻放。公共意识的绑架,能让首相和猪性交。曾经交出过如此主题深度的《黑镜》,被期待去呈现更多荒谬故事背后的结构性压迫,而非谴责具体的、脆弱的个体。科幻元素要离地,骂人要骂到实处。新一季《黑镜》叙事密度有较大幅度降低。第三集时长达八十分钟,深度不足,没有惊喜,科幻元素也新意欠奉。不说「个人意识与身体分离」几乎成为科幻母题般存在,已是星云奖、雨果奖几十年前的选题,仅《黑镜》系列就重复重现多次,第四季第六集《黑色博物馆》,第五季第三集《瑞秋、洁可和小艾希莉》。要是《黑镜》系列继续沉迷啃老本,或继续用大数据倒推内容创作迎合多数喜好,即使不使用 AI 写稿,也会落得索然无味。 别把反乌托邦故事拍成恐吓式预言经典影视系列到了网飞平台手上,总会被诟病内容阉割、深度直降。网飞似乎也成为美国流媒体「山猪吃不了细糠」审美的典型代表。自从《黑镜》系列改换资方后,每次更新必有「黑镜不再黑镜」的评价,网飞都要出来扛一波伤害。其实《黑镜》第三、第四季还是有不少精彩故事,如,少见地表达了科技积极主义的《San Junipero》,以柔软动人的女性质感,讨论了云端打造的永生天堂,一举收获了艾美奖。到底什么才是观众心目中的《黑镜》系列?观众对《黑镜》系列的标准和期待,似乎取决于对它过往的私人印象。英剧时期的《黑镜》,科幻元素未必有多超前,技术未必多硬核,但反乌托邦色彩别树一帜,个性、浓烈、鲜明。聚焦人类在科技织造的特殊环境下,遭遇何种荒谬,他们如何反抗,又是如何反抗失败。彼时,人是《黑镜》科幻的重点,打造无处可逃的包围式迫害曾是《黑镜》系列的拿手好戏。荒诞,却不失现实感,容易代入与之共情。试问,谁的工作不是在「蹬自行车换点数」,为了不蹬自行车而进行可悲的表演。「反乌托邦故事成了一种让人放松的东西,(让人)从超级反乌托邦的现实中逃离出来。」用编剧 Charlie Brooler 多年前的采访来理解,人们对于《黑镜》反乌托邦题材的期待。还有些清醒的人,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垃圾。——Charlie Brooler英剧版《黑镜》总站在现实世界一步之遥的地方,说出人们尚未察觉的挣扎,结局留下一圈圈涟漪。网飞入手《黑镜》后,内容开始向另一边倾斜,选题主要是近未来科技的幻想,而且强调对科技负面的恐吓式预言。如,围绕 VR 技术展开的大量未来预言,智能机械狗和杀人蜂大屠杀。科幻元素新鲜,故事发展惊悚刺激,成为新的《黑镜》风格。故事结局即使有反转,也结束得干净利落。很少观众会把绝无仅有的温情故事《San Junipero》当成标准,大部分《黑镜》观众对新内容的期待,总归是在反乌托邦与近未来科幻元素二者之间维持微妙平衡。可惜,随着播放平台转移,流媒体内容生产加量降质,已很难在《黑镜》再看到英式冷峻的深度哲学思考,英国导演的加入也无济于事。新一季的科幻含量继续降低,媒介选择陈旧,甚至写出主角用斧头劈烂量子计算机的 happy ending。真麻烦网飞,不要把美国恐怖故事打上《黑镜》的 logo,好吗?题图来自:《黑镜》第六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镜是什么类型的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