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电影多久下映电影 了解电影院电影下映电影规律?

5月9日,“移动电影院”产品于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定军山分会场正式发布。作为我国电影放映领域的创新尝试,“移动电影院”的首发获得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发布会上,产品开发方对“院线电影同步看”、“版权保护端到端”、“2K观影”、“解说服务”和即将发布的“HD版本”、“零点场”等功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展示。这标志着,公映期影片线上、线下同步放映的时代或将开启。“我们希望在‘移动电影院’产品试点运营期间,成为实体院线的有益补充,帮助更多影片实现‘上院线放映’的心愿,同时激发电影制作方和内容创作者的积极性,并培养更多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观影习惯。”移动电影院CEO高群耀表示,“‘移动电影院’将用5年的时间,为中国电影创造10亿块银幕,增量中国电影。这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发行放映无盲区 院线电影同步看近年来,随着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影院观影的消费需求也在急剧飙升。虽然传统实体院线持续进行着规模扩张,影院数量、覆盖区域和银幕数量都有了显著增长,但由于实体院线的单体投资巨大,且影院建设严重受限于影院盈利必备的辐射半径人口密度,致使实体影院建设增长乏力,无法满足广大非影院建设适配区域的观影需求。数据显示,2017年,有350个县级行政区没有实体电影院,覆盖常住人口总数超过7000万。912个县级行政区只有1家实体电影院,覆盖常住人口总数超过2.7亿。无实体电影院以及仅有1家实体电影院的县级行政区占全国县级行政区总数的44%左右。此外,受制于实体院线固有的放映时间与放映空间局限,排片资源只能向头部商业大片倾斜,这也抑制了观众的多样化观影需求,更限制了观影人次及票房的持续增长,阻碍了中国电影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面对没有实体影院覆盖的区域以及无法充分获得排片的影片,“移动电影院”提供了创造增量票房的解决方案。不同于院线影片下映后才能上线的影片新媒体播放形式,通过“移动电影院”,观众可以同步观看取得了《电影片公映许可证》且处于公映期内的院线影片。据了解,“移动电影院” 采用的是2K(2048*1080)放映技术,以让观众获得与院线相同的纯正电影体验。这也是全球范围内该技术首次应用在移动端。增量中国电影市场 开启电影多元化时代就当前电影市场来看,一方面,一些内容品质非常好的小众影片,由于投资不足,无法获得充足排片。另一方面,部分观众受观影时间、观影场地的限制,无法按需观影。随着“移动电影院”的发布,这些问题或将得到有效解决。“移动电影院”通过个性化观影技术的运用,不仅打通了影片与观众之间的阻隔,还为更多导演和影片提供了支持,并激发了电影制作方和内容创作者的积极性。以拓展移动观影市场入局,既解开了实体院线建设与排片的困局,又能够联动实体院线破局,从这点上来看,“移动电影院”具备了足够的想象空间。目前,与“移动电影院”达成合作的影片有:新锐导演柯孟融执导,董子健、钟楚曦、春夏、袁福福、靳锦等当红影星所主演的影片《脱单告急》;刘一君导演执导,成泰燊、颜丙燕、梁俊一、霍青、王晖所主演的影片《香港大营救》;连续斩获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第4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提名的是枝裕和导演的作品《第三度嫌疑人》。即日起,消费者即可通过各大应用商店下载“移动电影院”APP,享受随时随地的个性化观影乐趣。国际标准电影放映模式与移动端个性化放映技术联动形成的合力优势,将成为“移动电影院”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多元化发展与繁荣。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喇培康、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国家电影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所长张伟、国家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主任王富强、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梁戈、高希希导演、长江商学院助理院长夏莲出席了发布会并对“移动电影院”产品寄予期望。}

时间:2018年11月15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杜臣弘宇
  近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关于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的通知》,要求各院线、影院投资公司、影院在与第三方购票平台签订电影票代售协议时,要明确“退改签”规定,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履行对观众的告知义务,便于观众查阅和社会监督。消息一出,有人欢喜有人愁。观众拍手称赞,因为这一规定使享受更便捷、人性化的观影服务成为可能。院线、影院投资公司、影院与第三方购票平台却没那么兴奋,因为“退改签”面临着成本提高、操作困难等现实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推行“退改签”?其难点在哪里?将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哪些变化?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业界探寻思考。  电影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它既有商品属性,又有非商品属性,且两者同时并存、不可分割。它与一般商品一样,要进入市场的流通环节,需要通过商品交换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就决定了电影的创作生产和宣传发行离不开预算、成本、利润等经济概念,受到市场变化的深远影响。以前,电影行业奉行“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的铁律,买电影票就是一锤子买卖,购票者一旦临时有事不能如期观影,就只能将买好的电影票送人、转卖,甚至废弃。在过去那个电影产品供不应求、人们观赏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的年代,大家虽然对这种“霸王条款”有意见,但也无可奈何。然而,现在时代不同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视频网站崛起,电视剧、综艺节目纷纷上网,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等新兴艺术形式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人们越来越享受随时随地点开节目的观看方式,导致电影受众被分流的现象凸显。即使是忠实的影迷,也有很多人选择在电影下映后,通过电脑、手机等端口进行观影,影院观影的发展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  市场规律决定优胜劣汰。电影从业者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就要向视频网站看齐,把以往被称为“受众”的电影观众当成“用户”来看待。用户和受众最大的区别在于,受众是模糊的、单向接受的,我们只需满足他们在电影院观影的需求即可;而用户是具体的、清晰的、细分的,除了渴望获得艺术享受,他们还愿意为服务、体验埋单。因此,要吸引更多人进入电影院观影,我们必须在提升院线的服务质量、优化影院的观赏体验等方面做文章。而推行电影票“退改签”规定、建立完善健全的购票系统,正好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  中国电影产业“退改签”的革命势在必行,但多家电影售票终端和院线反映的“规定落地难”问题也确实客观存在。其实,“退改签”在行业内并不是新话题。近些年,猫眼、微票儿、格瓦拉等第三方购票平台都曾推出过相关的业务。但由于技术问题未得到解决,又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这些业务不仅增加了影院和购票平台人员以及资金的成本,还对院线排片和上座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黄牛票、偷票房、恶意锁场等有机可乘。缺乏利益驱动,又遇到重重困难,这种变革自然不容易持续推行下去。  院线、影院投资公司、影院、第三方购票平台、制片方之间接口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都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会在整个产业链上产生层层涟漪。要想在整个电影行业全面铺开“退改签”规定,难度可想而知,对施政者和从业者的能力和智慧都提出了严峻考验。从这个角度看,此番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的通知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要提高院线和购票平台推动落实规定的积极性,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细化有关规章制度,协调各方利益和权责,遏制风险漏洞。而行业内部也应该积极响应,推动院线制的结构性改革,治理电影市场的消费环境。唯有如此,才能建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关系,让观众感受到尊重,体验到更为优质的服务,促进产业朝着良性运作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国产电影的整体竞争力。  (作者:杜臣弘宇,系西北师范大学教师、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编辑:王少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映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