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丰富的物质生活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的意识。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都盼着过年,只有到过年,人们才能吃一顿比平时要丰盛的年夜饭。过去一餐丰盛的年夜饭,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几乎只能算是家常便饭。进酒店,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吃得酒酣耳热,没什么感觉。过去的人,一餐年夜饭,就解了人一年的馋。其余清淡的日子,又变成了对下一个年夜饭的期盼。过惯苦日子的人,奢望是多么的可怜。这是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人的俭朴的生活理念和可怜的满足感。天天吃着鱼肉。住上了新房。使用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外出开着小车四处游玩。这些画面,过去的人,连想都不敢想。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将人从贫困压抑的处境中真正彻底的解放出来。我们的欲望,由于疏远了精神的管控,让欲望泛滥,贪欲又被有限的物质所限制。心失去了平衡,产生了欲求不满的焦躁。致使我们的内心感到越来越不满足,越来越痛苦。}
作者:水木然本文选自水木然新书《人间清醒》1经济学上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到达8000美元之后,人们“幸福感”就不会再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正比提升。早在2019年中国人均GDP就超过了1万美元。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年我们的财富越来越多,但是幸福感却没有提升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咱们再怎么赚钱,哪怕你暴富一场,你的幸福感都不会明显增加。在之前那个物质困乏的年代,我们的幸福感和我们占有的物质成正比,所以我们不断给自己增添各种的物质,为家里添置冰箱,买台电视机,配齐洗衣机,再买辆车……而现在是一个万物俱备、什么都不缺的年代,于是单纯增加物质很难再增加我们的幸福感。相反,我们越来越那些物质都是累赘,即带不走又总是过时和贬值。在接下来的时代里,人的自由度越来越高,活动的频率和范围越来越大,于是我们不再追求眼前占有多少物质,而是追求我随时可以享用多少资源,我们的追求从“应有尽有”切换到了“随时取用”。我们越来越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最为重要的是什么,于是我们开始干净利落地砍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开始寻找那些有趣的东西。2最关键的是:人类的物质越发达,精神反而会越空虚。因为所有事物都是相对的,物质的进步确实给人类带来许多生活的方便,但是当人类在物质财富这条路上狂飙时,精神世界必然会陷入到无尽的空虚中。这个世界既是一种矛盾,也是一种平衡:物质越丰富,人的智商就会越蜕化;科技越发达,人的精神就会越空虚;营养越丰富,人的生理功能就会越衰弱。社交工具越发达,人与人的距离就会越疏远。娱乐工具越发达,人们内心就会越失落;知识越唾手可得,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越差;民国时期我们物质很匮乏,很多人都在饥饿中度日,但是却出了很多大师和思想家,如今我们的物质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瘠,贫瘠到人的精神开始出现各种问题。前不久,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一组数据:全球有近10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问题影响,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之前还有一组数据:世界人口的25%,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在某个阶段出现精神障碍,世界共有4亿人有精神障碍。人类未来的最大的挑战,根本就不是人工智能,不是经济危机,也不是癌症,而是人类自己的精神问题。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水木然570万获赞 127.8万粉丝畅销书变革系列丛书作者投资人}
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却越来越迷茫,这是为什么?物质越来越丰盛,人类却越来越不幸福,这是为什么?信息越来越发达,人类的智商却越来越低,这是为什么?本文给你一个不可思议的答案。1这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现象:人类是正在一点点蜕化。下面我们来捋一捋这个过程:在电报没有诞生前,整个人类都靠阅读获取信息,那时世界到处闪烁着理性之光。因为阅读是主动汲取信息,里面没有任何情绪,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能力。能在那个时代广泛传播的内容通常已经被多重过滤,平均质量很高。但这一切随着电报的发明而改变。电报让信息变成了碎片化、毫无关联的符号,信息不再具有“持续性”、“连贯性”、“系统性”,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就开始被撕裂。电报时代也让大家从“文字时代”进入了“照片时代”,让“看”取代了“读”,“读”是汲取信息后消化理解,“看”是只要获取信息然后在大脑里形成印记就可以了,“看照片只需要能辨认,读文字却需要能理解”,于是人类的思考能力变弱了。于是我们接收并储存了很多信息,但我们却并没有找到这些信息背后的联系。我们知道了很多事,却没有深刻理解它们。也就是说在电报时代,人们只知道“是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是”。2后来电视的出现,则让大众彻底被动化,“表演”开始取代了“事实”,电视时代引发了全面娱乐化,让理性与大众彻底分道扬镳。一个东西搬到电视上,首先考虑的是它是否有趣、足够的新奇,表演是否到位,故事情节不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而是要足够传奇,因为大众对真相并不感兴趣,但是对于传奇却趋之若鹭,这让我们逐渐丧失了对知识、真理的敬畏,开始沉溺于各种表演。为了能够博观众一笑,所有的滑稽式演绎都变成了“合情合理”,人们放弃了思考,毕竟思考需要耗费精力,转而寻求各种刺激。如果说电报把“文化”变成了一种爽口的快餐,而电视则是把这种快餐变得更多更“好看”,更“廉价”、且更易获得。3再后来就是互联网时代了,互联网时代让这种全民娱乐演绎得更加疯狂,因为互联网时代最具革命性的特征是:让制作内容者也大众化了。在电报和电视时代,我们所能欣赏的内容至少都是机构出品的,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门槛、水平、资质,且被相关部门所监管,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创作内容了,比如博客、微博等等。于是“制作信息”和“接受信息”的双方都变成了大众,信息传播得更快,因为各种互联网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大家每天都在忙着当吃瓜群众。这时新奇、怪异、博出位的内容更容易进入大家视野,大家每天都在网上寻找各种刺激,一旦几天没有八卦出现,大家就会感到空虚,更重要的是,理性的人都不太喜欢发言,发言的人往往都是偏激、激进的,理性的人越来越少,理性的声音越来越少,即便偶尔出现,也很快被淹没。我们陷入了一种集体的疯狂,实际上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4再后来就是现在的手机短视频时代了,各色人物轮番登场,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这些网红、主播、培训大师竭尽所能地吆喝、表演,疯狂彻底压倒了理性,娱乐彻底取代了思想,地狱空荡荡,妖魔在人间,人间进入群魔乱舞的时代。更重要的变化是:互联网时代是我们主动选择去看内容,但是手机时代的算法推荐,我们已经不需要做选择了,大数据知道你喜欢什么,然后你越喜欢什么,就越给你推荐什么。于是每个人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自拔。未来很多人就像井底之蛙,只能看到自己头顶的一片天,只能看到推荐给自己的那一类信息。互联网的出现原本是为了打开世界,结果现在却让世界更狭隘了。也因此,未来很多人都会活在“内容茧房”里:一个大约五平方米的笼子里,在里面玩玩游戏,刷刷短视频,看看直播、抢购廉价产品,饿了就点一份外卖。让它们沉溺在各种短暂的刺激和快乐里,被各种内容和廉价的食品填饱。算法可以精准地给每个单元格投放他们最想要的东西,这些人都将像宠物一样被圈养起来,被喂养和投递,并且它们还乐此不疲,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小资。这就是未来绝大多数人的宿命!5听我分析完这些?是不是觉的人生一片灰暗?其实,整个人类都在放弃了思想和文明,转而投向享乐主义、娱乐至上。《娱乐至死》里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人类的文明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座监狱,另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场表演。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毫无招架之力,至少你还能做三件事:拔掉插头,关上电脑、放下手机。当99%的人都开始随便逐流,沉溺于眼前的快乐,放弃了独立思考能力,只有1%的人能坚持自己,他们不被带偏,坚持独立思考,他们才是文明的火种,也是人类社会的引领者。希望读完这篇文章的你,能成为那1%的人!毕竟,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成功亦然。人生最难得的是“人间清醒”高手深刻又轻松,庸人肤浅又痛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丰富的物质生活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