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描写白杨树的片段茹志鹃精彩句段?

描写白杨树的好句  1、白杨树那白绿色的树杆笔直笔直的,有二、三层那么高,一般二、三米内绝无旁枝,所有枝叶都向上生长,而且紧紧靠拢,站在树下仰起头来看到树叶郁郁葱葱,心形的叶子在太阳照射下银光闪闪,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叶子便哗哗作响。  2、美丽的白杨树,我要高声的赞美你,赞美你向大海一样宽阔无比的胸怀,赞美你人类无以伦比的高尚品格。  3、我书案上插有一枝刚从校园那排苍郁的老白杨树上轻轻摘下来的树叶。――这是傍晚徜徉在亲切得犹如共同生活了大半生的我家一样的林中校园时带回来的。虽说这只是几片老白杨树的叶子,但它却含着我的深爱。  4、白杨树上,一片片金黄色的叶子像一只只彩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5、秋天,刚开始时白杨树的叶子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绿色,偶尔还点缀着几片红叶子,变成了一棵五彩树,到了深秋叶子纷纷扬扬的落下来,有的像小船在空中飘荡,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许多叶子落到了地上,铺成了五颜六色的地毯,真不忍心踩上去。  6、凉爽的秋天到了,树叶由绿变黄。树叶由绿变黄。金黄的叶片像蝴蝶一样打着旋儿从天空飘落下来。你瞧,树下的树叶黄黄厚厚软软,这可乐坏了孩子,有的拿叶子打仗,还有的把树叶点着,看着轻烟袅袅的上升,有的淘气的孩子躺在叶子上,看着那高高的空中。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秋天的天是那么美,空气是那么新鲜。  7、春天来了,细雨如丝,白杨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真像一个淘气的小孩子。在这样一个气象万千的季节里,白杨树换上了春装,给春天又增添了几分韵味。我们在树下玩耍、嬉戏,快乐极了!  8、风姑娘欲与雨姑娘拉着手从白杨树上风过,顿时,杨树上沾上了它们留下的痕迹,树叶被风吹的哗哗作响,雨滴落在了树叶上,一下子滚到地上,钻进了泥土里去了。  9、冬天到了,白杨树脱去美丽的衣服,光秃秃的站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一场雪过后,它披上了洁白的外衣,枝条上落满了亮晶晶毛茸茸的雪,像冰晶像银条,那么洁白那么美丽。孩子们来到树下,淘气的摇着树干上的雪花,落在他们的头上,落在他们的脖子里,他们大叫的向远方跑去。有的孩子堆起了雪人,几分钟后一个漂亮的雪人便呈现在眼前。有的打起了雪仗,他们三人一伙两人一组开战了,雪球在空中飞来飞去,孩子们非常高兴。白杨树带来整洁、美丽、更给孩子带来了欢乐。  10、白杨树刚长出来的叶子是黄绿色的,叶子长大了就变成绿色的,它那茎是灰色的,一年就能长六八尺高,第二年春天就可以以移摘了。  11、秋天,叶子长黄了,像长满金叶子的小树。一阵风吹来,金叶“刷刷”的往下掉,一会儿大地就铺上金色的地毯。  12、啊!白杨树,我赞美你,朴实而忠诚的生命!人民和大地哺育你茁壮成长,你也将全部的生命和爱恋献给人民和大地!  13、夏天,正是白杨树的茂盛时期.这时的白杨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他用自己那茂密的树叶为我们乘凉,让我们在树下尽情的玩耍!  14、她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只要挪动一点杂草生存的空间,她就会把黄土地装点,撑起一片绿色。她不需要人去施肥,也不需要像娇嫩的草坪那样去浇灌,只要不挥刀斧去砍伐,给她一点宽松的环境,让她吸收自由的空气,她就会挺拔向上,她从来不对生长的土地说不。她不枝不蔓,扎根在贫瘠的土壤中,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因为她属于草根族。白杨树虽然出身寒微,却是最讲究生存质量的。土壤里还透着冰碴,春风中还夹着寒意,她的枝头已经冒出翠绿的嫩芽,在沉重的压力下,她的每一片嫩芽,每一片叶子都是努力向上的,而绝不弯腰乞求,更没有媚俗的面孔。  15、葱葱茏茏的白杨树上长着密密层层的枝叶,像一排排强壮的哨兵在放哨。  16、夏天,白杨树已经到了茂盛的时期,叶子长得像小孩的手掌那么大,颜色已经变成深绿色的了,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漂浮在空中。每当炽热的太阳烤着大地的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买几根冰激凌到白杨树下去乘凉,几阵微风拂过我的脸颊,别提多舒服了。  17、忽然,在有了秋意的白杨树上看到一只黑褐色的蝉。白杨树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蝉就紧紧抱着一根树枝。它湿漉漉的翅膀在瑟瑟发抖,无法张开。它看起来很疲惫,就要从树枝上掉下来的样子,或者它即将死去,就死在这颗白杨树下,任由落叶掩埋。  18、春天,一阵春风拂过,树上就长起鹅黄色的叶芽来。渐渐地变成的嫩绿色叶子,那么富有生机。在我们上学的时候,他们像高大的战士一样保卫着我们,好像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像他们一样。  19、我不会为最后一枚杨树叶飘落而悲哀,因为来年春天的时候,又是一个生命的轮回,这就是晋北的杨树。很普通的一种树,却又是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一种树。  20、一转眼,炎热的夏天到了,白杨树枝繁叶茂,像一把巨伞遮挡着烈日遮挡着酷暑,绿荫蔽日,给人们送来了几分凉爽,爷爷们在树下下棋,老奶奶们在聊天,叔叔们在树下打扑克,阿姨们在树下打毛衣,孩子们在树下捉迷藏,跳皮筋,快乐的奔跑,好不热闹。一阵风吹过感觉有几分凉爽几分惬意。  21、夏季的白杨树最是迷人。你看它头顶炽热的太阳,迎着从楼缝里涌来的一波一波的热浪,挺直了强健的身躯,伸展开壮实的臂膀,向着更高、更宽的方向拓展自己生存的空间,遮挡起浓浓密密的绿荫,为师生们带来丝丝的凉爽。  22、秋天,杨树的叶子由绿变黄一阵风吹过,一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非常漂亮落在地上的叶子越来越多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地毯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树下活动,有的收集树叶做书签,做标本,拼图案。  23、秋天,经霜的白杨树叶渐渐的枯黄了,一片片黄叶在秋风中簌簌飘落。随着风时而像在打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缓缓落下;时而像一群飞燕,悠然飞翔。多有意思呀!刚落下叶子的地面,就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落叶被扫进花园,与大地融为一体,孕育着来年的希望。  24、大路两旁排列整齐的白杨树,脱下了夏装,换上了秋装,绿叶中夹杂着黄叶。  25、泥土上生长着两排笔直的白杨树,给这块地方增添了几许生机。雨点打在白杨树叶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又滴落到我的指间,使我的心中荡起一圈圈的涟漪。  26、春天,白杨树抽出了嫩芽。呈现出一片新绿。一场雨过后叶片上滚动着晶莹透明的露珠,好像有无数的生命在颤动!那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像用水冲洗了一般,绿得发亮!  27、酷暑退去,秋季就要来临了,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白杨树默默无语地历数着早已储存在心中的校园里的好收成,也盘点着自己的心路历程,逐渐脱去一袭绿装,把生命的绿色蕴藏在心的深处,展示自己金子般的情怀。每当寒潮袭来,金黄色的叶子总是轻轻地、轻轻地飘落在人们的身上,无声地提醒着朝夕相伴的师生们,该加衣服了!而它自己也完成了落叶向根的皈依,残落的枝叶归于泥土,为脚下的土地增添一份养分和活力。  28、夏天,高大挺拔的白杨树,长得枝繁叶茂。可以为人们遮住阳光,在夏天有许多车辆来来往往,白杨树可以减弱噪音,小朋友们在树的下面欢天喜地地玩游戏,小鸟叽叽喳喳,时而会落在树上,树也是鸟的乐园。  29、在充满希望的早晨,晶莹的露珠在小杨树翡翠般的绿叶上顽皮的滚动,就像无数绿衣公主手捧晶莹的水晶球,美丽无比;在阳光四溢的中午,小杨树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树叶在风中“哗哗”作响,就像许多绿衣战士,不断地向空气中输送水分,遮挡阳光。在凉爽寂静的晚上,小杨树不停的为我们净化空气,让我们能睡个好觉。  30、秋风里,虽然脱尽了叶子,单薄的枝条依然透着精气,枝干向上,高昂着头。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31、春天,白杨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我们这群孩子换上漂亮的春装,围着白杨树捉迷藏。玩累了,我们就坐在树下休息,说说笑笑。  32、高高的白杨树,叶子都被秋风染黄了、被秋风刮掉了,但它们还是挺拔地站在草地上。站在白杨树边的法国梧桐,正在摇动着自己粗壮的树枝,像是在炫耀自己好看的新衣服。  33、白杨树像一位英俊的少年挺立在院里,而它对面的更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长长的柳树像少女垂落下来的头发。一阵风吹来,白杨树叶哗哗直响,好像少年开了嗓子在向对面的少女唱歌。  34、白杨树的街道还是那么落寞,蜿蜒的老树根还是蔓延地疯狂伸长,正如人儿们的思念一般,深深浅浅,断断续续。这喧嚣的世界,白天怎么会懂夜的黑呢?  35、教学楼的周围是高大粗壮的白杨树。春天,白杨树长出了一朵朵小芽苞。夏天,白杨树的叶子更加茂密了。秋天,白杨树的叶子变黄了,风一吹,叶子渐渐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冬天,白杨树光秃秃的枝条上落满了白雪,在灯光的照射下,从远处望去像一棵棵闪闪发光的银树。  36、我家楼前有一棵高大的白杨树,你瞧,它那笔直的杆,笔直的枝,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包括它那片片宽大的叶子,它是种力争上游的树。  37、春天时,白杨树那灰色的芽胞吐出绿中带黄的嫩芽,长出嫩绿色的叶子,杨絮飞飘,白杨树开始播撒生命的种子,播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那杨絮飘动的样子犹如一朵朵小雪花在空中飞舞一样。那时的白杨树正是青春焕发的年龄,它正在播撒自己生命中的激情与活力。  38、春天,树枝上开始抽出嫩绿的新叶,可爱极了。下雨的时候,细细的雨丝轻如牛毛,它笼罩着白杨树,宛如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39、秋天来了,霜白露清,秋妈妈迫不及待地给我家门口的白杨树披上了金装。树叶像镀了一层金,光彩照人。秋风扫过,满树洒“金”,飘飞的落叶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我们在树下拾落叶,制标本,充满了情趣。  40、寒冷的冬天来了,白杨树不怕寒冷。鹅毛大雪在空中飞舞,寒风吹着,猛烈地摇动着她的枝干。它那焦黄的叶子落光了,光秃秃的树干包着一层发黑的树皮,就像披着臆见黑色的外衣。但是,它们毫不示弱,昂首挺胸,勇敢地同暴风雪作斗争。白杨树以它顽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地占胜了风和雪。  41、夏天,枝叶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遮挡住了炽热的阳光,我们就可以像往常一样在空地上玩耍,不会感觉到热了。这时,偶尔会飞来几只小鸟,一边落在白杨树上乘凉,一边啼叫着,给我们带来动听的歌声。  42、春天,杨树卸下冬天枯萎的服装,尽情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吐出了嫩绿的枝叶。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窃窃私语,又像是在快乐的歌唱。夏天,一棵棵高大的白杨树就像一把把漂亮的遮阳伞,坐在“伞”下,凉风习习,真令人心旷神怡。深秋,树上的叶子开始脱落,就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告别了杨树,投入了大地的怀抱。隆冬,树枝变的光秃秃的,但他仍然像忠诚的战士,矗立在刺骨的寒风里为我们站岗。  43、田野里,白杨树的叶子变黄了,风一吹,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看,玉米被一粒粒饱满的谷粒压弯了腰!果园里,果子熟了。梨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它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人垂涎三尺。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葡萄,好像一颗颗紫色的珍珠在闪闪发光。柿子树上接满了大大小小的柿子,远看就像一个个红灯笼。花园了,菊花开了,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桂花也开了,有白的,有黄的,风一吹,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44、白杨树是一种普通常见的树,只要有土的地方就能生长,它不用人的悉心照料,只要给它一块空地,它就会挺拔向上。白杨树从不怕困难,从不屈服,狂风暴雨也不会令它低头,即使在寒冷的冬天,白杨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但生命力还是非常顽强的,它像红梅傲雪般立在大雪中,在风雪交加的时候,那一棵棵白杨树依然屹立在那里。  45、冬天时,天气十分寒冷,寒风凛冽,白杨树却挺立着它倔强的身躯,站在风雪中,他不怕严寒,他始终站在我们学校的操场中央,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46、请看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吧。白杨树已经老了,虽然树叶开始脱落,有的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枝桠毕露,依然昂首向天。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地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即使干枯了残破了,依然蜷曲身姿翘出坚硬的不规则形状,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碱。  47、在狂风中,小杨树从不屈服,它们把根紧紧地扎进土地,用水形成的绿叶挡住大风中的灰尘,不让灰尘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  48、夏天,正是白杨树生长的鼎盛时期。这时的白杨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它用自己的那茂密的枝叶遮挡了强烈的阳光,为我们带来了凉爽的夏风。  49、在我家的门前,有几排苍劲挺拔的白杨树。好高的白杨树啊,如果你抬起来想看树尖的话,那帽子都会掉下来。好茂盛的白杨树啊,在密密地叶丛中,连鸟的影子都找不到。  50、春天来到时,树枝上爬满了一个个胖娃娃。当春雨淅淅沥沥下起的时候,他们拼命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好像是要把明天装扮得更美。再过几天,丫苞开始抽叶,渐渐的每根枝丫上都长满了绿叶,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活泼可爱的小孩。  51、转眼就是秋天了,叶子渐渐变黄,一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既像在空中飞舞的黄蝴蝶,又像小精灵乘坐着金色的飞毯缓缓地落在地面上。抬头仰望天空,杨树就像大地举起一支蘸满黄色油彩的大笔,要为蓝色的天空添上一幅美丽的油彩画。  52、春天,老杨树发芽了,呈现出了勃勃的生机。下课了,我和同学们出了教室,来到操场上,在老杨树下说笑着,嬉闹着。我拾起了掉在地上的一片小小的树叶子,发现它一面深绿,绿得像一块翡翠。它的另一面有一些淡绿,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那么美丽。来了一阵风,树上的叶子和我手中的叶子一起摇动起来,好像无数把大大小小的扇子在一起扇动,给人们带来一丝丝凉意。我发现,我手中的叶子犹如一只刚被捉住的蝴蝶,挣扎着,抖动着。我急忙撒手,只见那片小小的叶子在风中起舞,真像一只蝴蝶。风停后,它落到了地上,就像一只蝴蝶停在了地上。  53、冬天来了,虽然不如有树叶时那么辉煌,但这时它仿佛更大了。在寒风中总是发出呜呜的声音,像是在和寒风挑战。大雪来临时,它们和雪姑娘交上了朋友,它顽强的精神终于感动了雪姑娘,雪姑娘慷慨的送给它一床棉被,白杨树暖暖的睡着了。  54、夏天,白杨树像一个魔术师,满树的叶子都变成了碧绿的,发出了万丈碧绿的光芒。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坐在树下,静静地休息。这时,白杨树像巨大无比的绿伞,为我们遮挡着强烈的阳光。这时,如果你再看看它,它好像更美了!  55、杨树的叶子很平常,但是它的树干上的眼睛看起来很亲切。杨树的那种坚强不屈、超凡脱俗、不畏艰险的精神令我敬佩。  56、金秋时节,白杨树的叶子变黄了,像穿着黄色的外套。忽然,一阵风吹过,白杨树立刻脱下自己的外套,给大地母亲穿上。  57、夏天一到,小宝宝们都长大了,满树的绿色。阳光洒在叶子上,那翠绿明亮的颜色耀眼得很,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力在颤动。雨过天晴的夜晚,白杨树更加美丽。落在树叶上的水珠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一颗颗宝石。白杨树不仅美丽,而且有高尚的风格,对待小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它们在自己的身上搭窝建巢,并且为它们遮风挡雨。  58、在我的记忆深处,却是那白杨吐绿的早春,北方的冬天是美的但早春是乏味的,到处是干枯的,然而不知什么时候那死的一般的白杨就从树枝的尖端冒出了一个个鹅黄的嫩芽,如果你不经意,就错过了观赏的好时机,因为它在春风的吹拂下,它们很快就舒展身体,一窜儿似的长大了。那嫩叶真的是擦了一层油似的,油汪汪的,特喜人的。就好似婴儿的小脸蛋儿,真想让人亲一口!  59、马路旁有一棵杨树,它有着高大的身躯,叶子形状像水滴,树干笔直、粗糙,它的根深深地扎入了大地中。春天,它抽出新芽,长出嫩绿的小叶,非常惹人喜爱。但是,每当汽车路过时,灰尘就毫不留情地飞到了它身上。夏天,它长的更茂盛了,人们在它下面乘凉、下棋,但很少有人感谢它。  60、那些稠密的白杨树叶子,像是一条流水,日日夜夜沙沙沙,沙沙沙,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平静又响亮的流着。  61、在我们教学楼前面有一棵高大、粗壮的白杨树。它伸展着茂盛的枝叶,顶端超过三层教学楼,直指蓝天,朝气蓬勃。我们几个小朋友手拉手,才能把它抱住。白杨树的叶子有大、有小,有的像小桃儿,还有的像圆心。  62、我家住在黄州中学,院子里绿树成荫,各种各样的树美化着校园。每天早上,我上学的时候,路的两边各有一排白杨树,棵棵高大挺拔,像卫兵似的。  63、夏天时,白杨树的每一片叶子都跟巴掌一般大。一片片叶子累积起来,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浓荫。  64、春天,杨树那光秃秃的枝头上开始有了指甲大小的嫩叶,大地上万物都苏醒了。过几天,杨树便开始有圆圆的新叶,前端突出一个小尖脚,远远望去,真象一个绿色的小桃,偶尔有几个调皮的小朋友伸手摘下一片绿叶,回家做一个小书签。  65、第一次见到白杨,是在南方开往北方的列车上。到达湖北区,透过车窗,看到一排排整齐挺拔的树木一字排开向前延伸。我惊叹它们的俊美笔直,远远望去,这些疏密有致排列整齐的数木,就像一道“绿墙”。只是这道绿墙,更富有动感和活力。  66、深秋时,白杨树的叶子枯黄了,树叶也在一片一片的掉落一片一片的凋落,白杨树在迎接冬天的到来。  67、秋天时,白杨树的叶子是金黄的。从远处看,犹如一个金黄的雨伞。那一片金黄的颜色是白杨树生命中最成熟的色彩。  68、白杨树更加粗壮了,显得更有精神。古树的躯干上,是藤的装点,绿色的藤在古树的身躯上节节升高,开满了娇艳的花朵,古树也因为藤的扶持也逐渐变得粗壮起来。白杨树依然别具一格,古树与其他花草树木一起相互依靠着,日子过得很充实。  69、夏日的阳光照在杨树浓密的绿叶上,在我们头顶撑起了一把金光闪闪的遮阳伞,树叶如童话故事一样美丽。我们在树叶下玩闹,享受无拘无束的清闲生活。回想那时的事情,眼前总会出现那一树金光闪闪的杨树叶。  70、白杨树吐出新的嫩芽,好像士兵一样站在它的两旁,守护着美丽的辉发河。  71、冬天降临了,天寒地冻,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花袅袅婷婷地飘落下来,白杨树披上了银装。虽然它只剩下干枯的树干,可它还是傲然挺立、耀人眼目。像一位老寿翁在持着花白白的胡子笑哩!我们在树下打雪仗,堆雪人,痛快极了!  72、白杨树挺拔向上,葱绿的叶子中开始有泛黄的树叶点缀着,似乎仅仅是初秋的感觉。  73、家乡的白杨树最多,站在我家楼上,举目远眺,目之所及到处都是白杨树那高大挺秀的身影。树木葱茏,连绵起伏,似群山蜿蜒,如绿色屏障。那里的白杨树有几十年的树龄,要一些小朋友合抱才搂过来,有的刚刚成树,有的是刚诞生的婴儿,宛如一个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摘要:语文科目是陕西专升本文史、医学、艺术类专业公共课考试科目之一,试题共有59道题,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语文具体考试题型有哪些?分值分布是怎么样的?考试内容考哪些?可能还有的同学不是很清楚,为了帮助大家更语文科目是陕西专升本文史、医学、艺术类专业公共课考试科目之一,试题共有59道题,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语文具体考试题型有哪些?分值分布是怎么样的?考试内容考哪些?可能还有的同学不是很清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2023年陕西专升本,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语文考试题型及内容,请参考下方。试题题型及分值:1.单项选抒题:20 题20 分2.填空题:12题12分3.词语解释题:12题12分4.判断题:10题10分5.简析题:4题36 分6.作文:1题60分试题内容大略比例1.语言文学知识:约36%2.阅读分析:约24%3.作文:约40%考试内容一、语言知识(一)识记文言作品的常见实词,主要识别古今意义有所区别的词语,应特别注意在现代汉语中仍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和成语。(二)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辨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重点掌握“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等文言虚词。(三)对于文言句式,主要认知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宾语前置、判断句和被动句。(四)理解古今作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比拟、夸张、对偶、借代、用典、反诘、反语等。二、文学知识(一)识记作家作品。熟记作家姓名、笔名、所处时代'思想倾向'文学主张'创作风格、所属文学流派及团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作品集名称。(二)认知领会古代诗文常见文体分类。散文如语录体、纪传体、书信体、史论体、游记体、寓言体;古代诗歌如楚辞、乐府、歌行、律诗、词、曲、赋等。三、文体知识(一)论说文论说文是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阐述作者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1.论说文的要索论说文一般由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四个要素构成。(1)论题::论题是所要议论的问题或对象,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规定、限制议论的范围和重点,决定议论展开的方向和途径,是贯穿全文内容、组织結构的中心线索。论题通常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或文首。论题通常并不表明作者对客观辨物的认识,也不表示判断。(2)论点:论点是对论题的回答,是作者在剖析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或是作者对阐述的问题提出主张、看法和表明的态度。论点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文章所议问题的总的最基本的看法,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集中和概括,起着统率全篇的作用。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明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论点的提出必须明确、深刻.要有事实或理论作基础.(3)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论据就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事实性论据是指现实的、历史的客观事实和可靠的统计数字;理论性论据是指经过实践考验,被人们公认的正确观点,主要有经典著作的论述,权威性的言论,科学的定义、原理、法规和规律,也包括一般的公理、常识、成语、公式等,还包含宪法、法律、规章制度等法理性条文中可以作为说理依据的有关内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直实可靠,充分典型。(4)论证:论证事证明论据与论点之间逻辑联系的过程和推理的方式。论证的基本要求是:合理,且推理必须有严密的逻辑性。论证分为立论和驳论。①立论:以充足的、确凿有力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的某种见解、主张。②驳论:以有力的论据反驳片而的、错误的论点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2.论证方法(1)归纳法:分析许多个别事物,归纳这些事物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一般性的结论的论证方法。(2)演绎法: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个别情况的结论的论证方法。(3)比较法:从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比较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把性质、特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证明论点。对比法是把性质特点不同或相异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证明论点。(4)驳论方法: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最后闸明自己的观点。驳论可以反驳论点,可以反驳论据,可以反驳论证。(二)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也间有描写、议论和抒情。1.叙述叙述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作洋细或概括的说明和交代(1)叙述对象:叙述对象多种多样,诸如人物的经历、遭遇、命运、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组织机构的诞生、沿革、调整、朝代的兴衰、更替、变动、民族的形成、迁徙、分合、器物的创制、改造、改进,观点的产生、流变、演化等等,都必须用叙述来表达。(2)叙述人称:叙述人称即叙述的观察点和视点,是作者根据表达内容和目的所选择的叙述身份。第一人称“我”叙述:是以当事人的口吻进行叙述,以“我”的身份在文章中出现,所叙述的内容均为“我”之见闻、思考和感受。第二人称.'你"叙述:作者面对人物,以向人物说话的口吻.叙述人物的言语行动,曲陈见闻感受,读者则是旁听者。用这-人称叙法易形成真挚亲切,感人肺腑的效果.所造就的情调与韵味是采用別的人称叙法不能替代的。第三人称’‘他”叙述:是以局外人的角度进行叙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旁观立场对读者转述见闻和感受。这样叙述,可以灵活地展示事物的各个方面.自由地刻画人物,不被所见所感约朿,表现的生活内容更丰富,表现的范围更宽广。第三人称叙法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但却缺乏第一人称叙法的其实感和亲切自然的长处。(3)叙述方法①顺叙和平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顺叙的优点是首尾圆合,来龙去脉清晰;常出现的问题是平铺直叙.易写成流水账;要注意主次有别、详略得当。平叙,即叙述同一肘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或更多件事悄。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并列交叉地叙述。平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紛繁、错综切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②倒叙和插叙倒叙和插叙都是顺叙的一种变化。倒叙是把卽件(人物)的结用戒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按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又叫倒插笔。用倒叙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插叙,是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叙述,插叙完毕,再把原叙述进行下去。插叙或为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或为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故事情节,或对出场人物、情节作注释、说明。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也可化直为曲,使文势起伏跌宕。插叙又有多种分类:插入往事的片段,称之为追叙;对上文补充说明,称其为补叙;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称为逆叙。③详叙和略叙:详叙是详细叙述,是对事件的过程或某个片段做详细具体的交代;略叙是简要叙述,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材料写得概括、简略.通常是删除细节,保留事件梗概。④总叙和分叙:总叙是在叙述人物、事物或事件之前,先对其作一个总的介绍,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和轮廓;分叙则是在总叙之后,对一件事情从不同方面进行叙说。2.描写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1)描写对象①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即通过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与衣若服饰等外部特征的描摹,以显示人物的性格、气质与精神状态。肖像描写的要求是:一要以形传神,抓住外表上富有代表性的特征;二要独特、新巧,切忌因袭雷同。行动描写:即对于人的具体行动的描写。行动描写的要求是:要具体、生动展示出人物行动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圆满地回答人物“怎么样做”的问题。语言描写:即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个性化的人物。语盲描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白(作品中人物自言自语),一是对话(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问互答)。描写好语言,首先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处境、思想和性格特征;其次,语言要准确、简洁、传神。心理描写:即直接概述人物内心活动,或通过人物的独白、追忆、幻觉、梦境等,展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活动的方法。进行心理描写时,作者不能把自己的感情强加给人物;铺垫好寄托心理活动的必要的环境条件,应与其他描写方法交错穿插,不宜作过长、静止、单调的心理描写。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即对山川风物、生态气候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被称为“风景画”,通常为人物出场、情节发展交代背景或渲染气机。社会环境描写:其内容包括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住所陈设、人与人的关系等。社会环境是形成人物思想性格的客观条件和依据,要写出时代的特点。场面描写:是在特定时间与地点,对众多人物共同活动的情景的描述.场面描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即从整体着眼,较全面概括地写出场面的总的景象和总的气氛,这种方法,不求点上的细微,而求面上的广度,关键是写出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另一种是特写式,即把场面中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典型情景,集中、细致地突现出来。③细节描写:即对人、小、说、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刻画与描绘。细节描写可以促成情节的曲折和复杂,可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可以展现环境景物的独有特征,可以増强主题的表现力。(2)描写的视点视点就是观察者的立足点,包括距离、方位、角度、状态。用第一人称描写人、事、物,只能限制在观察者“我”活动的范围;用第三人称进行描写不受时空限制,对视点要求不那么严格,可以比较精确,也可以比较模糊。描写同一事物,当视点转换时,就应注意前后呼应,协调一致。(3)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按描写角度分类°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不依靠陪衬烘托,不凭借他人眼光,作者按照一定的时间或空间顺序,把镜头直对事物进行刻画,使对象的状貌、性质和特点直接映入读者的视野,从而产生鲜明印象。正面描写是最基本的描写方法。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不从正面入手宜.接描写对象,而通过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或折射被描写的对象。侧面描写曲折含常,能唤起读者的想象,引发读者的兴趣。侧面描写经常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多侧面地、立体地表现对象。②白描和彩绘白描和影绘是按风格分类。③白描是**画纯用墨线而不着颜色勾勒事物的技法。借用到写作中是指不用更多的渲染,不以华丽辞藻修饰,更不用曲笔陪衬,而以朴实的文字准确描写出生动的形象。彩绘是以绚丽多彩的文字、借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的方法。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3.抒情抒情是指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抒发.(1)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即作者肖接倾吐自己喜怒爱憎的感情。(2)间接抒情:冋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因事而动情,将感情融入叙事之中;可以寄情于理,即把感情寓于道理之中,借助说理表达思想感情;可以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或描写抒情,即作者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以景物的形状、色彩浓度、格调表达感情。抒情有三条基本原则:一是感情要真实,不可为文造情、无病呻吟;二是感情要健康、高尚;三是感情的表现要具体。(三)诗词曲赋1.诗歌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这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古体诗包括四言古诗、五七言古诗、楚辞休、乐府体、歌行体等.古体诗不讲究平仄,不要求对仗,押韵较宽松,每首诗的字数、句数也没有严格规定。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休诗,是唐代形成的_种格律体诗。近体诗分为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两联四句,平仄、押韵'对偶都冇-定要求;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种称"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毎句字数必须相同,中间两联必须対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2.词词是一种配合着音乐歌唱的艺术形式。词具有诗上述的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形式上,词是週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根据字数不同,词可分为长调、中调、小令。根据结构不同,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之分。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而词的押韵比诗灵活。在内容上,词所反映的生活一般不如诗广阔;受题材制约,词在艺术流派上不如诗流派众多;在艺术上,词长于比兴,注重寄托,显得含蓄深婉。3.曲曲因兴盛于元代,故又称元曲,是杂剧与散曲的合称。散曲有小令和套数(套曲)两种。小令是单只曲子;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少则两曲,多则几十曲。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和词相比,散曲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散曲通首同韵,句句押韵,不能换韵,平上去三声通押;二是在散曲同一曲调中,可用“衬字”来增添字。正字和衬字相配,既可保持曲调的腔调,又可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地表达思想内容。4.赋赋是汉代形成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对仗、韵律,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赋在形式上以铺张扬厉、夸饰、描述为主,并逐步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四)小说小说是一种散文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传统小说以人物、情节、环境为三大要素。1.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文体重心。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2.情节情节是小说的基本元素。情节是具有连贯性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具体事件,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小说的情节是由特定的情节单元或叙事单元构成的,不同类别的小说,其情节构成的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多种形态的情节结构。而大多数小说都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长篇小说在开端前又加上一个序幕,有的在结尾后面延伸出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3.环境环境是小说人物活动的舞台,事件发生的场所。小说往往通过对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反映时代和社会历史的风貌。小说环境可以分为典型环境和普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活场景和心理氛围等等。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不受篇幅长短的约束,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变换场景,为人物活动提供所需要的时间与空间,因而小说环境描写不但自由、灵活,而且也能充分、具体。四、课文阅读分析(一)记忆教材规定背诵的篇目以及非背诵篇目中的名言和名句。(二)识记每篇课文作者及其所属时代或国别;识记每篇课文所属文体类别及其主要文体特征。(三)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旨,认识其思想意义。如论说文的中心论点、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词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的主题思想等。(四)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归纳其大意。(五)理解并评价课文的主要创作特色,对各种文体常用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如对比、烘托、铺垫、暗示、比兴、象征、白描、叠字、铺叙、用典、夹叙夹议、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联系课文作简要分析。(六)识别和理解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格,如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等,并能联系课文语境说明其修辞作用。(七)熟记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富于表现力的精彩词句,熟读精彩段落,分析其含义和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五、作文作文是对考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核,同时也是对其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知识积累等综合能力的全面测试。作文考试的基本要求是:文体把握要确当、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书写整洁、字体及行款格式合乎规范。考核文体以议论文为主。六、考核篇目●论说文(二)《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1.识记:(1)《论语》的体例及其作者;(2)孔子的思想核心及其文化学术主张。2.理解:(1)《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征;(2)本文记言散文特点;(3)本文体现的孔子的政治主张。3.简单应用:简析本文论据多样化的特点。4.综合应用:(1)具体分析本文破中有立、驳论中不乏立论的论证方法;(2)具体分析本文比喻、排比、反诘、呼告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三)《赵威后问齐使》(选自《战国策》)1.识记:(1)《战国策》的体例、主要内容及其编订者。(2)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3)本文属于对话体议论文。2.理解:(1)本文所体现的政治思想;(2)本文采用排比句援事说理的艺术效果;(3)赵威后批评齐国政治失当的角度及其依据;(4)赵威后心目中的“岁、民、君”的关系;(5)本文以问答方式展开议论的特点。(四)孟轲《寡人之于国也》1.识记:(1)《孟子》的文体类型及其作者;(2)本文突出的艺术手法。(3)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4)本文属于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文。2.理解:(1)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2)本文的主旨;(3)本文排比句的运用。3.简单应用:(1)归纳本文的层次内容;(2)简析本文的结构特点。4.综合应用:(1)具体分析本文比喻句运用的艺术效果;(2)具体分析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五)庄周《秋水》(节选)1.识记:(1)《庄子》的文体类型及其作者;(2)庄子散文突出的艺术特色。2.理解:(1)本文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的作用;(2)本文说理的特色。3.简单应用:(1)概括本文主旨,说明其客观思想意义;(2)简析本文的说理方法。4.综合应用:(1)具体分析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艺术特点。(六)李斯《谏逐客书》1.识记:(1)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2)本文的文体类型。2.理解:(1)本文的中心论点;(2)本文运用的铺陈方法;(3)本文运用排比句、对偶句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3.简单应用:(1)简析本文论据与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4.综合应用:(1)具体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2)具体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七)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1.识记:(1)本文作者及其文学成就;(2)本文的文体类型。(3)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2.理解:(1)本文中的警句及其启迪作用;(2)本文的中心论点;(3)本文的论证方法。(八)鲁迅《灯下漫笔》1.识记:(1)本文作者及其文学成就;(2)本文的文体类型;(3)本文的写作时间及时代背景。2.理解:(1)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本文作者所说的三种时代的内涵;(3)本文第二部分关于“**固有精神文明”的内涵。3.简单应用:(1)简析本文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关系;(2)简析本文的结构特点。4.综合应用:(1)具体分析本文两个部分在论证方法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2)具体分析本文对**民族心理及民族文化剖析的深刻性与现实性。(九)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1.识记:(1)本文作者;(2)本文的文体类型;(3)本文的写作背景。2.理解:(1)本文所论的近代大学的要义;(2)作者所主张的大学办学思想。3.简单应用:(1)简析本文的文风特点;(2)简析本文所体现出的作者的人格特点。(十)朱光潜《咬文嚼字》1.识记:(1)本文作者及其重要著作;(2)本文的文体类型。2.理解:(1)本文的中心论点;(2)本文的主要观点。3.简单应用:(1)简析本文的结构特点;(2)简析本文的论证方法。(十一)钱钟书《说笑》1.识记:(1)本文作者及作品;(2)本文的文体类型。2.理解:笑与幽默的区别。3.简单应用:(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简析本文论证的特点(十二)余秋雨《废墟》1.识记:(1)本文作者及作品;(2)文化散文的特点。2.理解:作者对待“废墟”的态度。3.简单应用:(1)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2)废墟在古代和现代的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3)简析文中废墟的象征意蕴。4.综合应用:具体分析本文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的艺术特色。(十三)【英】培根《论学问》1.识记:(1)本文作者;(2)本文文体类型及出处;(3)本文关于读书为学的三种用途。2.理解:(1)本文论述的治学目的;(2)本文论述的读书治学的方法;(3)本文选用的排比句、比喻句及其表达效果。●记叙文(一)《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隐公元年》)1.识记:(1)《左传》的体例及艺术特色;(2)本文的文体类型;(3)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2.理解:(1)本文采用的衬托手法及其效果;(2)作者在文未写颍考叔“纯孝”的意图及其作用。3.简单应用:(1)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2)梳理本文的情节线索;(3)简述文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4.综合应用:(1)具体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具体分析本文善于剪裁史料的特点及艺术表达效果。(二)司马迁《李将军列传》1.识记:(1)《史记》的作者及其体例;(2)本文的文体类型;(3)本文所记叙的四个战例。2.理解:(1)李广悲剧的主要原因;(2)作者为李广立传的动机;(3)文末作者赞语的具体含义。3.简单应用:(1)简析李广的性格特征;(2)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表达方式。4.综合运用:(1)结合本文所列四个典型战例,分析其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方面的特点及作用;(2)分析本文运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三)韩愈《祭十二郎文》1.识记:(1)本文的作者及其文学成就;(2)本文的文体类型。2.理解:(1)韩愈祭十二郎的原因;(2)本文所体现的“以情胜”的特点。3.简单应用:(1)简析本文所用的追叙的表现方法;(2)简析本文的抒情方法;(3)简析本文在选材上的特点。4.综合运用:具体分析本文抒情、叙事与议论并重的写作特点。(四)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1.识记:(1)本文作者及其文学成就;(2)本文的文体类型。2.理解:(1)本文的写作背景;(2)本文的创作目的。3.简单应用:(1)简析本文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人物的艺术特点;(2)简析本文从多个侧面刻画段太尉个性特征的艺术手法。4.综合应用:(1)分析段太尉的性格特征;(2)分析“勇服郭晞”一段情节的戏剧性。(五)苏轼《文与可画赏筜谷偃竹记》1.识记:(1)本文的作者;(2)本文的文体类型;(3)苏轼文学创作的成就。2.理解:(1)“胸有成竹”的含义;(2)“心手相应”的含义;(3)文与可的性格特点。3.简单应用:(1)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2)简析本文的结构线索。4.综合应用:具体分析“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的创作思想对指导写作的意义。(六)侯方域《马伶传》1.识记:(1)本文的作者与作品;(2)本文的文体类型。2.理解:(1)马伶取胜的原因;(2)作者写此文的意图。3.简单应用:(1)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2)简析本文剪裁的特点。4.综合应用:具体分析“马伶取胜”之因对文艺创作的启示。(七)郁达夫《故都的秋》1.识记:(1)本文作者及其作品;(2)本文是一篇写北京秋天的游记散文。2.理解:(1)本篇游记散文的中心线索及整体结构特点;(2)本文通过“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对比来突出北京秋天“色彩浓、回味永”的写作方法。3.简单应用:(1)简析本文线索清晰、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形散神聚的结构特点。(2)简析本文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运用、熔于一炉的艺术特色。(八)巴金《爱尔克的灯光》1.识记:(1)本文作者及主要作品;(2)本文文体类型;(3)“长宜子孙”的含义。2.理解:(1)全文的线索;(2)对姐姐悲剧的回忆与灯光的关系,以及对表现主题的意义。3.简单应用:(1)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2)简述作者由“长宜子孙”引发的思绪;(3)简析文中灯光的象征意蕴4.综合应用:具体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九)余光中《听听那冷雨》1.识记:(1)本文的作者及其主要作品集;(2)本文的文体类型。2.理解:(1)本文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2)本文“时空交错”的行文手法与写意抒情的内在联系;(3)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世事沧桑、韶华不再的独特心理感受。3.简单应用:(1)简析本文运用古典诗词所营造的意境美;(2)简述本文行文的线索。4.综合应用:具体分析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通感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十)张洁《拣麦穗》1.识记:(1)本文作者及其主要作品;(2)本文的文体类型。2.理解:(1)“我”童年时与卖灶糖老汉的纯真友谊;(2)作者歌颂这种友谊的时代背景与心理。3.简单应用:(1)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2)简析开头所述“美丽的梦”与后面故事的关系。4.综合应用:分析本文采用对话来表现人物个性与心理的艺术手法。(十一)史铁生《我与地坛》1.识记:(1)本文作者及其主要作品;(2)本文的文体类型。2.理解:(1)本文落笔地坛,却重点抒写母爱;(2)“我”在苦痛中挣扎、奋发的坚韧性格和意志。3.简单应用:(1)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2)简析本文表现母爱的方法。4.综合应用:分析本文将排比、类比和象征综合起来的艺术特色。●诗词曲赋(一)《氓》)(选自《诗经·卫风》)1.识记:(1)《诗经》的分类;(2)《诗经》的艺术特征;(3)本诗的出处;(4)本诗的诗体类型。2.理解:女主人不幸遭遇的社会认识价值。3.简单应用:(1)概括本诗的主题;(2)简析女主人公和氓的性格特征。4.综合应用:(1)分析本诗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技巧;(2)分析本诗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民歌特色。(二)屈原《国殇》1.识记:(1)本诗的作者及诗体;(2)本诗作者的主要作品;(3)本诗选自《楚辞·九歌》。2.理解:(1)理解“国殇”的含义;(2)理解本诗的祭歌特点。3.简单应用:(1)概括本诗的主题;(2)简析本诗描写战斗进程,表现楚军将士战斗精神的特点。(三)《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选自《乐府诗集》)1.识记:(1)乐府诗的艺术特征;(2)本诗的诗体类型。(3)背诵这首诗。2.理解:(1)理解本诗开篇起兴的手法;(2)本诗艺术构思的特点。3.简单应用:本诗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对塑造思妇形象的作用。(四)曹操《短歌行》(其一)1.识记:(1)本诗的作者;(2)本诗是乐府旧题的四言诗。(3)背诵这首诗。2.理解:(1)本诗的创作背景及思想倾向;(2)本诗所用比喻的含义及作用;(3)本诗所引典故的含义及作用。(五)陶渊明《饮酒》(其五)1.识记:(1)本诗的作者及其诗歌特色;(2)本诗的体例。(3)背诵这首诗。2.理解:本诗所表现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3.简单应用:(1)概括本诗的主题;(2)简析本诗写景诗句的思想蕴涵。4.综合应用:分析本诗熔抒情、说理、写景于一炉的艺术特点。(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识记:(1)本诗的作者;(2)本诗的诗体类型。2.理解:(1)本诗“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2)“月”在本诗结构上的作用。3.综合应用:分析本诗情、景、理交融的意境美。(七)王维《山居秋暝》1.识记:(1)本诗的作者及其诗歌特色;(2)本诗的诗体类型;(3)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4)背诵这首诗。2.理解:作者在本诗所流露的生活情趣。3.综合应用:分析本诗写景的白描写意手法及其动静结合的特点。(八)高适《燕歌行》1.识记:(1)本诗作者及其诗歌特点;(2)本诗的诗体类别;(3)盛唐“边塞派”的代表人物。(4)背诵这首诗。2.理解:(1)本诗苍凉悲壮的情感氛围;(2)本诗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3.简单应用:(1)简析本诗的层次,归纳本诗的思想内容;(2)简析本诗结尾句的寓意。(九)李白《行路难》(其一)1.识记:(1)本诗的作者及其诗歌创作的成就;(2)本诗作者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3)本诗的诗体。(4)背诵这首诗。2.理解:(1)本诗所表现的诗人复杂矛盾的想感情;(2)本诗所用历史典故的含义。3.简单应用:(1)简析本诗的抒情层次;(2)简析本诗比兴诗句的象征意义。(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1.识记:(1)本诗的题材。(2)背诵这首诗。2.理解:(1)本诗借言离别情抒发诗人复杂矛盾的内心感情;(2)本诗所用历史典故的含义。3.简单应用:(1)简析本诗的抒情层次;(2)简析本诗对仗诗句的修辞效果。(十一)杜甫《兵车行》1.识记:(1)本诗的作者及其代表作品;(2)本诗作者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3)本诗的诗体。2.理解:(1)本诗创作的时代背景;(2)本诗的叙事层次。3.简单应用:(1)简析本诗开头写送别场面的铺垫和定调作用;(2)简析本诗“代人述言”的语言特色。4.综合应用:分析本诗的主题,揭示其社会批判作用。(十二)杜甫《秋兴八首》(其一)1.识记:(1)本诗诗体;(2)背诵这首诗。2.理解:(1)本诗的写作背景;(2)本诗的思想感情。3.简单应用:分析此诗的艺术特征。(十三)白居易《长恨歌》1.识记:(1)本诗的作者及其作品;(2)作者的创作成就;(3)本诗的诗体。2.理解:(1)本诗的创作背景;(2)本诗主题的争议;(3)本诗以“长恨”命题的意义。3.简单应用:(1)简析本诗写实和想象巧妙结合所收到的艺术效果;(2)简析本诗刻画人物所用的方法。4.综合应用:具体分析本诗中叙述、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艺术效果。(十四)李商隐《锦瑟》1.识记:(1)本诗的作者及其作品;(2)背诵这首诗。2.理解:(1)本诗丰富的意蕴;(2)本诗的委婉含蓄的抒情方法;(3)本诗的艺术手法。(十五)陆游《关山月》1.识记:(1)本诗的作者及其作品;(2)本诗的诗体;(3)背诵这首诗。2.理解:(1)本诗的主题;(2)本诗的结构特点。3.简单应用:(1)简析这首诗所表现的爱国情思;(2)简析诗中三个场面及其内在联系;(3)简析本诗三个层次的抒情内容。4.综合应用:(1)分析本诗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2)分析本诗抒情的艺术特色。(十六)郭沫若《炉中煤》1.识记:(1)本诗的作者及其作品;(2)本诗作者对新诗发展的贡献。2.理解:(1)本诗的爱国主题;(2)本诗的创作背景及副题“眷念祖国的情绪”的含义。3.简单应用:(1)简析“年青的女郎”和“炉中煤”的象征意义;(2)简析本诗三个层次的抒情内容;(3)简析本诗的构思技巧及结构艺术。4.综合应用:(1)分析本诗的拟人手法及其艺术效果;(2)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及反复咏叹的手法。(十七)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1.识记:(1)本诗的作者及其作品;(2)本诗的写作背景。2.理解:本诗的思想情感。3.简单应用:(1)简析本诗隐喻手法的运用;(2)简析本诗反复手法及其艺术效果。(十八)艾青《雪落在**的土地上》1.识记:(1)本诗的作者及其主要作品;(2)本诗的写作背景。2.理解: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3.简单应用: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十九)舒婷《神女峰》1.识记:(1)本诗的作者及其作品;(2)本诗的写作背景;(3)新时期朦脓诗派的代表作家。2.理解:本诗作者表达的人生观和爱情观。3.简单应用: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二十)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1.识记:(1)本词的作者及其作品;(2)背诵这首词。2.理解:这首词的结构特点。3.简单应用:简析本词的语言特色。(二十一)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1.识记:(1)本词的作者及其作品;(2)本词的作者对词发展的贡献;(3)背诵这首词。2.理解:这首词的情感内容及思想倾向。3.简单应用:(1)简析这首词的抒情层次及结构特点;(2)简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4.综合应用: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二十二)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1.识记:(1)本词的作者及其词的创作风格;(2)背诵这首词。2.理解:这首词的所表现的作者的处境和心境。3.简单应用:(1)简析这首词运用叠字的语言特色;(2)简析这首词的内容层次。4.综合应用: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二十三)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1.识记:(1)本词的作者及其词的创作风格;(2)背诵这首词。2.理解:这首词的所表现的作者的处境和心境。3.简单应用:(1)概括这首词的主题及艺术风格;(2)简析词中历史典故的含义。4.综合应用:分析这首词中融贯全篇的比兴手法。(二十四)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1.识记:(1)这支套曲的作者及作品;(2)这支套曲意象寓意深远,情趣飘逸盎然,人称“万中无一”;(3)背诵这套曲中的名句。2.理解:这支套曲所表现出的思想内容。3.简单应用:分析套曲的内容,把握作者在套曲中反映的社会现实。4.综合应用:分析这支套曲的艺术特色。(二十五)王实甫《长亭送别》(节选自《西厢记》)1.识记:(1)本剧的作者和《西厢记》的人物;(2)背诵《长亭送别》中曲词的名句。2.理解:(1)元杂剧的主要形式特征;(2)剧中写景曲词的情景交融的特色。3.简单应用:(1)分析崔莺莺的性格特征;(2)分析本剧语言特点。(二十六)苏轼《前赤壁赋》1.识记:(1)这篇文赋的作者;(2)本文继承和发展了赋体的传统形式,即主客问答,抑客伸主。2.理解:本文所表现得作者的感情倾向。3.简单应用:(1)简析本文的情感线索及结构特点;(2)简析本文的箫声描写及其作用;(3)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4.综合应用:分析本文写景、抒情、说理三位一体的艺术特点。●小说(一)刘义庆《石崇与王恺争豪》1.识记:(1)《世说新语》的作者及类别(2);本文的作者及出处。2.理解:(1)本文的主题意义;(2)文中细节描写对表现本文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作用。(二)蒲松龄《婴宁》(选自《聊斋志异》)1.识记:本篇小说的作者和出处。2.理解:(1)本篇小说的创作意图;(2)本篇小说的表现手法。3.简单应用:(1)概括本篇小说的主题思想;(2)简析婴宁的性格特点。(三)曹雪芹《宝玉挨打》(节选自《红楼梦》)1.识记:本篇小说的作者及出处。2.理解:(1)宝玉挨打的导火线及挨打的原因;(2)贾政的性格特征及其政治本质。3.简单应用:(1)以本篇为例,简析宝玉的性格特征;(2)简析围绕宝玉挨打事件贾府各种人物的不同心理与表现。4.综合应用:分析本篇小说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四)鲁迅《风波》1.识记:(1)本篇小说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2)鲁迅和他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理解:(1)小说所写的“风波”的含义;(2)小说开头场面描写的作用;(3)小说结尾对主题的深化作用。3.简单应用:(1)简析小说的主题思想;(2)简析小说以辫子事件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结构特点;(3)简析七斤、赵七爷、七斤嫂、八一嫂、九斤老太的性格特征;(4)简析小说人物对话的作用;(5)简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4.综合应用:分析小说运用白描手法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点。(五)老舍《断魂枪》1.识记:本篇小说作者及其作品。2.理解:(1)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和时代意义;(2)这篇小说所蕴含的文化意味。3.简单应用:(1)概括本篇小说的主题思想;(2)简析沙子龙、孙老者、王三胜的性格特点;(3)简析小说的语言特色。4.综合应用: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对比、烘托和白描手法及其作用。(六)沈从文《萧萧》1.识记:本篇小说的作者及其作品。2.理解:(1)小说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创作意图;(2)小说的表现手法。3.简单应用:(1)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2)简析小说所表现的“湘西世界”中人的生命状态;(3)简析萧萧的性格特点。(七)茹志鹃《百合花》1.识记:本篇小说的作者及其作品。2.理解(1)本篇小说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创作意图。(2)本篇小说对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的突破。(3)本篇小说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2.简单应用(1)简析小通讯员、新媳妇的性格特征。(2)简析本篇小说淸新俊逸的风格特色°3.综合应用具体分析本篇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活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八)[法]莫泊桑《米龙老爹》1.识记(1)本篇小说的作者及其作品。2.理解(1)本篇小说所描写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普法战争。(2)本篇小说的主题思想。(3)本篇小说所用的倒叙方式。3.简单应用(1)简析本篇小说釆用双重人称叙事的手法及效果.(2)简析本篇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3)简析米龙老爹的性格特点。4.综合应用具体分析本篇小说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九)[俄]契诃夫《苦恼》1.识记本篇小说的作者及其作品。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反映现实社会的艺术特色。3.简单应用(1)简析小说的主题思想。(2)简析小说人物对话描写的艺术特点及作用。(3)简析小说细节描写的艺术特点及作用。正在备考专升本的同学,可以点击陕西专升本考试大纲去复习!对陕西专升本还有疑问的同学可以咨询在线客服或者在下方留言,关注陕西择校网网站,了解更多关于陕西专升本的考试政策,招生计划,招生院校,录取分数线等升本信息。展开全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白杨树的片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