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PUA,如果被pua了怎么办办?

反击?你可能还不知道有能力实施PUA的是哪一群人……不是说不应该反击,而是,不必要。博弈论里最简单的利益最大化的方法是“一报还一报”,但我想问一句,那些让你曾经觉得扎心的话,你真的可以说出口一字一句奉还对方么?有些事,你是真的做不出。这就是普通人和PUA施虐者的本质不同。你不可能如PUA施虐者一样冷血无情,也无法做出伤害别人心灵的事而置之不理,你拥有恻隐之心,这些都是你将来爬出PUA的基础。受困于自己的善良而入套,但也会被这份善良最终救赎。所以不是反击,而是:——刘慈欣《三体》1. 精神虐待PUA源于何处?施虐者(PUA实施者)牺牲受虐者(小绵羊)来壮大自己,并把出问题的责任推给对方,以避开自己内心或精神上的冲突。如果责任在对方,那么就是别人的问题,自己就不会觉得不对、内疚或痛苦。这是精神虐待的特征。有一个学科叫做被害人学(victimology),最近才成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原本属于犯罪学。它解析受害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受虐者的权利,有兴趣可以自己了解一下。2. 受害者如何自救?记住一点:经历过例如精神虐待等精神攻击的人,是千真万确的受虐者,因为其心理状态已多多少少地被永久改变了。经历过PUA的人,如出现任何心理问题都不要慌张,请及时去看心理医生,接受治疗。我知道有些即受虐者在事后可能会去跟朋友讲,但是这不是普通的分手,所以你的朋友并不可能给到你满意的答案。她们也许会觉得你小题大做,但你知道你自己经历了什么,还是那句话:去看心理医生。或者多读相关方面的书。有时候受害者虽然知道自己很痛苦,却实在想象不出自己到底遭受过什么暴力与虐待——这是因为分手后的一段时间脑子都还是短路的,不要怪自己,慢慢恢复常值就好了。有时受害者小绵羊们一直爬不出这个漩涡,然后很疑惑:“是不是像别人所说,是我自己想太多?”宝贝,是他们没有经历过你经历的。相信自己,不要再苛责自己了。就是因为你会苛责自己,所以才是你上套。你心软,你善良,你被利用。精神虐待的关系必须要有过于忍让的伴侣才能发展下去,精神分析师常将这种忍让解读为伴侣可从这种关系中获得某些好处,而这基本上是一种不自觉的自作自受。情绪是会传染的,而且越是亲爱的关系,越会试图去理解对方,进而模仿相同的模式。逃脱这个模式首先要做到“不联系”,接下来才能开始自救。3. PUA为什么能够运作起来?精神虐待如何成功?操控者的目的是要成为对方眼中唯一着迷的对象,也就是令人喜爱的形象。所以起初,施虐者会表现得完美,或者提供一些你需要的特质,然后放大这个特质。接下来,施虐者不言而喻的信息是“我不爱你”,却始终不明说,但又以间接的方式透露出来。伴侣必须安分,且不断因期待落空而遭受打击。每次想谈你们之间的问题,对方是不是总是说:“你真的认为现在是谈这个的好时机?”或者类似的莫名其妙的理由,以此拒绝沟通。——这就是设定了一个无解的困境,然后含糊其辞,目的是扰乱你正常的认知系统,让你开始自我反思,自我怀疑,因为你根本找不到答案,一直到你反思到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错。对方因为不说话而显得“权威”,继而对他言听计从。一套基础简单的PUA套餐就这样出炉了。但你为什么就会不自觉上套……施虐者这边不管是责骂或冲突,只要是否定,受虐者就会无力抵御,难以自保。其虐待手法就是拒不承认两人之间有问题,且不愿沟通也不愿共同寻求解决之道。如果打开天窗说亮话,冲突就有可能得以讨论,或许能找出解决办法。可惜在虐待式沟通的范畴内,最要紧的是防止受虐者思考、理解或反应。施虐者与受虐者交谈时,会使用冷漠、单调的语气。那是不带感情的声音,令听者不寒而栗,并以看似最无辜的言论留下藐视嘲笑的痕迹。即使中立的旁观者听来,那种语调也含着讽刺、未言明的责难或隐藏的威胁。那样对方就不得不走过来,以便听清楚他说了什么,或者他也可以让对方要自己再说一遍,这样他好趁机指责对方没有认真聆听。——就是把你逼疯,等你失控,然后说:“看,你是个疯子。”含糊其辞的对话内容举例来说:施虐者:“不行,有困难。” 受虐者:“为什么?” 施虐者:“你应该知道。”受虐者:“不,我不明白!” 施虐者:“那就想一想。”传达不完整、相互矛盾的信息,正是因为担心对方会有什么反应。施虐者说得头头是道,却很隐晦,还希望对方了解。所以当你问完“为什么”,对方若还是闪烁其词,请立即住嘴,或者劈头盖脸骂回去。因为你对面的这个人,并不想给你一个真心的解释,他只是害怕自己的猎物明白了一切而解套。施虐者可以攻击,却不把对方完全击倒,以便对其予取予求。——别再上套了,我拜托您。施虐者是用双重的禁制来达成目标的:口头上说一套,举止态度表达的却正好相反。明显的讯号与施虐者不肯承认的暗示形成了矛盾的信息。这是扰乱受虐者十分有效的招数。——你的认知就是这么混乱的。你听到的对方说的是你相信的,和你看见的对方实际做的不一样,认知无法校正。你想找对方讨个说法,完啦,你又进套了。——不要试图理解!不要试图理解!不要试图理解!快跑吧,傻孩子。为什么你被pua的时候忽然周围的朋友变少了?不是朋友隔绝了你,是朋友都发现了你显而易见的问题,你旁边那个人是他们嘴里的“渣滓”,但你不愿意相信,甚至还要把矛头转向你的朋友,为施虐者据理力争。这助长了pua能形成的环境。法国精神科医生雷纳多·培洪(Reynaldo Perrone)称这种不对等的暴力为“惩罚式暴力”(punitive violence)。这种情况没有中止,也不会和解,被压抑和隐藏的暴力往往得关起门来进行。是的,一旦你接受了朋友的反洗脑,你是极有可能脱离施虐者的。但——你之所以能上套,不就是因为你抛弃了你的朋友们吗!(摔~相信你的朋友,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真的看不下去你一个智商正常的人忽然变蠢。如果你还在pua泥潭里,好吧……施虐者会开始一连串的故意行为,目的在于引发受虐者的焦虑;焦虑继而导致防备态度,防备态度又激起新的攻击。经过相当时日,双方产生病态的反应;施虐者只要看见痛恨的对象就会愤怒,受虐者看到对方也会心生畏惧:此即侵犯与防御式的制约反射动作。举个简单例子,他会给你制造一个第三者。让你在这种情绪中患得患失,被激怒,又舍不得,自己明明什么都没做错,却必须面对被抛弃的危机。只要你发火,你就是无理取闹,所以你只能服从,然后一直委屈,一直在想:我做错了什么?屁咧……当他这样对你的时候,请抬起屁股立马走人。这不是谈恋爱啊,真心爱你的人会对你没个严肃的交代?哪怕是劈腿,也会跟你说清楚,该一拍两散就散了,而不是让你不断在第三者的世界里恐惧为难。受虐者的反应经常是混乱而激烈的,施虐者会拿他个人或他所做的任何事来攻击。其目的是使他完全失去判断力,陷入彻底的慌乱,并感到自己有严重的缺点。在精神虐待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让对方思考、理解和反应。——俗称“恋爱脑”。如果受虐者有自责的倾向,情况会更糟糕:“我是哪里做得不对吗?他为什么生我的气?”完了,这就是死循环,如果你已经开始这么想了,基本就到了pua没救的阶段了。总结PUA的基本模式:施虐者展示自己的优势,并让受虐者信以为真,奉其为神开始施虐,给出一个无解的困境,惩罚受虐者,并且【拒绝交流】受虐者因不能放弃关系,对施虐者服从。大多数受虐者是天真善良的人,因为他们太愿意尝试去理解和相信对方——进套开始被打压,自我价值动摇,归因自己不对,错在自己认知判断体系受到动摇,哪怕事情已经不合常理,也无法分辨无条件服从施虐者不要试图理解施虐者!不要试图理解施虐者!能实行pua的是精神病!这不是开玩笑,你往下看~(所以我才告诉你要跑啊,你踩了一坨屎,还要跟屎理论吗?精神病最大,在发病情况下打你都不犯法好咩)Pua施虐者是货真价实的精神病,记住了吗!4. 什么样的人容易成为PUA施虐者?自恋型人格或者偏执狂。自恋的性格特征其实也相当普遍(自我中心、需要赞美、不容许批评等),但这些不见得是病态。更何况每个人恐怕都曾为取得优势而操控过别人,正如人人都有过一闪而过的想置人于死地的恨意。一般人与施虐者的差别在于,我们的虐待行为与感觉是短暂的,事后会后悔自责。神经过敏者会在乎自己周围的事,因此产生许多内在冲突。恶毒的施虐者则会利用别人再将其毁灭,并且丝毫没有罪恶感。自恋者的主要性格特征是浮夸、极度自我中心、对他人完全缺乏同理心,却渴望赞美及肯定。这种病人极其嫉妒那些拥有他缺乏的东西的人,或是活得很愉快的人。他不但没有深沉的爱的感觉,无法了解别人复杂的情感,自己本身的情感也只有单一层次,且来得快去得也快。这种自负、什么事情都有所预谋的心态,与偏执狂相距不远。偏执狂看轻他人的动机各有不同,但他们看人时总是看到消极面。假如他被遗弃或感到失望,表面上看可能是难过的,但是仔细检视,会发现那更像愤怒或怨恨加上报复的欲望,而不是因为失去所惜的人深感悲哀。施虐者觉得自恋的心理受到伤害(失败、受排斥)时,会感到有一股难以控制的报复企图。一般而言,脾气暴躁的人怒气也散得快,但是施虐者的愤怒与报复心态根深蒂固,不易消散,而且他会尽其所能地发泄。自恋的施虐者运用各种手段填补空虚。为了不看见这种空虚,他把自己投射在他的“对象”上。自恋者需要用别人的血肉和实体来填补自己。可是他仍然得不到滋养,因为他的内在空无一物,根本无法捕捉并接收这一切。自恋的施虐者受幼年经历所累,一直无法发展成独立的个体,因而觊觎他人拥有成熟独立的性格,并能去实现自我。面对自身的空虚,他企图破坏周围人的幸福。他受困在僵化的防备意识中,见不得别人享有自由。因为他无法放松享受快乐,他愤世嫉俗又缺少爱的能力,连单纯、自然的关系也维持不了。自恋的施虐者要靠凌驾并毁灭他人产生优越感,才能接受自己。他的快乐就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他人的失败与不幸,帮助他取得自我肯定。施虐者有一种明显的需求,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进行批评,这样可以让他感觉自己“大权在握”:“如果别人没有价值,就表示我一定比较好。驱策他的动力是嫉妒。嫉妒是垂涎别人的快乐或优点,并怀恨生气。施虐者从一开始便产生虐待心态,那来自于他认为别人拥有而他欠缺的东西。这当然是主观的认知,他们有时会变得很不合常理甚至疯狂。这类嫉妒有两个特征:一是自我中心,二是恶意以及渴望伤害嫉妒对象。这种情况有个前提,在面对拥有他所欣羡事物的人时,他会感到自我价值很低。5. PUA施虐者会如何对待受害者受虐者慷慨付出,但是永远不够。自恋的精神施虐者从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他总是以“受虐者”自居。施虐者攻击对方,是为了逃避自童年以来便产生的被迫害心态。在感情关系中,这种“我是受虐者”的姿态会吸引到乐于抚慰并疗愈他的伴侣,而且还不会怪罪于他。施虐者没有真正的主体意识,因此自认不必负责。他心里没有别人,也没有自我。你不能依靠这种人,也抓不住他,一如旅居法国的美国诗人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所言:“那里面空空如也。”施虐者因为自身遭遇怪罪别人时,他无须负责,所以责任必在别人身上。责怪别人,让别人当坏人,施虐者便可以摆脱责任。有任何差错一定是别人不对,施虐者从来没有责任,也从来不会有错。他部署了一套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绝不挺身而出,遇到困难或失败一定归咎于人。另一个有用的诡计是,即便小至日常生活琐事,面对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时,仍要不断否定事实。自恋的待行为是把所有坏事向外投射以避免极大的痛苦。这也是一种避免精神崩溃的防御机制。施虐者在对他人的攻击中寻求庇护。心灵伤痛盖过了所有的罪恶感并蛮横地转嫁到替罪羊身上:替罪羊变成垃圾桶,必须承受施虐者忍受不了的一切。施害人近乎错乱而疯狂地认定他人怀有恶意,其实那只是他自身恶意的反射。所以,反击?你有能力成为精神科医生也不会上这个套吧?先去拯救一下自以为是的圣母心、低自尊、过度否定、边界感吧~妹妹!都是第一次为人,可以宽容,但不要纵容。大部分内容整理自《冷暴力》}
2022年11月27日 23:56--阅读 ·
--喜欢 ·
--评论没有任何顾虑,一股脑的把自己的秘密说了出来,我就感叹,钱这么靠谱的东西都有假,何况人呢?怎么可以一上来就交付自己的信任呢?我半夜惊醒都是梦到这些个矫情的问题。回到题目,以您的认知,被PUA了绝对是反应不过来的,所以不存在被PUA了怎么办的说法。PUA通常会搞清楚你的喜好和性格,他会不听的在你身边刷存在感,他会捧杀你,同时给你灌输一套PUA独有的逻辑思维。你会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你认为自己找到了真爱,同时找到了改变当下现状的方式。后面你会发现他慢慢的不捧了你,不满足你的需求了,他的存在感越来越弱。而你就像一只被雄狮爱过的土狗,你见识过、享受过那个世界的快感,你怎么可能愿意失去?你会反过来疯狂的追求加害者,灵魂的孤独加寂寞会让你把这当成爱情,攻势就此逆转。他反而成了被追求者在你追求他的过程中,他会让你变得暴躁,他对打压你的自尊心,让你自发的认为,这是我毕生的机会,错过了他,我将一辈子过那种平淡的,极其讨厌的生活。恭喜你,这时候你成了无价之宝,一件崭新艺术品就此诞生。内向自满,幸福无比的人是绝对不可能被PUA的,PUA永远是建立在痛苦和焦虑之上。所以他们会去寻找那些压力过大,喜欢抱怨,不满足现状的人们。那些道德感强,每次回家报喜不报忧,不敢生病不敢请假的对生活不满意的人们。那些表面文质彬彬背地里却渴望放纵的人们。你的一句简单的抱怨,他们可以分析出很多信息,他们会像吸血鬼一样顺着血腥味来找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被pua了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