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电影6月5月4月有什么国际影视文学作品分别是什么?


时间:2023-06-14 22:14
来源:中国电影报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发起的“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立五周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创办五周年。五年间, “一带一路”电影周共展映了91部作品,分别来自46个国家的95位导演,其中女性导演有23位;独立制作49部,来自31个国家;海外合拍40部,中外合拍1部。6月13日晚,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闭幕仪式在上海浦东美术馆举行。“媒体关注电影人”“媒体关注影片”“最受观众喜爱影片”等多项荣誉揭晓,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电影人欢聚一堂,见证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的高光时刻。01《雪云》《安全领域》获“媒体关注影片”荣誉作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的收官盛典,闭幕仪式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电影人。经五位媒体评审共同商议,中国导演邬浪的《雪云》(Absence)和克罗地亚导演尤拉伊·勒罗蒂奇的影片《安全领域》(Safe Place)在本次“一带一路”电影周入围的优秀影片当中脱颖而出,获得“媒体关注影片”荣誉。值得一提的是,两部作品都是两位导演各自的长片首作。出演影片《六周》的匈牙利女演员卡特琳·罗曼(Katalin Román)则被媒体评委们推选为“媒体关注电影人”荣誉得主。此次入选“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影片《六周》是她首次“触电”,出色的表演被媒体评审们认为是“影片真正的驱动者”。另一位“媒体关注电影人”得主是以色列编剧兼导演米哈尔·维尼克。她的影片《瓦莱里娅要结婚了》大部分都在室内拍摄,但剧本简洁精炼又扣人心弦。影片更斩获了观众票选的“一带一路”电影周“最受观众喜爱影片”荣誉。颁发“最受观众喜爱影片”的演员雷佳音和导演苏伦,与“一带一路”电影周也颇有渊源。两人此前合作的电影《交换人生》在春节档上映之后,正是经由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巡展推送,在第四十五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进行了国际首映。而另一位颁发“媒体关注影片”的演员赵涛,去年7月被“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的成员机构南非德班国际电影节邀请,担任了剧情长片单元评委。02中外嘉宾共话“本土故事国际化表达”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上,柯汶利、王丽娜、邬浪等中国新生代导演和国外电影人同台畅谈“如何将本土故事进行国际化表达”。曾经在“一带一路”电影周展映的影片《何以为家》,因为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引发观众共鸣。“走出去”巡展的中国影片《第一次的离别》让生动的童年生活再现银幕,成为跨文化传播优秀案例。本土化故事走向海外市场,被当地观众迅速接受并非易事。马来西亚导演柯汶利曾凭借罪案悬疑片《误杀》技惊四座,他的新片《默杀》也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进行展映。柯汶利长期专注于拍摄悬疑、惊悚、犯罪等题材的类型片,他认为这是大部分国家观众比较容易接受的类型,“当我们做本土输出时,它可能会跟观众更贴近一点。”柯汶利希望把好故事说给更多人听,他的做法是“把类型化做到极致”。无论是从“一带一路”电影周走出来的《第一次的别离》,还是新片《村庄音乐》,导演王丽娜的作品风格都具有诗意,因此也引起了国外观众的共鸣。在本土故事国际化传播中,王丽娜希望看到相同底色下千姿百态的每一部电影作品。她说:“我期待那些人的真实个体经验,以及具有人类共通性的经验跟我相遇。”新生代导演邬浪执导的《雪云》成为今年“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开幕影片,影片将镜头对准了陷入购房困境的一对昔日恋人。对于本土故事的国际化传播,题材并不是他的首要关切,他更看重自己的心灵感受。“我会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如何呈现刺痛你和温暖你的感觉,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去讲述这种感觉,”邬浪说。那么,到底如何讲故事才会受国际观众欢迎?意大利文化部电影和视听总局特别项目负责人罗伯托·斯塔维莱认为并没有“神奇的配方”,“可以用更多本地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共同关心的问题、共同的历史等话题,这样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就都能够产生共鸣。”03各大电影节“掌门人”:深化合作或是“破局”关键当流媒体、短视频的时代来临,主打“有欣赏门槛的电影”的电影节,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当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电影节,该如何解决困难?近日,在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的“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中,来自中外多个国际电影节的“掌门人”就当下的电影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专业建议。“我们要警惕电影消费的习惯悄然转变的可能性”,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何文权认为,“如果我们放松警惕不作积极应对,一旦真正形成拐点,那将是相当困难的。因此,上影节一直持续打造专业性、国际性节展内核,将引领电影消费、提振信心作为重要使命任务。”何文权介绍,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全面回归线下后,1个小时就卖出了30多万张票,说明在无数影迷的心目中,电影节的存在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那电影节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此次论坛所有嘉宾达成共识的是,“培养青年电影人”应该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因为青年人才代表着未来。上影节拥有短视频、短片、创投、创投训练营、亚新、金爵以及此后推出的SIFF YOUNG上海青年影人计划这“6+1”人才培养阶梯,“电影导演的成长周期很漫长,而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贯穿在各个板块之间,也让很多专业电影人知道,来上影节的目标之一,就是发掘新人、新项目。”何文权说。开罗国际电影节总监阿米尔·拉美西斯也正努力让开罗国际电影节在扶持新人方面加大力度。他说,很多电影节都办大师班,让大师导演来和观众做交流和讨论,“2022年启动了一个新项目,就是给年轻的电影制作人办工作坊,从摄影技术到剧本创作再到导演,让大家在交流和分享中成长。”这样的共同认知,成为了世界电影发展的潜在动力,而五年前,上海国际电影节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将这些潜在动力凝聚在了一起,已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展人、影评人沙丹说,自己作为一个电影节的“观察者”,觉得上影节此举凸显出了自身和上海的价值,“是不是把戛纳电影节的片子拿过来放,就是一个好的电影节?并非如此,一个电影节,需要传递出去自己的价值观。”阿米尔·拉美西斯说,通过联盟,我在这里能够探索更多新的举措。上影节帮助自己“打开了一扇窗户”,“如果没有这扇窗户,考虑到目前发行方式的改变,我们可能没有机会。”他还欣喜地表示,在上海,他已经为明年的开罗国际电影节“确定好了30%的评委会成员”。嘉宾们都期待,“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能成为摆在各国电影节人面前新课题的“破局”之法。“未来这个联盟的影响力不仅仅看成员数量,还要项目质量。” 地拉那国际电影节总监阿格隆·多米说,如果大家联手做出一个好的项目,它将更具影响力。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西蒙·波佩克说,自己也在思考联盟的未来,“比较现实的一步,是不是可以在联盟中先成立一个理事会,有几个重要成员先加入。这是一艘大船,我们需要船长帮我们去导航。”
精彩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3年中国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