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短诗大全1~161的短诗?


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柔软心除挂碍,以从容心品百味,放下浮躁与烦恼,收获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1 文学是欢喜的,写的人欢喜,读的人也欢喜。
2 生而为人,心灵犹如暗夜的天空,从前我们在人间生起的爱犹如星星点灯,使我们的心空温柔而明亮,繁华而有致。
3 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4 要温和的爱,这样方得久远,太快和太慢,其结果都是一样迟缓。
5 如果有人来问我关于圆满的事,我会效法古代禅师说:“喝茶时喝茶,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说什么圆满?”
6 心里总是不忘对你真诚的祝福,就像夜夜不忘升起的星星。
7 生命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同,有着各种因缘和关系,是希望我们能从孤单中走出,试着去知道生命的不足。
8 花季正是花祭,蝶生旋即蝶灭,只是赏花看蝶的人很少做这样的深思,因此很少人是庄子。
9 春时享受花红草绿,冬时欣赏冰雪风霜,晴天时爱晴,雨天时爱雨。
10 人心必须珍藏某种信念,必须握住某种梦想与希望,必须有彩虹,必须有歌可唱,必须有高贵的事务可以投身。 —杜威
11 我把那装满水土的瓶子打开,闻到一股水草的芬芳,看着瓶子上的两行小字:“心里总是不忘对你真诚的祝福,就像夜夜不忘升起的星星。”我的内心洋溢着满满的感动,想到这是我第一次回到大陆,第一站是在杭州,就有人送给我如此珍贵的、无价的礼物。这礼物是出自一颗纯美温柔的心灵,以及天真烂漫的情怀。
12 虽迢遥千里,却能飞越时空,以心灵相会。
13 懂得如何表达,那不仅自己活在痛苦中,对别人而言,也等于是没有爱一样。所以,内心的情感和外在的表达同等重要。
再深一层说,如果一个人内心的爱还不够充盈,但只要有一点的关怀、一点的善意、一点的温柔,试着把那一点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内心的情感也会因为清晰而深刻,因深刻而充沛了。
14 爱的表达并不一定需要物质,爱的表达也不必要昂贵的礼物,爱的表达更不必要落于形式,
因为,落于形式的,就会轻忽内容。
因为,落于物质的,就会缺少灵气。
因为,凡是昂贵的礼物都有价格,而真正的爱是无价的。
15 懂得表达爱的人,一声赞美、一个微笑、一束野花、一勺西湖水,都是无价之宝,其中都充满了珍贵的心、淳美的情感。
懂得表达爱的人,不仅懂得付出,也会懂得宽容;不仅懂得温柔,也会懂得坚持;不仅懂得珍惜,也会懂得无私……更重要的是,懂得表达爱的人,仿佛内心经过洗涤,变得清澈纯净,久而久之,恨也就无影无踪了。
16 希望大家都能把爱表达出来。那是因为生命无常,我们能在偶然的时空中心灵交会,那种喜悦,一生又会有几次呢?
17 此刻,我住在黄山下的旅店,从窗子望出去,可以看到满天升起的星星,繁星是夜的眼睛,正注视着屯溪这个小城。想到在我幼年的时候,总觉得逝去的日子并未真正消失,而是一颗一颗升上天空,化为星辰,并照亮着未来的路。
18 童年的祝愿虽然天真,却是诚挚的。生而为人,心灵犹如暗夜的天空,从前我们在人间生起的爱犹如星星点灯,使我们的心空温柔而明亮,繁华而有致。
19 我们点亮过许多星星,我们还可以点亮无数的星星,虽然人世寂寥黯淡,我们也可以互相照亮。
20 生命是一个又一个的旅店,送你一勺西湖水呀!愿你旅途顺利,平安无恙。
21 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2 作为平凡人的喜乐,就是每天在平淡的生活里找到一些智慧的鱼,时时在凡俗的日子捞起一些美好的鱼。
让那些充满欲望与企图的人,倾其一生去追求伟大与成功吧!
23 让我们擦亮生命的铜环和生活的陶坠,每天有一点甜美、一点幸福,就很好了。
在茫茫的生命大海中,心灵的鱼在其中游来游去,一般人由于水深海阔看不见美好的鱼,或者由于粗心轻忽,鱼就游走了。
24 夜里散散步,捡拾落下的松果,思念远方的朋友,回想生命中的种种美好,这平淡无奇的生活,自有一种清明、深刻和远大呀!
25 我们会害怕、会无所适从、会畏惧受伤,但是人生的火一定要过——情感的火要过、欢乐与悲伤的火要过、沉稳与激情的火要过、成功与失败的火要过。
26 童年过火的记忆像烙印一般影响了我整个生命的行程,日后我遇到人生的许多事都像过火一样,在起步之初,我们永远不知道能否安全抵达火毡的那一端,我们当然不敢相信有火神,我们会害怕、会无所适从、会畏惧受伤,但是人生的火一定要过——情感的火要过、欢乐与悲伤的火要过、沉稳与激情的火要过、成功与失败的火要过。我们不能退缩,因为我们要单独去过火,即使亲如父母,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27 木棉花也是一样,应该开始落叶了,却尚未落。我知道,像雨降、风吹、叶落、花开、雷鸣、惊蛰都是依时序的缘生起,而今年的春天之缘,为什么比往年来得晚呢?
28
有许多事物,“没有”其实比“持有”更令人快乐,因为许多的“有”,是烦恼的根本,而且不断地追求“有”,会使我们永远徘徊在迷惑与堕落的道路上。幸而我不是太富有,还能知道在人世中觉悟,不致被福报与放纵所蒙蔽。幸而我也不是太忙碌或太贫苦,还能在午后散步,兴趣盎然地看着世界。从污秽的心中呈现出污秽的世界,从清净的心中呈现出清净的世界,人的境况不同,若能保有清净的观照,不论贫富,都不能扰动他。
29 看看一个人的念头多么可怕,简直争执得要命,光是看到一块残忍的水晶雕刻,就使我跳跃出一大堆念头,甚至完全忽视眼前的一切走了数百米。直到心里一个声音对我说了一句话才使我从一大堆纷扰的念头中醒来:“那只是一块水晶,山猪或狼只是心的感受,就好像情人眼中的兰花代表高洁的爱情,养兰者的眼中兰花总有个价钱,而武侠小说里,兰花常常成为杀手冷酷的标志。其实,兰花,只是兰花。”
30 人生活在某时某地,真如贝壳偶然落在红砖道上,我们不知道从哪里、为何、干什么来到这个世界,然后不能明确说出原因就迁徙到这个都市,或者说是飘零到这陌生之都。
“我为什么来到这世界?”这句话使我在无数的春天中辗转难眠,答案是渺不可知的,只能说是因缘,而因缘深不可测。
31 世间的变迁与无常是不变的真理,随着因缘的改变而变迁,不会单独存在,不会永远存在,我们的生活有很多时候只是无明的心所映现的影子。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少年的我是我,因为我从那里孕育,而少年的我也不是我,因为他已在时空中消失。正如贝壳与海的关系,我们从一粒贝壳可以想到一片海,甚至与海有关的记忆,这粒贝壳竟然是在红砖道上被拾到,与海相隔那么遥远!
32 立春: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也。
我知道,接下来会有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台北的菩提树叶会换新,而木棉与杜鹃会如去年盛开。
33 任何事物都不能太多,一到“太”的程度,就可怕了。
我们都喜欢蝴蝶,可是如果屋子里飞满蝴蝶,就不美了,再想到蝴蝶还会生满屋的毛毛虫,那多可怕。
34 告辞出来的时候,我感到有一些悲哀,再怎么了不起的古董,都只是“物件”,怎么比得上有情的人?再说,为了占有古董,活着的时候担惊受怕,像囚犯困居于数道铁门的囚室,像乞丐住在垃圾堆中,又何苦?
何况,有一天这个人会离开世界,就像他手中的古董从前的主人一样,总有一刻,会两手一放,一件也不能带走。真正的拥有,不一定要占有,真正的古董鉴赏家,不一定要做收藏家;偶尔要欣赏古董,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走走,花四十元门票,就能看真正国宝级的古物。累了,花八十五元在三希堂喝台北“故宫博物院”特选的乌龙茶,生活不是非常惬意吗?
35 役物而不役于物,不亦快哉!
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有所营谋,必有所烦恼;有所执着,必有所束缚;有所得,必有所失。
36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那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百花丛里是“有情”,片叶不沾身是“觉悟”。
37我们如果把时间花在财货上,就没有时间花在心灵上。
我们如果日夜为欲望奔走,就会耗失自己的健康。
我们如果成为壶痴、石痴、玉痴、卉物痴,就会忘却有情世间的珍贵。
38 好好吃一顿饭、欢喜喝一杯茶,一日喜乐无恼、一夜安眠无梦,又价值多少?
39 世间的事物来来去去,我还是我。
人我是非、利害得失去去来来,我们既未增加,也不减少。
误解与赞赏、批评与歌颂,都像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潮汐,原来一物也无!
40 去年春天最好的春茶,放到今年也要失味,所以,今年要喝今年的春茶。
年年的春茶都好,我眼前的这个粗陶茶杯就很好了,古董、古物、钻石、珍珠,乃至一切的背负,留给那些愿意背负的人吧!
41 当我们放眼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果以自我为中心,很可能会以为自己是顶尖人物。一旦我们把狂心歇息下来,用赤子之心来观照,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在人群之中,若没有整个市井的护持,我们连吃一套烧饼油条都成问题呀!这是连圣贤都感叹地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的缘故,我们什么时候能看清自己不如人的地方,那就是对生命真正有信心的时候。
42 看到人们貌似简单,事实上不易的生活劳作时,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值得给予最大的敬意,努力生活的人们都是值得敬佩的。他们不用言语,而以劳作表达了对生命的承担。
承担,是生命里最美的东西!
43 我时常想,我们既然生而为人,不是草木虫鱼,就要承担,安然接受人生可能发生的一切,除了安然地面对,还能保持觉性,就是菩提了。一般人缺少的正是觉悟的菩提罢了。
44 在古印度人传统的观念里,认为只要是两条河交汇的地方一定是圣地,这是千年智慧累积所得到的结论。假如我们把这个观念提炼出来,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在人与人相会的那一刻,如果都有很好的心来相印,互相对流,当下自己的心就是圣地了。
45 这世界有什么东西可以相比,有什么人可以相比呢?事实上,所有的比较都是一种执着!
46 因为那肉羹加了一种特别的作料,是爸爸充沛的爱以及长途跋涉的表达呀!这使我真实地体验到,光是充沛的爱还是不足的,与爱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实践与真实的表达,没有通过实践与表达的爱,是无形的、虚妄的。我想,这是爸爸妈妈那一代人,他们的爱那样丰盈真实,却从来不说“我爱你”,甚至终其一生没有说过一个“爱”字的理由吧!
47 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
爱是作料,要加在肉羹里,才会更美味。
48 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
49 幸福,常常是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平常事物就会变得非凡、美好、庄严了。只要加一点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
50 事情总有成功和失败两面,但我们总是要往成功的那个方向走。
51
父亲就常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他也常叫我不要写政治文章,他说:“不是政治性格的人去写政治文章,就像种稻子的人去种槟榔一样,不但种不好,而且常会从槟榔树上摔下来。”他常叫我多写些于人有益的文章,少批评骂人,他说:“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则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他叫我做创作者,不要做理论家,他说:“创作者是农夫,理论家是农会的人。农夫只管耕耘,农会的人则为了理论常会牺牲农夫的利益。”
52 我自以为比别的作家用功一些,主要是因为我生长在世代务农的家庭。我常想:世上没有不辛劳的农人,我是在农家长大的,为什么不能像农人那么辛劳?最好当然是像父亲一样,能终日辛劳,还能利他无我……
53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佛陀这样说:
假使有人,为了爹娘,手持利刀,割其眼睛,献于如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为了爹娘,百千刀战,一时刺身,于自身中,左右出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54 “做农夫,要做第一流的农夫;写文章,要写第一流的文章;做人,要做第一等的人。”然后觉得自己太严肃了,就说,“如果要做流氓,也要做‘大尾’的流氓呀!”然后父子两人相顾大笑,笑出了眼泪。
55 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都是我们永难悉知的,即使微小如莲子,也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56 如果你的心灵有通向神圣的完美阶梯,你就像真理花园中的百合花,无论你的芳香消失在空中,或消失在人们身上,它消失在何处,就在何处永存。 ——纪伯伦
57 你思念那些在爱中降临的孩子,思念因缘深重、有缘重会的人,你会深深感受到一些美丽的花开。
你愿意永远为他献身,不会有丝毫怨言。
你在心里感觉最大的恩典,带来巨大的力量。
你在悲喜交集的时候,他使你哀悦协调。
你在无声的小溪边,也能听见婉转的歌唱。
你在喧腾的万蝉里,也能听见深情的咏叹。
你是春天,第一朵花开。
你是山间飞来的彩虹。
你是翠绿,也是深蓝;你是清白,也是玄黑;你是田黄,也是珊红……你具足了一切的颜色,却是用尽世间的言语,也无法描绘。
你抬头看看远方吧!这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是无言的,无言的时候则让我们最细腻地接近美好。
想了解辽阔,要观海。想知道伟大,要看山。想体会自由,要静静看云。想感受无碍,要沐浴春风。
58 因为那树、那花、那草、那夜空的明星,不发一言,已万缘具足了。
一切净土里,都有遍满的莲花和鸟的歌唱。一切有智慧的人,犹如带着太阳行走,有太阳的观照、平等与圆满。一切慈悲的菩萨,则是清凉的月色,有月亮的温柔、宁静与优美。
59 想了解辽阔,要观海。想知道伟大,要看山。
想体会自由,要静静看云。想感受无碍,要沐浴春风。
因为那莲花、那鸟声、那太阳、那温柔的月色,一语不发,已吟咏万法的梵唱了。
60 天上的明月,满山的枫红,一直在跳舞的菅芒花,美得比春天更动人的秋云秋霞,你抬起头来深深地感动,却是万语难及。
每一年都有美丽的秋天,在无可言诠的生命里,像飞过天际的大雁,长鸣一声,飞过去了,音声犹在耳际回旋,仰头一望,群雁已没入了长空。
61 中秋的时候,人人赶着团圆,在追赶团圆的路途中,珍惜此人、此心、此景、此境,却隐在月影的背面,很少被看见。
无言是很高的境界,但作为一个文学家,总想记录那种无言。
62 文学是一种清净的欢喜。这种清净的欢喜,使文学家自然成为富足的人。他的内心之树结满了果子,拿来与别人分享,希望能有甜蜜与清凉;他的内心之矿结满了宝石,用双手奉上,希望珠宝能装点灰色的人生;他每天都在垦荒种地,身上带着泥土与溪水的芳香,因为一切都是珍贵无比的,希望人人都能品味芳香。
63 爱的开始是一个眼色,爱的最后是无限的穹苍。
64 陆咏送的画,画面上是一只丑丑的毛虫,爬在几株野草上,旁边有陆咏朴素的题字:
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
65 初生于世界的人,是不可能圆满的,原因是这个世界原就是不圆满的世界,感应道交,不圆满的人当然投生到不圆满的世界,这乃是“因缘”所成。圆满的人,自然投生到佛的净土、菩萨的世界了。
幸而,佛经里留了一个细缝,是说在不圆满世界也可能有圆满的人来投胎,凡圣可能同居,那是由于愿力的缘故,是先把自己的圆满隐藏起来,希望不圆满的人能很快找到圆满的路径,一起走向圆满之路。
“有圆满之愿,人人都能走向圆满。”我们可以这样说,这正是佛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的意思。
66 因缘的究竟是渺不可知的,圆满的结局也杳不可知,但人不能因此而失去因缘成就、圆满实现的心愿。
仙,左人右山,意思是,人的心志如果一直往山上爬,最后就成仙了。
俗,左人右谷,意思是,人的心志如果往山谷堕落,最后就是粗俗的凡夫了。
佛,左边是人,右边是弗,弗有“不是”之意,佛字如果直接转成白话,是“不是人”的意思。“不是人”正是“佛”,这里面有极为深刻的寓意。当一个人的心志能往山上走,不断地转化,使一切负面的情绪都转化成正面的情绪,他就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觉行圆满的佛了。
成佛、成仙、成俗,都是由人做成的,人是一切的根基,人也是走向圆满的起点,这是为什么六祖惠能说“一念觉,即是佛;一念迷,即是众生了”。
67 从前读太虚大师的著作,他常说“人圆即佛成”,那时不能深解,总是问:“为什么人圆满了就成佛呢?”当时觉得人要圆满不是难事,成佛却艰辛无比,年纪渐长才知道,原来佛是“圆满的人”,并不是一个特别的称呼。
什么是圆满之境呢?试以佛的双足“智慧”与“慈悲”来说。
佛典里给佛智慧的定义是“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如果把它放到最低标准,我们可以说圆满的智慧具有这样四种特质:一是善于观察世间的实相;二是能平等对待众生,因了知众生佛性平等之故;三是有生命的活力,所到之处,一切自然成就;四是有无比广大的风格,如大圆镜反映了世界的实相。
也可以说,假如有一个人想走向圆满,他要在智慧上有细腻的观察、平等亲切的对待、活泼有力的生命、广大无私的态度。我们试着在黑夜中检视自己生命的风格,便会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走向圆成智慧之路。
68 慈悲的圆满境界则有两项标杆:一是无缘大慈,二是同体大悲。前者是对那些无缘的人也有给予快乐之心,是说虽然无缘,也要广结善缘;后者是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独存于世界,而是与世界同一趋向、同一境性,因此对整个世界的痛苦都有拯救拔除的心。
69 慈悲的检视也和智慧一样,要回来看自己的心,是不是与众生感同身受,是不是与世界同悲共苦?期望能共同走向无忧恼之境,如果于一个众生生起一个非亲友的念头,那就可以证明慈悲不够圆满了。
因缘的究竟是渺不可知的,圆满的结局也杳不可知,但人不能因此而失去因缘成就、圆满实现的心愿。一个人有坚强广大的心愿,则因缘虽遥,如风筝系在手,知其始终;一个人有通向究竟的心愿,则圆满虽远,如地图在手,知其路径,汽车又已加满了油,一时或不能至,终有抵达的一天。
70 放风筝、开汽车的乐趣,只有自心知,如果有人来问我关于圆满的事,我会效法古代禅师说:“喝茶时喝茶,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说什么圆满?”
71 这就像一条毛虫一样,生在野草之中,既不管春花之美,也不管蝴蝶飞过,只是简简单单地吃草,一天吃一点草,一天喝一点露水;上午受一些风吹,下午遭一些雨打;有时候有闪电,有时候有彩虹;或者被鸟啄了,或者喂了螳螂;生命只是如是前行,不必说给别人听。只有在心里最幽微的地方,时时点着一盏灯,灯上写两句诗: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
72 朋友说:“‘太忙’实在是一种借口。其实,是觉得生活这样单调、空洞、乏味,每天都在重复着,到底还有什么好写呢?从前不写日记,不知道生活如此单调,开始写日记时才发现。”
73 告辞朋友出来,走在严冬寒冷的夜街上,我非常感慨,常觉得生活单调、空洞、乏味的恐怕不只是我的朋友吧!其实,日子怎么会每天一样?我们今天比昨天成长一些,今天比昨天更接近死亡一步,今天比昨天多看了一天世界,怎么会一样?世界也是日日不同的,有时会有飞机撞山,有时会有坦克压人,有时地震灾变,有时冰雪袭人,甚至就在短短的几天里,有几个政府被推翻而改变了,日子怎么会一样呢?
74 感到日子没有变化,可能是来自生活的不能专注、不肯承担,因此就会失去了对今天,甚至当时当刻的把握,可悲的是,不能专注把握此刻的人,也肯定是不能把握将来的。
75 日子怎么会每天一样?我们今天比昨天成长一些,今天比昨天更接近死亡一步,今天比昨天多看了一天世界,怎么会一样?
76 “呀!少年,你有没有听过‘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是明知明天不能再活在这个世间,今天也要好好地削甘蔗,如果没有明天,难道我们就要躺着等死吗?”
这段话说得让人肃然起敬,只有今天能专注、努力、好好削甘蔗的人,才能尝到生命中真实的甜蜜吧!
77 有一位和尚问赵州禅师:“师父,什么是你最重要的一句格言?”
赵州说:“我连半句格言都没有,更不要说一句了。”
和尚又问:“你不是在这里做方丈吗?”
赵州立刻说:“是呀。做方丈的是我,不是格言!”
这使我们体会真正的生命风格,是对现今的专注,而不是去描述它。
78 如果我在这世上没有明天,这是禅者的用心,一个人唯有放下现在心、过去心、未来心,才会有真切的承担呀!
79 岁月流转,我已忘记悲痛。
80 昨天悲痛的露珠早已消散,今晨的露珠也在微笑中,逐渐消散了。
这是泰戈尔《即兴诗集》里的一段,我改写了一点点,使它具有一些“林清玄风格”,寄给你。我觉得这一段话很能为我们情爱的过往写下注脚。
81 我很能体会你此时的心情,因为不想伤害别人,以致迟迟不能做出分手的决定。你是那样善良与纯真(就像我的少年时代),可是,往往因为我们不忍别人受伤,到最后,自己却受了最大的伤害,那就像把一支蜡烛围起来烧一样(因为我们怕烧到别人),自己承受了浓烟和窒息。其实,只要我们把蜡烛拿到桌面上,黑暗的房子看得更清楚,自己和别人说不定因此有一些光明与温暖的体会。
82 什么是“智慧”呢?“智”是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慧”是抉择与判断的能力。你的情形是很容易做观察和抉择的。爱上你的人是你不该爱的人,而选择分手可以使你卸下负担得到自由,为什么不选择及早地分手呢?你不忍对方受伤害,但是,爱必然会带着伤害,特别是不正常、不平衡的爱,伤害是必然的,我们要学习受伤,别人也要学习受伤呀!
83 烟对天空、灰对大地自夸:“火是我们的兄弟。”悲伤对心、烦恼对生命自矜:“爱是我们的姊妹。”问了火和爱,他们都说:“我们怎么会有那样的兄弟姊妹?”“我的兄弟是温暖和光明。”火说。“我的姊妹是温柔与和平。”爱说。 -泰戈尔
在我们生命的岁月里,火和爱或许是必要的,但不必弄得自己烟尘滚滚、灰头土脸,也不必一定悲伤和烦恼,那就像每天有黎明与日落一般,大地坦然地承受罢了。不正常与不平衡的爱是人生最好的启蒙,就如同乌云与暴风雨是天空最好的启示一般。
84 关于心、关于生命,没有什么是真正的伤害,也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好。雨在下的时候可能觉得自己对茉莉花是有好处的,但盛开的茉莉花可能因为一场微雨凋落了;暴晒的阳光可能觉得自己会伤害秋日的土地,但土地中的种子却因为阳光能青翠地发芽了。爱情的成熟与圆满正是如此,只要不失真心,没有什么可以伤害我们真实的生命。
85 人人都渴望爱情,即使我们正处在其中的爱情不是最好的,却因为渴求而盲目了,这一点连天神也不例外。
86 箭在弓上时,箭听见弓的低语:“你的自由是我给予的。”箭射出时,回头对弓大声说:“我的自由是我自己的。”
——没有飞翔,就没有自由。
——没有放下,就没有自由。
——没有自由,弓与箭都失去意义。
我们千万别忘了弓箭之后有拉弓的力,力之后还有人,人还要站在一个广大的空间上。
87 人要从情爱中得到自由自在、无碍解脱是多么艰难呀!但是学习是人间的功课,到现在我还在学习,只是我每看到人在情爱中挣扎都是感同身受,希望别人早日得到超越,那是因为我们的学习不一定要自己深陷泥沼才会体验到,有观照之智、抉择之慧,也知道那泥沼的所在和深浅,绕道而行或跨步而过。
88 珍惜青春是最重要的。在不正常、不平衡的爱里挥霍青春,将会使人生的黄金岁月过得茫然而痛苦。青春像鸟,应该努力往远处飞翔。爱情纵使贵如黄金,翅膀上绑着黄金,也会使最善飞翔的鸟为之坠落!
89 屋里的小灯虽然熄灭了,但我不畏惧黑暗,因为,总有群星在天上。爱情虽然会带来悲伤,一如最美的玫瑰有刺,但我不畏惧玫瑰,因为,我有玫瑰园,我只欣赏,而不采摘。
90 月亮是永不失去的,月亮看不见只是被云层所遮蔽,并不会离开它存在的地方。这是为什么佛教把自性说成月亮,见不到月亮的人只是被云层所遮,并不是没有月亮。
91 风从东西南北吹来,云在天空赛跑,雨势一下大一下小,伞在路上开花。
台风的美,可能也不输给月亮。
92 有多少人一年里看见一次自我的光明呢?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真正了解或知道我们,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寻找生命的根源,不能觉知自我的光明,就连自己也不能自知了。
92 在这个寂寞的时代,没有人能完全地互相了解,即使是知己、最亲密的人,也难以触及彼此的内在世界。
因此,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段孤单之旅。
93 我时常在想,由于生命的孤单和不足,这人间才会分成男人和女人、父母和子女、朋友和敌人、丈夫和妻子,如果是在一个完美与圆满的世界,一个人已经足够了。
也因为这种孤单和分裂,我们之间永远不能互相了解,对于自己的心如果能了解、能坦诚面对,也就够了;对于别人的心意,如果能了解一部分,不互相对立,也就很好了。
生命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同,有着各种因缘和关系,是希望我们能从孤单中走出,试着去知道生命的不足。也由于孤单与不足,才会有一些更高层次的东西触动我们、吸引我们、带领我们。
94 生命的触动是多么必要呀!
当某种语言触动了我们的思维,那就是诗歌或者文学;
当某种颜色触动了我们的眼睛,那就是绘画;
当某种音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那就是音乐;
当某种传奇或故事触动了我们,那就是戏剧;
当某种情感触动了我们,那就是爱;
当某种爱提升了我们,那就是感恩;
当某种感恩被触动,就可以吸引我们、带领我们,走向生命完美的归向。
95 在现实的生命,没有什么是圆满的,有时平静,有时狂喜;时而寂寞,时而热闹;或者欢欣,或者悲哀。
在现实的宇宙,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有时风和日丽是狂风暴雨的预示,有时云天晴美是地震台风的前兆。有时呀,不测的风雨会在午后的大晴朗后出来。
96 我时常在想,这变动不居的宇宙是不是我们变动不居的心识之映现?如果心地明明,是不是就乾坤朗朗了呢?
我找不到答案,唯一知道的是,台风来的时候,如果我们把房子造得坚固一些,我们依然可以在平静温暖的灯下读书。
97 生命不免会唱悲伤的歌。
但唱过歌的人都会发现,我们唱的歌越忧伤就越能洗净我们的悲情。
“悲伤地唱歌”和“唱悲伤的歌”是很不同的。
不管是悲伤或者是唱歌,都只是人生的一小段旅途。
好的悲伤和好的歌唱都会令我们感动,感动是最好的,感动使我们知悉生命的炽热,感动使我们见证心灵的存在,感动使我们或悲或喜,忽哭忽笑,强化了生命的弹性。
能悲伤是好的。能唱歌是好的。
悲伤时好好地悲伤吧!唱歌时高扬地唱歌吧!
98 他们相互之间看到的都是缺点,可能是距离近的缘故。
我看到他们的都是优点,可能是保持距离的缘故。
连续接几个电话下来,感觉就像是看“罗生门”一样,每一个都是真相,每一个也都不是真相。
我总是对每一个朋友说:“别那么在乎,天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真的,不必太在乎,不必太执着,天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99 九月是很好的月份。
中秋月圆、云淡风轻、温和爽飒。
真的,九月是很好的月份。
最近的那个台风也过去了,九月很好。
100 时空流转之后人力所不能为的忧伤。时空在不可抗拒的地方流动,到最后竟使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时间”和“空间”,这两道为人生织锦的梭子,它们的穿梭来去竟如此无情。
101
每天抬起头来,眼睁睁地看见墙上挂钟嘀嘀嗒嗒迈着匆匆的脚步,即使坐在阳台上沉思,也可以看到日升、月落、风过、星沉,从远远的天外流过。有一天,我们偶遇到少年游伴,发现他略有几根白发,而我们的心情也微近中年了。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院子里的紫丁香花开了,可是一趟旅行回来,花瓣却落了满地。有一天,我们看到家前的旧屋被拆了,可是没过多久,却盖起一栋崭新的大楼。有一天……我们终于察觉,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移是如此无情和霸道,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
102
中国的民间童话里也时常描写这样的情景,有一个人在偶然的机缘上到了天上,或者游了龙宫,十几天以后他回到人间,发现人事全非,手足无措;因为“天上一日,世上一年”,他游玩了十数天,世上已过了十几年,十几年的变化有多么大呢?它可以大到你回到故乡,却找不到自家的大门,认不得自己的亲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很能表达这种心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数十年的离乡,甚至可以让主客易势呢!
103 佛家说的“色相是幻,人间无常”实在是参透了时空的真实,让我们看清一朵蓓蕾很快地盛开,而不久它又将凋落。
104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在该书的自序里有短短的一段话:“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句,此句以前,已疾变灭,是以可痛也。”正是道出了施耐庵对时空的哀痛。
105
古来中国的伟大小说,只要我们留心,它讲的几乎全有一个深刻的时空问题:《红楼梦》的花柳繁华、温柔富贵,最后也走到时空的死角;《水浒传》的英雄豪杰、重义轻生,最后下场凄凉;《三国演义》的大主题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金瓶梅》是色与相的梦幻湮灭;《镜花缘》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聊斋志异》是神鬼怪力,全是虚空;《西厢记》是情感的失散流离;《老残游记》更明显地道出了:“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106 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几乎无一例外地说出了人处在时空里的渺小,可惜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深入探讨,否则一定会发现中国民间思想对时空的递变有很敏感的触觉。西方有一句谚语:“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正道出了时空和人生的矛盾,我们觉得快乐时,偏不能永远,留恋着不走的,永远是那令人厌烦的东西……这就是在人生边缘上不时捉弄我们的时间和空间。
107 你看着星吗,我的星星?我愿为天空,得以无数的眼看你。 --柏拉图
人可以用多么美的句子、多么美的小说来写人生,可惜我们不能是天空,不能是那永恒的星星,只有看着消逝的星星感伤的份儿。
108 有许多人回忆过去的快乐,恨不能与旧人重逢,恨不能年华停伫,事实上,却是天涯远隔,是韶光飞逝,即使真有一天与故人相会,心情也像在冰雪封冻的极地,不免被时空的箭射中而哀伤不已吧!日本古代诗人和泉式部有一首有名的短诗:
心里怀念着人,见了泽上的萤火, 也疑是从自己身体出来的梦游的魂。
109 说到时空无边无尽的无情,它最终会把一切善恶、美丑、雅俗、正邪、优劣都洗涤干净,再有情的人也无力挽救。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因此而失望颓丧、徘徊不前呢?是不是就坐等着时空的变化呢?
我觉得大可不必,人的生命虽然渺小短暂,但它像一扇晴窗,是由自己小的心眼里来照见大的世界。
110 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有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闯进来情爱就有情爱,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无论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深味。
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有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
只是既然是晴窗,就要有进有出,曾拥有的幸福,在失去时窗还是晴的;曾被打击的重伤,也有能力平复;努力维持着窗的晶明,如此任时空的梭子如百鸟之翔在眼前乱飞,也能有一种自在的心情,不致心乱神迷。
111 有的人种花是为了图利,有的人种花是因为无聊,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人,要真爱花才去种花——只有用“爱”去换“时空”才不吃亏,也只有心如晴窗的人才有真正的爱,更只有爱花的人才能种出最美的花。
112 我就像一棵树,为了抵挡生命中突来的狂风暴雨,以免树下的几棵小树受伤,每日在风雨中摇来摇去,根本没有时间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更不用说一天只是短暂露脸的夕阳了。
我为自己感到悲伤,但更悲伤的是,想到这城市里,即使生命中没有风雨,也很少有人能真心欣赏这美丽的夕阳吧!
113 如果我们的每一天是一幅画,应该尽心地着墨,尽情地上彩,尽力地美丽动人,在落款钤印的时候,才不会感到遗憾。
114 如果我们的每一天是一幅画,应该尽心地着墨,尽情地上彩,尽力地美丽动人,在落款钤印的时候,才不会感到遗憾。对一幅画而言,论说是容易的,抒情是困难的;涂鸦是容易的,留白是困难的;签名是容易的,盖章是困难的。
115 搬家,真是人生里无可奈何的事,在清理杂物时总是面临舍与不舍、丢或不丢的困境,尤其是很多跟随自己许多年的书,今生可能再也不会翻阅;很多信件是少年时代保存至今,却已是时光流转、情境不再;许多从创刊号保留的杂志,早已是尘灰满布,永远不会去看了;还有一大堆旧笔记、旧剪贴、旧资料、旧卡片,以及一些写了一半不可能完成的稿件……每打开一个柜子,都是许多次的彷徨、犹豫、反复再三。
116 虽然经常搬迁、舍弃,东西增加的速度却总是快过丢的速度,有时想起一只旅行袋走天下的年轻时的身影,心中不免感慨,那时身无长物,只有满腔的热血和志气,每天清晨在旅行途中的窗口看见朝日初升,总觉得自己像那一轮太阳。现在放眼四顾,周围堆满了东西,自己青年时代的热血与斗志是不是还在呢?
117 在时光的变迁中,有些事物在增长,有些东西在消失,最可担忧的恐怕是青春不再吧!许多事物我们可以决定取舍,唯有青春不行,不管用什么方法,它都是自顾自行走。
116 离开了真实的生活,世间一切的美都会显得虚幻不实。
假若知道有阳光或者没有阳光,人都能观照的角度,就知道了舍与不舍,都是在一念之间。
118 不只是搬家,每个人新的一天,都是从这一站到那一站,在流动与迁徙之中,只要不忘失自我,保有热血与志气,到哪里不都是一样的吗?
我们现在搬家还能自己做主,到离开这个世界时也是身体的搬家,如果不及早准备,步步为营地向光明与良善前进,到时候措手不及,很可能就会再度走进迷茫的世界,忘记自己的来处了。
119
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应该完全不受到干扰,如此,作为独立的人才有意义。因为有了小千世界,当大千世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际,我们可以用清明的心灵来观照;当举世狂欢、众乐成城之时,我们能够超然地自省;当在外界受到挫折时,回到这个心灵的城堡,我们可以在里面得到安慰;心灵的伤口复原,然后再一次比以前更好地出发。
这个“小千世界”最好的地方无疑是书房,因为大部分人的书房里都收藏了无数伟大的心灵,随时能来和我们会面,我们分享了那些光耀的创造,而我们的秘密还得以独享。我认为每个人居住过的地方都能表现他的性格,尤其是书房,因为书房是一个人最亲密的地点,也是一个人灵魂的写照。
我每天总有数小时的时间在书房里,有时读书写作,大部分时间是什么也不做,一个人静静地让想象力飞奔,有时想想一首背诵过的诗,有时回到童年家门前的小河流,有时品味着一位朋友自远地带给我的一瓶好酒,有时透过纱窗望着遥远的点点星光想自己的前生,几乎到了无所不想的地步,那种感应仿佛在梦中一样。……
因为有了小千世界,当大千世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际,我们可以用清明的心灵来观照。
120 随手拾起一些湿淋淋的书,有史怀哲的《非洲手记》、英格玛·伯格曼的《野草莓》、安德烈·纪德的《刚果之行》、阿德勒的《自卑与生活》、叔本华的《爱与生的苦恼》、田纳西·威廉斯的《青春之鸟》、赫胥黎的《瞬息的烛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梅立克和普希金的小说以及艾斯本的遗稿,总共竟有五百余册的损失。
对一个爱书的人,书的受损就像农人的田地被水淹没一样,那种心情不仅是物质的损失,还有岁月与心情的伤痕。我蹲在书房里看劫后的书,突然想起年少时展读这些书册的情景,书原来也是有情的,我们可以随时在书店里购回同样内容的新书,但读书的心情是永远也买不回来了。
“小千世界”是每个“小小的大千”,种种的记录好像在心里烙下了血的刺青,是风雨也不能磨灭的。但是在风雨里把钟爱的书籍抛弃,我竟也有了黛玉葬花的心情,一朵花和一本书一样,它们有自己的心,只是作为俗人的我们,有时候不能体会罢了。
121 佛陀说:守戒律的人,不一定要开花结果才有芬芳,即使没有智慧之花,也会有芳香。有禅定的心,就不必要在因缘里寻找芬芳,他的内心永远保持喜悦的花香。智慧开花的人,他的芬芳会弥漫整个世界,不会被时节范围所限制。一个通过内在开展戒、定、慧的品质的人,即使在逆境里也可以飘送人格的芬芳呀!
阿难听了,垂手肃立,感动不已。佛陀和蔼地说:“阿难,修行的人不只要闻花园的花香,也要在自己的内心开花——有德行的香。这样,不管他居住在城市或山林,所有的人都会闻到他的花香!”
122 如果我们的内心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个时候不是最好的春天呢?
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即使在人生的无寸草处行走,也会看见那美丽神奇的一瞥。
所以,花季的时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
123
佛教的“空义”,或禅宗的“自性”,空不是虚无,虽不能见,却是存在的;自性的种子剖开来什么也没有,而法身的大树却是从其中生长的。那种感觉就像我们的呼吸,我们看不见入息和出息,却在我们的身体里进进出出,我们不能说它是无,因为它有一种实感;也不能说它是有,因为我们并无法抓住或保留在我们身体进出的气息。吹气球也是如此,我们把四周的气吸来,吹进气球里,无法辨别说明那是空中本来有的气,还是我们身上的气。气球有一天会爆掉,空气又回到空中,或者我们会吸进一些,又吹进另一个气球,那样循环往复,没有定相。我们的身心也只是一个气球吧,在空中组合而成,有一天又回到空中。
124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说出的第一句话:
“奇哉!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致使我们不能找到种子本体(如来智慧),不能体会水中之盐(德相)的正是妄想和执着呀。
“妄想”就是以虚妄颠倒的心,来分别诸法之相,无法如实地知见事物。妄想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今生意识经验所生的妄想,一方面是无穷尽的前世熏习而与生俱来的妄想。
“执着”是由于虚妄分别的心,对事物或事理固执不舍。执着又分两种,第一种是不知道人我众生是五蕴假合,执着人我为本体的存在,称为我执、人执或众生执。第二种是不知五蕴之法为虚幻不实的“空”,执着法我为实体,称为“法执”。所以说,执着是由妄想而起的,而妄想则来自习气和无明。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久熏习于妄想与执着的缘故,就好像一盆水要结成一块冰一样,必须经过一个渐渐凝固的过程;反过来说,冰要融化成水,也要点点滴滴地溶解。
125 当我们真正融化,就不会贪求、占有、嫉妒、暴力或躁进,我们的不幸和痛苦也会因而溶解,得到轻松、自在、和谐的自由之心。
水与冰的体性并没有不同,妄想执着的冰融化了,就会成为智慧德相的水。因而真正使人生可悲的,并不是妄想会结冰,而是结了冰拒绝融化、拒绝觉悟、拒绝开启智慧,守在妄想与执着的幻城之中。
126 古灵神赞禅师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这是一种完全融化的境界,若不离开“妄想执着之缘”,就不会有这种境界了。
127 只有开始从妄想执着融化的人,才会懂得什么叫慈悲、什么叫澄明、什么叫柔软,逐渐走向圆融的智慧之路;当我们真正融化,就不会贪求、占有、嫉妒、暴力或躁进,我们的不幸和痛苦也会因而溶解,得到轻松、自在、和谐的自由之心。
128 我一人不能独存, 在我面前行进 并从我身边流开的许多人, 都在缠绕, 在缠绕 那是我的我。 -里尔克
129 呀,因为我们生而为人,任何人的死都会使我损失,任何人的欢欣都会使我高兴,任何人的智慧都会使我得到启发……因为我是人的一分子,我融化了。
让我们一起融化吧!让我们化入水中,不坚守自己的寒冰,让我们剖开生命大树的种子,看看树本体的奥秘吧。
让我们,互相融化,如光与光交错,灯与灯互相照亮吧!
130 即使是植物,都各有各的特性:甘蔗是头尾皆甜,柠檬则里外是酸,苦瓜是连根都苦,辣椒则中边全辣,它们的这种特性,经过长时间的放置也不会失去,即使将它碎为微尘粉末,其性不改。还有一些做药材的植物,不管制成汤、膏、丸、散,或经长久的熬煮,特质也不散灭。
我们生活中的心酸、甜蜜、苦痛、辛辣,种种滋味,不亦如植物的特性吗?一旦我们品尝过了,似乎就永不失去。在我们的生命情境中,有很多时候,是酸甜苦辣同时放在一桌的,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挑甜的吃,偶尔吃点苦的、辣的、酸的,有助于我们品味人生。
131 在酸甜苦辣的生命经验更深刻之处,有没有更真实的本质呢?
若说柠檬以酸为本性,辣椒以辣为本性,甘蔗以甜为本性,苦瓜以苦为本性,那么人的本性又是什么呢?
我们常说“这个人本性不良”或“那个人本性善良”,可是,我们常看到素性不良的人改邪归正,又常见到公认本性良善的人却堕落了,这种本性似乎是“能改变”的,因此我们语言上所说的“本性”,事实上只是一种“熏习”,是习气的长期熏染而表现在外的,并不是最深刻的自我。
132
习气,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偏执,正如嗜吃辣椒与柠檬的人,说不出是什么原因。但人生的一切烦恼正是由这种偏执而产生,偏执是可矫正的,矫正的方法就是中道,例如柠檬虽是至酸之物,若与甘蔗汁中和,就变得非常可口。去除习气只有利用中和的方法,人最大的习气不外乎是贪、嗔、痴,贪应该以“戒”来中和,嗔应该以“定”来中和,痴应该以“慧”来中和。一个人时时能中和自己的习气,就能坦然地面对生活,不至于被习气所左右。
133 “孟婆汤”的传说非常有趣,启示我们:既然投生为人,就不可能全是甜头,生命里是有各种滋味的。
甘、苦、酸、辛、咸既是人生的五味,我们就难以只拣甜的来吃,别的滋味也多少会尝一些,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就欢喜地吃吧!
想想看,人生如果是一桌宴席,上桌的菜若都是蛋糕、甜汤,也是非常可怕的呀!
134 童年松土的记忆深埋在我的心里,知道强根固本的重要,但若没有柔软的土地,强根固本也就成为妄谈。人也是和土地一样,要先把心地松软了,一切菩提、智慧、慈悲,以及好的良善的品性,才有可能长得好。即使是年年长好作物的农田,也要每年除草、松土,才能种新的作物。
因此,一切正面的品德,最基础和根本的就是有一颗柔软的心。
135 柔软心在佛教的经典里常被提到,例如把十地菩萨的第五地称为“柔软地”。如来常教我们要有柔软的心、柔软的行为、柔软的语言;要柔顺、柔法、柔和忍辱、柔和质直。
136 例如在《法华经》里,佛就说柔和忍辱是如来的心,如果一个人有柔和忍辱的心,就可以防止一切嗔怒的毒害,如衣服可以防止寒热一样。佛说:“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
例如在《大集经》里,佛说:“于众生中常柔软语故,得梵音相。”因而把如来温和柔软的声音,称为清净殊妙之相。
137 什么是柔软心呢?就是不执着、不染杂、不僵化、能出淤泥而不染的心。是指慧心柔软的人,能随顺真理,既能随顺人的本性不相违逆,又能与实相之理不相乖违。所以在《十住毗婆沙论》里说:“柔软心者,谓广略止观相顺修行,成不二心也。譬如以水取影,清净相资而成就也。”那么,柔软心也可以说是不二的心、不分别的心、清净的心。
138 有柔软心的人才能真正地生起道德,也才能以这种柔软使别人生起道德。贤首菩萨曾说:“柔和质直摄生德。”意思是慈悲平等、质直无伪的人,才能摄化众生进入正法。
139 佛教里以清净的莲花作为法的象征。莲花的十德里第五德就是:“柔软不涩,菩萨修慈善之行,然于诸法亦无所滞碍,故体常清净,柔软细妙而不粗涩,譬如莲花体性柔软润泽。”(《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所以,莲花也叫作“柔软花”。
据说在天界最洁白柔软的花曼殊沙华,也叫作“柔软花”。不知道莲花与曼殊沙华是不是相同,但是把人间天上最美的花都叫作“柔软花”,可以见到其中深切的寓意。
140 柔软心是觉悟、是菩提、是般若波罗蜜多,是成就一切法门的根本一心,也是一切法门成就的境界。
141 老子又问:“自今而后,我要向谁请教?”
常枞说:“你要以水为师,你看河床的石头虽然坚硬无比,不久就被水穿成孔、流成槽了。”
142 这是中国古代讲柔软心的动人故事。常枞“以水为师”的教化可以和佛圆寂时说的“以戒为师”相媲美。以水的柔软为师,能知道天下最坚强的就是柔软;以戒的清净为师,能知道天下最有力量的是清净。
143 老子以水为师,说出了千古的真意:“守柔曰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是通达柔软心的真实开悟者。
144 柔软的水才能千回百转,或成平湖,或成瀑布,或成湍流,天下没有可以阻挡的。柔软的土地才能生机绵延,或在平原,或在奇峰,或在污泥,都能展现生命的活力。柔软的心才能超越人生世相,或处痛苦,或陷逆境,或逢艰危,都能有宽容、感恩、谦卑、无畏的心情。
145 爱与恨是同一本质的事情,人人都说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悲剧,但他们到死的那一刻都还相爱,因此他们不是最惨痛的悲剧,从激情的爱转成激烈的恨的情侣才是最惨痛悲苦的。
146 我从前读过几次这本书,并不是特别喜欢,正如剧中的劳伦斯修道士说的:“最甜的蜜固然本身是味美的,可是不免有一点腻,吃起来要倒胃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就是这样,太甜腻了。我的情感观念比较接近劳伦斯说的:“所以要温和的爱,这样方得久远,太快和太慢,其结果都是一样迟缓。”
147 每个人在年轻时,多少有一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激情,在梦与醒的边缘、在爱与恨的分际挣扎。爱的时候,不要说对自己、对月亮起誓了,甚至对着皇天后土、宇宙洪荒起誓,恨不能把自己切成一片片放在爱人面前来表明心迹;可是激烈的情爱也导致深刻的仇恨,很少人能在爱人离开时抱着宽容与感激的心情,大多数人都恨不得把负心人切成一片片来祭祀自己情感的伤痕。
148
啊!草、木、矿石如果使用得当,都含有很多伟大的力量:世上没有东西是如此卑贱,以致对于世界毫无贡献,同时物无全美,如果使用不善,也会失去本性,惹出祸端;误用起来,善会变成恶,好好利用,有时恶亦有好结果。这朵小花的嫩苞含有毒性,也能用以治疗某种疾病:这花只要一嗅,香气贯通全身;口尝一下便能麻痹一个人的心。人与药草原是一样,内中有善有恶,互争雄长,恶的一面如果占了上风,死亡很快地要把那植物蛀空。
149 看清爱与恨在人生中的实相,对我们坚定的步伐是有帮助的,被恨淹没的人是多么愚痴,但被爱蒙蔽的人不也是一样无知吗?如果我们能以清明的心来对待爱,并且以更超越的爱来宽恕失落的情意,才能让我们登高,看到人生中更高明的境界。
150 不要指着月亮发誓,因为月有阴晴圆缺,如果要发誓,请对着自己发誓——让我们真诚地对待人间的一切情爱吧!尽你的所能不去伤害对方,不伤害自己!让爱或恨都能升华,化成你生命中坚强的力量。
151 在这个逐渐理性、冷酷的世界,人总是抑制着自己的情感,像凡·高这样的艺术家已经越来越少。
152 任何真正燃烧生命而发散出来的艺术,必然都带有感人的因素。
153
法性像清水一样,其实不难领会,在佛经里有许多开示,我们抄录几段来看:“天下人心,如流水中有草木,各自流行,不相顾望,前者亦不顾后,后者亦不顾前,草木流行,各自如故。人心亦如是,一念来,一念去,亦如草木前后不相顾望。”(《忠心经》)“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圆觉经》)“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异。”(《法华经》)
说得最简明的是《无量义经》说法品中的一段:“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秽。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诸有垢秽。其法水者,亦复如是,能洗从生诸烦恼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其法性者,亦复如是,洗除尘劳,等无差别。三法四果二道不一。”
154 知道菩提心水,就了解自己的心清明是多么重要,对那些流过的草木就不要再顾惜了!对那些埋藏在我们心中的瓦砾就赶快取出吧!对那些被尘劳所封冻的身心赶快清洗吧!
155 自己虽能心无片瓦,这世界还是到处都飞动着瓦砾。
当被瓦砾击中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即开门把它取出。
156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留在我们记忆中的艰辛苦厄,我们烛火被吹灭的冷寂,我们芦苇被压伤的惨痛,我们舟船迷失时的恐慌,我们情爱与热诚被践踏、被蹂躏、被背离、被折断的锥心刺骨,不都是落在海中的银器吗?现在我们到另外的国度,有另外的水,又何必让水上的记号来折磨我们!在清净心水里,瓦砾与银器也是一样的东西呀!
157 如果只能许三个愿望:一是成为好作家,写出生命中美好的情景;二是离开小小的故乡,去探访远大的世界;三是找到一位身、心、灵完全相契的伴侣,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158 幸运草多出来的一片,确实不在草里,而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的心够宽广坚持,只要我们的情够细腻温柔,只要我们的爱够深刻美好,只要我们一直保有喜悦自由的生命姿势,我们的心就会长出一株美丽的、宛然四个叶片的幸运草。
当我们的心比一般人多了一片,在平凡的酢浆草叶中,必然也会观见幸运草的实相。
相契的草一旦宛然,相契的人不也宛然了吗?
159 看完阳明山的花,那样繁盛、那样无忌、那样丰美,正是在人世灰黑的图画中抹过一道七彩霓虹,让我们下山之时,觉得尘世的烦琐与苦厄也能安忍地度过了。
160 花是生前的蝶,蝶是生前的花,它们相约在春天,一起寻访生命的记忆。
蝶与花看起来是多么相似,一只蝶专注地吸食花蜜时,比花更艳静得像花;一朵花在风中摇动时,比蝶更翻飞得像蝶。因此,阳明山的花季和美浓溪谷的黄蝶,引起我的感伤也十分近似。
蝶的诞生、花的开放,其实是一种最好的示现,示现了人生的美丽的确短暂,在我们生命中一切的美丽真的只是一瞥。一眨眼间,黄蝶飘零,春花萎落,这是人生的无常,也是宇宙的无常。
161 在如流云的人生,在如露如电的生活,偶然的一瞥是不是惊动我们的心灵呢?
我们不能深思,不能观照,因而在寻花、觅蝶的过程中,心总是霸道的。我们既不怜香,也不惜蝶,只是在人生中匆匆赶集,走着无明刚强的道路。蝶飞走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去溪谷;花凋零的时候,再也无人上山了。
162 心里常有花季的人,什么时候都是很好看的,即使花都谢了,也有可观之处。
心里常有彩蝶的人,任何时候都是充满了颜色,有飞翔之姿。
“花都谢了,还有什么可看的呢?”朋友疑惑地说。
“看无常啊!”
无常,才是花开花谢、蝶生蝶灭最惊人的预示!
无常,才是人世、山林、浊世、净土中最真实的风景。
163经过编织美梦的少年时代,我逐渐知悉了生命并没有结局,每一个结局只是一个新过程的开始罢了,美好的过程可能带来惨痛的结局,痛苦的过程也可能带来幸福的结局。当然,过程平顺而结局圆满,是最理想的,但一时圆满不代表永远美满,只是走向一个新的起点。
164 我们的人生不是问答题,有时问不在答里,有时答不在问里;有的问题没有答案,有的答案远在问题之外。
我们的情感不是是非题,没有绝对的是非,因为每一个情感都是不相同、不能类比的;每一段情感都是对错交缠的,在失败的情感中,没有赢家。
165 由于对眼前、对当下的珍惜用心,才能不怨恨过去,不怀忧未来。才能在每一个过程当中努力承担,以最大的心意来生活。
在人生的历程,我不着急,我不急着看见每一回的结局,我只要在每一个过程中,慢慢地长大。
166 在被造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知之明。
在被误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觉之道。
在被毁谤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爱之方。
在被打击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愈之法。
那是因为我深深地相信: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167 一个人只要站稳脚跟,努力地向上生长,有时不免和别人纠缠,又有什么要紧呢?不忘记自己的立场与尊严,最后就会结出果实来,当果实结成的时刻,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
168 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依循着自然的发展,常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脚跟,才是生命成长正常的态度。种什么样的因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是必然的,丝瓜藤虽与肉豆茎无法分辨,但丝瓜是丝瓜,肉豆是肉豆,这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丝瓜长出好的丝瓜,让肉豆结出肥硕的肉豆!
169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花与絮的飞落不必因为风雨,而是它已进入了生命的时序。
170 是呀!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山一样的事情,有的人想移山,但移不动,自己也不肯改变姿势,反而与山对峙。小如叫计程车也一样,这边叫不到,到那边去叫,如果执意站着不动,当所有人都回到家,我们还站在落雨的街头跺脚生气、自怨自艾呢!
171 山不动有什么关系?我们走过去不也一样吗?就在我们抬脚往山那一边走的时候,每走一步,山就向我们移动了一步。
172 呀,不管怎么样,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好,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的好呀!
173 生命的过程原本平淡无奇,情感的追寻则波涛万险,如何在平淡无奇、波涛万险中酿出一滴滴花蜜,还能与人分享,还能流传,才算不枉此生。
174 专情的人恐怕也有这样的弱点,任人驱使而不自知。
175 蜜蜂也不是绝对温驯的,外敌来犯,它们会群起而攻,毫不留情,问题是,每一只蜜蜂的腹里只有一根螫针,那是它们生命的根本,一旦动用那根螫针攻击了敌人,它们的生命很快也就完结了。用不用螫针于蜜蜂是没有选择的,它明知会死,也要攻击——有时,人也要面临这样的局面,选择生命而畏缩的人往往失败,宁螫而死的往往成功,因为人是有许多螫针的。
176 养蜂的人告诉我,蜜蜂有时也是有侵略性的,当所有的花蜜都采光的时候,急须蜂蜜来哺育的蜜蜂就会倾巢而出,到别的蜂巢去抢蜜,这时就会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直到尸横遍野才分出胜负——人何尝不是如此,仓廪实才知荣辱,衣食足才知礼仪。
177 为了应付无蜜的状况,养蜂人只好欺骗蜜蜂,用糖水来养蜜蜂,让它们吃了糖水来酿蜜,用来供应爱吃蜜的人们——再精明的蜜蜂都会上当,就像再聪明的人也会上当一样。蜜蜂是有社会性的群居动物,在某些德性上和人是很接近的,但是不管如何,蜜蜂是可爱的,它们为了找花中甘液,万苦不辞,里面确实有一些艺术的境界。在汲汲营营的世界里,究竟有多少人能为了追求甘美的人生理想而永不放弃呢?
178 在实际人生中也是如此,生命的过程原是平淡无奇,情感的追寻则是波涛万险,在平淡无奇、波涛万险中酿出一滴滴的花蜜,这花蜜还能让人分享,还能流传,才算不枉此生。虽然炼蜜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一定要飞过高山平野,一定要在好大的花中采好少的蜜,或许会疲累,或许会死亡。
可是痛苦算什么呢?每一杯蜂蜜都是炼过几只蜂的。
179 我想起一位种水果的明堂表哥,他曾对我说:“我们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比鸟雀还笨,甚至比虫还笨。那些没有喷农药的水果,外表虽然丑一点,虫鸟都爱吃;那些喷了农药的水果,外表虽美,虫鸟都不会吃,知道吃了也不健康。人只注意外表的美丑,虫和鸟却看到了更深的内在啊!”
180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81 以松子烹茶,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
182 人自命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了万物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183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184 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185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
186 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187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的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188 厨子王小余说:“作厨如作医,以吾一心诊百物之宜。”又说:“能大而不能小者,气粗也;能啬而不能华者,才弱也。且味固不在大小、华啬间也,能,则一芹一菹皆珍怪,不能,则黄雀鲊三楹,无益也。”真是精论,一个好厨子做的芹菜绝对胜过坏厨子做的熊掌。
189 “人生有四件大事,除了吃以外,其他三件我已忘记。”
他说外出游山玩水固好,但对他们这种经常世界各处跑的人已没有什么意义,吃好东西才是最实在的。我看他的“行程表”(就是吃程表)中有一天中午空白,表示我要做东。那时我正想去法国,在办理赴法签证,大权在戴文治手中,便约戴文治一同前往。
190 他找到的菜馆不论大小,菜都是第一流的,即使是路边小摊吃海鲜,他也都能找到又新鲜又好吃的地方——这真是食家本色,好的食家是不摆排场、不充阔佬的,一万块吃到好菜不是本事,一千块吃到好菜才是本事;能吃海鲜不是本事,要便宜吃到好海鲜才是本事;知道名菜名厨不是本事,连街边小摊都了然于心才是本事。
191 他正色道:“好的菜就是你吃几十次也不会腻的,就像一幅好的画挂在家中三五年,你何尝厌倦?”
他继续说:“吃好菜的时候总要把心情回到最初,好像是第一次品尝,让味蕾含苞待放;这就像和情人接吻,如果真爱那情人,不管接多少次吻都有不同的滋味。真正的吃家对待食物要像对待情人。”
192 瑞献常说:“不惜工本以快朵颐是食家本色。”又说:“让蠢人错把你当白痴者,是一流食家的逸乐。”又说:“品味如品画,厨者所以是画人。”他为了吃,有时甚至是疯狂的。
193 我和瑞献已有三年未见,但每次吃到好菜总不自觉想起他来,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莫不饮食,豪侈暴发之辈奇多,一掷万金者也所在多有,但鲜有能知味之人,知味是多么不易呀!
知味不易,人生得知味之知己,是多么难呀!
194 我们在过年过节时,能吃到丰盛的晚餐,其中不可少的一样是芋头排骨汤,我想全天下没有比芋头和排骨更好的配合了,唯一能相提并论的是莲藕排骨,但一浓一淡,风味各殊,人在贫苦的时候,大多是更喜爱浓烈的味道。母亲在红烧鲢鱼头时,炖烂的芋头和鱼头相得益彰,恐怕也是天下无双。
195 可惜的只是,那些血早已埋在土里,并没有染在梨上,以至于后世的子孙,有许多已经对那些梨树下横飞的血肉失去了记忆。可叹的是,日本人恐怕还念念不忘天津雪梨的美味吧!
水梨,现在是一种普通的水果,满街都在叫卖,我每回吃梨,就有种种滋味浮上心头。最强烈的滋味是日本人给的,他们曾在梨树下杀过我们的同胞,到现在还对着梨树喧嚷,满街过往的路客,谁想到吃梨有时还会让人伤感呢?
196 爱干净几乎成为一个日本人最基本的条件。
而日本传统似乎也偏向视觉美的讲求,像插花、能剧、园林,甚至文学到日本料理几乎全讲究精确的视觉美,所以也只好干净了(虽说我也讨厌日本人,不过人家长处可學之。)。
197 日本人都知道“抹茶”是中国的东西,在唐朝时候传进日本,在唐朝以后我们的祖先喝茶就是这种搅拌式的“抹茶”,而且用的是大碗,直到元朝才放弃这种方式,反倒在日本被保存了下来。如今日本茶道的方法基本上来自中国,只是因时日既久融成日本传统,完全转变为日本文化的习性。……
我的日本朋友说:“日本茶道走到最后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微锈、一个是朴拙,都深深影响了日本的美学观,日本的金器、银器、陶瓷、漆器,甚至大到庭园、建筑都追求这样的趣味。说到日本传统的事物,好像从来没有追求明亮光灿的东西,唯一的例外,大概是武士的刀锋吧!”
198 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的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一个真实的剪影。
199 有时候生活清淡到连自己都吃惊起来了,尤其对食物的欲望差不多完全超脱出来,面对别人都认为很好的食物,一点儿也不感到动心,反而在大街小巷里自己发现一些毫不起眼的东西,有惊艳的感觉,并慢慢品味出一种哲学。正如我常说的,好东西不一定好吃,平淡的东西也自有滋味。
200 有时食物也能像绘画中的扇面,或文章里的小品,音乐里的小提琴独奏,格局虽小,慧心却十分充盈。
201 食物原是如此,人总是依着自己的喜好,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所以从一个人喜欢的食物可以推测出他的人格。
但也不尽然,在通化街巷里有一个小摊,摆两个大缸,右边一缸卖蜜茶,左边一缸卖苦茶;蜜茶是甜到了顶,苦茶是苦到了底。有人爱甜的,却又有人爱那样的苦。
“还有一种人,他先喝一杯苦茶,再喝一杯蜜茶,两种都要尝尝”,老板说,不过他也笑了,“可就没看过先喝蜜茶再喝苦茶的人,可见世人都爱先苦后甘,不喜欢先甘后苦吧!”
后来,我成了第一个先喝蜜茶,再喝苦茶的人,老板着急地问我感想如何?
“喝苦茶时,特别能回味蜜茶的滋味。”
读完本书,心情很平和,放松!散文式的文章就好像品茶,慢慢品,回味无穷!词藻细腻,文笔优雅。清甜清甜的,好似让心灵喝了一杯好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繁星短诗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