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反句,必有近忧出自哪里?

【摘要】: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这是一个国家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经警察了解,其实老人并非孑然一身,家里还有三女一子。紧急时刻,当事人拆开使用,以解燃眉之急。东吴大将周瑜设下圈套,假意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诱骗刘备到东吴,然后扣做人质,意图换取荆州。总之,“人若远虑,必少近忧”。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15.12)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今天的“果”,皆是昨天种下的“因”。1757年,乾隆皇帝闭关锁国,陶醉于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等到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才一觉醒来,从此坠入丧权辱国、被动挨打的百年深渊。这是一个国家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手机连续14年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第一名。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崛起,诺基亚依然沾沾自喜,故步自封。等到2011年第二季,手机市场风云突变,诺基亚手机老大的地位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从此,诺基亚手机在市场竞争中江河日下,溃不成军。2014年4月,诺基亚不得不将手机业务全部转让给微软公司,完全退出昔日所向披靡的手机市场。这是一个企业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015年12月7日晚上八点多钟,在南京市浦口浦东路夹河332号,一名70多岁的独居老人,没人过问,被饿得吃起了棉絮,而且老人还被冻得瑟瑟发抖。房东赵师傅心里害怕,只好选择了报警。经警察了解,其实老人并非孑然一身,家里还有三女一子。有道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缘由很难细究。可是老人早年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女,到了晚年儿女不孝,没有一个前来照料,做老人的也是难辞其咎。这是一个家庭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今天的“因”,皆会成为明天的“果”。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既看到当下,又要着眼于将来。用现实的精神实干,用战略的眼光前瞻。古代章回小说中,有一种锦囊妙计,一般是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紧急时刻,当事人拆开使用,以解燃眉之急。《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就有这样一段描述。刘备借荆州,一借无还。东吴大将周瑜设下圈套,假意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诱骗刘备到东吴,然后扣做人质,意图换取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给护送刘备娶亲的赵子龙三个锦囊,并附在赵子龙耳朵旁小声说:“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第一条锦囊妙计:高调拜访孙权的妈妈吴国太、周瑜的岳父乔国老。“随行五百军士,俱披红挂彩,入南徐买办物件,传说玄德入赘东吴,城中人尽知其事。”通过这么一折腾,假戏真唱,娶妻成功。第二条锦囊妙计:以荆州危急为由,借得孙夫人出头,向吴国太谎称要往江边祭祖,逃出东吴。第三条锦囊妙计:又借得孙夫人之助,喝退拦路之兵。并安排将士在船头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气死周瑜。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找到了诸葛亮式的人生导师,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他可以帮助你很好地规划好你的人生。如果找不到,那么你人生的“锦囊”只好自己制作了。你不妨多制作几个:身体健康的、孩子教育的、工作事业的、退休生活的……总之,“人若远虑,必少近忧”。
交流思考
1.赶快行为起来,为自己的人生制订几条“锦囊妙计”,依次而行吧。
2.你是否打算请个“高参”,为你当下的事情制订几条“锦囊妙计”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

孔子作为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封建社会里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明儒家有它自身优势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语》和《孔子家语》中就有很多经典的语句,今天,我将解读部分《论语》和《孔子家语》中的经典语句,吸收下儒家学派的有用思想。
《孔子家语》中说过,“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好的药虽然喝起来比较苦,但是对于治愈疾病是非常有好处的,而忠实的话,虽然听起来让人感觉很难受,但是却能够真正的有利于行事。
的确如此,爱之深才责之切,往往是一些看似严厉的话语,其实对我们是真正有用的,而一些阿谀奉承的话,其实听听也就好了,这些话听起来不错,但实质不仅没有用,而且听多了会让自己处于假话的环境,辨别不清楚真假了。
《论语》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一个工匠想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一定需要先把自己的器具磨砺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确实如此,无论做什么事,应该先把准备工作做充分,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要想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那首先就应该在学校时把自己的专业学习好,把技能和综合素质都得到提升,这都是做好事的前提。
《论语》中还说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考虑不长远,只顾眼前,那么他离忧虑的事情也就不远了。
这句话很有道理,人一定要有长远的计划和忧患意识,要能未雨绸缪,在安逸区时要有紧迫感,迫使自己不断进步,最近在IT行业里经常有35岁被辞的事件报道出来,这都是因为没有忧患意识导致的,所以跳出舒适区,不断提升是很重要的。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智者却是能不为眼前得失所羁绊,目光长远,判断敏锐。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对于诚信的人,人们都会尊重他,也会信任他,也会把最重要的事情托付与他,因为诚信的人能够说到做到,如果做不到的话他就会谢绝。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作出承诺之前都要想一想,你的承诺是否能够兑现?千万不能信口开河,一定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和谐。
感悟: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小人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阳奉阴违。当然,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要做到“和而不同”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一个“刺头”的雅号而成为圈内不受欢迎的人。
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1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1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既温习旧知识,又不断了解新知识,这样就可以做教师了。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1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德不孤,必有邻。
有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伴。
1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20、听其言而观其行
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聪明而且好学,不把向比自己地位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认为是可耻的事,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才?
22、三思而后行。
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遇事不察,是为人不够谨慎的表现,是处世不够明智的表现。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25、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2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又有什么难得呢?
2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符道义的手段得到财富和地位,对于我像浮云一样,绝不会去取它。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2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3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揽,不谋,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而是行事恪守本分。
3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2、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孔子认为,这就好比人的意志力,在经受任何艰难困苦时,仍然不改本色,而唯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坚强的意志。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松柏般这种不畏严寒的坚强的意志,才能获得人生永远的成功。
3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一个有志于行道的士,却以自己吃不好饭穿不好衣为耻,那就不值得和他说什么了。
3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这是每天必须反省的三件事啊!
3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百姓也会主动去做;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3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3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39、以约失之者鲜矣。
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4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4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4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4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精致的学问可以不断切磋,不断琢磨,这是没有止境的。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46、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4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48、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穷却没有怨恨,很难;富贵却不骄傲,倒容易做到。
4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5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2、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考察;大家都喜欢他,一定要考察。
5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54、近者悦,远者来。
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归附。
55、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56、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对于朋友,要忠诚地劝告并和善地引导,实在不行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57、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5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财富如果可以求得,就是手执皮鞭的事情,我也去做。如果不可以求得,还是做我应该做的事吧。
59、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6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赡养。
语录网网友观点:这就是圣人的精髓!
常人无所及,对人生的分析,规划站在至高点作总结,对人性的剖析入微,警示入骨,奠定了自己的至高地位!
更是中华文化领域的宝贵财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g202204260144051b41-0.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反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