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九四代卫星电视接收机机熊猫好还是银河好

“去年11月11日晚上,就是从这个角度,拍到黑熊下山偷吃蜂蜜的。”5月15日下午,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平武县片区木皮管护站白熊沟管护点,杜勇一边整理管护站房屋柱子上的红外相机,一边向记者“隆重”介绍。

大熊猫国家公园两省四县护林防火和反盗猎联合行动。(冯杰 摄)

分享再见“偷蜜贼”的喜悦,这位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巡护队队长感慨,大约在年的几年间,关坝村几乎没有出现黑熊的身影。

北枕甘肃白水江保护区,东接唐家河保护区和原老河沟林场,南临余家山保护区,西抵小河沟、王朗、九寨沟、勿角等保护地……地处火溪河流域的关坝村,是川北有名的“熊猫村”。据当地村民估计,这里至少生活着七八只野生大熊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关坝村的养蜂场里,黑熊偷吃蜂蜜再也平常不过。但后来随着放牧、盗猎、毒炸鱼、挖药、森林砍伐等行为的开展,大熊猫栖息地遭受严重破坏,黑熊等野生动物数量骤降。直到2018年左右,布控在野外的红外相机,拍摄到黑熊下山偷吃蜂蜜的画面。

演绎在关坝村“上下两集”“熊出没”的背后,是一场艰难的探索转身。

关坝沟流域及其周边自然保护区。

“动物王国”生态资源破坏严重

在工地搬过砖、拧过钢筋,在尼泊尔淘过金。今年41岁的孟吉,如今回到关坝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翻阅儿时记忆,十场中九场与动物有关。

“夏天下雨冲浑了河水,我就和小伙伴们去村旁的关坝沟里钓鱼。”孟吉比划着说,他在屋旁砍根细竹当鱼竿,用封蛇皮袋口子的麻线做引线。然后套上自制鱼钩——别弯的针头,贯上蚯蚓,甩进河中,一两个小时就能钓起十多条鱼。“我们用树枝把鱼穿满,扛回家,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上学路过关坝沟,总能看到鱼在水中嬉戏,斑羚、黑熊、野猪等常常下山。”关坝村关坝组组长高明斌说,小时候和大人一起开荒,见树就砍,砍倒后不施肥,一把火烧光就种玉米,第二年开始种小麦、土豆、荞子。

蜂箱。(四川在线记者 王代强 摄)

杜勇正在检查红外相机。(四川在线记者 王代强 摄)

不过,由于开荒地缺水、贫瘠,50斤小麦种子下地,年底只能收70多斤,质量还没种子好。两三年后便没肥力了,必须换个地方再砍、再种。

为防止野猪、黑熊等下山偷吃粮食,村民们在开荒地旁搭棚子,栓条狗,点堆火。将桑树枝干掏空敲打,俗称“敲邦邦”,发出很大的声音,驱赶野兽。

因为耕地稀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关坝村村民多以打猎为生。“那时几乎家家都有猎枪,白天山上砍树,傍晚回家后点火烧水,提枪上山,水还没烧开,就提着猎物回来了。”高明斌说,尽管当地明令禁止滥砍滥伐、违规狩猎、毒鱼等行为,并加大了相关打击力度,但仍有人铤而走险。

疯狂屠戮的结果,自然是生态破坏,野生动物锐减。村民李山说,后来不仅很难打到猎物,大概2012年后就再没见过黑熊,河里的鱼也基本绝迹,就连重楼、天麻等中药材也挖不到了。

成立巡护队竟然“监守自盗”

头戴遮阳帽,泥泞路上开起车来也是稳稳当当——如今,民间自然保护机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简称“山水中心”)项目协调员黄建,长期和关坝村村干部们吃住在一起,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出山入林。

2009年,在平武县生物多样性与水资源保护基金支持下,山水中心项目主任冯杰走进关坝村,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养蜂项目。

关坝村巡护队在野外巡护监测。(黄建 摄)

高明斌介绍蜂箱。(四川在线记者 王代强 摄)

“我们刚开始提出保护生态,禁止打猎、捕鱼时,许多老百姓不理解,甚至有人说我是骗子。”冯杰说,山水中心帮助关坝村组建了巡护队,负责巡山护林、管护红外相机,按照巡护时间发放相应报酬。

“当时大家不明白村里的发展定位,不好打猎了,加入巡护队纯粹是为了挣钱,监守自盗时有发生。”杜勇说。

70多岁的首任巡护队队长袁宗富说,有一次,几名队员在巡护途中发现了羚牛脚印,第二天就把牛肉带回村里卖了。“当时我们不相信保护生态能有发展前景,短时间内也见不到保护成效。”

关坝巡护队员开展野外红外相机监测。 欧阳凯 摄

“坚决要逗硬!”2013年,村两委换届,当选新一届村支书的乔良立下目标:用5-10年,让河里看到鱼,山上看到野生动物。关坝村明确,严厉禁止捕鱼,对举报捕鱼者奖励200元;宣传“鱼是集体资产,卖了钱大家一起分”。

彼时,村里的养蜂产业也渐渐有了效益。在山水中心的帮助下,村里成立了养蜂专合社,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老百姓慢慢尝到甜头,和山水中心之间的信任一步步建立起来。

多方共建保护小区破瓶颈

在关坝村村口的一堵墙上,“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几个金色大字,十分显眼。保护小区,已成为关坝村的一张新名片。

2016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给关坝村带来新机遇。

在关坝村,林权和森林资源管理,一直是保护工作中的难点。一片林子是谁的,谁能来经营林地获益,又是谁有权力的责任来管理,管理的边界在哪里……这些问题如果理不清楚,很难开展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火溪河流域有接近30万亩的林地存在各种各样的权属纠纷。”平武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有些地方因为争议导致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都发不下去,保护工作开展不起来。

“大熊猫国家公园要实现连通性和完整性,复杂权属林地的管理这道坎必须迈过去。”上述负责人说,2016年,平武县林草局、平武县林发司、木皮乡政府、关坝村、山水中心经过多轮讨论后,决定成立关坝保护中心,建立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简称“保护中心”)。

在平武县林草局的指导下,关坝村开始尝试在不改变林地权属的情况下,以协议授权的方式来尝试管理。

具体来说,关坝保护中心分别与平武县林发司和木皮乡政府签订协议,授权关坝保护中心为管理主体,木皮乡政府和平武县林发司以托管、共管的方式来管理权属不清的村有、乡有以及国有林,并拿出每年5万元购买关坝保护中心的生态保护服务。

“保护小区由村两委领导,全村老百姓监督。”乔良说,保护小区人事安排由村两委提议,全村招募,老百姓来选,要求必须长期在家、有一定文化基础、热爱村上工作、有奉献精神,年轻人优先。

得知消息后,10多个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到关坝村,加入生态保护行列。孟吉、郭强,分别当选保护中心理事长、副理事长。

坚持巡护迎来“丰收季”

整队,出发!5月17日上午,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周暨两省四县跨区域联合大巡护启动,关坝村巡护队又一次集结上山。

新组建的巡护队已有15名成员,多数有打猎经验,熟悉地理环境,进山一天可获得140元巡护报酬。“我们每月至少进山两三次,年均巡护200多人次。”杜勇说,巡护重点根据季节调整,如3-4月主要看挖药草,6-9月主要看捕鱼11-12月主要看盗猎。每季度须进山一次,更换红外相机电池和卡。

红外相机拍摄的大熊猫。

巡护过程不比打猎轻松。巡护队队员税国华说,去年10月,他们正在山上列队巡护时,突然从侧面突然冲出一头羚牛。“我顺手甩了一下砍刀,砍中了它的角。如果被它撞上,估计命都丢了。”

全力做好巡护保障,村里为巡护队发放了工作服、睡袋、砍刀、水壶等物资,统一购买了意外保险。“我们要求,任何时候,人身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大风大雪等不利天气不进山。”杜勇说。

保护的同时,带来收益。村民高明光只要没啥重要事,都会参加巡护,凭此一年增收近3000元。

2018年是关坝村丰收的一年。当年开始,久违的黑熊又下山偷吃蜂蜜,全年偷吃蜂蜜160多箱,金丝猴、羚牛等动物也大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当年5月,保护小区在“蚂蚁森林”上线,超过1000万网友通过能量认管的方式,支持到关坝18.23平方公里的大熊猫栖息地管护。当年,保护小区的保护模式通过四川省改革办的验收,建议全省推广,并获得全国第六届野生动物保护卫士奖,2021年获得四川省大熊猫保护突出贡献奖。

关坝愿景图。( 冯艳秋 绘图)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再过大概三个月,就开始出蜜了。”在白熊沟管护点旁新建的村集体养蜂场,杜勇小心翼翼打开保护蜂箱的铁丝门,蜜蜂嗡嗡飞舞。为避免再被黑熊偷吃蜂蜜,关坝村利用这些年养蜂积累和项目支持的资金,新建了这个村集体养蜂场。

悬崖上的蜂箱。(四川在线记者 王代强 摄)

这个养蜂场,在坡面开凿了三层“楼房”,共100多个“单间”,每间可放一个蜂箱,已搬入60多个蜂箱,“单间”有铁丝门保护。部分新制的蜂箱,像一层层叠起的抽屉,抽屉数量可随蜜蜂数量变化而增减。

乔良介绍关坝村新养蜂场。(四川在线记者 王代强 摄)

指着养蜂场周边齐腰高的树苗,乔良告诉记者,养蜂场周边还栽种了珙桐、红豆杉、毛叶山桐子等明星和蜜源树种,计划未来将这里打造成自然教育基地。

将绿水青山变成成金山银山,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关坝村的新目标。目前全村共有128户389人,绝大部分在外打工。如何留住村里的年轻人,维持巡护力量,同时推动生产发展?

2017年关坝村分红大会。

乔良说,首先要更新先进设备,推动巡护保护走向网格化、正规化。但目前最大的瓶颈是缺乏资金,保护中心一年的正常运行费用需要15万元左右,希望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探索发展自然教育、科考探险、生态旅游等产业。但关坝村距离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的核心保护区较近,如何合规合法发展,需要科学指导、规划。

“我们也在积极调查研究。”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平武县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考虑关坝村诉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论证,从特许经营等方面着力,继续支持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等村等类似保护地的改革探索。

(本文图片除已署名外均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提供)

}

12月21日省博新馆对公众开放首日,当天4000余名武汉市民和外地观众尝鲜省博新馆,入馆感受荆楚文化。根据实际承载能力,省博未来将适时增加每天预约人数。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去年评出的省博十大镇馆之宝,仅崇阳铜鼓不在新馆,在库房,其余九件均在新馆展出,且都是原件。    

2020年12月,由网友投票,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揭晓,除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原有四大“镇馆之宝”外,曾侯乙尊盘、云梦睡虎地秦简、虎座鸟架鼓、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石家河玉人像、崇阳铜鼓等6件文物瑰宝新晋“镇馆之宝”。

方勤介绍,省博新馆展出文物中,极少数普通文物是复原件。所有复制件,新馆在展品说明都作了标识。这些复制或者复原陈列能更好地阐述展览内容。

另外,省博用于编钟表演的编钟是复原件,编钟表演厅在综合馆门前左侧建筑里,没有设在新馆。

看看省博十大“镇馆之宝”

曾侯乙编钟:改写世界音乐史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年代为战国早期。钟架长7.48米、高2.65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其中一件镈钟为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

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整套编钟音域可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其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专家认为,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越王勾践剑:“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首向外翻卷呈圆盘形,内铸11道精细的同心圆,剑身满饰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纹,剑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整个造型显得高贵、典雅。在剑身正面靠近剑格处还写有两行鸟篆铭文,分别是“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经专家考证,鸠浅就是勾践,八字铭文表明这把剑的身份和地位。

这把剑在出土时插在漆木剑鞘里,出鞘时仍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其剑刃薄而锋利,经测试它能够一次轻松地划开20张白纸。

越王勾践剑因制作精美,历经2500余年仍纹饰清晰,毫无锈蚀,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曾侯乙尊盘:中国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

曾侯乙尊盘,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

尊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由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它们相互盘旋环绕,宛如在空中游动。尊的颈部攀附四只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豹身也以镂空的龙蛇装饰,尊的腹部和圈足满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整个尊体共装饰有28条龙、32条蟠螭。盘的制作更为复杂,除口沿有和尊一样的镂空纹饰外,盘身的四个抠手也是由无数条龙蛇组成的镂空花纹。抠手下有八条镂空的夔龙。盘足为四条圆雕的双身龙,龙口咬住盘的口沿,造型别致。整个盘体装饰龙56条、蟠螭48条。

专家认为,曾侯乙尊盘鬼斧神工的工艺,堪称2400余年前的高精密制造,当之无愧是中国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

云梦睡虎地秦简: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

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包括大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后的法律文献,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秦律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职掌、少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秦法已经达到了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

秦律对汉代以及其后的中国传统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虎座鸟架鼓:彰显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虎座鸟架鼓,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2号墓,年代为战国中晚期。该器物通高约136cm,宽134cm,两只背向踞坐的卧虎四肢屈伏于六蛇缠绕的长方形底座上,虎背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

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悬于凤冠之下,两只小虎后足蹬踏凤鸟背脊,前足上托鼓框。该器物通体髹黑漆,饰有红、黄、银白多色彩绘,稳重的虎座与飞扬的凤架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郧县人头骨化石:补写人类发展史

1989年和1990年,湖北省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分别发现和出土了两具震撼世界的距今约100万年的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著名的古人类学家、中科院院士贾兰坡先生称为“国宝”,并依据古人类命名的规则,命名为“郧县人”。

专家认为,“郧县人”的发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其材料的全面性、丰富性、可解决的学术问题几乎仅次于周口店“北京人”,引起世界古人类学界的广泛关注,是补写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物证。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陶瓷中的熊猫”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2006年出土于湖北钟祥郢靖王墓,这件梅瓶,小口外撇,短颈丰肩,圈足平底。瓶身的肩部饰有凤穿牡丹图,腹部四个菱形开窗内描绘了四个故事: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鹤、周敦颐爱莲。足部绘一圈仰覆莲纹,以卷草纹和锦带纹间隔三层纹饰,层次分明,繁而不乱。

该器物整体制作精美,优雅精致,出土时位于王妃棺木脚端棺床下方。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被誉为“陶瓷中的熊猫”。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中国现存最早的“连环画”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1987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楚墓,是漆奁外壁一周的漆画,展开全长87.4厘米,宽5.2厘米,描绘了战国时期楚国贵族车马出行的场景。画中用土黄、桔红、海蓝和棕色等颜色,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的图画。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画师别具匠心地用五棵随风摇曳的柳树,将画面巧妙地分隔成五个画段,强化了故事情节。整幅画人物姿态各异,猪犬腾跃,车马有序,情节首尾连贯、过渡自然,被誉为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卷“连环画”,体现了楚国漆器高超的制作工艺。

石家河玉人像:史前高超琢玉技艺的代表

石家河玉人像,出土于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距今4200至4000年,面庞写实,两眼倾斜呈倒置的八字形,鼻宽阔,口扁方微闭,散发着威严与神秘的气息。

石家河文化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史前玉器的发展达到高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玉文化。专家认为,这件玉人像展现了高超的琢玉技艺,是石家河玉器的典型代表。

崇阳铜鼓:目前所见最早的铜鼓

崇阳铜鼓,1977年发现于湖北崇阳县,通高75.5厘米,鼓面直径39.5厘米,重42.5公斤,由铜鼓身、铜鼓座和铜鼓冠三部分组成。

这件铜鼓质地厚实古朴,造型奇伟庄重,花纹流畅粗放,代表了我国商代青铜工艺的制作特点与水平。据考证,这面铜鼓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铜鼓,同时也是仅存于世的两面商代饕餮纹铜鼓中的一面,另一面早年流失于日本,现藏于京都泉屋博古馆。

}

温泉景区规划选择广州绿沁旅游规划设计,广州绿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隶属于绿沁集团是国内专门为温泉产业(温泉度假酒店、温泉景区、水上乐园、温泉地产、温泉康养会所、温泉康养小镇等)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业务范围涉及到项目工程咨询、规划设计、水上乐...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广州绿沁集团提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九四代卫星电视接收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