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按什么顺序写交代了什么内容结合书籍体裁进行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采用了一种很独特的写作手法,即章回体小说手法。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创作手法,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由于内容较多,不可能有连续完整的故事情节,不能追踪某个主人公的一生所为,但每一个事件和人物又需要如实地表述出来,所以作者就不得不破除常规,用一种新颖的方式来写作。由此而来,章回体小说最重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每一回会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段落,具有独立性,但同时又会引出下一回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这样的文体,恰恰迎合了民众和读者的喜爱,因为它每个章节内容整齐清晰,却又不至于冗长,使人们读起来条理清晰。

斯诺在中国期间阅读了许多经典的古典文学书籍,有着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学积累,从中获得了启发,他发现这种章回小说的文体是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的,于是他便大胆采用了这种文体结构来书写《西行漫记》,即为本书的一个巧妙之处。斯诺经过认真研读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在写作《西行漫记》时将本书分为若干个篇章,每一篇章再具体分为几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会突出某一主题,即某个事件或某个人物,以此来展现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真实面貌,在章节结束的时候,用悬念来引出下一个章节,环环相扣,使得多个事件、多个人物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报道,使报道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连续性。

斯诺通过这种独特的文体结构,以中共中央领导人为中心线索,展开对中国革命、中国红军、陕北苏区风土人情和各类人物形象的介绍和描写,不流于表面,深度采访、解析问题,制造悬念,为下一章节做准备,这种风格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了所不知的问题,为世人所广泛接受,一时间更是成为东西方的畅销新闻作品。美国文学评论家马克斯韦尔将斯诺列入美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林,就是因为他“确实将个人报道历史事件这一写作体裁发展到最高峰”的缘故。

《西行漫记》共有 12 个篇章,而每一篇章都是采用多个小标题的方式,让读者一目了然。例如,书中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共有六个小标题,其中“彭德怀印象”,让我们在刚刚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就清楚了这是一篇关于彭德怀将领的内容。文章中,斯诺记录了彭德怀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等,很好地扣住了“彭德怀印象”这个主题。再例如第五篇《长征》中的第一章节是“第五次围剿”,章节末尾的内容引出了下一章节所要讲述的内容“举国大迁移”,很好地符合了章回体小说的结构,前一章节末尾为下一章节做铺垫。

}

体裁: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由于其对历史的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根据地工业农业生产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纪实文学终于诞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星照耀中国按什么顺序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