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起源音乐从何而来出自哪里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吴梦琳

  11月24日,四川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正式公布,共有10个大类的308名传承人入选。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是非遗传承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以来,我省先后认定了6批76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们积极参与传承活动,为我省非遗保护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今年4月启动,广泛邀请全国相关领域知名非遗专家参与,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审办法,不预设名额,突出传承人技艺水平、传承能力和履职意识,着力推动构建传承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年龄结构合理、履职尽责良好的我省代表性传承人队伍。至此,我省共认定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72名,基本解决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覆盖面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未来,省文旅厅将会同各级各部门,切实加强对传承人的指导和支持,强化考核评估,大力提升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实践能力,推动我省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记者在此次传承人名单上看到,此次评选的传承人项目十分丰富。民间文学类,苏东坡传说、大禹的传说项目均有传承人入选;传统技术类别,宜宾兴文的土法榨油技艺、雅安荥经的家禽菜肴传统烹制技艺等项目传承人也名列其中。他们所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非遗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得以更好保护与传承,走向更遥远的未来。

  四川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名单(308人)

  一、民间文学(13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所在地区或单位 项目名称

  07-765 贾史帅波 男 彝族 乐山市峨边县 甘嫫阿妞的传说

  07-766 王晋川 男 汉族 眉山市东坡区 苏东坡传说

  07-767 杨宇 男 汉族 眉山市东坡区 苏东坡传说

  07-768 金地伍 男 彝族 凉山州金阳县 毕阿史拉则传说

  07-769 朱金勇 男 羌族 阿坝州汶川县 大禹的传说

  07-770 傅尚志 男 汉族 成都市邛崃市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

  07-771 曲别羊铁 男 彝族 乐山市马边县 毕摩经诵

  07-772 马仕超 男 苗族 宜宾市珙县 苗族古歌

  07-773 杨芝全 男 羌族 阿坝州茂县 羌戈大战(羌族古典叙事长诗)

  07-774 吉力么子扎 女 彝族 凉山州布拖县 阿都歌谣

  07-775 金古阿且 男 彝族 凉山州喜德县 博葩(万物起源口头文学)

  07-776 尔古曲比 男 彝族 凉山州喜德县 勒俄特依

  07-777 何清香 女 汉族 巴中市通江县 月儿落西下

  二、传统音乐(33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所在地区或单位 项目名称

  07-778 杨久长 男 汉族 成都市都江堰市 薅秧歌(柳街薅秧歌)

  07-779 赖忠成 男 汉族 自贡市富顺县 唢呐艺术(童寺唢呐)

  07-780 侯兴友 男 汉族 攀枝花市盐边县 苗族斗釜歌

  07-781 孟开金 男 汉族 德阳市绵竹市 九顶山山歌

  07-782 李开俊 男 汉族 广元市青川县 薅草锣鼓(川北薅草锣鼓)

  07-783 白明庆 男 汉族 遂宁市大英县 川中大乐(蓬莱大乐)

  07-784 崔永宏 男 汉族 内江市威远县 石坪山歌

  07-785 唐钰麟 男 汉族 乐山市犍为县 江河号子(岷江号子)

  07-786 唐文涌 男 汉族 南充市蓬安县 江河号子

  (嘉陵江船工号子)

  07-787 耿跃生 男 汉族 南充市高坪区 嘉陵江中游船工号子

  07-788 周德后 男 汉族 广安市华蓥市 石工号子

  (华蓥山石工号子)

  07-789 余宗华 男 汉族 达州市达川区 巴山石工号子

  07-790 向以菊 女 汉族 达州市万源市 巴山背二歌

  07-791 杨秀明 男 汉族 广安市前锋区 唢呐艺术(桂兴唢呐)

  07-792 郭道明 男 汉族 宜宾市南溪区 南溪哈号

  07-793 张春树 男 汉族 眉山市洪雅县 四川耍锣鼓

  07-794 泽英俊 男 藏族 阿坝州茂县 多声部民歌

  (阿尔麦多声部民歌)

  07-795 马国桂 女 汉族 阿坝州九寨沟县 南坪小调

  07-796 杨开富 男 羌族 阿坝州理县 花儿纳吉

  07-797 扎西尼玛 男 藏族 阿坝州松潘县 川西藏族山歌

  07-798 卓妮 女 藏族 阿坝州马尔康市 川西藏族山歌

  07-799 王姆友 女 藏族 甘孜州九龙县 川西藏族山歌

  07-800 泽仁拉姆 女 藏族 甘孜州乡城县 川西藏族山歌

  07-801 四郎 女 藏族 甘孜州德格县 川北山歌

  07-802 巴春 男 藏族 甘孜州色达县 骨笛

  07-803 阿西竹一 男 彝族 凉山州昭觉县 彝族克西举尔

  07-804 起学科 男 彝族 凉山州会理县 大号唢呐

  07-805 丁万兰 女 傈僳族 凉山州德昌县 傈僳族高腔

  07-806 阿支拉以莫 女 彝族 凉山州甘洛县 阿惹妞

  07-807 吉木五加 男 彝族 凉山州越西县 彝族马布音乐

  07-808 韩定祥 男 汉族 凉山州西昌市 四川洞经音乐

  07-809 王先荣 男 汉族 凉山州西昌市 四川洞经音乐

  07-810 杨散打 男 蒙古族 凉山州盐源县 摩梭人阿哈巴拉调

  三、传统舞蹈(37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所在地区或单位 项目名称

  07-811 谢建刚 男 汉族 泸州市古蔺县 花灯(古蔺花灯)

  07-812 冯含清 男 汉族 广元市苍溪县 龙舞(永宁火龙)

  07-813 李忠烈 男 汉族 乐山市犍为县 罗城麒麟灯

  07-814 周雪明 男 汉族 乐山市市中区 狮舞(向家班狮舞)

  07-815 李文才 男 汉族 泸州市泸县 玄滩狮舞

  07-816 黄泽明 女 汉族 宜宾市翠屏区 龙舞(李庄草龙)

  07-817 程临春 男 汉族 达州市万源市 蚌鹤舞

  07-818 刘旋 女 汉族 达州市开江县 水族闹春

  07-819 何孝琼 女 汉族 达州市开江县 水族闹春

  07-820 段忠发 男 汉族 达州市达川区 翻山铰子

  07-821 骆金华 男 汉族 巴中市平昌县 翻山铰子

  07-822 高宝华 男 汉族 雅安市天全县 天全牛儿灯

  07-823 曲让 男 藏族 阿坝州黑水县 卡斯达温舞

  07-824 陈卫蓉 女 羌族 阿坝州茂县 羌族萨朗

  07-825 赵小芳 女 羌族 阿坝州汶川县 羌族萨朗

  07-826 索郎 男 藏族 阿坝州若尔盖县 “垛”

  07-827 阿康 男 藏族 阿坝州若尔盖县 “垛”

  07-828 央金卓嘎 女 藏族 阿坝州马尔康市 锅庄(达尔嘎)

  07-829 四郎尼玛 男 藏族 甘孜州炉霍县 霍尔古舞

  07-830 泽仁达吉 男 藏族 甘孜州炉霍县 霍尔古舞

  07-831 洛融吉存 男 藏族 甘孜州巴塘县 热巴舞

  07-832 亚玛勒扎 男 藏族 甘孜州甘孜县 甘孜踢踏

  07-833 生龙多 男 藏族 甘孜州甘孜县 甘孜踢踏

  07-834 何金秀 女 藏族 阿坝州金川县 锅庄(马奈锅庄)

  07-835 钱富全 男 藏族 阿坝州金川县 锅庄(马奈锅庄)

  07-836 土灯普措 男 藏族 甘孜州石渠县 锅庄(真达锅庄)

  07-837 土呷泽仁 男 藏族 甘孜州石渠县 锅庄(真达锅庄)

  07-838 木确干 女 藏族 甘孜州丹巴县 锅庄[丹巴阿克日翁

  07-839 次登 男 藏族 甘孜州雅江县 锅庄(木雅锅庄)

  07-840 求迫 男 藏族 阿坝州阿坝县 锅庄(草地锅庄)

  07-841 益西彭措 男 藏族 甘孜州得荣县 锅庄(得荣九步锅庄)

  07-842 益西降错 男 藏族 甘孜州新龙县 锅庄(新龙锅庄)

  07-843 四龙志玛 女 藏族 甘孜州新龙县 锅庄(新龙锅庄)

  07-844 黄能贵 男 藏族 甘孜州泸定县 锅庄(岚安锅庄)

  07-845 四郎切仁 男 藏族 甘孜州理塘县 锅庄(理塘锅庄)

  07-846 伍金彭措 男 藏族 甘孜州白玉县 锅庄(灯笼卓钦)

  07-847 扎西泽仁 男 藏族 甘孜州白玉县 锅庄(灯笼卓钦)

  四、传统戏剧(36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所在地区或单位 项目名称

  07-848 熊宪刚 男 汉族 四川省川剧院 川剧

  07-849 李乔松 男 汉族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川剧

  07-850 洪显松 男 汉族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川剧

  07-851 蔡少波 男 汉族 成都市成华区 川剧

  07-852 王玉梅 女 汉族 成都市成华区 川剧

  07-853 毛世君 女 汉族 泸州市江阳区 “泸州河”川剧艺术

  07-854 沈敬东 男 汉族 泸州市江阳区 “泸州河”川剧艺术

  07-855 赵勇刚 男 汉族 乐山市市中区 川剧(嘉阳河川剧艺术)

  07-856 黄伟 男 汉族 乐山市市中区 川剧(嘉阳河川剧艺术)

  07-857 谢红 女 汉族 宜宾市翠屏区 川剧(叙泸河川剧艺术)

  07-858 向永年 男 汉族 内江市市中区 川剧(资阳河川剧艺术)

  07-859 周可荪 女 汉族 内江市市中区 川剧(资阳河川剧艺术)

  07-860 聂绍红 男 汉族 达州市通川区 川剧(巴渠河川剧艺术)

  07-861 罗少君 女 汉族 达州市通川区 川剧(巴渠河川剧艺术)

  07-862 权文成 男 汉族 泸州市合江县 傩戏(泸州傩戏)

  07-863 李大江 男 汉族 广元市昭化区 射箭提阳戏

  07-864 母培德 男 汉族 广元市剑阁县 四川皮影戏(高观皮影戏)

  07-865 袁正中 男 汉族 广元市苍溪县 灯戏(苍溪灯戏)

  07-866 何美绪 男 汉族 广元市旺苍县 旺苍端公戏

  07-867 林昆 男 汉族 内江市资中县 中型杖头木偶戏

  07-868 李乐 男 汉族 南充市顺庆区 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

  07-869 何天奎 男 汉族 南充县南部县 四川皮影戏

  07-870 何华平 男 汉族 南充县南部县 四川皮影戏

  07-871 鲁海平 男 汉族 南充市南部县 南部傩戏

  07-872 何代清 男 汉族 眉山市洪雅县 洪雅师道戏

  07-873 李再碧 女 汉族 资阳市安岳县 曲剧(安岳曲剧)

  07-874 朱仕秋 男 汉族 广安市岳池县 曲剧(岳池曲剧)

  07-875 李天国 男 汉族 巴中市南江县 爨坛戏

  07-876 李培勇 男 汉族 巴中市南江县 爨坛戏

  07-877 王召全 男 藏族 雅安市石棉县 木雅藏族“什结拉布”

  07-878 勒特 男 藏族 阿坝州壤塘县 南木达藏戏

  07-879 洛绒登巴 男 藏族 甘孜州理塘县 藏戏(理塘藏戏)

  07-880 四朗旺秀 男 藏族 甘孜州色达县 藏戏(色达藏戏)

  07-881 桑珠洛吾 男 藏族 甘孜州色达县 藏戏(色达藏戏)

  07-882 洛绒达哇 男 藏族 甘孜州巴塘县 藏戏(巴塘藏戏)

  07-883 格绒拉西 女 藏族 甘孜州巴塘县 藏戏(巴塘藏戏)

  五、曲艺(11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所在地区或单位 项目名称

  07-884 王小平 女 汉族 四川省曲艺研究院 四川清音

  07-885 任平 女 汉族 成都市锦江区 四川清音

  07-886 孙云金 男 汉族 四川省曲艺研究院 四川扬琴

  07-887 唐瑜蔓 女 汉族 四川省曲艺研究院 四川扬琴

  07-888 王雪明 男 汉族 南充市南部县 四川评书(南部评书)

  07-889 杨召才 男 汉族 南充市南部县 四川评书(南部评书)

  07-890 刘国书 男 汉族 宜宾市长宁县 四川车灯(车车灯)

  07-891 郭爱国 男 汉族 广安市邻水县 四川竹琴(邻水竹琴)

  07-892 陈正三 男 汉族 达州市万源市 钱棍

  07-893 沙马木乌 男 彝族 凉山州昭觉县 彝族克格(彝语相声)

  07-894 某色阿沙 男 彝族 凉山州昭觉县 彝族克格(彝语相声)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7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所在地区或单位 项目名称

  07-895 任刚 男 汉族 乐山市峨眉山市 峨眉武术

  07-896 何焱清 男 汉族 乐山市夹江县 峨眉武术

  07-897 张承光 男 汉族 广安市华蓥市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

  07-898 尼玛扎华 男 藏族 阿坝州阿坝县 藏棋

  07-899 尕嘎 男 藏族 阿坝州红原县 红原芒卓甲扎(红原马术)

  07-900 彭措 男 藏族 阿坝州红原县 红原芒卓甲扎(红原马术)

  07-901 王小荣 男 羌族 阿坝州汶川县 羌族推杆

  七、传统美术(36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所在地区或单位 项目名称

  07-902 高尚昆 男 汉族 成都市都江堰市 竹雕(聚源竹雕)

  07-903 李建康 男 汉族 成都市崇州市 藤编(怀远藤编)

  07-904 李志辉 女 汉族 成都市崇州市 藤编(怀远藤编)

  07-905 曹加勇 男 彝族 攀枝花市仁和区 石雕(苴却砚雕刻)

  07-906 刘利生 男 汉族 泸州市合江县 民间画匠技艺

  07-907 邓成 男 汉族 广元市青川县 石雕(黎渊石雕)

  07-908 陈焕均 男 汉族 乐山市沐川县 沐川草龙编扎技艺

  07-909 林栩 男 汉族 乐山市峨眉山市 峨眉山指画

  07-910 张荣强 男 汉族 乐山市夹江县 夹江年画

  07-911 吴泽全 男 汉族 乐山市夹江县 夹江年画

  07-912 何玉兰 女 汉族 宜宾市江安县 江安竹簧工艺

  07-913 何小锵 男 汉族 南充市仪陇县 四川手工剪纸(仪陇剪纸)

  07-914 谭志君 男 汉族 广安市武胜县 四川手工剪纸(武胜剪纸)

  07-915 李怀玉 女 汉族 巴中市通江县 四川剪纸(巴山剪纸)

  07-916 刘毅恒 男 汉族 雅安市芦山县 木雕(刘氏木雕)

  07-917 张德明 男 汉族 眉山市青神县 青神竹编工艺

  07-918 陈岚 男 汉族 眉山市青神县 青神竹编工艺

  07-919 汪尚秀 女 汉族 资阳市安岳县 竹编(安岳竹编)

  07-920 江白 男 藏族 阿坝州阿坝县 藏文书法

  07-921 白玛泽真 男 藏族 阿坝州红原县 藏族唐卡(东岗画派)

  07-922 向秋卓玛 女 藏族 阿坝州红原县 藏族唐卡(东岗画派)

  07-923 卓珍 男 藏族 阿坝州壤塘县 藏族唐卡(觉囊画派)

  07-924 其麦 男 藏族 甘孜州白玉县 藏族唐卡(门萨画派)

  07-925 布根 男 藏族 甘孜州康定市 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

  07-926 拉花 男 藏族 阿坝州壤塘县 壤塘藏经石刻技艺

  07-927 木帕古体 男 彝族 凉山州昭觉县 彝文书法

  07-928 张得美 女 傈僳族 凉山州德昌县 傈僳族刺绣技艺

  (傈僳族刺绣技艺)

  07-929 杨华娟 女 羌族 绵阳市北川县 羌族传统刺绣工艺

  07-930 阿赫秀枝 女 彝族 乐山市峨边县 小凉山彝族刺绣

  07-931 乔进双梅 女 彝族 乐山市马边县 小凉山彝族刺绣

  07-932 白桦 女 汉族 成都市锦江区 蜀绣

  07-933 胡世勋 男 汉族 成都市温江区 川派盆景制作技艺

  07-934 杨隆梅 女 汉族 成都市崇州市 道明日用竹编技艺

  07-935 游伟 男 汉族 成都市邛崃市 瓷胎竹编工艺

  07-936 叶正宣 男 汉族 自贡市贡井区 草编(草靶龙)

  07-937 彭正华 男 汉族 自贡市富顺县 玻璃吹塑技艺

  八、传统技艺(92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所在地区或单位 项目名称

  07-938 马位金 男 羌族 阿坝州理县 羌族碉楼营造技艺

  07-939 喇龙布 男 蒙古族 凉山州盐源县 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摩梭人传统民居建筑技艺)

  07-940 吉则以夫 男 彝族 凉山州美姑县 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07-941 阿西拉批 男 彝族 凉山州美姑县 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07-942 次尔撒朗 男 藏族 凉山州木里县 传统茶具制作技艺

  (藏式木制茶具制作)

  07-943 景开贵 男 羌族 绵阳市北川县 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羌家石雕房与吊脚楼)

  07-944 李文富 男 汉族 巴中市恩阳区 蓝印花布制作技艺

  07-945 哈美 女 纳西族 凉山州木里县 麻布制作技艺

  (木里麻布手工纺织技艺)

  07-946 熊宗会 女 苗族 宜宾市珙县 四川苗族蜡染

  07-947 袁东珏 女 汉族 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07-948 黄怡凡 女 汉族 四川省博物院 四川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07-949 黄大诚 男 汉族 四川省文化馆 四川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07-950 欧萍 女 汉族 成都市青羊区 四川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07-951 鲁萌 女 汉族 成都市龙泉驿区 四川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07-952 杨淑芬 女 汉族 南充市阆中市 丝毯手工编织技艺

  (手工打结丝毯编织技艺)

  07-953 刘华 男 汉族 广元市苍溪县 丝毯手工编织技艺(歧坪真丝地挂毯织造技艺)

  07-954 李永春 男 汉族 南充市高坪区 丝绸传统织染技艺

  07-955 阿穷 男 藏族 甘孜州德格县 藏族金属手工技艺

  (佐钦藏族金属锻造技艺)

  07-956 布机 男 藏族 甘孜州德格县 藏族金属手工技艺

  (佐钦藏族金属锻造技艺)

  07-957 赖庆良 男 汉族 成都市蒲江县 蒲砚制作技艺

  07-958 姆姐 女 藏族 甘孜州康定市 木雅藏族服饰制作技艺

  07-959 根呷火热 男 藏族 甘孜州德格县 德格麦宿传统土陶技艺

  07-960 降拥格乃 男 藏族 甘孜州德格县 德格麦宿传统土陶技艺

  07-961 屈全飘 男 汉族 巴中市通江县 通江银耳生产传统技艺

  07-962 万霞 女 汉族 自贡市富顺县 富顺手工微刻技艺

  07-963 徐仁杰 男 汉族 自贡市自流井区 自贡扎染工艺

  07-964 伍世纯 男 汉族 达州市达川区 纸传统制作技艺

  (黄麻纸制作技艺)

  07-965 徐兴武 男 汉族 眉山市洪雅县 纸传统制作技艺

  (洪雅雅纸制作技艺)

  07-966 陈秀君 女 汉族 乐山市夹江县 竹纸制作技艺

  07-967 石利平 男 汉族 乐山市夹江县 竹纸制作技艺

  07-968 吉拿铁达 男 彝族 凉山州雷波县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彝族“胡惹”制作技艺)

  07-969 韩春寅 男 汉族 凉山州会理县 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

  07-970 吉尔来呷 男 彝族 凉山州喜德县 彝族烟斗制作技艺

  07-971 沙马阿西 女 彝族 凉山州昭觉县 凉山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07-972 亚玛巴登 男 藏族 甘孜州道孚县 酥油花制作技艺

  07-973 扎西降泽 男 藏族 甘孜州新龙县 伸臂桥建造技艺

  07-974 泽翁彭措 男 藏族 甘孜州德格县 木雕(德格麦宿木雕技艺)

  07-975 牛麦赤乃 男 藏族 甘孜州德格县 木雕(德格麦宿木雕技艺)

  07-976 日多 男 藏族 甘孜州白玉县 藏族金属制品加工技艺

  (花色青铜锻造技艺)

  07-977 泽仁多吉 男 藏族 甘孜州白玉县 藏族金属制品加工技艺

  (花色青铜锻造技艺)

  07-978 马角玛 男 藏族 阿坝州壤塘县 藏香制作技艺

  07-979 张小兰 女 汉族 乐山市峨眉山市 高桩彩绘绑扎技艺

  07-980 范贤德 男 汉族 内江市隆昌县 土陶制作技艺(隆昌土陶)

  07-981 黄斌 男 汉族 自贡市荣县 土陶制作技艺(荣县土陶)

  07-982 何丹 男 汉族 成都市邛崃市 邛陶烧造技艺

  07-983 龚开贵 男 汉族 泸州市叙永县 两河吊洞砂锅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07-984 赖淑芳 女 汉族 成都市郫都区 唐昌布鞋传统制作技艺

  07-985 黄祖全 男 汉族 内江市东兴区 黄氏吹糖人制作技艺

  07-986 贺树美 女 傈僳族 攀枝花市米易县 傈僳族织布技艺

  (新山傈僳族织布技艺)

  07-987 余光全 男 汉族 成都市金牛区 成都漆艺

  07-988 祝元清 男 汉族 成都市青羊区 钟水饺传统制作技艺

  07-989 周乐全 男 汉族 成都市彭州市 四川小吃制作技艺

  (军屯锅魁制作技艺)

  07-990 余斌厚 男 汉族 内江市市中区 蜜饯制作技艺

  (内江蜜饯制作技艺)

  07-991 周维学 男 汉族 内江市东兴区 蜜饯制作技艺

  (内江蜜饯制作技艺)

  07-992 牛义贵 男 羌族 绵阳市北川县 四川绿茶制作技艺

  (羌族罐罐茶制作技艺)

  07-993 罗嘉发 男 汉族 广元市青川县 七佛贡茶茶饼制作工艺

  07-994 王发李 男 羌族 绵阳市北川县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

  (玉米酒传统酿造技艺)

  07-995 周渝川 男 彝族 乐山市峨边县 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

  (彝族民间泡水酒)

  07-996 李永岗 男 汉族 南充市阆中市 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

  (保宁压酒酿造技艺)

  07-997 刘小兵 男 汉族 资阳市雁江区 两节山老酒传统酿造技艺

  07-998 李甲初 女 蒙古族 凉山州盐源县 摩梭人苏里马酒的酿造技艺

  07-999 曾娜 女 汉族 泸州市江阳区 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

  07-1000 沈毅 男 汉族 泸州市古蔺县 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

  07-1001 赵东 男 汉族 宜宾市翠屏区 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

  07-1002 范国琼 女 汉族 宜宾市翠屏区 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

  07-1003 余东 男 汉族 遂宁市射洪市 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

  07-1004 王晓平 男 汉族 遂宁市射洪市 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

  07-1005 李华 女 汉族 南充市顺庆区 川北凉粉传统制作技艺

  07-1006 马利民 男 回族 南充市阆中市 牛肉烹制技艺

  (阆中盐叶子牛肉制作)

  07-1007 杜强 男 汉族 乐山市五通桥区 豆腐菜肴制作技艺

  (五通桥西坝豆腐制作技艺)

  07-1008 代宣轩 男 汉族 乐山市五通桥区 豆腐菜肴制作技艺(五通桥西坝豆腐制作技艺)

  07-1009 杨勇 男 汉族 南充市阆中市 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

  07-1010 江志聪 男 汉族 宜宾市翠屏区 醋传统酿造技艺

  (思坡醋传统酿造技艺)

  07-1011 李德平 男 汉族 泸州市合江县 酱油酿造技艺

  (“五比一”酱油酿造技艺)

  07-1012 罗西川 男 汉族 宜宾市兴文县 土法榨油技艺

  07-1013 梁远刚 男 汉族 达州市开江县 豆笋制作技艺(开江豆笋)

  07-1014 彭文彬 男 汉族 雅安市荥经县 家禽菜肴传统烹制技艺

  (周记棒棒鸡制作技艺)

  07-1015 张跃华 男 汉族 雅安市名山区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07-1016 张强 男 汉族 雅安市名山区 四川绿茶制作技艺

  (蒙顶黄芽传统制作技艺)

  07-1017 管国如 男 汉族 眉山市东坡区 东坡泡菜制作技艺

  07-1018 何艳平 男 汉族 眉山市东坡区 东坡泡菜制作技艺

  07-1019 扎呷 男 藏族 甘孜州甘孜县 水淘糌粑

  07-1020 张中尤 男 汉族 四川旅游学院 川菜传统烹饪技艺

  07-1021 钟志惠 女 汉族 四川旅游学院 川菜传统烹饪技艺

  07-1022 卢朝华 男 汉族 四川旅游学院 川菜传统烹饪技艺

  07-1023 陈祖明 男 汉族 四川旅游学院 川菜传统烹饪技艺

  07-1024 徐孝洪 男 汉族 四川旅游学院 川菜传统烹饪技艺

  07-1025 王开发 男 汉族 四川旅游学院 川菜传统烹饪技艺

  07-1026 兰明路 男 汉族 四川旅游学院 川菜传统烹饪技艺

  07-1027 杨国钦 男 汉族 四川旅游学院 川菜传统烹饪技艺

  07-1028 陈天福 男 汉族 四川旅游学院 川菜传统烹饪技艺

  07-1029 兰桂均 男 汉族 四川旅游学院 川菜传统烹饪技艺

  九、传统医药(19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所在地区或单位 项目名称

  07-1030 张磊 男 汉族 天祥骨科医院 何天祥传统疗伤手法技艺

  07-1031 贺前松 男 汉族 八一骨科医院 何天佐传统中医药

  07-1032 赵育刚 男 汉族 八一骨科医院 何天佐传统中医药

  07-1033 何依玲 女 汉族 何氏骨科医院 何天祺传统中医药疗骨法

  07-1034 王树臣 男 汉族 泸州市江阳区 传统正骨疗法

  (泸州王氏祖传正骨医技)

  07-1035 李达彬 男 汉族 宜宾市珙县 传统正骨疗法

  07-1036 钟磊 男 汉族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李仲愚针疗法

  07-1037 晋松 男 汉族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李仲愚针疗法

  07-1038 蒋运兰 女 汉族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李仲愚针疗法

  07-1039 陈云鹤 男 汉族 广元市剑阁县 太素脉法

  07-1040 赖伯骥 男 汉族 遂宁市船山区 “油符”疗法技艺

  07-1041 赖前进 男 汉族 遂宁市船山区 “油符”疗法技艺

  07-1042 杜邦乾 男 汉族 南充市南部县 南部杜氏中医

  07-1043 杜仕文 男 汉族 南充市南部县 南部杜氏中医

  07-1044 黄勤挽 男 汉族 成都市温江区 成都中药炮制技术

  07-1045 李敏清 男 汉族 达州市通川区 “蛇难爬”消肿散

  07-1046 石一丁 男 汉族 眉山市东坡区 何首乌饮片传统加工技艺

  07-1047 雷勇 男 藏族 阿坝州若尔盖县 藏医药

  07-1048 扎西彭嵯 男 藏族 阿坝州若尔盖县 藏医药

  十、民俗(24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所在地区或单位 项目名称

  07-1049 余正国 男 羌族 阿坝州汶川县 羌年

  07-1050 杨贵生 男 汉族 成都市邛崃市 羌年

  07-1051 吉尔阿布 男 彝族 凉山州美姑县 彝族年

  07-1052 王义汇 男 汉族 达州市渠县 三汇彩亭会

  07-1053 谷万里 男 傈僳族 攀枝花市盐边县 傈僳族婚礼

  07-1054 邓光兰 女 汉族 眉山市洪雅县 五月台会(城隍庙会)

  07-1055 赵德春 男 汉族 雅安市汉源县 汉源花椒生产民俗

  07-1056 曾仕奎 男 汉族 宜宾市高县 川南请春酒

  07-1057 李国文 男 苗族 宜宾市兴文县 苗族踩山节(苗族花山节)

  07-1058 潘广恒 男 汉族 达州市达川区 石桥烧火龙节

  07-1059 马红卫 男 藏族 甘孜州新龙县 新龙藏族历十三节

  07-1060 仁孜龙加 男 藏族 甘孜州新龙县 新龙藏族历十三节

  07-1061 扎巴 男 蒙古族 凉山州木里县 摩梭人转湖节

  07-1062 伍明洪 男 布依族 凉山州宁南县 布依族“三月三”习俗

  07-1063 阿色克一 男 彝族 凉山州昭觉县 彝族赛马习俗

  07-1064 瓦布日洛 女 彝族 凉山州金阳县 什拉罗习俗

  07-1065 张华生 男 傈僳族 凉山州德昌县 傈僳族阔时节

  07-1066 西绕吉村 男 藏族 甘孜州巴塘县 秧勒节

  07-1067 布斗 男 藏族 甘孜州巴塘县 秧勒节

  07-1068 沙马瓦坡 男 彝族 凉山州西昌市 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

  07-1069 芶德红 女 羌族 阿坝州茂县 羌族服饰

  07-1070 杨忠秀 女 苗族 凉山州木里县 苗族服饰

  07-1071 沈晓英 女 彝族 凉山州西昌市 彝族服饰(义诺彝族服饰)

  07-1072 喇建莉 女 蒙古族 凉山州盐源县 摩梭人服饰

}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中国广州  510631)


摘要:广东省瑶族有着千年历史,从民间节庆活动的游戏、舞蹈与音乐,以及服饰方面的探究分析,论述所隐含的体育文化特征及寓意,可为现代社会的大众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具有积极性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瑶族;游戏;舞蹈与音乐;服饰;体育文化特征

1.1  研究对象主要是瑶族节庆活动中的游戏、舞蹈音乐、以及服饰的展示。
1.2  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并借鉴田麦久先生的“项群”分类法,对节庆活动所有游戏进行分类整理以便进行分析。

    广东省瑶族有着千年历史,主要从湖南、广西、福建等地迁入,大部分瑶族入粤后逐渐定居下来,省内瑶族人口为15万余人,主要分布于清远市、韶关市,以及肇庆市的怀集等12个山区县,人口分布特点以“大分散、小聚居”为主。长年的依山群居形成了瑶族特有的节庆活动方式,其中游戏、舞蹈与音乐,活动中的服饰等流传着本民族的文化历史,隐含着体育文化特征。
2.1 瑶族节庆节目活动显示出有形的群众体育基础
    广东瑶族的节日较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分年中节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年中节日又分普遍喜庆的大节和局部地区或姓氏同庆的小节;传统节日是相隔数年或更长的时间才举行一次。
广东省瑶族的节庆活动按时间排序,内容也随着季度时节的变化而不同,列举如下:大年初一,“玩坡节”,是未婚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节日,青年男女盛装打扮,三个一伙两个一对,钻进树阴下或花丛中,用打弹弓的方式,追逐嬉戏、逗趣取笑、对唱情歌;大年初一晚半夜,“打更逛乐”,三更举行,是一种有组织的大分散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春节晚子夜一声锣响,参加者身扮各种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奇怪造型,有实物、有道具,走到各家各户门前或要道上狂奔疯跳一番,尽情欢乐;三月初三,“开耕节”又称“踏青节”,意为一年春耕的开始,这一天,除了杀鸡磨豆腐,人们纷纷相邀于山涧密林叙旧聊天,游山玩水;六月初六,“穷节”,六月正是旧粮用尽新粮未收时节,是年中亲友互相往来串门的节日,也正是举办各种游戏,或习武操练的最佳时节;农历十月十六日,“耍歌堂”,“耍歌堂”分大歌堂和小歌堂,大歌堂历时三天九日,每十年举行一次,小歌堂历时一天,三年五载举行一次,是广东瑶族人民喜庆丰收最隆重、最大规模的节日。农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过新年”,小孩吹牛角,家家户户酿酒、杀鸡宰牛或猪,牛角队、铜锣队、长鼓队开始紧锣密鼓地组织起来,并四处巡演,欢庆除夕和春节。节日期间各种舞蹈、游戏等集体活动悉数登场,展示和比试各种生活、劳动、防卫等技巧和技能,整个瑶寨沉浸在一片欢歌曼舞之喜庆中。
2.2 各种游戏意译了体育竞技涵义
    “游戏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原始生活”广东瑶族民间保留着来源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的游戏项目诸多,至今为止,民间盛行的游戏活动大致上有弓箭、刀剑、顶杠、爬杆、打陀螺、火枪射击、扳手腕、摔跤、气功、上刀梯、武术、跳高台、跳田沟、掷石子、丢沙包等十多种。


    各类游戏做法不同,用田麦久先生的“项群”理论分类法对瑶族常用游戏种类进行统计得出(见表1),显示有50%的游戏是体能主导竞速性,显示有16.6%的是技能主导对抗性,显示有16.6%是技能主导难美性,显示16.6%技能主导准确性。大多数以竞速比赛的方式而进行。举例如下:
例一:“爬杆”是连南瑶族自治县排瑶人最为喜欢的一项民间体育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竞速性。做法是在场两端各立一根直径约为20~25公分粗的大木杆,木杆之间约六米宽,横架一条7米左右的木杆以固定,再在杆的中间立着两根十多米高的竹竿,竹竿间隔1米左右,比赛时,两位小伙子穿鞋或赤脚纵身跳上各自的竹竿,两手紧抓、双脚紧夹竹竿而上,一步一步爬到竹竿顶端,为增添比赛气氛,竹竿顶上挂着一串鞭炮,最先到达并点燃鞭炮者为胜。
    例二:“半路王”是一项登山运动,是族与族之间的体力对抗游戏,也就是爬山比赛。每寨出1队人,人数8~10人,赛前山头插大红旗,吹响海螺,各赛区选手个个高举小红旗迅速向山头冲,到达山顶规定的区域又往下冲,往返数次,斗智、斗勇、斗耐力,直到对手纷纷精疲力尽,无力再往上冲,自认输或败下阵来,优胜者即可胜出。着重体现了体能耐力的强弱比试。
2.3 舞蹈与音乐在娱乐中隐含着健康身心的功能
广东瑶族因为长期辗转居住在深山大岭而获“过山瑶”、“排瑶”之称,在多年的迁徙过程中,与其他民族互相影响、互相吸纳、互相渗透,形成了瑶族民族性格,既有吃苦耐劳的一面,又有生性乐观的一面,独特的地理环境使瑶族先民创造了独特的山文化,这种山文化的人文个性表现在瑶族的民俗文化上,就出现了生产劳动与欢歌习舞、娱乐健身的有机结合。具有将鼓、歌、舞、操融为一体的特点,即鼓之、歌之、舞之、延长寿之。另一种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的铜鼓舞也极富特色,铜鼓舞是一种用铜鼓伴奏的舞蹈健身活动,参加的人数不限,其中,有的打铜鼓,有的用小木桷相助制造铜鼓的回音,有的打皮鼓伴奏,有的手持雨帽,不停地穿插于铜鼓舞、皮鼓舞之间,扇风狂舞,时而像雄鹰腾空,时而像猴子攀枝,时而转身,时而像鲤鱼跳龙门,动作姿态粗犷有力,生动活泼。此外,多由女性表演的舞蹈《舞火狗》则幽雅缓慢,动率平稳,边唱边跳,舞蹈讲述每年中秋夜,由未婚姑娘装扮火狗,她们将身上扎的黄姜叶、香火、斗笠全抛到河里,意味着告别少女时代,进入成年,并唱起山歌去寻找她们的心上人,颇有民俗风情之韵味。由于该节目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地方风情,已被评为中国和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上例子的舞蹈动作均来源于瑶族人民长期背负重担翻山越岭、奔跑腾跃追赶猎物的生活或生产劳作的写照,因此,动作特征显示出舞者腿部力量强和体力耐力充足,身强体壮。
瑶族音乐与歌谣相伴相依,起源于劳动与宗教。演奏音乐的民间乐器有:长鼓、锣、鼓、钹、铃、箫、牛角、唢呐等;优秀的乐曲有牛角号曲、五月箫曲、唢呐曲等;朗朗上口的歌谣更为丰富,有讲述天地万物起源的创世歌、记述民族历史的古歌、表现劳动生活的狩猎歌和农事季节歌、爱情歌、祭祀用的乐神歌、赞颂反抗斗争的革命斗争歌等等。其中“过山瑶”的民间歌谣多以7字1句,4句为1首,间有3字、5字、12字句。歌唱形式主要是一问一答,或群问一答或一问群答,互相盘歌。例如:《盘王歌》歌词长达3000多行,歌名多至数十种,有24种曲牌,唱腔相当复杂。民间流传的生产歌、酒歌,曲调平缓而喜悦;苦歌、哀歌曲调悲痛深沉;情歌则欢快动人。瑶族音乐和歌谣的结合常常给舞蹈以生命的营养,伴着歌谣音韵的舞蹈活动是瑶族传统舞蹈的艺术生命特色,伴着动率欢腾的舞蹈活动是瑶族传统舞蹈的体育生命特征。
2.4  服饰透视着民族个性美兼具保护性和活动性效能,是现代体育表演展示可借鉴的宝贵资源
瑶族传统的民间工艺有刺绣、挑花、印染、编织、打制饰物以及花裙、披风、童帽、挂袍、鱼篓、箩筐以及银质首饰等。一般来说,广东瑶族服饰的特点按照性别、年龄大体上可以归纳如下,男子服饰大致上有:包头巾;上衣是无领衫,开右对襟;裤子是裤裆肥大,裤脚瘦小,扎帮,仅置于漆下,均为白色。妇女服饰差异性大,有的上穿无领短衣或对襟长衣,系腰带,下着长短不一的裙子或裤子,均扎帮,仅置于漆下,均为白色;衣领、衣袖、裤脚上绣各种美丽的彩色图案,头饰千姿百态。儿童服饰相对简单朴素,少有绣花纹图案,仅以民族个性特出为主,服装相对宽松,有利于孩子自然活动,奔跑嬉戏。瑶族服装样式的设计与居住地域、劳动生产有关联,经常在山间行走劳作,因此,裤裆肥大,有利于攀爬,裤脚瘦小扎帮,有利于防止蛇虫袭击,起到保护作用。而通过服饰上各种刺绣、挑花、印染则反映出瑶民内心对美好生活热情向往的积极心态。
原生态服装的民族意蕴可以给现代体育展示表演带来清新的民族风格,既点缀了民族特色、民族风采也增添了艺术渲染度。以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比赛中获得金奖的“瑶山欢歌”服装为个案分析,“瑶山欢歌”属于民族健身操类项目,从运动的动态特征要求服装必须有弹性,利于舒展身体,从展示效果要求服装必须具有本民族特征。因此这套服装的设计着重以瑶族红黑色为主,上下身连衣,裤脚边绣有蓝色花边,胸前刺有精美的图案。图案的设计源于瑶族女性习惯在胸前挂着绣有花边的银牌,服装为了模仿这一特色故意在胸前绣上一类似方形的银牌图案,上方位置镶有白色闪片。红色高领,绣有黑白花边,更显脖子修长。胳膊至手臂位置是黑色网状料,弹性大,透气好。左边袖襟绣有白、黄、红、蓝花边,左边袖襟仅是红、白花边,这样的设计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外面配有百褶裙,裙腰位置缝瞒了各色的小铃铛,跳动起来叮当有声,惹人注目,裙上绣有四层不同的瑶族特色纹。头饰则参考排瑶的特色:把长发盘结于头上成圆锥形,在发髻上缠有红、绿、

}

在漫长的古代时期,人类关于哲学的思考和探讨中孕育着心理学思想,心理学可以从这些哲学观念和思想中找到根源。这个长期的心理学思想萌芽和演变过程是现代心理学学科独立和发展的前提,也为之后心理学史的研究和心理学理论发展提供了思想和文化基础。1《心理学史》教学中心理学思想起源存在的问题心理学起源问题是《心理学史》教学的开端,通常认为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因此心理学起源问题涉及到哲学思想中孕育的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学思想的萌芽阶段。将这些众多的、零散的观念和思想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理清这些思想的关系是比较困难的。1.1《心理学史》中关于心理学起源内容的局限性首先,西方心理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思想中的心理学思想通常被局限于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等关于灵魂和万物起源的探讨,以及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思想。通常《心理学史》教材会介绍这些理论或思想,但是关于这些思想和认识如何对现代心理学产生影响,如何孕育了心理学思想则缺乏明确解释。其次,古埃及文...

中国是心理学思想的发源地,虽然说在古文献资源中并未看见心理学思想的明确定义,但是却在很多文献中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就拿音乐心理学思想研究来说,古文献中就有很多,比如说:荀子的《乐论》探讨了音乐与人心理的关系;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分析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等。1、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的发展历史纵观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将其分成5个发展阶段:第一,萌芽阶段。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先秦时期,学者开始了音乐心理学思想的探索。在这一时期,学者们探讨的重点是音乐与人心理的关系,并研究出了一些成果,得出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尤其是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大家各抒己见,探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比如说:儒家代表认为:音乐可以促进人健康人格的培养,可以促进人道德情操的培养。第二,继承阶段。两汉时期的音乐心理学思想主要是继承先秦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先秦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动了音乐心理学思想的前进。...

众所周知 ,中国近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学主要是从西方传入的 ,是一种“舶来品”。这导致长期以来 ,中国心理学界对于中国古代有无心理学思想这一问题曾有颇多争论 ,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观点以陆志韦等人为代表 ,他们认为“中国之心理发展史与西欧情形略同 ,百家而后汉晋无心理可言 ;唐虽有研究心理者 ,然多带宗教色彩 ,直至宋儒出 ,心理学始成问题。自宋迄今 ,无大进步 ,仅王学及‘儒而逃禅’者偶一论之 ,为要为无系统之学。”[1] 一种观点以张耀翔等人为代表 ,他们认为“中国古时虽无‘心理学’名目 ,但属于这一科的研究 ,则散见于群籍 ,美不胜收。不仅有理论的或叙述的心理研究 ,且有客观的及实验的研究。不仅讨论学理 ,且极注重应用。他们称这种研究为‘性理’为‘心学’。”[2 ] 这两种观点虽说是在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提出的 ,按理说现已成为一种“历史” ,因为通过潘菽等老一辈心理学家的努力 ,有关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研究成... (本文共5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乐从何而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