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下二劝学语文作文议论文新篇这篇议论文写一段开头

(来源:赣州市教育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州市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视察江西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从今天起,我们将持续开设【十年砥砺奋进路 赣州教育谱新篇】专栏,展示全市各地各校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今天来看宁都篇:《奋斗十年增进民生福祉,宁都教育绘就幸福画卷》。

宁都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从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是宁都教育投入多、变化大、群众满意度高的十年。十八大以来,宁都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依靠全县上下的勤奋和智慧,绘就了“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持续攀升,教师队伍全面加强,教育帮扶成效显著,教育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画卷。

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竭尽全力绘就“振兴卷”

宁都地域面积大、底子薄,学校建设历史欠账大,针对城乡学校网点不足、布局不合理、基本办学条件差、教学配套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十年来,宁都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竭尽全力改善办学条件,投入资金53.18亿元,新改建校舍106.66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42个,围墙2.1万平方米,新改建厕所196座,硬化地面9.2万平方米,更换课桌7万余套,新增学位4.6万个。城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检查验收。可以说,在宁都,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老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好学校。

城区学校提质扩容。十年来,在城区新建学校9所,改扩建学校8所,新增学位4.29万个,城区学校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其中,投资1.5亿元新建的易堂学校位于城区中心地段,校园面积170亩,新建校舍面积4.5万平方米,2018年9月投入使用,新增学位5400个;投资6.5亿元的宁都中学新校区,占地697亩,2020年9月投入使用,新增学位7000个,目前是全市乃至全省规模最大,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重点中学。2021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实施《城区学校建设三年提升行动》,概算投资13.99亿元,计划新、改扩建22所城区学校,有力解决城区学校大校额、大班额难题。

农村学校改造达标。十年来,新建农村中小学项目531个、校舍44.4万平方米、运动场42个、校园围墙2.1万米,新、改扩建厕所190座,极大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2021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按照“城区学校抓扩容,农村学校抓提升”的工作思路,投入资金480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标准化建设;每年投入资金3000万元,用于提升农村学校校园文化。

教师队伍明显加强,改革之举绘就“师资卷”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十年来,宁都县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振兴宁都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与学校硬件建设一体推进,不断补充数量优结构,创新平台提素养,保障待遇激活力,树正导向严管理,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持续扩充。十年来,宁都县通过直接签约、定向培养、自主招聘、公开招考、县外选调等方式新招聘教师4684名,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不断优化。

教师素养显著提升。创新“教研训一体化”平台,采用“一科一校一团队”模式,组建县级、片区、学校三级“教研训一体化”平台,开展问诊课堂、学科竞赛、示范教学、专题讲座等活动,充分发挥本土专家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16年以来,累计开设公开课3000余节,专题讲座300余次,受益教师5.8万多人次。《江西教育》《江西基础教育参考》先后刊文宣传推介我县这一改革举措。2022年,在“教研训一体化”基础上,大力推进中小学学科名师工作室建设,组建11个中小学教育片区,22个中小学学科名师工作室,120余名教师为名师工作室成员。

教师有序交流轮岗。大力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动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交流,推动优质师资力量从城区学校到农村学校、从优质学校到薄弱学校的有序流动,组织新招聘农村教师轮流在城区学校跟班学习交流,加强乡镇辖区内中小学教师交流,促进了城乡师资均衡。2016年以来,共组织教师城乡交流轮岗2608人次,其中校长261人次。

教师活力充分激发。改革了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出台完善了《宁都县中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指导意见》,对绩效考核的实施范围、时间,个人津贴的发放标准和积分分配作了科学合理的规定,将待遇向一线教师倾斜,充分调动了全县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化解了教师信访风险,稳定了教师队伍人心,赢得了市局的肯定和周边县市的效仿。保障了教师福利津贴待遇,大力实施教育人才安居工程,投入9000余万元,新建教师周转房近2000套,按时足额发放乡村教师三项津补贴,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全力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树立了正确鲜明用人导向。坚持“一好两会”的用人原则,真正把品行好、会教书、会管理的教师选拔到学校管理岗位,实现了管理队伍既是教学骨干,又是管理能手的目标,真正“让有为者有位”,激发了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的活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系统政治生态。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绘就“发展卷”

十年来,宁都县推动各项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合理规划和布局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城乡公办幼儿园建设,攻坚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严格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有效破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推进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十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62亿元,在城区新建了县幼、三幼、四幼、五幼、九幼5所城区公办幼儿园,改扩建了县机关幼儿园、工业园幼儿园2所公办幼儿园,将9所小区配套幼儿园托管转制为公办幼儿园,在农村,实现了全县24个乡镇均有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在人口较多的行政村小学改扩建附属幼儿园。2022年,宁都县学前教育在园人数20250人,毛入园率提高至92.90%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5.85% ,有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示范园20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均衡发展,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划分成6个教育片区,实现了城区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的帮扶全覆盖,全面带动薄弱学校发展改革,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党建工作、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全方位提升;建立落实以“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以网格化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新模式,划分了八个责任区,给每所中小学校、幼儿园配备了专兼职责任督学,通过了全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验收。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1.2万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九年巩固率提高至96%。2018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检查验收。

普高教育跨越发展。十年来,宁都县投资5300多万元回购宁都师范学校创立了宁师中学,投入6.5亿多元在翠微新城建设占地700余亩的宁都中学新校区,投入3.9亿元启动了占地151亩的博生高中项目建设。高考质量连续七年持续攀升,宁都中学多次获得“全市重点中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宁师中学多次获得“全市一般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宁都四中获得“江西省第二批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宁都县教科体局多次获得“全市高中教学质量奖”。投入7亿元在工业园区新建高级技工学校(2022年已升级为技师学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探索出订单培养、定向培训、企业冠名、引企入校等相结合的办学模式。2022年,全县中职学校与超过40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宁都县被评为“2021年度江西省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县”。

特殊教育保障需求。对特殊儿童采取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提高普及水平,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教育。投资700多万新建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4043平方米的特殊教育学校。2022年,全县残疾儿童少年922人,入学率100%。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党建引领绘就“育人卷”

十年来,宁都县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创新了“11237”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以“坚定‘主心骨’、唱响‘主旋律’、守好‘主阵地’、建强‘主力军’”为工作目标,创建完善了“建设一支队伍”“完善一套机制”“育好两个主体”“抢占三大阵地”“上好七堂课”的“11237”工作机制,每年40余位县领导带头进学校上思政课,100余名公检法干部聘为学校法治副校长进校园上法治课,榜样人物走进校园上励志课,聘请专业人士上好心理辅导课,退休老干部上好党史教育课,网师团队上好网上思政课,特别是《宁都人文》课程,已成为对外宣传宁都人文历史和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探索开展网上思政课的有效途径。《江西教育》刊登了宁都县这一做法。

推动了“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按照提高政治站位、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整治与服务相结合的“四提高、两结合”工作思路,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全县113所学校8万余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关停校外培训机构150所,有效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江西教育电视台专题报道了宁都县“双减”工作,市级以上媒体报道30余次,宁都县教科体局获得“2021年度赣州市双减工作先进单位”。

教育帮扶成效显著,人民至上绘就“公平卷”

宁都县始终把教育帮扶当作重要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建立了教育帮扶“乡镇属地和学校校长”双负责保障制,2020年4月全县如期脱贫摘帽。2020年以来,进一步做好教育帮扶工作,推进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学生资助不错不漏。宁都县创建完善了“双线上户,共同核查、三方审核、分户告知”的“23N”教育扶贫机制,确保了贫困家庭子女享受教育扶贫资助“不落一户,不漏一人”。2016年至2022年春,共资助学生40.4万人次,累计发放资助金额2.8亿元;签订生源地助学贷款合同4.15万份,贷款金额3.43亿元。宁都县创建的学生资助“23N”工作机制,作为典型经验上报至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市得到推广,入选成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绝不让一个老区群众掉队——脱贫攻坚“赣州答卷”》典型案例。

控辍保学全劝全返。对辍学或疑似辍学学生落实了“六对一”劝学(由一名乡镇领导、一名乡镇干部、一名村干部、一名县教科体局领导、一名学校领导、一名教师包保一名学生),全县无因贫失学辍学现象,对无法随班就读的适龄儿童采取送教上门。

网络扶智走向全国。2016年11月29日,中央网信办全国网络扶贫现场会在宁都召开,宁都县与沪江教育签约,引进上海沪江教育“互加计划”,全县200多所小学6万名学生同步参与“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 ”,6000多名教师受益“青椒计划”网络培训;2020年开启了宁都专递课堂建设,按“一科一校一团队”模式,面向全国开播了215节《宁都人文》《小荷绘本》等宁都网络专递课程,全县190余所学校及甘肃、贵州、河北、云南、重庆、于都县、寻乌县等县外60多个学校约6.3万班次参与,受益学生约158万人次。宁都县网络专递课堂,有效解决了小规模学校优质资源不足、专业教师不齐、课程设置不全的问题,激发了乡村学校发展活力,提升了乡村学生综合素质,拓宽了乡村教师成长渠道,推动了乡村教育振兴。宁都县依托“互联网+教育”模式,助力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发展的经验做法,在2018年11月被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大篇幅报道,2020年8月入选人民网《富脑袋、鼓口袋,习近平指导教育扶贫托起贫困山乡未来》典型事例。

奋进新征程,启航新时代。宁都教育将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加强队伍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教育环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重塑有自豪感的宁都教育”迈上新台阶,为开创宁都“产业强、城乡美、百姓富、风气正”的新局面贡献教育力量。

小编邀您 点击【在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劝学语文作文议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