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精神品质及事例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精神”又称为什么?

阿Q精神是鲁迅笔下小人物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行为。从哲学角度来说,它是某个群体人物生存所必须依赖的心理意识。在过去,阿Q精神大都是以贬义出现的,诸如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自我精神的催眠、精神上的懒惰等等,是一种负向的导向。但实际上,阿Q精神的出现不仅如此,它也有着自己出现的必然性和需求性。反观当代社会上普通群体,他们身上也是带有阿Q精神的,他们的生活确实很精彩。不少文人读过鲁迅的文章之后,知道阿Q精神是“鲁迅眼里经过的中国的人生”。鲁迅本人也在自传里说到,他写作是为了刻画国民的形象和精神。很多时候阿Q精神是国民心理的精神支柱,它是一种生存必不可缺的理念。阿Q精神是典型的心理层面,不仅仅是在教材中,更在生活中,是群体性人物的共名。_、弱者生存的正能量阿Q精神一直以来呈现的是负能量,人们阅读完文章之后,首先会觉得这种行为很可笑,是自我欺骗。但是沉思下来,想想在当时社会想要生存、生活怎么办。阿Q精神代表的是社会弱者的一种行为。从哲学的角...

在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中,是以坚强、正直、善良、勇敢等品质作为具体表现的。但是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却是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他的身上没有传承,或者哪怕遗留一丁点儿人文精神所提倡的精髓。探究阿Q精神生成的深层次的原因,有助我们更好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从而提高我们的人文精神。一、阿Q精神的特点和表现在《阿Q正传》里,鲁迅塑造了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一个贫困潦倒、自得其乐、自欺欺人、赖皮无耻、欺软怕硬、投机耍滑等无一是处的家伙,用一句话概括,阿Q形象就是典型的精神胜利,即以自欺自骗自以为是而达到自慰。1.出身卑微、贫困潦倒,却又自尊自负的未庄农民。本来在那个年代,穷人多,穷困潦倒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是这却成为影响阿Q性格的的主要因素,也是他一系列性格特征的导火索。“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阿Q没有固定职业,穷得只有一条裤子。...

一《阿Q正传》是鲁迅应孙伏园之请为《晨报》副刊中“开心话”一栏所写的一部连载小说。据鲁迅自己所言,为切合“开心”的话题,就给阿Q身上加了许多的滑稽色彩[。1]161虽然从第二章开始小说移到“新文艺”一栏连载,但阿Q身上滑稽的色彩依然不减。可以说,漫画化、喜剧化手法的成功运用,是阿Q这个形象能吸引众多普通读者的主要原因。然而,阿Q诞生的时代正是启蒙主义思潮在中国知识界汹涌之时,在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之下,一些知识分子致力于反思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他们认为,要彻底改变旧中国的贫弱地位,使国家变得富强并向现代社会转变,不仅必须要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更要铲除封建专制政体所寄生的封建思想和愚民文化等温床。而专制思想、迷信观念等愚民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知识界的精英们高扬“民主”、“科学”的大旗,反对传统的专制思想与封建迷信观念,试图从改造文化入手从而达到改造国民性和促进民族国家前进的根本目的。在这样...

}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作品《梦的解析》中说,梦是愿望的达成。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我们所能察觉到的意识只是冰山一角,而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我们的潜意识。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就有一处很经典的梦境描写,极好地说明了现实、梦境与潜意识之间的联系。

在聊阿Q的梦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下阿Q是何人。

阿Q,无名无姓无籍贯,多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靠给人家做短工谋生。阿Q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常常受到侮辱,而他就凭借着假想的胜利来自我安慰,即“精神胜利法”:比如,有人打他,他安慰自己“儿子打老子”,便不气了。


一次,他因被指调戏当地大户人家赵太爷家的佣人吴妈,被全村人排挤,无奈之下选择离开,再回来时已经发了财,只是来路不正。当时辛亥革命的大潮流震荡到未庄,阿Q见革命党颇为神气,便也想加入其中。

是夜,阿Q回到土谷祠,就开始做梦,也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那个梦。梦里,革命党拿着板刀洋炮等武器来了,主动招呼阿Q一同去(烧杀抢夺),阿Q便一同去了。而梦的主要内容,就是阿Q幻想自己“革命”的细节。

权力|最好的报复方式,只有彻底的胜利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梦里,身为革命党的阿Q,首先拥有的是他人的生杀大权,昔日里看不起他的人,只能跪下乞求他。


再看阿Q要杀的人:赵太爷、秀才、假洋鬼子,都是出自当地有名望的家族,单一个小D排在最前面。小D怎么惹他了?原来,当初他无奈离开未庄前,是小D顶替了他帮别人做工,所以他记恨在心;

而最后那个王胡,之前阿Q看不上他而先出言挑衅,却在王胡反击后拜了下风,使阿Q自尊心受了挫,在梦里要戏弄他——给你点希望,再灭掉。

为什么阿Q梦里不是直接冲去杀掉这几个仇人,而要跟着革命党革命时再动手呢?那是因为, 阿Q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愤怒,不愿意直面自己曾经落败的尴尬,而要借着手举着的革命大旗,和拥有炸弹洋炮的同伴一起,来将泄愤的行为合理化


所以你看,阿Q是个很矛盾的人,他被侮辱后已经“精神胜利法”成功自我安慰了,可是在潜意识里,并没有平息受辱带来的挫败感。

所谓的“阿Q精神”,看上去是保持乐观、能自我排解,实则是一种鸵鸟式的避险方式,是对自己无能的自我麻痹。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是改变现状,而不是改变思考方式。另一方面,胜利不是单方面“宣布”的结果,所谓的“精神胜利法”,也是最荒唐的。

物质|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过度的物欲是痛苦之源

敌人都除了,接下来该抢东西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没钱,一直是阿Q的痛点。

还记得《孔乙己》吗?欠酒馆老板钱会被记小黑板的。而阿Q也是常常需要赊账的,难得有现钱。书里就有这样一句:“阿Q近来用度窘,大约略略有些不平”。书里还说,“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部在他眼睛里。”

综合一下,阿Q的矛盾就是:极度落后的物质条件与极度膨胀的精神需求的矛盾。他这么自以为是、谁都看不起的人,却整天要为了生计问题向他人低头,委实尴尬。

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宁式床,钱家或者赵家的桌椅... ... 这一刻,阿Q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把他赵家和钱家都搬个空,也让他们知道什么叫风水轮流转!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平,一边是实际拥有的财富,另一边是欲望,一旦欲望远超拥有的财富,他就会陷入到痛苦之中。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箪食一瓢饮也能怡然自得,而阿Q不行。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阿Q安排小D来搬,搬不动还要打嘴巴。你看阿Q有多恨小D,前面小D“第一个该死”,死了之后还不够,要让他来当自己的奴才。

形象地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最恨的,不是自己永远比不上的人,而是自认为比得上,却被超越的人。

女人|树敌的最好方法是把别人当成敌人

最后,梦中精神物质双丰收的阿Q,将目光投向了女人们。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饱暖思淫欲,阿Q这里看女人,却是没有“淫欲”在的,只有报复心理。

为什么这么说?事情要从一个小尼姑说起。有一次,阿Q调戏了一个小尼姑,小尼姑羞愤之下,骂出了一句话:“断子绝孙的阿Q!”事后阿Q一想,是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应该有个女人。所以,当他在赵太爷家做工并看到吴妈时,便有了下面的场景:

“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阿Q忽然抢上去,对伊跪下了。

“阿呀!”吴妈楞了一息,突然发抖,大叫着往外跑,且跑且嚷,似乎后来带哭了。


鲁迅先生给该篇的题目是《恋爱的悲剧》,可你看阿Q与吴妈的互动,看不到任何恋爱的影子,甚至连性欲都没有,只是单纯的想要一个孩子。而他表达的方式也是很笨拙的,上来就行了大礼,“对伊跪下了”,这招当然行不通。

阿Q在情感上的木讷,导致他也不能理解吴妈为什么会跑开,为什么会想寻短见,为什么这件事后来会闹得未庄的人都厌弃他。

由此,你再看梦中阿Q如此挑剔地看女人们就知道缘由了:

一方面,他认为男人生而高女人一等,所以有些傲慢;另一方面,过去的一次失败“求偶”让他在男女之事上产生了惧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怕吴妈,怕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太太们,所以他只能用嫌弃女人们的方式,来回避进一步的行动。

男性和女性,是两股有不同优势的力量,不分高低贵贱。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双方的努力,人类的繁衍更需要双方的结合。把另一方当做异己全无好处,因为让自己四处树敌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先把别人当做敌人。


你看阿Q的梦境,是有清楚合理的逻辑线在的。从行动视角而言,先杀掉拦路的仇人,抢走值钱的东西,还有精神气力,就调戏下妇女。而从价值排序而言,我们又能看到对阿Q而言,什么东西最重要——尊严和财富。

只是,睡着的阿Q不知道,梦醒之后,他要面对的,是残酷的现实。


学者林兴宅曾经在《论阿Q的性格系统》一文中,形象地概括了阿Q的性格:

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

是的,阿Q这个人物是矛盾的,但联系当时的背景,又情有可原:清朝末年,农民作为弱势群体饱受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可又无力改变现状。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精神胜利法”是底层国民建立起的自我防御机制,是一剂低成本的麻醉剂。

只是,长时间沉湎其中,人就会失去改变的动力,便逃脱不了任人宰割的命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核心提示:  阿q精神来源于鲁迅的一篇小说《阿Q正传》,在小说中的阿Q特别善于自我安慰,“阿q精神”一词也是来自于此。   用现代的词汇来说,阿q精神就是骗自己的意思

  阿q精神来源于鲁迅的一篇小说《阿Q正传》,在小说中的阿Q特别善于自我安慰,“阿q精神”一词也是来自于此。

  用现代的词汇来说,阿q精神就是骗自己的意思。

  对于“阿q精神”很多人的理解不同,个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阿q精神”也是一件好事。

  在人生艰难的时候,需要有一点自我安慰的精神,但又不能被这种盲目的乐观迷失自我,如何控制这个度,是最为关键的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精神品质及事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