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舞蹈损伤与防范课程的理解认识?

去年此时的我也跟你一样大四

去年我也和你一样奔波在考编路上

怀念 去年此刻我的欢欣雀跃

从准教师到新教师的不断充电与转变

教学路上的不断尝试、历练、成长以及遇事的担当与成熟

所以 想和你分享一些我的一些考编经历,希望能对你起到一点点的帮助

在编教师拥有的编制为事业编,即在编老师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入职后按照相关规定,享受事业单位工作待遇,所以考老师又叫考编。

1.教师的编制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享受事业单位工作待遇。但实际操作中,因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不同,有些地方教育系统在缴交社保方面只缴交部分,不缴交生育保险和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并轨,有望解决这个问题。

2.有编制的教师工资组成由基本工资、津补贴、职称工资等组成。职称工资可以随着职称升高而升高,工龄增加工龄工资也增加。无编制人员工资固定,在职称晋升和工龄方面,一般无法保证。近几年虽然在改革,但实际操作中仍然与在编老师存在很大差异。

3.有编制的教师工作更有保障,更稳定。可以调动,退休后享有相应的社保和职业年金。

教师有无编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编制可以调动,有相应的职称工资并可以晋升,退休后享受相应的社保和职业年金。

2、无编制的学校教师往往属于临聘人员,无法晋升,无法调动,即你只属于某一学校临聘人员(俗称代课老师),往往也无职称,更无职称工资(非在编有职称也常无法聘任)。退休后按照与当初所在单位签订的合同处理。在私立学校中,因学校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必须帮其工作人员缴交社保,所以退休后一般享受社保待遇。在公办学校中的临聘人员,因为财政困难等原因,一般不帮其缴交社保或者只缴交部分如工伤保险。

(以上编制问题参考引用百度百科)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面试官更多的是看你的基本素养以及发展的可能,具体如下:

1.你的态度,通过投简历、笔试、面试、才艺展示、即兴演讲等环节皆可看出

2.你的基本功:唱、弹、奏、跳、说、讲、写

3.你的自信与气场,教态

4.你的理念,课程设计理念,思路是否清晰

5.你的发展可能,可塑性

首先,熟悉你所要考的地区所使用的教材、招聘简章,具体有哪些考试要求

第二,为提高备考效率和针对性的有效备考,需结合自己的条件和意向分析报考方向,确定考中学还是小学,尽量缩小或者锁定范围地去做准备,当然,如果没办法确定的还请做好中小学的多个准备方案

第三,制定初步的备考计划,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和生活规律规划好什么时间看什么书,什么时间练琴练习技能,什么时间练试讲说课

a进地方性招聘官网查阅历届招聘简章及考试要求

b可以向学长学姐请教经验,如没有认识的建议向学院就业指导老师寻帮助

c了解当地的教研员及当地考编侧重哪些,建议向教法课老师咨询

d结合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地去做准备,如声乐专业的请多范唱,钢琴不太擅长的尽量少使用钢琴

1)《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

请把这三本书至少深读一遍,建议准备一个记录本,边看边归纳汇总重要知识点,第一轮复习好记录好该知识点原话,第二轮复习建议用自己的话以关键词的形式概括出该知识点的重要内容,第三遍可以试着用自己整理出的关键词组织答题用语,逢考前再认真看一遍,梳理知识点,熟悉考点

2)《天明》+真题试卷或《山香》+真题试卷

准备一本天明+真题试卷或者山香+真题试卷,请活用天明或者山香一书,上面的知识点汇总归纳得很好,可以借鉴此书

3)《教材》(初中共六本、小学用3-6年级共八本)

准备一个复习笔记本,将教材上的所有知识点一课一课的全程梳理记下来并背记好。音乐考试,笔试出卷人多为一线音乐教师,一线教师最多接触的还是教材,所以建议务必在教材方面下功夫

4)《音乐新课程标准》

深读新课标,了解并掌握新课标的基本架构知识,如:课程理念等

5)《教育学》《心理学》

部分地区的考试会涉及这些知识,时间充裕的或者意向考的地区有这些要求的建议花时间研究与深度一下,由其侧重了解什么人物提出来了哪些重要理念,熟悉重要知识点的概念

小贴士:常熟理工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如你想静下心来看书或者需要一个好的氛围。推荐校图书馆,闻道楼自习,琴房,市图书馆,远来阁茶楼

三)技能方面——实践训练

熟悉教材,至少将报考方向教材上的所有歌曲都试奏一遍,规划好练习进度,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案,如三拍子、四拍子分别用什么伴奏音型,最终确定一种方案针对性的练习

基本考核要求:弹奏过程中保持音乐的完整性,切记不要断掉,一般拿到生谱编配和谐、和声不乱、能够快速地顺利完整弹奏下即可

准备1-2首拿手曲目,条件可以的可选择一首意大利歌剧作品和中国作品,曲目尽量避开老掉牙的作品,可以新颖且稳且讨巧一点的,将所报考方向教材上为唱歌课的歌曲全部认真的唱一遍,尽量做到教材上的歌曲拿到手就能唱,条件不错的建议唱原调

基本考核要求:音准、节奏、声音条件、可塑性、音乐感觉

准备1-2首拿手曲目,建议选择一首西方作品和一首中国作品,选择活泼旋律性强一点的讨巧型的,

基本考核要求:乐曲演奏流畅、完整、音乐形象突出、节奏、音乐感觉

准备3-5分钟左右的一段成品舞,自备音乐,音乐建议选择活泼或者有温度有深度有层次有起伏的音乐,如有基础的最好展示擅长的舞种,特意想准备的可以选择现代舞

基本考核要求:舞蹈与音乐感觉良好、作品的完整性、柔软度、动作得体、舒展度、形体美

结合实习过程中的训练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讲课模式和思路,将课题进行归纳,针对性的对所报考方向教材上的课题有选择性的试讲一遍

a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节设计合理,上下过渡顺畅,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b语言组织能力:普通话好,语言流畅,用词恰当、优美

c语音语调语气语速:抑扬顿挫,结合课题内容针对性的有层次变化

d教态:不拘谨,大方得体,收放自如,有气场,有情感基甸地结合课题内容的针对性地眼神、表情、教态变化

e完整性:导入-新授-巩固-拓展-总结

f有没有突出重点,有没有体现并达成三维目标

g有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课堂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如何

教案通常分详案和框架式教案两种。

详案需备到你课堂上能想到的任何一句话且还要做到留白,留有一定的空间给自己自由发挥,至少备好两种不同课题的详案;

尽量结合实习过程中的训练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思路,将课题进行归纳,针对性的对所报考方向教材上的所有课题都备一遍框架式教案,并针对性的固定好时间做模拟写教案的训练

a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节设计合理,上下过渡顺畅,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b语言组织能力:普通话好,语言流畅,用词恰当、优美

c完整性:导入-新授-巩固-拓展-总结

d有没有突出重点,有没有体现并达成三维目标

e有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课堂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如何

针对性的锻炼命题式即兴演讲能力,组织一套自己的语言和模式

a答题思路清晰,分点回答

c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复述问题-谈自己的理解(忌“我认为”“我觉得”等词,建议一分为二辩证的思考,组织答题用语)-谈解决方案-总结并表明观点(再次呼应主题)

小贴士:部分地区的考试没有规定专门的才艺展示环节,请有心的人中任何环节任何时候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恰当的展示,这是非常能加分的部分

建议准备好两份求职简历,一份为投递简历,简洁、明了、明确求职意向即可;一份为面试简历,精致,大方,得体,内容丰富且紧紧围绕求职方向

着装不需要太刻意西装革履也别太随意,整洁、大方、得体就行,建议备用两套服装,一套是报名投简历时穿,一套是面试装,服装尽量契合你的求职方向,如,报考小学的可以稍微可爱,阳光,青春,亲和力一点的,报考中学稍微稳重,踏实,大方一点

面带微笑的自信是面试当天的最佳法宝,当然要有一举拿下的野心也要有做好不是一蹴而就、一考就中的心理准备,学会自我调节不仅是考编路上同时也是今后人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四、考编当天注意事项:

早起-洗个头-整理着装-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愉快心情-保持微笑-保持自信-上战场

也说考编:其实考编考上不难,每年教师都需求较大,但是想考好的学校得做个有心人,各方面都要研究并且针对性的有效训练起来,有人觉得只要考上就行了,其实不然,对于教师而言,一辈子要工作的地方,最重要的是生源和环境,好的生源,积极的工作环境,一辈子都在学习;较差的生源与安逸的环境滋生的是平庸和不上进甚至抱怨,当然,如果你有信心和保持愿意学习的进取的心,生源较差的学校对教师个人发展空间较大。如果你能按照以上要求和建议完成基本考核要求,那么你心仪的学校就一定会在等你!

最后,卢校预祝你考编顺利!

以下地区从今年开始不再教师编制,取而代之的是合同制

苏州(市直属、园区、新区、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均不进编制

4.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学生工作招生就业栏

5.常熟理工学院就业信息网

6.姑苏人才网招聘会等

2017年苏州教师招考时间:

苏州高新区教育局校园招聘

苏州高新区教育局社会招聘

苏州工业园区园区籍招聘

多地招考时间均为2016年12月31日(星期六)详情请登入招聘网站查询!

个人言论,恐有不当与不周全之处,还请多多指导!

喜欢就不要离开,关注卢承修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我,谢谢!


}

因为女儿喜欢跳舞的缘故,在美团找寻很久,找到了京美舞集幼儿舞蹈体验课,通州区排名第一,于是周末全家人带着女儿去上了一节幼儿舞蹈体验课,在快结束时我和爸爸特意上楼去想要看看她的状态,看着满头大汗站姿挺拔的小妞那认真的劲儿,我和爸爸还是第一次看见她那坚定的眼神,用力气的站姿和认真的劲儿,非常感动。当时就报了一年的课程。

回家后发现,身为人母仅仅是发现了孩子的兴趣爱好然后为她创造条件去支持她去学习舞蹈启蒙,然后风雨无阻的每周两次的送她去上课,剩下都交给舞蹈学校的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够的,之前听过樊登讲过的一本书叫《养育女孩》,里面有提到,妈妈跟女儿的最好关系,应该是成为女儿的榜样。就是因为听到了这句话而深深的启发了我,在教育好女儿的同时也要影响她,那么最强有力的影响就是成为孩子的榜样,于是励志想要成为孩子榜样的我,在幼儿启蒙的的研究上逐渐有了新的认知。

女儿从学习了舞蹈后,我开始研究幼儿舞蹈启蒙对孩子的深远意义以及启蒙方法。于是,在百度,知乎等平台希望能看到高质量的相关文章,最后无奈之下,在中国知网买了很多关于幼儿舞蹈启蒙的期刊、论文,大量阅读、理解后形成了今天这篇文章,希望在女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能给予她更多的帮助,也为和我有同样疑惑的新手父母一起探索、学习和探讨。

先来看两篇期刊核心内容,也是我对幼儿舞蹈启蒙历史发展的了解,供新手父母参考。

《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引自文化万象期刊,范宏伟,2012)

一、中国幼儿舞蹈启蒙发现的问题

1.教育者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如:学习民族舞应让孩子置于该民族的文化背景下充分发挥想象,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掌握该民族舞的风格特征)。

2.教学方式方法不科学(芭蕾舞的形体姿态、古典舞蹈身体韵律、民间舞的体态动律、现代舞的律动节奏都形成规范的、系统的教学方案,但是幼儿舞蹈启蒙教育至今没有规范的、统一的教学方法)。

3.缺少统一教材。基于此背景下,作者呼吁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

二、幼儿舞蹈教育的目的和本质

1.启蒙。启蒙教育最重要的是启蒙,有别于一般的幼儿启蒙,这里的启蒙指幼儿对舞蹈最初的概念,最初的感受与理解。并强调一个好的启蒙老师对幼儿舞蹈启蒙的重要性起到了据定型的作用。

2.益智。学习舞蹈可以提前开发小脑,对身体的平衡型、协调性有很大帮助。同时又能帮助孩子观察事物。且学习舞蹈可对孩子的性格带来一定的改变。大多数孩子变得活泼、开朗、机灵。

3.塑形。塑形指塑造人物形象或人物塑造其他形态。舞蹈塑形要求规范化、优美化、艺术化。但是启蒙塑形区别于专业舞蹈塑形,专业舞蹈的塑形要求学生注意细节,力求完美。而幼儿启蒙塑形要求的是塑造孩子的内在,让孩子通过学习舞蹈对将来的学习、生活态度严谨,要把平时要求孩子学习舞蹈中的规范、严谨,带到他们今后生活中去。

三、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方法

学习过程中孩子任性--建议采用冷却法,不和孩子正面碰撞,适度回避。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态度是明显的、严肃的。而一旦孩子有反省,应当采取适当的表扬,孩子就能慢慢培养成自省自率的习惯。

学习过程中自卑心理--让孩子多做自己好的动作,这已经再提高她的能力,让他看见自己的进步,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心理,而后再缺什么补什么,给他家庭版的关怀

学习过程中逆反心理--只要你找到和孩子的共同语言,他的逆反心理就会减轻。比如说和他聊蜡笔小新的话题等。

2.直观感受与思维想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思维理解,建立起完整的动作概念。

3.基本技能与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幼儿通过舞蹈基础知识、动作、组合等不同特点的舞蹈动作的学习,学会运用形体动作表现美和进行情感表达的同时要引导他们积极的、独立的进行学习,把所有的舞蹈知识技能运用到综合艺术活动中,并鼓励孩子们自觉地积极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

4.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舞蹈知识技能教学,一定要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生理特点和心里特点,以及他们的舞蹈基础来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使教学获得实效。将幼儿身体体态训练,动作节奏感、协调性的培养贯穿于基础训练的始终。不断的提高幼儿身体运用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身体表现力。

四、建立健全的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学科

随着舞蹈教育的普及,国民素质的提高,3~4岁幼儿已成为学习舞蹈的启蒙阶段,而不是以往的7~8岁。鼓励幼儿舞蹈启蒙老师和家长用启发法、示范法、练习法、分解/组合法、游戏法、讲解、提示口令法、个别教学方法等中提炼出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方法,进而足一规范,渐渐形成一套科学性的学科体系。

作者认为,幼儿在参加舞蹈活动中,锻炼健康的身体、开阔灵魂的头脑就是幼儿舞动教育的最大意义。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篇期刊,同样是2012年的期刊,由于篇幅不长,没有摘抄核心,全文摘抄适合新手父母更好的了解幼儿舞蹈启蒙。

《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新理念》(学前教育研究期刊,王印英,2012)

当今社会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体系。幼儿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因此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绝不应是成人舞蹈训练体系的简单化。只有围绕舞蹈的本质特性和意义,以及舞蹈语言表达的核心“身体”,并沿着“身体的感知—身体的表达—身体的创造”这条主线去建构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才能实现其启迪幼儿心智、丰富幼儿情感、发展幼儿创造性、提升幼儿生命意义的根本目的。

目前我国广大家长对幼儿的艺术教育日益重视,幼儿园和社会艺术教育机构都开办了各种幼儿舞蹈班。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由原来的 7 岁提前到了 4—5 岁,甚至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幼儿走路都还不稳定时就将其送进了舞蹈班。然而,与此同时,我国还没有构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符合我国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舞蹈启蒙教育体系。当前幼儿舞蹈教师基本是舞蹈专业毕业,虽然自身舞蹈专业技能很强,但缺乏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了解,习惯于把成人舞蹈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直接强加给幼儿。这种武断残忍的训练方式无疑对幼儿的身体是一种残害,同时有可能因为扼杀了幼儿舞蹈的灵性和艺术性,而对幼儿心灵造成深远的伤害。[1][2][3]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让幼儿追寻和享受舞蹈这种艺术能给个体带来的愉悦,而不是通过残忍、单一和枯燥的重复性训练让幼儿掌握刻板、规范的舞蹈动作。[4][5]从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围绕舞蹈的本质特性和意义,以及舞蹈语言表达的核心———“身体”去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不强调身体的软度、开度、力量、控制、跳跃、旋转等训练内容,而沿着“身体的感知—身体的表达—身体的创造”这一逻辑主线开展。

舞蹈学习的首要目标是使身体灵活和协调,而协调的前提是身体要能动起来,因此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应从身体认知开始,即应让幼儿首先认识身体的每个部位,如头、胸、腰、脚,以及肩、腕、膝、脚踝等每个关节。为此,可以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合着音乐的节奏,利用童谣或儿歌,并配以生动的形象来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其过程应先从身体单一部位开始,逐渐过渡到多部位的协调与配合。例如,先从原地坐姿、站立开始,慢慢流动,让幼儿身体的每个部位动起来,唤醒幼儿细小的关节和部位,让其感知自己身体的能动性。由于舞蹈的美是建立在身体“直”的基础之上的,如身体的直立挺拔、手臂的延伸、绷脚直膝的伸出等,都是舞蹈艺术特有的美,因此在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初期培养幼儿对自己身体的感知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应让幼儿在感知自己身体的基础上建立“直”的意识,即身体直、手臂直和腿直。脊椎是身体直立的关键部位,它在身体结构上位于躯体的中心,连接并协调和控制头部及四肢的活动。人体由 24 节脊椎骨组成的脊椎,不仅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并且支撑着躯干的全部重量。[6]幼儿的脊椎在 3 岁时刚定型,因此对该部位的敏感度不高,为帮助幼儿在舞蹈训练初期即建立起身体直立意识,教师应善于利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形象引导幼儿进行感知和模仿,如大树的直立、冰棍的直立、衣架的直立、楼梯的直立等。由于幼儿有意记忆能力有限,还需要教师不断提示,并让幼儿不断练习和巩固。幼儿只有慢慢树立起身体直立的意识,才能使自身处于自然状态的身体逐渐过渡到舞蹈艺术所要求的体态。

此外,由于舞蹈动作需要力量控制,舞蹈技术技巧的表现也需要力量爆发,即身体的力量是影响动作美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引导幼儿感知自身身体的过程中,还应让幼儿学会掌握发力的部位和方法。如绷脚时,应告诉幼儿是脚尖发力,勾脚时是脚跟发力,这样脚腕的灵活性才得到提高;要使手的动作好看就需手指发力;踢前、旁腿时需脚背发力。对自身身体力量的掌握,能进一步促进幼儿对自己身体的感知与感受。

幼儿有着自己的身心特点,如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富于想像、喜欢模仿、可塑性强,依靠具体形象进行思维等。依此特点,教师在进行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时,应着重引导幼儿主动模仿生活中的人和事,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看见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身体动作表达出来,如用肢体动作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的困难与渴望,表达他们的天真与顽皮,表达他们的真诚与自信,使他们的思想感情与肢体表现融合在一起。在此表达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审美标准的引导,让幼儿学会分辨美与丑、好与坏,让幼儿从身体的自然表达逐渐过渡到对美的自觉追求。对幼儿来说,身体的表达可以从动态、情趣、情感、空间等方面具体展开。

一是动态。幼儿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喜欢玩游戏,喜欢模仿小动物们的爬、飞等。这些动态的物像具有外在和可视的特点,因此总是能够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此外,形象突出的角色和动态感强的形象,如老人走、小乌龟爬、小青蛙跳、小树摇等,都能激发幼儿用身体表达他们的好奇心的欲望。

二是情趣。幼儿的生活是极富天真的童趣的。在滑雪中,他们不断地往地上滑;在洗手时,幼儿把水往同伴身上甩;下雨时他们冒雨踩水等。在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中,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幼儿置身于童话般充满童趣的舞蹈环境中,以此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像的生活。

三是情感。幼儿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但这些心理活动具有内在性和隐蔽性,需要老师细心观察、用心揣摩才能发现。在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幼儿日常生活中单纯而幼稚的某一心理活动或情感取向,而后要求幼儿用舞蹈动作将之表达出来,如表达“我很喜欢你”“不上你的当”“我爱妈妈”等幼儿身上通常都会有的强烈情感。

四是空间。舞蹈是在空间的变化中完成的,特别是即兴舞蹈时,舞蹈者必须能够随心所欲地在不同的空间里转换和移动,因此在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中,促使幼儿形成一定的空间意识非常重要,如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站立的位置,学会辨认上下、左右、前后,能体会蹲下与跳起来所实现的空间转换等。为此,教师不仅应善于营造属于幼儿自己的空间,而且要善于营造幼儿之间和谐共处的空间,让幼儿能找到自己的空间,并给同伴留出合适的舞动空间,即能对自己所在的空间及时作出恰当的反应和调整。

岁的幼儿通常充满着好奇和幻想,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和一定的创造力。如何在舞蹈启蒙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笔者以为即兴舞蹈是最好的形式之一。所谓即兴舞蹈是一种快速多变的、合乎自然的、无限连贯的舞蹈。幼儿利用即兴舞蹈的艺术形式可以在不同的音乐和舞蹈情境中无拘无束地展开想像,用身体来进行自我创造,这样他们就可以跳出自己的思想,跳出对生活的认知,跳出记忆中的形象,跳出成人审美标准的束缚。[7]尽管幼儿的手臂和腿脚总是不够直,舞姿也不优美,步伐也不丰富,重心不够稳固,但他们自由表现的这些大胆而未经雕琢的动作形态却能够体现强烈的稚拙之美,充满丰富的想像。幼儿即兴舞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音乐即兴,即随音乐有感而动,也就是由教师提供一段乐曲,让幼儿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即兴演绎一段动作,可谓随心起舞,以此表达幼儿自己对乐曲的情感体验;二是命题即兴,即教师指定一个形象、情景或事件,然后借助音乐,要求幼儿瞬间释放身体的动作,以表现特定的形象和内容。教育意味着培养创造者,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更是如此。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主要采用即兴舞蹈的艺术形式,就是要激励幼儿展开想像的翅膀,学会用自己的身体去创造美的形式,以此提升身体表达的艺术性。总之,在笔者看来,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模仿—表演—模仿”的学习模式,建立“游戏(情景)—身体—音乐”的教学流程。游戏是幼儿的内在需求,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无形地获得很多有关学习和生活的知识。[8][9]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主要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情节来展开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的舞蹈兴趣,逐渐懂得支配自己的身体,开始不依赖老师而自主学习,并通过发挥自己的想像在舞蹈学习中享受游戏和生活的快乐,从而喜欢舞蹈、热爱舞蹈。只有遵从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特点,树立科学的幼儿舞蹈教育观,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启迪幼儿心智、丰富幼儿情感、发展幼儿创造性、提升幼儿生命意义的根本目的。

从这两篇期刊不难看出,当时的幼儿舞蹈启蒙还不够普遍,国内大多数家长和启蒙老师对幼儿舞蹈启蒙还处于意识薄弱的状态,但是两位期刊发表者对国内幼儿舞蹈启蒙的意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显然是有预见性的。

直到今天看完了一篇硕士论文《律动教学与舞蹈启蒙教育研究》(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晶晶,2015),作者饱读大量国内外专著书籍,期刊,论文,及电子文献,研究了律动教学在国外的发展,律动与音乐结合的奥尔夫音乐的诞生、律动与体育结合的诞生了韵律体操的表演、律动与舞蹈的结合形成了今天的律动教学体系。3万字论文,这其中的精华让我对幼儿启蒙的发展历史有了清晰的认知,并且给出了非常有说服力的律动教学的舞蹈启蒙教育价值观念。

作者从传统舞蹈启蒙教育重技术技能+基础知识到现代舞蹈启蒙教育重律动+舞蹈元素到改良后的舞蹈启蒙教育重舞蹈基本能力+按照舞种风格特征的启蒙,脉络清晰,深入浅出的展开律动教学的舞蹈启蒙教育。作者提到在深入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呼吁大家从舞蹈教育源头上反思,认真的研究律动教学的舞蹈启蒙教育价值,有利于明确什么是作用于培养创造性人才,提高美育效益的真正的舞蹈启蒙教育。

一、律动教学:节奏--舞蹈启蒙的开端因素

律动教学抓住了舞蹈本体的首要因素

节奏是舞蹈动作的首要因素,任何舞蹈都必须在一定的节奏中进行。律动教学对于舞蹈来说,主要是一种身体节奏的训练,将它用于舞蹈启蒙教育就与传统以技艺为主的舞蹈启蒙有了根本区别。

律动教学体现了舞蹈的本质特征

舞蹈是一门通过动作表情达意的艺术,表情是它的本质,而节奏是具有表情作用的。节奏是一切艺术的共性,但表现艺术(如音乐、舞蹈、诗歌等重抒情但艺术)的节奏要比再现性艺术(小说、戏剧、电影等重叙事的艺术)的节奏更丰富、更强烈、更外在。而舞蹈是表现性艺术中最擅长表现强烈情感的一种艺术,中国古人关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表达早就揭示了舞蹈的这一特征。

律动教学符合人本能于本性的要求

人们天生就具备节奏感,当人们听到节奏性强的音乐身体会自然的想动,甚至热血沸腾、有感而发的手舞足蹈,当人们因情绪激动而手舞足蹈时,通过身体律动来发泄情感是一种完全自然而然的事,这也表明手舞足蹈是人不能压抑的本性冲动,律动作为生命活动的一种肢体表现,是一种翻腾的力量驱使身体对心灵接受的感觉做出的反应,也是人类释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孩子们喜欢跳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曾陶醉在律动的快乐感觉中,舞蹈的启蒙教育应该是对孩子们这种本能的激发和提升,而不应该是所谓规范的技能扼杀他们宝贵的舞蹈热情,框住他们的身体。

舞蹈教育从律动开始,使孩子们不需要做技术的准备,从生理和心里接受舞蹈的启蒙,而当他们在律动中激起了热情,体验到了身体节奏的震撼力量,动作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带动出鲜活的感觉。

二、律动教学:动作元素——舞蹈启蒙的核心因素(个人认为这一小结很重要,摘抄主要部分)

作为一门以经过提炼的、具有美感特征的人体动作为主要手段来表情达意的艺术,舞蹈与雕塑艺术表现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通过固定的姿势,而是必须运用流动的人体动作。因此,具体舞蹈动作的传授是舞蹈教育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也是舞蹈启蒙的一个实质性过程。

舞蹈是动作语言范畴的一部分,核心是动作。律动是人体内在节奏潜能而来的动作,律动教学自然也包含动作的问题。如果说节奏的作用是唤醒体内的动作细胞,那么律动的功能则是使动作细胞不断生长。在打开了律动这个生命通道以后,再引入例如空间元素“形态、方向、水平、尺度、方位、焦点、路径、高度和距离”等等舞蹈元素,可以使学生探索更广阔的律动天地,一步步揭开舞蹈世界的奥秘。

律动教学遵循传授动作发展的自然顺序

回顾历史,会发现律动的设计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又与现代舞先驱邓肯给予的启示有密切关系。“1903 年 6 月,达尔克罗兹发表文章……高度评价了邓肯舞蹈中所表现的美感、自由、创造性和她的身体语言”。此外,他还在传记中提到,他在巴黎看到邓肯的演出并为此惊叹。在邓肯“美即自然”的舞蹈观念影响下,20 世纪以来的舞蹈家们纷纷开始对古典芭蕾舞动作所要求的非自然人体训练进行反思、探讨,并逐渐形成了各自对舞蹈艺术的新认知与新思考。圣·丹尼斯(Ruth St.Denis)指出,“舞蹈是身体的自然节奏动作”道布勒对舞蹈的理解是,“感觉状态的节奏性运动的神经表现”玛丽·魏格曼还表示,“将有节奏的身体当做艺术表现媒介来使用,已经成为今天具有舞蹈意识者们自然而然、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以自然动作为主的律动,是近代社会人们追求人性回归的产物,也为舞蹈启蒙教育提出了一种符合传授动作规律的教学方式。俄国芭蕾编导家福金(MichelFokine)把这种自然舞蹈的思想带到到了自己的教学当中,他发现女舞蹈演员(尤其是旧学派的女演员)中间很少有人能自然地、正确地走和跑,而他认为“走步和跑步都属于基本动作,舞蹈就是从它们发展起来的”。福金提出:把整个身体及其动作训练得自然——这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可以往各个方向发展……在承认舞剧应该训练面部表情和表演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的能力的同时,仍然应该把教授自然的动作当作学校的基本任务。首先,应该学会自然地运动,掌握自己的身体,学会自然地走、跑和站。然后,再过渡到自然的动作构成的舞蹈,只有在这时候,才可以抛弃“自然性”,转入由人工动作构成的舞蹈。

三位美国体育舞蹈先驱者探索了完全区别于专业舞蹈样式的教学模式,并开拓出现代舞蹈教育道路。寇比、拉森一致主张“自然的身体律动和表达经验,才是舞蹈教育的基础”。道布勒提出一切动作都可以成为舞蹈动作,她将不设限的一般性动作运用到教学中,而非拘泥于某些有特定规范的、特定风格特征的动作及标准化的姿态、固定动作技巧。此外,这个时代的一些音乐教育家也以超前的意识,将自然的动作与动作训练及时地吸收到了自己的音乐教学改革中。如受到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与现代舞表演的启示后,奥尔夫提出其教育体系的核心观点——“元素性”,即那些“属于原始材料、原始起点,接近人本能的、自然的、适于开始的,能为每个人所体验的,适合儿童的”基本要素。他强调,“音乐与动作、节奏与形体的结合,必须是自然地、基于儿童本性的”。从奥尔夫的角度看,元素性的动作是基于生活的走、跑等动作,元素性的舞蹈是那些非程式化的具有即兴性的舞蹈。他的体系主张,儿童的形体动作、舞蹈等不应是供成人观赏的表演,不应是按成人的观念和模式硬性规定的做作,应避免儿童的形体动作和舞蹈等被设计、被操练得很不自然。

在中国,承接着西方现代舞蹈教育的理念,黄式茂建立了以律动与集体舞为重点的幼儿舞蹈教育体系。其中律动内容,分为基本动作和模仿动作两大类。“基本动作包括运用身体各部分,如头、臂、手指、腿、脚、趾、腰等,以及由走、跑、跳、跃、滑等组成的各种简易步法。模仿动作包括模仿日常生活、成人劳动、动物、自然、乐器演奏、交通工具、新的科学成就等等”。她倡导的集体舞是在短小歌曲或乐曲的伴奏下,在一定的队形上以律动为主的舞蹈,是幼儿用来自娱和交谊的集体性的舞蹈形式。而台湾林怀民云门舞蹈教室的“生活律动”更是以孩子的自然动作为主。

自然的身体律动是一种浅易的,无需经过专业舞蹈训练也能够完成的本能动作,人类天生就能做到走、跑、跳、拍手、跺脚、摆胯、伸胳膊、蹬腿等常规的身体动作,这些都是基本律动的素材它与经过精心设计过的、有既定规范度的、形式固定的,为舞台表演服务的所谓专业性舞蹈动作之间需要一个“过渡带”,“只有通过律动的训练,才能发展舞蹈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协调性、优美性”。 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律动教学不是幼儿舞蹈教育才需要的,而是舞蹈教育内在逻辑决定的,接近人本能的、生活中的自然动作适合作为任何年龄段零基础舞蹈爱好者学习的开端,是面向所有初学者的舞蹈启蒙教育的共同起点。

律动教学包含认识动作的基本元素

“动作元素”的概念是最早是由现代舞理论之父鲁道夫·拉班(RuldolfLaban)提出的,他分析了动作的组成元素,包括时间、空间、力量等。律动虽然是很简单的动作,但是,动作的基本元素也都包含其中。通过简单的律动,一样可以探索、体验到动作的所有元素。拉班认为“舞蹈和动作无法分开,舞蹈的经验乃建立在宇宙基本的动作形式上。基于对人类的动作与其结构原则之强烈探索企图,他发展出一套系统化的动作观念,并可以作为分析动作行为的工具——拉班动作分析(Laban MovementAnalysis)”。它不仅可以用于分析舞蹈元素、认识并界定动作组成要素,还可对规划和评价与动作经验相关的教学,提供有用的结构。根据拉班的动作分析,人们认识到了身体、时间、空间等这些舞蹈的基本元素,并产生了从舞蹈的基本元素入门的舞蹈教育。美国的一些舞蹈教育者明确提出,“舞蹈元素——身体、身体动作、空间、时间、力量、流畅性与关系——是舞蹈课程的基础。我们表演的每个动作都以这些元素为础”。 欧美国家的这种以舞蹈元素为舞蹈课程基础的舞蹈教育,主要通过创造性律动教学的方式进行的,因为律动虽是简单的动作,但已包含了舞蹈的基本元素。这种律动教学往往按拉班动作分析的基本分类,包括身体、时间、空间、力量等要素来规划单元,使学生科学地了解舞蹈动作的组成元素,避免盲目地模仿,又可以为将来自觉地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发展舞蹈的创造力做好准备。

拉班理论的继承者乌尔玛尼说:“在现代的动作艺术中,我们不需要去特别地关注或学习某一特殊形式,我们需要的是学习研究基础的原则,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各自的方式去创作的接受挑战。”这段话里,建立在拉班人体动作分析理论上的教育理念表述得十分清晰,那就是如中国古人所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律动教学,我们可以把动作的基本元素告诉学生,这使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某一个动作,而且可以掌握动作变化的原理。

律动教学包含了认识动作基本元素的功能,老师可以先通过一些基础律动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快乐滋味,进而鼓励他们将“有节奏的身体”当做情感表现的媒介,把“舞蹈元素”当做挖掘新动作的工具,在律动中展现各自的情感与想象。表现力不断增强,动作思维也能得到拓展。此时,再进行具体某一舞种的专攻也好,高难度的技巧学习也罢,都将会使学生带着对舞蹈科学的把握,对更充分的表现的需要进入到舞蹈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对舞蹈及动作的感悟与理解,又将直接影响着他们将来的舞蹈参与程度。相反,在舞蹈启蒙教育阶段中若直接专教一个舞种,过分强调技术规范,则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刻板和动作僵化。他们即使学会摆了几个手位、脚位、舞姿,或练得韧带松弛,肌肉有控制力,掌握了跳转翻的技巧,也无法真正体验到舞蹈的感觉,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开发。

显然,伴随现代舞蹈教育而来的律动教学,不限于舞蹈技巧的学习,它以人自然的动作为逻辑起点,遵循身体动作发展顺序与人体运动规律。在律动教学中,从一般性动作开始训练,通过非技术的跑跑、跳跳等,激发动觉、知觉极限,可以让学生很快、很自然地获得身体律动的感觉,达到从非技术到技术的自然提升。这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体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结合舞蹈元素的律动教学,还有益于学生自主掌握动作原理。当他们经历动作的探索,并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心灵时,自然就能体验到身心合一的充实喜悦,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

三、律动教学:身体——舞蹈启蒙的保障因素(个人认为这一小结很重要,摘抄主要部分)

律动教学有益于获得身体的协调能力

舞蹈表现的工具是人的身体,因此,身体是舞蹈活动得以进行下去的保障因素。对身体这个舞蹈工具的把握,是舞蹈启蒙教育继对节奏、动作的把握之后必须涉及和不可忘却的一个环节。拉班曾在他的著作《现代教育舞蹈》中指出舞蹈艺术教育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身体具备自然表现性。而他所谓具有自然表现性的身体,就是指的是熟知动作法则、能够自由运动并自如表达内心情感的协调身体。他从三个方面表述如何使身体具备自然表现性,其中熟知动作法则为首要条件。通过拉班的动作分析我们知道人体动作由肢体多部位共同作用形成,犹如一部肢体交响乐,而且具有“一动百动,牵一动百”的特征。这就说明肢体的协调性是动作法规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不光需要从生理上知道舞蹈动作,肢体的律动是通过肌肉、骨骼和神经相互作用、相互配合体现出来的,在舞蹈启蒙教学中,还要通过由简入繁的律动训练,让学生掌握动作的节律和动作的张弛顺序,兼顾头部、颈部、胸部、腰部、髋部以及手臂与腿等部位的配合,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为他们日后学习较为复杂的组合或舞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达尔克罗兹的理论指出,“体态律动的目的就是‘借助节奏来引起大脑与身体之间迅速而有规律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达到情感与思想、本能与控制、想像与意志之间的协调发展”。根据达尔克罗兹对体态律动目的的阐述,就不难理解拉班对于具有自然表现性的身体,是能够自由运动并自如表达内心情感的协调身体的要求,由此可见,身体的协调能力还包括身体、心灵、意识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和协调。拉班把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比作起重机与司机,人是起重机与司机理想的单一体,起重机需要司机去操作才能运动,同时司机也要仰赖肌肉的协调才能操纵身体骨骼这个起重机。达尔克罗兹借助体态律动来使情感与思想,本能与控制,想象与意志之间协调发展,那么,律动教学同样也能在舞蹈启蒙教育中使身心获得协调能力。

律动教学有助于了解肢体的动作功能

以身体为工具的舞蹈艺术,需要舞者了解肢体各部位的动作功能。为了让舞者掌握学习舞蹈的主动权,在启蒙教育中让初学者了解肢体各部位的动作功能很有必要。

人的肢体各部位的动作功能是有客观规律的。拉班运用解剖学、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分析归纳了肢体各部位动作的规律和方式。比如:根据四肢单关节的活动范畴,提出“折曲”和“环绕”的动作概念;根据四肢和躯干多关节活动的范畴,提出“收缩”、“伸展”和“波动”的动作概念;根据头部、颈部、胸部、腰部、髋部的活动范畴,提出“移动”的概念等等。拉班在动作分析中还强调在动作肢体各部位的协调运作中,对每种动作中肢体主导动作部位的把握,比如:云南花灯的“小崴”中,由膝盖向左右的曲伸带动胯部的轻微摆动;同样是动作腿的曲伸动作,安徽花鼓灯的“拔泥步”由抬大腿产生,而傣族舞的“后踢腿”则由小腿主动。再例如经过经过科学理性的动作分析得出各式各样的跳跃动作无论怎么变化万千,也逃不出单脚跳、双脚跳、单起双落、双起单落、及单起换脚落这

律动教学往往采用的是简易的、有规律的动作(单一动作的重复或 1—2 个动作的配合),因为律动比较简单,所以,往往可以把每个关节、每个部位的动作功能,都可以通过律动让学生逐步了解。通过这样的律动学习,初学舞蹈的学生不仅可以对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产生基本的认识,还能激发他们对肢体各部位各种超出生活常规的艺术动作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发现的快乐。而当学舞者了解了身体工具,了解了自己肢体的动作功能,知道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具有收缩、伸展、旋拧、平移等可能性之后,就能更有效地运用自己的肢体,快速模仿他人动作的方式,并对修正自己的动态形成一定的思路了。此外,对于能随心所欲地运用身体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与他人和群体配合、合作也大有裨益。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现今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迅速推广,但遗憾的是,我们的舞蹈教学长期以来仍固守着专业舞蹈人才培养的经验,注重肢体软度、外开度、力度等肢体技能素质的训练和跳、转、翻等技巧的开发,以及风格性动作的把握。这对重在培养兴趣的儿童启蒙教育来说,既机械枯燥,又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身体能力的训练应该奠定在了解肢体各部位动作功能的基础上,否则学生在没有对肢体形成一定认识的情况下,学到再多的技术技能也难发挥其用武之地,还容易丢掉学习的兴趣。因为,接受舞蹈启蒙教育的学生往往肢体发育还不完全,且还不能理解老师的意图,难以很好地体会和支配自己的肌肉力量、身体重心等,如果直接进入技艺性强、形式固定的舞蹈学习,那么很可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却很难使学生融入其中的感受与体验,甚至还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畏难情绪,或引起不必要的身体创伤。

从舞蹈基本能力的角度看,其实对肢体各部位动作认识能力的培养远比拉韧带、练软开度重要,应该先于肢体机能的开发。因为,只有先认知后开发才会使学生更有学习的主动性。再则,如果学舞的最初经历是一味地压腿、下叉,必定要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一定阴影,把舞蹈当成一种痛苦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喜欢舞蹈,却不愿意上舞蹈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老师认为,让学生在学舞中获得快乐与提高舞蹈水平是一对较难解决的矛盾。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觉,多数学生在律动中获得快感后,自然地对动作的多种可能性也会产生浓厚兴趣。当他们在老师启发下探索肢体各部位动作的功能,获得了“发明”动作的成就感之后,再进入突破身体原有的软开度、力量等有挑战性的训练时一般也不会产生抵抗情绪,相反,还会积极主动地练习。

四、律动教学:创造——舞蹈启蒙的发展因素(个人认为这一小结很重要,摘抄主要部分)

前三节分别从“节奏”、“动作”和“身体”这三方面阐述了律动教学的舞蹈启蒙教育价值。“节奏”、“动作”和“身体”都是与舞蹈有关的,最基本的入门知识。此外,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美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人的创造力律动教学还蕴含着舞蹈启蒙的发展因素,具备与开发舞蹈创造力有关的价值,而这也应该是舞蹈启蒙教育所需要的,能促使舞者向更高境界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律动教学可直接获得舞蹈美感,激发想象力

想象力与创造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开启创造力的重要来源。

美国儿童舞蹈教育家提出:“对舞蹈最好的诠释不仅是要强调其对身体的掌控与运动训练,更要重视将动作运用于表达和想象的目的”。从中可见,他们将表达和想象能力的培养,置于对身体运动机能的培养之上。而中国现今的舞蹈教学一般总把掌握所谓某种“范儿”的动作作为目标,把基本功的增强,手脚的位置、头眼对准的角度等视为首要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仅很难让学生把握到舞蹈的真谛,也必将束缚了学习者发挥想象的可能。素质教育舞蹈项目组的一位老师曾开玩笑地说,“如果把中国孩子考级的视频集合在一起估计能创造一个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千上万的孩子在不同的地方,和着同样的音乐,做着完全一模一样的动作。”

想象力无法灌输,而只能靠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是给学生提供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不设限制地让他们将自己五花八门、天马行空的想法表现出来,甚至“强制”学生不能重复别人,必须和别人不一样。例如表现鱼游的状态,常规的习惯性动作是双臂分别在身体前后做波浪动作,然而,而如果不事先把这个动作“教给”学生,而是通过语言、音乐、绘本等给学生展现海底世界形状、大小、色彩各异的鱼,那么,每个学生的鱼定是不一样的游法。

想象力还可以通过快感和美感激发。姿态、线条、技巧等的掌握都能使人获得舞蹈的美感,不过这些方面美感的获得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这个过程容易使没有舞蹈经验的初学者感到枯燥。而律动教学常采用简易的自然的韵律动作,这可以使没有舞蹈基础的人直接而容易地获得舞蹈的美感。就如德国美学家玛克斯·德索认为的,“身体姿式一旦发生于清晰的节奏连续之中,它们便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审美价值,很像装饰价值和更抽象的音乐形式的价值那样。这种舞蹈即使在不表达精神的过程,其在不表达情绪的情况下也同样使我们愉快”。中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人的动作节奏化是美感的基本条件,合着节奏即产生快感,反之则是不快感”。“初民的舞蹈,无论活动到何等激烈,总是按着节奏,这是很合于美感上的条件的”。的确,律动的美感来自它的节奏性,由次序、和谐形成的愉悦之美,以及由重复性的律动所产生的富有生命力的激情之美,因此,人们可以在律动中得到初步的审美体验。此外,美感的获得还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联系,美感是人们最大的内驱力,它不但能驱使人到未知领域去做既苦又乐的探索,而且超功利的美感状态常常是人最优化的创造状态。在美感状态下,人的思维就像晨曦中飞出树林的鸟,得天独厚地俯瞰视角,不断涌现的新颖刺激,各种感官的通感联觉,使它随机地飞向无限不测的目标,产生神奇的想象力,得到意外的收获。因此,律动教学具有的激发初学者想象力的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人在美感状态下的这种神奇想象大到著名艺术家的创作,小到刚刚步入学艺的蒙童都会出现。笔者在自己的律动教学实践中就发现,学生在简单的律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后,便会情不自禁地自创一些动作,例如把原本一组原地的双脚蹦跳自发地带上摇头晃脑、甚至单腿跳,转着圈跳各种各样的独特发挥。又如一个单边的左右挥舞手臂的动作,变化成双臂的摆动,胯部跟着随动,还连带着双脚有弹性地蹦跳。这些例子非常生动地说明,律动教学会让初学者很快进入舞动世界,并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动作的创造性表现。而这种现象在传统舞蹈启蒙教育按部就班地教授动作中,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通过律动教学可间接开启动作思维,培养创造力

通过体态律动教学开启学生动作思维由来已久,它伴随最初的体态律动教学起步,后被继承者发扬光大。达尔克罗兹在发明“体态律动”的同时,又发明了“即兴”的训练法。此举当时是为了配合体态律动,而实质上也埋藏了培养学生的动作创造力的种子,因为学生根据教师钢琴弹奏的不同乐曲,即兴做出身体反映,为了达到训练节奏感的目的,此时,其实已在运用肢体做出各种自创的动作了。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那个迫切冲破传统舞蹈僵化状态,努力探寻艺术表现力的年代,达尔克罗兹在音乐界的改革和邓肯在舞蹈界的反叛,既在追求上互相呼应,又在方式上相互借鉴。尤其是他们后来的追随者们更是有人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和邓肯即兴的自然自由表现结合起来发展,这就使律动教学和创造力开发有了联系。

年代美国有三位体育舞蹈教师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寇比“结合邓肯和达尔克罗兹理念之师训课程”,“发展了以自然、自由和允许自我表达为主的身体动作教育形式”拉森在沿袭寇比的“自然节奏”教学法的同时,又为之注入了应用解剖学和物理学的元素。她建立了“自然节奏表达”这个训练体系,分别由“自然状态下的身体动作学习、设计动作学习、随音乐并可控制地表达思想的动作训练这三部分组成”。道布勒于 1926 年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体育系开设了舞蹈专业,以极具改革性与创新性的舞蹈教学方式,充分运用各种理性的、科学的方式去训练学生的身体,极大地扩展了舞蹈为教育服务的范畴。

以上三位舞蹈教育家的舞蹈教学都根植于对身体结构和生理的了解,都强调自由、创造力,崇尚自然,重视人的本性与成长,用动作回应音乐,发挥个人创意,并突破传统,让身体即兴起舞。而无论是寇比所倡导的自然舞蹈(NaturalDance),还是拉森的自然韵律表达(Natural Rhythmic Expression),都认为“自然的身体律动和表达经验,才是舞蹈教育的基础”。此外,道布勒于 1940 年出版的《Dance:A Creative Art Experience》(舞蹈:一种创造性艺术经验)被认为是最早的明显揭示舞蹈是一种创造经验的文献资料,同时它还被推测是“创造性舞蹈”这一“生活律动”课程所采用的教学形式的源头之一。总之,她们所推动的新的舞蹈理念与教学,是一种珍视自然表达、强调创造力的非技巧型态的,与“律动教学”的精神和做法一致的舞蹈教学。

现代舞理论之父拉班的动作分析,对规划、教学和评价与动作经验相关之课程,提供了有用的结构。自创立以来,英、美两国舞蹈教育者,特别偏好用此理论之基本构架于儿童启发式舞蹈课程中,使儿童经由教师之导引,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学习探索肢体动作的可能性,不至产生放任儿童随意乱舞之缺失”。20 世纪 90 年代,台湾林怀民云门舞集舞蹈教室的“生活律动”课程,在继承了美国三位体育舞蹈教育先驱的理念和做法的基础上,又接受拉班在 1948 年《现代教育舞蹈》(Modern Educational Dance)这本著作中提出的由舞蹈完成全人教育的理念,并采用拉班创立的人体动作分析法而形成。这一创举将律动教学与创造力开发结合了起来,使律动教学具有了培养人的创造力的价值。无疑,这是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在舞蹈教育中运用的一个重大发展。

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舞蹈启蒙教育也不例外。现代舞的崛起使现代舞者成了有思想的、能用自己的肢体表情达意的舞者,现代的舞蹈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现今,在我国的舞蹈教育中,虽然在启蒙教材里注意了趣味性以及程度的由浅入深,但基本上还是以掌握如芭蕾的脚位等,一些经过加工了的、成套的、标准化了的舞台姿态和动作,以及有特定风格特征和固定动作技巧的动作为主,而几乎没有相关的动作思维开发及创造力方面的培养。每个孩子生来都具有运用身体表达的天性,可往往由于过多的技能灌输、枯燥死板的教育方式,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了束缚。在机械性训练中,舞蹈的趣味和美感就会渐渐在他们心中消失,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教学是与多数人接受舞蹈学习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就如林怀民所说:“人类在文明化过程中不仅伤害了大自然,也逐渐丧失了不少与生俱来的本能……尤以幼儿而言,受到各种既存规范的限制,导致想象力、创造力被扼杀,原有的潜能也被抑制地无法充分发挥。

”舞蹈启蒙教育关系到初学者将来的发展,有必要挖掘儿童肢体语言的潜能,保护他们的肢体话语权。舞蹈不单单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有规律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一个观赏对象,更是属于人人的,与生俱有的自然表达方式。律动教学不仅可以通过训练儿童的动作能力来提高其肢体表达能力,更可以引导他们运用舞蹈元素自己编创动作,激发其用自己的动作方式表达内心感受。以上三位美国体育舞蹈教师的做法和台湾林怀民云门舞集舞蹈教室生活律动课的创举,为律动教学开发初学者的动作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极为可贵的理念和方法,那就是将自然的身体律动和表达经验作为舞蹈教育的基础,“以拉班动作分析之基本分类,包括身体、时间、空间、力量等要素来规划单元,架构课程”。这种由身体律动带动的自然身体的认识、肢体的开发,具有开启初学者创造力培养的价值。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是以律动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律动作为节奏的载体,掌握了律动就等于掌握了舞蹈表情的方式,通过律动教学可以更好地使学生获得身体的协调能力,了解肢体的动作功能,探索动作的基本元素,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而这一切都与人的本能、本性,与动作发展的自然顺序等符合人认知机能由浅入深的规律相符。由此可见,律动教学具有其他训练无法比拟的舞蹈启蒙价值,以及其他训练无法取代的舞蹈教育之基础地位,律动可以作为引领初学者步入舞蹈世界的有效手段。与从技术(如压腿、站脚位等)入手的传统舞蹈教育方式相比,通过律动进行舞蹈开蒙,可以使初学者开心、轻松地投入舞蹈,并学会如何支配力度、速度等来展现自我的感受,这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舞蹈潜能,培养其表现力与想象力。经过这样的启蒙,学生将会获得心灵自由、身体协调以及舞蹈的生命活力,在这个基础上无论以后选择进入芭蕾、或是民族舞的学习,都可以很好地适应。

摘抄以上部分是因为想让没有舞蹈经验的家长从过往舞蹈历史的发展可以更加了解幼儿舞蹈启蒙的思想。

以律动教学为主的舞蹈启蒙教育构想(个人认为,作者的这种教育构想在2015年看来是合乎时宜的,也是幼儿舞蹈启蒙发展的必然趋势且作者认为应该倡导建构以律动教学为主的舞蹈启蒙教育,将其作为初学舞蹈者在进入民族舞、芭蕾舞等具体舞种学习之前必须接受的一段舞蹈教育。

模拟生活的律动指的是,对生活中和自然界各种动态之节律性特征的模仿、再现。生活律动源于生活动作,又高于生活常态的身体动作。所以说,生活律动不同于舞台表演动作,它加工程度最低,最接近生活原点。也正因如此,它与人最亲近,为启蒙阶段的初学者最容易接受。

模拟生活的律动非常丰富,基本上可以分为“人自身的律动”和“人自身以外的律动”两大类。其中“人自身的律动”有刷牙、洗脸、扫地、洗衣服、做饭、游泳、打球、溜冰、跨栏、骑马、摔跤、钓鱼等等日常生活和体育活动律动。“人自身以外的律动”有刮风、下雨、风吹、云飘、树摆、花开等自然景观,鸡走、鸭摆、蛙跳、鱼游、龙腾、虎跃、马跑、鹰飞等动物动态和火车奔驰、不倒翁摇摆、机器转动等社会人文景观。只要善于观察、发现,从生活中可以汲取无限多可作为生活律动的宝贵素材。

生活律动的节奏可以根据其自然的节律,也可以根据情绪的不同进行设计,比如:快乐的炊事员和伤心的清洁工的内心世界不同,其律动表现也会相应不一样。生活律动可以采用有旋律的音乐伴奏,也可以打击乐伴奏或自唱自跳,还可以加入一些流行、时尚的现代元素,重要的是能反映人的情感需求,能激起人的动作表现欲望,能建立起日常生活动作与舞蹈之间的交流,能使初学者通过这样的律动强烈地体会到舞蹈的感觉。当前,生活律动多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开展,其实,生活律动可以属于每个初学舞蹈的人,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身体舞自己的故事,从生活中去发现动作,从生活中去感知舞蹈,从而进入动作的创造性表达中,使最简单的律动成为了一种令人快乐的享受。

宣泄情感的律动意在一种节奏鲜明、动势强劲、古朴的律动。这种律动来自原始舞蹈和原生态民间舞蹈。就是闻一多在《说舞》一文中高度评价、大加赞赏的那种“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的舞蹈。这种舞蹈产生于原始人在大自然威慑下对神灵的发自肺腑的呐喊和虔诚的祈求。所以,虽然动作不断重复,但就是这强劲而简单的律动,体现出了生命的真实感和舞蹈的力量感,最能让人感受到舞蹈是生命能量的释放,情感最强烈表现的感觉。

这种强劲的宣泄情感式的律动现今主要体现在非洲律动中,通过迪斯科、街舞等现代流行舞体现出来。美国舞蹈家协会传入的“舞向未来”项目,让人们看到了古朴的非洲律动在舞蹈启蒙教育中发挥作用。在振奋人心的非洲鼓的伴奏下,无数初涉舞蹈的孩子们一下子就自然卷入了这种带着原始生命情调的律动中。在这最接近人本能的律动中,很少看到哪个学生手脚不协调的,很少看到哪个学生不是浑身大汗却依旧保持高度热情的。这种律动的魅力足能证明它的舞蹈启蒙教育价值。

鉴于这种律动突显舞蹈本质的特征,在作为舞蹈启蒙教育的律动教学中除了不能忽略外,还应继续挖掘。我国陕北的秧歌、东北的鄂伦春舞蹈,新西兰毛利人的舞蹈等,世界各地的原生态舞蹈中都有类似的律动资源。

展示风情的律动蕴含在各民族的民间舞中。由于各地的地理气候、生产方式、宗教信仰、历史发展的不同,产生了不同文化的风土人情,这些体现在民间舞中,就形成了不同风情的律动。不要说全世界的民族,仅中国 56 个民族中就有着极其丰富的民间舞资源。

“在民间,一种民族舞蹈中,同一节奏可能只有一个动作的不断重复”,但就在这简单的律动形式中,人们就足以感受到这个民族的风情。在作为舞蹈启蒙教育的律动教学中,展示风情的律动需要的就是这种淳朴的,主要体现在自娱性舞蹈中的简易的律动。欧美国家的这类民间舞,主要以步伐为主,如:波尔卡、华尔兹、英国乡村舞等。东方民族多身体和上肢部位的动作,如汉族的秧歌、维族的赛乃姆、傣族的噶光、彝族的打歌等等。这些简单的,以 1—2 种律动为主的民族风情舞蹈,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各式各样的风情律动资源。

这些展示风情的民间舞律动其实早就被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舞蹈教育中。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舞蹈教育中推广的“土风舞”,中国四十年代民主运动中广为流传的延安秧歌和边疆舞,建国以后风行的集体舞等,其实都是一种民族风情律动的推广和普及。然而,新中国在使民间舞蹈化为舞台艺术后,这种民族风情律动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正是因为戴先生看到民间舞搬上舞台成为舞台表演艺术以后,出现了偏离民间舞蹈本质的现象,过多地注重舞台艺术效果,而缺失了从心底散发出的质朴情感,而发起了弘扬自娱性民间舞的“人人跳”活动,使“原本活跃在广大民众中的民俗舞蹈回到人们身旁”1。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戴爱莲先生不顾 70 多岁高龄,几次下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把收集到的原生态民间舞带到北京,开展“人人跳”。这项活动采用由各民族原生态舞蹈发展演变而来的自娱性民间舞,如“藏族的弦子、蒙族的安代、彝族的圆圈舞、景颇族的木脑纵歌等等……它们没有经过刻意的编排加工和过多的技艺修饰,基本保留了民间原汁原味的动作及风格特点,纯真朴实,简单易学”。

戴爱莲先生晚年举办的“人人跳”活动为民间舞回到大众生活中做出了榜样,其实也为作为舞蹈启蒙教育的律动教学做出了示范。展现民族风情的律动既可以拓展律动教学的内容,又能使学生通过学跳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民间舞蹈,感受到多彩的民族风情的大世界,领会自己成长经历以外的民族情结,了解不同地域的风俗文化。

四、体现动作思维的律动

舞蹈是一个动作的世界,舞蹈的动作思维是从婴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走向具有逻辑因素的动作思维。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它从人体运动出发,进而对时间与空间进行多维处理。“高级舞蹈动作思维是在人体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对各种动作的内在联系、动作幅度与力度的关系、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内在情感与外化动作的关系等都在一定逻辑范围内进行”。

根据拉班的人体动作分析法,舞蹈动作由身体、时间、空间等元素组成。体现动作思维的律动指的就是以舞蹈元素为依据开展的律动。以舞蹈元素为依据开展的律动是对律动功能的进一步扩展,它具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功能。音乐教育中的达尔克罗兹与奥尔夫教学法,常通过结合韵律动作来学习音乐要素,那么同样的,通过这种不必经过训练的有节奏的身体动作,也可以达成对舞蹈元素的探索。舞蹈元素律动不一定是对具体动作的复制或模仿,而往往是老师有目的地围绕某几个舞蹈元素对学生进行启发、提示或引导,使他们经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将心中所想用自己的动作方式原创性地表现出来。比如,体验“时间”元素的律动,可以让学生根据各种速度或节奏变化的指令,即时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探索“空间”元素的律动,可根据相关“空间”元素,启发学生对现有某个动作做出水平、方向、距离等方面的变形;感受“身体”元素的律动,可以根据人体构成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认识或活动各个身体部位,体会身体每个关节天然的律动表现,或挑战多种不同类型的各部位配合带来的造型变化等等。

体现动作思维的律动是一种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律动训练,相比其他三种律动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舞蹈种子在体内还没有发芽的初学者来说,可以先通过以上生活律动或民族律动等的学习,在品尝了律动滋味、激发了舞蹈热情以后,再引导学生拓展思路,进行探索舞蹈元素的律动尝试。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动作思维的还可以与生活律动等其他律动交叉进行。例如,在一段“骑马”律动后,让孩子们将同样的练习进行高低、快慢、强弱等舞蹈元素上的变化。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既掌握了老师教授的律动,又不知不觉地开拓了思路,获得了发明新律动的方法。这样,孩子们在初学舞蹈时就奠定了创造的基础。云门舞集舞蹈教室于一九九八年,正式推出的生活律动课程就是这样一种创设情境、激发灵感,唤醒并开发人的身体各种可能性的创造性律动课程,值得我们在开展律动教学中学习、借鉴。

人人都有节奏潜能,将内在节奏潜能通过身体外化出来的——律动,是一种人类天生自然的表现行为, 同时也是舞蹈表情达意的最主要手段。律动教学发端于音乐,在舞蹈教育中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横空出世,唤醒了音乐教育界,激活了人们被现代文明压抑了的生命经验。它的影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被现代社会相关专业和行当所吸取和运用。在体育界,这种带有明快节奏的身体练习发展成为众所周知的“韵律体操”,并与邓肯自由自然舞蹈相结合,在二、三十年代,使美国发展出了以自然的身体律动和表达经验为基础的体育舞蹈事业,并随美国体育舞蹈教育传播到了世界其他国家。中国在接受美式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开辟了中小学校律动教学的先河,此种影响还在建国后的幼儿舞蹈教育中延伸和发展。在舞蹈界,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给苦苦求索舞蹈表现力的现代舞者提供了方法和进行各种探索的可能性。现代具有舞蹈意识的人们逐渐自然而然地“将有节奏的身体当做艺术表现媒介来使用”了。同时,“体态律动”还影响了舞蹈教育界,德国现代舞蹈家玛丽·魏格曼和日本现代舞蹈家石井漠都是将其在舞蹈教育界运用得卓有成效的先驱。魏格曼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与拉班的动作理论相结合,拓展了身体律动的范围和形式,使其服务于舞蹈教学。石井漠深刻地指出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是“以新的音乐教育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它不仅是新的舞蹈教育法,也是能够广泛地涉及一般艺术面的教育方法”。时至二十一世纪,台湾林怀民云门舞集舞蹈教室“生活律动”课开设,林怀民和他的助手们继承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吸取美国三位体育舞蹈教师的成果,结合拉班的人体动作分析理论,发展出以开发学生创造力为目的的创造性律动教学,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发展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并使它能造福于更多的莘莘学子。

中国的舞蹈启蒙教育由来已久,但秦汉以后,绵延近两千年的中华传统舞蹈教育,主要以舞蹈技能的培养或技艺知识的传授开蒙启人。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的影响,芭蕾等传统舞蹈教育,取其精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而在欧美国家,虽然没有冠以舞蹈启蒙教育之名,但实质上一种新的现代的舞蹈启蒙教育已经出现并在走向成熟,美国和法国的儿童舞蹈教程都已采用了从舞蹈元素入门把孩子引入舞蹈世界的方法。美国全美舞蹈协会以非洲律动为基础的“舞向未来”的课程以及台湾云门的“生活律动”课程,这些都是现代舞蹈启蒙教育的范例。

纵观历史,横看现状,律动教学与舞蹈启蒙教育已经在实质和需求上逐步发生了联系。笔者通过从舞蹈启蒙教育的开端因素、核心因素、保障因素及发展因素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律动教学的舞蹈启蒙教育价值,为本文的主旨,即建构以律动教学为主的舞蹈启蒙教育,将其作为包括专业舞蹈教育在内的一切舞蹈教育的基础,亦即初学舞者进入民族舞、芭蕾舞等具体舞种学习前必须接受的一段舞蹈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较于传统那种专注于拉筋、摆姿势的舞蹈教学,律动教学具有其无可比拟的舞蹈启蒙价值。舞蹈的启蒙教育从律动入手,既符合人的本能、本性,又抓住了舞蹈的本质与本体,适合舞蹈学科教学的特殊规律及舞蹈教育的逻辑要求。随着体态律动的开展,人们已经认识到要学习舞蹈,必先进行身体律动的体验与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舞蹈的真谛,提升身体节奏感与协调性,增强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还有利于开启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探索将律动教学用于舞蹈启蒙,作为一切舞蹈活动的基础,则是抓住了舞蹈的精髓,使舞蹈教育有了质的变化。对于中国舞蹈教育改革来说,则是从源头抓起,捕捉到了一个最为基础和关键的环节。

应该指出的是,律动教学的理念,不是否定舞蹈技艺的训练价值,而是主张在作为“文化积淀”的舞蹈之成果上,归纳其共同原则,提倡从舞蹈共性出发,过渡到风格化的舞蹈个性中去,用律动为既定舞蹈打基础。律动教学的理念,也不是“任意”对待舞蹈,“偏离”舞蹈,置舞蹈本身及其规律、效果、价值和必需的操练于度外,而是探寻舞蹈的本源、本质和人的本能、本性,使舞蹈教育保持一种人与舞蹈、感性与理性、个性与共性、人文与科学、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以引发学习者本身最直接、最自然的经验为出发点,将他们被动的本能变为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使其既能在舞蹈中获得能量、自信、快乐,又能得到意志、思维的锻炼,从而达到一种想跳、敢跳、爱跳又知舞、会舞、懂舞的状态。

我们不难发现,音乐教育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影响下,一百多年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奥尔夫音乐舞蹈教育等体系不断在其基础上发展完善,已使“体态律动”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音乐启蒙教育方式。相比之下,舞蹈教育尤其是我国内地舞蹈启蒙教育的发展还较为落后。如今,美国的“舞向未来”已来到上海闵行区的中小学,北京的“素质教育舞蹈”已在京城及全国多个省市进一步推广,这是我国的舞蹈教育追赶欧美国家的大好时机。如果能深刻认识到这些舞蹈教育背后的原理,从中汲取“律动教学”的核心思想以及教育价值,则将大大推动我国舞蹈启蒙教育的发展。因此,笔者呼吁积极地展开对舞蹈启蒙的研究与建设,在基础环节上扫清创造型舞蹈人才培养的障碍,推动我国舞蹈启蒙教育进入一个新时代。

以上,是从家长的视角希望快速获得高质量且专业的舞蹈幼儿启蒙知识的认知构建过程。大量的必要阅读不可少。有了体系的认知后,结合我女儿舞蹈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启蒙内容,一节课下来基本包含模拟生活律动与阅读绘本知识相结合来的教学方式进行启蒙还是比较科学的。

好啦,后面会阅读一篇舞蹈教育学《当代幼儿舞蹈教育方法探究与应用》这篇论文,作者杜灵艳,2016年发表。希望能够汇成精华再与新手父母分享,为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扬帆起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舞蹈教学安全问题注意事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