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隐入尘烟》?为什么那么多人质疑脱离现实?

我一共写过的长篇影评不超过10篇,大部分喜剧,战争剧,悬疑剧都是看过即忘。我印象最深的两部剧,一部是徐峥拍的《我不是药神》,还有一部是刘若英拍的《后来的我们》。这觉得这部剧值得我写一部长篇评论,跟我写的好坏无关,因为他在我心里,是值得佩服的导演,演员,还有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隐喻,这些社会现状带给我们普通人的思考。

废话太多,这是我长篇影评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进入主题,先回答第二个问题。

脱离我们生活环境,生活状态的故事或者经历,超出了我们普通人的想象,甚至有理由怀疑这是导演的臆想。

那么这中间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现在质疑者“我”的角度,是因为他们没见过,没听过,没有经历过,并且从他们已有的社会经验来看,这是不现实,不存在,臆想出来的。

所以,他们说这话有毛病吗?有些人可能会说,没毛病!

因为质疑的人不知道,原来中国有这么多的农村,中国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月收入一千以下的人,有些人这辈子吃的最多是米饭配咸菜,小米粥配馒头,他们甚至从来没有拥有过智能手机。他们是与现代社会是脱节的,我们与他们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鸿沟,他们是被时代和社会所遗忘的一群人。

但是这个社会的很多事实在于,我们不能仅凭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判断一些事情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这既是一种傲慢,也是一种无知。傲慢在于,这些质疑的人,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审视着那些卑微到尘土的人,认为他们应该是什么样的,不应该是什么样的。无知在于,读书再多,也不能掩盖住他们仅仅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就能用于对社会的认知做出一个未经调查的结论。这更像盲目的信徒,不像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熏陶。

二,浅谈一下这部电影中的隐喻。

马有铁代表的就是农村的无产阶级

从旧社会的长工变成了新世界的农民。

驴在剧里出场次数太高,贯穿全剧,马有了蹄铁,就是驴。人就像马,绑上了“户”,也就同样成为了驴。这部电影无时无刻不在暗喻,我们像驴一样,被驱使着拉磨。中间女主给有铁编了一个草驴,有铁说,还是草驴好,只有不吃草料的驴,才不会被人驱使。现实是,我们离不开草料,更离不开窝棚。

地主老爷,就是有铁他哥有铜。隐: 出场就骂我们不努力干活,还想吃草住窝棚,浪费粮食。

后面接房的时候,有铁问,我有了房子,我家的驴住哪,猪住哪,鸡娃子住在哪?这里采访的女记者几乎笑出声。隐: 驴和猪配有房?

春天的时候,驴饿了,偷吃了玉米地的一根苗子。有铁说,现在他吃了一根苗子,冬天他就少吃一根玉米棒子,女主从驴可恨突然开始觉得驴很可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隐: 因为认知变了,很多人突然认识到,原来有些人犯错,不是可恨,而是一群可怜人。

有铁放驴走的时候说,你给人当了一辈子的畜生,叫你走,你还不走?你是不是贱。驴做了一辈子的驴,它能走到哪里去呢?他哪里也去不了,有铁家推的时候,它还是跑回来了。

关于有铁的隐喻就更多了。

为什么只有有铁有熊猫血,别人是怎么知道他是熊猫血的?这是全剧都没接待的一个问题。

有铁是给城市输血的那群农村人。“他们现在越来越少了,他们成为了熊猫人。”

之前的承包,并不是现在的承包,是缴纳粮食税。后来取消了承包,意味着后来粮食税的取消。并且说,这一年就抵一年的地租了。

原来这个地就是分给农民的,那些年为什么要交粮食税呢?这个问题,永远不会再有人会回答你,因为这些已经成为历史。没有人会在意,他们交过的税,纳过的粮。

100块钱的衣服,80块钱的衣服对应是什么呢?是“有铁们”对城市输血的回报,不难发现,现在农村60岁的老人,70岁的老人,每个月能领到的钱刚好对应这个数。别质疑我这个数,那个地方相差无几,跟我们这里几乎完全对上。

因为凌晨4点了,实在扛不住了,只能明天再更了,这部电影只看一遍,就像刀子印在我脑海里。

}

这题不难理解的。对于没经历过的生活场景,基本靠想象。

近几年被喷的几部都市剧,比如《北辙南辕》《欢乐颂3》,有一个很重要的槽点是不真实,普通的北漂、沪漂就不是剧中的精致状态,大家都说编剧又在想象普通人的生活了。

那为什么会不真实呢,为什么编剧写普通人的故事要靠想象呢?

根本原因是编剧过的就不是普通人的生活,可不得靠想象嘛。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些剧本就不是从普通人生活中产生的,编剧没有相应的认知,自然假。

同理,质疑脱离现实的这部分观众,就没在农村生活过,他们对农村的认知来源于课本、纪录片、新闻报道等等任何渠道,唯独不来自真实的生活经验(农家乐那种游玩不算)。

他们遇到的问题,和上述编剧遇到的问题是类似的。

没经历过,就想象嘛,如果和自己的想象不一致,那错的当然不是自己。

举个简单的例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句话都知道,试问,观众里真正经历过的有多少?

电影中有个收割麦子的场景,有多少观众亲自割过麦子?

没割过麦子的人对那个场景能有什么感触呢?不过是提炼出“辛苦”、“丰收的喜悦”等泛泛的词汇。

而割过麦子的人会明白,“辛苦”,区区俩字,寥寥十五笔画,背后是城里人想象不出来的艰辛。毒太阳,既让人难受又让人安心,因为太阳的炙烤确实会晒伤,但麦子不会因为下雨而烂掉,如果收获的那几天要下雨,真的就得跟老天爷抢时间,靠天吃饭是大规则,在规则之下还得跟老天爷抢饭吃。

割麦子的那几天,太阳晒才不是难题,难题还在后面呢,首先是准备所有的农具,其中有个环节是磨镰刀,“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也适用,锋利的镰刀能节省大量体力。镰刀不像菜刀,刀刃和把手不在一条线上,磨刀很不顺手,磨一磨再拿起来正对着刃口看看,刀刃如果是一条白线就说明很钝,继续磨,一直磨到刃口是一条极细的黑线才行。

其次是穿长袖衣服戴草帽,没错,天气热也得穿,不然麦芒的刺痒会严重影响劳动效率,衣服裹着汗湿衣服、草帽内侧被汗水泡透是干活标配,农活不讲理论,都是积累下来的实实在在的劳动智慧,照做就是了,最好再戴上手套。

最后,不能摄入太多水,包括但不限于少喝水、汤、粥、稀饭等等。汤粥的水分多,真正提供能量的成分又少,所以要多吃实在的食物,防止干活的时候想大小便。什么一天八杯水、劳逸结合、七分饱的科学道理统统丢掉,这些道理在农村就不那么科学了。

割麦子的过程是怎样的?

割麦子是个体力活,农田里的体力活,几分钟就会感觉腰酸,但腰酸也得继续弯着腰去割,再过一会儿手臂会酸,因为麦子没那么好割,不是一刀下去,麦子就齐茬断开,割久了人会累刀会钝,越往后越吃力。

当你不知不觉割了一垄地,坐在地头略作调整,觉得除了腰酸胳膊酸流汗之外也没啥的时候,你会觉得脖子刺痒,明明穿了长袖衣服,脖子上还搭了一条擦汗毛巾,还是脖子刺痒。除此之外,当你再次拿起镰刀的时候,会觉得手掌有些发胀,虚握着都好像手里正抓着东西,你知道是握刀久了的缘故,但还得拿起镰刀,走向下一垄麦子。

割麦子还得把麦子摆放整齐,方便傍晚捆起来装车运回家。放下麦子的时候动作轻一些,防止把成熟的麦穗和麦粒抖掉,后期捡起来很麻烦。

太阳快到头顶上的时候,热得不行了,空气干燥,每一口都觉得向肺里吸了一团钢丝球,你想去另一边的地头喝两口水,但是太累了,从这一头到那一头百米的距离都不想走了。

好不容易捱到中午,回家吃饭,回去之前要把农具藏在地里,用麦子盖好,防止别人顺手偷走,别说农村人民风淳朴,真偷了你的等后面看到也没办法,要不回来的,农具长得差不多,谁能分清是谁的?

到家,就着剩菜,几分钟吃完午饭,略坐一会,把能在家解决的问题先解决了,比如解大便、洗衣服等等。

快速做完这几件事,你心里不情不愿,脚下步履匆匆赶回地里,顶着烈日继续割麦子。金黄色的麦子往远了说当然是丰收,但眼前就是让人崩溃的任务,要割,还要割得快。

你不仅要跟老天抢时间,还要跟邻居抢时间,因为麦子熟了,农民看得见,小鸟也看得见!小鸟成群落到麦田里,撒欢吃着麦子,当大家都没割完的时候,地里大片大片的麦子会分散鸟儿的注意力,而大家都割完,就剩你家你一块地,那就是个靶子,方圆几公里的鸟儿都来吃你家的麦子,到时候你割的就是空荡荡的麦秆。

到了晚上,该把麦子运回家了,你要把麦子捆起来,怎么捆?用麦子捆,用三五根麦子当做绳索,估算出大概的数量,把它们捆在一起,刚开始还好,因为从割麦子的姿势改为捆麦子,动作变了的时候甚至觉得有点轻松,前面几捆轻轻松松完成了,然而这个时候你已经很疲惫了,没过多久胳膊就使不上劲,捆不结实,怎么办,用身体的重量去压,膝盖跪在麦子上,压的结结实实,两条膀子用力拉,捆紧了才好装车。

为什么一定要捆结实?因为捆不结实的话,装车时,叉子叉住往车上一甩,麦子就甩散了,到处都是,前功尽弃。就算装车时没事,回家途中车左右摇晃的时候,边上麦子散落在路上,才有的哭呢。

当你麦子装车的时候,开始一捆一捆往车上拎,后面越摞越高,下面的人必须叉住麦子往上甩,这一甩既要力气又要技巧。这就是片中桂英挑麦子几次没成功的那个片段。割了一天的麦子,浑身累的快散架了,叉子都抓不稳,这个时候得摘了手套,往掌心吐唾沫,增加摩擦力才能握紧叉杆。

电影中麦子运回家还是白天,事实上农村干活,把麦子运回家都是太阳下山之后,为什么呢?因为太阳刚落山那会温度降下来,人更舒服,要趁着还能勉强看见的时候多割一会。

晚上回家就能休息吗?不能!

到了家,还不能休息,把麦子垛起来,用塑料布盖上,才能开始准备晚饭,菜要准备三顿的,第二天中午可没时间做饭做菜,除非家里有老人,或者“早当家”的孩子。

饭菜出锅,要用少量的水把锅迅速洗好,然后重新倒入清水,让灶台下的余温把水加热。干嘛用呢?吃晚饭锅里的水就温了,起码不凉,用温水把身上简单擦洗一遍才好睡觉。

吃晚饭前,洗手才觉得双手仿佛不是自己的,又酸又胀。擤鼻涕,那鼻涕都是黑的,因为在地里吸入了太多尘土。

吃过饭,把镰刀重新磨好,把农具整理好,放在车上,便于第二天一早拉着车就走。

洗澡,就是毛巾蘸温水擦洗,几分钟解决。农村家里是没有浴室的,就这么洗。

好不容易结束了一整天的农活,搞完了家务,已经快到十点了,倒头就睡,身体的疲惫让你顾不上其他,什么失眠,不存在的,你没有多余的体力和精力失眠,睡得跟死过去也差不太多。

凌晨四点钟,天刚蒙蒙亮就得起床了,农忙时节的早睡早起,说的就是十点睡四点起,别说什么睡眠八小时,农忙时期,能踏踏实实睡五六个小时就谢天谢地了。起床洗把脸,让自己清醒清醒就出门,刷牙都来不及,趁着气温低割得快,赶紧去地里割一会。

呐,新的一天开始了……

以上只是回忆的过程,实际上农忙远比我回忆起来的要辛苦得多!!!

脱离现实?脱离的是看官们想象的现实,不是真实的现实。

}

看到这种人,我是真忍不住,想喷他们

另外一个答主评论区看的,还是匿名

古人说,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s,我改一改,大少爷纸上谈兵吃s,底层百姓行千里吃苦

还是那句话,政治什么的我不懂,也不想去掺和,我只是个底层屁民老百姓


但是如果有人说电影里的情节很假或者诸如此类的描述,我是真不敢去苟同,大有古人“何不食肉糜”之既视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首先很黑,手多半很粗糙,因为西北干燥,沙尘暴严重,南方人大概率是体会不到那种漫天尘土随龙卷风袭来的场景,嘴里全是土,晚上到家洗把脸水直接变黄,皮肤很难留住水分,南方朋友去了西北一般会不适应

2-大部分西北农民,都有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颈椎炎,肺部相关疾病,前者是因为常年风吹日晒劳苦导致的,后者(前者其实也是有关系)的话可能跟水质有关系,我记着小时候有水质勘察的人来我们村,取了井水得出的结论是:水质碱性太强,非人类居住地,然后呢?没有然后,没人管,难道因为测评结果,日子就不过了?

3-剧里男女主,的确惨,但是西北的农民,同等惨甚至有些特例更惨,骨质增生在农村真治不好,或者没钱治,或者没好医生,只能自己硬扛,这种苦头,真不是一般人能吃的,我爸40岁那会儿腰间盘突出,家里穷,就找了颗树,用绑东西的麻绳把自己吊起来,隔空甩; 亦或是晚上疼得不行喝一瓶六七块钱白事才用的劣质白酒,借酒止疼; 还有就是他趴着老让我整个人踩上去,说是很舒服; 更甚者,去当地方神庙求诊药方,只有绝望看不到希望的人,才会用这种的自救方法,没办法,一大家人要养活,不可能躺平

4-这样情况的人,村镇周围基本上都是,年龄集中在40-60岁,当然啦,我大伯70岁了,还是在下地务农

5-以前我也觉得我爸窝囊,一辈子就这么结束,但是大学毕业后去西安做了一轮生意,我改变了看法,脱离了纸上谈兵,开始务实了,人的能力有时候真是会受限于背景、财力资本、关系等,这些玩意儿就像是一张大网,任你是法术通天的泼猴,破不开就是破不开,放我身上适合,放在我爸身上,估计也是适合的,假如我爸生活在我这个时代,以他优秀的动手能力(他喜欢鼓捣一些切割机电焊机之类的东西)肯定活的很滋润,也不会因生活所迫,强用苦力累垮自己,雪球总归是越滚越大,区别可能只在于开始时候得小雪球在什么样的程度和状态,开局我要是有千八百万的,我也可以钱生钱

6-试想一下,一个街道扫马路的大叔,一个月就拿3000块钱,在城市里养活一家子人,最后真的不会剩什么,那又怎么会有精力去思考,不去思考,那就只能机械性重复,直到自己累趴下,被社会推着走向终点

7-还有男主的性格,我爸就是,给别人干活特别实诚,别人都是忙里偷闲,我爸是生怕耽搁了几分钟,最后就是累趴自己,老板们心里乐开花,表征性的鼓励几句,小时候就告诉我,做人要诚实,我记了一辈子,如今25岁了,我改变了想法,做人不能太实诚,古代的仁义礼智信就是框住老百姓的一个镣铐,麻绳专挑细处断,天公专找苦命人,当老实人真没啥好的,如果有机会,我更愿意当个z本j,不说别人怎么样,至少自己活的畅快舒心

8-人活着,一定要能心有不平事就斩不平,而不是为五斗米弯了身,摧眉折腰事权贵,断案的电视剧,老百姓都喜欢看,因为心有不平气,剧里可以舒之,但是现实呢?站在老百姓的角落,啥也不得行,那不如自己去当那个老爷,舒自己心中之郁气,有问题吗?没有问题

9-落叶归根,大城市的风光见识完以后,总归是要回去的,因为从大一来到这里开始,我就清楚的知道,这个城市不会给我一席之地,只能当过客,几百万的房子,讲真有那钱我在家乡开个免费小学堂,吃喝不愁还能陪伴父母左右不香嘛?谁规定了考了大学,走出大山的,就不能回去,必须在城市定居才是体面

有几百万,农村盖个别墅,然后吃吃喝喝,那时候才真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而不是迫于生计的早出晚归式务农,那时才是田园归隐生活

10-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我家,一分钱存款都没有,作为一个男生,看着几百万几十万的房,几十万的彩礼,努力真的很渺小啊,完全看不到希望,只能去做生意,以小博大,用光着的脚底板,去尝试从老爷们的蛋糕里tou出来一点汤,我大抵是不可能老老实实攒钱一辈子的咯,因为已经绝望,所以对打工攒钱不抱希望,唯有创业之变革人生了

就写这么多吧,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喷我,我不抱怨生活,毕竟明清时期老百姓的确瘦弱不堪,现在至少大部分人吃饱穿暖没问题,这么去想,总归时代是进步了的,而且因为我考上大学啦,得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这么艰苦的环境,我们三个孩都考上了大学

我只是,看到有人质疑电影里的环境氛围,心有不平气想舒之,所以写了这段话

如果有人看的不喜,希望别生气,和气生财,和气生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