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要多久才开音?

极目新闻记者 刘丁维 柳琛琛

陈正年,是湖北省黄冈市雅韵琴坊有限公司的胡琴制作师。他作为武穴民间工艺传承人,传承祖辈胡琴制作传统工艺,借鉴外省先进经验,开发创新,研制出一套独特的胡琴制作技术,现拥有4项适用新型专利技术和3项国家商标。2022年5月26日至27日举行湖北省“工友杯”首届“e有绝活”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决赛中,他获得新就业形态+传统工艺类赛项“十佳绝活”奖。

2016年,他把琴坊从杭州迁回湖北,创办了黄冈市雅韵琴坊乐器有限公司,他制作的胡琴音质清晰、穿透力强、泛音空灵,深受海内外琴友及琴师的喜欢,还曾被中国三甲黄梅戏剧院首席琴师选用并推荐。

听到演奏者用我制作的胡琴奏出动听的旋律,是我最骄傲的事。”陈正年说。

从喜欢开始,萌发制作胡琴念头

陈正年的爷爷是一位民间艺人,拉得一手好二胡。在他的感染下,幼时的陈正年沉迷拉弦弄奏,别的孩童喜欢爬树捉虫,他则和邻居一起比拉二胡。不仅学习乐理知识,他还琢磨起乐器,丝弦与竹器摩擦发出的声音会随着力度、速度、材质、部位不同变化,产生不同美感的音色与音质。因为热爱,他萌发了制作胡琴的念头,在学习祖辈制琴工艺外,2005年他还专程前往江苏拜师,系统学习胡琴制作。

在陈正年的琴坊里,制作胡琴的各种工具琳琅满目。架子上挂着许多刚刚制作完成的二胡和一些半成品。他告诉记者,二胡的构造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选材、锯木、刨形、画线、钻孔、拼装、上弦、涂漆、调音……每个步骤都要非常精细,说起胡琴的制作,他就像打开了话匣子。

“胡琴的材料选择很多,色木、花梨、红木、乌木、血檀、老红木、紫檀、黑檀。高档胡琴最好的材料是小叶紫檀、印度紫檀、大红酸枝。这几种木料生长缓慢,材质坚硬,音量大、音质纯。”陈正年介绍,此外还要选择径切面不弯曲、不带疤疖、抗弯力强的材料。

“一把胡琴需经历选材、工艺加工、造型、蒙皮等上百道工序,制琴师要熟悉各个材料性能,根据木料的质地,选配蒙皮,每一把胡琴都要单独进行设计。”陈正年介绍,一把好的胡琴,从选材到制作完成需要3-4年的时间,加上与演奏者的开音磨合,这个时间可以需要再延长1-2年。需要反反复复许多次,才能制作出一把声色双绝的胡琴。

让悠扬的胡琴声飘得更远

在工作之余,陈正年还不忘学习二胡演奏,在浙江工作时,他还专门去浙江艺术学校学习二胡演奏。他说:“不懂音乐、不懂演奏,就很难做出好乐器。”他认为,制作者需要了解演奏者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手艺人提高技艺,做出高质量的乐器。

尽管工作再忙,他也没有放弃胡琴的演奏,作为武穴市戏曲学会的会长,他还是剧团的高胡演奏人员。

陈正年的老家湖北黄冈,是黄梅戏发源地。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也正因为长期演奏经验的积累,陈正年一直在不断改进黄梅戏专用胡琴。“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其他演奏者的体验交流,我都一一记下来,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试验,改变参数,前后一共花了近4年的时间,才研制出适合黄梅戏专用的胡琴。”陈正年说,他的胡琴已被中国三甲黄梅戏剧院首席琴师选用并推荐。

泛音是检验胡琴的重要考量。泛音就是胡琴从千斤至琴码这段距离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处产生的类似口哨似的声音,通过手指轻触琴弦,快速运弓,达到透明而又空灵的泛音的效果。陈正年制作的胡琴,胡琴音质清晰、穿透力强,泛音清亮、幽雅,这也是他最自豪的地方,“制琴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潜心专研,这样才能让悠扬的胡琴声飘得更远。”目前,陈正年已拥有4项适用新型专利技术和3项国家商标。

永不满足、不断进取、质量优先、信誉至上,是陈正年制作胡琴的基本准则,也是他不懈的追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

}

  二胡开音时间长短,音质音量的好坏,分别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二胡最佳的开音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一、莽皮的厚薄及檬皮的松紧。

  檬皮在松紧适度时,开音时间:0.4毫米是一年,0.5毫米是两年,0.6毫米是三年,在这个时间段内都是可以的。同样厚的莽皮,大莽、老莽、野生莽时间稍长一点。如果:0.4毫米是两年,0.5毫米是三年,0.6毫米是四年,在这样的时间段内就属檬皮太紧了点,时间长了点,莽皮承受的拉力太大,0.4毫米左右厚的皮将影响寿命。

  二、木材的密度及含水量。

  密度和开音时间成正比(内部的水份挥发时间长),含水量和开音时间成反比(含水越多,琴筒干缩越快、越小)。密度越大、含水量越少、时间越长,音质音量越好。

  三、檬皮时和檬皮后的干湿度。

  檬前莽皮是泡发了的,檬上后有一个固(干)化过程。任何物质的凝固(湿转干、液转固)过程,以及化学反应过程,其速度是在允许的范围内,越慢分子排列越归整、越紧密,抗拉、抗弯、抗压、抗疲劳强度越大。根据这个原理檬皮时和檬皮后的湿度要大一点,即春末檬皮琴开音好寿命长。

  二胡的外口径是国家标准,内口径(以及内部结构)多数都不一样。老师傅做琴,皮薄点,内口径就做小点、音窗面积加大点,内口径越小开音越快。内口径太小时,相当于莽皮加大了振动强度,等于皮膜处在长期高强度振动中,琴码底边缘莽皮的分子结构容易振疏松,对莽皮的耐疲劳及寿命有影响,甚至塌陷。

  要想让琴开音又快又好,要多拉、强奏。轻拉时只振动码底边沿附近的莽皮,整个琴面的莽皮以及琴码、琴筒、音窗、琴杆、琴托、琴轴的分子结构没受到多大的振动影响。强奏能让琴码带动大面积的莽皮与琴筒、音窗、琴杆、琴托、琴轴融合成一个整体振动,使分子结构从新排列组合,产生物理及化学反应,琴开音好寿命长。

  必须要强调的是新的、皮厚、檬得紧的中高档琴,第一个春天不要装盒,每个月松弦卸荷24小时。莽皮是直纹的,不追求近、短期效果,采用17×12毫米左右的码子:驻琴时,能加大莽皮受压面积,减小压强;演奏时,能加大莽皮的振动面积。能加速第五条,琴的“整体共振”。琴开音好寿命长。

  七、听音判别琴开音的好否。

  最简单的方法是撇开升降号听外弦C、D、E、F、G头上一点的明亮度和内、外空弦的振动情况。现简述如下:

  1.初级阶段。C、D头上一点较明亮,E头上一点有点明亮、无狼音,外空弦不飘散、沙哑;

  2.中级阶段。从D头上一点很明亮到D、C、E头上一点都很明亮,内空弦整琴微振动;

  3.高级阶段。D、G头上一点非常明亮,C、E、F头上一点很明亮,内空弦整琴振动明显、外空弦整琴微振动。但是,不够厚实、通透,灵敏度、穿透力有点欠佳。上面六条都做得比较好,特高档琴基本都能达到,高档琴多数可以达到,中挡琴部分能达到,低挡琴少数能达到。

  4.特高级阶段。C、D、E、F、G头上一点都特别明亮,其余各音都非常明亮;共鸣处在极其优化中,琴整体振动很明显,内、外空弦感觉特别明显深刻。内外弦各把位、各音(除了最高音外弦A头上三点差点外)都反应灵敏、清晰纯净、翠亮通透、圆润柔和、丰满厚实、穿透力强、近远悦耳。琴操控更加自如,无论是明暗、刚柔、热冷、实虚、敏钝、乐悲、甜苦、清浊、浓淡、净噪、松紧等,都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上面六条都做得很好,特高档琴多数可以达到,高档琴部分能达到,中挡琴少数能达到,低挡琴极少数能达到。(注:我把琴分成:练习≤500元、抵挡∠1200元、中挡∠2500元、高档2500~4000元、特高档四千以上,五个档次)。再:再上一层搂,E头上一点和E头上三点特别特别明亮!特高档、高档、中挡琴中都及少能达到。

  总的来讲,价位越高、木越重、皮越厚(皮太厚檬前应刮薄)、檬皮越紧,调养、开音时间长、寿命也越长。琴开音的最好时间应该是两年或三年,即:南方、北方都要经过两个春秋,两潮、两干。三个春秋开音,皮稍厚了点,但是琴的寿命长,应算好琴。四个春秋开音的,皮厚多了点;时间很短就开音,可能皮偏薄、檬得松、或两者皆有之、或低档、练习琴;如果好几年都开不了音,那必是制琴水平太差(筒内部结构、尺寸不对),或莽皮存放多年氧化严重。

  1.持弓时,身体放松,右手左旋。

  右手自然曲肘平伸前出,右手掌底部及小臂外缘与地面略成平行,即右手掌及小臂底部成一条直线。也就是右掌心向左,手掌要平,不可下垂,手腕不要用力。

  持弓时共计有八个接触点,而这些接触点各有各的功能,且接触点力度随着运弓的不同而变化着。这八接触点有时候是同时、有时候是分别地控制着弓子。

  2.弓杆放在食指指根关节的软窝处,并向上将弓杆持平。

  将琴弓的弓根扣在食指的回弯处,这时右手心基本上朝左并向上偏;

  3.拇指右端以指面按图钉的位置、对准食指第一关节按于弓杆上方;拇指关节宜多弯,并指背偏向右方而非朝上。

  大拇指犹如电灯开关,这个地方非常关键,一般不容易察觉出来。

  右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自然分开,掌心由上向下反转,并用将拇指第一关节外抵于弓杆,使琴弓稳固。

  此食指和拇指的两作用点,是一上一下反作用于弓杆上,犹如两钉固定于右手上,即可以此为支点来回运弓。运弓发力时,亦犹如右手向左旋转之力,固称为左旋转力。

  4.中指指背向外撑出。

  中指则穿入弓杆与弓毛之间,并以第一指节背面外靠弓杆,指面贴弓毛根部,指尖略出弓毛。

  如此食指、拇指和中指三个点,即可将弓杆控制自如。若以整个指面控制弓径,右手腕将僵硬,而难以运作。

  5. 将无名指的指面勾弓毛。

  无名指自然弯曲,并轻靠中指之后,也自然放在弓杆与弓毛之间,以充分利用指关节的灵巧性。

  6.小指则顺势置于马尾(弓毛)外方。

  (一)出噪音和和发音不结实问题。初学者首先必须让弓子跳起来,出噪音和发音不结实都是次要问题。要使弓子跳起来,就必须尽量减少对弓子的控制,使弓子尽可能获得解放才能内外振动。刚学会起跳时,发音肯定粗糙而发虚(特别是推弓),有时还会出现跳离琴筒一公分左右撞击琴弦的情况。当起跳很有把握时,就要对牵引力和冲力进行适当的控制。把冲力和弓子的振幅控制均匀,把弓毛和琴弦的磨擦点控制得基本稳定,不能跳离琴筒太多。弓子像短弓一样平直地左右运动(弹动),使发音清脆而结实。

  (二)初学时还会碰到撞击另一根弦的情况,需要对弓子的振幅进行控制,让弓毛反弹时不要碰到另一根弦。有些同行用调整用弓角度的办法把琴柱当成反弹的支撑来解决不碰弦的问题,这会给演奏带来更大的困难,是不可取的。其实只需对弓子的振幅进行有效地控制,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三)为了加强自然跳弓的艺术表现力,在熟练地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还必须练习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不但能在每拍的第一个音演奏重音,还须学会在其它音上演奏重音。强奏的方法是,在加大牵引力(对外顶和对内压)的同时,必须加大弓运动的长度,这时弓手对琴弦的撞击力就更大,发音透而强。

  (四)拉弓强而推弓弱是初学者常踫到的问题。尤其是用拉弓起跳更为明显。必须加强推弓起跳的练习,才能解决好推拉音量平衡问题。待解决好后,在乐曲中还是使用拉弓起跳为宜。


二胡最佳的开音方法相关文章:

}

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发音训练与音色论文

  【摘要】中国乐器演奏中对音色的变化及其技法表现是非常重视的。二胡作为民族器乐中最富歌唱性的乐器,本文从右手运弓和左手按指、触弦这两个发声训练来谈谈二胡音色的追求。

  【关键词】二胡;演奏艺术;发声训练;音色追求

  中国乐器演奏中对音色的变化及其技法表现是非常重视的。二胡作为民族器乐中最富歌唱性的乐器,它的发音接近人声,善于表现内在含蓄、缠绵悱恻的情感。演奏中各种吟猱绰注带来的润腔及运弓中的虚、实、浓、淡、刚、柔、明、暗各种音色变化体现在演奏中的各个层面,其演奏过程也即音色的创造过程。本文从右手运弓和左手按指、触弦这两个发声训练来谈谈二胡音色的追求。

  一、右手运弓是影响发音的关键因素

  在右手运弓训练中我们要讲究“平、直”,因为它跟发音和音质有直接的关系。过去民间拉琴讲究“会拉的一条线,不会拉的一大片”,实际上有它的道理,它追求的就是二胡振动的最佳角度。

  弓毛在擦弦的整个过程中,弓子运行的线路应与琴弦呈直角,并作左右平的运动,让弓毛能持续作用于琴弦,擦弦点始终保持稳定,这时琴弦方能得到最充分的振动,琴的音质与共鸣效果也最佳。倘若运弓不能保持直角,手腕和小臂动作势必会忽上忽下,难以达到统一,这时擦弦点的稳定感受到破坏,使琴弦振动处于一种非自然的状态,音响特征表现为尖、涩。与前者相比音质差异明显。弓子在琴筒上的触弦点往往跟演奏者的演奏方法和习惯有关。如果说弓子过于斜着、偏着拉,弓毛的擦弦点不能最佳地将琴振动起来,如果弓毛支撑琴杆借力擦弦它会发出某种刺耳的声音。贴在琴筒面上的弓毛与琴杆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越小,越利于琴弦的充分振动;反之则发音虚弱。所以只要擦弦的角度作用点保持稳定和一致,两根弦的音色音量才能和谐统一、音质饱满。

  ②运弓中力的作用及协调

  运弓中改变弓子对弦的压力和运弓的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会引起种种不同的音色变化:如弓毛对弦的压力大,弓速较快,发音则刚劲、结实,音量大;压力大,弓速过慢,声音就会发涩,因为压力要跟弓速保持一致,弓速慢时,一(下转第92页)般压力都不宜过大,但对弓毛贴弦的细腻度要求更高,慢弓往往更见功夫。而当压力小,弓速快时声音发虚、发空;当压力小,弓速缓慢,发音则深长、内敛、柔和。琴论中有云“不足则音亏缺,大过则音支离”。因此,演奏中右手弓子对弦的压力与弓速之间恰如其分的配合是很重要的,他们中间的某一因素的改变必然会引起音色的细腻变化。

  在右手运弓中,不同的起奏方式会产生音的不同状态,右手持弓的各手指动作是造成不同起奏方式的前提,从手指的运动状态来看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弓子出音快,发音有暴发力带音头的刚性发音,讲究手指状态的弹性和强度;一种是起弓缓慢,运弓均匀流畅,保持连绵不断的柔韧性发音,手指的控力和触弦呈渐发性。前者的发音浑厚、饱满,后者的发音柔和、婉转。弓速与弓毛磨擦琴弦的力之间的关系应合理调配,训练时右手运弓的手指要能体会到触弦对弓毛的阻力,感受到发音的各种细腻变化,并有意识地提高听觉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在二胡的演奏中,有很多不科学的发音方法会影响到二胡自然音色的发挥。如外弦时弓子向下压琴筒、擦弦点的不集中、手腕的动作幅度不合理、肘与肩部的不协调等。

  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演奏者的琴筒外侧有一条被弓杆磨过的印记,有的痕迹十分明显。这种运弓方式特点是:在演奏外弦时,右手手腕向下斜压,致使弓子压在琴筒的外侧来运行,所用的力很大程度上是在琴筒而不是琴弦上,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弓毛擦弦不均匀,声音虽然不小,但琴弦的振动处于一种非自然的状态,以此种发音方式所奏出的音色大多不太明亮通透,右手的动作欠松弛。科学的方式是利用弓子的自然重力来发音,右手弓子向外贴弦摩擦就如同演奏内弦的向内贴弦摩擦一样,而不是向下用力擦弦,弓杆可以与琴筒接触,但不能紧压琴筒摩擦,这样声音才能具有穿透力。

  二胡运弓的擦弦点,即右手弓子与弦的作用点是发音好坏的关键。在奏内外弦时,弓毛触弦的点在琴筒与琴弦直角交汇处,从弓根至弓尖要尽量避免擦弦点逐渐上移,否则音质会在此过程中发声改变,使音色发虚。比如在二胡演奏连续的快弓中,擦弦点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比较多见的情况是演奏快板时,动作是用上下切弦,而不是弓子左右拉推的平稳策动,擦弦点在不断发生改变,这种推拉弓的不统一,是非自然、非正常的状态,其势必造成声音杂乱,音色不统一,同时还增加了小臂的紧张度。 右手腕关节的动作对发音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在奏慢弓时,右手手腕要有“随”的感觉,主要动作在于肩与肘部的牵引,手腕松弛、被动,发出的声音圆润,均匀,通畅;在奏快弓时,手腕应力求避免有大的动作幅度。有的演奏者虽然腕关节非常灵活,但不善于协调前臂、上臂和肩的力量来支持腕关节的活动,因此发出的声音比较单薄。演奏快弓时要将“轴”放在小臂的中间,以大臂带动肘部,通过小臂中部的“轴心”作用,使得手和肘成为平衡的两端均匀地摆动,从而带动弓子快速的左右运动,这样,快弓的动作才能变得轻松而自如,发音清晰而结实。

  二、左手按指与触弦对发音的重要影响

  左手的按指手型是左手一切技法训练的基础和前提。科学、规范化的按指将有利于培养优良的音质与音色,不正确的按指动作往往会造成声音上的某些缺陷而影响听觉美感,也使音色的变化受到了局限。

  左手按弦大体上要求各手指利用自然的重力,手掌心松弛并保持悬空的握状,各指有下垂的重力感,手指的发力部位应该是在掌关节,即手指的指根关节发力至指尖直接敲击琴弦,力量才能集中,手指按与抬之间有紧、松的转换,发音就会富于弹性、松弛有度且声音通畅。

  左手的大拇指与小指的状态变化常常是演奏者容易忽视的问题,而左手发声的松紧度程度恰恰就与此有关,如果局部的动作的发紧就会影响到整体的协调。演奏中左手大拇指应自然平伸,向上直伸或按指向下抠紧琴杆均属于非自然状态,会引起左手的疲劳和紧张,而在保持平伸的松弛条件下发出的声音稳定、结实。一般来说,小拇指在使用中往往会显得较为被动,并过分地依赖于其它的手指,使得发音比较迟钝,所以应该通过训练使之具有独立性。手指在按弦时有重心的变换,那么掌关节的平衡作用尤其重要,它不能随手指有大幅度的晃动,动作之间的衔接才会协调一致。

  左手按弦靠近指肚或指尖,在手指状态和声音上都有差别,演奏中根据情绪或风格需要稍微调整,做到合理使用即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传统作品演奏大多是用指肚触弦,其色彩变化比较丰富、浓郁,但是在演奏快速音型时则应适度靠近指尖部分,提高其灵巧性。像京胡演奏时是指肚关节按弦,但一遇到快速的片断,马上状态就会转移到指肚与指尖之间的部位。另外,二胡演奏中借助肘部略向后转和前伸的细微变化可以达到指尖与指肚的轻松转换以调配多变的音色。如同我们右手持弓的大拇指与食指有靠前与靠后的状态调整,声音效都会产生细微的变化。

  左手触弦与把位音色的关系联系十分紧密,左手按弦的力度与弦在不同把位的张力的运用中应呈反比关系。把位越往下走,力度就相应的要减小,反之则力度增大。上把位弦的张力大,为了使其更好的合理振动,手指的触弦面积相对较大,并靠近指肚。当往高把位走时,弦的张力变小,手指触弦就尽量要用靠近指尖的位置了,高把位的触弦位置一定要靠前,力度上的控制要细腻,这样才能把上、中、下把位的音量、音色做到平衡、统一。

  以上是对二胡基本音色的分析,由于它是乐器发声的前提条件,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物质基础与载体,它对于演奏技法音色上的全面与深入的阐述,提供了客观依据。

  三、二胡音色的色彩性变化

  二胡的音响色彩变化是极其丰富的,它存在于变化和对比之中,毫无变化的一种音色,在艺术上是缺乏感染力的。演奏者应寻求无穷无尽的音响变化,尽可能地运用多色调、多层次来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掌握的手段愈多,音色变化的幅度和余地则愈大,其表现力则愈丰富。比如说揉弦的虚实。

  揉弦的虚实在运用中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由左手用力程度所决定的虚实,比如揉弦在力度强弱变化的同时,右手贴弦状态有保持、渐强、渐弱等丰富的变化。第二种是由揉弦动作的有无交替形成的虚实,造成音响效果在空间上有一种远近的虚实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月夜》中,演奏长音的揉弦基本上是随旋律进行的起伏作细微的调节,包括左手的揉弦力度与右手的贴弦状态,我们可以理解为音色的虚实交替变化。另外,很多乐曲的结尾部分对结束音的处理往往是左手揉弦舒适而持续,右手弓毛擦弦的数量由多至少,其实这就是由实入虚的方式。又如《江河水》中,转入C调的中段共反复了三次,在音色上体现了由虚到实的过程。乐曲描写主人公由现实悲痛的泣诉转入若有所思的虚的场景中,在表现第一句时,左手没有用揉弦,运弓较轻,力度较弱,使用入虚的手法就能恰当的表现音乐的意图。

  音乐表现的深度和完美程度是无止境的,对二胡的发音与音色的不断追求、开掘、完善也是无止境的,二胡的音色变化不仅关系到表现手段是否丰富,而且还关系到二胡艺术能否向更高深的境界发展。因此,它是每一位演奏者要用毕生的精力去磨炼与探索的课题之一。

  [1]李真贵等编著,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民族器乐文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0。10。

  [2]毛中明编著,二胡[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1。8

【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发音训练与音色论文】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胡开音前后变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