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歌曲封面显示两人在听是什么意思是他邀请对方一起来听的吗?

他幽默风趣 用相声风格讲课

他热情善良 主动帮扶 传递温暖

他“能动能静” 很能学也很会玩

他是2018级的化院学子

崔畅,2018级化学化工学院学生,高中就读于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推免综合学分绩排名第二,现 保研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直博,理论与计算化学方向。担任2020、2021级新生朋辈导师(南京大学于2017年制定了新生朋辈导师制度,聘任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作为朋辈导师以配合大类招生培养,助力新生们更快走入本科学习的正轨,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三年化院年级长。曾获学年国家奖学金、2019年北斗学友杯第三届中国大学生生化歌曲大赛二等奖、学年优秀学生干部、学年化院拔尖计划专项奖学金一等奖等。曾参与主讲过结构化学、大学化学、微积分、普通物理、有机化学等多门基础课的习题研讨或考前辅导。

夜幕降临,封校后的炜华操场灯影攒动。

只见台下同学们围坐一圈,台上人正道:“我来到两军阵前,我——”,却是乍然一顿,侧身问那捧哏:“什么来着?”捧哏一瞪眼:“你问我呀?”

这位逗哏正是崔畅。当晚,南京大学永遇乐相声社的成员们组织了一场撂地演出,崔畅也上了一出节目,演的是他 自己改编的《大保镖》

“然后我说,我来到阵前,哎,我害怕我,来到阵前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崔畅说,当时的他确实就像是来到了阵前,紧张得忘了词,简直“血都凉了”。但机智如他,恰好利用“脑中的空白”补上了台词中的空白,一个小失误就这么被圆了回来。

年轻人的浪漫在炜华找到了舞台。

上这档节目的时候,崔畅的搭档是在现场找的,俩人简单一对活儿就上台了。表演时插曲不断,但好在都给圆回来了。原版剧本的主人公吹牛说在练功,但说的练习项目——铁砂掌、铁拳、练棍,样样都是包粽子的活计(以此引人发笑)。崔畅以食堂饺子为灵感,改为“包饺子”(揣面、和馅、擀面皮)。而另一个情节里,主人公上阵骑牛,他则决定致敬南大亲切的“野猪学长”,将台词改为“骑着猪抱着扁担”。他表示,咱们在仙林,骑着猪比较亲切。

与相声的相遇是一场邂逅,崔畅某次打开酷狗音乐时,见到封面广告上的一句“歌很多,相声小说也很多”,突发奇想尝试着听了一段高峰、孙越老师的《大保镖》,从此开始听相声。后来他加入了学校的相声社,开始尝试创作或改编传统相声,偶尔兴致上来,也学一两段贯口或小曲。其中,他以传统相声《果疃》为梁子(行话,大意是故事框架)改编的相声节目《我要emo》或将在2022年安邦书院毕业晚会上演出。

他说,相声听多了,也学会了苦中作乐,课题上遇到挫折也不沮丧,倒是总能把自己气笑。

如果说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那为什么不能乐观地把自己的悲剧当作喜剧呢?

崔畅总是这样一个乐观幽默的人。院系通常会招募优秀学子在部分基础课程考前为学生们上复习课,而上复习课还能抖出不少包袱来的,或许不多见。

在大化辅导课上,崔畅为了举例“自发性”,将电视剧《回家的诱惑》的节选片段倒放——物件从地上被手“吸起”,人物倒着走路甚至跑步,车也逆流而上,以这些“不自发、不可逆”的荒谬影像让大家于谈笑间更加理解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他还会以奖励“小白兔”奶糖的方式鼓励学生们参与问答。答错也无妨,他会仔细地分析,学生哪一步的思考是有道理的,但又是哪里出了问题,在讲清楚之后依旧奖励出一个奶糖。他曾意外发现一个可爱的闲置牌子,上书:我还有很多头发,我可以继续学化学。当时,他对这块牌子投去赞赏的目光,转而拿起它当“教鞭”。还有一次,辅导教室楼上恰好在装修,大家不堪其扰。但崔畅认真耐心地听电钻声轰鸣了一阵,然后点点头:“嗯,他说得对。”

大一下学期,崔畅就开始参与辅导教学。 辅导工作给他带来的,有助人之乐,更有益学之乐。起初做的是微积分辅导,他表示,当时其实“怪害臊的”,因为要辅导的是和自己同年级的同学。而大二以来,崔畅的“业务范围”扩展到了普通物理、大学化学、结构化学、有机化学等更多课程的习题研讨或辅导教学。在这些年的辅导过程中,他对于“教学相长”深有体会。

从自己不断摄入新的知识,积累知识量,再到为了备课,重新整理以前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每一次都有新的理解和体悟,所以他的辅导教案每一年都在更新。

崔畅经常会为了辅导帮扶任务而忙得连轴转。他曾在某个下午连着讲了四个小时课,在当晚又另讲了三小时。他形容那天的自己为:就是“一整个累晕的大状态”,但很充实。那天晚课前他胡乱吃了一串墨鱼蛋、一块巧克力就上阵了,回去之后听着相声吃着烤冷面,曰:何其乐也。

作为20、21级的朋导,他热心又尽职尽责地帮助着学弟学妹们。他活跃在书院群里,主动帮忙问题纠错,为大家制作python答疑帖,还创建了“化学妙妙屋”助力每一个学子的“期末安全”。这样热情善良又幽默风趣的他,广受新生喜爱,是大家眼里亲切又强大的好学长。而同时,他也在自己的年级担任了三年年级长。曾与好友组织运动会开幕式舞蹈节目,和大家笑闹着在岁月里画下一笔欢乐“青春”。他最深刻的体会是,身为班委或是年级委,既然是从同学当中被选出的,那么也应当站在同学们的立场去考虑他们的需求,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服务。

他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太阳,在生活中发光发热。

辅导帮扶得多了,见到的问题也就多了。崔畅提到,现在的大家往往有些“浮躁”。对知识的领悟是要一层层不断加深的,不可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对于刚开始的基础课学习,没有必要刻意“钻得太深”。他在辅导课上有时会拿深奥一些的内容当素材,但同时他一定会告诉大家,在基础课阶段,这些内容只需了解即可,提及这些例子的目的是拓展知识面,帮助理解。当然,学有余力时可以多了解,但不可太贪心,想一次性掌握太多或许会适得其反。

大学旨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相比于学到一条公式,更重要的是能学到最基本的学科思维方式,包括怎么思考─个问题,即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人脑的优势就在抽象和迁移类比,记住原理的形象化过程、对接收到的信息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这是比结论本身更能让我们走得更远的,尤其在现在这个数据库时代,把握住人脑在创新、抽象和理解能力上的优势,才能让人真正在时代站稳脚跟。

从大一开始,他就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刚开始,他的自学过程还停留在所谓的做题考试,而后学会把课程中学到的思维方式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沉下心钻研,努力深化理解,去靠近事物的本质。

提及近些年为了防疫而采取的线上授课,他表示,网课上人与人之间的链接是很弱的,而对于这一点,有人欢喜有人忧,但可以确定的是:网课很考验大家自主学习的能力。崔畅的建议是:

希望你所学的是你真正的兴趣所在,这样学习的自发性会很强,在网课缺少监督的环境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听课永远不是一轮就可以完成的,课前可以做一点预习和思考,课后做好复习工作;

如果你真的自信地认为你正在听的网课是在“浪费时间”,那么在保证完成课程任务的前提下,请大胆地让在线学习服务于你自己的想法和节奏。

2020年上半年,崔畅正处在大二下学期,因为疫情而在家上网课,而这又是化院课业最繁重的一学期。他让自己保持专注的方法是:每天只学一门课。他会用一整天都用来整理和研究某一门课的知识和题目,最后每门课他至少都会整理2~3轮,而每一轮都记下成体系的笔记。具体来说,每一轮他会进行预习初学,作业和基础习题的分专题整理,以及临暑假的期末复习,甚至包括一些书籍的阅读,比如久负盛名的《art》(有机反应机理的书写艺术)。可以每天设置任务节点,完成了就允许自己“摸鱼”,既不给自己太多负担,又防治拖延。每一轮都比前一轮更“宏观”、更有insight。 这不只是为了一个考试,更多是为了进行一些对专业内容的深度思考。

大学以后,优秀是应该由自己重新定义的,评价一个人也更应该是多维度的。

“我觉得能把一个知识点学透,或者说学会去学习,这是我自己可能更喜欢、更注重的东西。”

在南大,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科研,而科研是很能锻炼一个人思维能力、抗压能力的事。崔畅认为, 科研首先是一个解决未知的过程,它的目的常常不是为了真的完美解决某个问题,而是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科研问题与我们目前接触的“试卷问题”大相径庭,学习好不一定代表科研好。试卷问题的目的是考察我们“会不会”,让我们给出正确答案。但科研问题没有所谓的标答,我们很多时候并不能给出完美方案。科研问题是无止境的,许多尝试也往往得不到理想的结果。但看似无意义的探索,其实至少是在为这个领域排除死胡同,这并不是在做无用功。在科研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探索未知,去拓宽人类知识的边界。

崔畅的毕设老师曾对他这么说:“拥抱不一样”。而“不一样”,对于应试乃至当下的大环境来说,其实是让大家有些心惊胆战的一件事。在考试中的“与众不同”通常确实不太理想,但在科研当中,排除一些基本错误在外,如果自己的结果确与已有文献不同,那或许说明你发现了新的东西。也就是说,“不一样”未必是坏事。作为崔畅的毕设导师,马晶老师对崔畅的科研启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老师宽严相济,富有智慧。

或许你做的东西是笨拙的

但那至少是你自己独创的

不断追求一个创新的过程

崔畅认为,学业本身在大学生活中或许不应该占据过高的比重。GPA确实是很重要的,但不可以是全部。他对于自己大一时的“闷头学习“就表示追悔莫及,没能早点“抬起头去玩“,见见大学的独特风采。

他爱学也爱玩,喜欢“整活”,闲来会写一些有趣的小程序。大三时他选修了一门计算物理导论课,学习过程中,自己写过很多关于物化的代码来帮助理解。比如用程序模拟理想气体,绘制一维谐振子的波函数……代码跑得欢快,他眼里的星星也越发闪亮。其实他也是 把学习当作了爱好。

大一的他曾参加过迎新晚会,和同年级的朋友合作演唱了戴荃的《悟空》。他回忆道,能够和朋友们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很是满足。2019年,当时恰好在自学生物化学的崔畅和生化课的三位同学一起参加了生化歌曲大赛。“觉得蛮有意思,就跟着一块儿搅和搅和。”因着备赛的契机,四人组了一场轰轰烈烈的K歌局, 大家的歌声汇聚到一起的时候,心也是最温暖的。最终他们选定了《My Heart Will Go On》,将原曲改编为以尿酸代谢和痛风为话题的《My Hurt Won't Go On》。主要负责改词的崔畅没有专业学过这门课,因而过程比较艰难。 但歌曲做出来之后,每一句唱的都是成就感。

除了相声社,崔畅还加入了 南京大学仙语手语社,主要参与编舞工作。加入手语社是为了一个美丽的心愿。那是来自一首歌: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片尾曲《Tu jo mila》(大意:自从遇见你)。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印度大叔对一位意外走散的巴基斯坦哑童跨越国界和宗教的关爱。听着这纯净、悠扬的旋律,他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希望能把这首歌编成手语。于是他选择进入了表演部,而且也顺利地在不久后的一次活动中自己转译并成功编出了这首歌的手语。之后他又凭着自己辅导积累的经验,在大四时加入了教学部,成为副部长之一。 几年来,他在手语知识、聋人文化、社会反思等方面了解了许多,努力传播了相关知识,也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和难得的快乐。他热爱可爱的大家,而可爱的他也总会在社员大会上,给社宠“仙小语”加两只小手。

当时来南大,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高中和南大关系很密切,每年从他们高中毕业来到南大的同学都有很多。另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的,南大一直给他以敦实的印象——正如其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一般。这两点让他心里莫名产生一种 踏实感和归属感

而选择化学,是因为一直以来对化学很感兴趣,尤其是原理部分。从前,当他了解到,两个小球之间连了一根棍子,而就靠着这些互相搭来搭去的棍子,它们就能呈现出宏观的各种性质,从微观到宏观的这个过程让他觉得很神奇而有趣。

化学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它从为人诟病的“炼金、炼丹玄学”被正式确立为科学,是从拉瓦锡的燃烧论开始算起。自那时,人们开始尝试去从化学现象中抽象出一些规律。在纳米、埃米的尺度,经典力学规律失效,量子力学规律又因庞大的计算量而难以应用(时至今日,大体系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仍然是相当兴盛的课题)。大家总是调侃,化学有很多“玄学”的成分,即化学的经验性特别重。在我们国家,这一点尤为突出,因为从古至今以来,我们的科学成果一直讲究实用,挖掘了许多现象和经验,但对于现象鞭辟入里的解释和抽象化的概括却不多见。 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于(自然)科学理论和抽象规律的积累是不足的,这正是需要如今的年轻力量去逐渐改善的问题之一。

对于母校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学长回忆道,高中母校对于人的素质培养是比较全面的。他对曾经的化学老师孙成红念念不忘:“老师挺可爱的。”老师会在讲题时,对着顽固错点慨然发言,也会借着萘的α、β位“典故”,说“有请β位同学”。还有酯化反应,总会有同学方程式里忘写水,老师就会笑眯眯地说,下回是不是要在脖子上挂一个小水瓶子来提醒?毕业聚餐,孙老师问他选了什么专业。在听到化学两字的时候,老师当即就一拍他的肩膀,大概是无奈又欣慰。

对高中母校及学弟学妹们说的话:

很感谢母校对我在知识基础、思考能力与学术视野上的培养。 一直以来,母校贯彻的“三质教育”理念都指引着我不断成长。祝愿母校越办越好,也期待有更多新海的优秀“紫薯”们来到南京大学学习!祝福他们能在高考的洪流之下保持自己的个性和初心。(PS:紫薯是新海高级中学的一个梗:冬季校服是紫色羽绒服,所以学生看上去很像一只小紫薯)

克服不了拖延症的院会主席不是好的摄影师!

她是柴·自由摄影师·跨界艺术者·绮!

语言作“桥”,带队云科考……

南大德语系学姐的旅程别样精彩!

}

您好,精华帖至少要有15张图片,文字不少200个字!并且是原创内容,布局合理。

有没有注意过的小伙伴?

太平洋汽车网全新推出“太平洋车友会”;来太平洋车友会,结识志同道合的车友

放心吧,妥妥的显示,QQ音乐,喜马拉雅都显示,苹果手机全显示,苹果手机还会显示歌词。安卓有的显示有的不显示。安卓手机QQ音乐不显示歌词,酷狗显示歌词。

无奈,安卓系统就这样。

只可添加一张图片,多张图片请选高级模式

温馨提示:回复超10字可获1金币,有独特见解超30字可获3金币,灌水用户将扣除金币并锁号处理。希望广大车友共同维护论坛的友好回复氛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酷狗歌曲的封面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