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人知道这是哪一部香港电影?

  找一部香港电影,里面有一个片段是一个人去买避孕套,然后有人来采访恭喜他是第一万个买这个避孕套的人

找一部香港电影,里面有一个片段是一个人(印象中是曾志伟演的)去买避孕套,然后有电视台的人来采访并且恭喜他是第一万个买这个避孕套的人。注:不是外国那个电影,这个香港电影应该是比较久以前的电了。

《豪情》是由陈庆嘉、林超贤执导,古天乐、陈奕迅、何超仪等执导的爱情喜剧电影。 影片主要描述古仔与Eason陈奕迅具有满腔热忱,希望能在出版界闯出名堂,结果误打误撞变成“性 书大亨”的故事。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最鼎盛的时期,与此同时内地的电影完全不能与之匹敌。香港电影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很大胆,而在内地这些大胆的地方往往都过不了审。

  当时内地武打片盛行,而香港却发觉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很多风月片红得发紫,连演员也水涨船高。其实那个时代的香港,无论是什么类型,什么题材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尺度大。就连大导演王晶也没办法抗拒时代的响应,拍摄了不少“限制级电影”。

  香港的电影尺度大,可是内地的人却很少能观赏到,毕竟内地的审核可是严格许多,往往还没进入内地就已经被禁播,被打上了“禁片”的标签。其中就有几部非常经典的作品,可惜内地观众无缘观看,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一讲。

  第一部就是《夺命接触》,其实这些电影大家都很少听到过名字,而当时很多人因为一个影片的宣传照就已经不想看了,作为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正面反映艾滋病这一个有争议题材的港产片,里面有很多骇人听闻的画面和剧情,大家对于艾滋病十分抗拒,因此很快就被禁播了,如今连网络上也找不到什么资源。

  还有就是《三五成群》,同样是被禁播的电影,但这部影片的主题很正能量,结局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剧中的暴力行为太多了,比起《古惑仔》也是有过之无不及,古惑仔当时可以影响了一群人,刘德华拒演古惑仔的原因就是怕教坏小孩子,而这部影片中有着大量的打斗镜头,虽然导演再三解释,可终究难逃被禁播的结局。

  郑则仕的《乌鼠机密档案》,虽然有着强大的演员阵容,但是毫无疑问这就是一部纯血腥暴力的电影。而这部影片被禁播不仅仅是血腥,片中有杀害未成年人的镜头,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舆论,导演后悔来不及,只能眼看着电影被禁播。

  《雨夜天魔》大家看过没?听名字就是一部恐怖电影。影片讲述了八十年代的香港出现雨夜屠夫,九十年代广州亦出现一个杀人狂魔,中国公安女刑警洪小鑫, 奉命侦查此案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表面上像是一部普普通通的犯罪刑侦电影,可是电影却充斥着太多的血腥画面,哪怕有女神邱淑贞的助阵,依旧不能摆脱被禁播的命运。

  最后这一部《虐之恋》内地人几乎没有看过,如果说前面的电影属于血腥暴力,而这部影片就是触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是一部很纯粹的色情片,影片讲述了“玉”看似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爱她的丈夫“森”,一个活泼的儿子“强”,但不幸的是森在爱玉的同时,也是个性变态者,时常向玉性虐待。

  虽然不恐怖,但是影片中大量的色情画面,还是让许多人无法接受,作为限制级电影,自然胆子越大越好,但是却忽略了对小孩子的影响,因此被封禁也在情理之中。

  上个世界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配乐和动作设计已经达到世界水准,1980年前后,香港的电影输出数量在世界排名第二位。

  可是进入新世纪后,香港电影开始走下坡路,当时限制级电影是时代所趋,演员和导演也是紧跟着洪流,想不到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了,只希望现在的香港电影能够早日振作起来。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我们明天再见吧,如果各位小伙伴喜欢我的话,可以点个关注再走,我每天都会更新的哦!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时至公元2018年,香港电影的衰落已成定局,这种衰落不仅是一年仅50-60部良莠不齐的作品,不及巅峰时期15%的产量,香港电影更大的危机在于人才断裂,资金匮乏,当红影人的作品不接地气灵感衰灭而决定的。

至2018年,活跃在电影圈的香港人才,还是周星驰,成龙,徐克,王晶,刘伟强等一干老面孔,如果你把时间回拨20-30年,你会发现电影圈一线人才这么多年,除了周润发李连杰等开始半隐退,张国荣梅艳芳去世,其他人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几十年时间,没有一个优秀的中青年面孔冲出老一辈人才的包围圈,其中周星驰56岁,成龙64岁,徐克68岁,都已年近古稀,一群满头白发的老年人支撑着整个香港电影。

最近主要活跃的香港电影人已经是夕照之年

香港电影人才不是断层,而是绝辈,等这一批电影人或去世或退休,香港电影将极有可能被历史抹除,每年估计只有15-25部中小成本的港片上市,顶天了再出一个彭浩翔这种级别的人才,一般人才的天花板也就是黄真真,余文乐这个档次了,再难看到璀灿如烟云的大明星,大导演,大制作。

哪怕是现在这一批镇宅子的电影人,自己本身也开始出现了大问题,这些又老又富的电影人,不再是几十年前为了生活努力奋斗的穷小子,他们远离了平民生活,拍不出平民的喜怒哀乐,艺术全部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持续提供营养,艺术作品就缺少灵魂。比如大陆作家余华,天纵奇才,三十岁前写出来的作品有血有肉,成名后作品质量便断悬式下降,他对平民生活的熟悉停留在自己以平民的身份经历过的1990年代以前的生活,超过1990年的生活,他的作品便干瘪而毫无生命力,香港电影人同样如此,周星驰从《功夫》后,徐克从2000年后,作品均是技术大于内容,由于电影市场逐渐北上,中国大陆成为世界第二大并极可能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电影需要跟大陆的普通民众产生灵魂共鸣,而无法从大陆平民生活中汲取营养,无法体验大陆平民的物质困境与精神世界,这辈香港电影人疲态尽显,在票房上开始被大陆新生代里的徐铮,黄渤开始超越,像《我不是药神》这一类讲述大陆人医疗问题的电影,香港电影人是永远不可能拍得出来的。

为了回避缺乏大陆生活素材这一个重要创造来源,香港电影人现在集中的创作领域,都在神话,古装,武侠,奇幻这些回避现实世界的题材里,靠视觉效果和日渐枯萎的创作灵感维系,爱情,黑帮,职场,生活喜剧,青春剧等港人曾经擅长的领域几乎断绝,创作空间日渐狭窄。

在资本逐渐离开香港电影圈,大中华电影圈逐渐成为腾讯,阿里系等大财团的天下,香港电影无论质量,人才,资金,都只有八个字:

我现在这般如切肤之痛地敲着键盘批判香港电影,却只是因为我深爱着香港电影,香港电影在我们少年时刚好充满着青春与热血,正好与我们成长的时间线相吻合,对我们来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眼看着一段传奇即将衰落,大陆电影取代香港电影成为华语电影中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遂整理了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作品,分为爱情,武侠,黑帮,恐怖,喜剧,影人几大系列,不定期更新,逐一回顾分解上世纪80-90年代为主香港电影的辉煌岁月。

本人天生与烂片有不共戴天之仇,为了节省大家从无数电影挑选佳片的时间,我按电影质量将香港80年代后优秀爱情电影进行了一个整理分类,一共18部电影分为四档,逐一点评,以下评论全是我个人主观意见,十分不客观,特别不公正。

《明月照尖东》,《分手说爱你》,《滚滚红尘》,《呆佬拜寿》,《旺角卡门》,《天若有情》

1992年的《明月照尖东》非常勉强挤进这个榜单,应该算是整个榜单质量倒数第一,看起来无比火爆的场面以现在的审美来看其实十分幼稚,刘德华早年也有很多这种剧情与表演浮夸的爱情作品,以热血简单见长,只是仅一两部佳作,比较对十五六岁青少年的胃口,这部电影能挤进来全靠张学友大反派张狂放荡的演技,张学友是一位被唱歌耽误的好演员,有着非常好的表演水准,全片他出场时间不多,个人表现却将黎明,关之琳,吴孟达等人的表演全面压制,驾车自杀前的眼神更是全片情绪的高潮。

黎明在这部电影里显得演技十分稚嫩,身为男主角缺少存在感,但黎明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我挑出来的这18部作品里,黎明一个人主演了5部,他演技弱几乎是业内公认,而他却非常非常适合爱情电影,只要他穿着一件白衬衣,什么话都不用说,迎风对着你微微一笑,好了,这就是中国爱情电影里最佳男主角该有的样子,用黎明做主演,侧重点应该是用好他的颜值就行,不要强迫他进行大量复杂高超的表演,表演越简单越好,黎明天生就是女生最爱的纯净水一样的款式。

《明月照尖东》是一部香港当年常见的那种用力过猛的电影,不值得说太多。

1990年的《滚滚红尘》由林青霞,张曼玉,秦汉当纲,三毛主笔讲述了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林青霞在电影中的短发扮相并不好看,略显苍老,片子在叙事上有很大问题,电影无非两件事:讲故事和立人物,《滚滚红尘》更多的时间都在立人物,开篇就用很大篇幅陈述林青霞的性格(就是张爱玲的性格),不懂生活又容易投入感情的富家女,通过一些夸张的行为,这个人物还算是立住了,但是在立秦汉时,人物崩塌了,这个英俊汉奸无论动机还是表现都没有逻辑,寡淡无味,使两者互动时无法产生化学反应,张曼玉的表演比林青霞更显生动伶俐,她天生是演戏的好料子,天赋明显比林青霞要高一些。

然后是不太成功的叙事,故事一直都很平,本来是想营造动乱时代下奋不顾身的爱情故事,可惜故事并不动人,清汤寡水,除了在结尾时半小时让人感觉到了情感能量,其他时间秦汉这个人物苍白而透渣,见不到深情也见不到手段,完全没有让观众投入感情的理由---原型胡兰成追女人是靠着深厚的修养和毅力,个个手到擒来,这点在片中一点本事都看不到,只看着林青霞一个人在那里爱得要死要活,一部爱情片男主角走失了,观众蕴酿的情感得不到发泄,电影就走了魂。

普通观众很容易被三毛,张爱玲,精致的服装,罗大佑让人柔肠寸断的主题曲这些元素所欺骗,但扒去这些元素,电影就塌了,只有快结尾时的半小时救了全片的命,开始有一些爱情史诗气质,就是来得太晚了。

同样讲述民国爱情故事,《半生缘》就要比《滚滚红尘》优秀很多了。

2010年的《分手说爱你》和2012年的《志明与春娇》是榜单里难得的讲述当代港男港女爱情的电影,这种电影是只有香港人才拍得出来的,独一无二的类型片,这样的电影完全脱离不了香港人的生活环境,一旦脱离,把故事搬到北京上海,或者就只是有几段是在北京上海发生的,那种港味就会像空气一样消失掉。

《分手说爱你》采用了伪纪录片模式,讲述了非常普通的一对香港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前半段看起来非常无聊,简直是在谋杀观众的时间,而且晃来晃去的镜头让人头晕目眩,烂片感十足,后半段情感突然被点燃,房祖名将那种香港底层年轻男性,沉迷于琐事胸无大志,烂泥扶不上墙的颓废感演得活灵活现,两位年轻主角不需要太多演技上的压力,他们演好普通香港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就可以。

大家看这部电影时需要一点耐心,不要因为前半段极琐碎的生活故事就急着关掉,这种讲述当代90后年轻人爱情故事的电影十分稀有,出来一部好片要珍惜。

不知道为什么,我在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1.这可能是导演黄真真生平最好的一部电影。2.黄真真离开香港生活就拍不出好电影。3.黄真真的最高水平就在这里,她平时一定拍不出这么高的水准。

电影里流露出来的一些神来之笔让人感觉是导演因为对香港生活的熟悉而突然临时激发出来的一样,并非因为才华横溢喷涌而出,总有一些片段让你感觉亲切熟悉,又知道背后是有一些小聪明在推动。

果然,从这部电影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黄真真拍过一部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作品了。

1995年的《呆佬拜寿》,是一部十分热闹的喜剧爱情,全片在编排上让人感觉匠气十足,一看就不是一流作品,但是又觉得十分有趣,主要是两位主角的精彩演出,拔高了电影的档次。

刘青云的傻子演技向大家展现出一个好演员的功底,这种扮傻类演技,因为略带夸张,向来不是顶级演员的水平证明,但也是一个好演员最常见的考核式表演,可惜现在连达到这种级别的年轻人都见不到一个了。

吴倩莲就更有趣了,她全身自带清淡隽雅的气场---《天若有情》里尤甚,走到哪部电影都是这样,庸脂俗粉怎么演都演不出她这种效果,本质上,张卫健也有演什么都在演自己这种特质,但和吴倩莲不同的是,吴倩莲这种挥散不去的清水味道更显高级,和张卫健永恒不变的自我演技一比,简直是世界名牌跟地摊货的差距。

一个人突然变傻变聪明的桥段在追求冲突的剧本上已经被前人玩滥了,但幸好这部电影有两个撑得起品质的好演员,以及他们独特的气质,才使这部本应该不怎么样的电影,拍得热闹中又透着一丝悲哀。

1988年的《旺角卡门》有青涩极了的王家卫,刘德华,张曼玉,张学友,王家卫个人风格还没有形成,台词,音乐,剧情大体上是香港老片热血江湖的套路,只有玻璃杯暗藏了王家卫将来的风格方向,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部电影了,30年后,张学友在剧中“食屎啦你”的截图变成表情,活跃在微信QQ的聊天记录里,这位被唱歌耽误的好演员,还因为将自我感觉良好又无知无畏的街头二逼混混演得太好,获得了当年金像奖最佳男配。

张学友在《明月照尖东》和《旺角卡门》都是男配,出场时间不多,却都是演技盖过一票主演的神一样存在。

《旺角卡门》是王家卫的处女作,是墨镜王在自我摸索中的起点作品,虽然还是在模仿香港其他黑帮爱情片,也开始有了他后期作品里“莫名其妙就爱上了”的暧昧氛围,搭配老港片里动不动就操刀砍人死主角的老套剧情,虽不成型,但充满年轻人的好奇与冲动,也看到王家卫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

1990年的《天若有情》,是香港电影还年轻时,我们最常看到的那种热血爱情。

这种爱情纯粹奋不顾身,毫无势利可言,无比粗糙,极其感人。

所以爱得那么幼稚,又那么惨烈。

电影本身看起来十分单薄,情感却无比浓烈,大概就是我们年轻时的样子。

在香港电影的年轻时代,到处是这种吊丝男配富家女的爱情组合,当时的社会是流动的,阶层还没有定型,年轻人看得到社会阶级上升的希望,再穷也敢爱敢拼,等社会阶层的流动停滞后,这些电影创作人变成了社会顶层,他们需要保卫自己的阶层,变成了年轻时作品中可慎可恨的有钱人的父母,也就再也见不到这种敢爱敢恨的电影了。

从1997年后,香港这种爱得强烈的电影就彻底绝迹了,社会进化到了精致的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大家告别了青春,生活中只谈生意,对于感情,不愿意接受,也不愿意付出。

《天若有情》里华仔骑着摩托带着穿婚纱的吴倩莲坐在摩托车上面的画面,成为香港爱情电影一代经典。

《金枝玉叶》,《秋天的童话》,《梁祝》,《玻璃之城》,《胭脂扣》,《新不了情》,《心动》

1994年的《金枝玉叶》是一部特别美好的电影,不管在哪个年代,你都很少看到这种有温暖气质的片子,男男女女都好得有味道,明明是一段三角恋故事,里面没有人流露出一丝凶狠,恶毒,残忍等三角故事里常见的态度,而是成全与被成全的大方得体。

做为一部爱情轻喜剧,张国荣在片子里从片头的直男到慢慢被剧情掰弯,有时候仿佛在演他自己的真实人生,冲着镜头说出“我是GAY啊”这样的台词时,如果在1994年,许多观众只会被精心安排的剧情会心一笑,回过头来看看,2001年才正式出柜的张国荣,早在电影里婉约表达了自己的性取向,因为袁咏仪可爱而率真的女扮男装表演,我们信服了张国荣的自我怀疑,台词说出来时一点也不别扭。

影片没有太多炫技,只有如电梯停电这种段子有刀斧痕迹,拍得轻松舒惬,没有反派的世界,演员也格外放松,看这部电影的心情,好像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品下午茶的甜品。

《金枝玉叶》本身是一部爱情童话,真实世界不可能有这么多坦诚的人物,宽广的心胸,亦情亦友的伴侣,互道珍重的别离,真实世界里到处是猜忌,怀疑,闪烁其词,斤斤计较,所以《金枝玉叶》难为可贵,过去没有,现在也见不到。

1987年的《秋天的童话》,看起来已经这么遥远,那时候的飞机,从香港飞到纽约还要20多个小时,戏中23岁的钟楚红对33岁清瘦无比的周润发说“23岁的女生比33岁的男生要老”,剩女焦虑居然那时候就有了。那是1987年,钟楚红的衣着打扮跟今天的时尚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

两人在之前合作过两次,看起来私交甚好,钟楚红的整体从业经历以文艺片为主,大部分作品质量都是中上水平,1994年就早早息影,周润发是他搭档最多的男演员,因此片中看得出两人配合默契,张婉婷将故事的节奏压得缓慢而清淡,讲了一段异国他乡的纯爱故事。

《秋天的童话》里男女主角在纽约艰难求生,至始至终都只是互相暗生情愫,连正式表白都没有发生,片子极克制,不煽情,不做作,点到即止,两个人来自完全不同的社会阶级,周润发的角色又好勇斗狠,沉迷赌桌,虽然愿为钟楚红付出一切,但根本不可能结合,双方心里也是极清楚这一点,一直在互相试探互相喜欢,各自又明白结局的样子,没有前进一步。

虽然最后周润发真的在海边开了一家饭店,两人在傍晚的海边偶遇,象征着洗心革面的男主与女主未来的可能,但在实现实生活中,滥赌鬼是不可能勤奋向上的,跟花心但上进的前男友在一起,生活有痛苦还可以抹平,嫁给滥赌鬼这样的男人,一辈子都会活在灾难里面。

这片好就好在这种清爽自然的味道,一部连男女主角接吻镜头都没有的爱情电影,拍得人黯然神伤,又觉得意犹味尽,周润发结尾时的追车戏,还有收到手表怅然若失的神态,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1994年的《梁祝》是很难拍的。

一是要讲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提前被剧透的故事很难打动观众,观众也有一定的情感准备,不能突然间感动观众。

二是被演绎得太多的故事,拍不出新意,还容易毁了导演的品牌。

厉害的是,徐克居然拍得很不错。

徐克采用的是现代手法来讲述整个爱情故事,前半段本质是校园纯爱喜剧故事,交杂着幽默搞笑的片段,提高观众情绪,慢慢引观众入套,后段突然转入对抗世俗门阀阶层的悲剧,转折行云流水,聪明得让人信服,压低观众情绪,经过一起一伏的安排,气氛由喜入悲,观众感情已经被导演操控,在一段久别重逢的好戏后,最后双双殉情化蝶,殉情那一长段拍得那么凄凉浪漫,与前段的美好喜剧形成巨大的反差,观众的情绪就被当场撕裂,踩碎,还扔在地上,反复摩擦,一时难以自己。

可能观众预备好了要被感动,但没想到这么感动,那时的徐克,真是了不起。

1998年的《玻璃之城》,导演还是擅长文艺爱情的张婉婷。
张婉婷的电影有她自己独特的风格,她的电影里从来没有人爱得死去活来,对爱情永远是明月清风,值得久久玩味,坚韧渊长,很有部分民国上海电影人的风骨。
也可以说,是于平静中自生力量。
《玻璃之城》的前半段略好于半后段,黎明和舒淇相爱的校园情境拍得电影院里全是浪漫的氛围,空气中《Try to Remember》的歌声绕梁不散,到了后半段降显乏味,略带白描开水的枯燥,失去了前半段娓娓细述的轻柔感。
电影里舒淇看黎明时的眼神,根本不是在演电影,那是真正的深爱时的眼神。
俩人因为这部电影相恋,谈了七年,大概拍电影时附带着真情实感,舒淇演得分外动人。
电影讲述有情人难成眷属命运弄人的故事,但从另一个主角来说,其实也只是讲了一次包装过的婚外恋,但是爱情的细节部分过于美好,电话亭,操场,飞机,try to remember等等让人感到真实的疼痛感,道德便让开了道路,供大家吸食甜蜜的鸦片。
算是四分之三部好片,可惜第二年,题材近似的《心动》上映,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1999年的《心动》,是张艾嘉作为导演,最好的一部电影。
《玻璃之城》更适合二十岁左右的人看,有爱得炽热的浪漫感,《心动》更适合中年人看,有回望人生时的悲切感。
故事分为两段,前段平铺直述,讲述1977年,金城武和梁咏琪高中时相恋又一时负气分手的故事,后段花式穿插,回望22年后,两人深爱着对方最终又没在一起的恩怨史。
莫文蔚在里面起先是梁咏琪的闺蜜,趁两人分手时,去日本追到金城武结婚,得知两人恢复联系时,果断又离了婚,不久死于癌症,在她的遗书里,有很爱梁咏琪又爱金城武的双性恋倾向,她的人生充满矛盾,有一种始终抓不住人生的错觉,让人爱不起来,又恨不起来,看着她平静地装进棺材里被灵车拖走,全片突然充满了低低的悲凉怜悯的氛围。
金城武和梁咏琪的故事则起于甜腻,行于酸涩,归于平静,两人都深爱着对方,高中相爱的片段拍得傻甜气十足,因为负气而分手,多年后见到双方瞬间难以自控,中间反反复复几十年,始终没有走到一起,好像看着人生的命运潮起潮落,但浪花始终上不了岸。
导演将情感的洪流先死死勒住,中间只有莫文蔚的死带了一段节奏,压着感情不任它泛滥,一直到结尾时,主角双方日渐年老,再也没有机会在一起,金城武送给梁咏琪那些天空的照片,记载着他每一个想念对方的时刻,那一刻,导演松开了双手,任情感奔流而出,命运的泪珠还在女主的眼眶里打转,观众却已体会到肝肠寸断的滋味。
《心动》是一坛上好的老酒,你起先品它,以为滋味只是清甜,想不到后劲如此醇厚,你越品它,你越爱它,你越爱它,越忍不住品它。
电影结尾时,金城武和梁咏琪回到1977年,站在夕阳的大树下遥望远方。
仿佛看到自己的青春,正缓缓日渐西沉。

1989年的《阿郎的故事》,是一部立人物全面胜利的故事。
我在前面讲过,电影无非立人物和讲故事,这片一共有三个成功的人物被立住了。
第一个是扮演周润发儿子的黄坤玄。
这个人物比主角周润发还要成功,正是因为黄坤玄自然而然的演技发挥,将十岁儿子的纯洁,懂事,活蹦乱跳惹事生非的调皮劲演出现实感,全片的情感联络都在他身上得到了传递,父子亲,母子亲,父母爱情,依次经过他传导才有了价值,如果不是这个人物精彩的演出,全片根本不会成为一部优秀的作品。
后来,周星驰拍《长江七号》时,找到的阿娇,直接照着黄坤玄的样子来描。
可惜还是没有黄坤玄演得好。
第二个是周润发饰演的阿郎。
阿郎是一个暴躁的回头浪子,他所有的表达方式都是粗暴简单的,比如不知道怎么劝儿子回到母亲身边,直接打一顿逼他离开,他根本不懂沟通,也不解风情,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懂道歉,他没有心机,跟儿子成天嘻嘻哈哈,家里打打闹闹充满粗俗与生机,他是深度的直男癌,赎罪也要选择最激烈的方式。那时候的香港电影,大明星都敢于做表情,做动作,周润发演浪子时就是一头乱发,时不时面目狰狞,丑陋真实,后来大陆的电影电视,演员都怕做表情影响到了个人形象,显得面目呆滞,毫无生气。
张艾嘉饰演的阿郎前女友波波,从对阿郎的憎恨,冷漠,到见到儿子后缓缓产生的温情,疼爱,慢慢对阿郎的谅解,包容,但最后并没有回到过去,在到这时候,幸好导演收住了感情,没有让他们回到爱情,阿郎对波波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是痛入心扉的,波波不可能因儿子的存在就原谅那么可怕的伤害,这个情感上的及时刹车,使这个人物得以获得足够的真实感。
《阿郎的故事》是一部立人物立得非常优秀的电影,贴近生活的表演让几位主角都有血有肉,但讲故事并不是特别优秀,结尾时阿郎赛车丧生是比较突兀的,并没有像《梁祝》里那样充满必死无疑的逻辑性,这是为了煽动观众的情绪而强塞的死亡,但是因为人物立得太好,观众们已经留意不到这种突兀感,依然会因人物的死亡而感受到巨大的悲伤和同情。
因为本质上,《阿郎的故事》,只是一部用爱情包装的亲情片。

《都市情缘》,《志明与春娇》,《半生缘》,《新不了情》,《花样年华》

1994年的《都市情缘》是我很偏爱的作品,我一直犹豫是把它放在第二档还是第三档,故事格局比较小,一直觉得只能放第三档,但考虑到剧本精致出色,还是决定放在第二档。
这片其实讲了一部小品剧,黎明在深夜等待吴倩莲约会,结果被卷进了一桩凶杀案---为了节省剧情空间,直入重点,直接把两个人勾搭的细节用一个电话就交待了。
就这么小的格局,编剧还是很认真的给爱情做了起起伏伏的铺垫,中前期还让人感觉不到有什么深情厚意,巧妙安排的传呼公司的八卦女员工们,对情感做了很好的催化作用,观众的情绪在这里开始被点燃,真正投入到影片里去关心起男女主角的命运。传呼公司的设计是剧本很出彩的地方,直接将爱情线拔高了一个档次。
本片其实有两条线,亲情线也处理得很出色,上来交待懦弱的吴孟达给儿子造成的心灵创伤,黎明因此叛逆自残,父子之间的矛盾隔阂日渐加剧,互相鄙薄,吴孟达先是误会儿子,知道真相后极力为儿子洗冤,懦弱一生的父亲最后在警察局动手打人,不惜被打断了腿,父子俩终于冰释前嫌,自己救赎了自己。
需要指出的是,电影里,家庭的灾难和痛苦,其实都来自于吴孟达这个父亲角色的懦弱,当这个角色不再懦弱时,叛逆的儿子就会变成正常人,有了正常人的生活,才有正常人的爱情。
一个家庭里面,母亲有问题,可能只会毁了她自己,父亲有问题,一定会毁了全家。
编剧还十分聪明地让吴孟达和吴倩莲街头两次偶遇,爱情线和亲情线串连在了一起,两种感情在观众内心蔓延,百感滋味交集,爱情和亲情因不理解而生,又因理解而解,影片情感价值一下得到了提升。
香港很少见到这样在剧本上下功夫的电影,前面每一幕后面都有回应,紧凑干净,不说废话,巧妙的情节安排配得上放在第二档。

2010年的《志明与春娇》,是一部非常特别的电影。
特别淫荡,特别清纯,特别生活。
淫荡在于,片子里到处是荤段子,充斥着成年人的性暧昧。
清纯在于,讲的是一段追求灵魂伴侣的故事。
彭浩翔敢于直面当代都市男男女女间的龌龊面,从污浊中见真情,都懒得包装美化,港男港女站在高楼大厦间的小巷垃圾桶旁抽烟的情境分外真实,同黄真真一样,只有土生土长的香港本地人才拍得出这种大都市的逼仄压抑和暧昧,以及深入骨髓的寂寞感。
但凡香港电影,离不开环境本身,而香港最大的两个地域特点,一是粤语,二是拥挤狭窄的生活空间。
粤语使对白市井化,空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化,《志明与春娇》是这些年来,香港最有年轻人生活气息的电影,几乎每个场景都在狭窄的空间里发生,巷子里,旅馆里,车子里,店铺里,荷尔蒙在咫尺间激发,老练的情场老手在半幽闭的空间里相互试探,相互猜疑,相互信任,两个人既懂得收,又懂得放,平凡无奇的对白里是当代年轻人最真实的感情生活。
片子里有一种“大家都不干净,但还是对爱情心存向往”的诡异氛围,这种氛围特别有趣而美好。
可惜这部系列越拍越差,第二部和第三部完全没有第一部这么正宗的港味了。
《志明与春娇》拍的是人,也是香港本身,所以显得十分十分珍贵。那种人居繁华处,心向独处寻的淡淡寂寞,以及笑过之后涌上来的轻微忧伤,特别香港。
《志明与春娇》是21世纪后,香港到现在为止,暂时最好的爱情电影。

我在前面说过,1997年的《半生缘》比同样讲民国故事的《滚滚红尘》要好不少。
我也说过,《滚滚红尘》的问题是男主角秦汉没有立起来,要是能花点章节讲讲胡兰成当年睡遍上海才女的手段,故事就有说服力得多,到了《半生缘》,男主角就丝毫没有这个问题了,除了原本就有一个好本子,选角真是神眼光,黎明那温温吞吞看起来又帅又窝囊的样子,太适合这个角色了。
不仅主角好,配角也极出色,葛优的奸滑狡黠和梅艳芳的自私心机不着一丝痕迹,吴倩莲本来就天生清淡,演这种乱世风雨,信手拈来,王志文一出场几句话就能搅动人物关系,腹黑十足,所以,人物都是动人的,灵范的,有生命力的,保持着很高的水准。
还有民国味道,民国读书人该有的味道,在电影里还原得十分出色,得益于许鞍华扎实的文艺底子,对白和服饰十分迷人,在电影的前半段,你就是听听这些人用民国时的语言斗嘴,都觉得分外有趣。
因为人物立住了,故事才有了说服力。只有王志文黑化了梅艳芳,才有了吴倩莲的人生悲剧,只有黎明这种懦弱又不坚定的性格,才又造成了吴倩莲的爱情悲剧,一切看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多年后再度相聚于小酒馆,吴倩莲一句无比神伤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充满命运弄人的味道。
犹记得吴倩莲落难多年后见到黎明背影,跌跌撞撞奔走在上海的情景,她曾经以为那是自己家的方向,只是命运本身,从来身不由己。

1993年的《新不了情》幸好有了袁咏仪,才是一部看得见浓情燃烧的优质佳作。
袁咏仪在这部电影里达到了今生演技巅峰,使整部电影从平庸升华到了优秀,不过考虑到《金枝玉叶》里她的角色定位跟《新不了情》是一样的,我严重怀疑她生活中就是这种性格。
刘青云饰演一位郁郁不得志的音乐制作人,因为不满行业商业化住到香港贫民区,认识了同样在底层卖唱为生的一家人,他在这里见到了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音乐家的另一种生活状态,底层百姓里同样拥有才华横溢的普通人,坚强乐观的同行,这家人的女儿袁咏仪,更是异样的热情而坚强,自在而坦率,说起话来连珠炮响,大大咧咧,每天都在恣意地享受生活,她的出现不仅重新唤醒了刘青云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也意识到了自己酸朽的一面。
中间有一段刘青云带袁咏仪去他们的乐队,乐队们抱怨听众只喜欢流行歌曲,专业乐队没有市场,袁咏仪一针见血指出自己街头卖唱都不怕丢脸,唱点别人喜欢的东西又怎么了?只玩爵士乐的刘青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清高和寡,并惊讶于袁咏仪的认知。
世上的高级知识分子,通常也是厌恶于底层的粗俗与愚昧,不屑于和底层民众交往的,但是,拥有社会高端知识与技能的人,如果不能用自己的优势去了解世人,帮助世人,他的知识与技能又有什么意义?到最后只有自恋自怜的清高罢了。
袁咏仪用热情与朴实的认知感化了刘青云,刘青云也终于走出封闭的自我,变得阳光自信,写出了传唱到今天的《新不了情》。
电影的后半段,袁咏仪死于骨癌,要让观众催泪,爱情片里死人是最常用的桥段,但编剧水平的高低,在于死亡的逻辑性,《阿郎的故事》里,人的死亡没有充足的铺垫和逻辑性,袁咏仪的死,从她出场时,编剧就有做好铺垫,她珍爱生命是因为她知道自己随时会死,她热爱生活是因为这些东西随时都会失去,也因为她独特的人生环境,她才有这样的性格,才能感染到刘青云。
如果人生最坏只是死亡,生活中怎会有面对不了的困难。
至此,袁咏仪的死不仅是催泪,更使人反省。
所以《新不了情》比起其他爱情电影,更有力量,更有深情。

王家卫本来有两部电影可以入选第二档,最后我删掉了讲述男同爱情的《春光乍泄》,因为2000年的《花样年华》更贴近于普通人的爱情。
《花样年华》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诗。
年轻人是无法拍出《花样年华》独特的味道的,那年,王家卫42岁,梁朝伟38岁,张曼玉36岁,只有这个年龄的人,才能拍出中年人隐忍的暧昧的压抑的爱情故事。
电影里到处是平移的特写镜头,凝神伫立的面容,黄昏的打光,悠扬的大提琴,悄悄响起的《Queuizas Queuizas Queuizas》,把全篇的氛围烘托得暧昧得要死,每当这些元素出现,你就知道,王家卫同学开始要装逼了,但是他装的逼,全国人民都心服口服。
梁朝伟和张曼玉扮演的已婚角色有大量独处的时间,互相也有试探与沟通,情节始终克制含蓄着叙述,两人互为知己,谈了一场无可奈何的精神恋爱,相互爱慕又不越雷池一步,奇异的距离美配合片子大量气氛渲染,很容易让观众深深着迷这种看起来像迷幻剂一样的情绪。
这部电影的情节简单得如同一条直线,只是好在王家卫独特的氛围,那种像有一只小猫在挠观众的心,让你心痒无比又抓不到的闷骚感,两人在电影里始终在一起,又终究不能在一起。
大抵因为,再好的感情也敌不过世俗。
电影最后,梁朝伟又回到香港原先的租处寻找张曼玉,可惜再次错过,最后他只能在柬埔寨,对着树洞,说出了深藏在心里的秘密。
这段秘密,就是东方人这种欲说还休的味道,久久难以散去。

1996年的《甜蜜蜜》,是第一档里,唯一的一部作品。
《甜蜜蜜》也是华语电影里,最优秀的一部爱情片,没有之一。
我甚至觉得,《甜蜜蜜》可能是全亚洲最好的爱情片,它是世界级的作品。
这世上大多数爱情电影,喜欢美化爱情,或者贬低爱情,《甜蜜蜜》优秀的地方在于,它既不美化也不贬低,它第一着落点,反而在黎明和张曼玉这一对大陆同志,从香港到纽约的艰难求生之旅。
《甜蜜蜜》先讲生存,再谈爱情,立意就比其他电影高许多了。
黎明与张曼玉孤独地在香港奋斗,一个憨厚,一个精明,除了对方都没有一个朋友,两个人最初的感情,纯粹是战友情,是活在同一个战壕又有相同大陆文化的友谊,在漫长的奋斗过程中,两人从相依为命中产生了爱情,不过,黎明分不清楚理想跟爱情,张曼玉则是坚定的现实主义者,她非常清楚自己来香港是为了金钱,而不是跟一个同样来自大陆的穷小子谈恋爱,她会因为心理生理需求跟黎明滚床单,但从没想过要跟他过日子,等她发现黎明对自己产生爱情时,现实主义马上站了出来,她毫不犹豫选择了分手,碰巧香港股灾,只能去做了按摩女,从而成为黑社会豹哥的女人。
故事不会讲一个穷小子的发家史,黎明从香港到纽约都是一个普通的厨师,对他来说,从一个送货工上升到厨师已经是最高端的阶层跨越,张曼玉靠黑社会老大走了短平快发家致富的路线,但是很快就沦落到偷渡国外无处安身,连想要一个普通的家庭也不可得。
两人对爱情的理解也是从生活中磨砺出来的,一个做了厨师娶了老家的小婷,一个跟了黑帮大佬搞地产开发,但两人都觉得生命中缺失了什么,再相逢时都有点魂不守舍,直到香港街头遇到邓丽君,张曼玉痛苦地伏在汽车喇叭上,黎明仿佛被喇叭声震醒,飞奔回来痛吻张曼玉时,一个抛弃了理想,一个抛弃了金钱,他们之间的爱情终于得到了确定。
这段爱情至此有了说服力,不再是常见香港爱情片里病态的矫揉造作,或者歇斯底里死个男女主角来制造冲突-----大陆前些年盛行的狗血青春片,也是非常流行死主角来制造起伏。
他们都在生活里污浊不堪,但他们珍惜一起污浊过的岁月。
电影的主题是爱情,但所有的爱情,都铺陈在生活之上。
黎明的姑妈只跟偶像威廉吃过一次晚餐,便将晚餐的餐具偷藏了一辈子,但在生活里,她只是一个年老色衰的妓女,孤独地死在出租屋里。
外教JEREMY跟芥兰生死相依,不离不弃,但是生活里,一个只是欧美底层吊丝靠教英文维持生活,另一个只是从越南过来香港讨生活的廉价妓女,还感染上了艾滋病。
哪怕只是几个微不足道的配角,都紧扣着爱情,却从不美化生活。
我前面说,现在大陆长相好看的女演员,都不敢做表情,生怕做表情显得丑,颜值巅峰时的张柏芝在《喜剧之王》里哭得那么难看,但有哪一个观众会嫌弃她?只会因为真情流露而感动。
在生活中,我们都是丑陋的,只有遇到真情时,才有稀世的美流露出来。
《甜蜜蜜》的爱情建立在滚滚时代大潮上,全篇以邓丽君的歌声为暗线,配以1986年到1995年两个年青人的艰辛岁月,使电影拎起来沉甸甸的,没有一丝其他爱情电影的虚无感,一个导游和一个厨师在异地的艰难奋斗史,能引出每一个华人内心的共鸣。
活着已经这么不容易了,爱情就成为世人最后的鸦片,是对生活最后的向往。
1995年,邓丽君逝世的这一天,黎明与张曼玉终于在纽约商场的电视机柜台前相遇,新闻里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那分明在提醒我们,这不仅仅是一段爱情故事,也是华人的努力奋斗史。
与《无间道2》绑定社会大潮,使之不仅仅是一部黑帮片,也是《甜蜜蜜》比其他爱情电影技高一筹的地方,它是完美的爱情电影,是华语爱情电影的最高峰,因为它不仅仅是爱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