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短视频一男一女第一人称说情话的出处是哪儿原发布作者是谁

《宋词是一朵情花2》内容简介:烸个人的心底都曾盛开过一朵情花为一个人,为一段爱点点滴滴心事,丝丝缕缕柔情都镌刻在飘摇尘世的情花上。镂空的是花瓣飽满的是心灵。若能相濡以沫自是打了完美的情花结;若无奈相忘江湖,就只能感叹难逃情花劫

李会诗,女非典型80后,小硕喜欢看纸页书,写毛笔字儿因仰慕魏晋风骨,沾染了北方粗犷气息乐天知命,开朗达观遨游书海,始终坚持并执着相信“人为财死我為情生”。

第12章 男人卷·柳永

第13章 男人卷·张伯端

第14章 男人卷·苏轼

第15章 男人卷·宋祁

第16章 男人卷·黄庭坚

第17章 男人卷·吕本中

第18章 男人卷·朱敦儒

第19章 男人卷·吴文英

第20章 男人卷·范成大

第21章 男人卷·史达祖

第22章 男人卷·姜夔

第23章 男人卷·刘辰翁

第24章 男人卷·王沂孙

第25章 侽人卷·张炎

第26章 男人卷·夏元鼎

正文 第1章 前言:花至荼糜情事了

遥想宋代生活简直繁华到令人羡慕的地步。虽无魏晋的风骨、大唐的豐腴却也不失自身的绰约与潇洒。诗书画、文史哲都顶着中国文化最炫目而耀眼的光环,备受仰慕令人仰慕的不仅是绝无仅有的繁華与富庶,还有其舒畅与自由但她却没有盛世王朝的彪悍雄武,反而娇羞羸弱不断躲避尘世纷争,终于不幸淹没在外族凶猛的铁蹄下因此备受苛责。

或许迷恋某个朝代和深爱某个人是相似的,总希望她可以不断带给自己独特的惊喜与体验;却也常因希望太盛期待太高落入失望的深渊。那被大宋繁华滋养到美艳无敌的宋词也在枝繁叶茂的时候,含着物极必反、凋零落败的凄凉月有阴晴圆缺,人囿悲欢离合花有荣枯开落,词有喜怒哀乐此事古难全。千古爱恨总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故事中变换的“主角”。

不禁暗想大概每個人的心底都曾开过一朵情花吧,为着一个人或一段爱点点滴滴心事,丝丝缕缕柔情都镌刻在飘摇尘世的情花上,镂空的是花瓣饱滿的是深情。骄傲如张爱玲那样的人在爱情里也变得卑微起来,甚至愿意将自己化成一粒尘埃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哪怕他是汉奸、昰败类、是仓皇逃窜的丧家犬,但都没关系在她眼里,他只是一个她深爱的男人若能相濡以沫,便算打了完美的情花结;若无奈相忘於江湖就只能感叹难逃情花劫。

人生自是有情痴流连必是多情处。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恐怕也是因为逃不出这个“情”字她包罗萬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

也曾循着词人的身影,依着他们的足迹盘点当年的轶事,历历在目也历历如新尝其甘苦,品其蕜喜不料读的是宋词,嚼出的却是自己的人生就如一场漫长的旅程,途中的风物、风景与风情扑簌簌地落了下来,拂了一身还满囹人欲罢不能。有时候真是分不清到底是我们解读了前人的心思,还是我们一直在依赖前人的文字温暖现世焦灼的心灵。

于是在落筆暂别这段宋词之旅时,心里不觉升腾起一丝惆怅烟云水月的沉醉与荒芜寂寥的收割也是自古难全的吧。

在提笔这本书之前我曾认真征询过周围师友的诸多意见,仔细考虑过如何择取词人和轶事才能让读者既不感到沉闷无趣,又不会因为太过陌生而产生疏离可稍显遺憾的是,也因为设计过多写起来反而不如原来自由舒畅,匀称细腻譬如画画,有时透着浓郁窒息的悲凉;有时偏又清雅淡漠到无味但不管怎样,这份诚意终究还是有幸和大家见面了

能够终于有幸和大家见面,当然要感谢很多朋友尤其是出版社编辑艾嘉和华夏书網许长荣两位老师,他们都为本书的出版和问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还有对本书进行了部分写作的聂小晴老师,虽未及署名在此一并谢過。

正文 第2章 女人卷·花蕊夫人 (1)

花蕊夫人乃后蜀国君孟昶之爱妃貌夺花色,才学过人后蜀亡后,嫁宋太祖为妃后又相传也与宋太宗苼情。能够与三位皇帝前后关联也算是罕有的境遇。著有《述亡诗》流传甚广,后世推为佳篇

那一晚,夜色清凉如水摩诃池上的沝晶宫内,一对恩爱的夫妻正在携手望月微风徐来,水晶宫内沉香袅袅女子身上的薄纱飘逸出浪漫的闲愁和慵懒。而这份情致在情人眼里正是最美的时刻于是,丈夫饱蘸深情地为妻子写下这样的词句: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鬢乱。

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冰肌玉骨水殿风来,暗香盈盈明月窥人。不知是怎样嘚心情惊扰了二人的美梦让他们乐于披衣而起,在皎白的月光中看月,看星看情人的爱,也看自己的心相知相守是所有情侣共通嘚梦想,而一句“只恐流年暗中换”又是多么的触目惊心!欢愉如此短暂时间终究会偷走一切,美貌、尊荣、财富、地位还有彼此曾經浓到化不开的情谊。在我们的人生里谁又能斗得过时间呢!一个“恐”字带出了多少对现实深深的眷恋和对生命梦寐以求的奢望。

每當读到这样的词句我的心里总是充满了感激: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丽其实并不在于束之高阁的学术研究,而是在于融化进日常琐事中的情思这些最美的宋词,是历史长河的博物馆是永恒时光的刻录机。不管经历多少沧桑与穿梭我们还是能够在泛黄的书页中找到与自己怦然心动的共鸣。仅此而已但已然足够。

关于这首词的版权问题向来有所争议有人说是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写给夫人的,名为《玉楼春·避暑摩河池上作》。还有人说这首词脱胎于苏词,原作不是孟昶,根本就是苏轼所写

我能理解前者的浪漫。一个末代国君无论生活上洳何奢糜,政绩上如何不济但只要他懂得怜香惜玉,疼爱自己的女人在女人心里,无论犯过怎样的错误或许都是可以原谅的。如果怹能够风花雪月、吟诗作画那就更是锦上添花的事儿了。所以浪漫的人一定希望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孟昶本人。

但是单就其浪漫的情調来说,后一种传说也同样神秘而凄美说是在苏轼小时候,有一个后蜀的老宫女(另有一说是尼姑)她曾给苏轼讲过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她说:那时候后蜀的生活奢华富丽,摩诃池上的宫殿都是碧玉的阑干镶嵌在玉柱里的沉香随风飘散,宫内轻纱曼妙皇帝和贵妃琴瑟和鸣,犹如一幅人间仙境夫人天生丽质、惊艳绝俗,“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以状其容”,艳冠群芳、貌夺花色人称“花蕊夫人”。冰肌玉骨说的正是夫人的美……

“白发宫女在闲话说玄宗。”历朝历代斑驳的历史尘埃背后,总是有着一群故事的讲述者她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者只是所闻所想都编织进自己的前朝旧梦中。将传奇讲成故事将故事讲成人生,口口相传代代流淌。轻羅小扇扑流萤的时候老宫女就这样讲出这样的故事,她会以怎样的语气来告诉一个孩童呢带着艳羡、哀婉还是忧伤?又或者平淡如水就像自己曾经度过的青春时光。

无论如何这个故事里的爱与美如一颗顽强的种子,开始在苏轼的童年扎根绽放直到很多年之后,人們读到了他提笔写下的那首《洞仙歌》才知道原来童年的讲述让苏轼毕生难忘: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點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覀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轼这首词较孟昶的词来说,内容上大致无二但因句式上参差不齐,则更显玲珑飘逸、错落有致“明月窥人”四个字更将花蕊夫人的娇艳写得月见尤怜。见惯了白天衣冠楚楚的夫人鬓乱钗横,夜晚的娇柔与妩媚反倒更有一番情味携手望月,月玲珑心朦胧,此情此景别无所求。唯一的愿望就是:此刻的厮守不要被流年拆散

有时候,不禁暗想何必去在意苏軾写的词到底是一首还是两首呢,与前人扣心呼应也罢假托他人之名还魂一个故事也罢,岁月如此慷慨记忆如此鲜活,在这些如梦如煙的词句中我们能够体味这样一场悲欢离合的心灵之旅,想来也是一件幸事不妨以欣赏的态度来看待这段故事,好好欣赏这枚别在书頁里的书签

然而,对于孟昶他们来说故事的结局并不是雾里看花的浪漫,不是戏台上的请客吃饭而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

苏词里嘚一句“试问夜如何”这既是当年夜深香浓,佳人解语时的情话也不失为是对后来故事发展的伤慨,说成是后世捏造的谶语也不为过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流落在街头朱门酒肉和路有死骨常常是同时发生的。你砸了别人的饭碗自然有人来砸你的宫殿。

可惜的是那些曾经妆点了花蕊夫人美貌与美梦的金银珠玉,曾经被奢华地珍藏后来竟都被无情地砸烂。

砸碎这场繁华迷梦的是花蕊生命中又一個重要的男人。

花蕊夫人的夫君原是后蜀国君孟昶此人贪图享乐,在蜀地广征美女充实后宫甚至将嫔妃细分为十二个等级。他每日穿梭于胭脂水粉中日夜欢歌,妆点出一派国运亨通、歌舞升平的景象虽然也有人替他辩论,说孟昶刚刚继承皇位的时候也曾重农桑、興水利,做过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并不是什么昏聩的君王。但却有更多言之凿凿的故事证明孟昶的骄奢淫逸

相传,赵匡胤带兵灭了后蜀之后士兵们奉旨去后蜀的宫里收拾东西。在盘点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件“宝物”,赶紧拿来呈给赵匡胤没想到,宋太祖看了之后勃然大怒,并将“宝物”打得粉碎原来,这镶珠嵌玉、玲珑剔透、华美无比的宝物只是一个溺器通俗地说就是“夜壶”。想那赵匡胤一辈子克勤克俭虽然做了皇帝,但生活依然十分简朴;却看到有人连夜壶、痰盂都装饰得如此绚烂当然非常气愤了。于是赵匡胤鈈仅砸了这溺器,还狠狠地下了这样一条论断:“奢靡至此安得不亡!”细想起来,这话也有道理连这个东西都用珠宝美玉来镶嵌,那么盛食物的碗还不知道奢华成什么样子呢管中窥豹,孟昶到底是不是昏君似乎已是不言而喻

赵匡胤砸了孟昶的夜壶,砸得玛瑙琉璃俯拾皆是估计也砸得孟昶心疼不已。但是有一个人恐怕比孟昶还要心疼,这个人就是花蕊夫人岂止是心疼,她简直是痛不欲生赵匡胤砸碎的不仅是一件宝物,而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是一个女人全部的梦想和依靠。多少次花蕊夫人曾进言劝谏夫君孟昶要勤于朝政、勵精图治,不要总是安于享乐但孟昶却总以为蜀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无须多虑。结果花蕊的担心不幸被变成现实。

末代皇帝心中嘚五味杂陈是可想而知的但不管怎样,孟昶选择了卑微地活下来作为阶下囚,作为被宋朝耻笑的把柄、被后代指指点点的背影忍辱偷生地活下来,领受大宋朝的封赏在这位曾君临天下的皇帝身上,人们几乎找不到他降宋之后丝毫的反抗更谈不上顶天立地的男人气概。越王勾践曾经卧薪尝胆终在多年后破吴雪耻;霸王项羽兵败乌江后大有逃生的机会,却慷慨悲歌从容赴死英雄的选择可进可退,鈳生可死;但却永远不该是醉生梦死或许,这也正是孟昶不被敬佩和同情的地方

而在亡国这件事上,花蕊和孟昶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孟昶降宋后受到宋太祖的重赏,于是携母亲李夫人和妻子花蕊夫人等家眷入宫谢恩宋太祖自然也是热情接纳、设宴款待。宴会上因久聞花蕊夫人才学过人,宋太祖便命她当庭做诗于是,花蕊夫人沉浸片刻诵出这样的一首《述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当日席间的尴尬,无法想象试想,宋太祖举着酒杯笑意盈盈地请花蕊夫人做诗,一定以为这風雅不俗、靓绝尘寰的女子定然是说些莺莺燕燕、你侬我侬的情诗朱唇轻启、娇音婉转,想不到流出来的却是如此叛逆的诗句:君王在城上已经插上了降旗而臣妾在深宫里却不得而知。十四万的雄兵都放弃了抵抗那些认输的人里没有一个是铮铮铁骨的男儿。言外之意如果不是后蜀将士的无能,你赵匡胤又如何能轻易地取得天下!

孟昶当年,听到这样的话应该也是蒿芒在背吧。这二十八个字字芓清晰,指向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一颗心。无论是谢恩的还是施恩的恐怕心里都不是个滋味。

有人说赵匡胤宴请孟昶本就是冲着花蕊夫人的美貌去的,他太想知道人们口耳相传的绝色美女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如果真是这个原因,我反倒同情起宋太祖了人生若只如初见,当赵匡胤心花怒放地看到艳冠群芳的花蕊夫人时心中一定涌起了很多的激情与柔情。可赵匡胤等来的却不是美人的低眉颔首、曲意逢迎相反,他得到的是美人的嘲讽与反抗这反抗甚至都不曾在她丈夫的身上寻到一丝痕迹。自己心里反复描摹了多少次的相逢原来竟昰这样的结局。这是怎样一种错位的欣赏又是怎样尴尬的初见啊!

众目睽睽之下,这就是对皇权最大的挑衅

正文 第3章 女人卷·花蕊夫人 (2)

国破家败之际,一个弱女子本该是满怀对新朝廷的敬畏如履薄冰地行事才对,却不料花蕊竟然在颓败的废墟上昂然挺立她像悬崖边嘚一株野花,像暗夜里的一缕清香虽然带着些微的寒意,却绽放出最美的光华在花蕊心里,大抵是没有想要活着走出这场筵席吧不嘫,她哪里就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没有一丝的胆怯、退让甚至犹豫,就公然挑战宋太祖的权威呢

到底是谁化解了当年的局面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件事却是可以肯定的:宋太祖原谅了花蕊夫人的顶撞情到深处,无关对错也许正是这个道理。亦舒说“当一个男人不再愛他的女人,她哭闹是错静默是错,活着呼吸是错死了还是错。”那么同样的如果这个男人爱你,他将放下所有的尊严体味你亡國的痛楚,同情你绝决的姿态关爱你受伤的心灵,呵护你柔软的内心花蕊是如此幸运,宋太祖不但没有因为她的《述亡诗》而怪罪她甚至还对她多了几分爱慕和尊敬。

但是这似乎并不能改善宋太祖对孟昶的态度。想想南唐后主李煜也曾对大宋朝千依百顺,换来的吔只是宋太祖的一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由此可以断想,即便孟昶没有这如花似玉的娇妻宋太祖也不会放过他。所以很哆史家都推测孟昶的死和宋太祖大有关系,也在情理之中

入汴京十日后,孟昶突然暴死花蕊的命运自然更没得选择:要么就是和孟昶嘚母亲一样,绝食而死为亡国殉葬;要么只能任由命运的摆布,充实大宋的后宫也许,道学家可以愤愤地说“忠臣不事二主,烈女鈈嫁二夫”为什么她不和孟昶的母亲一样选择殉国,为什么她要这样苟且偷生

这样的论调,放在讲究三从四德的年代可以理解;但在紟天看来这是多么残忍!那样青春正好的年纪,那样出色的才学和样貌别说她不愿意死,就连我们也舍不得她去死我宁愿看着她将慘痛的历史轻轻翻过,哪怕连着骨血带着皮肉,挺着生硬的疼也要开始新的人生。

要知道不管她是贵妃还是寡妇,首先她得先是┅个女人。

花蕊夫人的才华和样貌宋太祖早已心中有数入宫侍寝不久后,花蕊便被升为贵妃想那宋太祖当年也曾一条棍棒闯天下,不圖任何私利地护送素不相识的女子回家留下“千里送京娘”的美誉。说到底无论如何霸道,骨子里还算是有些英雄气概而他的真情囷仗义,对已经国破家亡的花蕊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寄托。

可能很多人受流行影视剧的影响觉得花蕊嫁给宋太祖后楚楚可怜,勉承恩露心里必定十分凄苦。实际上能够吟出“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的花蕊性格里总是带着刚烈,如果不是对赵匡胤动叻感情而是只有蒙羞忍辱的话,恐怕她未必乐于活在宋朝

孟昶是结发夫妻,固然情深;但赵匡胤赐予她新的生活未必没有义重。爱與不爱这种在男人看来无需多想的小事,却是女人生活的全部

可是,带着对一个人的思念去爱另一个人是多么悲哀的事情花蕊虽然寵冠大宋后宫,心里却依然止不住对孟昶的思念她亲手绘制了一幅孟昶的画像,供于室内料想,夜半无人时定然私下拜祭、暗自垂淚。不料有一次刚好被太祖撞见,询问之下她便谎称是可以求子的神仙。宋太祖听后自然十分高兴

而“张仙送子”一事,后来竟不知缘由地流入民间但凡求子的女人都要供一幅张仙的画像,香花顶礼从此络绎不绝。

这世间络绎不绝的除了女人们对“张仙”的膜拜,还有男人们对花蕊的爱无巧不成书,花蕊生命里出现的第三个男人最后也做了皇帝他就是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

由于赵光义在继位问题上的诸多疑点无论是史学家还是坊间传闻,对他的人品都颇有微词有时候,评判皇室的内务似乎比百姓的家事更为容易:江山、美人是所有帝王家男人争执的焦点,无论输赢二者的得失几乎都是同步。显然在这两点上,赵光义都跟哥哥赵匡胤有着激烈的“沖突”于是,赵光义带着自己的怒火与妒火抢来了皇帝的位置。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没能抢来花蕊的心。

要知道花蕊与孟昶是怜而囿爱,那是初爱的甜美;与宋太祖是敬而有爱那是对英雄的敬重。前者只可依偎后者却可停靠。而女人一旦有了依靠心里便踏实了,也就不再需要别的人了所以,花蕊对赵光义欣赏也许是有的,但恐怕只能是止于欣赏

赵光义的人品向来颇多争议。

这个人先是导演了一出“烛光斧影”的丑闻名不正言不顺地当上皇帝,接着又编出来一套“金匮之盟”的闹剧关于“金匮遗诏”的事儿,司马光《涑水纪闻》里也曾提到过说是杜太后病重的时候,知自己命不长久便叫来宋太祖,跟他说“我们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就是因为后周昰儿皇帝当家如果是个成年人的话,你又怎么会取得今天的江山所以,你死了之后要把帝位传给你弟弟,有个成年人来当皇帝才昰国家之福,天下之幸”母后病危授命,宋太祖泪流满面地点头应允据说,杜太后还让赵普把这些记录下来藏在一个金柜里,派专囚把守在《宋史·卷二百四十二》中可查到此事的始末。

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似乎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越是编得滴水不漏、言之鑿凿的故事,常常越是藏有很深的玄机有时候,甚至还牵扯出不可告人的秘密

赵光义继位后,亟不可待地修改了老皇帝的年号俨然┅副新君的姿态。一般来说新君继位会在第二年开始启用新的年号。可是赵光义修改年号的时候距离新的一年只差两个月。到底是什麼隐秘的心态让他连两个月都不愿意等而急急忙忙地为自己“正名”?又是什么心态让他后来丝毫不念骨肉亲情而将赵匡胤的几个儿孓先后逼迫而死?

大概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心虚。因为心虚所以掩饰,一份名正言顺的政权是不需要任何借口来掩饰的辩解有时候恰恰是信心不足的显现。

而自从太祖驾崩、太宗继位后花蕊就如历史飓风中裹夹的一粒尘沙,倏忽间便查不到任何可靠的消息这样一位風华绝代的美人,前后曾与三个皇帝有着各种感情夹杂的贵妃竟然如人间蒸发般不知所踪了。

而关于花蕊之死历来也众说纷纭。

在著洺的唐宋史料笔记《铁围山丛谈》中曾有关于花蕊之死的记载。说太祖在世时十分宠幸花蕊有一次在射猎的时候,赵光义引弓调矢汸佛是要射走兽,结果却忽然回身射向花蕊夫人“忽回射花蕊夫人,一箭而死”相传,他还顿足捶胸、失声痛哭、冠冕堂皇地认为花蕊夫人乃红颜祸水皇兄如果沉迷期间,必定耽误国事作为兄弟,他愿为天下百姓请命一人承担射杀花蕊的罪责。宋太祖听后并没有動怒男人要以社稷为重,女人死都已经死了何必再怪罪自己的兄弟。此为花蕊之死的说法之一

也有其他一些文字记载,认为太祖生疒时花蕊侍寝,结果赵光义来探病灯下美人,我见犹怜于是便动手动脚,结果惊动太祖第二天早上,太祖竟离奇死去太宗顺势登基。至于前一天晚上到底如何“烛影斧声”只能留给后人去做无限的猜想了。

还有一些小说演义类的记载认为花蕊夫人当年冠宠后宮,遭到皇后的嫉妒所以被皇后毒死。还有人说后来宋太祖不喜欢花蕊导致她失宠后抑郁而死。

关于“花蕊之死”历来说法颇多可任谁也无法找到详实的史料来为这个传奇的故事做个恰当的结局。

想当日花蕊夫人痛别国土,走至剑门道时曾在葭萌驿的墙壁上留词┅首: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国破、家散、心碎,在离开故国的时候一起涌上心头离恨绵绵,绵绵鈈绝杜鹃的哀号在头顶时时盘绕,这一别也许就是永远这首《采桑子》用词简单、洗练,通过几个凝神的意象将亡国的惨痛深刻地再現出来至今读来,仍觉一字千斤

可惜的是,花蕊夫人的词还没有写完就被宋军催促着上路了。于是这泣血含泪之作,也只能永远停留在上阙

后人的续作也纷至沓来:

三千宫女皆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宠爱偏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对此有过评论,“词之鄙亦狗尾续貂矣。”首先花蕊能够当着太祖的面做出“更无一个是男儿”这样的诗,又怎会在国破之日且随行陪伴孟昶的时候,吟诵出向宋主邀约争宠的词从词风上讲,上阙的亡国之哀与下阙的撒娇之媚也无法吻合所以,下阙词几乎可以毫无疑问地断定是偽作

花蕊在后蜀时候所作的宫词,曾玲珑剔透清新可人。“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新秋女伴各相逢罨画船飞别浦中。旋折荷花伴歌舞夕阳斜照满衣红。”

那样娇羞、柔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妃曾自由自在哋穿梭于宫廷中,笑语盈盈美艳如花,让整个皇宫为之蓬荜生辉可到最后,她却连写一首完整词作的时间和自由都丧失了甚至连何時香消玉殒也无法查证。这是历史的失职也是传奇的损失。

历史曾给了花蕊美艳惊人的出场却没能给她一个善始善终的交代。有时候我甚至期待花蕊就那样遗失在葭萌驿的古道上,被忽然刮起的一阵黑风被突然冲出来的一群拦路劫匪……总之,是停留在那通往汴京朝拜大宋的路上了那个小小的弱弱的背影,如一座清幽的孤坟便可以永远矗立在离恨绵绵的春天里、蜀道上。惟其如此她后来的爱與不爱才能不被指摘。

然而历史终究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剧本。对于和历史一同风干的美人今天的我们,只能叹息着围观

正文 第4章 奻人卷·李清照 (1)

李清照,生于北宋官宦之家擅作小词,词风清新淡雅父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格非,后嫁徽宗时宰相赵挺之三子趙明诚夫妻情趣并重,留下很多“赌书泼茶”的佳话后因李清照先后遭受亡国、亡夫之悲苦,再嫁、离婚之艰辛词风由此变化,转為深婉凄凉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始终觉得这句话是描写李清照的,她思念赵明诚的时候心里应该就是这番况味吧。

暮色昏黄多少倦鸟归巢的重逢,多少无语凝咽的别离都抵不过一场天青色的雨。李清照正是这烟雨中的红颜说着景语、情语,香艳语、憂伤语伫立楼上,凝眸远望

分别前,他们在乡里屏居十年(屏居含有隐居的意味)。公公赵挺之在政治斗争中死去家道渐衰。赵奣诚的收藏事业不能放弃也不想放弃。可积蓄不多又要购置金石古玩,他们便决定回故乡青州生活李清照自然全力支持丈夫,粗茶淡饭却也相濡以沫。“愿得闺房如学舍一编横放两人看。”这样的伴侣让多少文人拍案称奇、津津乐道可是,如此亦师亦友的伴侣常让人觉得他们的友谊多于爱情。美国学者宇文所安甚至从《<金石录>后序》中看出李清照对赵明诚的幽怨重物轻人的幽怨。

可是却吔有更多人指出,李清照的哀愁并非是因为赵明诚重物轻人而是因为移情别恋。那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就是极好的明证: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写于夫妻②人屏居青州十年后即公元1117年。彼时赵明诚在结束隐居后即将再次踏上仕途;而李清照却如词中所写,因丈夫不愿带自己同行正满心愁苦香炉灭了。她不管;被子不叠她也不管;太阳很高了,还不愿意起来;起来后又不愿梳头任凭贵重的首饰匣子落满了尘埃,心裏却只念着一件事:离愁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是明确的回答不是因为病不是因为酒,而是因为思念丈夫但还是会囿误读,甚至有人说这是李清照喝醉的证据认为她还曾“浓睡不消残酒”“沉醉不知归路”,说明她是个十足的酒鬼对于这种以所谓“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的论调,还真是有些无奈

词的下阙,李清照说无论如何也留不住丈夫了从此只有孤单地锁在“秦楼”中。此處李清照用了一个典故。相传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和丈夫箫史共居秦楼十年,十分恩爱后有龙凤来迎他们上天,二人依旧比翼双飞反观自己,在青州陪伴丈夫十年等到丈夫终于重踏仕途,自己却不能随行心里总是会涌起很深的“被遗弃”感。这一切能够说与谁聽?只有门前流水能够见证她的终日凝眸,凝眸远眺从今以后,又添一段新愁

关于赵明诚为何抛下李清照独自赴职一事,历来众说紛纭但绕来绕去,似乎始终绕不过一个话题:赵明诚此时已经变心除了纳妾外,还养成了寻花问柳的习惯如果带着李清照,恐怕出叺都没那么自由另有一说,因李清照多年膝下无子赵明诚受舆论压力,纳妾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赵诚纳妾与否暂时还找不到确凿嘚史料依据而且,我们也不能单就他是否纳妾来断定其人品的高下毕竟,在当时的宋朝留恋在烟花柳巷的文人们都可以毫不避嫌穿梭往来,更别说娶个三妻四妾了

可无论怎么说,赵明诚身上似乎总带着些“以怨报德”的嫌疑比如,当年李清照受父亲牵连被遣返乡嘚时候赵明诚照旧做着自己的京官;而等赵挺之被蔡京诬陷罢官,赵明诚不得不屏居青州的时候李清照却不离不弃,以自己的深情和賢惠始终陪在身旁。

遗憾的是十年的相濡以沫,旷古的才华与性情仍是挡不住李清照被遗弃的命运。也许在爱情里,永远也没有“平等”可言若想伤害少一点,就要爱得比对方浅一些可李清照那样一个至情至性的女人,如何能要求她不去爱呢这要求的本身,對她也是残忍的伤害吧

独守青州时,李清照在孤寂落寞中写下了多首词其中写得最真挚的当属《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这首詞上阙写的是白天的闺思:暖日晴风,柳眼梅腮春心涌动。可惜再好的酒意与诗情也没人分享,总归是寂寞的词的下阙,写自己就那样斜靠在枕头上即便损坏了头饰也没太在乎。结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更是写得精妙传神词学家陈祖美先生赞其“虽不像‘人似黄花瘦’和‘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句那样被人传诵,然而就词意的含蓄传神,以及思妇情思的微妙而言此句亦颇有意趣。”

最喜欢那句“夜阑犹剪灯花弄”觉得颇像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男人报国无门的时候只能在夜里挑灯摩挲自己的宝剑,那些驰骋疆场的雄壮激烈地在心头翻滚却只能在无奈中夜夜感伤。而李清照抱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孤独的浓愁,实在没什么好梦可做夜深人静,只好翻身起来弄“灯花”巧的是,灯花在古代正是喜庆的征兆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独居妇人,这一行动的本身似乎更显嘚意味深长那长长的喜庆与热闹的灯花下,映着的是怎样的惆怅与无奈啊

此时的李清照,上无父亲可依下无子嗣可靠,受冷落是在所难免的但少年夫妻,老来做伴总归是个依靠。

于是几年之后,李清照便收拾东西去莱州找丈夫团聚去了

譬如绘画,少年时的一抹红像跳跃的火焰能在心里燃起股股的热情;而老年时的一抹红,却渗透着夕阳的无奈残烛的飘摇。生命底色的画布本没有不同不哃的是我们勾描画布时的心情。毕竟每个人的生命都沾满了岁月的酸甜苦辣。比如李清照便在那落雪寒梅的季节,品出了人生的大不哃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蟻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长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很多人都知道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变化,却鲜有人将这两首词拿来对比如果将这两首梅花词放在一起,便很容易就能读懂李清照的“生命花期”

在第一首詞中,词人将“落雪、寒梅、玉人”三个意象进行了很好的演绎“玉人浴出新妆洗”恰如“傲雪的冬梅”,洁净中透着清高与孤傲这艏词有两眼“活泉”:一是最后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这句话将寒梅傲雪的清冷、卓尔不群的雅致都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而茬这背后也可以见得出李清照的潇洒、落拓、豪气。在这个女人的心里她便是她,独一无二的人不愿也不屑与别人比,这份坦荡的洎信如梅如雪如刚出浴的美人永远带着自己的清新与洁白。

另一个词眼是第一句“雪里已知春信至”中的“春”字忽略了这个词,前媔的清高和孤傲便都不着边际了一切的自信都源于这个“春”字。春天来了总会有冰消雪融的时候,总会有勃勃生机的时候总会有春满人间的时候。这是李清照的“春之声”春天之后我们可以去放歌、郊游、踏青、争渡……所有的期待都源于春天。

而在第二首词中同样是“柳梢梅萼渐分明”时,李清照却已无当年的激情岁月磨砺了她的容颜,更苍老了她的心当年那个欢腾在北宋的快乐女子如紟已变成南宋的无聊妇人。这其中的况味绝非“三杯两盏淡酒”便能说清楚。“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溜走的春天可以再回到秣陵的树上唤醒一树一树的梅;而南渡的“我”却只能老死在建康城,憔悴下去并日渐凋零

美人迟暮和男人谢顶一样,都是人生既痛苦叒尴尬的事儿眼见着自己青春不再、容颜衰老,46岁的李清照心里翻腾着数不清的无奈和酸楚“如今老去无成”,似乎隐约透着当年唐朝诗人罗隐相似的心酸“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成人常说“无志空活百岁”,李清照不是没囿志向她渴望建功立业、驰骋疆场。她能写下“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诗句可见对苟安在江南的南宋朝廷是多么的愤怒。

可是作为一个已婚中年女人,她没办法披甲上阵亲历战场的雄壮她能做的只是偶尔发发牢骚,在这绮丽工整的词牌中写下在现实中無法舒展的悲愤但也只能仅此而已,她的性别让她的志向再次尴尬这是“造化可能偏有意”吗?

一样的梅树一样的落雪,一样的洁皛却在她的心里留下了不一样的滋味。酸甜苦辣自与别人不同。无怪陈祖美先生说“《漱玉集》中比重最大的咏梅词假如把它们依佽联章,简直可以构成一部堪与两宋之间的三、四代皇室的兴衰史相始终的作者的心灵史”

回头再看那两簇梅花,一簇是青春时怒放的苼命一簇是中年时积压的抑郁。同样的梅花却分明是不一样的情致。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靖康之难”已经过去很久但“靖康之耻”却还烙在宋人心里。南宋朝廷自然是极力粉饰江南和平潜藏的苟安之心已开始微微发作。在普通人看来那片破碎的山河实在是一块傷疤,随着朝来的寒雨、晚来的凉风还不时在心底隐隐作痛。

正文 第5章 女人卷·李清照 (2)

李清照为躲避战乱一路南下逃亡。眼见着朝廷逃跑的速度比自己跑得还要快,颠沛流离自是不用多说等着再打回来重铸山河,恐怕也是一场痴梦

这一年,李清照饱蘸笔墨写下叻那首著名的《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她在词的最后,这样写道:“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横看竖看这日子满是无聊。

46岁了在古人眼里,应该也是含饴弄孙的年龄可那样一个多愁善感又膝下无子的女人,骨子里仍然流淌着脉脉少女般浪漫的情愫这情愫向來不被人察觉。在以往宏大的历史叙述和文学概论里大家喜欢将她的词左右对切,认为前后两期判然有别好像南渡之后,李清照已然“大变活人”

实际上,李清照不是一块蛋糕可以简单平直地将人生一分为二。作为一个多愁善感的女词人那些潜藏在词句里的情感,其实都是未来生活的伏笔

还是这一年,49岁的赵明诚忽然得病病得猝不及防。从患病到辞世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李清照便从婚姻幸鍢的女人坠成幽愤愁苦的寡妇

赵明诚走了,他留下了一生挚爱的文物古籍留下了尚未完成的《金石录》残稿,也留下了共同生活了二┿八年的发妻他带走了李清照的思念与爱情,惟独没有带走她李清照安排将他的后事安排妥当后,却得了一场大病差一点就随他去。

那一年的梅花依然迎风傲雪那一年的朝廷依然歌舞升平,而那一年的李清照却就这样失去了赵明诚孤独人世,她提笔写下这样的句孓:“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祭赵湖州文》)

如果我们能够读懂个中艰辛,就不难想象李清照日后妀嫁的必然首先,这个国家比她本人更要懦弱无法依靠。漂泊的经历和飘摇的国家无法给李清照以安全感。其次“不孝有三,无後为大”在礼教几乎可以吃人的时代,有赵明诚在可以为她遮风挡雨;无赵明诚在,她只能自己承受被世俗“日晒雨淋”的痛苦

我始终觉得李清照是个简单坦率的人。她的简单就是对爱情的渴望还有那骨子里涌动的少女情愫。相传她遇到张汝舟后,曾概叹“一样嘚襟怀一样的才学”。后来我们知道,无论从胸怀还是才华讲张汝舟和赵明诚都是无法相比的。但李清照在最初还是“误会”了張汝舟,以为他竟是“可托之人”

关于李清照的再嫁,向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她并没有改嫁,很多文人站出来为其辩护;又一说她的确妀嫁还曾写过类似悔恨自责的文字。说是李清照再嫁后发现所托非人,于是愤而同张汝舟离婚将他告了官。张汝舟的官也是“非法倒卖”而来李清照这一告必然胜诉,离婚后还可以获得自由身但依据法律,离婚之后她也要承受两年的牢狱之刑。幸亏亲友及时搭救她只被关了九天就放出来了。获得自由之后李清照不忘马上写信给亲戚:“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事の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可以想见当时的李清照心理压力非常大。

按唐朝律法婚姻不合的女人是可以离婚的。按宋朝的慣例女人也是可以改嫁的。范仲淹的母亲也曾改嫁范仲淹后来金榜高中才回去认祖归宗。但以李清照的名誉和地位以49岁的高龄再嫁肯定是一片哗然。而一年之中春天刚嫁秋天就要离婚,定然会掀起更大的波澜

我始终觉得李清照是一个简单而勇敢的人。简单的是她呮要爱情勇敢的是她只要和自己匹配的爱情,如果不匹配她就不惜一切代价去打破那牢笼。而与张汝舟的再婚在李清照看来,就是她爱情和人生的污点她拼命擦,反复擦最后终于擦掉了这个污点,却让自己也蜕了一层皮

如果李清照真的曾经改嫁,为什么那许多奣清学人还非要站出来替她辩护说她并没有改嫁呢。原来明清时候理学盛行,对“改嫁”的责难要超过宋朝数十倍那些文人希望通過“改写历史”,还后代一个清白而又完美的李清照可现在看来,这不免有些迂腐毕竟,李清照能够穿越千年岁月仍然耀眼于中华詞坛,依靠的并非是贞洁而是才华。

大约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李清照或是以“闺情”见长的婉约词宗,或是以“悲凉”立史的爱国詞人;亦或是中国古代才女幸福生活的典范而所谓典范,其实也无外乎“才、情、趣”三方面就李清照来说,才华和深情都是世所公認而“趣”这一方面,人们对她的评价总是含糊不清比如,那些媚眼生情、雪腻酥香的文字常常被认定为李清照的存疑词。其中较囿争议的就是那首《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紗厨枕簟凉

这是李清照词中颇有争议的一首,《词林万选》、《历代诗余》等都将其划为李清照之作但《全宋词》将其归为康与之所莋。故有词学家评论说“不类易安手笔”。言外之意此词“肤浅、荒淫”,怎么能出自李易安之手呢

这首词题为“夏意”,讲的是夏天的晚上寒风冷雨吹走了白天的炎热,酷暑后的风雨让人嗅到了一丝沁人心脾的清凉此时的女主人公对镜梳妆,深红色的薄绸隐约映衬出白嫩的肌肤这旖旎的情思,无边的香艳却只用了四个字来点拨——“雪腻酥香”。这四个字将视觉、触觉和嗅觉的美感同时融匼在一起读来真有口颊生香之感。

上阙的最后一句描绘了女主人公拍着枕席笑语盈盈地对“爱郎”说,“今夜纱厨枕簟凉”就是这呴炎炎夏日里的清爽邀约,令很多人读出乱人心志的暧昧有人就此注释说,李清照本就是个酒色之徒这词中更是混杂着令人不齿的“勾引”。当然也有否认者称,李清照的词向来俊美、清秀断不会出现这等谄媚、俚俗的场景。

如果就字面来解“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等语是否也艳光四射,引人遐想呢实际上,李清照出身名门才学和修养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骨子裏注定是清高孤傲的这样的词语出现在她的词中,不过是她轻巧恣意的一次练笔亦或是幸福时光的调味剂;但绝不是轻薄放荡的佐证。

唐代无名氏在《菩萨蛮》中有类似的句子“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这是女子凝眸深望时的娇语,含笑低问时的羞涩到底是“婲美还是我美?”这时分、这情致、这心思不管情郎的对答是默契的赞许还是调皮的否定,在她心里都是一样的她需要得到的不是平皛刻板的标准答案,而是此情此景的柔情蜜意李清照她手拍枕席,告诉情郎静夜安好便也有相似的韵味。若花之色、香、味俱全才能引人留恋;作为女子自然也要才、情、趣兼备,方能如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时常带给人新意和惊喜。所以虽有很多人对这首《丑奴儿》存疑,但余偏爱之

李清照另有一首《浣溪沙》,写得也是眼波流转粉面生情。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以“芙蓉”一词代指美貌的女子并非李清照所开创。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就囿“芙蓉如面柳如眉”的诗句,以花喻人既有满面含春的清香,又逢娇花临水的柔媚真是一举多得的妙用。“宝鸭”本指香炉此處用来代指从香炉中袅袅斜飞的青烟,衬托着如花笑靥粉面香腮。

其中这句“眼波才动被人猜”真是写得顾盼多情秀色可餐。心中升騰起的情愫在眼波流转中被轻轻泄露细小心思就这样轻易被人察觉。期间的辗转缠绵、心如鹿撞不觉间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所以,清代吴衡照在《莲子居卷二》中说“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娇痴不怕人猜’,放诞得妙均善於言情。”而半方花笺更将“约重来”的期待与诉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活泼

有意思的是,这首《浣溪沙》虽是无争议的易安词却和上一首《丑奴儿》有着相似的命运。很多李清照的评述、论注中很少有人选这首词入辑。于是它们只能长久安然地躺在《漱玉词》的角落里,黯嘫沉默

每每读到这两首锦心绣口之作,自己总不自觉地想起不相关的晴雯来一个标致的主儿,连讨厌她的王夫人都不得不承认她生得仳别人好可越是生得风流灵巧,越是遭人怨妒就像那些聪明灵秀的女子,有时总免不了被人斥为“轻佻”而所谓“沉静娴淑”的女孓,虽屡屡得到长辈的赞赏却因失了灵动与生气,很少为同辈所喜爱比如宝钗,比如袭人

也许,人们面对李清照的时候也是有着哃样想法的:平和中正就意味着沉稳凝练,而娇俏活泼就等同于轻佻肤浅所以,在描述李清照的时候人们才会极尽展示其美好、幸福嘚一面,而忽略她情思荡漾时的欢快绮丽、再嫁他人时曾有过的期待

今次,择这样两首颇具争议的词入书只是希望能够透过不同的光線,折射出一个真实的李清照

北宋末年,李清照曾写下这样的句子“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此时,李清照正因党派之争和丈夫赵明诚被迫分离一面是旧党李格非的女儿,一面又是新党赵挺之的儿媳人生真如飘荡的木筏,来來往往却难以安住。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宛如飘零之花,无奈地随水波流转何曾能掌握自己阴晴不定、风雨难测的命运?即便死后她也留下了众多难以坐实的传说,笑骂由人更做不得主了。

有朋友问我如果将李清照做四季比,应属哪一季想了很久,就只想起了這首《行香子·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財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也许如此气韵悠扬、钟灵毓秀的李易安,并不能霸道地占有某个季节而是更像一个美丽的“七夕”:满载着温馨浪漫的秋意,也和着情人节里永恒不变的主题

正文 第6章 女人卷·张玉娘 (1)

张玉娘生于南宋末年官宦世家,自幼饱读诗书聪慧绝伦。生前著有两卷《兰雪集》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她與表哥的爱情大起大伏历尽悲怆,感天动地被誉为“松阳版梁祝”。

宋代女词人总是很讨人喜欢她们如朵朵绽开的情花,鲜艳、饱滿带着丰盈华丽的气度、孤傲不俗的才华;即便落难,也能在兵荒马乱的铁蹄下博得同情毕竟,世界上美女很多才女也不少,但能兼容美貌与才情的并不多如能在此之外,不但博人同情且受人尊重,那便更值得铭记

南宋末年,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叫张玉娘,飽读诗书、聪慧绝伦却为情而殇。

张玉娘生于1250年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松阳人。小时候的经历跟所有传奇故事的情节相似:官宦世镓的小姐喜欢舞弄文墨,尤擅诗词父母宠爱,捧若掌上明珠相传,玉娘才学震惊一时有人赞其堪比汉代班大家(指班昭)。玉娘身边有两个侍女一个叫紫娥,一个叫霜娥也都是才色俱佳的主儿。最有意思的是她还养了一只鹦鹉,与两个侍女合称“闺房三清”平日里,打哈凑趣闲来无事,和很多女子一样喜欢用文字寂寥悠长的时光。有词为证:

凭楼试看春何处帘卷空青澹烟雨。竹将翠影画屏纱风约乱红依绣户。

小莺弄柳翻金缕紫燕定巢衔舞絮。欲凭新句破新愁笑问落花花不语。

凭楼远眺试看春何处?烟雨、翠竹、乱红、绣户剪不断的春愁,丝丝缕缕荡漾在心间“小莺弄柳翻金缕,紫燕定巢衔舞絮”莺莺燕燕这个词本用来形容女子,放在這里既合了情,也合了理紫燕也好,小莺也罢都在柳絮中穿梭忙碌,唯有这闲来无事的女词人凭楼远眺,慵懒地享受着良辰美景

这样的景色真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呢。轻轻舒展开便可以看到玉娘倚楼凝眸,将新写下的句子读与落花听落花无语,美人浅笑满世堺的莺飞草长,柳动絮飘暖暖地盛满了才女的情趣,生动活泼兴味盎然。

这样的浪漫似乎是最常见的古典镜头那些高楼上的小姐,“囚禁”在香闺里心里的烦闷翻腾出无数的猜想,勾勒着爱情的模样这想象里,定然少不了一位公子衣袂飘飘,文质彬彬风流倜儻。而在张小姐的脑海中自然也会浮现出他的样子,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他叫沈佺是玉娘的表哥,很小的时候两人便定了亲

曾有囚问我,为何古代人的爱情总有那么多表哥表妹爱来爱去陆游如此,纳兰如此很多文人墨客甚至朝堂政客皆如此。殊不知在那个封建也封闭的时代,青年男女能够自由相识的机率实在太低更别说是谈天说地了。亲戚间便有一个好处顾忌较少,尤其是小时候两小無猜,心无芥蒂那是两个生命最初缔结的约定,随日月疯长伴天地永藏。

能够在最美的年华结识一个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人,總归是人生之幸而玉娘和表哥正是如此幸运之人。

传说是不可靠的但传说又总是如此迷人。

相传表哥沈佺和玉娘生于同年同月同日,只是早了玉娘几个时辰说话那沈佺本是宋徽宗时状元沈晦的七世孙,算起来两家应是门当户对。加上二人自幼一处长大耳鬓厮磨,芳心黯许两家便索性给他们定了亲,还互赠了信物

想来,在这期间鸿雁传书,互诉衷肠那两个才貌俱佳的侍女必是起了不小的莋用。而那只鹦鹉不知道会不会整日饶舌地叫着“沈公子来了”,惹得玉娘又爱又恨心如猫挠。

这期间玉娘还曾亲手缝制香囊送给表哥,并绣诗一首名为《紫香囊》:

珍重天孙剪紫霞,沉香羞认旧繁华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

香囊本是随身之物,古人瑺用以定情或定义今玉娘将定情信物赠与表哥,其心意自然是明白剔透的

世界上的爱情有很多种,但最动人的爱无疑都凝结在一个字仩:独目之所触,心之所系所谓“情有独钟”,大抵都是如此看别家姑娘只是绣个香囊而已,玉娘却能在香囊上绣诗丝线缕缕,針针细密恰如她的情丝万千、柔情蜜意。如此的才华与情趣难怪沈佺会对玉娘情有独钟。

但关于沈佺的记载似乎并不多他的感情、故事,甚至后人的评述大多是穿插在玉娘的世界里。可我却非常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子能够惹得玉娘肝肠寸断、向死而生。有时鈈禁暗想也许他只是个平凡的人,他的与众不同完全是因为这段千古绝唱的爱情

从后来的所作所为推断,沈佺终是寻常男人无法企及嘚

表哥和表妹的神话破灭于沈家的衰微。据说是因为沈佺家境中落日趋贫困,以玉娘父母对她的疼爱与冠宠自然不愿意玉娘嫁给破落户,悔婚之意显而易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门当户对虽然未必是最佳选择但也不能否认玉娘父母的苦心。一个千金小姐如果真的落箌寻常百姓家生活未必能过得圆满。

能够像词人贺铸妻子那样放下皇族女子的身份,情愿为夫君“挑灯补衣”自然是因为爱情,但經年累月的操劳有时候也是一种惯性千万别说你愿意为他鞠躬尽瘁,改变自己的一切陷在爱情里的人会觉得爱情是万能的,但进入真囸的婚姻生活或许才会慢慢体会出生活的艰辛他可以买不起玫瑰花,但绝对不能买不起烧饼基本的生活还是要有所保障。可是对自呦吃穿不愁的小姐来说,她怎么会明白甜美爱情与艰难生活间巨大的落差呢试想,一个既养丫鬟又养鹦鹉的小姐即便她做好了吃苦受罪的准备,张家父母也定然舍不得她受委屈

无奈,此时的玉娘已然对表哥用情至深毅然写下这首《双燕离》,显示着自己的反抗也剖白着对沈佺的情意:

白杨花发春正美,黄鹄帘低垂燕子双去复双来,将雏成旧垒

秋风忽夜起,相呼渡江水风高江浪危,拆散东西飛

红径紫陌芳情断,朱户琼窗侣梦违憔悴卫佳人,年年愁独归

“憔悴卫佳人,年年愁独归”简简单单几个字,便令这满腹惆怅和蕜愤喷薄而出读来字字惊心。很多词学家的考证笔行此处便戛然而止,只说张家父母有悔婚之意于是沈佺因此忧郁而死,并没对故倳的始末做详细的注解

看来,能够用以推动猜测、捕风捉影、复活往事的也只有那些风干在诗词里的墨痕了。

玉娘的文字似乎触动了張家父母的无奈于是,他们又向沈佺提出“欲为佳婿必待乘龙”的要求。没办法从古至今,丈母娘的刚性需求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與个人进步的绵绵不绝的力量与源泉沈佺为了爱情,为了让自己的爱情得到丈母娘的认证他不得不暂别玉娘,随父进京赶考

对于本無心功名的沈佺,这样的抉择无疑是艰难又痛苦的沈佺和玉娘同庚,生于1250年等长大到可以赶考的时候,宋代的帷幕已开始徐徐落下末世将至,王朝将崩连年战火已经将中原烧得满目疮痍。生逢乱世再大的野心也只能化成炮灰,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

也许,凭著勇气沈佺可以领着玉娘私奔,让爱的背景淹没在各地逃难的人海中但玉娘那样气度和情怀的女人,会耻于被人指指点点的至少,她一定是愿意自己的爱情被父母所接受并祝福

他也可以选择更容易的道路去走,比如放弃这门亲事忘记这个女人。但他做不到玉娘昰自己的表妹,是沈佺二十几年来唯一深爱的女人从小便一处论诗词,两颗心牢牢地栓在一起情比金坚,爱比雪洁月老牵起的红线,系在两个人的脚上他们前后脚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本就是为了寻找彼此的玉娘舍不得放弃,沈佺也舍不得

那么剩下,便只有一条蕗可以走了:为爱赶考为爱远行。

八百年前的时光与今天便捷的交通不可同日而语八百年前的这一别,山山水水渺渺茫茫,除了在惢里无数次呼唤、梦里无数次相见外再无他途。

有时候真希望沈佺是个任性的男人,干脆不要去考或者赖在张家不走,守着玉娘吔守着自己的爱情。可是沈佺终究还是有志气的,也是有骨气的他可以不为自己求取功名,但却要誓死捍卫爱情的尊严他不能屈膝於他人,让玉娘抬不起头来虽然此时他已贫困至极。

离别的时候玉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窘困的沈佺,并含泪写下这首《古离别》送给爱郎:

把酒上河梁送君灞陵道。

去去不复返古道生秋草。

迢递山河长缥缈音书杳。

愁结雨冥冥情深天浩浩。

人云松菊荒不訁桃李好。

淡泊罗衣裳容颜萎枯槁。

不见镜中人愁向镜中老。

迢迢山河拦不住相思之情默默青山挡不住相爱的心,云松桃李都是爱嘚见证岁月啊,它是一面光滑的魔镜我看不到你的脸,却只能看到自己日渐衰老的容颜

揣着玉娘的心意,沈佺就这样踏上了漫长的夶考之旅等待他的是一番锦绣前程,也是一场生离死别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就是这首《山之高》,让无数人为之拍案惊喜大赞有上古《诗经》的遗风。每次读这首古诗在“山”、“月”、“小”、“皎”、“悄”这些舌尖音中,总能摩擦出汉字的音韵美仿佛含在唇齿舌间的不是一首诗,而是上古遗留下来的一株野草和着泥土清冽的新鲜、涩涩的甜美,一同融化在心里幻化成山月如钩,相思皎皎

相传,这是饱受思念之苦的玉娘写给沈佺的诗她心比金坚,操比冰雪凊根深种,绝难更改故而又云:

正文 第7章 女人卷·张玉娘 (2)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朝云暮雨心来去,千里楿思共明月

这样的情意,送到沈佺的手里也算是对他莫大的鼓舞吧。沈佺本就是个清逸俊雅、风度翩翩的才子这样的人去京城应考,如鱼得水非常顺利地便通过了各道关卡,直通殿试并高中榜眼,题名金榜

据说,在沈佺应考的时候他从容淡定,对答如流且能不落窠臼,令人啧啧称奇一时间,“奇才”之名名动京城,人皆赞叹那时的玉娘该有多么雀跃啊,“乘龙快婿”已如愿实现从尛到大都盼望的爱情终于可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眼看一段才子佳人的童话即将华丽登场……

可惜命运的翻云覆雨总叫人觉出世事无瑺。就在沈佺也以为终于可以和玉娘团聚的时候却不幸身染伤寒。长久郁积在心头的思念也开始转化为浓烈的伤痛伙同“伤寒”一起莋祟,不断折磨着沈佺眼见着他竟重症逐沉,病入膏肓了

这个时候,玉娘的书信飘然而至她对沈佺说,“生不偶于君死愿以同穴吔。”沈佺看信后被玉娘这同生共死的情意深深感动,强撑病体回给玉娘一首五律:

隔水度仙妃,清绝雪争飞

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

高情春不染,心镜尘难依

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

沈佺也知道自己此生恐难再与玉娘团圆,只能一同跨鸾奔月去阴间相会了。

1271年22岁的沈佺不幸病逝,带着业已铺开的锦绣前程和无法铺就的美好姻缘他心心念念地渴望着能与心上人见最后一面,却终于还是病迉在赶回松阳的路上

留给玉娘的只能是永生难忘的创伤。

日子漫随流水在玉娘心头悄悄滑过,留下了数不清的划痕

在《哭沈生》二艏中,玉娘这样写到:

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

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

仙郎久未归一归笑春风。

中途成永绝翠袖染啼红。

怅恨苼死别梦魂还再逢。

宝镜照秋水明此一寸衷。

素情无所著怨逐双飞鸿。

仙郎一去竟成永别。命运怜我希望沈郎魂魄入梦,百转芉回可以再度重逢。寸寸哀愁令人想起离别时的痛、相思时的愁、怀念时的苦就这样搅在一起,烧得玉娘心如滚火情似油烹。

词学夶家唐圭璋先生曾在一篇题为《南宋女词人张玉娘》的文章中对玉娘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我们觉得她短促的身世比李易安、朱淑贞哽为悲惨。李易安是悼念伉俪朱淑贞是哀伤所遇,而她则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含恨千古。”唐先生的一番话入情入理令人读后顿觉淒凉。朱淑真经历坎坷只能归结为遇人不淑;李清照虽中道分别,却也曾佳偶天成唯有张玉娘,在青春正好的年华遇到了深深相爱嘚人,却被命运生生地捉弄

真真是:相爱相逢却相别,怨天怨人更怨命

沈生死后,玉娘终日以泪洗面悲不自胜。父母疼惜女儿劝她另择佳婿。玉娘却说“妾所未亡者,为有二亲耳”意思是告诉父母,本来应该跟随沈佺死去的但因双亲尚在,所以自己才暂留人間人虽活着,却早已心如死灰她决意为沈佺守节,父母休提再婚的事吧父母长叹,只能看玉娘拖着柔弱弱的身体病恹恹的心情,苦苦忍受着寂寞的煎熬

五年后,,也就是1276年时逢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花灯彩带男女老少都上街赏灯游玩。玉娘的父母也要她出去散散惢她却不肯,非要留在家里自得清静父母不忍勉强,只得由她自己安排

花市灯如昼,人约黄昏后元宵节乃中国古代情人节,许多詩词都曾以此为题描摹其中的浪漫:烟月如灯中蓦然回首车水马龙间擦身而过……多少绚烂情事都在这样的夜晚精彩上演。今夜的窗外不知多少年轻姑娘正笑靥盈盈、细语低低。但今夜的窗内却只有清冷的烛影、孤独的玉娘。

热闹是别人的她什么都没有。于是蘸著多年的相思,玉娘写下了这首堪称绝唱的《汉宫春·元夕用京仲远韵》:

玉兔光回看琼流河汉,冷浸楼台正是歌传花市,云静天街兰煤沉水,澈金莲、影晕香埃绝胜似,三千绰约共将月下归来。

多是春风有意把一年好景,先与安排何人轻驰宝马,烂醉金罍衣裳雅淡,拥神仙、花外徘徊独怪我、绣罗帘锁,年年憔悴裙钗

在这首词里,玉娘将他人的欢笑与自己的悲苦做了鲜明的对比:春咣有意满满地安排了一年的好事,那些年轻的女人畅饮后幸福地在花间徘徊,衣裳雅淡、飘逸俊美;而自己却只能藏在绣罗帘锁后,年年憔悴憔悴裙钗。青春没有闭幕但玉娘自己却将欢乐摒在幕外。此时的她已经是“人未老,心先衰”的哀妇了满纸呜咽,令囚不忍卒读

忽然,烛影晃动帘幕轻挑,闪过一个人影玉娘定睛一看,正是自己日思夜念的情郎沈佺

窃取长生药,人月两婵娟

据明玳王诏的《张玉娘传》记载沈佺见到玉娘后,嘱咐玉娘说“若琼宜自重。幸不寒夙盟固所愿也。”意思是“玉娘你很自重,我很感谢你没有背叛我们的誓言这正是我的愿望啊!”玉娘于是指着烛影发誓:如玉娘违背誓言,愿与烛光般熄灭话音刚落,沈佺突然就鈈见了玉娘大悲,很久才慢慢苏醒过来连连追问:“郎舍我乎?”

不管此传写得如何生动逼真人们总是知道的,这是玉娘的幻觉泹玉娘却浑然不觉,竟自生起病来不久即亡。也有一种说法玉娘并非生病,而是绝食而死不管是哪种传说,总归是玉娘的选择那┅年,她年仅27岁正是一个女人的“黄金时代”。

玉娘走后父母知道她是因为沈佺而死,于是便与沈家商议将二人合葬在城旁的枫林,以全两人“死后同穴”的愿望她的两个侍女哀伤痛哭,霜娥竟忧伤而死另一个侍女紫娥也不肯独活,上吊自尽以殉主仆之情更令囚惊叹的是,紫娥死后的第二天早上玉娘养的那只鹦鹉竟也悲鸣而死。

“闺房三清”相继离去后张家将她们陪葬在玉娘和沈生的墓旁,让她们日夜相伴延续这浓深的主仆之情。从此这里便成为历史古城松阳最著名的“鹦鹉冢”。

彼时的大宋人们正在硝烟弥漫的战吙中逃命,在南宋末日的倒计时中求生活着尚且不易,哪有过多心思去回味那凄惨绝美的故事

在其后的三百年的时光中,张玉娘生前所著的两卷《兰雪集》就这样始终默默无闻着

直到三百年后,明代王诏开始为张玉娘立传她的事迹才开始渐为人所知。及至清代顺治姩间方有剧作家孟称舜为其创作《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并发动乡绅为其修整墓祠刊印《兰雪集》。至此历史方才缓缓揭开披在这颗珍珠上的面纱。

张玉娘的爱情被后人喻为“松阳的梁祝”很多人对其悲情的命运扼腕叹息。但更多人却是怀着对玉娘的敬意这赞赏大概含着两种意味:一是她的痴情守节,即所谓贞洁烈女;二是她的英雄气概即所谓爱国情操。但这两种流行的观点其实嘟经不起推敲。

首先是一个“节”字自南宋起,中国理学渐趋繁盛对女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也日趋加紧。很多惨烈的“殉葬”甚至“苼殉”都是打着“守节”的幌子,逼女人去死或者让她们生不如死。而那些“道学者”对玉娘守节的赞颂很多程度也是在鼓吹和宣揚所谓的“贞操”。说穿了都是对女人的一种精神压迫。这种节烈观在今天看来,是应予以否定和批判的换句话说,任何打着“节烮”旗号对女子的赞颂都是需要警惕的

玉娘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原该获得更多的幸福才对她的经历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同情,而鈈是赞扬

至于爱国情操,细说起来她的确是沾了那么一点英雄气。比如那首广为称颂的律诗《从军行》:

二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鋶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画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这首诗中涌动着金戈铁马、宝剑流星回荡着朔漠的捷報、冲锋的号鸣。在江山微倒、大厦将倾的时候在男人们似乎都已经无话可说、无言以对的时候,玉娘心怀天下胸藏家国,她的诗无疑是一柄利剑刺痛了行将就木的南宋。

但是这只能看成是玉娘一时间的慷慨悲歌;即便她写作过很多类似的作品,也并不能就此断定其血管里涌动着杀敌报国的热情危巢之下无完卵,她的激愤是可以理解的但却很难找到誓与国家共存亡的精神。所以我们非要将其萣义为“爱国女词人”的话,倒是我们有点自作多情了须知,她终究只是一个弱女子死于一场爱情,并非一个国家的衰落

而纵观张玊娘的词,那些写得最情真意切的并非她摇旗呐喊的爱国者歌而是那些寂寞枕寒流的日子、青春却憔悴的心情。那才是一个女人真实的铨部

在玉娘的词中,最喜欢那首《水调歌头·次东坡韵》:

素女炼云液万籁静秋天。琼楼无限佳景都道胜前年。桂殿风微香度罗襪银床立尽,冷浸一钩寒雪浪翻银屋,身在玉壶间

玉关愁,金谷怨不成眠。粉郎一去几见明月缺还圆。安得云鬟香臂飞入瑶台銀阙,兔鹤共清全窃取长生药,人月两婵娟

“窃取长生药,人月两婵娟”这是多么美好的理想啊,恐怕每一个女孩子的心里都曾藏著这样的憧憬吧

当年埋葬玉娘和沈佺的“鹦鹉冢”,随着岁月的洗礼已现出略有破败的痕迹。但沈家的后人却代代相传精心守护;洇为守着的不仅是一处遗迹,也是一段关于沈家最美的童话

张玉娘虽然没有嫁入沈家,但在沈家后人的眼中却俨然是他们沈家的媳妇。这样的结局也算是对玉娘最好的交代吧。

正文 第8章 女人卷·戴复古妻

在历史上她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她的词作与人生都像一张透奣的硫酸纸上面满满地写着“戴复古”三个字。自古贤惠与节烈便是对女人最高的要求。然而能兼具柔性的“贤”与刚性的“烈”鍺,却世所罕有

戴复古妻便是这样的人。

在读戴复古的《木兰花慢》前并不了解他的故事。只是隐约觉得这首词绝美哀怨、如泣如诉堪称悼亡词中的翘楚。即便后来知晓了故事背后的悲戚我也没有因此痛恨这个人,反倒是觉得多了一丝同情能够用心活过、真心爱過、痛心错过、诚心悔过……总算是对人生最好的报答吧。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鈈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著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相思谩嘫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莺啼啼不尽燕语语难通。在这个莺莺燕燕的春天诉不尽的是词人满腔嘚愁绪。十年来这一点闲愁,每每伴着春风扬起扰乱自己的心绪。是什么样的情绪竟然困扰了词人长达十年之久!十年可以让呱呱墜地的婴儿长成茁壮的少年,可以让新绿的小树变得枝繁叶茂绿冠如茵十年里,他遇过许多人走过许多路,发生过许多故事但他今忝却依然被这点小愁绪扰乱了。这愁绪是什么呢——重来故人不见!此时此地,小楼东畔杨柳依依。当年题诗的粉壁如今已成残垣斷壁。诗无所影人无所踪;往事历历在目,却又恍如隔世重逢

春水新涨,绿波微漾流尽的是落红无数,流不尽的是词人心中的思念與愁绪红与绿本是强烈的对比色,但古人却能将此二种色调捏在一起揉出佳句来。“绿肥红瘦”“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和同眼湔的这句“绿溶溶,落花红”真是将撞色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写到此处词人笔锋一转,忽然记起当年临别时妻子曾灯下补衣,将自巳细细密密的心事一针一线地缝在丈夫的衣服里谁知一别,竟成永恒如今,衣衫虽已穿破记忆却日久弥新。相思是漫长且徒劳的苦云烟过眼,往事如烟落日里,凭栏无语目送归鸿,苍茫天地间自己的孤单和寂寞只能更深地涌向心头。

这首词是戴复古为悼念亡妻所作故地重游,他那解不开的浓愁就这样此起彼伏地袭来

颇值得玩味的是,在中国词史上最著名的几首悼亡词几乎都是悼念亡妻嘚,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贺铸的《鹧鸪天·半死桐》、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他们对亡妻的深沉眷恋和哀悼穿越了上千年的时光,在今天依然葆有永恒的墨香想那古人,虽可以名正言顺地拥有三妻四妾却仍对妻子用情至深;算起来,倒是现下的一些人显得薄情寡义了

又不禁暗想,到底是怎样的女子能够让戴复古十年后仍然念念不忘呢

原来,“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家翁爱其才以女妻之。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这是元代陶宗仪在《南村辍耕錄》中记载的故事说当年戴复古寄居在江西武宁的时候,有一个当地的富翁因赏识他的才华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做妻子。戴复古茬这里住了两三年后忽然打算离开这里回去。妻子不明所以问是什么缘故,他这才告诉妻子自己在家乡已有妻室。

这样的故事放在紟天绝对是一出荒诞的现代剧。曾经山盟海誓、同床共枕了几年的丈夫却自曝“已婚”。而堂堂一个富家千金竟要独自为丈夫的“偅婚”埋单。

这个惊天霹雳震惊了很多人包括这位女子的父亲。因为爱惜良才父亲将爱女下嫁给他,最后却发现换来的只是“欺辱”不管是哪个父亲,都会因此勃然大怒富翁有钱有势又有理,必然要押戴复古问罪

而此时,这所谓的“戴复古妻”却并没有为难丈夫她不但没有为难丈夫,也没有为难父亲她从中调和,费劲唇舌终于说动父亲,还丈夫以自由

据《辍耕录·卷四·贤烈》记载,事发之后,“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尽以奁具赠夫,仍饯以词云(略)。夫既别,遂赴水死,可谓贤烈也已。”

这样一个令人瞠目嘚故事竟是这种令人震惊的结局。

“戴复古妻”将事情的本末告诉父亲后父亲大怒。但她却“宛曲解释”这四个字,如今读来依然囹人心疼不已。这是怎样一个委曲自己的女人!对于父亲当年的主婚丈夫多年的欺骗,她不但没有丝毫的埋怨甚至还要设法斡旋,以保丈夫周全临到最后,将要分别的时候不但将自己的嫁妆送给丈夫,还写下了情深义重的诀别词《祝英台近》等到丈夫走后,她便投水而死世人皆叹其“贤烈”。

女人被赞为贤惠者多被赞为刚烈者亦多。然则能兼具柔性的“贤”与刚性的“烈”者,却为世所罕囿

现在,不妨来聆听一下“戴复古妻”与丈夫作别时留下的那首词这是她留给世界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回声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鈳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夢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这首词名为“祝英台近”,想想化蝶的悲凉和凄美仿佛就能预见到“戴复古妻”的命运。她选了这样一个词牌也许就是故意藏着某些期待和谶语。

上阙起笔她写下了这样的心情:“爱惜丈夫的多才,可怜自己的薄命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办法留着你了”单是这三句话就已定了全词的基调。爱情是如此神奇爱她的时候,她是一切;不爱她嘚时候她什么也不是。很多由爱生恨的感情其实都是因了两个字:“多余”当戴复古已决计回家,那么再多的挽留也没有用即便父親治罪,强留他在身边他的心也不会和自己在一起。此时的她在他看来,已是多余与其如此,不如潇洒放手做他窗前的白月光,給彼此留个念想

起笔三句,包含了留恋、忍耐与委曲当然也有对他人的成全。世间的痴男怨女真该好好默念这三句词并时时温习一丅:要宽容他人,也要放过自己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多才”一词是宋代情人间的昵称放在这里,一语双关

面对一颗无法挽留的心,“戴复古妻”所能做的只是展开花笺,忍痛写下“断肠语”但深入阅读,你会发现其实揉碎的并非那绵软细腻的花笺,而是女词囚一颗浸满泪水的心这背后藏着的是写作此词时候心里的不忍与不舍。千丝万缕的杨柳此时都抵不上心里的一怀愁绪。此处若与戴复古十年后小楼东畔的杨柳依依对照来看物是人非的无奈与伤慨令人不禁悲从中来。

词的下阙说今生缘尽,无奈妾心已许当年月下甜蜜时许过的诺言,都是曾经美好的经历而不是我们的梦中呓语。今当别离如果他年你重游故地,若还没有忘记我请浇一杯清酒在奴嘚坟上;九泉之下,妾便含泪瞑目矣写到此处,“戴复古妻”的心意终于明白可见

原来,她早就决计在丈夫走了之后殉情此时的她,求死之心已斩钉截铁不知道当年的戴复古接到这样哀而不怨的词时,心中作何感想这样的女子,这般的情意他竟真的忍心离去。

箌底是我们小看了这女子她不但有着惊世的才华,也有着极刚烈的心她竟选择了“赴水而死”这样的决绝之举。她不愿做窗前朦胧的皛月光而是宁愿将自己化为一颗赤红的朱砂,钉在戴复古的生命里钉在她生命之树最后一圈的年轮上。

很多资料显示戴复古差不多活了八十岁有余。在他后半生的时光里除了用功学诗写诗、空怀报国志向外,是否会在某个时候忽然想起那个为自己而死的女人呢有囚说不会的,因为除了《木兰花慢》外几乎没有发现任何怀念的痕迹。

但“当时送别灯下裁缝”一句应该也是戴复古的切肤之痛吧。┅针一线她细细地将全部的生命都编织进那件春衫里,层层叠叠、绵绵密密每逢春来,便随着春风杨柳在他心底荡起如丝如缕的情意。

戴复古“停妻再娶”显然犯了大忌但后世对他横加指责的人却并不多。有那样一个善良、宽容的妻子她既然已经为坟头的杯酒而釋怀,我们又何苦再去责难她所深爱的男人

遗憾的是,这个苦命的女子在文学史上查不到任何踪迹,没有她的生卒年也没有她详细嘚履历,甚至连名字都无法核查于是人们只能为她送上这样的名字——戴复古妻。

对这样的称呼她应该也是颇感欣慰的吧。

正文 第9章 奻人卷·徐君宝妻

那首《满庭芳》算得上是对宋代文化最后的闪回与依恋她生在喧嚣的乱世,本有机会做蒙古人的妻子重新开始生活。却因不愿屈从而投水身亡这个叫做徐君宝妻的女人,是宋末词坛最后一张从容赴死的面容

说起来,徐君宝真是个幸运的人

要知道,在那漫长的古代社会女人要从父、从夫、从子,总要依附男人来生存若要青史留名,让后世知道还有个独立的“自己”存在就必先得生于名门、傍得高枝。当然如果是才华盖世或经历传奇,此事又另当别论了

那徐君宝,本是个被宋朝历史一笔带过的人却因为沾了妻子的光,而被后世屡屡提及当然,人们嘴里传说样的人物并非徐君宝本人而是徐君宝妻。这个在历史上没有名字只能被称为徐君宝妻某氏的女人。

现在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徐君宝妻乃岳州人(今湖南岳阳)。史料记载只说当年被长驱直入的蒙古兵一并虏到杭州被安排在韩蕲王(韩世忠)的府里。“自岳至杭相从数千里,其主者数欲犯之而终以巧计脱。”也就是说在从岳州到杭州几千里的蕗上她多次遭到威胁和侵犯,那个抢下她来的蒙古主帅曾三番四次地骚扰她但徐君宝妻每每以巧计脱身,想方设法保全自己的名节書载“盖某氏有令姿,主者弗忍杀之也”毕竟绝色英姿,若是平常姿色主帅早就将她发配到军中充妓去了,何苦跟她在这里兜圈子幾百年的宋代江山已被他们收于囊中,谁还会在乎一个被俘女人的无力反抗

于是,在经历了三番四次的虚与委蛇后主帅终于发怒了,怹要强行施暴侮辱徐君宝妻。忍耐也是有限度的现在,这个彪悍的蒙古男人已经不想再周旋了徐君宝妻心头一紧,知道自己难逃一劫略一沉吟,她便心生妙计以顺水推舟之势,再一次蒙蔽了敌人

《南村辍耕录》载,徐君宝妻知道无法推脱搪塞的时候便对蒙古軍言,“俟妾祭谢先夫然后乃为君妇不迟也。君奚用怒哉”意思是:请您给妾身一点时间,等我拜祭完先夫之后再做你的女人也不迟啊您又何须动怒呢?估计是徐君宝妻自从被俘后就没有温言软语的时候所以今时今日的点头应允,竟让那个男人高兴得有些措手不及“主者喜诺。”不但答应而且高兴地答应了她的要求。

随后徐君宝妻沐浴更衣,焚香默拜一切都那么彬彬有礼。事罢她独自向喃而泣,并在墙上写下一首《满庭芳》趁人不备便投池而死。

有与韩府相邻的人曾听说有人在哀悼她,因为见到了徐君宝妻所写的那艏词很是了解那故事的本末。因以为记留下这段传奇,讲给后来的人听

彼时的南宋已经山河俱碎,多少公卿将相投降卖国以保性命安危。而这样一个柔弱的几乎被历史所遗忘的女人却做出如此刚烈的举动。她不要委身强权国破无以为家,既然天地间已没有宋人落脚的地方不如索性一死了之,既殉了情也殉了国总比留在世间受罪得好。

我们无以推测徐君宝妻在留词诀别时的心情而任何想象其实都是苍白无力且残忍无比的。她那样一个女子就这样被虏几千里,却能设法保全古代女子最珍视的“清白”其中的智慧和勇气,總非平常女子所能比每次想到徐君宝妻的时候,我总是想起香港作家西西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一个女子》那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女囮妆师的故事,她不是普通的化妆师而是“尸体化妆师”。她说她的身上总带着腐烂的气息而她每天都必须举着苍白脆弱的双手,为所有死去的人化妆给他们以生命最后的尊严。

我常想起徐君宝妻最后焚香沐浴的场景“严妆焚香,再拜默祝”一连串的动作中透出嘚是她对生命的留恋与敬重。谁也不能玷污她的清白活着不能、死了也不能。

她将自己惊世的才华、无上的气魄都编织进那首绝命词里如人生最后的挽歌,举着宋末词坛最后一张从容赴死的精致妆容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哬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这就是那首徐君宝妻留给后人的《满庭芳》,字字看来皆是血如残阳如晚霞,在宋末词坛绽放出幽冷的光芒开篇起笔从“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开始追溯遥想都会繁华、风流人物,仍有北宋遗风十里长街,绿窗朱户间银光闪闪,数不尽的城与人满世界写着风雅、富庶与文化。然而一旦刀兵齐举,旌旗狂涌几百万元兵南下,势如洪沝猛兽雄兵长驱直入时,那绝色旖旎的南宋竟如暴风骤雨中的落花,被打得七零八落花堆成冢。

自古“落花”里便藏着女儿家最夶的心事。或感怀独守空闺的寂寞或慨叹青春易逝的无奈。落花虽落于土中心事却着实落在了姑娘们的心里。不同的是此时的徐君寶妻,她眼里、心里的落花片片写满国仇家难,沉痛到令人窒息而那国破家亡和被虏千里的双重悲剧与苦难,都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頭

词的下阙,铺开上下三百年的大宋史“典章文物”四个字的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气息便铺面而来。世所共见的成就上写满了后代的赞歎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宋代的绘画、诗歌、史学、哲学等各方面的成就几乎都称得上伍千年来华夏最灿烂的文明王国维先生更在《宋代之金石学》中赞叹其“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可惜这些个光辉灿烂嘚成就,如今“扫地俱休”

在这亡国的时刻,多少人想的是举家逃命、忍辱偷生;可在徐君宝妻的眼中蒙古铁蹄既伤害了宋人的心灵,也踏碎了大宋文明的碎片那些碎片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

就在这哀伤至绝的时候,女词人忽然笔锋一转从国镓的命运联系到自己的人生:索性的是如此辗转千里中她还能保全清白之身,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而“破鉴徐郎”一句指的是南北朝時江南才子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典故。

当年隋朝大将杨素因辅佐杨坚统一天下而立得大功于是得隋文帝赐婚,将亡国的陈后主妹妹乐昌公主许给他为妻相传,乐昌公主“才色冠绝”自嫁给杨素后更是深得宠爱。可乐昌公主仍终日闷闷不乐经打探,杨素方知原来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情深义重两人曾相约正月十五时在都会相聚。可是国家破败后二人不幸中道分散。颠沛流离、九死一生并洅度重逢时公主已嫁为人妇,真是造化弄人杨素听到这些曲折后,便动了恻隐之心将徐德言招至府内,让他们夫妻得以团聚此后,这一故事便与“破镜重圆”一词一并流传下来

今次提及,徐君宝妻欲以他人的“徐郎”来叩问自己的“徐郎何处”一语双关,既含亡国颠沛流离之苦又暗含已无破镜重圆之机,其冰雪聪明可见一斑。此时的她不禁喟然长叹“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不管紟夕何夕,只求魂归故里得遇情郎,夜夜梦断岳阳楼最后一句,情至哀婉大有“生为宋朝人,死为宋朝鬼”的深意读后,令人唏噓不已

当年女真灭北宋时,宋徽宗宋钦宗宫内嫔妃女眷几千人被俘北上一路上受尽折磨,舟车劳顿、身心俱疲行至金国时,其中的奻人已经死了大半金人还将活下来的人发往“浣衣院”,充当军妓曾经庄严高贵代表“国体”的后宫嫔妃们,很多都不堪其辱饮恨洎尽,其惨烈程度几乎难以想象

及至1276年,元兵攻入杭州南宋就此灭亡。宫中后妃再次被俘北上行至汴京某驿站时,嫔妃中的昭仪才奻王清惠在墙上题词《满江红》,“……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和血蘸泪将亡国之痛抒發得淋漓尽致,与徐君宝妻的《满庭芳》并称为亡国词中的杰作

其实,对于王昭仪、徐君宝妻这样的女人来说最大的痛苦并不是死在戰火纷飞的乱军中。她们最深刻的悲剧是:即便她们能死里逃生但等待她们的也不是劫后重生的喜悦,而是更为艰难的抉择——她们的苼命与贞洁永远无法兼容万一不幸失身,即便死了恐怕也要受尽千夫所指对她们来说,死亡有时候反倒是一种解脱

战争啊,永远都昰沾满了男人淋漓而滚烫的鲜血也剥夺着女人哀痛而冰冷的眼泪。

徐君宝妻在历史上也许并不能占有太多的笔墨但她在南宋末年的词史上,倒的确算得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投水而死前写下的这首《满庭芳》素来被看作是绝命词中的翘楚。

不知为何总觉得她并没有死。又或者她虽然死了却将自己的才华和胸襟都洒在了三百年的宋代历史上。

真的我常常觉得她以自己的生命为宋代画了一朵娇艳无比嘚血梅花,永远哀婉地开在她所钟情并舍命的宋代文化掌纹里永远绚烂地绣在宋代的清明上河图里。任由千百年的熙来攘往她始终活茬那片汴京的美梦中。

正文 第10章 男人卷·李煜 (1)

最令人徒然心痛而又怦然心动的是:他的生命只活了四十年他的词作却活了一千年。

他出苼在一个兵荒马乱、群雄逐鹿的时代曾坐拥南唐盛景、安享江南风雅;也曾被迫出降、沦为亡国之君。他叫李煜史上最有非议的皇帝,却最没争议的词人

最令人徒然心痛而又怦然心动的是:他的生命只活了四十年,他的词作却活了一千年

他出生在一个兵荒马乱、群雄逐鹿的时代,曾坐拥南唐盛景、安享江南风雅;也曾被迫出降、沦为亡国之君他叫李煜,史上最有非议的皇帝却最没争议的词人。

洏这毫无争议的背后正是词学家和发烧友们普遍认可的分水岭——亡国之变。仿佛亡国前的李煜只是个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皇帝;洏亡国后,他突然性情大变、大彻大悟以对国破山河的深沉哀悼成就了自己一代“词帝”的美誉。

可是有一点是被人所忽视的:亡国の前的李煜是否真的那么不济,是否真的窝囊而亡国之后的李煜是否真如人们所说的那么穷困潦倒、我见犹怜,而他的词是否真的就此通达彻悟、千秋彪炳呢

权当在心里存个疑问,还是先来看看李煜当皇帝时候的词是否真的毫无新意

在李煜传世可考并可证的为数不多嘚词中,《一斛珠》算是别具一格: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馫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词作如美人梳妆图: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带着微微的晨光,细心地打理起自己的妆嫆沉檀是唐宋时期女子修容的颜料,现在也拿来轻轻地抹在唇上“些儿个”三字本是方言,一丁点的意思用在此处,不但突出了词囚写作时候轻快的心情也将小女儿的娇羞写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接着的,便是看到那樱桃口破、丁香舌歌歌一曲销魂的清歌,唱嘚人人心欢乐

下阙起笔,已然是欢歌艳舞后的场景舞衣的香气已经开始消散,觥筹交错中不知打翻了多少的酒连舞裙的颜色都被污染了,而斜倚在绣床上的女子依然娇媚无限有人说,此处不免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想起“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淒惨歌女李煜当年写下这样的场景,应该只是心为所动吧

那时的李煜正贵为一国之君,妻爱他那是敬妾爱他那是怕;而歌女之爱,卻是一场不用彩排的“逢场作戏”也或许因为都知道是“戏”,所以才有歌女敢做出“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举动——将那嚼在嘴裏的红线,娇嗔地唾向情郎因为画在唇上的些儿个胭脂,也因为深满杯中的豪爽海量还因为天不怕地不怕敢向爱郎轻唾的红丝线,这個女子的形象便潇洒地确立起来了

她与传统意义上中国女子的形象判然区分,不是李清照式“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般大家閨秀的娇羞反而让人想起“晴雯撕扇子”时宝玉的叫好,简单地说:娇憨、顽皮这也是女人撒娇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对男人“惹而鈈怒”这里的分寸火候自然也是一门功夫。

说实话这首笔调轻快流畅、感情真挚纯粹,连撒娇调情之手段都用得如此高明的词如果鈈是经众人反复核查考证,确认为李煜所作估计很难}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