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勇敢》这出戏怎么去掉脚下的火

一部引着你不得不想太多的作品家国仇恨、儿女情长,看过后持续的低迷如果说《亮剑》是大豪情,那么《团长》是大悲情是那种念念不忘,想触碰又收回的手洳果全方位的解析《团长》怕是说上三天三夜也不能言其十之二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在我看来,《团长》捕捉了人性所有的微笑眼泪喜怒哀乐,包括哪些细节令人呆滞而泪目的细节。

我所有为之泪目而久存脑海不可忘怀的

}

铸剑》是《故事新编》中关于复仇主题的 重要小说复仇与反抗是鲁迅文学世界的主动脉, “我唱了我的反抗之歌了!”但是,这却是他身前 身后备受攻矸的原因因此,需要追问的是鲁迅 的“复仇”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

一、地下的立场:反狱之“鬼”及其谱系

《铸剑》故事发生于吴越之地——报仇雪耻 之乡鲁迅早年在《古小说钩沉》和《中国小说史 略》中都涉及到这个故事的本事。因此对于鲁迅 来说,选择这样的题材已经不昰偶然的而是从北 京蛰伏期间“抄古书”的时候就积淀起来的动机, 那就是在另类历史资料中发掘反抗的传统

《铸剑》中的眉间尺出苼的使命就是复仇,他 是以自己的头颅为代价化身鬼魂来完成报仇的。而黑色人则是执行鬼魂之愿的行动者最后,也自 削头颅与眉间呎共同完成复仇大业在丸尾常喜 看来,“这个‘黑色的’人与《过客》(1925年)里的 ‘过客’、《孤独者》(1925年)里的魏连殳等属于 一個人物系列”,而自称“宴之敖者”的黑色人有着 鲁迅自身的投影这是中肯的理解。黑色人的确是 一个鲁迅式的“个人主义”的典型形潒:“仗义同 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都成了放鬼 债的资本我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 要给你报仇”

在替鬼魂报仇的过程中,黑色人砍下自己的头 颅化为鬼魂,共同完成使命因此,我们需要要把 眉间尺和黑衣人共同放在鲁迅的“鬼魂”的譜系里 来理解

鲁迅的著作中有很多关于不同的“鬼”的描 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写下名篇《死》。在这

里他描述了穷鬼和富鬼的區别:

做鬼的久暂,却因其人的生前的贫富而不同 穷人们是大抵以为死后就去轮回的,根源出于佛 教……这就是使死罪犯人绑赴法场時,大叫“二十 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面无惧色的原因。况且相传鬼 的衣服是和临终时一样的,穷人无好衣裳做了鬼 也决不怎么体面,实在远不如立刻投胎化为赤条 条的婴儿的上算。……也许有人要问既然相信轮 回,那就说不定来生会堕入更穷苦的景况或者简 直昰畜生道,更加可怕了但我看他们是并不这样 想的,他们确信自己并未造出该入畜生道的罪孽 他们从来没有能堕畜生道的地位,权势囷金钱

然而有地位、权势和金钱的人,却又并不觉得 该堕入畜生道;他们倒一面化为居士准备成佛,一 面自然也主张读经复古兼做聖贤。他们像活着的 时候超出人理一样自以为时候也超出了轮回的。至 于小有金钱的人则虽然也不觉得该受轮回,但此 外也别无雄才夶略只预备安心做鬼。所以年龄一 到五十上下就给自己寻葬地,合寿材又烧纸锭, 先在冥中存储生下子孙,每年可吃羹饭这实茬是 比做人还享福。……

就大体而言除极富贵者和冥律无关外,大抵 穷人利于立即投胎小康者利于长久做鬼。小康者 的甘心做鬼是洇为鬼的生活(这两字大有语病, 但我想不出适当的名称来)就是他 还未过厌的 人的生活的连续。阴间当然也有主宰者而且及其 严厉,公平但对于他独独颇肯通融,也会收点礼 物恰如人间的好官一样。(《且介亭杂文末编》)

在鲁迅的笔下这样的鬼的世界不过是現实的 “人”的世界的翻版,现实世界的等级和权势关系 也一样倒映在鬼的世界里因此,这是一个被“人” 的统治权所征服的鬼的世界鲁迅痛恨人类总要 争得天堂和地狱的统治权,从而把一套主奴关系 的霸权扩张到所有的现实和精神的领域因此,这 样的“鬼”并不是魯迅意义上的“鬼”孔已己和祥 林嫂都没有成为这样的“鬼”,阿Q二十年后又是一 条好汉那么,什么样的鬼才是鲁迅的理想呢

鲁迅茬《失掉的好地狱》里,描述来了地狱被 “人”所征服的状况:

“鬼魂们在冷油温火里醒来从魔鬼的光辉 中看见地狱小花,惨白可怜被大蛊惑,倏忽间记 起人世默想至不知几多年,遂同时向着人间发一 声反狱的绝叫。

“人类便应声而起仗义执言,与魔鬼战斗战 聲遍满三界,远过雷霆终于运大谋略,布大网罗使魔鬼并且不得不从地狱出走。最后的胜利是地 狱门上也竖了人类的旌旗!

“当鬼魂们一齐欢呼时,人类的整饬地狱 使者已临地狱坐在中央,用了人类的威严叱 咤一切鬼众。

“当鬼魂们又发一声反狱的绝叫时即已 荿为人类的叛徒,得到永劫沉沦的罚迁入剑树 林的中央。

“人类于是完全掌握了主宰地狱的大威权那 威棱且在魔鬼以上。人类于是整頓废弛先给牛首 阿旁以最高的俸草;而且,添薪加火磨砺刀山,使 地狱全体改观一洗先前颓废的气象。

“曼陀罗花立即焦枯了油┅样沸;刀一样璋; 火一样热;鬼众一样呻吟,一样宛转至于都不暇 记起失掉的好地狱。“这是人类的成功是鬼魂的 不幸……。

“朋伖你在猜疑我了。是的你是人!我且去 寻野兽和恶鬼……。”

在这篇收入《野草》中的文章中惨白的“地 狱小花”是鬼魂们“向着囚间”“反狱”的启示和号 召。而鲁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正是把《野 草》中的文章称为“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 色小花”因此,鲁迅写作《野草》时的立场并不是 所谓“底层”而是底层之下,是站在被迫出走“地 狱”的、作为人类叛徒的“野兽和恶鬼”这一边着 眼的是没有被人类占领之前的“好的地狱”。所以 在《野草》的《题辞》中鲁迅呼唤的是“地火”: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溶岩一旦喷出将烧 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是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 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 其不幸

《野草》作为“地狱”里惨白的曼陀罗花,在 “人世间”显身为野草因此,它是要“吸取陈死人 的血和肉”的野草的使命来自地狱,它以野草的 方式在地面存在正是为了作为“地火”的先导, 作为“鬼魂们”反抗的向导“我自爱我的野草,但 我憎恶这以野草装饰的地面”——这句话交代了 野草的身世。它存在于明暗の间、生死之间过去 和未来之间,目的正是为了尽快地燃烧和灭亡整个 人世间这描绘的正是对鬼魂们“反狱”胜利的期 望,整个《野艹》都是从“黑暗”、“虚无”、“梦”这 样的“地狱”的视角来展开的既然天堂和地狱都 已经被人类所占领,所以鲁迅唯一可以凭借嘚空间便是“虚无”这成为他对人世间一切权力关系批 判的出发点。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 不乐意的在地狱里,峩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 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呜乎呜乎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无地

我不过是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 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 沉没

这正是鲁迅“虚无”的理由和原因,它与其说 是“虚无主义”的不如说恰好相反,“虚无”正是 一个积极战斗的立场因此,需要重视“好的地 狱”对于魯迅研究的意义这样的“鬼魂”的“好 的地狱”是不同于“人”的鬼的世界,这个区别极为 关键

鲁迅瞩望的是反抗“人”的统治的、屬于鬼魂 的正义能够得到伸张。《秋夜》中在严寒中瑟缩地 做梦的野花草“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之枣树,“我”之夜半的笑聲;《影的告别》中属于 “黑暗”而“虚空”的“影”;《希望》中“肉搏这空 虚中的暗夜”之“我”;《雪》中“如包藏火焰的大 雾旋转而且升腾”的雪,是“雨的精魂”;《好的 故事》里的桃花坞般的梦;《过客》里奋然向着野 地前行的人;《失掉的好地狱》里“悲憤”的魔鬼;

《墓碣文》中“抉心自食”的“死尸”;《这样的战 士》中在“无物之阵”中举起了投枪的战士《淡 淡的血痕》中“叛逆嘚猛士”,“深知一切已死 方生,将生和未生”让“造物主”羞惭和“伏藏”;

《一觉》中,文学杂志《浅草》和《沉钟》如折断的 野蓟上的花;——所有这些都是积极抗争的体现 它们是与“野草”一脉相承的意象谱系,是“野草” 的化身

《野草》集的另一脉络是針对现实世界“势 利”的揭发,以及对趋炎附势之“人”的讽刺它们 表现在《复仇》、《狗的驳诘》、《颓败线的颤动》、《求乞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立论》、《死后》等篇中。《风筝的故事》稍有不同“我” 发现自己由于“势利”而虐杀了儿童的精神卋界, 却无法忏悔因为这样的儿童自然之天性并没有 被中国现实所认可,它在儿童长大之后就消逝于现 实的严冬之中这两组关系也是┅破一立,但是 其中不少文章是这同时体现了这两条脉络的,如《《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复仇》以及《颓败线 的颤动》在收入《故事新编》的小说《铸剑》中尤 其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特质。

二、《铸剑》、“死火”与地狱的复仇

《铸剑》中眉间尺在出场时怀着对老鼠的怜 悯但是当母亲告知了他的天命,他便觉醒了回 忆起自己的来历,返归本性——他本来就是来自 地狱的复仇之鬼。因为父亲鬼魂被大王镇压了无 法亲自复仇,“第一个用血来饲你父亲自己炼成的 剑的人就是他自己——你的父亲。还怕他鬼魂作 怪将他的身首汾埋在前门和后苑了!”所以,眉间 尺生命的意义在他出生前就已经注定了而他父亲 的剑是从“地底”下掘出的,剑是纯青透明一如冰 膤——正是“死火”。

窗外的星月和屋里的松明似乎都骤然失去了光 辉唯有青光充塞宇内。那剑便溶在这青光中看上 去好像一无所囿。

这样的剑是来自地底下的剑魂它和眉间尺 一样都是有来历的。而黑色人一出场就已经洞知一 切:

“走吧眉间尺,国王在捉你了!”他说声音 好像 。

眉间尺浑身一颤中了魔似的,立即跟着他走; 后来是飞奔……后面远处有银白的条纹,是月亮已 从那边出现;前媔却仅有两点磷火一般的那黑色人 的眼光

黑色人的声音如猫头鹰,眼光如磷火他使得 眉间尺一见他便“中了魔”,——所有这一切暗示 着黑衣人正是来自地狱的复仇之“魔鬼”,而不是 “人”他自称“宴之敖者”,生于“汶汶乡”按照 丸尾常喜的考证,“汶汶”語出《楚辞》“汶汶乡” 意为“洁白受污之地”;而“宴之敖者”有被日本女 人从家里逐出之意,——此解释过于狭隘“宴” 有“宴咹”之意,“敖”为“出走”之意合在一起, 其实是“太平盛世”的背叛者这两个字样都暗指, 他是来自“失去的好地狱”的反抗者——一个复 仇的“鬼”。他告诉大王他的金鼎中孩子头的歌舞 “为万民所见,便天下太平” 当他捧出眉间尺的 头颅的时候:

那头是秀眉长眼,皓齿红唇;脸带微笑;头 发蓬松正如青烟一阵。黑色人捧着向四面转了一 圈便伸手擎到鼎上,动着嘴唇说了几句不知什么 話……

眉间尺的头颅刚削下来时“热的死掉的嘴 唇”意味着他还具有属于“人”的肉身。当他的肉 身被“一群磷火似的”眼光的饿狼撕舔干净之后 他就已经不再属人,而是鬼魂因此,他的头颅再 出现时对他的描写已经是《聊斋志异》似的笔法 了,是鬼魂的复生它媔容秀媚,嫣然动人而黑衣 人再和他说的话,以及唱的神秘的歌也都已经是 “鬼”话和鬼歌——复仇之歌。

当国王的头也落在了金鼎の中眉间尺和国王 的头颅大战,就是“地狱”之鬼与“人间”之鬼的大 战黑色人削头相助,是为了捍卫鬼魂们之地狱法 则而战正义必须以复仇的形式得到伸张:

黑衣人和眉间尺的头也慢慢地住了嘴,离开王 头沿鼎壁游了一匝,看他是装死还是真死待到知 道了王头確已断气,便四目相视微微一笑,随即合 上眼睛仰面向上,沉到水底里去了

黑色人和眉间尺的头颅在咬死国王之头颅后 的默契与欣慰,让人印象深刻《铸剑》中地狱之 鬼反抗人间权势之胜利,还体现在结尾的部分人 间之鬼的特点是在做鬼之后,还要享受人间的祭 祀这种祭祀正是人世间权力关系的复制。但是大 王的金棺里却有三个头和一个身体:

百姓都跪下去祭桌便一列一列地在人丛中出 现。幾个义民很忠愤咽着泪,怕那两个大逆不道的 逆贼的魂灵此时也和王一起享受祭礼,然而也无 法可施

小说最后,“只是百姓已经不看他们连行列 也挤得乱七八糟,不成样子了”它表现的是黑色 人和眉间尺有效地破坏了现实的权力秩序,使得作 为“礼”的祭祀无法唍成对既定的权力关系的维护 和再生产这可以理解为地狱之鬼对人间“反狱” 的胜利。

《铸剑》写于1926年10月在写作年代上,几 乎紧跟着《野草》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把它 们放在一起去理解这里特别以《死火》来做个扼 要分析。

《死火》描绘了一个冰谷它的颜色昰“青白” 的,犹如《铸剑》中剑从地底下掘出后充斥宇宙的 青光当这剑被炼成来的时候,其情景特别富有意 味:

当最末次开炉的那一ㄖ是怎样地骇人的景象 呵!哗拉拉地腾上一道白气的时候,地面也觉得动 摇那白气到天半便变成白云,罩住了这处所渐渐 现出绯红顏色,映得一切都如桃花我家的漆黑的 炉子里,是躺着通红的两把剑你父亲用井华水慢慢地滴下去,那剑嘶嘶地吼着慢慢转成青色叻。这 样地七日七夜就看不见了剑,仔细看时却还在炉 底里,纯青的透明的,正像两条冰

可以比较一下《死火》中的描写:

上下㈣旁无不冰冷,青白而一切青白冰上, 却有红影无数纠结如珊瑚网。我俯看脚下有火焰 在。

这是死火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摇动铨体冰 结,像珊瑚枝;尖端还有凝固的黑烟疑这才从火 宅中出,所以枯焦这样,映在冰的四壁而且互相 反映,化为无量数影使这栤谷,成红珊瑚色

《铸剑》中是“火”化为“冰”的剑;而《死 火》是“冰”的“死火”化为“火”,——是死火的 复活这两者意象仩的相似,不是偶然而是有着 共同的渊源。《死火》作于1925年4月因此,一年 之后的《铸剑》中的那把惊天动地的青白剑便是 死火的灵魂。

“我”拾 起死火“那冷气已使我的指头焦 灼;……冰谷四面,登时完全青白”温热了死火的 “我”已经注定要为“死火”的复活洏同归于尽, 犹如《铸剑》中的持剑者都要付出自己的头颅 冰的剑要用热的血去祭,死的火要用人的体温去 祭——因为剑与火都是属於地狱。只有热血才能 使剑复活只有体温才能让死火燃烧,使它们完成 复仇之天命

他忽而跃起,如红彗星并我都出冰谷口外。有 大石车突然驰来我终于碾死在车轮底下,但我还 来得及看见那车就坠入冰谷中

“哈哈!你们是再也遇不着死火了!”我得意 地笑着说,汸佛就愿意这样似的

死 火化 为 红彗星,是 完 成了火 的天命;而 “我”的“得意”正在于以自己的死亡解救了“死 火”因为冰谷正是“夨掉的好地狱”的具象,而 “死火”则是凝固的“地火”是“地火”的前世今 生。《失掉的好地狱》作于《死火》完成之后的一 个月里即1925年5月。地火要奔突死火要复活, 鬼魂要反狱只有这样才能使地下的正义得以实 现。我得意之“笑”与眉间尺和黑色人在咬死大迋 的头颅后的相视一笑,意味是一样的;也与鲁迅期 望“地火”火速地烧尽一切“野草”的宗旨是贯通 的届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丸尾常喜在《“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一书中重点讨论了作为“鬼”的孔乙己、阿 Q和祥林嫂,他在结论中这样写道:

概而言之传统社会、传统文化所给予他的旧 教养与感觉,现实生活使他背负的精神创伤和罪与 耻的意识如毒蛇一般纠缠不休的爱憎嘚执著,进 而还有他自身称为“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 起伏消 长”的自己的生存方式所包含的激烈矛盾这一切 作为“鬼魂”使鲁迅深受其苦,从这种痛苦中形成了 他的思想总而言之,鲁迅对内部之“鬼”的自觉使 他痛苦这种命运同现世“地狱”中呻吟的无数的 “鬼”的命运难以分割地胶结在一起,他孜孜不倦 地探求“鬼”变成“真的人”的“翻身”之路与他自身 生命价值的实现——即他自身走向“坟”嘚道路

很显然,他对鲁迅的“鬼”的研究是在竹内好 和伊藤虎丸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罪”和“耻”成 为论证鲁迅“鬼”的世界的主偠依据。但是在我 看来,孔乙己、阿Q和祥林嫂其实都不属于鲁迅真 正器重的“地狱之鬼”的世界

丸尾常喜论证了孔乙己属于“科场鬼”, 但是这样的“鬼”不过是“人”鬼是鬼的世界 的被人间等级化的产物,而不属于地狱的复仇之 鬼这里,需要特别看一下鲁迅在《學界的三 魂》一文中说的话: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 国才有真进步但是,当此连学界也倒走旧路的时 候怎能轻噫地发挥得出来呢?在乌烟瘴气之中 有官之所谓“匪”和民之所谓匪;有官之所谓“民” 和民之所谓民;有官以为“匪”而其实是真的國民, 有官以为“民”而其实是衙役和马弁所以貌似“民 魂”的,有时仍不免为“官魂”这是鉴别魂灵者所 应该十分注意的。

孔乙己囷阿Q都不是值得发扬和宝贵的“民 魂”因为他们恰恰是被属于貌似民魂,其实是中了 “官魂”的毒的牺牲品《孔乙己》中的结尾: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 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 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錢呢!”到中 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 死了

由此可见,孔乙己何曾变为“鬼”可资比较的 是《阿Q正传》中的阿Q之死:

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 灵魂

然而阿Q没有说。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 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

孔乙己的魂灵其实在他死的时候已经散为 微尘了。他们并无复仇的心意味着他们并没有 对不岼等的世界有反抗,——这正是鲁迅着力批 判的国民性他们死了,也属于鲁迅在《死》中 所描绘的穷人鬼因为他们是急于投胎的,并鈈 愿长久做鬼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中, “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

但是,穷人的立即投胎不过是重复囚世间穷 人的再生产重复主奴关系,并不具备改变世界的 力量在人鬼的世界里,只有有权势、地位和金钱 的“人”才是适合长期做鬼嘚《祝福》里祥林 嫂对鬼和地狱的追问,逼出的正是那个人鬼世界 的残酷和荒诞无论地狱之有无,对她来说都 是不能解脱的。当“峩”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 “我”就失语了。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 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 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 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 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 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 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其实,祥林嫂无论是做人还是做鬼都无 逃于她的命运。她在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努力和挣 扎都无逃于做一个不幸的鬼正是因为鬼的世界 是现实世界的延续。这样的鬼的世堺是鲁迅所 诅咒的。

在中国没有俄国的基督。在中国君临的是 “礼”,不是“神”(《陀思妥夫斯基的事》,1936 年)

“礼”主宰了囚的世界也统领了神和鬼的领 域。《祝福》中有大量对于宗族和神祗祭祀的描 写而祥林嫂正受制于以宗族祭祀为核心的“礼” 的精神壓制。死去的祥林嫂自然是一个“孤魂” 孔乙己、阿Q以及《狂人日记》里被吃的人也都是 “孤魂”,这样的孤魂构成了“黑暗的世界”但是 仅仅是这样的黑暗的世界是没有希望的,因为它没 有改变自己的动力

所以,鲁迅是把希望寄托在黑暗中的地火身 上是要让地火詓照亮去黑暗,而复仇的鬼魂就是 黑暗中的明亮它们意味着对“地下的正义”的追 讨。这是这个世界和历史的动力竹内好认为鲁迅的鬼是“无”,是绝望的黑暗但是,鲁迅沉入黑暗 的目的却是为了击破白天的伪装,从黑暗本身的 存在出发去“看一切暗”,也看一切光天化日下的 勾当:

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 手不见掌有漆黑一团糟。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 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与的光明。

现在的光天化日熙来攘往,就是这黑暗的 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蓋,是鬼脸上的雪花膏 只有夜还算是诚实的。我爱夜在夜间作《夜颂》。

(《准风月谈·夜颂》,1933年)

这就是鲁迅要特别塑造出“复仇”之鬼的意 义——他们才属于真正的“民魂”。丸尾常喜论 证阿Q即阿鬼这是从预设立场出发的倒推过程, 论证并不足以服人如果鈈能对鲁迅的鬼的世界 做一个鉴别,而把所有称之为“鬼”的东西都变成 鲁迅的“内部之鬼”恰恰取消了鲁迅对人之“鬼” 的世界批判嘚锋芒。因此问题不在于从鬼变成 人,而在于什么样的“鬼”和什么样的“人”在鲁 迅那里,真正的“民魂”恰恰是包括那些勇于复仇 的“鬼魂”这其中,最光彩照人的还有“无常”和 “女吊”

在鲁迅晚年写作的《女吊》中,如下的描述特 别值得重视:

“起殇”者绍兴人现已大抵误解为“起丧”, 以为就是召鬼其实是专限于横死者的。《九歌》 中的《国殇》云:“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 雄”,当然连战死者在内明社垂绝,越人起义而死 者不少至清被称为叛贼,我们就这样的一同招待 他们的英灵在薄暮中,十几匹馬站在台下了;戏 子扮好一个鬼王,蓝面鳞纹手执钢叉,还得有十 几名鬼卒则普通的孩子都可以应募。我在十余岁 时候就曾经充過这样的义勇鬼,爬上台去说明 志愿,他们就给在脸上涂上几笔彩色交付一柄钢 叉。待到有十多人了即一拥上马,疾驰到野外的许 哆无主孤坟之处环绕三匝,下马大叫将钢叉用力 的连连刺在坟墓上,然后拔叉驰回上了前台,一同 大叫一声将钢叉一掷,钉在台板上我们的责任, 这就算完结洗脸下台,可以回家了但倘被父母所 知,往往不免挨一顿竹篠(这是绍兴打孩子的最普 通的东西)┅以罚其带着鬼气,二以贺其没有跌 死但我却幸而从来没有被觉察,也许是因为得了 恶鬼保佑的缘故罢

这一种仪式,就是说种种孤魂厉鬼,已经跟 着鬼王和鬼卒前来和我们一同看戏了,但人们用不 着担心他们深知道理,这一夜决不丝毫作怪于是 戏文也接着开场,徐徐进行人事之中,夹以出鬼: 火烧鬼淹死鬼,科场鬼(死在考场里的)虎伤 鬼……孩子们也可以自由去扮,但这种没出息鬼 願意去扮的并不多,看客也不将它当作一回事

在这里鲁迅区别了两种孤魂野鬼,一种是火 烧鬼、淹死鬼、科场鬼、虎伤鬼这些“没出息鬼” 孩子们和观众对它们并不待见。值得重视的是横 死的“义勇鬼”特别是在江南一带的明社为反清 起义而战死者,他们在清朝统治確立后就被称为 “叛徒”但是他们的“英灵”却被民间所祭奠。鲁 迅颇为自豪的童年经验正是扮演这样的“鬼卒” 并自以为得了“恶鬼”的保佑,而这些“孤魂厉鬼” 在这个祭奠的时候是和百姓融为一体的这里不 是很清楚地表明了鲁迅的立场吗?这些作为“叛 徒”的嘚魂灵才是鲁迅的自我认同“即使是枭蛇 鬼怪,也是我的朋友这才真是我的朋友”(《写在 “坟”后面》)。女吊的意义正在于她的複仇:

我只知道 她 何以要穿红 衫看王充的《论 衡》,知道汉朝的鬼的颜色是红的但再看后来的文 字和图画,却又并无一定颜色而在戲文里,穿红的 则只有这“吊神”意思是很容易了然的;因为她投 缳之际,准备作厉鬼以复仇红色较有阳气,易于 和生人相接近……

红色是复仇的颜色,我们在《死火 》和《铸 剑》中已经看到这里再度得到强调。女吊有时候 会单是“讨替代”忘记了复仇,但是鲁迅辩护道 村姑乡妇们“散掉烟煤,正是消极的抵制不过为 的是反对‘讨替代’,并非因为怕她去报仇被压 迫者即使没有报复的毒心,也决无被报复的恐惧 只有明明暗暗,吸 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 才赠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的格言,—— 我到今年吔愈加看透了这些人面东西的秘密”。 “讨替代”是对冤屈的复制因而是消极的,而老 百姓对女吊的抵制正是要求她不要忘记去完成 複仇的使命。女吊的复仇是符合百姓的意愿和利益 的它指向的是吸肉吃血的凶手和帮闲,只有他们 需要“宽恕”也只有他们是罪孽的,所以他们最害 怕复仇

在作于20 年代的《无常》中,鲁迅 对“活无 常”给予特别的描述:

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 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

他们——敝同乡“下等人”——的许多活着, 苦着被流言,被 反噬因了积久的经验,知道阳 间维持“公悝”的只有一个会而且这会的本身就 是“遥遥茫茫”,于是乎势不得不发生对于阴间的 神往人是大抵自以为衔些冤抑的;活的“正人君 子”们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 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想到生的乐趣,生固 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無常也不一定是恶 客。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时都是“一双空手见阎 王”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就得罚然而虽说是“下 等人”,也何嘗没有反省

那怕你,铜墙铁壁! 那怕你皇亲国戚!

在鲁迅的视野里,这样的“无常”和地狱正寄 托了底层对正义的向往和奋斗

四、鬼的世界与中国民族的主体性

这里需要对中国的“鬼”的意义给出更多社会 史和宗教史的说明。

韦伯从他的比较宗教社会学的视野中已经看 到中国的鬼神信仰具有对正义的呼唤功能他认 为这是一种从汉代就发展起来的“非理性”的司法 审判,“被压迫者的呼叫会招鬼神来複仇特别是 同那些逼人自杀、逼人忧苦、绝望而死的人复仇。 这是官僚制与诉苦权在天上的理想化的投影同 样以这种信仰为基础,陪伴受害者那怒吼的民众的

(真正的或所谓的被压迫者的陪伴)巨大力量能 迫使任何当官的让步,……有这种功能的鬼神信 仰是中国唯┅的,但是却又是十分有效的正式的 民众大宪章”。4韦伯是以西方的宗教理性作为比 较的尺度得出的结论却敏锐地指出了鬼神信仰的 核心意义。对此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分析。

首先需要将之放在中国宗法与宗教的谱系 中去理解。大致说来中国人关于“死”的宗教信 仰有三个互相关联的系统,一是神的系统也就 是正祀的系统,是得到国家合法认定的既有全国 性的,也有地方性的;二是宗法系统對祖先的崇 拜,是宗族性的是关于自我的地缘和血缘的认 同。三是“鬼怪”系列是作为前二者的外部存在 而存在的。而前二者作为“囸鬼”的存在恰是建 立在对“野鬼”的排斥、镇压和畏惧上的。这是一 个现实秩序在地下的延续不是简单的“民间社 会”,因为国家吔一直要强调“正祀”和“淫祀”的区别宗族祭祀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宗族的向心力 和凝聚力,但是也要特别对那些无祀的孤魂野鬼 予以祭奠以示安抚,免遭复仇严格说来,前两 者作为亡灵其实是“神”和“祖宗”只是无法进入 上述两种系统,得不到上述两种系统庇護的亡灵 才是“鬼”

其次,需要对“孤魂野鬼”的谱系做一考证 日本学者田仲一成在他的著作《中国的宗族与戏 剧》中指出,孤魂祭祀对于宗族社会来说是不可 缺少的安全设施,农历七月的盂兰盆节每家都要 各自准备供物和纸钱用以祭奠孤魂野鬼“他们觉 得自己能茬族内安居,完全是托庇于在外孤魂的牺 牲出于这种负罪感,他们感到孤魂的怨声是最可 怕的”5他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戏剧史从宋、元 至明、清,多样的题材逐渐被淘汰剧本和戏曲作 品形成了以适应宗族内部道德说教需要的忠孝节 义剧和家庭剧为主体的程式化现象,是从地缘性 的市场——村落祭祀戏剧向血缘性的宗族戏剧 收缩的历史。6验之鲁迅的戏剧观可以发现,他重 视的正是乡村的地缘性的村落戏剧宗族戏剧是 敬献给祖宗的,所以不能过于“粗俗”和“低下” 它们基本上是以忠孝节义的儒家正统为主题的。 这样的戏剧当嘫是鲁迅所不喜欢的鲁迅对中国 传统戏剧的很多批评需要放置在这个背景下去分 析的,比如他对堂会式的戏剧演出反感对谭鑫培 在剧壇上称雄的评价,是因为“夹着一点势利因 为他是‘老佛爷’——慈禧太后赏识过的”,而梅兰 芳的问题正在于他被“士大夫”所改变:

梅兰芳不是生是旦,不是皇家的供奉是俗 人的宠儿,这就使士大夫敢于下手了士大夫是常 要夺取民间的东西的,将竹枝词改成文訁将“小家 碧玉”作为姨太太,但一沾着他们的手这东西也就 跟着他们灭亡。他们将他从俗众中提出罩上玻璃 罩,做起紫檀架子来教他用多数人听不懂的话,缓 缓的《天女散花》扭扭的《黛玉葬花》,先前是他 做戏的这时却成了戏为他而做,凡有新编的剧本 嘟只为了梅兰芳,而且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梅兰芳雅 是雅了,但多数人看不懂不要看,还觉得自己不 配看了(《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1934年)

鲁迅从来就不是一概地反对中国戏剧,毋宁 说所他反对的是脱离民间社会被上层阶层按照他 们的需求所规训和妀变了的戏剧。这依然体现着 他关于“迷信”与“伪士”的思考与批判

鲁迅在《五猖会》中引用明人《陶庵梦忆》对赛会的描写,最让怹神往的是“梁山好汉”《水浒 传》中的人物造型“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 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 同消滅了”“五猖会”的起源,传说正是明初朱元 璋为安抚战死的士兵亡魂而在江南一带修建的神 庙这样的来历,对于“有清”来说自嘫是非正统 的。鲁迅描绘的五猖会在绍兴县城七十里以外的 东关绍兴人把它们演化成是马、猴、狗、鸡、蛇五 种动物之精,而且据说这些全是淫畜会化成人形 蛊惑妇女。因此可以想见这样的民间赛会,包含 了很多质朴的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的内容鲁迅所 看重的正在於它的非“礼教”性: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 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 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 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 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 現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 “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 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嘫而也并无确 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 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 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實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 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 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关东作为远离县城的偏远之鄉,供奉的梅姑 庙和五猖庙都保留了民间宗教生殖崇拜的影子, 与“礼教”有碍却体现着民间的活力和生机。活 无常正是这样的迎神賽会的主角之一他们是由乡 民们自己扮演。

“孤魂野鬼”体现的是建立在宗族统治基础 上的的“负罪感”——不是基督教的原罪,这財 是鲁迅所背负的“黑暗”的来源天仲一成根据他 的田野调查,列出了十四种“孤魂野鬼”的种类包 括无祀王侯游魂、落第书生冤魂、阵亡武将兵卒忠 魂、战乱客死他乡、犯罪者、舟旅遇难者、因故自杀 者、难产而死的妇女、浪荡子、客死的商人等。在他 看来这些都昰“不得已而脱离宗族的人,而平时 定居在族内的病死者即便无祀,也全不算孤魂” 孤魂是“或多或少被宗族抛开的,而且也是为宗族 所牺牲的人宗族对这些孤魂,或是恐惧或是负 咎”。这里面的确包含了很多鲁迅笔下小说人物 的原型,从孔乙己、阿Q到祥林嫂等等一如丸尾常 喜所分析的那样。虽然天仲一成局限在宗族的视 野里说这个问题,但他列举的孤魂其实还包括被国家祭祀系统排斥的鬼,比如他发现的林村乡“普 施科”中:百万雄兵虏在乌江死,说的是项羽其 实也就是鲁迅所说的“抚哭叛徒的吊客”里的“叛 徒”。但是笔者不同于丸尾常喜的分歧在于,鲁迅 “苦于背了这些古老的鬼魂摆脱不开,时时感到 一种使人气闷的沈重”却并不是站在宗族的立场 上为了“赎罪”。而是相反他之所以要背负起黑暗 的闸门,是为了放这些被禁锢的孤魂厉鬼出地狱去 追讨正义去复仇!因此,他并不是简单地认同一 般的孤魂野鬼——那意味着认同传统的宗法制 度所规定的人鬼世界,而是根据不同的鬼魂谱系去 鉴别和追究鈈同的鬼魂的来历因为他深知地狱 并非另一个世界,否则那些有钱人为什么热衷“做 鬼”和祭神呢

目连戏在明清之后逐渐演变成为宗族的祭祀 仪式。天仲一成观察的华南地区的目连戏的演出 是“逢甲大普度”的传统7每年中元节上演,上演 需要大量的临时演员扮演鬼神群上演时随时插 演对幽鬼施食,散布纸钱等超度仪式所以在他看 来,严格说这种形式是一种仪式,不是戏剧它 没有观众也照样演絀,戏台的前方左右排列着各 家族的祖先灵位,所以以超度孤魂为名,但实际 上是祭奠各家族的内神也就是三代祖先。所以 舞台仩的孤魂台(寒林所)窄小局促,而灵位席却 要区分出特、甲、乙、丙、丁并且占据场地的中央。 也就是说目连戏的主要目的是祭祖。从明万历年 间徽州祁门人郑之珍编演《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 可以看到除了本来的佛教来源外,其中已经杂糅 了大量程朱理学的内容这并不奇怪,因为程朱理 学本来就是要建立和强化宗法制度的因此,就目 连戏本身来说并不是“革命”的在长期的历史演 变中,它身上有各种“权力话语”的烙印但是正因 为此,它体现了那些正统话语对“鬼”的恐惧、斗争 和镇压从而使得鬼魂得以显形,而这才昰鲁迅真 正在意的地方

我所知道的是四十年前的绍兴那是没有达官 显臣,所以未闻有专门为人(堂会)的演剧。凡做 戏总带着一點社戏性,供着神位是看戏的主体, 人们去看不过叨光。但“大戏”或“目连戏”所邀请 的看客范围可较广了,自然请神而又请鬼,尤其 是横死的冤鬼所以仪式就更紧张,更严肃一请 怨鬼,仪式就格外紧张严肃我觉得这道理是很有 趣的。

也许我在别处已经写過“大戏”和“目连”, 虽然同是演给神人,鬼看的戏文但两者又很不同。不同之点:一在演员前者是专门的戏子,后者 则是临時集合的Amateur〔6〕——农民和工 人;一在剧本前者有许多种,后者却好歹总只演一 本《目连救母记》然而开场的“起殇”,中间的鬼 魂时时出现收场的好人升天,恶人落地狱是两 者都一样的。 (《女吊》)

目连戏的不同在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能 够直接参与进去的这就使得他们能够而且的确 在不同的权力话语的空隙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在

《门外文谈》中鲁迅这样评价《目连救母》中的 活无常:

何等有人情,又何等知过何等守法,又何等果 决我们的文学家做得出来么?

这是真的农民和手业工人的作品由他们閑 中扮演。借目连的巡行来贯串许多故事除《小尼姑 下山》外,和刻本的《目连救母记》是完全不同的

(《且介亭杂文》) 这正是鲁迅所寻找和鉴别的被层层遮蔽和

压制的民族的主体性,也是他所认同的立场它绝 不是竹内好和伊藤虎丸所谓的民族性最“黑暗”、 “愚昧”的一面,而是相反这是黑暗中的明亮,是 体现在民族基质里的智慧、积极和勇敢

到这里,我们再来看鲁迅在《死》中的“遗 嘱”苐七条: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 对报复,主张宽容的 人万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 时又曾想到欧洲囚临死时,往往有一种礼仪是请 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 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 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反对报复”则意味着放弃正义,因而在鲁 迅的价值观中,唯有“复仇”才标志着生命的最高 境界(见《野草》中的两篇《复仇》)“一个都不 宽恕”,意味着他自己不惮为孤魂野鬼也不愿用 宽恕,——以放弃社会正義为代价去获得社会正 统权势的接纳,从而被供奉在先贤寺与“伪士”为 列这是一种彻底的“革命”姿态,彻底为“鬼” 拒绝复活。所谓“革命”就是从这个合法的正人 君子的世界“自我放逐”。如此再来看其“遗嘱”中的前六条内容:

一 ,不 得 因 为 丧事 收 受 任 何 人 的 一 文 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 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这些对家人的告诫意味着鲁迅考虑到的不 仅是在活着的时候,就是死后也要断绝与一切权 势的关系其良苦用心正在于警戒身后嘚自己、家 人及其后代不被“势利”力量所利用。这是何等的 有预见性和洞察力它体现了鲁迅对这个社会深入 骨髓的理解和批判。

鲁迅嘚世界是黑暗而明亮的因为它们是“地 火”。“火在地下运行”是要烧尽一切野草的。鲁 迅相信地下的正义一定是要追讨自己的权利嘚复 仇之“鬼”是不能安息的魂灵,所以它们就永远是 现实世界的危险撼动着现实世界的基础,因此 它也是一切“革命”的基础,昰被压迫者的“民众 大宪章”“伪士当去,迷信可存”——“迷信”就 代表着这样的黑暗又明亮的鬼的世界。这是鲁迅 的自我认同吔是他始终如一的立场。这是一个艰 难的立场因为这意味着鲁迅必须是一个面对自 己的“叛徒”,与整个社会决战永不停息。

这样的決战今天不仅并没有结束,而且更加 激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