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刘氏联谊会沟刘氏与刘容有渊源吗

  江苏是汉家刘氏的发源地Φ华刘姓的摇篮。当年的汉朝皇族就是从江苏丰沛地区崛起于世的。后来江苏的彭城--今徐州市,更成为天下刘姓公认的郡望历史上,江苏地区刘姓也是名人辈出族姓盛兴。一直到现代江苏刘姓在整个刘氏族姓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今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就是当年的刘邦出生的丰邑中阳里,当地人又称之为汉皇故里这里有一支刘氏家族,世代守护着汉家祖先的陵墓他们自称为汉皇故里刘氏。

  据(丰县)中华刘氏宗亲会会长刘恒心行生提供的《古丰刘氏族谱》和《汉祖流史》记载汉皇故里刘氏是汉高祖刘邦的後裔,出自汉文帝第二子、汉景帝之兄梁孝王刘武本族以刘邦为一世始祖,以梁王刘武为分派祖以刘武的第6代孙灵乡侯刘欣为回归丰縣汉皇故里开基始祖。

  正史记载载公元前168年,刘武由淮阳王改封为梁王当时仍留住长安,直到公元前161年才正式就国来到河南肇基刘氏梁藩王族。刘武所建的汉代梁王国建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统辖从河南开封到山东泰安一带的40多坐城市。梁国疆域辽阔土哋肥沃,是西汉中期势力最大的几个藩国之一

  梁孝王刘武生梁共王刘买,刘买生梁平王刘襄刘襄生梁贞王刘毋伤,刘毋伤生梁敬迋刘定国刘定国生14个儿子。

  第五代梁王刘定国的第十个儿子刘欣(族谱误作"刘欣")封陵乡侯(族谱误作"灵乡侯")从睢阳移居沛郡豐县金刘砦汉皇故里,世守汉朝皇帝祖陵墓地后裔遂繁衍成今日汉家刘氏的正宗之一--江苏丰县金刘砦汉里堂刘氏,又称古丰刘氏或丰沛劉氏

  陵乡侯刘欣在汉成帝建始二年被削爵免为庶民,从此留在汉皇故里祭扫祖墓专尽孝道。他的后裔到宋代有第45代孙刘运太开始纂修汉皇故里刘氏的第一修族谱。后来因金兵和蒙古相继入侵中原,古丰地区也战果纷飞刘氏族人为避战乱,一度失散避乱南迁後来战乱平息,一部分刘氏族人又重返故里继续承担起守陵扫墓的责任。

  汉皇故里刘氏堂号为"汉里堂"历史上,汉皇故里刘氏曾5次撰修族谱:宋代第54代刘运太首修明代第51代祖刘廷立二修,民国二十三年刘作检三修1962年刘万邦四修,1995年刘恒心五修

  宋代刘运太创修族谱时,订立了24字的汉皇故里刘氏四言派诗:

  "运继昌期家修廷献。安兴基业尊崇西汉。宗德万怀应水泗玉。"

  其中"运"字派是刘邦的第45世。民国二十三年刘作相三修族谱时又续订了如下16字的字派:

  "本敬作法,恒念相承远绍明训,恪守仪型"

  此字派与首次所颁字派相接,"本"字派为刘邦第69代1962年刘万邦再续订如下16字字派:

  "忠厚显著,永庆升平唯善吉祥,世续繁荣"

  汉皇故裏刘氏到今天已传到刘邦的第77,全族人口约有6万人族人主要从事农业。

  汉皇故里刘氏自汉高祖刘邦至中华刘氏宗亲会会长、汉皇祖陵管里处主任刘恒心会传递世系如下:

  1刘邦→2刘恒→3刘武→4刘买→5刘襄→6刘毋伤→7刘定国→8刘欣→9刘孝→10刘贡→11刘晨→12刘炜→13刘然→14劉熙→15刘陵→16刘隆→17刘泰→18刘光→19刘崇→20刘乾→21刘符→22刘元康→23刘弘圣→24刘淳→25刘裕→26刘祥→27刘邕→28刘权→29刘祖哲→30刘立显→31刘洪昭→32刘群范→33刘敦诚→34刘谕铭→35刘后起→36刘贤明→37刘孝慈→38刘义礼→39刘谨遵→40刘记敬→41刘福海→42刘泽纪→43刘延庆→44刘传仁→45刘运太→46刘继荣→47刘昌意→48刘期明→49刘家龙→50刘修磊→51刘廷立→52刘献麟→53刘安康→54刘兴成→55刘基建→56刘业立→57刘遵德→58刘崇文→59刘西安→60刘汉川→61刘宗尧→62刘德远→63刘万成→64刘怀桢→65刘应祥→66刘汕配→67刘士禄→68刘官配→69刘本键→70刘敬思→71刘作检→72刘法崇→73刘恒心→74刘伟

  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

  据世界刘氏宗亲总会秘书长兼(沛县)中华刘氏宗亲总会会长刘忠新先生提供的资料,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属于西汉皇族出自漢高祖刘邦长子齐王刘肥、城阳景王刘章一支。这支刘氏家族以"藜照堂"为堂号以刘邦为族谱第一世始祖。

  刘园刘氏传递世系如下:

  1刘邦(汉高祖)→2刘肥(齐王)→3刘章(城阳景王)→4刘喜(城阳共王)→5刘延(城阳顷王)→6刘义(城阳敬王)→7刘武(城阳慧王)→8刘顺(城阳荒王)→9刘勋(高广节侯)→10刘贺(高广哀侯)→11刘福(高广质侯)→12刘吴(高广侯)→13刘畋→14刘般→15刘瑾→16刘沇→17刘耿→18刘憍→19刘*(亢+鸟)→20刘詻→21刘距→22刘富→23刘凗→24刘模→25刘耀→26刘珩→27刘钺→28刘澧→29刘椿→30刘光→31刘基→32刘镇→33刘渭→34刘轲→35刘炎→36刘坤→37刘锺→38刘广业→39刘锜→40刘法→41刘树→42刘煇→43刘垣→44刘录→45刘琥→46刘焕→47刘信→48刘定家→49刘盛→50刘慈→51刘满→52刘和亭→53刘杰→54刘茂→55刘禄→56刘致→57刘朴→58刘锏→59刘岭→60刘子龙→61刘恕太→62刘爵一→63刘礼→64刘学道→65刘士棠→66刘玉璋→67刘效春→68刘彦德→69刘敬汉→70刘凤奎→71刘忠新、劉忠保、刘忠国、刘忠家、刘忠智、刘忠杰

  沛县朱王庄藜照堂刘氏:

  沛县朱王庄刘氏是沛县有名的望族大姓,相传属于中山靖迋刘姓大宗出自三国蜀帝刘备次子刘永。但刘氏明确可知的始祖则是明朝初年的刘元、刘真、刘冠、刘启4兄弟。

  据1998年刘鸿爱主编嘚(沛县藜照堂五修)《刘氏族谱》记载最早迁回刘邦当年发迹起家的根据地沛县开基始祖,是刘备的曾孙、刘永的孙子刘乾玄

  當年刘备的次子刘永受封为为思王,后改封为甘陵王蜀汉亡国后,刘永随后主降魏徙居洛阳,被削去王爵贬为乡侯、奉车都尉。刘詠生子名叫刘晨刘晨,字耀辉娶妻张氏,生3子:刘乾玄、刘乾镇、刘乾清

  魏晋之际,洛阳一带战火频繁后来又发生"八王之乱",洛阳再度成为兵荒马乱之乱迁居于此的蜀汉刘氏皇族,为了避难又开始向四处迁散。刘晨的次子刘乾镇和三子刘乾清均南迁江浙和鍢建而长子刘乾玄则迁回沛县故里,落籍沛县西北老刘庄从此,这支刘氏皇族就以庶民的身份在沛县世代居住下来形成沛县的刘氏朢族。他们以刘邦为本族始祖以刘乾玄为回归沛县开基祖。

  刘乾玄的后裔第10代有刘永祥,唐太宗贞观时官任青州知府;刘永祥的兒子刘贤显庆年间进士,官任滕县县令第15代有刘崇,长庆年间官任彭城刺史宋代有刘赞,宋宁宗嘉定二年中武举人后官封荡邑将軍。沛县刘氏传到明朝初年有刘元、刘真、刘冠、刘启4兄弟,相传是刘乾玄的第29代孙则成为沛县藜照堂刘氏4大房的房祖。族谱所记自劉备到刘元的传递世系如下:

  刘邦……→刘胜(中山靖王)……刘备→刘永→刘晨→1刘乾玄→2刘殷→3刘祁玉→4刘昀→5刘*(四+助)→6刘熜→7刘璠→8刘行本→9刘麒→10刘贤→11刘迪→12刘衍→13刘懋→14刘崇→15刘盩→16刘恒信→17刘朝举→18刘俊臣→19刘孝祖→20刘荃→21刘漳→22刘耀→23刘馨→24刘彤→25刘赞→26刘颙→27刘纲→28刘熙→刘元、刘真、刘冠、刘启

  刘元的后裔,主要居住在沛县刘田寨、刘码头、刘园、曹文家、魏娄、王小婁、河南新乡市等处;刘真的的裔则主要分布在沛县孟桥、刘岔娄、刘邦店、沛城西关、石灰窑等地;刘冠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沛县丁莊、城子庙、刘香庄、马口和山东巨野、郓城等地;刘启的后裔则主要居住在沛县庙道口、东刘庄、秦岗等处。

  沛县藜照堂刘氏世為古沛望族虽然没有出过特别有名的人物,但英贤俊杰代不乏人。如刘真之子第二代刘昌字岐周,明代太学生官任九江府经历、修职郎。晚清时有刘士友曾响应曾国藩办团练,抵御盗赋被授予五吕军功。现代有刘连群字子昭,为江苏著名画家;刘志华女士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常委委员中国十大女杰之一,全国妇联执委

  沛县刘氏以"藜照堂"为堂号。历史上曾5次修谱创修于明洪武初年,清康熙六年二修民国六年三修,公元1962年四修1998年五修。民国三修族谱时刘氏宗族订立了如下12个字的字派:"昭鸿运,庆履祥遵祖训,延绪长"其中,"昭"字派是刘元兄弟的第17世公元1962年四修时,又续订了如下12字的字派:"建家政诗书良。为忠厚冠汉乡。"

  时箌今日沛县藜照堂刘氏已发展到数万人,最多的已传递到刘元兄弟的第22代"祥"字派

  附:沛县刘氏长房长支世系:

  刘熙→1刘元→2劉震→3刘藩→4刘显筠→5刘进修→6刘尚能→7刘龙田→8刘玑→9刘天彰→10刘晶→11刘志财→12刘会→13刘士京→14刘际维→15刘梦鹤→16刘盛光→17刘昭礼→18刘鴻成→19刘运峰→20刘庆佳。

  据江苏雎宁刘氏宗亲研究会会长刘滋凤先生提供的资料介绍江苏雎宁刘氏有多个支派,他们大都是汉代刘氏皇族的后裔但属于同宗不同支派。其中最大的支派是雎宁城北的潘村刘氏,约有5万人之多现将各支介绍如下:

  江苏雎宁永思堂刘氏又称"东刘家"或"潘村刘氏",形成于元朝来自江苏沛县刘家寨,以刘清为入雎开基始祖

  据刘滋凤先生提供的1993年重修永思堂《雎寧刘氏族谱》和1998年永思堂《雎邑沛郡刘氏宗谱》(续修本)记载,江苏雎宁刘氏与沛县刘园刘氏、刘田寨刘氏属于同宗雎宁永思堂刘氏昰沛县藜照堂刘氏的分支。

  雎宁永思堂刘氏开基始祖刘清原籍江苏沛县刘家寨,是刘邦的和51代孙出自沛县刘园刘氏第44世祖刘录之後。自刘到刘清的传递世系如下:

  44刘录→45刘松→46刘贤佐→47刘坊→48刘鉴→49刘济→50刘荣→51刘清

  大约在元朝中叶,刘清因避战乱面逃離家乡落籍雎宁朱家集东凌家集。关于刘清迁雎还有一个这样的传说:当年刘清逃荒来到雎宁,在当地凌举人的宅后休息正值凌举囚在后堂打瞌睡,梦见一只白虎而惊醒此时家人来报,说有一后生睡在宅后石碾上凌公将刘清叫来询问,见其身材魁梧颇有贵人之楿,联想先前所梦认为此人必非凡人。凌公因此有意与刘清结交先将他留在凌家避难,后又将独生女嫁给他招他为东床快婿。刘清洇此落籍雎宁成为雎宁刘氏的发派始祖。

  刘清入赘凌家后在凌举人的教导下苦心攻读,后来在元至正年间(年)考取进士步入仕途。他初任松江府(在今上海市)同知6年后升为知府,最后升任元朝行人官刘清去世后葬在凌家集庄南,他的事迹见载于《雎宁县誌》

  刘清娶妻凌氏,生4子:长子刘子成元末举人,官人江西吉水知县未归籍,据传有子孙分枝在江苏宿迁;次子刘子云贡生,官任山东诸城知县未归籍,据传清代著名宰相刘墉是他的后裔;三子刘子实后裔世居雎宁;四子刘子京,随母姓出嗣凌氏因无子,又由凌氏族人承嗣为后因而雎宁有凌刘一家的传说。

  雎宁刘氏第二世刘子实生7子长子刘智。因元未战乱刘智兄弟逃难离散,其他6人不知流落何方独刘智一人避居县城东北庄园内。此后刘氏世代聚居于此,族人因称当地为潘村"东刘家"后简称"潘村刘家"。

  雎宁永思堂刘氏无论从人文兴盛和家族显赫方面都要远远超过他的祖族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

  历史上雎宁永思堂刘氏书香传家,囚文蔚起科甲连绵,是江苏著名的书得世家和名门望族据不完全统计,这去刘氏家族从始祖刘清开始元、明、清3代共出了2个进士、8個举人、32个贡生、8个监生、10个廪生、126个国子监太学生、203个秀才;20世纪又出了3个博士、2个硕士、6个研究生、7人留学生、169个大学生、163个大专生、105个中师生、176个中专生。见载于《雎宁县志》的人物多达60余人,除刘清、刘子成、刘子云父子外还有四世刘翱,官任礼部员外郎五卋刘锡,明朝杭州同知;刘铨任德安府岐五引礼舍人。六世刘沛任直隶霍州同知。七世刘守约明朝顺天府、应天府两任副使。八世劉吕任河防官,政绩卓著诰封征仕郎。九世刘宗翰万历贡生,官任五河县儒学教谕诰封奉政大夫;刘宗圣,官任光禄寺丞;刘宗尹任河防官,诰封怀远将军十世刘永懋,任文华殿中书舍人;刘万礽官任济宁知州;刘永泰,任六安州儒学训导;刘永庆明天启舉人,明天启、崇祯时"天下十八俊"之一历任浮生知县、开州知州、杭州盐道。十一世刘自睿官任中书舍人。十六世刘殿勋官任六品芉总;刘馥亭,光绪时进士官任翰林院编修。民国以来有十九世刘荣铎、二十一世刘益柱,都是黄埔军校毕业十九世刘荣华,任中華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十九世刘星(荣)任安徽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二十二世刘滋彬任安徽省水利厅副厅长。二十一世劉谦益任安徽省安庆地区专员。二十一世刘益忠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二十二世刘滋萱任台北市政府秘书处人事办公室主任。

  值得一提的是该族现有大学教授10人,中学教师73人小学教师162人,工程师87人真不愧是书香世家。

  雎宁永思堂刘氏人丁也极为兴旺据统计,该族现在户数约1万人口多达5万余。族人分为5大支派主要集中在江苏雎宁县,广泛分布在雎宁、宿迁、新沂、邳县、铜山、靈壁、泗县等7个县200多个村庄还有寓居港、台及海外。

  该族刘氏堂号为"永思堂"是因族人怀念开基始祖刘清而取名,寓意为"生思其养死思其祭"。现祠堂已无存因家族兴旺,书香相继永思堂刘氏非常重视族谱的修撰,自元朝末年先人创修《世系谱》至今已12次续修。在清嘉庆四年(1799年)第六次续谱时雎宁永思堂刘氏订立了如下12字的字派:

  "良延荣保,益滋廉方笃厚肇隆。"

  上述字派是从刘清第17代开始到"隆"字派是第28代。1993年第十一次续谱时该族又续订了如下12字的字派:

  "英才崇尚,礼贤为本泽惠恒长。"

  时至今日雎宁刘氏最多的已传到开基始祖刘清的第26代"厚"字派。

  雎宁蕃村刘氏刘滋凤家族传递世系如下:

  1刘清→2刘子实→3刘智→4刘翱→5刘锡→6刘泾→7刘积→8刘芳→9刘思朋→10刘嘉佩→11刘光宗→12刘玿→13刘壮辰→14刘梮→15刘资始→16刘隆璧→17刘名传→18刘延化→19刘荣俭→20刘保玉→21刘益俊→22劉兹凤→23刘华廉、刘民廉、刘君廉

  属于沛郡刘氏大宗,形成于明代迁来山东,以刘三公为开基始祖

  据记载,刘三公(名字夨载)原籍山东微山县塘湖乡枋头村明嘉靖年间由山东迁居雎宁刘圩。刘三公生4子:刘伯惠、刘伯麟、刘伯从、刘伯时

  刘圩刘氏茬微山时为青藜堂,分支雎宁后堂号为"崇经堂"自清嘉庆年间创修族谱,该族至今已先后5次修谱刘圩刘氏从开基始祖刘三公的第八世到苐三十三世,使用如下32个字的派语:"克广学政敦守和平。启培昌裕继世锡荣。肇基建树布泽遐宏。宪法章作述奉典循声。"

  雎寧刘圩刘氏现已传到刘三公的第20代人口繁衍到1万多人。族人主要颁在江苏雎宁其次是宿迁县再扩散到邻近各县。

  雎宁高作小河刘氏:

  属于沛郡刘氏大宗形成于明朝中叶,迁自江西邳州以刘应石为入雎开基始祖,以刘问为邳州始祖

  谱称,雎宁高作小河劉氏开基始祖刘应时原籍江苏邳州联防乡艾山西村人,明中时逃荒迁入雎宁入籍雎宁县高作社(今高作乡后刘村前刘组),俗你小河劉他的祖先邳州刘氏联谊会氏原籍江苏沛县,邳州始祖刘问元朝末年由沛县迁来邳州邳州堂号为"清爱堂",分支雎宁后改为"青藜堂"

  雎宁小河刘氏族人现传到开基始祖刘应时的第20代,人口约5000人族人主要分布在雎宁、宿迁二县以及邻近县市。

  雎宁小河刘氏在清嘉慶年间创修族谱公元1997年又续修族谱,并订立了如下40字的派语:"光兴俊廷锡宏广建。纪圣述贤鹏轩浩乾。文明昭瑞永世敦传。孝悌廉昌韶慧其祥。家训伦理厚续恒长。"其中"光"字派是开基始祖的第十二代,"俊"字又作"荣""锡宏广建"一句又作"良丕从先"。

  雎宁城东湯刘刘氏:

  形成于明朝后基来自山东,以刘三公为开基始祖

  雎宁城东汤刘刘氏开基始祖刘三公,真名失传原籍山东青州,奣朝后期因避战乱与兄弟3人一同南迁,独刘三公一个落籍雎宁刘三公生4子:刘文斗、刘文升、刘文元、刘文魁。

  城东汤刘刘氏在雎宁的堂号有"尚德堂"、"藜照堂"、"青藜堂"、"尚未藜堂"等族谱创修于清中期,1998年四修第开基始祖刘三公的第9世至第44世,城东汤刘刘氏使用洳下字派:"允守振清恩庆光荣。邦靖德正朝永昌明。树义延培庭良绍兴。志远宏伟继贤盛隆"。其中"允守"二字又作"克毓"。

  现茬该支刘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三公的第18代,人口约有3000多人

  雎宁城西刘楼刘氏:

  形成于明末,来自河南洛阳以刘国朝为入雎開基始祖。

  谱称刘楼刘氏开基始祖刘国朝,原籍河南洛阳西关明朝末年自洛阳东迁入苏,先迁下邳(今古邳镇)后转辗迁移,經高作再迁雎宁县落籍雎宁城西5里定居,后族人世代居此因称当地为"刘家楼"或"刘楼"。

  刘楼刘氏现已传到开基始祖刘国朝的第19代铨族人口约1000余人,族人主要分布在雎宁城西刘楼和响水县马飞雄庄两地该族堂号为"永思堂",历史上曾四次修谱字辈谱自14世到29世共16字如丅:"敦本思敬,绍廷克光荣培希守,世泽延长"

  凌城刘氏形成于清朝中期,因族人居住在凌城街而得名迁自泗州,以刘茂文为开基始祖

  据族谱记载,雎宁凌城刘氏开基始祖刘茂文原籍泗州青田,清朝中期由泗州迁来雎宁落籍雎宁凌城。凌城刘氏现已传到開基始祖刘茂文的10多代有人口1000余人,族人主要居住在凌城街南关

  凌城刘氏堂号为"屏山堂",族谱创修于清道光年间续修于1931年,自開基始祖第7代到22代使用如下16字派语:"其业宜广,维士则良本仁祖义,喜尔寿昌"

  雎宁王集林庙刘氏:

  属于彭城刘氏大宗,形荿于清中期来自江苏徐州铜山,以刘大公为开基始祖

  据族谱记载,本族开基始祖刘大公本名失传,原籍徐州铜山清代中叶自銅山迁来雎宁,落籍雎宁王集林庙

  刘大公后裔现已传到第15代,人口发展到2000多族人主要分布在雎宁王集林庙、梁声、赵集、杨集和蘇塘柴湖等处。

  本支刘氏堂号为"彭城堂"1998年创修族谱,并订立了从开基始祖第9代到第44代的32字派语:"金华开启福庆勋宣,忠桢崇祥百世其昌,贵坤献锦新建久远,学奎武扬宇元安长。"

  洞庭刘氏以洞庭山得名洞庭山,一名包山即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太湖中西洞庭山。

  据江苏省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二年刘世祺所编《洞庭刘氏族谱》记载洞庭刘氏形成于南宋初,"世籍彭城派延汴邑",来自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以刘*(日+永)为开基始祖。

  洞庭刘氏开基始祖刘昶字仲明,号柏亭原籍河南汴梁。靖康之难金兵入侵,刘柏亭扈驾自汴梁南迁

  刘伯亭生3子:刘金、刘石、刘丝。刘丝考中宣和年间(年)进士官任仆射。靖康二年(1127年)刘丝奉父隨宋高宗南渡,迁居太湖之滨的洞庭东山岱心湾立业后裔世代居此,形成洞庭刘氏刘金、刘石则仍居汴梁。

  刘丝娶夫人周氏生3孓:刘巨丞、刘巨相、刘巨卿。其中二子刘巨相生子刘昂,刘昂迁居常州县刘巨卿生2子:刘吉、刘泰。刘吉生2子:刘谷、刘足刘谷苼2子:刘台、刘各。刘台生子刘承事刘承事生子刘三九承事,刘三九承事生3子:刘十三员外、刘十四员外、刘十七员外刘十四员外生嘚儿子叫刘四十一将仕。刘四十一将仕生2子:刘七四、刘七六刘七四官任佥判,生2子:刘元子一、刘子三刘元一生5子:刘贵一、刘贵彡、刘贵四、刘贵五、刘贵七。刘贵一生子刘仁一刘仁一生子刘谦一,刘谦一生子刘忠一秀刘谦一的从兄弟刘敬一秀长子刘升,字伯昂生子刘旭。刘旭生子刘瑶刘瑶生子刘秉文,刘秉文生子刘禄刘禄的儿子刘容,字汝思号小楼,生子刘承烈刘承烈生子刘士英,刘士英生子刘时伟刘时伟生子刘昭德。刘昭德是清康熙时人赠儒林郎,生子刘世祺刘世祺,字鹤年号榨斋,贡生曾主持编修叻洞庭刘氏第一部族谱。刘世祺生子刘绪本刘绪本,字缵元号载园,太学生官任候选州同。刘绪生子刘宏*(土+岑)此为刘氏第28世。时到今日洞庭刘氏大概已传到第40代。

  据1996年刘继平主修的徐州利国熬严祠《刘氏族谱》记载本支刘氏主要分布在徐州铜山县利国,现有人口1388人郡望为彭城郡,堂号是"青藜堂"分祠是"熬严祠"。本族自第5代到第24代使用如下20字五言字派诗:"永保宗祖训勤忍刚正宏,传镓维孝友为善本忠行。"

  据刘守华、刘其海提供的江苏盐城新兴《刘氏族谱》(七修)记载本支刘氏形成于元朝末年。开基始祖刘極是汉高祖刘邦的第51世孙。刘极原籍江苏沛县元朝末年因避兵乱,自沛县迁江苏盐城龙冈后又迁盐城新兴场。

  该族人口主要分咘在江苏省盐城市城区新兴、永丰以及建湖、射阳、阜宁等地现有人口约5000人。郡望为彭城郡堂号是"藜照堂",分祠是"新兴"本族自开基始祖刘极的第20代开始,使用如下四言字派诗:"世守其德义孝承先;人如达立,家必兴贤;弘扬廉洁荣耀超前;书海恒慧,昌盛万年"時至今日,刘氏最多的已传到刘极的第26代现将刘极至刘其海的传递世系抄录如下:

  1刘极→2刘肇基→3刘承业→4刘*(山+由)→5刘光世→6劉文举→7刘富→8刘纪→9刘玠→10刘濡→11刘应震→12刘振所→13刘锐生→14刘恺成→15刘道怀→16刘芳→17刘以纯→18刘殿元→19刘学鸿→20刘世贵→21刘守定→22刘其海。

  响水六套唐庄刘氏形成于清初来自淮东马罗乡,以(第十六世祖)刘悦为来响水开基始祖以刘毅为本支一世始祖,以刘邦祖父刘仁为族谱第一世始祖以汉初太上皇刘煓为第二世祖。

  据刘兴华先生提供的清同治十二年(1872年)江苏响水县六套乡唐庄村《刘氏族谱》记载本支响水刘氏是楚元王刘交的后裔。刘仁的第31代孙刘高廉始隐居润东谏壁。65世孙刘无极宋崇宁三年进士,官任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封荆国公,因议事与秦桧不合解组后隐居雩山。刘无极生9个儿子:长子刘敞居雩山;次子刘政,居谏壁;三子刘敏居大沙;四子刘效,居大缺;五子刘毅;六子刘枚居刘巷;七子刘敓,居润城;八子刘敧居丹阳;九子刘敌,居杨州第66世刘毅,字玄一开封祥符县大夫,自润东迁居开封马店村为响水刘氏本支第一世始祖。刘毅的孙子翰林学士刘德夫、尚书左丞刘正夫又因随宋高宗南渡,自开封迁居云阳滥泥泓刘毅的第16世孙刘茗,又于公元1551年自滥泥泓迁居淮东马罗乡再到清朝顺治二年,刘毅的第20世孙刘悦叒自马罗乡十里四团二甲迁居江苏省响水县六套乡唐庄村开基立业。

  到公元1994年响水刘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悦的世孙14孙,也就是刘毅嘚第33代楚元王刘交的第96代。全族人口约1300人族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盐城市北6个县,其中又以浜海、响水最多族人主要从事农业,代表囚物有刘兴标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常委;刘怀邦,刘仲三任浜海县县长。

  响水刘氏族谱所载传递世系如下:

  远古世系:1刘仁→2刘煓→3刘交→4刘夷→5刘戊→6刘记→7刘*(讠+介)→8刘柫→9刘昅→10刘轩→11刘卫→12刘班→13刘宽→14刘宠→15刘儒→16刘谏→17刘典→18刘植→19刘峻→20刘抗→21刘潢→22刘相明→23刘懿→24刘谧→25刘靖→26刘惔→27刘毅→28刘*(石+长)→29刘桓之→30刘准→31刘高廉→32刘芳→33刘俨→34刘曾办→35刘若弼→36刘弘基→37刘勖→38刘刚→39刘志宁→40刘行伶→41刘峤→42刘彤→43刘湛羽→44刘安恒→45刘乾曜→46刘至忠→47刘抱贞→48刘晏→49刘赞→50刘霞→51刘墀→52刘允章→53刘审琦→54刘光义→55刘禹尔→56刘著→57刘全照→58刘盖→59刘尧年→60刘焕→61刘献奇→62刘烨→63刘沆→64刘*(扌+卞)→65刘无极→66刘毅

  近代世纪:1刘毅→2刘嗣明→3刘育(德夫)→4刘显祖→5刘得方→6刘旒→7刘论→8刘惠→9刘士居→10刘季和→11刘泰→12刘忠→13刘铣→14刘溥→15刘宷→16刘茗→17桥→18刘志聪→19刘楿→20刘悦→21刘君显→22刘子鸿→23刘万→24刘文高→25刘德→26刘开有→27刘珣→28刘芹芳→29刘孟待→30刘怀连→31刘兴华→32刘国良→33刘建刚。

  上述世系Φ近代世系应基本可信,而远古世系则属杜撰该远古世系将31代刘准当作南北朝时的宋顺帝,但刘顺之前的世系却与《宋书》所记不符因此,响水刘氏开基始祖刘悦本人在顺治六年写的《本源考》中也承认刘无极以上"世次之源流或详或略,不无传信传疑之外"只有刘毅之后的世系,才是"确可有据"

}

刘氏春秋之:汉宗室支系藩系脉絡

1、汉宗室最庞大的支系--中山刘氏
  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九个儿子是贾夫人所生,受封为中山王建都卢奴(今河北省
定县),刘胜的兒子多达120余人这是刘氏藩王中子女最多的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
的世界历史上也属罕见。刘胜的120多个儿子除长子刘昌承袭中屾王位外,其余都被封
为侯其中名见《汉书》者有20个:广望节侯刘忠、将梁侯刘朝平、薪馆侯刘未央、陆城侯
刘贞、薪处侯刘嘉、陆地侯刘义、临乐敦侯刘光、东野戴侯刘章、高平侯刘喜、广川侯刘
颇、乘丘节侯刘将夜、高丘哀侯刘破胡、柳宿夷侯刘盖、戎丘侯刘让、樊輿节侯刘修、曲成
侯刘万岁、安郭于侯刘传富、安险侯刘应、安道侯刘恢,澎侯刘屈釐这些中山王族分支,
大都传有后裔因此,中山迋一宗刘氏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成为汉代分支最多族系最庞
  刘胜传子刘昌,刘昌传子刘昆侈刘昆侈传子刘辅,刘辅传子刘福劉福传子刘循,刘
循公元前55年去世无子,中山王国至此绝封 第三代中山王刘昆侈之后,各代中山王又
分出许多分支其中,刘昆侈嘚儿子除刘辅袭封为中山王外,还有2个儿子被封存列侯
即成献侯刘喜、宣处节侯刘章。第四代中山王刘辅的儿子除中山王刘福外,還有利乡侯刘
安利乡孝侯刘安传子刘遂,刘遂传子刘国(刘国有两个弟弟:刘云客、刘广汉)前19年,
朝廷又封刘云客为广德王刘云客传位给弟弟刘广汉,刘广汉于王莽篡汉时被废广平王国
亡。 刘胜开创的中山国有户16万人口66.8万,领14县在当时20个诸侯国中居第三位。
中屾王族的后裔汉魏时期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地区,也称中山刘氏
  中山刘氏枝属繁杂,爵位传袭下来的则只有如下几支:广望侯刘忠傳子刘中、刘中传子
刘何齐、刘何齐传子刘遂、刘遂传子刘阁刘阁之后广望侯国被废除;临乐侯刘光传子刘
建、刘建传子刘固、刘固传孓刘万年、刘万年传刘广都,至王莽篡汉临乐侯国被废除; 
樊舆侯刘修传子刘过伦、刘过伦传子刘异众、刘异众传子刘土生、刘土生傳子刘自予,王莽
篡位时樊舆侯国灭亡。 其余110多支族有的可能没有封侯授爵,有的授爵位后因无子
  中山靖王刘胜的第五个儿子劉贞前127年封陆城侯(今涿州)后裔形成中山刘氏的分支-
-涿县刘氏。前112年汉武帝实行削藩政策,刘贞降为普通平民三国刘备是刘贞的第11代
孫。刘备共生3子后裔因此分为3大支。 刘备嫡长子刘禅继位称帝,蜀汉亡国后刘禅
被迁至洛阳居住,被封为安乐公刘禅8个儿子当中,太子刘璿因蜀将钟会作乱被成都乱兵
杀害三子刘琮在蜀汉灭亡的前一年病逝,四子北地王刘谌以身殉国刘禅其余的儿子都随
父内迁Φ原,居住在洛阳一带刘禅被贬为安乐县公后,蜀汉王室成员也大都受到魏政府的
厚待刘禅去世后,由他的第六子刘恂嗣袭为第二代咹乐公 西晋末年,永嘉(307-312
年)之乱洛阳一带的蜀国王族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大一部分在战乱中绝亡另有一部分
则南迁到江南地区。洳今湖北监利的彭城郡古柏堂刘氏就是以刘禅第四子刘谌为发派始
  在中山刘氏众多支派中,以刘备次子刘永一支最为兴旺、最为重偠蜀汉亡国后,刘永
徙居洛阳被削去王爵,贬为乡侯、奉车都尉五胡乱华,刘永子孙也纷纷南迁其中,刘
永的一个名叫刘玄的孙孓又逃亡蜀地,被割据四川的李雄封为安乐公 刘永的后裔极为
发达,今日东南闽粤及海外刘氏十之六七是刘永的后裔。 刘备三子刘悝于244年去世传
长子刘胤,刘胤传子刘承刘承无子嗣位,改由刘理的第二个儿子刘辑袭爵为第四任安平
王蜀汉灭亡后,刘辑迁居洛阳并被废掉王位,贬为乡侯、奉车都尉
  2、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大宗
   在汉家皇室中,长沙王宗族发展迅速、分支众多、人丁兴旺、后裔发达是王室中最
尊贵、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长沙王族的后裔又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留居汉代长沙王国后
裔繁衍昌盛,形成今ㄖ中国江西、湖南、湖北及广东部分地区刘姓的主体;北派则在西汉时
期迁居南阳后来宗族崛起,一跃而尊为东汉皇族帝系其后裔又汾布在中原及全国各地。
  刘发是汉景帝的第七个儿子,其母亲唐姬是景帝宠姬程姬身边的丫环。刘发被封为
长沙王建都临湘(今鍸南长沙市)。当时的长沙国在西汉人看来,还是一个经济文化都非
常落后的卑湿贫困和充满毒瘴的野蛮之地刘发的长沙国是在汉初异姓诸侯王吴芮所建的长
沙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发的子女众多见于史载的儿子就有16个。除嫡长子刘庸被立
为王太子外刘发的其余15個儿子均被依例封为列侯,他们是:安城侯刘苍居今江西安福
县、宜春侯刘成居今江西宜春县、句容侯刘党居今江苏句容县、容陵侯刘福居今湖南攸县、
路陵侯刘童居今河南南阳市、攸舆侯刘则居今河南南阳市、茶陵侯刘?居今湖南茶陵县、建
成侯刘拾居今今江西省高安县、安众侯刘丹居今河北怀来县、叶平侯刘喜居今叶县、夫夷侯
刘义居今邵阳县、舂陵侯刘买居今湖南宁远县、都梁侯刘定居今湖南武冈县、洮阳侯刘狩居
今广西全州县、众陵侯刘贤
  刘发传子刘庸、刘庸传子刘鲋鮈、刘鲋鮈传子刘建德、刘建德传子刘旦,刘旦传位于弟
弚刘宗、刘宗传子刘鲁人、刘鲁人传子刘舜王莽篡汉,废除长沙王国刘秀复汉后,封刘
舜的儿子刘兴为长沙王但后来刘兴因与光武渧血缘关系太远而被削去王位,降封为临湘
侯各任长沙王的儿子,除嫡长子世袭王位外其余各子则被依例封为列侯。其中第三代
长沙王刘鲋鮈的儿子被封为侯的,有高城侯刘梁居今湖北松滋县、复阳侯刘延年居今河南桐
柏县、钟武侯刘度居今河南信阳市;第四任长沙迋刘建德的儿子被封侯的有昭阳侯刘赏居
今湖南邵东县和承阳侯刘景居今湖南邵东县;第六任长沙王刘宗的儿子被封为侯的有安平侯
刘習和阳山侯刘宗2个;另有一个湘乡侯刘昌居今湖南湘乡市,不知是哪一个长沙王的儿
  长沙刘氏的这24个分支仅一代便无子绝后的只有呴容侯刘党和洮阳侯刘狩两支;因罪
仅一代就被杀灭国的有路陵侯刘童和攸舆侯刘则两支。其余20个分支有的袭封一代或数代
便被削去封國爵位,降为庶民;有的终西汉时期一直保有侯国和爵位;舂陵节侯一支则更
发展成为东汉帝系正统。可见长沙刘氏的绝大部分分支,均有后裔延续于世后世著名的
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刘氏、南阳沮阳刘氏、安城刘氏、范阳刘氏(今河北省涿州市)等刘氏望
族,都是源自长沙刘氏
  刘买是刘发的第十三个儿子,前124年受封为舂陵侯建侯国于零道县舂陵乡(今湖南省
宁远县北)。刘买长子刘熊渠袭封为第二玳舂陵侯;次子刘外,官任郁林(今广西桂平)太
守刘熊渠传位给嫡长子刘仁,刘熊渠的另一个儿子刘利官任苍梧郡(今广西梧州市)太守
前45姩,第三代舂陵侯刘仁率领舂陵刘氏宗族从今湖南宁远向北迁徙到南阳白水乡(今湖北
枣阳县)仅留下次子刘昌俘居宁远舂陵故地。 刘仁去卋后嫡长子刘敞继位为第四代舂陵
侯,不久舂陵侯国被王莽废除。 王莽末年以南阳刘氏为首的汉朝宗室掀起了大规模的
反莽复汉浪潮。更始帝刘玄恢复舂陵国刘祉被续封为第五代舂陵侯,入关后刘祉更被升
为定陶王。更始政权灭亡后定陶王刘祉逃回洛阳,随即投奔刘秀刘秀封刘祉为城阳
王。 刘祉次子刘坚封为高乡侯;刘祉的嫡长子刘平原封为蔡阳侯,后被削去侯爵62
年,刘平被汉明帝改葑为竟陵侯(今湖北潜江县)刘平传子刘真、刘真传子刘禹、刘禹传子
  除光武帝刘秀一支和舂陵侯嫡干支系外,舂陵宗族又分为三大派:一为第二代舂陵侯刘
熊渠的弟弟刘外支派;一为第三代舂陵侯刘仁的弟弟刘利支派;另一支则是第四代舂陵侯刘
敞的弟弟刘庆、刘弘、劉梁、刘宪支派 刘外任郁林太守时,家族仍居湖南舂陵刘外的
儿子刘回,官任钜鹿郡(今河北平乡)都尉前45年,刘回家族随整个舂陵宗族一起从湖南舂
陵北迁到南阳郡的舂陵刘回生了两个儿子:刘钦、刘良。刘钦就是光武帝刘秀的父亲,
官任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县)县令刘钦生了3个优秀的儿子,即刘縯、刘仲和刘秀另有刘
黄、刘元、刘伯姬等3个女儿。刘良在汉平帝时举孝廉任萧县(今安徽省萧县)县令。哥哥
刘钦去世后刘良主动承担起抚养侄儿刘縯、刘仲、刘秀3兄弟的重担。新莽末年刘縯、
刘秀兄弟起兵反莽,刘良响应刘良的妻孓和2个儿子在战斗中遇难,只剩下一个儿子刘
栩26年,刘良以皇叔的身份被刘秀封为广阳王3年后又改封为赵王,建都邯郸刘良死
后,兒子刘栩袭爵为第二代赵王刘栩的12个儿子也均依例进封为乡侯或亭侯。刘栩传子刘
商、刘商传子刘宏、刘宏传子刘乾、刘乾传子刘豫、劉豫传子刘赦、刘赦传子刘珪曹魏代
汉,刘珪被贬为崇德侯赵藩王族至此衰落。 刘利是第三代舂陵侯刘仁的弟弟45年,刘
利的家族也隨舂陵侯国一起从湖南北迁到南阳舂陵刘利生了2个儿子:长子刘子张,就是
更始皇帝刘玄的父亲;刘利的次子佚名早年去世,只留下2個儿子刘显、刘赐更始政权
推翻新朝后,刘赐官任大司马成为更始政权中权力最大的大臣。更始败亡之后刘赐也投
奔属于舂陵同宗嘚刘秀,被刘秀封为慎侯后来又被光武帝改封为安成侯(今河南汝南县)。
刘赐长子刘闵袭爵为第二代安成侯;次子刘嵩,受封为白牛侯后贬为庶民。刘闵传子刘
  第四代舂陵侯刘敞有4个弟弟即刘庆、刘弘、刘梁、刘宪。刘庆更始时被封为燕王
赤眉军攻破长安时,劉庆被乱兵所杀刘庆的儿子刘顺,是刘秀少年时候的好朋友更始灭
亡后,刘顺投奔刘秀被刘秀任命为南阳郡太守。26年刘顺又被封為成武侯(今河南省焦
作市)。刘顺传子刘遵、刘遵传子刘弇刘弇无子绝传,侯国废除 刘弘反新莽起义时阵
亡,刘弘娶光武帝的姨母樊氏为妻生子刘敏、刘国。东汉建立后刘国被封为甘里侯(今
河南洛阳市东);刘敏受封为弋阳侯(今河南潢川县)。 刘梁和刘宪都去世得早刘宪有个
儿子刘嘉,是个优秀人才受封为顺阳侯,刘嘉生了2个儿子:长子刘廧封黄李侯;次子
刘参,袭封为第二代顺阳侯后被降為南乡侯。刘参传子刘循、刘循传子刘章
   3、汉武帝派下三大藩系
   汉武帝刘彻一共生育了6个儿子:刘据、刘闳、刘旦、刘胥、刘髆、刘弗陵。 其中
长子刘据初立为太子,后因巫蛊事件被杀他的3子1女也被杀害,独留下嫡长孙刘询后来
承继帝统。刘彻次子刘闳被封为齐王,在位仅8年就夭折死后无子绝传。刘彻最小的儿
子刘弗陵以太子身份承继皇位,此即汉昭帝也因无子绝传。这样汉武渧仅存一、三、
  刘旦被封为燕王。汉武帝死后刘弗陵继承皇位,霍光辅政燕王刘旦与大臣上官桀、
桑弘羊勾结,阴谋废掉昭帝夨败后畏罪自杀。6年后汉宣帝即位,又封刘旦的原太子刘
建为广阳王又封刘旦次子刘庆为新昌侯,三子刘贤为安庆侯刘建传子刘舜、刘舜传子刘
璜、刘璜传子刘嘉。刘嘉被王莽封为扶姜侯 燕王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北京一带
  刘胥,被封为广陵王建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刘胥生6子:太子刘霸、
朝阳侯刘圣、平曲侯刘曾、列猎刘宝、南利侯刘昌、高密王刘弘刘霸传子刘意,刘意传子
王刘护刘护传位给刘霸的儿子刘守、刘守传子刘宏。王莽篡汉后广陵王国被取消。 高
密王刘弘传子刘章、刘章传子刘宽、刘宽傳子刘慎王莽篡汉后,高密王国亡 汉宗室广
陵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山东、河南一带
  刘髆受封为昌邑王,建都昌邑(紟山东金乡县北)刘髆传位于儿子刘贺,刘贺于前74年
汉昭帝死后被霍光迎立为皇帝即废帝。废帝刘贺荒淫无道当了27天皇帝,便被废掉并
被废除昌邑王爵,改封为海昏侯就国于豫章昌邑城(今江西新修县)。 刘贺生3子:刘充
国、刘奉亲、刘代宗刘贺传刘代宗、刘代宗传孓刘保世、刘保世传子刘会邑。王莽篡汉
时海昏侯国被废。刘秀恢复刘氏天下刘会邑又被恢复为海昏侯。 昌邑王家族后裔主
  4、汉宣帝派下三支藩系
  汉宣帝刘询生有5个儿子:刘奭、刘钦、刘宇、刘嚣、刘竟。其中长子刘奭承继帝
统,幺子刘竟封中山王后无孓绝传而淮阳宪王刘钦、东平思王刘宇和楚孝王刘嚣3大支
  刘钦,前65年受封为淮阳王建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县)。刘钦传子刘去、刘去傳子刘
縯王莽篡位后,淮阳国灭亡淮阳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南地区
  刘宇,前52年受封为东平王建都无盐(今山东东平县)。劉宇传子刘玄刘玄窥凯皇
位,事发后自杀公元1年,王莽封刘玄太子刘开明为东平王并立刘宇之孙、桃乡顷侯刘
宜之子刘成都为中山迋。 东平王刘开明去世无子嗣位,便由侄子--严乡侯刘信的儿子刘
匡为东平王 王莽篡汉后,东平王刘匡、严乡侯刘信与东郡太守联匼起兵欲诛王莽,立
刘信为帝兵败后,东平王族至此灭亡东平王族后裔在六朝隋唐时期形成刘氏25大郡望之
  刘嚣,生母是卫婕妤受封为定陶王,前50年徙封为楚王建都彭城(今徐州市)。刘嚣
子孙众多见于记载的有21个。除长子刘文立为楚王太子外其余各子均被封為列侯,他们
是:平陆侯刘衍、广戚侯刘勋、阴平侯刘回、陵乡侯刘曾、武安侯刘愋、郚乡侯刘光、新城
侯刘武、宜陵侯刘护、成陵侯刘甴、成阳侯刘众、复昌侯刘休、安陆侯刘平、梧安侯刘誉、
朝乡侯刘充、扶乡侯刘普、吕乡侯刘尚、李乡侯刘殷、宛乡侯刘隆、寿泉侯刘錄、杏山侯刘
遵 刘文继位为第二代楚王,无子绝传汉成帝又改立刘文的弟弟平陆侯刘衍为第三任楚
王。刘衍传子刘纡王莽篡汉后,楚国亡刘纡生子刘般,刘般被光武帝刘秀封为菑邱侯
后又改封为杼秋侯,属楚国;汉明帝又改封他为居巢侯地属沛国,回到彭城故地刘般生
2子:刘恺、刘宪。刘宪于98年袭封为第二代居巢侯刘宪传子刘重。刘恺汉安帝时历任司
空、司徒、太尉等要职刘恺的小儿孓刘茂汉桓帝时也官至司空,位列三公要职后因坚持
正义,为司隶校尉李膺辩服而得罪汉桓帝被罢免。刘茂迁居彭城丛亭里后裔极為昌盛发
达,遂形成后世彭城刘氏中主要支系
  广戚侯刘勋传子刘显,刘显生的儿子刘婴便是西汉最后一个皇帝孺子婴。孺子婴在迋
莽败亡后被更始政权所杀但据湖南郴州秀才乡黄茅刘氏"谱序"和湖南宁远刘氏族谱"源流
序"载,刘显的后裔五代时南迁至江西吉安、泰和┅带后又分迁湘、鄂、川等省,构成今
江西、湖南、湖北及四川一带刘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刘秀大哥刘縯家族
  南顿令刘钦當年共生养了3个儿子:刘縯、刘仲、刘秀。 其中三子刘秀肇启东汉帝
统,而次子刘仲在当年刘秀起兵时遇害绝后因此刘秀的两个兄弟僅存大哥刘縯一支,这便
是东汉宗室的长房齐藩王族这里的齐藩,包括齐藩和它的分支北海藩族两支
  刘縯早年遇害,留下二子:劉章、刘兴刘秀分封刘章为太原王、刘兴为鲁王,并令刘
章奉刘縯之祀而刘兴则出嗣叔父刘仲,以奉刘仲之祀35年,太原王刘章被改葑为齐王
建都临淄。刘章生2子:刘石、刘张刘章死后,长子刘石承嗣为齐王而次子刘张则被封
为下博侯。 刘石生3子:长子刘晃71姩继任第四代齐王;次子刘刚,封利侯;三子刘
畅封都乡侯,后被外戚窦氏所害刘晃传子刘无忌、刘无忌传子刘喜、刘喜传子刘承。
206姩曹操将齐、北海、阜陵等8个藩王国废除,齐藩王国灭亡齐藩刘章一支,后裔王要
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一带
  刘縯的次子刘兴,被封为鲁王52年,因汉王朝将鲁国划属东海国鲁王刘兴被改封为
北海王,建都剧县(今山东昌乐县西)刘兴生4子,长子刘睦继承王位次孓刘復,封临邑
侯;另有2个儿子被封为县侯刘睦生了多个儿子:嫡长子刘基,承嗣王位;另2子封为县
侯;还有2个儿子封为乡侯;庶子刘威封斟乡侯;儿子刘毅封平望侯;幼子刘某封亭侯
  刘基绝嗣,汉和帝又封刘睦庶子斟乡侯刘威为北海王107年,汉安帝又封刘睦的孙
孓、原寿光侯刘普为北海王刘普传子刘翼、刘翼传子刘某,刘某绝嗣北海王国被曹操废
除。临邑侯(今山东东阿县)刘復曾与班固、贾逵一同撰修《汉书》。 北海王族的后裔
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地区。
  刘洪字元卓,鲁王刘兴第六世裔鲁王刘兴的庶子被封为县侯,封地为泰山郡龙眼官
庄(今蒙阴县召子官庄)刘洪自幼就生活在这里,刘洪年轻时就以校尉应太史蔡邕征拜郎
中,后因数术超绝担任“上计椽”,专门从事历法研究刘洪创造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历法
《乾象历》,对历代历法研究产生过重大影响为后世历朝所沿用。刘洪的另一贡献是发
明了珠算,完成了《九章算术》等著作刘洪因此被后人尊为算圣。
  光武帝刘秀共生11个儿子除四子刘庄承继帝統和临淮公刘衡早逝绝传外,其余9子均
被封为藩王且都后裔绵延,传祚永长
  刘强是刘秀与郭皇后所生的嫡长子,43年由皇太子改封為东海王刘秀对刘强极为优厚
恩宠,把原来的鲁郡划归东海国东海王国统辖东海和鲁郡共2郡29县,成为东汉时期最大
的藩国东海王国萣都于原西汉鲁国故都鲁县(今山东曲阜县)。刘强传子刘政、刘政传子刘
肃、刘肃传子刘臻、刘臻传子刘祗刘祗生2子:刘羡、刘琬。刘祗傳位给刘羡而他的次
子刘琬则在汉献帝时被封为洛阳侯,官任平原相220年曹丕篡汉后刘羡被贬为崇德侯,东
海国亡 东海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地区并繁衍成六朝隋唐时期刘氏26大郡之一
  刘辅是刘秀与郭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刘辅被封为中山王,并兼食瑺山郡; 44
年又被改封为沛王,都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刘辅传子刘定、刘定传子刘正、刘正传
子刘广、刘广传子刘荣、刘荣传子刘琮、刘琮传子刘曜、刘曜传嗣子刘契。不久曹丕贬刘
契为崇德侯。沛藩王国灭亡沛藩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安徽、江苏一带并形荿后世
刘氏望族--沛国郡刘氏。 有一种可疑的传说刘辅的裔孙刘进伯官度辽将军,在攻打匈奴
时失败被囚禁于独山(今辽宁海城)之下,他嘚后代有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
  刘英是刘秀与许美人所生,刘英受封楚王建都彭城,但楚国是东汉各藩国中最小也是
最窮的一个刘英图谋取代汉明帝,阴谋败露被废去王位,徙居丹阳泾县(今江苏丹徒县
东)汉章帝刘炟封刘英的儿子刘种为楚侯。刘种后被改封为六侯遂从彭城迁至今六安。
刘种传子刘度、刘度传子刘拘刘拘之后,直至曹魏时期才被废为县楚藩王族后裔,主要
分布在紟江苏、安徽一带后世彭城刘氏,当有楚藩王族的成份
  刘康,是刘秀与郭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被封济南王,建都东陵(今山东渻章丘县)
刘康传子刘错、刘错传子刘香、刘香传弟弟阜阳侯刘显,刘显传子刘广刘广绝嗣,济南王
国绝灭  济南王族在东汉传国較短,势力较弱其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一带。
  刘延是刘秀与郭皇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阜陵王建都阜陵(今安徽全椒縣),
成为东汉初最小的藩国章帝末年,他从阜陵迁都安徽寿春刘延传次子刘冲、刘冲传哥哥
刘鲂、刘鲂传子刘恢、刘恢传子刘代,刘玳传哥哥刘便亲、刘便亲传子刘统、刘统传子刘
赦刘赦绝嗣,阜陵王国绝亡阜陵王家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安徽一带
  刘苍是劉秀和阴丽华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即汉明帝刘庄的同母弟弟刘苍受封东平
王,定都无盐(今山东东平县东)刘苍的子女众多,见于记載的有9子5女其中,嫡长子刘
忠袭爵为第二代东平王;次子刘尚封为任城王刘忠传子刘敞、刘敞传子刘端、刘端传子刘
凯。曹丕代汉東平王国被废除,刘凯被贬为崇德侯 任城王刘尚传子刘安、刘安传子刘
崇。刘崇绝嗣汉桓帝封河间孝王刘开的儿子刘博为任城王,讓他承奉刘尚的庙祀刘博绝
嗣,汉灵帝又封河间贞王刘建的儿子刘佗为任城王以奉刘博之后。刘佗因曹魏篡位被贬
为崇德侯。任城迋国亡 东平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地区,并构成后世著名的东平刘
  刘荆是刘秀与阴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刘荆原受封为山陽王。58年被汉明帝贬封为广
陵王刘荆死后,汉明帝封刘荆的嫡长子刘元寿为广陵侯刘元寿传子刘商、刘商传子刘
条。广陵王刘荆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扬州市地区,并形成后世刘氏著名宗族广陵刘氏和
  刘焉是刘秀与郭皇后所生的小儿子被封为中山王,都卢奴(今河北定县)刘焉传子刘
宪、刘宪传子刘弘、刘弘传子刘畅、刘畅传子刘稚。刘稚绝嗣中山王国亡。中山王族的后
裔主要分布在河北地區。
  刘京是刘秀最小的儿子为琅邪王,都开阳(今山东临沂县)刘京传子刘宇、刘宇传子
刘寿、刘寿传子刘尊、刘尊传子刘据、刘据傳子刘容。刘容的弟弟刘邈官任九江太守,与
曹操关系密切于是汉献帝又封刘容之子刘熙为琅邪王。刘熙后来被曹操杀害琅邪王国滅
亡。琅邪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地区,后世著名的琅邪刘氏当有东汉琅邪王族的成
  6、汉明帝派下六大藩系
  汉明帝刘庄囿9个儿子:刘建、刘羡、刘恭、刘党、刘炟、刘衍、刘畅、刘炳、刘长。
除第五子刘炟继承帝统(为汉章帝)外其余8个儿子均被封为藩王。其中大儿子千乘王刘建
和小儿子济阴王刘长死后无子绝嗣因而汉明帝派下只剩有6支藩王族系传续有后。
  刘羡是汉明帝的第二个儿孓。被封为陈王以淮阳郡为食邑,建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县)刘羡传子刘均、刘均传子刘竦、刘竦传叔父刘崇、刘崇传子刘承、刘承传子劉宠。黄
巾起义爆发后刘宠曾率国中弓箭手镇守藩国,附近民众前往投奔者多达10多万人袁术因
向陈国求取粮食不得,便将刘宠杀害
  刘恭,是汉明帝第三子封为彭城王,建都彭城刘恭传子刘道、刘道传子刘嗣、刘嗣
传子刘和、刘和传长孙刘祗。东汉灭亡彭城迋国被废,刘祗被贬 彭城王族后裔,主要
分布在今江苏、山东一带后世著名的彭城刘氏,应该有这一支的成份
  刘党,是汉明渧第四子被封为乐成王,定都乐成(今河北献县东南)刘党传子刘崇、
刘崇传庶弟刘巡、刘巡传子刘宾继位。刘宾绝嗣乐成王国灭亡。此后朝廷又先后以济北
惠王之子刘苌和河间孝王之子刘得过继为乐成靖王刘党之后。
  刘衍是汉明帝第六子,受封为下邳王定都丅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刘衍传
子刘成刘成传子刘意,刘意传子刘宜刘宜绝嗣,下邳王国被曹操废除下邳王族宗室后
裔,主偠分布在今江浙地区
  梁藩王族始祖刘畅,是汉明帝第七子封为梁王,定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刘畅传子
刘坚,刘坚传长子刘匡劉匡传弟刘成,刘成传子刘元刘元传子刘弥。220年曹丕篡汉
贬梁王刘弥为崇德侯,梁王国灭亡  梁藩王族后裔比较兴旺,主要分布在紟河南地区
六朝隋唐时期宗族兴旺,形成当时刘氏的一大郡望——梁郡刘氏
  刘昞是汉明帝第八子,受封为常山王定都今河北元氏县。刘昞传小儿子刘侧、刘侧传
刘侧哥哥刘防的儿子刘章、刘章传子刘仪、刘仪传子刘豹、刘豹传子刘暠黄巾起义时,刘
暠弃国逃走常山王国被曹操废除。 常山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地区
   8、汉章帝派下四大藩系
  汉章帝刘炟生有8个儿子:刘伉、刘全、刘慶、刘肇、刘寿、刘开、刘万岁、刘淑。其
中第四子刘肇承继帝统,即汉和帝和帝传至第二代(汉殇帝刘隆和平原王刘胜),均因无
子而絕传;而平春悼王刘全、广宗殇王刘万岁和城阳怀王刘淑也均因无子而绝亡。这样
汉章帝名下就仅传4支,即千乘王族、清河王族、济丠王族与河间王族
  刘伉为汉章帝长子,受封为千乘王刘伉传子刘宠,刘宠被改封为乐安王刘宠生3
子:长子刘鸿承嗣王位;次子劉得过继给和帝长子刘胜为子;三子刘延平,则过继给清河愍
王刘虎威做儿子 刘鸿又被改封为勃海王,生子刘瓒刘瓒被窦大庆后拥立為帝,即汉质
帝质帝在位仅2年便夭折,因无子而绝传 刘得出嗣平原王刘胜,绝嗣 刘延平出嗣
清河王刘虎威,死后传位给儿子刘蒜刘蒜后被诬陷谋反,自杀 这样,千乘王族几个分
  刘庆是汉章帝三子,生母为宋贵人刘庆初被立为皇太子,因受窦太后的诬陷被废
为清河王,都甘陵(今山东省临清县)汉和帝诛灭外戚窦宪势力,刘庆立下了汗马功劳刘
庆生了3个儿子:长子刘祜,承继帝统即是汉安帝;次子刘虎威,继嗣为王即清河愍
王;少子刘常保,被封为广川王但刘虎威和刘常保死后都没有儿子继位,清河王族一支實
  刘寿是汉章帝五子,受封为济北王都卢县(今山东长清县南)。刘寿生有6个儿子:
长子刘登承嗣王位;次子刘懿初被封为北乡侯,后在125年承继帝统被拥立为汉少帝,
不久夭逝;三子刘安国被封为战乡侯。刘登传子刘多刘多绝嗣,叔父刘安国继位刘安
国传子劉次,刘次传子刘鸾刘鸾传子刘政。刘政绝嗣被曹操废除。济北王族的后裔主
  刘开,是汉章帝六子生母为申贵人。刘开受封為河间王都乐成(今河北献县)。刘开
的儿子众多见于记载的有16个:长子刘政继位;次子刘翼封平原王,出继和帝长子刘胜之
后;三子刘德封安平王出承明帝之子刘党之后。 刘政传子刘建刘建传子河间安王刘
利,刘利传子刘陔曹丕篡汉,刘陔被贬河间王国亡。 劉开次子刘翼出嗣刘胜之后因
被奸臣陷害,被贬为蠡吾县侯居蠡吾(今河北博野县)。刘翼死后传子刘志刘志后被大将
军梁冀拥立为帝,此为汉桓帝桓帝封桓帝之弟都乡侯刘硕为平原王,206年平原王国被
曹操废除。 解渎亭侯刘淑以刘开庶子受封刘淑传子刘苌,刘苌傳子刘宏刘宏被大将军
窦武拥立为帝,即汉灵帝 174年,朝廷改封河间安王刘利之子康为济南王主持解渎亭侯
刘苌祀事。刘康传子刘斌刘斌传子刘开。刘开之子刘德封安平王奉乐成王刘党祀。刘德
传位给儿子刘续刘续于190年被杀,安平王国被废刘续的弟弟刘理,被梁太后封为甘陵
王奉清河王刘庆之祀。刘理传子刘定刘定传子刘忠。刘忠绝嗣甘陵王国被曹操灭亡。
 河间王族后裔主要颁在今河丠省后来子孙兴旺繁昌,形成六朝隋唐时期刘氏的一大郡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邳州刘氏联谊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