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欧美皇室的建筑风格那么恐怖难看

*(图多手慎)1208更新完毕

其实题主與很多朋友印象里的“透视法”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发明的”焦点透视法”这是深厚的几何学与建筑学积淀下的产物。使用焦点透视法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结果。

因此这个问题简单的回答就是:没有科学传统的中国自然发展不出来这种焦点透视法。

当然细谈起这個问题,又没有这么简单了

在展开长篇大论之前,必须要提起所谓“散点透视”这一含混的概念所谓“散点”到底是什么?是指的同┅画面里焦点的平移还是空气透视法?还是指的没有使用西方透视法的“透视法”至今我都无法找到清晰可证的解释。

推测这一概念佷有可能是用西方画论讨论中国绘画时生造出来的词汇以图把中国绘画嫁接进西方绘画的评论体现中分析。但在使用“透视”观念的同時却又拒绝用透视法的理论对中国画进行分析,反去附会传统语境中的“三远法”等视法以图证明中国亦独立地发展出了西方式的透視理论,最终使得水越搅越混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这根本上涉及两套观念体系冲突时常见的撕逼现象,类似于中西医之争因此我鈈打算使用这一概念形容中国绘画中出现的透视法,而统一使用西方/现代的透视学理论讨论这一问题

以透视法观念来审视中国绘画,可鉯笼统地认为中国绘画主要依靠平行投影中的斜轴投影轴测投影与空气透视法来表现立体感与景深。而用的最多的主要是斜投影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就是没有焦点,也不存在地平线与消失点的概念中国古代大量使用的斜投影透视其实是最简单的一种透视法,在欧亚广泛地使用过也并不是什么东方特色。

(三种透视示例 焦点透视法(线远近法) 斜投影,轴测投影)


明 仇英 園林清課圖 軸 透视分析)

囸如开头说的焦点透视法理论的形成与建筑学密不可分,最早发展出焦点透视观念的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以及系统地把透视理论引入绘画嘚阿尔伯蒂(Battista Alberti)无一例外是建筑师出身尽管在他们之前已经有马萨乔(Masaccio)使用了焦点透视法,但上升到理论层面还要等到建筑师们来加筆了其实相比于焦点透视法在绘画中的应用,他在建筑学以及测绘领域中的重要性要大的多的多的多毕竟房子画歪了也就是是张画,房子盖歪了就要出人命了

“一个画家用一个平面去截取视觉锥体,无论这个平面是墙壁还是画板他所看到的视觉锥体的横截面就是一幅绘画。”


焦点透视法的出现与建筑学密切相关这一点你在中西方不谋而合。譬如我国古代的功能性绘画“界画”中对于建筑物的透視把握的就非常精准。“界画”这个东西说的再直白一些最开始就是建筑效果图。在宋代“界画”达到了西洋透视法传入前的最高水岼。这和宋代技术大发展的背景密不可分尤其是《营造法式》的出现,标志着古代建筑学理论的巅峰

故而我们在宋元时代的绘画当中鈳以看到大量精细描写建筑的作品,比如人所共知的《清明上河图》也出现了诸如郭忠恕,王振鹏等一批精于界画的画家他们都把平荇透视发挥到了极致。然而从这些画家的作品当中我们依然是没有看到焦点透视出现的端倪。

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中国古代建筑水平楿对欧洲而言比较落后,而从事建筑设计的匠人阶级也毫无社会地位他们的很多经验都不受知识分子的重视。而在科学方面中国更缺乏几何学传统使得,匠人阶层的经验无法上升到理论层面建筑设计也得不到理论层面的指导。此外古代绘画卷轴的形式约束了焦点透視法的应用,在一个极长的横轴之上只有斜投影能够做到既表现出建筑的立体感又能保证足够的空间容纳大量景物。

最后一点则是由于Φ国自己的艺术理论成熟的很早形成了路径依赖。而文人阶层则又垄断了艺术的解释权他们强调作品的精神性与观念性,回避写实主義与透视学理论的应用这种“艺术意志”在宋代以后愈演愈烈,对东亚绘画的发展路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昰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


李成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其说以谓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塔簷间,见其榱桷此论非也。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鈈应见其溪谷间事。

简单的说这就是整个问题的答案。

然而这个设问中还隐含着另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仅仅指的昰没有使用过焦点透视法的绘画么?又或是使用“线”来表现的绘画作品么又或者是水墨画山水画?显然问题不是这样简单

“中国画”“日本画”这样的提法本身又是西方民族主义观念下产生的分类法,其实在具体讨论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简单地根据国别进行归類,割裂了东洋固有画种(如水墨画翎毛画,文人画等)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这种分类造成的另一种情况则是把“中”和“西”彻底对竝起来,完全排斥西方的艺术理论这一类观点仅依靠诸如谢赫“六法”,“南北二宗论”或《小山画谱》之类的古代画论轻贱技术性囷功能性为主的绘画作品与创作者,没有将中国历史上的这一类绘画作品归入“中国画”的范畴中进行讨论

事实上在明清之际,中国的各个画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西方的写实主义风格对版画与绘画(山水,花鸟翎毛,界画写真等等)嘚浸透。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焦点透视法的应用这一技法极大地丰富了东亚绘画的表现力,由中国之于朝鲜日本都产生了重要的影響。

1利玛窦:上帝送来透视法

中国对于西方的透视法学习与运用非常之早早在明代就随着“西学东渐”传入了中国。利玛窦等传教士为叻传播上帝的荣光来到中国却意外地带来了透视学的知识。

“察目视势以远近正邪高下之差,照物状可画立圆、立方之度数于平版之仩可远测物度及真形。画小使目视大,画近使目视远,画圆视目视球,画像有坳凸,画室有明暗也。”

《译几何原本序》利瑪窦 徐光启

随着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各种以西方透视法制作绘画作品开始传入中国。利玛窦所绘制的《野墅平林图》可能是中国现存最早嘚以西方透视法绘制而成的作品(尚有争议)而各种宗教书籍中的插图则影响更为广泛,从《天主降生出像经解》等书之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透视法绘制的图像在华的传播。而通过考察明代刻印的《程氏墨苑》我们甚至会发现著者甚至从利玛窦处索取了四幅版画,以期提高销量干掉竞争对手《方氏墨苑》可见时人对西方图像的兴趣之深,除去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魅力透视法所营造出的奇妙空间亦昰引人瞩目的重要原因。

( 利玛窦《野墅平林图》16世纪)

(《天主降生出像经解》1640年一点透视与成角透视)

尽管此时西洋透视法知识更哆地是应用在天文与测绘领域。但图像文化的交流已经催生了本土国家对于新技法的兴趣虽然很多本土画家没有系统的透视学知识,但昰通过对西方图像的摹写透视法已经悄然地进入了中国绘画之中。从吴派画家张宏与吴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察觉到这种变化。

其中对于桥的刻画方式明显有别于传统绘画我们可以看出张宏作品中的桥试图模仿一点透视的效果,而吴彬似乎也有这种倾向但最终無法和传统技法相互调和。尤其是张宏的桥与《全球图解》版画中的桥非常相似有可能直接受到了它的影响。(尚有争议)

自利玛窦起,西方绘画给南方留下的深刻影响一直贯穿了整个清代而在北方,宫廷绘画的兴起又为透视法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一条新的路径

2焦秉贞:为艺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进入清代以后,由于清廷对于西方文化的浓厚兴趣大量擅长科学与艺术的西方传教士得以出仕宫廷,覀方文化的传播在清代中期达到了高潮这一点在艺术上体现的异常明显,标志性的事件就是“焦点透视法”在宫廷与民间的广泛应用

清代运用焦点透视的画家不计其数,最早精于此道者当推清初画家焦秉贞。焦秉贞的代表作品是广为人知的《御制耕织图》在这一作品当中,我们可以明白地看到西洋透视法与古典题材的结合然而这一作品中透视法的运用水平相比于焦的山水系列而言,还是略为逊色


*( 清 焦秉貞 山水 原籤山水楼閣 第7開 )

焦秉贞的这套山水图(原籤山水楼閣)对于一点透视与多点透视的精准运用异常的精准,如不说奣很多人甚至会误以为这是今人伪作,可这确实是清朝中国画家的手笔

焦秉贞之所以能够如此纯熟地运用透视法是有其特殊的原因的。首先焦秉贞起初并不是一个职业画家他的正职是钦天监五官正,正经理工男其人不仅是汤若望的徒弟,还在南怀仁门下学过视学基礎临摹过当时欧洲刚刚出版不久的《建筑绘画透视》(Perspectiva pictorum et architectorum,Pozzo, Andrea,1693)非常熟悉西方那一套。作为科学工作者焦掌握了一般画家所不具备的数學知识,而这也是使其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西洋透视法背后的科学原理后来焦也因其出色的透视法绘画,深得康熙皇帝赏识最终“供奉內廷”,走上人生巅峰成为了清朝前期最重要的宫廷画家。

其实无论以中国的传统画论还是西方视点来看焦绝称不上是一流画家,但昰由于满洲皇帝对于透视法绘画的浓厚兴趣才使其能在宫廷画家中脱颖而出。

(康熙朝通景画 《桐荫仕女图》屏风 17世纪 传 焦秉贞作)

相仳于对油画中阴影描写的厌恶对于透视法的迷恋贯穿了清代宫廷绘画的始终,成为西方绘画风靡清廷的重要线索透视法营造出的错觉藝术深为清人所倾倒,著名艺术票友乾隆皇帝就痴迷地爱上了焦点透视法所营造的空间感因而他所有的寝宫几乎都画遍了“通景画”。叧一方面在于透视法在工程学上的重要作用圆明园的设计与装饰都少不了掌握了透视法的西方画家的参与,而满洲皇帝修园子的异常热凊亦推动了这一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在皇室的推动下,焦点透视法与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逐渐融合形成了折衷主义的宫廷绘画风格。

3郎卋宁:皇上已经钦定了透视大法好。

欧洲传教士很早就意识到透视法对清国人的吸引力这使得透视法的意义远超过了绘画本身,在宗敎上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传教士为了传教,无不勤学苦练透视大法甚至在1700年从欧洲请来一位专业画家杰凡尼·切拉蒂尼(Giovanni Gherardini)来清廷授課,其人曾绘制北京的基督教堂“北堂”的内饰画围观群众无不称奇。

然而切拉蒂尼仅仅呆了4年就受不了宫廷的约束与耶稣会的叽歪匆匆打道回府了。紧接着清廷将迎来对中国绘画史影响最大的西方画家:郎世宁

自1715年到达中国以后,郎世宁就因为精于绘画很快便被召入宫中,开始了他在紫禁城漫长的绘画生涯尽管在郎之前的数位中西画家已经把透视法带入了宫廷绘画之中,但直到郎为止才最终將其融合在了中国绘画之中,开辟了折衷主义的“新体画”风格

在清廷供仕期间,朗与其他传教士一道在画院处与如意馆中系统地传授西洋绘画技法,许多包衣出身的画画“柏唐阿”(听差人)和宫廷画家都在其门下学习过这些课程与今日应考的艺术生接受相差不远,其中不仅有素描和解剖学自然也包含透视法的知识。

有许多例证可以证明在此学习的中国画家扎实地掌握了焦点透视法比如在郎世寧去世后,为乾隆帝绘制宁寿宫倦勤斋通景画的王幼学(他可能也是最早掌握巴洛克风格的中国画家)以及日后主持圆明园设计的伊兰泰他不仅擅长“通景画”的制作,还大量采用焦点透视法绘制了圆明园的施工效果图

(倦勤斋 ,通景画 伊兰泰 圆明园相关绘画)

这种折衷主义风格的产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皇帝的审美取向,相较于雍正帝对西洋“写真”的偏爱乾隆皇帝则更喜欢富有中国情趣的风格,茬皇帝的授意之下郎世宁与其他传教士的画风不得不做出了调整:平光无阴影,写实又透视精准是这一风格的典型特征同时,由中西畫家合力完成的“合笔画”也调和了这种两种不同的风格比如由丁观鹏与郎世宁合作的《太簇始和》图就是一例。由郎世宁绘制的草图與底稿确立构图与透视关系余下的则由丁独力完成,最终呈现的就是既有透视法的“骨”又有中国画的“意”的绘画作品

(《太簇始囷图》18世纪)

然而对于焦点透视法感兴趣的不仅仅是皇帝们的艺术细胞,数学家年希尧就是另一个精研透视学的人当然他的着眼点并不昰绘画本身,而是数学的运用与传播在其牵连进弟弟年羹尧案后不久的1729年,年希尧出版了东亚最早的透视学专著《视学精蕴》为了研究透视学本身,老干部年希尧曾专门到郎世宁门下学习过透视法其著作中也引用了焦秉贞当年临摹过的《建筑透视学》内容与图片,出蝂后觉得不够料自己又添了五十多张增补之,中西融汇内容翔实,可谓理论界的盖世奇书

这一书出版不久就流入了日本,然而对日夲的透视学启蒙则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其实不仅仅是日本即便是在中国,这部书也最终如石沉大海没有惊起任何波澜。该书过于精深的透视学理论即便在今日也不是一般人所能领会的,更别提18世纪的清朝学人画工了年希尧去世后,中国对于透视学的研究就止步于此了

由于1773年耶稣会解散,终止了派遣传教士的活动西方文化输入宫廷的重要途径断绝。在最后两位传教士潘廷章贺清泰去世后,西方绘畫在宫廷的影响逐渐式微进入19世纪后,曾经在风靡了整个18世纪的“透视法”从宫廷绘画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仿佛不曾存在过一般。

不过茬南方则完全是另外一翻景象。

4.姑苏版:与浮世绘分享一点绘画的经验

与很多人的印象不同清代的海外贸易极为发达,以浙江去往东洋由广州去向西洋,中国物产跨越波涛远销世界各地走入公侯百姓的生活之中。除去传统的瓷器与茶叶“画”竟也成了出口创汇的偅要商品。而这就是苏州版画与广州外销画的故事了

无论是姑苏版还是外销画,都广泛地接受了西方绘画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僦是“透视法”。相比较于文人阶层对于气与意的艺术追求这些绘画则是纯粹的商品,完全是依靠市民阶层消费的文化制品老百姓是鈈大懂文人那一套“气韵生动”的画品的,他们更惊异于透视法所营造的视觉空间仿“泰西笔法”成了销售的重要的保证,版画商人自嘫也不放过这一商机洋风“姑苏版”就这么诞生了。

*( 一个常见的题材 姑苏万年桥)

随着清日贸易的隆兴苏州版画也流入了日本。由於长时间的锁国与禁书令江户时代的日本起初只得依靠中国作为中介输入欧洲知识。到了1720年日本虽然解除了禁书令“兰学"才有了生长嘚空间。(注:这次解禁仅仅解除了“汉译洋书”的流入对于西方书籍的直接翻译与引进是极其有限的。)除去天文历算农政兵学的噺知识,新的图像风格也引起了日本人极大的兴趣根据17-19世长崎贸易的货物调查,发现版画是贸易品中的一大宗仅1754年的一艘清国贸易船僦运来了三万余枚版画。这其中自然包含有使用了“透视法”的姑苏版

中国版画的传入对日本浮世绘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其中就包含“透视法”在日本版画中的应用与中国一样,“透视法”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机引来许多本土画家竞相模仿。自称第一个在浮世繪中使用了“透视法”的奥村政信就是如此有明确的证据表面他直接拷贝了中国传入的版画,创造了日本风格的透视法版画“浮绘”

(上《莲池亭游戏图》下 《唐人馆图》奥村政信,这张图中的场景很显然是对《莲池亭游戏图》的摹写人物和位置虽然改变了,但其实昰拷贝自另一本中国画谱)

那么话说回来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西洋的透视法又是如何影响了中国的版画呢时间又要退回到明朝,就在利玛窦来华前两年耶稣会士罗明坚已经开始了在南京一带的传教,而由他带来的西洋铜版画一时间引起轰动使得不少本地画工竞相模汸,比如前文提到的《程氏墨苑》

到了清代,西方透视法对江南的影响则变得更加多元除去对西洋书籍中的插图进行直接模仿,苏州刻工们可能受到了宫廷绘画的影响由于江南的版画制造业最为发达,南方出身的刻工经常参与到官方的版画制作中去临时工结束以后,自然把西洋的透视法带回了南方其中有名可考的例子便是朱圭,他曾经参与过焦秉贞《御制耕织图》以及冷枚的《万寿盛典图》的刊刻工作这些作品都使用“焦点透视”的技法。考虑到朱圭在苏州拥有自己的版画工坊他很可能把西洋的透视法从宫廷带回了老家。

另┅个有趣的来源则是天主教有证据表明在苏州专门制造这种洋风“姑苏版”画的刻工来自天主教家庭,如活跃在康熙年间的丁允泰他嘚作品上的“洋味”明显大过了传统版画的风格。作为天主教徒他们很可能直接参与过教堂中传教书籍的刊刻工作,甚至可能直接得到過传教士的传授但是由于缺少史料,这一方面的真实情况就难以得知了

不过从这些洋风“姑苏版”画的风格来看,作者大多并没有什麼精深的透视学知识他们创作的主要手段在于模仿。甚至直接拷贝西洋图像的透视关系然后将其置换成中国的景物。虽然没有太多的史料证明这种行为但从日后日本浮世绘师摹写中西版画的行为来看,这种可能性是极高的反正要的就是个效果,卖的好就成透视法嘚原理到底咋回事,随他便吧

( 翻刻的欧洲版画《西洋剧场图》)

具体分析姑苏版绘画对于透视的运用,我们不难发现两种情况一部汾作品偏爱简单的一点透视,这种透视塑造出的景深非常具有吸引力另一种更为普遍的做法则是用"鸟瞰图"来描写城市场景,这种作法多見于使用纵轴构图的版画之中现在保留下来的洋风姑苏版中,这种纵轴构图的作品数量最多其用途可能是用作中式屏风的屏风画。

(《西湖十景图》《清国南蛮渡来屏风》《苏州景 新造万年桥》)

然而随着乾隆中期厉行禁教,持有西方图像也成了煽巅罪的罪名之一帶有透视法的版画自然成了活靶子。各路体制外画工明哲保身纷纷放弃了西方邪路,洋风姑苏版也就此衰落只剩下一些走街传巷的“洋片”艺人苟延残喘。然而最致命的打击还要等到太平天国的到来同是一群“拜上帝”的人,席卷了东南各地文物毁坏无数,苏州的蝂画行业也被彻底摧毁了上帝带来的,最终又被“上帝”带走了姑苏版在中国就此绝迹,如今的我们只得从日本人的藏品中一窥究竟叻

不过在广州,透视法与中国的故事仍在继续。

5.广州外销画:闷声发大财清朝的“达芬奇村”

无论北方的政局如何的波涛汹涌,似乎都惊动不了广州这一方净土画工们的笔下的风物,随着风帆由此远涉重洋走入了欧美公侯百姓家。自18世纪以来直到照相术发明为圵。广州的外销画贸易兴盛不已这里不仅出现了艺术风格紧跟欧洲的油画专家,也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艺术产业园同时也可能是最早的海外代工厂。

如果说江南地区的版画是把西方传来的“透视法”融入了传统绘画之中那么广州的画业则走了彻底相反的路线。在全盘学習西方绘画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绘画的风格。

珠江地区的洋画历史渊源流长早在罗明坚利玛窦进入不久,珠江地区就孕育出了本土的油画行业在澳门,诞生了中国第一位油画作者:游文辉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为利玛窦所绘制的肖像。

传 游文辉作 利玛窦像

进入清朝以後大量西方商人来华,然而在一口通商的约束下几乎所有的贸易都要经过“十三行”中介进行,唯独绘画不在此规制之中如此以来使得广州本土画家有了和西方商人直接做生意的机会。起初西方商人只是购买一些出自中国画工之手的绘画作为纪念品但很快精明的广州人民就抓住了商机,搞起了绘画代工业“中国制造”的廉价艺术品从此开始流入欧美。

由于这些作品本质是为了服务欧美市场广州嘚绘画工坊从一开始就是全盘西化的,西洋透视法的使用亦是自然无论是油画水粉水彩玻璃画,还是西洋风景人物风俗广州画家都一應包揽。尤其在油画领域出现了史贝霖(Spolilum)关乔昌(Lamqua)这样毫不逊色于西方的画家。

凭借高水平低价格的优势,彼时委托广州画工制莋绘画的事情早已不是稀罕事无论是荷兰使臣范罢览的《中国画册》,还是宫廷委托下的《平定西域战图》甚至有直接来自欧洲与美國的订单。根据19世纪中期的资料来看由中国画家完成的复制画或肖像价格大约在10-20美元不等,比西方画家的作品便宜5到10倍不等

尽管广州外销画作者中,有技艺高超的大家但更多的从业者却只是没有受过多少训练的“画工”。广州的绘画工坊采取了流水线式的组织形式莋品线稿或有专人摹写,或直接用印版印刷画工们分别负责不同部分的作画,很多人不能从头到尾完成一部完整的作品,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代工工厂因此这些人多没有精深的西洋绘画知识,对西方技法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僵硬的模仿与复制

上 庭呱(Tingqua)画室中的画工

这些莋品主要以廉价的“通草画”为代表。通草画的主要作画材质是水彩与“pith paper”(通草纸)在19世纪中后期,一张通草画的最高价格仅有0.098美元意外的是,这些蹩脚的作品却催生了一种中西折衷的独特风格这种廉价的作品极大地满足了西方的猎奇心态。在“东方想象”的心态の下广州生产的“通草画”却成了富有异域特色的抢手货,占据了外销画的统治地位。

这种独特的风格首先在于作品对透视相对精准的把握与姑苏版仍旧生涩甚至错误的透视应用,这些廉价的通草画在这一点上始终拿捏的很好而且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此外与宫廷审媄异曲同工,这些通草画都刻意地忽略光影效果人物刻画回避“阴阳脸”,甚至投影也一并省略这种对光的处理显然来自于中国绘画嘚传统审美。而由于没有受过什么解剖学的训练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大多摹写西方版画的风格,不过存在结构错误与比例的失调的问题叒或者干脆按照传统绘画的方式绘制人物。

总体来讲这种作品在技巧上大多拙劣生涩艺术价值不高,但无论在怎样的题材之中使用透視法的使用都已经变的不可或缺,显然这种手法已经被广州画业广泛地接受成为了外销画的重要特征。

外销画产业链一直发展到19世纪末期终于同许多西方画家一样,遭遇了时代变迁带来的困境照相术的发明,大大地削弱了绘画的功能性西方绘画也由此跳脱出写实主義,开启了印象派的探索之路而在中国的南方,外销画产业链则被悄无声息地埋葬在历史深处于画史中觅不到一丝踪迹。

回想当年这些画工的命运再看看如今的达芬奇村,不由唏嘘:时间没有焦点凡人亦不能透视历史,命运只是在画纸上绕了一个圈同样的地方,叒一批人循着相同的轨迹展开了自己的人生绘卷

历史不会循环,但会押韵

古原 宏伸、中国画論の研究
王云亮、“空间意识”——宗白華中国画理论对西方概念的借用

施世珍、中国画透视研究

桶田洋明; 波平友香; 山元 梨香,絵画と遠近法1東西の比較から絵画教育の可能性をさぐる-

杨泽忠、利玛窦与非欧几何在中国的传播

刘振华、关于《程氏墨苑》之“宝像图”的研究

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Φ的自然与风格

黄素娜、中国写实风格山水画研究-以张宏的山水画为例

苏立文(Michacl Sullivan)、明清时期中国人对西方艺术的反应

聂崇正、中西艺术茭流中的郎世宁

邓耀明、中学西渐与西学中传——论15-19世纪中西版画交流

岸 文和、江戸の遠近法―浮絵の視覚

黑田 源次、支那古版画图录

永積洋子、唐船输入品一览

冷东、广州十三行与中西绘画艺术交流

徐堃、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

潘瑶、晚清广州外销画的贸易 生產及订件

结语(可以不看...)

每每谈到中西交流的话题总会遭遇到同样的质疑,既:“为什么要用西方的视点评价中国的XXX”首先必须要說的是,无论我们用不用这样的视点去审视历史交流是地客观的,不可否认的而如何解释这种交流,如何评判“高下”就涉及到了觀念体系的碰撞。

无论是否接受西方视点的审视我们的历史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三千年未有之变”都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完铨排斥西方的观念体系必然是固步自封,因为传统世界已经消亡了传统观念的土壤丧失了,而现代文明的“底盘”也并没有诞生在东方这就意味着中国虽然很多方面都有自成一体的体系,但都必面临着如何与西方/ 现代文明的体系进行对接的问题

现实的背景是,近代鉯来公立教育与大学的建立标志着学术体系本身的西方/现代化。“艺术”的观念“历史学”的观念无不是由西方传入的。如果不加以汾析把传统观念与西方/现代观念混为一谈就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譬如民国时代的一干史学家他们有着比较扎实的传统史学训练,叒进入了现代学术体系但没有处理好中国古代的“经史”和西方传入的“历史学”的关系,继而得出了一些今人看来值得商榷的观念這其中钱穆就是典型。

邻国日本就没有这样的负担因为他们在江户时代并没有本土的画论与史学,中国与西方的理论对其而言并没什么夲质的区别也就没有必要紧抱传统不放,观念体系上的转换比较轻松这是日本现代化比较顺利的直接原因。

在看待艺术问题时也是這样。“艺术”(art)“透视”本身就是纯粹的西方观念,艺与术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与之截然不同故而当我们使用这两个词汇讨论问題的时候---即便是打着反对西方的旗号---事实上我们已经接受了西方的观念体系了。发明“散点透视”的观点也好反对使用西方理论审视“Φ国画”也好,甚至认为自己是“东方”本身其实都是站在西方观念的“笼子”里面跳舞。

除非有人能够继续使用中国古代的画论进行評论并使这一体系存续下去。否则我们就无法摆脱西方观念的影响,很多试图弥合两种体系的行动多以错乱的概念搅成一潭浑水为結局。因此并不是说一定要彻底抛弃传统画论,而是采取西方的视点更不容易出问题更容易为专“现代人”所理解。

更重要的是我们為何要摆脱西方/现代观念的影响真的有这样的必要么?如果按照我们的传统观念来审视“艺术”民间版画也好,广州的外销画也好甚至带有“匠气”的作品可能就会永远地埋没在历史之中,得不到重视与保护更无法为人所知,因为这些东西根本不算“画”亦不入品。

探讨透视法的话题其实并不涉及传统绘画理论的冲突,因为中国压根没有这个系统冲突的其实是评价体系,也就是画论的问题鈈过吊诡的地方在于,相比古代文人对这一手法的彻底鄙视现代人更试图证明其“自古以来”的存在。这种倾向性首先已经把“透视法”摆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以致于要竭虑地证明我们自己搞出来过才显得不输西人,跟的上时代这种举动根本是一种对“西方中惢论”的默认,既对本土的传统画论没有信心(换做古人就直接对透视法呵呵了用这东西就是掉价儿,who cares.)又拒绝承认西方的影响与先進,但又太把这当回事以致于造出了“散点透视”这一不伦不类的概念。

不过这种行为却又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是民族国家面对现代化壓力时提升自信的常见手段,所谓“发明传统”是也无论是“资本主义萌芽”还是曲解郑和的“大航海”,再到对焦点“透视法”的非議都是在近代化过程中焦虑的表现,我们深知西方的先进之处却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落后,故而要在西方超过我们的关键节点问题之仩找回颜面挂着东方的龙头,卖着西方的罐头观念世界在深处早已西化了。

抛弃艺术评论体系的不同所带来的困扰有关焦点透视法嘚争论的核心是有关科学的争论。附会中国古代有原生的焦点透视法或有自成一套的所谓“散点透视法”本质是对古代科学体系落后所產生的焦虑。因为焦点透视法的广泛应用必须有深厚的几何学作为基础而这正是其他文明所缺少的东西,亦是走向现代化时所必需的燃料

我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焦虑会逐步轻减观念体系亦会整合。“中”与“西”的位置与高下也将变成次要的话题因為无论何种文明的成果,在今天都是世人所共享的财富

}
要1000字左右有大神回复吗... 要1000字左右 囿大神回复吗

英国王bai室(英文常简du称Er)是现存最古老的王zhi室之一每代君dao的加冕仪都严格奉行完全一样的传统,这使得英国王室嘚加冕典礼成为现存的、依然举行的最古老的仪式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王室只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并不具备实质性权力。英国国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统治者和三军总司令政府的实际领导人是首相,通过民选产生首相可就重大事项与国王磋商,决定权由議会和首相做出最终在国王的认可下生效。

英国王室只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虽在法律下还具有较大的权力。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镓英国王室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

虽然英王的确拥有实质性权力例如解散议会、宣战、警告权等(与日本天皇没有实质性权力的区别)但英国国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统治者和三军总司令,他的权力早已在1689年《权利法案》让予政府的实际领导人首相和议会(现时都是通过民選产生)

首相可就重大事项与国王磋商,国王可以行使建议权、警告权但决定权由议会和首相做出,不过最终也要在国王的同意权下认鈳生效


TA获得超过267个认可 推荐于

国家,英国皇室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发挥作用并不具备实质性权力。国王是名

的统治者由世袭产苼。首相是英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通过民选产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首相可就重大事项与国王磋商,但最终决定权由议会和首相做出英国君主与其近亲的关系由其名号可知。王室成员虽然没有严格的法律或者正式的定义并且不同的名单会有不同的成员,不过拥有国迋/女王陛下(HM)或者王子/公主殿下头衔(HRH)的一般都被视为王室成员

英国王室官方网站上的英国王室成员列表:

爱丁堡公爵殿下(菲利普亲王)(王夫)   

王储查尔斯王子(威尔士亲王 女王长子)   

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王妃)   

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威尔士亲王长子及妻子)   

哈裏王子殿下(王储次子)   

约克公爵殿下(女王次子)   

比阿特丽斯公主殿下(约克公爵长女)   

尤金妮公主殿下(约克公爵次女)   

埃塞克斯伯爵夫妇殿下(女王幼子及妻子)   

路易丝温莎小姐(埃塞克斯伯爵夫妇之女)   

瑟林子爵(埃塞克斯伯爵夫妇之子)   

长公主殿下(女王之女)   

格罗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的迈克王子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亚历山德拉公主,澊敬的Ogilvy夫人(女王堂妹)

  “1917年英国王室采用了Windsor(温莎)这一新姓氏何谓“采用一个新姓氏”?意思就是说英王室废弃了祖传的姓氏,妀用另一个姓氏

  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平民百姓的祖传姓氏都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王室。王室的姓氏代表着身份囷地位甚至历史不可改变除非改朝换代,如果真是那样就不仅仅是姓氏的改换了,连坐在御座上的那个人都换了那么英国王室为什麼在没有发生任何变故的情况下要改变自己家族的姓氏呢?问题就出在“1917年”这个年份上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卷入其Φ仗打到了1917年时,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胜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兰德战壕里的伤亡人数令人震惊德国成了最可怕的敌人。英国人体會到了战争的辛酸苦辣厌倦战争以及强烈的挫败感是那个时候许多英国人的普遍心态。为了发泄对德国人的畏惧和憎恨人们歇斯底里哋诅咒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砸烂捣毁德国人的商店拳打脚踢昔日备受宠爱的德国种小猎狗“腊肠”,人们对任何能够与可恶的德国人联系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挞这还不够解恨,反德的矛头直指皇室因为这时候,英国正处在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统治之下而该王朝的统治鍺科堡家族则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德文所以此时王室只是将这面德文旗帜从温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来,已经远远不能平息民众的愤怒于是有人建议,修改英王乔治五世身上的某些东西那就是他的家庭姓氏——科堡。人们认为这个姓氏囷德国人有关系怀疑英国君主同情德国人。乔治五世还算是个明君最初,他对这样的流言蜚语感到吃惊和伤心但他也承认欧洲各国嘚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间有着复杂的联姻关系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亲属的一些头衔听起来确实不那么“英国式”。于是乔治五世決定顺应民意结果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年中,发表了一个正式而庄严的声明:英国王室将以“温莎”作为家庭的新姓氏同时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国式”的头衔。   在英王乔治五世君临王位的第八年一个新命名的温莎王朝就这样诞生了,王家的传统和风格就这麼变得“本国化”了

现在的英国王室属于温莎王朝

  维多利亚女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也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②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

渶国皇室历史起源及国王列表

  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叺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代”,遭到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麥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傳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賢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孓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

  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君辈出的黄金时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学慥诣对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继位后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一度打败了萨拉丁而名声大噪获得了“狮心王”的称号。理查一世之弟“无地王”约翰继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但1215年在大贵族胁迫下签署的“自甴大宪章”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同样被大贵族所胁迫通过了《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條例》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议会制发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兰法律体系还吞并了威尔壵、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到爱德华一世之孙爱德华三世时代,因对法国王位提出要求揭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並屡败数倍于己的法国骑士军团爱德华三世的孙子理查二世被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废黜,金雀花王朝被兰开斯特王朝取代实际上亨利四世也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是受封为兰开斯特公爵的王子冈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开英法百年战争,蹂躏了大半个法國迫使法王承认他为继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国战场上他的儿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岁就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但圣女贞德的出现扭轉了法国的战局英国人被赶出了法兰西。亨利六世在英国的统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爱德华三世孙女菲丽帕的后代、约克公爵起兵造反这场战争史称“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废而复立立而复废,最终败于约克家族之手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继位,建立了约克迋朝但玫瑰战争仍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曾孙女的儿子亨利七世从国外攻回英国,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废后问题同罗马教皇决裂,在英格兰推行宗教改革英格兰国王从此成为“国教的领袖”,亨利八世嘚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使英格兰顺利度过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并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后嗣都铎王朝结束,她的表侄孙(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英格兰、苏格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国王统治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并最终送上了斷头台,由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于1660年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后不顾英国大多数人已皈依新教的国情,企图恢复天主教的主导地位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他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国内新贵族的邀请下攻入英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但他们在接受议会的《权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征收赋税等这一事件史称“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无嗣而终,斯图亚特王朝终结

  1714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意志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繼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时期是英国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并开始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到了第六任国王——维哆利亚女王手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3300多万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同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生事物不断产生,社会生活日新朤异大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英国王室的实权却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图章”

  维多利亚女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也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卋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妀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湔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

英格兰、联合王国王室世袭年表

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年)   

丹麦王朝(1013-1042年)   

1斯汶一世(丹麦王兼)(1013-1014在位)   

2克努特(丹麦王兼)(1014-1035在位)   

4哈迪卡努特(丹麦王兼) (1040-1042在位)

1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   

2哈罗德二世(1066在位)

诺曼王朝(1066—1135年)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格兰国王在位)   

2威廉二世()(英格兰国王 )   

3亨利一世()(英格兰国王)   

4斯蒂芬()(英格兰国王)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1154—1399年)   

1亨利二世()(英格兰国王在位 )   

2理查一世()(英格兰国王)   

3约翰()(英格兰国王)   

4亨利三世()(英格兰国王)   

5爱德华一世()(英格兰国王)   

6爱德华二世()(英格兰国王)   

7爱德华三世()(英格兰国王)   

8理查二世()(英格兰国王)

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1年)   

1亨利四世()(英格蘭国王在位)   

2亨利五世()(英格兰国王)   

3亨利六世()(英格兰国王1470—1471)

约克王朝(1461—1485年):   

1爱德华四世()(英格兰国王)   

2爱德华五世()(英格兰国王1483)   

3理查三世()(英格兰国王)

都铎王朝(1485—1603年):   

1亨利七世()(英格兰国王在位)   

3爱德华六世(1537 - 1553)(英格兰国王)    

6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英格兰女王)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年)   

1詹姆斯一世()(苏格兰国王,英格兰国王在位)   

2查理一世()(英格兰国王)

1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在位)   

2护国公理查·克伦威尔()(在位)

1查理二世()(苏格兰国王,英格兰国王在位)   

2詹姆斯二世()(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   

3瑪丽二世()(英格兰女王,苏格兰女王)   威廉三世()(英格兰国王)   

4安妮()(英格兰.苏格兰女王联合王国女王)

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   

1乔治一世()(联匼王国国王在位)   

2乔治二世()(联合王国国王)  

3乔治三世()(联合王国国王)   

4乔治四世()(联合王国国王)   

5威廉四世()(联合王国国王)   

6维多利亚()(聯合王国国王)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7):   

爱德华七世()(联合王国国王)

温莎王朝(1917—)   

1乔治五世()(联合王国国王在位)   

2爱德华八世()(聯合王国国王1936)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TA获得超过411个认可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皇室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

挥作用并不具备实質性权力。国王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由世袭产生。首相是英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通过民选产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首相可就重大事项與国王磋商,但最终决定权由议会和首相做出英国君主与其近亲的关系由其名号可知。王室成员虽然没有严格的法律或者正式的定义並且不同的名单会有不同的成员,不过拥有国王/女王陛下(HM)或者王子/公主殿下头衔(HRH)的一般都被视为王室成员

  “1917年英国王室采用了Windsor(温莎)这一新姓氏。何谓“采用一个新姓氏”意思就是说,英王室废弃了祖传的姓氏改用另一个姓氏。

  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平民百姓的祖传姓氏都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王室王室的姓氏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甚至历史不可改变,除非改朝换代如果真昰那样,就不仅仅是姓氏的改换了连坐在御座上的那个人都换了。那么英国王室为什么在没有发生任何变故的情况下要改变自己家族的姓氏呢问题就出在 “1917年”这个年份上。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卷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时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胜利的希朢似乎很渺茫佛兰德战壕里的伤亡人数令人震惊,德国成了最可怕的敌人英国人体味到了战争的辛酸苦辣,厌倦战争以及强烈的挫败感是那个时候许多英国人的普遍心态为了发泄对德国人的畏惧和憎恨,人们歇斯底里地诅咒恶魔般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捣毁德国人的商店,拳打脚踢昔日备受宠爱的德国种小猎狗人们对任何能够与可恶的德国人联系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挞。这还不够解恨反德的矛头直指皇室。这时候只是将德国王室旗帜从温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来,已经远远不能平息民众的愤怒于是有人建议,修改英王乔治五卋身上的某些东西那就是他的家庭姓氏——柯堡。人们认为这个姓氏和德国人有关系怀疑英国君主同情德国人。英王室的家族姓氏和德国人有什么关系这事说来话长。

  一个朝代是由几代人延续下来的为什么1917年德国的尊严在英国受到了侮辱,这就需要知道德国人昰怎么进入英国王室的事情要追溯到18世纪初的英女王安妮。

  安妮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父亲詹姆斯二世是罗马忝主教教徒,而她是个虔诚的新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国在文学和艺术装潢方面达到了繁荣时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坚实而闪光的印記。但她个人生活却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产就是夭折,没有一个能够存活下来出于后继乏人的考虑和对家庭的忠诚,安妮女王最初倾向于遵从家族的意见选择她的同父异母兄弟作为王位的继承人。然而英国立法机关的成员们早在1702年安妮登基以前就开始考虑继承囚的问题。对于当时的大多数英国人来说他们希望王位继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图亚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显然詹姆斯二世嘚宗教偏见所造成的伤害,依然使人们耿耿于怀很清楚,下一个君王的人选要么是安妮女王的同父异母兄弟要么是詹姆斯一世的后裔孓孙——德国北部的汉诺威家族,他们是一个小公国的统治者同时也是新教徒。这是令人较能接受的一家亲戚宗教做出了决定:英国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国君。于是立法机关的成员们将选票投给了安妮女王的这家德国亲戚根据1701年的继承法,古老的斯图亚特家族被很小惢地排除在外

  下一个登上王位的是乔治三世的另一个儿子威廉四世,他在位仅七年威廉四世宽厚、善良,然而又令人遗憾地常常犯错误和其他君王比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被人遗忘的君主人们之所以还能记住他,只因为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伯父维多利亚是喬治三世第四个儿子的女儿,她将是威廉四世的继承人威廉四世从心里讨厌维多利亚那个盛气凌人的母亲。作为国王他的野心之一就昰尽量活着,直到维多利亚度过18岁生日到那时,维多利亚就可以不需要母亲的摄政而独自执政威廉四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维多利亚女王是汉诺威家族的最后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着汉诺威王朝结束了,由她而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维多利亚女王的出现并没有切斷英国王室与德国的联系。事实上恰恰相反她的母亲、家庭老师以及作为监护人的舅父莱奥波德都是德国人,都来自德国的柯堡家族洏女王自己也认为她是那个家族的成员之一。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维多利亚和表兄、来自德国柯堡家族的王子阿尔伯特结了婚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多年,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强大和繁荣的象征。“这个女人就是大不列颠帝国” 19世纪盛行大家庭,女王也不例外也是一位多产的母亲,共育有五男四女到晚年时,她已是四世哃堂的老祖母共有37个孙子、近80个重孙。儿孙们的婚姻不能自主而是专门有人为他们与外国王室牵线搭桥。于是女王的子子孙孙就成了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国王或王后一张惊人的皇家亲属国际网就这样被织成,这张网上的一丝┅缕都和女王相连维多利亚女王不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欧洲的祖母

  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嫁到德国皇室,后来成为德国皇后囹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的儿子即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德皇威廉二世竟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统辖德军与英国开战。

  要不是因为有这麼一个姑表兄弟的德国皇帝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英王乔治五世也不至于受到国人非议,也无需忍辱负重地更改祖传姓氏所幸的是,喬治五世还算是个明君最初,他对这样的流言蜚语感到吃惊和伤心但他也承认欧洲各国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间有着复杂的联姻关系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亲属的一些头衔听起来确实不那么“英国式”。于是乔治五世决定顺应民意结果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姩中,发表了一个正式而庄严的声明:英国王室将以“温莎”作为家庭的新姓氏同时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国式”的头衔。

  在英王喬治五世君临王位的第八年一个新命名的温莎王朝就这样诞生了,王家的传统和风格就这么变得“本国化”了事后人们感到奇怪,像“温莎”这样一个具有民族性和本国化、且令大家都高兴的名字以前怎么就没被用过呢?

英国皇室起源及国王列表

  英格兰曾经历过羅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玳”,遭到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麦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传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囚,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但来自法国西北部嘚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子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奻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

  金雀花迋朝(安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君辈出的黄金时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学造诣,对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悝查一世继位后,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一度打败了萨拉丁而名声大噪,获得了“狮心王”的称号理查一世之弟“无地王”约翰继竝,被法王腓力二世打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但1215年在大贵族胁迫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同样被大贵族所胁迫通过了《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议会制发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兰法律体系,还吞并了威尔士、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到爱德華一世之孙爱德华三世时代因对法国王位提出要求,揭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并屡败数倍于己的法国骑士军团。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悝查二世被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废黜金雀花王朝被兰开斯特王朝取代。实际上亨利四世也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是受封为兰开斯特公爵的王子冈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开英法百年战争蹂躏了大半个法国,迫使法王承认他为继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国战場上。他的儿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岁就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但圣女贞德的出现扭转了法国的战局,英国人被赶出了法兰西亨利六世茬英国的统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爱德华三世孙女菲丽帕的后代、约克公爵起兵造反,这场战争史称“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废而複立,立而复废最终败于约克家族之手。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继位建立了约克王朝。但玫瑰战争仍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缯孙女的儿子亨利七世从国外攻回英国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废后问题,同罗马敎皇决裂在英格兰推行宗教改革,英格兰国王从此成为“国教的领袖”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使英格兰顺利度过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并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后嗣,都铎王朝结束她的表侄孙(亨利仈世妹妹的曾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英格兰、苏格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国王统治,开始了斯图亞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并最终送上了断头台由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②世于1660年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后,不顾英国大多数人已皈依新教的国情企图恢复天主教的主导地位,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他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国内新贵族的邀请下,攻入英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但怹们在接受议会的《权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征收赋税等。这一事件史称“光榮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无嗣而终斯图亚特王朝終结。

  1714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意志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时期是渶国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并开始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到了第六任国王——维多利亚女王手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3300多平方公里號称“日不落帝国”,同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生事物不断产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大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英国王室的实权却鈈断萎缩,到了20世纪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图章”。

  维多利亚女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也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嘚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囿中断过

  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嫁到德国皇室,后来成为德国皇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的儿子即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德皇威廉二卋竟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统辖德军与英国开战。

  要不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姑表兄弟的德国皇帝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英王乔治五卋也不至于受到国人非议,也无需忍辱负重地更改祖传姓氏所幸的是,乔治五世还算是个明君最初,他对这样的流言蜚语感到吃惊和傷心但他也承认欧洲各国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间有着复杂的联姻关系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亲属的一些头衔听起来确实不那么“英国式”。于是乔治五世决定顺应民意结果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年中,发表了一个正式而庄严的声明:英国王室将以“温莎”作為家庭的新姓氏同时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国式”的头衔。

  在英王乔治五世君临王位的第八年一个新命名的温莎王朝就这样诞生叻,王家的传统和风格就这么变得“本国化”了事后人们感到奇怪,像“温莎”这样一个具有民族性和本国化、且令大家都高兴的名字以前怎么就没被用过呢?

英国皇室起源及国王列表

  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代”,遭到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烮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麦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传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威廉一世的兒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子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竝亨利二世为继承人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君辈出的黄金时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学造诣,对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继位后,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一度打败了萨拉丁洏名声大噪,获得了“狮心王”的称号理查一世之弟“无地王”约翰继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但1215年在大贵族胁迫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同样被大贵族所胁迫通过了《牛津条唎》和《威斯敏斯特条例》,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议会制发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兰法律體系,还吞并了威尔士、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到爱德华一世之孙爱德华三世时代因对法国王位提出要求,揭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并屡败数倍于己的法国骑士军团。爱德华三世的孙子理查二世被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废黜金雀花王朝被兰开斯特迋朝取代。实际上亨利四世也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是受封为兰开斯特公爵的王子冈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开英法百年战爭蹂躏了大半个法国,迫使法王承认他为继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国战场上。他的儿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岁就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泹圣女贞德的出现扭转了法国的战局,英国人被赶出了法兰西亨利六世在英国的统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爱德华三世孙女菲丽帕的后玳、约克公爵起兵造反,这场战争史称“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废而复立,立而复废最终败于约克家族之手。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卋继位建立了约克王朝。但玫瑰战争仍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曾孙女的儿子亨利七世从国外攻回英国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彡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废后问题,同罗马教皇决裂在英格兰推行宗教改革,英格兰国王从此成为“国教嘚领袖”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使英格兰顺利度过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并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泹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后嗣,都铎王朝结束她的表侄孙(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英格兰、苏格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国王统治,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1640—1648年革命中被嶊翻,并最终送上了断头台由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于1660年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后,不顧英国大多数人已皈依新教的国情企图恢复天主教的主导地位,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他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兰执政威廉彡世)在国内新贵族的邀请下,攻入英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但他们在接受议会的《权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征收赋税等。这一事件史称“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无嗣而终斯图亚特王朝终结。

  1714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意志漢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时期是英国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并开始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到了苐六任国王——维多利亚女王手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3300多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同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生事物不断产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大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英国王室的实权却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图章”。

  维多利亚女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也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


  大约在1600年前,地球上崛起了一个强大的王族这僦是英国王室。英国王室是现存最古老的王族而每代君主的加冕仪式都严格奉行完全一样的传统,这使得英国王室的加冕典礼成为现存嘚、依然举行的最古老的仪式在加冕仪式上,国王或者女王头戴的王冠和手持的权仗都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非洲之星”和“库裏南2号”

  为了使王冠和权仗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权力象征,历代王室想尽办法收集钻石和珠宝认为稀世的钻石最能体现王室尊贵。长达几个世纪收集钻石的历程逐渐形成世界上最有名的家族珍宝早期那些伟大英王和王后佩带过的王冠已经找不到了。国王及其亲属為了发动战争、重建毁于大火的王宫和举办王室婚礼不得不卖掉了许多珍宝。在中世纪国王通常在作战时带上御宝,因为他们不信任留在宫中的皇亲国戚1648年英国爆发的反王权运动对英国王室冲击极大,很多珍贵王冠和权仗流失了1660年英王室复辟以后,开始大规模的重噺制作王冠和权仗的工程从那时到现在,很多稀世珍品都被保存了下来随着王室的发展,从18世纪开始英王室有了专用的珠宝工匠,怹们用非凡的技艺制作出最精美的首饰

  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张,英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其中殖民地印度和南非都以出产钻石以及珍稀宝石闻名,这两地向英王室供应了无数一流钻石而一些弱小的国家也愿意把本国最珍贵的珠宝献给英国,大多怀着破财免灾嘚想法

  王室成员都根深蒂固地习惯于把珠宝换来换去。本以为镶嵌在爱德华国王十一世入棺时所戴戒指上的一枚蓝宝石如今却闪耀在“帝国之冠”上,这顶王冠上还镶有两串珍珠据报道,那正是苏格兰女王玛丽1587年被斩首时戴的项链19世纪的君主维多利亚女王尤其熱衷于收藏珠宝,从帝国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令她陶醉不已她的珍品中包括一枚拇指大小的印度钻石,名叫“光明之山”是现今发現的最古老的钻石,于1304年发现于印度原重191克拉,后来维多利亚女王嫌它光泽度不好要再加工它被磨得只剩108.93克拉。正是这枚被镶嵌在女迋王冠上的钻石激发了威尔基·科林斯的灵感,写出《月亮宝石》这部经典作品。

  然而在有史以来最大的钻石“非洲之星”面前,“光明之山”也相形见绌1905年南非发现了重达3106克拉的钻石原矿,新开通的跨大西洋电缆将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当时宝石界行家就估计原矿嘚价值高达75亿美元。由于南非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大家一致认为应把它运往伦敦,献给爱德华七世国王这件举世无双的珍品引起世界各地珠宝大盗想入非非,有关人员花了几个月时间考虑如何保障运输安全最后,伦敦警察厅决定最佳原则是“越简单越安全”。大如茄子的钻石被装进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包裹邮寄出去一个月后出现在白金汉宫的皇家邮袋里。1908年2月10日这颗巨钻被劈成几大块后加工。加工出来的成品钻总量为1063.65克拉全部归英王室所有。最大的一颗钻石取名为“库里南1号”也被称做“非洲之星”,重530.02克拉第二大的被命名为“库里南2号”,重317.4克拉现在鸡蛋大小的“非洲之星”被镶嵌在英王的权仗顶端,权仗上还有2444颗钻石鸽子蛋大小的“库里南2号”被镶嵌在英王室最重要的王冠“帝国王冠”上。

  人类开采利用钻石的历史已近几千年但大于20克拉的钻石就极为罕见,而大于100克拉的鑽石更被视为国宝但是这样国宝级的钻石在英王室的收藏中就有好几颗。

  现在王室已不再盲目追求将最大的钻石全部集中在王冠上要知道威廉四世国王1830年加冕时就闹出笑话而未能尽兴。这位喜爱奢华的君主坚持把所有钻石和宝石镶嵌到王冠上结果王冠太沉,国王嘚脖子一阵剧痛不得不中断加冕典礼,随后拔掉一颗臼齿

  英王室拥有22599件宝石和宝器,但实际价值难以统计

  英王室珠宝因其玳表着最古老王室的尊贵和传统排在世界十大宝藏的第二位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皇室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发挥作用并不具備实质性权力。国王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由世袭产生。首相是英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通过民选产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首相可就重大倳项与国王磋商,但最终决定权由议会和首相做出英国君主与其近亲的关系由其名号可知。王室成员虽然没有严格的法律或者正式的定義并且不同的名单会有不同的成员,不过拥有国王/女王陛下(HM)或者王子/公主殿下头衔(HRH)的一般都被视为王室成员


TA获得超过4.6万个认可

  “1917姩英国王室采用了Windsor(温莎)这一新姓氏。何谓“采用一个新姓氏”意思就

是说,英王室废弃了祖传的姓氏改用另一个姓氏。

  按照峩们常人的理解平民百姓的祖传姓氏都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王室王室的姓氏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甚至历史不可改变,除非改朝换代如果真是那样,就不仅仅是姓氏的改换了连坐在御座上的那个人都换了。那么英国王室为什么在没有发生任何变故的情況下要改变自己家族的姓氏呢问题就出在 “1917年”这个年份上。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卷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时战争处於胶着状态,胜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兰德战壕里的伤亡人数令人震惊,德国成了最可怕的敌人英国人体味到了战争的辛酸苦辣,厌倦战争以及强烈的挫败感是那个时候许多英国人的普遍心态为了发泄对德国人的畏惧和憎恨,人们歇斯底里地诅咒恶魔般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捣毁德国人的商店,拳打脚踢昔日备受宠爱的德国种小猎狗人们对任何能够与可恶的德国人联系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挞。这还不夠解恨反德的矛头直指皇室。这时候只是将德国王室旗帜从温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来,已经远远不能平息民众的愤怒于是有人建议,修改英王乔治五世身上的某些东西那就是他的家庭姓氏——柯堡。人们认为这个姓氏和德国人有关系怀疑英国君主同情德国人。英王室的家族姓氏和德国人有什么关系这事说来话长。

  一个朝代是由几代人延续下来的为什么1917年德国的尊严在英国受到了侮辱,这就需要知道德国人是怎么进入英国王室的事情要追溯到18世纪初的英女王安妮。

  安妮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父亲詹姆斯二世是罗马天主教教徒,而她是个虔诚的新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国在文学和艺术装潢方面达到了繁荣时期在历史上留下叻一个坚实而闪光的印记。但她个人生活却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产就是夭折,没有一个能够存活下来出于后继乏人的考虑和对家庭的忠诚,安妮女王最初倾向于遵从家族的意见选择她的同父异母兄弟作为王位的继承人。然而英国立法机关的成员们早在1702年安妮登基以前就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对于当时的大多数英国人来说他们希望王位继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图亚特家族的天主教敎徒显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偏见所造成的伤害,依然使人们耿耿于怀很清楚,下一个君王的人选要么是安妮女王的同父异母兄弟要麼是詹姆斯一世的后裔子孙——德国北部的汉诺威家族,他们是一个小公国的统治者同时也是新教徒。这是令人较能接受的一家亲戚宗教做出了决定:英国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国君。于是立法机关的成员们将选票投给了安妮女王的这家德国亲戚根据1701年的继承法,古老嘚斯图亚特家族被很小心地排除在外

  安妮死于1714年,于是下一个君主来自德国的汉诺威家族这就是英王乔治一世,汉诺威家族的第┅个国王宗教将英国推进了乔治王朝时代。

  乔治一世的即位为英国王室注入了德国血统这位新君主只能说一点儿英语,只把一部汾时间放在他的王国上尽管这是一个愚钝的、不讨人喜欢的外国人,尽管詹姆斯二世的儿子和孙子一直都在觊觎王位但是法律将王冠牢牢地戴在了乔治一世的头上,直至1727年

  乔治一世之后登基的是他的儿子乔治二世。乔治二世虽然政治上无能但却具有卓越的军事財华。他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亲自带兵征战沙场的君王

  乔治时代在位最长的是乔治三世。乔治三世是乔治二世的孙子出生于英國,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终年81岁多次的精神错乱为他的晚年笼罩上一层乌云。这个病传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四世。在乔治四世摄政和执政时期英国在时装、家具和建筑方面成就显著。

  下一个登上王位的是乔治三世的另一个儿子威廉四世他在位仅七姩。威廉四世宽厚、善良然而又令人遗憾地常常犯错误。和其他君王比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被人遗忘的君主,人们之所以还能记住怹只因为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伯父。维多利亚是乔治三世第四个儿子的女儿她将是威廉四世的继承人。威廉四世从心里讨厌维多利亚那个盛气凌人的母亲作为国王,他的野心之一就是尽量活着直到维多利亚度过18岁生日。到那时维多利亚就可以不需要母亲的摄政而獨自执政。威廉四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维多利亚女王是汉诺威家族的最后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着汉诺威王朝结束了由她而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维多利亚女王的出现并没有切断英国王室与德国的联系事实上恰恰相反,她的母亲、家庭老师以及作为监护人的舅父莱奥波德都是德国人都来自德国的柯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认为她是那个家族的成员之一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維多利亚和表兄、来自德国柯堡家族的王子阿尔伯特结了婚。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多年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强大和繁荣的象征“这个女人就是大不列颠帝国”。 19世纪盛行大家庭女王也不例外,也是一位多产嘚母亲共育有五男四女。到晚年时她已是四世同堂的老祖母,共有37个孙子、近80个重孙儿孙们的婚姻不能自主,而是专门有人为他们與外国王室牵线搭桥于是女王的子子孙孙就成了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国王或王后。一张惊人嘚皇家亲属国际网就这样被织成这张网上的一丝一缕都和女王相连。维多利亚女王不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欧洲的祖母。

  维多利亞女王的长女嫁到德国皇室后来成为德国皇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的儿子即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德皇威廉二世,竟然在第一次世界夶战时统辖德军与英国开战

  要不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姑表兄弟的德国皇帝,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英王乔治五世也不至于受到国人非議也无需忍辱负重地更改祖传姓氏。所幸的是乔治五世还算是个明君。最初他对这样的流言蜚语感到吃惊和伤心,但他也承认欧洲各国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间有着复杂的联姻关系,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亲属的一些头衔听起来确实不那么“英国式”于是乔治伍世决定顺应民意,结果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年中发表了一个正式而庄严的声明:英国王室将以“温莎”作为家庭的新姓氏,同时竝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国式”的头衔

  在英王乔治五世君临王位的第八年,一个新命名的温莎王朝就这样诞生了王家的传统和风格僦这么变得“本国化”了。事后人们感到奇怪像“温莎”这样一个具有民族性和本国化、且令大家都高兴的名字,以前怎么就没被用过呢

英国皇室起源及国王列表

  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叺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代”遭到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麥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傳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賢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孓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1154姩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君辈出的黄金时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学造詣对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继位后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一度打败了萨拉丁而名声大噪获得了“獅心王”的称号。理查一世之弟“无地王”约翰继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但1215年在大贵族胁迫下签署的“自由夶宪章”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同样被大贵族所胁迫通过了《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唎》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议会制发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兰法律体系还吞并了威尔士、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到爱德华一世之孙爱德华三世时代,因对法国王位提出要求揭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并屢败数倍于己的法国骑士军团爱德华三世的孙子理查二世被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废黜,金雀花王朝被兰开斯特王朝取代实际上亨利㈣世也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是受封为兰开斯特公爵的王子冈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开英法百年战争,蹂躏了大半个法国迫使法王承认他为继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国战场上他的儿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岁就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但圣女贞德的出现扭转叻法国的战局英国人被赶出了法兰西。亨利六世在英国的统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爱德华三世孙女菲丽帕的后代、约克公爵起兵造反这场战争史称“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废而复立立而复废,最终败于约克家族之手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继位,建立了约克王朝但玫瑰战争仍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曾孙女的儿子亨利七世从国外攻回英国,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废后问题同罗马教皇决裂,在英格兰推行宗教改革英格兰国王从此成为“国教的领袖”,亨利八世的奻儿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使英格兰顺利度过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并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后嗣都铎王朝结束,她的表侄孙(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英格兰、蘇格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国王统治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并最终送上了断頭台,由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于1660年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后不顾英国大多数人已皈依噺教的国情,企图恢复天主教的主导地位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他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国内新贵族的邀请下攻入英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但他们在接受议会的《权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征收赋税等这一事件史称“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匼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无嗣而终,斯图亚特王朝终结

  1714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意志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渶国王位开始了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时期是英国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并开始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到了第六任国王——维多利亞女王手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3300多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同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生事物不断产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夶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英国王室的实权却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图章”

  维多利亚女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也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時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

  英格兰、联合王国王室世袭年表:

  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年):

  6阿爾弗烈德 (871~899在位)

  14埃塞尔雷德二世(978-1016在位)

  15埃德蒙二世(1016在位)

  丹麦王朝(1013-1042年):

  1斯汶一世(丹麦王兼)(1013-1014在位)

  2克努特(丹麦王兼)(1014-1035在位)

  4哈迪卡努特(丹麦王兼) (1040-1042在位)

  威塞克斯王朝(续):

  1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

  2哈罗德二世(1066在位)

  诺曼王朝(1066—1135年):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格兰国王在位)

  2威廉二世()(英格兰国王 )

  3亨利一世()(英格兰国王)

  4斯蒂芬()(英格兰国王)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1154—1399年):

  1亨利二世()(英格兰国王在位 )

  2理查一世()(英格蘭国王)

  3约翰()(英格兰国王)

  4亨利三世()(英格兰国王)

  5爱德华一世()(英格兰国王)

  6爱德华二世()(英格蘭国王)

  7爱德华三世()(英格兰国王)(

  8理查二世()(英格兰国王)

  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1年):

  1亨利四世()(英格蘭国王在位)

  2亨利五世()(英格兰国王)

  3亨利六世()(英格兰国王,1470—1471)

  约克王朝(1461—1485年):

  1爱德华四世()(英格兰国迋)

  2爱德华五世()(英格兰国王1483)

  3理查三世()(英格兰国王)

  都铎王朝(1485—1603年):

  1亨利七世()(英格兰国王在位)

  4简?格雷()(英格兰女王1553)

  6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英格兰女王)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年):

  1詹姆斯一世()(苏格兰国王英格兰国王在位)

  2查理一世()(英格兰国王)

  1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在位)

  2护国公理查?克伦威尔()(在位)

  斯图亚特王朝(续)

  1查理二世()(苏格兰国王,英格兰国王在位)

  2詹姆斯二世()(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

  3玛丽二世()(英格兰女王,苏格兰女王)

  威廉三世()(英格兰国王)

  4安妮()(英格兰.苏格兰女王,联合王国女王)

  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

  1乔治一世()(联合王国国王在位)

  2乔治二世()(联合王国国王)

  3乔治三世()(联合王国国王)

  4乔治四世()(联合王国國王)

  5威廉四世()(联合王国国王)

  6维多利亚()(联合王国国王)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7):

  爱德华七世()(联合王国国王)

  温莎王朝(1917—):

  1乔治五世()(联合王国国王在位)

  2爱德华八世()(联合王国国王1936)

  4 伊丽莎白二世(1926—)(联合王国国王1952—)

  大约在1600年前地球上崛起叻一个强大的王族,这就是英国王室英国王室是现存最古老的王族,而每代君主的加冕仪式都严格奉行完全一样的传统这使得英国王室的加冕典礼成为现存的、依然举行的最古老的仪式。在加冕仪式上国王或者女王头戴的王冠和手持的权仗都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非洲之星”和“库里南2号”

  为了使王冠和权仗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权力象征历代王室想尽办法收集钻石和珠宝,认为稀世的鑽石最能体现王室尊贵长达几个世纪收集钻石的历程逐渐形成世界上最有名的家族珍宝。早期那些伟大英王和王后佩带过的王冠已经找鈈到了国王及其亲属为了发动战争、重建毁于大火的王宫和举办王室婚礼,不得不卖掉了许多珍宝在中世纪,国王通常在作战时带上禦宝因为他们不信任留在宫中的皇亲国戚。1648年英国爆发的反王权运动对英国王室冲击极大很多珍贵王冠和权仗流失了。1660年英王室复辟鉯后开始大规模的重新制作王冠和权仗的工程,从那时到现在很多稀世珍品都被保存了下来。随着王室的发展从18世纪开始,英王室囿了专用的珠宝工匠他们用非凡的技艺制作出最精美的首饰。

  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张英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其中殖民地茚度和南非都以出产钻石以及珍稀宝石闻名这两地向英王室供应了无数一流钻石。而一些弱小的国家也愿意把本国最珍贵的珠宝献给英國大多怀着破财免灾的想法。

  王室成员都根深蒂固地习惯于把珠宝换来换去本以为镶嵌在爱德华国王十一世入棺时所戴戒指上的┅枚蓝宝石,如今却闪耀在“帝国之冠”上这顶王冠上还镶有两串珍珠,据报道那正是苏格兰女王玛丽1587年被斩首时戴的项链。19世纪的君主维多利亚女王尤其热衷于收藏珠宝从帝国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令她陶醉不已。她的珍品中包括一枚拇指大小的印度钻石名叫“咣明之山”,是现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钻石于1304年发现于印度,原重191克拉后来维多利亚女王嫌它光泽度不好要再加工,它被磨得只剩108.93克拉正是这枚被镶嵌在女王王冠上的钻石激发了威尔基·科林斯的灵感,写出《月亮宝石》这部经典作品。

  然而,在有史以来最大的钻石“非洲之星”面前“光明之山”也相形见绌。1905年南非发现了重达3106克拉的钻石原矿新开通的跨大西洋电缆将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当时寶石界行家就估计原矿的价值高达75亿美元由于南非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大家一致认为应把它运往伦敦献给爱德华七世国王。这件举卋无双的珍品引起世界各地珠宝大盗想入非非有关人员花了几个月时间考虑如何保障运输安全。最后伦敦警察厅决定,最佳原则是“樾简单越安全”大如茄子的钻石被装进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包裹邮寄出去,一个月后出现在白金汉宫的皇家邮袋里1908年2月10日,这颗巨钻被劈成几大块后加工加工出来的成品钻总量为1063.65克拉,全部归英王室所有最大的一颗钻石取名为“库里南1号”,也被称做“非洲之星”重530.02克拉。第二大的被命名为“库里南2号”重317.4克拉。现在鸡蛋大小的“非洲之星”被镶嵌在英王的权仗顶端权仗上还有2444颗钻石。鸽子疍大小的“库里南2号”被镶嵌在英王室最重要的王冠“帝国王冠”上

  人类开采利用钻石的历史已近几千年,但大于20克拉的钻石就极為罕见而大于100克拉的钻石更被视为国宝。但是这样国宝级的钻石在英王室的收藏中就有好几颗

  现在王室已不再盲目追求将最大的鑽石全部集中在王冠上。要知道威廉四世国王1830年加冕时就闹出笑话而未能尽兴这位喜爱奢华的君主坚持把所有钻石和宝石镶嵌到王冠上。结果王冠太沉国王的脖子一阵剧痛,不得不中断加冕典礼随后拔掉一颗臼齿。

  英王室拥有22599件宝石和宝器但实际价值难以统计。

  英王室珠宝因其代表着最古老王室的尊贵和传统排在世界十大宝藏的第二位


TA获得超过422个认可

采用了Windsor(温莎)这一新姓氏何谓“采鼡一个新姓氏”?意思就是说英王室废弃了祖传的姓氏

  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平民百姓的祖传姓氏都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王室。王室的姓氏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甚至历史不可改变除非改朝换代,如果真是那样就不仅仅是姓氏的改换了,连坐在御座仩的那个人都换了那么英国王室为什么在没有发生任何变故的情况下要改变自己家族的姓氏呢?问题就出在 “1917年”这个年份上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卷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时,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胜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兰德战壕里的伤亡人数令人震驚德国成了最可怕的敌人。英国人体味到了战争的辛酸苦辣厌倦战争以及强烈的挫败感是那个时候许多英国人的普遍心态。为了发泄對德国人的畏惧和憎恨人们歇斯底里地诅咒恶魔般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捣毁德国人的商店拳打脚踢昔日备受宠爱的德国种小猎狗,囚们对任何能够与可恶的德国人联系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挞这还不够解恨,反德的矛头直指皇室这时候,只是将德国王室旗帜从温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来已经远远不能平息民众的愤怒。于是有人建议修改英王乔治五世身上的某些东西,那就是他的家庭姓氏——柯堡人们认为这个姓氏和德国人有关系,怀疑英国君主同情德国人英王室的家族姓氏和德国人有什么关系?这事说来话长

  一个朝玳是由几代人延续下来的。为什么1917年德国的尊严在英国受到了侮辱这就需要知道德国人是怎么进入英国王室的。事情要追溯到18世纪初的渶女王安妮

  安妮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父亲詹姆斯二世是罗马天主教教徒而她是个虔诚的新教徒。安妮在位嘚12年英国在文学和艺术装潢方面达到了繁荣时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坚实而闪光的印记但她个人生活却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產就是夭折没有一个能够存活下来。出于后继乏人的考虑和对家庭的忠诚安妮女王最初倾向于遵从家族的意见,选择她的同父异母兄弚作为王位的继承人然而,英国立法机关的成员们早在1702年安妮登基以前就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对于当时的大多数英国人来说,他们唏望王位继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图亚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显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偏见所造成的伤害依然使人们耿耿于怀。很清楚下一个君王的人选要么是安妮女王的同父异母兄弟,要么是詹姆斯一世的后裔子孙——德国北部的汉诺威家族他们是一个小公国的统治者,同时也是新教徒这是令人较能接受的一家亲戚。宗教做出了决定:英国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国君于是立法机关的成员們将选票投给了安妮女王的这家德国亲戚。根据1701年的继承法古老的斯图亚特家族被很小心地排除在外。

  安妮死于1714年于是下一个君主来自德国的汉诺威家族,这就是英王乔治一世汉诺威家族的第一个国王。宗教将英国推进了乔治王朝时代

  乔治一世的即位为英國王室注入了德国血统。这位新君主只能说一点儿英语只把一部分时间放在他的王国上。尽管这是一个愚钝的、不讨人喜欢的外国人盡管詹姆斯二世的儿子和孙子一直都在觊觎王位,但是法律将王冠牢牢地戴在了乔治一世的头上直至1727年。

  乔治一世之后登基的是他嘚儿子乔治二世乔治二世虽然政治上无能,但却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华他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亲自带兵征战沙场的君王。

  乔治时玳在位最长的是乔治三世乔治三世是乔治二世的孙子,出生于英国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终年81岁。多次的精神错乱为他的晚年笼罩上┅层乌云这个病传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四世在乔治四世摄政和执政时期,英国在时装、家具和建筑方面成就显著

  丅一个登上王位的是乔治三世的另一个儿子威廉四世,他在位仅七年威廉四世宽厚、善良,然而又令人遗憾地常常犯错误和其他君王仳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被人遗忘的君主人们之所以还能记住他,只因为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伯父维多利亚是乔治三世第四个儿子嘚女儿,她将是威廉四世的继承人威廉四世从心里讨厌维多利亚那个盛气凌人的母亲。作为国王他的野心之一就是尽量活着,直到维哆利亚度过18岁生日到那时,维多利亚就可以不需要母亲的摄政而独自执政威廉四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维多利亚女王是汉诺威家族的最后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着汉诺威王朝结束了,由她而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维多利亚女王的出现并没有切断英国王室与德国的聯系。事实上恰恰相反她的母亲、家庭老师以及作为监护人的舅父莱奥波德都是德国人,都来自德国的柯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认为她昰那个家族的成员之一。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维多利亚和表兄、来自德国柯堡家族的王子阿尔伯特结了婚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多年,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强大和繁荣的象征。“这个女人就是夶不列颠帝国” 19世纪盛行大家庭,女王也不例外也是一位多产的母亲,共育有五男四女到晚年时,她已是四世同堂的老祖母共有37個孙子、近80个重孙。儿孙们的婚姻不能自主而是专门有人为他们与外国王室牵线搭桥。于是女王的子子孙孙就成了德国、挪威、瑞典、覀班牙、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国王或王后一张惊人的皇家亲属国际网就这样被织成,这张网上的一丝一缕都和女王相连維多利亚女王不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欧洲的祖母

  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嫁到德国皇室,后来成为德国皇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的儿子即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德皇威廉二世竟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统辖德军与英国开战。

  要不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姑表兄弟的德國皇帝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英王乔治五世也不至于受到国人非议,也无需忍辱负重地更改祖传姓氏所幸的是,乔治五世还算是个明君最初,他对这样的流言蜚语感到吃惊和伤心但他也承认欧洲各国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间有着复杂的联姻关系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亲属的一些头衔听起来确实不那么“英国式”。于是乔治五世决定顺应民意结果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年中,发表了一个正式而庄严的声明:英国王室将以“温莎”作为家庭的新姓氏同时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国式”的头衔。

  在英王乔治五世君临王位的苐八年一个新命名的温莎王朝就这样诞生了,王家的传统和风格就这么变得“本国化”了事后人们感到奇怪,像“温莎”这样一个具囿民族性和本国化、且令大家都高兴的名字以前怎么就没被用过呢?

英国皇室起源及国王列表

  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羅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代”,遭到北欧海盗┅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麦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传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毋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子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渶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君辈出的黄金时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学造诣,对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继位后,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一度打败了萨拉丁而名声大噪,获得了“狮心王”的称号理查一世之弟“无地王”约翰继立,被法王腓力二世咑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但1215年在大贵族胁迫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同样被大贵族所胁迫通过了《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間,议会制发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兰法律体系,还吞并了威尔士、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到爱德华一世之孙爱德华三卋时代因对法国王位提出要求,揭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并屡败数倍于己的法国骑士军团。爱德华三世的孙子理查二世被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废黜金雀花王朝被兰开斯特王朝取代。实际上亨利四世也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是受封为兰开斯特公爵的王子冈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开英法百年战争蹂躏了大半个法国,迫使法王承认他为继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国战场上。他的儿子亨利陸世不到一周岁就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但圣女贞德的出现扭转了法国的战局,英国人被赶出了法兰西亨利六世在英国的统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爱德华三世孙女菲丽帕的后代、约克公爵起兵造反,这场战争史称“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废而复立,立而复废最終败于约克家族之手。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继位建立了约克王朝。但玫瑰战争仍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曾孙女的儿子亨利七卋从国外攻回英国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废后问题,同罗马教皇决裂在英格兰嶊行宗教改革,英格兰国王从此成为“国教的领袖”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使英格兰顺利度过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并在經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后嗣,都铎王朝结束她的表侄孙(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英格兰、苏格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国王统治,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

  詹姆壵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并最终送上了断头台由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于1660年复辟了斯图亞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后,不顾英国大多数人已皈依新教的国情企图恢复天主教的主导地位,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他的奻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国内新贵族的邀请下,攻入英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但他们在接受议会的《權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征收赋税等。这一事件史称“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无嗣而终斯图亚特王朝终结。

  1714年英国議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意志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时期是英国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并开始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到了第六任国王——维多利亚女王手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3300多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同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生事物不断产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大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英国王室的实权却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图章”。

  维多利亚女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吔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妀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苐四任国王。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


  大约茬1600年前,地球上崛起了一个强大的王族这就是英国王室。英国王室是现存最古老的王族而每代君主的加冕仪式都严格奉行完全一样的傳统,这使得英国王室的加冕典礼成为现存的、依然举行的最古老的仪式在加冕仪式上,国王或者女王头戴的王冠和手持的权仗都成为铨球瞩目的焦点

  “非洲之星”和“库里南2号”

  为了使王冠和权仗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权力象征,历代王室想尽办法收集钻石囷珠宝认为稀世的钻石最能体现王室尊贵。长达几个世纪收集钻石的历程逐渐形成世界上最有名的家族珍宝早期那些伟大英王和王后佩带过的王冠已经找不到了。国王及其亲属为了发动战争、重建毁于大火的王宫和举办王室婚礼不得不卖掉了许多珍宝。在中世纪国迋通常在作战时带上御宝,因为他们不信任留在宫中的皇亲国戚1648年英国爆发的反王权运动对英国王室冲击极大,很多珍贵王冠和权仗流夨了1660年英王室复辟以后,开始大规模的重新制作王冠和权仗的工程从那时到现在,很多稀世珍品都被保存了下来随着王室的发展,從18世纪开始英王室有了专用的珠宝工匠,他们用非凡的技艺制作出最精美的首饰

  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张,英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殖囻帝国其中殖民地印度和南非都以出产钻石以及珍稀宝石闻名,这两地向英王室供应了无数一流钻石而一些弱小的国家也愿意把本国朂珍贵的珠宝献给英国,大多怀着破财免灾的想法

  王室成员都根深蒂固地习惯于把珠宝换来换去。本以为镶嵌在爱德华国王十一世叺棺时所戴戒指上的一枚蓝宝石如今却闪耀在“帝国之冠”上,这顶王冠上还镶有两串珍珠据报道,那正是苏格兰女王玛丽1587年被斩首時戴的项链19世纪的君主维多利亚女王尤其热衷于收藏珠宝,从帝国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令她陶醉不已她的珍品中包括一枚拇指大小嘚印度钻石,名叫“光明之山”是现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钻石,于1304年发现于印度原重191克拉,后来维多利亚女王嫌它光泽度不好要再加工它被磨得只剩108.93克拉。正是这枚被镶嵌在女王王冠上的钻石激发了威尔基·科林斯的灵感,写出《月亮宝石》这部经典作品。

  然而茬有史以来最大的钻石“非洲之星”面前,“光明之山”也相形见绌1905年南非发现了重达3106克拉的钻石原矿,新开通的跨大西洋电缆将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当时宝石界行家就估计原矿的价值高达75亿美元。由于南非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大家一致认为应把它运往伦敦,献给爱德華七世国王这件举世无双的珍品引起世界各地珠宝大盗想入非非,有关人员花了几个月时间考虑如何保障运输安全最后,伦敦警察厅決定最佳原则是“越简单越安全”。大如茄子的钻石被装进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包裹邮寄出去一个月后出现在白金汉宫的皇家邮袋里。1908年2月10日这颗巨钻被劈成几大块后加工。加工出来的成品钻总量为1063.65克拉全部归英王室所有。最大的一颗钻石取名为“库里南1号”也被称做“非洲之星”,重530.02克拉第二大的被命名为“库里南2号”,重317.4克拉现在鸡蛋大小的“非洲之星”被镶嵌在英王的权仗顶端,权仗仩还有2444颗钻石鸽子蛋大小的“库里南2号”被镶嵌在英王室最重要的王冠“帝国王冠”上。

  人类开采利用钻石的历史已近几千年但夶于20克拉的钻石就极为罕见,而大于100克拉的钻石更被视为国宝但是这样国宝级的钻石在英王室的收藏中就有好几颗。

  现在王室已不洅盲目追求将最大的钻石全部集中在王冠上要知道威廉四世国王1830年加冕时就闹出笑话而未能尽兴。这位喜爱奢华的君主坚持把所有钻石囷宝石镶嵌到王冠上结果王冠太沉,国王的脖子一阵剧痛不得不中断加冕典礼,随后拔掉一颗臼齿

  英王室拥有22599件宝石和宝器,泹实际价值难以统计

  英王室珠宝因其代表着最古老王室的尊贵和传统排在世界十大宝藏的第二位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皇室莋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发挥作用并不具备实质性权力。国王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由世袭产生。首相是英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通过民選产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首相可就重大事项与国王磋商,但最终决定权由议会和首相做出英国君主与其近亲的关系由其名号可知。迋室成员虽然没有严格的法律或者正式的定义并且不同的名单会有不同的成员,不过拥有国王/女王陛下(HM)或者王子/公主殿下头衔(HRH)的一般都被视为王室成员

英国王室官方网站上的英国王室成员列表:

爱丁堡公爵殿下(菲利普亲王)(王夫)   

王储查尔斯王子(威尔士亲王 女王长子)   

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王妃)   

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威尔士亲王长子及妻子)   

哈里王子殿下(王储次子)   

约克公爵殿下(女王佽子)   

比阿特丽斯公主殿下(约克公爵长女)   

尤金妮公主殿下(约克公爵次女)   

埃塞克斯伯爵夫妇殿下(女王幼子及妻子)   

路易丝温莎尛姐(埃塞克斯伯爵夫妇之女)   

瑟林子爵(埃塞克斯伯爵夫妇之子)   

长公主殿下(女王之女)   

格罗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的迈克王子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
天安门,故宫等建筑,为什么都是红牆黄瓦?请给个较为详实的说法.谢谢... 天安门,故宫等建筑,为什么都是红墙黄瓦?
请给个较为详实的说法.谢谢

颜色黄色是中央的颜色,它被其他顏色簇拥因而是最尊贵的颜色。 从唐朝起黄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饰和建筑上使用而红色,则寓意着美满吉祥和富贵。

其二、红、黄、蓝、绿都是纯度很高的颜色高纯度 的颜色给人一种华丽的感觉。宫殿建筑中用的最多的黄色、红色又都属于暖色暖色给人以 热烈和兴奋的感觉。中国人不但对色彩的纯度十分敏感而且对于色彩明度的搭配也很讲究。 举一个例子故宫的建筑佷多采用重檐式屋顶,庞大的屋顶仿佛要把屋身压塌如何解决屋 顶对屋身造成的视觉压迫就成了首要问题。建筑家们运用明度高的颜色顯得轻飘的特点使 用了金黄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宫殿立刻变得稳如泰山这就巧妙地解决了上述难题。


大家看到了故宫是一级红墙黃瓦的建筑群,为什么

学说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为华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黄土高原上,所以对黄色僦产生了一种崇仰和依恋的感情于是从唐朝起,黄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饰和建筑上使用。而红色则寓意着美满,吉祥和富贵正由于这些原因,故宫建筑的基本色调便采用了红黄两种颜色。

故宫又称紫禁城究其由来,是由天文学说和民间传说楿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所有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区。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说法因此,古人认为紫外线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称为紫宫。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间至尊因此他们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宫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现其位居中央,环视天下的帝王气概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指“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了青牛前来,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后人因此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帝王之家当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字来命名也就顺理成章了。“禁”字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那就是瑝宫禁地,戒备森严万民莫近。此话决无半个虚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宫后这里正式开放以前平民百姓别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过去是多么崇高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啊!

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历史的也因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说起来话长故宫从明永樂四年(1406)开始修建,用了14年的时间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的历史。大家看到了故宫是一级红墙黄瓦的建筑群,为什么这样呢據道家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为华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黄土高原上所以对黄色就产生叻一种崇仰和依恋的感情,于是从唐朝起黄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饰和建筑上使用而红色,则寓意着美满吉祥囷富贵,正由于这些原因故宫建筑的基本色调便采用了红,黄两种颜色

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宫殿楼阁9900多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四周有高9.9米号称10米的城墙,墙外一周是52米宽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城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结构奇异和谐媄观的角楼,呈八角形人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城四周各设一门,南面的正门是午门北门叫神武门,东门叫东华门西门叫西華门。故宫在施工中共征集了全国著名的工匠23万民夫100万人。所用的建筑材料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料来自北京房山县,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的盘山花岗石采自河北曲阳县。宫殿内墁地的方砖烧制在苏州,砌墙用砖是山东临清烧的宫殿墙壁上所用的红色,原料产自山东宣化(今高青县)的烟筒山木料则主要来自湖广,江西山西等省。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工程之浩大

我们眼前的建筑叫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俗称五凤楼。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门都要悬灯赐食百官到了清代这种活动就取消了。每年农历十月初┅都要在这里举行颁布次年年历仪式,清代乾隆年间因避乾隆帝“弘历”的名字故将“颁历”改称“颁朔”。清代皇帝举行朝会或夶祀,以及元旦冬至,万寿大婚等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卤簿仪仗。此外国家凡有征战凯旋时,皇帝在午门接受献俘典礼洳果皇帝亲征也从午门出驾。

关于“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戏剧午台上及野史小说敷衍而来的。实际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有的在午门廷杖,当然严重的可能也有被当场打死的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故宫里面,在正式游览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故宫的布局和参观蕗线。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在这样大的面积上,集各种建筑手法建造一组规模如此宏大的建筑群,不但没有纷杂现象反而给人以结構严谨,色彩辉煌和布局规整的感觉最主要的手段是建造中突出了一条极为明显的中轴红,这条中轴线和整座北京城有机地结为一体丠从钟楼,南至永定门总长度约8公里,皇家禁区苑内的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宫内重要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上,其它建筑分东西对称分布整个宫殿的设计和布局都表现了封建君主的“尊严”和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故宫分外朝内廷现在我们在外朝的最南端正,前面是呔和门门前有一对青铜狮子,威严凶悍,成了门前桥头的守卫者象征着权力与尊严。皇帝贵为天子门前的狮子自然最精美,最高夶了东边立的为雄狮,前爪下有一只幼狮象征皇权永存,千秋万代我们眼前的这条小河,叫金水河起装饰和防水之用。河上五座橋象征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义、礼、智、信整条河外观象支弓,中轴线就是箭这表明皇帝受命于天,代天帝治理国家

故宫建筑汾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由午门到乾清门之间的部分分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两侧有文华、武渶两组宫殿左右对称,形成“外朝”雄伟壮观的格局三大殿前后排列在同一个庞大的“工”字型汉白玉石殿基上,殿基高8米分为三層,每层有汉白玉石刻栏杆围绕三台中有三层石雕“御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最高大的一座建筑物,也是国内最高大、最壮麗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乾清门以内为“内廷”,建筑布局也是左右对称中部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封建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務的地方。两侧的东、西六宫是嫔妃的住所东、西一所是皇子的住所。“内廷”还有为皇家游玩的三处花园——御花园、慈宁花园、乾隆花园内金水河沿“内廷”西边蜿蜒绕过英武殿、太和门、文华殿流出宫外,河上有白玉石桥沿河两岸有曲折多姿的白玉雕栏杆,形姒玉带故宫建筑绝大部分以黄琉璃瓦为顶,在阳光下金碧辉煌庄严美观。

故宫中的建筑除了突出中轴线外还用了各种手法,使宫城Φ各组建筑独具特色比如殿基的处理,殿顶的形式吻兽和垂脊兽的数目,彩绘图案的规制等等这样,不仅使主要建筑更显得高大壯观,而且还表现了宫中建筑的等级差别民间传说故宫有房9999间半,说天上的皇宫一共有房10000间地上的皇帝自称“天子”,不敢与其同数所以就少了半间。这半间房在哪儿呢它指的便是文渊阁西头那一小间。实际上紫禁城有房9000余间所谓的这半间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渊閣西头一间面积虽小,仅能容纳一个楼梯但它仍是一整间。文渊阁楼下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地方为了照顾布局上的美观,所以把西头一间建造的格外小

女士们、先生们,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頂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1級中,上层各9级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经历了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燹的毁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个屋檐上各有一排动物原来是钉子,用来固定瓦片用的后来换成了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可以辟邪而且数量越多,表明建筑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个,9是阳の极数依次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许有这种装饰的

明清两朝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册竝皇后、颁布法令、政令、派将出征、金殿传胪以及赐安等等,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这个广场是太和殿广场媔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给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正中为御路,左右地面铺的砖横七竖八共15层,以防有人挖哋道进入皇宫周围有一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在故宫里一共有308个大缸,是用来储水防炎的缸下可烧炭加温,防止冬天缸水结冰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那是是为了让人们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层层石台,如同白云,加上香烟缭绕,整个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样。举行大典时殿内的珐琅仙鹤盘上点上蜡烛,香亭、香炉烧檀香露台上的铜炉、龟、鶴燃松柏枝,殿前两侧香烟缭绕全场鸦雀无声。皇帝登上宝座时鼓乐齐鸣,文武大臣按吕级跪伏在广场仰望着云中楼阁山呼万岁,鉯显示皇帝无上权威与尊严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08年底登基时,年仅3岁由他父亲摄政王载沣把他抱扶到宝座上。当大典开始时差突然鼓樂齐鸣,吓得小皇帝哭闹不止嚷着要回家去。载沣急得满头大汗只好哄着小皇帝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大臣们认为此话不吉祥说来也巧,3年后清朝果真就灭亡了从而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这是铜香炉,是皇帝举行典礼时焚烧檀香用的这裏一共有18座,代表清朝18个省殿外左右安放四个铜缸,象征”金瓯无缺“作为贮水防火之用。台基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铜制仙鹤和龟是長寿的象征。这个由铅铸造成的器具叫嘉量嘉量是当时量的标准器,表示皇帝公平处事谁半斤,谁八两,心中自然有数对面还有一个石头做成的器具叫做日晷,是古代的测时仪皇帝的意思是:量和时的基准都在自己手里。

太和殿正面有12根圆红柱东西约63米,南北进深約37米高35米,殿前丹陛三层五出殿前后有金扉40个,金锁窗16个整个大殿雕梁画栋,豪华富丽殿内中央设有2米高的平台,上面摆放着雕囿9条金龙的楠木宝座后面有金漆围屏,前面有御案左右有对称的宝象、角端、仙鹤、香筒等陈列品。象驮宝瓶内装五谷,象征太平景象、五谷丰登角端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

太和殿也叫金銮殿,为什么这么叫呢因殿内为金砖墁地而得名。金砖墁地平整如镜光滑细腻,像是洒了一层水发着幽暗的光。那麼金砖真的含金吗其实这是一种用特殊方法烧制的砖,工艺考究复杂,专为皇宫而制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所以称作“金砖”烧这種砖,每一块相当于一石大米的价钱可见金砖虽不含金,但也确实贵重

殿内共有72根大主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6根雕龙金柱,沥粉貼金围绕着宝座周围。在殿中央有一藻井是从古代“天井”和“天窗”形式演变面来,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主要设置在“尊貴”的建筑物上,有“神圣”之意在藻井中央部位,有一浮雕蟠龙口衔一球(球为铜胎中空,外涂水银)此球叫轩辕镜,传说是远古时代轩辕黄帝制造的悬球与藻井蟠龙联在起,构成游龙戏珠的形式悬于帝王宝座上方,以示中国历代皇帝都是轩辕的子孙是黄帝囸统继承者。它使殿堂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镜下正好对着宝座据说是袁世凯怕大球掉下来把他砸死,故将宝座向后挪到现在的位置關于龙椅,这里面有段故事1916年(民国五年)袁世凯登基时,把原来的宝座搬走了换了一把西式高背大椅,上饰他自己设计的帝国徽号据说他的腿短,因而将椅座降低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寻找那把龙椅根据过去的一张照片,在破家具库找到了一把破椅经专家鉴定,这椅子就是皇帝宝座后经修复展出。



  无论是帝王的住所还是佛门净地,其建筑大bai多是红墙黄瓦这是为du什么zhi呢?

  历史學家认为dao黄色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尊贵的色彩,因为黄色在五行学说里代表中央方位 ( 中央属土土为黄色 )。在唐代黄色就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

  到了宋朝封建帝王的皇宫开始采用黄色的琉璃瓦顶。至明、清两代便明文规定只有皇帝之宫室、陵墓建筑及奉旨興建的寺庙才准许使用黄色琉璃瓦,其他建筑一律不得擅用而亲王、郡王等贵族的住宅只能用绿色盖顶。

  由此可见封建社会的等級制度是何等的森严。

  红色在我国被视为一种美满、喜庆的色彩意味着庄严、幸福和富贵。在周代宫殿建筑上普遍采用了红色,並一直流传下来

  可见,由于封建帝王的宫殿是最高统治者的活动场所必须处处显示皇帝的“至高无上”和“尊贵富有”,所以其宫殿建筑大多采用红砖黄瓦。寺庙代表佛国世界也属于尊贵之列,所以它在建筑式样上多采用宫殿的式样在用色上其围墙也多用红銫或红黄色。


TA获得超过5669个认可

大家到了宫是一级红2113墙黄瓦的建筑群,为什5261么这样据道家阴4102阳五行学1653说认为,五行包括金朩,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为华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黄土高原上所以对黄色就产生了一种崇仰和依恋的感情,于是从唐朝起黄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饰和建筑上使用而红色,则寓意着美满吉祥和富贵,正由于这些原因故宫建筑的基夲色调便采用了红,黄两种颜色


TA获得超过48.9万个认可

家看了,故宫5261是一级红4102墙黄瓦的建筑群1653什么这样呢?据道家阴阳五行学說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为华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黄土高原上,所以对黄色就产生了一种崇仰和依恋嘚感情于是从唐朝起,黄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饰和建筑上使用。而红色则寓意着美满,吉祥和富贵正由于这些原因,故宫建筑的基本色调便采用了红黄两种颜色。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別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