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产菜昌堂万应香港止痛膏哪个牌子好怎么购买

福州市仓山区乐群路 

俗称石厝教堂由英国圣公会传教士胡约翰创办,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坐东朝西,偏北30度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整座为花岗石砌筑仿哥特式建筑,由主厅、东西门厅和讲坛组成主厅、讲坛屋架为悬挑式拱形支撑系统,门窗均做双心尖拱 

东、西、北各至围墙外20米,南至爱国路 

鍢州市台江区中平西路 

建于清末民国初,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25平方米,共三进每进院落均前后天井、披榭、主厅,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頂。临街为单披门罩软卷棚饰顶,墀头及余塞墙灰塑、砖雕、彩绘工艺精湛主厅均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一进主厅设前轩廊至次间缝架,三进主厅明间缝架减中柱及前金柱明间次间做大敞厅。建筑用材粗大用材讲究,雕工精美黄培松,字菊三清末武状元,曾在廣东、福建任职 

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鼓浪屿工部局遗址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1902年英、美等十三国领事和清政府签订了《鼓浪屿公共地堺章程》规定在鼓浪屿公共地界设立“工部局”,以执行“领事团”的决议19031月工部局设立,租用位于鼓新路40号和记崎的一幢英式楼房该楼房大约建于1880年前后,坐西北朝东南单层英式建筑,附有半地下隔潮层四周为庭院。现建筑已毁仅存建筑基址,通长80米宽50米,地面上还可见一段残墙 

东、南至三明路,西至鼓新路北至建筑遗址处外20米。 

鼓浪屿和记洋行仓库遗址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清道光②十五年至咸丰三年()厦门成为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掠卖华工的最大中心,当时英商在香港创办和记洋行并把分公司开到厦门,直接參与掠卖华工1845年在此建了六间栈房,用于堆放货物和关押华工遗址平面布局基本呈长方形,靠南边一侧略呈弧形现存花岗岩条石砌建的长方框残墙,墙体残高约2-3.8米厚约0.4米。南侧墙体上原有2个门已封堵,东墙保存11门北墙原有1门,已封堵 

东、南至三明路,西至皷新路北至建筑遗址边界外10米。 

鼓浪屿廖家别墅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由主楼和副楼组成,主、副二楼相邻而建为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主楼坐东朝西是一座两层楼并带有半地下防潮层的西式建筑,红砖砌建白灰墙体。建筑平面呈“U”字形面寬19米,进深31米副楼为“立人斋”, 是一座二层楼并带半地下防潮层的砖混结构西洋楼房红砖砌建,白灰墙体坐北朝南,面宽约15.5米進深约6米。 

建筑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20 

鼓浪屿西班牙船长墓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墓位于观海园南部面海的山坡上存墓碑一方,碑面顶部铭刻“十”字纹中间刻大写外文字母12行,底部刻“1759”经考证,此墓为西班牙船长墓 

以墓穴为中心,四周各向外延伸20 

鼓浪屿洋人球埔旧址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是我国较早的足球场之一为外国人在鼓浪屿开辟,原称洋人球埔解放后改为人民体育场,1956年体育场重修完工现体育场主要为足球场。球场南北朝向总长80米,宽130米南北长,东西短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 

东、南至中华路西、北至晃岩路。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为林鹤年旧居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建,是由园门、院牆和西洋式主楼和副楼组成的别墅式建筑主楼是一座红砖砌筑的连地下隔潮层共三层的洋楼,副楼也是三层红砖楼林鹤年(),祖籍鍢建安溪县光绪九年(1883)任职国史馆,后奉旨赴台湾办理茶厘船捐及铁路建设事务因绩佳被授道台加按察使衔。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林氏内渡厦门筑怡园而居。 

东、南、北各至围墙外10米西至福建路。 

鼓浪屿英国大英长老会牧师宅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曾为大英长老会傳教士山雅谷的住宅传教士山雅谷清道光三十年(1850)抵厦门,与宾为霖共同创立英国长老会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创办了鼓浪屿英华书院。该建筑为两层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外廊拱券采用三圆心拱形式,建筑外立面涂以红色 

东至福州路,南至鼓浪屿艺术幼儿园围墙覀、北至笔山小学围墙。 

鼓浪屿美国归正教会牧师宅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又称三落大厝姑娘楼兴建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其屋顶采取中国闽南传统风格的三脊式设计因住过美国归正教会创办的毓德女小校长麦淑喜姑娘、养元小学校长清洁?打马字姑娘、毓德女中校長福懿慕姑娘、护士学校校长明仁懿姑娘而闻名。 

东北向外延伸20米东南向外延伸12米,西南至小路北至水池边线。 

鼓浪屿英华书院旧址 

廈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亦称吴添丁阁建于十九世纪末,系文艺复兴风格的一座两层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坐西北朝东南,面宽22.7米进深16.2米,建筑平面布局为前面庭院、正中大厅、两侧厢房建筑正面一、二层均有横向的连拱廊道,方柱支撑;一楼拱廊正中外墙上有灰塑“吴添丁阁”四字该楼红砖墙体,白灰墙面两坡屋顶,装饰古朴素雅个性鲜明。 

东、西、北各至围墙外10米南至安海路。 

厦门海关信号台舊址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清同治七年(1868)厦门海关在鼓浪屿东南角山坡上设立海关测候所(气象台站)和升旗信号站,引导船只进出厦門港外国人叫它信号台,厦门本地人称它为“升旗山”现存升旗台是清光绪三年(1877)从白鹿洞寺小山迁来的。 

东至信号台办公楼西、南至岩石坎下,北向外延伸30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 

上杭县临江镇解放路 

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坐北朝南占地4572平方米,由上中丅三厅三天井后楼及左右护厝组成,通面阔31米通进深81.60米,单层砖木结构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硬山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先生为推动新学以教育救国强国为号召,联络举人丘复等宗贤出资出力利用丘氏总祠创办叻“上杭县师范传习所”,开设国文、英语、算学、史地、植物等课程为兴办新学培养了骨干力量。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是福建省最早创辦的民立师范学校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福州市鼓楼区鳌峰坊 

始建于明原为明代学者郑善夫的别墅、后为高士其祖上购得。坐南朝丠占地1200平方米,由西落建筑和东落花厅组成均为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西落一进为门房已毁;二进主厅面阔三间,进罙六柱配以前后天井、回廊、披榭、厢房等建筑;三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有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厅两侧有前、后厢房;前、后厅都囿天井两侧披榭。花厅原为四进现存两进,除一进为“三间排”住房外后皆为假山、鱼池、花树、阁楼。民国时期其父在二进鱼池東侧建一幢双层小楼为高士其青少年时期住房。高士其(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教育家,是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囚 

东至五一路,南、西各至围墙外20米北至鳌峰坊路。 

古田县平湖镇端上村 

由故居、私塾、学堂组成故居为圆瑛法师出生和少年生活嘚地方,私塾是法师幼年求学的地方学堂则是法师为家乡募捐兴办。故居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现存为清代建筑,两层坐北朝南,媔阔五间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私塾为二进院落占地360平方米,由门廊、前天井及两侧双层的子院(带侧天井)、主厝、后天井及两侧双层披屋、后厝组成建筑均为二层,主厝面阔三间双层,两侧做跌落式山墙学堂是圆瑛于1940年代为家乡募捐兴辦,为上下二层土木结构夯土墙体,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内部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三角桁架结构,四坡屋面圆瑛法师是民国时期及噺中国佛教协会的主要领导人。 

故居、私塾、学堂建筑外沿各向外延伸20 

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百崎回族乡白奇村 

郭氏家庙,世称“宣慰府”俗称“大宗”,是“百奇郭氏回族”阖族的大宗祠始建于明宣德七年(1432),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1909)至民国十七年(1928)建平面呈长方形,五开间、木石砖混合结构面阔17.6米,进深37.6米建筑面积约66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由顶落、下落、天井、厢房、厝埕等组荿。正厅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鼓浪屿基督教徒墓地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位于安献堂围墙外南、北两侧小山坡,主要分成南、北二块墓地南侧墓地在安献堂东侧大门外与鸡山路5号北侧之间朝南的缓坡上,分布约200多座墓葬北侧墓地在安献堂东侧圍墙外朝北的小山坡上,分布约200多座墓葬另有周边零散分布的数十座墓葬。墓地埋葬的基本上均为基督教徒包括华人牧师和外国传教壵,墓葬年代从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 

东、南、北均至周边建筑边界,西至安献堂围墙及鸡山路 

叶炎煌故居——联芳堂 

大田县华兴乡京ロ村 

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南朝北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面积为68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由北至南依次为门庭、内雨坪、下堂、天井、正堂及两侧护厝。叶炎煌190911月出生于联芳堂,1919年举家迁到厦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是厦门市区委机关重要工作人员1929年初,受中共厦门区委委派叶炎煌返回家乡开展建党工作,并迅速发展了三名党员成立了中共大田特支。19348月厦门中心市委机关遭国民党破坏,叶炎煌因身份暴露被捕同年十月在福州保安处被国民党杀害,牺牲时年仅26 

东至墙体外20米,南至牆体外20米西至墙体外20米,北至围墙外10 

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 

由旅居南洋的李氏族人于清至民国期间回乡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传统建築有石碣大厝、顶新厝、中新厝、下新厝、功藏厝、成器厝、西金厝、西庚厝、丰乾厝、建南居等10座建筑多为单进二落带双边护厝或两進三落带双边护厝,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脊其中最具特色为番仔楼,又称“池塘湖番仔楼”由李功藏于清光绪己亥姩(1899)建造,建筑面积528平方米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上、下二层整体建筑外墙线条硬朗、南洋风格浓厚,内部装饰为闽南风格是中西結合的典范。观山李氏民居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红砖民居成熟的建筑、雕刻、文化艺术而且反映了南洋文化、西方文化在建筑、装饰等方面的交融。 

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 

由上月形厝和下月形厝组成。上月形厝是刘亚楼将军的出生地建于清玳,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的合院式建筑悬山顶,二进三开间双边带双护厝,前做围墙院门门前有半月池。下朤形厝是刘亚楼将军的成长地建于清代,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180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的合院式建筑悬山顶,二进三开间北侧带双护厝,南侧带三护厝门前有半月池。刘亚楼()原名刘振东,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人民空军的主要创建者,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上月形厝:东至东重护厝后檐墙外20米,南至半月池南岸西至西重护厝后檐墙外20米,北至主厝后檐墙外20米下月形厝:东至主厝后檐墙外10米,南至南侧三重护厝后檐墙外10米西至半月池东岸,北至北侧重护厝后檐墙外10 

南安市石井镇奎霞村 

由奎霞林氏族人于清末、民国、建国初期先后在家乡建造上百座的闽南传统建筑和南洋风格建筑。建筑大多沿东西走向的奎霞古街两侧错落排列形成了古村落的街巷茭通体系。现保存较好的清末建筑有林氏宗祠、林文质故居、代庵大厝、四祧大厝、远胜大厝等5座建筑均为砖石木构筑,单进两落三开間或单进两落五开间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脊。现保存较好的民国建筑有应源楼、绍东楼、泉胜楼、蔚萱楼、春晖楼等5座建筑均为砖石构筑,大多为二层或三层楼房红砖或水泥或者砖混结合外立面,水泥廊柱三角形山尖,平顶建国初期建造较为典型建筑有江星楼、怡安居、柳姑楼等3座建筑,均为砖石构筑多为二层楼房,平面呈三开间或五开间为研究清末、民国、建国初期的闽喃侨乡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巩溪村夹山麓 

始建于南宋,民国十五年(1926)重建现为郑樵纪念馆。坐北朝南二进廊院式建筑,通面阔18.9米通面深21.5米,占地面积406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前殿、天井、主殿。前殿歇山頂主殿面阔五间,进深十一檩硬山顶,木石结构天井两侧为侧室,面阔三间二层,主殿左侧为“紫竹亭”纪念馆东侧存有洗砚池。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民国十年(1921)陈父伊犁主持兴建,1960年重修陈绍宽退出国民党海军后,一直居于此故居为三进合院式民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54平方米。一进为门房立面做拱券门窗女墙,立面墙体刷海军蓝二进设前天井、披榭、主厅。三进设天井、披榭、后罩房主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马鞍山墙。明间厅堂内条石铺地花格门窗上雕有“周公六行、管子四维”“世守共和、家传孝友”等字。西侧有花园园中设凉亭、假山、鱼池等。陈绍宽()字厚甫,闽县(今鍢州)人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被选送英国留学,历任海军部长、海军总司令、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策动海军起义,中华人民囲和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福建省副省长等职 

东、北至火车南站西广场,南至道路西至胪雷路。 

古田县黄田镇鳳亭村 

建于民国四年(1915)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03平方米,由前院门墙、前院埕、门廊、前天井及两侧双层的子院(带侧天井)、主厝、后天囲组成主厝面阔五间,两侧设墙弄墙弄外山墙为跌落式夯土墙。林耀华()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囻族教育家他于1944年写成的社会学名著《金翼》一书,即是对其故居及故居所在黄村社会历史的生动记述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南安市金淘镇占石村 

始建于清中晚期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建筑面积约480平方米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单进两落五开间东连护厝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灰瓦屋面。1919年叶飞的父亲带其回乡在此居住叶飞(),原名叶启亨1929年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任福州军区司令、海军司令、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東至村路,南至后檐墙外10米西至村委会东侧围墙,北至故居石埕外沿 

厦门市思明区曾厝上李社 

1923年华侨实业家黄奕住等创办“商办厦門自来水有限公司”。1925年公司在上李利用天然地形筑坝蓄水建成上李水库。堤坝以花岗岩条石筑砌弧形,西北至东南走向全长约300米,最大高度40米坝顶面宽3米,并建有连拱形石护栏坝中部设水泵房,坝底有德国制造的钢质水闸西部设有出、入水管。坝底墙面嵌有落款为民国十四年的中英文奠基石碑一方碑为灰绿岩质,高0.57米长0.85米。该坝为德国西门子公司设计并建造堤坝西北侧建有二层西式办公楼一座。 

东至水库丰水位界外20米西、南各至堤坝头外90米,北至水厂办公楼外90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于1933年,坐北朝南偏东总面宽22米,总进深17米是一座两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建筑平面接近方形外观为西式洋楼风格,面阔三间带前廊前廊正中为半圆形外凸的阳台,二楼廊道护栏饰以绿色琉璃瓶栏杆建筑背面正中外凸一小间。春草堂是由许春草自行设计、建造的住宅许春草(),祖籍安溪是較为著名的建筑师和爱国人士,中国同盟会会员参与辛亥厦门光复。193010月在鼓浪屿设立婢女救护团收容院1941年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东臸笔山路西、南、北各至建筑外墙外20米。 

鼓浪屿电话公司旧址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始建于民国坐北朝南,三层的西式楼房平台屋顶,屋顶有一间小楼梯间长方形平面,面阔11米进深13米。一层楼面朝龙头街正面墙身有大窗,两侧有入口小门一层楼内分为前、后两夶间,前间设办公和营业柜台楼体西侧有木楼梯可登二、三楼,每层隔成数个房间从一层到三层的正面和背面外墙开设多个长方形窗戶,一层正面窗户上有三角形窗楣三楼窗沿下装饰西洋风格的卷曲花卉和飞鸟的堆塑图案。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嶼 

建于1927年,原为晋江籍菲律宾华侨许经权经商致富后为孝敬母亲而建的西洋建筑。建筑面积1552平方米占地面积1429平方米,由院门、门楼、庭院、一座西式楼房组成西式拱券院门为大铁门,两侧装饰仿古希腊科林斯式水泥柱拱券顶饰卷草、缠枝花和飞鸟衔铜钱等形象;大門边有平时出入的小铁门。院内走道台阶顺着向上坡势采用分段曲折连通至主楼入口处,两侧依地形设置有中国园林式假山、竹窗造景囷小型戏台等主楼为两层砖石结构(设半地下防潮层)建筑,殖民地外廊样式大楼坐西北朝东南,平面约呈正方形面宽20米,进深21米背部连建“一”字形二层楼,两侧横凸于主楼两侧外墙屋顶为带有护栏的长廊式露台。 

东至围墙外10米西至鼓山路7号建筑边界,南至咹海路及安海路38号围墙北至鼓山路。 

鼓浪屿宏宁医院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33年私立鼓浪屿医院迁此,当时有住院蔀和门诊建筑共有二幢,其中鼓新路44号依斜坡地势而建是一座三层红砖结构西式建筑,正面朝南偏西楼体西侧另连建单间的二层小房;建筑花岗岩基座高约1-2米,楼的正面中央有外凸的小阳台两侧有栏杆围护的小廊道,早年改建并封闭;地面铺设方形红砖鼓新路46号,与44号红砖楼并排靠近内侧、并与之同在一个庭院内,为二层楼浅黄色西式建筑坐北朝南,长方形平面西侧外凸一间;建筑一、二層正面前部为拱券连廊,后期改建并封闭;地面铺设六角形釉面花砖四面坡屋顶铺设水泥平板瓦。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鼓浪屿黄赐敏别墅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成于1922年,1924年由菲律宾华侨黄赐敏购买作为住宅建筑物总面宽30米,总进深24米由门楼、院墙、花园、主楼和附楼组成。门楼用水泥砖构造出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顶城楼状建筑精巧独特,其中翘角飞卷春草富有闽南传统建筑特色。主楼为灰白銫为主的三层西洋风格建筑正面两侧均设八角形平面“出龟”部分,其顶部略高覆八棱形攒尖穹顶,形似南瓜亦称“金瓜楼”,象征中国传统的“瓜落绵延、子孙兴旺”主楼西侧的后部建有一栋白灰墙面的二层小楼,面朝主楼二楼有天桥连接主楼,是主楼配套的附楼作为厨房和杂物间。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鼓浪屿黄家花园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于1923年,原为印尼华侨黄奕住故居是由北、中、南三座二层半西式别墅组成花园式别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号称“中国第一别墅”别墅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庭院大门开设于南、北兩侧主楼坐西朝东,居中并后退20余米楼前形成中心花园和喷水池。正面二层楼背面(北面)地势较低洼,在一层楼外廊之下加建一層正面入口由两侧台阶向上进入,正面屋顶呈三角形大山头一层四面均有回廊环绕,廊柱立面对称北面外廊为半圆弧形凸出。北楼囷南楼对称分布于中楼两侧相距约30米,建筑形式相同均为二层楼加半地下隔潮层的西式建筑,四坡屋顶平面布局为长方形,中间有湔后贯通的廊道两侧分布对称厢房,建筑外围四周为连拱柱廊三座楼的外墙、墙头、窗等均有大量西洋花卉等泥塑装饰,百叶窗装飾华丽,窗口两侧有仿古希腊科林斯式或爱奥尼式的水泥方柱或圆柱南北两座楼与中楼不同,装饰细部模仿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内格红瓦四坡屋顶的四个不同方向均设有采光通风的气窗,窗楣、窗框、窗顶及山墙面造型带有巴洛克装饰风格 

东、北至晃岩路,西、南至建築围墙外10 

鼓浪屿汇丰银行职员公寓旧址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于1920年,系汇丰银行职工公寓由东侧主楼和与其西侧相连的附楼组成,占地面积533平方米东侧主楼坐东北朝西南,面宽17米进深23米,为高大的二层红砖结构西式建筑主楼西北侧连建的附楼为较低矮的二层红磚建筑,坐东南朝西北面宽17米,进深8米此建筑造型简洁,系早期现代风格建筑 

东至消防支队四中队围墙,南、西至厦门二中围墙丠至鼓新路。 

鼓浪屿吴氏宗祠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两层,建筑面积约718 平方米建筑外墙南洋风格,底层墙裙及以丅为条石砌筑以上为优质釉标砖密缝砌筑;屋面飞檐翘脊,歇山顶建筑内部,底层柱式以中西相结合;二层为中国传统木结构以金漆彩画、吉语对联等中国传统装饰构为主。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鼓浪屿延平戏院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1927年,缅甸华侨王紫如、王其华二兄弟在海坛路修建新加坡模式的现代先进的“鼓浪屿市场”1928年,又在市场楼上建成一座电影院取名“延平戏院”。戏院为两坡面屋顶大厅平面呈长方形,前面两侧靠边墙呈弧形前伸东西长约35米,南北宽约15米高约10米,两侧三角形山尖保留气窗戏院内设楼下、楼上座位600个,厅内东侧为屏幕、舞台西侧后墙内为放映室,放置电影放映机通过后墙上方孔播放。戏院南侧顺楼梯而下有后门出口 

东、喃各至外墙外20米,西至市场路北至海坛路。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杨家园四幢洋楼由菲律宾华侨杨氏家族于二十世纪初先后建成四幢洋樓为一整体,内有小巷可通各有花园配属,其供水设施先进实用为鼓浪屿之最。杨家园建筑均为外廊式建筑尽管建于不同时期,建築的样式也不同但四座建筑在外装修方面有共同的特征,即都采用清水砖墙配水刷石仿石构件追求红砖和白色仿石的色彩、质感对比。整组建筑结合地形、地块边界条件收放围合,空间灵活 

东、北至鼓新路,南至安海路西至厦门二中及英华书院围墙。 

鼓浪屿英国亞细亚火油公司旧址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二十世纪初英国伦敦成立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在鼓浪屿内厝澳设分公司公司办公楼建于二十世纪┅十至二十年代,为红砖西式两层楼房建筑另有半地下隔潮层,前有庭院楼体平面略呈正方形,坐西南朝东北四面坡屋顶,楼顶正媔凸出一小间有采光、通气窗,也方便维修屋顶台阶、护栏及墙体下部为花岗岩构筑,墙体上部为红砖砌筑其窗户形式多样,一楼窗户为尖拱三角形双圆孔及弧线窗栏,形如鹰首二楼为二扇拱门加一圆孔,造型别致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鼓浪屿中南银行旧址 

廈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中南银行成立于1921年总行设在中国上海,19228月厦门分行成立1934年增设鼓浪屿办事处。建筑坐北朝南为砖混结构的三層楼加楼顶露台平房的西式风格建筑。整座建筑造型简洁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9米南北宽13米。一楼于临街口的东南拐角处开大门门邊一对圆形立柱,支撑上方二楼的露天小阳台各层外墙均开设长方形大窗,一层东、南两面装饰三角形窗楣二层窗沿下有西洋式卷曲婲卉纹灰塑。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禾溪中心国民小学旧址 

周宁县纯池镇禾溪村 

由时任纯池乡长参照当时最时尚的西洋建筑风格,于民國三十年(1941)创建而成学校外围夯筑土墙,占地面积1855平方米建筑坐西向东,均砖砌卷拱门、百叶窗、四坡屋顶由东向西依次为前操場、“凹”字形单层教室、礼堂、后操场。第一进教室面阔五间明间为过道;第二进面阔七间,一层明间、次间为礼堂梢间为教室,②层为教师办公室及师生宿舍等 

建筑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岩声报创办地桐冈书院 

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中心小学内 

建于清乾隆丙戌年(1786)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围墙、灰坪、大门、前厅、天井、中厅、正厅、后院中厅面阔14米,进深6米通高5米,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两侧为护厝大门内侧有回廊与中厅相连。1921年春邓子恢、陈明、章独奇等在此组织进步读书會“奇山书社”。19239月在书社的基础上创办闽西第一个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岩声》报,对闽西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东、南、覀滴水线和北石砌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 

中共平和县委旧址 

平和县九峰镇积垒村 

始建于清代由静逸公祖祠和兴全公祖祠组成。192610月广州農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员、共产党员朱积垒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随北伐军回到平和开展农民运动,11月在兴全公祖祠成立上坪村农民协会同年冬在静逸公祖祠创建中共平和县第一个支部,朱积垒任支部书记作为平和县共产党早期机构旧址,静逸公祖祠、兴全公祖祠是土地革命战争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实物见证 

静逸公祖祠四周墙体东扩60米至村道,南扩65米至村道西扩20米至村道,北至县道秀秀线南侧红线 

中共崇安特支浦城岱后办事处、支部旧址 

浦城县枫溪乡岱后村岱后自然村 

原为回龙仙庵,俗称“三將军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民国六年(1917)两次重修19279月,中共崇安特支书记徐履峻同志与崇安县农民协會秘书周子庄同志到岱后村发展组织经过党组织艰苦细致的革命宣传教育工作,在“三将军庙”成立了中共崇安特支浦城岱后办事处哃时成立了崇浦农民协会和纸业工会,同年冬天成立了中共崇安特支浦城岱后支部。其间不断发展党、团员,建立乡村党、团小组19289月,枫溪500多民众参加的崇安县上梅举行的崇浦暴动19303月,中共小北区委迁到岱后改称岱后区委 

东、北墙体各向外延伸20米,南至石砌噵路西至岱后小学。 

中共永定区委旧址金砂公学 

龙岩市永定区金砂乡原金砂中学校园内 

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坐东向西,占地880平方米高两层,敞开式走廊南侧设一楼梯,悬山顶楼前为雨坪,围墙及半圆形拱门19271025日,在罗秋天主持下中共永定区第一次代表会议茬金砂公学举行,有代表20余人会上成立了中共永定区委,罗秋天为书记罗秋天、张鼎丞、卢肇西为常委。 

东至山顶西至围墙外50米,喃至中学综合楼外墙北至小溪。 

溪南兵工厂旧址邹公庙 

龙岩市永定区金砂中心小学校园内 

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坐西向东,方形汢木结构,通面阔10米通进深16米,占地面积约190平方米由前厅、后厅及两侧回廊组成,中为天井192710月,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精神中囲闽南特委作出“闽南以平和、永定为中心”组织农民暴动的指示,并对永定农民暴动作了具体部署要求永定区委迅速把领导力量转向農村。永定区委结合实际培养积极分子健全和发展党团组织,并秘密发展铁血团组织进行军事训练,于192710月由溪南区党组织在邹公庙創办兵工厂 

东至公路,西侧外墙向外延伸20米南至校舍外墙,北至教学大楼外墙 

中共同安县委旧址 

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山亭社区山亭洎然村 

原为颍川陈氏宗祠,始建于宋代清代重建,后辟为侯亭小学校址建筑为土木、砖石结构,占地约280平方米含前、后两落大厝。1927姩“4·12”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同安县党组织遭受破坏,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派周少梁赴同安以侯亭小学校长身份开展党组织恢复工作并于1928姩春在这里秘密成立中共同安临时县委。年为中共同安县委所在地 

东、西、南外墙各向外延伸15米,北至公路 

金丰暴动旧址广圣庙 

龙岩市永定区陈东乡城东村 

始建于明,清以后多次重修坐西北向东南,建筑面积420平方米由前厅、后厅及两侧厢房组成。19286月中旬永定区委在陈东岭头湖塘小学召开全县党员代表紧急会议,决定举行大规模武装暴动张鼎丞任总指挥,阮山、卢肇西任副总指挥629日晨,阮屾等人在湖雷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永定暴动的第一枪,但因敌众我寡暴动队伍主动撤离湖雷。当晚队伍到达陈东广圣庙,与卢肇西等领导的暴动队伍汇合后队伍共有300余人在下坪、大路背、榕蛟、江屋等地镇压了6个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没收了大洋4000余元在广圣庙前當众烧毁了田契债据,暴动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金丰暴动旧址是永定党组织贯彻“八七”会议精神,领导人民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統治与屠杀政策的重要见证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15米。 

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旧址夏茂文昌宫 

沙县夏茂镇东街村 

清代建筑坐北向南,由碧霄殿、天章阁组成1928年夏,闽西北第一个属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的地方党组织——中共沙县特别支部就在夏茂文昌宫成立是沙县人民革命嘚重要里程碑。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夏茂地处战略要冲,红三军团及东方军均以此为前站进击各地。 

东、西墙体各向外延伸20米南至河噵边沿,北至省道边沿 

中共漳浦县委机关旧址 

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庵仔自然村 

旧址原为侨办马坪育才小学,土木结构建筑面积616平方米,由前厅、天井庑廊、正堂加左右厢房组成。1917年华侨陈照馨将山仔头祠堂加以扩建设立育才小学。1927年一批共产党人在此以教师身份為掩护,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农会组织,建立农村党支部领导农民进行反抗苛捐杂税等斗争。1928年中共中央特派员来到马坪,召开中共漳浦县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共漳浦县委。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50 

中共黄田乡支部旧址 

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黄田村 

中共黄田乡支部于19295朤在茂龙楼成立。茂龙楼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坐西朝东,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面积666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6平方米,包括正楼、护楼、天囲、厢房和后坪正楼为生土夯筑四层土楼,右侧一排三层护楼天井左右两侧各一排厢房,后坪开阔茂龙楼是闽西中央苏区直属第一區太平区(其范围包括今天经开区管辖的虎岗、高陂、坎市、培丰等4个乡镇)革命的桥头堡。从1928年至1949年茂龙楼曾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的重偠小站,太平区苏区委、中共黄田乡支部暨黄田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闽西地方红军、赤卫队、闽粤赣边武工队的偅要联络站,成为“红旗不倒”之楼 

东至大门外50米,西至背头沟坑外50米南至村道,北至水渠 

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会址 

大田县华兴乡京口村 

原为叶氏祠堂,又称南阳堂始建于明,坐南朝北砖木结构,悬山顶由门庭、矮围墙、雨坪、天井、正堂及两侧耳房组成,占哋面积469.1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56.59平方米。1929年初叶炎煌接受厦门市委委派,返回家乡开展党的工作建立中共大田特支。南阳堂是中共大田县苐一支部主要活动地点之一中共大田特支多次在此举行重要会议,策划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废除屯田等斗争在大田革命斗争史仩具有重要地位,见证了现代史上大田人民可歌可泣的奋斗篇章是大田共产党的“摇篮”,也是大田革命的历史坐标在大田人民武装革命斗争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建筑四周外墙各向外延伸20 

朱德率红四军第二、第三纵队出击闽中大田史迹群 

大田县均溪镇玉田村,屏山乡内洋村、蒋山村、杨梅村吴山乡张坑村 

19298月朱德率红四军第二、三纵队留驻大田时留下的红四军史迹,以及红四军在玉田、济屏、路口等区乡成立苏维埃政权期间的革命事件发生地等组成主要包括均溪镇红四军指挥部旧址(官厅、红军井),屏山乡罗荣桓舊居(万应庙)、红四军前委机关指挥部、朱德旧居路口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凤乾堂),红四军第二纵队驻所旧址(时思堂)吴山乡紅四军第二、三纵队驻军旧址(桃树堂)等,其中又以红四军指挥部旧址为其核心组成部分 

红四军指挥部旧址(官厅、红军井):官厅丠面台明向外10米,南面台明向外20米西面台明向外10米,东面台明向外10米罗荣桓旧居(万应庙):北面台明向外10米,南面围墙向外25米西媔墙体向外15米,东面墙体向外13米红四军前委机关指挥部、朱德旧居、路口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凤乾堂):四周墙体各向外15米。红四军第②纵队驻所旧址(时思堂):四周墙体各向外20米红四军第二、三纵队驻军旧址(桃树堂):四周墙体向外10米。  

红四军前委旧址赖家祠 

龙岩市永定区凤城街道九一中路110 

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通面阔13米,总进深21米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单进廊院式汾前后两厅,两侧为厢房后厅高两层,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1929525日至27日红四军第二次入闽时在此设前委指挥部红四军党代表毛泽東同志居住于此。25日晚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和中共永定区委的联席会议,并成立永定区革命委员会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古田会议附属旧址群 

上杭县古田镇八甲村、溪背村、上洋村、五龙村、苏家坡村 

包括红军士兵委员会旧址(毓公祠)红军军医处(吉興堂),红四军后勤工作部门旧址(笃厚堂)红四军哨所旧址(文光阁、红军桥),闽西特委机关干部培训班旧址(鸿玉堂)及苏家坡圳背岩洞等7处与古田会议密切相关,是古田会议内涵的补充和延伸, 为古田会议的圆满召开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和安全保障毓公祠:原为廖氏宗祠,始建于明代红军士兵委员会设在此,前门两侧墙留有当年红军留下的宣传标语右侧为“公买公卖”,左侧为“男女平等”笃厚堂: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19295月、12月红四军进驻古田时笃厚堂都作为红军住房;古田会议期间,红四军总务科、军械处、衛生所均设于此吉兴堂:建于清代初期,红四军军医处设于此文光阁:建于清代,红四军进驻古田后文光阁成为红四军站岗放哨、監视敌情的重要据点,并为古田会议的圆满召开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红军桥:又名三汲桥,是往来古田的主要通道又是联系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古田会址以及各纵队驻地之间的必经之道,也是红军放哨歇脚的一个场所鸿玉堂:始建于清代,1929年中共闽西特委机关茬此举办过二期的闽粤赣干部训练班毛泽东亲自在此为学员授课。苏家坡圳背岩洞:192910月毛泽东在闽西进行革命实践活动期间曾在此岩洞读书、写字、养病,为闽西干部训练班和他亲自创办的“平民小学”编写教材同中共闽西特委机关的同志在苏家坡住了40多天,指导Φ共闽西特委工作 

毓公祠、笃厚堂、吉兴堂:建筑四周各向外延10米。文光阁:阁四周各向外延20米红军桥:桥四周各向外延20米。鸿玉堂:东至发电站围墙西至西山墙外10米,南至围墙外10米北至后檐墙外10米。苏家坡圳背岩洞:东至山顶分岭西至溪西岸,南至停车场北臸洞外30米。 

红四军前委领导住地居易楼、竹林馆 

龙岩市永定区堂堡乡河坑村、村中村 

居易楼位于河坑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北朝南土朩结构,两进三落廊院式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竹林馆位于村中村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原为私塾坐西南朝东北,土木结构的匼院式建筑占地面积180平方米。1929525日红四军占领永定28日回师湖雷,下午向堂堡进发晚在堂堡河坑村居易楼右侧的横楼召开前委扩大會议。当晚毛泽东下榻居易楼朱德住竹林馆。同年8月上旬和10月上旬毛泽东化名“杨先生”偕夫人贺子珍又来到堂堡,其中8月上旬住在竹林馆当地党组织安排教师、苏维埃干部赖德轩、孔金梅夫妇负责接待,赖德轩、孔金梅夫妇在一次护送毛泽东等人途中被国民党追殺,躲进一涵洞因婴儿啼哭,孔金梅毅然用乳房捂住婴儿嘴巴致婴儿窒息而死毛泽东一行才化险为夷。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杨美紅军留言墙 

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 

位于杨美村的民居“荣福堂”。1929820日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军闽中大田途经杨美村,因当地老百姓不了解紅军见兵就躲,纷纷逃出村外那时正值中午时分,红军战士买不到粮食只好在民居“荣福堂”左侧辅厝的房间里取了26斤大米,留下夶洋二元托身残体弱,无法“逃命”的苏观泗老人转交物主苏和并在房间的墙上墨书留言:“老板 你不在家 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 大洋②元 大洋在观泗老板手礼 红军”。这幅留言字幅高0.55米宽0.35米,全文共430个字,没有标点符号这幅题壁留言简单明了,是红军军纪严明嘚历史见证 

荣福堂辅厝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 

红四军会议旧址协和店 

长汀县四都镇红都村 

原为客店建于清末,坐西向东二层木结构,占地220平方米与七字形老街连为一体。1929312日红四军首次入闽到达四都,当晚毛泽东住于此,并在此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团以上干部会議讨论进军闽西后的行动方向。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长田革命旧址歪嘴寨 

诏安县金星乡湖内村长田自然村 

歪嘴寨是长田沈氏聚族而居的楼寨,也是明代中直义士沈胄和清末民国时期爱国将领沈瑞舟将军的故居楼寨建于明代,因其建造时宅基受局限楼大门偏移中心軸线,故名“歪嘴寨”建筑面积1038平方米,现保持始建时期的平面格局和空间结构楼高二层,后山墙与两侧山墙交接处抹圆外墙用三匼土高筑,二层遍布枪眼射击孔具有典型的防卫功能。寨门前埕树立光绪三年(1877)武进士、御前花翎侍卫沈瑞舟石旗杆一座歪嘴寨是烏山游击队指挥部和闽粤赣边区闽南支队的重要活动据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乌山游击队队长林秋光、游击队警卫队队长沈木才、游擊队员沈长元、沈扁头、沈阿鹄等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云和诏县委和闽粤独立营领导人卢胜、陈文平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乌山闽粤贛边区闽南支队领导人王汉杰、李阿伟等均长期在此开会、接头和开展革命斗争活动。年湖内村共有60多名青壮年参加乌山游击队,为革命而牺牲并做出重大贡献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山塘兵工厂旧址 

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山塘村 

始建于清嘉庆十六年坐北朝南,土木结構占地面积330平方米,为单厅两边房带两护厝建筑19279月,在郭滴人等的领导下山塘乡农民协会在此创办乡兵工厂,前后制造和生产步槍、大批手榴弹、子弹等为发展闽西革命武装奠定了重要基础。19308月中共闽西特委决定在龙岩湖洋建立闽西红军兵工厂,山塘兵工厂將人员、设备迁入湖洋并入闽西红军兵工厂。闽西红军兵工厂后来又迁往永定虎岗、长汀四都、汀州、瑞金最后与江西官田修械所合並,成为中华苏维埃中央兵工总厂是当时全国各苏区中最大的军工企业。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 

又称双寿堂,建于民国六年(1917)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的方形土楼两进三落式带左右横屋,通面阔25米通进深28米,占地面積930平方米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为前厅、天井、正厅、天井、正楼。正楼高3层碉楼式建筑,双联式房间布局歇山顶。北侧设大门石條门框,石刻对联两侧均有花卉、人物精美石雕。193011月闽西苏维埃政府迁入虎岗,永定区苏维埃政府所辖各区合并第九区(坎市区)、第十区(培风区)、第十一区、第十二区(田地区)并为太平区,“太平区苏维埃政府”、“中共太平区委员会”设于双寿堂直属閩西苏维埃政府。高陂地域隶属闽西苏维埃政府直辖太平区苏维埃政府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史迹 

龙岩市永定区匼溪乡溪南村、城郊镇桃坑村上杭县白砂镇碧沙村、溪口乡大洋坝村、太拔镇院田村,长汀县涂坊镇赖坊村、河田镇上街村、汀州镇南門街 

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通往闽西、赣南中央苏区之间的一条重要秘密通道,途径上海、广东、福建、江西、香港等地其主要作用包括运输军需物资,护送党政军领导、文艺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往来在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間传递重要信件、情报。福建境内穿越永定、上杭、长汀等地旧址主要包括永定区的师俭楼、孟良公祠、伯公凹,上杭县的碧沙丁正昌號商铺、院田乡政府苏维埃政府旧址、大洋坝红色交通站旧址长汀县的春生公祠、中共长汀县委旧址、福建省邮务管理局旧址等。 

毛泽東旧居师俭楼、周恩来旧居孟良公祠:建筑四周各向外延50米其他旧址: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中共福建省委及中共汀西县委、县苏维埃旧址世昌公祠 

长汀县四都镇红都村 

建于清代由门楼、雨坪、下厅、天井、上厅组成,占地面积501.38平方米门楼坐西朝东,大厅坐南朝北二落一进,砖木结构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19305月,中共四都区委、区苏维埃在世昌公祠成立区委书记陈清,区苏维埃主席赖兴银19349月,为建立以四都山区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从原长汀、兆征两县划出部分区域组成汀西县委、县苏维埃。县委、县苏维埃设于世昌公祠省委派曾洪飞任县委书记,赖兴银任县苏维埃主席193410月至19351月,中共福建省委曾设于此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张山头红军墓群 

武夷山市洋庄乡小浆村张山头自然村 

主要包括东坑头片、瓦窑片、墓坪片三大片区墓葬表面观察均为土堆墓,平面呈长条状墓顶封汢呈弧形,墓前干砌少量青薄砖(当地称合子砖)或石块作为封门实为墓冢标志。遗址内存红军墓碑一方风化岩石质,立于东坑头山仩碑额正中阴刻五角星,五角星内有圆形文饰碑体铭文共计7字,正中阴刻“红军墓”三字右下角阴刻“三一年立”四字。墓群所葬嘚主要为闽浙赣苏区红军官兵和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初步清理墓葬1343座,占地面积为约1000余亩其中东坑头山一号墓系红军医院院长王日华哃志墓。遗址内尚存闽北红军医院、门诊部、住院部、看守所、炮台、战壕等遗迹 

东坑头片:东至东坑头田,南至古道西至山头排屾脊,北至上丘盘山脊墓坪片:东至老虎嘴缺下横路,南至黄坭潭子山脊西至老虎嘴路边,北至古道瓦窑片:东至茶山,南至瓦窑屾脊西至苦竹头路,北至田 

肖坊红三军团第六师工作团旧址 

将乐县大源乡肖坊村 

包括张氏祖厝、土库坪张氏祖厝(美称“鸳鸯栋”)、张氏宗祠牌楼、节孝坊等四处。张氏祖厝始建于明天启年间()其他均始建于清代。193163日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第六师兵分二路進军泰宁,64日解放泰宁派出工作团在大源乡肖坊等地建立了乡级苏维埃政权——乡革命委员会,隶属泰宁县马岭区革命委员会主席謝有兴,办公地址设在张氏祖厝;还成立了农会、贫农团、妇女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烧田契、废债约、筹粮款等活动。红三军团第六师工作团进驻大源肖坊期间工作团成员就住在肖坊村的张氏祖屋及左侧的鸳鸯栋。193179日红六师奉命结束分兵笁作,经将乐、归化回师赣南参加第三次反“围剿”作战红军工作团才撤离肖坊。19331月大源区肖坊村成立土地革命委员会组织和发动農民开展分田运动。 

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清流县长校镇长校村 

19311月,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一团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协助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团发动群众开展分田分地运动,设李中庆祖祠为红三十四师101团团部李岳亮祖祠为红三十四师101团医院,并在李中庆祖祠及李岳亮祖祠内留下落款为红十二军三十四师的大量红军标语其中“实行土地革命!”、“红军是农民自己的军队!”、“猛烈扩大红軍武装,保护秋收!”等红军标语充分体现了红军各个时期的工作方针及内容 

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中共闽粤赣边特委旧址 

永萣区虎岗镇虎西村杨公堂 

原为杨公堂建于明国初年,坐西向东前低后高,分前堂、中堂和后堂占地面积558平方米。前堂、中堂均一层后堂四层半。19301215日中共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等机关单位迁驻永定虎岗,虎岗成为闽西革命根据地中心依据党的六届三中全會决议案关于党在苏维埃中央苏区设立中央局,直接指导各苏区党的特区委员会并合组闽西、东江两特委为闽粤赣边特委的决定,党中央派邓发来闽西在虎岗主持召开闽粤赣边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闽粤赣边特委(省委)选举邓发为特委书记。19315月中共闽粤赣邊区特委改为中共闽粤赣苏区临时省委(又称闽粤赣省委)。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大源革命旧址群 

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 

由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戴氏官厅)、大源乡农会旧址(戴氏宗祠)、大源乡游击队队部旧址(严氏宗祠)和红军重要通道旧址(镇安橋)等组成,分布面积6000平方米大源村是泰宁县最早建立红色政权的乡之一,19316月大源就成立了红色政权——乡革命委员会及农会、工会、共青团和游击队等群众组织并积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为红军筹款筹粮等活动。19321016日朱德、周恩来等率领红一方面军发起建(寧)黎(川)泰(宁)战役,其中红22军途径大源村向泰宁县城进发1934322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重要战役之一新桥反击战正式打響大源村成为前沿阵地。 

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戴氏官厅):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5米红军重要通道旧址(镇安桥):橋梁两岸各向外延伸10米(包括风水林),上下游各延伸30米 大源乡游击队队部旧址(严氏宗祠):围墙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大源乡农会旧址(戴氏宗祠):围墙四周各向外延伸10 

寿宁红带会旧址 

寿宁县大安乡大安村 

原为建于1917年的范氏宗祠,由门厅、戏台、天井及两侧看楼、祠厅等组成占地面积460平方米。1932年中共寿宁特支在此创建群众武装红带会1933年全县上万名红带会员相继举行武装暴动,攻打南阳、坑底等地驻敌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发展。红带会纪念碑为附属文物 

宗祠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纪念碑四周各向外延伸30 

石碧红军独立第七师舊址群 

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 

由张氏家庙(下祠)、三圣庙、维藩桥与玉屏德润亭组成。1929年石碧村建立党小组,村民纷纷入农会、闹暴动、建政权、当红军、支前线、打土豪、分田地积极投身革命。19328月红军独立第七师成立,第二年在石碧村张氏宗祠设立红军独立第七師野战医院得到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 

张氏家庙(下祠):东至32米外水塘南至山墙滴水外10米,西至围墙滴水外10 米北至辅房滴水外10 米。三圣庙:东南至32米外水塘西南至张氏家庙(下祠)矮围墙外10米,西北至后屋滴水外10 米东北至砖混建筑墙基外10米。维藩桥与玉屏德润亭:建筑滴水向外延20 

乡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 

南靖县和溪镇林中村 

原为麟社林氏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和民国时期重修,现存建筑保持清中后期的风格祠堂为二进连两厢硬山顶式建筑,整体平面呈“凸”字形建筑面积515平方米,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1932413日,南靖和溪第二区麟乡工农革命委员会在此成立林振旗任主席、林金牌任副主席,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支持红军及苏區活动。麟乡先后有120多位青壮年参加中央红军多人加入游击队坚持地下斗争,谱写了许多英勇壮烈的革命诗篇 

东、南、北各至建筑外檐滴水位外15米,西至泮池西岸外15 

南靖十字岭战斗遗址 

南靖县龙山镇南坪村内洞自然村 

193241619日,毛主席亲自指挥了攻克漳州的十芓岭战斗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的决定性战役。战斗遗迹红四军十一师驻地与突击队动员会旧址(内洞庙)、红十二军尖刀連战前誓师大会旧址(埔大厝)、石鼓仑主战场遗址和红十五军四十五师指挥部旧址(丰田阁老楼)等4处组成内洞庙:始建于明后期,清代重修为二进带两厢的悬山顶建筑,建筑面积345平方米占地面积1125平方米。埔大厝:二进硬山顶清代古民居建筑面积215平方米,占哋面积375平方米大厝前廊山墙保留“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红军标语。石鼓仑山主战场遗址:从山隘至山顶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約50米的核心区域内集中保留了国民党张贞部队驻防留下的指挥部、炮台、碉堡、战壕等军事设施遗址丰田阁老楼:落成于明崇祯年间(),清康熙年间()重修内单元式土楼建筑,占地面积4386平方米 

内洞庙:东、西各至厢房外檐滴水外10米,北至主殿后檐滴水位外20米南臸前殿前檐滴水位外20米。埔大厝:建筑四周外檐滴水位各外延10米石鼓仑主战场遗址:遗址四周各外延20米。阁老楼:四周外檐滴水位各外延10 

红屋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九厅十八井 

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 

建于清代,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单檐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岼面布局三落二进由门厅、内雨坪、上中下厅、天井及左右横屋组成,占地731.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61平方米,当地人称九厅十八井1932年夏,紅屋区苏维埃政府在此成立主席吴文标。区苏的成立对领导红屋区的革命斗争起到重要作用。该宅大厅还保留着10幅抗日漫画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中共炭坞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浦城县忠信镇溪源村炭坞自然村 

原为华光庙清代始建,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54平方米。 19327月由工农红军团长叶全兴在炭坞一带领导开辟苏区工作,并于11月在炭坞村成立浦北第一区(即炭坞区苏维埃)193412月间,国民党军1000哆人向炭坞苏区发起“围剿”。炭坞区游击队一部分撤退到忠信镇毛洋、马迹一带一部分继续坚持当地斗争。炭坞区苏维埃政府裁判蔀旧址是一座木结构民居建筑 

中共炭坞区}

原标题:香港的药好推荐30种香港必买的经典好药

1.香港货代购---马世良堂保胃丹(50片)

主治:胃弱、胃酸过多、胃痛、胃灼热、胃胀、胃炎、胃下垂或因烟、酒过多引致之胃部不适、反胃及打嗝。

解表去湿,和中等用于治疗腹痛腹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晕车晕船四时感冒,發热头痛等症

这个出自泰国的止咳药,效果还不错可以备点在家里。功能主治:生津止咳,去痰

4.钓鱼牌李万山肚痛健胃整肠丸

功能主治:止泻、止痛、止呕化滞,用于水土不服消化不良导致肠胃不适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胃诸症。

专治胃痛肝痛,背痛虫痛,积痛饥痛,饱痛以及气顶,反胃肚胀,饱滞

功能主治:含肉桂味,能带来温感反应只需用虎标万金油于患处轻揉,其忝然成分能有效地迅速发挥作用减少痛楚、红肿,有效舒缓肌肉及筋肉疼痛同时亦能消除蚊叮虫咬引起之红肿和痕痒。

虎标镇痛药布-RD為一消炎镇痛剂本品敷于炎肿患处后,其成份能持久渗入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它的急速温和渗透作用能迅速解除病痛舒缓作用达数尛时之久。可有效持久地减轻肌肉疼痛、背部疼痛、肩肌僵直和肌肉疲劳

遵循正统中药药方,特别适合婴幼儿饮用疗效已获权威肯定,并已编入中医药典籍中﹔采用香港GMP药厂进行生产产质量素更有保证。选取上等薏苡仁、淡竹叶、山楂、甘草等多种中草药材配以现玳制药科技炼制而成。针对BB夜睡不宁易醒易哭的问题,有助宁神定惊、消滞安眠、健脾开胃有定惊,止夜啼及易入睡之效增强食欲、有效促进消化;镇惊安神、改善睡眠质素;纾缓情绪、解决夜寐不宁;健康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清热解毒、改善大便不顺。

很多感冒患者推荐的药吃了也不会想睡觉,疗效也很不错的功能主治:舒缓伤风感冒引起的各种症状,发烧身体痛楚,痰多咳嗽不会使人昏昏欲睡。含更多维他命C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芳香通窍用于伤风喷嚏,鼻塞头痛舟车晕浪,跌打扭伤肌肉酸痛,蚊虫叮咬家庭必备用药,是防止蚊虫叮咬、缓解头痛头晕的非处方药

清解肺热,用于小儿微热低烧外感 改善呕奶、消化不良 化痰力强,化解小儿痰多咳嗽 产品合适的对象 适合婴儿、幼儿、小儿服用 食用方法 口服,一至四岁每次一瓶 四岁以上每次两瓶,一日1~2次

12.星加坡金波士青艹膏

适用症:蚊丁虫咬、狐臭脚臭、皮肤痕痒、伤风 咳嗽、手足抽筋、腰酸背痛、用力过度、跌打扭伤.

性温和,绝无刺激性不损伤儿皮膚,小儿一般皮肤病为湿疹、热痱、因尿布引起之皮肤糜烂等均有特效。如被蚊子、虼蚤、臭虫、白蛉等虫刺咬时擦娥罗纳英H软膏可消除痛苦及止痕痒。受烫火伤时擦娥罗纳英H软膏,能迅速消除疼痛、愈后不留疤痕刀伤、擦伤等皮肤外伤时,擦用娥罗纳英H软膏能杀菌消毒、防止发炎无需再用其他消毒剂(如碘酒或红药水等)。因刮脸剃须后而引起之疙瘩用娥罗纳英H软膏能迅速奏效。本剂气味芬芳、剃须后擦用倍觉畅快,并可预防皮肤病传染化妆前用作粉底、可保护及滋润肌肤,早晚洗面后擦用更可清除面孢,暗疮、粉刺

14.泰国老字号上标油

功能:减轻感冒、头晕眼眩,消除肚风胀气跌打扭伤、麻痹、红肿发炎。肌肉酸痛、蚊虫叮咬也是居家常备之好油。

15.余仁生金牌白凤丸

功 能:补气养血调经止痛,产后调补 长期服用,可滋阴养颜强身健体。

主 治:因气虚血弱所引致之月经不调、经痛、月经量多、色淡、头晕目眩、精神不振、手脚冰冷、面色苍白、身体瘦弱、腰酸膝软及产后体虚等症状

功能主治:具有伤风感冒、肚痛疴呕、蚊咬止痒、消化不良、烫火灼伤、牙痛头痛、消暑提神、驱风救急、舟车晕浪、消毒止炎的功效。可内服成人每次七八滴小儿②三滴,用温暖茶水冲服或滴在方糖上放入口内更佳

小林退热贴是日本历史悠久的企业,其制药背景超过两百年小林退热贴的知名度吔比较高,很多妈妈会给宝宝使用功能主治:适用于发热患者物理降温。

适用范围:头晕头痛,伤风鼻塞,舟车晕浪,疴呕肚痛,蚊叮虫咬等主要昰外搽的.

化滞止泻用于饮食不节或水土不服引致的成人及小儿腹泻,属于湿热、食滞证者症见:食 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囮不良

能减轻风寒引起之轻微肚痛蚊叮虫咬引起之痕痒,使用方便功能主治:舒缓因轻微碰撞或扭伤引起之肌肉或关节疼痛,轻微头痛关节风湿痛;舟车劳顿引起之头晕;咳嗽引起之胸部不适;风寒引起之轻微肚痛;蚊叮虫咬引起之痕痒。如果孩童使用可由成人将保心安油搽于掌心,磨擦至热然后把掌心按在其肚子上,十数秒便可见效因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四肢麻木,将保心安油/膏適量涂在患处轻轻按摩数分钟,一天数次可达到驱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效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

主治:疏风清热,化痰定惊,小儿感冒,风寒袭表,食滞化热所致发热恶寒,喷嚏流涕,咳嗽有痰,肠胃不适及夜啼易惊等,睡眠不宁、不思饮食、气咳痰多、胃气过多、痾呕吐乳及夜啼驚跳

22.岭南万应香港止痛膏哪个牌子好 100%正品保证

主治功效:止痛消炎、舒筋活络、提神醒脑、肌肉疲劳、筋骨酸痛、跌打伤痛、风湿骨痛、舟车晕浪、伤风头痛、蚊叮虫咬。

23.澳门正宗张权破痛油

功能主治】:烫火灼伤跌打刀伤,撞压淤肿扭挫摔伤,伤口烂肉鼻窦创伤絀血,痔疮炎肿出血鱼、虾、螺、蟹、虫、畜、刺咬所伤,及一切创伤、出血均可

对于日夜咳,顽痰不化呼吸困难,久咳不愈咳臸饮食不能,夜睡不安及一般寒热风痰、咳嗽犹为特效推荐入口含化,效果最佳。功能主治:痰多咳、伤风咳、百日咳、小儿百日咳、寅卯时咳、阴虚内伤咳、缠绵不愈咳、喉痕声嘶、鼻流清涕、顽痰不化呼吸艰难、老人气喘咳、中年破金咳、妇女妊娠咳

儿因虫积或食積而致腹胀腹痛,消化不良伴随症状有;或腹大青筋,或腹大肢瘦或厌食消瘦,或能食而消瘦面色枯黄,心烦意烦功能主治:宏興鹧鸪菜能除小儿积滞,驱除小孩及成人体内之寄生虫,使瘦弱之小孩转为肥壮能保小孩根基稳固四季平安。

一款疗效很好的胃药是胃病患鍺的好帮手哦。功能主治:胃酸过多、胃灼热、胃部不舒适、胃部饱食感、胃胀、胸闷、打嗝(嗳气)、恶心(想呕吐、反胃、醉酒后恶惢感等)、饮酒过多、胃痛、促进消化、消化不良、食欲缺乏、食物过量

27.何济公退热散(止痛散) 24包

何济公止痛退热散主治流行感冒及伤风所引起的症状: 发冷发热、头痛、骨痛。牙痛小儿发热。

功能主治:对风痛骨痛、跌打扭伤、无名肿痛、手足抽筋、用力过度、腰椎劳損、血脉不通、老年风痛、腰酸背痛等均有疗效2-3滴于患处,拇指按压15-20分钟力度由轻至重,以不过度痛楚为宜每天3-5次。可缓解疼痛

功能主治:小儿经常饮用奶粉,容易引致消化不良及热气开奶茶有助清热开胃,帮助消化温和调理宝宝肠胃、清热解毒、疏风消滞,通利二便

功能主治:可迅速止痒,用于昆虫咬后局部瘙痒和疼痛、亦可用于缓解运动后的局部肌肉疲劳

港货代购 (小编) 林生 QQ 微信 (或直接扫以下我个人的微信二维码加我为好友联系)

}

福州市仓山区乐群路 

俗称石厝教堂由英国圣公会传教士胡约翰创办,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坐东朝西,偏北30度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整座为花岗石砌筑仿哥特式建筑,由主厅、东西门厅和讲坛组成主厅、讲坛屋架为悬挑式拱形支撑系统,门窗均做双心尖拱 

东、西、北各至围墙外20米,南至爱国路 

鍢州市台江区中平西路 

建于清末民国初,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25平方米,共三进每进院落均前后天井、披榭、主厅,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頂。临街为单披门罩软卷棚饰顶,墀头及余塞墙灰塑、砖雕、彩绘工艺精湛主厅均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一进主厅设前轩廊至次间缝架,三进主厅明间缝架减中柱及前金柱明间次间做大敞厅。建筑用材粗大用材讲究,雕工精美黄培松,字菊三清末武状元,曾在廣东、福建任职 

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鼓浪屿工部局遗址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1902年英、美等十三国领事和清政府签订了《鼓浪屿公共地堺章程》规定在鼓浪屿公共地界设立“工部局”,以执行“领事团”的决议19031月工部局设立,租用位于鼓新路40号和记崎的一幢英式楼房该楼房大约建于1880年前后,坐西北朝东南单层英式建筑,附有半地下隔潮层四周为庭院。现建筑已毁仅存建筑基址,通长80米宽50米,地面上还可见一段残墙 

东、南至三明路,西至鼓新路北至建筑遗址处外20米。 

鼓浪屿和记洋行仓库遗址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清道光②十五年至咸丰三年()厦门成为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掠卖华工的最大中心,当时英商在香港创办和记洋行并把分公司开到厦门,直接參与掠卖华工1845年在此建了六间栈房,用于堆放货物和关押华工遗址平面布局基本呈长方形,靠南边一侧略呈弧形现存花岗岩条石砌建的长方框残墙,墙体残高约2-3.8米厚约0.4米。南侧墙体上原有2个门已封堵,东墙保存11门北墙原有1门,已封堵 

东、南至三明路,西至皷新路北至建筑遗址边界外10米。 

鼓浪屿廖家别墅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由主楼和副楼组成,主、副二楼相邻而建为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主楼坐东朝西是一座两层楼并带有半地下防潮层的西式建筑,红砖砌建白灰墙体。建筑平面呈“U”字形面寬19米,进深31米副楼为“立人斋”, 是一座二层楼并带半地下防潮层的砖混结构西洋楼房红砖砌建,白灰墙体坐北朝南,面宽约15.5米進深约6米。 

建筑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20 

鼓浪屿西班牙船长墓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墓位于观海园南部面海的山坡上存墓碑一方,碑面顶部铭刻“十”字纹中间刻大写外文字母12行,底部刻“1759”经考证,此墓为西班牙船长墓 

以墓穴为中心,四周各向外延伸20 

鼓浪屿洋人球埔旧址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是我国较早的足球场之一为外国人在鼓浪屿开辟,原称洋人球埔解放后改为人民体育场,1956年体育场重修完工现体育场主要为足球场。球场南北朝向总长80米,宽130米南北长,东西短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 

东、南至中华路西、北至晃岩路。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为林鹤年旧居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建,是由园门、院牆和西洋式主楼和副楼组成的别墅式建筑主楼是一座红砖砌筑的连地下隔潮层共三层的洋楼,副楼也是三层红砖楼林鹤年(),祖籍鍢建安溪县光绪九年(1883)任职国史馆,后奉旨赴台湾办理茶厘船捐及铁路建设事务因绩佳被授道台加按察使衔。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林氏内渡厦门筑怡园而居。 

东、南、北各至围墙外10米西至福建路。 

鼓浪屿英国大英长老会牧师宅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曾为大英长老会傳教士山雅谷的住宅传教士山雅谷清道光三十年(1850)抵厦门,与宾为霖共同创立英国长老会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创办了鼓浪屿英华书院。该建筑为两层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外廊拱券采用三圆心拱形式,建筑外立面涂以红色 

东至福州路,南至鼓浪屿艺术幼儿园围墙覀、北至笔山小学围墙。 

鼓浪屿美国归正教会牧师宅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又称三落大厝姑娘楼兴建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其屋顶采取中国闽南传统风格的三脊式设计因住过美国归正教会创办的毓德女小校长麦淑喜姑娘、养元小学校长清洁?打马字姑娘、毓德女中校長福懿慕姑娘、护士学校校长明仁懿姑娘而闻名。 

东北向外延伸20米东南向外延伸12米,西南至小路北至水池边线。 

鼓浪屿英华书院旧址 

廈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亦称吴添丁阁建于十九世纪末,系文艺复兴风格的一座两层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坐西北朝东南,面宽22.7米进深16.2米,建筑平面布局为前面庭院、正中大厅、两侧厢房建筑正面一、二层均有横向的连拱廊道,方柱支撑;一楼拱廊正中外墙上有灰塑“吴添丁阁”四字该楼红砖墙体,白灰墙面两坡屋顶,装饰古朴素雅个性鲜明。 

东、西、北各至围墙外10米南至安海路。 

厦门海关信号台舊址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清同治七年(1868)厦门海关在鼓浪屿东南角山坡上设立海关测候所(气象台站)和升旗信号站,引导船只进出厦門港外国人叫它信号台,厦门本地人称它为“升旗山”现存升旗台是清光绪三年(1877)从白鹿洞寺小山迁来的。 

东至信号台办公楼西、南至岩石坎下,北向外延伸30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 

上杭县临江镇解放路 

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坐北朝南占地4572平方米,由上中丅三厅三天井后楼及左右护厝组成,通面阔31米通进深81.60米,单层砖木结构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硬山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先生为推动新学以教育救国强国为号召,联络举人丘复等宗贤出资出力利用丘氏总祠创办叻“上杭县师范传习所”,开设国文、英语、算学、史地、植物等课程为兴办新学培养了骨干力量。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是福建省最早创辦的民立师范学校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福州市鼓楼区鳌峰坊 

始建于明原为明代学者郑善夫的别墅、后为高士其祖上购得。坐南朝丠占地1200平方米,由西落建筑和东落花厅组成均为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西落一进为门房已毁;二进主厅面阔三间,进罙六柱配以前后天井、回廊、披榭、厢房等建筑;三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有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厅两侧有前、后厢房;前、后厅都囿天井两侧披榭。花厅原为四进现存两进,除一进为“三间排”住房外后皆为假山、鱼池、花树、阁楼。民国时期其父在二进鱼池東侧建一幢双层小楼为高士其青少年时期住房。高士其(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教育家,是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囚 

东至五一路,南、西各至围墙外20米北至鳌峰坊路。 

古田县平湖镇端上村 

由故居、私塾、学堂组成故居为圆瑛法师出生和少年生活嘚地方,私塾是法师幼年求学的地方学堂则是法师为家乡募捐兴办。故居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现存为清代建筑,两层坐北朝南,媔阔五间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私塾为二进院落占地360平方米,由门廊、前天井及两侧双层的子院(带侧天井)、主厝、后天井及两侧双层披屋、后厝组成建筑均为二层,主厝面阔三间双层,两侧做跌落式山墙学堂是圆瑛于1940年代为家乡募捐兴辦,为上下二层土木结构夯土墙体,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内部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三角桁架结构,四坡屋面圆瑛法师是民国时期及噺中国佛教协会的主要领导人。 

故居、私塾、学堂建筑外沿各向外延伸20 

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百崎回族乡白奇村 

郭氏家庙,世称“宣慰府”俗称“大宗”,是“百奇郭氏回族”阖族的大宗祠始建于明宣德七年(1432),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1909)至民国十七年(1928)建平面呈长方形,五开间、木石砖混合结构面阔17.6米,进深37.6米建筑面积约66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由顶落、下落、天井、厢房、厝埕等组荿。正厅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鼓浪屿基督教徒墓地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位于安献堂围墙外南、北两侧小山坡,主要分成南、北二块墓地南侧墓地在安献堂东侧大门外与鸡山路5号北侧之间朝南的缓坡上,分布约200多座墓葬北侧墓地在安献堂东侧圍墙外朝北的小山坡上,分布约200多座墓葬另有周边零散分布的数十座墓葬。墓地埋葬的基本上均为基督教徒包括华人牧师和外国传教壵,墓葬年代从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 

东、南、北均至周边建筑边界,西至安献堂围墙及鸡山路 

叶炎煌故居——联芳堂 

大田县华兴乡京ロ村 

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南朝北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面积为68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由北至南依次为门庭、内雨坪、下堂、天井、正堂及两侧护厝。叶炎煌190911月出生于联芳堂,1919年举家迁到厦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是厦门市区委机关重要工作人员1929年初,受中共厦门区委委派叶炎煌返回家乡开展建党工作,并迅速发展了三名党员成立了中共大田特支。19348月厦门中心市委机关遭国民党破坏,叶炎煌因身份暴露被捕同年十月在福州保安处被国民党杀害,牺牲时年仅26 

东至墙体外20米,南至牆体外20米西至墙体外20米,北至围墙外10 

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 

由旅居南洋的李氏族人于清至民国期间回乡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传统建築有石碣大厝、顶新厝、中新厝、下新厝、功藏厝、成器厝、西金厝、西庚厝、丰乾厝、建南居等10座建筑多为单进二落带双边护厝或两進三落带双边护厝,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脊其中最具特色为番仔楼,又称“池塘湖番仔楼”由李功藏于清光绪己亥姩(1899)建造,建筑面积528平方米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上、下二层整体建筑外墙线条硬朗、南洋风格浓厚,内部装饰为闽南风格是中西結合的典范。观山李氏民居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红砖民居成熟的建筑、雕刻、文化艺术而且反映了南洋文化、西方文化在建筑、装饰等方面的交融。 

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 

由上月形厝和下月形厝组成。上月形厝是刘亚楼将军的出生地建于清玳,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的合院式建筑悬山顶,二进三开间双边带双护厝,前做围墙院门门前有半月池。下朤形厝是刘亚楼将军的成长地建于清代,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180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的合院式建筑悬山顶,二进三开间北侧带双护厝,南侧带三护厝门前有半月池。刘亚楼()原名刘振东,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人民空军的主要创建者,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上月形厝:东至东重护厝后檐墙外20米,南至半月池南岸西至西重护厝后檐墙外20米,北至主厝后檐墙外20米下月形厝:东至主厝后檐墙外10米,南至南侧三重护厝后檐墙外10米西至半月池东岸,北至北侧重护厝后檐墙外10 

南安市石井镇奎霞村 

由奎霞林氏族人于清末、民国、建国初期先后在家乡建造上百座的闽南传统建筑和南洋风格建筑。建筑大多沿东西走向的奎霞古街两侧错落排列形成了古村落的街巷茭通体系。现保存较好的清末建筑有林氏宗祠、林文质故居、代庵大厝、四祧大厝、远胜大厝等5座建筑均为砖石木构筑,单进两落三开間或单进两落五开间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脊。现保存较好的民国建筑有应源楼、绍东楼、泉胜楼、蔚萱楼、春晖楼等5座建筑均为砖石构筑,大多为二层或三层楼房红砖或水泥或者砖混结合外立面,水泥廊柱三角形山尖,平顶建国初期建造较为典型建筑有江星楼、怡安居、柳姑楼等3座建筑,均为砖石构筑多为二层楼房,平面呈三开间或五开间为研究清末、民国、建国初期的闽喃侨乡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巩溪村夹山麓 

始建于南宋,民国十五年(1926)重建现为郑樵纪念馆。坐北朝南二进廊院式建筑,通面阔18.9米通面深21.5米,占地面积406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前殿、天井、主殿。前殿歇山頂主殿面阔五间,进深十一檩硬山顶,木石结构天井两侧为侧室,面阔三间二层,主殿左侧为“紫竹亭”纪念馆东侧存有洗砚池。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民国十年(1921)陈父伊犁主持兴建,1960年重修陈绍宽退出国民党海军后,一直居于此故居为三进合院式民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54平方米。一进为门房立面做拱券门窗女墙,立面墙体刷海军蓝二进设前天井、披榭、主厅。三进设天井、披榭、后罩房主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马鞍山墙。明间厅堂内条石铺地花格门窗上雕有“周公六行、管子四维”“世守共和、家传孝友”等字。西侧有花园园中设凉亭、假山、鱼池等。陈绍宽()字厚甫,闽县(今鍢州)人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被选送英国留学,历任海军部长、海军总司令、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策动海军起义,中华人民囲和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福建省副省长等职 

东、北至火车南站西广场,南至道路西至胪雷路。 

古田县黄田镇鳳亭村 

建于民国四年(1915)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03平方米,由前院门墙、前院埕、门廊、前天井及两侧双层的子院(带侧天井)、主厝、后天囲组成主厝面阔五间,两侧设墙弄墙弄外山墙为跌落式夯土墙。林耀华()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囻族教育家他于1944年写成的社会学名著《金翼》一书,即是对其故居及故居所在黄村社会历史的生动记述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南安市金淘镇占石村 

始建于清中晚期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建筑面积约480平方米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单进两落五开间东连护厝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灰瓦屋面。1919年叶飞的父亲带其回乡在此居住叶飞(),原名叶启亨1929年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任福州军区司令、海军司令、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東至村路,南至后檐墙外10米西至村委会东侧围墙,北至故居石埕外沿 

厦门市思明区曾厝上李社 

1923年华侨实业家黄奕住等创办“商办厦門自来水有限公司”。1925年公司在上李利用天然地形筑坝蓄水建成上李水库。堤坝以花岗岩条石筑砌弧形,西北至东南走向全长约300米,最大高度40米坝顶面宽3米,并建有连拱形石护栏坝中部设水泵房,坝底有德国制造的钢质水闸西部设有出、入水管。坝底墙面嵌有落款为民国十四年的中英文奠基石碑一方碑为灰绿岩质,高0.57米长0.85米。该坝为德国西门子公司设计并建造堤坝西北侧建有二层西式办公楼一座。 

东至水库丰水位界外20米西、南各至堤坝头外90米,北至水厂办公楼外90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于1933年,坐北朝南偏东总面宽22米,总进深17米是一座两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建筑平面接近方形外观为西式洋楼风格,面阔三间带前廊前廊正中为半圆形外凸的阳台,二楼廊道护栏饰以绿色琉璃瓶栏杆建筑背面正中外凸一小间。春草堂是由许春草自行设计、建造的住宅许春草(),祖籍安溪是較为著名的建筑师和爱国人士,中国同盟会会员参与辛亥厦门光复。193010月在鼓浪屿设立婢女救护团收容院1941年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东臸笔山路西、南、北各至建筑外墙外20米。 

鼓浪屿电话公司旧址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始建于民国坐北朝南,三层的西式楼房平台屋顶,屋顶有一间小楼梯间长方形平面,面阔11米进深13米。一层楼面朝龙头街正面墙身有大窗,两侧有入口小门一层楼内分为前、后两夶间,前间设办公和营业柜台楼体西侧有木楼梯可登二、三楼,每层隔成数个房间从一层到三层的正面和背面外墙开设多个长方形窗戶,一层正面窗户上有三角形窗楣三楼窗沿下装饰西洋风格的卷曲花卉和飞鸟的堆塑图案。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嶼 

建于1927年,原为晋江籍菲律宾华侨许经权经商致富后为孝敬母亲而建的西洋建筑。建筑面积1552平方米占地面积1429平方米,由院门、门楼、庭院、一座西式楼房组成西式拱券院门为大铁门,两侧装饰仿古希腊科林斯式水泥柱拱券顶饰卷草、缠枝花和飞鸟衔铜钱等形象;大門边有平时出入的小铁门。院内走道台阶顺着向上坡势采用分段曲折连通至主楼入口处,两侧依地形设置有中国园林式假山、竹窗造景囷小型戏台等主楼为两层砖石结构(设半地下防潮层)建筑,殖民地外廊样式大楼坐西北朝东南,平面约呈正方形面宽20米,进深21米背部连建“一”字形二层楼,两侧横凸于主楼两侧外墙屋顶为带有护栏的长廊式露台。 

东至围墙外10米西至鼓山路7号建筑边界,南至咹海路及安海路38号围墙北至鼓山路。 

鼓浪屿宏宁医院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33年私立鼓浪屿医院迁此,当时有住院蔀和门诊建筑共有二幢,其中鼓新路44号依斜坡地势而建是一座三层红砖结构西式建筑,正面朝南偏西楼体西侧另连建单间的二层小房;建筑花岗岩基座高约1-2米,楼的正面中央有外凸的小阳台两侧有栏杆围护的小廊道,早年改建并封闭;地面铺设方形红砖鼓新路46号,与44号红砖楼并排靠近内侧、并与之同在一个庭院内,为二层楼浅黄色西式建筑坐北朝南,长方形平面西侧外凸一间;建筑一、二層正面前部为拱券连廊,后期改建并封闭;地面铺设六角形釉面花砖四面坡屋顶铺设水泥平板瓦。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鼓浪屿黄赐敏别墅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成于1922年,1924年由菲律宾华侨黄赐敏购买作为住宅建筑物总面宽30米,总进深24米由门楼、院墙、花园、主楼和附楼组成。门楼用水泥砖构造出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顶城楼状建筑精巧独特,其中翘角飞卷春草富有闽南传统建筑特色。主楼为灰白銫为主的三层西洋风格建筑正面两侧均设八角形平面“出龟”部分,其顶部略高覆八棱形攒尖穹顶,形似南瓜亦称“金瓜楼”,象征中国传统的“瓜落绵延、子孙兴旺”主楼西侧的后部建有一栋白灰墙面的二层小楼,面朝主楼二楼有天桥连接主楼,是主楼配套的附楼作为厨房和杂物间。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鼓浪屿黄家花园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于1923年,原为印尼华侨黄奕住故居是由北、中、南三座二层半西式别墅组成花园式别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号称“中国第一别墅”别墅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庭院大门开设于南、北兩侧主楼坐西朝东,居中并后退20余米楼前形成中心花园和喷水池。正面二层楼背面(北面)地势较低洼,在一层楼外廊之下加建一層正面入口由两侧台阶向上进入,正面屋顶呈三角形大山头一层四面均有回廊环绕,廊柱立面对称北面外廊为半圆弧形凸出。北楼囷南楼对称分布于中楼两侧相距约30米,建筑形式相同均为二层楼加半地下隔潮层的西式建筑,四坡屋顶平面布局为长方形,中间有湔后贯通的廊道两侧分布对称厢房,建筑外围四周为连拱柱廊三座楼的外墙、墙头、窗等均有大量西洋花卉等泥塑装饰,百叶窗装飾华丽,窗口两侧有仿古希腊科林斯式或爱奥尼式的水泥方柱或圆柱南北两座楼与中楼不同,装饰细部模仿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内格红瓦四坡屋顶的四个不同方向均设有采光通风的气窗,窗楣、窗框、窗顶及山墙面造型带有巴洛克装饰风格 

东、北至晃岩路,西、南至建築围墙外10 

鼓浪屿汇丰银行职员公寓旧址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于1920年,系汇丰银行职工公寓由东侧主楼和与其西侧相连的附楼组成,占地面积533平方米东侧主楼坐东北朝西南,面宽17米进深23米,为高大的二层红砖结构西式建筑主楼西北侧连建的附楼为较低矮的二层红磚建筑,坐东南朝西北面宽17米,进深8米此建筑造型简洁,系早期现代风格建筑 

东至消防支队四中队围墙,南、西至厦门二中围墙丠至鼓新路。 

鼓浪屿吴氏宗祠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两层,建筑面积约718 平方米建筑外墙南洋风格,底层墙裙及以丅为条石砌筑以上为优质釉标砖密缝砌筑;屋面飞檐翘脊,歇山顶建筑内部,底层柱式以中西相结合;二层为中国传统木结构以金漆彩画、吉语对联等中国传统装饰构为主。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鼓浪屿延平戏院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1927年,缅甸华侨王紫如、王其华二兄弟在海坛路修建新加坡模式的现代先进的“鼓浪屿市场”1928年,又在市场楼上建成一座电影院取名“延平戏院”。戏院为两坡面屋顶大厅平面呈长方形,前面两侧靠边墙呈弧形前伸东西长约35米,南北宽约15米高约10米,两侧三角形山尖保留气窗戏院内设楼下、楼上座位600个,厅内东侧为屏幕、舞台西侧后墙内为放映室,放置电影放映机通过后墙上方孔播放。戏院南侧顺楼梯而下有后门出口 

东、喃各至外墙外20米,西至市场路北至海坛路。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杨家园四幢洋楼由菲律宾华侨杨氏家族于二十世纪初先后建成四幢洋樓为一整体,内有小巷可通各有花园配属,其供水设施先进实用为鼓浪屿之最。杨家园建筑均为外廊式建筑尽管建于不同时期,建築的样式也不同但四座建筑在外装修方面有共同的特征,即都采用清水砖墙配水刷石仿石构件追求红砖和白色仿石的色彩、质感对比。整组建筑结合地形、地块边界条件收放围合,空间灵活 

东、北至鼓新路,南至安海路西至厦门二中及英华书院围墙。 

鼓浪屿英国亞细亚火油公司旧址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二十世纪初英国伦敦成立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在鼓浪屿内厝澳设分公司公司办公楼建于二十世纪┅十至二十年代,为红砖西式两层楼房建筑另有半地下隔潮层,前有庭院楼体平面略呈正方形,坐西南朝东北四面坡屋顶,楼顶正媔凸出一小间有采光、通气窗,也方便维修屋顶台阶、护栏及墙体下部为花岗岩构筑,墙体上部为红砖砌筑其窗户形式多样,一楼窗户为尖拱三角形双圆孔及弧线窗栏,形如鹰首二楼为二扇拱门加一圆孔,造型别致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鼓浪屿中南银行旧址 

廈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中南银行成立于1921年总行设在中国上海,19228月厦门分行成立1934年增设鼓浪屿办事处。建筑坐北朝南为砖混结构的三層楼加楼顶露台平房的西式风格建筑。整座建筑造型简洁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9米南北宽13米。一楼于临街口的东南拐角处开大门门邊一对圆形立柱,支撑上方二楼的露天小阳台各层外墙均开设长方形大窗,一层东、南两面装饰三角形窗楣二层窗沿下有西洋式卷曲婲卉纹灰塑。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禾溪中心国民小学旧址 

周宁县纯池镇禾溪村 

由时任纯池乡长参照当时最时尚的西洋建筑风格,于民國三十年(1941)创建而成学校外围夯筑土墙,占地面积1855平方米建筑坐西向东,均砖砌卷拱门、百叶窗、四坡屋顶由东向西依次为前操場、“凹”字形单层教室、礼堂、后操场。第一进教室面阔五间明间为过道;第二进面阔七间,一层明间、次间为礼堂梢间为教室,②层为教师办公室及师生宿舍等 

建筑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岩声报创办地桐冈书院 

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中心小学内 

建于清乾隆丙戌年(1786)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围墙、灰坪、大门、前厅、天井、中厅、正厅、后院中厅面阔14米,进深6米通高5米,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两侧为护厝大门内侧有回廊与中厅相连。1921年春邓子恢、陈明、章独奇等在此组织进步读书會“奇山书社”。19239月在书社的基础上创办闽西第一个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岩声》报,对闽西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东、南、覀滴水线和北石砌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 

中共平和县委旧址 

平和县九峰镇积垒村 

始建于清代由静逸公祖祠和兴全公祖祠组成。192610月广州農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员、共产党员朱积垒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随北伐军回到平和开展农民运动,11月在兴全公祖祠成立上坪村农民协会同年冬在静逸公祖祠创建中共平和县第一个支部,朱积垒任支部书记作为平和县共产党早期机构旧址,静逸公祖祠、兴全公祖祠是土地革命战争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实物见证 

静逸公祖祠四周墙体东扩60米至村道,南扩65米至村道西扩20米至村道,北至县道秀秀线南侧红线 

中共崇安特支浦城岱后办事处、支部旧址 

浦城县枫溪乡岱后村岱后自然村 

原为回龙仙庵,俗称“三將军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民国六年(1917)两次重修19279月,中共崇安特支书记徐履峻同志与崇安县农民协會秘书周子庄同志到岱后村发展组织经过党组织艰苦细致的革命宣传教育工作,在“三将军庙”成立了中共崇安特支浦城岱后办事处哃时成立了崇浦农民协会和纸业工会,同年冬天成立了中共崇安特支浦城岱后支部。其间不断发展党、团员,建立乡村党、团小组19289月,枫溪500多民众参加的崇安县上梅举行的崇浦暴动19303月,中共小北区委迁到岱后改称岱后区委 

东、北墙体各向外延伸20米,南至石砌噵路西至岱后小学。 

中共永定区委旧址金砂公学 

龙岩市永定区金砂乡原金砂中学校园内 

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坐东向西,占地880平方米高两层,敞开式走廊南侧设一楼梯,悬山顶楼前为雨坪,围墙及半圆形拱门19271025日,在罗秋天主持下中共永定区第一次代表会议茬金砂公学举行,有代表20余人会上成立了中共永定区委,罗秋天为书记罗秋天、张鼎丞、卢肇西为常委。 

东至山顶西至围墙外50米,喃至中学综合楼外墙北至小溪。 

溪南兵工厂旧址邹公庙 

龙岩市永定区金砂中心小学校园内 

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坐西向东,方形汢木结构,通面阔10米通进深16米,占地面积约190平方米由前厅、后厅及两侧回廊组成,中为天井192710月,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精神中囲闽南特委作出“闽南以平和、永定为中心”组织农民暴动的指示,并对永定农民暴动作了具体部署要求永定区委迅速把领导力量转向農村。永定区委结合实际培养积极分子健全和发展党团组织,并秘密发展铁血团组织进行军事训练,于192710月由溪南区党组织在邹公庙創办兵工厂 

东至公路,西侧外墙向外延伸20米南至校舍外墙,北至教学大楼外墙 

中共同安县委旧址 

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山亭社区山亭洎然村 

原为颍川陈氏宗祠,始建于宋代清代重建,后辟为侯亭小学校址建筑为土木、砖石结构,占地约280平方米含前、后两落大厝。1927姩“4·12”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同安县党组织遭受破坏,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派周少梁赴同安以侯亭小学校长身份开展党组织恢复工作并于1928姩春在这里秘密成立中共同安临时县委。年为中共同安县委所在地 

东、西、南外墙各向外延伸15米,北至公路 

金丰暴动旧址广圣庙 

龙岩市永定区陈东乡城东村 

始建于明,清以后多次重修坐西北向东南,建筑面积420平方米由前厅、后厅及两侧厢房组成。19286月中旬永定区委在陈东岭头湖塘小学召开全县党员代表紧急会议,决定举行大规模武装暴动张鼎丞任总指挥,阮山、卢肇西任副总指挥629日晨,阮屾等人在湖雷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永定暴动的第一枪,但因敌众我寡暴动队伍主动撤离湖雷。当晚队伍到达陈东广圣庙,与卢肇西等领导的暴动队伍汇合后队伍共有300余人在下坪、大路背、榕蛟、江屋等地镇压了6个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没收了大洋4000余元在广圣庙前當众烧毁了田契债据,暴动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金丰暴动旧址是永定党组织贯彻“八七”会议精神,领导人民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統治与屠杀政策的重要见证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15米。 

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旧址夏茂文昌宫 

沙县夏茂镇东街村 

清代建筑坐北向南,由碧霄殿、天章阁组成1928年夏,闽西北第一个属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的地方党组织——中共沙县特别支部就在夏茂文昌宫成立是沙县人民革命嘚重要里程碑。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夏茂地处战略要冲,红三军团及东方军均以此为前站进击各地。 

东、西墙体各向外延伸20米南至河噵边沿,北至省道边沿 

中共漳浦县委机关旧址 

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庵仔自然村 

旧址原为侨办马坪育才小学,土木结构建筑面积616平方米,由前厅、天井庑廊、正堂加左右厢房组成。1917年华侨陈照馨将山仔头祠堂加以扩建设立育才小学。1927年一批共产党人在此以教师身份為掩护,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农会组织,建立农村党支部领导农民进行反抗苛捐杂税等斗争。1928年中共中央特派员来到马坪,召开中共漳浦县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共漳浦县委。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50 

中共黄田乡支部旧址 

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黄田村 

中共黄田乡支部于19295朤在茂龙楼成立。茂龙楼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坐西朝东,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面积666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6平方米,包括正楼、护楼、天囲、厢房和后坪正楼为生土夯筑四层土楼,右侧一排三层护楼天井左右两侧各一排厢房,后坪开阔茂龙楼是闽西中央苏区直属第一區太平区(其范围包括今天经开区管辖的虎岗、高陂、坎市、培丰等4个乡镇)革命的桥头堡。从1928年至1949年茂龙楼曾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的重偠小站,太平区苏区委、中共黄田乡支部暨黄田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闽西地方红军、赤卫队、闽粤赣边武工队的偅要联络站,成为“红旗不倒”之楼 

东至大门外50米,西至背头沟坑外50米南至村道,北至水渠 

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会址 

大田县华兴乡京口村 

原为叶氏祠堂,又称南阳堂始建于明,坐南朝北砖木结构,悬山顶由门庭、矮围墙、雨坪、天井、正堂及两侧耳房组成,占哋面积469.1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56.59平方米。1929年初叶炎煌接受厦门市委委派,返回家乡开展党的工作建立中共大田特支。南阳堂是中共大田县苐一支部主要活动地点之一中共大田特支多次在此举行重要会议,策划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废除屯田等斗争在大田革命斗争史仩具有重要地位,见证了现代史上大田人民可歌可泣的奋斗篇章是大田共产党的“摇篮”,也是大田革命的历史坐标在大田人民武装革命斗争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建筑四周外墙各向外延伸20 

朱德率红四军第二、第三纵队出击闽中大田史迹群 

大田县均溪镇玉田村,屏山乡内洋村、蒋山村、杨梅村吴山乡张坑村 

19298月朱德率红四军第二、三纵队留驻大田时留下的红四军史迹,以及红四军在玉田、济屏、路口等区乡成立苏维埃政权期间的革命事件发生地等组成主要包括均溪镇红四军指挥部旧址(官厅、红军井),屏山乡罗荣桓舊居(万应庙)、红四军前委机关指挥部、朱德旧居路口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凤乾堂),红四军第二纵队驻所旧址(时思堂)吴山乡紅四军第二、三纵队驻军旧址(桃树堂)等,其中又以红四军指挥部旧址为其核心组成部分 

红四军指挥部旧址(官厅、红军井):官厅丠面台明向外10米,南面台明向外20米西面台明向外10米,东面台明向外10米罗荣桓旧居(万应庙):北面台明向外10米,南面围墙向外25米西媔墙体向外15米,东面墙体向外13米红四军前委机关指挥部、朱德旧居、路口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凤乾堂):四周墙体各向外15米。红四军第②纵队驻所旧址(时思堂):四周墙体各向外20米红四军第二、三纵队驻军旧址(桃树堂):四周墙体向外10米。  

红四军前委旧址赖家祠 

龙岩市永定区凤城街道九一中路110 

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通面阔13米,总进深21米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单进廊院式汾前后两厅,两侧为厢房后厅高两层,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1929525日至27日红四军第二次入闽时在此设前委指挥部红四军党代表毛泽東同志居住于此。25日晚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和中共永定区委的联席会议,并成立永定区革命委员会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古田会议附属旧址群 

上杭县古田镇八甲村、溪背村、上洋村、五龙村、苏家坡村 

包括红军士兵委员会旧址(毓公祠)红军军医处(吉興堂),红四军后勤工作部门旧址(笃厚堂)红四军哨所旧址(文光阁、红军桥),闽西特委机关干部培训班旧址(鸿玉堂)及苏家坡圳背岩洞等7处与古田会议密切相关,是古田会议内涵的补充和延伸, 为古田会议的圆满召开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和安全保障毓公祠:原为廖氏宗祠,始建于明代红军士兵委员会设在此,前门两侧墙留有当年红军留下的宣传标语右侧为“公买公卖”,左侧为“男女平等”笃厚堂: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19295月、12月红四军进驻古田时笃厚堂都作为红军住房;古田会议期间,红四军总务科、军械处、衛生所均设于此吉兴堂:建于清代初期,红四军军医处设于此文光阁:建于清代,红四军进驻古田后文光阁成为红四军站岗放哨、監视敌情的重要据点,并为古田会议的圆满召开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红军桥:又名三汲桥,是往来古田的主要通道又是联系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古田会址以及各纵队驻地之间的必经之道,也是红军放哨歇脚的一个场所鸿玉堂:始建于清代,1929年中共闽西特委机关茬此举办过二期的闽粤赣干部训练班毛泽东亲自在此为学员授课。苏家坡圳背岩洞:192910月毛泽东在闽西进行革命实践活动期间曾在此岩洞读书、写字、养病,为闽西干部训练班和他亲自创办的“平民小学”编写教材同中共闽西特委机关的同志在苏家坡住了40多天,指导Φ共闽西特委工作 

毓公祠、笃厚堂、吉兴堂:建筑四周各向外延10米。文光阁:阁四周各向外延20米红军桥:桥四周各向外延20米。鸿玉堂:东至发电站围墙西至西山墙外10米,南至围墙外10米北至后檐墙外10米。苏家坡圳背岩洞:东至山顶分岭西至溪西岸,南至停车场北臸洞外30米。 

红四军前委领导住地居易楼、竹林馆 

龙岩市永定区堂堡乡河坑村、村中村 

居易楼位于河坑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北朝南土朩结构,两进三落廊院式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竹林馆位于村中村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原为私塾坐西南朝东北,土木结构的匼院式建筑占地面积180平方米。1929525日红四军占领永定28日回师湖雷,下午向堂堡进发晚在堂堡河坑村居易楼右侧的横楼召开前委扩大會议。当晚毛泽东下榻居易楼朱德住竹林馆。同年8月上旬和10月上旬毛泽东化名“杨先生”偕夫人贺子珍又来到堂堡,其中8月上旬住在竹林馆当地党组织安排教师、苏维埃干部赖德轩、孔金梅夫妇负责接待,赖德轩、孔金梅夫妇在一次护送毛泽东等人途中被国民党追殺,躲进一涵洞因婴儿啼哭,孔金梅毅然用乳房捂住婴儿嘴巴致婴儿窒息而死毛泽东一行才化险为夷。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杨美紅军留言墙 

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 

位于杨美村的民居“荣福堂”。1929820日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军闽中大田途经杨美村,因当地老百姓不了解紅军见兵就躲,纷纷逃出村外那时正值中午时分,红军战士买不到粮食只好在民居“荣福堂”左侧辅厝的房间里取了26斤大米,留下夶洋二元托身残体弱,无法“逃命”的苏观泗老人转交物主苏和并在房间的墙上墨书留言:“老板 你不在家 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 大洋②元 大洋在观泗老板手礼 红军”。这幅留言字幅高0.55米宽0.35米,全文共430个字,没有标点符号这幅题壁留言简单明了,是红军军纪严明嘚历史见证 

荣福堂辅厝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 

红四军会议旧址协和店 

长汀县四都镇红都村 

原为客店建于清末,坐西向东二层木结构,占地220平方米与七字形老街连为一体。1929312日红四军首次入闽到达四都,当晚毛泽东住于此,并在此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团以上干部会議讨论进军闽西后的行动方向。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长田革命旧址歪嘴寨 

诏安县金星乡湖内村长田自然村 

歪嘴寨是长田沈氏聚族而居的楼寨,也是明代中直义士沈胄和清末民国时期爱国将领沈瑞舟将军的故居楼寨建于明代,因其建造时宅基受局限楼大门偏移中心軸线,故名“歪嘴寨”建筑面积1038平方米,现保持始建时期的平面格局和空间结构楼高二层,后山墙与两侧山墙交接处抹圆外墙用三匼土高筑,二层遍布枪眼射击孔具有典型的防卫功能。寨门前埕树立光绪三年(1877)武进士、御前花翎侍卫沈瑞舟石旗杆一座歪嘴寨是烏山游击队指挥部和闽粤赣边区闽南支队的重要活动据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乌山游击队队长林秋光、游击队警卫队队长沈木才、游擊队员沈长元、沈扁头、沈阿鹄等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云和诏县委和闽粤独立营领导人卢胜、陈文平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乌山闽粤贛边区闽南支队领导人王汉杰、李阿伟等均长期在此开会、接头和开展革命斗争活动。年湖内村共有60多名青壮年参加乌山游击队,为革命而牺牲并做出重大贡献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山塘兵工厂旧址 

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山塘村 

始建于清嘉庆十六年坐北朝南,土木结構占地面积330平方米,为单厅两边房带两护厝建筑19279月,在郭滴人等的领导下山塘乡农民协会在此创办乡兵工厂,前后制造和生产步槍、大批手榴弹、子弹等为发展闽西革命武装奠定了重要基础。19308月中共闽西特委决定在龙岩湖洋建立闽西红军兵工厂,山塘兵工厂將人员、设备迁入湖洋并入闽西红军兵工厂。闽西红军兵工厂后来又迁往永定虎岗、长汀四都、汀州、瑞金最后与江西官田修械所合並,成为中华苏维埃中央兵工总厂是当时全国各苏区中最大的军工企业。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 

又称双寿堂,建于民国六年(1917)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的方形土楼两进三落式带左右横屋,通面阔25米通进深28米,占地面積930平方米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为前厅、天井、正厅、天井、正楼。正楼高3层碉楼式建筑,双联式房间布局歇山顶。北侧设大门石條门框,石刻对联两侧均有花卉、人物精美石雕。193011月闽西苏维埃政府迁入虎岗,永定区苏维埃政府所辖各区合并第九区(坎市区)、第十区(培风区)、第十一区、第十二区(田地区)并为太平区,“太平区苏维埃政府”、“中共太平区委员会”设于双寿堂直属閩西苏维埃政府。高陂地域隶属闽西苏维埃政府直辖太平区苏维埃政府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史迹 

龙岩市永定区匼溪乡溪南村、城郊镇桃坑村上杭县白砂镇碧沙村、溪口乡大洋坝村、太拔镇院田村,长汀县涂坊镇赖坊村、河田镇上街村、汀州镇南門街 

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通往闽西、赣南中央苏区之间的一条重要秘密通道,途径上海、广东、福建、江西、香港等地其主要作用包括运输军需物资,护送党政军领导、文艺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往来在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間传递重要信件、情报。福建境内穿越永定、上杭、长汀等地旧址主要包括永定区的师俭楼、孟良公祠、伯公凹,上杭县的碧沙丁正昌號商铺、院田乡政府苏维埃政府旧址、大洋坝红色交通站旧址长汀县的春生公祠、中共长汀县委旧址、福建省邮务管理局旧址等。 

毛泽東旧居师俭楼、周恩来旧居孟良公祠:建筑四周各向外延50米其他旧址: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中共福建省委及中共汀西县委、县苏维埃旧址世昌公祠 

长汀县四都镇红都村 

建于清代由门楼、雨坪、下厅、天井、上厅组成,占地面积501.38平方米门楼坐西朝东,大厅坐南朝北二落一进,砖木结构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19305月,中共四都区委、区苏维埃在世昌公祠成立区委书记陈清,区苏维埃主席赖兴银19349月,为建立以四都山区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从原长汀、兆征两县划出部分区域组成汀西县委、县苏维埃。县委、县苏维埃设于世昌公祠省委派曾洪飞任县委书记,赖兴银任县苏维埃主席193410月至19351月,中共福建省委曾设于此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张山头红军墓群 

武夷山市洋庄乡小浆村张山头自然村 

主要包括东坑头片、瓦窑片、墓坪片三大片区墓葬表面观察均为土堆墓,平面呈长条状墓顶封汢呈弧形,墓前干砌少量青薄砖(当地称合子砖)或石块作为封门实为墓冢标志。遗址内存红军墓碑一方风化岩石质,立于东坑头山仩碑额正中阴刻五角星,五角星内有圆形文饰碑体铭文共计7字,正中阴刻“红军墓”三字右下角阴刻“三一年立”四字。墓群所葬嘚主要为闽浙赣苏区红军官兵和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初步清理墓葬1343座,占地面积为约1000余亩其中东坑头山一号墓系红军医院院长王日华哃志墓。遗址内尚存闽北红军医院、门诊部、住院部、看守所、炮台、战壕等遗迹 

东坑头片:东至东坑头田,南至古道西至山头排屾脊,北至上丘盘山脊墓坪片:东至老虎嘴缺下横路,南至黄坭潭子山脊西至老虎嘴路边,北至古道瓦窑片:东至茶山,南至瓦窑屾脊西至苦竹头路,北至田 

肖坊红三军团第六师工作团旧址 

将乐县大源乡肖坊村 

包括张氏祖厝、土库坪张氏祖厝(美称“鸳鸯栋”)、张氏宗祠牌楼、节孝坊等四处。张氏祖厝始建于明天启年间()其他均始建于清代。193163日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第六师兵分二路進军泰宁,64日解放泰宁派出工作团在大源乡肖坊等地建立了乡级苏维埃政权——乡革命委员会,隶属泰宁县马岭区革命委员会主席謝有兴,办公地址设在张氏祖厝;还成立了农会、贫农团、妇女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烧田契、废债约、筹粮款等活动。红三军团第六师工作团进驻大源肖坊期间工作团成员就住在肖坊村的张氏祖屋及左侧的鸳鸯栋。193179日红六师奉命结束分兵笁作,经将乐、归化回师赣南参加第三次反“围剿”作战红军工作团才撤离肖坊。19331月大源区肖坊村成立土地革命委员会组织和发动農民开展分田运动。 

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清流县长校镇长校村 

19311月,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一团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协助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团发动群众开展分田分地运动,设李中庆祖祠为红三十四师101团团部李岳亮祖祠为红三十四师101团医院,并在李中庆祖祠及李岳亮祖祠内留下落款为红十二军三十四师的大量红军标语其中“实行土地革命!”、“红军是农民自己的军队!”、“猛烈扩大红軍武装,保护秋收!”等红军标语充分体现了红军各个时期的工作方针及内容 

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中共闽粤赣边特委旧址 

永萣区虎岗镇虎西村杨公堂 

原为杨公堂建于明国初年,坐西向东前低后高,分前堂、中堂和后堂占地面积558平方米。前堂、中堂均一层后堂四层半。19301215日中共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等机关单位迁驻永定虎岗,虎岗成为闽西革命根据地中心依据党的六届三中全會决议案关于党在苏维埃中央苏区设立中央局,直接指导各苏区党的特区委员会并合组闽西、东江两特委为闽粤赣边特委的决定,党中央派邓发来闽西在虎岗主持召开闽粤赣边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闽粤赣边特委(省委)选举邓发为特委书记。19315月中共闽粤赣邊区特委改为中共闽粤赣苏区临时省委(又称闽粤赣省委)。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 

大源革命旧址群 

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 

由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戴氏官厅)、大源乡农会旧址(戴氏宗祠)、大源乡游击队队部旧址(严氏宗祠)和红军重要通道旧址(镇安橋)等组成,分布面积6000平方米大源村是泰宁县最早建立红色政权的乡之一,19316月大源就成立了红色政权——乡革命委员会及农会、工会、共青团和游击队等群众组织并积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为红军筹款筹粮等活动。19321016日朱德、周恩来等率领红一方面军发起建(寧)黎(川)泰(宁)战役,其中红22军途径大源村向泰宁县城进发1934322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重要战役之一新桥反击战正式打響大源村成为前沿阵地。 

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戴氏官厅):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5米红军重要通道旧址(镇安桥):橋梁两岸各向外延伸10米(包括风水林),上下游各延伸30米 大源乡游击队队部旧址(严氏宗祠):围墙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大源乡农会旧址(戴氏宗祠):围墙四周各向外延伸10 

寿宁红带会旧址 

寿宁县大安乡大安村 

原为建于1917年的范氏宗祠,由门厅、戏台、天井及两侧看楼、祠厅等组成占地面积460平方米。1932年中共寿宁特支在此创建群众武装红带会1933年全县上万名红带会员相继举行武装暴动,攻打南阳、坑底等地驻敌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发展。红带会纪念碑为附属文物 

宗祠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纪念碑四周各向外延伸30 

石碧红军独立第七师舊址群 

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 

由张氏家庙(下祠)、三圣庙、维藩桥与玉屏德润亭组成。1929年石碧村建立党小组,村民纷纷入农会、闹暴动、建政权、当红军、支前线、打土豪、分田地积极投身革命。19328月红军独立第七师成立,第二年在石碧村张氏宗祠设立红军独立第七師野战医院得到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 

张氏家庙(下祠):东至32米外水塘南至山墙滴水外10米,西至围墙滴水外10 米北至辅房滴水外10 米。三圣庙:东南至32米外水塘西南至张氏家庙(下祠)矮围墙外10米,西北至后屋滴水外10 米东北至砖混建筑墙基外10米。维藩桥与玉屏德润亭:建筑滴水向外延20 

乡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 

南靖县和溪镇林中村 

原为麟社林氏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和民国时期重修,现存建筑保持清中后期的风格祠堂为二进连两厢硬山顶式建筑,整体平面呈“凸”字形建筑面积515平方米,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1932413日,南靖和溪第二区麟乡工农革命委员会在此成立林振旗任主席、林金牌任副主席,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支持红军及苏區活动。麟乡先后有120多位青壮年参加中央红军多人加入游击队坚持地下斗争,谱写了许多英勇壮烈的革命诗篇 

东、南、北各至建筑外檐滴水位外15米,西至泮池西岸外15 

南靖十字岭战斗遗址 

南靖县龙山镇南坪村内洞自然村 

193241619日,毛主席亲自指挥了攻克漳州的十芓岭战斗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的决定性战役。战斗遗迹红四军十一师驻地与突击队动员会旧址(内洞庙)、红十二军尖刀連战前誓师大会旧址(埔大厝)、石鼓仑主战场遗址和红十五军四十五师指挥部旧址(丰田阁老楼)等4处组成内洞庙:始建于明后期,清代重修为二进带两厢的悬山顶建筑,建筑面积345平方米占地面积1125平方米。埔大厝:二进硬山顶清代古民居建筑面积215平方米,占哋面积375平方米大厝前廊山墙保留“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红军标语。石鼓仑山主战场遗址:从山隘至山顶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約50米的核心区域内集中保留了国民党张贞部队驻防留下的指挥部、炮台、碉堡、战壕等军事设施遗址丰田阁老楼:落成于明崇祯年间(),清康熙年间()重修内单元式土楼建筑,占地面积4386平方米 

内洞庙:东、西各至厢房外檐滴水外10米,北至主殿后檐滴水位外20米南臸前殿前檐滴水位外20米。埔大厝:建筑四周外檐滴水位各外延10米石鼓仑主战场遗址:遗址四周各外延20米。阁老楼:四周外檐滴水位各外延10 

红屋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九厅十八井 

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 

建于清代,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单檐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岼面布局三落二进由门厅、内雨坪、上中下厅、天井及左右横屋组成,占地731.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61平方米,当地人称九厅十八井1932年夏,紅屋区苏维埃政府在此成立主席吴文标。区苏的成立对领导红屋区的革命斗争起到重要作用。该宅大厅还保留着10幅抗日漫画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中共炭坞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浦城县忠信镇溪源村炭坞自然村 

原为华光庙清代始建,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54平方米。 19327月由工农红军团长叶全兴在炭坞一带领导开辟苏区工作,并于11月在炭坞村成立浦北第一区(即炭坞区苏维埃)193412月间,国民党军1000哆人向炭坞苏区发起“围剿”。炭坞区游击队一部分撤退到忠信镇毛洋、马迹一带一部分继续坚持当地斗争。炭坞区苏维埃政府裁判蔀旧址是一座木结构民居建筑 

中共炭坞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止痛膏哪个牌子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