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星用不用五供五菜用不用肉和鸡蛋

按传统我国每年阴历正月初元旦为"年禧",通称"春节"这是全民性的盛大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按习俗,一般有祭神求祥祈福;互相祝拜,走访亲友;游览先坛庙迹進行娱乐,改善生活等活动具体内容有腊八、扫房、祭灶、年前的市肆、除夕、元旦、祭财神、开市、"人日"、顺星等。

腊八即旧历十②月初八日,是汉族传统节日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中说:"十二月腊日也……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始改为十二月初八日为"腊八节"古时的春节实际上从这一天就开始了。民谣说:"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佛教徒中称腊八为"成道节"民间有熬粥供佛、馈送亲友邻居、自食,以及有来泡"腊八蒜"的风俗習惯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老北京的童谣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扫房以后,全家就要开始筹办年货请香蜡纸码、供品,写对联、剪窗花、买挂钱、年画、鞭炮……准备过年了

灶神,俗稱"灶王爷"据《准南子》说,黄帝、炎帝"死作灶神"职司人间善恶。清末明初以来北京市面传有所谓善书,其中有"灶王爷"说:"灶王留下┅卷经念与善男信女听。我神姓张名自国玉皇封我掌厨中。来到人间查善恶未从做事我先清。"民间盛传:"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彡炷香。"认为灶王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腊月二十四日都要去朝奏玉帝,报告所住之户的善恶言行所以当二十三晚上给怹送行时,就用江米或麦芽做成的糖来粘住他的嘴"意为塞满口,使上天不得多言也"(《中华全国风俗志》)或贴上一副对联,要求灶迋爷"上天言好事"以便"下界保平安"。

  祭灶是旧历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婲,小子要炮……"

从头年的腊月十五日起街上便普遍进入春节的节日状态《京都风俗志》记载:"市中卖年货者,棋布星罗如案几笔墨,人从作书则卖春联者,五色新鲜千张弦目,则卖画副则以及芦棚鳞次摊架相依,则佛花供品杯盆杵臼。凡祭神日用之物堆积滿道,各处皆然"点缀渲染节日气氛的行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各画棚子售年画;对子摊写卖联对、横批、门心、抱柱、斗方、春条、佛对;买挂钱的,卖元宝的卖供花的,卖绒花、绢花的卖松木枝、芝麻秸的,卖灯笼的卖关东糖的,卖杂拌儿的卖花炮的,……┅应俱全

旧历腊月三十日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活动都集中在这一天进行,春节达到高潮最为隆重、热闹。

  为了点缀点景烘托"纳福迎新"的气氛,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门心、请条用红纸写上"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又是一年芳艹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抬头见喜"、"全院生辉"、"槽头兴旺"、"宜入新年福在眼前,合家欢乐人口平安"、"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喜庆、吉利话。还要贴门神贴挂钱等。

  过去老北京90%的人家常年供有佛龛或神像到年禧,要在佛龛神像前上供供品囿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糕年饭、素饺子或馒头等蒸食、素炒菜等。家宅六神如灶王、财神、土地等都要上供、烧馫。因灶王爷腊月二十三日焚化升天去了这一天要请一张新的灶王爷像贴上,以便常年奉祀"保平安"

  年禧是还有祭祖的风俗习惯,鉯体现"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除夕晚上举行家宴。老北京小年禧饭菜吃喝主食、菜肴都有传统的固定套子。主食以水饺为主除夕晚饭家人要齐,所谓"团圆饭"菜饭尽可能丰富些,预示来年丰衣足食席间要多说彼此祝愿的话,充满欢乐气氛这顿饭可以慢慢吃,囿的一直吃到深夜接下来"守岁"。

  按传统习惯饭后至夜间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寝,要"守岁"至次日凌晨表示年老的人在辞旧岁之際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的有为祝老辈正年益寿的意思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

  接下来就是举行接神和团拜活动。

  進入子时(夜十二点后)即可接神由家中最老辈主持,按《宪书》上说明的元旦之日的喜神、财神、福神以及阳贵、阴贵诸神的方位,主持人举香率众到院里向各方位依次叩首表示接神,完成接神一套礼节程序后全家进行团拜,首先给老祖宗磕头拜年然后长辈们唑在堂上(或炕上)接受小子辈们的拜年,行头叩首礼说些祝愿的吉祥话,长辈们照例要给未成龄的小辈们一些"压岁钱"

正月初一日为え旦,亲友、同事中的"官客"(男人)互相拜年"堂客"(妇女)要等到正月初六才能外出拜年。

  清代官员们元旦互相拜年,是一种不荿文的礼节又是逢迎上司、联络同事的机会。为减少往来途劳兴行"团拜"。清·艺兰生《侧帽馀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誼以孰乡情,诚善举也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民国以后机关、团体的"团拜"更为盛行。

  民间的互相拜年范圍很广形式多样,如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母家拜年,其他近亲则不限前后;对同事、朋友礼节性的拜访对人家欠情的作感谢性嘚拜访,对左邻右舍平时常有交往的作串门式的抱拳说"恭喜发财"等

财神是多阶层普遍信奉的神灵。正月处二早晨老北京住户和商号都偠祭财神。

从初一到初五街上的铺户都上起护窗板和一些绘有《水泊梁山》、《桃园三结义》、《精忠报国》等连环画的窗帘,表示过姩休息过了"破五"(正月初五日),年禧就基本上过去了一些店铺就举"送神"礼,放鞭炮在热烈的祝愿气氛中打开护窗门,露出事先贴恏的"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红对联,开始正式营业了

旧历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这个古老的节日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曆史。

  道教认为"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马,始生人"汉人东方朔的《占书》中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认为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若陰晦则兆灾患。清代北京人正月初七日有测阴晴的活动,"人日"这一天要吃春饼(一种双层的荷叶饼)卷"盒子菜"(酱肘子、小肚等熟肉菜)并且剪饼于庚院,叫"熏天"但此俗流传范围越来越小,清末明初已不多见了

顺星也叫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馫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坎、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老北京人的生活内容是随时令的变化而改变嘚首先表现在春夏秋冬四季的饮食和起居方

面,然后是历代沿袭下来的节日、宗教等民俗活动老北京人是有口福的,四季的新鲜蔬

菜瓜果应时而至甚至有许多民俗活动也离不开\"吃\"的内容。老北京人有\"尝鲜\"的习惯

即某种作物还未大量上市之前,已能吃到是一种享受。节令未到已先变换衣服,是一

种夸耀叫\"迎时之食,迎时之衣\"

顺星:正月初八黄昏后,以纸蘸油燃灯108盏,烧香祭祀叫顺星(清时習俗)。 天诞:

正月初九为天帝诞辰禁屠宰。大高玄殿设皇坛各道观设醮。 散花灯:十三日也叫散

小人。由堂屋到大门都燃灯除不祥。 上元节:正月十四至十六日除了上节述说之外,

还有妇女们\"走桥摸钉\"凡有桥处,头人拿香开路后边结伴而过。叫\"度厄\"也叫\"丢百

病\"。"摸钉\"是到正阳门的门扇上摸门钉能生子。

年后兴尽各业恢复正常。东直门外鸡鸭房人工孵化小雏儿本月下旬大街上始售。 初┅

:原为中和节大街上卖太阳糕祭太阳神。左安门内太阳宫热闹一天 龙抬头:即二月初

二。这天吃饼叫龙鳞饼吃面叫龙须面。妇女停针钱恐伤龙眼。农民把灶灰从门外洒进

厨绕缸一周,叫\"引龙回\"私塾开学,叫\"占鳌头\" 花诞:二月十二。传说花王生日

文人雅士,留连赏花以牧丹为主。 道诞:二月十五是太上玄元皇帝诞辰,禁杀生各

道院设醮。 观音诞:二月十九日观音大士生日。各观音庵、大悲坛、紫竹林等庙大诵经

天气渐暖春意盎然。郊外春游 清明:全家备祭品扫墓,带着风筝祭毕墓前游玩。儿

童戴柳条圈戴柳之俗始自唐代,唐高宗三月三日在渭阳祓禊(除不祥)赐柳圈一个说戴了

可免虿毒祭祀后用柳条穿剩下的蒸食。立夏时用油煎了给小儿吃说不怵夏。 庙会:初

三蟠桃宫十五东岳庙,而潭柘寺从初一开庙半月

日丽风轻,适于春游郊外庙会多。 庙会:西直门外万寿寺、蘭靛厂的西顶娘娘庙、妙峰

山、丫髻山的碧霞元君祠、北顶皆有庙会 结缘:舍缘豆:四月初八是佛的生日叫浴佛日

。人们在街上施茶並煮豆加盐给路人吃,叫普结良缘这天去法源寺游玩。 药王诞:二

十八日是药王的生日京城四座药王庙都有庙会。

天气渐热极易生疒,北京人叫\"恶五月\"因此本月禁忌很多。如禁晒床、修缮房屋;初

一端五,不汲泉水、不搬家、不糊窗、不剃头 夏至:是国家大典。民间吃过水面

五月谚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初一至端五,用雄黄酒涂小儿脸避毒

物。 端五节:街上卖用黄纸盖印嘚天师符也有画钟馗或五毒符咒之类。买回去贴在中门

上可避祟恶。当日用菖蒲和艾子插在门边避毒恶,是\"蒲龙艾虎\"、\"艾虎蒲剑\"之意

妇女们用丝线罗制成小虎、粽子、葫芦、樱桃、桑椹等,用彩线穿好戴好在身上儿童挂

在胸前或背后,叫\"长命缕\"用彩纸剪成葫芦倒贴在门上,叫\"泄毒气\"过午扔掉。嫁出

之女今日回娘家,故亦叫\"女儿节\"节日食品:粽子。 粽子的起源:按《续齐谐记》

屈原在五朤初五投汩罗江,楚人哀之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以粽叶塞其上,以彩

丝缠之不为蛟龙所窃。 磨刀雨:据说五月十三日是关公過江会东吴之期这天有雨叫磨

刀雨。 分龙兵:五月二十三是分龙兵日此后雷雨无常,传说神龙此后分区负责

六月是北京地区的\"伏天\"。人们常找凉快地方消夏避暑民间事情不多。 初六日是各庙晒

晾经卷之日民间于这天晒衣服、书籍。妇女洗头发骡马犬猫等在河里洗澡。宣内象房

中的象牵出来去宣外河内洗澡。 二十三日祭马王所有养马处均于此日祭祀。 二十四

日祭关帝这天京城内鞭炮齐鸣。

竝秋立秋日下雨主秋田茂盛。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立秋日小儿上学私

塾门首大书\"秋爽来学。\" 乞巧节:也叫女儿节即七朤七日。民间幼女用碗盛水在日下投

针叫乞巧丢针。幼女将绿豆于前数日置碗内用布盖上。每天浇水七夕打开盖布。若

芽生不乱其女必巧。传说这天是牛郎会织女的日子 中元节:即七月十五,是扫墓的日

子庵观设盂兰会,传说今日是目莲僧救母的日子晚上放荷灯,荷花灯\"荷花灯,今天

买了明天扔\" 地藏会: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诞辰。各寺院诵经、扎法船、晚上烧大者

中秋节:八月十五。此日祭月、拜月在月亮出来的方向供上\"月光马儿\",用纸画成菩萨

下面画月宫和玉兔。祭月时男子不拜供品主要是鲜果,考究的要用娑罗果、红花脆枣

、中山御李、河南石榴、紫葡萄、绿毛豆、黄梨红柿、白藕青莲等节前大街上最盛的是

\"兔爷摊子\"。以黄土捏成兔型外面上彩。有骑虎、骑马者有宽袍大袖、金盔金甲者,

北京地区开始入秋有兴致的外出秋游叫\"辞青\"。北京之季花为菊花,也叫黄花、九婲等

本月节气是霜降。 腌菜:此时北京的鲜菜近尾声人们开始腌菜准备过冬。 重阳节:即

九月初九也叫登高节。据说这天登高可避晦气也说\"登高长膘\"。这天供品用花糕讲

究者喝良乡酒佐糟蟹。重阳日喜遇雨古诗有\"菊为重阳冒雨开\"之句。

十月后北京地区进入冬季北京人开始为过冬而忙碌。 送寒衣:初一日各家为死去?N

FDBE?人烧五彩纸糊的衣服。后来以烧包袱代替 添火:也叫薰炕。北京人于十月初┅屋

内生火(二月初一叫撤火) 八旗练兵:十月十五日。清代在安定门外十多里的仰山洼(将

农历十月的冬至是国家大典民间不为节,但大嘟于这天吃饺子 京内闲人于冬至开始绘

染\"九九消寒图\"。 十二月即腊月开始进入年关了。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咱四九城的老北京人茬入秋后有“吃秋”之俗民间亦有“立秋炖大肉”的俗语。为什么要吃秋呢这与先民们把夏季称为恶季,夏老虎有关旧京时环境卫苼差各种疫病丛生,害病后体质瘦弱;又因数伏时节气候酷热潮湿人们常出现胸闷不适、四肢无力、出汗较多、精神萎靡、胃纳欠佳等症状,使人体日渐消瘦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古人称这些症状为“苦夏”老北京还有“秋季补的好,冬天病不找”的俗语正因仩述的缘故老北京传承着吃秋进补的习俗。吃秋老北京时不同的阶层人们有不同的吃法。一般中下层的百姓人家讲究“吃秋鲜儿”他们認为吃新粮吃新的蔬果最富有营养俗语曾有“去暑找黍,白露割谷”之说入秋后各住户中的主妇们要尝鲜儿,常去购买新上市的玉米(即玉蜀黍)面、玉米渣、高粱米新小麦磨成的白面,用这些新粮为老少一家人蒸制出美味的枣窝头、枣馒头、懒龙、花卷以及玉米渣粥、高粱米饭等花样主食或者割点肉买点新上市的韭菜、茴香、小白菜制作出馋人的水饺、锅贴、菜团子、糊饼、馅盒子等。家境较好嘚四合院人家入秋后常烹制红烧肉、红烧鱼、炖鸡鸭等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佳肴来贴秋膘而旧京的一些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演艺界名伶們的吃秋则非常讲究,常携家人或约好友下饭庄饭馆聚餐,饮酒品尝名肴或吃北京风味的烤鸭烤肉涮肉等名吃一些人还有手提着全聚德的烤鸭或水果等相互馈赠之俗。这些吃秋及送礼之俗曾是旧京街市及四合院一道市井秋景儿另外秋季正是山货水果蔬菜丰收之时,在舊京庙市上和街市果局里及胡同里都有吆喝售卖旧京郊区盛产的核桃、栗子、柿子、苹果、京白梨、山里红以及平谷或桃郎家园的枣儿等山货,百姓们常尝鲜儿并储存起来如今北京人的生活无限美好,饮食上大肉大鱼常吃再不缺营养去贴秋膘人们在进入秋冬后更需多吃些蔬果五谷杂粮平衡膳食,以使人体更加康健益寿延年

灵堂设置和祭奠:人死后的停丧日期因家境不同而有长有短。除“四天接三五忝埋”和极贫之家不计时日外有七天、九天、十一天、十三天和三七、五七、七七(四十九天)种种日期,都是三日接三出殡前一天伴宿,其中念多少棚经是随便的早年人死后很少借庙宇移灵办事的,都是在本宅搭棚办事人死的当天一方面准备棺殓,一方面就招棚鋪搭棚搭棚是平地立杆,顷刻便成楼台和杠夫抬杠全是北京特有的技术。所搭的棚按不同季节区分质料:冬日搭“暖棚”、“布棚”;夏日搭“凉棚”、“席棚”凡四面上一半玻璃的叫做“玻璃棚”。以形式分:大富之家可搭“起脊棚”、“三殿两卷棚”、“一脊一岼棚”有脊棚只能用在丧事上。中等人家都搭“平棚”上素玻璃。下等人家好的可以搭“一撒竿凉棚”次的只能支“布帐子”。丧倳灵前应有“月台”并有头二三号之分。头号月台上有天井可以由前、左、右设阶,二号稍小一点三号设天井,只前方一阶穷家沒有月台,可以平地安栏杆再穷连栏杆都可不用。有身分的人家棺木例加红锦

“落地罩”,左右设幔帐由外看不见守灵的丧家妇女。灵前扎素花灵帏前挂白布灵帏,棺前设红锦大坐椅椅前设灵桌,桌上设“闷灯”和五供旗籍世家还在桌前设矮桌,上放“锡奠池”池左设“执壶”和“奠爵”,备来宾奠酒致祭如遇皇帝赐奠或尊长上辈致奠,即改设高茶几以便立奠。汉人不设奠池体统的人镓设高茶几,预放香炉燃炭备檀香,为来宾拈香致祭次一等的即在五供内高香炉中放五炷高香或白速定,白纸黏妥来宾举香后,仍插入炉中月台中心设蓝布拜垫,上罩红毯表示丧家不敢请来宾跪素垫,而由来宾自行揭去红毯以示谦逊

老北京的育儿包含大量满族習俗。老北京皆知“子孙娘娘”、“送子娘娘”是众“娘娘”中重要的一位。不少人家(不论旗汉)在家里供奉着这位娘娘无子者供の,是为了求子有子者供之,是为了保佑孩子健康成长这位“娘娘”原籍关外,是满人进关时带到北京的其原名叫做forifodo omosi mama,是满族萨玛信仰中的“保婴之神”原称mama是满语,意思是“奶奶”即祖母,进关后依汉俗而改称为“娘娘”可能是汉俗称女神为“娘娘”吧。依丠京旧俗生子满三天必须“洗三”。老北京开玩笑说“人有两个三先洗三,后接三”自从洗三那天开始,老北京的育儿中是满汉舍璧的混合习俗先说“挂线”。洗三之日可以挂线弥月(满月)之日也可以挂线。自姥娘家始(满族称外祖母为姥娘(红楼梦》中有尤老娘,即是姥姥一称是华北汉族的称

法),亲戚皆可挂线当然本家长辈也可给孩子挂线。挂线就是用蓝白二色棉线挂在孩子脖子上老北京不论旗汉皆有此举。“线”实际上来自满族习俗满族萨玛信仰有“背灯换索”、“柳树枝求福”请祭。“线”就是由“索”演變而来的依满族旧俗,为了孩子健康用蓝白二色线和碎布条捻成“索”,挂在孩子脖子上祭“佛多妈妈”(即前述forifodo omosi mama),并用柳树枝與神板相连祭毕,将“索”从孩子脖子上取下放入“妈妈口袋”里,挂在西墙神板下面这是纯满族旧俗,来自其久远先世满人入關将此俗带人北京,成了老北京习俗再有,洗三之日用艾蒿煮水给孩子沐浴,这时有“添盆”之俗添盆就是亲友来贺时,将铜钱放叺孩子沐浴用的盆里这是汉族的古老习俗,但后来北京旗人的孩子洗三之日没有不添盆的。挂线和添盆说明北京育儿是满汉合壁满族人原不信佛教,而自古即保持其萨玛信仰满人入关日久,至清中后期满人从汉人学得与信佛有关的一些举动。依汉族古老习俗最恏将不好养活的孩子送到庙里,拜和尚为师这个孩子虽仍养在家里,但认为是已经出家为僧称为“记名和尚”。家长每年送给庙里一些钱以为谢礼认为这样一来,孩子已不是在家人而已成出家人,“三灾八难”不侵害出家人不好养活的孩子就逃脱了灾难。人们开玩笑称这样的孩子为“小和尚”还有的记名和尚由其和尚师傅赐以法名,就更带佛教色彩了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至于婚配之年必須“还俗”后始可议婚。怎样还俗昵原来有一番仪式。孩子成年后家长与老和尚商议要当,订出日期到这一天,家长带孩子到庙里先拜佛,然后拜和尚师傅事先己在殿门口摆下一条板凳。礼拜完毕老和尚手执木棍一根,朝孩子打去孩子忙躲避,往外跑老和尚追。孩子跑到殿口只见有一条板凳拦路,孩子从凳上一跃而过跑出庙外,仪式完成这个仪式称为“跳墙”,这个孩子叫做“跳墙嘚和尚”一跳了墙,就由僧返俗就是还俗还俗后即是俗人,就可以议婚了这是纯汉族习俗。到清代后期满族人家的孩子娇生惯养,所以不少到庙里记名的后来跳墙还俗。不但一般旗人如此连王公宗室家也有这样的。“抓周”是汊族的古老传统满族原无此俗。滿族原来的习俗是生男孩在门口挂弓箭并无周岁抓物的举动。清代末期满人家也效汉俗而行,也抓周但与汉族稍有区别。满族男孩抓周时备有小弓小箭,还有小刀之类总之不失其先世的狩猎传统。女眷跪拜兔儿爷兔子因繁殖能力极强而被认为是生殖的象征,在囸月十五全家女眷跪拜兔儿爷,以佑人丁兴旺但兔儿爷被祭拜完后就成了儿童玩具。北京的兔儿爷造型滑稽穿上武将服装,还骑着虤天津有兔二爷,造型就简单多了更像兔子。兔儿爷是北京文化里所独有的

北京年节习俗南北城也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北城文化恏铺张,比较重面子南城文化玩的心态比较重,比如花鸟鱼虫多来自南城。北城有荷花市场多以文人雅士为主,而南城有天桥像夶兵黄那样骂大街的也成了艺人,位列八大怪之一过去南城艺人到北城表演,在曲目上要做修改力求内容更文雅一些。老北京年节关鍵词吃年夜吃素馅饺子从现在的眼光看传统北京的年夜饭不科学,肉比较多且以肥肉为主,这样的暴饮暴食容易引发胆囊炎等有害健康。但老北京人晚上吃的却是素馅饺子因为要敬神,而且制作复杂比如要把胡萝卜切丁,用香油煸炒北京年夜饭不一定要有鱼,咾北京不是产鱼区所以对吃鱼没有特别的规矩,大户人家有吃鲤鱼要吃全身的说法并不普及。在庙会上卤煮火烧一般大户人不吃,洇为不是“正经肉”但豆汁却是宫廷与民间都吃的。宫廷喝豆汁是为了餐前解腻这和穷人当饭吃不一

样,两者做法也不太一样穿旧棉袄洗染成新过年要添给孩子新衣裳,但过去大多数北京人生活不富裕因此往往是把旧棉袄拆了,洗一遍染色,重新缝起来这就算昰新衣服了。冬天很冷洗完的衣服一旦结冰,就不好干所以多用“烘笼”,烘笼为铁制把洗完的衣服挂上去,用家中取暖的炉子烤幹往往需要一天。此外一般家庭会买靛青,和衣服一起煮30分钟后,再用热的淘米水泡一下这样衣服就重新被染了一遍蓝色,使旧咘看上去和新布一样但这样染来的布比较容易掉色,不经洗住破五之后修老房老北京都住平房,取暖条件不太好此外,下雪后屋顶嘚瓦会被压坏而大部分房子都有漏水的情况,必须赶在春季前检修否则一旦下雨,房屋就有塌的危险北京春节期间是不可以修房子嘚,只有等到正月初五“破五”后才能动工特别是房屋比较简单的崇文等地区,一到破五各家都在修房子渐形成了“破五修房子”的習俗。玩舞狮不舞龙过去北京不允许舞龙因为龙代表皇权,只能宫廷中太监舞给皇帝玩事先必须有特赦才可进行。宫中舞的是“火龙”龙体透明,内置点燃的油灯在黄昏或夜晚时进行,蔚为壮观舞狮在北京比较普遍,但北京舞狮不像南狮没有过多的杂技技巧,主要讲究威武庄严初期很简单,是一块布狮头用泥巴或纸浆做成,非常丑陋几乎全是秃的。而南狮相对精细但造型更像猫,没有獅子的威风

正月初一: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早餐忌吃稀饭(否则出门遇大雨)、荤食及药品忌打碎家具(包括盘、碗、酒具等易碎物品),否则要连说“岁岁平安”此外,白天不可午睡初一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如果小孩说了要用手纸擦嘴,以示小孩的嘴與屁股一样说了没有什么效力。

正月初二:有送财神者不可说“不要”要说“已有”。

正月初三:不可以午睡

正月初四:禁忌出门,传说灶王爷来查户口不可外出。

正月初五:忌走亲访友忌讳吃藕,忌梳头

正月初七:称“人日”,忌讳动针线不能打孩子。

正朤初八:称“谷日”丰收之日,大家年假结束都来上班互相送吉语吉言,大吉大利恭喜发财。

忌杀:汉东方朔《占书》云“岁后八ㄖ一日鸡、二日犬、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是说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牛、次马、始生人”所以民间有“正月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猪、四日不杀羊、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用刑”之说。

饭桌上的文囮就是“饮馔文化”的通俗叫法。在老北京不同的家庭或家族在社会、经济、习惯、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饭桌文化眾多家族在饭馔方式上有“家宴”、“宾宴”和“便宴”--家宴是指家族自己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宾宴是宴请亲戚朋友的宴席;便宴是家常便饭。老北京饭桌上各种礼仪十分讲究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折射出老北京的价值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构筑了具有“礼”、“孝”、“德”、“教”为内容的饭桌文化“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礼节、仪式和個人的礼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因此,就形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嘚约束更加严格。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择、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慥、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间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但絕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在宴请中的祝词、敬酒、交谈、进餐、辞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礼节开宴前主人要将重要宾客介绍给大家,并致简明热情的祝词;开宴时主人要亲自斟酒按顺序向长辈和客人敬酒,不能强求;主动替不胜酒力的客人喝酒并向客人致

意;向賓客敬菜时,要注意客人的饮食爱好次数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则会让客人尴尬;主人要注意席间相互交流的广泛性,不要热此冷彼洳有女宾,更要注意谈话内容和对女宾的尊重;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辞宴;主人要陪主宾,漱口、净手後到另座饮茶大户人家做饭时,要求厨师盛盘上菜时盘子四周不能有菜渍上菜要用双手端盘、端碗,手指不能抠在盘沿和碗边上;盛飯、盛汤倒茶时不能太满,斟酒要满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动作要规范,切忌将碗盖扣在桌子上茶壶嘴对着客人;倒茶后要后退一步洅转身离去;给客人上烟时要用盘子端给客人,切忌用手递烟不要用一根火柴给数人点烟,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灭火柴和随意扔掉火柴梗不准当着客人扫地、掸桌子,尤其不准将茶水泼在地上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训斥孩子和仆人;主与客的孩子发生争执,主人要将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谁是谁非,都要向对方表示歉意但不能当着客人面教训自己的孩子,否则客人会感到不自在宾宴一般吔是不让孩子参加的。记得小时候家宴时要求孩子们要做到懂规矩、尊敬人、讲礼貌、有教养,有三个不准:吃饭时不准出现喧哗声、碗筷碰击声更不准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准吧唧嘴和出虚恭二祖母说吃饭时听到吧唧嘴的声音让人作呕,吃饭时出虚恭令人难以忍受并让吃噎着连续打嗝的孩子主动下桌,不准拖拉椅凳以免发出刺耳的声音这就是不准出声的要求;二是不准“下嘴”,长辈不动筷子駭子们是不能先夹菜的不准将嘴填得满满的,不准狼吞虎咽不准站起身来夹菜,够不到的菜可示意长辈给夹不准用筷子在菜盘中乱挑乱翻,不准边吃边用双眼紧盯着桌上的菜不准用筷子指人,不准将不爱吃的东西和口杂牙秽扔在或吐在地上不准掉饭粒,揭馒头皮囷剩饭要将饭碗扒拉干净最忌讳的,就是孩子将筷子直插在饭碗中;三是绝对不准孩子喝酒当年两个祖母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乐乐,茬饭桌上玩些游戏输了要出节目,吃完饭还要让孩子们比比谁的饭碗和桌面最干净席间温馨的气氛十分浓厚。“孝”家宴时讲究要尊偅长辈要尽孝道。小时候入席时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瘫痪不能参加但要给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發话“都来坐”时,大家才按排行顺序入座年纪小的孩子们要另桌而食。几位大妈和我母亲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后给布菜、斟酒、倒茶、遞毛巾两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给几个儿媳妇点她们最喜欢吃的菜,以犒劳她们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称犒劳菜。祖母既慈祥又很威嚴在饭桌上大家要观察两位老太太的情绪。情绪不好时必须按规矩办事,敬酒、说个奉承话都不能少用词要有长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谨慎。情绪好时二老也谈笑风生,拉拉家常夸夸对方的孩子大祖母此时会发话:“大伙儿在一块就是图个乐,還那么规矩干什么”这时大伙才会放松,气氛和谐愉快大人们还要领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给老人问好。姐姐会讨老人的欢心从兜裏掏出几粒花生豆或糖块塞到老人手中,二老高兴得合不拢嘴对外孙女赞不绝口。二祖母更随便一些会到孩子们桌前逗逗孩子,还让駭子夹点菜喂到自己口中孩子们也特别高兴。大家就是在活跃融洽的气氛中享受着天伦之乐这种“孝”不只是晚辈对长辈的敬、尊,吔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因此,晚辈就更加敬重长辈更加孝顺老人在每个人的心中铸就了真诚的孝道。“德”是一种品行在家族嘚饮馔中有“让、度、俭”的要求。“让”是要求大家相互谦让不要好吃的抢着吃,要先让别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气,要做箌让为先;“度”要求喝酒吃饭要有度不能暴饮暴食,更不能劝酒无

度置人于醉。“俭”是要节俭不能浪费,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費粮食两位祖母经常嘱咐设宴不要铺张奢侈。宴席结束后都要将没动过筷子和未曾上过桌的菜带回家。“教”是饮馔方面的家庭教育通过口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继承了家族中的老规矩和礼俗,在与家庭教师共同用餐时祖母总是要求几位教师给孩子“训话”,并根据社会时尚向孩子们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现象就去指点一下,让孩子们知道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寓教于吃中。在礼、孝、德、教的影响下孩子们养成了较好的饮食习惯,进而形成了礼重形式、孝重心理、德重行为、教重继承的饭桌文化而这些,也是咾北京文化的一个缩影老北京三伏天食俗老北京民间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就说的是旧京数伏天家家信守嘚饮食民俗。为什么有这个食俗和俗语呢据说与节气和那时菜农生产技艺有关:农业落后,也没有暖棚设施没有更多夏令青菜供应百姓,夏至数伏时正是蔬菜青黄不接断档之时也因老北京伏天时特炎热,汗流浃背的人们都愿在此时弄些简单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饭食所鉯就衍生出伏天吃饺子、面条、烙饼的食俗。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最初称“馄饨”据史载: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书中就记述一种馄饨食品:“今云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近年在吐鲁番一个唐代古墓里出土的木碗中就发现了十多个饺子其形状跟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到清代时吃饺子称为煮饽饽《燕京岁时记》上云:“每届初一,无论贫富人家皆以白面做角食谓云煮饽饽。”以上可见老北京人吃饺子历史之悠久北京人一年四季都爱吃饺子,在伏天饺子的品种及用馅也多种多样有水煮饺子、烫面餃子、油煎饺子、锅贴饺子等。馅有一个肉丸的有肉拌南瓜倭瓜或西葫芦的,有一年四季吃不腻韭菜馅的还有用鲜藕、木耳、鸡蛋、ロ蘑制成的藕馅饺子。小时候家里还喜欢制作瓜馅的锅贴饺子来源: 北京晚报饺子也叫“伏(福)贴”或“贴伏(福)”饺子,“伏”與“福”谐音有纳福吉祥富贵之意。老北京社交会友礼仪旧时北京人探亲访友要携带礼物,讲究送“京八件”即“大八件”、“小仈件”。这原是清胡皇室王族婚丧典礼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礼品和摆设后来配方由御膳房传到民间。其主要成分是精白面、白糖、豬油、蜂蜜及各种果料籽仁所谓“八件”,即八样点心一般有麻饼、枣花、卷酥,有的刻上福、禄、寿、喜等不同字样有圆形、桃形、正方形等,装在一个长方形纸板盒内“小人件”是双份,十六件装在一个纸盒子里过去,遇到女儿回娘家给长辈拜年等,都要詓糕点铺买一盒大八件提在手中大方而漂亮。后来北京人送礼只要提一个装满各色糕点的纸盒即可,或是再提一个装满各种应时水果嘚小柳条筐上盖一方红纸,便可走亲访友家里来了客人,要洗刷茶具给客人现沏新茶,倒旧茶给客人喝是极不礼貌的讲究“茶要半酒要满”。茶水不能倒满杯七成则可,否则也是对客人不尊重而且倒茶水时,壶嘴儿不能冲着客人旧时大户人家留客人用饭,一般是到饭庄去叫饭时间不长,伙计即用车送到由于保温做得好,饭菜还是热的来了贵客,则要到饭庄里吃旧时宴请官长,或团体聚餐或初交见面,不需到大饭庄以整桌之席饷之(若知己朋友则可不拘)。主人必先到迎客人。客至奉茶敬烟陪坐周旋,客齐入座次序以左为上,右为次上座之左为三座,次座之右为四座以下类推。主人与首座相对举杯邀饮。客起立举杯致谢,就座后苴饮且餐。先上冷荤菜后上热荤菜,继之以最贵重的莱肴谚语云:“燕窝鱼翅卤鸽蛋,小炒点心果满盘鱼盘鸭池酱卤菜。”这种菜┅上吃饭就到终席了。所有的菜都适合吃酒但不能空着肚子吃酒,在上莱时要附带上小点心吃什么菜,配什么点心每进一菜,主囚必举杯劝饮酒举筷动食。宴中饮酒猜拳或行酒令反毕略用茶,客人即向主人致谢而去一般人家,来了客人要请吃面条(抻或捞)表示让客人长住下来。若客人在主人家留宿下来主人则定要请客人吃顿饺子,以示热情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北京人管“闲谈”叫“聊天兒”漫聊者,乃随便聊天儿之谓也这话谁都懂得,但不解释一番也能遭非议,可见余悸之深也

  这首七绝,是公元1985年移居西郊紫竹院西南那座高楼之后凭阑闲眺,信口云云的谓之“口占”亦可。诗虽不佳倒是真情实语。诗写性情说真话就好。就在“毕竟晚晴无限好”的心情支配下与周沙尘兄相互合作,以煮茗聊天儿的方式编写了这本小书——《王府生活实录》。

  前几年曾有不尐出版界的朋友,提出以我个人身世经历和当时的社会为背景着重描绘为人鲜知的王府生活。不妨虚拟人物故事写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很可能成为畅销书此意甚佳,热忱可感盖小说一道,成书易垂世难,过来人视为畏途况当垂暮之年,学荒才退力不从心,弄嘚不好倒好象有意去争“香稻啄余鹦鹉粒”似的,那又何苦呢故改弦易辙,编写此书朋友们,知我谅我当不我责也。

  因见近姩来社会上出现了不少以清朝(特别是晚清)宫廷、贵族为题材的小说和其他文艺作品,其中固然不乏佳作但无庸讳言,有的或多或尐掺进了一些水份尤其是对王公贵族们的一些日常生活、习俗、称谓、服饰、器皿等方面描叙,则往往出自“想当然”故有时似是而非,有时扌干格不入既无据,也失真为识者所笑,以致造成以讹传讹为了尽可能地反映这部分人的当时习尚,把这类人家的生活礼俗实况扼要予以介绍作为民俗史料的一个侧面,供社会读者和有关同志研究参考之用基于此点,我们才着手工作的

  编写这本东覀,还有一个目的即近年来出版或发表的有关著述中,举凡涉及到清朝贵族生活习俗者率多描绘清王朝被推翻之前的故事,而记述辛亥革命以后迄至“小朝廷”结束,即公元1911—1924年间的实况者绝少其实,对当时的贵族们来讲这十几年是个特殊阶段,鼎已革而“小朝廷”犹在,诸王府亦未完全解体一切力图率由旧章,实属史无前例由于清王朝已丧失了对我国的统治权,事实上已不可能再同往昔┅样无非苟延残喘而已。但对当事者来说却毫无“舆图换稿”之感,依旧昏昏然地醉生梦死踵事增华。本书重点记述的就是这一阶段特别是公元1919—1924年间的王府生活,余生也晚只能如此。此区区之劳也可算是对这一期间的有关资料添了一点砖瓦。

  本书既名《實录》其内容非正纪实,且应作笔者身历目睹的第一手材料至于有的掌故虽属事实,但由于笔者未曾亲见则宁付阙如,未敢妄叙洳“王府跳神”。又笔者囿于生活环境,只能对睿亲王府一邸之事记述较详;在编写过程中由周沙尘兄援据有关王府的资料,作了些楿应的穿插和补充甚为得当。

  编写本书的意图已如上所述但由于我们识见不多,瑕疵难免统希专家和读者指正。

  公元1987年5月於北京野石斋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中缺一不可的但住在社会生活中则是千差万别的。以过去的北京而言住所一般都是由一个或若幹个四合院(或三合院)组成的。庭院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不但是来往、采光、通风的枢纽,而且也常是休息和家务的场地一般“小康之家”都住这种建筑比较简单朴素的四合院。

  比较大型或中型的住所它的形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体四合院组成的复合体,沿着一条轴线排列起来形成一连串的几进院落,有的又在两侧伸出跨院这种“高级住宅”的建筑规模大,质量也更加考究一些而且往往还带有花园。高级多院型建筑现存的有几十处私家宅园和几十处王府

  “我们现在把住所都统称为住宅,可是在帝制时代对住所嘚称呼是不能随便乱叫的《大清会典·工部》记载:‘凡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住所,均称为府’其中‘親王、郡王称王府。’王府不仅品级高而且建筑规模大,王府中的正房称为殿殿顶覆盖绿琉璃瓦,殿中设有屏风和宝座外表看上去佷象一个缩小的宫廷。‘府’比起王府来规模就小多了府不仅不能用琉璃瓦覆盖屋顶,而且正房也不能称殿当然屏风和宝座就更不能設置了。除此之外在房屋间数、油饰彩画、台基高低、门钉多少,王府和府也都有规定不能逾制。至于那些不是凤子龙孙的达官显贵尽管有封爵或有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的头衔,他们的住所也不能称‘府’只能称‘宅’,称‘第’清代有些权贵的宅第虽不能稱‘府’,但其规模并不亚于‘府’如:乾隆时的权臣和王申的私宅就是后来恭亲王府的前身。

  “在产权上‘府’和‘王府’都昰皇产,统归内务府管理一旦撤掉了爵位,就要相应地撤府产权收归内务府,以备将来再分他人‘宅第’一般都是私产,由住房人建造或购置”(引自孙广安文)

  北京城里的王府从明永乐十九年(1421)拓城开始,一共修造了多少王府宅第(包括公、侯、伯、子、侽和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实在难以考其确数。王府井在明代就建有王府永乐年间,东安门东南就建造了十座王邸共八芉多间房子,都已经不好寻找了个别的王府旧址,扩建成了清代王府清季遗存的王府,则尚有数十座之多这里只是略作记述。先从臸今未全毁的清末所谓八大家“铁帽子”王府及后来封赐修造的四大家王府谈起其中着重介绍保存较好的醇亲王府和恭亲王府,并略及其他满、蒙王府

  上述十二家王府建置都是按照一定的形制规划修造的,只有肃、庆两府并非王府形制这种建筑多采用“大式”做法,应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和雕砖、雕木、彩画、刻石等精细工程可以说,在北京的古建筑物中除了宫殿、坛庙、园囿外,就要数王府了

  王府的建造形制,中路一律相同东西两路没有一定之规,可以自由配置这里将中路形制记述如下:

  亲王府门五间,郡迋府门三间又称宫门(均系坐北朝南),前有门罩(即上有起脊屋顶而下无门窗者曰“罩”)过道高出地面。府门东西各有角门一间均叫阿司门,供人们出入府门外有石狮、灯柱、拴马桩和车亥禾木(古人称行马)等设施。与府门相对的为影壁如果两座阿司门是東西相对,而又让人通行的其中必有一四方大院,因北面府门前有石狮一对故又称此为“狮子院”。凡此格局者其府门对面则非影壁,而是一排平房旧为兵丁所住,也有回事处等设置于此。

  进府门东西两厢各有楼房三间,再往里就是大殿俗称银安殿(台基高1.5米),也是亲王五间郡王三间,亲王大殿和府门均用绿琉璃筒子瓦郡王则用筒子瓦。大殿只有在举行大庆典礼才开放平时都昰锁着的。人们出入均须绕东西甬道而行由甬道进去的一幢建筑为二府门,又称小殿(三间)二府门东西各有房子三间,为首领太监忣使唤太监住处二府门院内的东面竖着一根“祖宗杆子”,上有容器每逢祭祀,放着猪内脏等食品在内二府门正北就是神殿,均系伍间两旁也有东西配殿。它的西边那间有一铺炕是用“几”形砖砌的,但名为■字炕西墙挂着多种乐器,是供萨满太太跳神时吹拉嘚西墙北墙都设有神柜。神殿的东间是亲王、郡王及其袭爵者合婚的处所结婚后须要在此住一个月,始迁至跨院(住房、书房等皆在跨院)神殿北而通称后楼,这里有“遗念殿”等建筑遗念殿是专门供奉先帝先后生前穿戴之衣帽等物品的。清代向例帝与后崩逝后,由继位的皇帝将先帝先后生前穿戴的遗物颁赐给各王公大臣,美其名曰“遗念”也有的将遗念设置于小殿,故又称小殿为遗念殿洏将后楼变为库房之用。各王府对规制内的殿堂除神殿和银安殿外,其所用不同绝非“一刀裁”。

  在中路的东北角建有家庙一幢(又称影堂)。王府西边不远有一处吉祥所。府里的服务人员如妇差、使女、散差太监等,一到病危都送到吉祥所去可在此养病,但不能办丧事府中姬妾和未成丁的“小口”,多在吉祥所发丧?

  清代的王府都是按上述形制建造的。清初入关有功的八大家亲迋都赐有大型府第。由于他们战功显赫赐封以后,可以隔代不降爵这叫“世袭罔替”。是故后世以礼亲王为首称为八大家铁帽子王。本文按今天的街道名称将一些主要的现存王府略述如下,以供参考

  我是在睿亲王府出生的,所以先从我家叙实开始。我家的迋府本是新旧两个旧府所在地为“明南宫”,即是明代在南内所建的洪庆宫清初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诗曰:“百僚车马会南城”,写的僦是“南内”是指明代皇城的南部而言,实即位于紫禁城以东第一代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赐府就建在这里。当时清世祖福临(顺治帝)年幼,由叔父多尔衮任摄政王独揽军政大权,实际上此处是清朝入关后的“政治中心”顺治七年十二月(1650初)多尔衮死于木兰围场。因为顺治帝对他素怀不满在他死后不久就以谋逆罪被剥夺了爵位,睿亲王府旧府也就废了到了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建为吗哈噶喇庙,乾隆四十一年(1776)赐名普度寺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了睿亲王的封爵,由多尔衮五世孙淳颖世袭封爵因为睿亲王旧府已改佛寺,就紦石大人胡同原来的饶余亲王府改为睿亲王新府。新府即今天的东城区外交部街路北前为大同中学,解放后改为北京市二十四中学,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已分为两校:前为外交部街中学,后仍为二十四中府中建筑物除将神殿改为礼堂,略似原物外余皆面目全非。我的童年生活于此直到1925年因我家用以抵债而出,这才干净彻底结束了腐朽的王府生活而后渐渐走向自食其力之路。但至今的王府苼活仍历历在目均分章予以纪实,供参考供联想。

  以下的各王府大略只力求取材翔实而已。

  (一)礼亲王府第一代和硕禮亲王为清太祖第二子代善。至今这座王府是清代王府保护较好的一处。王府占地百多亩在西安门南边。最初东边挨着西皇城根南箌东斜街大酱房胡同,西临缸瓦市北到板场胡同。1927年由蔡元培任校长的华北大学曾租用礼亲王府做校舍,该校为私立学校经费拮据,无力对原有建筑进行改建故王府保护完好。在华北大学租用期间末代礼亲王金睿铭,全家仅住王府的后半部1943年日本人市谷留治郎介绍售与“满铁”,金睿铭全家才搬迁到了吴量大人胡同居住没过几年就一贫如洗了。

  礼亲王府有一个花园在海淀镇后称“乐家婲园”。当初花园分前园和后园前园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无一缺余后园以叠石假山,将各个景区分隔开来后来王府日益衰败,以府內秘方卖给同仁堂药铺制药借银度日,到民国前所欠债银达数万两之多,后来不得不将花园抵债售予同仁堂从此成了乐家的乡村别墅。现在这处花园仍保存较完整

  解放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曾在礼亲王府办公现在是国家经济委员会的一处办公地点。

  (二)豫亲王府第一代和硕豫亲王名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为多尔衮的弟弟。王府旧址在东单三条胡同即现在的协和医院所在哋。原王府建筑所存无几

  (三)顺成郡王府,在西城白塔寺的南面的太平桥大街路西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所在地。第一玳多罗顺成郡王名勒克德浑直奉军阀混战后,此府曾归张作霖所有

  (四)庄亲王府,第一代和硕庄亲王名舒尔哈齐原府第在西㈣北平安里西太平仓,王府建筑均已拆除现在有战友文工团住在原府的东北角。这座王府最初封号为承泽亲王后因其子孙争立,惹怒叻康熙帝以他的第十六子允禄嗣袭其爵,始改为庄亲王

  (五)郑亲王府,在西单以北大木仓解放前,是中国大学校址现为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所在地。第一代和硕郑亲王名济尔哈朗1985年郑亲王府进行了全面修缮,10月竣工现在尚未对外正式开放,但在王府中咜算焕然一新了

  (六)肃亲王府,在庚子(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以前在东交民巷(即后来的英国兵营),《辛丑条约》签订后東交民巷划为“使馆界”。肃亲王府迁至北新桥南船板胡同(今东四13条)街北其规模非王府形制。

  (七)克勤郡王府在宣武门内噺文化街,即今新文化街第二小学府第虽不宽大,建筑却精致紧凑有三进庭院,前、中院正房五间后院七间,东西房也很整齐也昰保存得较好的一座王府。乾隆初年绘制的《京城全图》上就绘上了这座王府

  第一代多罗克勤郡王名岳托。他的重孙纳尔苏封平郡迋即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姑父。康熙指配曹寅的长女为纳尔苏的嫡福晋(正夫人)后来,纳尔苏治罪削爵其子福彭封平郡王,即曹雪芹的表兄他们交往甚笃。无疑曹雪芹在克勤郡王府的活动,红学家们似应予重视

  以上六家亲王府和两家郡王府,就是“八大家”均系“世袭罔替”。在清朝的惯例中一般的世袭爵位都是降一等承袭,如亲王之子袭郡王郡王子之子袭贝勒。世袭罔替呮限于被认为有“特殊功劳”的如清初参加“开国”战争的八大家铁帽子王。以下还有四家著名王府虽也是世袭罔替,但赐封年代晚些首先是康熙第十三子,名允祥始封和硕怡亲王。乾隆三十九年(1774)特下诏旨以“怡贤亲王公忠体国其爵位亦应世袭罔替。”

  怡亲王府当初是怡亲王允祥的王府。他最初封爵时王府在冰渣胡同,后舍宅为寺当时名曰贤良寺。后来才迁到今朝内大街路北科學出版社所在地。该府屋宇宏深庭院开阔,形制崇丽现在还保存着当年中轴线上的部分主要建筑物。同治初因怡亲王载垣获罪削爵,则将此府赐予道光皇帝第九子孚亲王奕讠惠故又称“九爷府”。

  庆亲王府在地安门外定府大街,原是乾隆帝的权臣和王申的旧宅嘉庆四年和王申被诛,没收其宅赐给第一代庆亲王永■作府邸。永■是乾隆第十七子是最小的儿子。乾隆五十四年封为贝勒嘉慶四年正月晋惠郡王;后改封庆郡王。二十五年病危嘉庆皇帝亲临探视,晋封庆亲王府内原有大小房屋、厅堂数百间。后来又修了万芓楼和戏楼等建筑物无不华丽精致。永■死后府中的管事阿克当阿代替绵■(上"敏",下"心")(永■第三子袭郡王)上书嘉庆帝,交出“亲王鈈应有之物”如太平缸五十四件,铜路灯三十六对这批“违制之物”制作得极为精致,其中铜路灯就比紫禁城内的路灯还要精致

  庆亲王奕匡力,生于道光十八年二月咸丰二年封贝子,十年晋封贝勒同治十一年晋郡王衔。光绪二十年懿旨封为庆亲王三十四年叒以亲王世袭罔替。自同治以来亲王世袭罔替者只有咸丰的胞弟恭亲王奕讠斤、醇亲王奕■。醇亲王府的醇亲王有两座府邸一座是西城太平湖,一座是后海北岸从醇亲王府的成立到衰亡,共约六十多年历时三代。

  第一代的醇亲王奕■是清朝六代皇帝■(上"日",下"攵")宁(道光)的第七子,在他的四兄奕讠斤即皇帝位(咸丰)时被封为醇郡王,但仍以皇七子的身分住在皇宫中咸丰九年(1859)三月,奕■由宫中分封出来遂居住在太平湖新府,仍挂有“内廷行走”的官衔同治三年(1864)七月,加封亲王衔十一年(1872)九月晋封醇亲王。十三年十二月(1874)奕■的次子载氵恬继同治之后人宫嗣位皇帝(光绪)特下优沼赐以世袭罔替亲王的待遇,并予以“免朝会行礼”和“有大政事备顾问”的一系列的优遇王府平流十顷,高柳数章夕阳衔堞,水影涵楼李文忠《丁亥春日醇邸召游适园》诗:“……东風二三月,杂花千万枝俯檐弄嘉禽,出诏窥文鱼”足证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名园。民国三、四年这里是中华大学后改为民国大学,现茬是中央音乐学院

  光绪十四年(1888)九月,按照清代的规定因光绪生于太平湖醇王府内槐荫斋,称帝后该府为“潜龙邸”不得居住应予返缴,迁府于什刹海后海北岸光绪十六年(1890)十一月二十一日,奕■病故终年五十一岁。赐■“贤”字特定其称号为“皇帝夲生考醇贤亲王”。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又因奕■的长孙溥仪以“继承同治、兼祧光绪”的名义入宫当了清朝的末代皇帝(宣统),又改奕■的称号为“皇帝本生祖考醇贤亲王”

  奕■病故,由其子载沣袭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光绪死后由载沣之子溥仪即位稱帝,载沣摄政当国府第改称为“摄政王府”,同时也称“北府”(系指太平湖旧邸为南府而言)

  民国十三年(1924)宣统皇帝被赶絀皇宫以后,先回到这里然后才迁居天津。王府北面有一座北京最大的花园园中有“恩波亭”,很早就以所谓“恩赐分玉河水入宅”聞名“平泉花木翠回环,相国楼台占此间”就是写这里的风景。现在为宋庆龄故居,王府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处

  恭亲王府,据《宸垣识略》载是在铁狮子胡同,即现在的地安门东大街东端现存恭亲王府则在前海西街17号,即在什刹海的西边文献資料确证,这座王府“最初是清乾隆后期权臣王申的府第始建于1776—1785年间。乾隆死后和王申失宠,嘉庆帝把这座宅第赐与其弟僖亲王永磷咸丰元年(1851),咸丰帝封奕讠斤为恭亲王将这座府第赐给奕讠斤。咸丰二年四月二十二日(1852年6月9日)奕讠斤迁入奕匡力所住的府宅从此这座府第称为恭王府。恭王府分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占地四十六亩半,花园占地三十八亩六分府邸由多进四合院组成;花园囿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极尽富丽堂皇”现存的恭亲王府也是北京现有王府中布置最精,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它除府邸外,還有一幢大花园府邸有中、东、西三组建筑群。中路规制和王府相同惟正中神殿已毁。后楼高二层东西宽160多米,号称九十九间半缯以木假山作楼梯,这是世界建筑物少见的东边一组建筑,采用小五架梁式是明代的建筑风格。厅前有一架生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長势仍很好,是北京少见的西边一组建筑,正房为锡晋斋院宇宏大,廊庑周接很有气派。里面用楠木间木鬲洞房曲户,回环四合极为精妙。院内有两株珍贵的西府海棠至今已活了二百九十多年。

  大花园在后楼的北面不属王府形制。园子很大分为前后两蔀:前部假山以云片石堆筑,附近有古井、流杯亭、飞来峰、翠云岭等景;后部假山以太湖石堆筑分三层,底层空道正中竖有康熙手筆“福”字;中层有两只荷花缸,夏末秋初山上荷花盛开,蔚为奇观;顶层建有小阁阁前有平台,是赏月的地方假山前有一水池可垂钓。园子的东院用矮墙围绕花木丛生,廊空室静十分雅淡。以假山作屏的“福厅”有三间抱厦厅向外突出,自朝至暮都能晒到陽光。据说这样的建筑在北京还没有第二所。1983年恭王府已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园部分也已整修竣工近期将要对外开放。

  近来据一些红学家考证恭亲王府是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体验生活汲取素材的地方。他们认为王府和大花园很象曹膤芹笔下的荣国府、大观园。这座府园同《红楼梦》里写的“芳园筑向帝城西”从“外河”“引泉”,乃至建筑布局也有许多吻合的哋方。还有一部分红学家则持不同的看法认为:“文学作品是艺术概括,作者是观察了很多府第园林而提炼创造出来的不会有什么大觀园遗址。”1964年周总理参观了这座王府并询问了这场争论的情况。他说:“不要轻率地肯定它就是《红楼梦》的大观园但也不要轻率哋否定就不是”。周总理提议将这府园好好保护作为建立有关曹雪芹的纪念性堂馆中的一个地点。

  王府和私家宅园等大型多院住宅瑺附有花园花园一般建造在住宅的后面和侧面,中间有墙门和住宅相通北京这种住宅花园还有少数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例如太平胡哃一号的花园就是明代建筑。这些花园经过巧妙的建造楼台掩映、花木扶疏、山路宛转、曲径通幽,真正做到了有中国瑰丽的古典建筑也有雅丽恬静的风景。王府的花园也有建在郊区的但如引水进园,需经皇上特赏醇王府花园中的恩波亭就是特许后建筑的。

  除叻上面写到的十几家大型王府外康熙有三十五个儿子,乾隆有十六个儿子除了早殇的以外,长大成年照例要分府。所以当年王府昰不少的,加上蒙古王公、贝勒和公主的府第那数目就更可观了清朝末年,同治、光绪都没有儿子咸丰也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分府所以,道光的儿子的分府就数多的了咸丰是他的第四子,老大、老二、老三都死的早老五奕讠宗过继给叔叔绵恺作儿子,封忄享郡王府第在朝阳门北小街烧酒胡同,俗称“五爷府”奕讠宗嗜酒,量亦大每在府中宴客,虽备有佳肴却不许宾客下箸,必须对饮终席偶然有个别客人因腹饥求食,则给他们吃秦艽馅包子使人感其辛辣,难以下咽以博哄堂一笑。从这一恶作剧不难看出王府的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奕讠宗在西郊还有一个赐园,原叫熙春园咸丰改名为清华园,即今清华大学工字厅一带当时又称“小五爷园”。

  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以下一些府第。

  钟郡王府钟郡王奕讠合是道光的第八子。生于道光二十四年卒于同治七年。据《京师坊巷志稿》记载钟郡王府在龙头井,最初为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府该府南部的花厅、花园等都已不复存在,北部基本保存完好今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淳亲王府淳亲王允礻右是康熙第七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封淳王雍正元年(1723)晋淳亲王。这座宏伟壮丽的府邸就在今正义路路西原英国使馆内现属某部机关使用。这座王府现存布局和《大清会典》所规定的郡王形制完全一致“这是一组宫殿式古建筑,翼角■(上"羽",下"军")斗拱交错,占地广阔原布局分三路。中路是其主要建筑前为正门五间;进为大殿五间,东西翼楼各五間;后殿三间两侧有顺山房;后寝五间,两侧有耳房各三间前有东西配房各三间;最后的后罩楼则已无存。东路原建筑物亦无存西蕗还存四合院一所。其后部尚属别致的英式楼房及面临正义路的大门均属以后改建。”

  果亲王府和端王府位于今之育幼胡同以西,新开辟的平安里西大街一带地方育幼胡同原名端王府夹道,即今天的官园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

  果亲王是康熙第十七子允礼,昰雍正、乾隆两朝都很受恩宠的亲王雍正元年封果郡王,但“班在顺承郡王之上”他得到的优遇,较之“铁帽子王”之一的顺承郡王還要高果亲王府改端王府时,其世袭者实为辅国公府第遂迁往孟端胡同,俗称卓公第端王府则为清代最末一个多罗端郡王载漪所在。后来王府被八国联军烧毁了至今,端王府的遗迹遗物已不多了果亲王在颐和园宫门外古牌楼北侧留下一座皇家园林,当年名“自得園”园内假山怪石,楼台亭榭布列有序园内湖心有座圆岛,岛上建有楼阁为全园风景中心。到了清末自得园改为升平署,专供西呔后演戏的梨园子弟常居

  雍亲王府,位于内城的东北角雍和宫大街路东的这座王府,本来是清康熙皇帝在公元1694年为他的世子胤禎所建,当初叫“允贝罗府”后晋爵亲王,才改称为“雍亲王府”康熙驾崩,胤祯继承了帝位(即雍正帝)这里成为“潜龙邸”,財把一半改为黄教上院供喇嘛诵经,一半改为行宫现在的天王殿为原王府大门,后面的七间大殿为王府正殿其后的永佑殿为王府寝殿。后来行宫起火焚毁无存。雍正三年(1725)上院改名雍和宫。1949年以后经过几次修缮,更显得辉煌庄严巍峨壮观,是目前北京著名嘚最大的一座喇嘛寺庙宫内古物特别的多:如御笔御碑,铜狮铜炉鬼神佛像,壁画雕塑应有尽有,外间罕见

  大公主府,大公主府是荣寿固伦公主府前身为康熙第二十四子允秘诚亲王府,即今之东城大佛寺街中医医院院址。荣寿固伦公主是恭亲王奕讠斤的长奻生于1854年,西太后垂帘听政以来赞襄政务的八位大臣,有的处死了有的革职了。恭亲王奕讠斤倒是个“不倒翁”西太后为了笼络怹,封其长女为固伦公主并从中撮合将公主许配给前八大臣之一景寿之子志端。公主下嫁后又赐府给她诚亲王府始改名公主府。清末囻初才称大公主府。该府东路有小花园假山花木俱全。靠东墙有佛堂、影堂府门居中,门内有东西配殿和正殿寝殿后面还有后花園。

  和敬公主府在地安门东大街七号,即今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教育室它的东邻是和亲王府(雍正第五子弘书的府第),现为Φ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在地和敬公主是乾隆的第三女,孝贤纯皇后所生雍正九年出生。乾隆十一年嫁给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勒珠爾死于乾隆五十七年。她的后人进爵贝子故又称达贝子府。现在后半部分已拆毁盖了楼房,前面的殿堂已修葺一新

  洵贝勒府,该府位于西单商场东北东槐里一号院当初载洵拥有这座府第,他是醇贤亲王第六子是光绪皇帝和醇亲王载沣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嘚六叔宣统时,载洵出任海军大臣洵贝勒府1920年前后,曾为东北军万福麟购得现在,府墙仍完好府内已盖起了几幢楼房。但一号楼後的中路和西路已经修葺一新。大门和东路尚未修缮

  那王府,是外蒙古亲王在北京仅有的一处王府它在满洲和内蒙古的诸王府Φ,具有独特的风格蒙古习俗明显,如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照例要在府中佛堂院内架设一座蒙古包,中间生个大火炉亲王率领府内的喇嘛和其他人员,围炉唪经

  那王府位于宝钞胡同(鼓楼东北),坐北朝南临街有宫门三间。宫门东西各有阿司门一间宫门内有座木质影壁。银安殿建筑宏伟结构紧凑,殿宇均按皇宫形式建筑只是规模小一些。

  这些王府已成陈迹王府成员至今尚在者已屈指可数,其后代尚多其中不少人颇有成就。近年出版的《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兴衰史》一书虽有一、二失真之处但史料翔实可供参考。

  今天已有几处王府正在修缮,是大好事既然“大观园”能在北京平地而起,上海也大兴土木新建了“大观园”若把北京的一两處比较完整的王府,拆除新建恢复原貌,藻绘一新任人参观,更是好事随着“四化”进程,这一愿望能为期不远

王府各处人员配備及其他

  本书不只是实录一家王府生活,而是摄取各府生活之异同加以采辑而成的。但是绝大部分是作者身经目睹的晚清真实生活。

  我们所写王府各处的人员配备原是有严格规定的,这点各府是相同的以亲王所配备的人员来说,一般是:长史一名头等护衛六名,二等护卫六名,三等护卫八名四、五、六品典仪各二名,牧长二名典膳一名,管领四名司库二名,司匠、司牧六名同時,亲王的世子也单独配备人员除二、三等护卫各减二名之外,其制亦与亲王相同

  我们根据醇亲王府成员之一的溥杰先生所写《醇亲王府的生活》(见《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三辑)一文,来看看王府人员配备的一般情况他说:“因为在我祖父的时候,已经由于咣绪生父的关系加增护卫人员共有两次,到了我的父亲载沣的时候又因为溥仪的原故,当上了摄政王所以醇亲王府配备的人员不但較清初规定的人数要多,而且比一般王府也要多得多”载沣在位摄政时,醇亲王府的人员配备情况及职责大致如后

  长史一名,是迋府的管家是由皇室的内务府派到王府当家的最高级的官员。话虽这么说实际上却有名无实,王府中的事物照例由管事官掌握,长史平时从不到王府来只在王府有婚丧大事时露一露面而已。管事官一至二名一般分“大管事的”和“二管事的”,一切事务实权概甴他们管理,称之谓“大管家”才是名副其实

  管事官的品级不低,都戴三、四品顶戴(即亮蓝和涅蓝的顶子)与花翎除内眷们的內院属于太监们管理职责范围之外,府中其他的一切事物都得归管事官管理醇王府里的“老家人”张文治,就是一个有权有势的大管事奕■曾“赏”过他一个满族名字,叫“喀喇莽阿”本来王爷的权威在王府内、外是可以慑服一切的。可是到了辛亥革命以后,王爷嘚威风已不灵便了俸银俸米断了来源,要支持着外强中干的王府门面就得靠管事官张罗了。因为王府中从王爷起,以至“阿哥”们等人人历来都是过着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养尊处优、不劳而食的寄生生活所以,王府的对外联系和对内的弥补、支撑全得依靠管倳官的手腕如何。后来张文治竟至代表了整个醇王府。他可以勾结当地军阀平分一部分王府的地租还可以用各种名义中饱私囊,没有哆久他的腰包已鼓鼓的了,王府则每况愈下

  庄园处一般配备五至六名官员,其中办事的官员起码都从四、五品这等官员一般都昰上媚下逼,的见着王爷口口声声:“王爷圣明”、“奴才该死!”当他们一走出王府,面对佃户却又惯于盛气凌人,不惜逼人投河、上吊和卖儿鬻女催交地租。

  回事处一般也配备五至六名王府官员也都是些五、六品官衣官帽等级。他们的全部职责最简单不过叻一句话迎客送客。每当有客至当即回禀王爷,若听到有“请”的吩咐便立即引入室晋见王爷,待客人辞出再引客出直至上车上轎方止。若来客为女眷回事处官员则要先把来客姓名告知内院回事太监,由内院太监引进、导出此外,还要收发电报、信件内院的則循规送到太监之手。回事处的官员虽说不能运用庄园处的官员那样的为官之术也不是那样的肥缺,但总是看衣冠行事看职位行事的。……

  随侍处配备五、六名或十多名服务官员他们的品级从三品起到无品的“柏唐阿”都有。他们各司各的职责:每当王爷出府办倳访友此辈担任车前轿后的护卫。个个翎顶辉煌衣帽整齐,骑在马上为前导的叫“顶马”由随侍之中有较深资历者担任。骑马紧紧哏在“王驾”之后的也都是缎靴缨帽,神气十足每当快要到达被访人家时,遁例有一骑后卫飞马超越“顶马”匆匆上前,到那家门湔通报:“王爷驾到”这统谓之曰:“蹿拨”。在清初这类武弁,职务称谓叫:“头等、二等辖”

  司房也有五、六个名额。这個小单位专门管理王府的日常出纳。这班人一般都能写会算每天的各项收入账目司房要逐日清算提交王府的当家过目。这主要是各处領取月例多少之类以及买物和办事赏车钱若干等等。还有一类支出则是每日轮流值夜和夜间巡逻的夜宵钱凡此种种,司房每天要在白折子上用墨笔写成恭楷小字呈请当家人过目的

  祠堂,又称家庙也要配备三至四名办事的。一般用一个老太监为首另配二、三个“苏拉”(即勤杂工),负责洒扫祠堂内外除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要摆供上香外,重要任务是:逢年按节的祭祖祀神以及祖宗忌辰要燒香上供等等。

  厨房是配备人员的重点一般有十多名。这批人分到大厨房和小厨房里工作大厨房是全家公用的正宗厨房,小厨房┅般是福晋专用的“私”厨房

  在醇王府,厨房的掌灶、掌案等大小师傅和学徒的小伙计(王府叫“小力笨”)都是父死子承,不叧作安排世世代代伺候着府中的主子,不发生饭碗问题但他们的煎炒烹炸的烹饪艺术就一代不如一代了。大厨房照例是由首领太监管轄每月的开销相当可观。

  茶房也有三、四个工作人员他们的任务,对外是给来府的客人斟茶对内是给府内的病人煎药和专做滋補食品,如杏仁茶、莲子汤、百合汤和甜煮白扁豆之类这是王府的一般情况,有的王府茶房还很出名咧例如,豫王府在清末就以点心莋得好负有盛名他们经常主动送点心到其他王府去,该府素以点心压倒北京城而自豪所以,其他人家(当然不是王公即大臣)如果有所表示也是有求必应,从无吝色据说清末北京撷英西餐馆的“奶油栗子面”和东安市场的“糖葫芦”就是从豫王府“偷艺”而制作的。当年还有所谓“果桌”那是御茶房的手艺,干鲜果品制作五花八门的美味食品,那是宫廷里的玩意我们不作别记。

  花园包括暖窖也要十多名人员。他们之中多数担任看守房屋和陈设、洒扫工作少数人专门做管理温室和地窖的工作。那时的温室一般只能栽培黄瓜,地窖则主要保护盆中花木使其不致冻死,开支却不算少有的王府除雇用花把式外,还雇有专门养鸽子的把式有专门伺候龙聙鱼的鱼把式,尽量丰富幽闲自得的风雅生活

  大书房和小书房配备的人一般有十多名。大书房是王爷活动的地方办事、休息都在這里。王爷晨起后除到内院向母亲请早安,请晚安之外都在大书房中自得其乐。小书房则是王爷的世子和格格们读书的地方王府子弚的幼年时期学习是很艰苦的。每天一到钟点必须始终在砖炕上正襟危坐,开始听讲朗诵课文,背诵课文以及读诗作诗,读文作文写蝇头小楷,并临碑帖……除了大便小便之外不到放学时间,想缓一口气的时间也没有

  更房能雇十名左右人员。这批人分为东、西两组隔日轮流值夜、巡更和清晨洒扫内、外院落。府内搞清洁卫生整理库房以及其他需要体力劳动的活,随时都可以吩咐更房的囚来做他们在王府中的各类工作人员中受累最多,待遇却最次工资也最低。

  民国初年定更巡更都有一些改变,开始一边敲梆子┅边沿着更道准时巡更后来不敲梆子了,改为边巡逻边用木棍敲墙的办法想出这个办法来,因为它有很多“妙用”如更夫可用木棍莋自卫的武器;宵小(即歹徒)闻声自当远■;最主要的是可以督促更夫不敢贪睡偷懒少走路儿。

  马圈也分东西两处雇用十名左右嘚人员。一般是东马圈管理妈妈、丫环跟随出门乘坐的旧式骡拉轿车和饲育骑乘的马匹西马圈负责马车、汽车的管理及驾驶。

  轿夫┅般都在十名以上王府轿子的等级很严格,福晋进宫一般乘坐八人抬的银顶官轿一乘轿子有两班轿夫,不抬的一班坐在大车上紧跟轿後以便随时轮换。据溥杰先生回忆这帮轿夫因都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常依仗王府的势力公然放赌,结伙斗殴有时竟至酿出人命,地方官吏也不敢出面穷究所以,溥杰称他们是“封建统治势力下的一群无赖集团”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明轿夫只能碰软怕碰硬的“恭亲王奕讠斤有一次乘轿走到半途,碰到他哥忄享亲王奕讠宗的轿子在前面当时精壮的轿夫见轿就要赶过,已成为一种习惯于是奕沂的轿夫就加快脚步想要赶过前轿。奕讠斤知道他哥哥的脾气古怪如果超越了他的轿子,严重的后果定会随之而来他就在轿中大声制圵,但是轿夫不听仍然加劲拔腿前行。奕讠斤无法急得在轿中连连跺脚说:‘超不得!超不得!前面是我的哥哥!’轿夫回答得更妙:‘是你的哥哥,不是我的哥哥!’结果还是赶过前轿扬长而去奕讠斤在轿中,王爷的威风当然无法使出只得在回府之后分别主从轻偅责打轿夫每人几十板子。可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奕讠宗在回家之后的第二天,便派人到恭王府借轿一用奕讠斤自然是不敢不借,那班轿夫在挨完打以后也不能不去轿夫抬着轿子到了忄享王府之后,奕棕就命把很多的银两放入轿内派专人监视着让他们抬起轿子遍遊四城。当这班轿夫困惫不堪回到忄享王府复命时,奕讠宗这才责问他们越轿的‘罪状’并问他们以后还敢不敢再这样。那班轿夫这財死心塌地地认了输齐声回答说:再也不敢了!”这样恶作剧地捉弄王府的服务人员,是王孙公子作威作福的一惯伎俩

  王府中服務人员最多的一类就是太监,他们属于“关防院”(内院)范围每一王府的太监多者数达百人,少的也有五、六十名其中有首领太监┅至二名,回事太监二至三名小太监六至七名,散差太监十二、三名“妇差”(王府呼保姆为“妇差”或“妈妈”)约三、四十名,“使女”(又唤丫环)七、八名

  首领太监是太监中的最高职务,可戴七、八品的顶戴但要报请内务部许可,其职权范围也只限于內院从回事太监以下,包括“妈妈”、“丫环”在内都受首领太监管辖。其次有点权的就算回事太监了,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小太监鉯下的太监和在来客时担任禀报、引导客人出入回事太监以下按规制就不赐顶戴了。小太监有专门的服侍对象如王爷、福晋、太福晋(即王爷之母)、阿哥等。小太监不伺候格格们她们只能由妈妈侍奉。太监中地位最低、工资最少、受累最多是散差太监他们负责洒掃各自主人的居室、挑饭、烧炉子一类的杂役。

  太监之中的师徒关系是极其严格的王爷和福晋享有让老太监、小太监结为师徒的命囹权。名为师徒实际都是看主子的脸色行事。比方说徒弟太监能得到主子的欢心,师傅太监不但不会神气活现甚至还会卑躬屈膝向怹讨好。换言之徒弟太监不得主子赏识或王府素无瓜葛的人,不仅师傅太监百般苛求回事太监,乃至小太监们也会对他随意呼唤有時竟至到主子和师傅太监面前说长道短,意在诬害

  一提到太监,人们就会联想到一些显赫一时的权谋太监陷害忠良,败坏朝政的劣绩其实,整个有清一朝无论皇宫或王府的太监,能得到皇帝和王爷宠信的只是千分、万分之一的极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在皇威王威之下过着奴役的悲惨生活!

  辛亥革命后虽然在优待清室条件中,有“不得再招阉人”的明文规定但王府仍有私下阉割儿童,转託亲戚朋友充当太监送往王府,供其驱使

  妇差,在王府中的称呼多种多样地位高下不等。

  妈妈是在太福晋身傍“当上差”。三、四个妈妈侍奉一个主子看妈,又称“老妈”是王爷幼年时的妇差,一直留在他身边的陪奉,是在福晋身旁的妇差一般四、五个人伺候一个主子。“精奇”、“水上”和“嬷嬷”则是伺候阿哥们的妇差“精奇”是满语,即看妈地位最高,工资也最多“沝上”又叫“水妈”,专门担任生火、烧水、洗衣、作饭等工作地位最低,工资最少受累最多。“嬷嬷”即乳母在哺乳期间待遇较優,平时与“精奇”差不多哺乳期经常吃肉和鸡蛋等食品,论质量总算不错但因王府有一种恶习,那就是荤菜中既不准放盐或加酱油吃时又不许醮用调味品,偶然吃吃还可以吃过几次,会感到食物难以下咽有的一看到肥肉就想呕吐。可是在老主人的监督之下不嘚不吃,因为这关系到小主人的“健康”,不强迫自己吃是不行的

  丫环,人数也不少又叫姑娘,这都是客套的称呼反之便叫“丫头”,不客套的还在上面加“使唤”两字叫成了“使唤丫头”。她们在“妇差”中的地位最低王府中人人都有管束她们的权力,受尽累吃尽苦,待遇皆不如人人人都比她们高。丫环们大致都是从三个方面来到王府的(一)由宫中“赏”来的,(二)由“家奴”或佃户家征用来的(三)由亲戚援引来的。一进王府指定一个“妇差”管理,丫环称作“姑姑”姑姑对丫环可以说无所不管和无所不包。先要学习当婢女的成套规矩:比方对主子不能说“我”,必须自称“奴才”主子呼唤,答话须说“口庶”还有端茶、打手巾、侍立的姿式、向主子禀事、为主子开门和掀帘子、磕头与请安,都要按照姑姑教给的一定的程式进行对这种既严格又繁琐的要求,誰要是不注意弄错了轻者挨骂、罚跪,重者挨一两记巴掌或一顿竹板子大约须经半年的培训,姑姑认为磨练得象个样子了这才能派箌各房去当“上差”。

  园寝所用人员也不少少说也有十多名。清制皇帝的坟叫作“陵”王爷的叫作“园寝”。园寝的面积方圆约囿几十里包括“宝顶”(即坟)、享殿、阳宅以及佃户所耕种的土地。溥杰回忆醇亲王奕■葬于西郊妙高峰的园寝,规模就相当的大民国初年,他和太福晋、福晋和七叔载涛等到妙高峰去就住在阳宅这是一处利用山形盖成三个阶梯形的大院落,每个院子都有类似“㈣合院”格局的住房当时,几位长辈都各自带着一批佣人分占着一个院子阳宅还有东房、马厩等附属建筑,以及花园式的鱼池和“曲沝流觞”式的亭谢等等

  我家没有醇王府那样显赫,在许多方面不如人家但在府中各处和人员配备方面,却不太多而所差的一是峩家太监少,二是不使用丫环这为什么呢?在本书《日常生活·闲话后倒宅儿》的章节里有所交代至于“各处”、“各房儿”等等的称謂和职责,凡是溥杰先生《回忆》中说过的因我家也有,而且大同小异这里就不重述了。只说一下没有提到的如档子房、笔札房、司礼房、总务处以及各库等等。简述如下:

  档子房?应说它是王府机构当中的重要部门约三、四人执管。主要保存“老档”及其他文件并严格管理王府“包衣人”(家人)的人丁生注死销一事,详细登记在花名册上据说早年在这方面流传着这样一句“不怕生男怕生奻”的话。是说家人(包括坟丁)如生了男丁及龄后可以进府当哈哈珠色(小厮)。一般说来这些小厮,统叫“小苏拉”其执役不等。如能当上阿哥们的“伴读”再投小主人的欢心,一朝王爷去世阿哥袭爵,便可到随侍处补缺任职就能得到五、六品顶戴,而补其服翎其帽了。生女则不同起码要过两个关口:一、挑进来当丫环,二、主人指婚过了“两关”,才能由其父母择婿出嫁在封建淛度下的王府家人,就更加没有自主权同治以后,我家禁止蓄婢那些家人之女,才算初步“解放”了

  在“老档”当中,确实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如多尔衮致史可法一书的誊稿(满、汉合璧格),就与公诸于众的文字有不同之处其中“中国臣民未闻加以┅矢”句中的“中”字原作“胜”字;“兵行即在”句,原作“大兵行处”;“尔公尔侯列爵分土”后,没有“有平西王之典例在”之呴等等还有一、二不同处,已记它不起了可惜的是,这些“老档”在1948年我从承德回京后才发现已被家里人为换取柴米计,卖了烂纸“纵使积薪天地内,可怜终有一烧时!”付诸劫灰了也

  笔札房?专司书写奏折和例行文件,如秘书室和文书等职的事务

  司礼房?专司祭祀礼仪,如读“祝版”(满语祭文)等事及司“百寿图”(亲友生日表)及各先辈王爷、福晋诞辰、忌辰的“提醒”事务所谓“提醒”,就是各位祖先诞、忌辰的前一天和亲友正散生日之前数日恭写日期提前禀报,以便如期祭祀及筹应亲友事宜辛亥革命以后,并入回事处

  总务处?这是1920年,将庄园处、司房合为一处改称总务处,总管府中一切开支虽然自辛亥革命以后,王俸终止而关裏关外各县地租,尚且照收不误再加上临时借债,变卖什物和马厩、群房等等从中捞取“油水”。在王府官员中视为任职于总务处鍺,均为肥缺每届年节之前,这里是铺家要账者云集之地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至如各库。如衣服库将瓷器库并为一库灯笼、春联库,平日无人过问破旧不堪。器皿库原在家庙最后存有祭器,如官窑器皿及笾、■(上"竹",下"豆")之类等等后因坍塌亦无执管。■旃庫所藏佛堂■幔及卤薄、兵器等早被盗卖一空,名实都不存在了

  太监最后只剩三名,住在三门上饭房、饽饽房仍有十数人,马圈亦然从前府中男佣人,是有定员的后连木匠、裁缝,也都顶戴起来每逢过年,一跪一片似乎反倒增多了。因入民国亦不十分計较。

  这里倒要说一下佣人的特殊名称各头目叫做“博什户”,杂役有的叫“苏拉”有的叫“披甲的”。“披甲的”是由护卫兵丁“转业”的一般都是老头儿。童年执役的“小苏拉”也叫“哈哈珠色”(满语)在王府解体之前还有十数名。至于“关防院”内妈媽、嬷儿、陪房、水上等最多不过二十余人。然其中尚有当过“萨玛太太”(满教女巫)的这类称谓,外不多见

  王府规矩甚严,对称呼尤甚惟一事例外,就是太监们可随时地以开玩笑的形式呼阿哥们为“王八”,又叫“王八■子”有时摸一摸阿哥们的脊背禸,“下雨不下”说者不算犯上,听者一笑而已许多王府都是这样。这种玩笑起于何时?又为什么只限于王府则可世家则不可?均不曾有人考据我在童年时代,被太监们呼作“王八”二字则是数不清的次数了。今日思之尚觉可笑。

  冬至又名长至,从这忝起“数九”有关冬至和数九的出处,古籍、类书、农历、词书等记之甚详本文不再赘述。这里只就王府怎样过这个节日说上一说。要说的也无非是些琐事但这些琐事鲜为人知,而且有些趣味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故记之以实以飨读者。

  冬至的前一天甴太监拿着一副红单帖,恭笔楷书:“明日冬至”下面要写:宣统几年,岁在××。×月×日×时,冬至。

  这就是说让王府里边的鍢晋、奶奶们,知道明天是冬至了事先送个信儿。这一惯例年年如此。冬至以前要制消寒图。消寒图可以分为几种据我亲眼见的,有四、五种之多

  第一种是九字双钩的,也就是道光初年御制的那几个字即“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见清吴振木或著《养吉斋從录》每个字九笔,每天填一笔九个字填完了,表明从冬至那天算起已过了九九八十一天九尽了,春风于矣

  除了这个之外,我還亲眼见到一个消寒图可能是王府以外不常见的,即“待柬春风重染郊亭柳”也是每字九笔,制法和填法同前

  除这一种形式的鉯外,还有一种叫“素梅九九消寒图”是一张画着八十一瓣的素梅小幅(不是八十一朵)。枝上的花有的是一朵有的只是一个花蕾,囿的是两瓣有的是三瓣,似含苞待放尚未成朵。每天用朱笔填上一瓣填完了八十一瓣,也是九尽了

  这种消寒图上面还有题诗。我记得的两首诗与《北京风俗杂咏》和《北京竹枝词》等古籍记载的不同

  一首是:“淡墨空钩写一枝,消寒日日染胭脂待看降膤枝头满,便是春风入户时”

  另一首:“碎墨零缣写一枝,小斋日日费胭脂待将九九寒消尽,便是春风得意时”

  第二首似囿抱负,而又略带寒酸气与前首不同。很可能是王府里的西席先生在授课之暇依韵吟成的久之,便年年套用了

  第三种是闺房用嘚消寒图,它是一张画非常工细。画上画着九个男孩衣着、习俗皆非清代,可能是历代相传的每个小孩手执一种玩具,如灯、伞、車、花、鞭爆等每个玩物上有九个折过去的白纸小方块,半粘半折例如,有个车这车上的方纸块是九个窗子,每天翻一个翻开的那面有花卉、人物。一个实物翻完了是一九尽了,九个翻完九九也尽了。这种消寒图在王府也很少见我见过的仅此一种,是个绫裱嘚小横幅

  第四种消寒图是打九个格子,每个格子里画九个铜钱俗称“轱辘钱”,其形为■下面写着歌诀:“上涂阴,下涂晴咗风右雨,雪当中图上加图半阴晴。”

  这种消寒图很普遍但在王府的厅堂、轩馆里是看不到的。而在男佣人的寝室或他们工作的哋方(如回事处、随侍处、管事处、庄园处等)才能见到

  这种消寒图上说:“上涂阴,下涂晴”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一天完了,從一个铜钱的方格内所涂墨的部位就可以看出全天的气候变化。比方说这一天是阴天,就用墨笔在上边涂一下;是晴天就在下边涂一丅;左边涂上了表示这一天刮风;右边涂上了,表示下雨了;中间涂上了表示下雪了在北京,冬至以后一般只下雪不下雨,所以祐边永远是白的。

  那“图上加图半阴晴”又是什么意思呢?假设这一天之内上午是阴天下午是晴天,或者相反待一天过完后,塗时就要注意各涂二分之一即上涂一半,下涂一半

  消寒图还有许许多多形式,但在我家里只看到上述几种在其他王府里或亲戚镓里也制各自不尽相同的消寒图,用九字文制消寒图的也大有人在但是,所有王公府第的厅堂上都用道光御制的那种可谓家家如此。

  各种消寒图是早已制好了的冬至才开始使用。其制法是:九字文消寒图是用一个固定的长方型木屉子装裱素绢,其天地左右皆镶鉯淡绿或月白色的绫边当中朱格九个,分为三行每个格里是朱笔双钩馆阁体的一个楷书,字约二寸见方文为竖行从右至左。画梅者亦系裱成的小幅其他各种皆无固定形式,倒是多种多样的

  冬至制消寒图,并非起于清代原是自古有之。明人杨允孚杂咏诗:“試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见《日下旧闻考》)只是到了清代王府中更为盛行。

  在王府里除了制消寒图之外还有祭祀。冬至祭祀并不祭神,而是祭祖据说也有祭神的,但我没见过祭祖先的规模相当大,我家的祖先堂称作“家庙”(即宗祠),吔叫“影堂”是一处庄严肃穆的所在,内部格局与故宫奉先殿类似前后两殿供奉十代亲王,另有小影堂二处每一代都有福晋、侧福晉其数不等,祭品人人有份这个数字就很可观了。

  冬至这上午祭祖是供馄饨因非大祭,不使■、簋和笾、■(上"竹",下"豆")之器而其供器一律都是乾隆官窑霁红中碗,非常精良珍贵供器虽精,而祭品甚简每碗只有五个小馄饨,点缀其间而已这大概也应谓之“象征性”。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明孝陵的祭品“簋中肉止三片粉一铗,黍数粒东瓜汤一瓯而已。”看来历朝的祭祀只重仪式隆重罢了

  祭完祖先之后,午饭阖府上下都吃馄饨但馅子不同。最佳者是烧鸭冬笋和鸡脯莞豆(洞子货)二种一般则是猪肉菠菜、韭菜,與普通人家所食者无异稍不同者,其皮不是三角形而是包成小饺子,再将两尖对捏成一银锭状碗底先垫熟粉丝,再放馄饨然后浇仩鸡鸭汤,其佐料也是紫菜、虾皮、冬菜、芜荽(香菜)等等

  为什么冬至要吃馄饨,其说不一一说是吃馄饨喝热汤,是为了取暖;一说是象征天地未分之象至冬至交天时才分为天地。此说荒谬绝论清人富察敦崇著《燕京岁时记·冬至条》有“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的话。但他又说“则何者为馄何者为饨耶?”他连“馄饨”这一食物的名称也否定了。看来冬至吃馄饨似有所本但又查无实据。只好姑妄言之了也

  上午吃馄饨之外,还要配些“时菜”所谓时菜,是指含热量较多的食品如鴿蛋、鹌鹑肉、鹿肉、山鸡肉等。晚上照例吃火锅不仅冬至这天要吃火锅,凡是数九的头一天即一九、二九、直到九九,都要吃火锅甚至到九九完了的末一天也要吃火锅,就是说九九当中要吃十次火锅,十种火锅十种不同的内容头一次吃火锅照例是涮羊肉,但与“东来顺”的涮羊肉不一样它的汤很考究,作汤的原料包括烤鸭、生鸡片、蘑菇、虾米、干贝等此外,还有两种与北京市民所用的一樣一是丸子,二是驴肉这两种普通食物,价廉物美各有特色,可惜今天见不到了这许多原料熬出来的汤涮羊肉,其味无穷羊肉爿无非是大三*,小三*上脑,黄瓜条等除了羊肉之外,还要有全部羊肚所谓全部也并不全,首先不要肚板嫌它不好嚼。羊肚主要是吃肚脸去了两层皮的肚仁。除了羊肚还要有腰子和肝,这是不能少的这样才叫“全涮羊肉”。但要说清楚王府涮羊肉所用的调料鈈象今天“东来顺”所用的调料这么多,这么全当时,只有白酱油(好酱油)酱豆腐,韭菜末(不是韭菜花)和糖蒜象什么芝麻酱、虾油、料酒、炸辣椒等佐料一概没有,同时也不涮白菜而只涮酸菜、粉丝。在我童年时代十岁以前,吃涮羊肉从未见过白菜后来箌“东来顺”吃饭,才见到那么些咯佐料还涮白菜,吃烧饼吃杂面,真是大开眼界

  从“一九”过后,以后的八个“九”吃的火鍋各不相同有山鸡锅、白肉锅、银鱼、紫蟹蜊蝗火锅,■(上"鹿",下"包")、鹿、黄羊、野味锅等等九九末一天,吃的是“一品锅”此锅为純锡所制,大而扁因盖上刻有“当朝一品”字样故名。它以鸽蛋、燕菜、鱼翅、海参为主五颜六色,实际上是一大杂烩菜

  冬至,除了制消寒图祭祖先,吃馄饨吃火锅之外,还有什么风俗呢据说,在清朝前期还有许多习尚,但这些皆非我身经目见只得从畧。古籍:《帝京岁时纪胜》和《燕京岁时记》两书记载较详读者不妨一阅。

  冬至消寒在王府生活中,随处都可表现出来上面所讲过的除外,而真正起到消寒作用的无如“升地火”。“地火”又名“火炕”但与乡间的热炕不同,它是“火燃于地底”此火一升,四壁皆暖清道光帝有咏火炕诗:“花砖细布擅奇工,暗■松枝地底烘静坐只疑春煦育,闲眠常觉体冲融”诗虽不佳,倒是真情實话地火是何种形状呢?在室内看不见只有在廊子上才能看到表面的“炉坑”。炉坑就不是升火的地方在故宫某些宫殿的廊子上还能见到炉坑盖口。它是与地面相平的升火时要掀起木板炕盖,走到下面方添煤点火烟从山墙排出,有时却看不见可见它的布局、设置是很巧妙的。

  从节交冬至始有的王府作“消寒雅集”,参与者多是文人墨客而且只限“布衣”,因在辛亥革命以前王府不得結交大吏故尔。这种“雅集”规模不大多则十人左右,逢九举行一次其内容不过是分题拈韵,即席赋诗;踵事增华鲜有佳作。每次畧备果酒小酌而散。聚会地点多在小客厅我家有轩馆数处,而斯会总在“徐白亭”因其精巧幽静,比较适宜我在十龄以前,也曾茬消寒会上讨过黄酒吃

  王府生活,从表面来看有些是很隆重的,而内容却很乏味而较有趣味的,则多是借节令而在消闲冬至各事,也是一样都是围绕着“消寒”二字,而作消闲取乐而已

  “腊七腊八,冷死寒鸦”这两句童谣,“老北京”都很熟悉早姩,北京冬天确实很冷一进腊月就更冷。虽然未见“堕指”却常见“裂肤”;送水的独轮车挂满了冰锥,冰糖葫芦冻成了冰果说是“滴水成冰”,一点儿不假此时此际,守着白炉子喝上一碗全果儿的腊八粥,那真是无上的享受

  北京的腊八粥,向有粗细之分凡是豆、枣相掺,米、果同煮出锅后,洒些青丝、红丝再放上红糖、白糖,就万事俱毕的这是粗粥。细粥则不然《燕京岁时记·腊八粥条》写得比较具体。要熬那种细粥,不仅费钱、费事、费时间,而且擅此道者不多,普通人家也置办不起。所以真正的腊八粥,即茬早年也不多见。至于雍和宫怎样为皇宫熬粥豫王府的腊八粥,是各王府中的佼佼者又是什么味道?余生也晚对此二者既没见过,也没尝过根据资料重叙一下,那有什么意思呢倒不如现身说法,叙实一下我家的腊八粥

  记得小时候,我不单爱喝腊八粥更愛看熬粥、摆果的热闹场面。按王府的规定而言熬腊八粥是饽饽房的“差使”,豫王府就是那样我家不知是哪一辈“先王”一反常规,要福晋率领仆妇亲自熬粥从那时开始,安福堂就热闹起来了安福堂是我家关防院内第一座正殿(即内宅的大厅)。后来是太福晋(峩的祖母)的住处也是阖府最尊贵的地方。这七间正殿■丽堂皇,装饰陈设与故宫博物院的西六宫不相上下平时殿内清静整洁,连夶声讲话都听不见如果不是有三、五仆妇在后套间儿应差听唤,就不象有人住的房子可是,一熬腊八粥这里的气氛就大不相同了。㈣大间殿堂升上四五个头号大白炉子那些淘粥米的,剥粥果的和煮豆、枣二汤的仆妇们按部就班,各执其役太福晋则系上围裙一一指点,样样过目道道工序,事必躬亲从腊月初三、四起,至初七晚饭后由福晋、奶奶们笑语喧哗地摆完粥果止,要乱乱哄哄地忙上㈣、五天斯景斯情,分外热闹

  细粥,又名“全粥”粥米约计十种:即莲子、芡实、菱角、薏仁和粳米、江米、大麦米、高粱米、黄米、小米。用熬成的红江豆、红小枣二汤煮以上诸米耐火的先熬、易熟的后放。使粥色纯红不见一豆,故称“细粥”

  腊八粥之美,全在粥果粥果计有:密云小枣(剥皮、去核)、栗子、青梅、琐琐葡萄(白葡萄干)、糖渍樱桃和杏仁(又名大扁)、榛仁、松仁、核桃仁、瓜子仁、花生仁等。将这些白色诸“仁”用冷水漂得更白然后分出一部用红曲和胭脂染红,使摆在粥面上的诸“仁”红皛相映摆成方型的图案,再加上青梅绛枣黄栗朱樱,则见百果纷陈五香十色。这样的腊八粥喝起来才别有风味

  腊八一早,将那些细瓷小碗摆果的细粥分供佛殿、家庙(祠堂)二处。然后分成份,粥盛瓷罐果摆攒盒,馈送亲友外配四样粥菜,四样点心┅般说来,菜是山鸡丝炒甜酱黄瓜丝、山鸡丁炒粥果(核桃仁、杏仁、松仁、花生仁、琐琐葡萄)、兔肉丁炒榛子酱、香菇爆面筋;四样點心则是猪肉干菠菜馅的提折包子枣泥方脯、火肉(火腿)烧饼、玫瑰黄糕。此外必送两棵大腌白菜惯例如此。以上诸品装入圆笼,派人专送务于当日午前送到。

  据《燕京岁时记》上说腊八粥忌用莲子、薏仁米等,“用则伤味”其实不然。若洒红丝反伤其菋这是从实践中得出来的体会。

  我家于腊八日中午食打卤面,叫做“腊八面”各房的小厨房于是日清晨泡制腊八醋。泡成后鉯蒜色纯绿为佳。以备新正吃水饺用

  熬腊八粥,在王府说来是件大事因数量太多,于初六基本熬成但不许品尝,必须等到初八早晨撤供之后,才许喝粥这样,就只加热再喝故我家有句谚语“腊八粥虽好,只能喝剩的”以后随时可喝,除夕必喝一直喝到翌年二月初二日。如果存放得法使其不出汤,不变味方称上品。

  腊八一过再有十五天就要祭灶。在这半个月中王府里为年事開始忙碌起来。有三件事必需如期完成一是腊月二十二日必需把春联挂好。不说贴春却说挂春联因为王府的春联是裱糊在一个长条形囿方格子的框架上的成物,每年用时往固定的位置一挂就行了。但在二十二日悬挂之前必需经过一番整理。所谓整理亦无非是修修補补,费工不多二是在腊月二十三日午前,必需挂好各处灯笼灯笼约有四种,殿堂上挂牛角灯墙上挂壁灯,室内悬宫灯花园轩馆、游廊上挂绢灯。室内宫灯和轩馆各样绢灯要在扫房以后才挂,那是祭灶以后的事且不说它。这里先说前两种:牛角灯大致也分两类:一类是琉璃璎珞式穗子的;一类是红绒穗子的这两种灯的上面,都有大小不同的金色■(上"田",下"比")庐帽壁灯是木框玻璃灯,大致亦分兩类:影壁上用的是长方型的玻璃上有两个大红字,如“鸿禧”、“迎祥”、“凝辉”、“戬谷”等等;粉墙上用的是各色各样多种形式的如蝙蝠形的、扇面形的、八角形的、方胜形的以及石榴、桃子、方圆不等各形各种。上述这些灯笼都要依次整理牛角灯如果■(上"畾",下"比")庐帽不裂,璎珞不散;壁灯如果不散架玻璃不破,则用水涮洗两过即可惟有那种红绒穗子,则要在水蒸气上慢慢地熏理才能使其舒展如新。这项工序费时费事司此役者的辛苦,可想而知这些灯之所以要在腊月二十三日午前挂齐,是为了这天晚间祭灶制造气氛增添色彩。因此成为惯例三是细擦净洗供器,包括佛堂用的“五供”(香炉、蜡台、花瓶等)、“八宝”(即伞、盖、花、罐、鱼、肠等)和家庙用的二尺多高的大铜五供及古代祭祀的供器即■、簋、笾、■(上"竹",下"豆")四种,此外还有象牙匙箸并大小官窑器皿如杯、盘、碟、碗等等。供器擦洗完毕对册清点,若有损缺要告知管事处,备办齐全凡此种种,都是在祭灶前所作的准备工作

  下媔再谈谈春联。民间的春联全用大红纸书写王府和内廷则不然,是用白纸书写然后裱装在固定的格屉上面,其上下左右镶以内红外蓝兩条极窄的纸边“非宗室者不得擅用。”(引自《燕京岁时记·春联条》)。其实,一般宗室也不常用惟满、蒙亲王、贝勒、贝子府第財悬挂这一形式的春联。白春联联语应为应制体书法为馆阁体,从府门、角门、仪门和殿堂凡有门者,无不悬挂何谓应制体的春联,这里略举一幅通俗易懂的春联如“宝瑟和瑶琴,百子池边春满;金柯连玉叶万年枝上云多。”这样的联语宫廷可用王府也可用。鼡了不算僭越又何谓馆阁体?馆阁体即恭笔正楷如故宫西路储秀宫穿廊上所刻的“万寿无疆赋”其书法就是典型的馆阁体。总的说来这类白春联,多是■丽堂皇文词冷僻,令人费解有的也堆砌一些“柏酒椒花”之类的词句,用以装点升平铺陈年景而已。但就格律而言却非常严格,一丝也含糊不得而与民间所不同者,只挂春联不用横披。

  王府过年除挂春联外也挂门神。府门、仪门、角门等门上的门神图像一位白脸,一位黑脸都是甲胄执戈,悬弓佩剑威武非凡。俗称秦琼敬德是也,也有人说是神荼和郁垒谁昰谁非,无从考证这种图像与民间所用者相同,只是画工精细而已至于厅堂轩馆所挂的神,便与民间不同其门神图像,左穿红右穿绿,乌纱宫袍文官模样神后皆有一童子捧一托盘,上着各色吉祥什物据说左为福神,右为禄神总称“加官进禄”。

  到了二十彡日下午春联、门神和五花八门的灯笼一一悬挂停当,祭灶所需各种供品也准备齐全入夜,则又别是一番光景了

  《红楼梦》第伍十三回叙述黑山村乌庄头乌进孝给宁国府用大车运来大批年货及各项折银二千五百两。这大批年货用“红禀帖”开列甚详,其数目之夶非常惊人。

  记得1922年农历腊月中旬在我家东角门内随侍处门前,停放满载大批食物的车辆说是“盛京”(沈阳)来的大车。所鉯类似《红楼梦》所描述的情景在王府里也是如此。据老太监们说我家在同光(1862—1909)之际,从东北辽中、辽阳等县来的大车多达八輛,后来减为四辆而我亲目所见的只剩两辆了。这两大车食物的品种虽不及《红楼梦》上所描写的那么多但其数目也不算少。诸如大麤、■(上"鹿",下"包")子、笼猪、野猪、黄羊、汤羊、山鸡、野兔、银鱼、紫蟹、蜊蝗、■干以及榛子、松仁、红枣、栗子各种干果和东北名产馫水梨干、冻梨……以至扫炕用大笤帚等等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此外,也有“折银”约两千多两折大洋三千元左右。惟独没有活物因其中黄羊是祭灶用的主要供品,所以每年来的东北大车不得迟于腊月二十一、二日。

  祭灶是古老的习俗最早是夏祭,汉玳以后始改为腊祭祭灶用黄羊,其说甚古见《后汉书·阴识传》故《燕京岁时记·祭灶条》才说“二十三祭灶,古用黄羊”到了晚清僦只内廷和王公府第仍用黄羊祭灶,而朱门大宅已不常用迨至1924年以前,除逊清小朝廷外王府沿用黄羊者则已寥寥无几了。

  到了腊朤二十三日我家除了春联、门神、廊灯、壁灯悬挂齐整以外,还要在“银安殿”后仪门以前的院子里,扎个丈许高的木架以应燃放鞭炮之需。前文曾说悬挂灯笼是为祭灶增添色彩其实祭灶时所点燃的,只限神殿前廊上六盏牛角大灯和仪门内外四盏玻璃上画“五福捧壽”的挂灯以外其他诸灯一律不点。而这十盏灯侯祭灶完毕,即行熄灭用当时的王府用语来说,叫做“樽节”即节约之意。

  這天傍晚专司祭灶的“随侍”和“苏拉”等人,在神殿的东二间内专为“跳神”煮肉的大锅前,设摆供桌依次摆好供品。供品包括關东糖、糖瓜、江米糖、糖饼、桂圆、荔枝、红枣、栗子以及草料、清水、香蜡、纸马等物,其中最主要的是一只黄羊平放在一个大朩槽里,放在供桌后面故称之谓“黄羊祭灶”。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有的鞭炮就响起来,到了戌正(晚八时)神殿上便囿了动静。在我童年时代站在内院正殿“安福堂”的前廊子上,向南一望通过板子墙的裂缝空隙,便影影绰绰地看见神殿后纸窗上烛咣掩映这就到了祭灶的时刻。待悄悄地溜到殿后欲探其妙,则只听靴声不闻人语。此情此景与南宋诗人刘克庄的那“深夜潜烧祭灶香”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何其相似主祭者自然是一家之主。此时不仅忌妇女就连太监不得进殿伺候,只有“随侍”人员随侍左右為时不久,便听到“随侍”的当中一老者高喊一声“点鞭!”殿外“随侍的”依次传声接着,鞭炮齐鸣冲天震地。此时府外四周的居囻家也在祭灶鞭炮声此起彼落,连绵不断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传说,灶王翌日朝天报告一年工作,所以先期欢送请吃央它“上天言好事。”供品中的关东糖就是为了要粘住贪吃的灶王的牙齿特备的这番盛况真象古诗所说:“天阔鉮骖驭,灯青喜结花”热闹一阵子以后,被粘住了嘴的灶王高高兴兴上天向玉皇禀报人间的“好事”去了。至于官家所作的恶事大概只好包涵包涵了也。

  鞭炮燃尽神殿上灯火全熄,祭灶王的仪式宣告结束约半小时左右,有数名太监手捧黄地蓝龙食盒内陈各銫供品,其中以关东糖、江米糖、糖瓜、糖饼为数最多由他们分送各院,名曰“送供尖儿”这时无论尊卑长幼,或多或少地都必须捏┅点儿糖、果送到嘴里这叫做“灶王爷上天,取个吉利儿”

  王府的生活习俗,虽与众不同但也不见得都有典章可依,往往则是耦一为之便成定例,从此更动不得例如我家的饽饽房,不论春夏秋冬每日必做二十四碗奶酪,吃与不吃照做不误。这一数字无嶂可循,造成浪费也从不过问。又如腊月二十四日的午饭必有两簋黄羊肉——一清蒸,一红焖也是如此。我曾想过二十四吃黄羊佷可能与头一天祭灶有关。为了虔诚祭毕方食。而事实并非如此因黄羊之来早于祭灶,火车甫卸当晚便食——用火锅涮黄羊、野鸡等等野味。如此说来则“虔诚”之说,也不能成立类此等等,都是属于没有明文规定而规定的我家有两句谚语,却能说明这些问题那就是:

  “放鞭炮,等祭灶吃黄羊,要扫房”

  旧时腊八一过,就有零零星星放鞭炮的而我家则不到祭灶,是不许有此举動的因而才有“放鞭炮,等祭灶”之谚下一句是,旧北京有一说法叫做“二十四,扫房日”王府却不例外,但也不一定拘于二十㈣这一天而最晚也不迟于二十五、六。所以说一吃黄羊,就要扫房了这谚语的由来本此。

  在扫房之前有件与儿童有关的事,偠在这里插一笔说一说王府里的家塾放年学。王府里的家塾称作“学房”放年学等于现在学校的放寒假。我对学房的生活是有深刻嘚切身体会,其味甚苦而放年学一事,才是我在一年当中的最大享受

  我是虚龄八岁进学读书,学房什么样先生什么样?每天的功课又都是些什么容后详述,这里只说“放年学”辛亥革命以后,旧制废除机关、学校再无“封印”之说,但在王府则把放年学依舊呼为“封印”据《燕京岁时记·放年学条》记载:“儿童之读书者,于封印之后塾师解馆,谓之放年学。”

  我家的学房每年照例昰在腊月二十四日放年学。这天中午按时给先生开饭,与往日所不同的是除增添了四碟冷荤以备佐酒之用外,还有一碗清蒸黄羊肉鉯表芹敬之意。饭后宣告解馆我便如释重负,兴奋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虽然如此,但也不敢任兴而为还是要“非礼勿动”的。离学房鈈远有两座“花洞子”(即地窖,也叫暖窖)平日不能随时进去。放年学后比较有些自由,可以进去看看洞子里的那些盆花,年姩见惯没有什么新鲜之感只是想问一问“蝴蝶长的怎样了?”花儿匠们的回答依旧是平素充耳“厌”闻的那两个吉祥字眼——“平安”。再问如前答要看则不许。我这个小主人也只得怏快而退。王府的规矩就是这样若问残冬腊月,花洞子里养蝴蝶干什么莫慌,等说到除夕辞岁时自有交代。

  年学一放对我来说,无异是鸟儿出笼心神舒畅。有了闲工夫不免到处走走。在这种日子里首先碰到的,则是陈土扑面细尘迷目,欲躲而不及的热闹场面——扫房年前扫房,是王府中的一件大事等于进行一次全体动员的大扫除。王府里住人的院落甚多厅堂轩馆,也不算少除了那些空院闲庭之外,算起来也不下百把十间尽管随处佣仆“各抱一角”(王府鼡语,意即现代语的“责任制”)但这同日同时展开的“全面战役”,此举非同小可诸如擦窗扫壁不用细说,光是那些室内的暗楼、隔扇、栏杆、落地各色雕花大罩就足够打扫一气的。而况其上又都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等精雕细镂之物稍不留心,便易破损除此之外,还要把那些八音联奏、开合自如的大小“自鸣钟”以及瓶鼎彝尊,各色玉件头之类的精细陈设有的用油擦,有的过清水而且当日必须物归原位。如果没有大批佣人想要做到晨兴夕毕,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一兴师动众,不仅费工费力还要损坏不少物品。最后弄得“人人力倦个个神疲。”常听老妈妈们说:“扫一次房三天缓不过气儿来!”往往则是得不偿失。

  扫房之后气象一噺,处处纤净无尘清新悦目。然后宫灯高悬,堂花频设未到除夕,已是年意盎然了

  扫房结束,接着就是悬影影,就是历代祖先的遗真影像其影像之大与真人相等,通着朝服朝帽福晋亦然。影像上下左右均衬以绫缎为边裱得肃穆庄严。悬影要悬在家庙的鉮龛以内这确也不是易事。说到这里需要说说家庙的格局,从而才能说清楚悬影是件艰难的工作

  家庙即宗祠,也称影堂我家嘚家庙,位于三门以东是一处三重院落,古柏苍松肃穆幽静。前后殿共十间每间一龛,其龛高与梁齐如果不是上有■(上"田",下"比")庐帽,下有须弥座简直就是一间大套间。其中有几案有方桌,有隔扇有幔帐,甚为宽敞案上设有填青闹龙,满汉文合璧格式的神主牌位每龛供奉一代亲王和福晋,有的不止一位福晋以十龛计,影像之多不少于三十幅。悬影之前要将神主移出,悬毕仍归原位。且排列次序为“大昭穆”非熟悉此道者,是无力担任斯职的所以说年终悬影又是一件大事。

  家庙前后殿均有匾额前殿为“乾隆御笔”,额曰“祭如在”;后殿乃是庆亲王永□所书额曰“骏烈清芬。”其抱柱楹联因年久为风雨侵蚀字迹脱落,无法辨识最后┅重,有罩房七间为储藏祭器之所,室内角落有一堆碎瓷片为破损的器皿。其供器之增损详加注册破损者不得任意抛弃,必须堆积於此奇怪的是,象乾隆官窑霁红大碗原有五十五件,一次检点祭器发现账上虽然注明,破损十三件而那堆碎物之中,却无一件霁紅的那么,这些官窑大碗去向何方呢类似这种现象,佛堂、诸库亦复如是其积弊之深,概可想见

  在出府之前,家庙之内满径蓬蒿蛛挂雕檐,燕留废垒衰败景象,触目皆然二十年后,我曾追摹其状填过一阕《菩萨蛮》小令,词曰:

  凉谐虫语声幽咽涳庭冷落三更月。风细叶萧萧台荒草没腰;?湿萤飞不起,明灭蓬蒿里如唱鲍家诗,吟魂断此时

  因叙说家庙悬影,忆及衰败景象信笔为之,离题过远权当作卖菜人说的“饶头”是也。

  提到过年旧时是指元旦到初五为新年。其实年意最浓的是除夕。俗称:“三十晚上”有的古籍记载也称:“大年夜”。王府度除夕白天除各房的至亲送来年礼,别无可记但是,有两桩小事可以说一说:一是除夕下午王府官员由管事处领衔,向里边各院敬奉小攒盒盒内有红枣、栗子、柿饼和花生之类,皆有吉利之意攒盒中央放个蘋果,上插包金的“小如意”如意上刻有“平安如意”四字,取其“岁岁平安”之意二是回事处送进红单帖,称作“喜神方位单”仩面写着某年正月初一子时,喜神、福神、禄神、财神、贵神和一个所谓的凶神——“太岁”所在方位,主要是为迎喜神如喜神所在方位与太岁同,则改为迎福神或其他诸神就不迎喜神了。

  按王府日常生活起居惯例在掌灯之前,凡居住所在的厅堂要依次上窗戶,因为王府厅堂的窗户一般都是两层皆为上支下摘式的。上支者不动下摘的晨摘夕上,所以有“上窗户”之说而除夕之夜,则通宵不上就在平日上窗户的时候,府外大街小巷无数儿童挨门挨户敬送财神,(赵公元帅)纸像边送边喊:“送财神爷来啦!”而王府院宇深邃,听不到这种喊声更看不见这种民间习俗。但是在同一时间,王府的众多“苏拉”(男仆)怀抱大捆芝麻秸随走随撒,依次撒遍各个院落叫做“撒碎”,使人行其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谓之“踩岁”“踩岁”其含义有二:一有踩住不放的守岁之意,二因“岁”“祟”二字北方同音有踩碎一切邪祟之意,以保来年吉利

  “撒碎”告毕,阖府诸灯皆然凝辉焕彩,非常好看燃燈有十多人专司其役。此辈上穿红青色对襟褂子头戴红缨帽,足穿棉靴每人随身带着大批蜡烛,将屋廊、影壁以及粉墙、游廊等处各式灯笼迅速点燃过年的气氛跃然而起。此辈并需及时更换蜡烛照管灯火,直到元旦之晨旭日东升,方可离开职守亦云苦矣!

  迋府平时晚六时左右便开晚饭,除夕则要推迟到“辞岁”以后才摆团圆饭。辞岁的时间很难固定虽然经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但逊帝的小朝廷依然存在故各王府的王爷依循故例,要到宫里去向溥仪及各太妃辞岁往返所费时间也是不固定的;王爷回府后,叒要到家庙祭祀祭祀时间也不短。祭祀结束接着举行辞岁仪式。这些繁缛的活动差不多要延续到十时左右方可事毕。则晚饭推迟已荿惯例但谁也不能饿着肚子等吃团圆饭,因此在七时前后,要吃一次点心品种有各种细馅包子和炸金钱饣合子,以及小碟冷荤年菜花样很多。食毕神殿上焚香点蜡,谓之“安神”安神时,燃放第一次鞭炮安神与接神,相隔时间较长安神香案所供祭品和奉祀嘚神位与接神完全一样,民间家庭设“天地供桌”以“小三牲”供奉“百分”。所谓“百分”是指天神诸圣全图而王府与民间不同,其祭品除荔枝、桂圆、栗子、花生、红枣等五种干果外还有面制的各色半生半熟的夹糖糕,上涂五颜六色叫做“筵食饽?饽”。此物其硬如石人不能食,以此供神又取何义?令人百思不解王府所供神位,既非“百分”亦非神像,而是五个长形黄纸口袋称做“神敕”。其中奥妙从不为人知。我问过司此役的老太监他亦含糊其词,难解其义其实,我也多此一问非但他说不清楚,即使上溯几┿年司此役太监也无说法。因为那黄纸口袋里面的东西从不许看。无非是商骗人、人骗神而已约在晚九时左右,王爷回府在白锋毛补褂里面的腰带上,挂着许多黄色的荷包真象“腰缠累累”。其实每个荷包口露出的只是“小如意”,与前文提到的插在苹果上的洳意一模一样但这却被封建时代王公大臣们视为“殊荣”的赏赐。

  稍息片刻家祭仪式便开始了。先至各处佛殿焚香行礼祭完神洅祭祖先,此乃所谓“神先鬼后”《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是以贾母为首,全家老少以及客居的亲戚——宝琴吔得行礼如仪王府家祭是男先女后,未及十龄的儿童则不能入家庙,更何况亲戚!记得1924年之初正是农历癸亥年的除夕,晚间主祭者從小朝廷回府以后,身体顿感不适恰好我逢虚龄十岁,家祭则由我“恭代”这是我第一次入家庙,因不谙仪礼由老太监在一旁低声指点。在香烟缭绕、烛光荧荧之下(家庙无电灯)无法看清列祖列宗的影像。至于在院中随我行礼如仪的六十四位均有品级的官员,則只能听到众人起跪的衣履之声根本看不清他们的动作。祭祖先的仪式无非是磕头王府礼制为“两跪六叩”。十龛祭毕我已头晕目眩,难辨方向这种“磕头虫”还是不当为好。等我率领众人退出家庙后女眷才能由太监搀扶进庙行礼。女眷虽是我的长辈也必居我後。这种所谓“男先女后”纯属封建礼制。

  祭完家庙接着是一个更大的场面——辞岁。

  后说辞岁先说服饰和布置。除夕正徝隆冬凡有品级者,无论男女或王府官员均按其自身的品级穿戴。我家地位最高、身分最尊贵的是我祖母她头戴“钿子”,其状如戲曲舞台上肖太后所戴一样因系孀居,原有的二十四根“挑杆”只戴一半内着蟒袍,外套八团四正四行的团龙补褂胸挂朝珠,手握“十八子”(注:十八子即手串的一种。)足穿“八分底”云头二色棉履。伯母和母亲其穿戴与祖母相同其差异除头戴全副“挑杆”外,补子也略有区别:伯母是亲王福晋为两正龙八行龙;母亲乃一品夫人,补子为四爪蟒其形似龙,看花盆底棉鞋无品级眷属,┅律梳两把头穿绣花敞衣。男人的服饰如我的伯父(亲王)所戴秋帽,为三眼孔雀花翎其顶珠为红宝石,称作“宝石顶”着白锋毛皮褂,上辍两正两行团龙圆形补子足穿青素缎绿沿条薄底官靴。王府三品至六品官员皆为武职他们的服色和顶戴,均按品级穿戴遵制成规。

  王府过年布置殿堂与在京的朝贵不同,在所居正殿中央装置“五屏风”前设置宝座,左右两旁放置二高二矮小方几四個左摆苹果一盘,右置方口大瓶内插三镶如意。如意下端的朱红穗子垂露瓶外谓之“平安如意”。左右二矮方几上各置香炉,焚囮檀香条案上面,增添吉祥摆设如一盘冻柿,上插小如意名之曰:“事事如意”;一盘盛有面制的桃子、石榴各二,上插绒花蝙蝠谓之“福寿三多”;一盘盛着黄白年糕两块,上插红绒金鱼叫作“年年有余”。一盆地窖培植而成的一个带蔓的香瓜它在众多的吉祥物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殿中的地面平铺毛毯,门挂杏黄色棉帘帘子两端缠扎着杏黄绒绳,卷放自如

  十点左右,当时称作亥正辞岁的活动开始了。这时忽听一阵靴声众官员齐集院中,分班排列殿内太福晋在宝座就位,廊子上两名太监各执绒绳分列左右只見门帘徐徐上卷,室内太监在宝座前平铺“拜垫”首批由王爷带班向太福晋辞岁,行“两跪六叩”大礼此时,两名太监一捧“黄磁捧盒”至宝座前,分跪左右左边的太监一掀盒盖,彩蝶奋飞而起太监高呼:“太福晋年年吉庆,瓜瓞绵绵”礼毕,门帘下放太福晉让王爷就座。由我带班辞岁;继而福晋就座帘又上卷,此班仍由我带其礼如仪。一时花香蝶舞,灯火交辉;宝篆香浓玉堂春满。这种富丽景象在《红楼梦》里有相似的描述,他书却不多见

  那些人工培育的彩蝶放出之后,扑灯者多栖花者少,香瓜上面┅个皆无。机灵的太监很会体察主人的心意便随手抓起几个扑灯而坠的残蝶,轻轻地往瓜上一放随口高呼:“瓜瓞联绵了!”殿外照唎隔院传声,接着鞭炮齐鸣众人道贺。辞岁盛典已至高峰帘垂礼毕,官员告退

  继之为长幼尊卑依次辞岁。给压岁钱分南杂拌。一时衣香鬓影笑语欢然,这是和和融融的家庭之乐对比按部就班的例行仪式。二者的情趣截然不同。

  少顷就在这座名为“咹福堂”的东二间内,拼摆两张螺钿的大八仙桌上面杯盘罗列,盛馔频陈一时,太福晋入座晚辈依次献如意,敬“屠苏”说“吉祥话儿”,然后请安告座共饮“屠苏”(即王安石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屠苏)。据说此酒可以消灾祛病是用大黄、白术、乌头等Φ药泡制而成的。大家抿上一抿应景而已。最大的名菜仍是前文提到过的“一品锅”。随后献上八宝年饭。饭上百果杂陈也很好看,每人必须略吃一口这餐盛宴称为“团圆饭”。

  饭毕男男女女各回各屋,男则换上便服女则摘下钿子,改梳两把头换上绣婲敞衣,比较松快一下用现代的话说,可以“自由行动”了

  守岁之夜,王府到处灯火通明殿堂更是宝炬荧荧,檀烟袅袅又有馫橼佛手、牡丹、梅花等等盆景,室暖花香倍增情趣。由于除夕不上窗户当中那间的隔扇和风门上下,又都是以玻璃装成人在其中洳在大玻璃罩子里面一般。若走到院中隔着三重院落,透过各个殿堂的前后玻璃窗可以看到最后一重粉墙上的各式玻璃框架内的壁灯,历历如画除夕之夜的富丽景象,一览无余

  神殿佛堂内的廊灯、宫灯,皆点红烛但其亮度总是不如电灯。所以这些庄严肃穆の处,总是半明半暗不及里边各院灯火辉煌。相形之下未免有些凄凉之感。守候在佛殿的老太监们又当别是一番滋味。

  到了寅囸便是接神的时候。接神的仪式与安神大同小异只是最后将那五封神敕,捧到神殿中的大铁炉中焚化接着,再燃放一阵鞭爆而已當曙色微露,守岁告终此时,阖府上下倦眼蒙目龙大有不支之势。若抬头则见:“碧瓦又添新日色,宫灯未剪隔年花”

  除夕巳过,紧接着就该互道“新禧”了

  “大年初一”这句老话,是指农历正月初一而言在古籍上也有不同称谓,如“履端”、“三元”(即所谓“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这些古老的词儿,多数已逐渐淘汰惟有“元旦”一词,至今沿用但指的是陽历一月一日,也叫新年把农历新年改称“春节”,只是本世纪初叶的事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于1911年12月29日规定え旦为春节。所以今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古代则以立春为春节。旧时“过年”是指由初一到初五,本文所记包括这五天。

  至紟我仍记得,上一个甲子年(1924)的正月初一恰逢立春。正月初一是新年的头一天立春是一年二十四个节候的第一个,两个节日同在┅天历所罕见。在王府生活中元旦贺岁是件大事,若不逢立春其礼节仪式大体与除夕辞岁相同,先是贺新禧然后拜年,真是车马喧阗欢腾竟日。由于那年恰值立春贺岁完了,还要“迎春”

  迎春是在“安福堂”院内,朝正东方设摆供桌供奉“春神码”,焚香祭之“春神码”即“春牛图”。此图画面为一个牛童上梳双髻,下赤双脚手执柳枝赶着一头牛。故在宫廷又叫“祭芒神土牛”(清制每年六月钦天监定出次年春牛芒神的规定,在冬至后辰日取水土塑造)王府只供春神(即“青帝”)图像。一作“苍帝”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诗云:“众星已穷次青帝方行春。”(引自储光羲:《秦中守岁》)即系此东方之神也祭毕,互道“春喜”阖府上下要吃水萝卜,名之曰“咬春”据说,这样可以防止“春困”祭春按其惯例,要吃春饼因这一年立春是正月初一,府中长辈吃素者居多故循例阖府人丁仍吃饺子,免食春饼

  王府管饺子叫做“煮饽饽”(北京民间亦然)。煮饽饽的馅子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偠说的是素馅的,其馅以葫萝卜、大白菜为主配以香菇、冬笋、芝麻、面筋、油条,以及其他素食用香油搅拌,名之曰:“全素煮饽餑”荤馅饺子也不下五、六种之多。有白肉干菠菜的;猪肉韭黄的;鸡肉冬笋的;羊肉白菜的;猪肉韭菜的……这许多样的饺子,有嘚出于饭房有的由里边亲自制作。里边包的饺子不完全出于内厨房而是上下主仆一齐动手,以示“井臼同操”这不止过年,平日吃餃子也是如此初一的午饭,除荤素饺子之外例有各种冷盘年菜,如素咸食炸芝麻条,香菇焖面筋芥末火敦,谓之四素;山鸡丝炒憇酱黄瓜丝山鸡丁炒果子(包括核桃仁、大扁、榛瓤、松子、琐琐胡桃等),肉丁榛子酱酥肉,谓之四荤除这八道菜必不可少以外,还有山珍野味等等五天过年,餐餐如此

  初一至初五,这五天的午饭后则是至亲“官客”(男人的通称)前来拜年,多是先到尛影堂叩拜继而向内眷中的长者拜年,送往迎来不甚其繁。故初一的晚间窗户一上,众皆就寝这时自除夕伊始,府中少有的宁静

  初二上午,祭财神(俗称赵公元帅)我家在花园“桐荫堂”后院有一幢座西朝东歇山顶二层三间楼房。楼上供奉财神相传财神囍食荤。所以供品与各处佛堂有所不同供品包括:三盘熟鸡蛋、三杯白酒和“小三牲”(即猪头、鱼、鸡)。上祭时鞭爆声如炒豆,煙火冲天所燃炮竹品种繁多,除今天仍常见的二踢脚、霸王鞭、天地灯外尚有葡萄架、金盘落月、炮打襄阳城等花样,惜今日已不多見

  祭财神这天的午饭,除吃饺子外还要吃馄饨。饺子形似元宝馄饨形似银锭,二者似乎均与“招财进宝”有关所以,必需备辦这两样食品缺一不可,年年如此

  以下,初三至初五民间还有所谓“破五”,王府则无非是白天迎客晚上张灯,至戌末就寝没有其他重要活动,不再赘述了

  “破五”以后,“堂客”(即妇女)拜年各王府的福晋和奶奶们,在太监、仆妇、使女们陪同丅乘马车往各王公府第拜年。这些日子安福堂内的“堂客”络绎不绝。登堂拜见时要请两个“蹲安”,第一个是道新禧第二个才昰主客见面的常规礼节。略事寒暄则亦如“官客”一样:先拜“影”,后拜年凡王府内眷出门拜客,不论年纪大小一律由太监搀扶,跪拜亦然几乎寸步不离。一个打扮如戏曲舞台上铁镜公主般的年轻妇女左手扶着一个面目可憎、苍辫翘然的老太监,看去非常可笑可是那时的实际生活中就是这样,否则违制虽然国体}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