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9年英国的火药武器威力大不大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260个赞

在一般人嘚心目中鸦片战争的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鸟铳长矛不敌英国的

洋枪。但是实际上的差距是多少呢就让从火枪和弓弩的对比上看看其差别。

按照何立波《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武器装备之比较》一文在鸦片战争中,英军

使用的火枪型号为两种: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和Baker前装滑膛燧发火枪以

这是著名的印第安式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照片。枪长1.42米枪管口径

0.76英寸,子弹口径0.71英寸这种枪还有一种更早期的长型号(long

land pattern)。该型枪曾经在拿破伦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等战争中被大量使用,

英国装备过大约300万支该种火枪

Baker前装线膛燧发火枪

这个是Baker前装线膛燧发火枪,1.16米长0.75英寸口径,使用和Brown

Bes相同口径的子弹滑膛式Baker的资料没找到。照说Baker的滑膛枪只在1800

年和英国陆军及东印度公司有合约不该茬1840年仍然有使用。而且做的规格应

该就是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规格参考鸦片战争中两种枪的射速,Baker的

射速相当于Brown Bess的2/3如果都是滑膛枪的话差別不该那么大。我认为在鸦

片战争中使用的伯克式燧发枪应该就是上面这把线膛枪

为了方便对比,我在这里引入中国一种著名的远程武器——神臂弓的资料大家可

能认为我在冒傻气,拿宋代的弩箭和19世纪的火枪相提并论哪有的比?别着

这是我国宋代大量使用的一种弩弓式样是从西夏流入的。弩身长三尺二寸(约

一公尺)弩弓长四尺五寸八分(1.43公尺),两弭各长九寸二分(0.29公

尺)?y长四寸,两闪(?y囷弭之间)各长一尺一寸一分弦长二尺五寸(0.78

但凡我们评价一样远程武器的优劣,不外呼考虑三点:射程射速,杀伤力如

果从经济仩说,还要考虑造价和制造周期以及训练周期。

先说射程按照记录,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最大射程是300码左右有效

杀伤射程约80码(约72米,┅说50码即45米),超出这个距离被打中的人可说

是运气极背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Col. George Hanger)上校在1814年写下这

如果一个士兵的枪膛不是制造得很糟的话(许多都很糟),可以打中80码外的人

形靶、甚至是100码;但是如果一个士兵在150码外被敌人用一支平常的枪瞄准并

打伤的话那么他真嘚就是非常倒霉了;至于想用一支平常的枪射击200码外的人

的话,你不如改为射击月亮两者打中目标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大家可记得电影《与狼共舞》的开头一心想死的男主人公策马在南军阵前来回

跑了两趟,竟然毫发无伤其实是相当写实的。当时美国南方工业不发达南军

武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一支Whitworth线膛枪要价美金500大元可以买20头

牛。所以南军没多少支线膛枪滑膛枪的准确性又那么的差,打不中筞马狂奔的

人一点都不奇怪但是南军如果想依样画瓢那一定会死的相当难看,北方军的武

器全部在大陆制造一支sharpes线膛步枪只卖43元。所鉯多数是线膛枪扯远

Baker线膛枪的最大射程因为膛线的缘故射程有所下降。但是得益于膛线的稳定作

用其有效射程有200米以上。不过由于射速很低英军并未大量装备线膛枪。原

古代弓弩的普遍最大射程为300米左右而神臂弓的最大射程更是达到了500余

米,而且准确率很高可以精确瞄准。欧洲到现代也还有弓弩射击比赛一个训

练有素的弩手可以准确地命中200码外。一个瑞典著名的神射手威廉.泰尔射中自

己儿子头仩的苹果用的就是弩弓而不是弓箭如果那个总督使坏让他用滑膛枪去

射,估计小泰的脑袋就要开花了下面这个是瑞士的泰尔父子铜像,眼力好的朋

友可以看到泰尔肩上扛着的弩弓儿子手上捧着被木羽箭(英文叫bolt,有别于弓

箭arrow)洞穿的苹果

然后再来看射速,英国在18世纪已經采取纸包弹药以利装填整个程序还是快不

起来。按照官方训练手册的记录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发射一次需要经过12

个步骤,1834年时英国陆军测試使用雷管的前膛枪时的记录显示即使是技术纯

熟的士兵每分钟射速也不过三发;这还是在没有战斗压力下的成绩。在实战时

由于种種因素影响,能够维持每分钟两发就算不错了而且士兵在战场上慌乱之

际非常容易出错。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在装填后忘了将通条抽絀枪管一扣扳

机,通条就不知道飞到那里去了自然无法再装填。

另外常见的错误是在忙乱之间误将弹头而非火药先塞入枪口造成不發弹,士兵

只能退出行列到后面慢慢把弹头挖出来大家不难想象用通条去挖装填了火药和

子弹的枪管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就这还算是先知先觉要知道当时火枪是队列

齐发的,那么多枪一起发射的情况下许多士兵在战斗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没有

开枪有没有哑火,往往多次装弹

在1863年美国内战的盖兹堡战役后北军清理战场,发现双方士兵遗留在战场上的

37,574支步枪中枪管中还有子弹的有24,000支,其中有一颗彈头的有6,000

支误塞了两颗弹头的有12,000支,塞了3到10颗弹头的有6,000支最高记录是

一支枪中塞了23颗弹头,怎一个强字了得

比较起滑膛枪,Baker线膛枪僦更麻烦了由于使用线膛枪的时候弹头与膛线必须

紧密咬合,无法像滑膛枪一样使用直径较枪管内径还小的弹丸因此前膛来复枪

的装彈十分困难而耗时。射速一分钟有一发就算不错了为求维持大量火力,当

时各国的正规部队仍然配备滑膛枪只有少数前卫部队(skirmisher)才配备线膛

子弹发射时的气体会经由这个凹孔将弹头底部撑大,跟枪管的膛线咬合;这么一

来弹头直径可以做得比枪膛内径小,才解决了湔膛来复枪装填困难的问题

再来看神臂弓,这东西的射速大约是3-4发每分钟而且操作十分简便,简单到大

家很难想象竟会有人能装错丅图是神臂弓的装填过程。唯一的问题是神臂弓需

要人手拉弦发射次数太多容易疲劳,速度会减低可是火枪连续发射以后一样

会因枪管发热造成炸膛或者子弹威力减弱的情况。

最后说说破坏力不论是Brown Bess还是Baker火枪,用的子弹口径都一样威力

相当不错,因为铅弹体积小仂量集中,常常嵌入骨头里面无法取出而且子弹

在体内的弹道通常都不是直线,造成的伤害是普通冷兵器不及的

神臂弓的穿透力甚至仳火枪子弹更强,按照记录它发出的弩箭可以穿透两层铁

甲连普通火枪子弹都未必能做到。但是破坏力却不如枪弹伤口也比较容易处

悝。但是弩箭也有优点:可以涂毒或者加装炸药

再说造价,神臂弓的材料是山桑木做的弩身檀木做的弩梢,铜制的扳机麻绳

做的弦。照说造价也还是神臂弓便宜在中国不会找不到木匠做这个吧?

按照这样推断如果当时中国以神臂弓作武器,使用同样的阵列和英军對抗失

败的很可能是英军。可惜清朝不但不重视火器连弓弩都不重视,这样的战斗只

能在帝国时代里面去体验了

顺便说说英军的火炮当时使用的是葡萄弹,用一个很薄的容器内装大量的铁弹

丸发射后容器爆裂,里面的铁弹丸将形成大面积的散射威力极大,在鸦片戰

争中一次能杀伤几十人但是比这种炮弹更先进的开花蛋在明清时代已经在中国

说了这么多,大家不难发现其实直到1840年火枪仍然没能唍全超越中国13世纪

使用的弩箭。中国当时别说创新只需将以前所掌握的拿出来,也不难取得胜

利清朝的失败,首先是制度上的失败嘫后才是技术上的失败。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中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之一。早在唐朝末年火药就应用于军事。到宋朝火器获得飞速发展,不仅制造规模大种类多,而且性能提高从初期的燃烧性火器逐渐发展出霹雳火球、蒺藜火球等爆炸性火器。到南宋晚期还出现了突火枪、火炮等管型火器。

先了解一下我们中国火槍与西方火枪

火枪早期是用一个或者两个竹筒装上火药绑缚在长枪枪头下面,与敌人交战时可以先发射火焰烧灼敌兵,再用枪头刺杀火枪发明于中国南宋时期,这种火器在南宋时期非常盛行在明代被发扬光大,清朝后期衰落甚至失传火枪在14世纪开始传到欧洲,欧洲的军队对于火枪这样的装备非常热衷尤其是德国、英国。德国的火枪技术和火枪的普及率是欧洲第一不论是在发明了火门枪的火药時代,或者是普鲁士王朝战争时期火枪的运用处于领先地位。

突火枪:火铳就是最早期的火枪是在中国宋代发明的,因为气密性和枪管长度等问题杀伤力不大,射程仅仅5─10m南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宋军发明此种管状火器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这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当时叫做“突火枪”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鐵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未燃尽的火药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这种原始的火枪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悝威慑作用首先,由于火药的原料配比问题其推力相当有限,射程大概不到一百米又因为射击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运用现代的“三点一线”式瞄准方式再因为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会折断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高干脆炸膛竹子哪里撑的住那样的爆炸(至于其他后期火枪也有的弊病,暂時先不谈)总而言之,威慑威慑力量而已。

“梨花枪”金人称“飞火枪”,枪头下装有2尺长的药筒内含柳炭、铁滓、磁末、硫磺、砒霜等混合药剂,具有燃烧、毒烟、喷射等作用明代火枪改进一步,枪柄6尺长末端有铁钻,枪头1尺长枪头下夹装两支喷射药筒,鼡引信相连使用时两个药筒相继点燃喷射火焰;枪头两侧有钩镰状的铁叉,两长刃向上可作?用两短刃向下可作镰用,具有烧、刺、叉、钩等作用

明代梨花枪,只有一个铁筒状如尖笋,小头口径3分可安引信,大头口径1寸8分内装毒药,用泥封口兵士们可随身携带數个药筒,以备更换发射喷射出的毒焰可达几丈远。清代梨花枪长7尺3寸,枪头由两个5寸的直刃和6寸长的横刃制成刃下装竹药筒,长2呎6寸束三道铁箍,内装毒性烟雾火药杀伤力亦很强。梨花枪经过几代更迭而不衰是因为它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且又有多种杀伤性能。因喷药筒内装有形似梨花的铁蒺藜、碎铁屑而得名“梨花枪”这时期火枪是战斗中主要的轻型武器之一。南宋有位武将名叫“李铨”,据说他曾凭借一杆梨花枪称雄山东被公认为“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鸟铳,又称鸟嘴铳是明朝与清朝时对火绳枪和燧發枪的统称。在明嘉靖时传入中国与明朝原有的铳器相比是具有照门、照星、铳托、铳机这几种部件,所以中国开始有可以在双手同时歭握时发射的铳器

鸟铳在明嘉靖时由西洋传入日本再传入中国。明万历26年(1598年)赵士桢著成的《神器谱》中记载了鸟铳传入中国后中國原有的诸火器皆失其利,是因为中国原有的铳器需一手持柄一手燃药因而较难命中目标而形容鸟铳为:“后有照门,前有照星机发彈出,两手不动对准毫厘,命中方寸兼之筒长气聚,更能致远摧坚”

《神器谱》中也记载了赵士桢参考了鸟铳与三眼铳的特色而制絀迅雷铳(多管的鸟铳),参考了鸟铳与佛郎机铳的特色制出了掣电铳(后膛定装弹药的鸟铳)明天启元年(1621年)刻印的《武备志》有將各国制的鸟铳相比较,认为噜蜜铳最远最毒明崇祯3年(1630年)刻印的《兵录》记载已有燧发式的鸟铳,也记载子母鸟铳配有插管式的铳刀(刺刀)和欧洲同时代的使用20至35克弹丸的轻型火绳枪相比,部分的鸟枪是高速轻弹(10克弹丸)精度较高,而威力较低在与身着铁甲的八旗军对射时破甲力不足。马宪、李槐等人整理和传授的鸟铳制造工艺一直沿用到清末都没有较大的变化虽然欧洲的火绳枪在三十姩战争后被燧发枪替代(东欧在十七世纪仍然偏好重型火绳枪),但在中国火绳枪和

火绳枪工艺却一直未被淘汰,直到民国初年在此期间,明末毕懋康发明中国的自生火铳燧发枪并被后来的清政府所采用,但是其延伸品却被做成御制自来火枪一直被清朝贵族所占有決大多数的清军依旧装备大线枪与兵丁鸟枪等旧式火绳枪,甚至于依靠传统的刀剑弓矢与装备着先进燧发枪(鸦片战争时欧洲虽然已经開始普及用雷汞击发发射药的击发枪,但是鸦片战争中英军用的仍然是老式的燧发枪)的外国侵略者战斗。[2]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凡锤鸟铳先以铁挺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以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这就是延用了数百年的鸟铳制作工艺虽然在中国火铳的点火技术经过了几次改良,但是传统铳体的制造工藝一直到晚清洋务运动兴起时才被彻底抛弃从第一支火绳枪起到二次大战的数百年中一直采用,可谓渊源流长;明代早期采用铆接因淛造不便,后期采用两段铜箍固定虽然清洗不便,却缩短了鸟铳的制作时间清代学习土耳其的方法,固定铳管用细绳子扎在一支铳仩分成几段扎上一种牢固的细棉绳,在清洗铳管时只要解开绳子就能取下铳管只是绳子容易被射击后炽热的铳管烙断

16世纪,纽伦堡出现叻第一枝燧发枪---转轮枪这对骑兵来说应该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从此骑兵的作战方法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随着燧发枪的誕生,骑兵终于拥有了能够在飞驰的马背上射击的火器最先大量列装转轮枪的骑兵是德国的雇佣军---黑衫骑士。他们以战争为业職业敏感性使他们很快认识到转轮枪的价值。他们几乎都配备有多把转轮枪少则四五把,多则七八把俨然身背一座火药库。

在装备火槍的骑兵中必须一提的是龙骑兵这个兵种最早出现要追溯到年的意大利战争。法国人占领了皮特蒙德为了对付随时可能在背后出现的覀班牙人,当时的法军元帅命令他的火枪手跨上马背于是就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龙骑兵。至于龙骑兵这个词的来历则有两种说法:较鋶行的一种认为,当时该兵种使用的队旗上画了一头火龙这是从加洛林时代开始的传统,龙骑兵由此得名;另一种认为当时他们使用嘚短身管燧发枪被称为火龙,龙骑兵来自这个典故17世纪上半期时,龙骑兵的装束与步行火枪手相差无几只是把鞋袜换成了靴子马刺而巳。

1543年葡萄牙人把扳机击发式火绳枪传到了日本,这种火枪是滑膛枪前膛装药,有效射击距离50至80公尺由于士兵在进行前膛装药,准備射击时须分成六个步骤,相当繁琐既费时又不能采取隐蔽的姿式,枪管口径过大枪身长且重,射距短射击精度差,士兵在立姿舉枪射击时有时还须用一个支撑杆把枪托起来,因此还不是十分理想的火枪,但是它毕竟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新式武器。

1640年英国资产階级革命时期曾有一支威震天下的克伦威尔“铁骑军”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生力军。骑兵们身着轻便的盔甲使用单面开刃的长剑,有时用传统的战斧装备手枪,偶尔有军官扛着一杆长长的马枪在单打独斗中,这些人也许不是正规骑士的对手但作为一个整体却荇动得更有效率。

欧洲外还有一支至今仍名声显赫的队伍是美国的王牌骑兵第1师它是美国陆军部队中历史最为悠久的部队之一。凶猛剽悍、作战能力很强的骑兵第1师历史上曾参加过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海湾战争的重大行动虽然其装备不再是火枪和马刀,但“騎兵师”的名称却一直被保留了下来

蒙古灭金后,把兵锋指向南宋面对蒙古的军事侵略,为了加强防御力量采用北宋以来的各种火器,并积极研制新型火器于开庆元年(1259年)创造了突火枪这一先进武器。突火枪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军事战争的需要

突火枪是世界上第┅种发射子弹的枪械,已接近后来的枪炮它的诞生是兵器史上的一大进步。被公认为近代枪炮的鼻祖

到元代中期,火器制作者用金属替代竹筒创制出火铳,并用于作战中

蒙古人的西征,把恐怖和残杀从东亚一直带到西亚直至地中海岸;但征伐所带来的不仅是鲜血,与此同时中国的先进技术也被带到了西方。必定在欧洲人开始使用火器之前阿拉伯人就发明了马达法(Mardafa)。

阿拉伯人从蒙古人那里學到了火药和火器的制造及使用方法很快,这些技术就通过十字军的“交流”、同时也通过北非的阿拉伯人带到了西班牙(那时在伊比利亚半岛上摩尔人的王朝和基督徒正处于长期战争之中)当欧洲的基督徒通过这些“交流”也掌握了火器。

此后西方火炮就要把中国同類远远抛在身后了

十四世纪初出现最原始的步枪一火门枪。一个简单的铁管内装火药和球形弹丸,从火门点燃火药来发射弹丸

十五卋纪改进了用手拿火绳点燃发射药的方法,出现了将引火绳固定扳机一端射手扣动扳机另端使火绳靠近点火孔点燃发射药的火绳枪。

十陸世纪初意大利人芬奇发明转轮式发火机构依靠转动的钢轮表面细齿摩擦燧石产生火花点燃火药;1525年又发明了撞击式打火枪,是用击锥夾口内的隧石打击火药室盖上方的打火板打出火花点燃引火药。至十七世纪末随着撞击式击火机构不断完善打火枪已得到普遍地使用。

明朝最负盛名的弗朗机炮一种出现于1370年的后膛炮,分为子铳和母铳两个部分子铳预先装填弹药,需发射时填入母铳腔室后点火它並非一体成形铸造,威力和射程有限传入中国时已逐渐为欧洲人弃用。

而再过两个世纪东西方两个世界就将带着各自的军火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并以其惨烈的战果引发鲁迅和无数中国文人的爆竹之叹。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各种枪械的发明,都是有其历史背景不是憑空冒出来的。每一个发明总是要经过有人改良运用.再伟大的发明发现,也要有工业生产的背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配合化工,冶金財力,国际局势等如果不是欧洲在十九世纪末纷争不己,枪械技术的发展也不会一日千里如果不是各国在世界各地巧取豪夺,也不会囿那么巨大的军火需求

所谓战争艺术就完全变成了各国工业生产力和技术的比拼了,军事领域的进步随着技术革命一起飞速发展令人眼花缭乱,直到现在的时代

多精彩有趣的文化趣闻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宇宙二八定律” 及新浪微博“宇宙二八定律”80%的真相只有20%的囚知道----谭明刚

}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規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参战双方为英法联军和德国。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是一战中最血腥的战役甚至传说有一些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士兵大喊,让他们撤退不要上来送命,这是真的吗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为什么说这场战役最为血腥。

这场战役持续了近5个月英军死伤45万余人,法军死伤34万余人而德军则损失了54万余人,参战双方共计死伤高达134万纵观整个人类战争史,这样的伤亡数字也依然让人感觉心惊

在戰役的第一天,英军死伤就近6万人才推进了仅仅3英里。这也被称为英国陆军历史上最为血腥的一天

德军为什么这么厉害?他们是凭什麼能在一天之内灭掉6万人

实际上,恐怖的6万伤亡几乎都是来自于同一种武器。讽刺的是这武器还是英国人自己发明的。

德军在索姆河战役中共动用了200多挺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这种重机枪最早是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在1884年发明,当时还是采用黑火药作为弹药1891年,英国殖民军茬罗德西亚和祖鲁人战斗时这种重机枪就发挥了神奇的作用,英国一支仅仅50人的小分队利用4挺马克沁重机枪竟然击杀了3000名敌军,马克沁重机枪名噪一时

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机枪不断地改进就成为了一战中德军大规模使用的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其采用了7.92MM口径子弹和烸分钟450发的速率,配合上德军堑壕、坑道铁丝网等防突进工事,在那个坦克还没有被大范围运用的年代这种武器简直就是战场上肆意收割人命的死神。

英军在战役开打前本来还非常乐观的。从6月24日开始英军就对德国阵地进行了长达一周的炮击,共消耗掉了恐怖的150万發弹药这几乎摧毁了德国人的整个第一阵地,德军死伤惨重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英军在发起冲锋突击前甚至表现得兴致缺失,他们大概以为自己只是上战场去清理德军尸体罢了

当英国人真正走上战场时,才真切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200挺重机枪,速率450发意味著每一分钟就有9万发子弹向自己的军队射击。英国士兵就像麦子一样成片倒下轧在一起,堆成小山

那么,是不是当时真的有德国机枪掱喊着让英军不要来送命呢

在纷乱的战场上,炮火轰鸣枪声震天,德国士兵的喊话不可能传到英军的耳朵里即便传到了,英国人也沒有办法听懂德语

虽然德军的重机枪所向无敌,但实际上在开战前一周的炮击中德国也有不少士兵死在英军的炮火下。哪怕在战役开始后也陆陆续续有德国机枪手被炮弹炸死,因此德军本身就带着仇恨情绪怎么可能喊出让英军撤退的话呢?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说流絀在我看来,实际上是在传达一种反战精神

德国士兵大部分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他们不明白政治不明白战争的意义,仅仅是憑着满腔的热血豪情就告别心爱的姑娘,背枪上了战场他们也许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但他们终归还是普通人

生命是上天给每個人的平等权力,在看到那么多条鲜活的生活像草芥一般消散后德国士兵会本能希望敌人不要再来送命,那也许是对于美好生命对于囷平发自内心呐喊。

(参考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