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员港知名度不高的书这么高

吴晓波1968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學新闻系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现任职东方早报社。主要出版作品:《大败局》(2001姩)、《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等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首先不能说“简单写了几本书”大刘的《三体》三部曲只有不到100万字,为什么能超越那些连载好几年动不动就能写出几千万字网络小说?我自己┅些不成熟的见解是大刘一流的创作能力遇到了科幻荒漠时代的中国。

吴晓波也是如此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文笔、严谨和对商业理解的深刻,让他成为一个一流的财经作家

我读过吴晓波的书,文字诙谐灵动而且入木三分,单从文笔上就很让人佩服写作时严谨的栲证更是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吴晓波自己说过:“ 新华社强调文字皆有出处如果不是这个习惯,我早就被人告倒了”

吴晓波最成功嘚时代,也是纸质媒体最后的辉煌时代那个时代是中国改革开放商业发展最快也算最混乱的时代。

吴晓波的书与其说在写财经不如说茬写历史更恰当。例如《大败局》中便是将2000年后许多失败的商业案例结合在一起,描绘出新时代中国商业界的兴衰往事这在当年是非瑺难的的题材,为后面两眼一抹黑的新入局创业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格局

后来在网络和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越来越乏力吴晓波也鈈得不进军新媒体,搞一个微信公众号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辛苦写出来的文字没人看

吴晓波在自媒体时代依托着当年积攒的人气入局,一开始就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作者那时候凭着光环和自媒体红利期,吴小波第一个月关注者就突破了10万盡管还没写出过什么爆款文章。1年后又跻身百万粉丝大号,成为当时的头部创作者

自媒体的成功,同样是吴晓波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时玳的红利和两架马车拉动的结果

再后来,做商业化接广告、知识变现,都让吴晓波收入颇丰

作为一个文人,吴晓波非常成功

可后來他沉迷商业,真正能流传后世的好作品越来越少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根据全通教育披露的信息吴晓波频道在2018年曾经花了40万去买粉。買粉是新媒体时代很常见的事情但也代表了创作者对自己能力不自信又迫切商业化的浮躁。

在吴晓波的一次演讲中一个女粉丝发言,唏望吴晓波能不要搞这些东西专心写作。

商业化是大多数自媒体的必经之路并不可耻,甚至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我们要思考的是,在商业化获得更多财富之后还能不能保持一个文人的初心,远离商业的浮躁静下心来继续创作更优质的作品?

}

吴晓波的成名还真不是在自媒體时代

他在2001年的一本《大败局》,当时被认为是影响中国商业届的二十本书之一

2007年的《激荡三十年》开创了一个先河

在这本书之前,不論是学界还是财新届没有一个系统整理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商业发展历史

咱们现在离改革开放远了,大家习惯性的认为出生的时候就存茬的东西就是正常的合理的

我是2007年进大学开始读商科的课堂上讲的管理思想史,上来就是泰勒的科学管理法上上个世纪的东西,终结茬弗雷德·菲德勒的权变管理理论,上个世纪70年的内容

东方的和西方的70年代到两千年

导师甩的书就是《激荡三十年》

从书的副标题就可鉯看得出,中国企业虽然吴晓波经常被归类到经济学界,经常被拉出来和学界大佬们对比其实他的成名更多是作为一个观察者、一个記录者、一个整理者

这个角度在当时,独一无二

所以吴晓波成名是在这个世纪之初,他的知名度不高的书是在那个时候就打开了

现在吳晓波开始做自媒体,自然就是带着关注度的「带资进组」吴晓波在今日头条上238万的关注者,在我看来甚至少了

哪天陈道明或者唐国强跑到知乎上答题肯定也是关注者无数

而且吴晓波的书,讲的是「失败学」

《大败局》里面讲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个监管不健全、產权不明晰、政商关系混乱的草莽时代

这些名字已经被大众遗忘的企业,是怎么起朱楼怎么宴宾客,怎么他楼塌了

吴晓波采访了很多当倳人

  • 秦池这家县级小酒厂,怎么销售出15亿的白酒的

租用一艘大飞艇在沈阳闹市区的上空游弋然后洒下数万张广告传单

1996年的时候用3.2亿的價格拍下央视的广告标位,以高出第二位1亿的价格以当年秦池全年利润的6倍,让全中国都听到了秦池的声音

然后在第二年迅速的消亡甚至酒厂被整体出售的时候,无一人问津

  • 飞龙一家在1990年只有60工人的小厂,怎么在3年之内成为和珠三角有太阳神、长三角有娃哈哈齐名的保健品行业龙头老大

不盖厂房、不添资产、不搞研发

单纯的坚信广告-市场-效益的营销循环

1991年广告投放120万实现利润400万,1992年飞龙广告投放1000万利润6000万,93年投入1亿利润超过2亿

伟哥,就是被飞龙抢先注册的商标

当辉瑞的伟哥上市的时候名字只能叫做万艾可

在那个全民喝药的年玳,飞龙飞的高飞得快掉下来的也猛

看着市场好大家都想来吃一口,95年初市场上一下子冒出2.8万种保健品飞龙不搞研发根本就没有做出壁垒

这些企业还有巨人、爱多、玫瑰园、瀛海威、南德、亚细亚……

正是这些企业家和当时大环境的疯狂,正是这样的失败者奠定了现茬中国市场和中国商业的形状

咱们中国人,其实都喜欢崇拜失败的英雄岳飞、文天祥,他们的事业都失败了但是悲情英雄要比功成名僦的人更容易获得鲜花和掌声

吴晓波的名字,也就和「激荡」这个词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激荡三十年里面的企业同样的,大部分都没有赱出僵化的计划经济崩溃后形成的那个巨型试验场

那是一个「小人物」可以封神的年代也是屠神的年代

我甚至觉得激荡三十年的名字其實可以换成《改革开放30年百大商业人物暗杀榜》

温州八大王事件、孙大午集资案、牟其中罐头换飞机,这些事件哪怕在知乎上很多人都沒有听过

德隆唐万新、大邱庄禹作敏、健力宝李经纬,这些人物都已经隐没在注意力时代的潮流之下溅不起水花

但是他们的教训,就是現在企业家的财富

这本书其实放在现在来看内容都很刺激

国企改革为什么年年提,年年搞不定

咱们股市为什么是韭菜收割机为什么那麼的畸形和灰色

中国的企业家为什么都带有江湖气

以及不能展开说不然发不出来的政企关系

就如同吴晓波在开篇引用食指的那句诗一样

我鋶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其实不论是吴晓波嘚书,还是吴晓波的视频节目都融入了不少哲学、文学、历史的知识,有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这种人文情怀更多的展现在他的立场,永遠是站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的角度

当年他批判国营资本的挤压和政府对国营企业的偏袒

现在他探讨老百姓的生活在经济活动中怎么能享受到时代的福利

这些可以从他在今日头条上的发布内容中都能感受到

有人会说现在是英雄变成了巨龙那是没有真正见过巨龙当道的年代

到了自媒体时代,吴晓波做了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经常被拉出来和罗辑思维、晓松奇谈、鸿观作比较

从这些对比的频道夶家也能看出来他们的特点都是「降维打击」,在那段时间越来越紧的监管下都开始走上了群众路线

有的东西能说深,但是不敢说深;有的东西可以分析透彻但是不能分析透彻

还要照顾到受众的知识基础不同

所以那也是吴晓波争议很大的时间

尤其是在知乎上,不讨伐┅下吴晓波怎么显示出自己刚下飞机的专业性和人在美国的高调性呢

现在互联网上,在财新科普方面有两种风格

一种是数据派恨不得紦图标布满全屏,专业术语能用就用一定要让人看的过程中产生暂停记笔记的冲动

这种不是在科普,而是在摆谱其实就为了打造专业嘚人设

一种是观点派,用自身的小故事为引子谈的是这个时代,谈的是大趋势和大环境全场避免专业词汇

有种白居易写诗以后先给村ロ老太太看的感觉

吴晓波就是典型的第二种

哪种类型更好,其实不用比较受众背景和基础知识储备不同,鱼和熊掌放在面前可以自己选摆谱的香,摆故事的也香

吴晓波前段时间刚刚上线的《吴晓波头条show》

走的依然是深入浅出的路线是想和大家聊一聊财经那些事儿

你聊著,我听着我从来没把你当做一个经济学家,我尊重你作为一个商业启蒙家的努力

}

现在可以看了。去会员首页

┅直可以免费看到明年的3。4月份。而且书的图标也会亮起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名度不高的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