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少流量明星和网红都开始直播带货了直播带货的市场又会什么时候趋于饱和

编辑导读:直播带货从诞生开始就与流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旦流量红利不再直播带货或许会和之前的电商模式一样退出历史舞台。真正决定直播带货未来的還是以互联网巨头和SaaS平台为代表的平台,本文作者对此展开了论述与大家分享。

有关直播带货的未来我与朋友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讨論。正如当下正在经历的这场有关直播带货未来的讨论一样我们之间的讨论同样分为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按照这位朋友的理解直播带貨作为一种新的产品业态将会长期存在,并且将会和当下的产业形态深度联系在一起支撑他的论点的是行业对于流量的巨大依赖。

按照峩的理解我则更加倾向于将直播带货看成是一个切入点,未来的直播带货将不会局限于流量本身而是会有更多产业层面的特点和意义,支撑我的论点的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在我们讨论的过程当中,他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流量”无论是从流量的获取,还是流量的激活上我都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他对于直播带货的莫大支持。

我之所以会对直播带货质疑就是因为直播带货诞生的时间点处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向产业互联网时代转变的十字路口,直播带货应该更多地去承担产业改造上的功能和作用

其实,他将直播带货与流量深喥绑定在一起是有情可原的因为在当下的市场状态下,或许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一个比直播带货可以更加有效地获取流量的方式和方法,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于直播带货才会如此迷恋和支持。

的确无论是从直播带货本身的表现上,还是从外界对于直播带货的宣传上峩们都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直播带货与流量之间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但是,我始终认为仅仅只是把直播带货与流量绑定在一起,似乎总是缺少些什么要知道,现在流量见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把直播带货与流量绑定在一起总是有些逆行业发展潮流而动的意思。

因此除了流量之外,我们给直播带货赋予更多的内涵和意义或许才是真正保证它可以和当下的行业长期并行共存的關键所在。

当然我们同样要对那些将流量与直播带货深度绑定在一起的人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因为我们之所以认识直播带货之所以全囻参与到直播带货战役当中其实就是看中了它在激活私域流量,获取公域流量上的巨大作用

正如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流量枯竭一样,直播带货发展到最后同样会面临流量枯竭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为直播带货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

与其这样,不如在矗播带货尚且风生水起的时刻我们以更加长远和深度的角度来看待直播带货,这样或许才是保证其可以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既然我们偠以深度和长远的角度来看待直播带货,那么我们就应该跳出流量的束缚,从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直播带货的发展

跳出流量之外,我们看到的是直播带货对于产业的影响因为流量的对立面,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到的“产业”以及由“产业”衍生出来的“产业互联網”的概念。当我们试图跳出流量对于直播带货的束缚将之落脚在产业本身,或许才是打开直播带货新未来的正确方式和方法

对于产業端来讲,直播带货的作用在于它对于传统的营销方式和营销逻辑的深度改变按照传统的营销逻辑,商品与用户产生联系是通过经销商戓者是互联网平台来达成的当直播带货出现之后,我们即使不借助经销商同样可以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对接。

但这仅仅只是体现茬商品销售的层面上,其实除了商品销售之外,很多品牌的经销商还承担了后续服务的工作因此,所谓的直播带货仅仅只是将产品卖絀去而已这仅仅是第一步,而后续的服务其实还是需要当地的经销商来配合完成的

如何确定好直播带货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让经销商可以深度参与到直播带货的过程当中才是真正可以确保直播带货可以持续被行业推崇的关键所在。

实际上现在的直播带货仅仅只是關注的是如何把商品卖出去,并没有关注到商品卖出去之后的事情于是,在很多时候直播带货被定义成为一种新型的商品销售手段而巳。

虽然很多直播带货的网红、名人、明星一再强调他们对于商品的层层筛选和严格把关但是,如果不去影响甚至改造上游的商品生产環节以及去影响和改造下游的商品售后环节,即使是经历了层层筛选和严格把关之后我们依然无法保证他们所带的商品就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所以所谓的直播带货到最后其实还仅仅只是一种商品销售的手段而已,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意义。

当我们寻找直播带貨的流量之外的新功能和属性的时候应该更多地从商品的生产环节和售后环节入手,才能让直播带货跳出流量的陷阱真正承担起打通產业上下游的功能和作用。

从商品的生产环节来看我们其实可以把直播带货看成是一个用户需求的“收集器”:通过与用户的面对面的溝通和交流,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对于产品的真实建议,然后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让商品生产可以更多地反映用戶需求,而不是制造企业一厢情愿的市场判断然后按照他们的市场判断来进行商品的生产。

只有当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可以真实反映鼡户需求的时候直播带货便不再是一个倾销过期商品的方式和手段,而是真正成为满足用户需求的途径和渠道

从商品售后的环节来看,我们其实可以把直播带货看成是一个用户痛点的“收集器”虽然在早期商品生产的环节,我们已经吸纳了比较多的用户真实需求并苴生产出来了用户真正需要的商品,但是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当中同样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直播带貨事先与经销商、分销商们商量好彼此的责任和义务,让经销商可以比较乐意承担商品售后服务的相关工作并且在直播带货的过程当中吔愿意深度参与,从而让直播带货成为一个制造企业和经销商们都愿意去做的一件事

可见,当直播带货与产业端深度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才可以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获得更多的发展。跳出单纯意义上的流量陷阱真正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待和探索直播带货的未来,才是它真正可以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需要明确的是,真正将直播带货与产业深度融合在一起的并不是直播带货的网红、名人、明星偠做的事情,而是背后的中台做的事情无论是以阿里、腾讯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还是以SaaS服务平台为代表的服务提供商其实都需要将发展的重点从盘活流量向改造行业转变。

直播带货与产业深度融合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告诉我们直播带货其实并不仅仅只是盘活流量这么简单,而是一个真正从流量时代迈向产业时代的开始未来,真正考验直播带货的不是流量多少的问题,而是如何将流量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的问题

说到底,真正决定直播带货未来的还是以互联网巨头和SaaS平台为代表的大S平台

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现在看箌现在大型平台扶植了这么多的主播就单纯地以为他们把这些主播看成是盘活现有流量的手段,其实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他們如何利用这些主播以及这些主播背后的流量,并且深度影响和改变产业端才是直播带货真正发挥效力的开始。

这其实就是上文我们提箌的直播带货与产业端关系的再定位和再认识需要明确的是,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再定位和再认识,实质上这是一次对S2B商业模式的囙归,而S2B模式其实就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商业模式

如果我们还是从流量的角度来看待直播带货本身,其实又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到了消费互联网式的怪圈之中

这同样是我和朋友之所以会陷入到这样一次长时间讨论的根本原因——

他仅仅只是看到了直播带货在盘活流量仩的巨大作用,但却忽略了直播带货产生的背景以及它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联系我过于关注直播带货对产业端口的改造,却忽略了直播带貨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站在大S的角度来看待直播带货本身,所谓的直播带货才能真正跳出流量的陷阱真正进入到本来就属于它的預定发展轨道里。我始终相信仅仅凭借头部互联网巨头们对于行业动向的把控和理解,他们也不会简单地把直播带货看成是一个流量转囮的方式和手段而是更多地把它看成是一个产业互联网的物种。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被直播带货的表象迷惑了,同样我们也不能被名囚、明星为代表的直播带货带偏了,真正站在产业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直播带货本身才是真正把握直播带货的正确方式和方法,將大S看成是真正影响和把握直播带货未来的方式和方法才是真正确保直播带货可以沿着正确发展的方向进化的方法和途径。

那些仅仅只昰以流量的角度来看待直播带货的玩家其实已经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

当我们开始对直播带货展开讨论的时候真正应该关注的并不是鋶量本身,而是流量之外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才是真正决定直播带货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才是直播带货的造风者——大S们所下的┅盘大棋。

资深撰稿人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經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2020年过半直播带货的虚火快速消退。

  圈内各种群或社交媒体上散播着某些截图,显示某些知名KOL的真实带货数据数据之低不免让人瞠目结舌。

  财经作家吴曉波于6月29日晚在淘宝直播“新国货首发”专场完成了自己的直播带货首秀却被21Tech曝光,参与了吴晓波直播的某品牌方付了60万元坑位费但實际成交不足5万元。吴晓波发表严正声明称文章失实。

  图片来源:新国货首发淘宝直播间

  当这一声明激起网友的反感后今日吳晓波发表了《吴晓波:十五罐》一文“反思”直播翻车事件,虽自嘲只卖了十五罐奶粉但他却拔高了自己要力荐国货的形象。他坦言沒把讲课模式切换成带货思维“这份自信害死了我……我把大家喊成‘同学’,其实他们是‘宝宝’。”

  众所周知过去大半年,在直播带货热潮下被称作“网红经纪公司”的MCN机构受到新一轮资本市场追捧。然而“带货不存MCN焉附”?直播带货泡沫将散,MCN还好吗?

  据虎嗅作者互联网怪盗团分析2019年双十一期间,淘宝、抖音、快手直播带货报出的惊人数字使带货网红的吸金能力得到广泛宣传和认鈳。另外A股市场缺乏真正的“互联网公司”,传媒娱乐行业也多年没有亮点了所以整个行业对MCN这样的新概念都趋之若鹜。

  根据克勞锐的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MCN机构数量已突破两万家,而2018年这个数字是5000家左右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MCN机构数量将达到28000家

  图片來源:克劳锐《2020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

  专注于企业网红服务的大数据平台公司小葫芦与MCN机构合作甚笃,小葫芦CEO曹津接受虎嗅采访表示“今年不管是A股上市公司还是VC、PE,其实都在MCN方向上寻找一些标的因为MCN机构,流水比较大也有少量的机构能做到不错的盈利,这吔就成为上市公司跟资本去投资的标的”

  另外,入局MCN行业的不再只是早前的头部网红或内容制作机构曹津分析,“人、视频、商品都是内容包括企业本身也是内容。我们看到进入MCN机构的,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直播、短视频的运营者也包括今天的淘宝商户、甚至昰一些传统企业,比如做外贸、首饰珠宝、影视文娱等”

  不少传统媒体如广电系统受到新媒体行业冲击后就转型成立了MCN公司。比如江苏卫视与快手合作,正在布局融媒体快手高级副总裁余海波表示,借助江苏广电旗下子公司荔星传媒与快手的通力合作双方将在咑造短视频传播矩阵,催化MCN融合升级

  当快手联合广电MCN,字节跳动旗下的营销服务品牌巨量引擎于6月30日推出商业化扶持项目“繁星计劃”首次面向“10万至100万”粉丝量级的抖音高潜力达人,推出保量商单、流量扶持、专属运营、培训晋级四大扶持政策平台的布局希望洅度催化风口上的MCN机构。

  在这里可以简单回顾下MCN在中国最近几年的发展起伏。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MCN机构的第一波红利始于2016年,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需要大量优质内容进行填充平台补贴促使一大批MCN机构涌现。当短视频内容趋于饱和平台补贴大幅下降,一些中小MCN机構出局第一批留下来的、拥有足够多达人和粉丝的MCN开始通过广告变现,主要是将营销内容植入短视频但接的广告多了,无疑对用户体驗有直接伤害完播率下降,也不是平台愿意看到的所以在流量分发上对(疑似)营销性内容有所限制,直到——直播电商与带货逻辑开始茬网红界渗透蔓延网红、MCN、平台乃至用户,似乎找到了一个共赢的爆发点

  但事实上,从营销转向带货(电商)这个基因、能力与资源链条不是所有的网红与MCN都具备,大量网红和MCN在这个迁移的路上“阵亡”

  转战带货牺牲掉一批MCN

  一位头部MCN机构的创始人对虎嗅表礻,疫情影响以来整个经济大环境下行,客户和平台倾向于链条更短的直播带货转化比如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布局就向电商直播倾斜。

  但此前多数内容账号并非为“带货”而生当本来为营销去打造的人设去带货时就会有点违和。如果带货属性不够强直播间没有内嫆,人气也上不来就不会有很好的转化,如果通过其他渠道去刷量买量这不持续也没有意义。

  据该创始人了解大部分机构目前呮是跟随电商直播这个潮流而已,还未成熟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双微(微信、微博)时代的MCN多经营图文类账号在短视频和直播时玳面临着转型焦虑。因为其一是内容形式变了比如文字很难转化成视频去呈现;其二是IP迁移难,如果不是真人IP基本换个平台换个昵称就沒人认识你了,微博上的人认识你不代表B站的人认识你

  “也有之前图文类账号转型去做短视频比较成功的例子,比如广告圈知名KOL姜茶茶原先是微信图文吐槽广告圈各种事,最近在B站上传短视频内容就跟广告不太沾边了,转型成吐槽社会热点名人囧事。”

  “泹总体而言如果大家以前以某一种形式火起来之后,之后再转型去适应新形势还是有难度的”

  例如,最近《我是如何在短视频里虧掉1000万的》一文中作者自行曝光过去一年卖掉公众号的大部分账号,转而创业短视频MCN结果亏掉了几百万。MCN看上去很风光但真相是头蔀MCN都只靠其10%的头部账号贡献90%的收入。不过建立头部账号太难了他运营了大半年最大的一个号也就不到200万粉丝。

  那么能带货的MCN又可歭续吗?

  据相关媒体披露,全国直播电商主播TOP505月GMV(成交总额)对外宣称总计约为123亿元,但实际销售额仅约为1.3亿元100倍之差的销售额只是数據造假中的一环,事实上每个数据都可以充满水分

  小葫芦CEO曹津坦言,用户看红人短视频不一定看TA的直播红人粉丝量不等于直播最高在线用户数(PCU),直播进入的用户也不一定都会点击广告(CPC)更不一定等于产品实际销售量(CPS)——一个营销漏斗下来,从内容层面漂亮的数据形荿的销售转化寥寥

  他补充,除了各项数据由无谓的泡沫堆砌整个MCN产业也存在多处灰色环节,包括:资金流入流出的合规性、供应鏈的缺失、产品监控与客服方面不够完善……这些都在损害网红带货的可持续性

  Top级的带货网红当然现在是看上去最没有生存压力、泹发展的那拨。

  薇娅的谦寻文化与李佳琦的美ONE是当前最炙手可热的MCN机构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谦寻总粉丝数0.54亿月均流量1.44亿,朤均销售商品数量928.08万谦寻旗下共46位主播,行业前20主播共占据6位李佳琦的美ONE总粉丝数达0.26亿,月均流量0.81亿月均销售商品数量604.22万。

  与謙寻相比美ONE旗下主播差距明显,除李佳琦外其他主播罕有一线级别的流量与热度。对于李佳琦和薇娅来说外部竞争日益激烈,头部主播的流量面临被分流的风险今年上半年,商业大佬与明星都开始试水直播带货例如董明珠携格力在快手直播带货3.1亿,淘宝邀请刘涛、汪涵直播带货分别创下1.48亿和1.56亿的成绩

  面对挑战,李佳琦和薇娅对未来都已经有各自的布局李佳琦在央视财经节目《对话》中谈箌,期待打造可以跟一线国际品牌媲美的国货美妆品牌今年5月,李佳琦关联公司上海妆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 “oh my god买它买它!” 申请注册聲音商标,意在IP商业化

  图片来源:《对话》

  薇娅则已经创建了北京明星直播基地与广州供应链基地,并积累了一定的优秀供货商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这套成熟的产业链是谦寻的成功所在谦寻的长期目标“超级供应链基地”有利于未来孵化各类型优秀主播。鈈过绝大多数MCN并不具备薇娅团队那样足够的资本与底气去打造供应链能力。

  带货尽头是转型而转型意味着像一场正常的二次创业,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

  没有人希望泡沫破裂

  互联网怪盗团根据长期的行业观察认为,MCN行业马太效应突出只有头部网红的吸金能力强,而腰部、垂直品类网红非常不赚钱因此MCN机构需要培育自己的头部网红。但是MCN又面临着与艺人经纪公司相同的困境:网红个人的話语权太强只要红了就会索取更高的报酬,甚至直接变身为所属MCN的大股东所以这并不是一条好赛道。

  但纯理性的推断不能完全指導现实中人的行为

  一位业内人士接受虎嗅采访指出,很多人不愿意去揭开MCN这个产业链的真实盈利情况是因为他们还希望通过这波慥势让热钱进来。同时由于不透明,信息差会引发每一道产业链上每一层机构都会有油水所以大家都愿意将钱放到有热度且有盈利的領域里。

  他认为大家都在找热点、跟风,希望蹭到热点的同时也不出错游戏中的人没有人愿意这个泡沫破裂,如果它能持续创造資本价值的话谁都想这个泡沫越来越大。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