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洪水奔自己长期不在家窗户开还是关来,我关上窗户

 时值重阳妙峰山上,秋色正洎盎然

  大周朝素有重阳登高的习俗,而这妙峰山离着大周的都城平京不过百里之遥风景又极清丽雅致,这一日自然是少不了人來的。然而这一切对凌远黛来说,却是毫无影响

  至少此刻,她仍在小心仔细的修剪着面前的一株蕙兰对于外头的一切声响都是聽若未闻。她面前的这株蕙兰养的极好其叶纤长优雅、色泽更是青碧通透,活似以上好的碧玉雕成一般虽未见花开,但只看品相已知非是凡品。细细端详了一回之后远黛甚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丛蕙兰她已养了二年有余了如今看这长势,明年暮春时节应该便能開花了。

  目注这丛兰花她的心思忽而便飘得远了。

  原来自己已在这所别院之内待了二年有余了呀!二年余,对她而言实在吔不算短了!

  身后适时响起的足音拉回了她有些散漫的思绪,没有回头远黛漫声问道:“可是有人来了?”无须回头只听脚步,她便知道身后来的,乃是她的贴身丫鬟之一采莲

  采莲忙答道:“是六爷来了!小姐可要见一见!”

  六爷?今年来的是她六哥嗎唔,她的那位六哥仿佛是叫凌远清吧!长相她却是有些记不清了!自己的记性如今仿佛是更差了不过他们本就没见过几回,记不清吔是应该的!

  远黛不无淡漠的想着而后摇了摇头,平淡道:“我与他并不相熟却是不必见了!他若问起我时,只说我前儿受了风寒身子正不好便是了!”

  这两年她一直如是称病不出,对这位六哥实在也无必要例外。

  采莲微微迟疑半晌终是忍不住轻声噵:“小姐,您与姨太太出府已近三年了难道您就真打算在这田庄里待一辈子,再不回京里去了”语气里头却已带了几分焦躁的意思。

  没料到她会突然问出这么一句来远黛不无诧异的站直了身子,回首看了采莲一眼

  采莲今年已是一十八岁了,出落得长挑身材粉面桃腮,虽算不上什么顶尖美人却也是百里挑一的好人才。神气古怪的打量了她一回远黛才莫名道:“我知道了!”

  这句“我知道了”来的实在文不对题且突兀莫名,却让采莲愕然之余只觉无奈不无气愤的跺了跺脚,采莲不无气恼的转身往大厅去了

  目送她怏怏而去的远黛却是淡淡一笑,抬手拂了一拂自己所着的素色襦裙的下摆掸去黏在其上的草茎叶片,又将手中银剪搁在一边的精致竹篮内这才挽起竹篮缓步往内院走去。她身形修长身段更是窈窕有致,款款而行之际步态轻盈优雅,恰似弱柳扶风一般

  妙峰山下的这所凌家别院并不甚大,前后只三重院落建筑也只是普通的白墙青瓦,但因屋舍布局合理花卉树木点缀得当,却自有一份洗淨铅华的素朴清雅

  远黛所住的,却是这座别院西面的一座小院也是离后花园最近的院子。这处小院本是三座院落里头最小也最简陋的一座但远黛喜它清静,离着花园又近所以一直住在其内。

  才刚行到小院门口便有一名着湖色衫子的丫鬟急急的迎了上来,┅面接过她臂上所挽的竹篮一面抱怨道:“如今正是秋日,前儿又刚下了雨这等天气最易受寒,小姐身子本就不好偏又总不听人劝……”她口中说着怨责的话,面上却都是关切之色

  这丫鬟,却是远黛身边另一个贴身丫鬟名唤文屏的

  微微一笑之后,远黛道:“罢了我也累了,扶我进去吧!”

  文屏答应着便扶她进了屋子,搀她在临窗的炕沿上坐了早有眼尖的小丫鬟忙忙的送了茶水來,远黛接过茶盏浅浅的啜了一口,便问道:“姨太太可醒了没有”

  文屏忙答道:“我才刚过去看了姨太太,却是还不曾醒不過烧已是退了,想来是不打紧了!”她二人口中所言的姨太太却正是远黛的生身母亲周姨太。

  略一颔首后远黛道:“适才采莲来尋我,说是府里的六爷来了如今正在前头!”

  文屏忖度着她的意思,半晌方轻声问道:“小姐仍不打算见六爷吗”

  远黛淡然應道:“我已吩咐了采莲,若是他问起我时只说我偶感风寒!”

  文屏见她语气虽平淡,但态度之中却无转圜余地也只得默不作声。说起来她在这位小姐身边服侍了也将有三年了,却从来也没真正明白过这位庶出的小姐但有一点,她却是知道的那就是这位小姐惢中一旦有了决断,那是任谁也无法改变的

  对她的沉默远黛全不放在心上,只略带疲惫的摆一摆手道:“我有些累了!”

  文屏会意的答应一声,便忙回身才要去取靠背来,却见那门上青色夹帘一动采莲已快步的走了进来:“小姐!小姐!”她兴奋的叫着,尛脸通红面上满是掩不住的喜色。

  蛾眉微动的扫她一眼远黛终是开口道:“怎么了?”语气中却隐带不耐

  采莲显是太过兴奮,听了这一问竟忍不住的喘了口气而后才急急道:“六爷……六爷说……说……要来看看小姐呢!”

  从她一进屋,瞧见她神情的那一刻远黛其实便已猜到了几分,樱唇微微抿起她淡漠道:“六爷此来,想必不是独身一人吧”

  她在这别院已住了二年有余,這两年里头凌家偶尔也有人来,但听了她的称病之辞后却从无一人会起意来看她一看。她也并不以为凌远清会是个例外

  这话一絀,采莲面上的兴奋之色顿然消褪了许多表情也有些僵住了。文屏看她困窘终是忍不住开口为她解围道:“六爷可说了何时过来?”

  采莲怏怏道:“一会子便要过来了吧!”她口中说着终是不免有些忐忑的拿眼看向远黛。

  远黛面上也无怒色只缓声问道:“采莲,你可知道与六爷同来的是谁”

  这话一出,采莲顿然没来由的便觉心安了许多垂头仔细想了一想,方摇头道:“与六爷同来嘚共是三位其中两位少爷,一位小姐我看着都甚是眼生。不过听六爷唤那小姐做萧小姐唤那位公子做百里兄!此外还有一位公子,汸佛却是那位小姐的哥哥!”

  忽然听了这两个姓氏却是不由的远黛不蛾眉微蹙。百里者正是大周国姓,而萧这个姓氏她记得也佷清楚,宫内那位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可不正是姓萧。

  如此看来她这位六哥倒也颇有些能耐,竟能与这几人相伴同行!

  远黛默默想着毕竟扫了一眼身边二婢,采莲仍是满面懵懂而文屏神情却是若有所得。

  没再多说什么远黛起身,在梳妆台前坐下唤過文屏为她稍整仪容,才刚收拾停当便见外屋伺候的小丫鬟惠儿急急走了来禀说六爷已将到院子口了。

  远黛颔首之后却也并不耽擱,便起了身携了采莲与文屏二人出了屋子。堪堪行了数步便见迎面四人正说笑的行来。当先引路的年轻男子身形颀长面容英伟,氣度甚是不凡可不正是安肃侯府长房嫡出的六公子凌远清了。

  凌远清身侧三人却是二男一女。那走在中间的少女年在十七八间苼的明眸皓齿、肌肤胜雪,个头虽不甚高却自骨肉匀停,举止言行之间更见大家风范。

  走在她右侧的那名男子看着较她稍稍年长眉目之间,与她倒有七八分相似只是轮廓更为刚毅一些,显然便是她的兄长了左侧男子,或者其实不该称之为男子而该称之为少姩。这少年看来不过十五六岁模样头戴束发紫金冠,身着白蟒箭袖虽形容稚嫩,却是面如冠玉、五官精致眉目举止之间更透出一种頤指气使的势派,显然身份非凡

  远黛注意的看他一眼,对他的身份心中已自隐然明白。但她也并不表现出来只是朝前又行几步,这才朝着对面的凌远清浅浅一福缓声道:“见过六哥!”

  凌远清见她行礼,忙带笑虚虚一扶和声道:“多时不见,九妹妹和姨娘都还好吗”他口中问好,面上却并无多少关切之意显见这话不过是随口一提。

  远黛闻言也只一笑:“多劳六哥关怀!妹妹与姨娘都好!”

 二人简单寒暄过后,凌远清这才回身略作引见。

  不出远黛所料那少女名唤萧呈娴,乃是萧家大小姐右侧男子则昰其嫡长兄萧呈烨,而对左侧少年却只是简单的介绍为百里聿,对其身份竟是一句未提

  两下见礼完毕,却还是萧呈娴先开了口:“观妹妹形容似是先天有些不足之症?”言语之中少有关心,却颇多跃跃欲试之意

  没料到她会忽然问出这么一句来,远黛不无詫异的看她一眼这才浅浅笑道:“姐姐好眼力!”这一刻,她已完全明白了凌远清忽而起意探视自己的原因

  她从前就曾听人说起,这位萧家大小姐不喜女红不好诗书,却对医之一道颇为入迷只是可惜,这位小姐出身高贵萧家对她又抱以厚望,自然不会允许她拋头露面的为人医治此次凌远清偕友前来妙峰山别院小息,自己若默不作声或者凌远清根本不会想到有自己这个妹妹。但自己托病不絀却反而引来了这位大小姐的善意。

  她心中正想着那边凌远清却已笑道:“如今已是秋日,这宅子又近山却比外头还要更冷些,九妹又是有恙在身有话却还是进屋去说的好!”

  这话一出,众人皆各点头便自举步进了小厅。

  远黛所住的这处院子虽然哋处偏僻、屋舍也略显狭小,但毕竟她在这里头已住了数年一应陈设、器物虽限于条件不敢说如何名贵,却也雅致、洁净令人耳目一噺。屋角及案头几上所供的几盆花草更是品相不凡幽香隐隐,直令人心旷神怡

  那凌远清与萧氏兄妹倒也还罢了,那百里聿却是目咣为之一凝眸中异色隐隐,但却依然沉默着未曾开言众人在小厅坐定,便有丫鬟奉了茶来萧呈娴因是坐在远黛身边,此刻见奉了茶來少不得伸手取过,揭开盏盖意态矜持的浅浅啜了一口。

  那茶才一入口滋味极之清淡,直似清水一般萧呈娴毕竟出身大家,岼日用度皆非凡品虽是素不在意这些口腹之欲,但骤然饮了这茶却也忍不住的皱了下眉。

  然而她性情和婉更不欲在这等小事上落人颜面,因此仍是勉强的将那茶咽了下去却不料那茶入口虽淡,但一入喉时便有一股清香自舌底、喉下缓缓漾起,不过片刻却已舌咽生津、幽香满口,非止唇齿之间便是浑身上下,也是遍体舒泰、腋下更是风生习习一时畅快至极。纵是萧呈娴出身富贵此刻也仍是忍不住脱口赞了一声:“好茶!”

  凌远清三人在小厅左侧的一排太师椅上坐了,他三人先前在外头已喝过一盅茶,因此此刻倒嘟没动那茶此刻忽然听萧呈娴赞叹,不免各自诧异便也端了茶,啜了一口茶一入口,三人均不由色动的相互看了一眼彼此眸中都囿诧色。

  搁下茶盏凌远清笑道:“九妹这茶,幽香满口却不类普通茶品,不知九妹从何觅得”

  早在萧呈娴饮茶之时,远黛便已举盏陪饮了一口此刻听凌远清出言相询,不免在心中暗叹一声终于还是徐徐道:“六哥明鉴,这茶其实乃是花草茶!”

  四人聽说乃是花草茶面上这才露出恍然之色。他四人出身富贵出身便是上贡之物,于他四人也不为难得,但今日这茶却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故而难免好奇。此刻听说原是花草茶这才心下释然,只因似花草茶这等不入流的奇茶是通常是不入贡茶之列的

  对花艹之为茶,古人早有定见谓之为:上品饮茶,极品饮花只此一语,便可见其赞誉之极然而对于位于北方的大周朝来说,花草茶才只昰方兴未艾、甚为少见的一种茶品

  四人里头,萧呈娴幼习医术颇懂些花草养生之道,此刻听说乃是花茶便很有些兴致的揭了盏蓋,仔细端详盏内花草然而远黛这茶却是用了特殊手段揉制而成的,此刻沏了出来只觉茶色湛翠,其叶似花非花似叶非叶,从外形卻是看不出究竟用了何种花草为原料

  既然形状上看不出什么,萧呈娴只得举盏就口又浅浅的啜了一口。细细品味一回之后方才笑道:“妹妹这茶滋味绝妙,一时难以言说不过据我看来,这茶内该有松针……翠竹……呀,还有这股冷香莫非这茶内还有寒梅?”

  远黛见她如此有心却也忍不住一笑:“不瞒姐姐,这茶名唤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所指正是松、竹、梅三物,只看这茶名便知萧呈娴所猜无误。

  萧呈娴既知自己没有猜错心中不觉更是欣然,当下带笑问道:“这茶堪称花草茶中的极品只不知妹妹是從何处得来的?”

  眉睫极轻微的颤动了一下远黛很快笑道:“说来只怕姐姐笑话,这茶乃是妹妹亲手制的,姐姐若果真喜欢妹妹这便叫丫头们包上一些给姐姐捎上!”

  这话一出,萧呈娴便是一怔明眸也随之扫了一眼坐在对面的三人,尤其仔细的看了一眼凌遠清只见凌远清面上满是愕然之色,很显然的他也并不知道自己这位九妹会制茶。

  强压下想要追问的冲动萧呈娴笑道:“如此卻是太过叨扰妹妹了!”

  远黛一笑,正要说话那边自打进来起便一直神态懒散,不发一语的百里聿却忽然开口道:“我也要叨扰!”语音清亮干净宛如钟磬交鸣,却与他的稚嫩外表不甚相符

  他一开了口,凌远清便也顺水推舟的问道:“不知九妹妹这里还有多尐‘岁寒三友’茶”言下也颇有分润一些的意思。

  远黛见状不由为之苦笑:“六哥不知,这茶揉制殊为不易我亦是新学不久,試了多次也不过成功了两次,合计不过三两有余今日若非贵客临门,也是舍不得取出的!”

  凌远清闻言便即颔首问道:“难怪!难怪!我正想着,从前并不曾听说九妹妹会制花草茶怎么今儿却忽然尝到妹妹亲手制的茶了!”

  一边的萧呈娴听着,心下不觉微動有心想问这制茶的秘法,却又觉得今次毕竟只是初见若然直言相询,未免冒失少不得忍了下来,只是笑道:“我今儿来原是听說妹妹身子有些不适,我粗通医术妹妹若不弃嫌,可否让我把一回脉”语中却已有了几分关切。

  远黛早知她的来意听了这话,忙笑着谢了少不得起身向凌远清等人告了罪,这才请萧呈娴进了自己的屋子一时搭了脉,开了方子这才又送了萧呈娴出来。

  四囚此次之所以会过来原是萧呈娴想要试试自己的医术,毛遂自荐之故她乃是萧家嫡女,身份高贵又是主动开口,凌远清自是不好推脫才会过来探视一番。如今喝了茶又诊了脉、开了药,此行已是不虚加之天色已晚,四人便也自然起身告辞

  萧呈娴临去时,卻还不忘说了几句得空再聚的言语远黛自然含笑谦了几句,满口的应了那边文屏早将那‘岁寒三友’茶叶打点好了,搁在三只螺钿小盒内见众人要走,忙送了出来四人三家自是毫不客气的收了。

  送了四人离去后远黛这才携了文屏折返回屋,才刚坐下采莲却巳巴巴的将萧呈娴适才开的方子捧了过来,笑道:“小姐您看,可要照这方子去抓几副药来试试”

  冷冷淡淡的看她一眼,远黛抬掱接过那纸药方却是看也不看便信手丢在了桌上:“不必了!我自问身子并无问题,吃药作甚!”面上虽无多少怒意语气却甚淡漠。

  采莲在她身边也服侍了几年对她的性子虽不敢说摸得通透,但也略知几分见她如此,心中便不由的一惊立在下首,不敢多说其怹

  毕竟是朝夕相处的姐妹,文屏在旁见她窘迫心中不免怜惜,忙上前一步轻声道:“小姐,天色不早该用晚膳了,还有姨太呔那里……”

  她没说下去远黛却已知道了她的意思,当即扫了采莲一眼吩咐道:“还愣着作甚,去吧!”采莲正觉浑身不得劲儿忽然听了这一句,当真是如蒙大赦赶忙应着,退了下去

  远黛见她一溜烟的就跑了,心中终是怒意稍平而后不自觉的便叹了一聲。

  文屏察出她的心意不免抿唇一笑,毕竟替采莲分解道:“她原也是一片好意……”

  她不说这话倒也还罢了,一说这话遠黛却是仿佛想起了什么一般:“打今儿起,我屋里的茶若无我的吩咐,便是九天仙佛驾临也不许拿了出来!”

  看这意思,那“歲寒三友”茶出现在凌远清四人面前竟是采莲自作主张所致。

  文屏见她语气决然哪里还敢多说,只是连声的应着

  远黛轻舒┅口气,却忽然道:“今儿的事情我希望从此不会再有!”有些话,她本不想说但看文屏如今这样,她却还是决定要提点她一下毕竟如今她的身边,合用的丫鬟实在不多她不想折了一个采莲,将来再搭上一个文屏

  这话一出口,文屏心中就是一惊在她心中,原以为这事不过是小事但此刻听远黛的口气,却显然并不将这事当作是小事:“小姐……”她嗫嚅的轻唤了一声颇有求情之意。

  囿些疲惫的微阖双眸远黛平淡道:“我在这妙峰山已住了二年余了,原本早知这里非是久留之地但纵便是要回去,也得算计停当了穩稳妥妥的回去,似今儿这样显山露水的回去只怕是回去了,也难得有什么安稳日子过你可明白这道理?”

  文屏默然垂眸轻声噵:“奴婢明白!”说罢了这一句,眼见远黛似有起身之意她忙又上前一步,语带犹疑的问道:“小姐这张方子……”

  被她这一提醒,远黛这才蹙了下眉抬手拈起桌上萧呈娴所开的药方,简单的扫了一眼而后微微颔首道:“这方子虽算不上如何好,倒也中正平囷……”伸指轻轻一弹那张方子远黛有些无谓的吩咐道:“且先收着吧!”如今既已显了山露了水了,那与这位小姐交好对她实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上这方子还是留着的好。

  二人正说着话那边帘子外头却又已经传来了惠儿的声音:“小姐,姨太太已醒了!”

  应了一声后远黛站起身来,吩咐文屏道:“走吧!同我一道去看看姨太太!”

  文屏应了一声便上前搀了她,一路出了小院

  周姨娘住的院子也并非是这座别院的主院,说到底她毕竟只是个姨娘,即使主院其实常年空着却也依然不是她一介妾室能够住嘚的。不过她如今所住的院子占地也并不小兼且花木繁茂,院内偏西处更砌了一座小小的池塘塘内植了数盆睡莲,养了几条金鱼

  远黛一路进来,恰有一名容貌清秀的青衣丫鬟正迎面过来瞧见是她,那丫鬟忙躬身施礼唤了一声小姐。远黛便也停了步摆手问道:“红英,姨太太醒后精神如何”

  那丫鬟红英便答道:“醒来便又吃了药,看气色倒比早间要好了许多这会儿正歪在炕上同紫罗說话呢!”

  远黛点一点头,这才举步上去早有外间服侍的眼尖丫鬟见她过来,忙一面嚷嚷着:“姨太太九小姐过来了!”一面却赽步过来给远黛打了帘子请了她进去。

  周姨娘所住屋子一应陈设都颇为简单,全无一丝奢华之气却胜在清爽干净,几盆时令鲜花恰到好处的点缀其间花香幽淡,令人只觉神清气爽

  听得远黛过来,正斜歪在炕上的周姨娘便忙撑起了身子朝她瞧了过来。

  周姨娘看着约莫四旬左右虽则面色憔悴微黄,眼角鱼尾深蹙但仍可自其精致的眉目之间看出她当年的美貌:“这几日天气转寒,你怎麼却还穿的这般单薄”她的声音因受了风寒的缘故而略略沙哑,但语气之中的关怀之意却显然是发乎于心

  瞧见她满面关怀之色,遠黛的面上便也随之泛起一丝温暖的笑容:“娘又在瞎操心了!这些我都明白你只顾好自己的身体,便是我的福分了!”说话间便已赱了过去,在炕沿上坐了纤长如玉的柔荑也便自然的在周姨娘的额头按了一按。

  侯她缩回手后周姨娘才微笑道:“你放心!如今巳是无碍了!再养几日想必便能大好了!”说到这里,她稍稍一顿毕竟还是问道:“适才听她们说,六爷来看了你!”

  远黛知她心意不免一笑,道:“是!六哥与朋友同来我本不欲见他,便使采莲告了病不料他那朋友里头有人懂些医术,六哥便引了她来看了我!”她说的波澜不惊对于萧呈娴等三人的身份更是绝口不提。说着话的时候更朝身边摆了摆手。

  文屏等人会意当即悄然无声的退了下去。

  周姨娘也未言语侯众人退下后,这才低声问道:“六……六爷可曾对你说什么没有”

  “他本是与朋友同来的,自嘫不会对我说什么!”远黛含笑的拍拍周姨娘的手温声安慰道:“娘且安心,女儿知道轻重的!”

  这话一出周姨娘的眼圈儿忽然便红了,下一刻珠泪已是滚滚而下:“娘知道你是个明事理、知轻重的孩子,只是娘没用非但帮不得你,却还要你处处筹划护着娘……”

  远黛见她如此不由苦笑,忙自袖中抽出帕子递了给她。周姨娘接了帕子便去拭泪,却是越拭越多泪珠滚滚,竟是一发不鈳收拾远黛在侧,也不言语只是静静坐着,并不过分劝慰面上也无太多表情,似乎对这一幕早已习以为常

  周姨娘哭了半日,這才止了泪眼皮微肿的看向远黛,哽咽的唤了一声:“远黛……”

  远黛叹了口气毕竟开口道:“娘的意思,女儿都省得!你只管放宽心就是了!”

  周姨娘张了张口还待再说,但抬眼看时却见远黛虽是面色如常,双眸之中却隐有不耐之色当下也只得知趣的鈈再追问,却转而小心问道:“可要留下一道用饭”

  远黛轻摇螓首:“这却不必了,这刻儿采莲该已准备妥当了!况且你的身子才剛好些我若在这里用饭,不免扰了你!你放心该打算的,我都心中有数!”她口中说着便已起了身,朝周姨娘行了一礼告退而去。

  周姨娘斜歪在炕上目视她离去的背影,神色一时怔忡却是好半日也没言语。外头帘子轻轻一动却有一名中年仆妇走了进来。這仆妇年纪与周姨娘差相仿佛也在四旬之间,容貌虽只平平但身材高挑、双目有神,看着却是一副精干的模样

  周姨娘眸子一动,瞧见是她进来不免叹了一声,低道:“她虽是应了但我如今心中反更觉不安,这一回去也不知是祸是福!”一言未了,早又流下淚来

  那妇人见她如此,不禁大为无奈立时不悦道:“此去是福是祸,暂且不说但却是必要如此!九小姐如今已是二九之龄,只等今年过了年便是一十九岁。这个年纪在我大周闺阁女子中,已实在不算小了偏偏夫人那里却似已将她忘却了一般,这些年竟是全無一点消息九小姐原是庶女,比那嫡出之女便差了数筹若再耽搁个一二年,将来便更难寻到好夫家!你是她亲娘如何不为她着想,卻只图着这里的安逸!”

  她虽是仆役身份这一番话却是出奇的疾言厉色,全不给周姨娘分毫的面子偏偏周姨娘还真是为她的气势所迫,竟至讷讷的不敢接她的话

  那妇人见她如此,却又记起了自己的身份当下缓和了语气,缓声道:“你可莫要忘记了这别院雖好,毕竟也还是凌家的产业你我若想安度余生,如今却只得一条路那便是为九小姐寻个好人家,如此一来不管将来如何,夫人便鈈能太过为难我们!”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疯狂课车】(已授权)

}

洪水来临必然是一场灾难,自嘫灾害有时真的是不可避免然而做梦梦见发大水却另有一番意思,那么呢梦见发大水预示着行财运,是一种好兆头梦见发大水,要來钱

生活贫寒。已婚女人给窗户框上抹腻子丈夫会病例。

预示梦者将有好事人安好最近有富贵;

暗示梦者最近有不顺,要拌嘴但吔不用担心,只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与人即可;

}
书??名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錦诗自述
责任编辑 陈叶 陆晨希
关注我们的微博:@译林出版社
意见反馈:@你好小巴鱼

以往有不少记者采访过我写过关于我的报道,也囿不少人提出要为我写传记我都不假思索,一一婉拒我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写的。后来我的一些同行、同事、朋友也希望我写一部回憶录,出版社和媒体的朋友也都主动约我写口述历史于是我不得不认真考虑他们的建议。

我想大家之所以反复建议,是因为我是莫高窟发生巨变和敦煌研究院事业日新月异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今年八十一岁,已经在敦煌工作五十七年了以我在敦煌近六十年嘚所见所闻,为莫高窟的保护事业为敦煌研究院的发展留史、续史,是我不能推卸的责任可是,我过去从未想过要写自传上了年纪僦更没有精力去写,真的要写不知会写到猴年马月

真是天意!2014年,北京大学有几位教授来莫高窟考察我和艺术学院的顾春芳老师一见洳故。我翻阅过她的书和诗集知道她主要从事美学、艺术学、戏剧学的教学和研究。古人说文如其人她博学多才、能文能诗,学术造詣深厚天赋悟性很高,治学严谨才思敏捷,文字透出才气和灵气之后通过几次交流和接触,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越发感到这是┅位值得信赖的学者,我们结下了真挚的友情所以,当她说希望访谈我的时候我欣然接受。

这本书的基础是我们俩长达十天的访谈内嫆因我特别信任她,访谈时完全处于放松状态问什么就说什么,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北京和敦煌相隔遥远,见面不容易我就想利用囿限的时间多提供给她一些材料。为了保证我所说的关于敦煌历史、敦煌艺术、藏经洞文物、壁画保护等内容的准确性她后来又去查阅叻大量敦煌学的论著、画册、文集,包括《敦煌研究》等文献资料下了极大的功夫。

顾老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十分繁忙她之前也并非從事敦煌学研究的学者,为了这本书她要补充敦煌学方方面面的材料,其难度和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有一回我到她的办公室,看到了┅大堆关于敦煌的书籍和资料令我非常感动。当我看到顾老师撰写完成的初稿时我感到这本书已经大大超出了我最初的想象,令我既感到惊讶又十分佩服。我觉得她很辛苦我有责任配合她做好书稿的校对工作。

顾老师深知我与敦煌是不可分的我一生的事业以及我絕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敦煌,写樊锦诗这个人如果脱离了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而只是简单重复网上多次发布的那些报道,就写不出┅个真实而又完整的樊锦诗为此,她设计了一个合理又系统的框架深挖莫高窟的重要价值和敦煌研究院的重大事件,把我个人的命运哃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把我个人和我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结合起来,把我对于文物保护事业的所思所想真实地表达了出来甚至说出了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

这本自述的完成要感谢顾老师,如果没有她的出现也许迄今为止我都未曾想过要写一本关于我自己嘚书,也不可能有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

捧起书稿,让我无限感慨许多往事历历在目。

回想1962年我第一次到敦煌参加实习,好像就在葃天可一晃我已经八十一岁了。我的身体每况愈下思维和行动也越来越迟缓,我不知道自己还能陪伴莫高窟多长时间还能为她做多尐事情。我的记性大不如从前很多事情都忘记了,但是我忘不了几代国家领导人对莫高窟保护事业的关心;我忘不了那些北大的师长丠大的学习时光影响了我的一生;我忘不了以常书鸿、段文杰为代表的老一辈莫高窟人在大漠戈壁的艰难条件下筚路蓝缕、含辛茹苦地开創了莫高窟保护、研究、弘扬的事业;我也忘不了许许多多国内外的机构和朋友的深情厚谊,他们一次次伸出援手帮助和支持莫高窟的保护事业。在这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要感谢所有长期关心支持我的朋友们。

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两个孩子,感谢他们对我这个不称職的母亲的理解和宽容希望他们读了这本书之后,能够更加懂得守护莫高窟是值得奉献一生的高尚的事业是必然要奉献一生的艰苦的倳业,也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奉献的永恒的事业

特别要感谢我的同窗、我的终身伴侣彭金章。没有老彭对我的爱和理解就没有今忝的樊锦诗,我根本不可能在敦煌坚持下来也不可能全心全意去做敦煌的工作。我一直想等退休之后陪他到敦煌以外的地方走走看看萬万没有想到,我什么都还没有做老彭却离我而去,留给我无限的悲伤无限的愧疚,无限的遗憾!现在我时常觉得老彭没有走,他還在我身旁和我一起守护着莫高窟,他依然在支持我给我力量!我们俩曾经的誓言是:“相识未名湖,相爱珞珈山相守莫高窟。”

峩们用爱和生命践行了这样一个神圣的誓言

第一章 人生的不确定性

我的祖籍是浙江杭州。1938年7月9日我出生于北平

那年北平已经沦陷,日軍司令部就设在铁狮子胡同但是华北之大,日军根本无法控制日本政府决定“以华制华”,在占领区扶植各种傀儡政权以达成征服Φ国的目的。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日军接管并垄断了华北的交通、邮电、钢铁、煤炭、电力和纺织等行业,还强行发行了联银券华北嘚粮食、棉花等物资被运往日本,导致食品奇缺物价飞涨。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就去了上海。北平沦陷后绝大多数北平文化教育界的著名人士都拒绝与侵略者合作,宁愿抛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到大后方为抗战尽力。由于种种原因走不了的也宁可隐居起来,过着清贫的日子在这种情况下,我父母决定带着全家去南方谋生

我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大姐我和二姐是双生子。按照家谱峩们姐妹是樊家的梅字辈,大姐的名字中就有个“梅”字但是父亲希望女孩子也要饱读诗书,于是分别以“诗”“书”为名给我们姐妹俩取了名字。我的双胞胎姐姐叫“樊锦书”我叫“樊锦诗”。

我是在协和医院出生的我和姐姐是早产儿,出生的时候才六个半月聽祖母说,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大腿就只有她大拇指那么粗。由于我们严重不足月医院不让出院,需要放在暖箱里观察现在想想,如果不是在协和医院以当时一般的医疗条件,估计我们早就没命了

因为有两个孩子,母亲的奶水又不足等我们出院的时候,她就雇了┅个奶妈姐姐由母亲亲自喂养,我就交给奶妈喂养因为奶妈的奶水很好,很快我各方面的指标都超过了姐姐过了一阵子,我们到协囷医院做检查医生说这两个小孩,怎么一个胖一个瘦是不是妈妈偏心。其实并非妈妈偏心而是奶妈格外偏爱我,照顾我特别细心

泹我和姐姐毕竟是不足月的早产儿,又是双生子从小体质就比较弱。特别是我小时候多病多灾。因为先天不足背也有点驼,就是一個“丑小鸭”

我父亲名叫樊际麟,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个工程师。

父亲大学毕业后就在北平的工部局工作后来我们举家搬到南方,怹一度改行经商他的外语特别好,非常热爱中国古典艺术和文化因为我很小就离开了北平,因此对小时候在北平的那一段生活并没有特别的印象{书籍朋友圈分享微信Booker527}

南下上海之后,因为家里孩子多母亲就在家操持家务,全家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我们家本来已經有了三姐妹,后来又陆续有了两个弟弟一共姐弟五个。因为家里还有爷爷奶奶父母的负担比较重。于是母亲把我和双胞胎姐姐放茬外婆家里寄养,我们就和外婆住在上海愚园路的一幢公寓里外婆家的生活条件很好,她会做西餐我很小就会吃西餐。

父母带着大姐囷弟弟住在舅舅家一个石库门的房子里那个房子位于现在的静安区新闸路。后来我们全家又搬去了虹口区租住在一个租界时期的西式房子里,家里还有壁炉不过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全家人都从那里给轰了出去

老人的观念比较陈旧,外婆总说女孩子念什么书将来能识字,能看丈夫的家信就行了所以我弟弟六岁就能去读书,而我和姐姐直到八岁才进正式的学堂幸亏我父亲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他觉得女孩们也应该去上学于是说服了外婆。正是由于父亲我才有机会进学校读书。

我先后上过三个私立小学我的第一个学校是愚园路的彼得小学,那是一个教会学校二年级的时候我从彼得小学转到了当时的求德小学,第二年又转到了海宁路的善导小学我們家有五个孩子,要供五个孩子读书父母的负担可想而知。直到后来公私合营中学都是公立学校,没有私立学校了这时候我才进了公立学校读书。

每逢新学期开始我和姐姐们领了新书回家后,父亲总要和我们一起包书皮那时候不像现在,有现成的漂亮包书纸当時就是找些干净的牛皮纸,把课本的封面包上之后,父亲就会用楷书工工整整地在书封写上“樊锦诗”三个字父亲练过书法,字写得非常漂亮他对孩子们也是言传身教,从小要我们练书法他还找来颜真卿、欧阳询的字帖让我们临摹。我小时候也喜欢模仿父亲的字潛移默化地,我的字和他的很像

受我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喜欢听评弹、看戏特别喜欢跟随家人去听戏,因为到了戏院就可以吃到许多點心我现在还喜欢评弹和昆曲,最喜欢听刘天韵的《林冲踏雪》

我从小目睹过什么是“十里洋场”,也目睹过城市贫民和无家可归的鋶浪人群抗战期间,上海沦为“孤岛”市区绝大部分地方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还有英法等其他国家控制的租界大家都害怕日本囚,有时候小孩子哭闹只要大人一说:“日本人来了!”小孩子连哭都不敢哭。所以我们小时候对日本人的恐惧是根深蒂固的我记得烸家每户的玻璃窗上都贴着米字格纸条,怕轰炸声把玻璃震碎了我的印象中连窗帘都是黑的。

在我的记忆里大人们会给孩子们讲文天祥、岳飞、戚继光的故事,当时的儿童读物主要是这样一类鼓励爱国的书连积木上也印了这些个英雄人物。在父母和家人的呵护下我們兄弟姐妹小时候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的印象中父亲还时常教我们背诵《古文观止》,带我们去看电影静安寺愚园路附近有一个百樂门影院,我就在那里看过美国好莱坞电影《出水芙蓉》和《绿野仙踪》后来还看过苏联电影《第三次打击》。

听家里人说就在我出苼那年的年初,也就是1938年1月因为寒潮入袭上海,有上万人被冻死、饿死据说到了1939年,情况更加严峻大多数市民的生活也变得格外艰難,原因是米价疯涨上海人主要的粮食是大米,由于通货膨胀、筹备军粮还有游资的囤积和政府的限价,导致了米荒 1949年前的上海街頭,经常有要饭的乞丐我至今还记得在上学路上亲眼看到过路边饿死的难民。一天早上我看见有个经常在同一地点要饭的人就倒在了那里。很多乞丐都是从外省逃难来的淮河地区经常闹水灾,安徽一带的难民就逃难到上海来但是在上海这样的地方也没有他们的生路。

那段时期还听说了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上海米价疯涨,买不到米而对生了小孩的家庭来说,最好的营养品就是用大米熬的粥普通市民都想尽办法出去弄米。听说有一家的月婆子出去买米,可是出门后一连几天也没有回来家人十分着急,以为她去乡下什么地方买米了但是没想到其实是被日本人抓去了,从此再没有了音讯这实在是童年记忆中一件令我感到震惊、恐惧而难忘的事情。

还有一件令我无法忘怀的往事就发生在我们和外婆居住的公寓楼里。有一天晚上我听到外面有日本兵的叫喊声和汽车声,瞬间就感到特别恐懼楼道里非常吵闹,大人说有日本兵正在搜查这种吵闹声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荷枪的日本兵从楼里押着一批人往外走透过门縫,我注意到被抓的全都是高鼻子的外国人日本兵把他们塞到停在公寓门口的卡车里,就扬长而去我当时并不知道日本兵为什么要来公寓抓人,年幼的我不懂也不会问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过来很可能是“珍珠港事件”以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向日本宣战。那忝晚上日本兵的突然袭击应该是来抓捕和我们住在一栋楼里的美国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个消息传来上海各界组织叻各种庆祝活动。那一刻整个上海兴奋得不得了!中国胜利了!上海人简直高兴得都狂热了!我那时候已经七岁了。在这七年里我虽嘫年幼无知,但受到大人的影响和所有人一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信念:“绝不当亡国奴!”现在敦煌研究院和日本方面合作的项目很多,我们也能合作得很好有些日本学者确实非常热爱敦煌艺术,也为莫高窟的保护做了很多切实的贡献但是我有时想起小时候的这些事凊,还是觉得不能完全释怀

当然,这只是一个孩子当时的感受如今回过头来看,这种爱国的感情和大人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我们当時看的书看的图片,听的故事虽然也有白雪公主、美人鱼,但更多的是精忠报国、抗击倭寇这些教育对我影响至深。

新中国成立前嘚上海物价飞涨。特别是1947年上海出现粮食供应不足、米价飞涨的情况,一般市民无力购买那一年的5月还出现了抢米的风潮。其他生活物品的价格也是疯涨据说1949年初天气寒冷,但是煤运相继断绝存户居为奇货。工厂囤积商品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加之各种投机活动、特务活动和帮会活动,那时的上海比较混乱

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几乎每个月物价都在涨手里有的钞票很快就贬徝了,市民非常恐慌所以一般市民每月一领到工资就全部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这就导致物价继续急速飙升市场价格一抬再抬。那时候听到弄堂里的大人们叽里呱啦一般就是在抱怨柴米油盐太贵,薪水太少日子难过。

当时上海有很多失业人口、城市游民还有救济機构的老弱病残及妇孺,人数众多城市游民没有正当职业,有的就以偷盗、抢劫、诈骗、赌博等不正当的方式谋生

上海的文化事业一姠是比较发达的,报纸、杂志、广播和各类娱乐场所也比较多就报纸而言,有《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等日发行量逾十万份,其他各类报纸也很多那时候还有很多电影院和剧院,收音机的使用也比较普及

但是,上海的公共事业基本上是被外商垄断的比如美商开办的电力公司控制着上海电力的供应,开办的电话公司控制着上海旧公共租界、法租界及沪西越界筑路区的电话;英商开办的自来水公司、电车公司控制了公共租界的自来水供应和电车交通;法商开办的电灯电车公司控制了法租界的电灯和电车交通;上海的对外交通也幾乎都被外商垄断

上海市民对于解放是拥护的。在解放前夕就有市民在街头打出“欢迎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横幅。我小时候常常聽到街上传来欢迎解放军渡江解放大上海的口号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举渡江,上海人民翻身的日子到了!”“欢迎解放军渡江拯救人民,解放京沪杭解放全中国!”“保存国家元气,避免人民损失要求按照北平办法实行上海的真和平”等。

解放军进城之后是非瑺强调纪律的部队在南下时早就强调过,良好的入城纪律就是给市民的见面礼所有部队机关一律不准驻扎在工厂、医院、学校和教堂;还要制定适合城市生活习惯的制度和规则。解放军战士为了不干扰市民的正常生活晚上就露宿街头,这让上海的老百姓非常感动

新Φ国成立前的上海街头,还有饿死的乞丐之后就看不到类似的事情了。起初也出现过粮食紧张的情况因为洋米不能进口,加上水稻收荿不好还有商人的投机活动,上海也一度出现过粮食危机当时中央就调集东北、华中地区的大米到上海,缓解上海的粮食危机不仅洳此,上海市政府还为失业人员发放了救济粮不仅有工厂工人,还有街道的清扫工、推小车的苦力还有码头和车站上扛货的脚夫、水掱、堂倌、店员、女工,以及开电车的、开火车的、三轮车夫、邮差等过去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底层劳动者

新中国成立后,原来大街上嘚城市游民、扒手、妓女、骗子、流氓几乎都看不到了偷盗、抢劫、敲诈、乞食、赌博、卖淫这些事情也没有了。所以我感觉那时候仩海人普遍比较阳光积极,大家都有一种建设新中国的信念那时的人就是爱国。抗美援朝的时候动员大家捐献飞机大炮,大家都积极響应我也参加了捐赠。总的来说那时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大家热情高涨,整个社会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在这样的一种社会风气下,国家需要你去哪里你就愿意去哪里。上海过去有一些著名的布店、建筑公司说是需要支援西北,很快就搬到西北去了

1949年后,父亲回到了上海食品工业设计院工作他本来做事就认真,工作起来格外卖力到设计院之后就更加投入了。因为怹的英文好水处理工作需要参考外文资料,于是他就给单位翻译了很多外文资料他的专业是土木工程,我的印象中他下班回家老在那儿弯腰画图纸,所以落下了腰疼的病有时候患着病也还要坚持弯腰画图。

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我小时候特别爱吃肥肉,吃饭的时候就願意挑肥肉吃因为爱吃肥肉,所以长得比较胖家里人都叫我“小胖”。

我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但是特别喜欢笑,见人就笑据家里人後来回忆说,突然有一天我的脖子肿起来,发烧生病了但是为了不吃那种病人吃的炒米粥,我就说自己没有病这样就可以继续吃我囍欢的肥肉。这一吃就吃坏了

医生诊断后说要每天打针,但是根本不管用医生说要等肿块软了以后再开刀。我从小体质比较弱母亲怕我承受不了,更何况这么小的女孩子脖子上开一刀多难看于是就想办法托人找了个有名的中医。医生给开了外敷和内服的药不打针吔不开刀。这个病拖了很长时间在中医治疗下我才慢慢好起来。从此以后我再也不爱吃肥肉了,但是我相信了中医

还有一次生病更突然,也更危险我当时在海宁路上小学三四年级,早上刚到学校时还挺正常突然感到走路特别艰难,浑身发热说不出的难受,但我還是咬紧牙关扶着墙蹭到了教室。

那天早上我坐在教室里,根本什么也听不进去脸上滚烫,浑身不舒服汗珠子一颗一颗从额头上冒出来。老师发现我有些不对劲就让班里的一个高个子同学把我送回家去。为了不耽误同学上课才走到我家楼梯口,我就让同学赶紧囙去同学一走,就发现自己已经不能走路了勉强爬着上了三楼。等快到家门口的时候两条腿已经完全不听使唤了,连步子也跨不出詓我只能趴在门上,拼命捶门还使劲喘气。家人一开门见我在地上趴着,吓得不轻再一看这个孩子两腿无力,浑身滚烫赶紧扶進屋子让我躺下休息,当时以为是营养不良得了软骨病

其实,我得的根本不是什么软骨病而是脊髓灰质炎,也就是小儿麻痹症这是┅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小孩子一旦感染上这种病,一般很难逃脱瘫痪甚至死亡的命运但是家里人当时根本没囿这个意识,也不太知道这种病我很快从不会讲话发展到神志不清,全家人急坏了以为这个孩子没救了。我烧得迷迷糊糊的就感觉峩的祖母在烧纸“叫魂”。

在我卧床的那几天恰好有一位给我祖父看病的医生来家里出诊。当时祖父得了黄疸病等这位医生看完了病,家人就特意请他到另一个房间看看我医生用小锤子在我的腿上敲了几下,我却毫无感觉医生就说这个小孩得的可能是小儿麻痹症,這是个传染病情况很危急,必须尽快隔离立刻送医院治疗。

当时根本没有可以医治这种病的药后来才有了防治脊髓灰质炎的糖丸。醫生只是给了家人一个名单上面列的都是得过这种病而后来康复的小孩。为什么要给这个名单呢就是要我们想办法联系上他们,因为這些挺过来的小孩虽然多多少少都落下了些后遗症,但是他们的体内已经有了抗体如果能输他们的血,也许有得救的希望就可以救峩的命。结果联系了一圈下来没有一家愿意输血给我。那怎么办医生说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有血缘关系的家人给我输血因为家人哏我住在一起,实际可能也感染上了只是抵抗力好,没有犯病而已大家决定就让双胞胎姐姐给我输血,我这才被救了回来

过了一段時间,我的腿有了知觉也慢慢能走路了。每当回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常常感慨自己非常幸运,因为病愈后我依然可以正常说话正瑺走路,基本没有什么后遗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奇迹。

记得当时上海有一个神经科的著名大夫叫粟中华,他说自己看過很多小孩患上这种病都没有治愈他见我恢复得特别好,还能正常走路格外高兴,于是就对我说:“你长大后结了婚一定不要忘记請我吃喜酒。”只是我后来再也没有见过这个著名的神经科专家听说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最终也没能参加我的婚礼

我对洎己的这段经历记忆犹新,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第二次逃过死神的手掌我曾离死亡那么近,却奇迹般地痊愈了不过我总觉得自此以后,峩的腿就不是特别利落尤其到了老年,好像走路越来越不稳健摇摇晃晃的。但就是这两条瘦弱的腿命运却安排我用它们从上海这座夶都市走到了北京,又从北京走到了大西北走到了那么远的敦煌,走过荒漠和戈壁走过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的道路,这一走就是伍十多年

我就读的中学是上海市新沪中学。我自小比较懂事学习没让家里费过心,成绩不错父母对我的学习很放心,唯一不放心的僦是我的身体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我经常会上着课就慢慢感到老师的声音越来越遥远然后就失去了知觉。后来才知道我有低血糖的疒再后来到了敦煌,我也常常因低血糖而昏倒所以父亲特别不放心我这个女儿。

我读书其实不是最用功平时也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呮要成绩过得去每次考完试成绩单拿回家就交账了。所以父母对我管得比较松我也可以有时间看一些闲书。我特别爱看小说《水浒傳》《西游记》《七侠五义》,什么都看尤其爱看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都被我翻烂了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时候的学生就爱看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这些书我也都看。我还看了很多其他国家的小说比如《牛虻》《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悲惨世界》《包法利夫人》等。我也读了一些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记得小说批判了“拜金主义”。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叫“拜金主义”后来才慢慢知道。我看书比较杂古典的、现代的,西方的、中国的什么都看,也没有什么系统反正就是瞎看。

小时候我最崇拜的人是居里夫人。我很小就知道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觉得她太伟大了,以至于我曾经一心就想学化学

记得我读书的时候,上海小学很多中学不多,特别是高级中学就更少有的学生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了。当时小学毕业比较容易因为是义務制教育。但是初中毕业是个坎如果成绩不好,考不上好的学校的话就要去参加工作,继续念高中的人并不多更不用说考大学了。茚象很深的是我们当时初中有13个班一个班有60多个人,总共约800人到了高中就只剩下三四个班,一个班30人总共120人左右。我没有参加考试僦直升了高中其实我的学习成绩不算拔尖,但是我的兴趣广泛很喜欢历史,也喜欢外语特别喜欢化学。我觉得化学很奇妙各种溶液在试管里倒来倒去,居然能变出其他东西还能做出很多新的材料,所以很有兴趣如果当时考大学真的填了这个志愿,或许就考上华東化工学院了

我想学化学还因为我也曾想当一名医生,这是我最初的理想我觉得医生很神圣。我小时候生病要不是医生把我看好了,就不会有未来的人生在我心中,医生救死扶伤这个职业非常神圣。但是有人私下里对我说:“就你这个身体还想学医?恐怕不行到底谁给谁看病?”我一想也有道理于是我后来就选择了学历史。考大学前需要填报志愿老师来动员我考师范,我并不是特别有兴趣为什么?因为我特别不爱说话可是如果当老师,就需要在讲台上一个劲儿地讲我这么一个不爱说话的人怎么能当老师?根本没有這份自信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没有征求父母的意见就自作主张填报了高考志愿。思忖再三还是觉得想上北大,所以我大胆地在志愿表上填写了北京大学我选择的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当时考大学可以同时填报九个志愿可我只填报了三个,第一志愿是北大第二志願还是北大。虽然并不想当老师但也不能不尊重老师的意见,我的第三志愿就填报了华东师范大学大家都觉得学历史的人就是看书,吔不需要什么体力所以就报历史吧,何况自己也很喜欢历史我报考历史学系,一开始也没有想到自己会选择考古

我之所以选择北京夶学,是因为我早就从父亲那里知道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北大历史学系是最好的历史学系,北大有最好的教授我当然想选择北大。矗到高考结束父母也不知道我的选择。那时高考不像现在父母不怎么过问。有一次父亲突然问起我的学业我说:“我已经高中毕业叻。”父亲当时非常惊讶:“你都高中毕业啦”我又说:“我已经考大学了。”父亲接着问:“你考大学啦那你考的哪所大学?”我僦回答:“我填报了北京大学但还没发榜,不知道能不能考上”父亲一下子非常高兴。他是清华毕业的还曾经在北大当过两年讲师,所以他非常满意我的选择

等待录取通知书的过程非常紧张。到了发榜的日子邮递员送来一个信封。我当时十分忐忑不知道是录取叻,还是没有录取拿着信封不敢拆—拆出来,万一没有被录取可怎么办最后一个人躲起来拆了信封。我看到通知书上写着:北京大学曆史学系我被北大录取了。

我的两个姐姐和弟弟都没有能考上大学大姐读了师范专科。二姐喜欢画画和书法很可惜没有上成艺术类學校,初中毕业不久就参加了工作我的父亲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大弟的就业也受到影响一直到“文革”之后,父亲得到了平反夶弟才得以子承父业,在父亲原来的单位接班做父亲生前做过的工作。他和父亲一样喜欢工程喜欢钻研,很快就成了工程师

1957年7月2日,樊锦诗(右)与樊锦书于上海合影

我是一个人坐火车去北京大学报到的那是1958年9月。

我坐的是慢车从上海到北京要三天三夜。列车上嘚设备非常简单卧铺就是木条凳,靠背很低不是卧铺的话,坐的地方连靠背都没有列车上没有餐车,也没有地方买吃的出门的时候家人给我准备了干粮和水。火车每到一个站都要停很长时间。从窗户望出去觉得许多城市和上海比起来差距太大了。

我动身去北大報到前并不知道那一年北大入学报到的时间推迟了。为了这件事《人民日报》还特意登出了一个通告,但是我没有看到也没有任何囚告诉我。结果我到了北京火车站之后发现既没人接也没人管。我感到很纳闷怎么北京大学都没有迎接新生的安排?只能自己想办法摸到了北大我记得找到了当时的16斋,准备办理报到手续但是人家说这里不是报到的地方,让我去27斋问问结果27斋也根本没有人办理报箌手续。

那怎么办总不见得再回上海吧。我就一个人在燕园里走走看看第一次见到北大,很是兴奋激动我觉得这个学校太大了,很怕自己迷路因为我的行李还没有寄到,那天晚上我就只能在27斋的一块木板上将就睡了一晚结果着凉了,半夜就发起高烧可是人生地鈈熟,在北京我一个人也不认识只能硬撑。好不容易挨到第二天遇到历史学系一位高年级的同学才知道,原来是报到的时间推迟了那位学长看我的字写得还可以,就让我帮他抄文稿于是,在等待报到的日子里我就每天到历史学系办公室给他们抄文稿,抄的都是北夶学长写的文章我看见书架上放了许多线装书,边抄边想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学问太大了,文章写得真好抄着抄着,我和一些高年级嘚同学就熟了听他们说起考古专业,觉得很神秘有同学告诉我考古很好玩,可以经常到野外去游山玩水对人生懵懵懂懂的我,其实還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只是希望未来不要整天抱着书本。如果考古真像他们说的那样那不正是我想选择的专业吗?能够饱读诗书还能遊遍名山大川,这自然是天底下最有意思的事了

我在上海读中学时,受父亲的影响特别喜欢到博物馆看文物展览,知道许多精美的文粅都是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所以,我对考古专业充满遐想觉得考古工作一定很有意思。入学不久就要分专业我不假思索就报了考古專业。现在想起来其实我对考古工作究竟要干什么是一无所知,后来才知道其实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学考古因为太苦了。我就这样稀裏糊涂地选择了考古专业

1958年我入学之际,全国正在开展“大跃进”运动北京大学也在开展“双反”运动,进行教学改革我所仰慕的張政烺先生被调离了北大,马寅初校长也遭到了批判

令我感到幸运的是,在教学改革的风潮中北大的很多师长依然坚持一丝不苟的教學,依然有同学照常勤奋学习我依然可以感受到北大特殊的学习氛围,感受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噺的学风我记得历史学系当时还建立了统一的图书室和阅览室,经过1959年到1961年的逐步扩充资料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模,给师生的教学科研带来极大的便利后来历史学系还协助中文系筹办了“古典文献专业”,设置这个专业的目的是培养整理古典文学、史学、哲学方面攵献的人才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运动,但是整个50年代北大的校园氛围中洋溢着为共和国现代化建设而奉献的热情,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毫鈈怀疑地相信一个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时代正在走来。在这样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刻苦学习、努力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是當时北大学子共同的理想

我记得当时在上海的街上已经没有多少人穿打补丁的衣服了,但是北大有不少学生的衣服上还打着补丁当时夶学生的生活条件普遍比较艰苦,但大家也没有苦的感觉普遍比较乐观和积极。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影响到北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图书館里总是人满为患,晚到的同学根本没有位子有时候图书馆门前还会排起长龙,等到门一开同学们就蜂拥而入抢占座位。后来因为图書馆的座位实在满足不了所有想读书的学生只能实行分配制度。图书馆给各系各班分配了座位号拿不到号的同学只能站着读书。这就昰那时候的学习氛围每个人的粮食也有定量,食堂的甲菜是一角乙菜是八分,都是荤菜;丙菜六分丁菜四分,没有肉全是素的。剛到北方吃惯了米饭的我,一开始不习惯吃面食当时一个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也就十来块钱,戴得起手表的学生很少如果某个同学戴著手表,大家就说他是“有表阶级”

入校之后,我们58级学生因分专业早参加田野考古机会较多。我们1959年参加陕西省华县发掘工地的“認识实习”;1960年参加怀柔抢救性发掘;1961年参加正式的生产实习—昌平县雪山发掘发掘了雪山文化遗址,还发现了西周燕国墓葬、汉代墓葬和辽代居住遗址这么多实习机会给了我们这些学生很好的锻炼。1961年到1962年新开的专业课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和新石器时代考古分别由吕遵谔和严文明两位老师讲授;1962年到1963年新开的专业课是秦汉考古,由俞伟超老师讲授

50年代的北大学生内心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当时有不尐专家名人来北大讲演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和创作的热情。苏联作家波列伏依、卡达耶夫印度作家库玛尔,日本作家藤林成吉、青野季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苏联电影大师邦达尔丘克还有我国学者李健吾、陆侃如、刘大杰、吴祖光,相声大师侯宝林电影演員赵丹、白杨、黄宗英、孙道临等,都曾经到北大与学生们交流

我对艺术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去王府井北京人囻艺术剧院看《雷雨》当时要坐332路公交车到动物园站,再坐103路电车到北京人艺我们从剧院回来时错过了最晚的班车,于是就三五成群哋唱着歌从王府井一路走回校园,到学校时已是凌晨四点了这样的精神恐怕只能出现在那个年代。当时的北大人就有那样一种朝气和熱情

在去北大的前夕,父亲曾和我有过一次长谈父亲说:“你考上了北大,未来的人生将会是另外的一个天地你将会有更加广阔的視野。”果然我一到北大,就不断听周围的人说北大有多少名师有多少图书,北大过去出过多少人才这确实是一个学术的圣地。

50年玳的北大有一批出色的教授。历史学系大家云集其他系也是一样,比如中文系有著名的“三巨头”:吴组缃先生、林庚先生、王瑶先苼三位先生在为人处世、治学方法各方面都各有特点。学生可以同时接触不同治学风格的老师最大限度地吸取不同老师的长处。学生茬主要受某个教授的影响的同时又可以吸收其他教授的长处,这是一种有利于培养人才的健全的教学格局与学术生态

文理交融、兼容並包的学术风气也是北大精神传统中重要的方面。在北大的学术传统中一直有着继承全人类所有文化遗产的眼光和气魄。对于多元的中國文化对于新的现代文化,对于西方文化都鼓励学生培养一种开阔的世界视野。北大的精神传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追求独立的人格洎由的思考,奋力开辟新的领域投身国家和民族最为需要的事业。

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近代考古学传入我国。20世纪中国档案堺“四大发现”即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文书、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居延汉简的发现,推动了国内的许多学者加入近代考古学研究的行列利用考古学重建中国古代史的学术体系,这是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开端

早在1922年,北京大学就在研究所国学门(后改名为文科研究所)成立了以马衡先生为主任的考古学研究室1934年后,由胡适兼任考古学研究室主任1946年,又成立了以向达先生为主任的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聘请梁思永、裴文中先生为导师,开始招收研究生

1952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叻院系调整。调整后的北大史学系也随校从城内沙滩迁到西郊燕园组成新的机构,名称由原来的史学系改为历史学系调整后的历史学系有原属北大的教师,也有清华和燕京大学并入的教师过去北大、清华、燕京三足鼎立,50年代后就融为一体了翦伯赞先生担任系主任,他在三校融合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邓广铭先生就称赞他能够巧妙地把三校历史学的老师团结起来,通力合作消除门户之见。噺的历史学系集聚了一群学术大家除了翦伯赞、向达等先生,还有杨人楩、齐思和、邓广铭、邵循正、周一良、王铁崖、苏秉琦、张政烺、邓之诚等海内外知名的学者

院系大调整期间,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积极支持下为抢救全国各地大规模建设工程中所发现的文粅,培养考古文物工作人员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设立了考古专门化教研室,把考古所、北大和文物图书三部分力量集中起来连续办了㈣期考古学培训班。这件事情由苏秉琦等先生发起后来由郑振铎出面,郭沫若牵头由北大作为主办单位,负责颁发聘书和毕业证书培训班的授课教师都是当时历史和考古领域的大家。郭沫若讲奴隶社会史尹达讲原始社会史,翦伯赞讲封建社会史裴文中讲旧石器考古学。四期考古学培训班奠定了后来考古学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基础

1952年,北京大学正式将考古学学科专门化设立考古专业。当时的栲古专业设在历史学系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苏秉琦先生兼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聘请郑振铎、裴文中、夏鼐、梁思永、林耀华、郭寶钧诸先生兼任教授原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北京大学博物馆以及燕京大学史前博物馆合并成为考古教研室文物陈列室。丠京大学考古专业是新中国的首个考古专业 北大正式成立考古系是在1983年,由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议决定考古专业从历史学系分出,独竝建系由宿白先生担任考古系首任系主任。

50年代的北大历史学系云集了当时顶尖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当时给我们这个班授课的师長都是我国历史、考古学界的一流学者,如周一良、张政烺、田余庆、商鸿逵、张广达、苏秉琦、宿白等先生我比较熟悉的是给我们栲古专业学生讲授考古学课程的各位师长,如教授旧石器考古的吕遵谔先生教授石窟寺考古和中国考古学史的阎文儒先生,教授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严文明先生、李仰松先生教授商周考古的邹衡先生,教授战国秦汉考古的苏秉琦先生、俞伟超先生还有教授三国至元代的各代考古的宿白先生等,他们都是为新中国考古工作的开启和考古学学科的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开拓者

很多先生的学识和风度给我留丅了深刻的印象。周一良先生那时不过四十岁上下他上课的时候风度翩翩,简洁明快重点突出,流畅清晰从不照本宣科,既严谨又輕松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邓广铭先生是宋史专家对古典文学和宋词也有精深的研究。他比周一良先生大几岁圆圆脸,身材微胖為人非常谦和,说话带一点山东口音他的博学和严谨令人难忘。

考古专业的老师们授课都亲自编写教材,精心备课有材料、有分析、有研究、有观点,视野开阔让人体会到他们对考古事业的热爱和感情。教授商周考古的邹衡先生素有“商周考古第一人”之称,在國际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苏秉琦先生教授战国秦汉考古,他本人曾经在陕西省的渭河流域从事田野调查并参加了宝鸡斗鸡台遗址的发掘。他写的《斗鸡台沟东区墓葬》(1948)考古报告对周秦文化的面貌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先周、先秦文化的问题他对东周墓葬的分期研究,为建立中原地区东周墓葬的断代标尺奠定了基础就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域分布的格局、系统等问题,苏秉琦先生的研究方法和觀点在考古学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严文明先生那时还很年轻他不仅给我们开设了新石器时代考古的课程,还开设了中国考古学、田野考古学、考古学导论和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等课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与田野考古,曾经参与主持了河南洛阳王湾、邓州八里岗、山东長岛北庄和江西万年仙人洞等数十处考古发掘项目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陶器和稻作农业遗存,揭示了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多种类型的聚落遗址为复原中国史前和早期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宿白先生教我们三国至元代的各代考古我最喜欢魏晋南北朝的这段历史,所以宿白先生的课我特别喜欢宿先生告诉我们石窟考古怎么去做,怎么利用佛教典籍结合考古资料做研究宿白先生曾运用类型学方法,对魏晋南北朝隋唐墓葬做过全面的分区分期研究从而为研究这一时期墓葬制度的演变、等级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奠定了基础。他还昰我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曾多次主持石窟寺遗迹的考古实习,对国内许多石窟都做过测绘或部分测绘进行过记录和研究。1959年他还参加了对西藏文物的调查。

考古虽然属于历史学科范畴但因为考古的研究对象是古代留存的各种遗迹和遗物,所以它的方法和手段同历史學研究主要运用历史文献的方法有所不同必须采用科学的田野调查、发掘,并对发掘揭示的遗址和遗物进行记录、整理和研究没有野外考古的实践和锻炼,就谈不上学会了考古因此田野考古实习和专题考古实习是考古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基础功课。

北大考古专业留给峩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教考古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特殊,和历史学系的其他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一样考古专业的师生常常一同外出考察,所以学生和老师走得很近感情自然更加深厚。那时候的考古专业真是名师云集现在想想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当时的条件,没有抓住机会更多地向老师们请教我现在才明白,当年老师们教学的用心和苦心比如讲旧石器考古,就一定要引经据典从许多外國考古专家讲起,从斯文·赫定讲到其他的考古学家,原来这就是在讲考古的学术史。

现在我回北大考古系的老师告诉我,当年教我的咾先生的学生都退休了现在的老师我几乎都不认识了。随着前辈大师一个个离开这个校园也渐渐地从熟悉到陌生。现在我还会时常想念当时的这些老师也想念当时读书的氛围。

苏秉琦先生治学非常严谨博闻广识,他给我们开设的战国秦汉考古的课程对我的影响很大苏先生为人谦和热情,他是那种一看就让人感到亲切可敬、如沐春风的人他是新中国考古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也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主要创办者之一他毕生从事考古学研究,培养了许多考古学的人才取得了许多具有开拓意义的学术成就。

苏先生曾经参加、主持和领导过许多重要遗址和墓葬的发掘与研究比如30年代他参加了宝鸡斗鸡台遗址的发掘,这是我国考古学初期的一项重要发掘工程50姩代他曾经协助夏鼐、郭宝钧主持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大规模进行的辉县发掘,亲自发掘结构复杂的固围村2号战国大墓他亲自主持西安附菦考古调查,首次辨识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存并判定其与当地仰韶文化和西周文化的相对年代。他还曾主持洛阳附近考古发掘勘查东周時代的“王城”遗址,建立中原地区东周墓葬的断代标尺

据说就在宝鸡斗鸡台遗址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在回填墓土的时候发生了一起事故有一位民工不幸被砸身亡。 善后工作完毕后经费所剩无几,如果没有钱的话发掘工作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苏先生就写了一封信让他非常信任的好友,也是考古队成员白万玉从宝鸡到西安向自己的哥哥苏秉璋筹款。原来苏家是华北地区开纺织厂的有名的实业家在西安还有自己家的棉纺厂,家族企业是由苏先生的哥哥苏秉璋打理的信送到后,苏秉璋就立刻准备了五百现大洋让白万玉带回了寶鸡。斗鸡台遗址的发掘工作当时是由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 负责的对于自筹经费用于考古发掘的事情,苏先生自己只字不提也是因為这件事情,大家才知道苏先生原来有如此显赫的家族背景他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一个读书、考古、埋头写文章的知识分子从来不提忣自己的家事和背景。

“卢沟桥事变”之后北平沦陷,他所在的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一度经费断绝在这种情况下,他和当时的一些研究所人员将重要的研究资料秘密装箱转移到其他地方妥善保管后来又统一运往昆明。这批资料包括斗鸡台遗址发掘的全部田野记录、圖纸、稿件、卡片和照片;还有关于北平庙宇的调查资料和响山堂石窟寺的调查资料包括大量文字记录、测绘图、照片和拓片。他后来茬昆明的研究工作就是集中编写《斗鸡台沟东区墓葬》考古报告。这本考古报告在1948年出版大16开本,正文289页约20万字,100多幅插图报告總共印了400本,很多照片都没有刊印出来

苏先生有一个“绝活”:闭着眼睛摸陶片,摸得特别准他在考古发掘现场,反复强调做考古的囚要亲手摸陶片这给学生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觉得他太神奇了摸陶片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爱好。他对陶器有很深的研究摸了一輩子的陶片,看陶片的功夫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牛河梁发现五千年前的玉猪龙之后,有一个当地文化馆的负责人想起从前出土的一件玉器就取出来请他鉴定。苏先生摸过后判定这是一件红山文化的碧玉龙。这种功夫都是长年在野外考古实践中锤炼出来的考古一定要囿野外实践的经验,考古的功夫不是光躲在书斋里做学问就可以的

苏秉琦先生曾经考察了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兴城遗址、姜女石秦宫遺址,他还多次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进行考察为这一震惊中外的文化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的《燕山南北地区考古》《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文化与文明》《象征中华的辽宁重大文化史迹》《玉龙故乡·文明发端—谈查海遗址》等著作、学术报告和論文,对于建设中国考古学学科理论体系把中国考古学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意义重大。他的早期著作《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及《瓦鬲的研究》是考古学的基本文献

苏秉琦先生在1965年发表的《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一文,是我国考古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使探索中华攵化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苏先生最大的学术贡献是他运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谱系研究,论述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提出我国人口密集地区的六大文化区系。这个观点是在1975年《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的论文中提出来的当时“文革”還没有结束,所以这篇论文直到1981年才公开发表这篇论文提出中国文化起源和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论”,对原有的“中原中心论”是一個挑战他通过考古学文化的谱系,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以及中国作为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學术价值80年代中期,他提出了具有开拓意义的“中国文明起源多中心论”指导了中国考古学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阐明了我国超百万年嘚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的社会发展史实。他的“多元一体论”即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古文化、古城、古国”,以及“多源一统论”即中华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古国、方国、帝国”的学术理论,对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學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专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是具有指导性的系统理论著作费孝通称赞这本书是承前启后的世纪之书:“代表了我国学者对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实事求是研究的传统,这是一本人文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嘚自觉。他用古代遗传的实物来实证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的过程在中国人面临空前大转型的时刻在学术方面集中了考古学界几代学者嘚研究成果……”在这本书的前言里,苏先生提出了关于学术界存在着“两个怪圈”的问题“第一个怪圈”涉及中华文化的大一统观念,以及那些被视为正统和普遍适用的理论他用考古学研究所得的证据批驳了相关的谬误。他认为历史文献的记载和表述需要给予新的解釋黄河中游地区也不应再被视为中华文化的唯一发源地。“第二个怪圈”涉及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发展观的片面理解他认为,以往世界史学界对于希腊、罗马和日耳曼的发展史研究不能照搬过来说明中国的历史沿革。他不同意那种总是把前朝贬斥为异邦的观点Φ国的现代文明在他看来,是融合六大地区各自独立发展的文化的结果苏先生始终认为考古学必须正确回答“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华民族的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问题,由此考古研究才能上升为历史研究。

苏先生还较早利用类型学的方法成功地进行周秦墓葬和瓦鬲的分期研究,提出周文化渊源等问题他根据楚墓中具有鲜明特征的,并有自己一脉相承的发展序列的陶鬲将其列为认識楚文化的典型器物。他认为这些携带楚文化特点的“楚式鬲”“鼎式鬲”“斝式鬲”的基本结构和特征与流行于中原地区的“殷式鬲”“周式鬲”不同,自成体系他不仅对楚文化的形成发展有独到见解,而且对晋文化研究也有系统的理论“晋文化”的概念就是由他率先提出的。关于晋文化他还有一首诗:“华山玫瑰燕山龙,大青山下斝与瓮汾河湾旁磬与鼓,夏商周及晋文公”苏先生很谦虚,洎嘲为“四句歪诗”但其实这四句诗简明清晰地概括了晋文化的来龙去脉。他认为晋文化是北方、中原两大文化区在文化汇合点上相互撞击裂变而成的指出晋文化的研究不要受“曲村—天马、上马、侯马”这“三马”的束缚。他认为“周代到平王东迁已经名存实亡东周几百年重心,特别是政治上最稳定的力量已经转移到晋国” 。苏先生开创的区系类型学理论把中国考古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90姩代初苏秉琦先生还提出了“中国史前史”的目标,他说史前史不等于史前考古学而应当是把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合为一体的研究。这样的理想其实是把古今文化连成一体来探究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这是考古学的根本价值所在。他认为考古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对Φ国文化、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做出正确回答并以此为核心、框架,来系统复原中国历史的真实轮廓与发展脉络他曾在《如何使考古工作成为人民的事业》一文中说:

假如我们不肯甘心永远处于落后的境地……像峩们的先民一样,继续对于人类的文明生活有所贡献我们就需要好好地保护我们先民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遗产,从这里边去吸取经验看他们是如何地发明和改进了农业和陶业,征服了森林驯养了家畜,发明了文字、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以及笔墨纸砚,看他们又是洳何地由活剥生吃到煎炒烹调由山洞土窑到楼台亭榭,从树叶兽皮到锦绣衣冠由轮子的发明到机械的使用,然后我们再看这一切物质苼活方面的发明和改进对于当时经济和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种种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这就是研究中国物质文化史的任务。

苏秉琦先生主歭北大考古专业工作历时三十年他参与了考古专业的创建,从无到有建设起了一套完整的考古教学计划,还参与主持了考古学培训班苏先生还领导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进行邯郸涧沟 和龟台、华县泉护村和元君庙、洛阳王湾等项目的发掘实习。苏先生有非常敏锐的科學头脑思考问题总是高屋建瓴,总揽全局还能够抓住重点,所以每次听他讲课都能给学生们莫大的启示苏秉琦先生一生桃李满天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循循善诱耐心教诲,他非常乐于帮助他人排忧解难为人光明磊落、可亲可敬。

苏秉琦先生的遗嘱是回归自嘫他希望自己的骨灰撒在渤海湾。他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考古。

宿白先生是我的授业老师同时也是对我的人生影响极夶的一位先生。

我们58级考古专业的学生一至三年级有三次野外考古实习。课堂上侃侃而谈考古学知识的师长们大多经过了长期野外考古实践磨砺,是有着丰富野外考古经验的考古学家在考古工地上,他们从测量、开方、挖土、敛平地面、分辨土色、划分地层到用小鏟清理发掘、刷陶片、拼合、简单地修补、整理、绘图、拍照、文字记录等,对我们这一个班的同学进行耐心而严格的指导手把手地教給我们野外考古的方法和技能,为我们这些人日后参加考古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宿白先生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是中国历史时期栲古学学科体系的开创者和成就者也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20世纪50年代由他主持的河南禹县白沙镇北三座宋墓的发掘,以及根据此次發掘的考古资料撰写出版的考古报告—《白沙宋墓》(1957)是我国考古报告的经典,在考古界曾引起过巨大的反响宿白先生在城市考古、墓葬考古、宗教考古、手工业遗存考古、古代建筑、版本目录和中外交流等多个领域均有开创或拓展,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中国佛教石窟寺考古学,也是由宿白先生开启的一个研究分支自50年代以来,他身体力行长期坚持对全国各地的石窟寺做全面系统的实地勘测和记錄,特别着力于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的考古

宿白先生最初学的是历史,因为参加了向达先生的考古组后来改做考古研究。这个事情還要从当年北大恢复文科研究所考古组说起当时的考古组主任向达一时招不到人,向北大史学系冯承钧先生偶尔说起此事冯承钧先生馬上向他推荐了宿白。冯先生非常赏识宿白先生之前已经把他推荐到了北大图书馆。这样一来宿白先生就一边在图书馆整理文献,一邊参加文科研究所考古组的工作1952年北大院系调整时,宿白先生就正式被调到了历史学系

对于宿白先生的智慧、才华和博学,我一直佩垺得五体投地宿白先生是学历史出身的,他转向考古之后特别重视文献当时有不少搞考古研究的人对文献并不是很重视,现在有不少栲古专业的人好像还有这个问题宿白先生希望自己的学生不仅要研究实物,也要精通文献因为文献不好会影响一个人未来学术的发展。

宿白先生自己的历史文献功夫有口皆碑这与他转益多师的学术背景有很大关系。他大学毕业之后在北大文科研究所考古组做研究生,这段时间他到文史哲各个系听课历史系冯承钧先生的中西交通、南海交通和中亚民族,中文系孙作云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容庚先生嘚卜辞研究、金石学、钟鼎文,哲学系汤用彤先生的佛教史、魏晋玄学他都一一听过。此外他自己还兼学版本目录,在古籍版本目录學方面也有着极深的造诣1947年,宿白先生在整理北大图书馆善本书籍时从缪荃孙的国子监抄《永乐大典》天字韵所收《析津志》八卷中,发现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以下简称《金碑》)的碑文这是云冈石窟研究史上尚不为人知的重要文献。没有深厚的攵献功力是不可能发现并确定这篇文献的重要价值的。他所撰写的《〈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1951年撰写1956年发表),昰研究云冈石窟历史的力作也是他本人佛教考古的发轫之作,开启了他个人的石窟寺研究

后来根据《金碑》记述与实地考察,宿白先苼写成《云冈石窟分期试论》一文发表在《考古学报》上。在此以前有日本学者一直关注云冈的问题,宿先生对日本学者的分期方法提出了质疑日本学者长广敏雄发表《驳宿白氏的云冈分期论》,对宿先生的研究进行了激烈的反驳甚至质疑宿先生所用文献的真实性。后来宿先生又发表文章,答复了日本学者的质疑对《金碑》的真实性做出了论证,长广敏雄也不得不承认宿白先生的分期论

宿白先生转向考古之后,特别重视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相结合的研究他认为考古学不能离开田野考古,田野考古是考古生命力之所在历史時期考古不同于史前考古,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研究都伴随着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研究考古出土资料,包括石窟寺遗迹的各种社会历史问題离不开历史文献的引用和佐证。在他看来从事历史考古研究的人,不仅要研究考古材料也应精通历史文献,考古的学生应具备史學和文献学的基本功为此,他专门为从事佛教石窟寺考古的研究生开设了《汉文佛籍目录》课程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汉文佛籍的查阅方法,从中学习佛教考古的知识

此外,由于考古课程需要给学生提供考古实物的图像资料宿白先生备课时就在讲义上亲自画图,讲课时吔当场在黑板上画图无论是古建筑结构,还是天王、力士塑像他都能画得惟妙惟肖,令同学们赞叹不已1988年,西藏文管会邀请宿白先苼去参加一个活动他发现西藏的很多寺庙在“文革”期间被毁掉了。回来后他就开始整理当年的材料,亲手绘制了好多幅插图给未來的复原工作提供了参考图像。宿白先生的绘画功力来自他的素描功底绘图是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所以宿白先苼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在现场绘图记录遗迹遗物的技能

宿白先生看的书多,看的速度也快常常是学生半天也看不明白的材料,他看一眼就明白了有一回期末提交论文,我本来打算随便写一写交差了事以为老师只是翻翻而已。没想到宿白先生逐页批阅一条一条意见嘟清清楚楚地写在一张台历纸上,然后拿给我说:“你回去好好修改吧”遇到这样的老师,学生根本没有空子可钻只能老老实实地学,踏踏实实地做

宿白先生的学问深厚,视野宽广在学术研究上非常有见地。1962年他受邀在敦煌文物研究所 做《敦煌七讲》的学术报告。这次学术报告他不仅讲考古,讲敦煌的历史还从佛教史的角度,指出佛教文献资料的研究如何跟考古结合起来顺便还介绍了如何閱读和把握佛教的史集和经籍。与此同时他还介绍了西方和日本是怎么做敦煌研究的,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敦煌的学术史

宿白先生的《敦煌七讲》,从理论和方法上为建立中国石窟寺考古学奠定了基础他的创见在于,一般的石窟寺考古都会从图像入手而宿白先生不仅對实物和图像的研究非常深入,而且格外重视石窟学术史料和考古的结合对于佛教石窟考古,他提倡把佛籍所提供的信息和考古资料结匼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佛教考古涉及的研究面很广,包括断代研究、社会历史研究、佛教史研究、艺术史研究以及综合研究和各种专题研究等宿白先生认为从事石窟寺考古研究的人可以从事各类研究,但首先必须做好两项基础研究即“分期断代”和“考古报告”,否则無法开展石窟寺考古的深入研究

只要看看宿白先生的《白沙宋墓》考古报告,就知道宿先生的学问有多大了白沙宋墓是北宋末年赵大翁及其家属的三座墓葬。自1951年起宿白先生开始带队在此进行田野调查与发掘工作,报告也由宿白先生编写题目就叫《白沙宋墓》。在丠宋末期流行于中原和北方地区的仿木建筑砖雕壁画墓中白沙宋墓是保存较好,结构最为复杂内容最为丰富的一处。宿白先生当时才彡十岁出头就写出了这部中国田野考古纪实的奠基之作。翻开《白沙宋墓》印象最深刻的是后面的注释,涉及宋史包括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社会习俗等。宿白先生凭借自己深厚的文献功底查阅大量历史文献,与第一手考古资料相结合对墓葬的年代、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宋代河南家族墓地中流行贯鱼葬的习俗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生动地刻画了宋人的生活图景

80年代,宿白先生(右二)栲察莫高窟左二为樊锦诗

1985年,与宿白先生在新疆考察途中

当时国内历史考古学尚处草创时期,考古学家在撰写发掘报告时大都限于对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的记录很少深入讨论相关的重要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白沙宋墓》颠覆了学术界对考古报告的认识除了体现出栲古报告应有的实证功夫之外,还展现了浓郁的学术气息和人文精神尽管已出版六十余年,《白沙宋墓》作为考古报告的典范至今仍茬学界有重要影响。这本书里的学问太大了按照现在都可以评一个高级教授了,可是当时宿白先生在北大只评了一个副教授直到带我們这批学生的时候也还只是个副教授。但宿白先生总是说:“大浪淘沙你不要看现在。一二十年之后谁能沉得下心,谁才能够做出大嘚学问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人潜心做学问。”

对于从事考古研究的人来说一生有没有可以录入考古史的重大发现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囿没有留下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考古报告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田野调查和发掘,考古报告就是对田野考古发掘出来的遗迹和遗粅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记录科学的田野考古和田野考古报告的出现,使考古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成为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栲古报告在推动考古学这一学科的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考古报告绝对不能“造假”。无论发掘的对象是古代遗址或墓地均具有不可再苼性,因此一部理想的考古报告应讲究科学性和客观性,无论是发掘、整理、编写都要力求全面、系统、准确这样才能为日后人们了解古代社会信息提供准确的参照。这就是宿白先生的为人与为学教给我的对待考古工作的态度

然而,我愧对先生的是莫高窟的石窟考古报告迟迟没有做出来。当年分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宿白先生寄予我的厚望就是做好莫高窟的考古报告。“文革”一来什么都放下了,任何建树都没有“文革”之后,我又被任命为研究所副所长被日常事务占据了大量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搞业务考古工作不是┅个人能完成的,需要一个得力的团队而研究所当时人员匮乏,根本不具备做石窟考古报告的条件当然这些只是客观原因。最核心的問题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自己还没有真正想明白这个报告该怎么做虽然毕业多年,但是自己觉得仍然没有把宿白先生的学问学透我知道这项工作迟早都要做,而且必须完成还要完成得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北大的精神传统和学术氛围

北大的精神传统对我自己朂大的影响就是坚持做人做事的准则。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严谨诚实你做不出来就是你做不出来,绝对不能糊弄人不能还没做事情就亂忽悠。做人不仅要严谨诚实还要有定力,有责任担当不能乱跟风,要走在自己的路上只有看清楚重要的是什么,才能在关键时候鈈糊涂

我后来担任敦煌研究院的院长,在工作中也坚持着北大的精神传统就管理一个单位而言,当然每个部门都重要后勤重要,总務也重要问题是你怎么理解。研究院最核心的工作是什么首先是业务。你这个研究院如果没有优质的研究团队和研究成果那还是个研究院吗?但是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漠视其他部门,只是要摆好关系懂得理解和尊重。别看一个小小的食堂那也是众口难调,吃饭这個事永远是会有矛盾的一方面要尽力做好,另一方面当然不要太在意我们介绍敦煌研究院的时候,主要是说研究院完成的业务和成果肯定不能光介绍食堂工作做得多么多么好。

正是北大教给了我做人做事的严谨和担当我曾经碰到过一件事情。有个年轻人面临博士毕業他的论文要评优秀论文,找我来评议看了论文后,我说你既然叫我老师那我就有义务给你提醒几个事。你的博士论文内容还有些問题文字也不够好。如果这样的博士论文也能评优其实是把你给害了。北大的这种学术精神让我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讲假话,为此我吔得罪过不少人

梅贻琦先生说:“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北大的光荣与骄傲来自北大历史上各个院系的大批学者,他们以渊博的知識、人格和精神的力量感召和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的学子。

在北大最活跃和富有生机的就是学生,他们也是北大精神传统的接受者、繼承者和传播者然而,他们又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他们也在不断为北大的精神传统注入新的血液,一代又一代北大学子更新、创造、發扬和传递着北大的精神传统在这种精神传统中有着一种关于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创造力的自由发挥的信念,它渗透于每一个北大人的追求和情怀与那种“见小利,忘大义存私心,急近功”的格局和心态不同我总感觉北大学子普遍具有超越性的情怀和思维。因此在怹们身上常常自觉地承担着一种胸怀天下的使命。

北大之所以在全民族心目中成为一个精神圣地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在我看來正是源于这种精神传统北大的精神传统中还包含着一种立足中国大地,对于社会、历史、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无论做任何事情,研究或是教学都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进去,和自己所做的事业融为一体在自己所做过的每一件事情中,让个体生命不断得到新生和升华而自己也从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北大人往往痴迷于自己的事业和工作痴迷到“傻”,常人把这样的人称为“书呆子”但是茬这样的调侃中其实是怀着对这样一群人的敬意,因为他们在事业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生命

在国人的心目中,北京大学在任何一个时代嘟是担当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希望所在北大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肩负着民族的历史使命,自觉承担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使命坚持科學的理性精神,这也是北大重要的精神传统

第三章 敦煌是我的宿命

我常说自己几次想离开敦煌都没有离成,敦煌是我的宿命

现在想起來,我和敦煌的关系开始于年少时的一种美丽的幻想我小时候曾在中学课本上读到过一篇关于莫高窟的课文。那篇课文说莫高窟是祖国覀北的一颗明珠有几百个洞窟,洞窟里面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几万多平方米的壁画,是一座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我对这篇課文的印象很深后来就比较留意和敦煌有关的信息。特别是念了大学以后凡是和敦煌有关的展览,包括出版的画片和明信片我都格外关注。因此我早就知道常书鸿、段文杰这些人,始终很向往那个地方敦煌是我少年时代的一个梦,我把她想得特别美妙

我与敦煌嘚结缘始于我的毕业实习。如果1962年的毕业实习宿白先生没有选我去敦煌,也许就不会有后来我在敦煌的命运那一年敦煌莫高窟南区要進行危崖加固工程,首先就要动窟外地面下的地基当时常书鸿先生任所长,他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他意识到莫高窟外的地基絕对不能随便挖一挖了事,一定需要考古工作人员的介入因此,常书鸿先生就希望北大可以调一些考古专业的学生来进行莫高窟外的考古发掘我被选中了。

正是1962年的这次实习改变了我的命运

记得在去敦煌的路上,我一直想象着常书鸿和段文杰这两位传奇人物他们一萣是风度翩翩的艺术家。在此之前我读过徐迟的《祁连山下》,这篇报告文学的主人公就是以常书鸿为原型的我觉得这个人太了不起叻,留学法国喝过洋墨水,居然放弃了优渥的生活跑去西北荒漠守护莫高窟。在我的想象中敦煌文物研究所也应该是一个充满艺术氣息的很气派的地方。可是等我一下车就立刻傻眼了这里完全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研究所当时的工作人员一个个面黄肌瘦,穿的嘟是洗得发白的干部服一个个都跟当地的老乡似的。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传说中的敦煌怎么会是这样一种情景?

原来从1959年开始,我國经历了持续三年的困难时期全国上下粮食和副食品短缺,甘肃当时是重灾区到了敦煌,我才真正感觉到这个地方的贫穷和落后虽嘫当时全国范围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是甘肃敦煌地区依然食物紧缺很多人只能打草籽充饥。

我记得当时即便想吃一粒瓜子连瓜孓壳也找不到,最渴望的就是吃水果可是水果长在人家的树上,又不能去偷最后只能眼巴巴地等到水果成熟,几个同学可以分到一脸盆我得到我的那一份后,一个晚上就全吃光了哎!那真是我这辈子吃到的最好吃的东西了!后来我回到敦煌工作,每年都有水果吃泹都不能和那一天晚上的水果相比。可想而知当时的物资匮乏到什么程度,敦煌人的生活困顿到什么地步好在到了第二年,情况就略囿改善我们可以到县城去购买糖块和鸡蛋了。

1962年是我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学年。按照北大历史学系考古专业的惯例毕业班学生可以选擇洛阳、山西和敦煌等若干文化遗产地参加毕业实习。当时有不少同学都想选择敦煌因为莫高窟在大家心目中是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的典型。对我而言敦煌同样是内心格外向往的地方,敦煌那么远如果能趁着毕业实习的机会去看一看,正好可以了却一桩心愿所以我吔梦想着去敦煌参加实习。

最终系里决定我和另外三个同学去敦煌当时别提有多开心了。我把敦煌之行想得格外美妙那些敦煌的图片為我勾画了一个格外美好的世外桃源。结果没想到跑到敦煌一看除了令人震撼的石窟艺术,其他各方面都难以尽如人意尤其是当地的苼活条件,对来自北京、上海的我们而言简直是想象不到的艰苦。

但最吸引我们的还是窟内的壁画和彩塑

我们一到敦煌就迫不及待地想进洞参观,负责给宿白先生和我们几个讲解的是大名鼎鼎的史苇湘先生史先生是四川人,说着一口四川话我听不太懂。但是史先生講起敦煌来非常有激情,很吸引人洞中的温度远比我想象的要低,我感到有一股刺骨的寒气从地层蔓延上来然而看着洞窟四壁色彩斑斓的壁画,我就忘记了寒冷

1962年10月,莫高窟北大实习同学合影

整整一个星期史苇湘先生带领我们几个远道而来的北大青年学生,攀缘著被积沙掩埋的崖壁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看过去。从北凉、北魏到隋唐的山水、人物、建筑,从伏羲、女娲到力士、飞天随着洞窟┅个一个在我们面前敞开,我们忘记了疲惫空气也好像变得温暖了。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华美的圣殿完全沉浸在了衣袂飘举、光影交錯的壁画和塑像艺术中。

1962年也是敦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正是这一年,周总理批示拨出巨款启动敦煌莫高窟南区危崖加固工程。为配合1962—1966年的大规模加固工程需要在窟前进行考古遗迹的发掘清理,可当时的敦煌文物研究所没有专业考古人员常书鸿先生向正在敦煌莫高窟带着学生毕业实习的宿白先生提出,希望北大考古专业可以推荐四名参加实习的学生今后到敦煌工作这四名学生,除我之外还囿马世长、段鹏琦和谢德根。到了毕业分配的时候宿白先生向常书鸿推荐了我和马世长两人,我们俩被正式分配去了敦煌马世长后来吔是著名的佛教考古专家,回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书从事中国佛教考古的教学与研究,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中国石窟寺考古研究、敦煌文书研究、佛经版本校勘等2013年,马世长因病去世了最终留在敦煌的,就我一个人

那次实习没有结束,我就离开了敦煌最后嘚实习报告也是在上海的家里整理写出来的。

为什么我会提前离开敦煌原因是敦煌白天晚上温差大,气候干燥我的体质本来就差,根夲无法适应敦煌的天气严重的水土不服,加上营养也跟不上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失眠,经常到三四点钟就醒了上洞实习的时候,也经瑺走不动路宿先生怕我出事,让我提前离开敦煌所以,还没到三个月我就只能带着实习考察的资料回了上海。

“李广杏”如此人間好杏

敦煌这个地方没有什么物产,但是水果长得特别好当地有一种叫“李广杏”的杏子,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

我从小最不爱吃杏子。南方的杏子摘下来的时候都是青的又硬又酸,想起来都让人感到牙齿发软“李广杏”和南方的不一样,只有敦煌才有简直是人间媄味。

“李广杏”在每年六七月间成熟即便在敦煌,每年也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能品尝到这种杏子“李广杏”这个名字,据民间传說与汉代“飞将军”李广有关传说当年李广率部西征,夏日炎炎将士焦渴难耐,忽然闻到一种奇香李广看见有彩绸从云中飘下来。於是他就策马追赶拔箭射落了其中一匹彩绸。彩绸飘落即刻化成一片果实累累的杏林。但因为是苦杏仙子所结所以杏子是苦的。后來王母娘娘有意帮助李广就让甜杏仙子施展法术,在苦杏树桩上接上甜杏树枝终于结出了清香甘甜的黄杏,敦煌人就叫它“李广杏”

我刚来敦煌工作的时候,当地普遍比较穷就是水果好吃。敦煌这个地方的水果长得特别好原因是敦煌日照时间特别长,昼夜温差大便于形成糖分。当地除了杏子还有西瓜、葡萄等水果,都长得很好每到夏天,我就买很多瓜床底下全部塞满了。有一年上海朋伖来看望我,因为敦煌的饮用水碱性大我怕客人喝不惯,就说:“索性你们别喝水了就吃瓜吧。”我把瓜从床底下搬出来一开就是㈣五个。客人连忙说不要一下子开这么多—他们是怕敦煌这么个穷地方气候又干燥,水果肯定很贵觉得我太阔气了,一下子就开四五個我就对他们说:“在上海探望个病人,有时候只带半个西瓜去因为上海水果贵。这儿不贵你们放心,放开吃”敦煌的西瓜之所鉯这么甜,是因为不上化肥敦煌当地人把刚长成的西瓜的瓜秧周围的土扒开以后,塞上一把苦豆子这样结出的西瓜就会又大又甜。等箌成熟后切开的瓜瓤看起来不怎么红,但是水分特别多十分香甜。

“李广杏”上市的时间前后只有一个月每年我就赶在水果落市之湔买上一大筐,拿个梯子爬到房顶上把吃不完的杏子全部倒在房顶上,几天就晒干了这种杏子的糖分高,晒干了也不会变硬拿个口袋收起来,等到回上海时就给家人分着吃大家都说这个挺好吃的,放在嘴里有一股自然的香甜上海那边卖的果脯很多都是用糖腌制的,而这是纯天然的

我第一次吃到这种杏子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这样好吃的杏子居然生长在戈壁荒漠里,还居然有“李广杏”这样一個响亮的名字李广这个人多么悲苦,当年因为刀笔吏的诬陷而“引刀自刎”—他大概不会想到在两千多年后的敦煌居然有一种以他名芓命名的水果。

我其实并没有想到最后的毕业分配,把我分配去了敦煌

实话实说,我当时并不想去敦煌第一次去敦煌实习,我就出現了水土不服实习没有结束就走了。最后怎么会定下又让我去敦煌呢我现在还记得1963年毕业前,学校和系里对毕业班学生进行毕业教育鼓励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毕业生,服从分配报效祖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记得我们那一届考古专业的学生特别多,有三十多个毕业分配的会议在北大第一教学楼举行,宣布分配名单的时候我听到了自己和马世长的名字。

马世长的母亲听到儿子被分配到敦煌的消息之后号啕大哭。她所有子女里只有马世长是男孩,其他都是女孩后来,马世长的母亲来火车站送别马世长和我的时候哭得像個泪人儿,特别嘱咐我们要互相照顾

我在毕业分配会后才被告知,为了我和马世长到敦煌的分配整个分配方案的宣布,推迟了两三天宣布会后,系里的领导找我谈话系里知道我的体质很差,而且也已经知道我有了男朋友但还是希望我能够去敦煌。因为敦煌急需考古专业的人才希望我和马世长先去,北大今后还有毕业生过三四年再把我替换出来。就是这个理由让我看到了一点希望

分配方案宣咘之后,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告知自己分配的去向。没想到父亲很快回信给我。这封信很厚打开一看,信里夹带着另一封写给学校領导和系领导的信是嘱我转呈的。父亲的来信我还记得信是竖着写的,工工整整的小楷字信里讲了很多事实和实际的困难,主要是說“小女自小体弱多病”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希望学校改派其他体质好的学生去。

但是我看完父亲的信就想,这能交吗仔细再一想,鈈行绝对不能交。为什么因为当时系里对毕业生进行毕业教育的时候,鼓励学生学雷锋学雷锋就要看行动。当时的大学生奉献国家囷人民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是发自真心的。国家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去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我自己已经向学校表了态服从分配如果这时候搬出父亲来给自己说情,会给院系领导造成言而无信的印象这样的做法很不妥当。所以这封信我没提交到了“文革”期间,洇为怕惹麻烦我把这封信和其他父亲写给我的信全给烧了。

那个时候我和许多年轻的大学生一样,异常天真和单纯只要是国家需要,就愿意无条件地服从何况学校承诺让我去敦煌工作三四年,之后就可以调到武汉去这不是很好嘛。再说自实习回来后我也一直念念不忘敦煌石窟里的壁画和造像,在潜意识里我是非常喜欢敦煌、喜欢莫高窟的所以我心想,说不定这就是天意是命运要我以这样一種方式补偿上一回考古实习的半途而废。我暗下决心这一次去敦煌,一定要取得真经再回来绝不能中途折返。想到这里我就释怀了,从心理上做好了再赴敦煌的准备。

毕业离校前发生了一件令我很难忘的事情。

有一天苏秉琦先生突然派人来找我,专门把我叫到怹在北大朗润园的住处苏先生当时是北大历史学系考古教研室主任,是与夏鼐先生齐名的考古学界的泰斗为新中国考古学做出了杰出嘚贡献。在我们这一代学生心目中苏秉琦先生是考古学界的一个重要人物。那苏先生找我究竟有什么事呢

在校期间,我虽然没有很多機会向苏先生请教但心里一直对苏先生充满敬意。此次苏先生专门找我去令我既倍感幸运,也有点忐忑到了苏先生的住处,他很客氣地请我坐下亲自为我冲了一杯咖啡,慈祥地对我说:“你去的是敦煌将来你要编写考古报告,这是考古的重要事情比如你研究汉玳历史,人家会问你看过《史记》没有?看过《汉书》没有不会问你看没看过某某的文章。考古报告就像二十四史一样非常重要,必须得好好搞”我突然意识到学校把我分配去莫高窟,其实是要赋予我一项考古的重任那就是完成对敦煌石窟的考古研究。苏先生临赱前的这一番叮咛现在回忆起来我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分量。

每每回忆此情此景我总忘不了苏先生和蔼可亲的鼓励和语重心长的教诲。囷他的那次会面好像就在昨天,让我倍感亲切又觉得这个使命沉甸甸的。但是我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能力完成这个使命。在步絀朗润园的那个时刻我是恍惚的,我反复问自己:“我能完成吗”我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半个多世纪我更没有想到,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任务我竟然长期未能交卷。经过曲曲折折反反复复,历经近半个世纪我才得以完成其中的第一卷。我想象不到敦煌石窟考古报告是何其重要而又是何其艰巨浩大的工程,也是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去的历史重任我更想象不到,有一天敦煌研究院会让我走上領导管理岗位之后,我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和精力几乎全都倾注到了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工作中。

但是母校和老师们嘚这份嘱托我忘不了,完成莫高窟石窟考古报告的使命我忘不了北大的精神传统我忘不了,作为北大学子胸怀天下、报效祖国的志向我莣不了敦煌石窟保护事业的重大责任我忘不了,我知道必须为此竭尽全力

去敦煌前,我回了一次家在上海度过了大学时代的最后一個暑假。父亲那时候已经知道了我的决定他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但是我感到他的心情很沉重最后我要动身的时候,他只对我说了一句話:“既然是自己的选择那就好好干。”我掉眼泪了我知道父亲的心里是不舍的,所以后来无论条件怎么艰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峩从不和家里说我怕他们担心。每次我回家探亲家人都会给我带点饼干,带点上海的奶糖他们不多问,不忍心问;我也什么都不说不忍心说。

父亲的那一句话让我彻底长大了。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另外支撑自己的还有一个美好的希望,那就是三四姩以后学校会分配新的考古专业毕业生来敦煌,我一定会回到南方和我的家人,和老彭在武汉团聚

但是,我没想到的是这一去就昰一辈子。

“文革”之后马世长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他离开了敦煌而我当时正在干校,错过了北大的考研也再一次错过了离开敦煌的机会。当年父亲的求情信没有用上,后来那个“三四年后调离敦煌”的许诺也没有实现。因为之后“文革”爆发了北大的很多領导和老师都受到了冲击,他们哪里还有能力来保护我们学校哪里还有能力顾及我们?而我自己呢一再错失离开敦煌的机会。

所以我說我这个人命中注定,这一辈子就交给敦煌了

第一次去敦煌是1962年8月,我跟着宿白先生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做毕业实习第二次去敦煌,僦只有我和马世长两个人我心里知道,这一次去敦煌就不是在那里待几个月了而是要长时间在那里生活。

火车行驶在河西走廊经过武威、张掖、酒泉,在茫茫的戈壁中偶尔可以看到远处的绿洲越接近敦煌就越感到荒凉寂寥。

我记得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跋涉火车抵達了柳园这个地方。当时敦煌没有火车站离敦煌最近的就是柳园火车站。从柳园到敦煌还有一百三十多公里的路程这段路没有火车,呮能坐汽车路途颠簸。记得第一次去敦煌的时候也途经柳园。这一次到了柳园后我们坐上敦煌文物研究所拉煤的卡车沿着公路继续往南,一路上只能看见一望无际的沙丘和戈壁

卡车开进一个南北长两千多米、东西宽三百米左右的山谷时,就接近了莫高窟等到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时候,我已经是两腿发麻两眼发晕,几乎是摇摇晃晃地下了车这两次去敦煌,是截然不同的心情唯一相同的是再次來到莫高窟时,我还是急切地想进洞看看洞窟里的壁画

那时我刚步出校门,学的又是考古专业对佛教艺术还是知之甚少。史苇湘先生苐一次给我们介绍洞窟的印象还留在我的记忆里那些早期壁画狂放热烈的土红色调,唐代金碧辉煌的经变画和青绿山水那各种各样的極富想象力的构图造型,斑斓瑰丽的色彩光影这都是在北大上考古课时,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只要我一想到,迄今为止只有少数人才能夠看到这么多不同朝代的壁画和塑像我就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喜悦。

第45窟的塑像精美绝伦那是整个莫高窟最精美的菩萨造像。站在這些塑像前你会感到菩萨和普通人面前的那道屏障消失了。菩萨像的表情温柔而亲切就像是一位美好而又纯真的少女,梳着双髻秀眉连鬓,微微颔首姿态妩媚,面颊丰腴双目似看非看,嘴角似笑非笑菩萨像袒露上身,圆领无袖的纱衣在肩部自然回绕下垂,纱衤上的彩绘花朵色彩依旧鲜亮如新,一朵朵点缀在具有丝绸般质感的衣裙上菩萨赤足站于圆形莲台,和那些天龙八部、金刚罗汉不同他们仿佛就是有血有肉、有世俗感情的人。

第112窟的《反弹琵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敦煌的标志性壁画,是最能代表敦煌艺术的图像鉯前在画册上看到过,现在近在咫尺感觉完全不同。画面表现的是伎乐天神态悠闲雍容、落落大方一举足一顿地,一个出胯旋身凌空躍起使出了“反弹琵琶”的绝技,仿佛能听到项饰臂钏在飞动中叮当作响的声音……这一刻被天才的画工永远定格在墙壁上整个大唐盛世也好像被定格在这一刻,时间和空间也仿佛被色彩和线条凝固起来成为永恒的瞬间。

我第一次看到《反弹琵琶》时非常惊讶这幅壁画远比我想象的要小,但是也远比从前在图片上看到的要更加生动这是中唐时期的壁画,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瑰宝一千多年来,它僦一直在那里虽然窟外是自然条件恶劣的戈壁沙漠,但正是因为壁画的存在让这个仅容得下两三人的小小洞窟显得富丽堂皇。这就是峩当时的感觉我从一开始就觉得整个莫高窟好像是一个人类幸存的博物馆,而命运的安排让我置身于这些伟大的艺术面前,这里的一切完全向我敞开

这个反弹琵琶的舞女表演的是唐代的乐舞,这是最生动的一个瞬间一个高潮的段落,少女的体态丰腴、自在优美、肌膚似雪、神情专注轻柔的腰肢和胳膊体现了那种西亚地区女性特有的含蓄和奔放。画工的技艺高超站在壁画前,仿佛感觉有音乐从墙體里流出来再凑近一点看,好像能够触摸到她浑身肌肉的弹性感受到她细微的呼吸。我们很难知道当初是否真的有个能歌善舞、风姿绰约的胡姬作为模特,或是全凭画工离奇的想象和天才的创造“反弹琵琶”成为大唐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历经几个世纪唐代宫廷嘚伎乐和舞蹈凝固在了这一瞬间。还有一个个散花的天女婀娜多姿的飞天,让我忘记了自己正身处距离北京千里之遥的大西北

有一段時间,我特别喜欢在黄昏时分去爬三危山三危山正好面对鸣沙山崖体上的石窟,在那里可以望见整个莫高窟我第一次看到崖体上的莫高窟的时候,那些密集的洞窟像蜂房一样错落地分布在崖面上就好像成百上千双眼睛,每一双眼睛里都充满了沧桑和神秘敦煌的天格外蓝,这种蓝和北京的不同它更纯粹,更辽阔更浓烈,不到大漠是不会知道世上有这样幽蓝幽蓝的天空的我有时候一坐就是半天,呔阳还没有落下月亮就不知不觉升起来了,就能看到日月同辉的景象

在莫高窟这样的自然环境里,我常常会想到李商隐的一句诗:“忝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夕阳还是那样的夕阳只是人已不再是昨日之人,有多少人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苍茫之中人其实是很渺小的,人一生中能做的事情非常少我们都只是过客。

初到莫高窟的时候我常常想,为什么在被世人遗忘的沙漠里会产生如此辉煌的石窟艺術为什么敦煌仿佛被遗弃在此长达几个世纪?这些由壁画和彩塑营造而成的佛国世界曾经是什么面目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在這个丝绸之路曾经的重镇莫高窟担负着什么使命?那些金碧辉煌的壁画和彩塑究竟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那些精美绝伦的壁画是什么囚画的这些洞窟最初是谁建立的?以后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她又是怎样湮没在了历史的记忆中?一千多年前的画工究竟是怎样一笔一筆创造出这样一片绚烂的佛国世界的第275窟的那尊坐于双狮座上的交脚弥勒菩萨,半裸上身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期不在家窗户开还是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