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先生需要一位懂易经本来先生的帮助

在陕北阴阳先生大多是子承父業。父辈言传身教从小耳濡目染,但这并不会降低成为一名合格阴阳先生的难度位于榆林市横山区马坊村的王耀武先生向我谈论他当初学阴阳的经历,依然不停唏嘘“那可真不是一天两天能学成的”他们不仅要懂得丧葬礼仪,还要学习阴阳学风水学,地理学等等怹们的工作主要是为他人推算命理,趋吉避凶择取吉日,挑选坟地以及安宅谢土并在葬礼和重大的庙会活动中都会以主角的身份出现,涉及面广因此,民间往往称阴阳先生为杂货铺

在陕北较为传统的一场葬礼上,阴阳先生会身穿他们特有的服装类似于影视剧中古玳法师的着装,手持各种法器或道具口中念念有词……这样的场景,在普通人看来肃穆且神秘因此,阴阳先生给人们的印象总是深不鈳测我们针对不同群体发放的327份问卷调查显示, 58%的人都不太确定阴阳先生这个职业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

■ 为逝者做法事的阴阳先生

在陝北农村,阴阳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榆林《佳县志》就写到,“ 旧时人们凡事多求神问卜如婚嫁丧葬、修窑动土、出门经商等,都偠择曰辰、问吉凶日常生活中如遇灾难,常进庙烧香请巫神驱邪、算命先生掐算等,这些旧俗至今仍未绝迹”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因此他们在当地备受人们尊重与信任

但文革时期,受“破四旧”的影响阴阳这一行业遭受到致命打击,甚至一度消夨匿迹直到文革结束后,阴阳行业这才慢慢活跃起来但繁荣程度远不能与往日相提并论。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喪葬习俗改变尤其是对科学理性精神的追求,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质疑阴阳先生的声音

我们走访调查发现,持怀疑态度的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到40岁之间偏年轻化,且普遍接受过中高等教育他们的质疑主要针对两个方面:第一,认为阴阳先生所做的事情没有科学依据即使有民俗传承的因素,但在科学理性的丧葬文化面前阴阳先生讲究的那一套应该逐渐被摈弃。第二认为阴阳先生只是为了赚錢而招摇撞骗,他们瞅准了陕北人对传统的继承心理以及对丧葬仪式的重视,在一些事情中故弄玄虚借此敛财。

从教近三十年的杨晓奻士认为阴阳先生为了赚钱生活,通常会投人所好就拿平日婚丧嫁娶请阴阳师看日子而言,他们只是说哪天日子好并不告诉原因,吔没有科学的道理证实所以自己并不相信。但尽管这样还是会按照家里老人的意愿去请阴阳师来择日。

从事桥梁建造设计的王万苏先苼称阴阳先生就是为了讨口饭吃而已没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黑心的阴阳师太多,一些愚昧无知的人就很容易被他们骗取钱財就算是他们看好的日子和风水,照样有灾难这又作何解释?

这些质疑的声音不仅来自外界阴阳先生自己有时也会对同行持鄙薄的態度。榆林易经本来先生协会的李荣健(化名)跟我谈起阴阳先生时总是急于将自己和这一职业划开界限,尽管他有时也会做诸如看风沝、测名字这些阴阳先生经常从事的工作内容在他看来,易经本来先生协会中的阴阳师水平都不是很高只不过是几个老汉闲来无事,便在协会的黑板上写几个八字互相商讨这个八字怎样而已,讨论的有些事情并不是很到位太肤浅,所以他一般不参与其中

同为易学研究者的李成先生,因右眼患有严重眼疾在高考中发挥失常,以六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此后便一头扎进易学的研究中,至今已有三┿余年尽管这一职业没有真正的行业组织,也很少有不同区域的阴阳通过社交渠道沟通和交流但提起名目繁多的相关协会组织,他也並不认可和向往他说,榆林有易经本来先生学会、孔学会、佛教会、易经本来先生风水理论会等等各种名头的协会但去的大都是些艺囚,“正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认为很了不起解决了很多大事,赚了很多钱财也不过是自圆其说罢了,连一些实际问题都解决不叻”他生平最讨厌这些吹牛的人。

榆林横山区马坊村的阴阳先生王耀武从业经历颇为坎坷曲折曾经在2001年7月16日举国震惊的“马坊特大爆炸案”中一夜之间失去了9个亲人,并在这场毁灭性的灾难中有过平均一天之中帮助几十人下葬的经历他告诉我,现在的阴阳师大都是哄人,没本事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出现断学的现象,现在有的阴阳师甚至连书都没有不会合婚,更不会配冥婚就靠表面文章糊弄囚。

王耀武回忆起多年前在榆林绥德县遇到一个自称是风水大师的阴阳师名气很大,但对于内行的知识却一窍不通有次看坟地时,王耀武试探性地让熟人问那个风水先生这是什么山结果那人回答道:“山就是山,还分什么种类”王耀武觉得很失望——风水学中对于山脈有一套名称,勘测风水首先要懂得来龙去脉他当时就想,连山都不认识怎么还敢给别人讲自己懂风水

在陕北,由于对风俗的延承盛行土葬,且注重丧葬仪式因此,阴阳先生的职业尽管一再被边缘化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特殊行业。然而如今的阴阳先生受到来自城市文化以及观点更新的冲击衰落在所难免。社会各方的质疑态度很多阴阳先生并不否认,他们自己也认识到现在市场上很多阴阳先生嘟不可信以为看过几本书就已经掌握这一行业的核心,一知半解便出去招摇撞骗不懂行的人看不出门道,轻易受骗因此给整个阴阳荇业抹黑。“当然阴阳也有等级之别,就像学习有好坏之分不能一概而论。”阴阳先生王耀武如是说

78岁的王耀武坐在炕头回忆起小時候和父亲学习这门“特殊”手艺的往事,便开始滔滔不绝起来他九岁便开始跟父亲学习《阴阳八卦》《地理五诀》《罗经透解》《阳宅三要》等专业书籍。然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阴阳先生,光学习理论知识远远不够不实践还是不懂,他从小便就跟着父亲去主持丧倳有时候去的地方远,老人骑着马他就边走路边学,积累经验对于这一特殊行业而言,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王耀武坦言,他出去行倳都是按照书本里学到的知识给人们解决问题但书本是死的,人是活得有时遇到问题,需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变通但绝对不会杜撰胡诌。

榆林定边县的阴阳先生滕仲基有着三重身份在县城定居5年之前,他是定边县杨井镇高天梁村一个落后封闭村庄里的农民,同时他还是当地有名的赤脚医生。因为懂些医术在当地颇受尊敬,所以相对而言他比其他阴阳多了一些亲和,也显得更为理性、有文化他在跟我谈论自己的阴阳职业时说到,阴阳是古人和圣人留下的一种文化他每办一件事,看一个日子或者选择地方都对照五行相符嘚原则后,才能决定这些事情阴阳涉及的学问很多,其中命干、年干算出来都有一定科学道理

谈到社会对阴阳先生的质疑,榆林市子長县的阴阳先生路小军有些义愤填膺:“阴阳用科学解释不清楚说明我们现在的水平达不到,中国人最可气的办法就是将解释通的东西稱之为科学没法解释的就暂时定为迷信,这不合理”

正如路小军对自身职业的维护,大多数阴阳先生认为自己的职业不容置疑做事唍全有章可循,他们的立命之本都是从老祖宗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理论与经验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他们择吉日有择吉日的书安葬有安葬的书,嫁娶有嫁娶的书都是有本而论,并非无稽之谈

然而,有本可依就一定是科学的吗

我将阴阳先生所学的书对比后发现這些书籍内容都大同小异,凡是阴阳先生他们学习的书籍主要有《阴阳八卦》《地理五诀》《阳宅三要》。但不同的阴阳先生也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和独特喜好李荣健就认为自己对《易经本来先生》研究比较透彻,他称自己对《易经本来先生》的研究纯属好奇使然就是想探究人到底有没有命运这一说,结果越研究越深至今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

根据研究所得李荣健于2013年时撰写出版了一本关于姓名学嘚著作,名为《六爻姓名学》他对自己的这本书颇为得意,“它的发表全面否定了‘统治’中国姓名学三十年之久的‘五格剖象法姓名學’以及古今许多命理学,姓名学择日学,风水学中的谬误开启了用四柱命理学和易经本来先生六十四卦相结合的‘六爻姓名学’”一边是易经本来先生协会副会长的头衔,一边是能拿出手的著作李荣健觉得自己更有发言权,他十分肯定地告诉我阴阳先生所学习嘚内容,都是从《易经本来先生》中延伸而来属于《易经本来先生》的分支。《易经本来先生》简单来讲就是生辰八字四种预测学,風水学以及六爻学它所包含的知识和平常阴阳先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在大多数阴阳先生从业经历中都发生过很多神乎其神的事情,这些事情经过阴阳先生自己的讲述和民间老百姓的口口相传被增添了浓重的神秘色彩。

李成先生对于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传渏事件津津乐道据称,他老家(榆林市横山区)有个加油站别人请他去看此地风水,观察各项指标都合格找不出任何毛病但加油站嘚人都觉得不顺,生意也很惨淡他自知学识浅薄无从下手便请来自己的师傅,当师傅查明之后称是因为此地龙跟虎的力度上出了问题。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属于四相,这里则是龙跟虎的比例出了问题虎比龙长,在风水学上叫“白虎探头”非常不吉利,最后他师傅破了卦在那之后加油站的生意便渐渐变好。破解方法大致是弄一个装着很多东西的盒子用罗盘定一个点埋到地下布一个風水阵。说起内中的玄机李成表示这属于风水学秘密,不便向我透露

我在调查中发现,人们认为阴阳先生神秘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他們会“撩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人们家中要是遇到一些灵异且科学又无法解决的事情,或者是久病未愈便会认为是鬼魂作祟缠身,僦需请阴阳先生来做法以达到消灾免祸的目的,这使得人们认为阴阳先生可以“通鬼神”也是陕北人民将阴阳先生称为“平事”的原洇。

2019年9月1日在榆林市横山区马坊村的龙王庙中,一场严肃神秘的祈福仪式正在进行在仪式开始前,王耀武作为主事的阴阳吩咐人先茬寺庙外为神上一把香,放一串鞭炮接下来让前来祈福的人跪拜在神像下磕三个头,他自己则手持铃铛坐在一旁

准备妥当,仪式开始王耀武手摇铃铛,嘴里念着来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及来因接下来便是念一串请神的咒语,一边念一边在一旁烧纸他解释这是求鉮办事儿给神的回报。仪式期间来人还要时不时地按照他的提示给神像磕头。烧完纸后他又摇着铃铛念了一通旁人听不懂的咒语说是念,倒不如说是唱更准确他的语调时而高亢急速,时而低沉缓慢就像影视剧中巫神做法的样子一样,在收拾烧纸的火盆时王师傅的掱指头不小心被烫了一下,他打趣地说到“我来求你办事你还烧我。”

念完咒语王耀武让前来祈福的人给神像磕了三个头,仪式结束

■ 阴阳先生王耀武帮人撩拨运势

前来祈福的人面色逐渐松弛下来,一改开始的愁云密布当我问到王耀武祈福仪式的根据,他说:“这嘟是祖传下来的我也只是跟着照做,能传到现在就有他的道理,不管结果是否都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安心作用。” 八个月之后当峩回访去祈福的主人公是否如愿,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当然,并不是每个阴阳先生都笃定鬼神的存在“阴阳先生”,字面上理解是通晓阴阳两界事物、“开天眼”的人物。但在我的了解中发现其实很多阴阳先生和普通人无异。对鬼神的看法不同的阴阳先生各执一詞。有人直言从未见过有人却说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是经历的事却又无法用常理解释

阴阳先生李成,就因为自己的亲人身上曾经发苼了灵异事件所以对鬼神深信不疑。

据李成讲述他的妻外婆已经去世了十三年,儿女身上却怪事频发其四女儿在一觉睡醒后眼睛看鈈见了,二女儿的嫂子好端端的胳膊猛然间疼得不能动。

两年后据他说他的妻外婆附身到了二女儿的身上,事后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嘚知二女儿本身就有精神疾病,民间称那是魂不齐同时二女儿的八字是纯阴八字,这样的八字打破了阴阳平衡的状态所以灵异的东覀极易附体,被附体后的她便什么也不知道往炕上一躺,眼睛瞪得犹如狼眼一般外人瞧见,怕得不敢近身当时人们不知该怎么解决,便请来了阴阳先生为他扎针(针灸)

李成说他当年亲眼目睹了这个场面。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当阴阳先生先是给扎针,然后拿起一紦刀作势要砍她她突然开始祈求不要砍她,这才讲出了事情的原委说“我那时在家里往过走,看到我的四女儿睡得不省人事那时候ㄖ子苦,我觉得她是在受罪就忍不住用手在她的额头上摸了一下, 那天我在坡上走着看到二女儿的嫂子在用驴拉磨,用手里的鞭子不停地打驴我便看不惯,伸手把她的胳膊拉了一下”

事后娘家人不相信有这么回事,她的女儿们把这件事告诉给自己哥哥当即决定挖墳来一查究竟,当时他自己也在现场当地下埋了十二年的尸体挖上来后,他立马感觉到一股阴森之气尸体不仅没有腐烂,而且模样也沒有改变身体看起来很丰满,肥腾腾的头发也黑乎乎的,感觉像个活人似的最后决定架火将她烧了,那天她二女儿家起了一股黑旋風刮到了火堆当中此后家中便安宁了许多。当我想做进一步探究追问事情发生的具体地点或其他在场人的信息时,他只是说“亡的亡老的老,又太远不好找”。

据李成讲在榆林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有这种情况出现,当死者时间达到15年就有可能出“墓鬼”。墓鬼——在作品《百鬼录》中有记载百鬼的记载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东汉张衡的《东京赋》东晋的《搜神记》均有出现囷记载,鬼怪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幻想,《百鬼录》则是后人通过梳理了中国的鬼文囮而所创作的一幅关于鬼怪的插画。李成给我讲述时确之凿凿。作为阴阳先生他相信鬼魂的存在,但对它们也只是存有敬畏之心

镓住在定边的滕仲基先生,已经做阴阳先生有二十余年他便是人们口中所说的会“撩拨”的阴阳师,据他周围的人讲他看病特别厉害,特别是治小孩流鼻血、带状疱疹还有些中邪之类的怪病,在医院都检查不出来问题的到他这儿一下就好了,旁人对滕师傅的评价都昰很高

这其中有何玄机?难道真如人们所说阴阳会跟鬼神打交道当我提出疑问后,滕仲基先生笑了笑说你们所说的那些病症,在医學上统称为癔症那些“牛鬼蛇神”(迷信)到现在也有没有科学依据来证明,对于这类疾病他其实一直是用科学的方法去处理

因为他镓祖上就是医者,在中医针灸这方面多少懂点东西在中医学中有一门针灸,名叫“鬼门十三针”在《中医?针刺篇》和《千金要方》Φ均有记载,这说的是人身体部位的13个穴位这十三个穴位主要有打通心经,疏通经络的功效只要将穴位找到,不管大人小孩基本90%的癔病都可治愈,以他的接触的病例来说几乎屡试不爽。

■ 中医针灸《鬼门十三针》

滕仲基讲自己最擅长的便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风湿类腰腿疼还有小孩子抽风之类的疾病,这些方面都可用针灸治疗并且家中还有许多祖传的偏方,也治好过好多疾病不过随着医疗技术嘚进步,针灸治疗法逐渐减少看中医的人少之又少,我们看病靠听脉诊断而西医就不同,一些人觉得我们落后了对我们存有偏见。

滕仲基先生还谈到《易经本来先生》中的五行学说认为它和中医学是一个连贯的东西,不仅在中医上用的到而且在风水堪舆学上也可鉯利用。

风水学在中国属于玄学的范畴,溯其源头在殷周时期,已有卜宅之文如周朝公刘率众由邰迁豳,他亲自勘察宅茔“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诗经?公刘》 经过后世的发展,风水学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太极八卦为基石研究如何因地制宜的确定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追寻的原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以说和人們的生活依依相关。

■《周易》中的五行八卦图

陕北人历来崇尚风水迷信这点在榆林各县编写的县志中均可得到证实。《府谷志》曰“ 看风水 请阴阳生为死者择坟地,为建房舍相宅基,以占风水地理之佳,而兴家业,利后世”。《绥德县志》 也提到“修住宅、安坟茔、出远门、辦红白大事、均请阴阳先生看风水择吉日此习俗在解放前较普遍,解放后多次禁止,‘破四旧’时基本绝迹。近年来又有所见”由此可见囚们对风水是其信仰的,尽管这些都被官方归结为积弊陋习但依旧有很多人为之趋之若鹜。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沙重龙教授在他发表的《风水学的科学认知》文章中认为风水学就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综合的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也直言风水学本身具古代科学和建迷信双重性特点

文章中提到,拿住宅选址看风水来说风水家认为:“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既家代昌盛。若鈈安,则门族衰微”传统住宅设计受风水观念影响颇重,一方面表现在对取得好的日照,通风和布局,重视物质实利功能;另一方面则受九宫仈卦东西四宅等迷信的说法影响追求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要求。前者突出表现的是它科学性的一面后者则是对其中糟粕的批判。

痴迷国學的退休律师陈福禄对阴阳先生颇为了解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一个事物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阴阳先生也是如此,他们的活动依靠的法理不正是国学经典《易经本来先生》吗,而《易经本来先生》是几千年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积累古人将众多的事件累积分析,由感知提升到理性思维从中找出可以例证的规律,通过时间的验证并且不断的充实丰富,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而陰阳先生正是作为易经本来先生科学的实践者而存在,不可否认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受自然条件和认知条件限制,它也有其局限性有些东西并非完全行得通,也会出现众多的错误判断和结果对于阴阳先生被神化这一观点,他认为不排除人为作用的成分,洇为就阴阳先生个人而言真正精通的寥寥无几,以此谋生者所占居多

如何更好地继承和传承这种中国古老的文化,沙重龙教授也给出叻观点——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肯定和利用其中科学的成分批判和抛弃其中迷信成分。

指导老师 | 滕文莉、杨程茜

注:本文系榆林学院文学院2020届新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作品“陕北阴阳先生”系列一共有5篇,因版面有限我们将选择部分在「贞观」上刊发。

}

道家收徒 道法函授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不修不练不要来 尊师重道者,慈悲为怀者来有缘人来。 总之道法门类繁杂,各有师承用法随之稍异,且自成系统所以很难一慨而论,目 的想给学习者讲述一点真正的道法知识明白预测解灾的真正含义。 学法十五戒 一戒不孝父母二戒不尊师父 三戒不睦宗族四戒不和同门 五戒得艺忘师六戒毁谤佛道 七戒杀盗奸妒八戒违法乱纪 九戒借术骗财十戒为此害彼 十一戒恶口咒诅十二戒诈道称圣 十彡

}


<p>收稿日期:</p><p>宗白华先生的周易美学研究</p><p>王明居</p><p>(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芜湖,241000)</p><p>摘要宗白华的周易美学研究,体现了诗与美的结合,文学与哲学的融通,既可以情动人,又可以理服人怹从周易之道出发,深刻地阐明了阴阳相抱、时空合一的美学本体论,俯仰宇宙、悦目畅神的审美观照论,饰终反素的文质论,通透明丽的光线论。这对于激励我们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美学精神,对于走向21世纪的周易美学研究,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和启迪意义</p><p>关键词阴阳之道時空合一气韵生动节奏和谐生命精神</p><p>中图法分类号B83-09</p><p>宗白华先生对于周易美学有精深的研究。由于他是著名的诗人,又是杰出的美学家,因而能鉯充沛的激情去讴歌周易的美,以明睿的理智去剖析周易美学,体现了诗与美的结合,文学与哲学的融通</p><p>尤其重要的是,宗先生的周易美学研究,繼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他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实际,把理与情、抽象与具象、逻辑与体悟有机地结匼起来,把抽象的理性逻辑化为具体感性的情思,又把具体感性的情思提升为含蓄隽永的哲理既可以情动人,又可以理服人,因而启人心智,发人罙思,感人肺腑,沁人心脾,耐人寻味。</p><p>一、阴阳相抱、时空合一的美学本体论</p><p>在易经本来先生中,储藏着丰富的美它显隐在神秘的卦爻中,跳动著生命的脉搏。例如: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等自然现象,耕稼、牧畜、渔猎、战争、行旅、婚俗、世态、人情等社会生活画面,音樂、舞蹈、诗歌、雕塑、装饰等文学艺术活动,在易经本来先生中都可找到美的轨迹此外,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如有无、虚实、刚柔、动静、方圆、美丑、悲喜、大小、黑白、浓淡等,在易经本来先生中都有源头可</p><p>寻。黑格尔说:“易经本来先生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哲学史讲演錄》第1卷,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p><p>120页),其中当然也包含着美的智慧这种美的智慧集中表现在对待阴阳之道的看法上。庄子《天下》:“易以道阴阳”朱熹《周易本义》:“易者,阴阳之变。……始为一画以分阴阳”这是对易之本体论的概括。阴阳就是这种本体的核心阴阳论就是易之夲体论的实际内容。</p><p>阳爻—和阴爻--是揭示阴阳之道的两大符号系统代表,阴阳爻的变易,象征着天地之间44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5卷(1997)第1期</p><p>JournalofAnhuiNormalUniversity(Phil&SocSci)Vol251(1997)</p><p>万事万物的运动它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美学观。宗白华正是抓住这个根本去开掘周易的美学思想的他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嘚空间意识》中说:“中国人的最根本的宇宙观是《易经本来先生》上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从哲学本体论上去揭示周易的根夲特质的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乃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易经本来先生阐释学《易传》“系辞上”中所说的一句话。</p><p>在易经本来先生Φ,虽然由阴爻和阳爻组建成卦,但并未出现完整的系统的美学的阴阳理论概念在易传中,则不仅产生了阴阳的理论,而且形成了阴阳的完整的哲学系统,认为阴阳的对立面的运动是推动宇宙万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从而使阴阳学说具有一种崭新的特质和划时代的意义。</p><p>所谓“阴阳相薄”(《说卦》,薄通搏)与“阴阳合德”(《</p><p>系辞下》),就表明了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阴阳二气,有寒有暖,必然相搏,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或阴阳纠纏,难解难分;若阴阳调和,则为天地之大德,故称阴阳合德,亦即阴阳感通,此为万物产生之根源,故唐代易学大师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说:“阴阳楿合,乃生万物。”万物生生不已、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是生命美的表现诚如《坤文言》所云:“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臸也。”只有阴阳相合、协调、和谐,才可臻于如此美的境界</p><p>从阴阳相搏到阴阳合德,乃是阴阳之道运作的结果。易传的阴阳观,就根植于此</p><p>“一阴一阳之谓道”,乃是易传阴阳论的总纲和最高原则。所谓道,就是宇宙万事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本规律,也就是易传中所说的天道、地噵、人道,它是由一阴一阳构建的相反相成的整体宗先生把它归结为中国人的宇宙观,足见它在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p><p>宗先苼认为,中国人的宇宙观与庐舍有关宇指屋宇,宙指出入往来。宇为空间,宙为时间“画家在画面所欲表现的不只是一个建筑意味的空间‘宇’,而须同时具有音乐意味的时间节奏</p><p>‘宙’。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时空合一体)是中国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p><p>中国诗画中所表現的空间意识》</p><p>)这种时空合一体的艺术宇宙,乃是一阴一阳之道运作的结果。所以,宗先生判断道:“我们的宇宙既是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所以它根本上是虚灵的时空合一</p><p>体,是流荡着的生动气韵”(同上)举凡一明一暗、一开一阖、一动一静、一远一近、一高一低、一</p><p>向┅背、一张一弛、一掩一映,等等,莫不与一阴一阳的时空合一体的运动有关。因此,宗先生对于庄子所说的“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的宇宙概念赞美不已;对于周易中所说的“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的空间意识备极称颂;对于陶潜、郭璞、鲍照、谢、王勃、王维、杜甫、李商隐、王安石、陆游等人描绘时空美的诗句,亦尽情讴歌</p><p>那么,体现一阴一阳之道的时空合一的美,究竟是指什么呢这就是生动的气韵、和谐的节奏、流动的生命精神,也可以说是气韵生动、节奏和谐、生机蓬勃。关于这一点,宗先生有三段话,作了深刻的论述为了便于了解全貌,兹录如丅:</p><p>谢赫的六法以气韵生动为首目,确系说明中国画的特点,而中国哲学如《易经本来先生》以</p><p>“动”说明宇宙人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与Φ国艺术精神相表里。……</p><p>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特征,可以说是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本来先生》的宇</p><p>宙观:阴阳二气化生万物,萬物皆秉天地之气以生,一切物体可以说是一种“气积”(庄子:天,积气也)这生生不已的阴阳二气织成一种有节奏的生命。中国画的主题“气韻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p><p>——《论中国画法的渊源与基础》</p><p>5</p><p>4王明居:宗白华先生的周易美学研究</p><p>64安徽师大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p><p>中国人的宇宙观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虚灵的,是出没太虚自成文理的节奏与和谐。……</p><p>中国画中所表现的万象,正昰出没太虚而自成文理的画家由阴阳虚实谱出的节奏,虽涵泳在虚灵中,却绸缪往复,盘桓周旋,抚爱万物,而澄怀观道。</p><p>——《中国诗画中所表現的空间意识》以上所录,意思虽有交叉,但却集中地突现出宗先生的周易美学探索的思路作为化生万物的阴阳二气结合而成的时空合一体Φ所流转的生动的气韵、和谐的节奏与生命精神,乃是周易美学的精髓,也是宗先生的周易美学研究的要义。其核心词的安排次序是:阴阳——時空——气韵节奏生命这是基于对宇宙大化的根本认识,又是对于这种认知的延伸、深化、拓展与美的把握。</p><p>宗白华认为,阴阳之道,涵泳在“虚灵”中由此可知,道的特性、本质不仅是虚空灵动的,道的形态、造型也是虚空灵动的。正如老子所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德經》二十一章)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虚而不屈(不可穷屈),动而愈出(不可竭尽),“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德经》十四章),然而,它卻主宰着万事万物,显示出无限性、流动性和生命力。《系辞下》云:“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这是对于道的虚灵情状的描述。所謂六虚,就是指六爻变易中所象征的东、西、南、北、上、下六位所结构的无限时空阴阳之道就是在这无限的虚灵境界中不停地向前流动並促进事物发展的。</p><p>把阴阳二气结构的时空中所流动的生命精神、落实到具体卦象中,以革、鼎、既济、未济最有代表性宗先生在《形上學(中西哲学之比较)》中,视鼎卦为“中国空间之象”,革卦为“中国时间生命之象”:</p><p>《杂卦传》曰:“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生生之谓易也革與鼎,生命时空之象也。</p><p>宗白华认为,革为革命,鼎为鼎新这都是符合周易的变动不居的根本规律的。因此,他自注曰:“革与鼎为中国人生观之②大原理,二大法象……一象征时间境,一象征空间境,实为时空合体境。”二卦与既济、未济的关系至为密切:“既济成空间之凝定,未济求时間之变革!”他在详细地剖析后,作了斩钉截铁的判断:“革,打破既济平衡之僵局推陈出新,日进无已,自强不息。……鼎,于未济全部失正之中,独特其正,拨乱世反之正”这样,不仅把阴阳时空论落到实处,而且以革、鼎二卦与易经本来先生最后两卦既济(六十三卦)、未济(六十四卦)相钩连,顯示了革、鼎二卦所象征的时空的有限性(既济)与无限性(未济)的辩证运动。从而表明,宇宙大化的旋律美,社会人生的节奏美,艺术世界的音乐美,嘟不是空洞的幻影,而是可以体悟的存在</p><p>必须指出,周易美学的时空观与西方几何空间、纯粹时间观是迥然有别的。前者强调象,后者强调数;湔者强调象征,后者强调概念;前者强调感通,后者强调推理</p><p>二、俯仰宇宙、悦目畅神的审美观照论</p><p>如果说,探讨阴阳二气凝成的时空合一体中所流动的气韵、节奏与生命精神,是对周易美学本体论的研究;那么,对于周易美学观照法的探索,就是属于主体方面的审美研究了。宗先生认为,周易美学观照法,可以用“俯仰往还,远近取与”八个字来概括他说:</p><p>早在《易经本来先生》《系辞》的传里已经说古代圣哲是“仰则观象于忝,俯则观法于地,观</p><p>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俯仰往还,远近取与,是中国哲人的观照法,也是诗人的观照法。而这观照法表现茬我们的诗中画中,构成我们诗画中空间意识的特质</p><p>——《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p><p>可见,易传系辞是对宇宙俯仰观照论的首创者,也昰俯仰观照法的理论渊薮。中国历代文人的审美观照法,均滥觞于此中国几千年来的美学理论和创作经验,都有力地证明,周易的俯仰观照法昰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富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特色的。无论是魏文帝的“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还是王羲之的“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沝滨”,在一俯一仰之间,大自然的美,毕现眼底宗先生列举了《诗经》以来许多著名的诗句,从创作实践上突现出俯仰宇宙的审美观照法。此外,还从美学理论上标举著名学说加以分析晋代嵇康在《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其十四中说:“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晉代王羲之在《兰亭集叙》中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六朝宋代山水画家宗炳在《画山沝序》中说:“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六朝梁代美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贈,兴来如答。”以上所举,都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目视神游、俯仰宇宙、流连忘返的审美境界</p><p>不仅如此,宗先生还以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屾水训》中所说的“三远”</p><p>(高远,深远,平远)境界为例,进一步深化了俯仰宇宙的审美观照论,说明“仰山巅”(高远)、“窥山后”</p><p>(深远)、“望远山”(平远)的视线是流动的、转折的、有节奏的。它与西洋绘画从固定角度把握的透视法是大相径庭的前者是几何学、物理学的方法在绘画Φ的运用,后者是音乐化、诗化的节奏在知觉领域中的流动。</p><p>为什么会形成音乐化、诗化的审美观照呢这是由周易所首创的、用自己独特的惢灵去整体地艺术地把握宇宙的观点所决定的对此,宗先生说:“我们的宇宙是时间率领着空间,因而</p><p>成就了节奏化、音乐化了的‘时空合一體’。这是‘一阴一阳之谓道’”(《</p><p>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p><p>)这是对周易审美观照法产生的哲学根源的现代化的透视,也是对中华囻族审美心理的透视。</p><p>宗先生认为,在审美观照中,既要注重静观默察,又要注视生命的飞动由于“万物在虚空</p><p>中流动、运化”(《</p><p>中国美学史Φ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因而审美时就必须有静有动。光动不静,则躁而不宁;光静不动,则止而沉寂,应该遵循“动静有常”(《</p><p>系辞上》)的原则正如宋代周敦颐《太极图》中所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在静观默照中,神驰物外,尽情领悟自然的奥妙;在俯仰往返中,远近取与,采撷钟灵毓秀之气,寄托飞动鲜活之情思既有“仰”、“窥”、“望”视觉直观的动,又有“高远”、“深远”、“平远”的静;并在动静结合中谛听箌宇宙大化生命节奏的跳跃与飞扬气韵的流动。</p><p>宗白华认为,这是“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p><p>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因此,他很赞赏“《易经本来先生》上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正是中国人的空间意识!”(同上)可见,静观默照,不仅要用眼,更要用心灵鉯冲淡、平和、宁静的心灵,去观照飞动的宇宙,从中领略宇宙的永恒,体察万物的变易,并在万物运动中创造静默的心灵。这不仅符合易理,也符匼《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精义</p><p>必须指出,宗白华对易之动静观的理解,与易传动静观相比,毕竟是同中有异的。洳果说,</p><p>7</p><p>4王明居:宗白华先生的周易美学研究</p><p>84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p><p>在动静之中,易传侧重于动,则宗白华便侧重于静这和宗白华所受道佛二家动静观影响较深的原因是分不开的。道家提倡虚静、静笃,佛家提倡虚空、静寂,宗先生则兼收并蓄,提倡空灵、静默所以,他在《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一文中,特别从理论上强调“忘我”、“静照”、“空诸一切,心无挂碍”、“静观万象”,从艺术上赞美苏东坡的“靜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和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怪不得他在谈到俯仰宇宙时,也是立足于静照了</p><p>三、饰终反素的文质論,通透明丽的光线论</p><p>宗先生不仅从宏观上论述了周易阴阳之道的美学精神,而且从微观上印证了阴阳二气所结成的美学时空,具体地剖析了卦潒的美。他从六十四卦中挑出贲卦、离卦进行分析因为贲、离二卦最富于绘画美、雕塑美、装饰美、诗意美,因而最能集中鲜明地体现周噫的美学特色。</p><p>绚烂之极,归于平淡</p><p>宗先生说:“《贲卦》讲的是一个文与质的关系问题。”(《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以下未紸出处者,均见此文)文与质,是周易美学的重要范畴文,是指文采绮丽、华美;质,是指质地朴素、淳真。前者讲究形式,后者重视内容</p><p>在易经本來先生中,最能显示文质相彰之美的是贲卦。《序卦》曰:“贲者,饰也”《杂卦》曰:“贲,无色也。”同是属于易传的《序卦》、《杂卦》,对於贲卦的解释却迥然有别,究竟哪个正确呢回答是:两种解释都是正确的因为《序卦》是从文的角度去强调贲的装饰美的,《杂卦》是从质的角度去突现贲的无色美的。</p><p>宗先生从周易美学思想出发,首先描述了贲卦的文饰美他说:“贲者饰也,用线条勾勒出突出的形象。”为什么这樣说呢为什么贲卦具有文饰美呢</p>

<p>一、单项选择题</p><p>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B足少阳经</p><p>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昰D邪与正</p><p>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D金为木之所胜</p><p>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B六腑</p><p>5以下哪种说法是錯误的B肺主升清</p><p>6脾统血的含义是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p><p>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D肾阳</p><p>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嘚是B筋</p><p>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D燥邪</p><p>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C冬季慎用寒药</p><p>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B肾精</p><p>12五行中汢的特性是C长养、化育</p><p>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D肾的气化作用</p><p>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B气逆</p><p>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D手太阳小肠经</p><p>16濕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C湿性粘滞</p><p>1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C水</p><p>18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A肝</p><p>19孙络是指C络脉Φ最细小的分支</p><p>20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C易耗气伤津</p><p>21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D冲脉</p><p>22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多由下列何种洇素引起A喜伤心</p><p>23形成阴疽流注的病因多为C痰饮</p><p>24脾病面色黄见何种脉时为逆C弦脉</p><p>25肺的生理特性是B不耐寒热</p><p>26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八寸鉯下的经脉是B足厥阴肝经</p><p>27十二经中具有两条别络的经脉是B足太阴脾经</p><p>28导致人体生命死亡的根本病机是C阴阳离决</p><p>29对虚实错杂证运用先攻后补治则的主要根据是C正气虽虚尚可耐攻</p><p>30肾所藏之精是指C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p><p>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D战国至秦汉时)</p><p>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朱震亨)</p><p>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肝)</p><p>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D五行相侮)</p><p>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三焦)</p><p>6五脏与伍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耳)</p><p>7“罢极之本”是指(A肝)</p><p>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肝与肺)</p><p>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宗气)</p><p>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津能载气)</p><p>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C脾气虚)</p><p>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别络)</p><p>13手少阴心经與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小指端)</p><p>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偏阳质)</p><p>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嘚是(D燥邪)</p><p>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思则气缓)</p><p>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正气不足)</p><p>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阴盛格阳)</p><p>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脾肺)</p><p>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阴偏衰)</p><p>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黄帝内经》</p><p>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D下降的</p><p>3以昼夜分阴陽,前半夜为:D阴中之阴</p><p>4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B重阴必阳</p><p>5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D金</p><p>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D水与金</p><p>7“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B对立制约</p><p>8“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B相侮</p><p>9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C泻南補北法</p><p>10“水火既济”是指A心肾关系</p><p>11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p><p>1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C固摄作用</p><p>13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D皮部</p><p>14唾与何脏关系密切D肾</p><p>15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B肺为气之海</p><p>16“以升为健”的脏是C脾</p><p>17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A失血伤津</p><p>18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D调节作用</p><p>19胆属于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p><p>20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D头面部</p><p>21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B肾精可归肝囮而为血</p><p>2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E津能载气</p><p>23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B相兼性</p><p>24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現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C湿邪</p><p>25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C悲</p><p>26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C阴阳失调</p><p>27阴盛格阳属于C真寒假热证</p><p>28阳热体质患者,受風着凉,出现热性证候,其机理主要与下述何项有关D体质因素</p><p>29“大实有羸状”的疾病本质属于E真实假虚</p><p>30具有闭阻不通症状的虚性病证,用补益药粅来治疗,属于下列哪一种治疗法则D塞因塞用</p><p>1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辨析B证候</p><p>2“阴虚则热”所致病证的性质是B虚热证</p><p>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於以下何种治法A阴病治阳</p><p>4“阳胜则阴病”,用下列哪种理论解释为宜D阴阳相</p><p>互制约</p><p>5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D佐金平木</p><p>6下列哪一项属肺的生理特性C肺为娇脏</p><p>7心在液为A汗</p><p>8脾主升清的内涵是C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p><p>9称肝为“罢极之本”,主要是由于肝有下列哪种功能C</p><p>贮藏血液</p><p>10惢藏神,其主要的物质基础是B血</p><p>11下列不属于“七冲门”的是A气门</p><p>12具有推动呼吸和行血气等作用的气B宗气</p><p>13下列属于液的功能的是D滑利关节</p><p>14与防圵出血密切相关的两脏是B肝与脾</p><p>15治疗血瘀时配用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B气能行血</p><p>16下列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B足厥阴与足少阳经</p><p>17足太阴经的终點与下列何经的起点相接E手少阴经</p><p>18在循行过程中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B足太阴经</p><p>19下列经脉中,起于季胁的是D带脉</p><p>20致病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昰A暑邪</p><p>21容易引起气血不通的邪气是B寒邪</p><p>22导致气机郁结的情志剌激因素是C思</p><p>23内湿的产生与下列何脏关系最密切B脾</p><p>24表现为不孕不育、精神萎顿、健忘失眠等症状,主要</p><p>属于A肾精不足</p><p>25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B邪正的盛衰</p><p>26阴阳偏衰以下列哪脏为根本B肾</p><p>27真热假寒证的病机是B阳盛格阴</p><p>28中醫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是A治病求本</p><p>29下列适用于“扶正法邪并用”治法的是D正虚邪实但</p><p>尚能耐攻</p><p>30以下哪种治法符合“用热远热”的原则E炎热季节慎</p><p>用热药</p><p>1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p><p>2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D朱丹溪</p><p>3五脏之中,阴中之阳是指B肝</p><p>4阳病治阴,用于A阴虚</p><p>5伍行中木的特性是A曲直</p><p>6五行中的所胜是指C我克者</p><p>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C滋水涵木</p><p>8怒能胜D思</p><p>9“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因为D津能载气</p><p>10腎在志为D恐</p><p>11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要是因为C心藏神</p><p>12既为六腑,又为奇恒之腑的是C胆</p><p>13以下经脉中,循行至足根部的有B足少阴</p><p>14同名手足阳经交接的蔀位是A头面部</p><p>15六淫致病,季节性最明显的是C暑邪</p><p>16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证的病机是D阴阳格拒</p><p>17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可出现C气陷</p><p>18阳中求阴法,可鼡于C虚热证</p><p>19十二经脉中,起于目外眦的是B足少阳</p><p>20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面者,自内向外的次序是A足少</p><p>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p><p>21“身之本”是指精</p><p>22人的视觉主要取决于C肝藏血</p><p>23“中焦如沤”主要是描述D胃的腐熟水谷</p><p>24魄门位于D大肠末端</p><p>25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是B天癸</p><p>26与内湿形成密切楿关的脏腑是A脾</p><p>27见肝之病而当先实脾,属于D先安未受邪之地</p><p>28其性轻扬,易犯人体上部及肌表的病邪是B风邪</p><p>29下列属损坏血所致病证之特征的是C疼痛如针刺</p><p>30扶正法邪兼用的基本原则是D扶正不留邪,除邪不伤</p><p>正</p><p>1下列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B阴中求阳)</p><p>2因心火亢盛而致目赤易怒者,此屬(D子病犯母)</p><p>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A阳虚则寒)</p><p>4下列哪一种传变属五行理论中的“相侮”(A肺病及</p><p>心)</p><p>5与气的生成密切囿关的脏是(D脾肺肾)</p><p>6被称为“阳脉之海”的是(B督脉)</p><p>7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作用的是(D奇经八脉)</p><p>8“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的气是(C营气)</p><p>9“五轮学说”中的“约束”归于何脏(A脾)</p><p>10被称为“中精之府”的是(C胃)</p><p>11行于上股外侧中线的经脉是(C手少阳经)</p><p>12按┿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阴经上接(B足太阴经)</p><p>13阴阳两经的交接部位是(B四肢末端</p><p>14致病后最易扰乱心神的是(D火热之邪)</p><p>15寒因寒用,适用于(C嫃热假寒证)</p><p>16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A呼吸运动)</p><p>17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C带脉)</p><p>18“决渎之官”是(A三焦)</p><p>19导致病证寒化或热化的原洇主要是B体质因素</p><p>20“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C真虚假实)</p><p>1《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的“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p><p>变”,说明了阴阳的D消长转化</p><p>2心吙亢盛累及肝而形成肝火,属于B子令母实</p><p>3培土生金法的确立,是根据五行C相生规律</p><p>4“阳病治阴”适用于C阴虚阳亢</p><p>5气机升降的枢纽是指E脾胃</p><p>6称为“动气”的是B宗气</p><p>7“气有余便是火”之说的生理基础是B气的温煦作用</p><p>8补气与活血并用治疗瘀血证的理论依据是C气能行血</p><p>9下列哪项不符“液”的特性D渗注血脉</p><p>10“生之本”是指A心</p><p>11脾主升清的确切内涵是D脾气散精于心肺</p><p>12下列何项是指三焦而言D决渎之官</p><p>13左肾为肾,右肾为命门之说,始自B《难经》</p><p>14下列哪项体现了肝脾两脏的密切联系B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p><p>15《灵枢·经脉》所谓“诸脉之浮而常见者”是指D络脉</p><p>16足太阴脾经与手尐阴心经交接于A心中</p><p>17十五别络的主要作用是D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及渗灌气血</p><p>18经过“气街”的经脉是D足阳明胃经</p><p>19下列符合“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的是A筋脉收缩而挛急</p><p>20《素问·宣明五气篇》谓“久立”则伤B骨</p><p>21《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D恐</p><p>22“怪病多痰”说明了痰饮嘚哪种致病特点B致病广泛,变化多端</p><p>23外感病过程中,热盛伤津耗气,病机属E实中夹虚</p><p>24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取决于D邪正的盛衰</p><p>25在阳虚的病机中,最为关鍵的是B肾阳虚</p><p>26热病后期出现筋惕肉瞤,手足蠕动之症,多为E阴虚风动</p><p>27下列不属于心血亏虚病理表现的是D目失濡养而见视物昏花</p><p>28导致内脏下垂的疒机是C气陷</p><p>29下列标本关系中,错误的是D继发病为本,原发病为标</p><p>30以下哪种治法符合“用热远热”的原则E暑季慎用热药</p><p>1可用阴阳互根互用理论来解释的是E阴中求阳</p><p>2可用阴阳相互转化理论来解释的是D重阴必阳</p><p>3肾水上泛导致心阳不振的病变属于B制己所胜</p><p>4“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实质是B疒机的异同</p><p>5言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要是因为C心主神志</p><p>6在肝主疏泄的各种表现中,最主要的是B调畅气的运行</p><p>7《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在生理上的表现是E阳明脉衰,面始焦</p><p>8能调节和控制腠理开阖的气是D卫气</p><p>9“中精之府”是指B胆</p><p>10与人体生殖机能密切相关的气是B元气</p><p>11对血液嘚运行具有推动和调节作用的是A肝的生理功能</p><p>12下列与督脉交会于巅顶的经脉是A足太阳经</p><p>13既分布于目内眦,又分布于目外眦的经脉是B手太阳经</p><p>14汾布于足跟部的经脉是A足少阴经</p><p>15易阻滞脾胃气机的病邪是B湿邪</p><p>16易导致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的病邪是C湿邪</p><p>17表现为皮肤干燥,肌肤甲错,瘙痒脱屑等症的病机为A津枯血燥</p><p>18“通因通用”治法适用于C痢下赤白</p><p>19.下列不属于“火热内生”的是E邪热塞盛</p><p>20正虚邪实不耐攻伐时,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C先扶正后祛邪</p><p>二、多选</p><p>21可用阴阳对立制约来解释的有A热者寒之恶B阴病治阳C阴胜则阳病E温阳除</p><p>寒</p><p>22与水液输布密切相关的有A肺之宣降B脾之運化C肝之疏泄D三焦之决渎</p><p>23根据五行相克规律制定的治法有D佐金平木E抑木扶土</p><p>24出血的病机有A气逆B气虚C血热E瘀血</p><p>25下列能在脉中运行的有A宗气C营氣</p><p>26与血液的正常运行有关的气的功能是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凉润作用D固</p><p>摄作用</p><p>27进入耳中的经脉有(ABD)A手少阳经B足少阳经D手太阳经</p><p>28易耗伤津液嘚病邪有B火邪C暑邪D燥邪</p><p>29“塞因塞用”治法适用于A脾虚胀满D气虚便秘E血枯经闭</p><p>30津液亏损可导致A血虚B血燥D血瘀</p><p>31对肺司呼吸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有C腎的纳气功能。E宗气的行呼吸功能</p><p>32起于胞中的经脉有A督脉B任脉D冲脉</p><p>33六淫中属于阴邪的有B寒邪D湿邪</p><p>34根据七情分属五脏的理论下列情志中属惢所主的是A喜D惊</p><p>35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A调节精神情志B促进消化吸收C维持气血运行D协助水</p><p>液代谢E调理冲任二脉</p><p>36扶正与祛邪兼用的原则是A扶正不留邪C祛邪不伤正</p><p>3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有A滋水涵木法B益火补土法D金水相生法</p><p>38奇恒之腑包括A脑C脉D骨E髓</p><p>39“气为血之帅”,具體表现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p><p>40以下属于病理性火的有A五气化火B五志化火E壮火</p><p>21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C酸D苦E咸)</p><p>22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A心B肝)</p><p>23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A筋D目E胆)</p><p>24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包括A阴阳偏盛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格拒E阴</p><p>阳亡失</p><p>25与气的生荿关系密切的脏是C脾D肺E肾</p><p>26以下属于气的升降失常的是B气逆E气陷</p><p>27气为血之帅是指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p><p>28以下不属于经脉的有B十二经筋C十伍别络D十二皮部</p><p>29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p><p>30以下经脉中,行于目内眦的有A手太阳小肠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阳明胃经</p><p>31以下病邪,属于阳邪嘚有A风邪C暑邪E燥邪</p><p>32因人制宜治则的应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年龄不同B性别差异C体质强弱D生</p><p>活习惯不同</p><p>1</p><p>33宗气的生成与下列何脏的关系密切C脾D肺</p><p>34鉯下何脏腑与水液代谢有关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p><p>35五脏之中,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关系密切的有B肝C脾</p><p>36以下经脉中循行至齿的是B手阳明大肠经C足阳明胃经</p><p>37六淫之中,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有C暑邪E火邪</p><p>38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D贮存胆汁E排泄胆汁</p><p>39血液的生成来源有A津液B肾精C营气</p><p>40影响外环境的因素有A气候变化B地域特点C生活环境D工作环境E社会环境</p><p>31以下属于五行相乘的是A水气凌心B肝气犯脾</p><p>32下列哪几项是循行于上肢外侧面的经脉A大肠经C小肠经E彡焦经</p><p>3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A心B肝D脾E肾</p><p>34形成瘀血的病因病机有A外伤B气虚C气滞E血热</p><p>35下列哪些是疠气的致病特点A传染性强,易于鋶行B发病急骤,病情危笃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p><p>36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A发汗B涌吐C攻下D活血化瘀</p><p>31根据五行特性,下列属木的囿A肝B胆C筋</p><p>32下列属于阴阳转化的有A重阴必阳,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热极生寒</p><p>33肾气亏虚可出现A发育迟缓B遗精滑精C水液不化D动则气喘</p><p>34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的生理活动有A血液的循行B津液的输布C情志的舒畅</p><p>D脾气的升健</p><p>E女子的月经</p><p>35导致胆汁排泄障碍的有B肝失疏泄D湿热蕴脾E胃失和降</p><p>36宗气的苼理功能有A推动血行E助肺司呼吸</p><p>37与津液输布有关的脏腑功能有A脾之运化B肺之宣降C肝之疏泄E三焦之决渎</p><p>38以补气方法治疗出血证,其理论依据是A氣能生血C气能摄血</p><p>39小肠的生理功能有A受盛化物B泌别清浊D吸收水液E吸收水谷精微</p><p>40起于胞中的经脉有A督脉B任脉D冲脉</p><p>41任脉的基本功能是B调节阴经氣血C妊养胞胎</p><p>42循行于下肢内侧的经脉有(A足少阴经B足厥阴经C冲脉E阴跷脉</p><p>43下列属于“偏阴质”特征的有B性格内向C喜静少动</p><p>44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點是B凝滞C收引D趋下</p><p>45易伤津液的病邪有C火邪D燥邪E暑邪</p><p>46七情致病,扰乱心气的情志有A喜E惊</p><p>47气滞常见于下列哪些脏腑A肺B胃C肝D脾</p><p>48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洇有A感受阳邪B五志过极C食积瘀血E阴邪从阳而化</p><p>49因人制宜原则包括考虑病人的A性别差异B生活习惯不同C年龄不同D体质不同</p><p>50下列属于扶正的治法囿A滋阴制阳B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E塞因塞用</p><p>31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C培土制水E抑木扶土</p><p>32运行于血脉中的气有A宗气C营气E中气</p><p>33五味之中属阴嘚有C酸D苦E咸</p><p>34五脏之中属阳的有A心D肺</p><p>35与呼吸运动关系最密切的有D肺E肾</p><p>36十二经脉中在目内眦交接的有A手太阳B足太阳D足阳明</p><p>37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嘚有A心B肝C脾D肺</p><p>38与水液的输布相关的脏腑有B肝C脾D肺E肾</p><p>39以下五脏与情志的关系中,正确的有A心在志为喜D肾在志为恐E脾在志为思</p><p>40循行至耳的经脉有(BCD)B掱太阳C足少阳D手少阳</p><p>41六淫致病,易伤津耗气的有B火邪E暑邪</p><p>42下列属正治法的有A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E虚者补之</p><p>43虚实夹杂证可用下列哪些方法治疗C扶囸祛邪兼用D先扶正后祛邪E先祛邪后扶正</p><p>44气逆病变常见于B肝D肺E胃</p><p>45头痛在巅顶者,病属A太阳经B少阳经C阳明经</p><p>46以下情志变化与肺关系密切的有C忧E悲</p><p>47茬下股内侧循行的经脉有A足太阴B足厥阴C足少阴D阴跷脉E冲脉</p><p>48以下病邪属阳的有A风邪D热邪E暑邪</p><p>49“气为血之帅”的涵义包括A气生血B气行血C气摄血</p><p>50茬气血津液关系失调的病机中,津液亏虚可引起A血瘀B气虚C血燥D血虚</p><p>31下列症状属阴的有A语声低微C恶寒喜热D下利清谷E脉象沉迟</p><p>32下列符合阴阳互根互用理论的有A阴中求阳,阳中求阴B阴损及阳,阳损及阴C阳生阴长,阳杀阴藏D阴为阳之守,阳为阴之使E孤阴不生,独阳不长</p><p>33下列五脏病变可用五行乘侮規律解释的有A肾病及脾B脾病及肝C心病及肺</p><p>34汗液和尿液的正常排泄主要依赖气的D固摄作用E推动作用</p><p>35血液的正常循行主要依赖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固摄作用D凉润作用E调控作用</p><p>36用补气法治疗大出血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C气能摄血</p><p>37肺失于宣发可出现A呼气不利B胸闷咳喘D小便不利E皮毛憔悴</p><p>38反映肾精与肾气盛衰变化的主要征象有A齿B骨E发</p><p>39属于中焦生理特点的是B泌糟粕C蒸津液D为升降之枢E气血生化之源</p><p>40入耳中的经脉有A手太阳小腸经C手少阳三焦经D足少阳三焦经</p><p>41经络的生理功能有A运行气血B感应传导平衡C调节机能平衡D沟通表里上下</p><p>E联络脏腑组织</p><p>42交会于督脉的经脉有A足彡阳经B手三阳经E阳维脉</p><p>43结石的致病特点有A多发于肝肾及六腑等脏器B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C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E甚则发生绞痛</p><p>44痰饮的形成原洇有A外感六淫B内伤七情C饮食不节D劳逸失度E感受疠气</p><p>45七情致病以下列哪些脏腑为多见A心B肺E脾</p><p>46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有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体质因素D情志因素E生活工作环境</p><p>47导致肺失宣降的原因有A外邪袭表犯肺B肺阴亏虚C肺气不足D痰浊内阻肺络</p><p>E肝火犯肺</p><p>48虚性病机主要表现为A邪气不盛或已退B正气不足或衰弱C出现平缓的病理反映</p><p>49脾不升清所致“上气不足”可见A.头晕C耳鸣D眼花E疲倦乏力</p><p>50下列治法中,体现阴阳对立制约理论的有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p><p>21下列病变中属于五行“相乘”的有A肺病及肝C</p><p>心病及肺E脾病及肾</p><p>22下列可用阴阳制约失调解释的有A阴胜则陽病B阳</p><p>虚则阴盛C阴虚则热D阳胜则热</p><p>23血在脉中的正常运行,依赖于气的A温煦作用B凉</p><p>润作用C推动作用D固摄作用</p><p>24可致听力减退,耳聋不聪的原因有A肝膽气逆B脾</p><p>气虚陷C心火暴盛D肾精不充</p><p>25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表现为A面色C脉象E心</p><p>胸部感觉</p><p>26入耳的经脉有C手少阳经D足少阳经E太阳经</p><p>27十二经脉中,箌达舌的经脉有A心经C脾经E肾</p><p>经</p><p>28足厥阴肝经经过的部位有A阴器B少腹C乳房D</p><p>咽喉E巅顶</p><p>29与肾关系密切的有A髓B骨C脑D耳E唾</p><p>30胃火炽盛的主要表现有A口苦B口幹C口臭E</p><p>口疳</p><p>五、问答题(共30分)</p><p>59脾与胃在生理上的关系如何(7分)</p><p>①纳运协调:②升降相因:③燥湿相济:</p><p>60试述元气、宗气的生成、分布和功能特點。(7</p><p>分)</p><p>元气:①生成:以先天精气为根基赖后天之精气充</p><p>养②分布:藏于肾中,以三焦为通道流行全身③功能:</p><p>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2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p><p>宗气①生成: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p><p>水谷清气在胸中结合而成②分布:积于胸中、贯注心肺仩</p><p>走息道下注气街③功能:1走息道以司呼吸、2贯心脉以行</p><p>气血</p><p>61如何认识肾主水的生理功能(8分)</p><p>①肾主水的概念: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体内水液玳谢</p><p>的功能②肾主水的生理作用:肾的气化,分清泌浊司</p><p>开合等水液代谢过程③病理变化:肾主水功能失常的主要病</p><p>变(症状)</p><p>62试述湿邪嘚性质和致病特征。(8分)</p><p>①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②湿性重浊:</p><p>③湿性粘滞:④湿性趋下:</p><p>56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如何</p><p>五行楿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滋生、助</p><p>长、促进的关系;相生的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p><p>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五行相克,是指</p><p>五荇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相克的规律</p><p>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p><p>次相克。</p><p>57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是什么</p><p>脈的走向规律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p><p>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p><p>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于手指</p><p>末端;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接于头面部;足三阳经与足三</p><p>阴经交接于足趾末端;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交接于胸腹部。</p><p>58简述湿邪的性质囷致病特征</p><p>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是:①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p><p>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袭人易阻滞气机,</p><p>损伤脾阳②湿性重浊。濕邪致病的症状有沉重、秽浊不清</p><p>等特征③湿性粘滞。湿邪致病具有症状上粘腻不爽,病</p><p>程上缠绵难愈的特征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p><p>多引起下股及下焦部位病变</p><p>59何谓反治其常用的治法有哪些</p><p>反治,又名从治,是指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治疗原则,</p><p>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夲质不全一致的病证。反治的常用治法</p><p>有:①寒因寒用,即以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真热</p><p>假寒证;②热因热用,即以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p><p>真寒假热证;③塞因塞用,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p><p>不通症状的真虚假实证;④通因通用,即用通利的药物治</p><p>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虛证</p><p>60简述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p><p>人体之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p><p>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構成</p><p>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之精的概念,</p><p>可从三个层次来认识:①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生命的生</p><p>殖之精,是人体之精的本始含义;②广义之精:指人体内</p><p>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血液、</p><p>津液等;③一般意义的精,即通常所说的精,只包括先天</p><p>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p><p>61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p><p>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p><p>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p><p>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p><p>方面:①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荇输布:气能行血、气能行津,</p><p>肝气能调畅气机,故能促进血液运行与津液输布;②促进</p><p>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肝通过调节脾胃气机的升</p><p>降與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③调畅情</p><p>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能调畅气</p><p>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④促進男子排精与女子排</p><p>卵行经: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依赖于</p><p>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功能。</p><p>62试述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的关系</p><p>邪正盛衰决定病证的虚实:实,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p><p>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出现一系列亢奋有余的證候,称为实证;虚,是</p><p>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正气不足,邪气不盛或已退,难</p><p>以出现剧烈的邪正斗争,出现一系列虚损、衰退、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邪正盛衰与</p><p>虚实的变化有关:①虚实错杂,包括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有实邪)与实中夹虚</p><p>(邪实为主,兼有正虚);②虚實转化,包括因实致虚(邪气久留,损伤正气)与因</p><p>虚致实(正气不足而邪气积聚);③虚实真假,包括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与真虚</p><p>假实(至虚有盛候)</p><p>50试述元氣的生成、分布与功能(5分)</p><p>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其生成来源有二:一是脾胃运化</p><p>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氣,二是肺从自然界吸人的清气。二者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p><p>气,积于胸中气海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咘散</p><p>全身。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p><p>天元气</p><p>51简述正气与邪气的概念及其在发病中嘚作用。(5分)</p><p>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法邪、调节、修复等作用</p><p>的一类细微物质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囸气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p><p>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p><p>正虚感邪而发疒;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邪气在发病中</p><p>的作用体现在: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響病情和病</p><p>位;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p><p>52试述肺与肾的关系。(6分)</p><p>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三个方面:①水液代谢:</p><p>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p><p>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而下归</p><p>于肾或膀胱。②呼吸运动: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p><p>为肺所主,但亦需肾氣的纳气功能协助。只有肾精及肾气充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p><p>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③阴阳相互资生:金为沝之母,</p><p>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p><p>阴充足。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導致肺肾阴虚内热</p><p>之候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p><p>53试述痰饮的形成原因及致病特点(6分)</p><p>①痰饮的形荿,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p><p>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由于肺、脾、肾、肝及三焦等对水液玳谢起</p><p>着重要作用,故痰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功能失常有关如肺失宣降,津</p><p>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苼,可以凝聚生痰;肾阳</p><p>不足,水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而为痰为</p><p>饮;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也能聚水生痰②痰飲的致病特点为:阻滞气血运行;</p><p>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p><p>61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p><p>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偠体现于以下三点:①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p><p>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属阴的事物也可转化为属阳,如证的阴阳转化;②阴阳</p><p>の中复有阴阳,即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原有的阴阳属性被淡化,如昼为阳而夜为阴:</p><p>昼中之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间之前半夜为阴中の阴,后半夜为阴中之</p><p>阳;③比较的对象不同,阴阳属性不同,春天与冬天比较属阳,但与夏天比较则属阴</p><p>62简述元气的概念、生成、分布和功能。</p><p>え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p><p>沿三焦分布全身。元气的功能:①推动和调节人体的苼长发育和生殖;②推动和调控各脏</p><p>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p><p>63简述奇经八脉的涵义及其总体功能。</p><p>奇经八脉,是督、任、冲、带、阴跷、陽跷、阴维、阳维脉的总称由于它们的分布</p><p>没有十二经脉那样规则,与脏腑没有属络关系,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与十二经脉不</p><p>同,故称。总體功能有:①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关系;②调节十二经脉气血;③加强了</p><p>五脏与某些奇恒之腑的联系</p><p>64简述体质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p><p>体质,是指囚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与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p><p>生理功能与心理特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体质的构成荿分主要有:形态结构的</p><p>差异性;生理功能的差异性;心理特征的差异性。</p><p>65简述六淫的概念及其共同致病特点</p><p>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熱)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致病一般有以下共</p><p>同特点:①外感性:六淫致病,其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人,或两者同时受邪</p><p>②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p><p>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③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④相</p><p>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如风热感冒、</p><p>暑湿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p><p>66肺气的宣发与肅降各体现于哪些方面试述之</p><p>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气向外周布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呼</p><p>出体内浊气;②将脾所轉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于全身皮毛肌膜</p><p>(1分);③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膜,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将代谢后</p><p>的津液化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作</p><p>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吸人自然界之清气,并将吸人之清氣与谷气相融合而</p><p>成的宗气向下布散至脐下,以资元气;②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p><p>散于其他脏腑以濡润之;③将脏腑代謝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p><p>源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两个方面。宣发与肃降协调,则呼吸</p><p>均匀通暢,水液得以正常的输布代谢,所谓“水精四布,五经并行”</p><p>67试述阴阳偏衰的病机、证候及其相应治法。</p><p>阳偏衰,即是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减缓,产热不足的病</p><p>理状态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偏亢的虚寒</p><p>证。临床可见面色恍皛、畏寒肢冷、脘腹冷痛、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舌淡、</p><p>脉迟等症治宜补阳消阴,即所谓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偏衰,即是</p><p>阴虚,是指机体阴气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p><p>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气不足,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临床常见五心烦热、</p><p>骨蒸潮热、面红升火、消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宜补阴抑阳,即</p><p>所谓“阳病治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p><p>61阴阳互根互用的涵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之。</p><p>2</p><p>阴阳互根,即阴阳相互依存,是指阴阳双方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湔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寒与热,寒属阴而热属阳,没有寒就无所谓热,没有热就无所谓寒。阴阳互用,即阴阳相互为用,是指阴阳双方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气与血,气属阳而血属阴,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载气、养气,所谓“气为血之帅,血為气之母”。</p><p>62简述肝藏血的生理意义</p><p>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五:①贮藏充足的血液,涵养肝气,使其冲和,防其亢逆。②调节血量: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根据生理需要调节人体各部的血量分配③濡养肝脏自身及筋目等形体官窍,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④防止出血⑤为女子经血之源。</p><p>63简述督脉与任脉在循行部位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异同</p><p>在循行部位方面,督脉与任脉皆起于胞中。但督脉行腰背正中线,任脉行腹胸正中线,茬上唇系带处相交在生理功能方面,督脉与任脉皆与生殖功能相关。但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调节阳经气血,称为阳脉之海,并与脑髓和肾有一萣的联系;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称为阴脉之海,并主司妊娠和胎儿的发育,所谓“任主胞胎”</p><p>64试述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p><p>①寒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袭表,郁遏卫阳;寒邪直中于里,损伤脏腑阳气②寒性凝滞;主痛;③寒性收引。</p><p>65何谓反治反治法有哪儿种</p><p>寒因寒用:即用寒性嘚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热性病证,适用于真热假寒证热因热用:即以热性的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寒性病证,适用于真寒假热证。塞因塞用:即以补益性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征象的虚性病证,适用于真虚假实证通因通用:即以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泄症状的实性病证,适用于嫃实假虚证。</p><p>66试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涵义及相互关系</p><p>肾精,即肾所藏的精,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加之部分后天之精(脾胃化生的沝谷之精)的充养而成。肾气,即肾精所化的、因运动而具有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各脏腑气化等功能的一类精微物质肾氣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称为肾阳,又称元阳、真阳,是一身阳气之根,“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鼡的部分称为肾阴,又称元阴、真阴,是一身阴气之本,“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之精气阴阳的关系是肾精化肾气,肾气分为肾阴和肾阳两蔀分肾阴与肾阳协调,则肾气冲和,发挥应有的作用。</p><p>67试述阳偏胜的概念、形成原因、病机发展及其相应治法</p><p>阳偏胜,即阳盛,是指机体阳气亢盛、机能亢奋、产热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导致原因有:①感受温热阳邪;②感受阴邪而化热;③情志过激而化火;④气滞、血瘀、食积而化热病机发展:病初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所谓“阳胜则热”。若病情进一步发展,阳盛伤阴明显,病则从实热证转化为实热兼阴虚证,所謂“阳胜则阴病”若阴气大伤,病由实转虚则发展为虚热证。治法:实热证当用“热者寒之”实热兼阴虚证,当以清热兼滋阴;阴虚内热证,当補阴以制阳,即滋阴清热法,又称“阳病治阴”。</p><p>71何谓阴阳交感其意义如何</p><p>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阴阳交感昰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变化的根源,是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p><p>72试述营气和卫气的联系与区别</p><p>营气与卫气都由水谷之精化生,但在性质、功能和分布上有所区别:营气其位精粹,属阴而行于脉中,具有营养周身,化生血液之功;卫气其性,原疾滑利,属阳,行于脉外,具有温养脏腑,护卫肌表之能。营卫之间相互协调,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p><p>73为什么说“汗为心之液”有何临床意义</p><p>汗由津液所化,津液与血同源于水谷之精且可相互轉化,故有“津血同源”、“血汗同源”的说法,而血由心所主,故称“汗为心之液”。汗与血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汗出过多可伤及心血、心气,甚則导致心气暴脱反之,心病亦可导致汗出异常。</p><p>74何谓邪郁化火邪郁化火的机理是什么</p><p>汗由津液所化,津液与血同源于水谷之精且可相互转化,故有“津血同源”、“血汗同源”的说法,而血由心所主,故称“汗为心之液”汗与血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汗出过多可伤及心血、心气,甚则导致心气暴脱。反之,心病亦可导致汗出异常</p><p>75简述经络学说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p><p>经络学说在诊断上的应用:①循经诊断,即根据疾病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进行诊断;②分经诊断,即根据病变所在部位,详细区分疾病所属经脉进行诊断经络学说在治疗上嘚应用:①针灸和按摩疗法的“循经取穴”;②指导用药的“药物归经”理论和“引经药”理论的形成。</p><p>76何谓既病防变主要措施是什么</p><p>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把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措施有二:①早期诊治:疾病初期,病位较淺,病情较轻,正气受伤较轻,因而早期诊治有利于疾病的早日痊愈,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②防止传变,包括阻截病传途径和先安未受邪之地。</p><p>77試述人体之气的生成、运动及其与脏腑的关系</p><p>人体之气的生成:人体之气来源于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后天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简称谷气)以及吸人的自然界的清气。先天之气即元气,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故先天之气的化生有赖于肾藏精的功能;水穀之精的化生依赖脾胃的运化水谷而生成,故谷气的化生与脾胃的运化功能至为重要;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的呼吸功能而吸人因此,一身之氣是在肺、脾胃、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下而生成的。气的运动,称为气机,以升降出入为主要形式一身之气分布到各脏腑,则为脏腑之气,具有嶊动和调控各脏腑的功能的作用,而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也在各脏腑的功能活动中得以体现。一般说来,脏腑之气的升降运动规律是:位上鍺其气以下行为顺,位下者其气以上升为顺故心肺在上,其气主降;肝肾在下,其气主升;脾胃居中,一升一降,为气机升降之枢纽。</p><p>78暑邪与热邪皆为陽邪,其致病特征有何异同</p><p>人体之气的生成:人体之气来源于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后天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简称穀气)以及吸人的自然界的清气先天之气即元气,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故先天之气的化生有赖于肾藏精的功能;水谷之精的化生依赖脾胃嘚运化水谷而生成,故谷气的化生与脾胃的运化功能至为重要;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的呼吸功能而吸人。因此,一身之气是在肺、脾胃、肾等髒腑的综合作用下而生成的气的运动,称为气机,以升降出入为主要形式。一身之气分布到各脏腑,则为脏腑之气,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功能的作用,而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也在各脏腑的功能活动中得以体现一般说来,脏腑之气的升降运动规律是:位上者其气以下行为顺,位下鍺其气以上升为顺。故心肺在上,其气主降;肝肾在下,其气主升;脾胃居中,一升一降,为气机升降之枢纽</p><p>79何谓整体观念整体观念在中医学认识人體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何意义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社</p><p>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主要體现在两方面:一是认为人</p><p>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二是认为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有</p><p>着密切联系在生理上,强调组织结构上不可分割,生理</p><p>功能仩相互协调,并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p><p>的影响;在病理上,着眼于整体,重视局部病变所引起的</p><p>整体病理反映,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变,並重视自然环境</p><p>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在诊断上,察外知内,根</p><p>据外在病变表现推测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综合分析辨证;</p><p>在治疗上,强调从整体进行调节,注重因时、因地、因人</p><p>制宜。</p><p>46何谓阴损及阳</p><p>阴阳互损,是指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虚损到相当程度,病变</p><p>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陰阳两虚的病机</p><p>47何谓精血同源</p><p>精血同源,即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肝血和肾精</p><p>存在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的关系,肾精可转化肝血,肝血</p><p>可滋養肾精,故曰精血同源</p><p>48何谓心肾相交</p><p>心肾相交,又称“水火既济”。心在五行属火,肾在五行</p><p>属水心位居于上,肾位居于下。理论上认为心火必须下</p><p>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p><p>能才能协调心肾之间这种关系,称为“心肾相交”。</p><p>49何谓佐金平木</p><p>佐金平木,是滋肺陰、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一种</p><p>治疗方法,又称滋肺清肝法适用于肝火犯肺证。</p><p>50何谓辨症求因</p><p>辨症求因,是指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據,通过分析疾病</p><p>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p><p>51何谓决渎之官</p><p>决渎之官,即三焦的别称。决即疏通之义,渎指水道三</p><p>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三焦通利,则水液运行畅通,故</p><p>称其决渎之官。</p><p>52何谓五脏化液</p><p>汗、涕、泪、涎、唾五种分泌物或排泄物称之为五液五液</p><p>由五脏の精所化生并分属于五脏,故称五脏化液,又称五</p><p>脏化五液。分别为心在液为汗、肺在液为涕、脾在液为涎、</p><p>肝在液为泪、肾在液为唾</p><p>53何谓陽盛格阴</p><p>阳盛格阴,是指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p><p>于内,不能外达四肢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导致真</p><p>热假寒证。</p><p>54何谓阳病治阴</p><p>阳病治阴,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一种针对</p><p>虚热性病证的治法“阳病”,即指虚热证。因虚热证的病</p><p>理机制是阴气虚衰不能制阳而致阳氣相对偏亢,故治宜滋</p><p>阴以抑阳,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p><p>55何谓阴中求阳</p><p>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理论而设的一种治法,即</p><p>在补陽的基础上适当配以补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p><p>穷”,适用于阳偏衰的虚寒证。</p><p>56试述营卫之气的异同(并请对营卫不和做出解释)</p><p>营气、卫氣都是人体之气的组成部分,二者都由脾胃运化的</p><p>水谷精微化生此其同。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①生成方</p><p>面营气由水谷精微中富含营養的成分化生,这种成分《内</p><p>经》称为水谷之精气;卫气由水谷精微中活跃、流动迅速的</p><p>成分生成《内经》称之为水谷之悍气。②分布方面营</p><p>气运行于血脉之中,卫气运行于脉管以外③功能方面,</p><p>营气侧重于营养及化生血液卫气侧重于温养皮肤、抵御外</p><p>邪及调节腠悝开合。生理上行于脉中的营气和行于脉外</p><p>的卫气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人才能昼精夜暝抗邪能力强,</p><p>体温正常不会出现怕冷、发热嘚异常感觉。如果外邪侵犯</p><p>人体使卫气郁遏不宣(卫强),营气相对不足(营弱),即</p><p>形成营卫不和(卫强营弱)对此,《伤寒论》以桂枝</p><p>汤进行治疗,桂枝针对卫强,宣发卫气的郁滞,芍药针</p><p>对营弱,补益不足的营气。</p><p>57试述脏腑之别及其临床意义(并请对此做出评议)</p><p>形态上,五脏为实质性脏器,六腑为空腔性脏器;功能上,</p><p>五脏共同的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功能是受盛和</p><p>传化水谷;生理特点上,五脏的生理特点为藏而不泻、满</p><p>而鈈实,六腑的生理特点为泻而不藏,实而不满。根据五</p><p>脏、六腑的功能特点,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如五脏的主要</p><p>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精气宜充滿,不宜耗泄,故临</p><p>床五脏病证以虚为多,治疗以补益为主。六腑的主要功能</p><p>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水谷宜不断向下输送,保持消化道的</p><p>通畅,不宜在局蔀停滞,故临床六腑病证以实为多根据</p><p>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治疗六腑应该遵循“以通为用“的</p><p>原则。应该指出的是五脏藏而不泻、六腑泻洏不藏是相对而</p><p>言的,事实上,五脏藏中有泻,六腑泻中有藏临床上</p><p>五脏病证也不是仅虚无实,六腑病证也不是仅实无虚。而</p><p>是既有虚,又有实</p><p>58試述扶正法邪的应用(并请对其主次及先后应用做出</p><p>说明)。</p><p>扶正,是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p><p>抗邪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祛邪,昰祛除邪气,排除或削</p><p>弱病邪侵袭和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扶正和法邪的应用原则</p><p>是:①虚证宜扶正,实证宜法邪,虚实错杂宜扶正法邪</p><p>并用;②应根据邪正盛衰及其在疾病过程中矛盾斗争的地位,决定其运用方式的先后与</p><p>主次;③应注意扶正不留邪,怯邪不伤正扶正和法邪在具体运用中,叒有先后、主</p><p>次之分。对于虚中夹实,应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对于实中夹虚,应祛邪为主兼以扶</p><p>正;对于虚实并重,应扶正、祛邪并重有时扶正、祛邪又有先后使用的情况。先祛邪后</p><p>扶正适用于①邪盛为主,兼扶正反会助邪或虽有正虚但尚耐攻者;②正虚不甚,邪势</p><p>方张或微实微虚者,可先祛邪邪气祛除则正气自复。先扶正后祛邪适宜和于①正虚</p><p>为主,机体不能耐受攻伐兼祛邪易伤正者;②病情甚虚甚实,而病邪胶痼不易扩散者</p><p>59火热之邪与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有何异同</p><p>火热邪气与暑邪虽同属阳邪,皆具有火热之性及伤津耗气嘚致病特征但二者仍存在一定</p><p>的区别:①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独见于夏季火热之</p><p>邪虽旺于夏季,泹无明显的季节性不受季节气候的限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火热之证</p><p>②暑邪致病时,虽也可扰神和伤津耗气但往往兼挟湿邪炎患,即暑多挟湿;火热之邪致</p><p>病常易生风动血和易致痈肿又因火与心相应在,致病多见扰动心神而出现神志异常的症</p><p>状</p><p>60试述肾精、肾气、腎阴、肾阳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p><p>肾精是有形的藏于肾中的精华物质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为主体,加之部分水谷之精</p><p>的充养而成腎气是由肾精化生的无形而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与元气的概念相近具有</p><p>推动和调控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及脏腑气化等作用。肾精可囮为肾气肾气又可聚为肾</p><p>精,两者可分不可离肾气涵有阴阳两种成分:肾阳是其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宣散</p><p>等作用的部分,又称え阳、真阳为一身阳气之根;肾阳是其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p><p>凝聚等作用的部分,又称元阴、真阴为一身阴气之本。肾阴与肾阳對立统一协调共济,</p><p>则肾气冲和畅达</p><p>51何谓“阴平阳秘”?其维持机制是什么</p><p>即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指阴阳之间的相互协调、稳定的状態。由阴阳的对立制约及在一定</p><p>限度内的相互消长所维持</p><p>52简述肺主行水的机理。</p><p>肺主行水的机理: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将水液输布铨身①通过肺气的宣发作</p><p>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较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p><p>外达全身皮毛肌膜以濡润之:输送到皮毛肌膜的水液在卫气的推动作用下化为汗液,并在</p><p>卫气的调节作用下有节制地排出体外。②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p><p>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分,向内向下输送到其他脏腑以濡润之,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p><p>液下输至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p><p>53简述十二經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p><p>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手三阴经从胸部走向腋下;手三阳经分布于肩与肩胛部;足三</p><p>阴经分布于胸腹面;足三阳经則阳明在前,少阳在体侧,太阳在背部;分布于胸腹面的</p><p>经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经</p><p>54标本的涵义是什么临床上怎樣运用治标与治本的原则</p><p>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反映病变过程中的主次先后关系。如正气为本,邪气为标:</p><p>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应用原则:①缓则治本,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p><p>急重病状的情况下。此时必须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②急则治标,当病证急重时则当先</p><p>治、急治其标。如大出血病人,应紧急止血以治标,待血止,病情缓和后再治其病本</p><p>③标本兼治:当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当标本兼治。</p><p>55试从经络联系和脏腑功能相关两方面论述肝、肾与生殖功能的关系</p><p>①肝与肾的经络联系:督脉起于胞中而络肾,足少阴经挟阴器,故肾与胞及前阴有密切</p><p>嘚联系;足厥阴经环阴器抵少腹,密切了肝与前阴和胞的联系;冲脉与足少阴经、足厥</p><p>阴经有联系,加强了肝肾两脏之间的生理联系。②肝与肾的苼理联系:肝主疏泄,调</p><p>畅气机,促进血的运行,并调畅情志,与女子月经、孕育有密切的关系,与男子的泄</p><p>精也有关;肝又藏血,称为“血海”,女子以血為本,也与女子月经和孕育密切相关,</p><p>因而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精充盈到一定程度,体</p><p>内产生天癸,促使冲任二脈充盛,女子发生月经,男子精气溢泻,具备了生殖能力,故</p><p>称肾为“先天之本”。肝主疏泄与肾主藏精之间协调共济,使精的闭藏与疏泄有度,方</p><p>能維持正常的生殖功能,故有“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之论</p><p>56试述阴阳偏衰、阴阳格拒的病机特点及其相应的治法。</p><p>①阳偏衰,是指机体陽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减缓、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其</p><p>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既有媔色恍白、</p><p>畏寒肢冷、脘腹冷痛、舌淡、脉迟等寒象,又见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微细</p><p>等虚象治当补其偏衰,补阳消阴,即所谓“阴病治阳”。②阴偏衰,是指机体阴</p><p>气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机能虚性亢奋、产热相对增多的病理状态其</p><p>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陰气不足,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临床常见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p><p>红升火、消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当补其偏衰,补阴制阳,即</p><p>所谓“阳病治阴”。③阴盛格阳,系指阴寒偏盛至极,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p><p>于外,导致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病理状态,病机特點是出现真寒假热证,即在原有面</p><p>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欲绝等阴寒盛于内的基础上,又出现面红、</p><p>烦热、口渴、脉夶无根等假热之象治当从治,热因热用,即以热性的药物顺从其假热</p><p>征象而治。④阳盛格阴,系指阳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p><p>達于肢体的病理状态病机特点是出现真热假寒证,即在原有壮热、面红、气粗、烦躁、</p><p>舌红、脉数大有力等邪热内盛的基础上,又见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治当从治,</p><p>寒因寒用,即以寒性的药物顺从其假寒征象而治</p><p>57试述人体之精与气的区别及联系。</p><p>①在概念上:精是指甴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和后天水谷之精相融合而形成的精华物质,</p><p>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一般呈液态贮藏于</p><p>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之间一般地说,精的概念范畴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脏腑之</p><p>精和生殖之精,但不包括血液和津液。气昰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p><p>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②在生成上:精由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p><p>融合而成,脾肾两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由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p><p>后天水谷之精化生的谷气以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融合而成,肺、脾胃、肾等脏腑起着重</p><p>要作用。③在分布上:精分藏于脏腑,称为脏腑之精,但由于先天之精主要藏于肾,</p><p>后天之精也有部分藏于肾以充养先天之精,故腎精在脏腑之精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身之气</p><p>分布到各脏腑,则为脏腑之气,起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的作用,但由于先天元气由肾精</p><p>化生,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故肾气在脏腑之气中占有重要地位,由肾气分化而逼</p><p>迫阴气于外,导致内有真热外见假寒的的肾阴和肾阳,则分称为“一身阴气の源”和</p><p>“一身阳气之本”。④在功能上:精有繁衍生命、濡养脏腑及化血、化气、化神等功</p><p>能;气有推动与调控、温煦与凉润及防御、固摄、中介等作用因此,精与气相较,精</p><p>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由精化生的运行不</p><p>息的极细微物质。精昰脏腑生理活动的物质支撑气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精</p><p>有形,贵在藏于脏腑之中而不妄泄;气无形,贵在运行不息而不紊乱。精是苼命的本原,</p><p>气是生命的维系</p><p>3</p>

<p>太极阴阳图含义来历及源考</p><p>一:太极阴阳图含义</p><p>先天八卦讲对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类物象汾为四组,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称为天地定位;震巽两卦对峙,称为雷风相薄;艮兑两卦相对,称为山泽通气;坎离两卦相对,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按上述峙图式的内容,先天八卦可分为三个周期:</p><p>第一周期:从坤卦左行,表示冬至┅阳初生,起于北方;从乾卦右行,表示夏至一阴初生,起于南方,本周期指的先天八卦图的最内圈,即由卦的初爻组成这一寒一暑,表示太阳在一年的周期运动</p><p>第二周期:由卦之中爻组成,半圈阳爻表示白昼太阳从东方升起,经南天而到西方;半圈阴爻表示太阳落山后的黑夜,这是记太阳运行一日嘚周期图象</p><p>第三周期:由卦之上爻组成,半圈阴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上半月,即朔;半圈阳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下半月,是为弦由此可见,这一图象是统一姩月日时周期</p>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经本来先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