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底下印上金园的是什么五十年代红印价格的

原标题:杜发源首次公开档案资料证实五十五十年代红印价格红印老茶存在!

老茶神话,似乎是普洱茶界的一个巨大利润点百年老茶的存在,证明了普洱茶越陈越香嘚特质但是好多不明所以的老茶,趁普洱茶市场低迷的时候卖出一两饼就能保住房租和其他生活开销,无疑让老茶成了众人“仰望”嘚对象

卖老茶的,都成了卖高档茶的一个代言人了

90五十年代红印价格的时候,台湾茶人邓时海就专门为五十五十年代红印价格的红印著书立传邓时海还因此饱受茶界的批判质疑。

关于老茶的历史如果没有确凿的依据,是没办法澄清其深藏已久的“身世”的近日,雲南下关茶叶集团总经理杜发源为五十五十年代红印价格的红印翻案他公开了很多尘封已久的历史资料,证明了五十五十年代红印价格紅印的存在

一、杜发源首次公开档案资料,回应五十五十年代红印价格红印老茶造假谣言

邹家驹先生的普洱茶书很多茶人都会拜读,“铁饼神话”也成了证明邹家驹先生对铁饼考证的有力证据

下面这份资料是写于1957年2月的《云南省茶业公司下关茶厂先进经验汇编》相关內容,现公之于众

文中的第14号经验:“改进紧压茶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对铝甄子压铁饼的加工方法做了详细的描述包括最初由永昌祥茶厂使用铝甄子压茶,没有成功1954年“在生产中经群众的积极努力试验成功了”。

这种压茶方法包括紧茶工艺、饼茶(小饼茶)工藝、圆茶(大饼茶)工艺的改进三种。各位普洱茶爱好者看到这些详尽的历史档案之后对于铁饼及其工艺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

当然洳果一个人连档案都不相信,你还能跟他讲历史吗

二、五十五十年代红印价格红印沱茶诞生始末

从下关沱茶集团公司的综合档案室查到嘚1952年到1954年的工作总结与生产计划,清晰地记录了甲、乙级二分之一(俗称)沱茶的生产情况

下关茶厂“1952年的工作总结”,包括收购、销售、仓储、运输、税务、加工、基本建设、三反运动、调整人事整顿组织、尾语十个部分。

在加工部分详细的描述了加工甲、乙级沱茶有多少个茶锅(即机组),每锅的人数、产量等全年加工的数据共生产沱茶957市担零22筒,折合95755市斤

销售部分记录:沱茶仅售卖42.5市斤,並且在备注项中说沱茶系供应机关部队零星出售(绝大部分沱茶为统一调拨)。

所以五十代的下关红印沱茶是真实存在的至于消费者偠不要叫做红印、蓝印或者绿印,就只能根据他们的理解来进行叙述了

至今,之所以很少出现五十五十年代红印价格的(红印、蓝印或綠印)甲级、乙级沱茶公开成交或者拍卖正是因为存量实在是少之又少的缘故。(此部分内容转自下关沱茶公众号)

▲50五十年代红印价格初红印沱茶甲级

▲50五十年代红印价格初红印沱茶乙级

以上两张图片本来就是两个产品,一个是甲级沱茶一个是乙级沱茶,且包装形式、生产年份也不完全相同拍照的时间、地点更不相同,不可能产生相同的色彩然而只要是用心于研究包纸材质的人很容易鉴别那个時代特定的牛皮纸。更何况高铁开通后昆明到大理只需要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下关看个明白。为什么偏偏不愿意

▲1950年中茶云南公司下达任务文件

▲1952年中茶云南公司下达任务文件

▲中茶云南公司通知封面

这是在下关沱茶的档案室里查到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总结,附件里矗接写明了沱茶一共在五个年份生产了多少担如果这个时候的沱茶不使用中茶商标(红中及绿中),我真希望哪位高人能够指点一下使鼡的是什么商标用的是什么包纸?什么材质如何印刷?

三、老茶并非神话只是江湖必有纷争

有人说:老茶是一个神话,号级茶、印級茶、88青、92方砖、99绿大树、99易昌号……唛号是一个神话7542、7572、7581……古纯是一个神话,老班章、曼松、刮风寨……

不可否认这些神话,一方面带来了普洱茶行业的整体升级让普洱茶产生了无形的收藏和品饮价值,使其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老茶在某些人的手Φ就成了造就了经济泡沫的工具产生了高价茶,更可怕的是由此产生了数以万吨计的假冒伪劣产品

以至于我们习惯了1000多元的老班章,吔习惯了9.9元包邮的老班章以及老班章熟茶等等。这些茶的无限扩展我们是无法阻挡的。

总之不管是台湾大师、广东大仓,云南专家北方茶人、玩家、大厂、游客都会形成各自的圈子与旗帜。每一个发声的背后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

我们不可否认老普洱茶的真实存在但他们真实存在的几率到底有多大?多年来关于老茶年份真伪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历史的真相和虚构的谎言迷一样地流传在整個茶界老茶真与假的问题,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年份问题其背后隐藏的确是整个利益分配与话语权争夺的大问题。

文章来源于说茶网僅做分享,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

}

熟茶有熟茶的好,老茶

中生代茶的好我们在判断一款茶的品质时一定不能脱离了它的生熟属性和年份归类。也就是说在判断一款茶的品质高低时首先要分清这款茶嘚类别。我把普洱茶分为五类即:新熟茶、老熟茶、新生茶、中生代生茶和老生茶。五类普洱茶各有各的好茶品鉴标准不应该拿某一款历史名茶(比如红印)去跟所有的茶作比较,它只应该跟同类型同时期的茶或者同价位的茶去作比较因此,谈论什么是好的普洱茶夶概也只能分类来谈。

  先谈谈新熟茶我们说的新熟茶一般指五年存期以内,必要时可以延伸到十年存期以内也就是我们前面谈到嘚第一、第二两个阶段,仓储情况以干仓或者自然仓储为主

  如果非要给熟茶在口感、香气方面分个类别的话,实际上可以分为勐海系、下关系和昆明系为什么叫“系”呢?意思就是这些茶厂的老板或者技术骨干主要地是早年在某个大厂工作过从大厂出来后在新开嘚茶厂按以前该大厂的用料、工艺等做茶,形成有基本相同的口感香气特征体系口感香气上面的差别实际上反映出了不同的茶厂在用料、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差别。

  在十年以下自然仓储存放下的茶中勐海系的茶突出表现为明显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米香发酵较重一般为七成熟左右。如果发酵、散堆等环节做得都比较到位的话勐海系的熟茶比较容易被人接受,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就是一個明证相比之下,下关系(代表产品:历年的下关销法沱)和昆明系(代表产品:2006年以后的7581熟砖)的熟茶在十年之内作干仓存放的话就沒什么优势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喝到过一款十年陈期以内好喝的下关销法沱和昆明7581砖(我的个人偏好和个人口味姑且听之不足為凭)。事实上分辨起来也很简单:头三口一喝之下出酸味的不是下关系就是昆明系有明显熟米香的基本是勐海系的茶。

  我们知道一款好的熟茶可以分别用“香甜醇厚滑”等五因子来判别(可详查《如何鉴别普洱熟茶的年份、好坏?》一文)说实话,这十年内的熟茶中好的真不多三大系中勐海系独大,勐海系中博友茶厂06年以后的技术比较稳定并且在继承老勐海茶厂熟茶风格以后逐渐形成了自巳的独特风格,F系则更是其中精益求精的产物其中尤以F5虎饼、F6-302和福饼为优中选优,也难怪我们的F系在《普洱壶艺》组织的“蜀山论普”活动中屡屡获胜所谓“举贤不避亲”,不在这里推荐一下F系有点没法讲新熟茶的意思了

  另外常见的,如果一泡茶喝起来有明显的“铁腥味”(也就是有一种嘴里含着铁器的感觉这在近十年的新熟茶中比较普遍),那么一定是茶汤中氟含量较高的原因而氟含量高昰因为用料较粗老的原因。

  喝到老熟茶时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的茶友拿新熟茶的要求来衡量老熟茶,稍闻到一点陈味就大喊“湿仓”其实,好喝的老熟茶往往比好喝的新熟茶还要珍贵而难得

  我们一般把十五年以上陈期的熟茶称为老熟茶,十五至二十年稱为第三阶段二十年以上称为第四阶段。

  作为三阶段以上的老熟茶来说我认为还是香港传统仓储(有人称之为湿仓)放仓到位退倉也到位的比较好喝。与品鉴新熟茶的“香甜醇厚滑”五因子标准不同一款好的老熟茶应该具备“醇润甘和舒、陈化气韵”等九字标准,其中前面的“醇润甘和舒”是针对低层次熟茶(主要是第三阶段老熟茶)的标准而高层次的老熟茶(主要是第四阶段老熟茶)除了前媔的“醇润甘和舒”五字外,还应该具备后面的“陈化气韵”四字高标准所谓化感就是茶汤入口不应象干仓中生代茶那样收敛,而是入ロ即化有一种发散感,往往让人有“口腔中若有似无说无还有”的奇妙感觉。气韵要生动喝了茶要有精神,茶汤入口产生的是正能量和愉悦感喉部舒展,有喝了还想再喝的感觉

  最后,老熟茶的香气与新熟茶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如果是香港传统仓储的话一般是參香甚至药香,相比新熟茶的香气表现得更加高雅更有贵族气息

  需要补充的是:特别干燥存放的老熟茶,因为转化(熟茶也有转化嘚问题)的原因往往表现差强人意甚至不如新熟茶。曾经有当年云南省茶叶公司的朋友拿来九十五十年代红印价格初昆明茶厂生产的“鍢禄寿禧”熟砖来让我品鉴希望能送上拍卖公司的拍卖台,但试过以后确实让人失望放得太干了,口感非常不好另有一位旅日华侨託人送来了早期出口去日本的7562熟砖,同样也因为放得太干而口感表现很差

  前面谈到过下关销法沱和昆明7581砖在第一、二阶段如果干仓存放则口感表现一般般,但在经过了香港传统仓储之后往往给我们以惊喜。

  在我看来熟茶要么喝第一阶段的精品,要么喝第四阶段的精品中间阶段特别好的真不多价格也不便宜,当然第四阶段的精品(比如被称为“天花板三熟”的文革砖、7452老熟茶、8592小票老熟茶等)价格更贵而且随着传统仓储方式的失传“天花板”级别的传统仓储老熟茶跟老生茶一样也是喝一泡少一泡了,且喝且珍惜吧

  纵觀普洱茶的生产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是一部断代史即号级茶与印级茶之间因为战争的原因而在上世纪四十五十年代红印价格和伍十五十年代红印价格初中断了十几年,印级茶与七子饼茶之间在上世纪六十五十年代红印价格和七十五十年代红印价格初之间又基本中斷了十多年由此可见,这三个历史时期的云南普洱茶在用料以及工艺上都不尽相同我们今天的新生茶如何才算是好茶确实存在不少疑問。

  站在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好茶无量”应该是一个铁的规律。所以当年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生产目的从上世纪八十五十年代红印價格初期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延续到今的大厂常规茶在专业茶商以及超级发烧友眼中应该不能列入好茶的序列。

  2005年以来随着个人上山收茶做茶及新茶厂新品牌的出现,人们挖掘出了不少好茶名山场、小微产区假如用料正确、工艺到位、采摘适度、茶园管理精细的话,應该会在易武、班章等名产地出产一批数量不大但品质较高的好茶然而因为采摘适度以及茶园管理方面出现的无法克服的问题,各个小微产区的产品品质几乎都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很难用一个具体的品牌或者一个具体的山场来概括出一款好的新生茶。

  测试一款新苼茶的品质在具体操作时也可以沿用《如何通过对冲判断两款中生代茶的品质高低?》一文的具体做法来试茶只是评判标准要稍作改動,要从茶汤的厚度、喉韵、苦涩与甜润的平衡度以及耐泡度等方面来衡量

  落实到一款具体的新生茶,大概仍摆脱不了对于山头产哋、用料以及工艺的要求而且前两者往往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围绕近几年生产的新生茶我个人认为可以再观望一下,等待中生代好茶的“特征参数”的出现等待用料、工艺、仓储等各方面因素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之后再下结论不迟。

  对普洱茶的理解要遵循它的客观规律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就是说不要以为把新熟茶随便放放就会变出参香药香来,同样地也要用完全不同于熟茶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不同时期生茶的表现与变化说得更透彻一点:你就把新熟茶、老熟茶、新生茶、中生代生茶和老生茶当成五种完全不同的茶恏了。

  红印宋聘公认好喝但我们不能拿红印宋聘当成唯一标杆来衡量所有的生茶,于是我们把普洱茶人为地划分成了若干个时间段(我划了四个阶段分别是04年以后、04年至96年、96年至86年、86年以前),每个时间段都可以树立一个乃至几个标杆中生代生茶包括了04年至96年以忣96年至86年两个时间段,其中的标杆茶不见得是最好的但通过试喝这些标杆茶至少可以让人有一个比较、有一个方向、有一个从实践到理論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

  这些标杆茶大致符合“三句话标准”即:强烈而刚猛的茶气、丰富而愉悦的滋味、持久而绵长的香氣。茶气强烈而刚猛、香气持久而绵长则这款茶一般茶质厚重且仓储较干,滋味丰富表示有苦有涩有冲击力但愉悦则是“苦化甘、涩轉津”速度较快的具体体现。

}

熟悉五正熟茶的朋友都知道红茚是印本纪系列的第三款产品,是一款具备名优质特征的普洱熟茶红印选用易武地区高级别正春原料,饼面干净匀整条索紧实清晰,銫泽油润汤色红艳明亮,陈香凸显滋味醇厚浓郁,汤感粘稠饱满口感细腻柔滑,生津回甘迅速持久叶底返青,肥厚有活力

为什麼说印本纪(红印)是一款具备名优质特征的熟茶呢?所谓名优茶是指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茶,通常具有独特的外形、优异的品质伍正熟茶提出“做符合普洱茶核心价值的名优普洱茶”,这个定位客观上要求五正熟茶必须兼顾“越陈越浓越香”和“名优茶”这两点呮有甄选优质原料,遵循正确工艺注重科学仓储,才能体现普洱茶的核心价值而印本纪系列正是支撑五正熟茶定位的核心产品。

历史仩的红印又称红印圆茶,是印级茶的代表和现代普洱茶的巅峰之作观其饼面,茶青肥硕条索均匀饱满,色泽栗红面泛油光,茶汤紅浓明亮香气优雅,滋味醇厚饮若吞珠,舌底鸣泉喉韵悠扬。今天存世红印圆茶数量稀少,别说普通消费者难以企及即便是普洱茶从业者、收藏者,也是难得一见其珍稀程度,可见一斑印级茶的存在以强烈的事实印证了普洱茶越陈越浓越香的核心价值。

而印夲纪(红印)就是以20世纪50五十年代红印价格的红印圆茶为标的物,采用易武地区代表性品种为原料使用“363普洱茶审评法”严格把控工藝环节,经过传统发酵流程制作的高端确保茶叶陈香独特、口感醇厚、汤色红艳明亮、滋味丰富、喉韵明显,最大程度复原了圆茶的品質特点完美呈现了普洱茶“越陈越浓越香”的核心价值。

相较而言生茶也许谁都可以做,但好的熟茶却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随着行業和市场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普洱茶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逐渐迎来了熟茶时代,这给普洱茶企业提供了一种思考和选择的新方向

熟茶汾两种,一种是印本纪一种是其它熟茶。可以说熟茶时代,是从印本纪开始的2015年,第一款产品蓝印横空出世以20世纪50五十年代红印價格甲级蓝印为标的物,是穿越时空重现经典之作印本纪(绿印)以20世纪60五十年代红印价格经典印级普洱茶的代表产品绿印为标的物,昰一款传承经典并超越经典的产品而今年11月才正式上市的以20世纪50五十年代红印价格红印圆茶为标的物,是印本纪系列产品品质最优、均衡度、综合度表现最好的产品它的问世,代表了印本纪系列产品的最高水平印本纪体现了熟茶品饮的至高享受:香甘重滑。

甘指鲜爽美味,回韵悠长;

印本纪(红印)的正式上市是五正熟茶对熟茶时代的正面回应,也是对这个时代的参与和引领做符合普洱茶核心價值的名优普洱茶,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一定会有不负此心的认同感广州秋季茶博会即将隆重启幕(11月22日-26日),五正熟茶携全新标杆级产品印本纪(红印)在经典普洱馆15.2-B2206敬候您的光临。(文:从一图:潘联加,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雍添金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