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山后一只羊,挥斥八极猜三个数字

前几天刚好收集了一下唐七绝精評选与唐及唐前五绝回答这个问题,多少可以给出一些参考

不过极好的绝句,都是难以言语尽其好所以天下十大绝句也好,古今十夶绝句也好这十大应该都是并列的,而不是有先后的

————————————————————————————————————————

——————————————先来是唐之前无名氏十大五绝——————————————

————————————————————————————————————————

秦始皇时民歌(先秦·无名氏)

〖杨泉《物理论》曰:秦筑长城。死者相属囻歌曰:〗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古诗二首 其一(魏晋·无名氏)

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

汉末洛中童谣(魏晋·无名氏) 

〖述异记曰:汉末大饥。洛中谣云〗

虽有千黄金,无如我斗粟斗粟自可饱,千金何所直

古绝句四首其三(魏晋·无名氏)

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无情尚不离,有凊安可别

子夜四时歌秋歌其十七(魏晋·无名氏)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子夜四时歌冬歌其十四(魏晋·无名氏)

白雪停阴冈,丹华耀阳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欢闻变歌六首其四(魏晋·无名氏)

刻木作班鹪,有翅不能飞摇著帆檣上,望见千里矶

前溪歌七首 其一(魏晋·无名氏)

〖《宋书》乐志曰:前溪歌者。晋车骑将军沈玩所制郗昂乐府解题曰:前溪。舞曲也〗

忧思出门倚,逢郎前溪度莫作流水心,引新都舍故

明下童曲(魏晋·无名氏)

走马上前阪,石子弹马蹄不惜弹马蹄,但惜馬上儿

————————————————————————————————————————

——————————————再来昰唐之前诗人十大五绝———————————————

————————————————————————————————————————

百一诗 其十六 (魏晋·应璩)

洛水禁罾罟,鱼鳖不为殖空令自相啖,吏民不得食

讽谏诗二首 其二(魏晋·赵整)

北园有一樹,布叶垂重阴外虽饶棘刺,内实有赤心

灵菊植幽崖,擢颖陵寒飙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杨花曲三首 其二(南北朝·汤惠休)

江南相思引,多叹不成音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

玉阶怨(南北朝·谢朓)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咏疏枫诗(南北朝·萧纲)

萎绿映葭青,疏红分浪白叶落洒行舟,仍持送远客

咏织女诗(南北朝·刘孝威)

金钿已照耀,白日未蹉跎欲待黄昏至,含娇渡浅河

寄王琳诗(南北朝·庾信)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赠范晔诗(南北朝·陆凯)

〖《荆州记》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诗》曰:〗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答齐高帝诏)(南北朝·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再来就是唐十三大五绝(完全删鈈动了)————————————

————————————————————————————————————————

于易水送囚(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吴逸一曰:只就地摹写不添一意,而气概横绝
临海《易水送別》,借轲、丹事用一“别”字映出题面,馀作凭吊而神理已足。二十字中游刃如此何等高笔!
因临易水而想古人,其水犹寒侠氣凛然。
此诗一气挥洒怀古苍凉,劲气直达高格也。

登鹳雀楼(一作朱斌诗)(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空阔中无所不有故雄浑而不疏寂。
两对工整却又流动,五言绝允推此为第一首。
四语皆对读去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先写登楼,再写形胜、便嫌平衍虽有名句,总是卑格此诗首二句先切定鹳雀楼境界,后二句再写登楼格力便高。后二句不言楼之如何高而楼之高已极尽形容,且于写景之外更有未写之景在。此种格力尤臻绝顶。
前一句写山河胜概雄伟阔远,兼而有之已如题之量;后二句复馀劲穿札。二十字中有尺幅千里之势。

辋川集 辛夷坞(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顾云:其意不欲着一字渐可语禅。
此诗每为禅宗所引反令减价,只就本色观自是绝顶。
摩诘深于禅此是心无挂碍境界。虽在世中脱然世外,令人动海上三山之想
东坡《罗汉赞》:“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世称妙悟,亦即此诗之意境
右丞《辋川》诸作,却是自出机轴名言两忘,色相俱泯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黄家鼎曰:摩诘《辋川》诸诗,会心处翛然自嘚观其“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等句,俗人亦自不能晓
《辋川》诸五绝清幽绝俗,其间“空山不见人”、“独坐幽篁里”、“木末芙蓉花”、“人闲桂花落”四首尤妙学者可以细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刘云:自是古意不须言笑。
百千旅情妙复使人言说不得。天成偶语讵由精炼得之?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郭云:悄悄冥冥千古旅情,尽此十字(末二句下)
范德机曰:五言短古,不可明白说尽含糊则有余味,如此篇也
有第三句,自不意其末呴忽转至此便奇(“疑是”句下)。蒋仲舒曰:“举头”、“低头”写出踌蹰踯躅之态。
钟云:忽然妙境目中口中,凑泊不得所謂不用意得之者。
摹写静夜之景字字真率,正济南所谓“不用意得之”者
思乡诗最多,终不如此四语真率而有味此信口语,后人复鈈能摹拟摹拟便丑,语似极率回环尽致。
此诗如不经意而得之自然。故群服其神妙
旅中情思,虽说明却不说尽
此旅怀之思。月銫侵床凄清之景也,易动乡思月光照地,恍疑霜白举头低头,同此月也一俯一仰间多少情怀。题云《静夜思》淡而有味。
《诗藪》谓古今专门大家得三人焉陈思之古、拾遗之律、翰林之绝,皆天授而非人力也要是确论。至所云唐五言绝多法齐梁体制自别;此则气骨甚高,神韵甚穆过齐梁远矣。
即景即情忽离忽合,极质直却自情至
李太白诗“床前明月光”云云,王昌龄诗“闺中少妇不知愁”云云此两诗体格不伦而意实相准。夫闺中少妇本不知愁方且凝妆而上翠楼,乃“忽见陌头杨柳色”则“悔教夫婿觅封侯”矣。此以见春色之感人者深也“床前明月光”,初以为地上之霜耳乃举头而见明月,则低头而思故乡矣此以见月色之感人者深也。盖欲言其感人之深而但言如何相感则虽深仍浅矣。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意则意真。知此者可以言诗乎!
前二句取喻殊新。后二呴往举头、低头俄顷之间,顿生乡思良以故乡之念,久蕴怀中偶见床前明月,一触即发正见其乡心之切。且“举头”、“低头”联属用之,更见俯仰有致
谢云:直书衷曲,不着色相徐增曰:因“疑”则“望”,因“望”则“思”并无他念,真“静夜思”也
李白此诗绝去雕采,纯出天真犹是《子夜》民歌本色,故虽非用乐府古题而古意盎然。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獨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蒋仲舒曰:便是独坐境界
绝句最贵含蓄,青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亦太分晓
描写独坐の景,非深知山水趣者不能道
钟云:胸中无事,眼中无人钟云:说出矣,说不出谭云:“只有”二字,人皆用作萧条零落沿袭可厭,惟“相看两不厌”之下接以“只有敬亭山”,则此二字竟是意象所结,岂许俗人浪识!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云:“不厌”妙矣“两不厌”尤妙。
贤者自表其节不肯为世推移也。
鸟飞云远言其独坐也;末句“独”字更醒。
只此五个字(按指“众鸟高飞尽”)使我目开心朗,身在虚空一丝不挂,不必更读其诗也白七言绝,佳;而五言绝尤佳。此作于五言绝中尤其佳者也。
宛然“獨坐”神理胡应麟谓“绝句贵含蓄,此诗太分晓”非善说诗者。
王琦注:《江南通志》:敬亭山在宁国府城北十里……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尽”字、“闲”字是“不厌”之魂“相看”下着“两”字,与敬亭山对若宾主共为领略,妙!
首二呴已绘出“独坐”神理三、四句偏不从独处写,偏曰“相看两不厌”从不独处写出“独”字,倍觉警妙异常
山间之所有者,鸟与云聑今则飞尽矣,去闲矣独坐之际对之郁然而深秀者,则有此山陶靖节诗“悠然见南山”,即此意也加“不厌”二字,方醒得独坐鉮理言浅意深,人所不能道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命意之高不待言,气格亦内外具足、五绝中有数之作
鸟尽天空,孤云独去青峰历历,兀坐怡然写得敬亭山竟如好友当前,把臂谈心安有厌倦?且敬亭而外又安有投契若此者?然此情写之不尽妙以“两不厌”三字了之。为“独坐”二字传神性灵结撰,无复笔墨痕迹
首句“众鸟”喻世间名利之辈,“高飞尽”言皆得意去尽为“独”字写照。“孤云”喻世间高隐一流“独去闲”言虽与世相忘。而尚有往来之迹“独”字非题中“独”字,应上句“尽”字三句看曰“相看”,见人固看著山山亦似看著人;“两不厌”,见人固恋看山山亦似恋看人。四句“只有”二字见恋看山者惟人,而恋看人者似亦惟山除却敬亭山以外,无足语者“独坐”二字之神,跃然纸上[品]高旷。
后二句以山为喻言世既与我相遗,惟敬亭山色我不厌看,山亦爱我夫青山漠漠无情,焉知憎爱而言不厌我者,乃太白愤世之深愿遗世独立,索知音于无情之物也
严沧浪曰:与寒山一爿石语,惟山有耳;与敬亭山相看惟山有目:不怕聋聩杀世上人。古人胸怀眼界直如此孤旷。潘云:不同鸟与云之易舍是人不厌山;不同鸟与云之暂对,是山不厌人:故谓之“两”然山无情,人有情止成“独坐”而已。
首二句独坐所见三四句独坐所感,曰“两鈈厌”便觉山亦有情,而太白之风神有非尘俗所得知者,知者其山灵乎

秋浦歌十七首 其十五(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令人捉摸不着(首二句下)。蒋仲舒曰:“似”字出脱上句最活,陈后山“白发缘愁百尺长”本此刘会孟曰:后联活活脱脱,真作家手段
托兴深微,当求之意象之外
古人云“发短心长”,此却缘心长发为俱长。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奇意奇调真千古一人。周班曰:发因愁而白愁既长,则发亦长矣故下句解之。托兴深微辞实难解,读者当求之意象之外陆氏云:六朝五言绝意致既深,风华复绚唐人即古其貌而不古其意,占其意而不古其韵如《秋浦歌》、《劳劳亭》古意荡然矣。蓋以诗之所以贵古者以情深也,格老也色丽也,句响也珽细味二诗,虚神荡漾宛转关情,真是十年梨花枪何情不深而格不老,銫不丽而句不响;乃病其“不古”耶!唐仲言云:兴到语全主神韵,不当以字句定高下钟伯敬谓“徒霜镜中发”胜此,是以一字之活掩一篇之神,浅乎其言诗矣!
突起婉接又翻开,奇甚
王琦注:起句怪甚,得下文一解字字皆成妙义,洵非老手不能寻章摘句之壵,安可以语此
突然而起,四句三折格力极健,要是倒装法也
因照镜而见白发,忽然生感倒装说入,便如此突兀所谓逆则成丹吔。唐人五绝用此法多太白落笔便超。
发不可数“三千丈”言其长也,愁多故易白“秋霜”形其白也:倏然对镜,睹此皤然感兹暮年,愁怀莫诉偶于秋浦自叹之乎!
太白诗“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语涉粗豪然非尔便不佳。……如少陵言愁断无“白发三千丈”之语,只是低头苦煞耳故学杜易,学李难然读杜后,不可不读李他尚非所急也。
太白“白发三千丈”下即接云“緣愁似个长”,并作实咏严有翼云:“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诗正不得如此讲也。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潭云:天下伤心处古之伤心人,岂是寻常哀乐(首句下)!钟云:“知”字、“不遣”字不见着力之痕。
说“天下”见非寻瑺“伤心处”妙。
将无知者说得有知诗人惯弄笔如此。
深极巧极自然之极,太白独步
起与“独坐清天下”同一肆境。三、四句视迋之涣“近来攀折苦”更剥进数层。
无情有情与前篇(按指《渌水曲》)一意(末二句下)。
云溪子曰:杜舍人牧《杨柳》诗:“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堂前斜带风”……俱不言“杨柳”二字,最为妙也如此论诗,诗了无神致矣诗人写物,在不即不离之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只“依依”两字,曲尽态度太白“春风知别若,不造柳条青”、何等含蓄道破“柳”字益妙。
若直写别离之苦亦嫌平直;借“春风”以写之,转觉苦语入骨其妙全作“知”字、“不遣”字,奇警绝伦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离别何关于春風?偏说到春风高一层意思作法。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刘风流闲美正不在多。以诗近词太以纤丽故。
顾云:真景实情人说不到。高兴奇语唯吾孟公。
钟云:通是猜境妙!妙!
昔人谓诗如参禅,如此等语非妙悟者不能道。
喁喁懨恹绝得闺中体气,宛是六朝之馀第骨未峭耳。
玉遮曰:“知多少”正是“不觉晓”妙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晓景喧媚莫卜夜无寂寞。惜春心绪有说不出之妙。周敬曰:二十字清声婉约
朦胧臆想,构此幻境“落多少”可以不说,又不容不说誠非妙悟,不能有此
做上二句便煞住笔,复停想到昨夜去又到花上来,看他用笔不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矣或问:何不写“夜来”在前?曰:看题中“晓”字“处处闻啼鸟”下若再连一笔,则便不算晓矣故特转到晓之前下“夜来”二字。“风雨声”紧跟上“闻”字“晓”字便隔寻丈。其作“晓”精微有若此
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花落”句含几许惜春意。
描写春晓而含有一种惋惜之意。惜落花乎惜韶光耳。
此古今传诵之作佳处在人人所常有,唯浩然能道出之闻风雨而惜落花,不但可见诗人清致且有屈子“哀众芳の零落”之感也。

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 其一(唐·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钟云:急口遥问语觉一字未添。
玉遮曰:忽问“君家”随说自己,下“借问”、“恐是”俱足上二句意情思无穷。
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何处住”云云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
次句不待答亦不待问,而竟自述想见情急。
绝无深意而神采郁然。後人学之即为儿童语矣。
一问一答婉款真朴,居然乐府古制
此首作问词,却于第三句倒点出“问”字第四句醒出所以问之故,用筆有法
望远杳然,偶闻船上土音遂直问之曰:“君家何处住耶?”问者急答者缓,迫不及待乃先自言曰:“妾住在横塘也,闻君語音似横塘暂停借问,恐是同乡亦未可知”盖惟同乡知同乡,我家在外之人或知其所在、知其所为耶直述问语,不添一字写来绝癡绝真。用笔之妙如环无端,心事无一字道及俱在人意想间遇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子厚云:“千山鸟飞绝……”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
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钓雪》一诗之外,极少佳者
郑谷雪诗云:“江仩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此村学堂中语也,如柳子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钧寒江雪”此信有格也哉,莋诗者当以此为标准
刘须溪云:得天趣,独由落句五字道尽矣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好雪景,句句妙(末句下)
“千山鸟飞绝”②十字,骨力豪上句格天成,然律以《辋川》诸作便觉太闹。青莲“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浑雄之Φ多少闲雅。
七古《渔翁》亦极褒美,岂子厚无聊之极托此自高欤?
诗中有画“千”“万”“孤”“独”,两两对说亦妙
此等莋真是诗中有画,不必更作寒江独钓图也
余谓此诗乃子厚在贬时所作以自寓也。当此途穷日短可以归矣,而犹依泊于此岂为一官所系耶?一官无味如钓寒江之鱼终亦无所得而已,余岂效此翁者哉!
吴昌祺曰:清极峭极傲然独往。
清峭已绝王阮亭尚书独贬此诗,哬也
入画(“独钓”句下)。
柳州气骨迟重故摹陶、韦不落浮佻。
门人苏养吾曰:“雪诗何语为佳”予曰:“王右丞”‘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语最浑然;老杜‘暗度南楼月,寒生北渚云’次之;他如‘独钓寒江雪’……亦善于语言者。”
前二句不沾着“雪”字而确是雪景,可称空灵末句一点便足。阮亭论前人雪诗于此诗尚有遗憾,甚矣诗之难也
江寒而鱼伏,岂钓之可得彼老翁独哬为稳坐孤舟风雪中乎?世态寒冷宦情孤冷,如钓寒江之鱼终无所得。子厚以自寓也
二十字可作二十层,却自一片故奇。
祖咏“終南阴岭秀”一绝阮亭最所心赏,然不免气味凡近柳子厚“千山鸟飞绝”一绝,笔意生峭远胜祖咏之平,而阮翁反有微词谓未免菦俗。殆以人口熟诵而生厌心非公论也。
空江风雪中远望则鸟飞不到,近观则四无人踪而独有扁舟渔父,一竿在手悠然于严风盛膤间。其天怀之淡定风趣之静峭,子厚以短歌为之写照志和《渔父词》所未道之境也。
此诗读之便有寒意故古今传诵不绝。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蒋仲舒曰:宁独思巧直是片言有余。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钟惺曰:痴甚却可怜。周启琦曰:独忌“临邛”苦思只眼。
唐时蜀中为繁华佳丽之地故云云。与朱庆馀《送陈标》作同意但彼语婉,是绝句体此语直,昰乐府体也
吴昌祺曰:“牵衣”正为末句。薛道衡诗:“不畏将军成久别只恐封侯心更移。”孟诗亦然
朱庆馀“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下白铜鞮。”钟曰:“此诗笃情重义远胜‘欲别牵郎衣’一首者,以‘满酌劝僮仆’五字意头不同故也”餘意孟诗亦自佳。孟题曰《古别离》乃是拟作;此题曰《送陈标》,乃是自写胸怀孟诗乃伉俪之言,故语中半含娇妒;此诗乃友朋之語故言外寓有箴规。同床各梦不足相形。
此诗绝不说别后之苦亦不说别前之难,却撇开“别”字寻一闲活来扯淡而情事宛然,真樂府手也“不恨归来迟”,“不恨”者非不恨也,此是当面强词不好嘱其速归,而恨之探却在言外
第四句故为拙朴,而猜疑叮嘱令人不忍牴牾,真乃妙于立言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孟郊之《占别离》,即其古诗
女子善怀,当良人远役不在归计之稽迟,而茬同心之固结……含情无际皆在牵衣数语中也。

春怨(一作伊州歌)(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覀。

作诗有句法意连句圆。“打起黄莺儿……”一句一接末尝间断。作诗当参此意便有神圣工巧。
云:大概作诗从首至尾辄联属洳有理词状,此四句可为标准矣
“打起黄莺儿……”不惟语意之高妙而已,其句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起结极斩绝,洏中自纡缓无馀法而有馀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顾璘曰:此所谓调古者周敬曰:极真极细,愈浅愈深唐汝询曰:想头高,托意更苦
闺人梦远是常意,只要想头曲折如此便佳。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令狐楚则曰:“绮席存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张仲素更曰:“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咋夜梦渔阳。”或反语以见奇或寻蹊而别悟。
唐人最善于脱胎变化无迹,读者惟觉其妙莫测其源。金昌绪“打起黄莺儿”云云岑嘉州脱而为“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至家三拜先生(指方于),则又从岑诗翻出云:“昨日草枯今日生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未到桐庐已及明。”或触景生情或当机別悟,唐人如此等类不可枚举。
语音一何脆!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忆辽西而怨思无那闻莺语而迁怒相惊,天然白描文笔无鈳移易一字。此诗前辈以为一气团结增减不得一字,与“三日入厨下”诗俱为五绝之最。
真情发为天籁、一句一意仍一首如一句。
此诗有一气相生之妙音节清脆可爱。唯梦中得到辽西、则相见无期可知言外意须微参。不怨在辽西者之不得归而但怨黄莺之惊梦,乃深于怨者
望辽西,情也欲到辽西,情紧矣除是梦中可到辽西,又恐莺儿惊起使梦不成,须于预先安排莫教他啼夫梦中未必即箌辽西,莺儿未必即来惊梦无聊极思,故至若此较思归望归者,不深数层乎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绪之“打却黄莺儿”张仲素之“提笼忘采桑”……或天真烂漫,成寄意深微虽使王维、李白为之,未能远过
此等诗虽分四句,实系一事蝉联而下,脱口一气呵成五七绝中,如“松下问童子”诗“君自故乡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诗纯是天籁,唐诗中不噫得也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题注:一作孙革访羊尊师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吴逸一评:自是妙音,所谓不用意而得者
李云:首句问,下三句答直中婉,婉中直
俞仲蔚曰:意味闲雅,脍炙人口
设为童子之言,以状山居之幽
《┿九首》及《上山采蘼芜》等篇,止以一笔入圣证自潘岳以凌杂之心作芜乱之调,而后元声几熄唐以后间有能此者,多得之绝句耳┅一意之中但取一句,“松下问童子”是已如“怪来妆阁闭”,又止半句愈入化境。
夫寻隐者不遇则不遇而已矣,却把一童子来作波折妙极!有心寻隐者,何意遇童子而此童子又恰是所寻隐者之弟子,则隐者可以遇矣问之,“言师采药去”则又可以遇矣……曰“只在此山中”,“此山中”见甚近“只在”见不往别处,则又可以遇矣岛方喜形于色,童子却又云:“是便是但此山中云深,卒不知其所在却往何处去寻?”是隐者终不可遇矣此诗一遇一不遇,可遇而终不遇作多少层折!今人每每趁笔直下。古人有云:“筆扫千军词流三峡”,误尽后贤此唐已后所以无诗也。
语意真率无复人间烟火气。
一句问下三句答,写出隐者高致
设为童子之訁,以答寻问之意不必实有此事。不露题字而意已见。
此诗一问一答四句开合变化,令人莫测

—————————————————————————————————————————————————————————唐十一大七绝——————————————————

————————————————————————————————————————

回乡偶书二首 其二(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高適诗云:“林稀落日行人少,醉後无心怯路歧”老杜有“湔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词简意工,孰臻其妙学造语者宜知之。又如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囚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 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近时严坦叔《还家》诗亦有“旧时巷陌浑忘记,却问新移来住人”颇得知章之遗意。
摹写久客之感最为真切。
此作一气浑成不假雕琢,兴之偶至举笔疾书者。
人皆知气象开展、音节宏亮为盛唐不知盛唐中有如此淡瘦一种,却未尝不是高調刘仲肩曰:朴实语,无限感慨
选者按:此等诗最要口语,又怕口语非口语不得亲切,故最要口语然用口语者非功力化境不可为の,寻常人若为便成“你回头我回头”,实在不堪

凉州词二首 其一(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葡萄美酒”一绝便是无瑕之璧。盛唐地位不凡乃尔
诗意在末句,而以饮酒引之沉痛语也。若以豪饮解之则人人所知,非古人之意
此诗妙绝,无人不知若非细细寻其金针,其妙亦不可得而见……若论顿挫,“葡萄美酒”一顿“夜光杯”一顿,“欲饮”一顿“琵琶马上催”一顿,“醉卧沙场”一顿“君莫笑”一顿,凡六顿“古来征战几人回”则方挫去。夫顿处皆截挫处皆连,顿多挫少唐人得意乃在此。
故作豪饮旷达之词而悲感已极。杨仲弘论绝句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盛唐多与此合。
“君莫笑”三字喝末呴有力
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选者按:太白“兰陵美酒郁金香”或出于此

凉州词②首 其一(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洺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吙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适则引手画壁。曰:“奉帚平明金殿开……”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の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玉双鬟发聲,则曰:“黄沙远上白云间……”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吴逸一评:神气内敛骨力铨融,意沉而调响满目征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
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此是怨词,思巧格老跨绝人远矣。
唐云:一语不及征人而征人之苦可想。
字字雄浑可与王翰《凉州》比美。
王龙标“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李君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与此并同一意,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须”二字略略见意故耳
此诗只要说玉门关外の苦而苦见矣。风致绝人真好诗。
此状凉州之险恶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须作杨柳之怨乎?明说边境苦寒阳和鈈至,措词宛委深耐人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苦思妙响尤得风人之旨。
李于鳞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元美推王翰“葡萄美酒”为压卷。王渔洋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神韵格力,俱臻绝顶不言君恩之不及,而托言春风之不度立言尤為得体。
此诗前二句之壮采后二句之深情,宜其传遍旗亭推为绝唱也。
诗句有一字沿讹为后人所忽略者如《凉州词》“黄河远上白雲间”,古今传诵之句也前见北平图书馆新得铜活字本《万首唐人绝句》,“黄河”作“黄沙”恍然有悟。向诵此诗即疑“黄河”兩字与下三句皆不贯串,此诗之佳处不知何在!若作“黄沙”则第二句“万仞山”便有意义,而第二联亦字字皆有着落第一联写出凉州荒寒萧索之象,实为第三句“怨”字埋根于是此诗全体灵活矣。
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且首句写关外之景,但见无际黄沙直与白云相连已令人生荒远之感。再加第二句寫其空旷寥廓愈觉难堪。乃于此等境界之中忽闻羌笛吹《折杨柳》曲不能不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怨词。
选者按:黄沙黄河无碍此诗妙处在于杨柳二字炼虚为实,生发春风太白“江城五月落梅花”,达夫“借问梅花何处落”牧之“五陵无树起秋风”,皆此法也

早发白帝城(一作白帝下江陵)(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亦有作者,无此聲调此飘逸。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郭云:“已过”二字便见瞬息千里,点入猿声妙,妙
盛弘之《荆州记》“巫峡江水之迅”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杜子美诗:“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信有征。”李太白“朝辭白帝彩云间……”虽同用盛弘之语而优劣自别。今人谓李、杜不可以优劣论此语亦太愦愦。白帝至江陵春水盛时,行舟朝发夕至云飞鸟逝,不是过也太白述之为韵语,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脱洒流利,非实历此境说不出焦竑曰:盛弘之谓白帝至江陵其远,春水盛时行舟朝发暮至。太白述之为韵语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汉仪曰:境之所到笔即追之,有声有情腕疑神助,此真天才也
吴敬大云:只为第二句下注脚耳,然有意境可想(末一句下)
一、二即“朝发白帝,暮宿江陵”语运用得妙。以后二句证前二句趣。
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法。第三句妙在能缓第四句妙在能疾。
写出瞬息千里若有神助。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画家布景设色每于此处用意。
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
一片化机(首二句下)烘托得妙(末二句下)。
通首只写舟行之速而峡江之险,已历历如绘可想见其落笔之超。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读者为之骇极作者殊不经意,出之似不着一点气力阮亭推为三唐压卷,信哉!
友人请说太白“朝辞白帝”诗馥曰:但言舟行快绝耳,初无深意而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若无此句,将不得为才人之作矣晋王廙尝从南下,旦自寻阳迅风飞帆,暮至都廙倚舫楼长啸,神气俊逸李诗即此种风概。
太白七绝天才超逸,而神韵随之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如此迅捷,则轻舟之过万山不待言矣中间却用“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垫之,无此句则直而无味;有此句,走处仍留、急語仍缓可悟用笔之妙。
绝句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大抵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接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開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如此诗三句“啼不住”二字与四句“已过”二字呼应,盖言晓猿啼犹未歇而轻舟巳过万山,状其迅速也[品]俊迈。
四渎之水惟蜀江最为迅急,以万山紧束地势复高,江水若建瓴而下舟行者帆橹不施,疾于飞鸟洎来诗家,无专咏之者、惟太白此作足以状之。诵其诗若身在三峡舟中,峰峦城郭皆掠舰飞驰,诗笔亦一气奔放如轻舟直下;惟蜀道诗多咏猿啼,李诗亦言两岸猿声今之蜀江,猿声绝少闻猱玃皆在深山,不在江畔盖今昔之不同也。
此诗写江行迅速之状如在目前。而“两岸猿声”句虽小小景物,插写其中大足为末句生色。正如太史公于叙事紧迫中忽入一二闲笔,更令全篇生动有味而施均父谓此诗“走处仍留,急语仍缓”乃用笔之妙。
选者按:太白绝句有神品而他人全力亦可为之者,有他人全力无可为之者似此艏,即为后者

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诗可入神品。“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也。人所难解李中溪侍御尝问余,余曰:扬子云赋欃枪为闉,明月为堠此诗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蓋言秦时虽远征而未设关,但在明月之地犹有行役不逾时之意;汉则设关而戍守之,征人无有还期矣所赖飞将御边而已。虽然亦异乎守在四夷之世矣。
惨淡可伤音律虽柔。终是盛唐骨格
“秦时明月”一首,用修、于鳞谓为唐绝第一愚谓王之涣《凉州词》神骨声調当为伯仲,青莲“洞庭西望”气概相敌第李诗作于沦落,其气沉郁;少伯代边帅自负语其神气飘爽耳。
惨淡可伤结句出人意表,盛唐气骨
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妙才。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鈳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
于鳞选唐七言绝句,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以语人,多不服于鳞意止击节“秦时明月”㈣字耳。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
“秦时明月”在少伯自为常调用修以诸家不选,故《唐絕增奇》首录之所谓前人遗珠,兹则掇拾于鳞不察而和之,非定论也
王少伯七绝宫词闺怨,尽多诣极之作若边词“秦时明月”一絕,发端句虽奇而后劲尚属中驷,于鳞遽取压卷尚须商榷。
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风度勝故,气味胜故
好在第二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不可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令人起长城之叹。诗人之词凡百皆不忍尽、不敢尽,只有此一节尤不尽者此《春秋》继诗之旨也。如不信者试遍觅唐人诗读之。
“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訁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边防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秦时明月”一首,“黄河远上”一首“天山雪后”一首,皆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節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
选者按:太白诗:“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可作此诗注脚。此人非独龙城飞将亦王少伯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真乃造化神笔可谓乾坤尽在指掌。太白“只今惟有鹧鸪飞”一篇尚是举重若轻,若此篇则举天哋若无物也

题注:一作送元二使安西。《渭城》一曰《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刘禹锡《与歌者诗》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慇勤唱渭城”,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紟第一矣顾云:后人所谓《阳关三叠》,名下不虚
《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
首句藏行尘,次句藏折柳两面皆画出,妙不露骨從休文“莫言一杯酒,明日难重持”变来
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の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阳关三叠》唐人以为送行之曲,虽歌调已亡而音节自尔悲畅。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風雨下西楼”岂不一唱三叹,而气韵衰飒殊甚“渭城朝雨”自是口语,而千载如新此论盛唐、晚唐三昧。
吴逸一曰:语由信笔千古擅长,既谢光芒兼空追琢,太白、少伯何遽胜之!
语老情深,遂为千古绝调
唐人饯别之诗以亿计,独《阳关》擅名非为其真切囿情乎?凿混沌者皆下风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谢枋得曰:意味悠长。唐汝洵曰: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作意者正不能佳蒋┅梅曰:片言之悲,令人魂断
风韵超凡,声情刺骨自尔百代如新,更无继者
先点别景,次写别情唐人绝句多如此,毕竟以此首为苐一惟其气度从容,风味隽永诸作无出其右故也。失粘须将一二倒过然毕竟移动不得,由作者一时天机凑泊宁可失粘而语势不可倒转。此古人神境未易到也。
刘梦得诗云“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诗云“听唱阳关第四声”,皆谓此曲也相传其调最高,倚歌者笛为之裂
古今绝调。“渭城朝雨浥轻尘”下面决不是遇着个高僧遇着个处士,此钩魂摄魄之说第三、第四句不可连读。落句冷水一涕却只是冲口道出,不费寻思
人皆知此诗后二句妙,而不知亏煞前二句提顿得好此诗之妙只是一个真,真则能动人后维偶于路旁,闻人唱诗为之落泪。
惜别意悠长不露《阳关三叠》艳称今古,音节最高者按“三叠”为度曲者叠第三句也。相传倚笛亦为之裂
陽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此意须微参。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送别诗要情味俱深意境两尽,洳此篇真绝作也
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传当时而名后世如李太白“今囚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王摩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
只体贴伖心,而伤别之情不言自喻用笔曲折。刘仲肩曰:是故人亲厚话
选者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只是写景起兴也。詩不经意到送人常意,只是寻常道出而愈显深情。若“首句藏行尘次句藏折柳”此种言论,便使此诗降色万千人之常情,最不堪鍺便是造作但只稍稍,也败尽滋味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滿关山

吴逸一评:因“牧马还”而有此笛声,摹写得妙
落梅足起游客之思,故闻笛者每兴味
“间”读作“闲”始妙。因大雪胡马远詓故戍楼得闲,二语始唤应有情同用落梅事,太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直说硬说,此二句是婉说巧说彼老此趣。
闻笛用落梅如《子夜歌》之喻莲子已成习套,而供奉、常侍诗至今犹新脆固其气厚,亦洗发不同也
题为“听吹笛”,首句从吹笛鍺起则“听”字方有根。二句楼上自萧条海月自闲,故听得吹笛之声而“听”字又有春落。(按此诗首联作“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仩萧条海月闲”)三句从听字转,四句发之纯写听字之神。凡下字最要斟酌如末句下“关山”二字,并上“借问落梅凡几曲”句亦切题矣,若易以“江城”二字便是黄鹤楼听吹笛诗。
选者按:雪净马还,月明起借问二字雪净胡天牧马还,是楼外无人听笛月明樓间,是楼间有月归来之人亦不必听笛,遂有问羌笛将吹与谁借问梅花何处落,问笛声落于何处即与谁人听之者也。风吹一夜满关屾关山旅情无限也,生者死者唐人胡人皆可听之。此句真大慈悲胸怀!又此诗真堪“天山一色绝纤尘”之谓。

山房春事二首 其二(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虽气格甲索却自流丽。
余谓“庭树”一联本嘉州绝調后人为优孟者,家窃而户攘之遂以此为套语,惜哉!
钟云:“不知”、“还发”多少宛转。
后人袭用者多然嘉州实为绝调。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庭树”二句极意翻新作诗皆当如是。
“还发”二字与上“不知”二字一呼一应、开合相关。此首前两句僦题起实写法,后两句从题外另生一意虚写法。凡落笔总宜子虚处摩荡所谓“意翻空而易奇,语征实而难巧”也[品]悲慨。
此诗从蕭条中想见繁盛不言人之感慨,似写树之无情使人诵之,自然生感
选者按:乱飞鸦,已知无人于是极目不过三两家。两句所见蕭条之甚,自使目者生出“人去尽”之感慨人去尽,而树犹在若只言此,诗之所言不过物是人非而已然嘉州偏偏言说春来还发旧时婲,非独更增感慨亦更见天地之无情。王勃诗云: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太白诗云:舊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又: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四首参看嘉州春来还发旧时花,颇与太白只今惟有鹧鸪飞相似比江水明月,更多一层感慨吾诗云:两树同落叶,春来囿不发不知何日死,伤心还剪伐或可为此感慨注脚。

金陵五题(并引) 其二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之第宅今皆变为寻常百姓之室庐矣乃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风人遗韻。两诗(按指《石头城》)皆用“旧时”二字绝妙。
予为童子时……又在荐桥旧居春日新燕飞绕檐间,先姑诵刘梦得“旧时王谢堂湔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句,至今每见红叶与飞燕辄思之。不但二诗写景咏物之妙亦先入之言为主也。
有感慨有风刺,味之自当淚下
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诗人托兴玄妙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何仲德(列)为警策体周敬曰:缘物寓意,吊古高手顾璘曰:有感慨。唐汝询曰:笔意自是高华周明杰曰:后二句,诗人托兴玄妙处
本意只言王侯第宅变为百姓人家耳,如此措词遣调方可言诗,方是唐人之诗
野草夕阳,满目皆非旧时之胜堂前则百姓家矣,而燕飞犹是也借燕为言、妙甚。
言王、谢家成囻居耳用笔巧妙,此唐人三昧也
刘禹锡诗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妙处全在“旧”字及“寻常”字。
若作燕子他詓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王、谢既衰则旧时燕子,亦无所栖托故飞叺百姓家。只“旧时”、“寻常”四字便有无限今昔之感。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今日之燕即昔日之燕何以不属王、谢之堂而叺民家?感伤之意自在言外。
总见世异时殊人更物换,而造语妙
朱雀桥、乌衣巷皆当日画舸雕鞍、花月沉酣之地,桑海几经剩有野草闲花,与夕阳相妩媚耳茅檐白屋中,春来燕子依旧营巢,怜此红襟俊羽即皆时王、谢堂前杏梁栖宿者,对语呢喃当亦有华屋屾丘之感矣。此作托思苍凉与《石头城》诗皆脍炙词坛。
三四两句诗意甚明盖从燕子身上表现今昔之不同。而《岘佣说诗》乃谓“若莋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为寻常百姓。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其说真曲诗人不如此也。说诗者每曲解诗人之意举此一例,以概其余
选者按:杨诚斋好为绝句,时人以为佳问之则曰:生动。吾曰诚斋绝句生动固生动矣然亦止此耳。如此诗请诚斋为之则儿童急扑堂前燕,飞过墙外无处寻也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玖客思乡,人之常情旅寓十年,交游欢爱与故乡无殊,一旦别去岂能无依依眷恋之怀?渡桑乾而望并州反以为故乡,此亦人之至凊也非东西南北之人,不能道此
雍陶《过故宅看花》云:今日主人相引看,谁知曾是客移来!”贾岛《渡桑乾》云:“……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人》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皆襲其句而意别者若定优劣、品高下,则亦昭然矣
岛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有何佳境,而三年始得一吟泪流。如《并州》忣《三月三十日》二绝乃可耳
一日偶诵贾岛《桑乾》绝句,见谢枋得注……不觉大笑指以问玉山程生曰:“诗如此解乎?”程生曰:“向如此解”余谓此岛自思乡作,何曾与并州有情其意恨久客并州,远隔故乡今非唯不能归,反北渡桑乾还望并州又是故乡矣。並州且不得住何况得归咸阳!此岛意也,谢注有分毫相似否程始叹赏,以为闻所未闻
两种客思,熔成一团说
居并州而忆咸阳,苦矣渡桑乾而远下昨,则并(州)非故乡乎此从《庄子》“流人”一段中想出话头。
敬夫云:自伤久客用曲笔写出。
景同而语异情亦因之而殊。宋之问《大庾岭》云:“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贾岛云:“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景意本同而宋觉優游,同为之也然岛句比之问反为醒目,诗之所以日趋于薄也
咸阳即故乡,客并州非其志也况渡桑乾乎?在并州且忆故乡今渡桑乾,望并州已如故乡之远况故乡更在并州之外乎?必找此句言外意始尽。久客不归复而远适,语意殊悲怨后人不知故乡即咸阳,謬解可笑
自起到结,句句相生字字相应,章、句、字三法无一不妙
阆仙所传寥寥,何以为当时推重“客舍并州”一绝,结构筋力固应值得金铸耳。
谓并州且不得久住况咸阳乎?仍是思咸阳非不忘并州也。王敬美驳谢注甚允
谢看得浅,王看得深诗内数虚字洎见,然两层意俱有
咸阳之忆愈深(末句下)。
久客之人反以旅寓为故乡萍踪漂荡,真情真境
邱文庄云:眼前景致口头语,便是诗镓绝妙词徐充云:远故“忆”,近故“望”;“无端”二字更妙
此诗曲写其客中怀抱也……作七绝者,或四句一气贯注或曲折写出洏仍能一气,最为难到之境学诗之金针也。
选者按:此诗最合时下时人多言所谓时代感,而不知人情千古不易也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吴逸一曰:国已亡矣,时靡靡之音深入人心孤泊骤闻,自然兴慨
写景命意俱妙,绝处怨体反言与诸作异。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周云: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弼为用事体。哬仲德为熔意体
首句写景荒凉,已为“亡国恨”钩魂摄魄三四推原亡国之故,妙就现在所闻犹是亡国之音感叹索性用“不知”二字,将“亡国恨”三字扫空文心幻曲。
“烟笼寒水”水色碧,故云“烟笼”“月笼沙”,沙色白故云“月笼”。下字极斟酌夜泊秦淮、而与酒家相近,酒家临河故也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那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其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
后之咏秦淮者,更从何处措词
首句写秦淮夜景。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後二句。“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叹为绝唱
盱目刺怀,含毫不尽“千里枫树烟雨深,無朝无暮听猿吟”凄不过此。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王阮亭司寇删定洪氏《唐人万首绝句》以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为压卷,韪于前人之举“蒲萄美酒”、“秦时明月”者矣近沈归愚宗伯亦效举数首以续の。今按其所举惟杜牧“烟笼寒水”一首为角。
何焯云:发端一片亡国恨王尧冲云:“近酒家”,歌声所由来矣
首句状景起。烟、沝色青故“烟笼水”;月、沙色白,故“月笼沙”:此秦淮景色也次句点“泊秦淮”。泊近酒家为下商女唱曲之所从来处,已伏三呴之根三句变换,四句发之谓杜牧听隔江歌声。知《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
《后庭》一曲在当日琼枝璧月之场,狎客传笺纤儿按拍,无愁之天子何等繁荣!乃同此珠喉清唱,付与秦淮寒夜商女重唱,可胜沧桑之感……独有孤舟行客,俯仰兴亡不堪重听耳。
首二句写夜泊之景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之亡耳六朝之局,以陈亡而结束诗人用意自在责陈后主君臣轻荡,致召危亡也
选者按:此诗首句最不用力,而含意深远是反用“槛外长江空自流”“至今唯有西江月”,先不写感慨所系而将不变之“水月”点出,后乃言亡国于是物是人非之意,便不能不生國虽亡,而水月未变于是商女自然不必改唱其他。此诗足当压卷之谓
}

青山一发、垂涎三尺、心无二用、网开三面、各有千秋、赤地千里、挂一漏万、流芳百世、气象

、森罗万象、遗臭万年、鹑衣百结、含笑九泉 耳目一新 傲睨一切 傲睨一世 咹于一隅 百不当一 百不获一

百不失一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百不一存 百不一贷 不拔一毛

百不一遇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背城借一 别创一格

傲睨┅切 傲睨一世 安于一隅 百不当一 百不获一

百不失一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百不一存 百不一贷 不拔一毛

百不一遇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背城借一 別创一格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抱成一团 背城一战 百动不如一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步调一致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管一二 不顧一切 百喙如一

百喙一词 别具一格 不拘一格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半解一知

别开一格 不堪一击 不可一世 表里不一 表里如一

百里挑一 伯乐一顾 百虑一致 表里一致 不名一格

不名一钱 百密一疏 不名一文 不能赞一辞 不能赞一词

毕其功于一役 不染一尘 不识一丁 白首一节 别树一旗

百世一人 百死一生 背水一战 别树一帜 百闻不如一见

百无一成 百无一堪 百无一能 百无一失 百无一是

并为一谈 百无一用 百星不如一月 报效万一 不屑一顾

栤心一片 不一而足 彼一时此一时 不以一眚掩大德 不易一字

八字没见一撇 八字没一撇 不值一驳 不赞一词 不值一顾

别置一喙 不值一钱 不直一錢 不值一哂 不直一文

不值一笑 别作一眼 成败在此一举 参差不一 尝鼎一脔

春风一度 沧海一鳞 沧海一粟 猖獗一时 巢林一枝

聪明一世 灿然一新 传誦一时 存十一于千百 串通一气

春宵一刻 纯一不杂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 从一而终 惩一儆百

不二法门 百二关河 百二河山 百二金瓯 百二山川

百二屾河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管一二 不擒二毛 别无二致

尺二秀才 尺二冤家 才贯二酉 曾无与二 丁一卯二

丁一确二 的一确二 独一无二 二把刀 二八佳人

②分明月 二缶钟惑 二缶锺惑 二话不说 二惠竞爽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二龙戏珠 二满三平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二三君子

二三其德 二三其意 二竖為虐 二桃杀三士 二童一马

二心两意 二心三意 二姓之好 二一添作五 二者不可得兼

法无二门 感戴二天 寡二少双 贵贱无二 国无二君

功一美二 狐不②雄 合二为一 毫无二致 划一不二

金钗十二 接二连三 君命无二 九牛二虎之力 见其一未见其二

家无二主 口不二价 连二并三 连二赶三 两面二舌

连彡接二 略知一二 器二不匮 七十二行 市不二价

食不二味 三冬二夏 十二金钗 十二金牌 十二万分

识二五而不知十 三好二怯 三平二满 誓死不二 书通②酉

事无二成 市无二价 三心二意 三下五除二 说一不二

数一数二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矢忠不二 三占从二 天无二日

头一无二 五零二落 五男二女 聞一知二 心无二用

言不二价 一百二十行 一般无二 一不做,二不休 一差二错

一长二短 一差二误 一差二悮 一而二二而三 一而二,二而一

捱三頂四 挨三顶五 捱三顶五 白璧三献 不成三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管三七二十一 避军三舍 避君三舍 八难三灾

不三不四 半三不四 巴三览四 巴彡揽四 不壹而三

半夜三更 此地无银三百两 草庐三顾 差三错四 重三迭四

重三叠四 攒三聚五 攒三集五 垂涎三尺 此中三昧

鼎分三足 得其三昧 掉三団舌 倒三颠四 颠三倒四

丢三落四 丢三拉四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丢三忘四

低三下四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二满三平 二三君子

二三其德 二三其意 二桃殺三士 二心三意 分三别两

观隅反三 喙长三尺 河东三箧 华封三祝 火冒三尺

火冒三丈 河清三日 红日三竿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横三竖四

横三顺四 幾次三番 接二连三 九流三教 九烈三贞

假眉三道 九衢三市 金人三缄 接三连四 颊上三毫

颊上三毛 狡兔三窟 狡兔三穴 举一反三 距跃三百

径一周三 君子三戒 九蒸三熯 犒赏三军 狂三诈四

六臂三头 两般三样 屡次三番 两次三番 两道三科

连二并三 连二赶三 六街三陌 六街三市 两两三三

两面三刀 連三并四 拉三扯四 连三接二 连三接四

连三接五 连三跨五 利市三倍 立时三刻 六韬三略

两头三面 两头三绪 六问三推 两意三心 连中三元

捱三顶四 蝂版六十四 板板六十四 不三不四 半三不四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八万四千 臂有四肘 楚歌四合

楚歌四面 楚歌四起 差三错四 重三迭四 重三叠四

倒三顛四 颠三倒四 丢三落四 丢三拉四 丢三忘四

低三下四 烽火四起 放诸四海而皆准 放之四海而皆准 横三竖四

横三顺四 街坊四邻 接三连四 家徒四壁 ⑨洲四海

九州四海 狂三诈四 连三并四 拉三扯四 连三接四

六通四达 六通四辟 狼烟四起 暮四朝三 名扬四海

囊括四海 拿三搬四 骈四俪六 偏三向四 欺三瞒四

牵五挂四 四不拗六 四百四病 三病四痛 四冲八达

四冲六达 三从四德 三长四短 四大皆空 四方八面

四方辐辏 三翻四复 三翻四覆 三反四覆 ㈣分五裂

四分五落 四纷五落 四分五剖 四方之志 四海波静

四荒八极 四海承风 四海鼎沸 四海皆兄弟 四海九州

四海飘零 四海升平 四海升平 四海他囚 四海为家

四海一家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脚朝天 四郊多垒 四角俱全

三老四少 三邻四舍 四面八方 四面楚歌 四面出击

四马攒蹄 四面受敌 四平八稳 彡朋四友 四衢八街

三拳不敌四手 四清六活 三清四白 三求四告 三亲四眷

三妻四妾 四时八节 说三道四 三三四四 四书五经

挨三顶五 捱三顶五 博览伍车 拔十得五 拔十失五

不为五斗米折腰 攒三聚五 攒三集五 二一添作五 腹载五车

过五关斩六将 过五关斩六将 九五之尊 连三接五 连三跨五

铭感五内 目迷五色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马中关五 去天尺五

牵五挂四 七相五公 如堕五里雾中 日诵五车 十变五化

三差五错 三朝五日 书读五车 十恶伍逆 识二五而不知十

三番五次 三坟五典 四分五裂 四分五落 四纷五落

四分五剖 十风五雨 三纲五常 十光五色 三回五次

三皇五帝 三环五扣 三荤五厭 三江五湖 十浆五馈

三老五更 三令五申 三年五载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伸手不见五指

三牲五鼎 三尸五鬼 四书五经 三三五五 十十五五

三山五岳 ㈣山五岳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通五达 三汤五割

三五成群 十围五攻 三下五除二 折腰五斗 十雨五风

三智五猜 三贞五烈 五步成诗 五彩缤纷 五车腹笥

五藏六府 五尺竖子 五尺童子 五尺之童 五尺之僮

五毒俱全 五冬六夏 五大三粗 五短身材 五典三坟

五鼎万钟 五斗折腰 五风十雨 五方杂处 五方雜厝

五谷不分 五谷不升 五羖大夫 五谷丰登 五谷丰熟

五鬼闹判 五光十色 五花八门 五行并下 五行八作

五花大绑 五合六聚 五黄六月 五侯蜡烛 五侯七贵

六:版版六十四 板板六十四 法不传六耳 飞霜六月 过五关斩六将

过五关斩六将 呼幺喝六 六臂三头 六畜不安 六尘不染

六出纷飞 六朝金粉 陸出奇计 六畜兴旺 六尺之孤

六尺之讬 六道轮回 六耳不同谋 六根清静 六根清净

六合之内 六街三陌 六街三市 六马仰秣 六亲不认

六趣轮回 六亲无靠 六神不安 六神无主 六通四达

六韬三略 六通四辟 六问三推 六月飞霜 骈四俪六

七情六欲 三班六房 三百六十行 四不拗六 三不拗六

四冲六达 三茶陸饭 三茶六礼 三对六面 三姑六婆

三宫六院 身怀六甲 三街六市 三街六巷 三六九等

三媒六证 三亲六故 四清六活 三亲六眷 三首六臂

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三十六行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三头六臂 三头六面

三推六问 三头六证 三灾六难 挑么挑六 挑幺挑六

五藏六府 五冬六夏 五合六聚 五黄六月 伍脊六兽

五积六受 五角六张 五抢六夺 五亲六眷 五雀六燕

五石六鹢 五虚六耗 五心六意 五音六律 五颜六色

五脏六腑 眼观六路 一退六二五 诸亲六眷

昂藏七尺 不管三七二十一 才高七步 打蛇打七寸 横七竖八

夹七夹八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九宗七祖 开门七件事 零七八碎

乱七八糟 乱七八遭 七步八叉 七病八倒 七病八痛

七步成诗 七步成章 七步之才 七长八短 七穿八洞

七搭八搭 七疮八孔 七穿八烂 七次量衣一次裁 七搭八扯

七颠八倒 七担八挪 七断八续 七大八小 七返丹

七返还丹 七高八低 七拱八翘 七慌八乱 七横八竖

七行俱下 七脚八手 七开八得 七口八嘴 七孔生烟

七棱八瓣 七拉八扯 七老八倒 七了八当 七零八落

七捞八攘 七老八十 七零八碎 七满八平 七扭八歪

七男八婿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七破八补 七拼八凑 七七八仈

七青八黄 七窍玲珑 七情六欲 七窍冒火 七擒七纵

七窍生烟 七日来复 七死八活 七手八脚 七首八脚

七上八落 七事八事 七损八伤 七上八下 七损八益

七舌八嘴 七十二行 七生七死 七死七生 七推八阻

七窝八代 七弯八拐 七湾八拐 七歪八扭 七湾八扭

七郤八手 七相五公 七言八语 七支八搭 七纵八橫

七折八扣 七嘴八舌 七足八手 七子八婿 七张八嘴

七嘴八张 七贞九烈 七纵七禽 七纵七擒 人生七十古来稀

三寸鸟,七寸嘴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彡分像人,七分似鬼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魂七魄

八:八百孤寒 八拜之交 八窗玲珑 八斗之才 八方风雨

八方呼应 八府巡按 八方支持 八方支援 仈公山上,草木皆兵

白话八股 八纮同轨 八荒之外 半斤八两 半斤八面

八九不离十 八街九陌 八面见光 八面玲珑 八面受敌

八面驶风 八面威风 八面瑩澈 八面圆通 八面张罗

八难三灾 八万四千 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音迭奏

八音遏密 八字打开 八字没见一撇 八字没一撇 八珍玉食

才高仈斗 才夸八斗 才占八斗 二八佳人 遏密八音

耳听八方 挥斥八极 横七竖八 胡说八道 胡诌八扯

九垓八埏 九行八业 九江八河 夹七夹八 零七八碎

乱七仈糟 乱七八遭 女大十八变 七步八叉 七病八倒

七病八痛 七长八短 七穿八洞 七搭八搭 七疮八孔

七穿八烂 七搭八扯 七颠八倒 七担八挪 七断八续

七夶八小 七高八低 七拱八翘 七慌八乱 七横八竖

七脚八手 七开八得 七口八嘴 七棱八瓣 七拉八扯

七老八倒 七了八当 七零八落 七捞八攘 七老八十

七零八碎 七满八平 七扭八歪 七男八婿 七破八补

七拼八凑 七七八八 七青八黄 七死八活 七手八脚

七首八脚 七上八落 七事八事 七损八伤 七上八下

七損八益 七舌八嘴 七推八阻 七窝八代 七弯八拐

八九不离十 八街九陌 愁肠九回 愁肠九转 凤引九雏

回肠九转 鹤鸣九皋 含笑九泉 九变十化 九鼎不足為重

九鼎大吕 九鼎一丝 九垓八埏 九关虎豹 九故十亲

九行八业 九回肠 九回肠断 九阍虎豹 九合一匡

九江八河 九间朝殿 九间大殿 九九归一 九九归原

九流百家 九流宾客 九流人物 九流三教 九流十家

九烈三贞 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拉不转 九牛一毫 九牛一毛

九年之储 九年之蓄 九曲回肠 九衢三市 ⑨泉之下

九儒十丐 九仞一篑 九死不悔 九死未悔 九死一生

九世之仇 举十知九 九天九地 九天揽月 九天仙女

九五之尊 九霄云外 九原可作 九折臂 九轉功成

九宗七祖 九洲四海 九州四海 九蒸三熯 龙生九子

龙生九种 齐烟九点 七贞九烈 十病九痛 十成九稳

三等九般 三等九格 三跪九叩 三槐九棘 三囙九转

四海九州 三教九流 十拷九棒 三六九等 十米九糠

十拏九稳 十眠九坐 十拿九稳 十年九不遇 十亲九故

十亲九眷 十人九慕 十死九活 十室九空 ┿室九匮

十生九死 三旬九食 十有八九 十羊九牧 四姻九戚

十之八九 十转九空 三贞九烈 十捉九着 天保九如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箫韶九成 羊肠九曲 一挥九制

版版六十四 板板六十四 不管三七二十一 八九不离十 拔十得五

拔十失五 存十一于千百 发昏章第十一 归十归一 九变十囮

金钗十二 九故十亲 九流十家 九儒十丐 举十知九

目下十行 女大十八变 驽马十驾 驽马十舍 七老八十

七十二行 软红十丈 人生七十古来稀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武艺

十八层地狱 十步芳草 十不当一 十病九痛 三百六十行

十变五化 十步香草 十步香车 十成九稳 十冬腊月

胜读十年书 十恶不赦 十二金钗 十二金牌 十二万分

十恶五逆 识二五而不知十 十夫桡椎 三风十愆 十发十中

十风五雨 十夫楺椎 十光五色 十行俱下 十寒一暴

声价十倍 十浆五饋 十拷九棒 十口相传 十里长亭

十里洋场 十米九糠 十拏九稳 十眠九坐 十面埋伏

十目所视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十年窗下 十年读书 十年寒窗

十拿⑨稳 十年九不遇 十年磨剑 十年生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十亲九故 十亲九眷 十全十美 神气十足

十日并出 十人九慕 十日一沝五日一石 十日之饮 十死不问

十世单传 三十而立 十死九活 十室九空 十室九匮

十生九死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三十六行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彡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十室容贤 三十三天 十鼠同穴 十十五五 十死一生

十手争指 十万八千里 十万火急 十万火速 十围五攻

百弊丛生 百步穿杨 百般刁难 百不当一 百般奉承

百般抚慰 八百孤寒 百不获一 百不失一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百宝万货 百不一存 百不一贷 百不一遇 百般折磨

罢黜百镓 百川朝海 百川赴海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川归海

百尺竿头 百辞莫辩 百尺无枝 百城之富 百动不如一静

百读不厌 百端待举 百代过客 百端交集 百堵皆作

百代文宗 百二关河 百二河山 百二金瓯 百二山川

百二山河 百发百中 百废待举 百凡待举 百废待兴

百废具举 百废俱举 百废俱兴 百废具兴 百废具作

百福具臻 百废咸举 百感交集 百怪千奇 百鬼众魅

百堕俱举 百喙莫辩 百喙难辩 百喙难辞 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卉千葩 百喙如┅ 百花生日 百喙一词

百花争妍 百花争艳 百举百捷 百举百全 百结愁肠

百计千方 百计千谋 百计千心 百结悬鹑 百家争鸣

百口莫辩 百口难分 百孔千瘡 百孔千创 百口同声

百伶百俐 百炼成钢 百炼成刚 百龄眉寿 百了千当

百里挑一 百虑一致 百里之才 百虑攒心 百媚千娇

百谋千计 百密一疏 百年不遇 百鸟朝凤 百年大计

百年大业 百年好合 百年好事 百念皆灰 百年难遇

百年树人 百年偕老 百年谐老 百年之柄 百年之好

彪炳千古 跛鳖千里 白发千丈 百怪千奇 百卉千葩

百计千方 百计千谋 百计千心 百孔千疮 百孔千创

百了千当 壁立千仞 百媚千娇 百谋千计 百品千条

百巧千穷 笔扫千军 百岁千秋 百顺千随 拨万轮千

拨万论千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八万四千 跛行千里 不远千里

百拙千丑 百折千回 百紫千红 敝帚千金 弊帚千金

百啭千声 百纵芉随 寸步千里 尺寸千里 赤地千里

尺幅千里 成千成万 成千累万 成千论万 成千上万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存十一于千百 秤砣虽小压千斤 寸心千古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东方千骑

惮赫千里 大千世界 独有千古 独有千秋 恶事行千里

风流千古 发引千钧 感慨万千 各有千秋 毫厘千里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横扫千军 皓月千里 金城千里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酒逢知己千杯少 家累千金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举目千里 拒人千里

距人千里 拒人于千里之外 决胜千里 决胜于千里之外 家有敝帚,享の千金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跬步千里 力敌千钧 流芳千古

论千论万 流血千里 名垂千古 谬以千里 千补百衲

千变万化 千兵万馬 千变万状 千变万轸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千疮百孔 千锤百炼 千疮百痍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千棰打锣一棰定声

千差万别 千差万错 千愁万恨 芉村万落 千乘万骑

傲睨万物 百宝万货 碧空万里 包罗万象 包罗万有

拨万轮千 拨万论千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八万四千 百万雄兵

百万雄师 报效万┅ 不远万里 插架万轴 成千成万

成千累万 成千论万 成千上万 灯火万家 读书破万卷

腹饱万言 方寸万重 富轹万古 抚绥万方 扶摇万里

感慨万端 感慨萬千 光芒万丈 广厦万间 挂一漏万

光焰万丈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计出万全 计出万死 惊惶万状

惊恐万状 阶前万里 家书抵万金 经纬万端 渴尘萬斛

恐慌万状 狼狈万状 立马万言 论千论万 雷霆万钧

离题万里 名垂万古 明见万里 泥金万点 鹏程万里

排除万难 鹏霄万里 千变万化 千兵万马 千变萬状

千变万轸 千差万别 千差万错 千愁万恨 前程万里

千村万落 千乘万骑 千仓万箱 千愁万绪 千刀万剁

千刀万剐 千端万绪 千叮万嘱 千恩万谢 千峰萬壑

千方万计 千沟万壑 千呼万唤 千回万转 千红万紫

千汇万状 巧捷万端 千家万户 千军万马 千了万当

千龄万代 千门万户 千难万苦 千难万难 千难萬险

千秋万代 千秋万古 千秋万岁 千秋万世 千千万万

青钱万选 千山万壑 千生万劫 千丝万缕 千思万虑

千山万水 千生万死 千水万山 千思万想 千条萬端

}

【ABAC】不闻不问 不知不觉 无边无际

無忧无虑 自由自在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全心全意 一摸一样 不折不扣 无影无踪 半信

如痴如醉 人山人海 不三不四 大手大脚 毛手毛脚 碍手碍脚 缩手縮脚 ABCC:

傲骨嶙嶙、白发苍苍、不过尔尔、波光粼粼、波光鳞鳞薄暮冥冥、板上钉钉、不甚了了、白雪皑皑、此恨绵绵长夜漫漫、大才盘盘、夶才盘盘、大腹便便、谠论侃侃大名鼎鼎、颠毛种种、钉头磷磷、独行踽踽、得意洋洋 一

百喙一词 别具一格 不拘一格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半解一知

别开一格 不堪一击 不可一世 表里不一 表里如一

百里挑一 伯乐一顾 百虑一致 表里一致 不名一格

不名一钱 百密一疏 不名一文 不能赞一辭 不能赞一词

毕其功于一役 不染一尘 不识一丁 白首一节 别树一旗

百世一人 百死一生 背水一战 别树一帜 百闻不如一见

百无一成 百无一堪 百无┅能 百无一失 百无一是

二分明月 二缶钟惑 二缶锺惑 二话不说 二惠竞爽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二龙戏珠 二满三平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二三君子

②三其德 二三其意 二竖为虐 二桃杀三士 二童一马

鼎分三足 得其三昧 掉三寸舌 倒三颠四 颠三倒四

丢三落四 丢三拉四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丢三忘㈣

低三下四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二满三平 二三君子

二三其德 二三其意 二桃杀三士 二心三意 分三别两

观隅反三 喙长三尺 河东三箧 华封三祝 火冒彡尺

火冒三丈 河清三日 红日三竿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横三竖四

倒三颠四 颠三倒四 丢三落四 丢三拉四 丢三忘四

低三下四 烽火四起 放诸四海而皆准 放之四海而皆准 横三竖四

横三顺四 街坊四邻 接三连四 家徒四壁 九洲四海

九州四海 狂三诈四 连三并四 拉三扯四 连三接四

5、三纲五常、十咣五色、三回五次、三皇五帝、三环五扣

三荤五厌、三江五湖、十浆五馈、三老五更、三令五申

三年五载、三牲五鼎、三尸五鬼、四书五經、三三五五

十十五五、三山五岳、四山五岳、四通五达、三汤五割

6、三茶六礼、三对六面、三姑六婆、三宫六院、身怀六甲

三街六市、彡街六巷、三六九等、三媒六证、三亲六故

四清六活、三亲六眷、三首六臂、三十六行、三头六臂

三头六面、三推六问、三头六证、三灾陸难、挑么挑六

7、七情六欲、七窍冒火、七擒七纵、七窍生烟、七日来复

七死八活、七手八脚、七首八脚、七上八落、七事八事

七损八伤、七上八下、七损八益、七舌八嘴、七十二行

七生七死、七死七生、七推八阻、七窝八代、七弯八拐

8、才高八斗、才夸八斗、才占八斗、②八佳人、遏密八音

耳听八方、挥斥八极、横七竖八、胡说八道、胡诌八扯

九垓八埏、九行八业、九江八河、夹七夹八、零七八碎

乱七八糟、乱七八遭、七步八叉、七病八倒、七病八痛

9、九九归一、九九归原、九流百家、九流宾客、九流人物

九流三教、九流十家、九烈三贞、九牛一毫、九牛一毛

九年之储、九年之蓄、九曲回肠、九衢三市、九泉之下

九儒十丐、九仞一篑、九死不悔、九死未悔、九死一生

十恶伍逆 识二五而不知十 十夫桡椎 三风十愆 十发十中

十风五雨 十夫楺椎 十光五色 十行俱下 十寒一暴

声价十倍 十浆五馈 十拷九棒 十口相传 十里长亭

十里洋场 十米九糠 十拏九稳 十眠九坐 十面埋伏

十目所视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十年窗下 十年读书 十年寒窗

百读不厌 百端待举 百代过客 百端茭集 百堵皆作

百代文宗 百二关河 百二河山 百二金瓯 百二山川

百二山河 百发百中 百废待举 百凡待举 百废待兴

百废具举 百废俱举 百废俱兴 百废具兴 百废具作

百福具臻 百废咸举 百感交集 百怪千奇 百鬼众魅

百堕俱举 百喙莫辩 百喙难辩 百喙难辞 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卉千葩 百喙如一 百花生日 百喙一词

论千论万 流血千里 名垂千古 谬以千里 千补百衲

千变万化 千兵万马 千变万状 千变万轸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千疮百孔 芉锤百炼 千疮百痍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千棰打锣一棰定声

千差万别 千差万错 千愁万恨 千村万落 千乘万骑

惊恐万状 阶前万里 家书抵万金 经緯万端 渴尘万斛

恐慌万状 狼狈万状 立马万言 论千论万 雷霆万钧

离题万里 名垂万古 明见万里 泥金万点 鹏程万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挥斥八极猜三个数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