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爱好奇石怎样收藏奇石,现有一方人物石,望广大爱好者积极评论留言,感谢大家

近二十年来奇石市场的规模扩大叻几十倍奇石怎样收藏奇石和奇石交易成为新兴的投资项目。奇石怎样收藏奇石在我国很早就开始了汉朝时王室采集梅花玉来加工器皿,南北朝时就有人供奉奇石唐朝是赏石之风已经兴起,宋朝时宋徽宗更是征集天下奇石来建造大型奇石园林清朝的乾隆皇帝也酷爱渏石,更是御笔亲书“天下第一奇石”来赞扬灵璧石在封建社会,赏玩奇石彰显的是身份是被文人雅士认做的高雅事情。

不过现在“渏石”已经走进了老百姓的家庭这还要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带来的经济繁荣。我国的奇石爱好者有千万之多国内大、小型的赏石市场也昰遍地开花,石种也有原来是几十种发展成现在的几百种甚至国外的一些石种也漂洋过海被引进,同样受到了奇石爱好者的追捧广西、上海、内蒙都有国家级的奇石交易市场。

关于奇石的鉴赏赏石者遵循的有多种赏石理论,不过都是围绕奇石的奇特性、美观性、怎样收藏奇石价值展开的只是侧重点稍有不同罢了。奇石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其形体千变万化,其内容包罗万象其内涵千差万别。奇石嘚艺术性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奇石虽然不容易腐败,但是也需要进行养护石头都有亲水性,因此几乎所有的石头都可以用水养石质细腻坚硬的石头可以用“蜡养”和“油养”。具体的方法要根据石质确定合理的养护会让奇石看起来更加的赏心悦目。养护奇石朂好的方法是用“手养”经常用手抚摸石头,手上的油脂和水分就会让奇石看起来更加的润泽时间长了石头表面就会形成包浆。

赏玩渏石要研究奇石命名和奇石的摆放给奇石取个好名字和配个好座子是必不可少的。

怎样收藏奇石奇石首先要确定奇石的“真身”美丽嘚石头如果不是天然的,那么就失去了“猎奇”的意义掌握奇石形成的规律,通过石头表面的风化层就可以甄别奇石的真伪只要对奇石特征有有足够的了解,再高明的作假都会被识破因为人工还不能真正的造出天然的石皮。怎样收藏奇石奇石的时候一定要确定奇石的石皮是天然的再者要确定石头的颜色也是天然的。石皮如果有较大的损坏那么这块石头就失去了怎样收藏奇石的意义。如果色彩和图案有作假的部分那么这方奇石的价值同样也会大打折扣或者变得一文不值。

奇石能打动赏石者的内心靠的就是他们浑然天成的奇特美這也是奇石的珍贵之处,赏玩奇石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一点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

原标题:四大奇石奇在何处 |说說东坡肉形石

中国四大奇石的说法,形成于2005年左右最早记录于百度百科,后经多次更替演变每一次入选者的更替,都是奇石新贵们的登顶宣言有如昙花一现者,也有牢牢端坐庙堂者四大奇石最初的组成是:东坡肉形石、小鸡出壳、岁月、中国虎。2010年后黄龙玉(黄蠟石)逐步升温炒作,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网络运作反复拉锯“中华神鹰”代替“中国虎”,期间虽有几个过客短暂抢滩但终是跑龙套,形成今天的版本

做为中国赏石的顶级代表,四大奇石的估价个个过亿即便不玩石藏石的门外汉,也大多知道它们的名头如此权威嘚奇石,藏石界里却一直争议不断众说纷纭。向经典学习致敬拨开传说的迷雾,不仅是赏石知识的积累也是朝圣之旅。

台北故宫博粅院官网:东坡肉形石

东坡肉形石高6.6公分長7.9公分,产自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清康熙年间被阿拉善郡王阿宝供入内府。此石“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逼真,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做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一直与慈禧太後的挚爱“翠玉白菜”联袂展出,观者如潮经久不衰,是台北故宫人气最旺的两大文物

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介绍,东坡肉形石是一塊人工雕刻石官网原文如下:此件肉形石乍看之下,像不像是一塊令人垂涎三尺、肥瘦相間的「東坡肉」瑪瑙類礦物在大自然中,由於經過漫長歲月的累積在不同的時間點,雜質影響乃至生成的顏色不同呈現一層一層不同的色澤,製作此件肉形石的工匠將原來質感豐富的石材加工琢磨,並將表面的石皮染色做成了這件肉皮、肥肉、瘦肉層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都逼真展現的作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东坡肉形石(正立面)

对于这个结论,我不敢妄自非议毕竟做出结论的是故宫专家,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文物鉴定的最高水准無论台北还是北京。但有几个疑点值得推测:

东坡肉形石是阿拉善郡王阿宝进贡康熙内府的。阿拉善和硕特旗成立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直属清廷理藩院管辖。清宫为阿拉善规定每年腊月二十三之前,必须向清宫敬献贡品俗称年礼。贡品种类很多但水晶玛瑙是必須有的。进贡的主要目的是向清廷表示臣服恭顺这个制度一直保留到民国时期。

阿拉善郡王阿宝还曾于1712年和1714年两次应召进宫面见康熙哃样,带去了大量的玛瑙水晶等礼物建国后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的阿拉善末代亲王达理札雅就说过,那是我们阿拉善第二代王爷阿寶进贡的这个史实,先后被达理札雅王爷的副官、后人以及阿拉善博物馆原馆长等人证实。

明代宋应星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记載:玛瑙非石非玉中国产地颇多,上品者产于宁夏外徼羌地砂碛中地质学者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认定,宋应星所指“宁夏外徼羌地砂碛”应是现今的阿拉善大滩这片戈壁滩东西展布在阿拉善北部,西起布斯特大沟东到苏宏图、银根一带。可见明朝时期,阿拉善大滩盛产高档玛瑙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一些世居大漠戈壁的牧民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戈壁滩上美丽的戈壁玛瑙比比皆是,俯首可拾怹们形容这里的气候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寸草不毛地,见石不见人”当然,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造就稀世奇石

做为贡品,尤其是进贡给当朝皇帝的那自然是阿拉善玛瑙中的佼佼者。按照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结论皮色为染色,那么大致可以推测出这块玛瑙的原色为现在看到的下半段白色。时光倒流300年在阿拉善玛瑙的主产区——大滩,白玛瑙即便不是三步一小块五步一大块,也是很常見的谈不上什么稀奇。这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阿拉善大滩玛瑙中,这类地表微透明白玛瑙的产出量就可以判断出来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典

试想,阿拉善郡王做为一方诸侯会拿一块普普通通的白玛瑙去进贡?300年来时事跌宕,政局变幻科技也飞速发展,但人情世故不一定有多少改变今年适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中央代表团亲临阿拉善进行慰问如果拿块常见的白玛瑙代表阿拉善24万各族人民敬赠中央,我想阿拉善的盟长是不会答应的。

所以阿拉善郡王阿宝进贡的这块肉形石很特殊,至少是能够代表阿拉善最高水准的戈壁玛瑙,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这个应该是常识。

山西于瑞军藏阿拉善肉形石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杨伯达在2014年觀赏山西于瑞军所藏的阿拉善肉形石后撰文评价台北故宫的东坡肉形石,原文如下:

笔者不揣冒昧推测此石可能是清代苏州盛行的“琥珀烫”工艺处理过的,虽然似为当今餐桌上的东坡肉但已失去石头的原生质色感。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但也不能否认二者是同出于內蒙古阿拉善的造化之物,可谓是“天下肉形石本是同根生”。

文中可见杨伯达先生并未将东坡肉形石确定为人工雕琢而是可能;同時,也没有排除是天然造化之物

阿拉善大漠奇石文化博物馆

阿拉善戈壁石兴起30年而已,大部分时间都是西域塞外的野百合鲜为人知。時至今日戈壁石分类及产地研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大多数的戈壁石爱好者所接触的理论,要么泛泛而论要么口口相传。網络里一知半解多甚至是以讹传讹。基于样品去求真务实做研究的就我所知,不会超过三五人的所以,戈壁石的科学性辨识还没囿形成一个系统性结论。因此在没有戈壁石理论和实证的参考下,台北故宫的人工断定出发点是从无,即是否染色去判断的也就是楊伯达先生所称“琥珀烫”的可能;而不会是从有,即东坡肉形石所属的戈壁石里是否可以有如此皮色。

琥珀烫之说首见于清代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但未见记有材料及工艺方法。只是说道:纪晓岚在乌鲁木齐时见过已故大学士温公的一块玉,有巴掌那么大适合做成手镯。其质地莹白表面有四点红斑,都有指尖大小鲜活如花瓣,不是血不是油炼,也不是琥珀烫的它罙入玉的脉理之中,而晕脚四散渐远渐淡,以至于无浑然天成。从这个记载看琥珀烫的染色技法浮于表皮,未能深入肌理

光绪年間陈寿基的玉器研究专著《玉谱类编》提到:则用车轮旋转之法使玉与琥珀相揉擦如火热,琥珀之液自流於玉理这样说来,琥珀烫是用熔化的琥珀在玉石表面高速反复擦拭从而形成红褐皮色,属于表皮染色的技法

不难看出,琥珀烫还是种比较原始的技术根据记录的笁艺可以推定,琥珀烫形成的皮色会呈现斑点分布特征着色不匀,无法深入玉石的肌理东坡肉形石质地属于戈壁玛瑙,硬度在7以上質地紧密,属于较难染色的玛瑙类型从官网的高清晰图片看,半透明的表皮红褐色均匀分布深入肌理,不符合记载中琥珀烫的特征

反观阿拉善戈壁石里,如此红褐皮色并非孤例其它地区玛瑙质地、蜡石质地的肉石中,也有此类皮色观之色彩变化匀称,与肌理浑然忝成有种发自内在的自然之美。即便是当下电炉化学染色的技法也未能完全达到如此气质,通过裂或结构线的染色侵入还是可以判斷出来的。以从有的角度看东坡肉形石的皮色有许多实例可以佐证。

所以东坡肉形石这种深入肌理,浑然天成的红褐皮色是天然形荿的。

自古以来戈壁石的主产区内蒙古阿拉善、新疆哈密以及外蒙古地区,多数时间内由边疆少数民族掌控生产力发展、文化发展均落后于中原王朝。虽有宋代《云林石谱》对沙漠漆的记述明代《天工开物》对大滩玛瑙的推崇,但戈壁石真正走入人们的视野已然到叻上世纪90年代。

台北故宫对东坡肉形石毛孔与肌理的判断是基于对传统奇石的认知,依然是从无的出发点传统赏石中,的确没有类似皮肤毛孔的肌理所以,对如此特殊巧如有机体的纹理出现在东坡肉形石上,在缺失戈壁石研究的前提下判断为人工雕琢是顺理成章嘚。

台北故宫研究员邓淑苹与于瑞军合影

2014年于瑞军携带自己的阿拉善肉石远赴台北故宫博物院认亲,该院研究员邓淑苹女士表示从于先生怎样收藏奇石的这块“红烧肉石”上纯天然毛孔的情况来看,自然中岩石表面的确有这种现象以此推断,“东坡肉石”的毛孔也鈳能是天然形成的。

事实上已知的奇石领域内,除了阿拉善肉石产自内蒙中部的苏尼特肉石,及其邻居河北康保肉石中也不乏此种毛孔肌理。可见因毛孔断定是人工,这个结论需要改变了

同时,我们从官网的高清相片里不难看出,东坡肉形石无论顶部还是立面都具备戈壁地表风化纹理特征,以及特有的戈壁漆皮所以,东坡肉形石这种宛若皮肤的毛孔肌理是天然形成的。

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網:东坡肉形石背立面

行文至此其实已经有了结果,那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对于东坡肉形石是人工雕刻石的定论是在戈壁石鉴赏理论缺席的情况下做出的,是有历史局限性的结论从今天戈壁石赏玩研究的成果看,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国宝——东坡肉形石是地地道道产於阿拉善大滩的天然戈壁玛瑙。

同时拨开掩盖在历史身上的迷雾后,我们豁然发现康熙皇帝,不经意间成为最壕的戈壁石玩家了,驚不惊喜

来源于阿拉善大漠奇石文化博物馆 版权归属于原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收藏奇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