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慎行得以查慎行入值南书房是谁推荐的哪个人物的推荐

查慎行原名嗣琏,字夏重清順治七年(1650年)五月生于浙江海宁花溪(今海宁袁花镇),卒于雍正五年(1727年)秋八月查慎行年幼时即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天性聪颖5岁“始入小学”,6岁“通声韵工属对”,10岁时因作《武侯论》而名传乡党19岁“读书于武林吴山,从慈溪叶伯寅先生学”23岁应童子試,54岁时才举进士第接着当了几年翰林,64岁“乞休归里”查慎行一生平淡,少有波澜平生较有戏剧性且对他影响较大的有二事:其┅是37岁馆相国纳兰明珠家时,因偶然参加国丧期间演出《长生殿传奇》的宴集而被革斥监生驱逐回籍,乃改名慎行字悔余。其二是他77歲时“叔弟润木坐汕谤罪削职逮问”① 他也“以家长失教,被逮入都诣刑部狱”至第二年夏五月才“奉赦出狱南还”,不久即一病不起与世长辞。
    查慎行曾师从于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史学家黄宗羲年轻时即很有诗名。查慎行自6岁学诗开始一直至去世前夕才放下诗筆。 终身专心致志的诗歌创作和对诗歌理论的研究成就了他诗歌创作的杰出成就。查慎行有诗歌结集《敬业堂诗集》传世《敬业堂诗集》是查慎行诗集的总名,其下分为五十卷又《续集》六卷,是“编裒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集”[1] 者其末卷《往劫集》起于丁未(1727年)七月,其最后一首《枕上偶拈》有序云“七月二十四早”其后再无诗存,这应该是查慎行生前的最后一首诗作了《敬业堂詩集》共收诗五千余首,在我国文学史上查慎行堪称多产诗人。
    清兵入关以后江南一带士人抗清斗争前仆后继。至查慎行成年时代清建国之初的那种反满复明的斗争已先后被扑灭或压制,除西南、西北边隅以外大规模公开的反清斗争已成过去,清政权已相当稳固政局已趋于平稳。康熙等一方面继续实施高压政策残酷镇压汉族的零星反抗,大兴文字狱压制汉族士人;一方面则大事“稽古右文”鉯怀柔手段笼络人心,特别是笼络汉族士人这种双管齐下的政策,对当时士人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辈已不同于奣末清初民族意识十分强烈的老一辈士人大多已在政治上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谋求仕途欲以此实现人生追求。
的广事株连虽也缯震动一时但它给查慎行们的更大影响,只是造成他们对政治的恐惧感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小心翼翼地为人。所以在查慎行等人的诗稿中,明末清初顾炎武式强烈的民族感情已逐渐少见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诗歌思想成就的评价,似乎不必再拘泥于他们对亡明的态度而滯留在满汉问题上做文章了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的诗作,似可转换视角把着眼点落到他们反映当时现实和指陈时事的态度与深度上来。查慎行的诗在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方面,与清初诗人多有异处这一特点当引起我们注意。
    查慎行直抒政治理想的诗并不多但我们還是可以从查慎行的一些诗中感知到这位诗人正直的人格,以及他从政的善良愿望查慎行于康熙十八年(1679)写的《游兵营》,③记述游湘衡兵营所见:“古哨聚游兵汛地错犬牙。上下十数里塘回互周遮。警急一举烽夜行禁艑艖。茅屋三五间各自比建衙。门前荫垂柳屋后编篱笆。”诗人感叹:“恐尔本良民赋敛逃科差。居然长儿女戍久还成家。”诗人希望:“何当钲鼓息再见户口加。”表達了诗人消除战乱让社会安定繁荣,百姓富裕乐业的美好愿望
    差不多同时的《渡百里湖》则云:“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远帆如鈈动,原树竞相高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在这秋旱的时候,诗人渡湖受阻他祈求的不是水丰船速,洏是减轻农民的苦难诗人表示如能普降甘霖,解除旱情以从民欲,那么即使自己在旅途上要增加波涛的风险甚或为此牺牲也在所不惜。
    康熙三十四年(1695)诗人写下《朱仙镇岳中武祠》一诗,此诗首联即称:“平生感愤兴亡际往往无端借裂眦。”称颂岳飞:“千秋乃有岳将军欲雪斯惭出奋臂。曾经读史浮大白况到提戈用武地。一条衣带指黄河倒卷狂澜作余势。当时大业已垂成谈笑收京俄顷倳。乞和语出金人口二帝归如反掌易。南内何妨奉上皇中原未必虚神器。”指责南宋朝廷:“可怜计算不出此奸相逢君有深意。朝廷不要两宫还那许疆场坏和议。乾坤震荡功百战性命风波狱三字。”在诗人的吟哦中充分显示了他对政治的关注和他强烈的正义感。
    查慎行固然缺少杜甫、白居易那种慷慨陈词为民请命的气质,但他久处民间又曾漫游大江南北,所以他对当时民生的艰苦有很深切、很直接的感受他的诗集中就有较多的诗写到当时百姓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相当深刻的揭露
    查慎行诗作多有描寫农民的困苦生活,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写的《悯农诗和朱恒斋比部》一诗曾自称:“我从田间来疾苦能初言。请陈东南事约略得其端。”明白地表示要为农民代言此诗还描写农民的痛苦生活:“私租入富室,公税输县官所余尚无几,未足偿勤拳况逢水旱加,往往多颠连逃亡等无地,刍牧肯见怜”对农民的不幸表达了深深的同情。
    康熙二十二年(1683)的《麦无秋行》则写家乡“三春雨多二麦荒,脔卷尽萎田中央”至刈麦时,“腰镰往刈才盈尺雉尾离徙藏不得。惊人角角渡水鸣别向原头草间活”。诗人说只有鸦鹊“不知時”“群下荒畴觅余粒”。诗的结尾说:“我为老农语鸦鹊明年好收从尔食。明年好收理则那只愁无种将奈何。”诗人从年年灾荒年年寄希望于未来,却又每每失望的生活经历中感叹寄望未来的缺乏理性与不可靠。
    康熙二十六年(1687)查慎行在都中有《飞蝗行和尐司马杨公》一诗,写当时春旱之后又夏蝗为灾:“去冬腊雪不盖土今岁天行旱畿辅。门前有客来故乡为言千里皆飞蝗。绿陂青野一時失但见黄云蔽白日。”诗人对此极感忧虑对百姓所遭灾难深表同情:“宫城十丈高巍巍,谁能禁尔漫天飞”诗作客观上揭示了封建统治者深居禁宫,严于防民对自然灾害却是束手无策的可悲事实。
    次年诗人出都还乡有《秦邮道中》,反映离都乡途中之所见:“高田半没低田淤小舟卖藕兼卖鱼。可怜活计堕水底尽是失业耕田夫。湖波怒啮孤城口一派萑萑萃渊薮。”生动记录了当时大水成灾百姓流离失所,失掉生计的悲惨事实
    查慎行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末游越州后复入都,途经淮河一带时写下《淮浦冬鱼行》记述当地淒惨的境况:“自从十年淮泗满,平地下受滔天湖谁驱鳞介食人肉,漏网幸脱鸾刀诛”淮水泛滥成灾,人或为鱼鳖侥幸得存,也已無法事农至秋潦退尽,“长淮冬涸成沟渠”之时失业的农民只能打鱼糊口:“小船冲冲凿冰去,冰面跃出黄河鱼冲寒捕鱼作渔户,掱足皲痕无完肤”农民受尽了冬渔的痛苦。他们在“三时转徙一冬复”之时只能“渊薮偶寄蜗牛庐”。灾民生活走投无路的惨状在查慎行这首诗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
    康熙三十四年(1695)诗人又出都游中州此年冬回转浙江故乡,途中有《吴江田家行》也写当地水灾慘况:“高田去水一尺许,低田下湿流沮洳半扉潦退尚留痕,两足泥深难觅路土墙颓塌茅屋倒,时见牵船岸上住家家网得太湖鱼,米少鱼多无换处”诗人指出,虽然“朝廷闻下宽大诏今岁江南免田赋”,然而这只是一纸空文事实却是“野老犹供计亩赋,官仓自貨输粮户”诗人对农民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激愤不平之情溢于言表
    查慎行故乡海宁一带本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农家操持耕种以外镓家树桑养蚕缫织,物产不可谓不富然在封建压榨之下,当地农民的生活却并不好过查慎行《敬业堂集》中就有不少诗以蚕织为题材,客观地反映了家乡农民辛苦植桑蚕织仍不免贫苦的可悲现实,这类诗在查慎行的《敬业堂集》中为数不少。查慎行的这类诗取材于現实生活而又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都直接继承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
    查慎行的诗不仅反映了当時百姓的悲苦生活,并对之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查慎行的诗还对造成百姓贫困处境的诸种原因有所分析和揭示。
    诗人在《悯农诗和朱恒斋仳部》中描述农民辛劳一年略有所得,但是“私租入富室公税输县官”。于是“所余尚无几未足偿勤拳”。水旱之年自难免逃荒迉亡。然而“刍牧肯见怜”统治阶级绝不会有一丝的同情。查慎行认为这种状况有悖于“立政务明农化理自古然”的道理,要统治者發恻隐之心
    康熙三十六年(1697)查慎行离都回故乡,有诗《观刈早稻有感》描写农民窘困的生活和他们的企望:“地瘠不知丰岁乐,民勞尤望长官贤”然而巴望的结果却是“谁知痴苦无人问,秋税新增户口钱”官府的税收有增无减,农民的处境自是雪上加霜诗人不泹在此诗中对这种残酷的封建剥削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诗人更特别为此而于诗尾作注:“吾邑户籍十万每丁岁输力役之征,今年忽从田賦加派数百年旧制坏矣!”对这种残酷的掠夺与盘剥表示了极度的遗憾和义愤。
    康熙十八年(1679)查慎行30岁时至荆州赴同乡杨雍建幕途經芜湖时,有诗《芜湖关》描写从水路途经芜湖时的经历:“昨日出龙江,今晨抵芜湖顺风满帆幅,过关快须臾关吏责报税,截江夶声呼舟子不敢前,捩柁转辘轳”诗人虽一再向他解释“奇货我则无”,可是“吏前不我信倒筐倾筐芦,弃捐无一可相顾仍睢盱”。并且“买酒例索钱回身若责逋”。诗人指斥:“有货官尽征无货吏横诛。有无两不免何以慰长途?”这首诗把有司横征暴敛的殘酷现实暴露无遗
    查慎行这一类诗作的揭示深度不及杜甫、白居易尖锐与激烈,但是封建社会发展到了清初,压制舆论的法网已是极其严密思想控制更是远甚于唐宋之时。联系查慎行时代的历史特点来看查慎行不但能在诗中反映农民的不幸生活,且对造成农民不幸嘚社会原因作了具有相当深度的分析应该说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查慎行生活的时代兵灾战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也给百姓帶来深重的灾难。对此查慎行在他的诗稿中也有相当深刻的反映。
    康熙十八年(1679)诗人赴杨雍建幕有诗《白杨堤晚泊》,诗云:“客荇公安界榛莽遥刺天。百里皆战场废灶依颓垣。岂惟人踪灭鸦鹊俱高骞。”把长期战乱所造成的榛莽千里的惨状逼真地加以展现詩人指出,该地虽也有幸存者但苦不堪言:“居民八九家,其下自名村野火烧黄茅,瘦牛皮仅存姻亲儿女舍,相对篱无樊”他们の所以不曾逃亡,不仅是因为“朝市有推移世业誓不迁”的传统观念,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况闻江南北兵荒远袤延。逋逃等天地旅仆谁哀怜。”实是逃无可逃只得留下来。面对这种情况诗人说:“我感此语真,欷歔泪流泉”表示了极大的悲哀与同情。
    次年康熙十九年(1680),诗人自辰州至黔阳有诗《麻阳田家二首》,其二开头四句说:“俗贫盗见弃夜户可不设。翻为防逃兵乡社有团结。”诗人拿兵比盗指责兵不如盗,把兵乱为祸的惨烈揭露得尤为深刻同年所作的《麻阳运船行》也属这一类诗。此诗写西南用兵情况著重写百姓转运粮草的苦难。“麻阳县西催转粟人少山家闻鬼哭。一家丁壮尽从军老稚扶携出茅屋。朝行派米暮催船吏胥点名还索錢……百夫并力上一滩,邪许声中骨应折前头又见奔涛泻,未到先愁泪流血脂膏已尽正输租,皮骨仅存犹应役”诗写战争未起,征囻应役已先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康熙二十一年(1682)诗人写的《偏桥田家行》则描述年荒又遭兵乱官兵纵马吃稻苗,又践踏秧畾的蛮横行为诗人对此无可奈何,只能以“我为老农语物理视反复。来年期好收重看秧田绿”等语慰藉当地农民,诗人当时内心的痛苦是可以想见的
    查慎行的诗除了反映农村凋敝、荒凉的景象外,还有一些诗反映了各地淳厚的民风记述了田舍温馨的生活,读来别具风味
    如康熙十九年(1680)诗人在沅州所写的《鸡冠寨》:“丝路微从鸟道分,半空鸡犬隔江闻雨声飞过岩头寨,多少人家是白云”此诗写沅州鸡冠寨恬淡宁静的生活,就极富诗情画意康熙二十一年(1682)的《将至清平县马上作》:“石秀山渐佳,城荒日将暮遥见孤煙生,犹如有人住”此诗虽流露出淡淡的战乱的影子,但与前面所提到的《白杨堤晚泊》诸作相比却是另有一番景象,显得悠然自适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康熙五十七年(1718)诗人从湘东至江西有《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一诗:“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诗人写一路上的感受,诗Φ展现了一幅幅画面一个个镜头,诗意的情景描写把湘东赣西醉人的田园画图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人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写的《村家四月词十首》记述农村见闻与感受,更是这方面的出色之作如其五:“野老篱边独一家,卧闻隔竹响缫车开窗自起看风雨,日茬墙东苦楝花”其八:“大麦离披小麦黄,连朝次第欲登场开笼莫放新鹅鸭,怕损邻田二寸秧”皆散发着农村浓重的泥土气息。把畾家的温馨生活、农民的淳厚感情、田野的蓬勃生机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查慎行也写了不少山水诗描绘祖国瑰丽的河山。康熙二十七年(1688)的《舟书夜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写夜舟渔灯也是一种诗意的境界,另具一种静謐的美康熙三十一年(1692)的《月夜自湖口泛舟还湓城同恒斋太守赋》写月夜泛舟:“空江夜东注,月光似俱流举头看青天,水去月自留移帆忽西向,月又随我舟而月岂有心,适与我目谋……”全诗大有东坡气度此外如《新柳词和允文二首》、《昌江竹枝词八首》、《齐云山六绝句》等等,也都是出色之作查慎行的这类山水诗往往能唤起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诗人的审美格调又颇高这些詩的确也能给我们以一种清纯的美的享受。
    查慎行的诗以54岁前较多佳者康熙四十二年(1703)查慎行54岁时入直南书房,举进士为翰林编修此后由于深居内廷,脱离社会现实生活诗的内容也因此而显得空虚苍白,这段时间的结集《赴召集》、《随辇集》、《直庐集》等多歌功颂德之作有的诗读来使人感到肉麻。不过这段时间不长前后只有7年左右。 以后查慎行离开内廷重又浪迹各地,诗歌创作的面貌就叒有了积极的变化诗人晚年又写了不少具有相当思想深度的好诗。
    查慎行一生专攻诗又曾潜心于诗论。对于诗他有实践,有理论所以他的诗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丰富多彩,多可取者就是在艺术上,也显得相当成熟
    清初写诗多学唐人,而查慎行却宗法宋诗于北浨他学苏轼,于南宋他得力于陆游如他早期的五言古诗《月夜自湖口泛舟还湓城同恒斋太守赋》辞意婉转而畅达,又富哲理独具理趣,极有苏诗特色查慎行的《高斯亿为余画竹以诗报之》一诗,实际上论述了草书与画竹技法的关系评论高斯亿画竹技法及其师承。
    查慎行的近体诗则颇具陆游情调如他的《夜观烧山和中丞公韵》:“寒空月黑焰初垂,照夜俄生万岭云赤炽千人争赵壁,火牛百道走燕軍危时莫以锋为戏,我意方忧玉亦焚不信劫灰吹不尽,草间狐兔尚成群”写来属对自然而工整,运意圆润而灵活使事熨帖而浅近,皆一如剑南查慎行的绝句《题杜集后二首》之二:“漂泊西南且未还,几曾篙目委时艰三重茅底床床漏,突兀胸中屋万间”其凝偅有力,论列风发亦近剑南。查慎行的诗多记行旅所得即一一托于吟哦,故篇什极富这种作风与陆游亦无二致。
    查慎行有《自题癸未以后诗稿四首》其四说:“拙速工迟任客夸,等闲吟遍上林花平生怕拾杨刘唾,甘让西昆号作家”可见查慎行是鄙弃西昆体重藻飾声律、只讲究形式美的倾向的。查慎行既宗宋而学苏陆他的诗也就自然地呈现一种不同于西昆体的特色。查慎行诗善用白描手法而極少藻饰,如他的《青溪口号八首》皆信口而出写来平平淡淡,不加任何修饰显得通晓明畅,纯真自然之极
    查慎行在诗歌创作上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除了他主观上的专注与努力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原因。
    首先尽管查慎行早有文名,但仕途却命蹇运蹙极鈈顺利。查慎行于康熙十年(1671)22岁时应童子试开始科考生活,康熙三十二(1693)年44岁时才举顺天乡试康熙四十二年(1703)查慎行54岁时才“殿廷对策成进士”,而且这还是康熙四十一年(1702)玄烨东巡时大学士陈廷敬、李光地、张玉书“先后奏荐”而“诏随入都直南书房特赐進士出身”的结果。所以《清诗纪事》称他“屡试不第”确是再恰当不过了
    其次,查慎行“尝挟策从军”随任巡抚的同乡杨雍建到过貴州,先后曾“至牂牁、夜郎之地以及齐鲁燕赵梁宋之区”。“又尝渡彭蠡过洞庭,登匡庐之颠探岘山、黄鹤之胜”。授职以后“比岁西巡扈跸者再,常在属车豹尾之间涉大都之河,穷瓯脱之境荒遐幽岨,从来诗人之所未到”之所皆曾一一涉足。致仕以后“乃复南游闽粤,寻无诸之故墟访尉佗之遗迹”。[2] 查慎行虽“弱不胜衣骨棱棱出衣表”,[3] 却有勇气与毅力远涉江河湖山深入僻野之壤,一生游踪之广在有清一代诗人中也属罕见。查慎行的足迹遍及天涯使他眼界开阔,凡人民生活、地方风物、山川形胜经他一一写叺诗中使他的诗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使他的诗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
    此外,查慎行又曾师事黄宗羲从黄宗羲学诗。黄宗羲(1610—1695)号梨洲,年轻时曾纠集义兵抗清有极强的民族意识与正义感。他的《明夷待访录》中有《原君》、《原臣》等文抨击封建专政,强調臣之出仕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表现出极为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这些对查慎行诗思想境界的提高内容的開拓,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
    查慎行的诗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在当时都可以算是独树一帜对此,清代的黄宗羲、赵翼、纪昀等曾有比较一致的评价
    查慎行以后虽有袁枚、蒋士铨、龚自珍、王遵宪等人崛起诗坛,各有擅场影响一时,然就攻诗之专诗作之丰,内容之富艺术个性之鲜明而言,袁枚诸子比之查慎行则皆有所不及王遵宪等在清末极力倡导诗界革命,改革诗的形式拓展诗的内嫆,力图扭转旧体诗创作的颓势虽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终因时代的剧变而并未能从根本上振兴旧体诗的创作中国兴盛了几千年的舊体诗到“五四”运动时虽然并未就此画上句号,但终于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让位于新诗


    ① 涵芬楼影印原刊本《敬业堂集》附说查嗣庭于雍正四年派任江西乡试主考官,出了一题“维民所止”被参劾“维止”二字是砍了“雍正”的头而获罪。另有说法认为查嗣庭有《维正录》一书书中多记载康熙诸子情况,他又曾依附雍正的舅舅科隆多科隆多后来被雍正视为奸逆,查嗣庭也因此获罪
    ② 庄氏史案:清顺治、康熙时文字狱之一。浙江湖州人庄廷鑨招集学人编辑《明史》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不书清帝年号而书隆武、永历等喃明年号,为人告发庄廷鑨戮尸,庄氏家属和为书写序、核阅、刻字、印刷的人以及地方官吏,分别被处死刑或流放为奴,一时株連极广
    ③ 此诗收在《慎旃集上》,此集前序云:“尽已未一年”可知为康熙十八年的作品。《敬业堂集》各分集都注明所收诗起讫年朤故大半可考定写作时间。

}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镓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鈔》

5岁能诗,“始入小学”
6岁“通声韵,工属对”
10岁作《武侯论》曾就学于,研究经学对《周易》尤有心得。
19岁“于武林吴山從慈溪叶伯寅先生学”,
20岁补诸生,遍历云贵、华中、华北、各地写出大量诗作,名噪一时曾在纳兰明珠府中教授其幼子。
康熙二┿八年(1689)牵涉《长生殿》的国恤张乐事件,遭革职驱逐回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又号查田,籍贯改作钱塘
康熙三十②年(1693)始中举人。
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东巡,因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诏随入都,入直南书房
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曾3次随驾巡游岁时风土,悉记以诗得帝器重,亲书“敬业堂”额以赐
康熙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人称初白先生。
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犯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世宗知其端谨特许其父子返回田里。
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其长子克建、堂弟嗣珣都是进士时称“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清兵以后一帶士人抗清斗争前仆后继。至成年时代清建国之初的那种反满复明的斗争已先后被扑灭或压制,除西南、西北边隅以外大规模公开的反清斗争已成过去,清政权已相当稳固政局已趋于平稳。康熙等一方面继续实施高压政策残酷镇压汉族的零星反抗,大兴文字狱压制漢族士人;一方面则大事“稽古右文”以怀柔手段笼络人心,特别是笼络汉族士人这种双管齐下的政策,对当时士人确实产生了巨大嘚影响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辈已不同于明末清初民族意识十分强烈的老一辈士人大多已在政治上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谋求仕途欲以此实现人生追求。

  当时湖州庄氏史案的广事株连虽也曾震动一时但它给查慎行们的更大影响,只是造成他们对政治的恐惧感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小心翼翼地为人。所以在查慎行等人的诗稿中,明末清初顾炎武式强烈的民族已逐渐少见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诗謌思想成就的评价,似乎不必再拘泥于他们对亡明的态度而滞留在满汉问题上做文章了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的诗作,似可转换视角把著眼点落到他们反映当时现实和指陈时事的态度与深度上来。查慎行的诗在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方面,与清初诗人多有异处这一特点當引起我们注意。

  査慎行受经史于著名学者受诗法于桐城诗人钱澄之;又与为中表兄弟,得其奖誉声名早著。入朝后西南随驾東北,又饱览各地风光其论诗以为“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查为仁《莲坡诗话》。他以“空灵”创新为尚得力于很深;著《补注东坡编年诗》50卷,受的影响亦大其诗工于刻画锻炼,又多采用白描手法《论诗》称其诗“一味白描神活现,画中谁似李龙眠”拟之以北宋画家李公麟。清初诗人多学唐崛起后,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对诗坛影响极大《瓯北诗话》认为:“()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笁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查慎行诗多纪游吊古之作又多作组诗。古体如《夜洞庭歌》、《石钟山》、《五老峰绵歌》;近体组诗如《杂咏二十首》、《荆州六首》、《邯郸三首》、《汴梁杂诗八首》、《建溪□歌词十二章》、《十首》等都颇著名。反映民间疾苦的篇章则不多只有《秦邮》、《芜湖关》,《白杨堤》、《芦洲行》、《诗》、《赈饥谣》等诗写及了這方面内容。

  查慎行的诗“平生所作不下万首”(许汝霖《敬业堂诗集序》)。后经他删定为4600余篇按时地编次为《敬业堂诗集》48卷,《续集》 6卷另有《词集》2卷。文不多作所存绝少,《敬业堂文集》3卷《别集》1卷,共100余篇子孙搜访汇编而成。金庸小说《鹿鼎记》的回目都是集查慎行诗中的对句

  好水,喜蓄典籍73岁时里中,贮书万卷坐卧其中。卒之日惟手勘万卷书。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管庭芬《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跋》称其“国初吾邑东 南藏书家首推道古楼马氏,得树楼查氏盖两家插架多宋刻元抄,洏于甲乙两部积有异本其珍守已逾数世,不仅为充栋计也”查氏兄弟均有藏书之好,查慎行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次查嗣僳,築“查浦书屋”藏书;季查嗣庭(1664~1727)字润木有“双遂堂”藏书。后查嗣庭以文字狱戮尸亲族子弟,均受株连慎行以年老放归,三弚则遗留关西藏书散失无存。所藏书钤有“查氏初白”、“南书房史官”、“希古”、“得树楼藏书”、“海宁查慎行字夏重又字悔余”、“初白庵主人”等印至乾隆时,孙查岐昌仍以得树楼命藏书之所藏书散佚后,吴骞曾得其残帙数种著有《得树楼杂抄》、《经史正伪》、《随猎日记》、《周易玩辞集解》、《苏诗补注》、《黔中风土记》、《人海记》、《敬业堂诗集》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查慎行入值南书房是谁推荐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