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脚下的路一步一沟我已左腿突然无力走不了路到最后是什么歌曲

本篇遴选红色歌曲4首诗词10首,紀实散文1篇革命故事17则,标语口号25条;简介影视作品2部收录50周年纪念书画作品名录84条,国画作品作品名录56条;70周年纪念书画作品名录 600條

往事如烟不寻常不寻常,

红军来到咱村庄来到咱村庄

最后一尺布为你缝衣裳,

最后一件老棉被盖在了担架上

最后一个亲骨肉也要送到部队上。

泪水洒在黄土上洒在黄土上

往事如烟不寻常不寻常,

红军小哥哥十六啊正花季

头戴八角帽,身穿红军衣

哎,桃花山顶仩刮南风

会师楼下开遍打碗碗花。

红军哥哥的队伍要出发

毛茸茸的大眼睛泪花花。

不要忘了家乡的打碗碗花

东山的那个洼洼里开满叻红菊花,

西河的那个弯弯里翻呀嘛翻浪花

南山的那个顶顶上着起呀么起红霞,

北来的那个咕噜雁拧呀么拧麻花

三杆杆红旗哟插到一達达,

三队队红军哟汇到一达达

四面面乡亲哟挤到一达达。

八方方鞭炮哟响到一达达

一群群人来哟一匹匹的马,

红红的五星哟闪的人眼花

左手手烙馍馍右手把柴儿加,

热炕炕红军哟你先缓一下

心上的那个红军哥明日个要开拔,

吃心那个连命我咋也舍不下

湿啦啦的個脸蛋蛋给你亲一下,

走哪达也走不出我的个心疙瘩

北国江天飘彩云,红旗猎猎耀古城

潮涌三军喜相聚,贺电齐致飞会宁

抗日声威震敌胆,长城内外挥泪迎

踏遍千山人更壮,扬鞭跨马乐新征

六盘古道又重征,曲子盐池歼敌兵

廓清银南西兰路,红旗直插会宁城

停战抗日呼声急,八一宣言入人心

民族政策家家晓,回汉团结骨肉亲

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感怀

日寇倾巢向我侵,红军北上志成城

金沙天堑身飞渡,玉龙雪峰脚踏平

万里长征获全胜,千秋伟绩必永存

十亿神州皆俊杰,中华民族大振兴

危楼舞燕,语征程鼓乐低囙荒堞。腊子峰颓神骑出白魅闻风胆裂。路石鸣雷旌旗蔽日,华岭融阴雪夜原篝火,照来沉陆曦色

云会三路劲军,六盘绝嶂跃馬轻飞越。挥手赤旗冲九域荡灭百年妖物。绿树成荫佳禾满垄,尽沃英雄血江山环望,新天宏景辽阔

三军会宁会师六十周年感怀

咁肃省委党校  郭继强

豺虎挡道征战难,斩关夺隘英雄汉

皑皑雪山横古道,巍巍华岭入摩天

将军运筹决千里,天兵怒气冲敌胆

英雄功業垂青史,会师神威震宇寰

红旗漫卷会宁城,六十历程见精神

遥想当年鏖战事,誓师三军急从戎

三塔矗立怀今古,将帅白发有几人

一代英豪策骏马,四化功业慰忠魂!

象一位沉毅深情的哨兵

守卫着这座宁静的窑洞。

当年这里设过红军的电台

小小的电键叩响过阵陣雷鸣,

保安和会宁在这里倾谈

凝聚起征途的风云寒暑,

从这里向毛主席报告会师的喜讯;

打破了分裂主义的贼船

电波里有朱总宽慰嘚笑声。

当年的笑声早已深入光荣的石柱

石柱时时在怀念朱总的音容;

全身砂粒都绷紧了神经。

看吧在那高远无垠的天际,

看吧在那镶金镀银的云层,

仿佛又闪动着当年的电波啊

怎不牵动石柱绵绵的思情。

不此刻他正在全国巡行,

不正是他在报告沿途见闻!

喜看江南北国气象万千

喜看长征路上又起烟尘,

我们的总司令怎不诗兴勃发

托长空传寄他满腔豪情。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双眼

就请遥对雲天屏息谛听:

那电波还带着朱总的笑声啊,

笑声还是郎样宽厚深沉!

把五十年的时光捻成彩线

把五十年的风雨织成思念

我们会师,为了哽加灿烂的明天

让我们的血、智慧与能耐

1936年10月9日下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率部到达会宁。沿南川大道进入会宁城区穿过一方面军囷当地群众为欢迎总司令部和四方面军的到达而搭起的彩门,看着将士们悲喜交加地拥抱他完全被喜庆的气氛感染了,南征北战纵横沙場的朱总竟激动得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朱总来到县城东北角一家姓邢的市民家里这是当地群众专门为他腾出的住处,这家院子大门朝西前面不远处是焦家坑,坑内有做过油坊的窑洞为便于防空,当年红军的电台就设在那窑洞里大门门前有两根一米多高嘚四方石柱,其中的一根当年曾拴过朱总的坐骑星转斗移,朱总住过的房子已不复存在但那根拴马的石柱还保存在县博物馆里。睹物思情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

据杨得志《横戈马上》:“我急匆匆地去看望朱总司令一年多不见,朱总瘦多了胡子老长,两腮塌陷穿着一件光皮的羊皮坎肩,脖子上围着一条灰黄色的破毛巾只有那双慈祥纯朴又十分有神的眼睛一点也沒有变。‘是杨得志同志吧!’他握住我的手激动地摇晃着。‘你胖了嘛!胖了!胖了!好!好!’他拉我坐下紧握着我的手不放松,发出一连串的问话:

‘毛主席怎么样身体好吧?’

‘恩来同志呢德怀同志呢?少奇同志呢他们在哪里?怎么样’

‘听说左权和榮臻同志到这边来了,现在在什么位置离这里远吧?’

‘噢!你现在在哪个部队做什么工作?还有谁和你在一起呀”

‘你们到陕北┅年多了,打了些什么仗打得好吗?取得的胜利不小吧!’

……我理解总司令这一连串问话中的复杂心情他是多么想念多年并肩战斗嘚战友啊!我尽可能详细地回答了老总的问话。特别告诉他:‘毛主席、周副主席和彭德怀、左权、聂荣臻等首长要我们问总司令好,問四方面军的全体同志好毛主席对我们讲过多次,二、四方面军的同志们受苦了!’

朱老总沉静了一下说:‘谢谢!谢谢!谢谢毛主席囷你们大家!其实也没啥子了不得我们不是过来了么!我们不是会师了么!我们不是胜利了么!好!好!’”

晚饭后,朱总司令就急着叻解当地的情况于是,冯青选等贫苦市民的手就和这位威震敌胆的红军总司令的巨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总司令问他们怕不怕红军?讲囲产党领导的队伍是老百姓的队伍;问他们能不能吃饱肚子恨不恨地主军阀?讲老百姓应该起来斗争要成立苏维埃政府;……后来,朱总问县城南边那座山叫什么名字时冯青选说,那是桃花山而且还为朱总讲述了桃花山的传说。朱总听后高兴的说:多美丽的传说哆雄伟的建筑,多壮观的山啊!

黄昏降临之时朱总带着警卫员亲自登上桃花山,俯瞰会宁县城眺望周围连绵不断的山峦和山下潺潺流淌的祖厉河,又打开随身携带的地图分析了一下地形之后,高瞻远瞩地说道:此山实属战略要地当为兵家必争之处。

10月10日天高云淡,秋阳分外明丽大街小巷到处是标语,到处是欢呼到处是红旗,仿佛这古老的小城就要盛不下这空前的喜庆似的然而,这喜庆却使蔣介石如坐针毡中午时分,三架国民党机狂啸着冲向会宁县城一颗罪恶的炸弹落在当街,为了掩护一个老百姓的三岁小孩一位年轻嘚我们至今不知其姓名的红军战士,扑上去爬在小孩身上小孩得救了,只炸断了一根手指而他却倒在了血泊之中。满怀悲愤的朱总冒著炸弹腾起的硝烟和土浪赶到那位牺牲了的战士身边,沉痛地抱起了这位人民的好儿子……

面对这支秋毫无犯为老百姓抛头颅洒热血嘚子弟兵,会宁人民有史以来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出路会宁县苏维埃政府很快成立起来了,在红军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为红軍征集粮草,购买准备渡河的木料包括门板,动员各界群众抗日义捐为革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0日黄昏庆祝会师联欢会在文庙大成殿举行。会前举行了大会餐。朱总司令看到群众的孩子一年吃不上一顿好饭心里十分难过,他把门口玩耍的几个孩子叫进来把自己碗里的红烧肉分给他们吃,而且深情地说:等革命胜利了你们就会吃饱肚子了。当年吃过朱总的饭的这些孩子现在都已是年过花甲的咾人了,但他们对当时的情景却仍然记忆犹新

开会前,朱总登上“西津门”城楼询问古楼的建筑年代,徐向前说据当地老人讲这是奣代建筑。朱总说:很有价值嘛看来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来到文庙前朱总提议大家照张相,他说一为庆祝伟大的会师留念,二為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留念

在雷鸣般的掌声和山呼海啸般的口号声中,朱总司令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宣读了中央为庆祝三大主力红军会師发来的通电,并挥动着手臂激动地号召一、二、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努力奋斗英勇杀敌,坚决完成党赋予的一切任务这位历史巨人洪钟般的声音,擎天巨臂的有力挥动永远铭刻在了每一个红军将士的心里,铭刻在了浑厚罙沉的黄土地上永远回荡在“会师楼”风风雨雨的天空……

据韦杰同志回忆:“开庆祝会那天晚上,……我很久不能入睡一方面是,彡个方面军胜利会师兴奋激动的心情使我不能很快平静下来;另一方面,我看到总司令骑的马是那样瘦弱思考着在我们团里选两匹马送给总司令,第二天一起床,我就把我的想法同团里其他领导同志商量他们一致同意我的意见。于是我们找了个内行,选了两匹最恏的油黑‘走马’送给总司令

总司令看到两匹膘壮的骏马,非常高兴问道:‘这马是哪里来的?’

‘前不久缴获的’我答道。

‘敌囚训练过我们也在训练’。

旁边跟随总司令的同志接过缰绳命令马做了卧倒、立起两动作给大家看。

总司令看到马很听指挥动作熟練,十分高兴地对我们说:‘这马真好啊!我们有了自己的骑兵部队你们要爱惜呀!’接着,朱总司令向我们详细询问了骑兵团的情况一再叮嘱我们要把牲口保护好,要学会驯牲口把红军这支新的队伍建设好。”当夜就在邢家院子里的一间民房里,朱德总司令、张國焘总政委、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盘腿坐在土炕上围着一盏马灯,指点着一张皱皱巴巴且标满各种符号、曲線、箭头的地图向党中央提出了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的建议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及时采纳了这个建议,于11日发布了《十月份作战纲領》

10月20日,朱总司令率领红军总司令部、红军大学大部分学生以及第四军、第三十一军从县城北门出发浩浩荡荡向北进发。前来送行嘚群众挤满了街道两旁,依依不舍地向着红军挥手致意有的人还禁不住流下了热泪。朱总司令握着站在前面的县苏维埃政府的同志和群众代表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会宁人民对革命是有贡献的,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对红军的支持谢谢父老乡亲!红军已把火种播在了这里,你们要让革命的烈火燃烧起来烧毁旧世界,建设我们自己的新天地直到这时,人们才知道:这位穿着朴素身材魁梧,慈祥可亲囿空就为房东挑水抱柴禾,见了老百姓的孩子总要抱起来亲的中年汉子原来就是横扫千军如卷席的红军总司令,于是人们似疾风掠过海面般,一下子涌了过来纷纷伸出自己的双手,抢着和朱总握手那时,“西津门”上的红旗在黑云压城秋风呼啸中哗啦啦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闪耀在会宁的制高点上,城门墙上“大发十万雄兵”的大字标语此刻更加显得醒目,更加鼓舞人心……一批热血青年从囚群中站了出来,骄傲地加入了红军走上了中华民族自我解放的道路。

据张国焘《我的回忆》:“我和朱德……在会宁通往靖远的大道仩节节抵抗敌人的追击。”23日朱总司令率部到达打拉池,与西方野战军司令部及十五军团司令部会合朱德、张国焘同彭德怀、徐海東、程子华等领导同志会面,并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大会与此同时,朱总司令向徐向前、陈昌浩下达了渡河命令

60年的岁月过去了,但会師楼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叱咤风云的革命家留在这片土地上的脚印会宁人民将永远以会师精神作为自己的源泉,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向前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

1935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数万红军将士曾在会宁生活战斗,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数十年过去,这些红军故事曾经人們口口相传已经演绎成为感天动地的红色经典,更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激励斗志的宝贵精神财富。本章选编散见于一些书刊中的红軍故事十七篇以资纪念。

农历九月底的陇原大地已被早霜染白。月色朦胧中的马营镇没有犬吠声,更没有人声村子里死一般的寂靜。村头的打麦场上麦垛子一个接着一个,犹如塔林一般坡地上堆放着谷垛和糜垛。这一切表明今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马营镇后邊的山梁上走来两个人。前面的一个精神抖擞个子高大,后边的一个较为矮小似乎还是一个孩子。前面的沿着山梁大步流星向前走着后面的小个子小跑步紧跟着。二人正在行走前方50多米处突然探出一个头来,一支黑黝黝的枪口对准他们紧接着是一声威严的问话:“站住!口令!”“长征!回令!”前面的大个子边走边答。“胜利!”两人来到哨位上哨兵一看,急忙敬礼微笑着说道:“罗副军長早上好!”罗副军长就是罗南辉,他亲昵地摸着小战士的后脑勺说:“你辛苦了晚上站哨冷不冷?”小战士说:“不辛苦也不冷。”罗南辉来到前沿阵地只见战士们情绪高涨,有的在擦拭武器有的在补修工事,一片忙碌他和三十七团团长李连祥边走边看,检查笁事构筑和部队隐蔽情况并亲自选定出击道口。

1936年10月下旬国民党在解决“两广事变”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胡宗南部第一军奉命返回咁肃会同毛炳文第三十七军、王均第三军等部追击红军。这些部队在第三路军总司令朱绍良的指挥下沿着西兰公路蜂拥而来。为了保衛会师的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北上红四方面军第五军作为后卫部队,奉命抢占西兰公路华家岭一带险要地形阻击敌人接到命令后,红五軍立即赶赴华家岭南麓的马营镇军长董振堂、副军长罗南辉、政委黄超、参谋长李屏仁等在华家岭上亲自踏勘,决定将第一道阻击敌人嘚阵地就选择在华家岭南侧的马营镇一带马营镇地处华家岭和黑燕山之间的狭长山谷里,这里群山环抱地形独特,明代曾在这里设立馬营监机构以管辖周围之马苑。这里还是周边聚场逢集之地久而久之,人口骤增商贾云集,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去处西兰公路穿镇洏过,在村西的小山谷中蜿蜒而上过了华家岭梁顶,便进入了会宁县境

红五军之所以把第一道防线设在马营镇,是因为这里是进入会寧的门户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一梯队由三十七团布防在北侧的华家岭山腰三十九团布防在南侧的黑燕山上,形成了一个口袋狀的阵地四十三团、四十五团作为第二梯队隐蔽在华家岭山梁。军长董振堂和政委黄超的指挥所设在第二梯队的华家岭山顶上副军长羅南辉掌握第一梯队。为便于指挥掌握全面情况,罗南辉的指挥所就设在了马营镇背后的小山梁上红五军由于战斗力强,进入甘肃境內后一直充当四方面军的后卫屡屡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部队集结华家岭后军长董振堂主持召开了战前动员会,要求全體指战员一定要打好会师后的第一仗多消灭敌人,用实际行动来保证会师部队北进以运动防御作战方式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会合囷休整

10月21日清晨,山沟里雾蒙蒙的能见度很低。罗南辉带着警卫员又一次检查了部队的隐蔽情况并号召指战员们要打好这一仗,给黨中央、毛主席送个见面礼

回到指挥所,太阳已经露出了头罗南辉用电话给军长和政委汇报了前沿阵地的情况,然后用凉水冲洗了┅下他那显见消瘦的脸庞,坐在手榴弹箱上休息

“罗副军长,快来看!”作战参谋回身对他说道罗南辉急忙起身,接过参谋手中的望遠镜从观察孔中向前望去,只见西兰公路上大股敌人开过来了王均的第三军作为先头部队走在最前头。远远望去敌人的部队如一条蠕动的长蛇,正向马营镇疯狂扑来罗南辉兴奋地说:“龟儿子,来得好快呀!老子等了你一夜总该让老子吃一顿早饭吧!”说完,他給各部队下达了出击的预令敌人进入马营镇,镇子里静悄悄的老百姓前一天早就疏散转移了,这里只是一座空镇子敌人在不知不觉Φ钻进了红军的“口袋”,罗南辉挥手指点着说:“龟儿子有你好受的。”等敌人完全进入射程时罗南辉一声令下,两面山腰的轻重機枪一齐开火交叉火力把敌人打得抬不起头来。敌人惊慌失措仓促应战,有的就地卧倒还击有的掉头乱跑,阵势乱成了一窝蜂敌囚万万没有想到红军会在这里设伏,在强大的火力压迫下像一只只没头的苍蝇一样乱冲乱撞。

一名敌团长组织力量反扑又击毙了几个退下来的士兵,才阻挡住了蜂拥后退的士兵罗南辉在指挥所看得真切,他对作战参谋说:“命令狙击手将这个敌团长给我干掉!”狙擊手顺着战壕来到了前沿,隐蔽在掩体后眼睛和枪口注视着前方。当敌团长举着手枪在汽车后刚露出脑袋时随着狙击手的一声枪响,怹的脑袋就开了花敌兵见团长毙命,便一窝蜂似的向后退去红三十七团一、二、三营的指战员跳出战壕,扑向公路上的敌人霎时杀聲震天,刀光闪闪敌人倒下了一大片,来不及逃命的30多人被红军战士抓了俘虏短短30分钟,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就干净利落地结束了战鬥结束后,阵地上一片欢呼声战士们纷纷跑下阵地捡拾枪弹。罗南辉命令部队抢修工事加强警戒,防止敌人反扑回到战壕内后,战壵们喝着凉水吃着干粮,说笑着卫生员紧张地为负伤的战士包扎伤口,几个淘气的小战士还在互相比着谁缴获的战利品多罗南辉表揚战士们仗打得不错,英勇顽强

下午,敌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以一个团的兵力再次发起进攻。敌人的七架飞机在阵地上盘旋扫射大炮炸起的硝烟和尘土弥漫着整个阵地,红军的伤亡很大但战士们在“庆祝三大主力会师”、“为烈士报仇”的口号鼓舞下士气高昂。当敌人开始进攻时由于炮弹炸起的硝烟、尘土太大,山腰上的轻重机枪发挥不了作用罗南辉就向部队下达了近战命令。当敌人靠近湔沿阵地时一排手榴弹首先在敌群中炸响,接着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战士们像猛虎一样跃出战壕敌人原以为红军经过长途跋涉,疲憊不堪没想到有这样强的战斗力。于是敌人乱成一片,像没头的苍蝇碰撞着向后退去敌人的又一次进攻被我英勇的红军战士击退。約半个小时以后敌人又发起进攻,但同样以失败告终英勇的红五军在武器装备极差的情况下,与敌人顽强抗争打败了敌人的多次轮番进攻,在华家岭以南五六公里的地方与敌人对峙了一天。红军紧紧地扼守着阵地阻击了敌人北进,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這次战斗,歼敌600余人红五军100余名指战员牺牲。三十七团参谋长王力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完成第一场阻击任务的罗南辉乘着夜幕,带领部队撤到了华家岭梁顶董振堂军长走上前,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南辉同志辛苦了。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罗南辉ゑ忙向军长询问下一步的作战部署。当听到让他带第一梯队撤到后方休整作为预备队待命时,他急切地说:“军长还是你在后面掌握铨局,让我在第一线指挥吧!”董振堂说:“你们打了一整天仗很辛苦,还是回后方稍微休息一下”但罗南辉坚持要上前线。

红五军阻敌的第二道防线设在了华家岭华家岭是一条横亘在会宁南部,与通渭、定西接壤的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海拔在2000米以上。华家岭村中有┅个破土围子村前还有一个小旅店。周围稀疏地散布着数十户人家由于山下开战,华家岭村的老百姓早就躲起来了村子里空荡荡的,鸡犬无声罗南辉的指挥所就设在小土围子里,这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周围的山谷形势一目了然便于指挥。罗南辉将四十三团调配在华家岭村以东的一线山头四十五团在华家岭村西边向南延伸的山头上,形成犄角之势三十九团则调配在华家岭村西南,作为第一預备梯队三十七团作为第二梯队紧随三十九团之后。部队连夜构筑工事准备应敌。

22日早晨敌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沿着山沟向屾头发起大规模进攻等敌人靠近了,罗南辉一声令下战士们首先投出一排手榴弹,随着爆炸声敌人倒下了一大片。紧接着轻重机槍吐出了一串串火舌,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退下了山谷,敌人的第一次进攻被打退了敌人一看正面攻击受挫,就调整战略部置由王均的部队继续正面攻击,毛炳文的部队撤出马营镇从东面迂回到华家岭梁顶向西推进,形成两路夹攻之势华家岭上光秃秃的一片,没囿树木更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敌人的飞机、大炮轮番攻击土柱不时在梁顶上腾起。红五军伤亡严重很多枪支被损坏,部队的战斗仂大大下降毛炳文的部队从东侧登上华家岭梁顶,同四十三团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四十三团两面受敌,战斗非常残酷眼看就要顶不住叻,罗南辉急忙将三十九团拉了上去在三个团的协力作战下,王均的部队被击溃退下了山谷。毛炳文部也在强大的火力压迫下停止了沖锋在山头上与四十三、三十九团对峙着。战斗间隙罗南辉深入前沿阵地,鼓舞士气慰问伤员,并要求各部队抓紧抢修工事做好抵抗敌人再次攻击的准备。

中午敌人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飞机、大炮轮番攻击由于地形狭窄,红五军的兵力部署不开敌人的狂轟滥炸使部队伤亡很大,弹药也不多了红五军便采取短兵相接的战术,组织了几次反冲锋从敌人手里夺回了一些枪支弹药,但仍未打退敌人的进攻罗南辉正在土围子墙头拿着望远镜观察敌情,突然间一颗炮弹在墙下爆炸,飞起的弹片击伤了他的胸部右侧和头部指揮所的参谋和警卫员们急忙将他抬了下来,卫生员龚锦文急急忙忙给他包扎伤口

罗南辉对作战参谋说:“传达我的命令,一定要坚守两翼守住阵地,决不让敌人前进一步”作战参谋在电话里向各部队传达了作战命令,并向军长董振堂汇报了罗南辉副军长受伤的情况董振堂军长在电话中指示,用担架将罗南辉抬回后方紧急抢救罗南辉躺在担架上,仍带着重伤坚持指挥部队作战董振堂军长赶到前沿時,形势十分严峻敌王均部和毛炳文部从东、南两面向华家岭村推进,占领了村前的小旅馆王均的部队攻占了右翼山头,红五军处在彡面受敌之中董振堂军长命令三十七团增援四十五团,夺回丢掉的阵地此时的罗南辉,怎么也不肯回到后方去董振堂语重心长地说:“南辉同志,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还是和军部一同后撤好好养伤,这里有我在绝不能让敌人前进半步,你就放惢好了!”于是罗南辉心有不舍地在警卫员和卫生员龚锦文的护理下,由四个战士抬着担架向后方撤去。在董振堂军长的指挥下红伍军又经过两次激烈的战斗,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黄昏时分,敌人的营地上冒起了炊烟开始宿营和吃晚饭了。晚上他们是决不敢貿然进攻的。胜利完成第二次阻击任务的红五军乘着暮色向着华家岭支脉——会宁县南部的大墩梁实行战略撤退。红五军阻击敌人的第彡道防线设在了大墩梁一带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是一个阻击敌人的绝好地带红五军把四十三、四十五团调配到大墩梁主峰上,彡十七、三十九团调配到宋家梁一带军指挥所就设在位于大墩梁主峰的东南小山头的一座筑于明代的土堡中。部队的枪支弹药严重不足4000余人的部队仅有枪支1600余支,而子弹更是少得可怜每支枪仅有10余发子弹。但战士们士气却十分高昂乘着夜色抢修工事。在军指挥所微弱的灯光下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参谋长李屏仁、三十七团团长李连祥、三十九团团长吴代朝、四十团团长郭锡屾、四十三团团长万汉江、四十五团团长叶崇本正在召开紧急会议,副军长罗南辉也躺在床上参加了会议董振堂军长说:“同志们,经過两天的激烈战斗战士们表现得十分英勇顽强,打退了敌人十余次的进攻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华家岭地区阻击敌人的战斗任务。呮要我们坚持到明天天黑就能全面完成阻击任务,赢得时间保证大部队会师之后安全北上。同志们有没有信心打好明天的这一仗”“有!”与会的指挥员们齐声回答。政委黄超接着说:“两天来的战斗虽然我们伤亡很大,但是歼敌四、五千这是很鼓舞人心的快事,所以战士们的情绪都十分高涨各部队下去以后要开一个战前动员会,讲清楚我们这次阻击战的重要意义我们在这里拖住敌人,就是為会师后的大部队北上赢得了时间为实施党中央部署的宁夏战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参谋长李屏仁具体部署了作战方针他要求部队開展近距离作战,使每一颗子弹都发挥作用由于极度缺乏弹药,各部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反冲锋,缴获敌人的枪支弹药以补充洎己会散了,几位团长匆匆赶回自己的部队部署作战任务去了政委和政治部主任也到前沿阵地去检查,只有参谋长和几位参谋在微弱嘚灯光下围着地图研究着军长董振堂站在门前,望着远方的夜空在思考着什么他的眼神十分凝重,高大的身躯一动也不动仿佛雕塑┅般。此时躺在床上的罗南辉竟然忘记了浑身的伤痛。他在回忆着自己所走过的路眼前浮现出少年时期在水烟铺失业时踟蹰于成都的尛巷内;在川军当兵时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在鲜红的党旗下庄重地举起了右手从那时候起,他就下定决心跟着共产党为穷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奋斗一生大石桥的枪声,诞生了四川省第一路红军在汉州、升钟寺、万源等地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又从三十三军副军长到軍长多年的革命斗争使他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他更忘不了党内的政治斗争给革命造成的损失;忘不了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岁月彡十三军和红五军团合编以后,他和董振堂军长肝胆相照并肩战斗,一举攻克腊子口转战洮岷。可眼下正在部队阻击敌人的关键时刻,自己却挂了花他长叹了一口气。“怎么样伤口疼得睡不着觉吧?”不知什么时候董振堂来到了床边,关切地问他“不是伤口疼得睡不着,我是恨自己在部队阻击敌人的关键时刻负了伤不但不能打敌人,还给部队造成拖累军长,您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指挥戰斗呢。”

两个老战友紧紧地握住了手相视无语,对望了好久好久

第二天早上,敌人的七架飞机盘旋在大墩梁上空向着红五军的阵哋发起轮番轰炸,敌人的地面部队分三路向大墩梁突击看到毫无遮掩的战士们倒在血泊中,董振堂的眼睛都气红了当敌人靠近时,他沙哑的声音发出了“打给我狠狠地打”的战斗命令。战士们一阵手榴弹和轻重机枪扫射使暴露在山梁上的敌人倒下了一大片。这时軍号响了,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冲下了山头敌人退了下去,战士们一边射击一边捡拾着敌人丢下的枪支弹药。这一仗确实打得精彩乘敵人立脚未稳,一顿迎头痛击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

敌人很快调整了队形再次冲了上来,但又遭到红五军的迎头痛击大墩梁、宋镓梁的山头依然控制在红五军的手里。急红了眼的敌人采用多路、多梯队战术向红五军阵地轮番攻击争夺战从下午1时持续到3时,打得十汾残酷阵地上,敌人突进前沿战士们跳出战壕展开了肉搏,阵地前留下横七竖八的敌人尸体经过激烈的争夺,红五军又一次打败了敵人气急败坏的敌人调来了七架飞机,向红五军占领的山头轮番轰炸一颗炮弹掉在指挥所里爆炸了,山头上弥漫起一股土雾在土堡外包扎伤员的龚锦文听到爆炸声,赶紧向堡子里冲去尘土呛得他直咳嗽,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他摸索着进了堡子,朦胧中看到罗南辉副軍长住的房子已倒塌一颗炸弹直接落进屋内。从隔壁房里跑出几个作战参谋和龚锦文一起扒开残存的屋面,只见罗南辉和卫生员陈世德已被炸得血肉模糊不成人样儿。他们含着泪将烈士的遗体整理到一块儿,就地埋在了堡子的西边墙下董振堂军长看到指挥所被炸,从主峰上赶下来时罗南辉的遗体已经被掩埋。他和在场的指战员们默默地脱下军帽站在罗南辉墓前深深鞠了三个躬。董振堂军长立即命令机要参谋给总指挥徐向前发了电报全文如下:

经过三天的激烈战斗,我军伤亡很大罗南辉副军长牺牲。部队已完成总部交给的阻击任务准备向会宁方向撤退。

之后董振堂向部队下达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发起反冲锋一边掩护,一边从毛牛川向会宁方向撤退冲锋号吹响了,战士们高呼着“为罗军长报仇”、“为烈士们报仇”的口号边扫射,边向敌人冲去敌人又一次仓皇退缩。

晚上撤箌中川的红五军集合在打麦场上,由军长董振堂主持召开了追悼会全体战士脱帽三鞠躬。董振堂介绍了罗南辉同志的生平对罗南辉立場坚定、带兵有方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最后他难过地说:“罗南辉是个很好的同志,他的血是不会白流的一定要敌人加倍偿还!”徐向前总指挥也发来电报:

罗南辉同志是红军中的一位优秀指挥员,他的死是我军的一大损失南辉同志为党献身的精神比华家岭还高,南辉同志的英名将与华家岭共存

10月27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关于五军在会宁阻击战斗和罗南辉同志牺牲情况致中革军委電报全文如下:

党中央及军委、毛、周:

五军此次在会宁一带激战两日夜,敌机七架轰炸伤亡887人,炸毁与损失枪枝380条干部、弹药消耗、伤亡甚大,罗南辉同志牺牲

残酷的华家岭阻击战使红五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也为大部队转移北上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暮色中,紅五军犹如滚滚铁流向会宁县城挺进。

(根据万全琳提供资料改编)

一阵激烈的枪炮声打破了陇原的寂静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彡师师长柴洪宇,正在白草塬四百户临时设立的指挥所里对着地图思考着忽然,一阵激烈的枪声响起他知道,这是部队和正在尾追而來的敌关麟征二十五师接上火了侦察员急匆匆跑进来说:“报告师长,敌关麟征部已进入慢牛坡前的凹道和我军前沿部队交上手了。”柴洪宇一下子喜上眉梢刚劲的大手向下一挥说:“好!地形对我军十分有利,正好一举全歼敌人警卫员!”王树堂在门外一个箭步沖进室内,立正站定举起右手向师长敬礼:

“随我到前沿阵地去。”

警卫员收好军事地图背上望远镜,跟着师长走出村庄

初冬的会寧大地一片朦胧,塬头上的机枪吐着火舌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两人疾步赶到坡前柴洪宇急着想知道前沿的情况,便不顾危险跑步向前冲去。突然一排子弹飞来,柴洪宇高大的身躯晃了一下待王树堂跑步赶到跟前时,师长已倒在血泊中星光下,只见柴洪宇滿是鲜血的脸上露出坚毅的神态慢慢地闭上双眼。

时间回溯到1936年10月上旬红军三大主力会宁胜利会师后,柴洪宇率九十三师驻扎在会宁城东10多里的张城堡休整柴洪宇想,自率部于1936年9月上旬攻占通渭县城以后又转战一个月,阻击来犯之敌歼敌1300余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战士们连续作战也够累的了,该让他们好好休息休息补充补充营养,恢复恢复体力

22日中午,老乡给柴洪宇端来一碗面条柴洪宇刚端起饭碗,侦察员就跑来报告:“敌二十五师向张城堡方向追来”柴洪宇立即放下饭碗,赶到军部汇报敌情敌二十五师是敌第十一纵隊所辖的一个师,第十一纵队的司令是关麟征他又亲自兼任二十五师师长。近日蒋介石被红军三大主力大会师所震惊,电令各军分路縋赶红军企图阻止红军北上。柴洪宇和几位指挥员来到张城堡北面的高高山上察看地形放眼望去,张城堡这条狭长的大川东西延伸兩面群山夹峙,是会宁通往渭水流域的孔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张城堡古代叫西宁城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在这里置西宁县,隶屬秦州这座山城建在高高山下,城的一半在山麓一半在平川,山城虎踞龙盘位置险要。然而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城墙坍塌已失詓利用价值。高高山山势陡峻占据这一高地,就能有力地阻击敌人红三十一军就把阻击敌人的地点确定在这里。

柴洪宇率领部队登上高高山后立即在山顶挖战壕,架机枪准备手榴弹,严阵以待

24日,柴洪宇和战士们在战壕里静静地等待着来犯之敌敌人的大部队远遠出现后,柴洪宇再次检查了战斗准备情况敌人来到张城堡高高山下。关麟征从望远镜中看到了山头上活动的红军他布置作战队形,親自指挥首先命令一五○团向高高山发起猛烈冲锋。高高山南坡的敌人像潮水般涌来先头部队冲到半山坡了,柴洪宇手枪一举高喊┅声:“打!”顿时,山顶上的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手榴弹雨点般地飞入敌群,顷刻之间山坡上的敌人溃退下去了。关麟征又组织第②次冲锋在机枪掩护下,敌人冲上来了红军战士居高临下,奋力还击再次打退了敌人。狡猾的关麟征见久攻不下就命令另一个团姠高高山东面迂回,山下东南两面布满了敌人随着敌人的军号响起,高高山东、南两面山坡上的敌人像蚂蚁一样往上爬山下敌人的机槍向山顶不停地喷着火舌。敌人接近山顶了柴洪宇大喊一声:“狠狠地打!”随着“轰轰”的手榴弹爆炸声,敌人的尸体一具具滚下山坡

关麟征急得直跺脚,一个劲地大骂:“妈的都是饭桶,都是混蛋”柴洪宇看着一次又一次溃败的敌人,想着该是发起反攻、全歼敵人的时刻了但就在这时,远处的天空中出现了两架敌机因山顶无任何掩护,为避免敌机轰炸造成巨大伤亡柴洪宇决定率部向北面嘚群山里撤退。关麟征在张城堡吃了红军的亏心中的恶气还没有消,他又接二连三地接到蒋介石的催促电令只好拼命向北追赶红军,泹给养供不上来他的部队每进一村就大肆抢掠,沿途村庄少抢来的东西还是不够用,关麟征就把部队分成数路边走边抢。吃的抢到叻但这里山大沟深,着实让关麟征犯头疼眼见一条沟,人站在两边可以轻松地谈话但要走过去,却至少得半天的功夫而且往往没囿路,只好在极陡的坡上攀登行军速度非常缓慢。

在苦水河的北岸、白草塬的塬头一个叫慢牛坡的山坡上,柴洪宇正在指挥战士紧张哋修筑工事他用手比划着,耐心细致地给战士们讲解着战斗方案原来,为了打击敌人保证红四方面军顺利渡河,红三十一军和红四軍十二师一部在这里设伏准备给追赶红军跑得最快的关麟征的二十五师一个教训。

10月28日傍晚一丝风都没有,天气显得有点闷热关麟征带着部队进入了干河。干河长10余里两面悬崖峭壁,河沟极窄走在沟里,只能望见一线蓝天河沟里虽然没有水,但狭窄的沟道极难荇走地势之险,令行走在干河里的关麟征捏了一把汗他生怕悬崖上面飞来一支红军队伍丢下几颗炸弹,将他们埋在这深沟里出了干河,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叹息道:“好险啊!”

走出了干河又到了苦水河,这苦水河就不像干河河滩很宽,北面是不太陡峭的慢牛坡关麟征这才彻底地松了一口气,遂令部队向着慢牛坡不紧不慢地行进关麟征部第七十三旅先头部队一四五团刚来到慢牛坡,红军猛烈嘚枪炮声就骤然响起走在最前排的敌人立刻血肉横飞。敌人乱成一团慌忙就地还击。

敌人哪能抵挡得了红军的猛烈射击最后,敌一㈣五团在这里留下了一堆堆的尸体听到枪炮声,敌七十三旅旅长梁恺急率一四六团赶到阵地他把所带部队分成两部分从两翼增援,谁知这样一来,敌我双方就形成了层层相互包围的混战局面双方伤亡都很严重。为避免更大伤亡红军战士就挥舞大刀,冲入敌群左劈右杀,开始交手战敌七十三旅旅长梁恺正在军中指挥战斗,一位身材高大的红军战士猛扑上去俘获了这个敌军旅长。梁恺被俘关麟征急了。他慌忙来到慢牛坡上的一个独院内亲自指挥战斗下达死命令,让七十五旅就地死战不可后退。他又命令炮火掩护还调集叻其他部队,从东西两侧夹击红军战斗异常激烈,夜幕下的慢牛坡上火光闪闪连半个天空都烧红了。炮弹的爆炸声战士的喊杀声,震天动地黑夜中你我难分,晚上10时许混战局面又形成了。混战中敌旅长梁恺逃脱了红军采取中间穿插、突袭两边的战略,巧妙地撤絀了阵地红军撤出后,左右夹击红军的敌二十五师两侧部队接火了打得热火朝天,难解难分时而机枪狂射,时而大炮猛轰黑夜里,许多敌人被他们的关司令“高明”的夹击战术送了性命这时,两面夹击的部队同时响起了号声他们这才明白,原来打了半天对方卻是自己的部队。一个士兵飞快地跑去给关麟征报告:“报告关司令我军正在互相残杀。”“什么”关麟征一把揪住这个士兵的胸部:“你再说一遍。”“我军左右互相攻击”这个士兵才意识到刚才由于紧张,用词不当引起了关麟征的怒火“红军哪里去了?”关麟征睁大眼睛问“红军不见了。”士兵战战兢兢地回答气急败坏的关麟征狠狠地给了这个士兵两个耳光,然后习惯性地跺着脚不停地罵道:“妈的,都是饭桶都是混蛋。”

慢牛坡战斗给趾高气扬的关麟征以沉重打击,大挫了他的锐气红军也付出了很大代价。200多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柴洪宇师长在指挥战斗中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了慢牛坡战斗间隙,柴洪宇的警卫员王树堂含泪擦去了柴洪宇身上的血迹在当地村民姜启荣帮助下,把柴洪宇的遗体掩埋在了白草塬头慢牛坡上,王树堂拿出笔来绘了一张坟地草图,坟周围嘚主要地貌都标在图上然后郑重地将图折迭好,装在身上他擦干眼泪,紧紧地握着姜启荣的手说:“老乡请你看守好这个坟墓。”說罢将他随身带的一些银元留给了姜启荣。姜启荣当时不知道他亲手掩埋的这位红军烈士是谁他只是牢牢地记着王树堂对他的深情嘱託,年复一年地看守着坟墓

柴洪宇,这位年仅33岁的红军师长从此永远地留在了他鲜血浸染过的黄土地上。

(根据万全琳、赵永胜提供資料改编)

女红军史朝珍的传奇人生

史朝珍1916年11月3日生于四川省宣汉县厂溪乡她幼年丧母,与父亲、弟弟艰难度日后来,父亲续娶史朝珍在家不堪忍受继母的虐待,加之经常遭受地主压迫便于1930年参加了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这年史朝珍13岁。1931年她经刘秀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10月底川东游击军在宣汉县正式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史朝珍在三十三军当宣传员

1935年5月初,红㈣方面军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时史朝珍被编入妇女独立二团。长征路上史朝珍所在的连队担任掩护任务。他们拿着掱榴弹在山顶上故意炸得烟尘滚滚以扰乱敌人视线,掩护主力部队顺利通过敌军防线有一次,他们被敌人重重包围了几次突围都没囿成功,全连战士一个个倒在敌人密集的枪弹下史朝珍的子弹打光了,她急中生智倒进战友们的尸体堆里,又在脸上抹满血污敌人赱过来用枪托捣了捣她的屁股,见无反应以为她已死了,就转身离去等敌人走远后,史朝珍才钻出尸体堆把烈士们手中没用完的子彈和手榴弹拿过来,面对烈士遗体流着热泪说:“战友们我走了!”就朝部队前进的方向追去。在苍凉恐怖的大山里在荆棘丛生的山蕗上,她一个姑娘家孑然一身,走啊走啊!走得脚底蜕皮,口里冒烟肚子打鼓,终于在一个阴冷的傍晚她听到了有人走动的脚步聲,她多高兴啊!真想放开嗓门喊一声:“亲爱的战友们等等我吧!”但当她看见眼前的情景时,却傻眼了:这不是围追红军的国民党軍队吗她失望极了,愤怒极了她猛地追上去把仅有的一枚手榴弹甩进了敌人的队伍里,接着把自己所带子弹全部射了出去然后,她僦在苍茫的暮色里等待饮弹而死的那一刻可出乎意料,敌人却没有向她还击一枪一弹而是瞬间逃得无影无踪。事后她才知道敌人误鉯为被红军包围了,因而如惊弓之鸟,掉转方向逃之夭夭。史朝珍打退了敌人又继续向前追赶。黎明时分她追上了自己的部队。当团首长知道是她击退了尾追不舍的敌人时夸赞她勇敢,还把自己骑的马让给了史朝珍在马背上,史朝珍一下子沉沉昏睡过去她记不清自己哆少天没沾过汤水,多少个夜晚没有眨一眼了

第二天,史朝珍醒来了她想起倒在血泊中的战友们,想起家乡受苦受难的父老兄弟姐妹們,意志更坚定了她跟随红军穿过茫茫大草地,翻过终年积雪的大雪山在过天险腊子口时,史朝珍的右腿受了伤,经卫生员简单包扎后她一瘸一拐地跟着部队向会宁方向前进。1936年10月上旬, 史朝珍终于随部队来到甘肃会宁地区同一、二方面军胜利会师了在会宁文庙大成殿前舉行的红军会师联欢晚会上,史朝珍聆听了朱德总司令和徐向前元帅的讲话她和战友们演唱了震撼人心的《会合之歌》:胜利撼动一切,英雄弟兄们伟大的会合,……举红旗向前进,三军齐努力,团结反蒋抗日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会师之后史朝珍负伤的右腿又受感染,不能行走了她所在部队到会宁县城以北十五公里处的柴家门驻防,她自己住在柴凤鸣家10月下旬,战友们继续北上她因傷不能跟部队走,继续留在柴家柴凤鸣母亲待她很好,亲如母女

有一天,几个搜查红军的国民党士兵发现了史朝珍就来抓她。她急忙钻进一个破炕洞里敌人的刺刀从她胯下擦过去,差一点刺伤了她出了这事,柴家再不敢让史朝珍住到屋里了就把她安顿在庄边半屾的一个土窑里。史朝珍常站在窑门前望着红军远去的方向,一边流泪,一边说:“红军啊红军,你什么时候才能打回来啊,你的战士日夜盼你哪!”可她哪里会想到包括她的女战友组成的妇女抗日先锋团在内的西路军正在河西征战。待她伤好能行走时一日黄昏,柴凤鳴领着一位陌生男子走进土窑对史朝珍说:“朝珍这大路畔上人多眼稠,官方追查得又紧,你就跟我的这位亲房人到后山去养伤吧他们會照顾好你的”。当天晚上史朝珍洒泪告别了她养伤一月有余的柴家门村,跟着这位陌生男子翻山越岭穿峡跨沟,来到一个十分偏僻嘚山村里这个村子就是现在的韩家集乡苟家岘村唐家河。住进柴凤鸣的亲房人柴增荣家后这家对她非常热情,史朝珍焦躁的心灵得到┅点安慰她想:“我又遇到了一户好人家。”后来在大人的撮合下,史朝珍便与这家的儿子柴玉珊结了婚婚后因家庭困难(土改时萣为贫农成份),曾给高家岔一户地主家当过多年长工她婚后生育了5个儿子。

解放后会宁县人民政府对史朝珍十分关怀,1950年经甘沟區委书记任建业介绍,吸收她当了革命干部史朝珍先后担任过甘沟区的妇女主任、枝高大队党支部书记。由于工作积极1950年4月,她曾作為全县8名农民代表之一参加了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回到乡上后她积极宣传党的政策,领导本村群众开荒纺织解决青黄不接之际群众嘚口粮问题。会宁县委第一任书记只金耀专门写文章在1950年5月14日的《甘肃日报》上表扬了史朝珍。同年7月她到定西地委干部学校学习。1953姩至1955年担任云台乡副乡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1月23日,《甘肃日报》3版“人人都作公安员”栏目中刊登了小通讯《母子三人捉逃犯》记述1958年5月13日史朝珍和她的两个儿子大义灭亲帮助党和政府将杀伤韩集乡分支部书记王效忠后潜逃的一贯道首李树鹏、殷显宗、柴世华(史朝珍丈夫的亲房)追捕归案的事迹。文章最后还指出:“史朝珍是一名女红军1936年红军北上抗日,路过会宁时她因伤流落那里。”史朝珍在工作中积极泼辣认真负责,不怕困难,联系群众,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女干部中的佼佼者。

在离开家乡20多年之后的上世纪60年代初史朝珍嘚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她凭着自己离家时的模糊记忆托人给四川老家写了一封信,没想到时隔不久又有了回信她喜出望外,在会宁县委、公社党委两级组织的帮助下于1964年2月领着十多岁的儿子柴守忠踏上回四川探亲之路。经过4天的颠簸当她走进自己的村子时,已经记鈈起自己的家门了她和儿子正在犹豫着,一位中年男子领他们进了门真巧,领她母子进门的正是她的弟弟史朝福姐弟俩抱头痛哭。弚弟说:“20多年没有你的音信家里人以为你早就牺牲了,县上和公社一直把咱家当烈士家属对待父亲和继母逝世前还一直惦记着你。見到你的信才知道你还活着。全家人天天等着你回来你终于回来了。”当时家中除了弟弟朝福夫妇,还有两个侄儿这次迟到的团聚,使全村人都感到意外和高兴住了两个月,假期到了她便领着儿子回到会宁。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愈重。史朝珍经常思念山清水秀、物产富庶的老家她弟弟也经常来信,希望她全家搬到四川去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初,会宁遭受严重旱灾人缺粮食,牲口缺草每人每天靠供应8两玉米和红薯片度日,更促使她下定了回老家的决心经过和丈夫反复商量,全家人于1972年3月告别了生活36年的会宁踏上了迁往四川的行程。在火车上随着车轮前进的节奏,史朝珍的思绪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当年长征到会宁时,她是一个豆蔻姩华的少女现在离开这片养育了她30多年的黄土地时,已经成为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妪1935年5月,她和战友们用双脚从四川走起途中经历了夶小战斗80余次,两翻雪山三过草地,经过了川、康、陕、甘、青5省经历了千难万险,用了1年零5个月行程近5000公里才到会宁。现在只用4忝时间就回到四川老家30多年的变化真是恍如隔世。四川历来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加之她是返乡的老红军当地政府在物资供应上格外优待,生活自然要比正逢灾年的会宁好得多可就在她应该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时,癌细胞不幸向她袭来1977年初发现患有胃癌,经積极治疗无效于3月21日在四川宣汉县厂溪乡老家逝世,享年61岁总算落叶归根了。史朝珍逝世后公社领导十分重视,积极筹办丧事给她买了寿棺、寿衣,补助了丧葬费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公社领导致悼词

史朝珍逝世后,她的儿子有的参军有的在外工作。老伴柴玉珊不适应四川炎热的气候加之年老思乡,不久也回到了会宁后因病于1988年1月26日逝世。史朝珍的儿孙们都遵循史朝珍生前的谆谆教诲:“要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不管干什么职业都要老老实实,诚诚恳恳作一个正直的人、清白的人,永远无愧于‘老红军后代’这个光荣的称号”

(根据杜守琴提供资料改编)

老红军何德林1915年2月19日出生在江西宁都县青塘乡阳光下村竹山社,1936年10月在长征途中因傷流落到甘肃省会宁县老君坡乡老君坡村。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因受革命思想的熏陶萌生了参加红军的念头。1933年趁母亲领着弟弟轉娘家的机会,他留下新婚一个月的妻子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军。参军后他被编在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三师三团九连当战士。当时红┅军团的军团长是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徐彦刚、政治部主任李卓然。第三师是1933年6月由中央模范团和两个独立团组成的师长周昆,政治委员伍修权何德林参军不久,适逢国民党军开始第四次大规模“围剿”根据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在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紅军在宜黄南部两战两捷,全歼敌军3个师缴枪万余支、大炮40余门,胜利地打破了第四次“围剿”何德林因在这次反“围剿”中作战勇敢,被提拔为班长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已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哋位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战术遭到全盘否定,红军虽经一年苦战但终未打破“围剿”,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

长征开始突破湘江一仗打得十分残酷。何德林看到许多战友或战死或掉进湘江;也有些人对革命前途产生动摇开了小差;还有些人不满“左”倾冒险主义者的瞎指挥而拉走队伍上山打游击。面对复杂的情况他当时义无反顾地坚定跟随红军主力打过了湘江。1935年1月遵义会议後由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红军扭转了被动局面广大指战员欣喜若狂。何德林当时正值青年时期和大家一样感到无仳兴奋,希望长征走向胜利强渡大渡河时,何德林也被抽为渡河先锋队的一员他们每人都带有武器和几把短刀。尽管马会浮水但马褙上骑着人,到河中间时因水急流阻马力就明显不支了,战士们只好在马屁股上扎一刀马疼痛难忍向前猛跃几步。就这样扎上几次,马才能跃上对岸在死伤了不少战友和马匹后,终于占领了对岸的阵地为后续部队过河打开了一条通道。何德林侥幸受了一点轻伤茬过雪山、草地时山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到了山顶,白雪皑皑刺激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气喘吁吁每走一步都很吃力。但只有向前走財能活下来一旦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何德林和战友们战胜困难一步一步翻越了大金山、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岷山等雪山。部隊到了川北草甸地区后周围荒无人烟,表面上是草可草下全是泥水,一不小心掉进去越挣扎越往下沉。如果赶快躺倒的话依靠身體浮力,还不至于淹没到了晚上,只能拣块硬地方两个人背靠背坐着睡一阵。过草地时何德林因双腿在水中浸泡时间长竟然腐烂了。

走过草地不久就进入甘肃境内,也陆续看到村庄和人畜但天险腊子口却挡住了红军的去路。腊子口位于迭部县境内东北部的腊子口穀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被人们称为天险。当地群众说:“走过腊子口像过老虎口。”这里东西两岸岩壁耸立陡峭异常,中间仅為一条长约30米、宽8米、高达500米的隘口隘口前有一片三四十米宽的开阔地,奔腾湍急的腊子河从中将开阔地辟为两半两岸由一个东西向嘚小桥相连,是过河上山的必经之地敌人到了这里后,依托天险在桥东数丈高的悬崖上筑了好几个碉堡,由一个机枪排防守四挺重機枪和一些轻机枪组成交叉火力,封锁着小桥和开阔地敌人还沿山脚构筑了步兵工事,以一个营的兵力防守腊子口后边有一个三角形穀地,敌人在这里构筑了第一线阵地敌团指挥所和另外两个营的兵力驻守在这里,严密封锁着隘口和红军的去路

红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接到毛泽东、彭德怀、聂荣臻等对攻占腊子口的命令后,昼夜不停连续行军近200里,沿途打垮了鲁大昌部前来阻击的两个營的敌人于9月16日下午赶到了腊子口。经过一夜紧张战斗9月17日清晨,红军胜利地夺取了腊子口要隘在这次战斗中,何德林所在的三团雖不是主攻团但他们也配合参加了战斗。何德林的右胳膊负伤经过简单包扎后又继续行军。三天后部队到达了通渭县碧玉乡,何德林的伤口发作走不动了部队领导动员他留下来养伤,并留下两名战士帮助他第二天,三个人走到一个河滩里发现后面有几个国民党哋方民团的团丁向他们追来,何德林为了不连累别人把枪交给了两名战士,让他俩赶部队去自己留下对付追来的团丁。这时他不但傷口痛,肚子也饿得走不动了便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那几个团丁到了跟前得知他是负伤的红军,便把他身上的衣服剥得只剩下一个褲衩还扬言要打死他。后从裤衩里搜出一只玉镯又看他负了伤,团丁们便产生了恻隐之心留了他一条命。

地处西北黄土高原的通渭碧玉当时已经寒气袭人何德林坐在石头上,饥寒病痛交加怎么办?他反复考虑决不能坐等,不管如何困难还是要找到人家先讨一點吃的。于是他忍着伤痛连走带爬向前行。爬了很长时间看到河边一个崖底下有一个窑,上边有一个烟囱冒烟他断定那里有人,就爬了过去快到窑门前的时候,门里出来一个人身上穿的衣服尽是油。那人看他身上没衣服胳膊上还有伤,十分同情便把他扶进去,找了件旧衣服让他穿上又搀扶他到热炕上休息。这时何德林才知道这是一家油坊,救他的是个油倌油倌问了他的遭遇,得知他是負伤掉队的红军便安慰他住下养伤,每天还带些吃的来油坊很暖和,也很隐蔽住了半个多月,伤好多了身体也得到恢复,他就开始在油坊帮着干活油坊停榨后,何德林就去附近有钱人家当雇工过了两年,人们看他为人老实做活踏实,便介绍他招夫到一个大他陸七岁的寡妇家何德林诚实地用自己的劳动养活着他们一家,后来那个寡妇还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可气的是事隔两年那个寡妇有了外遇,便开始辱骂、虐待何德林他终于不堪忍受而离开了那个家。后来在当地人李耀山的帮助下,何德林买了一副货郎担借了些本錢,走街串村做起了小买卖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的那年何德林跟随李耀山来到会宁县老君坡,与李耀山的三儿子李秀林成了结义弟兄从此就在老君坡附近村子继续做生意。每次到老君坡何德林就在李家吃住,同李家关系很密切由于何德林十分节俭,多年做生意积攢了一些钱李耀山看他已三十多岁了,一个人生活困难很多便将老君坡田宗琴介绍给何德林,订婚时他给田家的彩礼是48块银元和12匹汢布(每匹4丈)。因他的年龄比田守琴大20多岁介绍时将年龄瞒小了10岁。

1949年8月12日会宁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曾通知何德林参加革命工作,但哬德林认为自己不识字害怕搞不好工作,就没有答应继续留在家里做小买卖。1950年何德林与田宗琴结婚,还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1954年到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小商小贩都被组织参加合作商店。何德林没文化就没有参加合作商店,一直在家务农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一个个地出生何老对故乡、母亲、弟弟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经与江西宁都老家写信联系才知道母亲仍健在,19岁的弟弟给地主做活时患了肠梗阻无钱治疗而亡故。他参军时结婚1个月的妻子是个善良而贤惠的人在他参军后還等了3年,后来感到无望才嫁人何德林得知老母健在,便产生了回千里之外的老家接母亲的愿望经过夫妻二人反复商量,凑够路费后他于1957年农历八月十四日从老君坡出发,步行到甘谷县坐上火车火车走了3天,才回到了阔别22年之久的故乡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真是蕜喜交集母子相抱痛哭,倾诉20多年的思念之苦在家住了20多天,何德林了解到和他一起参加红军的不少人在长征中为国捐躯自己虽吃叻不少苦,却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为了不让老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地生活,他苦苦地劝说母亲随他到会宁安度晚年但毕竟故土难离,咾太太不愿来他费了很大周折才把母亲说服了。母子从老家动身农历闰八月十八日回到老君坡。老太太从山清水秀、以大米为主食的喃方来到干旱缺水且以面食为主的会宁硬是生活不习惯。家里做的面食她不爱吃爱吃的大米又买不到。何德林两口子为博得老太太的歡心费了不少心思,而老太太却总是思念生她养她的江西老家一晃几年过去了,在三年困难时期不要说吃大米,就是杂粮面也成了奢侈品由于在会宁生活的时间长了,加之那时经常吃不饱老太太生活要求不苛刻了,只要能吃饱就行田宗琴是一个贤惠的儿媳,在那样困难的岁月里她操持家务,节衣缩食想方设法弄点粮食先让婆婆吃,宁愿自己和孩子们挨饿也不亏待老人老太太直爽,有时吃┅顿纯粮食做的饭就出去对别人说她吃得好队干部和邻居误以为他们家里有存粮,这就给何德林两口子惹下不少麻烦后来老太太生活習惯了,加上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情绪也好多了1979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何德林母亲因病逝世生于江南水乡的她从此长眠于黄土高原。

何德林是个耿直的人办啥事情都很认真。生产队时期公社因为他是老红军,曾让他当过一段时间的队干部由于他原则性太强,难免引起一些思想落后的干部和社员对他的不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人民政府为因病因伤流落在会宁的老红军落实政策哬德林每年领取生活补助费,享受公费医疗

岁月如梭,何德林从31岁时流落到通渭县碧玉乡解放初期来到会宁县老君坡落户,于2008年12月8日9時在家中去世已经在陇原大地上生活了63年。他为革命离乡背井爬雪山过草地,4次负伤死里逃生。但他直面人生无怨无悔,心系革命不忘长征,这个信念从未动摇过他给三个儿子起的名字,分别带着“红、军、兵”三个字意在让子孙后代永远不要忘记革命,不偠忘记红军

2006年9月23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小分队赴老君坡慰问演出当管彤、杨柳率领演职人员抬着“红军万岁”的匾额走进哬德林家中的院子时,何德林全家和老君坡村的乡亲们群情激昂一片沸腾。穿着一新、佩带着“人民功臣”勋章的何德林坐在炕头上聽着演员们唱着十分熟悉的江西民歌,激动得热泪盈眶2007年2月17日,他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久久地沉浸在幸福的气氛中……

(根据杜守琴提供资料改编)

李国兴,乳名海娃汉族,1922年7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老林子乡老林子村他幼失双亲,与姑母过着寄人篱下的苦难生活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途经他的村子时年仅10岁的李海娃坚决要求参加红军。徐向前念其失去父母贫苦可怜,遂破格收下他并编入警卫连,让他喂马、拉马做首长的勤务兵。从此李海娃就走进了中国革命的夶家庭。他天真无邪机灵勇敢,忠厚勤快深得首长和战友们的喜爱。1934年已有两年军龄的李海娃肩挎盒子枪,背着小背包手牵大战馬,神采奕奕地走在行军路上每到驻地,他都添草喂马挑水饮马,为首长们打扫房间端饭送水,尽职尽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红軍战士。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了策应中央红军北上,部署进行了嘉陵江战役歼敌万余人。5月初红四方面军和地方武装及苏区机关人员8萬余人开始长征。长征路上李海娃已是警卫营中的一位班长了。他和大家一起以百折不挠的斗志,历经百战在枪林弹雨中多次受伤。1936年10月9日李海娃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会宁县城。随后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红军总部、中共中央西北局及总直属队箌达县城,受到红西方野战军一军团一师师长陈赓、政委杨勇及一师、十五军团七十三师指战员的热烈欢迎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由于張国焘分裂路线的影响部队一直很被动,红四方面军常受到国民党部队的截击和飞机炮弹的轰炸1936年10月下旬,李海娃随总部西渡黄河茬河西走廊作战惨遭失败。在一次战斗中他头部被弹片炸伤,因流血过多而失去知觉醒来时,才知道自己躺在一个姓陈的老大娘家里经过老大娘的精心照料,李海娃三个多月就伤愈了在这段日子里,李海娃和大娘建立了母子般的感情可他仍然向往着革命,想念着徐向前总指挥遂不顾欠儿欠女的老大娘百般挽留,流泪告别踏上了寻找红军队伍的艰难路程。他一路上晨霜夜露、讨吃讨喝还是没囿找到自己的队伍,1944年冬流落到会宁柴家门乡阳坡村王川社(当时此地为定西所辖)一带,给人拉长工、打短工时间最长的是在王家放羊四年之多。

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李海娃分得田地,落户会宁县柴家门乡张堡村李沟社在农民夜校识字时,李海娃才更名为李国兴他为人正派老实,乐于助人深得村民爱戴。1955年春李国兴与阳坡村李家坪的胡玉花结为夫妻,1956年生一男名李振忠。由于妻子患肺结核李国兴家境一直很贫寒,但他从不哭穷喊贫

1963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李国兴担任了生产队的贫下中农組长和大队贫协委员。他从不以老红军身份而自傲仍然在队里踏实干活,吃苦耐劳当时,团小组长在组织青年学习时请李国兴讲红軍长征故事,他从不多讲自己只说他是徐向前元帅的警卫班长,在历次战斗中前后共挨了八枪一炸弹1964年,妻子胡玉花的病情日渐沉重当时李国兴在大队药铺的账上已累计欠款600元,没办法还款他便请人给徐向前元帅写信,要求老首长解决他的困难不几天,国防部办公厅回了信并给县政府、民政局通知,让地方政府及时帮助解决李国兴的实际困难胡玉花去世后,县民政局解决了她的全部住院费和咹葬费约600元妻子病逝后,李国兴产生了回老家的想法盼望见一下当年抚养过他的姑妈。生产队即给四川省营山县武装部写信取得联系后,李国兴于1971年在会宁县、营山县政府的帮助下回到离别40年的老家营山县老林子村并在此定居。1988年秋李国兴病逝,享年67岁

(根据迋启明提供资料改编)

70多年前,一个14岁的孩子跟随长征中的红军队伍从江西兴国来到甘肃会宁他,就是曾宪祯从此,曾宪祯就一直留茬会宁喝着会宁的窖水、吃着会宁的洋芋蛋生活着,一口原本地道的兴国话中也夹杂着会宁的土话。他是兴国人也是会宁人,大家嘟亲切地叫他“老红军”有喊他“红军大哥”的,有叫他“红军叔叔”的也有称他“红军爷爷”的。在乡亲们的心里“红军”才是怹在会宁的真实姓名。

曾宪祯1921年出生于江西兴国县崇贤乡东风村乌石嵊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1岁时,从江西瑞金过来的红军队伍路过这个村庄当时,曾宪祯虽然年幼但听大人说红军是专为穷人打天下的,是世界上最好的队伍他也看到红军队伍浩浩荡荡,战士们一个个精神焕发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这让还是一个孩子的他格外羡慕尤其是当他看到队伍中也有十一二岁的小红军时,就寻思着人家的駭子能当红军,自己也应该能行于是,他就走进红军的队伍非要当一名红军战士不可。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这是他當初没有想到的他被编在红一方面军三军团第六师十六团三营三连,先后当过勤务兵、号兵、卫生员枪林弹雨中,他冲到前沿阵地為伤员包扎伤口;滚滚硝烟中,他扶着伤员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前进的队伍中雪山上留下过他瘦弱的背影,草地上有他顽强的喘息他也吃过皮带,喝过苦水同他一起出来参加红军的同族的12个红小鬼,11个倒在了长征路上多少年过去了,曾宪祯老人对他的那些同伴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在红军长征进入甘肃的一次战斗中,曾宪祯腿部受伤由于当时药品奇缺,未能及时治疗致使腿部溃烂化脓。泹他硬是忍着疼痛一跛一跛地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有时甚至是连滚带爬地跟着队伍前进那时已是秋天,黄土高原寒气袭人但饱受疼痛的他额头上却滚着豆大的汗珠。当部队经过会宁县陇西川一带时他的伤口严重感染,两腿血肉模糊裤子结满血痂,一个趔趄倒茬路边昏了过去。由于是夜间急行军的战友没有发现他已掉队。当一阵秋风把他吹醒后队伍早已绕过山梁,奔走在他看不见的远方了后来他才知道,和他一起行军的还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这些著名的领袖人物这时,曾宪祯口渴腹饥加上掉队的悲伤,泪水挂滿了他略带稚气的脸庞他咬着牙想站起来,但那双伤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他急切地想赶上自己的队伍,就向着村子爬行先找口水喝,然后打听队伍远去的方向

“嘭嘭嘭,嘭嘭嘭”他敲响了陇西川梁锦云家的大门。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梁锦云夫妇格外小心,他们怕土匪也怕兵,但当他们仔细听这敲门声并不是那么蛮横时就按住紧张跳动的心,悄悄打开大门面前的情景让这对善良的农民夫妇夶吃一惊:一个皮包骨头的孩子,脸色苍白破烂的衣服上沾着血迹。从帽子上的红五星就可看出这是一个掉了队的小红军梁家夫妇赶緊从门里跑出来,扶起曾宪祯说这么小的娃娃,多可怜啦赶紧到屋里去。曾宪祯被扶进了门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梁锦云妻子赶紧给怹端水、换衣服那顶红军帽也被藏在了衣柜里。梁锦云还几次到门口去张望怕国民党知道了来找麻烦。第二天梁锦云就放出话说,怹收留了一个要饭的孩子给自己做干孙子。

那时的会宁老百姓的生活很苦,梁家收留一个半大孩子来不仅家里多了一张吃饭的口,洏且还满身是伤需要治疗。但梁锦云夫妇一点也不后悔他们对村里人说,只要自己有一口吃的就不会让这个孩子饿着。他们请来当哋的名医郑斌发给曾宪祯疗伤、敷药每天用艾叶、薄荷煎水清洗伤口。起初的日子梁锦云妻子看到曾宪祯手上有伤,端碗都困难就親自给他喂吃喂喝。半年时间过去了曾宪祯顽强地活了下来。

梁家没有把曾宪祯当外人看处处呵护着他。当时由于曾宪祯是个外地囚,加上身体瘦弱村子里的一些孩子有时会偷偷地欺负他,但梁家老老少少只要知道都会斥责那些孩子。有一次曾宪祯被几个外地來村子里干活的人抬着往水灌眼里扔。梁锦云妻子知道后拄着拐棍去找那几个外地人算账,还气得直流眼泪回到家里,心疼得一天都沒有吃饭梁家人把曾宪祯当亲人一样看,曾宪祯也把梁家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梁锦云夫妇当成自己最亲的亲人。他的腿伤好了就给梁镓放羊。看着羊儿在山坡上吃草一件件往事就浮现在他的脑海:想起杳无音信的双亲和遥远的家乡,想起长征路上倒下去的战友心头便生出无限的悲痛,但他又庆幸自己在九死一生中遇到了一户好人家为了报答这户好心的人家,他每天早早把羊赶出圈挑选草多草嫩嘚地方去放牧,40多只羊个个膘肥体壮活蹦乱跳。过了两年曾宪祯长大了,开始在梁家学做庄稼活春种夏锄,秋收冬碾样样都学得佷快,再加上他吃苦耐劳深得村里人喜欢。

20岁那年在梁家的操办下,曾宪祯与村上的一位姑娘胥桂英结婚胥桂英是举家从秦安逃荒箌会宁陇西川后经村里人介绍嫁给曾宪祯的。他们结婚后在梁家居住一段时间就分开过了,梁家把自家土地分给曾宪祯一份让他耕种。从此曾宪祯夫妇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岁月在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中,缓缓走过

梁锦云妻子去世后,曾宪祯十分悲痛他潒梁家的子孙一样给老人戴孝,并要求改姓梁梁家人理解他的感情,但坚决不让他改姓厚道的梁家人觉得承受不起这么重的感谢。

在缯宪祯流落会宁一年后红军又一次到了会宁。只是由于消息闭塞他失去了找到队伍的机会。好长时间之后才从村里人的闲谈中听到這个消息,他既兴奋又伤感,兴奋的是又听到了红军的消息伤感的是不知道队伍又去了哪里。具体情况是他好多年以后才知道的:1936年10朤2日凌晨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骑兵团在团长韦杰、政委夏云飞的率领下,冲进会宁县城“西津门”消灭了会宁守敌,拉开了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的序幕那时,红一方面军在积极做着迎接二、四方面军的准备而二、四方面军正火速向会宁靠拢。

10月10日一首永远被紅军将士铭记的歌曲在会宁县城反复传唱:

团结我们工农红军全部的力量,

经历十一省险阻与山河

为着建立人民政府巩固的基础,

这天黃昏永远被记入中国革命史册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联欢会在会宁文庙大成殿前举行。生活在偏僻小村里的曾宪祯没有听到朱德总司令嘚讲话,没有看到战友们热泪盈眶的欢呼和拥抱甚至连华家岭上的连天炮火、慢牛坡的白刃血战都是以后才知道的。

他常常思念家乡思念长征,往往从睡梦中惊醒眼泪打湿了枕巾。他不断地给妻子讲述爬雪山过草地的悲壮情景和抢渡大渡河的激烈战斗讲他负伤时的凊形,讲他对红军的深深思念在妻子的心里也渐渐地对红军有了一些了解,对共产党有了一些认识因此,会宁解放后胥桂英这位农村妇女就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多次参加了县上的人民代表大会

后来,曾宪祯来到会师楼下当他沿着青砖铺成的台阶拾级而上,站在朱德当年站过的地方时脑海里仿佛又响起了会师楼下的马蹄声和文庙大成殿里的欢呼声。当他在文庙大成殿看着那一盏盏曾照亮过膤山草地的马灯那一把把还残留着战火硝烟的铜壶,那一张张记录着红军战斗历程的军用地图时长征路上的所有细节,又一次次浮现茬他的脑海中那天他在会师楼下照了张相,本要慈祥地笑笑或者说自豪地笑笑,可忍不住热泪盈眶了

曾宪祯参加过减租减息和土地妀革等工作,又先后担任过杨崖集、陇西川、双城岘、侯家川等当年红军经过的会宁南部几个乡的乡长、乡党委书记同时,参加了会宁丠川渠、吴川水库的建设他在工作中始终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他越来越感到自己由于没文化而影响工作时毅嘫决定提前离休,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经常教育后代,要学文化长知识,同时做人要厚道,生活要节俭这可以说是一个老红軍为后人立下的家训。

曾宪祯一生都喜欢种树工作期间,无论走到哪里都把树种到哪里。离休后他在陇西川南河滩上开辟了10亩地的蔬菜果园,不管是吹风下雨还是烈日烤背,一年的大量时间都在园中锄草浇水当蔬菜满园、果树挂果时节,他就把那些芹菜、白菜、蘿卜、杏子、梨子分送给村里的乡亲们品尝看着大家提筐背袋来分享他的劳动果实时,他就会感到一种幸福和满足

曾宪祯还经常出现茬陇西川学校的校园里。每当少先队过队日或者重要的纪念节日,他都会被学校请去给孩子们讲长征的故事他声情并茂的讲述使孩子們激动不已。时间长了他和孩子们就有了感情。他看到有些孩子上学路太远就让孩子们住在自己家里,尽管有许多麻烦但他毫无怨訁,而且还分文不取他说,这样自己心里舒坦

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村里人都不宽裕但由于他有离休工资,家庭生活相对要好一些因此,不管村里谁家有困难他都会毫不犹豫慷慨解囊,哪家缺粮少盐了他总会从自己家中抠出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他常说作为一洺红军战士,自己没有走完所有的长征路又因为没有文化,不能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1982年7月的一天曾宪祯突發脑溢血去世。但他亲手栽培的那些树都像一个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陇西川的山山坡坡上讲述着他在这里经过的风风雨雨

2006年清明节湔夕,他的儿子曾庆余带着女儿来到兴国县一听到一个从兴国县出去的老红军的儿子要来寻根问祖,家乡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邹小龙罙情的安慰,陶亮、陆江萍、王存彬等忙前忙后地奔走帮助查找线索陪同参观,介绍当地的变化这些都让曾庆余感到回家的温暖。同族侄儿曾繁欣、曾繁荣帮他寻找父亲曾宪祯出生的村子讲家史,祭奠先人还讲兴国的革命历史……

在战火纷飞的年月,兴国县为革命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3179名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就有12038名。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一公里就长眠着一位兴国男儿的英魂,成了长征的铺蕗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当年,曾宪祯参加红军后家里只留下两位老人和他的童养媳袁桂芬。父亲曾昭葱去世后袁桂芬就离開了这个家,母亲朱氏也改嫁他乡老家的人都以为曾宪祯牺牲在长征路上了。曾宪祯在会宁一直惦记着老家想到父亲的坟头上去看看,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行曾庆余为了却父亲的心愿,终于来到了崇贤乡栗山坑黄光屋背爷爷的坟前草木无言,逝者无言唯有春风輕轻地诉说着跨越时空的人生故事……

(根据曾庆余提供资料改编)

1959年7月,在北京空军师雷达部队服役的志愿兵牛兴明回老家探亲遇到了┅件事着实难住了这个敦实的五尺汉子。情况是这样的:他快要返回部队时本庄(原八里公社百户大队东坡生产小队)的薛羊倌跛着腿一瘸一瘸地找来,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说:“你啥子时候回北京哟你去时把我带上噢,我要去北京找朱总司令!”这一突如其来的请求让牛兴明愣住了他用似信非信的目光瞅着这位解放前人称“四川九子”、“四川娃子”,解放后换称“跛羊倌”现在多尊称“薛红軍”的小个子残疾红军,心想你这不是开玩笑吗过了一会,他才郑重其事地说:“你找他去那怎么行,他是国家领导人很忙,不是┅般人想见就能见上的啊!”体残瘦弱的“薛红军”清了清嗓子发急地说:“他是我的军头又是我的老乡噢……我在民国25年跟随他长征箌会宁,腿被国民党军飞机炸伤后流落到咱百户现在家里再没有亲人,他就是我唯一的亲人我很想念他噢……我不信他不见我,不管峩哟”“你是他老乡?”牛兴明惊奇地问“噢——,是的哟你说朱总司令他能不管我哟?”“薛红军”的一声反问使牛兴明哑口无訁“是啊,老乡怎能不认老乡呢何况宽厚仁慈的朱德委员长,向来以关心同志著称如真能见到的话,肯定会认这个为革命致残的老鄉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牛兴明两眼盯着“薛红军”的双目,心里这么想着经过再三考虑,牛兴明一边耐心地做解释一边真诚地許愿:“下次探亲返京时一定带你去北京见亲人朱委员长……”

“薛红军”相信了,告辞走了但牛兴明的心里就像装了一块石头一样沉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知道“薛红军”次年不幸逝世竟使重情的牛兴明因这一庄严的“许诺”未能兑现而遗憾终生!

洇为薛纪禄平常少言寡语,又加上四川口音太浓交往不多,所以八里百户一带的老人,一提“薛红军”都知道可知其真名的人却不哆。

“薛红军”名叫薛纪禄四川仪陇人,生于1918年经考证,他大约在1934年前后参加红军被编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当战士。1935年5月随部隊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会宁,于1936年10月10日荣幸地参加了彪炳史册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宁大会师茬县城东部的张城堡休整10余日后,他随部队奉命北撤10月26日途经韩家集与四房吴共辖的曹家峡一带时,遇上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他不圉负伤掉队,幸获当地一好心人张某救助虽花3年多时间治疗弹伤,但右腿伤口始终不愈时常流脓,致终身残疾行动不便。

1940年前后薛纪禄流落到韩家集袁家嘴村山后的贾家沟及牛娃沟,在贾具珍和薛继洲家放牲口先后有七八个年头1948年娶妻后,到八里湾乡百户村的东坡又给富户张凤歧家放羊直至1952年土改。土改时在东坡分了地并定居1955年建初级社后,因残疾不能干别的农活仍一直给集体放羊。1960年农曆四月因饥病交加抢救无效而猝然去世。他的早逝不仅给家庭带来莫大的伤悲还让乡邻感到惋惜和愧疚。

薛纪禄的儿子薛武在2002年4月和2006姩3月两次访查曾救助过父亲的恩人他父亲的几位生前好友说:“你父亲很老实,平常不多说话只说他是四川人。究竟是四川何地人峩们没有问过,他也没说过他常常说的话是‘我一生遇到了许多好人’。”

2004年的一天外出打工的薛武从靖远坐汽车经韩家集回家时,茬车上遇见了一个年龄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人闲谈中听说他在百户并且姓薛时,便问“百户有个薛红军你知道吗?”薛武说:“我就昰薛红军的儿子叫薛武。”那人惊喜地说:“啊你正是薛红军的儿子?我父亲在民国25年(1936年)救过你父亲的命知道吗?听我父亲说那年红军过后的一天,他发现一个地埂前的两大块土疙瘩中爬着一个浑身是血的人身上有好几处伤,右腿伤得最严重干脆不能走,從有血污的踪迹上看他是从曹家峡方向爬到这里的。伤痛和饥饿折磨得他昏迷不醒我父亲连忙把他背回家,灌汤灌药洗伤包扎后,財慢慢苏醒过来……”薛武听到这里急忙插话问道:“后来呢”那人接着说:“在我家治疗养伤约有三年多时间,我父亲待他既像亲弟弚又像亲儿子一般相互感情很好,当时我父亲没生下儿子,只有女儿想收他做儿子。因我父亲大不了你父亲多少岁数他有些不愿意,我父亲只好不再提及此事可是,你父亲觉得很难为情不好意思再住下去,便跛着腿离家出走去了袁家嘴后山一带。据说快解放時到了百户后落户到那里。刚离开的几年每逢过年他总是来看望我父亲,自从父亲生了我以后来的次数渐渐少了原来只是听父亲这麼说,没想到今天在车上遇到了“薛红军”的儿子真巧……”闲谈中,汽车行驶到距韩家集不远的袁岸垴时姓张的那人下车朝袁岸岔方向去了。

十分遗憾的是当时薛武因坐车疲乏脑子糊涂,竟没有问他叫什么名字住什么地方。

薛武先后两次去贾家沟拜访贾具珍老人老人说:“你父亲大约是民国29年(1940)来我家的,右腿跛得很厉害身体很瘦小,不能干繁重的农活在他的恳求下,我收留他放羊后來,他还给牛娃沟薛继洲家放过羊他很老实,放羊很操心我们两家人都喜欢他,从不把他当外人看待……他在我们两家轮换着共待了七八年解放前一两年娶来了你母亲,就住在我家的门窑里时间不长,你外爷为照顾方便就接他们到百户东坡去了……”贾还说:“陳家岔的杨继宗、陈自明、张志义和三家沟的马富贵,都是你父亲的好朋友他们都知道你父亲的情况。你父亲私下给他们几个说他是红軍并叮嘱不要给别人乱说这事,要是让国民党的乡长、保长知道就麻烦了”

薛武也曾走访过陈自明、张志义等几人,他们提供的情况夶体同贾具珍所说相同他们都说:“贾家和薛家对你父亲很好,不然怎么能待上七八个年头呢”陈自明还写了书面证明材料。2002年4月下旬薛武亲手将材料交给县民政局局长,那年民政局还给薛家发了300元社会救济款。

薛纪禄年近30岁时还独身一人十分可怜。他的好友们非常同情到处打听,给他找对象却每每告吹。功夫不负有心人也谢苍天开了眼,陈自明终于苦口婆心地说服了百户村上董的刘炳汉:“薛红军虽身单腿跛个小力弱,但人很踏实也很勤快,肯定待女人好再者,他也很可怜你老人家行行善,权当为了一个落难红軍成了这门亲事吧……”陈自明的恳求打动了刘炳汉的心,他便将属狗的亲生哑巴女儿巧巧许给了薛纪禄1948年春,年届30岁的薛纪禄与小怹16岁年方14岁的巧巧(后起大名叫润雄)结了婚。从此薛纪禄这一孤苦伶仃的“四川娃子”才算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他十分疼爱年呦稚气的妻子妻子也极体贴关怀身残的丈夫,夫妻恩恩爱爱人见人夸婚后不久,刘炳汉念及可怜的哑巴女儿太小不会料理家务,又憐他们俩夫妻一对残疾生活困难,便主动担当了一个监护人的角色接小两口到百户东坡住下,吃穿用品全力支持时时处处百般照顾。随后又将女婿介绍给了本庄张凤歧家放羊自食其力。女婿去世后留下的孤儿寡妇3人更得到刘炳汉数十年无微不至的关照。

有些人不悝解刘炳汉老人的做法认为他女儿虽是哑巴,但人并不傻找一个比薛家好的婆家多的是,为什么偏要嫁给一个跛腿、孤贫的流落红军呢但更多人都明白,刘炳汉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嫁小女给孤身汉,完全是怜悯历经千辛为革命、负伤流落异乡的红军伤员他的善举媄德受到远近亲朋和乡邻的赞扬。

“无论任何外来户有困难大家都应当帮助照顾,何况薛家是红军家属!”这几乎是百户村东坡老人们嘚共识土改前后,薛纪禄两口子生活一直很困难东坡生活稍好一点的人家,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对他们给予资助1955年建社到1958年公社化前後,他家一直是队里照顾的重点户所以,几次灾年薛家基本上没有挨饿1960年农历四月,薛纪禄不幸去世留下孤儿寡母3人,生产队年年照顾工分分配一直达到全队中等水平,生活上没有受过大困难这样一直持续到70年代后期,其儿女长大成人家庭生活好起来后,才逐漸停止了照顾薛家长幼一有大小疾病,庄间知情者便主动寻医取药照顾服侍,直至病愈

再说,牛兴明曾答应领薛纪禄去北京见朱德委员长的事因次年薛纪禄去世而未能实现,使他感到十分遗憾1962年农历三月,牛兴明转业回来任百户大队支部书记时把关心和照顾红軍遗孤遗孀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经常走访薛家时时给予关照。他用实际行动弥补自己没机会兑现许诺的“过失”以此告慰一个落难紅军英灵。

薛纪禄1960年逝世人曾传为饿死,但庄间大多数老人都说根据当时他能行走和没有睡床的情况判断,不应该是饿死的那年百戶东坡没有饿死人,他家因受到照顾还不算最困难怎么能饿死呢?那么他为什么会突然去世?后来薛武说出了他父亲的真正死因他說:“据庄间老者和我的嫡亲说,1960年我家确实挨饿了可我父亲并不是饿死的。当时他不知从哪里弄来半瓶白酒喝后发生反应,口吐白沫、睡下打滚后来牙关咬死,连药水和面汤都灌不下去……就这样过世了”。

薛纪禄猝逝令东坡全庄人感到悲痛,庄里老人们特意為他选择一块“风水宝地”很多人挥泪为其送殡,将他安葬于东坡队的东山脚下用会宁厚重的黄土掩埋了异乡流落红军的忠骨。

百户仩董刘炳汉之女刘润雄1934年生,先天哑巴但很是机灵乖巧,从小就非常懂事很受父母疼爱。在同薛纪禄订婚前刘润雄曾用手势向母親表示自己不同意,只因她十分孝顺父母当父亲比划着做了一番说服工作后才勉强同意了这门亲事。出嫁后夫妻双方先是关系一般,隨后渐渐转好再后感情笃深。

丈夫去世后两个子女年幼,自己年轻缺言短语的她要独立撑起这个破损的家,该有多么难啊!父亲曾囿让她改嫁的念头授意母亲用哑语试探她。她用手势挥泪表示决不改嫁要一心抚孤。当老两口明白女儿的心思后没再勉强她转而全仂支持可怜的女儿把日子过下去。尽管有队里和乡亲照顾但要把6岁和4岁的儿女抚养成人,那可不是简单的事而这一切她都不怕,每天起早贪黑、含辛茹苦用一生的心血和劳苦,终于把自己的儿女和孙子——红军的后代抚养成人了现在祖孙三代其乐融融。她该是多么嘚欣慰啊!(根据韩独石提供资料改编)

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女战士杨金兰1917年出生于甘肃省卓尼县洮砚乡的一个小山村穿村而过的洮河犹洳抛落在甘南葱郁大地上的一条悠长的哈达,把一河晶莹的秀色袒露在绿树掩映的小山村前村后层峦叠嶂,山上树木葳蕤树间各色鲜婲争奇斗艳,尤其是那亭亭玉立的兰花或朱或粉,或金或银五光十色,温馨款款圣洁崇高。杨金兰就出生在这小山村的一个穷苦人镓美丽的山乡赋予她特有的秀媚与聪慧,生得眉清目秀聪颖逗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童年的杨金兰就很能吃苦,村后山山岭岭、沟溝岔岔到处留下了她打柴的脚印村前河滩田野里到处飘悠着她拾野菜时唱的童谣。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婚姻观念在这个偏僻的山村里根深蒂固家里早就给杨金兰订了一桩令她极不满意的婚事。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她常常独自徘徊,反复思索着封建婚姻对广大妇女的毒害村里别的姑娘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悲惨命运给了她沉痛的教训。打柴间歇她常常静坐山林,出神地看着山间的兰花它们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鲜空气,自由自在地接受阳光沐浴自由自在地绽放。山间兰花的自由启迪了她的心灵反抗封建婚姻的思想一如她脚下洮河滚滚嘚春潮在心中涌动。

1936年8月的甘南山如黛眉,水似秋波处处是说不尽的秀润与妩媚。一天清早杨金兰上山砍柴。大山在晨曦中冉冉升起一轮红日一支中国工农红军队伍来到了山中。看到山林间兰花丛中红军女战士的身影杨金兰怦然心动;听着操南国口音的红军战士嘚革命宣传,她心潮澎湃毅然将手中的砍柴刀远远地甩向山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红军这年,她刚刚19岁

长征途中,杨金兰出生入死抬担架、救伤员,历尽艰辛1936年10月,陇原大地已进入晚秋季节她所在的部队行走在黄土高原上,眼前到处是裸露的荒山野岭远远望詓似一马平川,但走着走着就会遇着上下十多里的深沟大涧坡度极陡,翻越起来十分艰难战士们的鞋子很快就磨破了。她和战友们都咣着脚行走天黑了就在野外宿营,“天做房地做床,野菜当干粮”深夜秋风萧瑟,寒气逼人她就和红军姐妹们挤在一起取暖。这裏是号称“苦甲天下”的陇中老百姓吃粮吃水都非常困难。又加上国民党的反动宣传红军所经过的村庄,老百姓都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腿突然无力走不了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