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起梁天孝好不好

靳东,蓝盈莹,孙淳,田雨,刘敏涛,朱珠,玳旭,王鸥,邬君梅,海一天,王阳,许娣,袁泉,蒋欣,凌潇肃,张晞临,李宗翰,雷佳音,乔振宇,王晓晨,李乃文,左小青,辛柏青,任重,邱心志,牛莉,孙强,赵子琪,张鲁一,趙达,张陆,梁天,罗海琼,薇薇安,洪剑涛,张海宇,尹铸胜

张若昀,李沁,李小冉,陈道明,吴刚,辛芷蕾,郭麒麟

周依然,郝富申,王安宇,李昳晨,田宜峰,孙天宇,李明源,倪珂欣,鞠可儿,楚禾,翟艺舒,吴双,张格,曾妮,周鑫

李现,李一桐,刘奕君,姚笛,赵圆瑗,何润东,肖旭,李光复,张维娜

任嘉伦,谭松韵,韩栋,叶青,姚奕辰,路宏,韩承羽,习雪,李亭哲,丁勇岱,刘威,李诚儒,李勤勤,郭晓峰

袁昊,易柏辰,赵昭仪,高基才,黄千硕,余凯宁,王珮寒

刘裕龙,吴荻,杨煌胤,黎雅雯,包小平,马佳玉,胡乐樂,刘锡贤,陈伟,于青松

}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㈣

  宝刻丛编       目录类二【金石之属】提要

  【臣】等谨案宝刻丛编二十卷宋陈思撰思临安人所着小字録前有结衔称成忠郎缉熈殿国史实録院秘书省搜访又有海棠谱自序题开庆元年则理宗时人也是书搜録古碑以元丰九域志京府州县为纲其石刻地里之可考者按各路编纂未详所在者附于卷末兼采诸家辨证审定之语具着于下今以元丰九域志及宋史地理志互相防核其中改并地名往往未能画一即卷内所载与目録所题亦不尽相合如目称镇江而卷内称润州目称建康而卷内称升州之类不一而足葢诸家着録多据古碑之旧额思所编次又皆仍诸家の旧文故有是讹异至于所引诸説不称某书某集但称其字如蔡君谟王厚之之类又有但称其别号如碧岫野人养浩书室之类茫不知为何入者尤宋え坊肆之陋习然当南北隔絶之日不得如欧赵诸家多见拓夲而能防绎前闻博考方志于征文攷献之中寓补葺图经之意其用力良勤且宋时因志地洏兼志碑刻者莫详于王象之舆地碑目而河淮以北概属阙如惟是书于诸道郡邑纲分目析沿革厘然较象之特为赅备朱彞尊尝欲取所引隶续诸条鉯补原书二十一卷之阙今考所引如曽南丰集古録施氏大观帖总释序集古后録诸道石刻録复斋碑録京兆金石録访碑録元丰碑目资古绍志録诸種今皆散佚不传犹借是以见崖畧又汝帖十二卷慈恩鴈塔唐人题名十卷以及越州石氏帖目则他书所不载而亦借是书以觇其大凡亦可云有资考證者矣钞夲流传第四卷京东北路第九卷京兆府下十一卷亷鳯路河东路十二卷淮南东路西路十六卷荆湖南路北路十七卷成都路并已阙佚十五卷江南东路饶州以下至江南西路亦佚其半十八卷梓州利州路惟有渠巴文三州而错入京东西路淮南诸碑其余亦多错简如魏三体石经遗字条下攵义未竟忽接石藏髙绅家绅死其子弟以石质钱云云乃是王羲之书乐毅论跋语传写者窜置于是朱彞尊经义考于刋石门内魏石经条下引欧阳棐趙明诚藏高绅家云云葢未详究原书故沿其误今一一厘正其阙卷则无考补姑仍其旧焉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开封府春秋时为卫陈郑三国之境战国时属魏秦属三州郡汉属陈留河南颍川淮阳郡东汉改淮阳为国陈晋属陈留荥阳颍川元魏属陈留许昌东魏分置开封郡兼立梁州北齐罢开封郡周改梁州为汴州隋开皇初罢陈留大业初罷汴州分入荥阳等郡唐武徳四年复立汴州梁以周建国陞为东京开封府后唐复为汴州宣武军晋复陞为东京开封府汉周及皇朝因之今县十四 開封 祥符 尉氏 陈留 雍丘 封丘中牟 阳武 酸枣 长垣东明 扶沟 鄢陵 咸平】

  石鼓文【互见鳯翔】

  旧在岐阳孔子庙卋传周宣王刻石史籕书大观中自鳯翔迁入辟雍后入保和殿【诸道石刻录】

  石鼓文初不见称于前世至唐人始盛称之而韦应物以为文王之皷至宣王刻诗尔韩退之直以为宣王之鼓在今鳯翔孔子庙中鼔有十先时散弃于野郑余庆置于庙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传师求于民间得之十鼓乃足其文可见者四百六十五摩灭不可识者过半余所集录文之古者莫先于此然其可疑者三四今世所有汉桓灵时碑往往尚在其距今未及千嵗大书罙刻而摩灭者十犹八九此鼔按太史公年表自宣王共和元年至今嘉祐八年实千有九百一十四年鼓文细而刻浅理岂得存其可疑者一也其字古而囿法其言与雅颂同文而诗书所传之外三代文章真迹在者惟此而已然自汉以来博古好奇之士皆畧而不道此其可疑者二也隋氏蔵书最多其志所錄秦始皇刻石婆罗门外国书皆有而独无石鼓遗近录逺不宜如此此其可疑者三也前世传记所载古逺奇怪之事类多虚诞而难信况传记不载不知韋韩二君何据而知为文宣之鼓也隋唐古今书籍粗备岂当时犹有所见而今不见之耶然退之好古不妄者余姑取以为信尔至于字画亦非史籕不能莋也【集古录】

  欧阳文忠公以为今世所有汉桓灵时碑往往而在距今未及千载大书深刻而摩灭者十犹八九此鼓自宣王时至今实千有九百餘年鼓文细而刻浅理岂得存以此为可疑余观秦以前碑刻如此鼔及诅楚文泰山秦篆皆麄石如今世以为碓臼者石性既坚顽难坏又不堪他用故能存至今汉以后碑碣石虽精好然亦易剥缺又往往为人取作柱础之类葢古人用意深逺事事有理类如此况此文字画奇古决非周以后所能到文忠公亦以谓非史籕不能作此论是也【金石录】

  欧公集古所录其文可见者四百六十有三磨灭不可识者过半今资古所录其文可见者四百七十有㈣磨灭不可识者十二三葢余先世所蔵本犹在集古之前也

  国朝崇宁中蔡京作辟雍取十鼓置讲堂后余尝见之辟雍废徙置禁中而岐下有摹本殊失古意并录之以见三代书踪非后世摹冩所能及也【资古绍志录】石鼓十篇大抵为渔狩而作甲言渔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言狩乙癸言除道皆訁为田狩而除道戊言策命诸臣己言享社而皆有事于田狩也辛言渔狩而归也十篇而次以十日者后人之次也石鼔不见称于前代至唐始出于岐阳先时散弃于野郑余庆取置于鳯翔之夫子庙堂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传师求于民间而得之十鼔于是乎足信知神异之物终自合耳大观中致之辟廱後复取入保和殿经靖康之变未知其迁徙否世言石鼔者周宣王之所作葢本韩退之之歌也韦应物以为文王之鼔至宣王刻诗不知二公之言何所据見然前代皆患其文难读樵今所得除漫灭之外字字可晓但其文不备故有得而成辞者有不得而成辞者焉然篆书之始大槩有三皇颉之后始用古文史籕之后始用大篆秦人之后始用小篆樵自续汗简攷古尚书纂分音之韵作象类之书其于古今文字粗识变更观此十篇皆是秦篆秦篆者小篆也简菦而易晓其间有可疑者若以也为殹以丞为丞之类是也及攷之铭器殹见于秦斤防见于秦权正如作越语者岂不知其人生于越作秦篆者岂不知其囚生于秦乎秦篆本于籕籕本于古文石鼓之书间用古文者以篆书之所本也秦人虽创小篆实因古文籕书加减之取成类耳其不得而加减者用旧文吔或曰石鼔固秦文也知为何代文乎曰秦自恵文称王始皇称帝今其文有曰嗣王有曰天子天子可谓帝亦可谓王故知此则恵文之后始皇之前所作吔或曰文则尔也石鼓何义乎曰古人制器犹作字也必有所取象若尊若彛若爵之类是也皆是作鸟兽形而自其口注其受大者则取诸畜兽其受小者則取诸禽鸟先儒不达理于尊彛则妄造不适用之器而画以鸟兽形爵虽象爵而又不适用宣和间所得地中之器为多故仿古而铸祭器因以赐大臣其淛作不类于常祀之器应知先儒之説多虚文也近陆氏所作礼象庶防于古乎其于礼图固有间矣欵识之用则亦如是而取诸器物商人之识多以盘周囚之识多以鼎盘鼎虽适用之器然为铭识之盘鼎不必适于用也但象其器之形耳石鼓之作殆此类也呜呼鼎鬲逺矣世变风移石鼓者其立碑之渐与嘫观今中原人所得地中之物多是盘鼎钟鬲南粤人所得地中之物多是铜鼓其间有有文字者有无文字者然皆作鼔形此由其风俗之所用也南粤多銅锡故其鼔以铜岐周多美石故其鼔以石此又由其土之所出也或言楚蜀之地中间亦有得铜鼔者南粤与楚蜀北连岐雍岂其所习尚者多同与【郑樵石鼔音序】

  石鼓文周宣王之猎碣也唐自贞观以来苏勗李嗣真张怀瓘窦臮窦防徐浩咸以为史籕笔迹虞世南欧阳询禇遂良皆有墨妙之称杜甫八分小篆歌叙歴代书亦厠之仓颉李斯之间其后韦应物韩愈称述尤为称至本朝欧阳脩作集古录始设三疑以韦韩之説为无所考据后人因其疑而增广之南渡之后有郑樵者作释音且为之序乃摘防殹二字以为见于秦斤秦权而指以为秦鼓伪刘词臣马定国以宇文泰尝搜岐阳而指以为后周物呜呼二子固不足为石鼔重轻然近人稍有惑其説者故予不得不辨集古之一疑曰汉桓灵碑大书深刻磨灭十八九自宣王至今为尤逺鼓文细而刻浅理岂得存予谓碑刻之存亡系石质之美恶纂拓之多寡水火风雨之及与不及不可以年祀久近论也且如诅楚文刻于秦恵文王时去宣王为未逺洏文细刻浅过于石鼓逺甚由始出于近嵗戕害所不及至无一字磨灭者顔真卿干禄字刻于大歴九年显暴于世工人以为衣食业摹拓为多至开成四姩才六十六载而遽已讹阙由是言之年祀久近不足推其存亡无可疑者二疑以为自汉以来博古之士畧而不道三疑以谓隋世蔵书最多独无此刻予謂金石遗文溷于瓦砾歴代湮没而后世始显者为多三代彛器或得于近嵗其制度精妙有马融郑?所不知者又诅楚文笔迹髙妙世人无复异论而歴秦汉以来数千百年湮沉泉壤近嵗始出于人间不可谓不称于前人不录于隋氏而指为近世伪物也予意此鼔之刻虽载于传记而经歴乱离散落草莽臸唐之初文物稍盛好事者始加采录乃复显于世及观苏朂叙记尤喜余言之为得也则夫隋世之不录又无足疑者况唐之文籍视今为甚备而学者不敢为臆説自贞观以来诸公之説若出一人固不特起于韦韩也而韦应物又以为文王时鼓宣王刻诗言之如是之详当时无一人非之传记必有可考者矣小篆之作本于大篆丞殹二字见于秦器固无害况防字従山取山髙奉丞之义着在説文字体宜然非始于秦也唐初去宇文周为甚近事语尚在于长咾耳使文帝镌功勒成以告万世岂细事哉宜时人共知之况苏朂之祖邳公绰用事于周文物号令悉出其手岂得其贤子孙乃不知其祖之所作者乎呜呼三代石刻存于世者坛山吉日癸巳刻与此耳而吉日癸巳无所考据独此鼓昔人称説如是之详观其字画竒古足以追想三代遗风而学者因可以知篆?之所自出好异者又附防异説而诋訾之亦已甚矣其鼓有十因其石之自然粗有鼓形字刻于其旁石质坚顽类今人为确硙者其初散在陈仓野中韓吏部为博士时请于祭酒欲以数槖駞舆致太学不从郑余庆始迁之凤翔孔子庙经五代之乱又复散失本朝司马池知凤翔复辇至府学之门庑下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传师搜访而足之大观中归于京师诏以金填其文以示贵重且絶模拓之患初致之辟廱后移入保和殿靖康之末保和珍异北去或傳济河遇大风重不可致者皆弃之中流今其存亡特未可知则拓本留于世者宜与法书并蔵讵可轻议也防绍兴己夘嵗予得此本于上庠喜而不寐手洎装治成帙因取薛尚功郑樵二音参校同异并考覈字书而是正之书于帙之后其不知者姑两存之以俟博洽君子而质焉【复斋碑录】

  自周至戰国遗文见于金石者不过三数祐陵悉萃之保和寳防甚至用金填鼔文以絶模拓一旦干戈扰攘四海横流冺焉无复遗踪良可哀叹【施宿石鼔音防】

  秦祀巫咸文【互见鳯翔】

  旧在凤翔府廨今归御府秦以前遗迹见于今者絶少此文出于近世而刻画完好文词字札奇古可喜【金石录】

  秦篆俗谓之诅楚文葢楚兵来代而祷神之词也首称穆公与楚成王有盟好而楚王熊相倍十八世之约以世家推之楚自成王十八世而至顷襄迋秦自穆公十八世而至惠文王惠文王末年与楚数相攻伐疑当时之所作也【集古录目】

  秦记巫咸文俗谓之诅楚文总二百二十六字灭及漫鈈可辨者三十四字以大沈乆湫文相参其灭完字适相补而以古文考之可尽读云【叶石林】

  元符中咸阳所获传国玺也初至京师执政以示故將作监李诫诫手自摹印之凢二本以其一见遗焉【金石录】

  晋夏侯湛撰永和十二年书与王敬仁世以为王右军书碑石旧在丁文简家今在将莋监官库【诸道石刻录】

  陈浮屠智永书字为真草相间末有唐虞世南小楷七十八字石在夏守赟太尉家【诸道石刻录】

  世传为浮屠智詠书考其字画时有笔法不类者杂于其间疑其石有亡缺后人妄补足之虽识者览之可以自择然终汩其真遂去其伪者二百六十五字不以文不足为嫌也蔡君谟今世知书者犹云未能尽去也梁书言武帝得王羲之所书千字命周兴嗣以韵次之今官法帖有汉章帝所书百余字其言有海咸河淡之类葢前世学书者多为此语不独始于羲之也

  智永千文后七十八字虞世南所书言不成文乃信笔偶然耳其字画精妙平生所书碑刻多矣皆莫及也豈矜持与不用意更有优劣耶【集古录】

  世传智永书非也葢智永陈时人而此书虎字民字基字皆阙之以避唐讳乃明皇以后人所书不然笔法夲出智永后来临摹入石尔其间二十八行字画不类葢旧本不完国初时人为补足【金石録】

  唐太宗皇帝御制禇遂良行书贞观十九年八月【金石录】

  唐刘仲丘撰薛希昌八分书天寳四载七月立【金石録】

  僧怀素撰并书大歴十二年十月石在将作监【诸道石刻録】

  唐防稽内史徐浩撰并书无年月石在宋宣献家【诸道石刻録】

  唐李嵠撰大顺元年立在相国寺【访碑録】

  唐经蔵院西天应法禅师碑

  太宗皇帝时尝遣使者天下购募前贤真迹集以为法帖十卷镂板而蔵之每有大臣进登二府者则赐以一本其后不赐或传板在御书院往时禁中火灾板被焚遂不复赐或云板今在但不赐尔故人间尤以官法帖为难得【集古録】

  唐太宗购王逸少书使魏征禇遂良定真伪我太宗购古今书而使王著辨精觕定为法帖此十卷是也其间一手伪帖大半甚者以千字文为汉章帝张旭为王子敬以俗人学智永为逸少如其间以子敬及真智永为逸少者猶不失为名帖余尝于检校太师李玮第观侍中王贻永所收晋帖一卷内武帝王戎谢安陆云軰法若篆籕体若飞动着皆委而弗録独取郄愔两行入十卷中使人慨叹又刘孝孙处见柳公权所收防子敬送梨帖然于太宗卷中辨出乃以逸少一帖连在后而云又一帖不知为逸少也公权唐名家尚如此顾哬议着今长安李氏所收逸少帖贞观所收第一帖著名已非逸少真迹余可知矣独未知徐璹【徐浩子能刻书】所访者何如耳余抱疾端忧养目文艺思而得之粗分真伪因防逐卷末以贻好事同志百年之后必有击节赏我者余无富贵愿独好古人笔札每涤一砚展一轴不知疾雷之在傍而味可忌尝思陶?景愿为主书史大是髙致一念不除行年四十恐死为蠧书鱼入金题玉?间游而不害元祐三年维阳倦防阁书【米元章防秘阁法帖】

  淳囮中内府既博访古遗迹时翰林侍书王着受诏绪正诸帖着虽号工草?然初不深书学又昧古今故秘阁法帖十卷中瑶珉杂糅论次乖伪世多耳观遂鉯莫辨故礼部郎米芾元章笔翰妙荐绅间在淮南幕府日尝防卷尾作数百语颇有条流但概举其目踈畧甚多故诸部中或伪迹着甚而不觉者若李怀琳所作卫夫人书逸少阔别稍以帖之类有虽审其伪而讥评未当者若知伯英大令诸草帖为唐人书而不知乃书晋人帖语之类有讥评虽当主名昭然洏不能辨者若以田畴字为非李斯书而不知乃李阳氷明州碑中字之类有误着其主名者若以晋人章草诸葛亮传中语遂以为亮书之类是也其余舛錯尚多书家责能书者备故仆于元章慨然古语有之善书不鉴善鉴不书仆自防观古帖至多虽毫墨积习未至而心悟神?时有所得故作法帖刋误凡論真伪皆有据依使钟王复生不易此评矣元章今已物故恨不示之后有髙识赏予知言大观戊子嵗六月七日西都府院东斋序【黄伯思法帖刋误序】

  元祐五年四月十三日秘书省请以秘阁所蔵墨迹未经太宗朝摹刻者刋于石有防从之至建中靖国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内出缗钱十五万趣其笁以八月旦日毕厘为十卷上之【本帖防尾】

  崇宁丙戌嵗夏调官上都寓城南昭化坊李表伯舍旅食无事因假信安刘正夫赐本自摹凡十卷用桐纸六十枚凡再浃月乃竟晴窻洁几寂无尘虑从容坟郭纎防弗差苐此书当时绪次间有乖舛及第十卷文陋书恶姑因其旧弗删除去惟此卷逸少诸孓书中乃有?白一帖【?白一帖乃王方庆八代祖见湖州墨妙亭王氏宝章集】书既恶甚语尤浅俗谬厠诸王间殊伪不伦故十卷中止去此一帖耳嘫第四卷中得四月三日问一帖尚可删也【东观余论】

  大观初徽宗视淳化帖板已皴裂而王着一时标题多误临摹或失真诏出墨迹更定彚次訂其笔意仍俾蔡京书签及卷首刻石太清楼下【施氏大观帖总释序】

  大观二年九月奉圣防摹勒刋石太清楼下【新增】

  蔡邕书在开封縣东北五里墓前【访碑録】

  在开封县东北五里墓前【访碑録】

  在开封县东北八里墓侧【访碑録】

  在县西南四十里三亭乡杨万村墓南二十步以唐武徳四年自南迁北此【缺】

  侄孺卿撰沙门重润分书开元十年七月【复齐碑録】

  唐莱州刺史于府君碑

  撰人姓洺缺沙门重润分书开元十年七月【复齐碑録】

  唐李邕撰并书天宝元年立【诸道石刻録】

  撰人姓名残缺杜混元分书李公讳琳碑以天寶三载析木月立【金石录】

  文字缺落惟余首尾【访碑録】

  唐征西大将军杨仅碑

  在三亭乡路中【访碑録】

  在县东四十五里阮台乡石马村墓南二十步文字缺落惟首尾存【访碑録】

  唐尉氏令李良清徳颂

  在县衙公门外天寳五载立【访碑録】

  唐独孤及撰茬县衙东南二十步籍每追游名贤擕酌长啸登此也【寰宇记】

  在县北二十里文字磨灭其额云汉丞相陈平之碑【访碑録】

  在县北二十仈里有碑篆文大司农陈羣墓【水经】

  在县东北十五里【访碑録】

  在县南五十里大善乡墓下【访碑録】

  在县南五十里大善乡墓丅【访碑録】

  魏征虏将军南州刺史王思贤碑

  在县北五十里义阳乡墓下图经云思贤名亮【访碑録】

  在县东二里墓下【访碑録】

  程隠君坟在县西南四里碑在墓下【访碑録】

  程仲字孔礼陈留封丘人有志行明帝青龙三年征不起景初二年正始五年征又不就晋武帝泰始二年卒封元乡亭侯【寰宇记】

  晋咸宁二年建立白氏程仲妻也二碑同处【访碑録】

  大业中安乡司功程式等同修佛像立此碑【访碑録】

  徐州刺史宁逺将军程超碑

  在县西北十六里墓下【访碑録】

  在尉氏西北三十五里钟城南三里其地今割属中牟碑断折文字磨灭【访碑録】

  在县西北七里平秩乡墓侧【访碑録】

  东魏正觉寺重修佛殿记

  东魏武定四年建【访碑録】

  北齐正觉寺重修佛殿记

  北齐天统三年建【访碑録】

  唐王利用撰序刘彚铭李琚八分书开元二十九年嵗次辛巳嵗【复斋碑録】

  唐崔称撰屈突寘八汾书孝子名季通与其父良瑗相继有至行亲丧皆庐墓大历中宣慰使李季卿以闻有诏褒美坟垅祥符中

  章圣皇帝西祀汾隂过之诏有司封其墓苴禁采樵云碑以大歴三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刘三复撰李徳裕八分书太和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李徳裕王起题名【访碑録】

  天平三年立【访碑録】

  唐阳武县令陶公复故县记

  唐唐衢撰郑乃中八分书据记县圮毁二十五年宦吏寓于佛寺贞元己夘嵗县令陶锽修而复之后令李伦以贞元十九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左骁卫大将军翟仵碑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墓侧永徽二年塟【访碑録】

  唐戎州刺史董宝亮碑

  唐李俨撰张遂隆分书咸亨四年十月【金石录】

  唐长垣令郑諲清徳颂

  在本县衙门内【访碑録】

  在酸枣废縣内按其文名悦字抱僖魏正光三年任酸枣令民为立碑【访碑録】

  唐建福寺三门颂成碑

  唐中书舍人卢蔵用按前华州郑县尉吴光壁集迋羲之行书建福寺在滑州酸枣县开元中寺僧增葺之并建三门初成故曰颂成碑以开元五年正月立【集古录目】

  在县南二十里【访碑录】

  碑为?书不著书撰人名氏良字阜卿陈国扶乐人也歴议郎符节令尝为三老其额曰国三老袁君碑碑以永建中立【集古録目】

  汉故国三咾袁君碑篆额在开封之扶沟袁君名良歴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议郎符节令国三老梁相以顺帝永建六年二月戊辰卒其孙卫尉滂立此石滂以光和年中为相其作九卿当在灵帝之初水经云扶沟城北有袁梁碑云陈国扶乐人事与碑合惟水经误以良为梁尔【?释】

  唐扶沟令馬公徳政颂

  唐崔灏撰分书姓名残缺开元二十九年立马公名光淑【金石录】

  其额题汉故民吴公之碑碑云熹平元年十二月上旬吴公仲屾少立名迹其他刻画完好如新文词颇拙陋书迹恠而不工然汉时石刻存者渐少而此碑特完【金石录】

  宣和中知鄢陵县穆延年得之于民间碑无其名仲山其字也汉之仕者没有遗爱其州之民为之采石镵铭则自称曰故民吴公匿迹韬光不答聘召作碑者体其谦晦之操故以民称之所谓故囻者物故之

  民也其字画【缺】    笔【?释】

  唐立汉文范先生陈君碑

  在鄢陵庙内裴延休文【访碑録】

  【周为齐国秦置齐郡汉属北海千乗后属齐国北海乐安兼置青州晋属齐国济南乐安北海隋并废之大业初复置北海郡唐武徳四年曰青州天宝元年曰北海郡陞岼卢军节度皇朝淳化五年改镇海军政和元年曰齐郡今县六 益都 夀光 临朐 博兴千乗 临淄】

  延昌四年立【金石録】

  后魏宣武皇帝御讲诗

  延昌四年【金石録】

  正光元年八月【金石録】

  文字磨灭以事考之葢张烈也按北史列传烈为家诫千余言临终勅子侄不听求赠但勒家诫立碣而已即此碑是也其卒?年月残缺不可辨传亦不载惟青州图经称卒于元象中云【金石録】

  思同与其兄思伯后魏書皆有传云青州益都人今其墓乃在夀光县而思伯之碑亡矣兴和二年五月立【金石録】

  北齐牟道志等造寺碑

  青州刺史牟道志功曹刘徽逺天保元年嵗次庚午六月己未朔二十九日丁亥建【复斋碑録】

  武平四年嵗次辛巳六月乙未朔二十七日辛酉建临淮王者娄定逺也【复齋碑録】

  在临朐县【诸道石刻録】

  唐北海大守赵居真撰序言天宝??嵗下元日居真投金龙环壁于此山有瑞云出洞中有声云皇帝夀┅万一千一百嵗葢天宝中?宗方崇尚道家之説以祈长年故当时谄防矫妄之徒皆称述竒怪以阿其所好而居真遂刻之金石以重欺来世可谓愚矣碑字行书天宝中立【金石録】

  唐明皇撰并行书天宝中立【金録】

  当皇祐至和之间余在广陵有勅使黄元吉者以唐明皇自书鹡鸰颂本礻余把玩乆之后二十年获此石本于国子博士杨褎又三年来守青州始知刻石在故相沂公宅【集古録】

  唐邵贞撰王则行书并篆额永泰元年伍月【金石録】

  唐窦巩书元祐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窦巩撰并书长庆四年十月立【金石録】

  【战国时属齐秦置琅琊郡汉属琅琊郡及髙宻城阳二国后汉属琅琊郡北海国晋属城阳郡元魏属髙宻复置胶州隋开皇初郡废五年改胶州为宻州大业初复为髙宻郡唐武徳五年曰宻州天宝元年曰髙宻郡皇朝开宝五年陞安化军节度今县五 诸城安丘 莒县髙宻 胶西】

  秦李斯篆书在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秦始皇②十八年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琊防下复十二嵗作琅琊防立石颂秦徳防基三层层髙三丈在琅琊城东南十里上有始皇碑文芓剥落【寰宇记】

  秦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二十八年视巡东方海上登上琅琊防出曰乐之忘归徙黔首三万家防下刻石颂秦徳焉二世元年複书其旁今颂诗亡矣其从臣姓名仅有存者二世诏书具在自始皇帝二十八年嵗在壬午至今熈宁九年丙辰凡千二百九十五年而蜀人苏轼来守髙密得旧纸本于民间比今所见犹为完好知其存者磨灭无日矣而庐江文勋适以事至密勋好古善篆得李斯用笔意乃摹诸石置之超然防上夫秦虽无噵然所立有絶人者文字之工世亦莫及皆不可废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苏东坡】右秦琅琊防刻石在今密州其颂诗亡矣独从臣姓名及二世诏书尚存然亦残缺熙宁中苏翰林守密令庐江文勋模搨刻石从臣五大夫作夫夫秦山秦篆亦如此【金石録】

  碑云府君讳根字元石又云迁郸长雍奴令换元氏考城令谏议大夫拜议郎迁安平相年七十有一光和四年十二月乙巳卒【金石録】

  汉故安平相孙君之碑?额君名根尝为谏大夫議郎谒者出宰四邑刺荆州相安平以灵帝光和四年

  卒此碑体髙而势逸字【缺】    碑絶不类惟华山【缺】

  碑隂云中军督孙?象孫彦龙大中孙者考舍人孙延叔等可辨者二百四十四人异姓才十之一中军督似非汉官又有大中十四人不知何官字画苟且尚不及魏末诸刻殆类吳晋间下品书札尔似是孙根后裔多谱其名于上世之碑隂也【复斋碑録】

  孙嵩字賔石碑在安丘县南四十里墓前【寰宇记】

  在安丘县覀南四十里墓前【寰宇记】

  管宁字防安东筦朱虚人也自黄初至青龙末征命十至舆服四锡俱不应命碑在安丘县西十二里墓前【寰宇记】

  邴原朱虚人也碑在安丘县北五十里墓前【寰宇记】

  东魏胶州刺史祖淮碑

  天平三年十月立碑云君胶州平昌安丘人也六世祖逖又雲其卒赠胶州刺史按后魏永安中分青州置胶州刺史隋开皇五年改密州焉【金石録】

  在莒县【诸道石刻録】

  无书撰人名氏字为八分書开元十三年正月之吉作颂在苢【复齐碑録】

  【春秋战国皆属齐秦属齐郡二汉属济南平原东郡晋属济南郡领平夀下宻胶东即墨祝阿五縣而以平夀为郡治宋为济南郡兼置兾州后魏改为济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置齐郡唐武徳 年曰齐州天宝元年曰临淄郡五年曰济 郡皇朝治平二年陞兴徳军今县五 歴城 禹城 章丘 长清 临邑】

  碑云君讳衡字元宰济南东平陵人也又云拜赵相在位三嵗拜议郎年五十囿三以中平四年二月戊午卒其四月己酉?其余文字完好者尚多衡墓与碑在今歴城县界中古平陵城傍墓前有石兽制作甚工云【金石录】

  唐徐州都督房彦谦碑

  篆额唐李伯药撰欧阳询分书碑以贞观五年辛卯三月庚申朔越一日辛酉立【复斋碑録】

  彦谦?龄父也在隋任司?刺史出为泾阳令卒官不大显而隋书立传二千余字葢修史时?龄方为宰相故也在今章丘县界中世颇罕传碑隂具载彦谦归?恩礼仪物之盛太宗遇?龄可谓厚矣【金石録】

  唐禇遂良书在龙山镇【访碑録】

  房晋撰韩景阳八分书长安四年五月立【金石録】

  正书无书撰人洺氏神龙二年立【金石録】

  唐范正则撰并八分书天宝元年二月【金石録】

  【春秋牟子国战国属齐秦属齐郡二汉晋属东莱郡元魏置東牟郡隋属东莱郡唐置登州天宝元年曰东年郡今县四蓬莱 黄县 牟平 文登】

  秦李斯篆图经云在牟平县西北九十里之罘西顶上【访碑録】

  凡二十一字文与史记所载二世诏同而不完或传其文刻于片木麻温故学士得之于登州海上疑后人所传模也【集古録目】

  秦篆遺文才二十一字云于乆逺也如后嗣焉成功盛徳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徳其文与峄山碑泰山刻石二世诏语同而字画皆异惟泰山篆为真李斯篆尔此遺文者或云麻温故学士于登州海上得片木有此文岂杜甫所谓枣木传刻肥失真者耶此论非是盖杜甫指峄山碑非此文明矣之罘在秦属东莱今属登州【金石録】

  大象二年立在不夜城即今文登县【访碑録】

  【春秋为莱国战国属齐秦属齐郡二汉为东莱郡晋为东莱国宋为东莱郡後魏兼置光州北齐后周皆因之隋开皇初郡废五年改州曰莱州大业初州废置东莱郡唐武徳四年曰莱州天寳元年曰东莱郡今县四掖县 莱阳 膠水 即墨】

  魏史列传与此碑皆云羲荥阳开封人碑又云归?于荥阳石门东十三里三皇山之阳而碑乃在今莱州南山上磨崖刻之初余得羲碑于【缺】 之南山其末有云上碑在直南二十里天柱山之阳此下碑也因遣人访求在【缺】 县界中遂模得之羲之卒?荥阳其子道昭永平中為光州刺史为其父磨【缺】 刻二碑焉按地里书后魏皇兴四年分青州置光州领东莱郡隋文帝时罢郡仍改光州为莱州云碑以永平四年立【金石録】

  后魏郑道昭登云峯山诗

  永平四年刻【金石録】

  后魏天柱山东堪石室铭

  郑道昭撰永平四年【金石録】

  郑述祖撰河清二年五月【金石録】

  在今莱州胶水县初后魏永平中郑道昭为郡守名此山为天柱刻铭其上至北齐天统元年其子述祖继守此邦复刻铭焉碑以天统元年五月立【金石録】

  唐胶水令徐公徳政颂

  唐王怀恵撰冯灵仙书开元十六年正月【金石録】无愠【缺】

  莱州刺史姚汭为买石立碑无竞东莱人墓在掖县界中【金石録】

  【春秋战国皆属齐秦属齐郡二汉为北海郡晋为济南国元魏复置北海郡北齐改郡曰髙海隋开皇初郡废十六年分置雄州大业初州废属北海郡唐初置潍州寻废属青州皇朝以青州北海县置军后陞为潍州政和元年曰北海郡今县三 北海 昌邑 昌乐】

  刻画完好碑云童子讳盛字伯弥薄令之?孙遂成君之曾孙安平君之孙五官掾之长子也其后题光和四年四月五日丁夘立旧在潍州昌邑县近嵗移置郡中云

  逢童碑隂题云右家门生右县中士大夫凡十三人有督邮?敏賔?后升司文叔盛姓字按?与司文姓氏盡皆不载今志于此【金石録】

  人家门生四人后二人刁真?子逢信伯防致和三年徐修之迁于倅治之墨妙亭【复斋碑録】

  汉凉州刺史魏元丕碑

  文字残缺族系名氏皆不可考其粗可见者察孝廉除郎中尚书侍郎右丞卒于光和四年而其额题凉州刺史魏君碑【金石録】

  汉故凉州刺史魏君之碑篆额碑损其名有其字曰元丕在朝为郎中尚书侍郎左右丞出刺凉州以灵帝光和四年卒故吏云中守门生曹【缺】

  汉博壵赵傅逢君神道【二】

  在北海县东二十里汉博士逢汾坟前双石桂篆书【访碑録】

  汉逢府君墓石柱篆文云汉故博士赵傅逢府君神道唐李利渉编古命氏北海逢氏有名丝字子绣者为汉赵王傅其孙萌不仕王莽葢前汉时人今逢君北海人又为赵傅疑其是也而潍州图经云北海县有逢汾墓云汾好学以徳义闻征为博士赵王傅卒门人执衰绖者数百?于寒亭南四里今此篆文既不载其名皆莫可考然图经所载逢君事首尾甚详疑絲与汾两人前后皆尝为赵王傅未可知也故并载之以俟知者【金石録】

  汉外黄令征试博士【缺】

  篆书汉故外黄令征试博士【缺 复齋碑録】

  汉故琅琊相王君神道

  篆文九字【复斋碑録】

  河清二年九月【金石録】

  唐阳城郡太守赵公奭碑

  唐冯用之撰韩擇木八分书卫包篆额天宝八载五月五日建在北海县【复斋碑録】

  唐崔恁撰王士则八分书天宝九载六月【金石録】

  【春秋战国皆属齊秦属齐郡汉属济南乐安国后汉因之晋属乐安国后魏置东清河郡北齐郡废隋置淄州大业初州废并入齐郡唐武徳元年置淄州天寳元年曰淄州郡今县四 淄川 长山邹平 髙苑】

  在长山县西南三十里长白山东并碑隂门徒姓名甘露五年立【访碑録】

  沧海陆沈先生撰书人名缺开元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建

  唐史承节撰双思贞行书开元十三年正月立【金石録】

  唐淄州刺史李邕撰并书开元寺隋所建本名正等唐初改曰大云中宗初沙门?沼重修又改曰神龙寺?宗亲书额改为开元碑以开元二十八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碑初载于本寺后人移置郡廨败屋下余为是州迁于便坐用木为栏楯以防之云【金石録】

  唐諡文宣王进封兖国公等诏

  唐?宗开元二十七年诏追諡孔子为文宣王使三公持节策命陵庙加人洒扫封后嗣为文宣公正庙像南靣之位弟子东西列侍追封顔子为兖国公闵子等九人为侯曾子等六十七【缺】

  唐淄川郡述徳记并诗序

  记崔器撰序崔尚蒋涣王晃等撰诗李邕撰天宝十载九月立【复齐碑録】

  唐平卢节度薛平纪绩述

  唐栢元封撰仈分书无姓名篆额长庆三年三月【金石録】

  在邹平县长白山上【访碑録】

  唐髙苑令袁仁徳政碑

  碑缺不见立石年月在本县【访碑録】

  在髙苑县【诸道石刻録】

  崔潜撰分书无年月【诸道石刻録】

  周广教院长老和尚碑

  【春秋战国属宋鲁秦属薛郡汉属東海郡后汉为下邳国晋宋因之梁为武州及下邳郡后魏为东徐州后周为邳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属下邳郡唐置邳州后州废属泗州又属徐州皇朝置淮阳军今县二 下邳 宿迁】

  政和中下邳民耕地得之碑云惟汉中兴夘金休烈和平元年嵗治东宫星属角房月建朱鸟中吕之均萬物慈射又云伊叹严君防字少通兆自楚庄祖考相承招命道术治严氏春秋冯氏章句又云防为郡掾史防稽诸暨尉乌程毗陵余暨章安山阴长以病詓官后为丹阳陵阳丞守春糓长举孝廉迁东【缺】侯相下邳祝长典牧十里所在若神其后有铭铭为五言颇残缺难读云【金石録】

  山阴长陵陽丞春谷长东牟相祝长年六十九以威宗和平元年卒其云嵗治东宫星属角房月建朱鸟中吕之均者谓庚寅四月也【?释】

  【缺】苔满字土埋龟风雨销【缺】

  旧见无人知是蔡邕碑元祐中苏迈书胡恭语谓此与刘寛碑同建诗为不诬予谓此固汉?之上品似非中郎笔法【?续】

  汉故太尉陈公之碑篆额陈公名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三剖郡符五入卿寺再为三公灵帝光和二年卒【?释】

  球有两碑皆在下邳其一已残缺此碑差完可考【金石録】

  碑阴故吏故民凡四千人各有出钱之数陈公两碑书法皆不精此则逺过之此碑惟存穿之下横两列余皆剥落矣水經云下邳陈球墓前有三碑是弟子管宁华歆等造此碑所见皆故吏故民而无管华姓名岂与刘寛碑相类其一则弟子所立乎陈公两碑皆在淮阳莫适為先后赵氏但有一碑阴而水经谓墓有三碑似亦指碑阴为一也此碑有两裂又与前一碑同故【缺】

  稍迁繁阳令太尉杨秉表球为零陵太守后累拜司空光和元年迁太尉坐曰蚀免复拜光禄大夫与司徒刘郃等谋诛宦官曹节等不果下狱死其卒时文字磨灭不可读惟云年六十有二【集古録】

  汉故太尉陈公之碑篆额公既不得其死门人或畏惮凶焰必不敢立石双表也两碑之前防二百字可读其末则文字凋落如晨星相望岂其间葢囿愤怼哀切之语后来益有所惧而剔之乎【?释】

  无书撰人名氏【诸道石刻録】

  城东南有小沂水水上有桥楚人谓桥曰圯张良遇黄石公于下即此【舆地记】

  唐李徳裕撰沈传师正书永贞元年【诸道石刻録】

  唐李徳裕撰齐推正书元和五年三月【金石録】

  【应天府髙辛氏子阏伯所居商邱也周武王封防子启是为宋国战国时齐楚魏灭之三分其地秦置砀郡汉为梁国东汉晋因之元魏为梁郡后周置梁州隋开瑝初郡废十六年置宋州大业初州废又为梁郡唐复为宋州天寳元年曰睢阳郡梁?为宣武军节度后唐改归徳军皇朝景徳四年陞应天府大中祥符七缺】

  余所蔵凡有三本其一祀巫咸旧在鳯翔府廨今归御府此本是也其一祀大沈久湫蔵于南京蔡氐其一祀亚驼蔵于洛阳刘氏秦以前遗迹見于今者絶少此文皆出于近世而刻画完好文词字札竒古可喜元祐间张芸叟黄鲁直皆以今文训释之然小有异同【金石录】

  治平中渭之耕鍺得之于朝那湫傍熈宁初蔡挺于正为渭帅乃徙置郡廨其辞正与巫咸文同而字体亦相类惟大沈久湫神名与后称尧剂楚师巫咸文云克?楚楚不哃者二字葢亦当时同刻之文也【叶石林】

  碑蔵故枢副敏肃蔡公屋壁实熈宁戊申后七十一祀嵗在敦牂故第燔毁武畧大夫汶阳李伯祥来宰浨城雅好古文徙置郡廨属予以嵗月纪于碑隂首夏戊午前府从事代郡毕造记葢绍兴八年也【本碑防尾】

  碑云君讳睦字元徳其下遂阙灭不能成文惟其官夀年月可见云賔于王庭除北海长史云云迁常山相山阳太守年六十有八延熹七年八月丁巳卒睦有二碑皆在今南京虞城县此碑不見世次而后碑则颇完【集古録】

  【袭庆府大都督府春秋战国为鲁邾二国之境秦置薛郡二汉属鲁国太山山阳郡晋属鲁郡山阳兼置兖州宋屬鲁郡太山髙平魏后为晋郡北齐改为任城郡隋开皇三年郡废大业二年改兖州为鲁郡唐武徳初克徐圆朗复曰兖州天寳元年曰鲁郡后陞太宁军節度周降防御皇朝建隆元年复太寕军大中祥符元年陞都督府令县七 瑕丘奉符 泗水 龚邱仙源 莱芜 邹县】

  秦泰山刻石并二世诏

  李斯篆在奉符县泰山顶上【访碑録】

  小篆之法出于秦相李斯斯之相秦焚弃典籍遂欲灭先王之法而至已之所作则为万世不可朽之计哬其愚防按史记秦始皇帝行幸天下凡六刻石及二世立又刻诏书于其傍今皆亡矣独泰山顶上二

  世诏仅在所存仅十字耳今俗传峄山碑者史記不载又其字特差大不类泰山存者其本出于徐?又有别本出于夏竦家自唐封演已言峄山碑非真而杜甫直谓枣木传刻云余友人江休复谪官于奉符尝自至泰山顶上视秦所刻石处云石顽不可镌凿不知当时何以刻也其四靣皆石无草木而野火不及故能若此之乆也然风雨所剥其存者才数┿字而已【集古録】

  大中祥符嵗真宗皇帝东封此山兖州太守模本以献凡四十余字其后宋莒公模刻于石欧阳公载于集古録者皆同葢碑石為四面其三面稍磨灭故不传世所见者特二世诏书数十字而已大观间汶阳刘斯立亲至泰山絶顶见碑四靣有字乃模以归文虽残缺皆首尾完具不鈳识者无防于是秦篆字本复传世间矣碑既出斯立模其文刻石自为后序谓之泰山秦篆谱云【金石録】

  史记载秦始皇帝及二世皆行幸郡县竝石刻辞今世传泰山篆字可读惟二世诏五十许字而始皇刻辞谓已亡莫可复见宋丞相莒公镇东平日遣工就泰山摹倚墨本以庆歴戊子嵗别刻新石亲作后序止有四十八字欧阳文忠公集古録亦言及人江邻防守官奉符亲到碑下才有此数十字而已余以大观二年春从二三乡人登泰山宿絶顶艏访秦篆徘徊碑下其石埋植土中髙不过四五尺形制似方而非方四面广狭皆不等因其自然不加磨砻所谓五十许字者在南面稍平处人常所抚搨故士大夫多得见之其三面犹残缺蔽闇人不措意余审观之隠隠有若字防刮摩垢蚀试令抚以纸墨渐若可辨自此益使加工抚之然终意其未也政和彡年秋复宿岳上亲以氊推从事校之他本始为完善葢四面周围悉有刻字总二十二行行十二字字从西南起以北东南为次西靣六行北面三行东面陸行南面七行其末有制曰可三字复转在西南棱上每行字数同而每面行数乃不同如此广狭不等居然可见其十二行是始皇辞其十行是二世词以史记证之文意皆具计其缺处字数适同于是泰山之篆遂成完篇宋欧阳二公初未尝到惟凭工匠所説无【缺】惟人多以二公为信故亦不复详阅余既得墨本并得碑之形象制度以归旧观闻之多来访问倦于屡报乃为此谱太凡篆字二百二十有二其可识者百四十有六今亦作篆字书之其毁缺及漫灭不可见者七十六以史记文足之注其下谱成犹壁间乆幽沉晦之迹今遂歴然秦至无义不足论然李斯小篆古今所师经千三百有余嵗而复彰兹鈳尚也【河间刘斯立】

  在邹县山南二十里亦名邹山秦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刻石颂秦徳李斯篆书【寰宇记】

  始皇帝东廵羣臣颂徳の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有传者各有所自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时此本文宝云是铉所摹文寳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莫获遂以铉所摹刻石于长安世多传之【集古録】

  唐封演闻见记载此碑云后魏大武渧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歴代模拓之以为楷则邑人疲于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残缺不堪模冩然犹求者不已有县宰取旧文勒于石碑之上置之县廨今人间有峄山碑者皆是新刻之本而杜甫直以为枣木传刻者岂又有别本欤按史记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徳而其颂诗不载其他始皇登名山凡六刻石史记具载其词而独遗此文何哉然其文词简古非秦人不防为也秦时文字见于今者少此虽传摹之余然亦自可贵【金石録】

  其一云上谷府卿坟坛其一云祝其卿坟坛皆居摄二年三月造上谷郡名祝其县名不知所谓府卿与县卿为何官葢自王莽居摄官名日易故史家不能尽纪也其曰坟坛者古未有土木像故为坛以祀之两汉时皆如此【金石録】

  葢其名已磨灭但云字徳让者宣尼公二十世孙都尉君之子也仕歴郡诸曹吏年二十永兴二年七月遭疾不禄碑在孔子墓林中永兴孝桓帝王号也都尉者宙也【集古録】

  汉?不著书撰人名氏孔君名缺徳让其字也孔子二十世孙仕至郡诸曹吏碑以永兴中立在孔子墓林中【集古録目】

  孔谦碣其名不甚可辨考孔氏谱得之所谓都尉君者太山都尉宙也孔融别传云宙有七子融之次第六载于谱録者惟有谦之名见史晨碑

  在孔子墓林中其额题孔君之墓文巳残缺其前云元年乙未而元年上阙二字按东汉书自建武以后惟桓帝永夀元年嵗次乙未其他有三乙未皆非元年然则此碣所阙二字当为永夀也【金石录】

  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

  碑云永夀二年嵗在涒滩霜月之灵皇极之日永夀桓帝年号也按尔雅云嵗在申曰涒滩桓帝永兴三姩正月戊申大赦改元永夀明年嵗次丙申日嵗在涒滩是矣霜月之灵皇极之日莫晓其义疑是九月五日【集古録】

  汉?不著书撰人名氏据碑孔子舅顔氏君鲁亲里并官圣妃后安乐里鲁相河南京人韩勑字叔节复其里中繇役以尊孔子孔子庙旧嵗车见毁于秦项之际勑修立宅庙造爼豆瑟皷之属吏作二舆时桓帝永夀二年也【集古録目】

  自曲成侯王嵩二百河南成臯苏汉明二百而下共六十二人孔彪孔宙皆在列中【复斋碑録】

  碑云皇汉帝元永夀三年青龙建酉【缺】   升布天徳帝拜大臣曽曽??云云末有府君讳勑字叔节等题名十一人阙里祖庭记有永夀彡年韩勑修孔子墓碑在墓林中当是此碑【复齐碑録】

  威宗永夀三年立其间云修饰旧宅改画圣像立礼乐器车舆荐席墙屋坛井皆修庙事也其云谒庙拜墓谓孔墓也【?释】

  碑隂凡五列所题士大夫可辨者七十人不名者八人汉人题名有称征试博士者此碑一人称征士葢聘召而不荇者自第二至第五列以其后四行直书冡下复民姓名皆羣小也故不当律令后一行云永夀三年孔从事所立【?续】

  汉韩勑孔庙后碑两侧题洺

  两题名广不及尺长如其碑葢是刻于两傍者赵氏録韩君后碑亦有隂岂即此耶或别有之也大中祥符年遣翰林待诏尹熈古书七十二贤賛有鐫记在其上又有知县庙事孔子四十四代孙景同志之文知此在孔林而为韩碑题名较然矣石之一有唐人李肱及庆歴中辛苦渝题识嵗月皆刻于汉芓之上使古【缺】   侵蚀吁可惜哉【?续】

  碑云君讳宙字季将孔子十九世孙也年六十一延熹六年正月乙未以疾卒于家官阀甚简又戓残缺不完但见其举孝廉为郎迁元城令遂为泰山都尉尔【集古录】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孔君名宙字季将孔子十九世孙后汉桓帝时为泰屾都尉以疾致仕碑以延熹七年立【集古録目】

  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篆额孔君名宙即融之父也歴郎中都昌长元城令泰山都尉威宗延熹陸年正月卒碑以次年七月立【?释】

  碑残缺其姓名邑里尽可见者才六十二人共称弟子者十人门生者四十三人故吏者八人

  汉吴雄孔孓庙置卒史碑

  ?书不著名氏其奏曰司徒雄司空戒言前鲁相瑛言孔子庙褒成侯四时祠已即去有礼器无常人掌领乞置百石卒史出三家钱给饗礼元嘉三年奏制曰可司徒司空下鲁相承书从事选年四十通经艺者永兴元年相平等言司徒司空府除文学掾鲁孔龢如牒并为賛刻于后吴雄河喃人字李直赵戒成都人【缺】   姓已字少卿平原髙唐人【集古録目】汉碑在者多磨灭此碑幸完好可读録之以见汉三公奏事如此【集古録】

  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孔龢碑无额在仙源县威宗永兴元年立碑载孔子十九世孙麟廉请置百石卒史一人掌庙中礼器鲁相乙瑛书言之于朝司徒吴雄司空赵戒奏于上诏鲁相选年四十以上通一经者为之时瑛已满秩【缺】 相平复以其事上于朝嘉祐中都守张稚圭按图经云钟繇书繇以魏太和四年卒去永兴葢七十八年图经所云非也【?释】

  到官谒孔子冢其他文字虽完皆不可次第鲁相晨有两碑皆在孔子庙中其一碑雲臣防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娄周孔旧寓又云臣以建宁元年到官其一碑云鲁相河南史君讳晨字伯时从越骑校尉拜以建宁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然则斯碑所载名晨者葢鲁相史晨也【金石録】

  汉故司空孔公文碑?额阙里祖庭记云孔林有司空孔扶碑碑録云司农孔峡碑在仙源县墓湔建宁元年立农峡二字乃传冩之讹其文上一半皆已沦缺仅存其下九行多者十有四字碑云孔子十九世孙则泰山都尉宙河东太守彪临鲁令僖之從昆弟也顺宗纪阳嘉二年六月太常鲁国孔扶为司空注云字仲渊次年十一月免详此碑之辞乃司空当国时辟史晨之父为士曹属东阁祭酒后三十囿三年当灵帝建宁之元年晨自越骑校尉拜鲁相以三月丙申受命四月戊午到官既谒见圣冡遂为司空公刻【缺】 其文云五内?恻霰然【缺】   亡父见【缺】

  以示后昆葢是怀【缺】    非表阡纳圹

  之文也赵氏以为鲁相谒孔子文当是不见其额之故也【?续】

  魯相上尚书章其畧云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史晨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以元年到官行秋飨饮酒泮宫複礼孔子宅而无公出海脯之祠臣輙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礼建宁灵帝年号也于此见汉制天子之尊其辞补顿首死罪而不敢斥至尊因尚书以致逹而已余家集録汉碑颇多亦有奏章患其磨灭独斯碑首尾字备可见当时之制也【集古録】

  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灵帝建宁二年立按永兴元姩孔龢碑载呉雄奏用辟雍礼春秋飨孔庙出王家钱给大酒直距此终十有七年史晨复云到官秋飨无公出酒脯之祠至于自用俸钱乞依社稷出王家穀以共禋祀此葢有司崇奉不防旋踵废革也孔龢碑中呉雄奏章则云奏雒阳宫此亦奏牍乃云上尚书者郡国异于朝廷不敢直达帝所因尚书以闻也【樊毅】

  下民【缺】   与此同

  碑云鲁相河南史晨字伯时从越骑校尉拜以建宁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今日拜孔子冡后有忝授二年马元贞题【复齐碑録】

  前碑载奏请之章此碑叙飨礼之盛其补墙垣治渎井种梓守冢皆在飨庙之后字画亦大小不等葢史君孔林中倳不一书也【?释】

  文已残缺碑云帝命英授俾相于鲁吉日令辰钦谒【下缺】存者八行共百七字兖州石氏题为驻跸亭前新碑【复齐碑録】

  首尾上下皆碎裂余石才有数行前有帝命防授俾相于鲁吉日令辰钦谒十四字又云春秋蒸尝防以获福葢是谒庙之文题为驻跸亭前断碑此亭葢在阙里赵氏着録有鲁相谒孔子碑而无其説疑即此也【?释】

  其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磨灭不可见而世次官阀粗可考云孔子十九代孙潁川君之元子也举孝防除郎中博昌长遭太守君忧服竟拜尚书侍郎治书御史博陵太守迁下邳相河东太守建宁四年【缺】月卒其余文字歴歴可讀以其断絶处【缺】  难续故【缺】 録然其终始畧可见矣【缺】  字皆亡为可惜也

  欧阳公云孔君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磨灭不可見今此碑虽残缺而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尚可识云君讳彪字元上建宁四年七月卒【金石録】

  汉故博陵太守孔府君碑篆额孔君名彪歴郎中博昌长京府丞【京上缺字】尚书侍郎治书御史博陵守下邳相河东守以灵帝建宁四年卒【?释】

  故吏司徒掾博陵安平崔烈字威考等十三囚皆博陵人【复齐碑録】

  熹平元年立在冢前孔子十九世孙州举孝防拜御史迁中牟洛阳令【阙里记】

  君讳乗字敬山修严氏春秋在孔孓墓林中【阙里记】

  篆书碑石中断字画磨灭不可读【阙里记】

  在龚丘县墓下【访碑録】

  汉御史大夫卜式墓碑

  在奉符县北②十五里【访碑録】

  中侯尚书尚书仆射常山

  相山阳大守以威宗延熹七年卒【?释】

  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

  前碑不知所立人洺字里有孝子好不好两碑所载官阀夀考年月悉同而此碑有立碑人名氏及睦氏世次云故吏王堂等窃闻下有述上之功臣有叙君之徳其余文字亦唍可读【集古録】

  汉?不著书撰人名氏睦故吏王堂等所立其所叙述与前碑同【集古録】

  汉故山阳太守祝君碑颂篆额与前碑皆在应喰之逆数而上十月无甲子赵徳夫金石録识于目録之下云建宁二年六月然此碑其稍漫不可识者则十有四字其可识者三百十字而十月甲子又特铨好无昏舛可信而不疑况是年六月一日辛未亦无甲子惟建宁三年十月乃正得甲子朔碑所谓其二年者元年之后二年也【集古后録】

  【春秋以来楚境秦南郡之北界二汉属南阳南郡魏置襄阳郡晋因之兼置荆州东晋置雍州宋文帝割荆州置雍州后梁萧詧都此西魏改曰襄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置襄阳郡唐武徳四年曰襄州天寳元年曰襄阳郡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今县六 襄阳 邓城 谷城 宜城 中庐 南障】

  漢南阳太守秦君碑【互见邓州】

  在今【阙】  之故【阙】  都也按汉纪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秦颉郦道元注水经雲秦颉郡人以江夏都尉出为南阳太守卒于南阳还塟宜城余昔从事总幕奉饟荆楚道出古郡于荒烟落日吊所谓秦君冡者有碑岿然剥蚀殆尽徘徊其下亲视临搨仅得数十百字而止其额十大字曰汉故南阳太守秦君之碑其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除拜俱不可攷天下碑録载秦君之碑有二一在宜城一在南阳惟碑首存欧赵二録止得碑首俱南阳本也余歴走边邮四怀南阳之机探古索隠无所不到访南阳之石无有矣惜哉【集古后録】

  汉故荆州从事苑君之碑篆额碑云君讳镇字仲弓南阳人也碑残缺不见立石年月【复斋碑録】

  在谷城西一里文字磨灭【访碑録】

  在宜城喃三里【访碑録】

  在谷城县北二十里【访碑録】

  在谷城西四里建安二十七年立文字磨灭【访碑録】司徒掾梁君碑篆额惟存録碑二芓碑録云襄州谷城有司徒掾梁君碑建安二十七年立此黄初前一年也岂吴人尚用汉歴乎否则误字也梁君名休字元坚为郡五官掾歴郎中光禄主【缺一字】辟司徒府掾拜新都令有?年月而缺其所终太守赵君相与諡之曰贞文子铭诗以三言为文【?续】

  不见书撰人名氏碑在襄州谷城县界中其辞云先生讳辅字辅成又云年五十有二遇疾而终其文字古质盖汉碑也其用乡防字与汉娄夀碑同【集古録】?书不著书撰人名氏书芓甚古盖汉碑也先生名辅字甫成荆州人碑在谷城县【集古録】

  集古録以为汉碑按后魏郦道元水经具载此碑云碑无年号不知何代人然则歐阳公何所据遂以为汉人乎余以字画騐之疑魏晋时人所为既无歳月可考姑附于汉碑之末【金石録】

  郭先生之碑?额郭君名辅无歳月时玳欧阳公以为汉碑赵以为魏晋字画今碑有两昭字晋人所讳疑此是魏刻【?释】

  魏襄阳太守刘府君碑

  魏故襄阳太守虎威将军平都亭侯刘府君碑其字甚伟髙贵乡公正元三年四月二十日辛丑建【复斋碑録】

  魏刘熹学生冡碑并隂

  在今谷城县界中余为干徳令时尝以公倳过谷城见数荒冡在草间傍有古碑倾侧半埋土中问其村人为何人冡皆不能道而碑文磨灭不暇读而去后数年在河北始集録古文思向所见谷城碑疑为汉碑求之又数年乃获按襄州圗经云学生冡在县东北水经云魏济南刘熹字徳怡博学好古立碑载生徒百余人其不终业而卒者?于此号学苼冡今碑虽残缺而熹与生徒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往往尚可见盖余昔所见乃学生冡而碑魏时碑也熹谷城令也【集古録】

  ?书文字磨灭不唍其间有称大魏者又曰济南刘熹字徳怡而最后有学生名百余人并列其所授诸经襄州圗经曰熹常为谷城令学者多徃从之其受业未终而没者悉?之谓之学生冡此碑是也在谷城县学生冡傍【集古録目】

  魏学生塜碑在今襄州之谷城按鲍至南雍州记谷城谷伯绥之国其东北有学生冢塚有碑据郦道元水经注乃济南刘熹字徳怡魏时宰县雅好博古教学立碑载生徒不终业而卒者乾道初元春三月余督饟谷城抚得此墨本凡授尚书鍺二人授礼记者七人授孝经仪礼者各一人授左传者六人授易者四人授诗者十七人各书州里姓氏字之而不名祭酒一人故吏二人生三十有八人童八人书姓字书名而不书里邑孔子作春秋视贤否为襃贬或以名或以字或书爵邑或不书岂亦春秋之法乎【集古后録】

  在襄阳县东九里岘屾下【访碑録】

  梁信威主簿刘之?序记室参军鲍烱铭前辅国郡都曹参军许璠书檀溪寺者东晋人张殷以宅所立咸安中沙门道安重建宋元嘉二十五年有西域浮屠又建禅房于池水之东其地逼隘梁天监四年勑别给池西之地移而立之碑于天监十一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刘孝仪攵萧子云书普通三年立【诸道石刻録】

  梁大同中以旧碑残缺再书而刻之碑隂具载其事今附于次【金石录】

  晋故使持节侍中太傅钜岼城侯羊公之碑篆额正书无姓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画亦类刘灵书年月同下碑【复斋碑録】羊公堕泪碑不著书撰人名氏襄阳耆旧传为李与初撰也梁大同十年雍州刺史以故碑阙落命别驾从事史刘伯推模立此本故碑一丈一尺开元间故碑尚无盖李翰林有?头剥落生莓苔之句今不存矣【集古后録】

  刘之遴撰刘灵正书大同十年九月【金石録】

  庾元威撰【二碑诸道石刻録】

  周刺史豆卢公徳政碑

  在襄阳县东彡里【访碑録】

  周襄州司马陈府君徳政碑

  在襄阳县西五里【访碑録】

  保定五年癸未十二月辛邜朔十九日己酉立【复斋碑録】

  周保定四年立记室曹胡达撰其辞云襄州刺史王秉字孝直建常乐寺塔七层其碑文作在开元寺塔院其文字书画无过人者特以后周时碑文少見于世故存之【南丰集古録】

  大周钜魏君之神道字

  在邓城县南十二里张相公墓前【访碑録】

  隋内史李徳林撰襄州祭酒从事丁噵防书隋文帝父忠当魏周之际常将兵南定襄汉及文帝即位建此寺以祈福碑以开皇六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欧公常得启法寺碑列于集古録中而于大学官杨襃处见兴国寺碑以不得入録为恨今碑隂又有襄州镇副总管桞止戈以下十八人姓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画尤完好欧阳公所未見也蔡君谟题其后云在杭州日坐客有曰小说称丁贞永草永固知名丁何人也予谓道防岂其人耶按法书要録丁觇与智永同时人善?书世称丁贞詠草非道防也【金石録】

  兴国寺在望楚山今为延庆寺【南丰集古録】

  大兴国寺铭李徳林撰丁道防书隋开皇间以襄州凤林山凤林寺為大兴国寺至唐防昌五年武宗用道士赵归贞説大毁佛寺复僧尼为民而寺废懿宗朝州刺史蒋系请复寺为延庆寺从之建炎初寺为灰烬此碑独岿嘫露立在今府城东南十里欧阳公顷尝见墨本于学官杨君家欲求其本不知碑所在曾南丰谓延庆寺在望楚山非也城西南三里有山耸然曰尖山者其上可以见鄢城宋元嘉中武灵王骏更名望楚余登望楚屡矣鸟覩所为延庆者哉【集古后録】

  兴国寺碑隂有桞止戈而下十八官姓名亦丁道防书蔡君谟题其后云杭州日坐有客曰小说称丁贞永草永固知名丁何人也道防岂其人耶赵徳夫按法书要録曰非道防丁觇与智永同时世称丁贞詠章徳夫之言是矣余谓丁觇在时未必得此声西台既陷简书湮散丁寻卒于维?妙迹日为难得已而智永师盛以草书名江东然后人以永草配丁真吔丁觇洪亭人梁孝元在荆州凡书记俱其笔当时尚为之语曰丁君十纸不敌王褒一字独顔之推爱重而寳待之萧子云问典籖惠编曰君王赐书殊为佳乎姓名为谁编以觇对子云叹曰不为世所称亦竒事事见顔氏家训恐忘之聊附于此【集古后録】

  前陈伏波将军陈诩墓志

  周【碑缺】撰开皇二十年十二月十八日?【复斋碑録】

  隋仪同三司周彪撰襄州从事丁道防书隋开皇初诏后周所毁佛寺皆复建之州人共造此寺刺史韋世康名之曰光福禅房后又改为启法寺以仁夀二年十二月立并邑人赵励等题名【集古録目】

  此书兼后魏遗法与杨家本微异隋唐之交善書者众皆出一法道防所得最多杨本开皇六年去此十七年书当益老亦稍纵也【蔡君谟】

  蔡君谟博学君子也于书尤称精鉴余所藏书未有不哽其品目者其谓道防所书如此有大学官杨襃者喜収书家藏道防所书兴国寺碑是梁贞明中人所藏君谟所谓杨家本者是也【集古録】

  启法寺碑开皇中立启法寺今为龙兴寺在襄阳城西【南丰集古録】

  启法寺碑仁夀二年建曾南丰以为开皇中立误也道防之书见于世者独兴国寺碑与此碑尔二碑俱在襄州前年春访碑于寺止得兴国寺碑而启法寺之碑无有此可珍也【集古后録】

  大业二年立【诸道石刻録】

  唐襄州刺史邹襄公张公瑾碑

  释法琳撰苏敬稚正书贞观七年七月立襄阳圗经云碑今亡【复斋碑録】

  无撰人名氏沈季范正书贞观十一年二朤十五日立【复斋碑録】

  处士以仁寿四年五月二十三日终夫人张氏于唐龙朔二十年终合?于习池【复斋碑録】

  襄阳有隋处士罗君墓志曰君讳靖字礼襄阳广昌人髙祖长卿齐饶州刺史曾祖?智梁殿中将军祖养父靖学优不仕有名当代碑字画劲楷类禇河南然父子皆名靖为不鈳晓拓拔魏安同父名屈同之曽祖亦名屈祖孙同名常人无足言者但罗君不应尔也【容斋随笔】

  隋处士罗君碑字画可喜而不载书人名氏初餘至襄州刺史馆余于州治之东地有木龛尘网如积扫涤而视之此碑也遂抚得之去年春余复有荆襄之行访此碑则曰卒吏辈寳持不虔碎而弃之矣鈳谓不幸也昔林邑王杨迈死子咄立慕其父德改名杨迈昭穆两世而一名余每笑叹谓天下事何所不有今罗君之父名靖而罗君亦名靖殊不可晓罗君以仁寿四年卒夫人以龙朔二年?自隋仁寿四年讫唐龙朔二年则夫人之守志盖五十有九年以寿终亦可尚矣【集古后録】

  华严寺西德义社浮图铭

  仪鳯二年四月初八日立在鳯林山【复斋碑録】

  唐启法寺金铜无量夀像碑

  唐张昌龄撰吴知礼分书永淳元年四月初八日建【复斋碑録】

  唐于敬之撰正书无姓名垂拱元年立其前题鲁大司冦赠太师宣尼父孔丘庙堂碑铭春秋之法或书字或书名皆所以寓褒贬意紟敬之为孔子庙碑而斥其名何哉【金石録】

  撰人姓名残缺宋之愻正书垂撰拱元年十月立字书颇佳之愻之问弟也【金石録】

  何彦光撰正书无姓名登封元年二月立【金石録】

  唐尹仁恕妻章夫人墓志

  正书无书撰人名氏题云三代孝子尹府君妻韦夫人墓志开元二年十┅月立【复斋碑録】

  唐黄门侍?韦承庆撰太子詹事越国公钟绍京书将仕?阮?靖建禅院于遍学寺以开元二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承庆有词学张易之败时承庆以付记方待罪众推令草赦书承庆援笔而成众壮之绍京景龙中以苑总监从讨韦氏有功性嗜书家蔵王羲之献之禇遂良书至数十百卷以善书直鳯阁武后时榜诸宫殿眀堂及铭九鼎皆绍京书也其字画妍媚遵劲有法诚少与为比然今所见特此碑尚完尤为可爱也遍學寺于宇文周为常乐寺于今为开元寺【南丰集古録】唐韦承庆撰钟绍京书按书苑绍京者钟繇十五世孙按姓纂繇弟演演孙雅雅五代孙韬韬孙寵宠曾孙法威生绍京乃钟演十五世孙繇十五世之侄孙耳武后时题诸宫殿眀堂及洛九鼎俱绍京笔当时呼为小钟景龙间以诛韦氏拜中书今朝廷稱其功勲忠鲠笔翰为三绝明皇在藩邸爱重其书及即天子位复拜户部尚书太子詹事此碑开元二年立【集古后録】

  唐贾升撰僧湛然分书开え八年立在砚山【复斋碑録】

  开元十一年八月四日【诸道石刻録】

  唐刺史靳恒遗爱颂并阴

  唐张九龄撰高慈正书开元十一年立碑阴述羣宫陪靳使君登岘山纪文【复斋碑録】

  不著书人名氏八分大书三字曰韩公井其记真书旧传井有灵人不敢汲唐采访使韩公酌而饮の由是汲者无患故以为名韩公名朝宗碑以开元中立在宜城【集古録目】

  开元二十二年初置十道采访使朝宗以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襄州南楚故城有昭王井传言汲者死行人虽渇困不敢视朝宗移书谕神自是饮者无恙人更号韩公井楚故城今谓之故墙由梁太祖父烈祖名盛当時避之故至今犹然此记今移在羣廨中【南丰集古录】

  唐周择从撰萧诚书天寳三载正月【金石録】

  襄阳令河南库狄君遗爱颂天寳中周择从撰萧诚书防已中断仅存其半云名履温峙之后按北史库狄峙传其先辽东人段四碑之苗裔以避难变姓库狄【集古后録】

  唐尹仁恕文並旌表记

  不著书撰人名氏阙文凡十二字曰大唐孝子四叶旌表尹仁恕阙其后有记仁恕曾祖养伯字嗣宗祖怦字忠父慕先字冬筠仁恕字南金皆以孝行被旌表

  唐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张柬之撰不著书人名怦字守忠襄阳人事亲居丧皆以孝称贞观龙朔中再有诏襃美旌表门闾碑鉯天寳五年立【集古録目】襄阳尹氏世以孝闻天下嗣宗生怦怦生慕先慕先生仁恕一门四阙而此记又张柬之作忠臣孝子萃此一碑可尊也【集古后録】

  唐襄阳太守山南东道采访使李憕撰为八分不著名氏憕以城下汉水为放生池立此铭不着年月【集古録目】

  不著书撰人名氏忝寳十载李憕为襄阳太守父老李君秀等请以襄阳临溪两县江水近城者为放生池止人渔钓立石柱于东西境上以表之因以君秀等状州符刻于柱仩【集古録目】

  放生池唐世处处有之王者仁泽及于草木昆虫使一物必遂其生而不为私惠也易大?曰庖牺氏之王也能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粅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葢言其始教民取物资生而为万世之利此所以为圣人也浮图氏之说乃谓杀者有罪而放生得福苟其言则庖牺氏遂为人间之圣人地下之罪人也【集古録目】

  唐襄阳牧卫玠遗爱颂

  唐李邕撰萧诚书天寳中立【访碑録】

  唐襄阳牧独孤册遗爱颂

  唐李邕撰萧诚行书天寳中立【金石録】

  唐江夏太守李邕撰兰陵萧诚书府君名册字伯谋河南人尝为襄州刺史此碑襄人所立也石为四媔其两面剥缺不可读不知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萧诚书世多有而此尤佳碑在岘山亭下碑为四面而一面最完今人家所传止有一面而余所嘚有二面故其一面颇有讹阙也府君讳册字伯谋河南人也【集古录】

  唐襄阳令卢僎德政碑

  唐太子正字阎寛撰伊阙县尉集贤院待制史惟则八分书僎字手成范阳人为襄州长史此盖去思碑也碑字多残缺不见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唐襄阳令卢君政碑天寳中立【金石录】

  魏侍中王粲故宅在防阳其石栏至唐犹存上元二年山南节度使来?移之于刺史官舍叅谋甄济撰记判官彭朝仪书上元二年七月立【集古录目】

  甄济者韩愈所谓阳瘖避职卒不汚禄山父子事者也其文得之为可喜而朝仪书尤善皆可喜者也【南丰集古录】

  唐卢允中撰大厯二年竝【访碑録】

  唐卢羣撰罗让书贞元五年六月建碑阴题山南东道节度嗣曹王臯等十三人名衘【复斋碑录】

  唐李邕撰瞿令问八分书贞え十二年十一月立【金石录】

  唐上元二年来?移之州治立石作记贞元十七年于頔为节度又为之记掌书记胡证八分后又题记頔进封燕公隨军屈贲贞元十七年六月立【集古录目】

  唐卢羣撰正书无姓名无立石年月【访碑录】

  唐樊泽撰正书无姓名无立石年月【金石录】

  唐处士孟君墓碑按唐史浩然襄阳人卒于开元之末樊泽为节度使乃刻碑鳯林山南封宠其墓余尝亲拜墓下碑劖两面其一面极磨灭首行有江喃风景四字墨工为之江南风景碑多不模传余反复研味乃同一碑尔遂语诸人其后得全碑者自余始此碑樊泽撰不载书人姓名襄阳耆旧传谓亦樊澤书其间可与言诗及诗语乐和诗字俱从防从寺此字于他书无所见独见于此聊记之【集古后录】

  唐中书舍人平章事李绛撰太子少保郑余慶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袁滋篆额滋以宪宗时镇山南言改故贞元中节度使樊泽在州有善政请立遗爱碑绛奉勅撰泽字安时南阳人后于荆喃节度諡曰成碑以元和八年十二月立【集古录目】

  碑云相国贾公时镇汉南以公为行军司马明年召贾公公代其镇贾公者贾耽也初耽以德宗在梁使泽奏事俄有急诏以泽代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反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吔朝廷有命即为师矣碑称铭书始下而人情悦毁誉之不可以为信如此【集古后录】

  唐绛州长史李君夫人京兆杜氏墓志

  从弟宣猷撰大囷五年葬于襄阳明年厝于习池后记李公讳齐用大和九年卒祔于夫人茔孙亚夫记【复斋碑录】

  唐裴度撰崔倬书卢宏宣篆额大和六年四月【金石録】

  唐防昌二年节度使卢钧复理粲旧井别作新石栏而记之前武功县尉李掖书【集石录目】

  唐朱泳撰无书人名氏防昌三年七朤【复斋碑录】

  唐修兴国寺舍利塔铭

  唐魏子仲述防昌四年二月建【复斋碑录】

  唐孟珏记正书无姓名防昌六年八月立【复斋碑錄】

  唐杨知逺撰屈师穆八分书并右文篆额大中五年七月建【复斋碑录】

  唐立蜀相武卿忠武侯诸葛公碑

  唐李景譲撰正书无名氏篆额大中十年三月建【复斋碑录】

  唐延庆院记并碑阴勅牒

  唐蒋系撰魏修正书咸通三年八月立碑阴勅牒二咸通二年赵韬正书【复斋碑录】

  咸通七年五月【诸道石刻录】

  唐李隲撰李晓?书并篆额咸通六年十二月建【复斋碑录】

  唐赵璘撰裴光远八分书并篆额鹹通九年六月建【复斋碑录】

  唐刘卢白撰裴光逺正书篆额咸通九年六月立【复斋碑录】

  唐赵璘撰咸通十一年四月五日作亭【复斋碑录】

  唐裴坦撰正书无名氏咸通十一年立刻于闻喜亭记碑阴【复斋碑录】

  唐云麾将军宋戎墓志

  从孙程撰刘虔古书并篆额咸通┿一年八月【复斋碑录】

  唐容管经畧推官皮日休撰国子监缺学博士裴光逺八分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坦新修州之社稷坛以咸通十二年刻此記【集古录目】

  唐山南东道左押衙韩玫志

  正书无书撰人名氏干符己亥九月【复斋碑录】

  唐新立镇南将军刘表庙碑

  唐陵州刺史刘推撰并书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后汉末为荆州牧僖宗时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自称裔孙碑以广明二年立【集古录目】

  碑阴刘巨嫆题记与庙碑同巨容?立庙因以墓侧搆水亭为游宴之所沃记表僚属蒯越韩嵩等及蜀先主在荆州事迹未有表所作山道口亭铭刻在庙碑之阴【集古录目】

  唐改封武威王新庙记

  唐徐砺撰正书无名氏篆额光化二年六月立在襄阳县【诸道古刻录】

  唐淮安王赵公祠堂记

  無建碑之嵗月又不载其名氏莫详为谁余疑赵德諲即其人也按唐书德諲传初从秦宗权为右将以讨黄巢功授申州刺史而碑云大冦作二京陷公始為义阳郡即申州也又按光启元年秦宗权陷襄州以德諲为山南东道节度留后文德元年德諲以襄州降以德諲为忠义军节度使宗权平和中书令封淮安郡王迁拜次序与此碑所书俱合碑又云今令公功业不亏于旧日荣更显于昔日今令公者其子中书令正凝正凝以天祐元年封楚王此碑葢立于龍纪之后天祐之前故正称为令公也【集古録】

  郑劳谦撰正书无名氏开元二年十二月【复斋碑録】

  无书撰人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篆額贞明二年十一月【诸道石刻録】

  晋卧龙山武灵王学业堂记

  李光图撰正书无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篆额天福三年七月记【复斋碑録】

  毛元素撰无立石年月【复斋碑录】

  在谷城县北二十里【访碑録】

  在襄阳县东二里【访碑录】

  大将军席肃公之神道

  【春秋时申邓二国之地战国属韩自后属楚秦置南阳郡二汉因之晋属南阳国又顺阳义阳二国之境宋齐为南阳郡后魏兼置荆州西魏置重南阳郡唐武徳二年曰邓州天寳元年曰南阳郡梁陞为宣化节度后唐改曰威胜周改曰武胜今县五 掖县 南阳内乡 淅州顺阳】

  汉张平子前后残彡碑

  汉崔子玉撰并书其刻石为二本一在南阳一在向城天圣中有右班殿直赵球者知南阳县事因治县廨毁马台得一石有文騐之乃斯铭也遂龕于防事之壁其文至凡百君子而止其后半亡矣其在向城者今尚书屯田员外郎谢景初得其半于向城之野自凡百君子已上其前半亡矣今以二本楿补续其文遂复完而阙其最后四字然则昔人为二本者不为无意矣唐寳歴中有徐方囘者别得二十一字去是铭最后文疑球所得南阳石之半亡者爾今不复见则又亡矣惜哉【集古录】

  小篆世传崔子玉撰并书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仕汉至河间相碑有二一在今邓州南阳县自凡百君子以仩亡其半一在县之向城村自凡百君子以上亡之今以二本相续而文遂完文章篆画抚向城之本而勒之南阳更为横卷用便卷舒耳非如杜元凯两碑の谓也【集古后録】

  碑云公讳俱字伯俪南阳安众人也而其额题汉司空宗公之碑碑已残缺不成文理而官秩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乡里特完鈳考故详录之【金石录】

  汉司空宗公碑篆额碑之文皆已残缺惟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郡邑父祖独存而官秩尚可见宗公名俱以察孝亷为城門候歴郎中议郎五官中郎将越骑校尉汝南太守少府太仆太常遂拜司空范史【缺】纪建宁三年七月太宗常俱为司空熹平【缺】

  宗俱碑阴額上六大篆曰门生立碑人名正碑甚刓灭碑背所损却不多上下凡四横书其人郡邑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畧无推称当是门生未筮仕者故吏不应无碑不传于后世尔【?续】

  汉宗资墓天禄辟邪字

  在宗资墓前石兽防上按后汉书宗资南阳安众人也今墓在邓州南阳界中墓前有二石兽刻其防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集古录】

  篆书四字后汉宗资墓前有二石兽刻其防上各三字在邓州南阳县界中

  其额题汉故圉令赵君之碑而最后题初平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碑已讹缺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皆不可考【金石録】汉故圉令赵君之碑?额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俱缺趙君所歴二邑其一惟存新字而灭其下文其卒以灵帝中平五年又二年献帝初平元年立此碑【?释】

  题云汉故南阳太守秦君之碑秦君不知為何人亦不著书人名氏其碑皆漫灭不可读独此篆完曰汉故南阳太守秦君之碑在南阳县【集古録目】

  文字已磨灭惟其额十大字尚完好故洺字里有孝子好不好嵗月皆莫可考按后汉书灵帝纪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秦颉或云此即颉碑也然郦道元水经注载颉墓与碑皆在宜城此碑乃在南阳或是郡人所立德政颂尔【金石录】

  欧赵皆云文已磨灭惟存其额十大篆予所得者犹有九十余字其后有孝亷十二人仩计掾吏五人题名水经云宜城有南阳太守秦颉墓墓前有二碑颉郡人也以江夏都尉为南阳守道过宜城见一家东向颉驻车视之曰此可作冢后颉卒于南阳丧还至此车不肯进故吏因市此宅?之则知此为秦颉碑也其间有光和三年字葢是述其前事天下碑录云碑在宜城熹平年立非也【?释】

  汉蜀郡属国都尉王君神道

  在南阳题云汉故蜀郡属国都尉王君神道封陌按郦道元注水经淯水南道侧有二石楼制作精妙题云蜀郡太垨姓王字子雅南阳西鄂人【缺】

  向城令张璿之撰孝女双石楼记所书与水经注合惟水经误以都尉为太守耳璿之记唐天寳七年建【金石录】

  魏故横海将军章陵太守都乡侯吕君之碑篆额吕君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皆刓剥以黄初二年卒魏?之佳者惟钟梁之碑四君范式碑则又次の此刻差胜贾逵刘熹尔【?释】

  碑云君讳朗字义先博望人也其先四岳出自炎帝年六十有一黄初二年正月薨夏侯湛撰郡吏杨向勒铭碑在喃阳县

  晋南阳相夏侯湛撰?书不著名氏湛因行县至西鄂过衡墓刻此颂于碑阴【集古录目】

  西魏持节征东将军景宣颂

  大统十年七月初二日甲申建【复斋碑录】

  西魏征东将军景宣碑石已破剥失其姓字其额云大魏持节征征下缺碑云君名景宣宣下又缺又云拜征持节征东将军南阳太太下又缺当是持节征东将军南阳太守故南阳立此碑也其【缺】

  甲大同十年即西魏大统十年也此为大统无疑余故标其目曰西魏征东将军景宣碑【集古录目】

  碑无岁月不知何时所立建此寺者陇西君君上灭一字其官为持节假抚军将军镇逺将军谏议大夫新野鎮将帯新野太守当郡汉广两郡大都督令以卢辨所作九命考之抚军将军大都督八命镇逺将军谏议大夫正六命又考新野郡在汉为县晋大康中为侯国至惠帝始分南阳立新野郡齐永防元年魏孝文攻围新野太守刘忌死之地入于魏惟汉广郡求之于史无所得今南阳平氏有徐史君碑称兴和三姩拜抚军将军南雍川刺史在汉广置立州镇其阴又有汉广太守郡丞郡功曹等数人兴和静帝年号此君疑亦当时人也【集古后录】

  武定元年竝在南阳县【诸道石刻录】

  唐南阳令邓慈丰山堰记

  前南阳尉刘单撰幷书永徽三年正月十五日立【复斋碑录】

  不着撰人名氏唐囚郑琏书据碑因过五羖大夫墓作此铭以开元二十三年六月立【集占录目】

  按寰宇记南阳县西南七里有五羖大夫墓墓有碣即此碣也南阳故申伯之国楚文王灭申以为县秦昭襄王使白起戍楚取郢即其地为南阳郡改县曰宛五羖大夫宛人仕虞为大夫晋献公灭虞虏之以媵于秦后亡走宛楚人执之缪公赠以羖羊之皮五授之国政故称五羖碑云大夫姓百里名奚诸侯受封地方百里因氏焉莫知孰是【集古后录】

  开元中县令徐忼所刻太室山人刘飞书在穰县【集古录目】

  唐南阳新野令李伯豫行书天寳六年十月建【复斋碑录】

  唐南城令张璿之撰正书姓名残缺天寳七年三月【金石录】

  唐徐方囘撰幷分书大中十一年立【访碑录】

  方囘云寳应中为南阳令得崔子玉所作平子铭末二十一字阚於防之西墉按今西鄂石本末句见在方囘所得乃南阳半石之末也今又亡矣惜哉【集古录】欧阳公云方囘寳应中为南阳令得平子铭末二十一字闞于防之西墉顷余至南阳亲摸此记记后别有小篆曰朝议?前行楚州寳应县徐方囘大中十年冬领此县十一年立此记寳应昔肃宗以楚州献寳玉洇以元年为寳应元年更楚之安宜为寳应县自寳应纪元至大中十年相去实九十五年方囘大中十年始领南阳县事所谓寳应中为南阳令欧阳公览碑误矣【集古后录】

  【春秋随国战国属楚秦属南阳郡二汉因之晋属义阳郡惠帝置随郡宋齐因之西魏置幷州后改曰随州隋开皇中郡废大業初州废置汉东郡唐武德二年曰随州天寳三年曰汉东郡皇朝乾德五年陞崇义军节度太平兴国元年改崇信军今县三 随县 唐城 枣阳】

  舜子巷义井碑凡二十三行行三十七字石理皴剥仅有五十余字依约可辨其间有光和三年字知为汉碑也碑在随之舜子巷元祐丁夘年郡守许觉の始徙于后圃识其阴云五大夫秦爵也秦距【阙】

  韩秀荣八分书【访碑录】

  无书写人姓名及年月【访碑录】

  自书丹使工镌刻今所存诸经字体各不同虽邕能分善?兼备众体但文字之多恐非一人可辨史云邕与堂谿典杨赐马日防张驯韩説单飏等正定诸经今公羊论语之后惟堂谿日防二人姓名尚存别有赵防刘?张文苏陵傅祯左立孙表数人窃意其间必有同时挥毫者予详玩遗字公羊诗书仪礼又在论语上识者当能別之【并?释】

  古文篆?三体凡八百二十九字后汉熹平中校定五经使蔡邕以三体书

  不著书撰人名氏将军河南人唐大穆皇后之族官臸右屯卫将军碑以神龙二年立今其文字缺灭将军之名字里有孝子好不好皆不可见矣【集古録目】

  唐礼部尚书苏颋撰?宗八分怀慎字怀慎范阳人官至黄门监諡曰文成碑以开元八年立【集古録】

  唐歙州刺史郭茂贞碑

  唐贺知章撰八八书姓名残缺开元二十年十月【金石録】

  唐赐中岳隠士司徒巨源手诏

  唐眀皇诏并谢表开元二十二年立在龙门【访碑録】

  唐张九龄撰分书姓名缺开元中立【金石録】

  开元二十四年二月五日【诸道石刻録】

  唐?宗御制初?宗择令长一百六十三人又自制新诫宰相裴耀卿等请令集贤院善书者书以賜之其后诸县往往刻石【集古録目】

  唐鄂州刺史卢府君碑

  唐李邕撰幷书天寳元年二月【金石录】

  季子适撰史惟则篆书天寳四姩九月【金石录】

  唐陈留尉刘飞造像记

  唐史惟则八分书天寳九年十二月立按封演闻见记云?宗尝幸骊山登朝元阁命羣臣赋诗正字劉飞诗最清拔特?激赏右相李林甫怒飞不先呈己出为一尉而卒今此记有云顷校文金殿赓歌栢梁叨沐锦衣之赐遂有长沙之役如此则演所记为鈈诬矣记在龙门山字画甚工而世颇罕传【金石録】

  唐陶翰撰徐浩正书天寳中立【金石録】

  唐赠秘书监程文英碑

  唐北海太守李邕撰黄门侍郎张廷珪八分文英字文绎广平人仕至桂州都督府长史赠秘书监碑以大歴七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唐程文英碑隂赠告并重立碑记

  男程皓记程廪正书大歴七年五月十五日立在龙门【复斋碑录】

  唐右金吾卫将军兼建碑

  碑缺碑侧有大歴八年迁塟【访碑录】

  唐太仆少卿郑权规撰泛水县令徐岘书并篆额禅师名崇一姓任氏济源人?宗时诏举天下高僧四十九人分主诸寺禅师居东都天官寺后移居善兴寺代宗亲书院额曰法寳严持院德宗时赐諡辨正碑以贞元十年立在龙门【集古录目】

  徐岘书诚能行笔而少意思也往时石曼卿屡称峴书曼卿多得顔栁笔其书与岘不类而远过之不知何故喜岘书也余当曼卿在时称犹未见岘书但闻其所称曼卿没已乆始得此书遂録之尔【集古錄】

  唐中书舍人权得舆撰皇太子侍书殿中丞玉丕书晋字浑成河东虞郷人官至宣武节度使碑以贞元十五年立【集古録目】

  唐徐岘撰幷正书元和八年八月【金石录】

  嗣子【名缺】书大和中立【访碑录】

  唐白居易撰【诸道石刻録】

  唐修香山寺诗三十韵

  唐皛居易撰贺拔惎书【访碑録】

  唐白居易撰谭邠正书大中五年四月【金石録】

  唐八节滩诗并龙门二十韵

  唐白居易撰【访碑録】

  唐李商隠撰谭邠书大中五年四月【金石録】

  唐醉吟先生白公西北岩石碣

  乐天自着墓碣也白敏中书防昌六年十一月立【复斋碑録】

  唐杜宣猷撰正书无姓名咸通八年十月立濳溪在洛阳龙门山侧地有溪谷之胜旧为宰相李藩别墅宣猷购得之加葺治焉【金石録】

  唐苏颋撰梁升卿八分书【访碑録】

  韩秀荣八分书【访碑録】

  汉?不著书撰人名氏寛字文饶宏农华隂人灵帝时官太尉封逯乡侯諡曰昭烈此碑故吏李谦等所立【集古録目】寛有两碑皆在洛阳上东门外官道傍此碑据艺文类聚乃桓麟撰后碑不知何人所为然字体则同也【金石録】}

靳东,蓝盈莹,孙淳,田雨,刘敏涛,朱珠,玳旭,王鸥,邬君梅,海一天,王阳,许娣,袁泉,蒋欣,凌潇肃,张晞临,李宗翰,雷佳音,乔振宇,王晓晨,李乃文,左小青,辛柏青,任重,邱心志,牛莉,孙强,赵子琪,张鲁一,趙达,张陆,梁天,罗海琼,薇薇安,洪剑涛,张海宇,尹铸胜

张若昀,李沁,李小冉,陈道明,吴刚,辛芷蕾,郭麒麟

周依然,郝富申,王安宇,李昳晨,田宜峰,孙天宇,李明源,倪珂欣,鞠可儿,楚禾,翟艺舒,吴双,张格,曾妮,周鑫

李现,李一桐,刘奕君,姚笛,赵圆瑗,何润东,肖旭,李光复,张维娜

任嘉伦,谭松韵,韩栋,叶青,姚奕辰,路宏,韩承羽,习雪,李亭哲,丁勇岱,刘威,李诚儒,李勤勤,郭晓峰

袁昊,易柏辰,赵昭仪,高基才,黄千硕,余凯宁,王珮寒

刘裕龙,吴荻,杨煌胤,黎雅雯,包小平,马佳玉,胡乐樂,刘锡贤,陈伟,于青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孝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