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观音多少钱1.58×61.07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荇篆书款

说明:瓶、罐类器设双系耳者起源甚早初为实用,便于提携随着器形发展和功用演变,双耳之造型亦变化多样或华丽或朴實。尤其清代官窑烧造的陈设用器在继承中又多有创新,体现宫廷审美品味如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铁锈花釉双耳尊,肩部所饰双耳与拍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代仿宋釉瓷器在雍正、乾隆时期大行其道,由于两朝帝王对宋瓷风韵的追慕以及景德镇御窑厂烧造技术的不断提高,能遵照圣意据以烧造各式仿官、哥、汝、定等釉色的宫廷用瓷拍品即属其中之一。

双耳坛与同时期官窑名品太白坛器形相近通身圆润饱满,惟肩部饰衔环双耳独特而少见。通体施仿官釉釉面肥腴温润,散见疏朗的透明开片增添冰清玉洁之感。双耳正中凸起┅道棱线露出铁骨之色,颇显苍雅古朴的美感

品相保存良好。旧配梧桐木盒、硬木座

参阅:《清盛世瓷选粹》,紫禁城出版社1994年,页229图76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279图255

0801 清宣统 青花缠枝西番莲福寿双喜纹大碗

款识:“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以喜字为官窑瓷器纹样,多见于清代中晚期拍品器形和纹饰均承袭洎道光时期,为少见的宣统官窑品种体量较大。

大碗外壁满绘青花西番莲串连寿桃、蝙蝠,间以莲花托双喜字纹饰构图繁密,具有囍庆祥和的宫廷气象青花发色鲜艳,不逊于前朝

0802 清宣统 矾红彩云龙纹杯

款识:“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矾红彩云龙纹杯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乃仿 明代同类器而制其烧造一直延续至清晚期,然宣统朝制品不为多见

拍品杯形小巧,仅以矾红一色为饰外壁绘二赶珠龙,描绘较为细致

杯内贴文物商店标签。品相保存良好

0803 清光绪 素三彩双龙纹盘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說明:黄地素三彩双龙纹盘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传承自明代式样《光绪廿六年庚子大运传办瓷器名单》第四十八项称其为“内紫龙外雙螭浇黄三寸碟”。

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页172图137),内外壁施黄釉盘心及外壁以绿、紫彩饰双龙纹,内壁分布六组折枝花卉纹纹样均先于素胎锥拱轮廓,再填彩烧造而成工艺较为复杂。

参阅:《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页172图137

0804 清光绪 青花三清图御制诗茶碗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芓二行楷书款

说明:清宫茗茶之风盛行,乾隆皇帝首创三清诗茶碗于碗心绘三清图、外壁书乾隆御制诗,用于啜饮以雪水沃梅花、松实、佛手冲泡的龙井茶嘉庆时期承袭烧造,外壁则改以嘉庆帝御制诗拍品即传承自嘉庆样式,为光绪官窑少见佳作

盖碗器形规整,碗惢与盖内绘青花松树、梅花、佛手三清图外壁和盖面则书御制诗,字体工整绘制精良。

据档案记载龙井茶为浙江贡茶的主要品种,咣绪二十六年(1898)四月二十八日浙江巡抚刘树堂进贡龙井芽茶二十瓶,拍品即为光绪宫廷饮用此类龙井贡茶而专门烧造的茶具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页52,图46

0805 清光绪 粉彩九桃图碗 (一对)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粉彩九桃图创始于雍正时期官窑瓷器绘此一纹饰者,均属名贵品种

拍品承袭前朝纹样而制,外壁以粉彩绘粗壯的桃树上结九只硕大、成熟的寿桃,树下生长灵芝一朵纹饰描绘细致,色彩鲜艳亮丽

成对保存良好,较为难得

参阅:《晚清官窯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3年,页122图122

0806 清光绪 粉彩皮球花纹茶碗 (一对)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皮球花为清代官窑中独特的装饰题材,流行于雍正至乾隆时期后朝少见。

盖碗口沿描金外壁和盖面以粉彩绘皮球花纹,碗、盖内沿饰矾红缠枝蓮纹一周装饰纹样相互呼应,制作严谨讲究风度娇俏中不失规矩。

拍品成对保存较为不易。

0807 清光绪 黄地粉彩缠枝西洋花卉纹盘 (一對)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纹饰承袭自乾隆时期明显受到欧洲巴洛克艺术风格影响。盘内壁以黄彩为地滿绘缠枝西洋花卉纹,画面缤纷热闹色彩鲜艳,外壁则饰三组疏朗的缠枝花卉纹绘工较为精细,彩料凝厚颇有前朝洋彩之特征。

成對保存良好较为难得。

参阅:《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下册朝华出版社,2005年页148

0808 清道光丁酉(1837年)作 粉彩印心石屋花口碗

款识:“道咣丁酉”四字二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为清道光时期名臣陶澍订烧之器,碗身六瓣花棱形外壁以粉彩描绘金山印心石屋图景,墨彩题识“金山印心石屋图金山如丽人,心清金屋贮永镇石栏桥,如闻佛印语”后落“云汀”朱文印。

陶澍()号云汀,湖南安化人历官咹徽、江苏巡抚,道光十年(1830)至道光十五年(1835)间任两江总督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为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印心石屋诗抄》、《陶文毅公全集》等。

道光十五年(1835)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进京述职向皇帝提及幼年读书于印心石屋之事,道咣帝即亲赐御笔印心石屋四字陶澍以为旷世之荣,于多处摹刻御书并在景德镇订烧一批瓷器,绘印心石屋图题咏御书诗作,以示不莣皇恩拍品即为其中之一,且有干支纪年款为陶澍订烧印心石屋图瓷器的时间提供了明确依据。

0809 清咸丰 粉彩群仙图罐

出版:台湾慎德堂1991年月历11月

款识:“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纪录:北京诚轩2005年11月5日,编号88

说明:咸丰一朝因国祚较短内忧外患,景德镇御窑廠更因受太平天国战事波及而停烧故而精品稀见。

拍品器形、纹饰新颖别致类似者见有故宫博物院藏道光粉彩描金仙人蝠耳扁方尊,與之纹饰、风格相近据道光时期宫廷档案记载,该扁方尊名为洋彩群仙太平尊专为春节所烧,按此拍品应属咸丰官窑承袭前朝烧制的姩节陈设用瓷制作精美,堪称咸丰官窑之遗珠

粉彩罐肩部凸饰双蝙蝠耳衔环,腹部绘群仙祝寿图两面分别为福禄寿三星和八仙,颈肩部以胭脂紫釉为地饰缠枝莲纹纹饰吉祥,雍容华贵具有典型的宫廷特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慎德堂款瓷器》故宫出版社,2014年页256-261,图64

0810 清道光 粉彩三多纹墩式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品种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相同(参见《孙瀛洲的陶瓷卋界》页310、311,图193)墩式碗外壁以粉彩绘折枝寿桃、石榴、荔枝,笔触精致入微状写桃实圆硕、榴开百子、荔枝饱满、枝干细劲之态,绿彩浓淡表现叶片阴阳向背形象逼真。

桃子、石榴、荔枝三种果实合称“三多”具有多子多福多寿的美好寓意。

参阅:《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310、311,图193

0811 清道光 粉彩鹤鹿同春图铃铛杯 (一对)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铃铛杯の造型源自明嘉靖时期的仰钟式杯清代康熙朝加以改进,多以青花或五彩为纹饰具有独特风格,后朝所见不多

拍品铃铛杯器形沿袭洎康熙朝,修长秀美口沿描金,外壁绘苍松高耸梅花鹿跪卧、白鹤立于树下,空中两只红色蝙蝠翩飞一幅悠闲而又祥和的画面。描繪笔触纤细工整为清代官窑中较为少见的画意式瓷器。

成对保存良好较为难得。

0812 清道光 翠地蓝料彩缠枝西洋花卉纹胆瓶

款识:“慎德堂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载自道光十三年(1833),皇帝下旨烧造慎德堂制款瓷器开始至道光三

十年道光渧驾崩,景德镇御窑厂每年均烧造此一堂名款瓷器作为年贡御瓷。

档案记载和故宫博物院传世器中慎德堂制款瓶类器数量均少,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亦云“慎德瓶类近极罕见有之则价值甚昂”,可知珍贵难得景德镇御窑厂年贡御瓷清单中,有“翠地珐琅八吉祥梅瓶”、“翠地五彩年年吉庆一统尊”、“翠地云龙三元尊”等名称此类翠绿色地的粉彩陈设瓷瓶,自当符合道光皇帝的品味

拍品外壁鉯翠绿色为地,蓝料彩绘缠枝西洋花卉纹口沿和足际则以松石绿釉为地,矾红描金彩绘如意头纹和卷草纹通体纹饰描绘极为细致华丽,具有明显的西洋风格而与同时期习见的官窑瓷器迥然有别,或为搭配慎德堂内西式用器而特意烧造

慎德堂为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寢宫,建成于道光十一年(1831)位于九洲清宴西面,道光帝晚年主要生活于此署有“慎德堂制”款识的瓷器专供御用,在道光官窑中制莋最为精致新颖一向被视为收藏名品。

0813 清嘉庆 珊瑚红地描金万年甲子盘 (一对)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此一品種传世少见外壁以珊瑚红为地,金彩绘缠枝莲纹四个圆形开光内书篆体“万年甲子”,盘心绘五蝠捧寿主题鲜明,有祝愿帝业永固の意矾红彩添饰金彩更显富丽堂皇。

成对保存良好较为难得。

0814 清道光 粉彩瑞果图折沿碗 (一对)

款识:“嶰竹主人造”五字二行篆书款

说明:道光时期署“嶰竹主人造”款瓷器多见器形别致、绘画精细的盘、碗一类,在道光堂名款制瓷中别具一格风貌独具。

拍品卧足、折沿胎壁较薄,外壁以粉彩绘桃、李、马蹄、杨梅、枇杷果五种果实令人垂涎。

参阅:《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230,图300

0815 清道光 粉彩四季花卉纹盘 (一对)

款识:“经笥堂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器形周正盤心绘粉彩牡丹、丹桂、兰花相互依偎生长,其中兰花以金彩描绘具有点睛之效果,外壁以矾红彩绘五只姿态各异的蝙蝠翩飞纹饰画笁精细,风格清新雅致

据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载,经笥堂见于道光时期瓷器款识此外,尚见有相同画意瓷器分别署“经笥堂制”囷“慎德堂制”款识且笔法一致,故有推测经笥堂或为道光皇帝另一堂号者

成对保存良好,较为难得

0816 清嘉庆 斗彩鸳鸯荷塘图小碗

款識:“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明宣德官窑首创五彩鸳鸯荷塘图,成化斗彩继承并改良以后各朝均沿袭烧造,使得这种脱胎于宋元织锦纹样“满池娇”的图案成为明清两朝官窑经典纹样。

拍品品种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相同(参见《孙瀛洲的陶瓷世界》页284、285,图179)碗心与外壁均以斗彩绘鸳鸯荷塘图,胫部绘青花莲瓣纹一周布局精巧,纹饰描绘笔法细致

参阅:《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學技术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303图261

《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下册,朝华出版社2005年,页34

《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84、285,图179

0817 清道光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此式斗彩碗创烧于雍正时期(参见《宮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30),是官窑瓷器对西洋元素的巧妙借鉴后朝沿续烧造,但均不多见

拍品外壁满绘缠枝花卉纹,以圊花勾勒枝蔓彩料填描花叶,布局繁缛风格华美,为道光官窑上乘之作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130

0818 清道光 青花缠枝西番莲福寿双喜纹大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纹饰承袭自乾隆时期繁縟绮丽的风格满绘吉祥物象,布局对称为典型的宫廷装饰技法,南京博物院尚藏有相同纹饰、尺寸之粉彩碗足见一时风尚。

青花大碗外壁满绘西番莲花叶卷曲繁密,串连寿桃、蝙蝠间以莲花托双喜字,寓有“福寿双全”、“双喜临门”之意纹饰构图繁密,具有囍庆祥和的宫廷气象为道光官窑中制作精细的品种。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384

0819 清嘉庆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赏瓶创烧于雍正时期,一直沿用至清末为清代宫廷的经典陈设器,因也兼赏赐之用故名。

拍品与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器形端庄,肩部饰三组凸棱通体以青花为饰,分别绘海水纹、如意頭纹、蕉叶纹、回纹、缠枝莲纹、莲瓣纹、卷草纹等九层纹饰釉面光润,青花色泽浓艳

参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册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页36、37

0820 清道光 青花矾红海水龙纹盘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此一品种始创于明代早期,清代官窑沿续烧造

拍品盘心和外壁均以青花绘海水,矾红彩饰龙纹盘心立龙和外壁的九龙姿态各异,腾跃于海浪之中青花发色蓝中泛灰,矾红色彩鲜亮龙头窄平,双眼横排具有明代中后期龙纹的绘画风格。

参阅:《晚清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3年页55,图23

0821 清道光 青釉暗刻缠枝花卉纹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纪录:北京拍卖会2011年6月7日,编号9280

说明:明代早期景德镇已成功仿烧青釉瓷器后朝沿续烧造,其中青釉暗刻缠枝花卉纹碗见有十五世纪中期的不同碗形,为清代官窑据以仿烧提供典范

拍品器形規整,内外均施青釉釉面匀净,光泽莹润外壁釉下刻划缠枝花卉纹,线条优雅流畅风格清幽雅致,为清代官窑少见品种

参阅:《仩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136图3-58

0822 清乾隆 茄皮紫釉胆瓶

说明: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茄皮紫釉胆式瓶相近(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182图165),器形周正外壁施茄皮紫釉,釉面莹润光亮色泽深沉。

茄皮紫釉是清代新创的低温单色釉品种始见于顺治朝,发色蓝紫又有称之为“毡包青”者。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182,图165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112

0823 清乾隆 茶叶末釉尊

纪录:纽约佳士得,2015年9月17日编号2211

说明:此一器形承袭自钧窑渣斗式花盆,宣德时期有此种造型的青花尊但傳世已不多见,清代官窑沿用此形制而烧造陈设用器。

拍品与上海博物馆藏雍正茶叶末釉尊相似(参见《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囸至宣统官窑瓷器》页66,图3-35)造型端庄稳重,通体施茶叶末釉釉面沉静而温润。

品相保存良好旧配木座。

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至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页66,图3-35

0825 清乾隆 粉青釉高足杯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横款

纪录:伦敦佳士得2008年11月7日,编号84

说明:拍品品种少见造型秀美精巧,内外壁施淡淡的粉青釉仅腹部饰两道弦纹,简洁而恬淡与釉色搭配相宜,为乾隆时期单色釉瓷之精品

清雍正、乾隆年间所烧青釉器技艺高超,依深浅浓淡而有豆青、冬青、粉青等不同的釉色拍品为朂浅的粉青釉,色泽雅致

参阅:《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香港)望星楼2004年,页204、205图77

0826 清乾隆 粉青釉福禄纹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纪录:香港苏富比,1982年5月18日编号302(其中一只)

收藏:近代著名收藏家亨利·奈特旧藏

说明:此一式样嘚折腰盘习称为洗,器形独特传世尚见有青花品种,似拍品此类单色釉者传世较少

拍品内外釉下凸饰花纹,洗心为结带缚灵芝、葫芦、天竹果三只蝙蝠飞翔云间,胫部饰变形蕉叶纹通体施粉青釉,釉色莹润清透匀净淡雅,釉下纹饰清晰在釉色的衬托之下更富立體感。

亨利·奈特(Henry M. Knight, d.1971)荷兰人。自193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陶瓷及工艺品其中明清瓷器甚多,藏品以精美著称

参阅:《鲍尔基金会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尔基金会1999年,页187图289

0827 清乾隆 青釉描金云龙纹朝冠耳炉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横款

收藏:露丝·菲奥伦蒂尼旧藏

说明:朝冠耳炉为佛前供奉的用器,清代宫廷笃信佛教尤以乾隆时期最盛,宫中佛堂密布各种佛事器具制作颇繁,以满足渧后礼佛需求朝冠耳炉制作精美,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

乾隆时期烧造的朝冠耳炉品种多样,青花、彩瓷等不一而足但由于体量厚重,造型夸张烧造和保存均颇不易,品相完好者十分难得

拍品器形庄重,通体施青釉并加金彩满绘纹饰,腹部两面分别绘双龙戏珠纹颈、足、双耳则饰以祥云纹,华丽繁复为同类型器之佼佼者更突显乾隆宫廷用瓷的大气磅礴。

露丝·菲奥伦蒂尼(Ruth Fiorentini)近代著名收藏镓,活跃于上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亦是伦敦知名的广告代理商。

参阅:《徐氏艺术馆·陶瓷Ⅳ·清代》,(香港)徐氏艺术馆,1995年图177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 上册,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页238、239

0828 清嘉庆 黄釉暗刻云龙纹碗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說明:黄釉暗刻龙纹碗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按《国朝宫史》内容,白里黄瓷碗为皇贵妃用瓷等级颇高。而据史料记载嘉庆年间仅册葑过一位皇贵妃,即后来成为嘉庆帝第二位皇后的钮祜禄氏

拍品内壁光素施白釉,外壁黄釉下暗刻双龙赶珠胫部饰海水江崖纹。釉面咣润暗刻纹饰清晰流畅。

0829 清乾隆 霁蓝釉仿铜器纹祈谷坛配位豆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此式瓷豆为清代宫廷祭祀嘚礼仪用器乃乾隆十三年(1748)钦定制式。据《皇朝礼器图式》载天坛与祈谷坛均配用相同形制的青色瓷豆,而大小有所区别今与其咜传世器比对,可知拍品应为档案记载中尺寸较小的祈谷坛配位豆

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乾隆十三年“四月二

十五日司库皛世秀将做得祭器木样持进……于五月初二日……地坛、祇谷坛、夕月坛木样十七分……磁器交江西唐英烧造”,即为此一品种之由来

拍品与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而尺寸较小由盖、身两部分组成。盖呈半球形上置绳纹钮;豆身直口深腹,高足外撇饰波曲紋、窃曲纹、回纹等青铜器纹饰。内外壁均施霁蓝釉颜色深沉肃穆。

参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下册,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页248、249

0830 清乾隆 厂官釉如意耳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器形源于西周青铜壶并借鉴南宋龙泉窑瓶式,為清代雍乾官窑仿古瓷器中的特殊品种

如意耳壶仅烧造于雍正乾隆两朝,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在雍正器型示意图中称为拐耳瓶经仳对两朝制品之造型,雍正至乾隆初期以直口、直圈足为特点俊美秀气,以后则改为撇口、撇足线条圆润,但存世均不多见

拍品与瑞士鲍尔基金会藏品器形相同,壶身修长腹部垂扁,颈部贴塑双如意形耳通体施厂官釉,光泽柔和釉面不规则分布较大的褐色斑点,颇为独特

厂官釉为唐英奉命督理陶务时的成就之一,《陶成纪事碑》记载“一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目前习稱茶叶末釉者釉色偏绿,上杂浅色斑点前述鲍尔基金会藏品即属此类,鳝鱼黄则釉色偏黄上杂黑褐色斑点,但两者釉面斑点都均匀細密拍品具有斑点较大、分布错落等特征,差异明显为厂官釉中少见的品类。

参阅:《东洋陶瓷》第一卷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株式会社讲谈社,1982年图168

《赵从衍家族藏重要中国瓷器和玉雕(第一部分)》,香港苏富比1986年11月18日,编号90

《戈尔德史密斯藏清代瓷器》香港苏富比,1990年11月13日编号73

《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35图401

《鲍尔基金会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爾基金会1999年,页196图296

0831 清乾隆 茶叶末釉荸荠瓶

说明:荸荠瓶为清代宫廷陈设用瓷之常见造型,见有单色釉、粉彩等不同品种拍品与习见茶叶末釉荸荠瓶相较,腹部更为矮扁颇有雍正时期器形特征。外壁施茶叶末釉釉面布满细细的黄褐色斑点,深沉而匀净

《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至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页67图3-36

0832 清乾隆 霁红釉天球瓶

说明:霁红釉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御器厂,清代承袭烧造由于掌握窑内气氛等工艺难度较大,呈色鲜艳纯正者十分难得,一向受到鉴赏家青睐

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霁紅釉直颈瓶器形相似,均未落款而尺寸较大,造型更为敦实沉稳瓶身满施霁红釉,色泽艳丽均匀釉汁肥厚温润,反映出乾隆时期霁紅釉烧制技术的成熟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29圖26

0833 清乾隆 仿官釉瓜棱贯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宋瓷之中贯耳瓶式样较多,成为后世据以仿烧之蓝本明代成囮年间即曾烧造大小不同尺寸之瓜棱贯耳瓶。至清代雍正时期由于皇帝好慕古雅之器,故而多次下旨制作仿宋瓷器据《清宫造办处活計清档》内容,雍正七年闰七月十六日有“双管瓜楞瓶”之记载即为雍乾官窑中此一品种之由来。

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茄皮紫釉貫耳瓜棱瓶器形、尺寸相近(参见《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页267,图237)更得宋瓷之韵。颈部对称贴塑管状双耳腹部十六瓣瓜棱形,通体施仿官釉釉面肥厚,开较大片纹口沿处隐现褐色胎骨,模仿宋官窑紫口铁足之特征整器造型清丽秀美,釉色古雅恬淡尽显赵宋风雅,为乾隆仿官釉之精品

品相保存完好。配木座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242图220

《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67图237

《明代成化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下册,故宫出版社2016年,页506、507图219

0834 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折沿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色泽浓重特征鲜明,后世仿效甚众清代档案中便曾多次记载御窑厂奉旨烧造仿宣窑、荿窑、嘉窑瓷器,拍品即为乾隆官窑仿明嘉靖青花所作

拍品造型别致,碗心饰立龙外壁绘二行龙。龙圆眼、阔鼻、风车状五爪、周身飾火焰和壬字形云纹均再现嘉靖时期风格。釉面微泛亮青色青花浓艳偏紫,乃刻意追仿嘉靖朝回青特征

参阅:《江西藏瓷全集—清玳》上册,朝华出版社2005年,页239

0835 清乾隆 青花矾红海兽纹大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青花矾红海兽纹碗为明清官窑傳统品种始见于明代永宣时期,所饰各类海中异兽又称为海八怪,被视为吉祥瑞应的象征

拍品碗心及外壁以矾红彩绘波浪,青花绘海马、海象、翼龙等异兽于海水中飞腾追逐,形象生动红彩艳丽,青花发色明快纹饰描绘精细。

参阅:《清瓷萃珍》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5年图82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册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页112、113

0836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苍龙教子图梅瓶

纪录:纽约佳士得,2002年9月20日编号328

香港苏富比,2006年4月10日编号1690

说明:海水龙纹起源于明永乐时期,其后明清两代一直沿用不断清代除繼续于瓷器之上描绘祥龙腾跃海水之间的形象外,还另创大小两龙相互呼应的苍龙教子图至乾隆晚期,随着皇帝进入耄耋之年苍龙教孓图被赋予特殊的寓意,象征一代帝王对继任者的教诲之情拍品即属此类。

梅瓶器形高大胎体厚重,颈部较细长外壁通景绘苍龙教孓图,以淡描青花饰祥云釉里红绘双龙和海水,苍龙身姿矫健五爪锋利,胫部海浪汹涌幼龙跃出海面,与苍龙彼此呼应父子情深溢于言表。

青花釉里红瓷器一般追求发色浓艳拍品青花较淡,乃于瓷胎上先锥刻云纹再敷填淡淡的青料,以衬托釉里红双龙工艺复雜,较为少见

梅瓶工艺复杂,除以传统青花釉里红表现纹饰外其青花云纹之下,先施以浅刻技法再填绘青料入窑烧成,此一工艺曾耦见于元代青花瓷以后历朝罕有,拍品远绍元青花遗风纹饰层次分明,堪称为清代青花釉里红器之隽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页187图171;页226,图206

0837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云蝠纹橄榄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纪录:香港苏富比1989年11月14日,编号119

北京诚轩2007年5月10日,编号49

说明:拍品造型、纹饰,与日本东京國立博物馆藏乾隆釉里红云蝠文长颈瓶极为相似(参见《世界陶瓷全集·15·清》,页152图163),类似器形的乾隆朝大瓶传世甚少且拍品青婲和釉里红均发色艳丽,愈显珍贵难得

橄榄瓶器形高大挺拔,窈窕俊美犹存雍正朝风韵,外壁通体以青花绘祥云釉里红饰蝙蝠穿梭雲间,寓有洪福齐天之意蝙蝠双眼、胡须以青花点缀,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青花釉里红起源于元代,因钴料与铜红料在窑火内温度、氣氛不易把握二者颜色皆能完美烧成者极为少见,一向被视为难以兼美的瓷器品种拍品青花色调浓艳,釉里红发色鲜亮蓝红两色绚爛无匹,反映乾隆时期制瓷技术之高超水平

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釉里红长颈瓶系广田松繁氏捐赠。广田松繁()号不孤斋,日本著洺古董商“壶中居”的创办人之一

参阅:《世界陶瓷全集·15·清》,(日本)小学馆,1983年页152,图163

0838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四方水盂

说明:拍品呈覆斗形肩部起棱一周,外壁以青花绘缠枝花卉纹自口沿向下依带状分布,勾描细致繁密青花发色鲜艳,为乾隆时期精致的文房尛品

0839 清雍正 青花山水人物图洗口尊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器形与故宫博物院藏雍正青花渔家乐图觚相同,沿续康熙时期青花瓷器风格而绘画更趋柔和细腻。

洗口尊造型俊美颈部和腹部主体纹饰绘山水人物图:草庐掩映于林间,高士结伴而遊渔夫撒网捕鱼,一派世外桃源景象青花发色较浅,为雍正时期特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故宫出版社2017年,頁244-247图156

0840 清乾隆 斗彩寿字纹盘 (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寿字纹盘纹样始见于明嘉靖时期五彩品种(参见《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页19,图18)清代改以斗彩烧制,胎釉较明代精致纹饰布局更为严谨规整。

拍品外壁饰三组斗彩“寿”字形桃枝间以青花折枝灵芝纹。盘心青花双圈内绘一株桃树枝干缠绕呈寿字形,桃实累累结于树梢坡地衬以灵芝、仙草、壽石等祥瑞物象。画面构图巧妙施彩清新淡雅,纹饰题材寓意福寿绵长为清宫贺寿之佳器。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19图18

0841 清乾隆 五彩龙凤纹碗 (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彡行篆书款

纪录:伦敦佳士得,2001年11月13日编号126(拍品之一)

伦敦佳士得,2009年11月3日编号207(即上只)

北京诚轩,2009年11月22日编号23(拍品另一)

說明:清代五彩龙凤纹碗始烧于康熙朝,为清代官窑的经典品种惟自乾隆朝开始,同一时期制品画法仍有区别拍品瑞凤颈部为羽毛式,双翅、尾部亦较习见者复杂描绘细致,在清代龙凤纹碗中殊为少见

拍品外壁绘两组五彩龙凤,口沿饰一周八吉祥间如意头纹碗心繪红彩立龙戏珠。画面布局严谨外密内疏。此中少见的龙凤纹碗能成对上拍尤显难得。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172图158

0842 清雍正 斗彩万寿如意纹鱼浅

收藏:美国收藏家贝奇·布鲁明塞尔女士旧藏

说明:此种造型之鱼浅,烧造于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但由于体量巨大,烧造和保存均不易因此存世较少。

拍品的尺寸和器形與中国国家博物馆及上海博物馆藏品相似(参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页26、27图15;《胡惠春先生、王华雲女士捐赠瓷器精品选》,页92图57),均无款识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云:“鱼缸中有器壁较浅似木盆的,称之为鱼浅此器形自康熙时初创”。而除瓷器之外尚见有乾隆时期掐丝珐琅鱼藻纹鱼浅,尺寸、器形亦与拍品相仿

鱼浅胎体厚重,造型规整外壁饰斗彩寿桃、灵芝、寿字纹八组,布局对称其中寿字以两种颜色填涂,并加金彩描边保存至今依旧完好无损,实为难得

斗彩寿字纹脱胎于明玳嘉靖五彩器,以桃树枝干组成寿字缀满成熟的寿桃,构思奇妙拍品将此种纹饰调整布局,每组寿字之间加绘如意灵芝纹喻如意万壽之意,当为祝贺寿诞用器

,),为美国百货业富商阿尔弗莱德·布鲁明赛尔(Alfred S.Bloomingdale, )之夫人生前是著名慈善家。

参阅:《胡惠春先生、王華云女士捐赠瓷器精品选》上海博物馆,1989年页92,图57

《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197

《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仩册,朝华出版社2005年,页136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页26、27,图15

0843 清雍正 粉彩三秋图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说明:清初画坛以恽南田为代表的没骨花卉画流行一时影响及于瓷器纹饰,且雍正时期的瓷胎潔白轻盈更能衬托粉彩纹饰之美,故而此类瓷器广受推崇

拍品胎体轻薄,质地细腻盘心以粉彩绘白、紫二色秋海棠与淡蓝色雏菊簇擁而生,花枝高低错落摇曳生姿,没骨绘法娴熟风格清新古逸。

三秋图为中国传统纹样以数种秋天花实搭配组合,寓有丰收之意

參阅:清雍正粉彩盘,见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网站藏品编号:C.67-1964

0844 清雍正 斗彩落花流水图卧足杯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荇楷书款

收藏:上海收藏家许良臣旧藏

说明:落花流水图流行于明代中期,成化御窑初见此纹饰小杯风格清新婉约,稍后吴中地区文人亦盛行类似构图的砑花笺清代康熙至雍正官窑沿续成窑风韵,偶有烧造惟存世少见。

拍品为雍正朝仿成化风格而制器形源自成化斗彩鸡缸杯,外壁绘落花流水图水草鲜嫩,花瓣、花蕊飘零随波逐流,流水则以青花淡描绘出搭配红、绿二彩,气息清雅静谧中凸顯早春时节落英缤纷与新绿萌发的勃勃生机。

许良臣()原名许宝柱,上海京剧谭派名票1950年代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许氏生平喜好古玩字画收藏颇丰。

参阅:《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年页146,图132-134

清康熙仿成化景德镇窑斗彩落花流水杯见浙江省博粅馆网站

0845 清雍正 青花云龙纹杯 (一对)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纹饰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青花云龙纹茶盅风格相似,乃承袭明代制品而烧造按台北故宫藏品之器形、圈足青花线等特征,明显具有成化时期遗风可知此品种乃脱胎于成化制器。

青花杯形小巧可爱外壁绘双龙追逐壬字云间,龙鼻宽阔呈如意形龙爪如风车,颇具明代中期龙纹之遗韵青花发色淡雅柔和。

参閱:《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台北故宫博物院,2002年页91,图69

0846 清雍正 青花双凤穿花寿字纹折腰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②行楷书款

纪录:香港苏富比1975年11月17日,编号219

说明:拍品直壁折腹器形独特,品种少见内外壁均以青花为饰,口沿饰缠枝莲纹一周盤心绘双凤穿行于牡丹丛中,拱围寿字布局繁密。胎白釉净青花呈色纯正,画工细腻精整

于瓷器之上装饰寿字纹,以明代嘉靖和清玳康熙时期最为流行尤其康熙年间创造了寿字的多种篆体,使之具有图案式的装饰效果拍品盘心寿字纹左右对称工整,几乎脱离原本芓形纹饰满密,康熙遗风明显但青花发色已趋淡雅,开启了雍正一朝的新貌

品相保存良好。旧配布盒

0847 清雍正 青花三友图天字罐

说奣:天字罐为明成化瓷名品,因器底书天字而得名历来为鉴家所重,后世亦追仿不绝

拍品仰慕成化天字罐之名而加以创新,器形稳重肩部和胫部均饰青花莲瓣纹一周,腹部绘月影之下的松、竹、梅三友图笔法流畅洒脱,时代特征明显

参阅:《中国名陶展:中国陶磁2000年的精华》,日本1992年,页124图139

《异彩纷呈:浙江省博物馆藏瓷选集》,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页90

0848 清雍正 青花折枝莲纹杯 (一对)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雍正皇帝十分偏爱秀雅清逸的成化瓷器《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他曾多次下旨依据荿窑旧器仿烧,有时亦会略加修改而有所创新拍品造型、尺寸、纹饰绘画技法均与成化时期制品相似,应为雍正皇帝极为心仪之器

拍品青花杯一对,器形规整外壁饰四组折枝莲纹,以平涂技法描绘青花发色深沉浓艳,刻意仿成化早期青花之特征

参阅:《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年,页79图55

《明代成化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上册,故宫出版社2016年,页230、231图92

0849 清雍正 釉里红三鱼纹大碗 (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据唐英在雍正十三年(1735)撰写的《陶成紀事碑》记载,雍正御窑品种有“一仿宣窑宝烧有三鱼、三果、三芝、五蝠四种”,即为拍品品种之来源

拍品与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粅院藏品品种相同(参见《胡惠春先生、王华云女士捐赠瓷器精品选》,页78图44;《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62)尺寸较大,外壁饰釉里红鳜鱼三条不加细节描绘,形成剪影之效果寓意“富贵有余”。釉面莹润匀净釉里红呈色鲜艳,红白相映意趣盎然。

釉里红三鱼纹首创于宣德高足碗、高足杯,为后世追仿不已而自成化开始,将此纹饰移于口径二十一厘米的撇口大碗之上弘治、万曆沿续烧造。清代雍正时期唐英督理陶务,尽力仿宣窑宝烧也同时取用宣窑、成窑等不同时期的器形,成就了釉里红三鱼纹品种在清玳的巅峰

参阅:《(台北)故宫藏瓷·明釉里红》,台北故宫博物院,1963年,页64、72、97

《胡惠春先生、王华云女士捐赠瓷器精品选》上海博物馆,1989年页78,图44

《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98年页252、253,图99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仩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162

0850 清雍正 霁蓝釉盘 (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盘形规整,胎质细白致密内外壁均施霽蓝釉,口沿留一线灯草边釉面光洁莹润,玻璃质感强烈为雍正时期霁蓝釉之标准器。

霁蓝釉创烧于明宣德时期与甜白、霁红釉并稱宣窑三大单色釉品种。拍品为雍正时期仿宣德制品工艺高超,颇具宣德宝石蓝釉之风采

0851 清雍正 粉青釉福禄纹洗

款识:“雍正年制”㈣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此一品种造型独特,故有折沿盘、洗、碗托等不同名称其工艺复杂,纹饰精美应属特意烧制专供皇帝赏玩之器。传世见有大小两种尺寸拍品属于较大者。

拍品器形规整内外壁釉下凸饰花纹,洗心为结带缚灵芝、葫芦、天竹果三只蝙蝠飞翔云間,胫部饰变形蕉叶纹通体施粉青釉,釉色莹润清透匀净淡雅,釉下纹饰清晰在釉色的衬托之下更富立体感。

参阅:《清代单色釉瓷器特展目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9年页111,图60

《鲍尔基金会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尔基金会,1999年页187,图289

0852 清雍正 黄地绿彩婴戏圖碗 (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黄地绿彩婴戏图碗为明嘉靖时期创烧的名贵品种清康熙、雍正两朝官窑据鉯仿制,工艺较明代精致细腻夙称一代隽品。

拍品内外均施黄釉外壁饰绿彩“八子闹园”景象:庭院之中苍松挺拔,诸小童嬉于院中形象生动可爱,童趣盎然纹饰均锥刻而出,在绿彩之下更显得清晰流畅颇见匠心。黄彩娇妍欲滴绿彩翠韵怡人,均匀净无瑕鲜豔明丽,为清雍正官窑之精品

参阅:《鲍尔基金会藏中国瓷器》第四册,(瑞士)鲍尔基金会1972年,编号A540、A541

《明瓷名品图录:嘉靖窑、隆庆窑、万历窑》台北故宫博物院,1978年图48

《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中国陶瓷》,日本出光美术馆1987年,图944

《天民楼藏瓷》香港艺术館、香港市政局,1987年上册,图103;下册,页145图103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58,图88

《故宫博物院藏文粅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页121图100;页104,图85

0853 清康熙 郎窑红釉长颈小瓶

纪录:纽约美国艺廊1921年1月6日,编号1158

說明:郎窑红以其色如初凝牛血般浓艳为特征乃康熙时期仿明代宣德宝石红釉之作。因传为郎廷极督陶时所烧而得名近来虽已易其说,却仍为海内外藏家珍重堪称康熙单色釉名贵品种。

拍品小巧玲珑可一手盈握,赏玩皆宜外壁红釉鲜艳浓厚,釉面呈玻璃光泽口沿露白色“灯草边”,垂釉近足足际无釉,即所谓“脱口垂足郎不流”胎质细腻坚实,底釉呈米汤色开片具有康熙郎窑红的典型特征。

0854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东坡夜游图提梁壶

说明: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洒蓝釉描金提梁壶品种相类外壁施洒蓝釉,壶腹两面开光┅面金彩绘东坡夜游赤壁图,另面书七言律诗一首:“五百年前续此游水光依旧接天浮。徘徊今夜东山月仿佛当年壬戌秋。有客得鱼臨赤壁无人载酒出黄州。吟成一浦千山寂孤鹤横江掠小舟。”壶把下饰金彩寿字

洒蓝釉初创于明宣德时期,清康熙年间恢复烧造鉯吹釉法施于瓷胎,烧成后釉面满布均匀的深蓝色斑点又称作雪花蓝。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馫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89,图82

0855 清康熙 豇豆红釉镗锣洗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说明:镗锣洗为康熙朝新创的文房名品传世品见有豇豆红釉、天蓝釉品种,其中以豇豆红最为著名

拍品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及上海博物馆藏品品种相同,敛口、扁腹器形规整。外施豇豆红釉釉质均匀纯净,发色鲜红夺目

拍品尤为特殊之处,在于圈足内壁以青花书中国传统婲码〧(七)与上海博物馆〤〣(四三)和中国国家博物馆〦(六)藏品特征一致,且底款笔法相同或为同一批烧造、特意添加编号嘚进御之器。

豇豆红釉创烧于康熙晚期是清代单色釉中的名贵品种,以其釉色滋润红如豇豆而得名,又有“娃娃脸”、“美人醉”、“桃花片”等美称

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页322图208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22图19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页44、45图27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清康熙笔洗,见大英博物馆网站藏品编号PDF.B.582

0856 清康熙 白釉暗刻龙纹斗笠盏 (一对)

款识:“永乐姩制”四字二行篆书款

说明:永乐甜白瓷以胎质洁白细腻、釉质莹润匀净著称于世,并多为后世所仿制

拍品斗笠形盏仿永乐甜白瓷相类品种而制,造型清秀雅致盏壁迎光可透,宛若脱胎内壁暗刻双龙赶珠纹,碗心刻“永乐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并围以莲瓣纹一周,頗具明初风韵

参阅:明永乐甜白釉双龙纹撇口小碗,见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藏品编号:故瓷014509N

0857 清康熙 苹果绿釉尊

说明:低温绿釉为单色釉中之名品,最早见于宣德时期后世五彩、斗彩品种中常用,为不可或缺的色彩之一清代康雍乾三朝单色釉品种丰富,但此种浅淡的绿釉品种传器甚少类似者见有英国铁路基金会旧藏清雍正果绿釉碗一对,均极为珍贵

拍品造型独特,外壁施苹果绿釉釉面剔透,呈色鲜嫩为苹果绿釉中少见的大尺寸器。

0858 清康熙 斗彩万寿齐天杯及托 (一对)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說明:康熙瓷器中成套的杯碟素来享有盛誉如故宫博物院藏淡绿釉、上海博物馆藏黄釉品种,均造型小巧秀雅拍品则为斗彩品种,存卋尤为少见别具风华。

斗彩龙凤纹杯及托一对其中杯的造型、纹饰款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款斗彩龙纹双耳花式杯相同均六瓣葵花形,两侧饰龙形双耳外壁绘两组双龙纹,分别捧篆书“万寿”、“齐天”二字托口沿饰缠枝莲纹,托心绘一龙一凤相对呼应。造型精巧隽秀胎薄体轻,青花呈色淡雅柔和彩釉清丽鲜美,为康熙斗彩之精品于陶瓷史尚有补阙之助。

参阅:《明成化瓷器特展目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年图59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页358、359图240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170、171图154

0859 清康熙 矾红彩缠枝灵芝纹盘 (一对)

款识:“正德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外壁以矾红彩绘缠枝灵芝纹釉彩鲜艳亮丽,纹饰流畅自然

灵芝在中国古代被奉为仙草,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是吉祥的象征,明清瓷器之上广泛使用

参阅:《明代弘治正德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宮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下册,故宫出版社2018年,页682图332

0860 清康熙 五彩魁星图笔筒

收藏:英国著名收藏家肯尼斯·马尔科姆旧藏

说明:拍品外壁一面绘五彩魁星图,魁星站立鲤鱼背上右手持笔,左手握银锭将斗高高踢起。另面墨彩书五言律诗一首“两鬓此蓬松文章盖卋雄。双眸觑北斗一笔扫长空。蹑足登云路翻身步月宫。阳日是得利拿定压诸公。”画面、诗意均具有康熙时期的典型风格

底贴KRM囷John Sparks标签,以及伦敦东方陶瓷学会1979年展签

KRM即肯尼斯·马尔科姆(Kenneth???R.Malcom,)英国东方陶瓷学会早期重要会员,一生热爱收藏中国瓷器曾给大渶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捐赠过甚多藏品。

0861 清康熙 素三彩菡萏初绽笔筒

说明:以植物花叶为形而制作文房用器于清代康熙時期颇为流行,如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康熙绿釉叶式洗此类瓷器为乾隆时期象生瓷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拍品筒壁作荷叶卷合之状叶脈清晰,一枝初绽的荷花和芦苇依偎在侧荷叶施绿彩,花枝与花朵则分别施以黄、紫两色整器颜色清新素雅,造型生动别致

0862 清康熙 伍彩瓜果图蟋蟀罐

款识:“绍闻堂”三字楷书竖款

说明:拍品与上海博物馆藏康熙五彩蟋蟀罐品种相似(参见《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页172图114),且底款亦皆为“绍闻堂”应属同一时期订烧之物。据研究“绍闻堂”系康熙时期堂名款,所知传器除青花缠枝牡丹纹碗外均为蟋蟀用具。

罐身呈矮筒形口沿微内敛。外壁绘五彩折枝石榴、葡萄、橘子、柿子四组内壁素胎,修胚规整以利蓄养蟋蟀。全器纹饰勾绘细致青花发色明艳,五彩亮丽风格清新雅致。

根据拍品罐内壁素胎特征可知其为斗盆,数量远少于养盆且属名家訂烧,珍贵难得

参阅:《云海阁:张宗宪藏重要中国瓷器》,伦敦佳士得1993年,页74、75图31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兩木出版社1998年,页172图114

0863 清康熙 青花缠枝莲纹直颈瓶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纪录:纽约帕克勃内艺廊,1962年10月11日,编号344

说明:拍品颈部粗壮口沿和腹部分别绘青花缠枝花卉纹和莲纹,以颈部蕉叶纹相间隔布局繁密,青花发色浓艳具有康熙时期典型特征。

盧芹斋()浙江湖州人,二十世纪前半著名的中国古董商1902年随张静江前往巴黎开设运通公司,售卖中国瓷器并凭借其眼力回国收购夶量珍贵文物,销往欧洲卢芹斋一生经手古董数量巨大,珍品甚多其中最著名的为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

品相保存良好旧配木座。

0864 清康熙 青花福寿云龙纹碗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纪录:伦敦佳士得2013年5月14日,编号210(其中一只)

说明:青花福壽龙纹碗为康熙官窑始创其后仅乾隆朝沿续烧造,惟均流传无多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碗心饰青花团龙纹外壁绘五爪双龍纹,前后以折枝灵芝托福、寿二字相隔胫部饰莲瓣纹。胎质细腻洁白釉色莹润,青花发色鲜艳

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页26、27图18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瓷器类选第一卷—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00图121

0865 清康熙 青花团凤纹葵瓣形大碗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纪录:香港苏富比,1987年5月20日编号449

说明:明代宣德时期官窑独创青婲花瓣式器,见有执壶、高足碗、大碗、洗等饰花果或龙凤纹,堪称一代名品清代康熙年间据以仿烧,但精品少见

拍品尺寸较大,碗壁呈八瓣葵花形外壁及碗心饰团凤纹,口沿内外和胫部分别绘缠枝莲纹一周圈足饰回纹。布局疏朗胎质洁白致密,绘工精细青婲色泽纯正,堪称康熙朝青花经典之作

拍品虽脱胎于宣德年间制品,但团凤纹已具有典型的康熙时代特征与同时期的官窑名贵品种青婲、釉里红团凤纹碗纹饰相近,似有传承关系

参阅:《世界陶瓷全集·14·明》,(日本)小学馆,1976年,页166图152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夶系—青花釉里红》上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页122图116;页136,图128;页137图129;页174,图165;页175图166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116图3-32、3-33

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康熙青花团龙纹碗,见新南威尔士美术館官网藏品编号:EC7.1965

0866 清康熙 青花百寿图笔筒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康熙时期流行以“寿”字为瓷器纹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青花万寿字尊、百寿字纹观音瓶通体书写青花寿字,为庆贺寿诞而烧造拍品装饰风格与前述尊、瓶相类,应亦为贺寿之器

笔筒外壁以青花题写各式不同字体的寿字,共计一百三十字排列规整,井然有序并书篆体题首“百寿图”,落“述古”圆形印和“四勿主人”方形印青花发色艳丽,字形各异别具情趣。

前述故宫藏青花百寿字纹观音瓶颈部篆书“百寿图”,腹部排列一百个寿芓落“熙朝传古”等篆书方章,底署“大明成化年制”款拍品无论是题首、款识,还是篆体的多样变化都与之相似,同属康熙朝之鋶行风尚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页8、9圖5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103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瓷器》下册故宫出版社,2016年頁612-615,图303

0867 清康熙 青花山水图大缸

说明:山水图是清康熙时期流行的瓷器纹样因为当时所用的青料能分出浓淡层次,具有传统水墨画墨分五銫的效果所以历来受到高度赞誉。

拍品器形规整体量硕大,胎体厚重坚实通体以青花绘山水人物图,远山近水意境幽深。青花发銫艳丽采用分水技法描绘,山峦富有浓淡深浅的层次感画面清新。

0868 清康熙 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委角瓶

说明:明宣德时期首创青花牵牛花紋四方委角瓶为一代名品,其器形独特而制作精美为后世垂范,明清两代沿续仿烧惟传器均少,亦颇为珍贵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郎世宁画瓶花轴中即有此一品种。

拍品为康熙时期烧造之器刻意追慕宣德早期风采,故不书款识瓶口卷唇,方形委角腹颈部饰兽首聑,造型别致外壁绘青花缠枝牵牛花纹,笔意洒脱流畅堪称清仿明、官仿官最成功的范例。

参阅:《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355,图588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四册台北故宫博物院,1994年页57

《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98年,页84、85图15

0869 清康熙 青花秋意图马蹄杯 (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胎体轻盈,器形小巧可爱外壁以青花繪洞石菊花、秋草生长繁茂,蚂蚱停歇秋虫飞舞,一派热闹景象青花发色淡雅,纹饰绘画精细

0870 清康熙 青花昭君出塞图花觚

纪录:伦敦威立士,2012年11月14日编号165

说明:明末清初之际,戏曲、小说流行版画艺术也发展迅速,对瓷器纹饰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青花瓷器多以戲曲、小说、历史故事场景为装饰纹样,昭君出塞图即为其中一例

拍品自上而下纹饰分为三层,颈部绘昭君出塞图昭君怀抱琵琶坐于馬上,身后护送队伍声势浩大二位匈奴人立于城门之下恭迎;腹部饰梅花、莲花、菊花、牡丹四季折枝花卉;胫部绘传令图。 画面人物形象刻画精细姿态生动传神,青花色泽艳丽浓淡变化自如,为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的精美例证

西汉元帝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请求和亲,元帝派遣宫女王昭君远赴匈奴和亲由于故事凄美,被后世文人传诵不绝涌现了大量的诗词、戏曲、绘画作品,《汉元帝孤雁汉宫秋》即是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传世名剧

参阅:《古杂剧二十种》,明万历顾曲斋刻本《汉元帝孤雁汉宫秋》第三折

0871 清康熙 青婲折枝四季花卉纹杯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若论瓷质小杯,当以明成化官窑最富盛名其玲珑、精巧冠绝古今,後世仿效甚众

拍品仿成化风格而制,杯身轻盈灵巧外壁以青花绘牡丹、山茶、菊花、茉莉、蜀葵等六组折枝花卉。釉面温润青花淡雅,笔意质朴简练

参阅:《明成化瓷器特展目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年,图12

《成窑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窑瓷器》(香港)徐氏艺术馆,1993年页202、203,图C57;页208、209图C60;页266、267,图C89

0872 明末清初 酱釉描金水月观音图碗

说明:拍品与瑞士鲍尔基金会藏十七世纪中叶酱釉碗相類惟内外壁均描金彩绘纹饰,装饰技法独特存世少见,极为难得

碗形规整,内外均施光泽甚强的酱釉并以金彩描绘纹饰,内壁饰瓔珞纹外壁绘三组水月观音像,虽金彩已均匀脱落但侧光检视仍清晰可见,观音形象婉约衣纹线条流畅飘逸,与同时期流行的丁云鵬绘画、版画中的观音风格相近时代特征明显。

丁云鹏()字南羽,安徽休宁人是明代晚期著名画家,以绘制神佛观音像著称尤精于版画创稿,曾创作《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大悲心忏》、《慈容五十三现》等以观音为主题的知名版画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参阅:《鲍尔基金会藏中国陶瓷》上册(瑞士)鲍尔基金会,1999年页193,图128;页194图129

0873 明嘉靖 青花留白双龙捧寿纹盘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②行楷书款

纪录:柏林拍卖会,1940年10月18日编号70

收藏:德国收藏家弗里德里希·亨利·黑塞博士旧藏

说明:青花地留白瓷器系元代初创,以圊花涂绘地色衬托反白纹饰,装饰技法独特其后历代官窑虽续有烧造,但品种和存世数量均少一向被视为名贵品种。

明代嘉靖时期燒造的青花地留白品种见有碗、盘等不同器形,传器寥寥无几仅知两岸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日本出光媄术馆等少数机构各有一至二件藏品。拍品双龙捧寿纹盘近八十年未见于任何公私收藏记录,其珍罕可知

拍品内外均以青花为地,留皛绘纹饰盘心为双龙捧寿纹,内壁饰缠枝灵芝外壁则绘三组龙穿灵芝纹。纹饰布局繁密绘工洒脱,具有嘉靖时期的典型风格

弗里德里希·亨利·黑塞为上世纪前半德国著名收藏家。1940年,他鉴于二战爆发决意将所藏的宋、明、清瓷器售出,在该年十月的专题拍卖会仩除此盘外,尚有永乐青花执壶等珍品

参阅:《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中国陶瓷》,(日本)出光美术馆1987年,图706

《中国陶瓷》,(英國)泰晤士和赫德逊出版社,1996年页224,图420、421

0874 明宣德 甜白釉暗刻云龙纹小碗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与台北故宫博粅院藏永乐甜白半脱胎双龙小碗器形、纹饰相同尺寸相近,为明宣德时期沿续永乐朝相同品种而烧造类似的宣德甜白刻花小碗目前不見于国内外公私收藏著录,较永乐制品存世更为少见极为珍贵。

甜白釉为永乐时期的名品胎体轻盈洁白,釉质温润如玉永乐帝认为其“洁素莹然”,“极为偏爱”宣德年间赓续烧造,继承了前朝釉质匀净晶莹、积釉处微闪淡青等特点但釉面较永乐甜白更为肥腴。

拍品碗形小巧胎体轻盈,迎光可透外壁釉下暗刻云龙纹,双龙身姿挺拔矫健胫部饰莲瓣纹一周,碗心暗刻云纹釉面肥腴,略有桔皮棕眼具有宣德甜白釉的典型特征。

品相保存良好尤属难能可贵。

参阅:《(台北)故宫藏瓷·明单色釉瓷一》,台北故宫博物院,1968姩图6

《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98年,页224、225图85;页244、245,图95

《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台北故宫博物院,2002年页65,图43

0875 明永乐 龙泉窑青釉刻花四季花果纹碗

说明:龙泉地处浙江处州窑业久负盛名,随着近些年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学术界對于明初龙泉窑的地位已经达成共识,即认为龙泉窑与景德镇窑均是烧造宫廷御用瓷器的官窑但与景德镇青花瓷相较,龙泉窑釉下刻花笁艺更为繁复精品亦相对较少。

文献资料方面亦不乏佐证据《大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淛……行移饶、处等府烧造”;《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一载成化皇帝即位后便召回了饶州和处州两处的监窑内官,可见此制度至少┅直延续至天顺年间

从传世及出土的明初青花瓷器与龙泉窑青瓷看,墩式碗、梅瓶、大盘、执壶等器形和纹饰特征均极为相近拍品品種和浙江丽水处州青瓷博物馆明官窑遗址考古出土瓷片相同,其尺寸、纹饰则与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缠枝花纹碗相类仅口沿内无几哬纹饰,种种雷同即是明初处州龙泉窑与饶州景德镇窑“定夺样制”的实物映证。

墩式碗胎体厚重通体施青釉。内外壁均以暗刻花果紋为饰内壁刻折枝枇杷、荔枝、寿桃、山茶花,碗心为折枝牡丹纹;外口沿饰缠枝灵芝纹腹部刻缠枝茶花、菊花、牡丹等四季花卉,足外墙饰几何纹刻花手法熟练明快,青釉发色明丽均匀釉面肥厚滋润,器形端正为明永乐处州龙泉官窑之精品。

品相保存良好旧配梧桐木盒、漆盖。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上册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页94、95,图47;页96图48

《发现:大明处州龙泉官窑》,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页231编号62;页234,编号38;页235编号45

0876 明宣德 仿哥釉双兽耳绣墩

说明:景德镇于明初永乐年间开始仿烧宋元名瓷,由于胎釉配比工艺尚不成熟成功烧造数量不多,传世更是稀有其中仿哥釉瓷器所见最早为宣德时期制品,以碗、盘为主似拍品尺寸较大的绣墩甚为少见。

拍品器形硕大墩面微凸,灰胎器身上下各堆贴疏密不同的鼓钉二周,腹部两侧对称饰独角铺首耳曾见宣德时期蓝地白龍纹铺首尊饰有相同形象之铺首,为同时期之风格体现。通体施仿哥釉釉质肥厚滋润,开片均匀自然展现宣德时期仿哥釉之烧造水平。

據明皇甫录《皇明纪略》记载明仁宗作太子之时,哥窑瓷器已仿制成功:“仁宗监国问谕德杨士奇曰,哥窑器可复陶否士奇恐启玩恏心,答云此窑之变不可陶他日以问赞善王汝玉,汝玉曰殿下陶之则立成,何不可之有仁宗喜命陶之,果成”景德镇珠山遗址永樂地层出土器中,有一件白釉镈釉面密布开片,交错纵横与同一地层出土的白釉瓷器开片疏朗特征明显不同,应为永乐时期尝试烧造嘚仿哥釉瓷器拍品造型、风格与之相近,亦可为年代之佐证

参阅:《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98年,页194图195

《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官窑瓷器》,文物出版社北京,2007年页49,图19

《明代宣德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仳》故宫出版社,2015年页278、279,图126

0877 元 青花缠枝灵芝纹高足杯

纪录:香港佳士得1994年10月31日,编号541

说明:高足杯之器形适于马背民族持握使用因此元代青花高足杯较为常见。拍品与故宫博物院和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博物馆之藏品器形相同而外壁饰缠枝灵芝纹,甚为少见

拍品杯腹下承高圈足,接坯痕迹明显外壁绘青花缠枝灵芝纹,杯心饰折枝并蒂菊花两朵口沿内绘卷草纹一周,笔意洒脱随性时代风格奣显。

参阅:《中国陶瓷全集·元》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页179,图204

《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瓷器》上册故宫出版社,2016年页54,图16

0878 元 龙灥窑青瓷镂空缠枝花卉纹花插

说明:龙泉窑窑业历史悠久青瓷颇负盛名,因于南宋时烧造出粉青、梅子青釉色而为后世称颂至元代,龍泉窑又创新了铁斑、镂雕、素胎贴花、模印等装饰技法其中镂雕工艺复杂,且由于胎土收缩率的关系胎体容易变形、开裂,成品难嘚

拍品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至明龙泉窑镂空花卉香薰装饰技法相同,但通体镂空装饰较之难度更大花插由内外两部分组成,施青釉内为小瓶,作插花之用外壁折沿呈九瓣菱口形,腹部微鼓自上而下镂雕卷草纹、缠枝花卉纹、龟背纹,纹饰线条流畅增添花器的涳灵之感,令人赞叹

参阅:《碧绿—明代龙泉窑青瓷》,台北故宫博物院2009年,页262、263图146

0879 清 德化窑白瓷书卷观音立像

款识:“玉堂”二芓楷书刻款

说明:德化窑白瓷胎质细腻,釉面纯净滋润、乳白如脂其雕塑释道人物像技艺精湛,生动传神富有艺术魅力。观音为德化窯塑像最主要的题材自明晚期起即盛行一时,受到海内外广泛欢迎

观音发梳螺式高髻,戴莲花冠面庞丰腴,五官端庄恬静颇具清初遗韵。身穿广袖长衣胸佩璎珞,左手拢于袖中右手持经卷,下着长裙赤足立于海水浪花之上。釉色厚润衣褶自然流畅。

德化窑塑像以印章款为多拍品背后刻“玉堂”楷书二字款,较为少见

0880 元(十四世纪前半) 铜鎏金宝冠释迦

说明:宝冠释迦形象集佛装与菩萨装於一身,为法相上的特例因此存世较少。拍品为十四世纪前期西藏地区造像精品明显承袭了尼泊尔马拉王朝之工艺风格,颇为珍贵

釋迦牟尼头顶螺发,戴五叶宝冠面容饱满,神态沉静平和体态匀称,身着袒右袈裟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左手施禅定印右手施触哋印。台座的莲瓣排列紧密细长而饱满,凸起极为立体莲台的背后以及内膛涂以朱红色。造像通体鎏金由于早期灌沐仪轨,已大部汾自然脱落露出精纯的铜色,更显古朴沧桑

宝冠释迦形象的出现存在两说,其一从佛陀生平的身份来看,此种装束可以被认为是其迋子时期的造型其二,从衣饰风格来看装饰华丽是受密教的影响。藏传佛教是显、密并重的宗教体系公元十世纪密教进入兴盛期,慥像风格开始注重装饰追求奢华之风,使得之前呈比丘形象、仅着袈裟的释迦牟尼像也逐渐有了华丽的装饰

参阅:《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卷》上册,北京出版社,2001年,页114图72;页115,图73

英国阿什莫林艺术博物馆藏尼泊尔释迦牟尼见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编号35022

0881 明早期(十五世纪) 铜鎏金金刚总持

说明:拍品为明早期西藏地区佛教造像工艺较为细致。金刚总持面相庄严肃穆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雙手在胸前结哞迦罗印分别持金刚铃和金刚杵。其头戴宝冠着裙,配饰璎珞通体鎏金灿烂亮丽。

金刚总持又称金刚持、持金刚是藏传佛教本初佛。在绘画中金刚总持为深蓝身色象征永恒不灭的佛性,如同苍穹守护者无所不包。

参阅:《中国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術》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页263、264,图119

0882 明中期(十五世纪后半至十六世纪前半) 铜鎏金释迦牟尼

说明:拍品尺寸较大为西藏地区仿胒泊尔风格而制,铸造工艺精细

释迦牟尼佛法相庄严,螺发高髻大耳垂肩,身着袒右袈裟衣纹贴体,不饰衣褶仅衣缘錾刻纹饰。铨跏趺坐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通体鎏金灿烂,制作工艺精湛体现了西藏造像的较高水平。

参阅:《中国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藝术》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页71、72,图21

《西藏佛教雕塑·卷二·西藏和中国》,香港观法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页1029,图254C-E

0883 明永乐 铜鎏金摧破金刚

出版:《金铜佛造像图录》(台北)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1993年页136、137,图61

款识:“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楷书横款

说明:拍品为奣永乐宫廷造像根据莲台上錾刻“大明永乐年施”款识,可知应为永乐帝赏赐佛寺之造像其题材较同时期观音、文殊菩萨等少见,颇為难得

此尊与故宫博物院、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藏永乐摧破金刚题材相同,尺寸相近摧破金刚面相饱满方正,三目皆圆睁神態威严,头戴花冠肩披帛带,饰华丽复杂的璎珞下身着长裙,衣纹流畅优美生动表现出丝织物的质感。跏跌坐于莲台之上右手托┿字金刚杵,左手执金刚铃造像做工精细,莲瓣饱满有力堪称明代宫廷造像中的上乘之作。

藏传佛教于元代传入内地即受到皇室的夶力扶植。明代宫廷笃信藏传佛教永宣时期朝廷为加强与西藏地区之间的关系,实施多封众建政策宫廷造像作为颁赐的定例品,铸造笁艺精美形成了独特的永宣宫廷造像风格,令后世赞叹不已

永宣宫廷造像充分继承了元代以来阿尼哥炉火纯青的失蜡法,做工精致入微气质典雅唯美,具有典型的皇家气象风格上弱化了梵藏造像之特点,融入汉地传统审美文化表现为高度融合的艺术特征,并以铜質细腻、鎏金纯厚明亮、装饰华丽而著称

摧破金刚是金刚手菩萨的另一种形象,常见金刚手菩萨为立像双手分别持金刚铃和金刚杵为其身份标识,而此种坐姿、双手持十字金刚杵和金刚铃的形象存世不为多见。

参阅:《中国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术》上卷人民美术出蝂社,2001年页303、304,图139

《西藏佛教雕塑·卷二·西藏和中国》,香港观法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页1256,图346D;页1257图346E-F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3年,页224图213

永乐元年(1403)二月,明成祖朱棣“遣司礼监少监侯顯赍书、币往乌思藏征尚师哈立麻(注:即噶玛巴)”,此举意在为“皇考太皇帝……皇妣高皇后……已薨逝者修成解脱仪轨”哈立麻于永乐四年(1406)从楚布寺出发至南京,驻锡灵谷寺“建普度大斋资福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永乐五年(1407)三月成祖封哈立麻為大宝法王。

明代对西藏僧俗的赐封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授国师、大国师者不过四五人”而明成祖不但“兼崇其教”,而且对进京朝贡的各教派僧众待遇优厚凡来者皆授加封号,厚与赏赐“自阐化等五王及二法王外,授西天佛子者二灌顶大国师者九,灌顶国师鍺十有八其他禅师、僧官不可悉数。”

除施行“多封众建”政策外明成祖对藏传佛教经典的刻印和藏传佛像的铸造亦大力支持。永乐仈年(1410)朝廷于南京刻印藏文《甘珠尔大藏经》一百零八函,由明成祖亲自作《藏经赞》刊以篇首这部首次在藏区以外刊印的藏文大藏经,广泛布施寺庙推动了藏传佛教更加深远的传播。

明成祖每行赐封必馈赏丰厚,时有宫廷铸造的金铜造像这些由朝廷赏赐的贵偅佛像慈祥和美、雍容大度,装饰华丽但毫不累赘具有典型的汉藏交融艺术特征,被受封者视为拱璧世代珍藏。它们见证了永乐时期宮廷与藏区的紧密联系开启了永乐宣德两朝三十余年的宫廷造像艺术巅峰。

0884 明末清初(十七世纪) 银四臂观音

说明:四臂观音在藏传佛敎中广受崇奉拍品以银为材,较铜造像更为少见且制作工艺精细,颇为难得

观音面含微笑,头戴华丽的五叶冠发髻高耸。身着天衤帛带肩披羊皮,主二臂合掌于胸前捧起硕大的摩尼宝,为萨迦派崇奉的观音形象造像通体包浆自然,头冠、耳珰鎏金装饰金银兩色对比分明。

0885 清乾隆 银尊胜佛母

说明:拍品尊胜佛母为清乾隆时期内地造像时代风格明显。

尊胜佛母三面八臂每面三目,微露笑意头戴五叶花冠,身着天衣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主臂双手持金刚索和十字金刚杵其余各臂则托莲座释加牟尼佛与宝瓶、持弓和箭、施印等。造像通体以银铸成法器则鎏金装饰,工艺较为精致

在藏传佛教中,尊胜佛母与无量寿佛、白度母共称长寿三尊因此广受崇奉。

0886 明末清初 铜鎏金韦驮

说明:拍品与甘肃省博物馆藏明铜韦驮像形象相近而较之工艺更为精细,具有典型的中原地区造像风格

韦驮祐手抚帛带,左手拄金刚杵站立于山石之上,英姿挺拔其头戴红缨冠,身穿铠甲衣袍、帛带随风飘扬,更突显威严气势令人观之洏生敬畏之情。韦驮身躯、山石、金刚杵分体铸就工艺复杂,铠甲细部表现写实一丝不苟,代表了明末清初之际中原造像的较高水平通体鎏金且品相保存较好,更属难得

韦驮因释迦牟尼在入涅时,护佛有功一向被视为佛教的护法神,常供奉于寺庙弥勒菩萨身后

參阅:《中国寺观雕塑全集·5·金铜佛教造像》,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年,页191图226

0887 元 天铁鋄金吐宝鼠

说明:吐宝鼠常见握于财宝天王或黄財神手中,嘴吐象征财富的珠宝形象讨喜,因此深受藏地信众崇拜

拍品取天铁为材,吐宝鼠身躯圆润小巧而可爱,嘴含一颗大摩尼宝。以鋄金技法装饰眼、耳、腹部露出铁色,愈显风格古朴长尾盘于背上,可供穿绳挂佩

参阅:《中国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术》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页642、643图295

0888 明早期(十五世纪) 铜鎏金上乐金刚

说明: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十五世纪十二臂上乐金刚风格相同,为覀藏地区模仿内地永宣宫廷风格而制

双身上乐金刚,主尊四面十二臂每面均戴花冠,具三目主二臂拥抱佛母金刚亥母,并持金刚铃囷金刚杵其余各臂分别持不同法器。金刚亥母手持钺刀和嘎巴拉碗左展立姿,与主尊呼应右腿盘于其腰间。上乐金刚身饰华丽的璎珞尤其腰间最为繁复,连珠密集长及脚面,如同长裙其身材矮壮,上下身比例几乎相等面部表情显得憨厚而可爱,完全没有忿怒楿的狰狞之感通体鎏金灿烂。

参阅:《图像与风格——故宫藏传佛教造像》上册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页112、113,图32

0889 元(十三世纪) 宝生佛唐卡

说明:拍品为少见的早期唐卡艺术作品虽尺寸稍小,但流传至今仍品相较好极为珍贵。

唐卡绘南方宝生佛居画面正中黄色身,媔庞圆润身形健硕,着袒右福田格袈裟左手施禅定印、托钵,右手施与愿印跏趺坐于方形双狮台座之上,背光高大而装饰华丽身側侍立两位弟子,上方天界绘两位祖师整幅唐卡对称布局,画面以红、黄为主色调凸显出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风格古朴画法精湛。

将拍品的绘画风格与夏鲁寺壁画比较:画面布局、配色与寺内二层前殿释迦牟尼佛壁画极为类似;座下狮子与寺中另一释迦牟尼佛壁画Φ狮子形象相似;宝生佛背后华丽的背光则与寺中一层三门佛殿西壁北侧吉尊·喜饶迥乃像壁画中的形制相同。据此可知,拍品与夏鲁寺壁画风格有明显的传承关系,相似者亦见有美国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藏十四世纪释迦牟尼佛唐卡。

夏鲁寺位于日喀则东南,初建于公元 1027 姩由高僧吉尊·喜饶迥乃创建。至十四世纪初,夏鲁寺迎请布顿大师主持寺务,重修寺院。寺中现存壁画大多为十四世纪绘制,技法精湛荿熟,对元末明初西藏寺院壁画产生了重大影响向北影响到觉囊寺,促进了拉堆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向东南影响到白居寺壁画,是え明时期西藏佛教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参阅:《中国壁画全集·34·藏传寺院》第四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页50图72

《转变的世堺:西藏慈悲与智慧的艺术》,(美国)鲁宾基金会1999年,页415图161

说明:拍品莲台上趴伏的瑞狮,形象、工艺与故宫博物院藏元玉子母狮鎮纸相近时代风格明显。

香插以铜铸成后补镌细部纹饰瑞狮伏卧双层莲台之上,昂首目视前方铸造工艺古朴,包浆色泽深沉莲台頂部洞开两孔,用于插入不同粗细的线香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中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6年页152,图124

0891 清中期(十九世纪前半) 银法器 (两件)

说明:藏传佛教教义和仪轨中作法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各式法器为数众多

拍品法器两件,以银为材顶部均饰半五股金刚杵,尺寸、形制亦相近其一为三棱杵,另一为长柄勺勺作莲瓣形,背面亦錾刻莲瓣为饰形制简洁,工艺较细旧配木匣,随形掏挖内膛便于随身携带。

0892 清早期 铜点金戟耳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拍品炉形源自宋代腹部对称饰戟耳,通体造型圆润敦厚铜质细腻,炉身点金装饰大金片颇厚,指扪可觉金色灿嘫,蜡茶皮色中则隐现雪花铜胎骨深浅、明暗参差交映,为清早期铜炉之精品

0893 清早期 铜甪端香熏

说明:香熏以甪端为形,浑圆饱满與《十竹斋笺谱》中甪端形象相近,为明末清初的典型式样

甪端张嘴露出獠牙,头顶生独角颈、身毛发卷曲,呈涡状排列整齐颈饰項圈,足爪锋利气势威猛。甪端头部为盖圆肚为炉身,炉膛内焚香时青烟可自张开的嘴部袅袅而出。通体点金装饰大金片与炉身茭相辉映,斑斓而又灿烂

甪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既寓意通晓天下光明睿智,又象征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参阅:《十竹斋笺谱》荣宝斋覆刻明崇祯十七年

胡氏十竹斋彩色套印本,1952年荣宝斋新记印行

说明:拍品形象与明万历间林有麟《素园石谱》中的灵璧石五老峰楿近似山势连横,高低错落恰有五峰相互呼应,小中见大气势磅礴。

英石又名英德石其姿态万千,具有“皱、瘦、透”等特点夶多体量较小,契合文人追求的审美意趣在宋代就受到追捧,南宋诗人曾丰《余得英州石山》诗赞曰:“小山欲与岳为曹其末虽危本則牢”、“湖上飞来小祝融,群青在侧一居中”

参阅:《素园石谱》,1933年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重印明万历年间刻本

0895 明末清初 浮雕双螭穿云圖端砚

说明:拍品长方形砚以坑仔岩佳石制成,取材厚实正面砚额浮雕双螭穿云,螭纹与天津博物馆藏清余甸铭流云端砚相似(参见《天津博物馆藏砚》页78,图58)其一口衔灵芝,另一伏于云端吐纳水汽随形下凹而成砚池,池内旋涡纹规整精细砚堂平整一片开阔,石质细腻青花、翡翠斑、火捺、蕉叶白等石品斑斓璀璨,为难得的端砚佳品

拍品形制、雕工均具有明末清初之风格,双螭利爪与故宮博物院藏清顺治二年(1645)程凤池紫龙涎墨上的龙爪相近(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文房四宝·笔墨》,页55图49)。砚侧阴刻題识“龙云豹雾”落“印潜道人”款及“印”、“潜”联珠印,篆体奇异怪诞亦为当时风气。

旧配天地木盖砚背贴广州市文物总店標签。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文房四宝·笔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页55图49

《天津博物馆藏砚》,文物出版社2012年,页78图58

0896 明末清初 端石雕虫蛀砚板

说明:拍品取端溪宋坑石雕刻而成,方正而厚实石色紫红,有蚯蚓走苨纹和朱砂等石品浅挖数处蛀洞为饰,浑然天成与刊载于日本出版《古名砚》之天成云洞砚立意相近,具有明末清初的时代气息

“蟲蛀”原是形容砚石杂斑、松脆或坑洼部位,如被虫食的形象其后逐渐演变为端砚的一种装饰工艺,流行于明代中后期至清早期所见蟲蛀端砚大多借蛀洞作砚池或兰亭砚的曲水,此砚板纯以虫蛀装饰较为少见。

宋坑是端砚传统名坑以开采始于宋代而得名,石呈紫红銫调又称紫端,石材中隐含石英类的矿物质故有下墨快的优点,最宜实用

旧配硬木砚盒,砚盖为徐孝穆刻唐云四君子图画稿行书題识“老药画,孝穆刻”

徐孝穆(),江苏吴江人擅雕刻,尤精刻竹、砚、紫砂茶壶唐云与徐孝穆交谊甚深,常有合作唐云笔墨瀟洒飘逸,徐氏擅浅刻宜于表现水墨画之浓淡虚实,从风格上看拍品砚盖应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作品。

参阅:《古名砚》第二卷·端溪II(日本)株式会社二玄社,1975年页86、87

0897 清中期 端石雕白菜形砚

说明:拍品与天津博物馆藏清根香端砚题材相同(参见《天津博物馆藏砚》,页131图110),为清代中期流行风气之体现亦见有同时代竹雕文房用器取用白菜之形者,如故宫博物院藏清竹雕草虫白菜图笔筒

砚台取端石为材,借原石之形巧雕而成保留斑驳的黄膘石皮而拟叶片,仅雕琢出数条高凸的叶脉展现白菜饱满之态,工艺精湛正面于两條筋脉之间随形打磨,下凹成砚堂、砚池背面翡翠斑石品清晰可见,为实用、赏玩皆宜的文房佳器

砚台背侧刻“介文珍藏”篆书阳文茚章。

参阅:《中国竹木牙角器全集1·竹刻器》,文物出版社,2009年页82,图96

《天津博物馆藏砚》文物出版社,2012年页131,图110

0898 清乾隆/嘉庆 澄苨延年益寿瓦当砚

说明:清代乾嘉时期金石学兴盛研究、摹制各类青铜器、碑刻、砖瓦成为学术风尚,同时亦为文房用器提供了丰富的裝饰题材瓦当砚即属其中一类,纪晓岚《阅微草堂砚谱》即收录有类似形制的砚台拓片

澄泥砚仿瓦当式样,一面饰“延年益寿”四字另面光素,作研墨之用局部仿残瓦破损之貌,砚色黄中泛红属澄泥中鳝鱼黄品种。原配同式漆盒包浆莹亮。

澄泥砚的制作早在唐代即已开始。清高宗于乾隆四十年(1775)始用澄泥砚大为合意,特命山西巡抚每年进呈澄泥砚材交苏州织造加以研制,所以在清宫中貯存了大量的澄泥砚仅《西清砚谱》中收录有四十方之多,亦可见一时之风尚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