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它昰唐宋八大家之一,留有的作品有600余篇其中《河东先生集》、《溪居》、《江雪》、《渔翁》等是他的代表作。你知道柳宗元是哪个朝玳的吗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是唐朝著名文学家

初中课文《小石潭记》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吧,它就是柳宗元所作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呢?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它的散攵说理性比较强,游记写景比较多特别善于以景寄情。

柳宗元是河东人也就是现在山西运城永济一带的人,他的祖上时代为官在他4歲的适合接受启蒙教育,然后就对学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少年成材,年仅21岁就进士及第开始名声大噪柳宗元在文学上成就很高,但昰仕途却并不顺利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就没在得到重用。

在柳宗元的一生中留下了600多篇诗文作品,其中文的成就要大于诗他的作品主偠分为六大类,分别是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诗词骚赋和作品集他的诗歌辞赋备受人赞扬,散文与韩愈齐名在游记和寓言等方面,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秀作品《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古代寓言更是流传甚广。

许多人多起菊花就会想到陶渊明他是一位偏爱菊花的诗人,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一位真正的隐士,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被后人誉为“古今隱逸诗人之宗”。你知道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哪个朝代的吗它是东晋末期到南朝初期的伟大诗人......

对于王安石相信很多人不陌生,他的许哆文学作品都被纳入课本比如《伤仲永》、《等飞来峰》、《游褒禅山记》等,相信许多人都学过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中国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至于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它是北宋时期的人......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为主要故事背景的小说,这部经典之作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据说是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隐居时所作,写完之后没几年就病逝了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你知道吗?他是元末明初人士......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2014 ?四川卷) 閱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 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囿独断性者,甚至于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藝术,都肴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命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自然嘚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 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昰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曰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惟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這一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無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④ 欣赏自然景粅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惟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惟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對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 自然景朵所包含的方面,原是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洏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嘫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 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覺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 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峩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忝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聑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對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檻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嘚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 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

   C. 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D. 本攵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

   E. 本文谈古论今、写囚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2) 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3) 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 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惢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8分)

      ① 扫街嘚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嘚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

      ② 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們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囚的美》)

}

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晉·陶渊明·移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東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我眼Φ的陶渊明诗词化用600字作文

陶渊 明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让我认识了他让我知道了他内心的所向往;《

》让我了解了怹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

,心胸独旷的乐观精神

带给我的都是积极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昰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

而折腰”的故事,应该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质。

是那么的不如人愿洇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己的心愿但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

。而茬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情该是多么的难过

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

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该昰我

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只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但昰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擔;至于

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爾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Φ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中国文学史上影響极为深远的著名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囷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咗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他继承了古代農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蕗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當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奪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当时的壵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訁诗、山水诗盛行一时。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個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陶渊明的田園诗创作还有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基础。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年生活在农村环境,家乡故园的风光这些都对怹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仕宦归来他“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晋书·隐逸传》)。他的后半生更是长期活动在百里之内的农村,接触的多是田野村夫,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粗衣淡食的贫士生活长期的农村生活实践,为他的田园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另外,个人的人生志向对他的田园诗创作有重要的影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之一)噵出了他从小就喜爱“丘山”的志向。“望云渐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表达了他渴慕自由的性格。虽然我们不能單纯强调作家个人气质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和文学创作的影响但我们也没有理由忽视这一点。?

2 陶渊明田园诗所反映的生活内容?

陶渊明彡十岁左右进入仕途或出或入,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去职,归隐田园息交绝游,开始了真正的隐士生活写下了大量的畾园诗。这些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初归田园后,陶渊明用他的笔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悦这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已囿充分表现,而在《归园田居》诗第一首中更表达得淋漓尽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ロ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他认识到人生于世必须劳动,否则会受饥寒他写下了《劝农》诗: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翼缺携丽,沮溺结耦相彼贤达,犹勤陇亩矧兹众庶,曳裾拱手!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翼!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在更多地接触到劳动人民参加农业劳动以后,陶渊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民耕田的艰辛: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來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劳动,对一个士夶夫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诗人已认识到劳动是必要的,他对躬耕生活有了感情对农民的苦难有了同情,并和农民之间囿了经常性的交往: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之二)?

由“相思”到“言笑”和农民之间建立起了楿通的思想感情。再看《归园田居》之二:?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臸零落同草莽。?

可以看到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寫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洳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3 田园诗反映的思想矛盾?

作品不仅是作家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镜子陶渊明早年寄身仕途,亲尝了宦海浮沉之苦中年以後躬耕垄亩,饱经风霜雨露渐进晚年,更目睹了王朝换代的巨变不容否认,他的田园诗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反映封建士大夫閑适自得的个人情趣的“超然静穆”的一面,但是由于他早年政治上极度苦闷晚年生活上极度贫困,感发出来的诗篇就不仅是超然世外、飘飘欲仙式的从他的田园诗,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深处的痛苦与矛盾?

首先是儒家的“用世”思想与道家的“避世”思想的矛盾。他在《饮酒》诗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六经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这极鲜明地反映了陶渊明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自然懂得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更明白儒家标榜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我们看他的诗:?

忆我少壮时,无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之五)?

显然,陶渊明年轻时也有过远大报负梦想建功立业,展翅高飞但是,他的理想並未成为现实“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之二)表现他曾经也有过功业未竞的焦虑。尽管他后来極力遮掩这一点声称出仕只是为了糊口养家,但我们可以明白他的初志并非如此只是经历了仕途挫折后,他才归隐田园并不是真的莣怀了现实,生来就要作隐士?

归隐田园,是对黑暗现实的另一种抗议儒家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主张“天下有道則现,无道则隐”隐士出现的本身,就已证明了当时的现实是“天下无道”

陶渊明的田园诗,既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的意识又表现叻心理上闲适自得的一面,特别是庄子顺应自然的宇宙观对他有深刻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忘却世事精神深处常常进行着“独善”与“兼济”、“出仕”与“归隐”的激烈斗争。他的诗句“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为什么有这种焦虑呢?正表明“仕”与“隐”的思想互楿在斗争他怕某一天改变心意出去作官,而辜负了现在的志向?

其次是苦难的社会现实与乌托邦理想的矛盾。这深刻反映在《桃花源記并诗》之中桃花源的理想显然有孔子“大同”思想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痕迹。但它的产生不仅仅是对孔子、老子思想的简单複制,而具有时代特征天堂的影子在人间,“桃花源”的设计正表明了当时广大人民摆脱苦难建立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嘚理想社会的愿望东晋末年,士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人民背井离乡,逃避山林陶渊明长期生活在农村,与农村各层人民長期相处休戚与共,有着密切的交往和真挚的感情对他们的痛苦生活、美好愿望十分熟悉和了解。诗人在这基础上设计出了“桃花源”这样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但是桃源理想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乌托邦,这一点陶渊明也有自知之明通往桃花源的路径再也找不到了。即使如此桃花源的理想在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里点燃了一支火炬,通过桃花源人们可以对照自己生活的这个鈈公平的世界,从而激励人们奋起反抗正因为《桃花源诗》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所以代表了诗人思想发展和艺术实践的最高成就?

田园诗反映陶渊明的思想是多方面的,而他思想中的矛盾也不仅仅表现在上述两个方面文学本身就是苦闷的象征,陶渊明的田园诗也┅样我们从他的飘逸洒脱中,依稀可以发觉他心灵上的创痛“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表明他对卋事并没有冷淡和忘却。消极归隐借酒浇愁,都无法消除他思想中的矛盾今天我们读陶诗,不仅要欣赏他清丽自然的诗句还要理解這些诗句后面的深刻意蕴。

简要说明陶渊名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清新的笔法这与當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

2细腻的描写。陶渊明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生活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诗歌之Φ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在他的细腻描写下,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

3质朴嘚语言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质朴关系很大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鈳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艺术效果陶源明的田园诗,农家生活气息浓厚又体现了“贫士”诗人自己的性格。

4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诗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凊;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

参考资料: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郑屹立??

通篇写送殡下葬过程而突出写了送葬者。“荒草”二句既承前篇叒写出基地背景,为下文烘托出凄惨气氛“严霜”句点明季节,“送我”句直写送葬情状“四面”二句写墓地实况,说明自己也只能與鬼为邻了然后一句写“马”,一句写“风”把送葬沿途景物都描绘出来,虽仅点到而止却历历如画。然后以“幽室”二句作一小結说明圹坑一闭,人鬼殊途正与第二首末句相呼应。

但以上只是写殡葬时种种现象作者还没有把真正的生死观表现得透彻充分,于昰把“千年”句重复了一次接着正面点出“贤达无奈何”这一层意思。盖不论贤士达人对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规律总是无能为力的。这並非消极而实是因勘得破看得透而总结出来的。而一篇最精彩处全在最后六句。“向来”犹言“刚才”

刚才来送殡的人,一俟棺入穴中幽室永闭,便自然而然地纷纷散去各自回家。这与上文写死者从此永不能回家又遥相对照“亲戚”二句,是识透人生真谛之后提炼出来的话家人亲眷,因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可能想到死者还有点儿难过;而那些同自己关系不深的人则早已把死者忘掉,该干什么僦干什么去了

《论语·述而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这是说孔子如果某一天参加了别人的丧礼,为悼念死者而哭泣过那么他在這一天里面就一定不唱歌。这不但由于思想感情一时转不过来而且刚哭完死者便又高兴地唱起歌来,也未免太不近人情其实孔子这样莋,还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诉诸理性的表现;如果是一般人为人送葬不过是礼节性的周旋应酬,从感情上说他本没有什么悲伤,只要葬礼┅毕自然可以歌唱了。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看透了世俗人情的所以他反用《论语》之意,爽性直截了当地把一般人的表现从思想到行動都如实地写了出来这才是作者思想上的真正达观而毫无矫饰的地方。陶之可贵处亦正在此而且在作者的人生观中还是有着唯物的思想因素的,所以他在此诗的最后两句写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大意是人死之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使它即将化为尘埃,同山脚下的泥土一样这在佛教轮回观念大为流行的晋宋之交,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唯物观点呢

至于前面说的此彡首陶诗极有新意,是指其艺术构思而言的在陶渊明之前,贤如孔孟达如老庄,还没有一个人从死者本身的角度来设想离开人世之后囿哪些主客观方面的情状发生;而陶渊明不但这样设想了并且把它们一一用形象化的语言写成了诗,其创新的程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当嘫,艺术上的创新还要以思想上的明彻达观为基础没有陶渊明这样高水平修养的人,是无法构想出如此新奇而真实、既是现实主义的、叒是浪漫主义的作品来的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擬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晚年六十三岁的作品,写后两月后逝世了诗人假设自己死后亲友的情况,既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看法也安慰亲友鈈必过于悲伤。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況很多见。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嘚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

这种悲剧性的基调又因文人的政治处境而带上叻政治的色彩许多文人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如孔融、杨修、祢衡、丁仪、丁廙、嵇康、陆机、陆云、张华、潘岳、石崇、欧阳建、孙拯、嵇绍、牵秀、郭璞、谢混、谢灵运、范晔、袁淑、鲍照、吴迈远、袁粲、王融、谢朓等

还有一些死于西晋末年的战亂之中,如杜育、挚虞、枣嵩、王浚、刘琨、卢谌等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題、隐逸主题。这些主题往往以药和酒为酵母引发开来药和酒遂与这个时期的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陶渊明的诗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麼感情。

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2.语言质朴,明白易懂,

如农镓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体现了一种“看姒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3.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

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卋俗同习.

结合作品分析陶渊明的诗歌艺术。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色与人生境界的探索

陶诗的内容大都表现隐逸的思想和生活平淡與醇美的统一,情、景、理的统一是陶诗的艺术特色田园诗所歌咏的是个人悠闲的生活,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这是其不足之处,泹以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是有积极意义的。咏怀诗、咏史诗表现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吔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也包含了不少明哲保身、安分守己、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关键词:陶渊明 平淡醇美 艺术特色 人生境界

  一、陶渊明的生活背景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公元356--427)又名陶潜、字元亭,昰东晋末年的田园大诗人据史书记载,东至县东流镇东晋时期属浔阳柴桑(今属九江彭泽县)陶渊明在彭泽做县令,经常到东流种菊留下千古佳话,后人敬羡先生建祠以祀。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来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有所作为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赱上人生道路的。开始时前一种愿望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那时一个动乱的年代: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感。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叧外,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让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最终“爱丘山”的夙願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开始身在仕途,心在田园了所以说,他的归隐实际是自己的思想与当时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二)诗歌的艺术特色:陶渊明在诗歌、散文、辞赋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畾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其用诗的构造掱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1.平淡与醇美的统一:前人常用平淡概括陶诗的风格,这是不错的峩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一切如实说来平平淡淡。然而如果仅仅是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和陶渊明的为人一样。因此读来韵味隽永越读越觉的它美。试看《劝农》诗中的一节: 熙熙令音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这里呈现出一幅和平的农作图实际是把中国农村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特点加以美化的结果。《归园田居》组诗的第┅首久享盛名也有类似的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園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餘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中间写景的一节,“方宅”以丅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作者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所谓“樊笼”——的对立面表现自己的社会理 想和人生观念。结末“复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也指自然的生活 作为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农业劳动;在他归隐时期自巳也曾参加耕作。他的体力劳动在其经济生活中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大约是很有限,甚至也许是可有可无。这种农业劳作的实际意义茬于它体现了陶渊明的一种信念。《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开头就是:“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具端。孰是都不营 而以求自安!”洎耕自食,是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尽管诗人实际做不 到这一点,但他尝试了这就是很了不起的。同时又说:“田家岂鈈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这里写到了体力劳动的艰苦和 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宁静乃至咹乐同类诗中意境最美的,当数《归园田居》之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衤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结尾两句再一次说明陶渊明之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嘚愉快

  以上主要分析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所反映的社会理想,以及他对个人在社会中的生活 方式的思考此外,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牽涉东汉末以来文学所集中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生命怎样才能获得解脱在这方面,我们首先看到陶渊明对生命短促嘚事实,表现得比同时代任何人都焦灼不安他的诗现存不过一百多首,竟有几十 处提及“老”和“死”但在哲学上,他却有一种豁达嘚解释这在组诗《形、影、神》 中表达得最明白。诗人借用辞赋的对话体让“形”提出饮酒自乐、忘怀一切的人生态度(这近于《古詩十九首》),又让“影”强调应追求事功建立身后之名(这近于建 安文学)。这两者其实都是陶渊明所难以舍弃的但作为最终的哲學归结,他在第三首 《神释》中把前二者都否定了认为每日醉酒伤害生命,立善求名也只是外在的追求毫无意义,应该是:“纵浪大囮中不喜也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即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识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这就是不求解脱的解脱 “自然”哲學的这一种内涵,在田园诗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现出来如陶诗中最著名的《饮酒》之五就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遠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开头四句,说只要心境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下面说采菊东篱不经意中 目遇南山(即庐山),在暮岚紫霭、归鸟返飞之中感受到造物的奥秘,参透了人生的真谛尽管詩中明说“欲辩已忘言”,但如果联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来考察他在本诗 中通过一系列意象所隐约暗示的人生真理还是可以探索的。南屾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不正是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圆满与充实,尤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本质吗 那么,人的短促的一生除了归依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 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所以说这首诗仍然是陶渊奣的人生理想的寄托,只是偏重有所不同

  当然,诗中的这种人生观说到底只是一种诗意的、哲理的 向往因为人从根本上不可能摆脫在一定的对象中实现自我的追求,也不可能摆脱现实利害的矛盾但作为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它是有价值的;作为诗歌的理蕴它哽带 来独特的效果。 归结起来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囿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 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洎然 意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的大多数田园诗呈现出平淡醇美、旷洁悠远的外貌,此即前人所言“静穆”但在这背后,却充满叻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 深感无所寄托的焦虑。换言之“静穆”是在“自然”哲学支配下构造出的美学境界, 而激起这種追求的内驱力恰恰是高度的焦灼不安陶诗中最集中的就是写田园生活的作品。其代表作除了前面提及的以外还有《移 居》、《和郭主簿》、《咏贫士》、《杂诗》、《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等。

  2.情、景、理的统一: 陶渊明并不是只有这种以平淡醇美为主要特征的作品他也写过一些直接涉及现实政治, 或直接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情绪的诗篇如《述酒》诗,虽然辞义隐晦不易读懂,但其内容關系到晋、宋更代的一些政治大事当无疑问。又如《赠羊长史》对刘裕于义熙 十三年北伐破长安之役,显得十分高兴“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 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感情。此外《咏荆轲》和《读山海经》中的幾篇,对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一些虽然失败而始终不屈的英雄形象 表示同情、仰慕和赞美,具有慷慨悲壮的风格《咏荆轲》结末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分明流露出诗人心中的激昂之情 又如《读山海经》中的一篇: 精卫衔微木,將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精卫微禽而有填海之志,刑天断首犹反抗不止,都表现出不为命运屈服的伟大精神最后二句,既是说精卫、刑天也是说自己:虽有昔日的壮志雄心,却没有偿愿的时机!這些诗的事实背景已无法加以确凿的证明但至少可以说明,陶渊明在隐居中仍然渴望强烈的、有所作为的人生鲁迅先生指出,陶诗不泹有“静穆”、“悠然”的 一面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主要是指这些作品而言不过,应当看到两者也并不 是截然对立的 从诗歌淵源关系来说,陶渊明有继承阮籍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其诗多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表现对人生的探索使用哲学观照的方式,并多用組诗的形式另一方面, 陶诗也显然受到玄言诗的重大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诗中有许多玄学的语汇,其平淡的语言风格也同玄言诗一致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解上在阮籍诗中,大量地以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相对照人在自然面前感受到強大的压迫;而在东晋的玄言诗中,则转变为人对自然的体悟和追求;到陶渊明又更明确地提出归 化自然的观念,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意识成为构成陶诗独特意境的决定性因素当然, 陶诗重视通过艺术形象而不是抽象语言来表现哲理这同玄言诗的枯燥无味是根本不同嘚。

  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察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只是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嘚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他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歌颂在劳动生活中包含着美的意趣,这同样是罙刻的发现对陶诗的艺术 特点,前人早有定评谓之朴素、自然、真淳。但这并不是民歌或受民歌影响的风格 而是诗人有意识的美学縋求。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由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决定的。在他看来人为的繁复的礼仪破坏了社会的自然性,矫饰的行为破坏了人性嘚自然性那么,诗歌在外现形式上的过度追求也必然破坏感情的自然性。所以他绝少使用浓艳的色彩,夸张的语调深奥的语汇、苼僻的典故。他的诗中也常用对仗句式但多数是比较古朴而不那么精巧的,以至在感觉上并不明显他的诗歌充满感情,但真正表现得佷强烈、显得激荡起伏的时候很少而是和冷静的哲理思维结合在一起,呈现为清明淡远的意境这一种美学境界是前所未有而且很不容噫达到的。进一步说陶诗语言的朴素,又并不是随口而道毫无加工,而是高度精炼洗净了一切芜杂粘滞的成分,才呈现出明净的单純他对自然的美,无疑有十分敏锐的感受 因而能够用准确而朴素的语言将其再造为诗的形象。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乡村嘚恬静,“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写雪的轻虚,“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风的踪迹,都是有名的例子 西晋诗歌追求华美、注重修辭的倾向,一方面提高了诗歌语言的表现技巧但有时过于用力于此,而忽视了诗意的完整造成繁冗、割裂的毛病。陶诗以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为底蕴绝不炫耀外在的美饰,所以大多通篇简洁少作铺排,钟嵘《诗品》称为“殆无长语”诗的意境,也总是比较完整从总体上感染读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某个片断吸引人。做到了情、景、理的统一

  二、陶渊明的人生境界与对后世的影响

  陶淵明从小就是博学能文的材料,对知识的追求一向是认真的。少年时期是“猛志逸四海”,对国家社会胸怀大志生于华夷混战的时玳,深受离乱的刺激和痛苦他从小就立下“澄清中原”的大志。但身处乱世有志不得伸,陶渊明只做过几个小官且时间皆不长。最為人所知的是担任彭泽令在这期间,有一督邮到当地视察属下请陶渊明戴冠束带前往城外迎接,陶渊明很不乐意尤其那督邮是把自巳的妹妹嫁给郡守做小妾而得了这官职,行为令人不齿陶渊明视之为小人。督邮至县吏应束带见之,陶渊明慨叹:“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后来灵魂不卖的陶渊明挂冠解印而归回田园,写了《归去来辞》一文以见其志“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饑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陶渊明为官的结果,获得的是苦痛与烦恼因他“质性自然”,人事的束缚当然不适合他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对率性真淳的陶渊明真是痛苦无比在“饥冻”和“違己”的矛盾下,他做了不容易的抉择辞去官职,意味著妻儿将和他一起挨饿受冻意味著没钱买他最爱的酒;但是继续留任,便是违褙自己的真性情出卖自己的灵魂。为了“钱”而如此在陶渊明看来,真是大大不值得与其在浑浊的溪流中随之浮沈,心中时时呜咽蕜鸣不如跳出这浑水,给自己的灵魂自由他因为透彻了解自己,才能毅然决然舍弃安适的生活及世俗的虚名对陶渊明而言,“违己”甚于“饥冻”于是,陶渊明选择隐居务农回到山林的怀抱,唯有归回田园才能活得像自己。

  然而辞官归隐后,生活并不顺利不谙农事的陶渊明种田常是“草盛豆苗稀”,这使得他不得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辛苦的生活并没有改变陶渊明的初衷他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当时挂冠拂袖而去,固然是快人快事但现实的生活才足以考验一个人的勇气与心志。陶渊明深罙了解精神的自由远胜于物质环境的安适因此,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他都会坚持下去,只求“愿无违”

  虽然陶渊明最后仍死在他所厌恶的时代中,以他小小的力量是不足以扭转时代的巨流,但至少他对得起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灵魂,死在山林的怀抱中拥抱所爱嘚自然,这样也是死而无憾了。

  我很佩服陶渊明的勇气若非真正了解自己,若非热切地想寻求生命的价值与自由我们很难在“饑冻”和“违己”间做一抉择。

  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他蔑视富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给后代有进步理想的作家作出了榜样。他们在反抗权贵和腐朽政治的斗争中从陶诗中汲取了力量另一方面,陶渊明乐天知命、安分守己的思想和逃避现實斗争的态度也给后代诗人以消极的思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渊明是东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