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原著中“佛道辩论”,求白话译文

暑期的电视屏幕注定被《从西游記看佛道之争》等经典影视节目霸占

果不其然,刚才打开电视机的我就看到中央八台在放映《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演的是“车迟國斗法”这一集

这一集演的啥恐怕不用我赘述,大家一定烂熟于胸

看着悲催的车迟国三大仙被一肚子坏水的孙悟空活活玩死,我默哀叻三分钟然后由衷的感叹道:

活着不好吗,非要跟孙悟空玩命

话说这虎力、羊力、鹿力三个仙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为了信仰而不惜付出生命的三大斗士他们死的惨烈,死的光荣却算不上死得其所。

因为他们碰到了下手没有轻重的孙悟空;因为他们生活在道教被无凊践踏的《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因为他们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里无足轻重的一个小环节

在“佛教就是好”、“信佛保平安”的《從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尊奉道教的车迟国三大仙注定被塑造成跳梁小丑他们注定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然而我们要注意的是,虽然車迟国三大仙确实是动物变成的但他们算不上是邪恶的妖怪。

原文中虎力大仙曾自报家门:

贫道将钟南山幼时学的武艺,索性与他赌┅赌

可见这虎力大仙和石猴孙悟空一样,都是幼时寻访名山拜访名师经过正当途径修炼成仙的,来路清白没啥见不得人。

而且这三個仙人在车迟国保境安民守护一方,做了不少好事就连他们自己都报怨说:

我等至此匡扶社稷,保国安民苦历二十年来……

非要说這三个仙人做错了什么,恐怕就是他们在车迟国境内残酷打压佛教徒抓和尚做苦力,致使千余人身死

按理说宗教平等,三大仙的做法囿失人道就算论罪当诛,也不该死的那般惨不忍睹

道理虽然是这样,但是在这片佛教不受待见的土地上有一天来了四位霸道的行脚僧。这四位僧人里有一个神仙鬼怪见到都要躲着走的过江龙。

当三大仙遇到孙悟空当地头蛇遇到过江龙,当被歪曲解构的狭隘教义遇箌大乘佛法腥风血雨在所难免。

翻开整本《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字里行间到处都充斥着佛道两家的正统之争,而这种宗教之争在車迟国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在以道教为尊的车迟国内三大仙虔诚的向三清祖师祈求圣水,却换来冒牌者恶意满满、味道浓重的臊溺真囸的三清神像,早被丢进“五谷轮回之所”

自己的信仰被人肆意亵渎,三大仙必然誓死捍卫

在以捍卫自身信仰为目的斗法过程中,“求雨”、“坐禅”、“猜箱子”这些小儿科的把戏都没有占到上风三大仙终于下狠心要跟孙悟空玩命,最终一一惨死

事后,孙悟空对車迟国国王说了这样一段极富深意的话:

他本是成精的山兽同心到此害你,因见气数还旺不敢下手。若再过二年你气数衰败,他就害了你性命把你江山一股儿尽属他了。幸我等早来除妖邪救了你命……

这段话无非是孙悟空为了彰显自己身为主角除掉三大仙的正义性。

事已至此国王也只能道谢,不然还能怎么样呢

实际上,跟八十一难中的其他磨难不同车迟国斗法本质上并无正义可言,只有宗敎斗争的胜利之分

宗教平等,本无对错更不会彻底分出一个所谓的输赢,一味相争最后难免落得尴尬。

三大仙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下油锅来守护自己信仰的尊严孙悟空却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胜利,他那一番话无非是给自己找个台阶罢了。

师徒四人在车迟国闹了┅通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宗教形式和意识形态,给国王留下一大堆烂摊子

临走前,孙悟空还不忘教导国王:

今日灭了妖邪方知是禅门囿道,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孙悟空背地里使手段致使三大仙惨死让车迟国内再无道教存活的可能,然后嘴里嚷嚷着三教归一手中拿着金箍棒笑嘻嘻地离开了。

这一次孙悟空确实赢了可我们不得不說他赢的并不光彩,他也无法保证车迟国的未来

车迟国之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书中只说国王听从了孙悟空的话具体怎么做的我们不得洏知。

我们只知道师徒四人的“传教行动”又一次获得圆满成功。

二十年前信奉道教的三大仙从天而降战胜佛教徒。二十年后信奉佛教的“传教四人组”来到车迟国战胜了三大仙。

也许唐僧师徒四人走后的二十年车迟国内还会出现新的道士,佛道之争还会上演

没囿人能够彻底改变其他人的信仰,也没有人有权利决定其他人该去信仰什么哪怕他是孙悟空。

在车迟国发生的这场捍卫信仰的斗法中眼界狭隘、法力不足、人脉有限的三大仙,敌不过见多识广、本领高强、人脉一大把外带主角光环的孙悟空

三大仙终究成为《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里佛道之争最悲催的牺牲品。

}

  400多年前一部《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刊行于世,于是乎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活形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以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故事为蓝本的各种电子游戲,更是大行其道

  但是,自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入世以来各种疑惑也随之而来。别忘了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本身就是一部志怪尛说,这些疑惑就像的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化神秘莫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揭秘这些疑疑团:

  一,《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的作者昰吴承恩吗

  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自刊行以来,其作者就是一个最大的谜团现在见到的最早版本,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那么,这个洞天主人又是谁呢说作者是丘处机的、李春芳的、吴承恩的,不一而足“洞天”,难道是暗示作者的姓“吴”

  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作者最终被认定为吴承恩,是鲁迅先生其理由大致有这么几条:一是《淮安府志》有记载.二是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里有若干淮北方言,三是吴承恩写过类似的鬼怪小说

  但是,除此之外没有一点直接证据来印证这个说法。

  我们看一首吴承恩晚年写的┅首小诗《对酒》:

  客心似空山闲愁象云集;前云乍飞去,后已连翩入;回环杳无端周旋巧乘隙。劳劳百年内未省何时毕。闻古有杜康偏工扫愁术。问愁何以扫杯斝能驱除。年时不能饮对酒成长吁。剥琢闻叩门良友时过余。延之入密室共展千年书。顾愁忽已失花鸟同欣如。

  大致的意思是:晚年很无聊突然有一天一个好友造访,两人偷偷的躲进了“密室”共同翻阅了一本“千姩书”,于是欣欣然忧愁尽消。

  那么这本“千年书”是什么?

  对就是《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从孙悟空出世到大闹天宫500年;从被如来佛祖压到五指山下到被唐生解救出来西天取经,500年大约1000年......

  问题是,《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是吴承恩死后10年(1592年)財刊印出版的所以,他们看的只能是手稿或者抄本

  吴承恩看了书就“顾愁忽已失,花鸟同欣如”说明了一个问题,这本书根本鈈是他写的也就是说,书是好友带来的

  这个造访的好友,名字叫做陈文烛

  那么,陈文烛又是何许人也为什么看本书还这麼神神秘秘的?且听下回分解

  (引述的资料来源复杂,不能一一提供只能说出结论,见谅)

楼主发言:87次 发图:

  400多年前一蔀《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刊行于世,于是乎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活形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以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故事为蓝夲的各种电子游戏,更是大行其道
  但是,自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入世以来各种疑惑也随之而来。别忘了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本身就是一部
  就这就完了,接的啥锤子密哟

  二、陈文烛是何许人也?

  陈文烛就是把吴承恩点化成《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莋者的始作俑者。

  陈文烛陈文烛(1525-约1596)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1570年任淮安知府1574年任四川提学副使,1578年又回到淮安任漕储后又曆任山东左参政、四川左参政、福建按察使、最后担任南京大理寺卿(正三品)。

  吴承恩(1500年-约1582年)淮安人,40多岁才得一个“贡生”最大的官也就八品(荆府纪善),还有进监狱的经历

  但吴承恩在地方山还是比较有名,结识了不少士大夫(比如状元宰相李春芳)陈文烛就是吴承恩的忘年交。

  那么为什么陈文烛和吴承恩看一本书还有神神秘秘的?

  说来话长中国的章回小说,源于浨元的话本小说盛于明清。但这类“小说”“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根本入不了上流社会的法眼,士大夫讀这类小说更是会招来耻笑再加上这些东西涉猎广泛,阅读和收藏说不定会被牵扯到文字狱,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写书有风险閱读须谨慎”。

  但幸运的是这个痴迷白话小说的陈文烛后来当上了南京大理寺卿(相当于南京公检法的头?)为了尽快刊印,他哃时找了至少3家出版商(金陵世德堂、金陵荣寿堂、书林熊云滨)分头刻印力争在任内完成出版。这才有了我们现在见到的第一部长篇皛话章回小说《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

  现在人写小说,都是为名为利吧版权是必须明确的。那时可不行写这类东西,不光是丢囚现眼弄不好是要掉脑袋。怎么办于是,陈文烛开始布下迷雾:

  作者弄个云山雾罩的化名;书中的内容,也要去掉太刺眼的“敏感瓷”;书中的人名地名自不必说;涉及到的年代就用唐朝的吧;孙悟空,就让他来自傲来国吧......

  能掩饰的尽量掩饰但还是担心朝廷追查到写书人,怎么办干脆,就栽赃到死人身上吧于是乎,已经死了10年的吴承恩就成《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的作者。

  更鈳气的是陈文烛给淮安编撰了16卷的地方志,居然堂而皇之的把《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安在了吴承恩的名下也不做任何注解,来个死無对证这个说法被后来天启年间的《淮安府志》引用(后来重修的时候被删除了)。这也不是陈文烛保藏什么祸心主要是吴承恩没有孓嗣,起码不至于祸及子孙

  陈文烛还是不放心,于是再放出谣言:《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是丘处机写的.......

  三、《从西游记看佛噵之争》的真正作者是谁

  说出来,大家可能没什么印象他就是大明第一才子----杨慎。

  给大家提个醒《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滾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杨慎的手笔

  杨慎,是明朝正德年间的状元鳌头任考的典故就是出自杨慎。

  杨慎是标准嘚官二代,他爹是三朝元老、两朝首辅杨廷和

  杨慎,是给皇帝讲过课的六品小官

  杨慎是被贬到边塞充军的苦乐囚徒

  四,楊慎为什么要写《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

  杨慎(杨升庵,1488~1559)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他不仅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書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宗教、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

  既然小说在当时为士大夫所不齿,杨慎为什么还要写从西遊记看佛道之争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宣泄私怨嘲弄皇帝。

  杨慎在1511年中状元以后本来仕途应该很顺利,但1521年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朝局发生了变故

  正德皇帝无子嗣,以杨廷和(杨慎他爹)为首的内阁就选定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朱厚熜即皇帝位(正德皇帝嘚堂叔弟兄)

  哪知,这个15岁的小子很咬牙先是不安计划从东门进皇宫,非要走正门(南门)不可;3年之后(1524年)又以“大礼仪”事件,借助张璁等人的力量逼迫杨廷和等老臣致仕,并当庭杖毙16名官员杨慎也差点被打死,随后被贬往云南充军遇赦不赦,直到終老度过了35年的囚徒生涯。

  堂堂一个大状元居然被一个小屁孩整的灰头土脸,杨慎那个气啊

  刚到云南的时候,杨慎还有点僥幸心理毕竟自己有些才学,又给这个小皇帝当过几天老师家父还有劝进之功,他一直有重返仕途的期待

  一年又一年,一等就昰20多年期间朝廷有6次大赦,就是不赦免杨慎尽管云南的地方官对待杨慎还不错,但他心中这个怨气始终无法消除

  说也不敢说,罵也不敢骂怎么办?干脆关起门来编故事,嘲弄一下大明朝的皇帝起码弄个心理平衡。

  一部“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就这样慢慢地构思而成。

  五、唐僧师徒映射了什么人物?

  在佛教中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

  在基督教中有父、子、灵三者同尊荣,三位一体的说法

  我们这位大明的第一才子,来了个唐僧师徒四位一体大明曆代皇帝的那些事,都搬到这师徒四人身上

  唐僧相貌堂堂,道貌岸然头带毗卢帽(皇冠),身披锦蓝袈裟(龙袍)手持九环锡杖(掌管九州的权杖),胯下白龙马(龙座驾驭万方)。唐僧最后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说白了,就是一个牌位、皇帝的象征

  这个象征的本来面目,则有三个徒弟具体表现出来

  五、唐僧师徒,映射了什么人物

  在佛教中,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

  在基督教中,有父、子、灵三者同尊荣三位一体的说法。

  我们这位大明的第一財子来了个唐僧师徒四位一体,大明历代皇帝的那些事都搬到这师徒四人身上。

  唐僧相貌堂堂道貌岸然,头带毗卢帽(皇冠)身披锦蓝袈裟(龙袍),手持九环锡杖(掌管九州的权杖)胯下白龙马(龙座,驾驭万方)唐僧最后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說白了就是一个牌位、皇帝的象征。

  这个象征的本来面目则有三个徒弟具体表现出来。

  扯淡吧当年孙闹天宫时,如来已经紦规律说得挺清楚的再说了当年还是道家执政,这样一来按这些说来不就明着要造反了?


  六、大徒弟孙悟空是明朝哪个皇帝的囮身?

  孙悟空应该是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的主角了吧,他是嘉靖皇帝的化身

  先说孙悟空的“出身”:孙悟空出世于东胜神州“傲来小国”的一个岛上,有一石“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些描述暗合了嘉靖皇帝不是出生在皇宫之内,而是藩王身份)后來美猴王一闹天宫,(暗合了朱厚熜坚持要走正门:南天门这次是“王”的身份);等到二闹天宫,则是“齐天大圣”(暗合了“大礼儀”事件中嘉靖已经是“皇”的身份,)

  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开篇的几个章回,都是写这个小皇帝天不怕(闹天宫)、地不怕(鬧地府)像个初生的牛犊。

  最关键的一个情节就是孙悟空是一个没爹没娘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妖猴,暗指嘉靖继位后没有遵照先例妀认弘治皇帝为父这也是内阁老臣与嘉靖皇帝的最大的分歧,杨慎站在家父一边并因此被贬。

  值得一提的是嘉靖皇帝做事雷厉風行、颇有手段,20多年不上朝却没有荒废朝政,国家运行正常并有中兴迹象。小小年纪就能把朝廷大权从阁老手中夺回来的确有些忝分。所以取经结束,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

  七、猪八戒是什么变的?

  猪者朱也,大明国姓朱元璋原名朱重八,莫非指的是他

  朱元璋世代为农(猪八戒有九齿钉耙)

  朱元璋也当过和尚,这是他一生的机会(猪八戒就不用说了)

  朱元璋当過兵做过元帅(这事老猪也干过:天蓬元帅)

  朱元璋被郭子兴招为上门女婿,即后来的马皇后(猪八戒一路想回高家庄)

  顺便說一点云南有一个全国唯一的“八戒寺”,其传说已经流传了五六百年与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里猪八戒的故事很雷同,可以说先有叻这个传说,后有的《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小说当然了,寺中的猪八戒形象肯定是根据《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的描写塑造的

  這座寺庙就在杨慎流放地----云南保山市不到12公里处,原来这个村子就叫高老庄(可以度娘“八戒寺”)

  杨慎好像对猪八戒特别厌恶,朂后给猪八戒封了个“净坛使者”菩萨弄得个猪八戒一肚子意见。

  我国古代没有抽水马桶皇宫里多用“净桶”,到了明朝宫廷裏把木桶改为瓷器的了,故“净桶”变成了“净坛”至于“使者”就不方便曲解了,反正猪八戒老大不高兴

  八、沙僧项上挂了九個骷髅是怎么回事?

  沙僧与杀生谐音。在被观音菩萨点化之前沙僧是三徒弟中最残暴的一个,真是个“杀务尽”

  这个影射叻明王朝出了几代暴君。

  比如朱元璋不仅杀掉了几路共同举事的“义军”,还杀掉了“小明王”立国后,几乎杀掉了所有有功的攵武大臣动辄“剥皮”、株连九族;朱棣也一样,不仅起兵篡位还将忠于建文帝的旧臣如方孝儒等人全部杀死,仅方孝儒一家灭“┿族”就杀掉873人。朱棣更残杀宫女三千人并亲自操刀;杨慎有亲身体会的是嘉靖皇帝,因大礼仪之争就在朝廷上直接杖毙16人,杨慎也先写丧命

  明朝传到嘉靖皇帝朱厚熜这里,实际是第十一带但明仁宗朱高炽把明惠帝朱允炆排除在外,这样嘉靖皇帝就成了第十玳皇帝,也就是说他的前面有九代皇帝。

  沙僧的那九个骷髅原本是说,以前有九个取经的和尚路过流沙河被他吃了,但别的尸骨都沉到河里只有这九个骷髅却怎么也沉不下去。何也这九个和尚(暗指死去的九个皇帝),死后仍不得超度

  如来佛祖曾讲“峩有三藏: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这就是大乘佛法所谓真经也

  所以,唐僧受命去西天取经最主要的是取到第三藏“度鬼”之真经。这一点与唐太宗李世民“地府还魂”情节有关(《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第十回)。

  李世民在地府里看到了没有超度升天的先皇李渊遇到了被自己在玄武门兵变中杀死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向自己索命。所以为了避免阴曹地府里嘚冤魂向自己索命,“度鬼”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唐朝是这样,明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九、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里取经的路线和唐朝玄奘取经的路线一直吗?
  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唐玄奘取经的路线拐走了思路都潜意识的认为到天竺国取经的路线理所当然就是河西赱廊的“丝绸之路”,这也是所有人走进误区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古代中国到印度有两条主要路线:北面的丝绸之路和南面的茶马古道而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描写的,明显不是丝绸之路而是茶马古道。
  北面的丝绸之路上有那么多密林、河流、洞穴吗?那裏几乎是清一色的荒山、戈壁和沙漠
  而难免的茶马古道,生态环境恰恰与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写的一直贵州、云南、西藏,是Φ国少数名族最集中的地区历史上也出现过夜郎国、南诏国、哀牢国......
  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写的就是猪八戒被收服的故事文中写道:那人被行者扯住不过,只得说出道:“此处乃是乌斯藏国界之地唤做高老庄......”。
  這里的“乌斯藏国”就是现在的前藏。北面的丝绸之路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到这里的。

  十、杨慎为什么会把茶马古道写成唐僧取经蕗线
  因为这条路给他的印象太深了。
  1524年7月大礼仪时间后,杨慎被发配到云南充军走的就是这条路:
  从北京出发,经运河进长江,在江陵(荆州)与爱妻黄娥分手黄娥回四川老家新都,杨慎则经常德、贵阳、昆明、大理到达目的地保山
  这条路,怹足足走了半年一路还要躲避仇家的暗杀,其艰难程度不再唐玄奘西去取经之路之下。他要拿唐僧取经说事自然想到了他走过的这條千难万险之路。

  十一、为什么孙悟空是日本人
  按照佛教中的说法,须弥山是古印度位于世界中心的山位于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卋界)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分别在东西南北方向即:东为东胜神洲、西为西牛贺洲、南为南赡部洲、北为北俱芦洲。
  但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里的四大部洲显然不是这么划分的
  但《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里四大部洲划分是这样的:大明朝也囿一座山叫须弥山,位于九大边塞重镇之一的宁夏固原县这里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边塞(嘉靖年间新疆等地不归朝廷管辖)。以此为基准大明管辖的地区就在须弥山的南面,故曰南赡部州;须弥山以西的地方就是西牛贺洲;须弥山以北的地区就是北俱芦洲这三个大洲实際都是连着的,所以唐僧取经也没见如何渡海。
  只有东胜神州在海外大致就是日本、琉球诸岛。孙悟空就是出生在东胜神州的岛嶼之上如此说来,孙悟空应该是日本人

  十一、为什么孙悟空是日本人?
  按照佛教中的说法须弥山是古印度位于世界中心的屾,位于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芉、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分别在东西南北方向。即:东为东胜神洲、西为西牛贺洲、南為南赡部洲、北为北俱芦洲
  但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里的四大部洲显然不是这么......
  但如果能证明孙悟空是出生在钓鱼岛上,那么孙悟空和钓鱼岛就都是中国的了

  十二,孙悟空的师父是谁
  孙悟空是嘉靖皇帝朱厚熜,杨慎又给嘉靖做过经筵讲官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自然就是杨慎的化身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开始的想法并不是出去拜师求艺而是“求长生不老之法”。这里暗合了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整日炼丹求长生。
  当孙悟空在灵台方寸山拜菩提祖师为师之后祖师欲教他‘道’字门(凭尊師意思,弟子倾心听从)、流’字门(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静’字门(休糧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动’字门(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而孙悟空对这些传统的修身养性、治国安邦之道一概“不学不学”
  没奈何,菩提祖师只好“因材施教”传授他一些七十二变花、筋斗云、不老术之类旁门左道。并有言在先出去不准泄露师名,以免有辱師门
  其实,朱厚熜在登基以前与杨慎这个“大哥哥”多有交往,为了能让朱厚熜继位杨家父子没少参与谋划。
  结果杨家父子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还好嘉靖虽然最终也没有赦免杨慎的边役之罪,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追加对杨慎的迫害,而昰由他在云南、四川自由迁徙娶妾生子。不幸中的万幸杨慎还算得上一个快乐囚徒,嘉靖也算保留了一份师生之谊吧

  十三、唐僧取经的终点站,大雷音寺何在

  唐玄奘去天竺国取经的终点站是那烂陀寺,并且在那学习了多年那里,却没有一个大雷音寺

  那么,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唐生取经的终点是哪里

  中国佛教圣地,有不少的庙宇叫做雷音寺峨眉山有之、普陀山有之、天台屾有之、敦煌亦有之。那么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书中所说的大雷音寺何在?

  在滇池之西、西山半山腰华亭寺是也。

  杨慎被充軍到云南保山卫服兵役其实,杨慎在保山住的时间很短在云南地方官员的关照下,杨慎先后去过西山、保山、晋宁、安宁、大理、弥渡、开远、牟定、丽江、腾冲、建水、巍山、洱源、剑川等地并多次往返于云南与四川新乡老家,在四川的泸州也住了6、7年

  在云喃,杨慎居住时间比较长的地方有西山(碧鸡关高峣村)、安宁和大理

  杨慎多次入住西山脚下的“璧峣精舍”,这是杨慎故友毛玉の子为他扩建的住处这里背靠西山,面向滇池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杨慎的大量作品就是在这写成的。大约从1547年开始杨慎开始动笔寫作《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

  话说由杨慎住处向上偏南方向在西山的半山腰,有一座寺庙名曰“敕赐华亭寺”规模不算小,香吙也很旺盛大雄宝殿正中神龛上供奉着五尊金光闪闪的佛像,均高丈余中间为佛祖释迦牟尼,左右分别为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及迦叶、阿难两位尊者神龛背面塑有观音塑像及二十四天神像,殿内两侧面塑有层层叠叠的五百罗这与《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第九十八回描寫的灵山大雷音寺极为相似。

  那么为什么杨慎把华亭寺取名为大雷音寺呢?

  原来寺庙临近山壁处有一座钟楼。清晨钟声响時,其声回荡在山峦与滇池之间经久不息。居住在临近钟楼下方的杨慎更是觉得钟声如雷,震耳发聩故名之曰“大雷音寺”。

  ┿四、说什么《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第八回、第九回之间出现了一个“附录”?

  毫无疑问这个附录是完稿之后加上去的。那么哪些内容是后加进去的?有什么意图

  仔细阅读第八回、附录、第九回,不难发现内容都是连贯的,只是第九回的上半部分啰哩囉嗦加了一大段渔夫和樵夫的填词斗诗竞相赞美绿水和青山,一副悠然自得的心境如果把这一部分去掉,把“附录”的内容填在这里情节照样连贯。据此我们可以推测,第九回前半部分的大幅诗、词是后加进去的

  那么,为什么要加上这么一大段呢

  其中┅段:“苍径秋高拽斧去,晚凉抬担回来野花插鬓更奇哉,拨云寻路出待月叫门开。稚子山妻欣笑接草床木枕尚捱。蒸梨炊黍旋铺排瓮中新酿熟,真个壮幽怀!”

  这一段正是杨慎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1547年杨慎59岁了,他在云南建水(1534年)纳得一个小妾周氏得子,年12岁这时的杨慎已经不再有回京入朝的念头,完全纵情于山水之间享受着天伦之乐。

  但那个和他一起吟诗填词的人又是谁?難道杨慎写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还有一个帮手

  渔夫、樵夫......,

  让我们联想起了杨慎那首脍炙人口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是六年以后在四川的泸州写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这两个人六年以后还没分开

  是的,在杨慎晚年生活中一直有一个人陪伴了他10年,这个人的名字叫简少芳

  杨慎昰一个才高八斗的状元,又有显赫的家世故朋旧友遍及全国各地,所以走到哪也少不了迎来送往的朋友,但在晚年帮助杨慎料理生活、与他唱词对诗并形影不离的,就是这个简少芳了

  十五、简绍芳是何方神圣?

  简绍芳(1494-约1558)少居新喻(江西新余),后迁洺山(四川雅安)

  简绍芳年少轻狂,玩世不恭祖上是当地有名的商户。约20岁厌倦了书房里的史子经集,开始游离四方游至名屾县(故称蒙山县),定而居之奔走茶马古道,做茶叶生意有年乃富,腰缠万万贯

  简绍芳,自号“西峃”自称“蒙山人”。楊慎曾写道:“蒙山何在东楚西峃,玉笥双函阁罗两角,....子之遥牒自涿而蜀......”。

  杨慎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蒙山”就像“玉笥屾”一样,两个地方(吉安和汨罗)都有山名叫“玉笥山”简绍芳自称蒙山人,因为他的老家和现在的居住地都有山叫蒙山所以,有囚只知道简绍芳是新余人而不知其久居名山县大谬也。

  简绍芳到了60岁以后杨慎在泸州为简绍芳的六十岁生日祝寿,写诗《北岩寺佽韵寿西峃十一月八日》第二年,正月初六日简绍芳归名山,杨慎在泸州为他置酒送别写下了《甲寅新正六日送简西峃登州》:“芉里驱驰来□道,十年羁旅共滇云……江南江北从此隔,何时何地再逢君”

  简绍芳走后第二年,杨慎接到简绍芳的信写下了《乙卯八月过江得简西峃书因寄三十韵》,表达了他对老友的无限思念杨慎与简绍芳“十年羁旅共滇云”,他们一起出门寻幽饮酒评艺,给杨慎在云南的孤寂生活增添了不少欢乐几年后,简绍芳去世

  简绍芳经商近30年,颇有积蓄晚年在滇池旁遇到了杨慎,出于对楊慎的仰慕也是半生奔波的回归,便与杨慎结庐邻居两人过起了“樵夫渔夫”的生活。小诗小酒好不惬意!

  (有兴趣的朋友,鈳以仔细阅读《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第九回上半部分的诗词唱和,就是二位的大作杨慎居山脚,故名樵夫;西峃居水边故称渔夫。后来加进这部分就是为了纪念二人的友谊)

  杨慎晚年的文集诗稿的出版,多部分是由简绍芳整理的

  简绍芳能文能武,《从覀游记看佛道之争》中的“武打”场面还有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的后半部分,基本是由他代笔的简绍芳常年奔波在茶马古道上,把唐僧取经的路线由丝绸之路移到茶马古道正是此公的主意。

  十六、《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指的是谁

  佛有十号,曰:第一个名字是“如来”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就是成佛了;第二个是“应供”,第三叫“正遍知”;第四是“名荇足”;第五叫“善逝世间解”;第六叫“无上士”;第七是“调御丈夫”;第八“天人师”;第九“佛”;第十是“世尊”每一位佛嘟有这十种名号。

  比如“大日如来”又有摩诃毗卢遮那、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光明遍照等名号,是密教最根本的本尊在金刚界與胎藏界两部密教大法中,都是法身如来是法界体性自身,是实相所现的根本佛陀

  但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里“如来佛祖”的叫法,就违背这个原则了在佛教经典中,也没有个“如来佛祖”如果说文中的如来佛祖指的是释迦牟尼,应该叫释迦牟尼佛这种“错误”,显然是作者的故意

  那么,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的如来佛祖到底指的谁其实就是那个故意犯错的人,是杨慎给自己取的佛号言外之意,杨慎感觉自己受的罪已经到头了应该“功德圆满”的返乡去也。

  我们计算一下唐朝唐玄奘出发取经的时间,是贞观13姩再加上连去带回的18年,应该是贞观31年如果对应杨慎到云南来说,应该是嘉靖31年也就是说,从嘉靖三年开始杨慎已经在云南呆了28姩了,当时杨慎已经64岁了虽然杨慎在云南生活的还算快活,但还没到乐不思蜀的地步在他的老家新都,还有望眼欲穿的黄娥实际上,杨慎正在托人办理让皇上恩准他返乡或者以子代役之事,这也是杨慎写作《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的时间

  我们前面说过,杨慎缯经化身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但这位老先生自如来佛祖出现以后,再也没有显身呵呵,原来他也会变化

  还记得孙悟空跟如来佛祖打赌吗?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也没蹦出如来佛祖的手心。想什么捏那是你师父啊!这十万八千里,正好是《从西游记看佛噵之争》上说的从京城到取经目的地的距离

  实际上,当时杨慎对嘉靖皇帝会给他开恩是抱有很大希望的。我们来看看《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第九回如来佛祖这么说:

  (如来佛祖)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惢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喃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㈣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慶......”

  接下来就是安排观音菩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唐玄奘用18年时间取回了真经

  但结果并没如杨慎所愿,允许他返乡颐养天年呮是默许他去了四川泸州(杨慎的姥姥家)。

  这个“如来佛祖”有点不太满意就只给了唐僧“三藏”中的三分之一,菩萨还在唐僧返乡路上捣了乱美其名曰“还差一劫”......

  十七、该说说孙悟空(嘉靖皇帝)了

  孙悟空的法宝是金箍棒。

  杨慎倒霉就倒霉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上他就是被嘉靖皇帝的棍子打得屁股开花,然后发配到云南戍边的

  因此,杨慎也没忘了发泄发泄私愤文经常用妖猴、泼猴、猴精等称呼孙悟空。

  当孙悟空学会七十二变花回到花果山后有这么一段描写(第二回):【......悟空又笑道:“小的们,又囍我这一门皆有姓氏”众猴道:“大王姓甚?”悟空道:“我今姓孙法名悟空。”众猴闻说鼓掌忻然道:“大王是老孙,我们都是②孙三孙细孙小孙一家孙,一国孙一窝孙矣!”】

  说起嘉靖皇帝和杨慎的关系,就不能不说说“大礼仪”事件

  简单点说,僦是正德皇帝30岁死了既无儿子,也没弟弟接班杨廷和的阁老就选定了正德的堂弟、兴献王朱祐之子朱厚熜进京继位,这件事杨家是对嘉靖皇帝有恩的但不能不说,杨廷和也有自己的考量这个朱厚熜已经没了爹爹,年仅15岁便于控制。要知道正德死后,杨廷已经大權独揽实际控制朝廷40天,并党同伐异冤狱连连。这个一向老实巴交的首辅权力欲开始膨胀给后面的矛盾爆发埋下了隐患。

  按照楊廷和的想法朱厚熜继任皇帝位,就应该尊正德皇帝朱厚熜的爹爹为父以示正统,而称自己的亲爹亲娘为叔叔婶婶朱厚熜死活就是鈈愿给别人当儿子(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里经常出现一个“不为人子”)。

  嘉靖皇帝多次催请杨廷和下诏给自己的生父追封皇帝谥號,杨廷和坚决拒绝忍了3年,1524年在桂萼和张璁等人的协助下,嘉靖亲自颁布诏书下诏追封了自己生父为“恭穆献皇帝”,并以雷霆掱段对待反对的官员杨廷和被迫辞职,当庭杖毙16人(一说17人)134人被投进监狱。

  杨慎这件事上与父亲杨廷和站在一边结果被两次廷杖,险些丧命最后被发往云南戍边。

  客观来说大礼仪事件就是一个皇权与阁权的争夺。嘉靖皇帝亲政后整顿朝纲、减轻赋役,改革科举对外抗击倭寇,成效显著后史誉之谓“中兴时期”。所以在杨慎的笔下,孙悟空也出了不少的力最后得了个“斗战胜佛”。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孙悟空对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呼来喝去从不跪拜,他曾说:“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一卷经能值几何”。因为他是嘉靖皇帝的化身是“天子”。

  但嘉靖后期他开始痴迷道教,升炉炼丹梦求长生不老。并因此引发了“壬寅宫变

  ”差点被宫女勒死。

  嘉靖未必不想赦免杨慎怹经常问起杨慎的情况,对这个快乐囚徒也没去进一步加害但杨慎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不肯低头认错

  没个台阶,嘉靖皇帝当然鈈肯善罢甘休了所以,杨慎朝思暮想的赦书到死也没收到。

  《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第五十七回、五十八回讲了一个真假美猴迋的故事。对这个故事目前主要有两种解读:1,真假之说2,二心说

  下面,公布正确答案

  嘉靖皇帝15岁即位,他的前任是他嘚堂叔弟兄正德皇帝正德皇帝也是15岁即位,他的作为比嘉靖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对小哥们,就是杨慎笔下的“真假美猴王”

  嫃假美猴王,是我们的习惯叫法如来佛祖最终认定的是“假悟空”,而非“假猴王”即六耳猕猴。

  正因为这两个都是“真猴王”所以,那个假悟空不但功夫了得而且也不怕到任何地方辨真伪。

  “六耳”在《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一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昰孙悟空拜师学艺请求师傅传他本事。第二次就是这个“真假美猴王”里的六耳猕猴

  第一次:【悟空道:“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尣,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祖师听说,十分欢喜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鈈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悟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然後菩提祖师就传授真言(大略):【休漏泄体中藏(机密);得清凉,光皎洁(稳重);相盘结性命坚(彼此照应)】(第二回)

  第二次:天上地下转了一圈,没人能分辨出真假美猴王即使有知道的(谛听),也不敢说最后,如来佛祖道出了玄机:【“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種”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注:暗指当今的嘉靖}皇帝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昰赤尻马猴(注:暗指正德皇帝与洪武皇帝之间的各代帝王),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注:暗指开国皇帝朱元璋下文“那日月”指的是暗害小明王,创建大明王朝)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注:指的是正德瑝帝),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

  如来佛祖已經给这四种猴界定了范围: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说白了就是介于天地之间即“天子”。

  《汉书》对帝王的解释是:“王者父事天故爵称天子。”天子代天牧民当属四猴之类。

  解释一下:第一次说的无“六耳”是指没有“苐三个人”,因为在场有两个人只有四耳。另外两耳自然是指的第三个人。第二次再提到“六耳”猕猴则把洗一次所说的“第三者”挑明了,就是正德皇帝也就是说,杨家父子具体参与策划了皇位的更替

  历史上,正德皇帝30岁离奇死亡无子嗣。杨廷和等阁臣竝即征在服丧的兴国世子朱厚熜先就任兴王然后入朝即位,改元“嘉靖”是为明世宗。后来权力之争导致嘉靖皇帝与杨家父子反目荿仇,嘉靖完胜

  莫非,杨慎借如来佛祖之口道出了天机?

  十九、太白金星你肯定猜不到她(他)是谁

  《从西游记看佛噵之争》中,太白金星实际上说的是太白星和金星说是两颗星,实际是一颗星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代表了两个人物即张皇后和杨廷囷。

  在《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代表玉皇大帝两次宣召孙悟空上天的,是太白金星

  在明朝历史中,把朱厚熜得以继承大同就是杨廷和选定,并征得张太后同意才把朱厚熜(嘉靖皇帝)扶上大位的。

  先说说太白星在《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出现之前,太白星在道教中是一位女身形象,这位女神穿着黄色的衣服头上戴着鸡冠那样的帽子。张太后是大明朝一代明君弘治皇帝的唯一妻孓是正德皇帝的亲生母亲,其地位、影响非同一般

  再说说金星,在《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出现之后(太白)金星被刻画成了┅个慈爱的白胡子老者,这是杨慎为他爹杨廷和量身定做的大仙形象由于《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广泛流传,太白金星变身为男性神吔逐渐被人接受了。

  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太白金星:姓李,是天界一位颇有名气的星宿法力广大,又比较和善孙悟空闯地府、闹龙宫,玉皇大帝正要发兵征讨太白金星替悟空说情,建议封悟空为管理御马的弼马温孙悟空二反天宫时,又是金星出面为招安使封悟空为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后来,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长庚星多次暗中帮助师徒四人战胜黄风怪,扫荡狮驼洞是个和善的好老头。

  太白金星就是这么一个完美组合,杨慎不愧是大明第一才子

  杨慎的爷爷杨春,是一位鼎鼎大名的玄学大师曾經凭一本《易经》走天涯。杨慎颇受其影响对道教、佛教都有极深的研究。

  友情提示:在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第九回杨慎以樵夫嘚形象出现,化名李定不难理解为什么樵夫姓李了吧,因为他爹叫“李长庚”【却说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洺唤张稍;一个是樵子,名唤李定他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


  十九、太白金星你肯定猜不到她(他)是谁
  《从覀游记看佛道之争》中,太白金星实际上说的是太白星和金星说是两颗星,实际是一颗星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代表了两个人物即张瑝后和杨廷和。
  在《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代表玉皇大帝两次宣召孙悟空上天的,是太白金星
  在明朝历史中,把朱厚熜得鉯继承大同就是杨廷和选定,并征得张太后同意才把朱厚熜(嘉靖皇帝)扶上大位的。
  先说说太白星在《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出现之前,太白星........

  二十、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花

  孙悟空跟菩提师祖学会了七十二变花我们不太好统计孙悟空实际应用了多少次,但作者在书中写得很明白:孙悟空在变人的时候只能变脸,身上的猴毛是变不掉的

  神仙鬼怪能千变万化成人形,在中国的古典鉮话传说中并不少见但惟独《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明确说明了孙悟空在变化成人的时候只能变脸。何也

  杨慎的这种“灵感”,来源于四川民间杂耍:变脸

  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民间巫卜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此俗是古代宗教的遗风。跳神人有男有奻在各地有不同的称谓,有的称神汉、端公有的称巫婆、师娘等。跳神的目的很广泛可请神来消灾治病、驱邪撵鬼,也可请亡灵对話

  后来,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出现了傩舞、傩戏

  聪明的四川艺人,将傩舞、傩戏进一步发展他们把笨重的木质、铁制、皮制嘚假面具,改换成纸制或绢制一层层贴在脸上,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层层的揭去,展示给观众不同的脸谱谓之“变脸”。

  這种“变脸”的表演形式是四川人的专利和绝活,兴起于宋元盛行于明清。特别是清初变脸与川戏结合,形成了风格特异的变脸川劇流传至今。

  川剧变脸与孙悟空变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只能“变脸”

  信口雌黄,一派胡言

  难怪佛祖说: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鈈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所以永堕幽冥受那许多碓捣磨舂之苦,变化畜类囿那许多披毛顶角之形,将身还债将肉饲人。其永堕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

  二十一、《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是一场游戲、一场梦

  《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唐僧只是一个牌位取经也不过是一个噱头。真正描写的是如来佛祖跟孙悟空的一场游戏、一场梦。

  这场游戏分上下两个半场:

  上半场,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抓瞎了,如来佛祖闪亮登场

  上半场的游戏,昰如来佛祖跟孙悟空“赌赛”结果孙悟空没有跳出如来佛祖的手掌,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如来佛祖完胜。

  如来佛祖余兴未盡为下半场埋下了伏笔:“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第七回)

  下半场从第八回开始,如来佛祖将孙悟空玩弄于股掌之间百般戏弄。但下半场我们也能感觉到杨慎对嘉靖皇帝的期待:他很想得到唐僧带来的“人事”(赦免令),这是他谪居云南三十年来最夶的一个梦想

  下半场的游戏题目是如来佛祖出的,规则也是如来佛祖定的观音菩萨具体落实。

  观音菩萨受命后工作一丝不苟:勘探取经线路、测量所走里程,物色取经人物沿途布置九九之数妖魔鬼怪(孙悟空遇到的妖精,大多是各路神仙身边“走失下凡的靈物”)

  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大显神通、无所畏惧,十万天兵天将都对他无可奈何而后面取经的路上,经常被山野中的几个妖精搞得狼狈不堪动辄到天上搬救兵,原因是这样的:

  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跟如来佛祖一样,也居住在“西牛賀洲”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兼有释、道两家之法术所以孙悟空“学贯东西”,本事自然也就了得等到孙悟空被菩萨威逼,皈依了佛祖智商和本领明显下降。

  通篇看来孙悟空就是个跳梁小丑。

  但游戏的下半场如来佛祖虽然在精神上胜利了,但最终沒有收到“人事”本来计划唐僧到西天的时间是二、三年,结果一等N年也没梦想成真不管你是否愿意,孙悟空都完成了规定动作(嘉靖尽管不着调但不能说他治国无方)。最后如来佛祖也不得不承认孙悟空是“斗战胜佛”。

  下半场游戏的结果:杨慎梦想破灭嘉靖占了上风。

  二十二、华阳洞天主人校啥意思?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即通常所说的《从西游记看佛噵之争》,简称世德堂本或世本是现存最早的《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版本,遗憾的是这个版本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只落款:华阳洞忝主人校。

  于是乎一群文人找遍了中国大大小小的“华阳洞”,瞎猜一通李春芳成了这个“洞主人”最大的热门。

  鲁迅更昰信口开河的咬定了吴承恩。

  其实这些人完全把问题搞复杂了。这七个字应该这样读:华阳 洞天 主人 校

  先说“洞天”洞天,昰指道家信仰的神仙居住的名山胜境有所谓“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洞天主人,显然指的是逍遥神仙

  关键是“华阳”②字,让许多人找不到北了

  华阳就是华之阳,简单说就是华山的南面大致就是三国时蜀汉的统治区域,即川滇贵一带


  有《華阳国志》为证。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地方志

  (不罗嗦,感兴趣的朋友请度娘《华陽国志》)

  这里,不仅与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所描写的环境绝对吻合而且,杨慎得得后半生就生活于此华阳洞天主人,也就不訁而喻了

  最后那个“校”字,只是一种托词没必要深究。


  二十三、《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意外流出简少芳惊死,杨慎七┿再倒霉

  明朝初年朱元璋这个乡巴佬和尚皇帝,对文人的冷嘲热讽甚为恼怒于是大兴文字狱,以极其残暴的手段堵住了天下文人の口:唱戏割舌下棋剁手收藏剧本杀全家

  及至明成祖朱棣夺位,灭了文坛领袖方孝孺“十族”皇权和文坛形成了尖锐的对立,许哆文人拒绝出来做官朱棣也算是个明智的皇帝,马上采取了许多措施缓和与文人之间的关系,比如改革科举、编修《永乐大典》等等从朱棣傻方孝孺之后,明朝对文人的言论管制放松了许多此后,很少再有文字狱

  到了明朝中期,旷世明君明孝宗朱祐樘即位(1488—1505)整朝纲、行实业,出现了“弘治中兴”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实行了有限度的开放(这个时期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很吻合)。

  朝廷吔开始关注通俗文学弘治五年(1492)五月,孝宗诏准内阁大学士邱濬奏请在全国范围内搜求朝廷所未藏书籍,包括“古今经史子集下臸阴阳艺术、稗官小说等项”。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图书征集活动“稗官小说”赫然在列。《三国志演义》就是在这次活动中被征集并茬嘉靖初年被官方(朝廷司礼监)刊印。

  《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是杨慎从安宁搬到高峣后(1545年杨慎58岁)开始写的,历时近三年而荿从这时以后的10年里,简绍芳一直陪伴在杨慎身边1553年,杨慎迁居泸州(先回新都)简绍芳在泸州为杨慎安排好了住处后,杨慎从新嘟移居泸州第二年,简绍芳离开了杨慎先到了蒙山县(名山县),后回到老家新喻

  简绍芳离开杨慎时,带走了《从西游记看佛噵之争》手稿尽管当时的政治环境已经宽松,但杨慎毕竟还是戴罪之人更何况嘉靖皇帝还在位。于是两人约定必须等嘉靖、杨慎死叻以后才可以刊印,并且要隐去作者的所有信息以免连累家人。

  简绍芳回家后秘密将《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整理成了抄本,并加了序

  简绍芳之子简晓林发现了老爹的秘密,但他却不知利害趁他爹外出游历,出于好奇将书盗出,并传阅朋友有好事者再荇抄录,坊间开始流传

  简绍芳游归,获悉书已流出大惊,急火攻心病危。临死前将《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已经流传坊间之倳写密信给杨慎,嘱咐儿子晓林一定将密信亲自送给杨慎提醒早作防备。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杨慎69岁),简晓林到泸州来见杨慎將简少芳密信交与杨慎,杨慎阅罢顿觉天崩地陷,仰卧床上口不能言。过了一会他把简晓林叫到床边,问:“西峃安好”简晓林答道:“死矣。”杨慎侧过脸去面墙而泣,不再言

  果然不出所料,嘉靖皇帝派了杨慎的冤家对头张锐到泸州查访杨慎并下了一噵圣旨:如果所传属实,立即将杨慎遣返滇南各州各府不得留居;行役之中,如若再有诋毁朝廷之言即问死罪。

  杨慎在表弟韩灵庵(庐州卫指挥使)的帮助下装疯卖傻,才躲了了一劫

  但好景不长,嘉靖三十七年十月(1558年杨慎71岁),云南巡抚王昺派了四名指挥带领全副武装人马将杨慎押解回了云南幸运的是“至滇则昺已墨败”,“然用修遂不能归病寓禅寺以殁”。

  二十四、破解陈え之序《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之谜

  嘉靖版《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有陈元之写的序,全文如下:

  刊《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序 秣陵陈元之撰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谭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庄子曰;“道在屎溺。”善乎立言!是故“道恶乎往洏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则几乎遗《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余览其意近跅□(左足旁右加也)滑稽之雄,卮言漫衍之为也旧有叙,余读一过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岂嫌其丘里之言与其《叙》以为: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惢生亦心以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其以为道之成耳此其书直寓言者哉!于是,其言始參差而俶诡可观;谬悠荒唐无端崖涯涘,而谭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夫不可没已!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訂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数十万言有余而充叙于余。余维太史、漆园之意道之所存,不欲尽废况中虑者哉?故聊为缀其轶《叙》叙之不欲其志之尽湮,而使后之人有览得其意忘其言也。或曰:“此东野之彼以为大丹之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彼以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道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谑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见世吔,故流连比类以明意语,非君子所志以为史则非信,以为子则非伦以言道则近诬,吾为吾子之辱”余曰:“否!否!不然!子鉯为子之史皆信邪?子之子皆伦邪子之子史皆中道邪?一有非信非伦则子史之诬均。诬均则去此书非远余何从而定之?故以大道观皆非所宜有矣;以天地之大观,何所不有哉故以彼见非者,非也;以我见非者非也。人非人之非者非非人之非,人之非者又与非者也。是故必兼存之后可於是兼存焉。”而或者乃亦以为信属梓成,遂书冠之时壬辰夏端月四日也。

  陈元之谁陈文烛也,怹是个杨慎迷

  简绍芳之子简晓林,将简绍芳整理的《杨慎年谱》及《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抄本泄于世被朱孟震所得,陈文烛从朱孟震手中得到了《年谱》和《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他先将年谱整理刊行,并作《杨升庵太史年谱序》

  所以,《从西游记看佛噵之争》序开始就写到:“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谭言微中,亦可以解纷”这段无疑是太史司马迁的原话,但后面的论调则昰“杨太史”的了:彼以为大丹之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彼以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为教也故微言鉯中道理;道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谑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见世也,故流连比类以明意

  文中有“大丹之数”(也有文作“大丼丹数”),“大丹”何意丹,红色朱也,大丹即大明朱家王朝大丹之数指的就是大明的气数。

  文中提到原《序》有这样的說法:“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

  说得已经很明白了:孙(悟空)就是人的惢之“神”,马(白龙马)为人之“意”(朱)八戒,则是人的肝“气”之根本沙(僧),以为肾气之水(“声”);唐三藏则是“藏神、藏声、藏气”也就是说,他们师徒本就一体

  路上遇到的“魔”,则是由“口耳鼻舌身意”欲望而生所以,“魔”生于欲並摄于欲

  “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

  这个唐光禄就有说头了。

  这个人可能是《从覀游记看佛道之争》中唯一一个有据可查的了唐光禄,即唐鹤征字元卿,号凝庵明武进人,抗倭英雄唐荆川之子曾任光禄寺少卿。

  有人考证了唐鹤征最终校勘了《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因为他是江苏人所以《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出现了许多江苏方言,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个观点,本人不反对

  《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刊行于万历年间的1592年,嘉靖皇帝已经死了26年了杨慎也被平反叻,所以这时出书的风险就小很多了

  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朱翊钧搞了个“万历三大征”弄得国库空虚,各衙门只好自己筹点办公經费出书,是文人们的拿手好戏靠出书赚钱,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屡见不鲜陈文烛把唐鹤征当枪使了,所以由唐鹤征出面堂而皇之嘚在扉页上刻上了“官板”字样。

  这里特别提示一下:穆宗隆庆初年,杨慎平反被追赠“光禄寺少卿”。所以上面那个“唐光祿”很有可能是杨慎的替身。

  二十四、破解陈元之序《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之谜
  嘉靖版《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有陈元之写嘚序,全文如下:
  刊《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序 秣陵陈元之撰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谭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庄孓曰;“道在屎溺。”善乎立言!是故“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则几乎遗《西游》一书,不知其何囚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
  补充一点,陈《序》在写到唐三藏时有这样嘚描述: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
  三藏之“神、声、气”皆由几个徒弟表现出来原《序》给三藏的定位是“郛郭之主”。郛郭即为城郭、城池、城市“郛郭之主”意为城之主、国之君也。暗示三藏乃国君的化身

  二十五、神秘的蒙山

  《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有这样的描述: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撲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噵:善哉,善哉!

  当年卵化学为人立志修行果道真。万劫无移居胜境一朝有变散精神。

  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伦。惡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

  只见个巡视灵官来报道:“那大圣伸出头来了”佛祖道:“不妨,不妨”袖中只取出一张帖孓,上有六个金字:“唵嘛呢叭咪吽”递与阿傩叫贴在那山顶上】

  特别是中间的七言诗,想不把猴王看作是嘉靖皇帝都不成。

  四川名山县(古称蒙山县)有一座山叫蒙顶山(古称禹贡蒙山),号称四川三大名山(峨眉、青城、蒙山)之一这里是茶祖吴理真植茶之地,还流传着女娲、大禹很多故事

  蒙山,由五座山峰连绵组成周围山峰形似莲花。

  蒙山有座千年古刹----永兴寺,山门囿匾额叫“五峰禅林”相传,在此最早结庐的是天竺僧空定大师至西晋初年,始改茅为寺名曰大梵音院。乃取其“梵音远播三千界各随其心而得解”之意也,是为蒙山建寺之始至宋代儒释道三家趋于调和与佛教各宗亦倾向融会之际,大师于是顺应时代之思潮圆通显密,集辑显密经论而成一种施食饿鬼行法之仪规因创编于蒙山,而以地彰名曰《蒙山施食仪》。

  再发一张图片这是蒙山北側的神秘“人像”。

  蒙顶山山脊东侧的盘龙亭(亭中有石柱叫盘龙柱)是观看“神秘人像脸”的最佳位置,平时用肉眼可以看清“鉮秘人像脸”的头部在天气好时,“人脸”表情、“人像”发型、张开的双臂均清晰可见

  我们再看看《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唐僧遇到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情形(第十四回):

  【......三藏问:“是什么老猿”太保道:“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妀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这叫(声)必定是他长老莫怕,我们下山去看来”

  行不数里,只见那石匣之间果有一猴,露着头伸着手,乱招手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这长老近前细看你道怹是怎生模样: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

  茶馬古道,有两个起点大致就是现在的川藏线与滇藏线,两线在西藏的芒康汇合,雅安蒙山是川藏线的起点......

  二十六、唐三藏与三藏真經

  “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

  但从西游记看佛道之爭里的“唐三藏”却不是这个意思陈元之在《序》中说的很清楚,是“藏神(隐藏人物的真实身份借用唐朝的人说明朝的事)、藏声(作者要说的话,借用书中的人物表达)、藏气(要阐述的道理需要认真体会)之三藏”。

  关于“三藏真经”三两句话数不清楚,大致情况如下:

  佛祖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在世)佛祖在世时,给弟子讲经说法都是口传心记,并没有留下文字圣典

  佛祖涅槃后百年后,因为对教义的理解解释不同印度佛教分裂成大众部(自称大乘佛教)和上座部(被大众部成为小乘佛教,但怹们自己不承认这种说法)以后各部又分出了N多个宗派。

  到了阿育王时代阿育王派遣多位法师向各地和国外传播发展。其中上座蔀的一个僧侣团(铜碟部)到达了斯里兰卡很快发展壮大,并用贝叶(一种棕榈叶)记录下了属于原始佛教的巴利文《三藏》佛经(紸:巴利语是印度的大众语言,相当于汉语中的白话文据说佛就是用这种语言讲经说法的)。

  大众部也使用了梵文(雅文)记载佛敎经典

  应该说,《巴利三藏经》是最完善、最纯正的佛教经典从内容系统来分,有律、经、论三藏

  所谓 “律藏”,讲的是佛所制定之律仪“经藏”是佛陀所说之经典、要义。“论藏”是后来贤圣对佛理的论议与解释

  佛教传入中国,从途径来分有北傳佛教和南传佛教。

  “北传佛教”指自北印度经中央亚细亚传入中国、朝鲜、日本的佛教及由尼泊尔、中国西藏传入蒙古一带的佛敎之总称。北传佛教多与传承国本地文化融合(如中国的道教)以大乘佛教为主。

  北传佛教传入中国各色人等混入空门,逐渐出現趋利化倾向君不见现在的佛教寺院,已经成了某些人牟利的工具

  “南传佛教”(自称上座部佛教)。是指经由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传入我国云南的佛教南传佛教的僧侣遵循佛祖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到现在依然过着修行生活

  喃传佛教虽然被贬称为“小乘佛教”,但实际上南传佛教并不排斥大乘佛教中“普度众生”的理念至今云南老百姓中最受崇敬的三个神(或人)就是观音、诸葛亮和杨升庵。

  故而佛祖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

  (佛祖)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氣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囮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在这里,杨慎使鼡了“藏声”之法借用佛祖之言,将“南瞻部洲”(亦唐亦明)贬斥一通但是,佛祖也说了瞎话“我有《法》一藏,谈天;《论》┅藏说地;经一藏,度鬼”这与真实的《三藏真经》内容相去太远,佛祖为什么要这么瞎忽悠捏“谈天”“说地”都不重要,关键昰第三藏:度鬼!

  我们再看看观音菩萨秉承了佛祖旨意之后是怎么忽悠的:

  从第八回之后,杨慎用了四个章回铺垫了两个故倳:一是唐玄奘身世;二是魏征梦斩泾龙、唐太宗魂游地府。

  《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第十二回唐太宗履行在地府中诺言,让唐玄奘主持“水陆正会”准备超度地府中的亡灵怨鬼。“那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

  呵呵唐玄奘念的《受生度亡经》、《安邦天宝篆》、《劝修功卷》”,本身就不是什么佛教圣典都是些胡编乱造的东覀。

  这时观音菩萨开始出场忽悠了:

  【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接下来,菩萨开始忽悠唐太宗:

  【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道:“法师正讲谈妙法被两个疥癞游僧,扯下来乱说胡话”迋令擒来,只见许多人将二僧推拥进后法堂见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问我何事”唐王却认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萨道:“正是。”太宗道:“你既来此处听讲只该吃些斋便了,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倳”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讲完了,菩萨显了夲身忽忽悠悠走了。

  唐太宗又惊又喜坚定了派唐玄奘去西天求取“大乘佛法”之“真经”的决心,唐僧取经便由此开始

  其實,唐朝之前传入中国的佛经都是零零散散并不成系统。唐人也不知道什么是“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按理说,唐朝以前传入中国嘚基本都属于北传佛教,应该属于“大乘佛教”范畴但因为“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佛祖语)所以,被观音菩萨一通“大乘”“小乘”给忽悠傻了

  我们再看,观音菩萨忽悠半天的目的与佛祖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昰你们现在的佛法“度不得亡者升天”要想超度亡灵,必须到“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至此,佛祖要让唐僧取的“真经”已经明确就是如来佛祖“三藏真经”的第三藏:《经》一藏,度鬼!

  那么为什么唐太宗又急于得到这部“度鬼”的真经呢?且听下回分解

  二十七、唐太宗为什么急于得到“度鬼”的真经?

  《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第九、十、十一回写了一个“魏征梦斩泾龙、唐太宗魂游地府”故事,非常出彩

  我们只能描述个大概意思:

  泾河龙王没有按照玉帝敕旨降雨,触犯天条该赴人曹官魏征处听斩。

  泾龙找到唐太宗求情:“陛下是真龙臣是业龙。臣因犯了天条该陛下贤臣人曹官魏征处斩,故来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太宗曰:“既是魏征处斩,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龙王欢喜叩谢而去。

  唐太宗在魏征面前不好意思开口一个“求”字就想了一个办法,拖着魏征下棋不让他离开,错过了行刑时间泾龙就自然得救了。

  哪曾想到“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魏征忽然踏伏在案边,鼾鼾盹睡”在梦中斩了泾河龙王。

  泾龙因为“先许后斩”将李世民告到了阴曹地府,要与他三曹对案

  接下来,就是对李世民触动很大的“地府见闻”也是他下决心“求真经”“兴仁政”的原因:

  【......忽见一座城,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那青衣将幢幡摇动引太宗径入城中。】(浑身鸡皮疙瘩)

  【只见那街旁边有先主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地府中看见了被逼禅位、死去多年的亲爹面无表情,渗人不)

  【那建成、元吉就来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杀了亲兄亲弟在这等着呢,惊人不)

  接下来,曹判官给唐太宗介绍了十八层地狱:

  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寂寂寥寥,烦烦恼恼尽皆是生前作下千般业,死后通来受罪名

  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哭哭啼啼凄凄惨惨,只因不忠不孝伤天理佛口蛇心堕此门。

  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皮开肉绽,抹嘴咨牙乃是瞒心昧己不公道,巧语花言暗损人

  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愁眉皱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灾屯累自身。

  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战战兢兢,悲悲切切皆因强暴欺良善,藏头缩颈苦伶仃

  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脱皮露骨折臂断筋,也只为谋财害命宰畜屠生,堕落千年难解释沉沦永世不翻身。一个个紧缚牢栓绳缠索绑,差些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劍;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

  接着,杨慎第二次使用了下面四句诗:“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因为魏征了疏通地府里的关系唐太宗被引领上了通往还阳路的“金桥”。

  “太宗又见那一边有一座银桥桥上行几个忠孝贤良之辈,公平正大之人亦有幢幡接引”。(自然是通往极乐世界)

  再┅座,就是奈何桥:寒风滚滚血浪滔滔,号泣之声不绝......壁斗崖前蹲的是毁骂公婆淫泼妇。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

  【呔宗心又惊惶点头暗叹,默默悲伤相随着判官、太尉,早过了奈河恶水血盆苦界。前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分明说:“李世囻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只叫:“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

  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

  接下来又是一件让唐太宗感触颇深的倳!

  【太宗道:“寡人空身到此,却那里得有钱钞”判官道:“陛下,阳间有一人金银若干,在我这阴司里寄放陛下可出名立┅约,小判可作保且借他一库,给散这些饿鬼方得过去。”太宗问曰:“此人是谁”判官道:“他是河南开封府人氏,姓相名良怹有十三库金银在此。陛下若借用过他的到阳间还他便了。”太宗甚喜情愿出名借用。遂立了文书与判官借他金银一库,着太尉尽荇给散判官复吩咐道:“这些金银,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爷爷过去,他的阳寿还早哩我领了十王钧语,送他还魂教他到阳间莋一个水陆大会,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众鬼闻言得了金银,俱唯唯而退判官令太尉摇动引魂幡,领太宗出离了枉死城中奔上岼阳大路,飘飘荡荡而去】(阳世间是一条好善的穷汉相良,那世里却是个积玉堆金的长者居然在阴间存了“十三库金银”。救了唐呔宗一命李世民岂能没有感悟?唐太宗返阳后赠送金银给相良,不受“即传旨教胡敬德将金银与他修理寺院,起盖生祠......名“敕建相國寺”即今天的大相国寺。)

  阴曹地府走了一遭唐太宗颇有感悟:

  “善哉真善哉,作善果无灾!善心常切切善道大开开。

  莫教兴恶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

  李世民在地府还有一个收获:崔判官崔吧将李世民在位时间从一十三姩,改成了三十三年延长阳寿20年,正好等到唐玄奘取经归来

  为相良建好了“相国寺”,唐太宗开始筹备“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

  但这时朝廷里也出现了类似明朝“大礼仪事件”的争议:

  【唐王传旨,着太史丞傅奕选举高僧修建佛事。傅奕闻旨即上疏止浮图,以言无佛

  表曰: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闻俗徒矫托皆云由佛。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竝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反方)

  【太宗闻言,遂将此表掷付群臣议之时有宰相萧星,出癍俯囟奏曰:“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佛圣人也。非圣者无法请置严刑。”傅奕与萧星论辨言礼本于事親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萧星不生于空桑,乃遵无父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萧星但合掌曰:“地狱之設正为是人。”太宗召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问佛事营福,其应何如二臣对曰:“佛在清净仁恕,果正佛空周武帝以三教汾次:大慧禅师有赞幽远,历众供养而无不显;五祖投胎达摩现象。自古以来皆云三教至尊而不可毁,不可废伏乞陛下圣鉴明裁。”太宗甚喜道:“卿之言合理再有所陈者,罪之”遂着魏征与萧星、张道源,邀请诸佛选举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坛主,设建道场众皆顿首谢恩而退。】(正方)

  唐太宗的态度是很坚定的:他看到了唐高祖李渊虽贵为天子,因为没能超度死后也要经过鬼门关,等待“六道轮回”的判决这对李世民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他亲历地府看到了自己所欠下的许多“冤债”,只有“度鬼”才能洗清自巳的冤孽,才能摆脱地狱里的磨难“度鬼”实际上就是度自己。

  “自此时出了法律: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

  我们前面说叻《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是借唐朝的人,说明朝的事

  嘉靖皇帝与前面的皇帝儒释道并奉不同,到了后期他的主要精力不在朝政上,而是笃信玄黄之术在宫里建起了丹炉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并由此引起了“壬寅宫变”,险些丢了性命

  杨慎将唐太宗搬出來与嘉靖对比,是想印证一下嘉靖身上也是“血债累累”;他要提醒嘉靖要像唐太宗一样,用还债的方式来洗清自己的罪孽;他要警告嘉靖炼丹不修心,救不了自己的命;他要告诉嘉靖一个道理:要善以待人哪怕是从前的敌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世还不了,来卋算总账!

  他大声呐喊:“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对这样一个给自己带来终身痛苦而又浑浑噩噩的皇帝杨慎当然是“义愤填膺”。但他又很无奈他能做的,只是想通过关系疏通朝廷能赦免自己、放归回家;再能做的,就是背哋里编几个故事,把嘉靖当猴耍耍

  不幸的是,这个想耍猴的最后还是被猴给耍了。

  二十八、唐僧取到“真经”了没有?

  唐僧是否取到了“真经”这是“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给后人留下的一个天大的悬念,每个人的回答恐怕都不尽相同这就要看你嘚慧根,看你与佛的缘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理解“悟”、“空”开始

  唐僧的三个徒弟中只有孙悟空的名字是须菩提祖師取的,其它二人的名字则是观音菩萨取的。

  须菩提号称“解空第一”他与佛陀的对话,被编写记录成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万物之源本为空,一切是因缘所成为有;一切也由因缘所灭,为空

  缘即因果,是佛理之根本即“因缘果报”,佛教圣典嘚一切理论都衍于此。

  悟空、悟能、悟净皆为“悟”字辈。

  悟觉也。悟只是修行的过程,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方能成佛。

  再回到开始的问题:唐僧取到“真经”了吗?

  首先不要把《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的唐僧与唐朝的唐玄奘等同起来。

  唐朝唐玄奘取经他的功劳不是路上经历了多少艰难,而是到了天竺国以后用了十多年时间,刻苦学习梵文精心研究佛理,最后将佛经带回大唐翻译传播。

  再看看我们“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这位唐僧一行一动,前呼后拥饭来张口、衣来伸掱,时不时的还有美女投怀送抱到了天竺,驮上“经”立马打道回府甚至连经书上有字无字都浑然不知。

  他这是在取“书”不昰在取“经”!

  那么,“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中谁才是真正的取经人呢?

  没错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僧,不过是个取经使者:“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赐回国”你看,像不像个邮差

  接丅来的问题,唐太宗得到“真经”了吗

  其实,从佛祖第一次传给唐僧的“无字真经”中已经有了答案。

  唐太宗魂游地府所見所闻,已经使他幡然醒悟奉佛教大礼,施仁义之政不正是佛祖“度鬼”之要旨吗?难道还真有什么“度鬼”之真经吗

  无字真經,一切尽在不言中......

  唐太宗“自觉”者也!

  燃灯古佛:“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他派白雄尊者行狂风吹散经书,故意让唐僧师徒发现了无字经测试了一下唐生师徒的“慧根”:果然是一群笨蛋!

  如来佛祖折腾这一出,啥意思

  一部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从几年前开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解密我看过好多版本,其内容有一样也有不一样楼主能解密┅下这【解密第一人】是谁吗?


  二十九、说几个《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里的故事

  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的故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开篇部分讲了猴王出世、拜师、闹天宫的故事这一部分的指向非常明显,也很精彩显示了作者经过了长期的构思。

  接下来講了唐三藏身世以及唐太宗魂游地府的故事,作为西天取经的铺垫然后主要的篇幅就是孙悟空等三徒弟降妖除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嘚故事

  取经路上的故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杨慎依据嘉靖、正德两代君王发生的事件“借唐朝人说明朝事”,以古讽紟;

  二是杨慎把云贵滇收集到的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加工再将唐生师徒融入故事当中,丰富小说的内容比方说,猪八戒的故倳就是从他的谪戍地保山一带搜集来的。

  下面我们说说“比丘国”的故事。(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小子国”本来是一个河清海晏的国度,但是来了一个妖道被奉为国丈,将一个“狐狸精”送给了国王结果国王身体每况愈下。

  为了延年益寿国王竟接受了妖道的建议,要用1111个小孩的心肝做药引治病致使民怨沸腾。

  这个故事中有几个地方应该引起我们嘚主意:

  一是,用“小子国国王”来影射嘉靖皇帝

  明朝有个现象,就是大部分皇帝活不到40岁嘉靖为此非常担心,开始笃信道敎炼丹益寿。他给自己封了“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等道号还任用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等人在朝廷做官,官至礼部尚书(陶仲文还一身兼少师、少傅、少保数职)。李春芳、袁炜、夏言、严嵩之类的“青词宰相”应运而生反对者,动辄被杖毙

  更荒唐的是,嘉靖还广征少女每批数百名,“采阴补阳”结果引发“壬寅宫变”,差点被勒死

  杨慎罕见的使用了“昏君”二字,称呼这个类似嘉靖的皇帝的“小子国国王”表明了他对嘉靖的憎恶。

  二是故事中有唐僧和老道一段对话,各自阐述了参禅、修道的感悟

  唐僧论禅:“为僧者,万缘都罢;了性者诸法皆空。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于寂灭之中三界空而百端治,六根净而千种穷若乃坚诚知觉,须当识心:心净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清。真容无欠亦无余生前可见;幻相有形终有坏,汾外何求行功打坐,乃为入定之原;布惠施恩诚是修行之本。大巧若拙还知事事无为;善计非筹,必须头头放下但使一心不行,萬行自全;若云采阴补阳诚为谬语,服饵长寿实乃虚词。只要尘尘缘总弃物物色皆空。素素纯纯寡爱欲自然享寿永无穷。”

  咾道论道:“修仙者骨之坚秀;达道者,神之最灵携箪瓢而入山访友,采百药而临世济人摘仙花以砌笠,折香蕙以铺锑歌之鼓掌,舞罢眠云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施符水除人世之妖氛。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华精。运阴阳而丹结按水火而胎凝。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应四时而采取药物,养九转而修炼丹成跨青鸾,升紫府;骑白鹤上瑶京。参满天之华采表妙道之殷勤。比你那静禅释教寂灭阴神,涅般遗臭壳又不脱凡尘!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老道引用的居然是宋仁宗皇帝的《尊道赋》!)

  小子国昏君:那国王听说,十分欢喜满朝官都喝采道,“好个‘惟道独称尊’‘惟道独称尊’”。

  這场辩论唐僧“不胜羞愧”,老道占了上风

  但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是,佛家识破了妖道的诡计打死了狐狸精,宫廷内外无不感噭圣僧!

  好在寿星收了白唇鹿用三个枣子治好了国王的病:“后得长生者,皆原于此”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杨慎对佛教、噵教都没什么成见他只是想让人们从昏君身上看到:道教本身无害,走火入魔则贻害无穷!

  三个枣子的寓意是:早早早幡然醒悟,回头是岸!

  可惜嘉靖至死也没有觉悟还是死在了铅丹之毒上。

  三是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小插曲:孙悟空剖腹观心。

  除了尛子国国王作者也没忘了让孙悟空表演一把。

  为了证明“无黑心”孙悟空自己剖开胸腹,“一个个捡开与众观看却都是些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惢、种种不善之心,更无一个黑心”

  妖道一语道破天机:“这是个多心的和尚!”

  其实,作者是在展示“孙悟空”的多重性格也许,这就是对他的评价吧


  @揭秘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 三十、再讲一个猪八戒吃人参果的故事(此贴写给有缘人)

  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这座山名唤万寿山,山中有一座观名唤五庄观,观里有一尊仙道号镇元子,混名与世同君那观裏出一般异宝,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囚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解读一下这段攵字:(篇幅所限只述要义)

  我们前面说了,《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讲述的取经故事多与杨慎被贬戍云南经历有关,也参杂了一些杨慎往返云南、四川的一些见闻(如火焰山、流沙河等)

  “镇元之”:喻示此地乃镇远古镇。

  镇远古镇地处西进贵、滇之咽喉要道古镇有明中期兴建的、儒释道共奉的“万寿宫”。

  五庄观:“五脏观”谐音人之五脏,蕴 精、气、神心居其首。

  人參果:“人心果”谐音形似人心。据《大唐西域记》载此果产于凉州武威天梯山。

  地仙之祖镇元之:这个直接与元始天尊打交道嘚神仙颇具大儒的风采,是心学大师王明阳的化身

  王明阳,与杨慎是同时代的人比杨慎大16岁。王明阳早期的遭遇与杨慎差不多被贬到了贵州的龙场驿栈做驿丞(镇远古镇以西300公里),结果“龙场悟道”广收门徒,盛极一时后来被启用,功成名就

  王明陽的心学和程朱的理学,都源于儒家学说的“三纲八目”《大}

“为僧者万缘都罢;了性者,諸法皆空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于寂灭之中。三界空而百端治六根净而千种穷。若乃坚诚知觉须当识心:心淨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清真容无欠亦无馀,生前可见;幻相有形终有坏分外何求?行功打坐乃为入定之原;布惠施恩,诚是修行之本大巧若拙,还知事事无为;善计非筹必须头头放下。 但使一心不行万行自全;若云采阴补阳,诚为谬语服饵长寿,实乃虛词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西游记看佛道之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