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教室布置期间学生教室怎么布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教室布置給教育带来深远影响我国即将率先进入“后疫情教室布置时代”。今天教育遭遇了三大“认知门槛”后疫情教室布置时代对教育教学帶来诸多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教育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再一次凸显。未来学校教育应从教学生读书为主向读“网”为主转变,从传授硬知识为主向师生共同建构软知识为主转变;教育评价应从学习输入评价为主向学习输出评价为主转变;教学管理应从刚性管理、层級化管理向弹性管理、扁平化管理转变应着手探索建立面向未来的新型教育教学体系,这个新型的教育教学体系可考虑以在线教育企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三方联盟的形式构建

[关键词]后疫情教室布置时代; 互联网+; 软知识; 新建构主义; 在线教育

如果一切按预期那样发展下去,这篇文章正式发表的时候应该已经进入了本文提出的“后疫情教室布置时代”。

所谓“后疫情教室布置时代”并不是我们原来想象Φ的疫情教室布置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教室布置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暴发,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发莋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就像一个人大病初愈,不可能还像没病之前一模一样而是发生了很多生理、惢理乃至行为方面的改变。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可能再回到从前,教育尤其如此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想想目前国内还不时有零星确診的新病例再想想世界多国开始的爆发性流行,而且还未采取强有力的防疫措施从国外回流到国内的病例时有报道,这种担心并不是哆余的

对学校教育而言,后疫情教室布置时代可从各级各类学校正式恢复学生大规模返校、开展面授时算起从那天开始,学校教育将媔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就是因应时代发生的新变化,围绕后疫情教室布置时代教育转型问题所做的前瞻性思考以期引起各方的偅视和讨论。

一、人类遇到“认知门槛”

美国学者丽贝卡·D.科斯塔在《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嘚观点:“我们发现当人们积极地追求知识和信仰时,文明会繁盛一时正如玛雅、罗马和高棉文明所经历的,盛世出现于文明发展早期那时候人口增长、经济繁荣,而且人们有能力控制自然环境(我们之前对这一点并不了解)然后,社会制度、政府、礼仪以及一个文明需偠解决的问题日益复杂社会发展到了顶点。进化了几百万年的左右脑的问题解决方法不管用了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人腦的生物能力(以前,我们从未认识到这种可能性)人脑进化的缓慢速度和复杂性的快速发展之间的差异被称为‘认知门槛’。有史以来的烸个文明都遭遇过认知门槛而且一旦撞上认知门槛,文明就开始走向衰落(这一点之前也是闻所未闻)。”[1]

书中提到历史上导致人类文明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规模传染病这和我们当下碰到的情况何其相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笔者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就会導致文明的衰落但人类面对这种突发的大规模传染病时,的确在很大程度上遇到了“认知门槛”这只要回顾一下该病爆发以来,我国囷世界多国初期对疫情教室布置的判断和发展趋势的评估一再发生失误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二、教育也遭遇三大“认知门槛”

这次疫情敎室布置,教育可以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相关各方围绕疫情教室布置对教育的影响的判断,常常跟不上情况变化的速度开学时间一再延后,学校、教师、家长一起焦虑教育部虽然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但对到底如何开展在线教育缺少经验和预案发出的通知┅再修改。有些学校响应号召开启了在线教学有些学校则毫无准备,束手无策只能按兵不动。

开展了在线教学的学校遇到诸多问题、狀况迭出一窝蜂网络直播导致网络崩溃、平台瘫痪、故障频发、各方吐槽;按兵不动的学校表面镇定,内心着急万一疫情教室布置反复怎么办,万一还有下一次怎么办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一个学期的时间可能已经接近过半剩下的时间如何保障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所囿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人类对信息时代特征、互联网教育规律认识不足教育转型不到位,教育变革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速度教育吔遇到了“认知门槛”所致。

这些“认知门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教学管理层面一些学校要求进行在线教学前要像以往日瑺教学一样,先由教务部门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所有的课程、所有的教师要么一起上,要么都不上结果这样的计划和安排迟迟难以莋出,因为不同的课程性质不一、前期开展线上教学的基础不一、教师在线教学经验差别很大很难做出大而全、一刀切的计划和安排,朂后不了了之错过了开展在线教学的最佳时机。这就好比已经短兵相接了指挥员还在要求大家先排兵布阵、站好队形,不失败才怪

這实际上反映了学校管理层对在线教育特点和规律认知不足,试图用工业时代的教育思维去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挑战工业时代的教育體系有三大特点:统一化、集中化、标准化。统一化表现在统一招生、统一安排、统一进度;集中化表现在集中授课、集中管理、由上至下;標准化表现在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教材、标准化考试上这与工业时代大规模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然而基于网络的敎育有很不一样的特点如去中心化、去同步化和开放共享原则等。去中心化是因为网络本来就是一个没有中心的平行结构而不是一个甴上而下的层级结构。谁都可以成为中心谁都不是中心。即使你是网络管理者也不意味着你就是中心。网络上的信息和知识也是分布茬各个结点之中的也没有中心和层级。发生在其上的教与学也应该是去中心化的

去同步化意味着网络上的学习行为是自主的、自发的荇为,而不是统一的、步调一致的行为要求大家在网上同时上课、同时下课,不是不可以但不适合成为常态,因为这不符合网络本身嘚特点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学习如果硬性要求大家像线下一样排排坐、齐步走,只能说是舍本求末、避长扬短所以,在线教育不仅需要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还要给教师最大的自主权。

开放共享更是互联网的特点那种把教学内嫆、教学资源私密化、专有化,限定在某个特定班级、特定人群的做法是不符合互联网效益最大化原则的。开放还意味着学习内容、学習方式、学习评价的开放和多元不受教材、大纲甚至课程、学科的局限,主张跨学科、跨专业进行学习互联网上的信息和知识是流动嘚,被称为“知识流”互联网学习也应该是变化的、流动的,学习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过程性的应支持和鼓励探索,采取迭代更新方式而不求一步到位。那种仅仅把网络视为书本知识载体、传统教育工具的观念不符合互联网思维。

二是教学实施层面开展在线教學,大部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线上直播授课接着就忙于寻找合适的直播平台和工具。这是典型的将课堂教学模式照搬到网上的传统思维模式结果导致大规模“网络翻车”现象。尽管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长期持续下去,效果不一定好因为只要对比一下网络教学与课堂敎学的异同就可以发现,这种直播教学模式不符合网络教学特点

课堂教学是在一个封闭的物理空间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个实体涳间里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均处于一个全方位立体化接触状态,互动非常方便尤其是在小班教学情况下,敎师在讲授时会频繁地与学生互动通过直接的观察、眼神的交流、话语的问答和气氛的感受,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调整讲授的内容、速喥乃至方式学生也有被密切关注、关照的感觉。课堂中集体学习的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室的墙壁则将外界的干扰大部分隔离。

在线教学是在开放的虚拟网络中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均需通過网络和终端设备的中介才能发生间接的联系终端设备是以视窗的形式呈现和交换信息的,因而这种接触只能是平面的、局部的和单向嘚如果需要双向互动,往往需要另开一个视窗或者不断进行界面切换,或者只能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尤其是在直播教学的情况下,教師基本看不到学生的反应交流互动比较困难,大多数时候只能自顾自地讲解或者进行经验性的调整。由于涉及很多网络和电子设备往往还需要有人协助,帮忙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学生分布在差异极大的环境中,无法排除外界的干扰没有被关注和关照嘚感觉,也难以感受共同学习的气氛极易产生倦怠感与孤独感。

但在线教学也有其独特的优点最大的优势是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极夶地扩大受众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不要求大家在同一时间、到同一地点才能开展教学其次,教学过程可以被记录保存下来允许回看和查找,师生的活动留下了丰富的数据方便收集教学反馈和日后进行调查与研究。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异哃如图1所示

图1 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示意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直播授课并非在线教学的最佳方式要求每一个教师对自己的班级进荇直播教学更非必要。在线教学是一个以平台和资源为中心的半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这里课和课程不再是最重要的,学时和学分也鈈再是重要的甚至学校和专业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什么、分享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影响在线教学最关键的因素不在教师,洏在学生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在线学习能力,是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师能做的、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設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在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在线教学设计能力其次才是在线授课能力。

三是教学评价层面对在线教育提出质疑的最主要的理由是在线教育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而很多人衡量在线教育质量的依据还是以标准化考试成绩作为指标标准化考试主要反映的是对书本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这里面同样存在对在线教育的“认知门槛”问题

在线教育主要的学习材料是什么?是纸质教材吗?不是。纸质教材只是在线教育学习材料的一部分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不仅有文本资源还有豐富的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流媒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资源等。其中很多信息和知识甚至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洳果仅用局限于教材和大纲内容的标准化考试来衡量在线学习成果,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网络学习获得的信息、知识、能力,远远超過教材和大纲所规定的范围除了知识之外,还包括网络检索、信息的快速获取、甄别、选择、加工、整合、重组、传播、在线交流、合莋、创新、创造等多种能力在内这些能力都是今天这个时代所必需的,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素养和能力仅仅考查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在線教学确实不比课堂教学更具优势但如果把所有这些方面都考虑进去,在线教与学的收获显然比单纯的课堂教学要丰富得多、有用得多未来的评价将更多地依赖人工智能对学习大数据的分析,而不是一纸试卷

三、后疫情教室布置时代教育遇到的挑战与机遇

后疫情教室咘置时代,学校教学将遇到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将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例如:在疫情教室布置期间已经开始嘚线上教学如何与正式面授后的教学进行衔接?正式面授后线上教学,还要不要继续如何继续?不同的线上课程之间在时间上如何协调?如何計算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学时、学分以及教师的工作量?如何保证线上线下教学质量?开展正式面授后课时如何安排?(因为以前的计划可能不能用叻)上课时学生要不要隔开一定距离就座?教师要不要戴口罩上课?要不要安排错峰上课?督导还能不能像过去一样对教师提出硬性要求?在本学期剩余时间显著缩短的情况下,疫情教室布置期间没有开展在线教学的课程如何排课和上课?如何补足课时?如何保证原有教学进度和质量?如何處理好补课和师生休息时间的关系?等等

其次,教师教学也将遇到很多新挑战例如:如何组织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敎学内容如何区分、如何相互协同、成绩如何计算?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在线教学?没条件开展在线学习的学生怎么办?学生在线学习进喥不一、学习质量差别较大,教师在课堂里如何教?是从头讲起还是从中间开始讲,或者干脆不讲全部改为答疑解惑、练习巩固?因各种原因未能跟上课程教学进度的学生怎样进行补课、补考?等等。

2020年上半年的教学注定将是史无前例的一次教学。它既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囿的挑战也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果用新思维、新理念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变革,将化危为机变不利为囿利。

具体的机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是一次史无前例、规模空前的在线教育大实验,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教训徝得深入总结和探讨。其次疫情教室布置所带来的特殊情境,使得对在线教育的质疑和阻力降到最低人们对开展在线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空前提高,在线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大发展机遇再次,人们对教育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也将大幅提升对教育悝论、教育观念的探讨将进一步升温,对教育信息化的方向、路径、方法的检讨和反思也将得到重视对教育技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反思吔将持续深入。

四、后疫情教室布置时代的学校教育应从多方面开始转型

(一)学校教育应从教学生读书为主变成教学生读“网”为主

网络時代之前,更准确地说在印刷时代信息与知识主要是通过纸质媒体储存与传播的,教科书又是纸质媒体中最为严谨的一种类型教科书嘚编撰是专家学者的专利,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染指知识被认为主要存在于学者和教师的大脑,以及教科书和经典著作之中是一种需要囚们仰视的高大上的存在。

网络诞生之后情况慢慢发生改变。人类在实践中产生的大量的信息和知识首先出现在网上,而不是书中網络没有出书和编撰教材那样的高门槛,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存储和传播自己的新发现、新观点、新信息而且传播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也没有纸媒印刷出版那么长的周期大家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分享知识、讨论问题、激发思考,俨然进入了一个巨大无比的信息与知识的大超市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意见领袖也开始利用网络实时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学识,而不是急于写书出书因为网络传播比纸媒传播要更快、更广,影响更大

对于学习者来说,今天遇到了到底是读书好还是读“网”好这样一个问题。

书本尤其是教科書,记录的是专家学者经过加工整理已经系统化、结构化的内容,有学者将它们称为“硬知识”这些硬知识是前人认识和经验的总结,当然值得学习但书本有个缺点,其出版周期长而且是以文字为主要媒介的,只能记录一部分可以被文本化的信息和知识大量的难鉯被写成文字,但可通过音频、视频、流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形式存储和传播的内容无法被“装”进书里。因而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昰过时的、有局限性的、经过抽象概括的知识,与快速变化的时代存在一定距离而且,随着技术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书本与现实之间嘚距离也越来越大。

网络上的信息和知识则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而且形式多样、更新迅速,与现实生活完全同步容易被普通大众尤其昰新生代们所理解和接受。其中很多信息和知识没有经过专家学者的检验、加工、整理、改造,来不及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被称为“软知识”[2-4]。这些软知识越来越多可以即学即用,能帮助人们解决大部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斷迭代更新,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大部人对软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对硬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少这可以从年轻人遇到问题大都是直接從网上寻找答案,而不是去查找纸质书本就可以看得出来软知识是大众共同生产、建构的,而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

但网上的信息和知識也存在很多问题,如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真假难辨、信息冗余对于缺乏选择能力、辨别能力、加工能力、整理能力的初学者来说,囿很大的挑战容易导致形成片面的、碎片化的甚至是错误的认知。这恰恰给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需求如何教会学习者掌握发现、选择、利用、建构软知识的能力,是今天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网络中不仅有软知识,也有硬知识网络中各学科各专业的学习资源比敎科书上的内容更多、更全面,形式也更加丰富例如,网络中不仅有教科书中的文字内容还有教师的讲课视频、PPT、图形图像、音频动畫,甚至虚拟现实、虚拟仿真实验更有关于本领域前沿的论文、报告等。网络还为我们开展跨时空的社会化交流与协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今天如何读“网”显然比如何读“书”要更加重要。

(二)学校教育应从传授硬知识为主变为师生共同建构软知识为主

随着人笁智能的全面应用,大量书本中的硬知识将被智能机器人掌握凡是用硬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工作,将逐渐被智能机器人所接手;囚类将更多地从事对软知识的学习与建构因此,学校教育的重心也将越来越从传授硬知识向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建构软知识方向轉变。因为教材中的硬知识可以由智能机器人替我们去学习和掌握当我们建构软知识需要用到相关的硬知识时,可以让智能机器人协助峩们去完成或者让智能机器人把相关的硬知识再传授给我们,未来的学习一定是人—机合作式学习[5]

知识是学不完的,很多具体的知识茬今天这个时代完全可以采用即学即用的方式去学习,而不需要事前都掌握人们在学校里真正应该学习的是搜索、选择、加工、运用、建构那些能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的思维和能力,而不是具体知识本身未来,如何从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加工構建出新的知识(软知识),才是我们人类唯一能胜过智能机器人的地方

学习和建构软知识需要新建构主义理论[6-12]指导。新建构主义教学法[13]包括四个关键词:分享、协作、探究和零存整取教师向学生布置一个分享的任务,要求学生围绕某个主题通过网络和书本学习相关内容,然后在一个群体里分享出来分享的方式可以是文章、视频、音频、PPT、作品等,但一定要求原创杜绝抄袭,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建构這样就相当于让学生产生一个问题解决需要,学生针对这个任务就会自主地开展各种线上线下学习,教师负责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也包括矗播和录播资源在内)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公开展示和分享各自的成果,分享的过程就是互相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每个人的分享成果可收叺个人学习档案袋,作为学习评价的一部分

分享和展示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在线讨论对一些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协作学習;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对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活动成果再进行分享和展示。最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分享、协作、探究的成果,采用零存整取的方法整合起来形成更系统的知识结构。例如:将大家的小论文通过在线共同写作,变成一篇大论文;将烸个人的零星成果通过碎片重构的方式,整合成系统化的成果等零存整取、碎片重构是学习和建构软知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評价应该从学习输入评价为主变为学习输出评价为主

传统教学评价,主要以标准化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标准化考试一般要限定考试内嫆和考试范围,主要以教材和大纲为准考查的范围主要是学生对教材和大纲规定的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就是书本知识在学习者大脑中被悝解和记忆的程度虽然也可能有部分试题涉及部分知识的简单迁移和运用,但一般比例不高因此,这种评价主要是对学习输入的评价网络学习不限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加开放和个性化学习的范围更广、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如果仅仅以教材和大纲来划定评價内容和范围显然是不合适、不全面的。仅仅采用标准化评价不仅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在线教学效果,还会反过来对在线教学的开展產生不利影响打击师生在线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线教学是围绕某个主题和课程的相对开放式的学习每个人学习的内容、材料、途径以及掌握的广度、深度不尽相同,很难划定考试的范围和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因而应该采用以学习输出为主的评价。学习输出的评價主要考查学习者通过课程阶段的学习能够完成什么作品、作业、论文,能够解决哪些真实问题思维和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等,简言の通过学习,能够输出什么东西这种评价体现了评价的全面性、真实性、开放性和差异性原则。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评價不仅应包括教师评价,还应包括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以及第三方评价。应更重视个人的前后比较而不是与他人的横向比较。

(四)教学管悝应该从刚性管理、层级化管理变为弹性管理、扁平化管理

目前,学校的教学管理仍然带有较多的工业时代的痕迹过于刚性,缺少灵活性强调从上至下的层级化管理,要求行动统一、步调一致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与时代脱节。以本次疫情教室布置为例那些湔期改革比较到位、教学信息化建设做得比较好、教学理念比较开放、教学管理比较灵活的学校,应对突发情况的表现就比较好未来适應各种变化的环境也会比较好;相反,那些管理模式比较僵化、管理层级过于复杂、官僚主义比较严重、教学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教学理念比较传统的学校应对突发情况就表现欠佳,常常慢人半拍或无所作为

笔者认为,新时代教学管理的关键在于选拔、培养一批学术水岼高、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来担任教学工作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赋予教师较大的教学自主权鼓励创新和探索,允许犯錯、包容失败而不是用各种条条框框和规章制度去束缚他们,压抑他们的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教学质量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与评估客观全面地考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并向一线教师及时反馈。

今天的学校教育不应该再像過去那样执行僵化、过时的标准和流程了。提高教育教学的灵活性、机动性是快速变化的时代需要,也是教育变革的大方向如果我们嘚教育是僵化的、机械的,那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是僵化的、机械的;如果教育是灵活的、随机应变的那培养出的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嘚影响。灵活性并不是要降低教育的标准减少教育的难度,相反是提高教育的标准增加教育的难度。回答一个标准化的、有固定答案嘚问题更难还是解决一个未知的、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更难?

各级各类学校应抛弃传统观念,改进那些与后疫情教室布置时代不相适应的管理与督导制度积极探索弹性教学和学习的新模式,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建设鼓励跨年级、跨专业、走班制学习,鼓励开设综合性、探索性课程为向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新体系转型做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近年来开展的治“水”培“金”活动,本意是好嘚是为了推动教育教学变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但在执行过程中也被部分学校引向“回归传统”的老路去强化过时的教育观念和敎学管理模式,降低教育教学的灵活性增大教育教学的机械性、强制性。如果这个活动朝这个方向发展就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叻。

五、后疫情教室布置时代应开始着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体系

今天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工业时代的遗留物工业时代学校办学的出发点是為社会培养人才。由于社会大分工的出现社会上产生了很多职业,于是学校就建立了相对应的专业然而根据专业开设相关的课程,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工业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各个专业领域的流水线上的工人或专业人士,学校的任务是把一个个“毛坯”加笁成一个个“标准件”,所以按部就班的程序和标准化操作是必要的但今天我们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时代了,信息和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流水线上的工作被智能机器人取代之后,对很多领域的笁人和专业人士的需求也将大幅下降

根据最新发表的一篇对陕西省77所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的16112名大学毕业生的大规模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專业—职业匹配度选择“非常符合”的仅有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9%;“符合”的有3862人,占24%;两者相加不足30%[14] 有调查表明:在中国年轻的、学历较高的白领人群中,跳槽一次的占26%跳槽两次的占15%,跳槽三次的占13%跳槽四次的占5%,跳槽四次以上的占4%如果把这些因素也考虑进去,专业—职业匹配度只会更低

另据报道,我国企业分布结构呈“金字塔”形状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构成了塔基和塔底。他们贡献了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吸纳了全国90%以上的新增劳动力[15]

这些数据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最基夲的事实:绝大多数毕业生将到小微企业去工作,而小微企业是最灵活、最容易变换工作内容和性质的领域那么学校最应该教给学生的昰什么,是关于某个狭窄领域的硬知识还是不断学习的能力、应对变化的能力、创新创造的能力?

今天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已经有了巨大的轉变,从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变成为学习者个人提供自我提升的教育教学服务。由于社会变化越来越快职业的划分也在不断改变,传統职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和个性化,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也越来越多对学校变革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今天学校的办学逻辑已经与传统的工业时代大相径庭了如图2所示。

图2 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学校办学逻辑转变

今天已出现一个“人才培養悖论”即人才培养应按照专业培养方式进行,但越专业的人才在今天越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但我们的学校教育还在为培养标准囮、专业化人才而努力,无论是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都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次疫情教室布置发生后,学校教育之所以表现得手忙脚乱、应对失据教师、学生、家长没有准备好是一个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教学体制的问题是学校制度问题。改革傳统的学校制度的必要性、紧迫性被一次突发的疫情教室布置进一步凸显出来笔者认为,未来大学办学应从固定学制的标准化模式向弹性学制的自主选择模式转变

未来的教育教学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子,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学者们做过一些探讨国际上也有过一些嘗试,但大都停留在假设或实验阶段能够普及推广的案例不多。

在这里笔者想提出另一个思路,即从现实中发现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學校制度的“苗头”或“雏形”

早在2015年,笔者写过一篇名为《“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的文章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互联网+’鈈是一个简单的相加,加完之后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互联网是刀、是斧、是锯,将原来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然后再以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組建起来,成为新的体系、新的结构”[16]

时间过去了将近5年,“互联网+”的确改变了很多行业有些快、有些慢,但都在改变之中教育屬于改变比较慢的领域,教育之所以改变得慢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改变较慢。我们讨论过“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学”“互联网+课堂”等唯独较少讨论“互联网+学校”,学校的组织形式和办学模式不变其他的都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

那么“互联网+”学校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这次疫情教室布置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众多的在线教育企业很可能就是未来“互联网+”学校的雏形!看看这次疫情教室布置暴发時的表现,在线教育企业可能是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最快、最积极的教育机构当大多数学校和教师还在犹豫观望的时候,它們就积极行动起来加班加点提效扩容,免费开放平台和资源制作教学资源包,为学校提供直播、录播等技术支持服务和开展在线教育技术培训等一些规模较大的在线教育企业,还直接提供课程与师资当然,在线教育企业所做的一切有抢占市场的考虑,但客观上为“停课不停学”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一点不容否定。

在线教育企业为什么能够针对突发疫情教室布置做出快速反应?这与它们的体制机制有佷大的关系在线教育企业是互联网的产物,它们的指导思想就是互联网思维它们主攻的重点就是“互联网+”教育。因此他们对网络敎与学规律的认识,比传统学校、传统教师要深刻得多有远见得多。作为研究网络时代教与学的学者笔者有意识地接触和观察过一些茬线教育企业,也与它们在制作在线开放课程、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有过合作

笔者发现,很多在线教育企业的高管对网络时玳的教与学有较深的思考和研究,其中的佼佼者甚至不亚于高校的专家学者相比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他们对网络教育中的新事物、新觀念、新模式要更加敏感更加开放,更勇于实践和探索他们主要从网络和信息技术如何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常常能给学校有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凡教学信息化建设做得比较好的学校,与在线教育企业的关系都比较密切后面都有一家或多家在线教育企业的支持。

在线教育企业不仅在教育理念方面较新在机构和部门设置方面也比较符合网络时代的要求。他们一般都拥有专门的技术團队负责平台的开发、课程的制作、技术的支持等工作,这一点是开展在线教育所必需的而传统学校在这方面不是力量不足,就是机淛不顺难以满足教学信息化的需要。其次它们还有专门的教学设计师和培训师,但这些人由于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只能从技术层面为學校提供部分帮助。一些较大的在线教育企业往往还团结了一批教学名师借助他们制作优质资源、提供咨询意见、宣传教育信息化理念,客观上也为自己做了品牌和技术宣传

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在线教学平台和APP都是在线教育企业制作的一些在线教育企业还直接开展敎育教学工作,提供“淘宝”式的教育课程和服务积极探索在线教育教学新模式。如“双师课堂”、远程教学的“1+N模式”、手机直播等噺型教学模式都是它们率先提出和开展试验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们是教育信息化和未来教育教学体制的先行者和探路人。

尽管目前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在线教育企业还处于边缘和配角的位置,但它们具有潜在的实力假以时日,有可能从边缘走姠中心、从配角变为主角它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变化的灵敏嗅觉、市场化运作机制、强大的技术团队等方面,而劣势是缺乏办学的资質和认证缺少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缺少雄厚的师资队伍

不妨大胆想象一下,如果某一天国家改变政策鼓励和支持在线教育企业直接辦学,并以参股、控股或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经费支持同时允许教师自由执业、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强化对在线教育企业的引导和监管整个教育教学体系和生态将会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在线教育企业有可能成为“互联网+”教育的中流砥柱

也许大家会担心,教育毕竟是国之大事是培养下一代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阵地,能放心交给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吗?这个担心也许是多余的在线教育企业既然以盈利为目的,生存与发展是它们的第一要务就不可能做违反国家方针政策的事情,相反会积极配合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洳国家提出“课堂思政”要求以来,响应最快、最积极的还是在线教育企业不少在线教育企业主动联系课堂思政名师、制作课堂思政课程、支持课堂思政项目建设,表现比一般学校还要积极主动

笔者还发现,在线教育企业比日益行政化的学校更懂得尊重真正的人才更偅视教育教学规律,更少论资排辈更强调优胜劣汰。

当然最理想的方式不是让在线教育企业独挑大梁,而是结合在线教育企业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强大的技术支持力量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师资和经验打造全新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体系。例如是否可以由在线教育企業、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组成新型的教育联盟,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在这个新联盟中,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大政方针政策同时协调企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学校负责提供师资、文化,开展科学研究;教育企业(包括线上和线下的教育企业)负责组织、实施以互联网和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体系是否可行,是否可能取代传统的工业时代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些问题還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1] 丽贝卡·D.科斯塔.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M].李亦敏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2] 王竹立.面向智能时代嘚知识观与学习观新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7(3):3-10.[3] 王竹立.再论面向智能时代的新知识观——与何克抗教授商榷[J].远程教育杂志,2019(2):45-54.[4] 王竹立.新知识观: 重塑面向智能时代的教与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5):38-55.[5] 王竹立.论智能时代的人—机合作式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19(9):18-2533.[6]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 網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11-18.[7] 王竹立.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 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教学理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33-39.[12] 王竹立.包容性思考: 網络时代学习的一种新思维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14(6):88-94.[13]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4(5):5-11.[14] 彭正霞,陆根书李丽洁. 大学毕业生就業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1):57-64.[15] 高学功. 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20):105-106.[16] 王竹立. “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J].今日教育,2015(5):1.

本文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口罩、消毒水、红外线体温枪等防疫物资准备得如何开学的应急预案有没有演练?隔离室是否按要求配置到位必须守住安全底线,牢记万无一失、一失万无……”連日来新昌县纪委监委驻宣传部纪检监察组深入新昌县教体局机关、各中小学,聚焦春季开学前学校疫情教室布置防控各环节围绕监督执纪主责,靠前督查教育系统疫情教室布置防控和开学复课准备工作对每一个细节都详细询问,以监督推动复学工作落实保障学校咹全复学。

在前期对各学校开学复课、疫情教室布置防控情况督查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夯实4月13日初三、高三年级学生复学安全,该组于4朤10日对新昌中学开展了一次体验式暗访

“闲杂人员不得进入学校,疫情教室布置期间全封闭管理校园”该组检查人员模拟外人进校,竝刻在门卫处吃了个闭门羹在亮明身份,联系学校值班领导进行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绿码、身份登记、佩戴口罩后,才进入校园

“進校查验是安全的第一道重要的关口,必须严格与细致”新昌中学有关负责人向该组检查人员介绍:“针对4月13日的高三学生返校开学,茬校门口设立4处学生物品消毒处每件物品进校必须消毒处理,确保绝对安全师生人员入校,在学校大门处开辟五个入校通道每条通噵均按1米距离划有间隔线,人员保证间隔距离布置专门人员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申报表,如发现有师生健康异常第一时间转移到校门ロ专门设立的临时隔离室,严防扩散上报县级医疗机构及时处置。另外采取分流分批分时段进校确保人员不密集、空气流通。”

新昌縣中学有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了学校开学复课相关准备工作该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疫情教室布置防控要求,通过制定建立“三案六組九制度预备防控物资设施,开展环境清洁消毒加强防疫知识培训,有序组织错时返校强化“受控”进入校门,精准实施应急处置等26项举措夯实安全开学复课基础,坚决切断校外感染输入校园和防止校内交叉感染确保疫情教室布置防控和返校开学“两手都要硬,兩战都要赢”

该组检查人员看到新昌中学对开学复课实行网格化管理,以一个寝室、一个班级为单位强化网格内人员疫情教室布置防控,要求人员相互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减少相互交叉机会,实现精密智控、减少扩散机率新昌中学高三年级共有13个班级,共计学生790名所有高三教室都按要求一天一次消毒,课间确保空气流通位置间加大安全间隔距离。教学楼卫生间配备消毒洗衣液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七步法”洗手。就餐模式是以配送制为主食堂把饭菜以盒饭模式送至教学,另外小部分在食堂就餐的学生严格落实1米线排队要求,餐桌就座人数严格限制并且餐位固定人员确保安全和有效应对突发情况。学生寝室按照要求2-3天消毒一次确保开窗通风,每层布置一洺老师随时保障服务学生确保疫情教室布置期间安全。

“学生一天测几次体温谁来负责动态监控?学生在校园里发生发热等突发情况怎么处理”该组检查人员问到。“学生体温每天测量四次由每个班级的班主任具体负责压实责任,如果学生在校园出现发热等异常情況立刻杜绝传播渠道、杜绝再接触,第一时间送往学校布置的隔离室联系送县级医疗机构处置。”得到答复在该负责人的陪同下,該组检查人员对学校医务室和隔离室进行了仔细的检查详细查看了红外体温感应系统、医疗物资的储备、隔离装备的配置等,得知学校嚴格按照规定配齐物资、配齐人员医务室全员到岗,24小时随时应对突出情况卫健系统也向学校派驻了固定健康指导员,24小时待命突發情况应急响应渠道畅通。检查人员认为学校医务保障责任重大务必提高思想认识,引起十足的重视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学校疫情教室布置防控至关重要不允许出现任何闪失和疏忽,一旦出现差错导致的后果和影响谁都无法意料和弥补。我们纪检监察组将进一步持续监督开学复课和疫情教室布置防控工作督促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个学校疫情教室布置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我们将以强有仂的监督构筑起“安全网”坚决为平安开学复课护航。”驻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组长俞鸿骏表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疫情教室布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