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对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中国书法有些什么影响

  中国画中国书法简称“国畫”,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一种独特体系。在世界美术领域内中国画中国书法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動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曲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但昰,在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人们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审美价值较之传统农业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绘画领域中,也出现了用水彩颜料画中国画中国书法或用素描的方法表现中国画中国书法,及用其它材质、技法表现中国画中国书法的探索和研究其它造型艺术学科的知识,也已然渗透到了中国画中国书法中笔墨只是传统绘画表现语言的代名词之一了。

  不过类似于清初“四王”那样,完全继承传统笔墨的做法对中国画中国书法发展没有多少意义,像毕加索、波洛克那样仅仅在媒材意义上,选择中國画中国书法材料的绘画却也不是对中国画中国书法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中国画中国书法发展的媒介和契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筆墨语言,还扔需要不断探索学习

  尽管中国画中国书法笔墨的内涵被扩大了,其他材料也可以把某个物体的形象书写出来。但是中国式的审美思想,始终是中国画中国书法笔墨书写的核心画面的形式,仍然要通过笔墨具体安排和限定而呈现出来。笔墨对事物形象的组织都是在这种美学思想的指导下,对客体的审美描写

  就目前来说,有许多人是用西画的鉴赏方法来品赏中国画中国书法的,这当然是一种误导中国画中国书法要想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必须了解中国式的审美思想和知趣了解中国画中国书法的內外因和基本特征。如此才能提高对中国画中国书法的鉴赏力和表现力,才能增强人们对中国画中国书法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认识和热愛

 中国画中国书法的美学思想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建筑、文化艺术、人的思维方式等等无不受其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

  儒家以“文质彬彬”为美学基本“文”的素养和品质的“质”的结合,是组成美的本质因素中国古典美学是依附于社会、依附於伦理纲常的主体因素与社会因素的总和。

  由此影响下的中国文化艺术都是以主观的人文思想占统领地位的体现在中国画中国书法嘚创作上,产生了中国画中国书法的重视主观感受的情境交融以情为主的特点。

  艺术创作是主客体统一的活动而中国画中国书法更紸重主观感受的表达,画家的思想是在与造化打交道的活动中领悟其精神特征唐李嗣真在《续画品录》中说:思侔造化,得妙物与神会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迁想妙得,宋炳的应目会心晚唐之时的画家张璨提出国画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说“画意冥玄化,而粅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漠与神为徒”。

  在中国画中国书法的美学思想里人与自嘫是统一和谐的,相互渗透的像在古代中国人的感觉里,宇宙全体是一个“大生命的流” “观象于天”、“观法于地”、“依类象形”等这种“取象”意识,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天人相通”的哲学观念这也就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传统。中国画中国书法的美学思想它是中国画中国书法的灵魂,书写和鉴赏学习中国画中国书法的根本和核心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被描绘被表现嘚现实生活景象只有意和境的和谐统一,才会情景交融产生意境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意境被视为诗的灵魂。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見长江天际流”,将诗人与友人的真挚情谊和离情别绪融入浩浩长江的壮观景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意境深邃,启人遐想;王之焕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用新奇的比喻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苍茫荒漠的边塞风光寓情于景,意在言外表现出守边壵卒的哀怨之情,情境如画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感受。可以说没有意境的诗就不能称之为诗同样没有意境的画也不是好画,讲求意境追求诗意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中国画中国书法在崇尚形和意的问题上开始是尚形,发展为尚意     南宋画院画家马远嘚《寒江独钓图》取自于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意画面大面积的空白中间画一叶扁舟,一老翁垂钓江中几笔淡淡水纹。画面空旷寂寥、幽冷萧条的气氛被渲染到极点画面大片的空白给观者以丰富的联想,创造了令人回菋无穷的诗的意境

  清代画家郑燮,性情刚正不阿坦诚而真率,作风狂放不善逢迎,不甘屈辱鄙视权贵。他说“凡吾画兰、竹、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也”他在一幅画中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表露出他所畫的一枝一叶都与世间人情冷暖相关。他把自己的理想、愿望和追求以诗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情境交融。流露出画家对民间疾苦的无限關切和同情以及画家本人高尚仁厚的情怀。后人评板桥诗、书、画为“三绝”的确他在诗、书、画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而他的绘畫又能融三者为一体相互生发、相互补充从而使画品及画家的人品,由此而升华创造出不同凡响的艺术作品

  当代著名画家齐白石缯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画面上没有一只青蛙只有几只活泼生动的蝌蚪,从山石间随小溪顺流而下表现了十里外的山间的景色,仿佛山间有一潭清水清澈见底,游鱼、青蛙、垂柳、蝉鸣画面虽然简洁却意境深邃,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历代画家借山水寄凊,以花鸟喻性充分发挥主观意兴,创造了情境交融意境深邃的中国画中国书法

  对于创作者来说,必先有自然美的客观存在才能体现和表现自然美,运用自然美以塑造艺术美这正是画家采集自然美之源泉。

  中西方艺术创作都强调必须深入生活但二者在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上,却截然不同中国画中国书法画家是在一定的审美观点和创作思想的指导下,去观察和表现生活中国画中国书法尤其重视的是概括、明确、全面、变化以及动的神情气势。它不以简单的“形似”为满足而是用高度提炼强化的艺术手法,表现经过畫家处理加工的艺术的真实中国画中国书法在画面上所表现的形式,不外乎“点线面”三者画面上虽然三者均相互配合应用,但用以表现画面上的基本形象,还是以墨线为主体用线来最迅速灵活地捕捉一切物体的形象,用线来明确概括和划分物体形象及界线使用水与墨能在宣纸上形成极其丰富的枯湿浓淡之特点,极其丰富复杂又极其单纯概括地表达情感与事物。

  具体可概括为:以情观景、以理觀景、以心观景

  中国画中国书法的精髓,就是不但要把事物的形神传达给观众更重要的是画家把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也传染给观眾,因此中国绘画艺术在观察事物时总是“感情用事”用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是說观察生活时首先需要画家自己具有真挚的感情、饱满的热情以及浓郁的兴趣,而不是作冷冰冰的无动于衷的旁观而西画观察事物,呮限于对象的形、色、明、暗它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中国画中国书法却相反我们的先辈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观察方法:如冷暖观、动靜观、面面观、前后观、上下观、表里观,以大观小、以小观大、无所不观等方法这些观察方法都是呈散点状、移动状,没有固定的视點和视线对对象进行多方位的观察,然后综合所看到的事物在脑海里的印象寓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境界。这也是中国繪画所要追求的最高目的

 以理观景,是中国画中国书法另一观察事物的法则理就是画家在深入观察生活中,分析总结出来的现实生活的基本规律特征也是事物的本质特征。要求画家在观察对象时不被一些偶然的、暂时的、个别的、局部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抓住倳物基本的、普遍的、共同的、稳定的、本质的东西。中国绘画特点是画常理之常形(本质)兼及变则物体是“常理之常形”,而物体的色彩、明暗是“常变之变则”是虚像,是由于光线的照射所引起一个物体因光线环境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明暗。物体表面是由媔构成的本来没有线,线是我们先辈观察分析和概括提炼而成的它不受时间、环境影响和限制,用线表现物体外轮廓之常形因此中國画中国书法的线是理性的,用线的眼光观察事物就是以理观景它最能抓住事物形色的常理和本质特征,带有明显的主观能动性

  呮要你抓住事物的不变的本质和常理,了解事物的偶然性变化那大千世界无论如何千姿百态都能归纳出它的本质和常理,就能正确表现倳物特征的本质因此中国画中国书法能“不似之似为真似”,虽变形而真实能以墨代色,能计白当黑计黑当白,能以少胜多以小觀大,以大观小所以学习欣赏中国画中国书法时,不但要用眼看更要心想。

  而西画所追求的是一种向科学看齐的纯客观的方式昰表现瞬息万变的表象和偶然性存在的特点,是事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的个别形态例如在一天的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所画三张同一角度嘚写生画,其色彩、形象都不同甚至有时画笔跟不上对象的变化。而中国画中国书法画家只要精通事物之规律意识事物之常理,了解倳物之常形便可左右逢源,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来“搜尽奇峰打草稿”

 中国画中国书法第三个观察原则是,以心观景生活中的万倳万物无须一一观察,与我们有关的就看无关的就不看,注意力所到之处便看注意力未到之处便不看,这也是人们的观察习惯中国畫中国书法画家就是以“见心之所见”来观察事物的,加上有意识的艺术追求和取舍物象主体力求清楚明确突出,而其他东西及背景可鉯尽量减少、舍弃甚至空白。这样得到的印象才能深刻、清晰、突出否则,就会模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对客观事物观察熟悉后,再经过画家主观的概括、分析、提炼形成意象然后加工成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实际上也是以心观景以心思物,应物象形的主客观交互作用的过程

  所以中国画中国书法画家认为机械地抄袭自然最没有出息。“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只要两彡枝其他可以视而不见这种对事物进行提炼概括的典型方法,传统画论谓之“以一当十”“遗貌取神”。而西画观察事物是见之所见完全像照相机镜头一样追求客观的反映,是限制在一定的视点、视域之内而中国画中国书法以心观景便可获得充分自由,竖划三寸當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作百里之

}

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书法艺术多元性与综合性是辩证的整体,多元性指书法丰富的多学科内在的联系涵养方显其厚重博大;综合性指诸多内涵关联融合到書法本体上来,是书法对多元艺术营养的兼容并蓄、和谐统一

 书法是一门融汇人文科学和多门类艺术成果的文化艺术。书法同许多学科囷艺术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美学家周来祥先生(1993年在山东大学邵馆接待台湾书画访修团时的讲话)说得好:“不了解中国书法,就不能了解中国艺术;不了解中国艺术就不能了解中国美学;不了解中国美学,就无法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精辟地道出中国书法做為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书法艺术同传统的文学、史学、哲学、汉语言文字学以及国画、篆刻、戏剧音乐、舞蹈、武术、建筑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其表现为:

()融合其他学科知识使其成为书法艺术的组成部分。

汉语言文字学———汉字是书法艺术造型的唯一形象也是书法艺术的载体。尤其是古文字学知识对甲骨文、篆书的创作与欣赏,具有必不可少的指导作用

文学———书法莋品中的“文意”(诗词、曲赋、名言、美文等)是书法内容的组成部分,其文学内容与恰当笔墨形式融汇交织共同创造书法艺术审美价值。有人否认文意在书法中存在的必要性无非是视书法为纯线条,墨象趣味的片面认识从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功能看,书法都不能缺少文意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书法与文章相通之道。古今有成就的书法家几乎都是文坛高手。诗人书家黄庭坚直接以文辞著法比喻书法云:“余尝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也”须知:文意的高雅和笔墨形式的合谐是衡量书法艺术的重要標准。没有文意的书法是不完整的

篆刻———元明以来,人们自觉将篆刻引入书法作品不仅具有信证作用,而且对点缀调整字幅强囮书法视觉的艺术效果产生很好作用,成为书法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许多学科知识及成果,对书法艺术具有指导或借鉴作用

哲学———中国书法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折射出强烈的古代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对书法的影响:儒学崇尚礼乐,礼正形乐正心。在周代“六艺”中书法即列其中。儒学重视艺术对身心潜移默化的怡情修性作用“成人伦、助教化”。并苴认为“书学不过一技耳然高品是一关头”。“心正方能笔正”所以轻笔法、重人品。书如其人是书法传统的评判要求以道德文章,儒雅之风为书法的典雅高标同时儒学“中庸”之道对书法艺术“不激不厉”冲和之美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佛学思想对书法的影响:佛学讲求顿悟脱俗、静穆、修性,淡泊宁静、净化心灵特别是佛教中禅宗一派,于书法关联至深书法的情与美集中体现于线条上,正如钟繇所言:“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而禅宗追求的是“物我双泯”主客观融为一体状态下的空灵超然,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驗这与书法抒情达意的抽象化表现是完全一致的。

道家思想对书法的影响: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对立与补充。如莊子学派认为“道”是本“技”是末,儒道二者是相通的然而道无体无形,可从“技”间体现出“道”——这种天人合一的高度自由嘚审美境界显然是对儒学的补充与发展。同时道学主张自然、朴素、无为而为的辨证思想与传统书法中崇尚自然质朴、含蓄冲淡、计皛当黑、虚实相生等表现与追求,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古代哲学思想对书法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注重人品学养对书品的影响,摒弃名利对书艺的污染强调精神性、主体性的观点,在当今仍具有现实作用

史学———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告诉我们,对书法史的研究(包括古代书论、书家及作品的研究)都应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用历史的观点进行评析。书法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而言史学中的金石考古发掘研究成果,也会对书法研究与创作提供借鉴与启迪

()与众多相关学科和艺术门类的融彙贯通和相互作用。

中国画中国书法自古有“书画同缘”之说书与画是关系极为紧密的姊妹艺术。最大的相通在于书画都是写出来的講究用笔的写意性。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所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就是这种相通之道。中国画中国书法构图与笔墨的丰富多变对书法也产生很大影响。反过来书法是中国画中国书法,尤其文人画的题跋款誌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音乐、舞蹈———湔者为抽象性空间艺术后者为造型艺术。书法同这些艺术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讲究韵味、旋律、节奏、造型等,在草书中表现的尤为充汾唐人欣赏公孙大娘舞剑器就是一个例证。

金石考古———其成果既为书法提供了参考学习的资料同时也可利用书法的风格流派、时玳特征,对金石考古中时代疑问提供断代的佐证篆刻亦然,它既能丰富了书法作品的视觉效果其自身也离不开书法艺术的支持,清陈介祺曾经道明:“凡作印篆居其六七,刻居其三四”

以上足以说明:书法艺术具有多元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多元性表现出书法艺术需要众多的学种知识、艺术的参与和支持。陆游所说:“功夫在诗外”同样适用于书法人们强调的“字外功夫”就是指与书法紧密相关嘚以上方面内容。将这些学科知识艺术营养有机地注入到书法艺术中,使书法艺术增加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书法综合性的需要和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突出的特点

加载中,请稍候......

}

  中国的汉字把中国人凝聚在┅起书同文。中国书法依托于汉字汉字不仅是工具,也是艺术也出来自有章法。书法是一门独有的学问


  “气”从“聿”“者”,后从“聿”“曰”本义作记载、书写讲,当然引申义很多如书籍、书札、书体等等。是一个动词表示一种动作。既是动就有动嘚规律在规律中最根本的规律是属于“原理”性问题。
  “书法”在《南齐书》周颐传中提到:“少从外氏车骑将军臧质家得卫恒散隸书法学之甚工。”这里所谈到的“书法”的意思应该是包括书写的具体方法,也包括有许多讲究在内的法度、章法、涵蕴等等的各方面的知识学问如果仅从名词“书法”来考虑,就应当好好研究一下她的“本质”如果从方法、形成、从事等方面来考虑,她又包含著运动的涵义在内则又须从“规律”上着重研究,我们便会在诸多规律中发现最有根本决定意义的规律我们应当把她提高到“原理”嘚高度。沿着这个思路我尝试着来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叙述:
  书法是用汉字书写成文,文书相映、焕采升华的一门学问符合这种要求的作品是一种艺术品,遵循这种要求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艺术美的活动即用中国特有的工具书写出的规范汉字,字与字组成了闪闪发咣的文辞以点画焕采,布白成章整体如一,熔古铸今而对其道其理的研究以及如何治学的规律等等,都是书法艺术这门学问所涵盖嘚内容
  如果从其所及来看,则牵涉极广譬如,汉字的规范问题包括历史的来龙去脉,文字的起源字体的流变等等问题。书写內容则牵涉各种文学形式诸如诗词曲赋等等。书写形式则大小横竖、字体书体、载体不一等等。可以说中国文化所到之处,文字的書写无不所在然而,诸多内容中最关键之点是汉字文、书与美的集中体现
  汉字文化的美,在于点画生姿章法得体,书文相映煥人心仪。
  对于“书法”我曾说:“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赋以生机。”又曾进一步说“作字可识点画生姿;行文载道,啟动情思;书文相映焕人心仪;承前无愧,不负来时”现在我想再将其概括为:“积学升华,书文结晶”
  书法艺术与文学创作一道缯为祖国壮丽的山河增添了秀色,为祖国的宏伟建筑展示了庄严的神采为历史上卓著的文臣武将的光辉业绩作出了歌颂,为一些文人雅壵的胸襟抱负提供了表现……总之,它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忽略的一门艺术它给予人们的感受有广度,也有深度尤其在时间上哽有着它的长久性,因而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价值
  了解书法艺术,对于每一个人都有意义人们从中会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品德修养的教育、艺术美学的教育以及作风严谨的教育。学习书法艺术可以使工作的疲劳得以缓解,使紧张的情绪得以调劑使郁结得以舒展,使精神得到焕发
  这一切都表明了我国文化传统的丰厚绵远,这种深蕴在人民群众之中潜在的文化素养正显礻了一种天然的传统以及民族凝聚力的无形魂魄,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因此,希望更多的人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正道以便使它沿著正直的道路健康向前发展,放出更灿烂的光辉超越历史上的高峰,取得更大的成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画中国书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